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业健康发展范文

建筑业健康发展精选(九篇)

建筑业健康发展

第1篇:建筑业健康发展范文

一、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优化资质管理

1.进一步简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

2.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对信用良好、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提供足额担保的企业,在其资质类别内放宽承揽业务范围限制,同时,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工程担保及个人执业资格等相关配套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三、优化资格管理

1.化个人执业资格管理,明晰注册执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

2.有序发展个人执业事务所,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

四、完善招标投标制度

1.加快修订《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缩小并严格界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放宽有关规模标准,防止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招标“一刀切”。

2.在民间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中,探索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诚信的原则,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3.进一步简化招标投标程序,尽快实现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推行网上异地评标。

4.对依法通过竞争性谈判或单一来源方式确定供应商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符合相应条件的应当颁发施工许可证。

五、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

1.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2.政府投资工程应完善建设管理模式,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

3.除以暂估价形式包括在工程总承包范围内且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外,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直接发包总承包合同中涵盖的其他专业业务。

六、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

1.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

2.、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非政府投资工程委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3.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七、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

特别要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首要责任、首要责任。

八.全面提高监管水平

1.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2.推动发展工程质量保险。

九、建立统一开放市场

1.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取消各地区、各行业在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对建筑业企业设置的不合理准入条件;严禁擅自设立或变相设立审批、备案事项,为建筑业企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

2.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

3.建立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全面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

十、规范工程价款结算

1.建设单位不得将未完成审计作为延期工程结算、拖欠工程款的理由。

2.未完成竣工结算的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产权登记。

3.对长期拖欠工程款的单位不得批准新项目开工。

4.严格执行工程预付款制度,及时按合同约定足额向承包单位支付预付款。

5.通过工程款支付担保等经济、法律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履约行为,预防拖欠工程款。

十一、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1.加快培养建筑人才,引导企业将工资分配向关键技术技能岗位倾斜。

2.改革建筑用工制度。推动建筑业劳务企业转型,大力发展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

十二、保护工人合法权益

1.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劳动合同全覆盖。

2.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按照谁用工谁负责和总承包负总责的原则,落实企业工资支付责任,依法按月足额发放工人工资。

3.将存在拖欠工资行为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对其采取限制市场准入等惩戒措施,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

4.建立健全与建筑业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方式

十三、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1.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2.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健全适应建筑设计特点的招标投标制度,推行设计团队招标、设计方案招标等方式。

3.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为项目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

4.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建立全国工程建设标准专家委员会,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十四、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

1.加强中外标准衔接。加大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和宣传推广力度,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优先在对外投资、技术输出和援建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到2025年,实现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全部有外文版。

第2篇:建筑业健康发展范文

雾霾现象频发,环境污染严重,是当下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降低甚至消除居住环境中的健康风险因素,打造健康建筑,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下的一个重要导向。

近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北京了国内首个“健康建筑评价标准”,推出健康建筑认证项目,加快健康建筑理念推广。

无独有偶,最近由远洋地产更名后的远洋集团,作为行业首发,也将其今后的产品价值标签锁定为“健康建筑”,计划引入及深度推广美国WELL建筑认证标准,打造远洋产品未来核心竞争力。

有专业人士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智能建筑内涵是“建筑+技术”,本世纪初出现的绿色建筑是“建筑+技术+环境”,而如今提倡的健康建筑则是“建筑+技术+环境+人”,是建筑真正回归“以人为本”的一次飞跃。

“健康建筑”走上台前

6月16日,远洋在京举办品牌焕新新闻会,宣布开启健康生活时代,将“健康建筑”作为其今后产品核心竞争力的特质标签。

远洋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李明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远洋品牌定位从“可靠的伙伴”调整为“价值实现”,所倡导就是以“人”的核心需求和价值为导向,关注建筑中的“人”,远洋不仅要做健康建筑,更要建筑健康,通过更有效的方式来引领、示范健康在未来房地产业、在未来建筑业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据了解,远洋在中国率先引入并力推的美国WELL建筑认证标准,是世界上首个致力于人体健康与舒适的建筑标准,通过空气、水、营养、光、健身、舒适及心情等7大要素,对人体健康及舒适程度进行衡量、认证、监督。至今,WELL在全球14个国家已经注册了总面积300多万平方米的认证项目。

继2015年底将广州远洋天骄项目作为中国首个WELL标准的健康住区推出后,远洋又与创立WELL标准的美国Delos公司进行了全方位战略合作,正式与美国WELL建筑标准“结缘”。未来五年,远洋计划投入250万平方米的空间作为WELL认证项目,涵盖住宅、写字楼、商业等多种类型。

而6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国际论坛上,中国的行业标准制定部门也已推出了首个国内“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将从湿热适宜、空气清洁、用水安全、环境安静、光照良好、空间舒适、健康促进等七个方面,科学评价建筑的健康性能,建立可感知、可体验、可测量和可验证的健康建筑评价认证体系。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刘彦宾表示,将携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打造权威性的第三方评价平台,开展健康建筑认证项目实施。

据了解,目前,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已先后在全国41个城市建设了58个健康住宅试点项目,将因地制宜推广成熟成套技术,逐步完善健康住宅建筑体系,引领我国走向健康住宅新时代。

可以看出,远洋要做的健康建筑,和国家有关部门推广健康建筑的大政方针也是契合的。房地产专家顾云昌评价,远洋行业首发,宣导健康建筑、建筑健康抓住了时展的脉搏和人需本质,具有行业前瞻性和广阔市场前景。

WELL建筑中国版

相关部委下属研究机构专家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无论是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依据试点经验制定的健康建筑相关标准,还是相关企业引入国外成熟的健康建筑认证标准加以推广,都要注意考虑符合中国“本土化”的人居特点。

其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健康建筑,是因为早已经过了大规模建设的时代,更关注的是既有建筑的改造包括更新建筑的建造,做了很多精细化研究,怎么更符合人的生活特点。而我国这些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大规模建设上了,并且在强调加快建设速度的同时保证质量和安全,尽量符合节能减排的大政方针。也就说是,国外健康建筑的研究比我们要早、要细得多。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了这么多年,内涵并没有发展得特别好,还需要不断完善,何况是更新的升级的概念,不是短期内就能发展起来的。”上述专家表示,一味地套用国外健康建筑的标准指标加以推广,或者简单定调中国健康建筑的标准指标,都是不可取的,“是不是合适我们国家的人居特点,并不好说”。

其认为,我国健康建筑发展的大方向是对的,但需要从两个方面加深研究:

一是,必须充分分析国外发展健康建筑的基础条件,不能简单照搬理念;二是要研究健康建筑内涵的一些指标,我们国家有没有基础数据,怎么将国外指标本土化。

“重要的是,要研究在使用过程中,一个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建筑到底是什么样的建筑,多搜集这方面的数据,做基础性的研究,再不断地提出适合我国的健康建筑到底需要哪些指标。”上述专家说。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远洋致力打造的健康建筑是对过往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的一种进步和升级,是涵盖智能建筑、绿色建筑概念在内的、涉及建筑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综合社会各种资源的“大健康”系统工程。

李明表示,远洋深度推广美国WELL标准在中国应用,是在其亲身到Delos公司多个项目实地考察后综合考虑作出的决定,并非简单地“崇洋”。

“我们自己本身投资了这家公司,一起做WELL的中国版。”李明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因为不做这个是不行的,比如说防PM2.5,WELL标准是室内浓度15,美国的一些城市外部环境80,用一层窗一道过滤密封就解决了,但中国北京外面可能是200,装了两道窗户,或许只能解决70%。”

李明透露,远洋将针对中国现状,就建材、设备、运营、检测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形成WELL健康建筑标准体系中国版。

第3篇:建筑业健康发展范文

1发展非国有建筑经的趋势研究

“十二五”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重点任务。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可以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保持年增长率16%,私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十二五”阶段我国必须注重对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引导,促使其健康稳定的发展,把非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与百姓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应该为提高我国城镇化率做贡献,把质量优先摆在工作突出位置,真正让广大老百姓能够买的起房住的起房[1]。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国有建筑企业做出贡献,更要发挥非国有建筑企业的作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国有经济是为国家赚钱的,而私人企业是为私人赚钱的。导致非国有建筑经济没有很好的引导,发展过程处于不协调、不平衡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在国家经济增长、改善民生、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制定适合其发展的规章制度,才能提高非国有建筑企业的积极性,更好的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做出更大的贡献。“十二五”阶段我国非国有建筑经济依然需要积极的引导,促使其改变过去的传统模式,不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建国以来我国对国有建筑经济投入资本高达2000亿,而对非国有建筑经济投入几乎是零,从国有建筑经济与非国有建筑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看,我国存在严重投入和产出不平衡问题[2]。“十二五”阶段必须把二者协调起来统筹发展,才能真正把房地产行业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解决当前出现的“高房价”问题,广大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国民的幸福指数才能逐步提升。

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行业特点,建筑业可以看成是一般性竞争行业,竞争性行业的特点要求非国有建筑经济必须全面发展,才能保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行业的发展才能更加规范。“十二五”阶段我国需要制定有关政策,从根本上要求一些国有建筑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改善非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环境,促使非国有建筑经济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只有如此房地产行业才能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建筑业具有劳动密集性特点,这为非国有建筑经济进入建筑市场创造了条件,非国有建筑经济拥有良好的竞争环境,其生命力会更加强大,非国有建筑企业才能构建良好的行业环境。“十二五”我国城市化进程依然在向前推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也是时代的要求,但是必须通过相关的政策引导,促使建筑行业处于健康问题的发展局面。

2“十二五”阶段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的措施研究

“十二五”阶段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必须政策的宏观政策引导,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高房价”问题依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改善民生必须解决“高房价”问题,当前在一些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状态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必须靠政府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促使房地产行业处于健康发展状态,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与非国有建筑经济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非国有建筑经济必须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段提高管理水平,积极贯穿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各项政策,从根本上提高建筑行业发展水平。市场作用在非国有建筑经济发展同样产生重要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是无可置疑的,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市场调节,才能促使其地位准确[3]。非国有建筑经济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经营策略,才能更好的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的新环境需要每个行业的企业来适应,非国有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市场竞争问题,从企业自身角度看,一方面需要把握国家的政策导向,积极把行业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需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市场与企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实现非国有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

“十二五”阶段我国要保持非国有建筑经济处于健康发展状态,必须从工商、税收、工程质量监督、审计等方面采取必须的措施,对行业进行正确引导。进一步规划建筑市场秩序,在保持行业稳定发展同时,需要运用市场、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对非国有建筑经济行为进行规范,从根本上消除非国有建筑经济在以往发展中出现的偷工减料、掠夺经营、偷税漏税、忽视质量等现象,保证非国有建筑经济向规范化、合法化方面发展。“十二五”阶段必须改变非国有建筑经济落后的经营模式,经营模式的改变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问题。从非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结构看,以往都是处于单一化状态,对企业全面发展降低成本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十二五”阶段我国非国有建筑企业必须改变单一化的产权管理模式,逐步向股份制产权管理模式迈进。多元化的产权管理经营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很多中间的不必要环节可以直接省略,把企业的重心转移到质量和服务上来,真正是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

“十二五”阶段我国非国有建筑小企业必须从规模上进行改进和升级,从以往以小企业为主要发展模式逐步转向以集团化为发展模式的非国有建筑企业。当前我国非国有建筑企业还是被归纳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须把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着技术性企业方向转变。技术密集性企业的建立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生命力,对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非国有建筑企业在“十二五”阶段必须改变以往一家一户的资金积累模式,逐步把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入到企业融资模式中去,促使非国有建筑企业实现多元化融资渠道,为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资本保证[4]。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建筑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非国有建筑经济是建筑行业重要的经济形式,需要从各方面对其进行政策引导,保证非国有建筑经济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3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方向研究

非国有建筑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方向研究必须从实践出发,建立非国有建筑经济发展策略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只有通过制度保证才能引导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国非国有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依靠国家的扶持和帮助,只有国家给予必须的支持,非国有建筑经济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因此非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方向必须按照政府的政策导向路线前进,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前途。

第4篇:建筑业健康发展范文

关键词:私营经济;私营建筑业;持续发展

纵观世界范围内各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史,在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都是与当地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实现工业化目标为主要任务,给予建筑行业巨大的发展机遇。由于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受到各种自身短板条件的限制,其市场适应能力差,市场适应能力强的私营建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私营建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其一是私营建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整体建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需要得到全面健康持续发展是客观要求所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私营建筑经济所占比例还在不断提升,从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在新时期形势下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不断得以体现,对于缓解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有重要作用,同时在目前经济转变过程中,在维护就业稳定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作用显著。因而我们需要整体上准确把握建筑行业发展方向和时代机遇,全面认识发展好私营建筑经济的重要性,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满足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其二是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历史发展的需要,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甚至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建筑经济整体健康持续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实在市场化条件下进行行业改革的必然结构,经历了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茁壮成长起来的经济实体,具备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发展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促进了公有制建筑经济体的改进和完善,对于整体市场具有极强的推动力,两种所有建筑经济共同发展,对于实现我国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其三是我国私营建筑经济体也存在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私营建筑经济体给人们造成的不好印象,解决不好这些问题,既影响我国建筑经济成体形象也会对私营建筑经济体长远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实施监管,另一方面需要私营建筑经济体约束自身行为,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进步。

二、完善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当前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在整体上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建设生产能力、行业技术水平、生产经营效益等方面均已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进步是巨大的,发展速度空前快速,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关注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因素,需要综合全面的发展才能健康持续长久。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完善和进步,私营建筑经济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挑战。这就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私营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在思想认识上重新定义私营经济地位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增长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私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剔除影响私营建筑经济健康发展的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对私营建筑经济体的认识上,过于担心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国有经济受到影响,特别是公有制建筑经济主导地位的受到动摇,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主题地位。从而给私营建筑经济制造各种各样的障碍,打压私营建筑经济发展前景。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做好建设私营建筑经济的积极推动工作,将私营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深化国企改革和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经济统一起来,为私营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私营建筑经济的促进政策探究

在总体上我国现有的建筑经济法规相对已经完善,但是再具体到私营建筑经济法规管理方面相对缺乏,尤其是在具体执法方面更是缺乏明确规定。这首先需要确定私营建筑经济的法律主体地位,建立全面有效的法制环境,将私营建筑经济体管理提升到法制范围之内,避免简单管理、粗暴执法现象的发生,执法有据、执法严明,杜绝以罚款代替执法管理等现象的出现。再者就是作为建筑行业管理部门需要认识到私营建筑经济的重要地位,其发展进步不仅仅将继续得到迅速发展,并且作为公有制建筑经济的重要补充将长期存在这一客观事实,应当从整体建筑业良性发展的高度出发,制定兼容并包的适应建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做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指引工作,最大限度地跳动和促进私营建筑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是需要解决私营建筑经济面临的最大障碍———融资政策,需要制定政策,推动私营建筑经济体在资质审批、贷款融资等受到公平对待,为解放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政策束缚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三)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对于创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应当做好监管工作,确保市场秩序稳定有序,促进私营建筑经济在市场化环境中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对私营建筑经济不合法行为进行有力整顿,引导私营建筑经济在合法、规范的市场机制中良性运行;其次需要对私营建筑经济体社会诚信和社会责任意识建设进行完善工作,从其自身内部促进健康良性思想建设,为其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意识基础,同时建立对于企业社会诚信和社会责任意识进行严格的奖惩机制,提高对于社会责任差,诚信度低企业的惩罚力度,减少私营建筑经济体失信行为的发生,降低私营建筑经济体的社会负面影响。

三、增强私营建筑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

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就是掌握行业核心竞争能力,现阶段我国私营建筑行业粗放式管理水平、盲目扩张等行为,还停留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阶段,政府应当予以引导,企业自身应当认真反思,针对不足,完善能力,突出企业强项,建立核心业务发展规划,增强企业核心业务能力不断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其一,作为管理者和决策者,私营建筑经济体经营者在机遇面前也应保持清醒认识,以新的理念,掌握市场规律,适时地调整企业市场运行战略,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在挑战中促进企业不断向前进步。其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创新支持力度,转变企业效益增长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创立企业市场口碑,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提升企业内在价值。扩大企业业务范围,积极对企业业务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积极调整,做精做强企业经营策略,不断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增加企业利润。其三,完善企业人员素质提升,市场的竞争源动力来源于人才的竞争。加强和完善人才管理,做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人才能尽其用,才能得以发挥,能持续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对于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能力和职业德行建设力度,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使人才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实现共同进步,营造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自身特色核心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苏锋.以发达国家私营建筑经济看中国私营建筑经济[J].商场现代化,2008.24.

[2]徐革明.现代私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0.11.

[3]张培波.私营建筑经济发展探究[J].财经界(学术),2010.5.

第5篇:建筑业健康发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对策

前言

目前,在现代城市建设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城市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监理工作是保障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障投资企业及业主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随着我国监理法规的健全以及监管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监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总体形势处于健康发展趋势。但是,受我国建筑施工监理企业管理水平、市场经济意识印象以及施工监理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质量、影响了我国建筑施工监理行业的发展。加快我国建筑施工监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总结与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有效实施是解决当前建筑施工监理行业发展问题的关键。

1 我国建筑施工监理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行业起步较晚,虽然加强了监督与管理,但是行业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行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初期阶段的现状,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企业应加快对实践工作中问题的总结与分析。针对建筑施工监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对策的制定与实施,以此促进监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及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工程监理法律法规,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2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1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首先,监理企业的职能人为缩小。其次,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单位以及监理人员有责无权,进而影响了监理工作目标的顺利开展。另外,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企业自身管理存在不足也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影响。最后,监理行业认识不足以及经济效益不高难以留住、培养高素质人才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重要问题。上述四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施工监理行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监理企业职能的人为缩小使得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理职责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多数工程的监理范围仅在施工阶段的质量、安全、进度的控制上,而工程前期的准备阶段及投资方面缺乏有效监理。另外,我国建筑施工监理行业多年来形成的习惯,监理单位有责无权。虽然,《建筑法》等监理相关法规明确监理的责权,但是具体实施中并未完全做到监理责权的统一,监理工作经常受到建设单位的不合理干预,使得相应权利得不到保障。并且,监理行业发展过程中,监理企业良莠不齐、挂靠以及恶意压价等情况也是监理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人员培训与管理基础,影响了监理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一现状造成了监理企业团队建设与发展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以及管理基础,进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理工作。而且,建筑监理企业经效益过低也使得企业的工作质量以及服务水平难以提升,影响了监理行业的发展。种种问题造成了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市场现状以及监理工作质量现状。

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制约了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现代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并通过科学、严格的执行提高监理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2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企业应从自身管理入手提高监理水平。同时,注重行业规范的遵守以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影响行业发展。因此,监理企业应首先对行业现状以及行业规范进行深入学习。同时,相关监管机构也应加强监理行业市场的监管。通过监理行业监管避免行业内恶性竞争造成的监理质量低下等。

在此基础上,监理企业应从标准化管理入手、从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入手、提高监理工作从业人员的门槛。以合理的利润空间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针对标准化管理需求,监理公司应对现有质量、进度以及组织协调的监理内容进行强化。根据现有监理工作内容对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内容、管理体系等进行细化,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促进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标准化管理强化基础上,监理单位还应对质量监理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施工技术要点等进行分析与掌握。同时,强化现场的监控以及相关材料检验报告、监理日记的管理。对于不达标准的材料应严禁使用,对施工质量不达标工序严禁放行。通过踏实的基础监理工作,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质量及工作目标的实现。以上述监理方法,做好质量预控工作。制定政策加大建设单位在质量、安全方面的重视,加大对建设单位在质量、安全事故中的处罚力度,减少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不合理的干预。

另外,针对施工进度监理需求,在监理工作中还应做好动态监控。以全天候旁监掌握施工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实现监理工作目标。通过现场施工情况的掌握、发现问题的及时记录与处理、对施工质量隐患的提醒以及对工程图纸等技术文件的掌握等确保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内容得到贯彻执行。避免监理人员办公室核对记录、缺乏现场监理造成的质量隐患,避免施工单位篡改记录对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的影响。

2.3注重施工监理内容的全面执行,实现施工监理工作目标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监理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是决定监理工作质量以及工作目标的关键。监理企业应针对以往监理过程中职能的要求加强监理职能及内容的全面执行。通过施工质量监理、投资监理、安全监理、分包单位监理审查等工作内容的全面执行,实现建筑施工监理目标,促进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3完善国家政策引导及法规建设,促进建筑施工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市场现状中存在的恶性竞争、监理企业人员挂靠、一人多兼职务等问题,我国相关政府机构还应加快政策引导以及法规的建设。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相关法律进行健全与完善、对行业监管加强力度。针对监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注重职业教育以及企业培训等强制性工作的开展,促进监理企业以及监理行业良性发展,促进建筑施工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频发的今天,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有助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我国建筑开发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及规范。合理利用建筑施工监理法规、针对现有建筑施工监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是目前提高建筑施工监理工作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6篇:建筑业健康发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HSE管理;影响因素

引言

建筑业既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然而,在当前的建筑工程界,由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建筑工程承包商为了中标,以比较低的报价竞标。中标以后,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压缩成本,承包商主要关注质量、成本和进度管理,而忽视了职工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即HSE (Healthy, Safety, Environment) 管理。再加上建筑工程从业人员众多、交叉作业多、高处作业多等特点,以及施工管理上的不完善,使得建筑业成为我国HSE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之一。建筑业HSE管理问题已成为阻碍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加强建筑业HSE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完善建筑工程项目HSE管理已迫在眉睫。

1. HSE管理的内涵

HSE是英文单词Health、Safety和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和环境。HSE管理体系是指由进行职工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相关组织机构、程序、做法、职责和资源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彼此互相联系和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结构化的动态管理系统。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健康、安全、环境三个方面的管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健康(H)是指人身体上健康,心理上有一种良好的心情;安全(S)是指人在劳动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对人和物的安全有威胁的因素、想方设法改善劳动环境,使人们的劳动在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进行;环境(E)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以及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

2. 建筑企业实施HSE管理的意义

2.1 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筑企业通过实施HSE管理体系,加强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职工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从而可以降低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即使在事故发生时,通过有组织地、科学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也可以将事故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大幅度减少安全事故善后处理、环境污染善后治理等费用。最终,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可以改善建筑企业形象,提高社会效益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保证、优美环境保持的要求日益增高。如果建筑企业不断发生安全、环境事故,不仅会造成企业的巨大经济损失,也会造成后果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们留下施工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印象,这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事实一次次证明,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管理疏漏、操作人员疏忽导致的。通过实施先进的HSE管理体系,规范操作程序,完善管理制度,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减少甚至杜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环境事故,使企业在社会中形成良好口碑,树立品牌形象,实现企业的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2.3 有利于企业进军国际市场

自从国际上一些大的石油公司采用HSE标准以来,在国际上,不仅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市场对投标企业提出了HSE管理方面的要求,而且国际建筑工程建设市场也对承包商的HSE管理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将未制定HSE管理标准的企业限制在国际市场之外。我国的建筑企业通过制定并有效实施HSE管理体系标准,提高HSE管理水平,才能在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能力上与国际市场要求接轨,取得进军国际建筑工程建设市场的敲门砖,在国际建筑工程市场上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3. 建筑工程项目HSE管理的影响因素

3.1 人的因素

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要由具体的人来实施,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对HSE管理影响最大。人的受教育层次水平,接受的教育培训多少,实践经验丰富程度、技术操作技能水平、HSE管理意识观念等都会对HSE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为了减少HSE事故的发生,应尽量聘用受教育层次较高的人,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多开展一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HSE管理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并对施工人员日常行为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奖罚分明,调动所有人员的HSE管理积极性。

3.2 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HSE事故的隐患。有关安全物品投入的多少、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性能水平、维修保养措施、施工材料的质量等都是安全事故潜在的隐患。安全防护用品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HSE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和事故的发生所导致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多少。施工机械设备是施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因素,对它们的管理是施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机械设备的购买质量、使用年限、操作技能、维修保养等都会对安全生产产生威胁。施工材料种类繁多,有很多是易燃易爆物品,材料的质量及进场、存放、使用等现场管理都是HSE管理不可忽略的因素。

3.3 环境的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是指施工现场的季节影响,气候状况等。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一般施工周期比较长,随着季节的变换,多变的天气状况会对人员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如高温、低温天气会早上施工人员中暑或者冻伤,雨雪天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等。生活环境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住宿和生活状况。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使施工人员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工作,对项目的HSE管理也能起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3.4 制度的因素

无论是控制人的不利于HSE管理的行为还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制度都起着根本上的作用,先进的管理制度是保障HSE管理绩效的有效手段。制度因素又分为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两个方面。首先,应该遵循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法规、条例和操作规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项目实际的HSE管理相关制度。其次,要把制定的各种制度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落实到位。再完善的制度,得不到执行或执行不到位那也意义不大。建筑工程项目HSE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饮食安全管理、职业病预防管理、安全生产责任管理、物料质量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危险品安全管理、预防或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等环境污染管理等。

小 结

综上所述,HSE管理体系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建筑企业实施HSE管理,意义重大,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建筑企业形象、提高社会效益、有利于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建筑企业在实施HSE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受人、物、环境、制度四个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金宇澄等. 论我国建筑企业的HSE管理[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4(1).

第7篇:建筑业健康发展范文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简要介绍会计内部控制的概况,进而提出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使会计部门更好地为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 :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建筑行业的基础施工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建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部门的支持,良好的会计部门将会促使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实现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但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会计部门内部控制中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以便可以推动我国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会计内部控制的概况

(一)会计内部控制的含义

美国会计师协会根据内部控制目的的不同,将它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两大部分,其中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为了保障企业内部信息资料的安全可靠,从而制定一系列具有法律法规保障制度的控制措施和方法,以便提高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和健康有序发展。

(二)会计内部控制意义

会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资金项目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发挥自身的职责和优势对企业会计的管理起到一定的控制和监督作用。首先,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会计部门核算工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会计内部控制有助于使会计核算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核算流程,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从而提高企业内部会计部门信息的准确性;其次,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为企业今后的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会计内部控制作为基础性部门,如果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提高,那么企业内部其它项目的管理工作就难以实施和开展。因此只有在保障会计内部控制良好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使企业今后的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最后,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有助于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会计内部信息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这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决策者需要根据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最后得出有益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决策。可见,只有发挥好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职责,才能使企业做出良好的项目投资和发展的决策。

二、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的项目实施工作周期长,因此使得建筑投资较大。然而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足够重视会计部门的基础服务性工作,使得会计内部控制没有形成较完善的制度。因此,一些建筑企业的内部资金出现闲置或浪费现象,而另一些企业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建筑企业资金闲置浪费和周转失灵,都是由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使得企业资金利用不合理,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会计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我国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设备利用程度较低,使得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效益较低。特别是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发展的需要,故意隐瞒会计内部信息,使得会计信息没有得到及时规范。此外,建筑企业在发展中由于没有充分利用会计部门的信息,使得这些信息在企业建设投资和发展中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益。可见,由于建筑企业对会计部门工作的重视不足,导致会计部门信息没有合理利用。

(三)会计内部控制实践操作性不强

由于会计内部人员综合素质不够,以及建筑企业没有足够重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培训,以至于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不仅工作懒散,而且制定出的信息数据实践操作性不强。会计内部控制实践操作不强,使得我国会计部门在企业的发展中,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益。

三、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做好整个会计内部控

制工作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制度,才能使企业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否则将会使企业的发展处于十分不利的状态。这是因为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可以使会计部门在工作中及时发现资金运转过程中的问题,并对不良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建筑企业的资金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此外,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部门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为建筑企业的进一步投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为了完善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管理,从而为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工作提供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在建筑企业内部良好的环境下得以顺利开展。

(二)建立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共享平台

会计内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整个企业发展的状况,因此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建立相关的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共享平台,有助于为企业项目的决策者提供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论依据。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从而实现会计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加强对会计内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建筑企业项目建设的资金合理配置,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管理不断向着现代化建设方向发展。

(三)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工作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对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产生极大地影响。因此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实践技能,对做好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企业在提高对会计部门的重视程度基础之上,进一步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从而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人员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责,做好建筑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

四、结束语

会计内部控制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会计内部控制的工作。但由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对会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会计内部控制出现各种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的健康发展。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信息平台以及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三个方面来不断改进,从而使会计内部控制更好地为我国建筑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林.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和对应策略分析[J].中国外资,2014(01).

[3]石津泉,蒋哲,杨智昊.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

第8篇:建筑业健康发展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 工程技术 发展

近些年随着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整个社会建筑技术和建筑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色建筑的思想已经在现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绿色建筑就是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工程技术水平之上的未来建筑的新趋势,绿色建筑工程技术摒弃了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建筑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注重建筑工程和环境因素的和谐,这无疑也给建筑技术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1. 绿色建筑的含义特点及建筑工程技术的内涵

1.1绿色建筑的含义

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而且发展比较缓慢,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相比差距较大,发展绿色建筑需要能源,能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要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提高使用效率。绿色建筑在保证建筑符合人们居住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用材,尽可能的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中的“建筑”并不是指的真正的绿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并对环境无害的立体绿化、花园等,其主要包含的是一种环境保护的意义。与绿色建筑类似的概念比如可持续发展建筑或者是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等。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的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等。

1.2.1.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资源,建材。其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量上都有了很大的降低。

1.2.2绿色建筑讲究尊重环境

没有固定的建筑模式和建筑规则,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尽可能的尊重建筑地区的自然、气候、人文等,根据不同的地区来制定建筑方案,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

1.2.3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

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1.2.4.绿色建筑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的考虑

从建筑方案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以及日后使用等都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适应周围的环境因素,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要做到与环境的相互协调与共生。

1.3 绿色建筑工程的内涵

1.3.1 节约环保

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杜绝无谓浪费,注重环保。节约和环保已经成为了绿色建筑工程的典型施工思想,也就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并尽可能减少建筑工程对于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危害,保护人们身体和环境不受到危害。

1.3.2 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绿色建筑工程强调的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地球资源和环境负荷较小,且能给居住着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建筑物。所有建筑物的最终目的都是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绿色建筑工程更加重视这个目的的实现。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绿色建筑从舒适健康的角度入手,从建筑材料的选取、施工方式的确定等方面入手来尽可能的减少建筑对人们的危害,为人们建造出更加舒适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1.3.3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工程的本质思想就是可持续发展观,与环境相接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利于子孙后代。实现可持续建筑,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状态和重点,以及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模型去执行,强调的是可持续性。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的就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保证人与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2.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

2.1. 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的创新和广泛应用也是绿色建筑的发展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所以人们认识到了建筑材料对于环境的污染,人们开始研究一些“绿色建筑材料”。人们对传统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1. 建筑结构工程

结合我国建筑材料的现状以及借鉴外国的优秀成果,开发出了很多环保型的健康型的油漆、涂料、复合地板等装饰建筑材料。现以再生混凝土和水泥透水性混凝土为例,再生混凝土优点:废料可多次循环利用,节能,环保。在国外已投入大量生产和应用,水泥混凝土再利用率达到 65%,沥青混凝土再利用率达到 81%,近几年,我国也正在研究中。水泥透水性混凝土优点:成本低,制作简单,耐久性好,能够扩大城市的透水,透气面积,改善城市热环境,吸声降噪,减少雨水径流,防洪排涝,补充地下水位,有利于绿色植物生长,对调节城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维持地下土壤的水位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1.2.建筑工程技术

比如保温节能墙体在我国较多使用。保温墙,具备的主要特点有作业面大,施工方便灵活,不存在与上下层的保温交圈问题,材料广泛,应用时间长,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等。另外,铝塑板材料已经在我国建筑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铝塑复合板具有价格低廉,国际竞争不很激烈的优势,预期还存在相当大的国际市场潜力。目前国内已经研究成功并投入使用了,受到建筑行业的一致好评,它的诞生将代替金属管材在建筑行业的地位。

2.2绿色建筑设计的转变

但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以人为本”将转向“以自然为本”, 保证自然的生态利益才能保证人类生存的根本利益,因此,对技术的理解必将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更多的技术应用将会把生态效益置于首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谋求共同利益、 和谐发展,才能保证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向幸福设计转变,需要改善功能,提升性能,要多功能设计,复合性设计,最大程度的注重人性化。

结语:要深刻认识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高度重视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坚决做到最少消耗能源,最大程度保护环境不被污染,大力提倡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谋求共同利益、 和谐发展,才能保证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同照,试论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运用研究[J],建筑设计与规划,2010

第9篇:建筑业健康发展范文

关键词: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问题;策略

建筑产业队伍,是维持建筑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工人决定了产业队伍的品质,其素质、与否具备产业工人地位、有无组织机构的有效管理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建筑行业的社会品质。因此,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有效的化解,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成熟、稳定、规范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客观、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城市化建设和民生问题的客观要求。

一、 当前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当前的核电站建造的技术、设计、设备、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基础和实力都较为客观。核电建筑的结构复杂、专业性强、施工交叉性强,技术难度大、工期要求紧和质量要求较高,并且要满足核安全法规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产业队伍结构断层现象较为严重,产业中各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现象,而工人队伍中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层度较低、专业技能单一化等现象。

1、 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在长时间内都处于大规模投资,建筑劳务需求量巨大,进入城市的务工人员众多。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对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和队伍素质严格、准确的审查,从而导致建筑工人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

2、 人员流动性较大,队伍缺乏稳定性。由于劳务分包企业和务工人员的双向选择性,致使劳务分包企业看重对务工人员的技能选择;务工人员对企业的项目、领队、地区以及企业自身都有着相应的选择要求。因此,造成了建筑行业较大的人员流动,难以确保队伍的稳定性。

3、 产业储备不稳定。建筑工人的流动性,建筑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方面的保险。使得产业队伍的储备不稳定,不利于优质队伍的组建。

二、 建筑产业工业队伍存在问题的因素

(一) 社会因素

1、 由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文凭热”,致使社会、家庭和个人对人才判断的错误,学生都选择进入高校学习,导致工人队伍数量锐减。

2、 社会保障措施滞后、不健全。建筑工人的社会保障管理无明确的归属组织机构,且保障制度不健全,务工人员在出现失业、工伤等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有效的保障。

(二) 行业自身因素

1、 建筑行业工作的流动性强、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大,导致建筑工人居无定所。

2、 目前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的专业水平较低。有的核电建筑的施工技术和专业水准并未按照核安全的相关规定进行。

3、 建筑行业施工环境较差,年轻人不愿选择这一行业,并且存在技能工人跳槽的现象。

4、 由于建筑行业的劳动密集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等行业特征,又由于核电建筑的建筑工期要求紧,使得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不愿从事这一行业,导致其队伍的主力军多为农村人口,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偏低。

5、 由于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年轻人都望而却步,导致当前的建筑产业队伍的年龄结构失调,严重缺乏年轻劳动力。

(三) 建筑施工企业因素

1、 企业由于现代制度的改革、推行,并出于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管理型的技术人员进行保留,解除企业内部在册的退休、待岗等员工,导致企业内部无固定员工。

2、 由于技术优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退休、离职,企业又难以招聘年轻的技工人员。因此,造成企业内部年龄断层。

3、 建筑企业过于重视技术和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备置,和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从而忽略了企业内部软件设施的建设和技术工人的培训,导致了建筑产业队伍的结构断层。

三、 提高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 建立、健全劳务工人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务工人员积极工作的动力。因此,要建立、健全建筑产业工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其明确的纳入组织机关管理内部,从经济地位和政治待遇上彻底改变建筑产业务工人员的社会福利,公平享有。企业单位、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妥善安排、制定对务工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基本保障制度的制定。

(二) 政府加强行业管理、服务

1、 政府要引导、约束劳务企业的发展。政府对劳务企业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的设计。由于企业劳务管理的广泛复杂性,政府必须对其建立合理机制,要确立专门的机构、人员,严格审查参与劳务资源投标活动的企业资金和人员;跟踪管理劳务企业的运营过程,评价其履约情况,以此确保相关能力在劳务队伍中的运用。

2、 政府调节、引导劳务企业向健康轨道发展。政府要加强用工供需平台、劳动力价格信息平台、劳务输出基地等建筑产业广泛应用平台的推动和建立。通过政府及市场的调节、引导,加强企业劳动力供给力度,保持合理的劳动力价格水平,确保劳务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 劳务企业管理规范化

劳务企业要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同工同酬,建立有效的工人工资增长机制;让劳务工人参与企业相关部门或层面的管理、股份参与以及绩效分享等。要不断的完善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并有效实施,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得务工人员的利益得以全面、长期、有效、稳定的保障,以此确保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稳定、规范的建设。

(四) 完善劳务工人技能培训

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要依托、结合成熟的企业和有关专业技术学校,并对务工人员进行文化、技术、安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针对性教育、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建筑产业务工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以其扩大他们的社会生存空间。

(五)建立等级制度和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建筑产业务工人员的等级制度和劳务市场的准入制度,使其劳务人员自觉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及职业操守,让其在自身提升的同时得到较好的发展平台,有效建立合格、健康、稳定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六)合理调整工资上涨幅度

建筑行业、企业要加强务工人员合格发权益的维护,保证务工人员工资发放,建立合理的工资调整制度、方案,保障务工人员的经济基础。采取建账管理的方法对劳务人员的务工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劳务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和工作的工种、项目、时间、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动态式管理,确保劳务人员的劳务整体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政府部门和建筑产业主管单位,要对建筑产业的经营、治理等各方面问题加强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力度,合理调度工资涨幅问题,让建筑产业务工人员在经济基础得以有效保障的同时,积极参与建设工作,保证工人队伍的完整、稳定、健康发展,并促进建筑产业的长期、有效、稳定、健康发展。

(七) 核电建筑企业的自身完善

由于核电建筑复杂的特点,就要求核电企业加强自身制度、建设、管理、监督等方面要求的建立、完善。制度方面,核电企业要加强内部职能、机构等制度、体系的完善,加强建筑队伍的专业、规范化管理,在务工人员准入时加强专业技术审核,监督队伍的建设、发展,并加强队伍的专业技术的提升和二次培训。

四、 讨论

建筑产业的工人队伍,是建筑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础条件,对建筑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其工人队伍的建设存在一系列复杂的综合性难题,为了建筑产业的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时代和产业的必要选择。要将国家政策、政府机关、企业以及务工人员合理的结合起来,进行多方位,全方面的调整、规范和管理,使其建筑产业建立健康、有效的工人队伍,进而保证、推动建筑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者单位: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姜继兴. 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困局与对策[J]. 建筑,2014,21:31-33.

[2]李里丁. 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重建与管理的思考[J]. 建筑经济,2012,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