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音乐教学理论范文

音乐教学理论全文(5篇)

音乐教学理论

第1篇:音乐教学理论范文

关键词:现代扬琴音乐创作发展教学理论探究与时俱进

扬琴是我国当代民族乐器中独具异域色彩的一种乐器,关于扬琴的传说也带有传奇色彩。根据我国相关历史资料记载,扬琴源于中东及波斯等地,称为“洋琴”,在我国明朝末期时期传入我国境内,此后,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变化,扬琴已经演变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发挥我国民族音乐优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扬琴曾作为一种伴奏的乐器出现于我国民间的戏剧舞台上,它一直是我国低俗民乐的代表,始终无法发掘扬琴音乐自身的发展潜力。在高端音乐创作方面,扬琴的代表作品一直处于空白的状态。在20世纪之后,近代社会的变革推动了我国民乐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40年代末我国建国以来,我国近代音乐的教育事业从无到有,开始逐步建立系统的音乐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扬琴乐器也开始从伴奏的乐器群中分离出来,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走进高等化的音乐艺术院校,并开创了扬琴专业,对社会进行广泛招生,对学习者进行正规的扬琴音乐教学,鼓励人们进行扬琴音乐作品创作。从我国现代扬琴音乐发展的近五十年以来,我国现代扬琴音乐的发展方向开始向着多元化创作的趋势发展,在这种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促进了现代扬琴音乐弹奏技艺的日渐成熟,并在高校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教学理论研究,促进了与扬琴音乐创作学习相关的新教材的发展,为我国现代扬琴音乐创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力量,展现了扬琴音乐创作的无限活力。

一、现代扬琴音乐创作创作的发展进程

(一)现代扬琴音乐创作的特色

现代扬琴音乐创作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既要包含传统的音乐创作风格,又要有当代的音乐元素,最终扬琴音乐的创作特点既要有每个扬琴流派的特点,又要有扬琴音乐创作的新的演奏技巧的使用,体现中西方音乐文化融合的特色,既有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调试系统又同时包含西方的和声体系特点。在我国大量扬琴音乐作品创作中,我们能够看到现代扬琴音乐的创作方式、思路的限制越来越小,其音乐创作的题材选择和技巧应用方面都有了多方面的拓展,同时扬琴音乐创作的音乐构成也与以前大不相同。在扬琴音乐发展的早期阶段,它是我国传统民乐中的一员,它主要作为民间戏剧舞台的附属乐器而存在的,扬琴乐器的演奏方式是“散板—快板州慢板—快板—散板”或者是“散板—寸予情的慢板—快板—最快—散板”的结构构成,就如《凤凰于飞》《忆事曲》一样,其中的扬琴音乐结构就是这样构成的。当今,我国现代扬琴近二十年来的音乐作品,融合了许多作曲家、演奏家的音乐创新成果,他们以中国调试特性为基础,对我国的民族音乐进行和声的改革与创新。此外,还有许多作曲家为了追求不同的音乐效果而进行扬琴音乐的风格创新,这些创新思路使得现代扬琴音乐的创作有了更加广阔的思路和题材应用,同时还能够在新的和声、题材变化中选择新的音乐旋律,力求最新的扬琴音乐创作的发展方向。例如,在我国有关黄河的扬琴作品《黄河情》中,吸收了陕西独有民歌音调,通过现代化的作曲技术,将我国传统的古典文学和民乐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情感表现出来,提高我国现代扬琴音乐演奏的表现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八连音的扬琴演奏技巧和大段的赋格将《黄河情》从沉静悠扬到热情炽烈的情感表现出来,体现中西部黄土高原的深渊的歌曲意境。而在张晓峰创作的扬琴音乐作品《圈》中,将扬琴音乐的特殊应用方式表现了出来,通过扬琴特性音程及其变化体,和扬琴的不同调试、和声、节奏等多种手法进行充分结合,将民族现代扬琴风格的现代感彻底表现出来,以此做到突破扬琴音乐曲式和传统声色的传统变化。在刘寒力的《金翎思•满乡随想》中我们能够了解到,该作品通过运用点线式的手法进行旋律写作,然后再融入大量的华彩琵琶音,同时辅以技巧上的吟揉、颤竹、下滑和拨弦等技术进行乐曲的弹唱。最后通过采用大量的二连手弹奏方法、左竹弹奏法、八度大跳等方式,然后以多协调性的作曲旋律为基础,让乐队的多层次协奏的效应表现出来,通过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整理、变革后,再添加创作后的民族曲调,将民族风彻底的表现出来。

(二)现代扬琴作品的多样性

现代扬琴音乐作品在题材的选择、内涵的表达方面都给扬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带来了巨大的优势。比如,含有少数民族音乐创作题材的《满乡随想曲》《土家摆手舞曲》《拉萨行》以及《山寨风情》等音乐作品;同时也有描绘我国自然景色的《神山圣水》《平湖秋月》《天山诗画》以及《竹林涌翠》等艺术作品;有根据国外作品改变的现代扬琴作品《查尔达斯舞曲》《乡村抒怀》以及《帕格尼尼随想曲》等音乐作品;有突出表现中国戏曲特色的《风华京调》《黄梅随想》以及《京韵风》等中国作品;还有一些当代扬琴作品《圆》和《觅》等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的创作都特别突出强调乐曲风格的构思以及艺术美感的追求这些方向,这种个性化的音乐创作发展为扬琴音乐的当代创作带来了新的内涵。其中关于黄河创作的代表作品《拉萨行》,就是一部关于藏族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该作品融入了藏族特有的踢踏舞以带动音乐的节奏,同时还将藏族人民的豁达的心胸表现出来,体现拉萨的超然景色,具有深刻的艺术气质。而描绘我国山水的《天山诗画》展现了夭山绮丽、恢弘的景色,展现了祖国山水的诗情画意,《思》《忆事曲》及《寂》等扬琴音乐作品注重表现人的内心深处的感受,有着较为感性的音乐旋律、理性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对扬琴乐器“直嗓子”的印象,改变了扬琴音乐不能委婉、含蓄表现情感的观点。比如扬琴音乐作品《声声慢》《离骚》以及《丝路掠影》等作品体现了民族音乐的特色。扬琴音乐的创作人大多是专门研究、学习扬琴的演奏演员和扬琴教育学家,他们根据自己多年以来的认知和扬琴艺术的学习,将积累的经验融入到现代扬琴音乐的创作之中,写出了紧扣时代变化的优秀扬琴音乐作品,并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现代音乐曲风。

二、现代扬琴音乐创作的教学理论探究

现代扬琴音乐创作的发展丰富了我国扬琴音乐教学理论的内涵,当扬琴乐器发展到一定的深度,随之而来的是扬琴音乐创作的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这是现代扬琴音乐创作、发展的必要环节。当今我国虽然还没有发表过正式的现代扬琴理论研究文集,但是在全国扬琴艺术探讨会上和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上,都以报刊的形式集中出版过扬琴的理论文集,而我国的一些音乐内刊也收集了大量的国内现代扬琴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包含了我国老一辈的扬琴演奏家的独到见解,也有一些地方音乐学院,扬琴专业教师的授课理论经验,还包括一些年轻演奏家在扬琴音乐演奏方面的风格及表演倾向方面的文章。比如文章中的《中国扬琴演奏技法及特色》(李玲玲编)、《扬琴滑抹新音技法》(郑宝恒编)、《浅谈扬琴的基础教学》(李宏中编)以及《扬琴教学的基本环节》(项祖华编)等作品大都描绘了现代扬琴音乐创作的教学原理。通过这些书籍,对我国现代扬琴音乐创作的发展道路进行探索,对我国现代扬琴音乐创作的教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中国现代扬琴音乐的创作水平提升是对我国传统扬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透过对现代扬琴音乐作品的掌握,形成新的扬琴奏乐特征。将传统的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演奏方式融入期间,有助于我国现代扬琴音乐创作的快速发展,升华扬琴音乐的理论探求水准。

参考文献:

[1]宋冰.从《狂想曲》看当代原创扬琴音乐的新动向[J].艺术教育,2016,(07):236-237.

[2]张新昊.扬琴现代音乐风格创作思路研究[J].戏剧之家,2016,(08):62.

[3]张馨.扬琴音乐民族化的综合体现及其发展研究[J].音乐时空,2015,(20):28-29.

[4]沈亚楠.扬琴音乐创作的发展与教学研究[J].音乐时空,2015,(12):114.

第2篇:音乐教学理论范文

笔者也作了一些参考,从西安音乐学院的具体实施过程来看,在开设课程之前教师一定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研究型教学理念,要明确学生在研究性教学方法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在实施过程中继续走程式化的老路。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不怕学生出错,同时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要在钢琴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不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一概而论,避免打击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研究性教学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同时还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对于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是用建构主义理论完善传统教学理论中的不足。建构主义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最基本的观点在于,认识的获得是对既有知识和认识的主动建构,自从皮亚杰这一理论提出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有关建构主义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在这样一种理论指导下,世界各地的教育教学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变革。在此笔者要指出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对于钢琴教学的影响。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钢琴教学时,教师应当特别注意课堂气氛的和谐与自由,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平台,设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支架式教学、随机访问教学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设定不同的音乐情景,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钢琴学习中来,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设备资源,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实践中探索钢琴教学的具体方法。利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促进钢琴教学也是当今国内外钢琴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尤其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的钢琴教学理论研究开始从教育心理学着手分析钢琴教学的重点。教育心理学种类和内容比较繁杂,在此,笔者主要介绍其中几种重要的理论以及该理论在西安音乐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情况。多元智能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它从人类智能构成的多元化出发,认为学生作为一个智能个体有着充分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西安音乐学院的教师根据这一理论探索出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参与,为激发学生思维而教学的教学方法,如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钢琴教学探索了新的方法与实践经验。迁移理论也被广泛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对于高校钢琴教学的开展,教师也可以利用迁移理论进行教学,这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优化,教师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顺序,注意发展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在当下高校课程开展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不能恰当而精准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新的教育评价理念。以往的教学评价,教师往往只是看到学生的最终学业成绩,以分数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评判标准,而发展性评价则是终结了这样一种不客观的评判标准,以高校教师的钢琴教学课程评价为例,钢琴教师首先从观念上对该课程的内容作出大致的衡量,通过实施中的具体情况作出客观性判断,不再以学生单纯的钢琴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标准,而是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纵向发展的具体实际,从学生个体身上看到每一个学习个体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发展性评价教学理论中,教师、学生与教材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他们相互依存而存在,作为一种处于动态趋势的评价标准,发展性评价不论是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促进其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策略。

三、针对以上几种钢琴教学理论的分析

第3篇:音乐教学理论范文

1.1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对音乐感兴趣了,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当中去。然而小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在认知和思维能力方面,不能很好的转换和应用,时间一久,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慢慢降低,甚至出现厌恶情绪。此时,音乐教育心理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从心里教育方面,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表现特点,将音乐教学以做游戏的方式呈现,先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好奇心,慢慢的将其兴趣提高。

1.2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心里学实验表明:人的注意力并不能达到持久状态。尤其对于身心处于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课方式等。古语有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作为学生,只有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才能更好的学到知识。在音乐教育心理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注意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用综合教学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3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现在的教学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音乐本身,还应使他们通过音乐的学习,培养一定的鉴赏力,使记忆和感受能相互协调,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教育心理学,可以有效的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欣赏力,还可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律感。

二、音乐教育心里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2.1运用音乐节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学习音乐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音乐当中美妙起伏的旋律和鲜明生动的节奏,可以激起学生肢体的反应,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入手,将音乐与肢体动作结合,形成具有音乐节奏的体态动作,集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注意力,将节奏与记忆结合,学习音乐当中的流动美。

2.2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感

音乐的本质是对情感的自然反映,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情感,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当中的情感,而不是机械的告诉他们音乐表达的东西。倾听是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理感受,倾听他们对于音乐的特殊理解,培养他们自己的音乐乐感。例如在放一些具有催眠效果或者悲伤情感的乐曲时,学生会出现睡着或者伤心的现象,此时教师不应该打断他们,而是让他们慢慢感受,再通过讲解和表扬来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

2.3创造科学教学法,突出教学效果

第4篇:音乐教学理论范文

关键词:高校;音乐理论课程;在线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之形式与特点

“互联网+教育”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推进教育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随时随地学习相关知识。“翻转课堂”从2007年开始在美国一些学校流行,直到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网上创建了他的“可汗学院”,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也称“反转课堂”,与传统教学中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不同,其采用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与“慕课”共同点都利用信息化手段,重构教学流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微课”是指教师围绕课程某个知识点以在线视频教学的形式呈现,核心特点是教学内容高度集中,基于信息技术的精致教学设计,强调课程学习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附带大量学习资源,“微课”可以作为“慕课”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是“翻转课堂”最喜欢的教学模式。“慕课”概念始于2008年的美国,全称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21世纪“教育互联网+”的最新形态,其愿望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慕课是一个“在线”教学平台,以优秀的教学视频作为课程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在慕课平台上选课学习,慕课平台上可以实现教学互动,可通过严格的课程考核获得学分并拿到课程结业证书。慕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象。2012年慕课进入中国,在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迅速成长。“混合式音乐教学”是指将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弥补传统教学与单一在线教学模式的不足,形成以教育为核心,互联网为技术手段的“慕课+传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传统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与局限

(一)教学时间的局限

传统教学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教学活动集中于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学内容的课件化呈现,还是教师的课堂讲述,都不可复制,对于知识的重复性和巩固有一定局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依靠学生借助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自行完成,对于非纸制提交类作业,预习以及复习的时间、深度以及效果具有自主性,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教师考察学生课前课后学习情况难度较大。在线课程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通过课前预习、课程学习、课后复习、作业以及讨论,延伸课堂教学时间,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二)教学资源缺乏流动

音乐理论相关课程不同程度的与乐谱分析、音响、视频资源的聆听相联系,各类音乐文献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在音乐学习的时间和广度、深度上,学生的各类音乐文献资源、乐谱、音响、视频资源积累有限,课堂中有限的时间短暂的呈现各类教学资源,课堂外的学习会因为音乐资料不足等产生诸多局限性,在线课程可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承载各类精品资源,学生课后也可以轻松的巩固拓展课堂知识,同时,线上学习不受时间地点次数的限制具有长期性、重复性特点,对音乐理论学习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益。

(三)教学模式的单一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讲授法是传递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一定量的知识,但学习过程总的来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参与度较低,对于大班课,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在线微课中,各种教学资源切换衔接的自由度高,可针对某个知识点将文字、图片、视频结合,更具有整体性与直观性,课前视频预习,课中课件化学习,课后在线完成并提交作业,讨论区可以就某个知识点提出问题,在教学单元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参与式学习。

(四)师生互动有限

音乐理论课多为大班授课,课堂教学之外师生互动非常有限,而大量音乐理论课程需要课后来强化知识点,课堂中认真听讲与熟练掌握并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在线课程中可建立题库,强化巩固知识的途径更多,考核的维度广度、形式均由教师设定,从方式方法上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便利与可能性。讨论区作为课外的延伸,能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对音乐学理论性思维的建立有不可估量的长远意义。

三、在线音乐理论课程的可行性

目前国内涉及音乐类课程的在线课程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学堂在线”、“央音在线”等,音乐课程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长,高校音乐在线课程的可分为面向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专业理论课程和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音乐通识类课程,不论音乐专业学生还是普通音乐爱好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从一开始主要集中于音乐史论、传统音乐、民族音乐、音乐审美素养类课程逐渐扩展到音乐治疗、乐器演奏、声乐演唱、音乐教学法、作曲技术等领域。大量音乐理论类课程以讲授为主,相对于音乐技能课更容易适应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只要在技术、理念、硬件软件具备的情况下,即可开展。

(一)技术可行

在线教学需要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构建教学平台,用户可通过注册登陆并学习,教师可通过管理员身份设计课程内容、掌控学习进度、共享教学资源、布置学习任务、设计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论题、思考完成目标任务,对知识强化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研制课程的教师,需要建设课程团队,一门课程的研制应该容纳集体的智慧,并且不断更新完善。

(二)理念可行

相对于传统教学,在线课程突破了原有的教学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程自主选择权、学习自我掌控权,教师也能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信息化教学,不论从教师还是学生角度出发,都享受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教师和学生需要转变固有思维,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融合,接纳并实践信息化教学模式。

(三)条件可行

构建在线教学系统,或者购买云计算技术教学平台的服务,以及搭建运行承载信息化教学的线下智慧教室,需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成本,高校拥有技术力量和经济条件来完成在线教学系统的构建,当前大多数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在线学习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在线音乐理论课程模式探索

(一)翻转课堂之于音乐理论课程

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有音乐基础理论类、作曲技术类、音乐史论类、民族音乐学类、音乐教学法类、音乐审美素养类等领域。这些课程都与乐谱、音响息息相关,聆听、分析、理解音乐作品是课程的灵魂,在线音乐理论课程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可以轻松的获取乐谱以及音响资料,课前有初步的认知,可以研读乐谱、聆听音乐,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二)以课程为载体的教学资源整合

音乐理论课程中涉及的作品浩如烟海,根据民族、区域、时代、体裁等可做不同角度的分类,教师通过长期的学习和教学活动所积累的音响和乐谱资料,以及在线课程建设中经过筛选的精品资源呈现于在线课程平台,学生以在线课程为单位,在学习一门课程的同时掌握课程相关音响、乐谱、文献资料,同时,在线点播学习不受时间地点次数的限制,有助于知识的重复与巩固。

(三)教师学生知识互动与资源共享

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学生不仅是学习者,不是单纯被动的获取知识,而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被学习者,在线课程平台为知识的获取与输出提供了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实现双向资源配置整合,这也是“互联网+”背景下师生音乐资源共享传递的新途径,没有完美的老师也没有完美的学生,只有不断更新的知识和不断完善的教学。音乐理论课程涉及的文献、乐谱、音响以及各种版本不断更新,在信息化的今天,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融合。

(四)教学受众与音乐理论课程建设

在线音乐理论课程有专业音乐理论课程、通识音乐课程、社会音乐课程等,高校可以对优秀课程资源进行信息化整合,将多元音乐文化资源融入课程,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可不受开课学期和专业的限制,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和兴趣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这也符合学生们个性化成长的需求。除此之外,网络通识音乐课程的开放能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充分运用高校音乐文化资源。高校还能够根据地区特色,学校特色,建立自身的音乐特色文化作品库、当地音乐优秀资源、以及不同种类的有针对性的音乐平台,让高校学生以及大众爱乐者免费使用,继而将院校中现有的、优秀的音乐艺术成果推广到市场中去。

(五)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音乐教学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不能孤立看成是学习一门知识,情感的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音乐教学模式拥有比单一的传统课堂和纯粹的在线课程更大的优势,为线上教学提供线下的实景,教师可以采用云平台实现课程的预习和作业,又能在课堂中面对面的解决线上学习中的问题、感性交流音乐的认知、细致的研读乐谱,在“智慧型”教室中可以更大程度的结合传统课程与在线课程优势,优化教学。任何教学方式有其优势也存在不足,在线课程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学习特点,一定程度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更自由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但自主学习带来学习便利的同时更加依赖学习者的自觉、自愿,因此,在线课程最需要研究和完善的首先是课程受众知识储备、学习方式、专业能力以及课程需求,其次是对课程的创造力与吸引力的思考,如何让学习者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用更便捷的方法巩固知识,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习惯,在信息化社会的今日和明日,其意义远远大于学习和掌握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程扬.“慕课”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8.

[3]任恺.“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范式转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08.

第5篇:音乐教学理论范文

关键词:幼师院校;音乐理论;教学改革

现阶段,对于幼师的教育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其中不仅仅是幼儿的培养方式以及德育教育,还包括艺术教育的内容,其中音乐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音乐教育中的理论教学改革不容忽视。音乐理论教学主要包括三点内容,这三点内容的学习对于幼师音乐理论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中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幼师院校中音乐理论教学的改革内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师的发展和进步。

一、音乐理论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

现阶段,师范院校中对于幼师教育额改革,不仅仅需要关系到教学手法,还需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了解,针对幼师师范校园中的音乐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音乐基础课的理论内容,有基本的阅历,还有视唱、练耳等;第二部分就是技术理论课程,和声、作曲等;第三个部分就是历史理论课,主要就是音乐的艺术概括,以及中外音乐历史等内容[1]。对于幼师的教育来说,音乐本身就是听觉上的一个艺术,所以什么音乐理论的学习都无法离开实际的音响。所以还需要在感受实际的音响过程中不断加深了对音乐中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现阶段师范院校对幼师的教育也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内容,所以在音乐理论的教学中也开始增加实际的教学内容,这样也知识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有趣,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幼师为了把理论知识更好的使用,师范院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生日常技能的训练,以此加深学生对音乐感知的能力,这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二、加强音乐理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在师范校园对于幼师的教育过程中,想要保证幼师能够接收到良好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习,还需要关注到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够有效改善幼师的学习情况,促进其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随着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所包括的有幼师的教育,同时也有幼师对幼儿的教育,但是单单在这样的关系下观察,就已经能够看出,只有保证幼师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够更好的向幼儿传递知识,幼儿的各方面素养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2]。在师范校园中,对于幼师的培养属于最为重要的内容,所以幼师还需要具有更加广博的音乐基础,主要就是只有保证幼师的扎实功底,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其发展,也能够在后期被幼儿教育行业所需要。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师范院校教学改革还需要把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国外研究所结合,并且结合现实的知识内容,保证音乐理论课程在学习之后能够学以致用,并且具有更加良好的深度和广度,以此保证幼师对于幼儿的音乐教学能够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引进现代教育的理论

现阶段学生是社会中各个信息加工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主动构建人员,因此在师范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内容,能够在学生欣赏和演奏音乐的阶段更好的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并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理论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得出最终结果,把教学理论内容进行同化和迁移[3]。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内容的不断加入,老师在对于师范院校幼师的教育过程中,也不能够仅仅使用教材的内容,还需要把知识进行多范围的拓展,所以老师还需要使用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老师也可以把音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多媒体方式的教学,把教材的内容总结和归纳最终做成PPT,这样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的理论内容,幼师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知识内容,以此良好的促进幼师的发展和进步。

四、加强音乐理论和其他教学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最新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提出,同时人们在社会发展中也逐渐开始关注幼儿的教育,所以能够看出,这两点内容的结合,导致现阶段幼师师范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出现众多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的改革,这样才能够合理的培养出与基本国情相符的幼师人才。同时针对音乐教学中理论课程的学习,老师还需要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和结合,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接受多种教育,并且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之下达到多学科内容共同进步的效果,所以音乐理论知识和其他教学的联系,对于师范院校的幼师,音乐理论课程培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探讨和分析能够得出以下结果,目前来看,很多幼师在学习的阶段觉得音乐理论课程并没有什么用处,甚至在未来的幼儿教学中也完全不会和幼儿讲解如此高深的内容,这也是很多师范院校放弃这一内容教学的主要原因。但是实际上能够看出,对幼师进行理论内容的教学,能够有效的促进其未来的发展,对于幼儿教育工作作出良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斌玉,朱咏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概况[J].音乐创作,2016,07:191-194.

[2]刘杨.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6,1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