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实践教学范文

音乐实践教学精选(九篇)

音乐实践教学

第1篇:音乐实践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教材;教学研究;素质;教育

1. 指导思想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告诉我们: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目标是“育人”而不仅仅是“育才”;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音乐新课程提醒我: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对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探究与创造,弘扬民族音乐也尊重多元文化。

2. 新课程教学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2.1 学生“学”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当代学生是听着各种媒体传播的大众娱乐性音乐长大的,因此从心理上比较接受通俗音乐排斥课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又由于音乐基础知识的缺乏,对音乐语言运用的理解比较生疏,在实践和创造中的表现不太理想,合作效果差。

(2)学生学习的动机。小学阶段,应接不暇的各种作业使学生一直处于情绪紧张、精神疲惫的状态下;相比之下, 音乐课没有升学压力、没有高低分之心理落差,自然而然成了一堂休闲放松的调剂课,使学生对学习音乐课不重视。只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促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教学是育人最好的教材,她能启迪人生,给人以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更重的要是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他各科的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条件,以促进教育的和谐全面发展。教学中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材中的旋律、歌词,都是有潜力可挖的,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体验其中的奥妙,学生就会在学习态度上有所转变,有所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随之感兴趣,肯下功夫、花力气。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积极性。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民族的文化品位。见于这一观点,我们就应当重视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进来,我们的教育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2.2 教师“教”的问题。

(1)教师的教育事业心。良好的教学心态是音乐教师必备的精神状态。在普通小学教学工作中, 音乐课总是摆在次要地位,常因特殊需要被冲走;除了有节日庆祝活动或音乐比赛外,平日里,学校领导是不会踏进音乐教室来关注你教学的;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不配合而引发的教学事件带来的情绪冲击,无论是哪种状况,作为美好情感的传递者――音乐教师只能以平和的心态坦然去面对,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热诚开朗的心,才能不断求进,默默中创造不平凡的教学业绩,开创属于自己的特色天地。

(2)教师的教学仪态。微笑、热情、善解人意的表情会拉近师生的距离,充满动感的手势能鼓舞学生的激情,这些无声语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媒介。“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当你浑身散发着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痴迷出现在学生面前时 ,他们马上会感染你的快乐、接受你的鼓动,不由自主地走进你所展示的音乐世界。

第2篇:音乐实践教学范文

一、夯实基础,提高技能

职高生来自不同的中学,有些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开设音乐课,有些中学即使开设音乐课,也常被语、数、外等学科占用,有些中学把音乐课上成了单一的唱歌课,因此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系统性和延续性。在基本乐理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乐理知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越高,对音乐的感受就越充分,也有助于他们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反之,学生掌握的基本乐理知识越全面、越牢固,就越有助于他们在音乐实践中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基本乐理的教学内容,边让学生感受音乐,边讲解有关知识,以此加深学生的初步认知和理解。以“速度及其音乐表现特点”一课为例,可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复习其他曾听过的速度变化较明显的歌曲,然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音乐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并由浅入深地讲解速度的定义、标记、用法以及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基本乐理教学不能光讲不用、学用脱节,只有随学随用、学用结合才能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随着学生运用基本乐理知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他们对基本乐理知识的认识、理解就会更加深入,运用起来就会更加准确。

二、聆听音乐,强化欣赏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职高的音乐欣赏课上,总有一些学生不认真聆听音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更有甚者偷偷地用耳机听流行歌曲。学生喜欢音乐,却不愿意上音乐欣赏课,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欣赏课在内容选择和教学方式上缺乏新意。对于很多经典作品,学生不能直接参与演唱或演奏,不能有直接的感官体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听经典的民族音乐,多听高水准的世界名曲,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解析,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单纯的鉴赏覆盖还不够全面,教育内容应该是艺术实践、知识、技能三者并重的,要使三者有机结合,达到互相渗透的效果。可以利用学校广播多播放经典民族音乐和世界名曲,也可以举办一些高雅的艺术活动,如音乐会、电影欣赏等,在耳濡目染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调整内容,激发兴趣

而今,流行音乐盛行,它已成为职高校园的一道另类的风景线,深深触动着学生年轻的心,一些流行音乐的歌手也成为很多青少年的偶像。流行音乐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贴近生活,张扬个人的感受,因此深得青少年的喜爱,但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增添一些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的教学内容。可以先深入到学生的中间,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在学生喜欢的流行乐曲中选择一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素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如有很多学生比较喜欢周杰伦,教师可以选择周杰伦演唱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与学生一起欣赏、探讨和演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第3篇:音乐实践教学范文

关键词: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钢琴音乐教育 启示

美国音乐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贝内特·雷默出版了《音乐教育的哲学》,为世界的音乐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启示,随后其学生戴维·埃里奥特也出版了《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其全新的音乐教育的理论和思想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哲学,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的钢琴音乐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示。本文就“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启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概念

1.1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作者和提出背景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最初是由美国音乐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贝内特·雷默的学生戴维·埃里奥特所提出的,并将编写成书,出版了《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引起了许多音乐教育学者的关注。

戴维·埃里奥特在自己的工作期间经常热爱收集与音乐本质和价值存在差异的观点理念,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音乐教师的教育工作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将音乐教育的理论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1.2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针对音乐本身

埃里奥特在著作中表明了“实践”一词的内涵,他认为这个词汇包含了对音乐本质的全方位理解,而并非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音乐的内容决定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对音乐作品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并不等同于对音乐本质的理解,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还是针对音乐的本质。

(2)音乐教育的价值建立是以音乐技巧的掌握情况为基础的

埃里奥特在著作中表明了自己的思想,他认为音乐教育的本身具备多种意义和价值,人们只有在学习和掌握了音乐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认识和了解到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音乐教育的对象需要在音乐学习中具备一定程度的音乐情结和素养,对音乐的本质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音乐教育的自身价值和意义体现出来。

(3)音乐本质文化具有多元性

埃里奥特在著作中提及,音乐包括了各种音乐文化,其丰富的内容使其具有多样性,音乐自身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也需要体现出这一点。

1.3“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价值

在目前,“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自身价值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地大多数的音乐教育者的大力关注,其自身的思想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不断地被应用于音乐教育行业的各个方向。“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价值彻底打破了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思想,人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思想理念也因此受到了冲击,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音乐教育实践的价值和作用。

2、“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启示

2.1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为音乐本身的观点影响了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发展

在长时间的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已经将“审美音乐教育”的思想理念融入其中,大多数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上也将“审美音乐教育”作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并将“审美”的理念观点融入到整一个教学过程中,这也因此使得大多数钢琴教师在进行音乐作品本质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本质与“美育”相联系。在目前的钢琴教育工作中,将钢琴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义为审美教育的教学思想普遍存在,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上不断地放大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美感”,这一种错误的做法和思想直接导致了音乐作品本身的价值受到了更多人的误解,造成钢琴音乐“千律一面”的形势局面,钢琴音乐的教育本质也被大多数人单纯的定义为审美教育,成为了更多人学习审美教育的目标和途径。

在埃里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明确说明了音乐教育目标应该是音乐的本身,而并非其他的一些元素。这一种说法也为我国钢琴音乐教育工作带了新的指明道路和发展方向,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这一观念的提出,也让众多的钢琴音乐教师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本质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更多人对其与钢琴音乐教育的联系加深了分析,这一观点对钢琴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让传统的钢琴教育思想被不断瓦解,钢琴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开始引起了更多人的重新思考,钢琴音乐作品的自身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开始有了新的诠释,其内在价值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2.2 “音乐教育本质的多元性”观点提升了中国特色钢琴音乐作品的地位

钢琴音乐最先出现在国外,在国外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才开始传入我国,因此,钢琴音乐对于我国而言算是一项外来的文化,这也使得外国的钢琴音乐作品成为钢琴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国在上世纪出现多位音乐家,如贺绿汀、朱践耳等,这些音乐家都将本土的音乐素材融入到了自身的钢琴音乐作品。另外,周广仁、但昭义等钢琴教育家编写的优秀理论著作也对我国的钢琴音乐教育有了推动性的发展。然而,大多数的钢琴教育工作者还是将国外的钢琴音乐家的音乐作品作为正统的钢琴音乐。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作者明确说明了音乐的本质具有多元性,音乐教育的本质也应该具有多元性。这一观点,让中国的本土钢琴音乐作品的价值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任秀蕾.师专生的音乐素养与钢琴教学的基本策略[J].曲靖师专学报,1999,(04).72~75.

第4篇:音乐实践教学范文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如何采用多元、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和优化我们的欣赏教学,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音乐小品的编创这个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研究入手,通过“选择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作为创编的基础;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小品的编创活动;丰富音乐小品编创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音乐能力”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最终促进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

欣赏教学 音乐小品编创 音乐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探索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上已经硕果累累。但在我们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是否每节课都能一贯使用好的教学方法来演绎音乐作品让学生感知,而我们的学生是否就已经喜欢上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已经能够主动感受并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许多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上,我们还是经常看到以教师为主的、机械的教学活动,教师解释音乐作品,向学生传递教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多数孩子还是被动的聆听音乐、被动地感知知识,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还是没有被激发。那么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背景方向。《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能与他人合作,自信地、有表情地表演音乐剧,并做出评价”; 黄伟平老师的《名曲中的故事》这本书,也曾说道:“欣赏课必须带有愉悦性,该“推”学生上讲台,编导音乐小品,让学生主动学音乐,主动接受艺术音乐”。本文从音乐小品的编创进行研究,利用表演的方式讲述音乐中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各种编创方法如节奏创编、歌词创作、舞蹈编排、乐器演奏、情境设计等让学生参与到欣赏作品的综合表演中来,再利用表演的方式讲述音乐中的故事。通过音乐小品的编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主动走进音乐、关注音乐。

一、选择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作为创编的基础

小学音乐教材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与音乐小品相关联的音乐作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优秀、经典的适合学生进行音乐小品表演和创编的音乐作品。如适合低段编创的音乐作品有:圣・桑的作品《狮王进行曲》《公鸡母鸡》《袋鼠》等,标题性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木偶的步态舞》《玩具兵进行曲》《口哨与小狗》等。适合高段音乐小品编创的音乐作品有:《孤独的牧羊人》(可拓展《音乐之声》的相关音乐)《暴风雨》《羊肠小道》《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彼得与狼》等等。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能让音乐小品的编创活动变得丰富、有效,更能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小品的编创活动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音乐小品编创过程同样也应该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尽可能充分启发学生对这种新颖、独特的音乐心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激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音乐小品的编创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在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思考、观察、聆听、演唱、模仿、表演,调动其全身感官的参与。而音乐小品的编创,对于学习音乐时间不长的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相当大的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做好足够的前期准备,有效、逐层引导孩子走近音乐小品的编创。通过示范、讲解、编排等活动,先引导学生进行简易音乐小品的编创。

如在进行《跳圆舞曲的小猫》一课教学时,先让孩子们熟悉音乐的各个片段,感受音乐情绪、音色、节奏、旋律的变化,然后再引导孩子们对音乐进行小品的编创。通过反复聆听,孩子们感受到A段主题旋律优美抒情,用弦乐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运用,形象地模拟了小猫的叫声,描述小猫用一种故作优雅的样子跟人撒娇,不时的发出惹人怜爱的“”叫声,让人感觉那猫咪犹如宴会上跳着华尔兹的淑女,美丽而娇媚。教师引导善于舞蹈表演的孩子用优雅、乖巧、可爱的动作来表现猫咪,栩栩如生。而B段音乐,音乐用分解和弦式的旋律进行,中间运用了顿音、装饰音等各种不同的演奏技巧,刻画了小猫调皮、可爱的不同姿态。老师引导学生用俏皮、活的舞蹈动作来进行演绎。两只形态不拘的小猫在我这个“主人”面前,不断卖弄身姿,引得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上这首美妙的音乐。

这个音乐小品的编创更多的是孩子们舞蹈动作的表现,虽然简单、短小,孩子们的表演也十分稚嫩,却是孩子们走进了音乐小品表演的第一步。让她们觉得音乐小品的编创生动、有趣,更富有挑战性!在音乐小品编创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鼓励、引导孩子进行编创活动。

三、丰富音乐小品编创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音乐能力

不同音乐小品的编创能同时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长学生在多样的艺术门类中找到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角色,有利于孩子们扬长避短,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能让孩子们更亲近音乐学习,而不是排斥它。因此,给予孩子们广泛的编创空间,能使孩子们更好的演绎作品,提高自身综合音乐能力。在编创实践活动中,音乐小品也可以是改编自学生熟悉的小说、童话等等,可以是孩子们喜欢的流行作品、网络名曲,更可以是校园剧、音乐剧。在活动中,老师要起引导和咨询顾问的作用,协助孩子们选择合适的音乐、共同创编剧本、创编舞蹈、编写歌词、制作背景、集体参演等等,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交流、创作、聆听、表演等能力。自导自演的音乐小品还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歌主要音乐要素的体验,从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如:音乐小品《彼得与狼》《孤独的牧羊人》

1.活动与实践

A.进行音乐的初体验。

B.熟悉音乐故事简介。

C.分配创编任务。

D.制作简单道具。

2.音乐小品编创

根据创编任务的分配,开展舞蹈组、演唱组、表演组的音乐小品不同任务的编创。

3.音乐小品表演

合着音乐,进行小品的表演。可是课堂,也可是小舞台。

4.师生评价

要求演员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着重从剧本创编、音乐选择、舞美制作、表现能力(舞蹈、歌唱、表演)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富有创造性的编创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孩子们在编排或编创音乐小品中,采用了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更得到多种能力的提升。

音乐小品的编创是实践的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在演唱、演奏和赏析音乐的过程中,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小品的编创更好的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给音乐作品以新的魅力。最终,利用音乐小品的创编,去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突破欣赏教学中学生被动欣赏音乐的场面,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体验。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11

第5篇:音乐实践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剧;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50-01

在高校教学中,声乐教学是系统性、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该门课程具有其特殊教学规律。声乐教学及要求有经验性教学,又要同时具备科学性。在声乐课的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重视将多种艺术元素融合于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艺术修养,锻学生炼各种舞台演出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声乐演唱水平。

一、音乐剧运用于声乐教学中的必然性

音乐剧的主要艺术特点为以轻快的音乐节奏将生活中的幽默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其表演形式为舞蹈、歌唱及戏剧等多种艺术手法相互结合。在展示娱乐性的同时存在巨大的商业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剧运用于声乐教学,可更全面丰富地展现声乐专业学生的嗓音特点及歌唱潜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将西洋美声唱法、中国通俗唱法、中国民歌民谣等各自特点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此三者间自由转声的歌唱技巧,开拓学生演唱的适应范围,提高学生歌唱综合能力及水平[1]。随着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对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因此,声乐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及模式,完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能型人才。将音乐剧运用于声乐教学实践,可有效培养出既能唱又会演的全面发展型艺术人才,促进声乐教学超健康、稳定、持续的方向发展[2]。

二、将音乐剧运用于声乐教学具体措施

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完美的融合音乐剧元素主要从声乐歌唱及声乐表演两个方面来进行实践。

(一)声乐歌唱教学

音乐剧在歌曲的演唱风格上主要是以流行音乐为主,多种风格并存。因此,在音乐剧歌曲演唱上,使用单一的唱法无法满足音乐剧的舞台表现要求。其在歌唱方面对演唱者主要要求是嗓音表现力要丰富多样,乐感要极具敏锐性,听觉要极具敏感性,音乐感悟力要具有深度等。只有具备这些要求演唱者才能将音乐剧进行完美的阐释。因此要求歌唱者在唱法方面需同时具备美声功底和流行唱风。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音乐剧作品进行赏析,并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辨析和掌握作品中的各种不同风格。如《猫》、《音乐之声》、《窈窕淑女》等音乐剧作品,在呼吸、吐字、行腔等方面,将美声与其他唱法相互融合,主要以中音为主,高音张力较小,表现细腻的情感波动;《歌剧院的幽灵》、《波基与贝丝》等唱段较长,演唱风格与正歌剧相近,表现严肃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选择针对性的音乐剧让学生进行欣赏。通过作品赏析加强对学生进行“假声位置真声唱”唱法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假声位置真声唱”方法,并将二者完美结合,灵活将其运用自如,充分发挥自身嗓音的表现力及歌唱能力和水平。

(二)声乐表演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最困难的教学环节。在现阶段的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属于一种静态形式,最多会参杂些简单的手势动作和表情变化作为辅表演,舞台表演形式相对较为单一,导致教学活动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影响教学质量。而在音乐剧中,其在舞台表演中将歌唱、舞蹈、戏剧等同时进行表演,具有很强的舞台表演动态及共时性[3]。如果将音乐剧运用于声乐教学中,那么,其声乐表演的教学内容及形式将会变得丰富多彩,舞蹈在教学活动中将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丰富了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如欢快的现代舞可营造充满激情的舞台气氛,优雅的芭蕾可表现复杂的故事情节及情感冲突等等。将音乐剧舞蹈运用于声乐表演中,可使单一、僵硬的声乐舞台表演具有更多动感,增添舞台美感。在舞台表演中,芭蕾是一种基础舞种,只要将芭蕾学好,学习别的舞种就比较容易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芭蕾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舞台表演中,把舞蹈、歌唱及戏剧表演相互融合,共同进行将取得更好的舞台演出效果,同时演出者在生理及心理上的感受也将会更加丰富化。如果声乐专业的学生长时间的仅接受静态训练,那么当遇上同时融合舞蹈及戏剧表演的舞台演出时,他们便不能及时的适应,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到时影响到声乐表演的艺术表现力,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需让学生长期接受动态的舞台训练和实践,丰富其心理及生理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取得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和舞台表演效果。

三、结束语

将音乐剧运用于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出唱功扎实,且能歌善舞的一专多能型艺术人才。让学生在声乐表演中,能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歌曲的思想内涵,最终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结合各种生动、丰富又独具特色的肢体语言,戏剧化的将作品进行完美展示,最终达到载歌载舞,唱演结合的舞台表现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音乐表演再创造的美学原则[J].音乐研究,2012,(11):206-207.

第6篇:音乐实践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 实效性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127――01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多样了,师生互动丰富了。不少教师对音乐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件设计新颖富有动感,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教学形式有唱、有听、有欣赏、有表演等等丰富多彩,教学效果相当不错,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但是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又是另一种现象:一是教师上课随意性强。二是学生上音乐课更是随意。针对上述两种不良现象,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笔者以为要建立落实音乐课堂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1 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

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没有规矩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1.1 学生进教室的常规  学生带齐音乐课本或上课用的笔和乐器,要求学生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自己的坐位上安静等待上课。

1.2聆听音乐的常规

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用身体来表示,如闭着眼睛想象音乐、也可以摇晃身体有节奏地做动作或手舞足蹈,但一定要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1.3歌唱的常规

我们音乐教师都明确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教学生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做到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歌唱时思想集中、声音饱满、富有表情。

1.4表演的常规

音乐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我们音乐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时机对学生提出表演时的具体要求,明确表演的目的。要求学生表演时要有合作的精神,并紧紧抓住音乐的节奏、情绪进行表演。当学生表演结束时要进行适当的评价,使学生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1.5乐器练习的常规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准、音乐兴趣,乐器进课堂是非常必要的。但许多同学在上课时就会随意拿出乐器吹奏,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环境要求学生上课时乐器一律放在某地方(如自己的凳子下),练习时才能拿出米,练习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聆听自己吹奏的声音,学生示范时认真聆听注意观察,结束时整理好乐器。

2 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仅有教学常规是不够的,它仅仅是为我们的教学有效实施提供了环境的保证。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1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学生的心理期望;

2.2 教学设计是否鲜活有创意,学生乐于参与;

2.3 教学设计能否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实践的冲动

有一位教师在歌曲教学《猫虎歌》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首歌曲特点适合下列哪组词语?活泼风趣庄重沉稳抒情缓慢。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对“庄重沉稳”这些词语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偏离了学生的实际,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位教师让学生聆听《我们的田野》歌曲时,设计了二个问题:(1)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2)这首歌的旋律、歌词是怎样?第二个目标设计模棱两可,很难让学生回答。一节好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一定是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心理可接受水平及期望值相符合的,离开了这一点,再好的设计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欣赏《加伏特舞曲》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个教学环节:教师穿上了美丽的小舞鞋,随着音乐的旋律轻盈快乐地跳着舞蹈,音乐的高低起伏表现得非常直观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坚持以音乐为本

第7篇:音乐实践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改革;“互动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09-02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音乐教育已达到刻不容缓。音乐教育对健全学生的素质,促进健康成长,对学生的道德,智能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所感悟到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这正如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教师。”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互动”的原理,在音乐教学中,我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两部分实践。

一、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作法不公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一)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互动式”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再如,一年级新教材中的《幸福拍手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二)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并准备了很多宝石花、小五星来鼓励大胆的学生。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我在设计学生认枯燥的力度标记时,采用了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开展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装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作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例如:我上的《森林奏鸣曲》这一节音乐活动课,由欣赏乐曲入手,感受和分析乐曲每一段的情感特点,再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说、演、画、打击乐器伴奏这四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这样的活动集中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体现“互动”为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最佳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哈尔滨技师学院

第8篇:音乐实践教学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模式;音乐学专业;田野考察

多年来,在国内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的音乐学本科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重视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体系。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音乐学本科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并成为各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学本科办学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自2006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修订。目前,该专业依托“实验教学中心”,以田野考察为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各类专业课程,并结合校内外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音乐学人才。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音乐学专业首先要求实施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专业研究的特殊性要求实施专业实验教学;为使实验成果得以具体呈现,还需结合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教学,开展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根据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对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由理论到实践要求实施验证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与专业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能力;由实践到理论要求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二、课程结构:三个层次,综合互补

所谓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包括三类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由田野考察、实验性课程及讲座类课程组成,该类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和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训练。理论课程由民族音乐学概论和音乐考古学两门课程组成。综合课程,主要包括论文写作,分为音乐学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后者是前者的延伸)。理论课程重点从理论方面讲授田野考察的方法及实践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还涉及到在考察过程中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态度和方式进行考察操作等文化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对田野考察的实践操作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储备作用。实践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古乐器测音、民间音乐田野考察、城市音乐田野考察),训练学生专业实验技能(测音数据分析、记谱分析、频谱分析),协同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在专业研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术创新能力。综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方法从事音乐学研究,并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自从在教学计划中设立田野考察课程以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田野考察的方法,增强实践操作,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锻炼了艺术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综上,田野考察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田野考察实践活动是盲目的,因此理论课程(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的开设与之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仅有以上两类课程是不够的,因为音乐学的培养成果最终是以论文形式体现的,因此综合性的论文写作课程则成为学生最终学术研究成果实现的重要途径。由此,以田野考察为平台的多层次课程结构得以建立,并成为音乐学专业近年来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此外,讲座类课程进一步引导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体现了本科教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定位。

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是今后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功能强大的实验中心网络管理及教学平台,是规范实验中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①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建立以音乐学学科网站、专题网站及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为主体的教学应用网站;按学科课程建立音乐学教学实验中心专用的数据库;进行多媒体素材、课件和网络课程等的开发与整合建设,学生可以通过高效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网络教学,使实验中心教学效率得到整体提升。②网络化建设及应用。采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全面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进行设备借用预约等,实现网络化的开放管理。

四、推进实验室开放

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制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采取以实验项目带开放的办法,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运用专业版测音系统、视频处理剪辑系统、音频处理系统和专业频谱分析系统等开展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利用综合实验和拓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田野考察、信息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策划与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关键所在。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各类实习实践。如定期为博物馆新进和馆藏乐器测音,定期赴文化馆举办民间音乐或城市音乐田野考察汇报等。系部多方筹措经费扩大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经费充足;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合理利用,确保实践教学稳步进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多途径、多形式建立校外基地,加强与基地的共建和广泛交流,提高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实验室开展学生创业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以便更好地产生社会效应。

六、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动态管理

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将大打折扣,所以将课程建设、实践操作、学术活动、考评机制纳入统一的建设规划,将田野考察操作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最终以“田野考察报告”或学术论文的形式体现教学成果。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两级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考核机制,依托“实验教学中心”,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统筹安排教学内容,规划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定期开展学术活动,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①制定两级管理制度。所谓两级管理制度是指院级(教务处)和系级(音乐学系)各司其职,统筹兼顾的管理方式。教务处主要负责宏观调控:修订与田野考察相关的教学计划;制定与考察活动具体实施有关的管理方案;确认具体的学分认定方案和教学效果测评等内容。音乐学系则主要负责微观的管理:教师安排;课程的具体运行;考试与试卷管理;田野考察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学分统计和报备;组织学术活动等等实际运行环节中的内容。同时两极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规定和具体运行过程中经常相互沟通,以达到制度合理化(符合实际情况)、运行规范化(符合管理规定)的目标。②制定动态考核模式。艺术实践教学以田野考察项目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讲座类课程及其他艺术实践,以固定考察(以实习基地为主)、流动考察和自主考察三种方式构成,实践教学考核采取以固定学分制和申报学分制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流动考察需按事先规划的考察队伍分组提交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录音、录像资料及测音资料等),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固定考察需按照要求完成提前布置的考察任务,并分组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自主考察需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及考察资料,经专业指导教师确认后评分。其中流动考察和固定考察列入教学计划,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属于“约束”机制———固定学分制;自主考察不列入固定的教学计划,但可根据学生的论文选题自行安排、完成考察活动,经确认合格后,仍给予艺术实践学分,属于“激励”机制———申报学分制。音乐学专业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管理需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不断发展音乐理论教育模式,才能为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公鹏,牛爱芳,魏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179-181.

第9篇:音乐实践教学范文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音乐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音乐实践,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

1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1.1 自主性音乐实践活动。

《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音乐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音乐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机会,以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创造性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1.2 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其资源得到共享。

叶圣陶学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既然是合作,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与己无关的想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合作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例如二年级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教师讲课时会安排音乐故事表演,这时就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课本中给出了几个角色:小兔,乌龟,小熊,小猴子,小猫。除了这几个角色,教师还可以添加几个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组分工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优生学困生综合在一起,给每个人都留有机会。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作用,达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支持,配合,促进了情感的交流。

1.3 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级音乐课《小雨沙沙》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歌词之后,教师提问:大家都见过下雨,能说说大雨和小雨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么变化?大家可以分组讨论,选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这时,可以教学生合作学习歌曲,看谁学的好,看谁合作的好。歌曲学到一定时候,教师拿出各种乐器,让学生自由为歌曲配乐,进行实践探究,最后,歌曲圆满结束后,可以提问学生你都有哪些体会,可以说一说吗,孩子们会说出许多你想不到的话来,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

2 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强调发挥创造性

2.1 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参与。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倾听,可以歌唱,可以演奏,可以写画.在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己去找,去感受音乐,去创造音乐,这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音乐课,只是识谱,唱歌,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能力.音乐课应该是孩子的世界,音乐课堂应该是孩子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应该成为一个主动参与者,而不能仅仅只是一个聆听者.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只关注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注重音乐的实践,关注音乐技能以外的艺术实践。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有这样一节音乐活动课:”奔向2008”,在这一课中,我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2008奥运的材料,学生通过上网,看报,看电视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课堂中,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个小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有的演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有的给大家带来了欣赏歌曲《巴赛罗那》《手拉手》,有的展示以”奔向2008”为主题的手抄报,课后,在老师的倡议下,同学们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向市民们主动宣传奥运知识、做奥运文化的传播者。这一堂音乐实践课异彩纷呈,同学们在自主参与中感受着快乐,并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2 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去美化人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