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音乐专业毕业总结精选(九篇)

音乐专业毕业总结

第1篇:音乐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就业现状;毕业生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自我国1999年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至今,大学生的人数较之扩招之前翻了十倍不止,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变为了“大众教育”。对于即将高考的学生来讲,这降低了大学的门槛,使高等院校变成了国民教育。但同时,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更甚至造成文凭贬值和高等院校的信誉度较低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需要的能力也在逐年被提高,而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但是目前的教育体系与市场的就业需求导向完全脱节,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

二、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音乐教育专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专业,各大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几乎都设有音乐教育专业。加之国家近几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很多的高职院校也设立了音乐教育专业,这使得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四川某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2011年,毕业总人数为115人,就业人数为100人,就业率为86.9%,且从事教育行业的比例为43.8%;2012年,毕业总人数为130人,就业人数为122人,就业率为93.8%,且从事教育行业的比例为38.4%。贵州某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2011年,毕业总人数为185人,就业人数为173人,就业率为93.5%,且从事教育行业的比例为46.2%;2012年,毕业总人数为181人,就业人数为160人,就业率为88.4%,且从事教育行业的比例为37.5%。从以上两所不同地区高校的就业数据可以看出,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高达90%左右,但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比例却只有40%左右。

三、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各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旨在培养较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注重音乐教师的专业性和师范性。而在市场经济的时代,不能仅仅着眼于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与音乐相关的行业还有很多,例如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文艺团体、音乐编辑、演艺经纪、教育管理、群众艺术等各大领域。在市场经济和文化大繁荣的今天,社会对各类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所以在培养目标制定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就业领域已趋于多样化这一现状。2.毕业生综合性能力不够。从以往的就业资料分析,很多的用人单位都需要综合性能力很强的人才。虽然很多的学校在提倡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具体的知识传授为主。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的问题是: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被动的接收知识,不善于主动自学自修;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从学校的教学体系来看,教学内容普遍滞后,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没有良好的教学氛围。从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等效果来看,与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3.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课程结构设置应该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而最终目的是为了迎合社会需求。首先,音乐教育专业的通识类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从事音乐教育类工作,不但需要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更重要的还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理性的逻辑判断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社会上普遍的认识就是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不高,所以在这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其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该更加的具体化、系统化。目前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普遍偏向专业技能,而在教育理论课程以及针对未来工作中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课程方面比较缺乏。

四、促进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1.注重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音乐教育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以应该充分的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要以培养“面向21世纪,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使之成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目标。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的更行人才培养观念,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整合课程资源,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2.加强就业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政策的调整和变革,目前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严峻。所以,首先要使学生能明白目前的就业形势,使之能正确的对待“就业难”这一现状。其次要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很多的毕业生因为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练,对就业的期望值普遍偏高,一味的追求留在大城市、大单位,追求高薪,而对基层、边远地区抱有排斥的心态。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3.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兴行业也应运而生。在就业方面,可以根据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开设专门的创业指导教育,鼓励学生走出去自主创业,不要将学校作为唯一的就业渠道。

五、结语

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职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将教学体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重新调整培养模式。发展职业技术特点,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准,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作者:邓家臣 单位: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敏.中国就业问题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9.

第2篇:音乐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关健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导向

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在增多,大学生整体的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想对音乐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导向谈几点粗浅看法。

音乐专业大致包含有:声乐、器乐、舞蹈、作曲理论、合唱指挥等专业。首先,随着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高,学校应该在培养人才层次上有所调整。比如:对学习一般的学生应做到全面培养,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器乐、指挥、舞蹈,钢琴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一些声乐、舞蹈,使学生一专多能,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这一点,在我们音乐学院体现得就很好。从学生人校开始,就有了双专业,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其次,对专业特别好的学生,应由老师专门培养辅导,使学生进人高一级的学校学习,纳人考研大军或送往专业的演出团体。对音乐学的学生也可以开设一般的表演课、形体课,使学生能教、会唱,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学一些教学法或心理学,使之能唱、会教。毕竟学表演的人也不一定都去做演员,很多表演专业的学生以后可能从事教学。所以,学校只有多元化培养学生,才能拓宽其就业渠道,使学生多一些选择。

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应该出“新”

目前音乐院校在开设的专业上大都沿袭着传统音乐教育的课程,诸如:声乐、器乐、舞蹈、合唱指挥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音乐教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音乐生活涉及到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音乐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要拓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比如:开设音乐文化传播的“音乐经纪人专业”,使学生毕业后从事演艺界的经纪人。开设借助于电脑等高科技的“音乐Mini制作专业”,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单位从事音乐节目或背景音乐的制作。随着钢琴教育的普及,学校还可以开设“钢琴调律专业”,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这类的专业人才是很紧缺的。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增设“舞台、音响设置专业”、“音乐教学心理专业”等,让学生毕业后除了做演员或老师之外,还可以涉足于经济界等其它行业领域,以“新”、“奇”制胜。这样,不但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毕业生的就业拓宽了道路。

三、做好学生就业前的培训指导工作

对于一名毕业生来说,了解就业政策,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校应该强化就业指导,聘请有关专家,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技巧剖析、就业心理咨询,为学生顺利择业奠定基础。

(一)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分析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心理,不外乎以下几种心态:

1.积极乐观型。这类学生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就能很快与社会接轨。有必要提示一下,这类学生要增强抗挫能力。毕竟社会就是社会,不可能随个人的主观臆断而改变。

2.悲观恐惧型。这类学生缺少自信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产生自卑感,对走向社会产生恐俱心理。针对这种学生应该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人们常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每个毕业生对自己和自身能力都应该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都应该明了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这就是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这样,我们每个毕业生才能树立良好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

3.自负型。与自卑型正好相反,这类学生心高气傲,好高鹜远,给自己定位很高,非XX地方不去,非XX单位不进。有的人在择业过程中“脚踩几只船”、“这山望着那山高”,这类学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就会导致将来的就业困难,悔之莫及。

所以,学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和评价,才不致于走向社会后处处碰壁,到处受挫。学生应该做到自信但不自负,自强但不自傲。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非常必要。

(二)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

有些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了解,脑子里总想进大城市,进国有单位,进公立高等学校任教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学校要作正确引导,拓展学生的思路。在当今21世纪的经济信息时代,就业观念要改变,只要是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只要是能给提供展示自己才能平台的地方,不管公立还是私立都一样。因为社会对劳动者各方面的保障都在提高,这方面的法律也会逐渐地确立和完善。当前,音乐教育领域对音乐老师的需求并没有达到饱和。有的农村的中小学根本就没有音乐老师;有的学校音乐老师人数太少,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视唱课等,都山一个老师来担任。所以,要引导学生走向城镇、农村以及偏远的西部地区和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显得非常重要。

四、了解就业政策,收集和处理就业信息

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毕业生应首先了解国家以及有关部门的就业政策。不清楚政策,盲目地去选择职业,可能事与愿违,甚至碰壁。就业信息是求职择业的基础,谁能及时获取信息,谁就获得了求职的主动权。因此,毕业生应当及时全面地掌握有关就业方面的种种信息,并认真地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

收集就业信息,关键要畅通信息渠道,把握信息的准确度,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有所侧重。目前的就业信息渠道有以下几种:

1.通过本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收集信息,利用学校举办的人才交流会等渠道收集信息。从学校得到的信息可靠性较强,可信度高,它是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2.通过各类人才交流中心收集就业信息。这类信息及时、准确。

3.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社会传媒收集信息,特别是《毕业生就业指导》报、大学生就业杂志等。

4.通过专业人才网络求职信息和收集就业信息。

5.通过家长、朋友及其他社会关系收集信息。

由于信息的来源和获得的方式不尽相同,内容必然是杂乱的,有相互矛盾的,甚至有虚假不实的。因此,毕业生应针对各类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筛选和整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自己的就业主攻方向。

五、寻找广泛的就业渠道

第3篇:音乐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1现行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1.1录取制度存在的缺陷

音乐招生由文化课与专业课两部分组成,结合第一志愿所报学校,再以文化课总分排序,录取招生计划名额.过去不仅数学不计入总分,而且其他文化课的分数要比一般文科的录取分数低几十分,这种方式只注重专业能力,忽视了综合素质.其次高校不断扩招,扩大招生是社会的需求,也是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但同时,扩招也给高师生源上带来负面影响,考生质量整体滑坡.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选择什么样的生源作为培养对象,是重要的基础环节,决定着音乐教育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毕业生在应聘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对生源的基本起点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以技艺特长或声音天分来审视选拔音乐人才实在不够全面.学生的音乐素质,体现在各个方面,除了与一般青少年基本相同的文化素质,还必须采取某种方式对其综合能力和艺术修养给予必要补充.每年所面对的各种考生,除了在基础文化知识上做出大体一致的要求外,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常常只根据考生所报类别有针对性考察,这种考察不可能非常准确.从招生情况看,大部分被录取的学生知识面窄,音乐素质较差,很多考生为了考入学校,盲目随一些老师“突击学习”专业技能,这种急功近利的“突击学习”往往只限于几首考试曲目.音乐人才的选拔,采用测试考生一项主要特长为主考项目的方式一直沿用.音乐作为教化人的手段,要求教育者首先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然后才是经过音乐学习的音乐人,其人才选拔要从全面素质出发,而不是单项技艺.

1.2授课方式缺乏创新

高师音乐教育缺乏师范性,忽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合格的师资意味着能上讲台、能做示范、能搞活动,培养的师资能讲授科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好的教学方法;科学示范;能自弹自唱;能组织辅导音乐节目等等.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教学内容方面:常常只是学生演唱﹙奏﹚作品,老师提出意见调整,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演奏个性;学习曲目量少面窄,往往只学几首考试曲目,没有大量浏览与精加工的结合;缺少伴奏、重奏、指挥训练,不利于全面发展;缺少基本教学法的知识与实践.教学形式方面:缺乏艺术实践,除考试外观摩演出较少,许多曲目因没有上台机会或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使水平发挥不出来,对曲目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声乐教学中不能树立正确的歌唱意识,没有一个对正确声音敏感的耳朵谈何声乐教学?钢琴教学中盲目地过分强调基本功和技巧,精炼几首作品的方式不适宜师范生,照谱死弹,学习范围狭窄,无法适应日后教学和工作需要.理论知识相对孤立零散,课程设置各门类间缺少联系与交叉,缺乏必要的整合,不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发挥更好的作用.

1.3毕业门槛过于宽松

影响和体现教学质量的因素,除了生源质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外,还有毕业生质量.由于崇尚并且大力培养尖端型人才而不注意培养普及型人才,一方面,很多毕业生不愿意而且很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从事基层性工作.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容量有限,人满为患,而大量基层岗位无人问津,影响音乐毕业生出路及音乐事业发展.毕业生好比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体现,是对学校的一种检验.我国各高等艺术学院在教学体制上恰恰采取的是“宽出”方针.总是事先定出招生总数,由此确定录取的控制数,在此基础上预测毕业的就业人数,是按计划办事.其实任何招生考试实际上只是一个学生是否有某方面培养前途进行一下预测而已,至于学生将来能否成才,要在学生入学后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以及学业结束时的全面考核来判知.音乐教育应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通过大学四年的综合熏陶,使他们不仅有相应的音乐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而且具备普及和发展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责任.

2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

2.1改革现行加试录取办法

我认为高师音乐教育招生的基本理念应是:在测试内容上注重文化和音乐及全方位综合素质的测试,力求杜绝人情因素,主项与素质相加.主项测试重点考察什么?我认为非专业艺术院校不应该注重声音条件,方法技术等,更应该注重对歌曲韵味风格的理解表达,不能把技术当音乐,只有有了音乐感觉才能发展技术.着眼点是音乐天赋、可塑性、音乐悟性等,不能为表层技术程度、难度所遮盖.建立曲库,作为考生考试范围,增加可比性.为了公正客观和简化考试过程,考生录制好演唱(奏)磁带,报名上交统一编号,由评委听带打分,减少人情因素,同时为避免磁带作假,复试时对照磁带复核的同时,全程录像,留下考试轨迹.一旦有假立即取消考试资格且一年内不准报考,音乐笔试统一测试,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包括练耳、乐理、音乐知识,题型多样化,但技术和难度上不大,听力记谱反映考生音乐素质,线谱应适当加分.磁带打分成绩+笔试成绩=专业基础成绩,此为初试.复试注重其音乐素质和可塑性,曲库指定曲目和自选曲目相结合,视唱测评放在此轮(可增加模唱内容),进一步审视考生音乐素质,此轮为避免不正之风,也要相应制定评分细则和标准.专业、文化双向考虑 ,增设综合素质考核卷,注重文化课分数,提高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忽略微差的专业分数.专业分数上的微差不能反映学生专业实力差距,文化分数差距大,却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可塑性差距.同时,两项成绩划档加分,增设综合素质考核卷,其包含面很广,人文、地理、政史、逻辑思维、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为日后从师打下伏笔,虽然涉猎面广,却非常基础简单化,均是点到为止,但几乎面面俱到,所以要获得高分也不容易,由此提高生源全面素质,使他们负载起时代的使命,这样沙里淘金层层筛选出来的好苗子,对音乐教育发展将受益无穷.

2.2创新课程授课方式

坚持师范教育理念,坚持师范教育培养目标,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需要,由专业艺术院校中追求“高精尖”的做法转为培养“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多能一专”的人才.以院系、年级、班级为单位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演唱(奏)会、音乐欣赏会、歌手赛等,使人人有登台机会,相互学习,在演出准备过程中,让学生担任化妆、服装、灯光、音响等工作,教师指导其实践和熟练舞台演出的具体环节.学生成绩注重平时,淡化期末.平时成绩包含演唱,问题解答、创作、论文写作等,期末考试分笔试和口试,口试采用当场抽条当场讲解的方式.大一、大二侧重相关知识讲解、解答;大三重论文写作,督促其思考,大四重实践,实习讲课式.对专业老师实行师生双向选择,给学生一定的自,允许学生广泛听课,寻找适合自己的老师,同时为避免学生道听途说盲目选择,老师也通过考试发现适合自己教法的学生,并将这种方式公开化、制度化.根据高师声乐教学目标,注意对学生师范性和多项技能的培养,不必刻意追求学生的演唱功底,培养“站讲台”不是“上舞台”的人才,所以可以取消“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或变“一对一”为“一对多”方式.这一对多也有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一师对多生”,一来可以节约师资,二来使学生观摩老师上课,经常得到见习,提高对正确声乐和方法的鉴别能力.第二层含义是“一生对多师”,这是指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生在广泛听课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择师,集众师之精华讲授于一身,全方位提高自己.理论课中教师是教学目标的“提供者”和学生表达的“组织者”,不仅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而且掌握科学的教法,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开设特定教室长期播放音乐类节目或音乐课件,开拓视野,鼓励支持自创课件.开设诸如《中国文化史》、《音乐美学》等大课或讲座,深化学生人文素质,把学生的思维视角引向艺术的其它种类,扩大学生认知领域.此外,流行音乐也不应被排除在音乐院校的关注外.开辟各种门类的选修课,并施行跨学科听讲,使学生增加音乐与其它门类的横向联系,拓宽知识面.

2.3严把“出口”,确保人才质量

第4篇:音乐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不少国内外教育专家的研究证实,新教师从教后的五年左右是一个重要的变化期,经过这一段时期的适应与磨练,新教师一般即可成为熟练教师。如伯顿(P.Burden)的研究认为。教师号业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求生存阶段,是教师进入教学第一年的时期:调整阶段,是教师进入教学第二至第四年之间的时期;成熟阶段,是教师进入教学第五年或五年之后的时期。袁克定认为,从教五年左右教师的策略性知识的变化最为明显。国内连榕等学者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教师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新手阶段、熟手阶段和专家阶段,并将教龄在0至5年、三级职称以下的青年教师定为新手型教师。新手型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与困惑,要想顺利成长为熟手型以至专家型教师,必须在此期间获得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综上所述,受市场经济中厂家对产品“保质期”的规定及“售后服务”的启示,笔者认为,高师音乐院校也应注意做好其“产品”――毕业生的“售后服务”工作。

高师音乐院校做好“售后服务”的原因

1 高师音乐院校毕业生自身存在不足与缺陷

国内高师音乐院校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基地,由于受专业音乐院校培养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过分关注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性质(更偏向于音乐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对“教育”专业性质的重视,如教育类课程科目门类较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有的比重较低;对教育实习等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实践类课程亦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了业内通病――“重技轻艺”“重理论轻实践”与“师范”教育特色的缺失,造成学生素质不全面(如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等现象)、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强等不良后果。学生在面对实际教学工作时,往往会感到理论知识(特别是教育理论知识)匮乏,又由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不强,而倍感茫然,不知所措。

2 开始的五年是新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关键适应期

对于新教师来说,教学工作开始的五年通常是他们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而同时又是他们教学生涯中最困难的时期。虽然他们在入职之前已经非常熟悉学校的环境,但由于自身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他们需要对学校环境和课堂环境进行重新认识与适应,自身更要遵守教师的规范,履行教师的职责与义务。他们怀着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一心希望自己能够赢得学生的喜欢,获得学校领导与其他教师的高度评价。但由于教学实践能力不高,缺乏教学经验,在现实教学中,他们往往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与困惑,甚至严重的挫折。如高师音乐院校的毕业生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切身感到自身教育理论知识的缺乏,对于一些已经掌握的教育学知识,由于领悟不深,亦不能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很难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难以调控与管理:教学中很难把握与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等多种问题。

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致力于制定新教师课程和政策的组织者卡罗・巴特尔(carol Bartell)所指出的:“无论他们接受的是什么样的职前教育,新教师都没能就课堂工作和职责完全准备好,他们无法满足快速成长并逐渐变化着的学生群体的各种需要。”

面对此种情况,美国教育学者强调指出:“头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对于新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决定教师是否会在教学领域内继续工作下去,而且决定他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教师。”

的确,新手型教师在最初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得到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指导与帮助。在解决一些现实的教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他们会逐渐领悟到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形成自己一生的教学风格。同时,新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课堂管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也会得到迅速提高,从而顺利完成向熟手型教师的转变。而在此过程中,如果新教师得不到及时的支持与帮助,他们可能会发展一些消极的生存“应对策略”。

鉴于以上原因,高师音乐院校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快速适应基础音乐教学工作,不仅要及时纠正培养过程中的错误倾向,更重要的是认真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为新任音乐教师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减少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能够尽快适应教师角色,为日后进一步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师音乐院校“售后服务”现状

国内高师音乐院校的毕业生在离开大学之后,便与自己的母校脱离了关系,学生的所有问题全靠在职培训的方式来进行弥补与提高。对于新任音乐教师,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一般首先以岗前集中培训的方式,来加深新教师对学校与教学的认识与了解。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单纯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未能进行教学实践的锻炼,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小学校为促进新任音乐教师的快速成长,常常采用导师制(一般是指中小学校为学校里的新教师指派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其指导老师,为新教师的教学提供建议、进行指导)。指导教师对于新任音乐教师教学的方方面面予以关注和指导,如设计教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等。而高师音乐院校由于与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处于一种相互隔阂的状态,在新教师的培训与提高过程中,未能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导致由于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降低了培训的效率,延缓了新教师成长的步伐。

近些年,由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推行,新课标的颁布,新教材的使用,首都师大音乐学院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在职音乐教师进行新课改培训,这是高师音乐院校与中小学携手合作的良好开端。

美国新教师专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在对国内高师音乐院校如何做好“售后服务”进行构想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与了解一下,美国在新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有益经验,以期获得深层启示。

1 美国音乐学科新教师指导计划的启示

“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Beginning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s)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产物,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的目的是为新教师在第一年教学中提供系统的、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发展其实现有效教学必要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态度,顺利实现其专业成长与发展。“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在美国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发展最迅速的运动”之一。

20世纪90年代,雅马哈公司与明尼苏达州有关城市合作,开发“音乐学科导师指导”计划,对于新任音乐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研究。与此同时,“音乐学科导师指导计划”还有大学和组织协会的参与。大学作为合作者,在中小学教师培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州音乐教师协会对于“音乐学科导师指导计划”的经费保证和教育质量保证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明尼苏达州乐队指挥协会在“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协会强调指导教师的作用,定期召开指导教师培训会议,交流指导新教师的经验,为新教师在音乐教学走向专业化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出,在美国,大学音乐院系、音乐学院、音乐协会,甚至一些商业组织,都积极参与到新任音乐教师的培养、培训计划的开发过程之中。大学与中小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平等、合作关系,在两者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参与,共同携手提高音乐教师的教育质量,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进步。

2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启示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学校形式。一般由一所大学的教育系(或学院)与大学所在学区的一所或多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其目的是改善教师职前培养的水平,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和大学的发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专业发展学校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学校形式,但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打破了中小学与大学之间长期的隔阂,把教师教育,甚至整个教育改革看成是双方的共同责任。”

大学与中小学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基地,相互合作、共同指导实习学生的方式,会更有利于促进实习学生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改进,获得有益的启发与感悟,增加对自身教学行为的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实习学生与大学教授所带来的全新教学理念,开阔了学校教师的视野,使他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与教育理念,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反思与总结,做到不断改善、不断提高。在与大学教授共同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亦会受到系统、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的熏陶与指导,加深自己对一些理论知识的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高师音乐院校做好“售后服务”的设想

受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明尼苏达州音乐学科“新教师指导计划”的启示,高师音乐院校、中小学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三方甚至多方社会力量都应积极参与到新任音乐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中去。鉴于国内的实际情况,对高师音乐院校如何做好毕业生的“五年保质期”的“售后服务”,提出如下设想。

在每年中小学校完成其新任音乐教师应聘任务之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将所有需要培训指导的新任音乐教师进行登记注册,并及时与他们各自的毕业院校以及其相应的就职学校取得联系,三者就如何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对该新任音乐教师的“五年保质期”的培训指导达成协议,并签订合同。在此过程中,各方权责明确、携手合作、相互监督,以期达到有效促进新任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进步,顺利完成其五年过渡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基础音乐教师。

合作过程中,各方的职责范围如下:

1 高师音乐院校方面

首先,高师音乐院校应对毕业生的就职去向进行跟踪纪录,之后设立专用网站,以便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生的就职学校随时取得联系,并将之作为五年毕业期学生之间进行教学体会交流的信息平台。院方分别为一至五年的毕业生专门配备一名或多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每天在规定时间内专门为他们提供在线交流与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一位毕业生解决他们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指导教师亦应通过在线观看毕业生教学的实况录像,对每一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准确把握,并就他们各自存在的实际问题与其就职学校的指导教师进行切磋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高师音乐院校还可利用假期时间,组织“保质期”内的毕业生进行教学基本功汇报表演,或是以专家讲座、聘请有经验的高级音乐教师现场授课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培训指导。在指导培训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可以进一步改进、提高院校的教育质量。

另外,高师音乐院校为提高毕业生就职学校指导教师的素质与指导水平,还应对他们进行在线指导或进行假期专门培训。

2 中小学校方面

中小学校在本校范围内可实施“导师指导计划”。在新任音乐教师与指导教师相互熟识、自愿结对的基础上,由指导教师对其实施日常教学指导,从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备课、写教案、课堂教学、课堂组织与管理、辅导课外音乐活动、与家长互动交流等环节,指导教师对新教师应进行全面的指导与帮助。在五年指导期间,如没有特殊情况,指导教师不可随意更换,以保证教学指导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会、联谊会等活动,来增进指导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提高互动交流与指导的有效性。指导教师还应通过登陆高师音乐院校的毕业生教学指导网站,与该新任音乐教师的高校指导教师取得联系,将其教学实况录像发送给高校指导教师,双方就新教师存在的教学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最终就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尔后由中小学校指导教师实施现场指导。另外,在与高师音乐院校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中小学校亦可借此机会,充分利用高师音乐院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本校全体在职教师创设在线培训的机会,或是选派部分教师到高校进修提高,还可聘请高师教师亲临学校,举办讲座或者深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提高自己学校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方面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首要职责便是要为新教师的培训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以确保新教师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其次,应研究和制定新教师阶段培训所应达到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标准。在新教师入职之前,进行一次集中培训,设计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定期举办新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或对所有新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测评。通过优质课、示范课,或聘请专家举办讲座等方式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4 新任音乐教师方面

第5篇:音乐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音乐生;就业个性化;多样化;市场化

近年来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在全国“艺术热”的大背景下,艺术人才呈现出了供需两旺的态势。造成音乐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音乐招生和报考的非理性状态:“一是社会需求量较小,基本趋于饱和状态,而各高校为了多收取学费,不考虑社会需求还在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二是在高考利益的驱动下使总体素质较差、既不喜欢音乐又缺乏音乐天赋的学生纷纷涌向音乐考场,最终导致音乐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过低。”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音乐生择业观念和心态都在发生细微的变化。在就业困难的大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就业,成了音乐生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高校音乐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1.受高校扩招大环境的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高校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2007年495万人,2008年559万人,2009年611万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20万人。截至今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74%,和去年基本持平,因此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就业市场上各种职位的空缺越来越少,劳动力供大于求,大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

2.受就业渠道不畅的影响。目前的就业渠道基本上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这两个渠道并不能保证求职的安全性,带有很多诈骗成分,因此这两个就业渠道并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3.受高校专业设置与教学质量下降的影响。“艺术热”使得一些不具备师资力量的大学纷纷开设音乐专业,这些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足,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另外,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非常陈旧,授课内容程序化。一些高校为了填满大学四年课程时间,竟把很多与本专业不相关的课程安排进来,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4.受用人单位挑剔的影响。现在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生对口就业的单位相对较少,不少就业单位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适应,才能成为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5.受期望值过高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二、高校音乐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供大于求的矛盾。高校音乐生就业单位一般为中小学校、民办学校、私立学校、演出团体等等。目前每年所增的劳动岗位数量远远比不上高校音乐生毕业的数量,社会能够提供适合音乐学生的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市场将长期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2.相互竞争的矛盾。在高校音乐生就业市场上,存在着日益突出的各类竞争:专业性院校和非专业性院校;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大专、本科、研究生;音乐理论、教育、表演等不同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等竞争。现阶段学校之间、层次之间、专业之间、素质之间、能力之间的比较屡见不鲜。

3.自我认识的矛盾。除社会因素外,由于择业中对自我认识上存在的不少误区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学生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有的学生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有的学生对未来发展状况思虑等,人为压缩了个人的求职空间,致使高不成低不就,直接导致求职难。

4.本身素质的矛盾。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低,有的学生进校之前已经有很好的专业基础,而有的学生是为了考上一所学校突击学习,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学生培养质量的下降。

三、指导高校音乐生就业的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呈现出多形式、多元化的局面。学校、中介机构和网络媒体纷纷为大学生的求职就业牵线搭桥出谋划策,并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他们为大学生的求职择业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指导和服务,为企业和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搭建了沟通与合作的桥梁。在当前形势下,解决高校音乐生就业难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学习就业政策。就业政策和法规不仅仅是对毕业生的就业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而且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条件下,更重要的是保护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学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指导毕业生掌握当年相关的就业政策和规定,依法就业,走出择业的误区,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违约现象,以实现顺利就业。

2.响应政府号召。为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加强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音乐生可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响应政府号召,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如:去西部或偏远地区支教,到地方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地市级的小型文艺团体等工作。

3.参与人才交流会。鼓励将要毕业的学生多参加人才交流会,通过不同的交流会,留意和搜集社会人才需求信息,了解自己对职业需求的范围、职业素质要求、待遇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同时可深入有意向的单位,接触该单位员工、单位领导和工作岗位特点,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

4.调整就业观念。高校音乐生应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同时,要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从众心理,培养科学决策能力,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第6篇:音乐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李光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琵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职业技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弹拨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

金奖免试、拉帘评审、加考新曲目、考察视奏,这一系列举措出自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招生考试中,不仅为该院的考试吹来新风,在全国艺术院校也是大胆之举。采取这些办法是为了什么?效果如何?2009专业考试一结束,记者走访了这些措施的制订者――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李光华,为读者一探究竟。

记:拉帘考试效果如何?老师们有何反映?

李:今年是我们系第一次实行拉帘考试,目的是为了提高公正性,挑选有能力的人才。从老师们的反映来看,好于预期。拉帘使评委能更好地专注于音乐的表现,注意力更集中。对于那些音乐表现能力强的学生,是一件好事。

记:为什么要加试新曲目,视奏分值怎样计算?

李:加试新曲目也是头一回。学生当场确认报考我校时,会被要求除了自选曲目外,加试一首我们指定的新曲目,准备时间大概有5天左右。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考察考生处理新作品的能力,另外还考虑到考生自选曲目很多,许多人为了考试常年只练一个曲目,这样的考试就是拉上帘子也听不出真实的水准。在教学中,经常有一种情况,就是在考试中表现很好的学生入学后发现能力很差。我们要改革考试的方式,力求把真正有能力的考生选拨上来。总结这头一年的经验,我们打算明年设立一个曲目库,每一个考生在曲库中随机抽取考题,增加测试的难度和范围。

增加视奏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在复试中增加了视奏,视奏更看水平。今年的视奏分数占1分(总分100),正在考虑明年加大视奏的分值比重。

记:重大考试中获得金奖的考生专业课予以免试,为什么?实际效果怎样?

李:在金钟奖、文华奖、台湾协奏曲大赛等重大奖项中获得金奖的学生,无论是否出自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只要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专业课一律免试,考生只要专心备考文化课考试即可。这个举措已经3年了,当时为了留住附中的优秀人才,中央院出台了对本院附中获金奖予以专业免试的政策。我们民乐系把这个政策发挥了一下,面向全国考生。

这一招对考生当然很有吸引力,有些本学院获得保送上大学的考生放弃保送机会,转而投考中央音乐学院。一些唯恐因为“门户之见”影响成绩的优秀人才抛开了顾虑,投考我校。这一做法还引起了一些院系的不同形式的跟进,人才争夺相当激烈。

记:今年报考情况如何?水平怎样?

李:与往年相比比较平稳,我们系报了300多人,预计招生40人。在二胡、琵琶、笛子等专业都出现了很多很优秀的人才。学生的水准都很高,这是这么多年民乐大普及的结果。我当年考试时,一首《彝族舞曲》就过关了,现在考小学都觉着没难度。

记:招生的一头连着就业,今年毕业生就业难全民关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如果以自食其力为就业标准,算上“北漂”、“灵活就业”的话,就业率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毕业分配到院团、学校等单位越来越困难。由于人事制度、音乐市场等条件的限制,毕业生的“出口”越来越小,大量人才只能选择漂着等待机会。虽然也都能生活得不错,但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我觉得这不是某一个学校的局部的问题,而是需要国家统一协调,想办法,而且要尽快。

我的建议是针对学生实践少、职业能力偏低等问题,可以由教育部统一安排一年的实习期,4年或者3年学习之后,把学生派往各地院团干一年,既锻炼了水平,又得以了解地方实情。如此这样,不仅能充实地方上的技术实力、提高地方师资水准,毕业生对就业问题也肯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系与香港中乐团初步达成协议,在合适的时候派学生去他们那里做一年的乐队。阎惠昌指挥很支持,但是涉及到经费、学制等现实问题,还要等待时机。

就业难根本在于就业岗位太少。其实我们整个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强的。但是就业渠道太狭窄。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像台湾那样,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每个学校必须都有一个民乐队,民乐老师享有极大的尊重和优厚的待遇,那我们的毕业生还愁找不到工作吗?还愁自己没有施展的空间吗?而且,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本人,对提高全民音乐水准大有裨益。

记:就业难会有一天影响到招生吗?

李:那是肯定的。我们当老师的常常在聊天时说到这个话题。因为许多人抱着学艺成名的观点报考艺术院校,有一天发现毕业了,不仅成不了艺术家、当不上正经八百的音乐教师,甚至连养活自己都费劲,对学艺术还有那么高的热情吗?

第7篇:音乐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教育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河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采取文献资料法等对近几年河南省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河南省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艺术教育,通常是指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艺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人文教育,包括文化认知、文化传承、性情陶冶、审美能力培养、志趣形成、人格完善等。

(2)艺术教育是培养人的情感交流、信息传播、跨文化交流的手段。

(3)艺术教育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激发人的创新能力。

切实加强艺术教育,不仅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河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现状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对目前河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状况有一个基本的掌握,我们查阅了《河南教育年鉴》(2001-2008年卷)和《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2001—2008年卷),并采用集中调查法和分散调查法进行调查,选取几个主要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河南省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河南省中小学音美师资的基本情况

2008年河南省中小学音乐、美术专任教师总数为3.2293万人,比上年增加了0.1159万人。其中中学音美专任教师1.5818万人,比上年增加0.0307万人,增长比例为1.9%;小学音美专任教师1.6475万人,比上年增加0.0852万人,增长比例为5.17%。由图l可以看出,全省普通中小学音美专任教师成逐年增加趋势,说明全省音美教师在逐渐得到补充。

2008年河南省普通中学音美专任教师为1.5818万人,其中城市普通中学音美专任教师为3619人,县镇普通中学音美专任教师为5487人;农村普通中学音美专任教师为6775人。县镇以下农村中学的专任教师人数占到77.96%。由此可知,河南省的中学音美专任教师队伍中人数最多的还在农村,所以我们仍要高度关注农村中学音美教师的建设问题。

2008年全省中学专任教师为37.8891万人,其中中学音美教师占到全省中学教师人数的4.17%;小学专任教师为48.5288万人,其中音美专任教师为1.6475万人,占全省小学教师人数的3.39%。这表明全省中小学音美教师在数量上和其他科目教师相比较少。可想而知,音乐或美术单科教师的比率会更低。所以,全省音美教师数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农村音美教师更需要重视。

(二)河南省中小学的学生数与音美教师比情况

2001~2008年河南省中小学学生、教师数量相对较为稳定。2008年河南省普通中学的学生与音美教师比为288.8:1;小学的学生与音美教师比为629.2:1,而河南省小学生师比为11.27:1。与平均的生师比相比,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的学生数与音美教师生师比远远高于平均水平,小学的学生数与音美教师比是平均数的9.1倍。按照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生师比是用以考察一个国家教师配置和使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从一般的情况束苞,越足经济发达国家,生师比越低;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生帅比越高。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过高的生帅比反映了某个地区教育资源的短缺,过低的生帅比则反映了某个地区敦何的低下下面表1、2、3、4显示,河南省音美教师师资力量普遍比较薄弱,教师少、任务重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与河南省受教育人口基数大有关。由于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由地方政府财政解决,有些地方为减少财政乐力就紧缩教师编制,也是中小学生与音美教师的生师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三)河南省r}1小学肯美师资学历结构情况

到2008年,河南省普通中学的音美专任教师有15818人,其叶1研究生毕业的有49人,本科毕业的有5675人,专科毕业的有9507人,高巾阶段毕业的有570人,离中阶段以下毕业的有17人。河南省小学有音荚专任教师16475人,其中研究生毕业的有25人,本科毕业的有2147人,专科毕业的有9873人,高中阶段毕业的有4371人,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有59人。

如上面图2、3显示,河南省普通中学音美专任教帅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95.98%;河南省普通小学音美专任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3.11%。在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成为主体,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逐年提升。

图4显示,2001~2008年河南省小学音美教师学历合格率明显低于巾学音美教师学历合格率。2008年小学音美教师学历合格率73.11%,而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4%,小学青荚教师学历合格率比小学平均教师合格率低26.29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普通中学的音美教师学历合格率比较接近中学平均教师学历合格率。总体来说,图4显示出自2001~2008年以来,河南省巾小学音美教师学历合格率在逐年增高,且近两年增高幅度比往年要大。

就目前情况而青,所谓艺术教师的合格学历,是指不管所学专业是艺术还是非艺术,小学、中学教师只要分别获得中师、专科以上毕业文凭,便算是具有了合格学历。图5显示:

第一,农村艺术教师合格率明显低于城市艺术教师合格率。无论是小学、中学,城市艺术教师合格率均高出农村艺术教师合格率十几个百分点。这说明,农村艺术教师的素质总体上要低于城市艺术教师。

第二,就小学和中学来看,小学音乐美术教师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3.11%,中学音乐美术教师的合格率高达96.29%,差距达23.18个百分点。

由于不管是何种专业文凭,只要达到了小学教师中师毕业,中学教师专科以上毕业,艺术教师便算是具有了合格学历。因此,上面所统计的结果严格说来还不是完全真正的合格学历,恐怕从中师艺术专业班毕业的小学教师数目,以及获得艺术专业专科以上文凭的中学教师数目,要比以上我们所统计出的数字少许多。可见,如何提高现有艺术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艺术教师的素质,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目前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好的艺术教师,便难有真正的艺术教育。

(四)河南省中小学音美教师配备情况

表5、表6的统计结果表明:

第一,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校音美教师的配备情况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小学校音美教师的配备情况。

表5、表6显示,河南省农村小学平均每校只有音乐教师0.1人,美术教师0.96人,农村中学平均每校只有音乐教师1.1人,美术教师1人。当然,平均每校艺术教师数之差距并不能完全表明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艺术教师配备情况之差距,因为相比之下,城市学校的规模普遍要比农村学校大,因而相应的城市学校每校所配备的艺术教师数应该要比农村学校多。但即使我们按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规模之比为5:1计算,目前农村小学艺术教师的配备情况也还是远不如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平均每校艺术教师数如此之低,说明其中有一部分学校还没有开设艺术课程。值得说明的是,一些规模很小的农村小学,艺术教师多为兼职,而我们统计的是专职艺术教师数。因此,其实际开课情况要比我们调查的教师配备情况稍好一点。但总体来说,目前河南省学校艺术教师配备的主要薄弱环节是在农村。

第二,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小学还是中学,相比之下,音乐教师配备情况普遍要稍好于美术教师的配备情况。

就农村学校而言,上述平均每所小学有音乐教师0.1人、美术教师0.96人,每所中学有音乐教师1.1人、美术教师1人;就城市学校而言,平均每所小学有音乐教师2.5人、美术教师2.3人,每所中学有音乐教师2人、美术教师2人,音乐教师均多于美术教师,有的地市二者差距还比较大。与小学相比较,中学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配备情况相差不大,即每校平均有音乐教师1.4人,美术教师1.3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1994年国家教委才决定在高中开设音乐、美术欣赏课,高中艺术师资的配备从零开始,没有从前的包袱之缘故。另一种情况是,近年来艺术师范教育培养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并不比音乐专业毕业生少,但目前小学中学美术教师的配备情况依然比不上音乐教师,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美术课程更不受重视,美术教师流失更为严重。

第三,小学、中学相比较,中学音美教师的配备情况稍好于小学音美教师的配备情况。如果我们把农村和城市学校艺术教师的配备情况平均起来,那么,小学平均每校有艺术教师(包括音乐和美术教师)0.51人,中学平均每校有艺术教师2.6人。也就是说,若按平均每校的艺术教师人数来看,中学艺术教师配备情况最好,小学比较差。但由于小学、中学的学校规模大小不一,上述两个数字严格说来还难以精确反映小学、初中、高中三者之间艺术师资配备情况的差距。如果以教学班为单位而不仅是以学校为单位来计算,那么,艺术师资的配备情况将会反映得更准确。

二、河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感到,这些年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省的艺术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艺术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和专门管理人员从无到有,高中、中学、小学艺术课开课率一步步提高,艺术师资缺额逐步缩小,艺术教师合格率逐年提高,等等。但是,这次调查也反映出河南省艺术教育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全省艺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

艺术教育课程改革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人的问题,在全省范围内艺术教师短缺。发展艺术教育,离不开艺术教师的辛勤耕耘;夯实艺术教育的基础,必须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作保证。然而现中小学科班出身的艺术教师相对短缺,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更是少得可怜。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的高投入导致绝大多数艺术类毕业生不愿到农村、特别是到贫困落后的农村学校工作。有些学校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有让那些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还有一些艺术天分,但对艺术知识、尤其是艺术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的教师去滥竽充数。而对有的学校来说,就连这样的教师也没有。

(二)艺术教育师资学历合格率亟待提高

从以上结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艺术教师学历合格率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小学音美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明显低于中学音美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而中小学艺术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又明显低于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

三、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对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认识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艺术教育作为学生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艺术教育作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也就是说,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它以提高全体学生审美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标,它关乎国民的综合素质问题,而非培养艺术专业人才。我们必须站在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高度认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切实地把艺术教育落到实处。

(二)提高教师素质,切实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艺术教育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优良、专业技能精湛、专业思想巩固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巾小学,教师不配套,艺术师资紧缺,而要建好这支队伍,一是要教育行政部门按需要分配和选调教师,有计划地配备专职艺术教师;二是选派教师到教育院校或艺术院校进修学习、专业深造,或到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观摩考察,开阔眼界,提高能力;三是搞好校本培训与教研,让教师通过“自学提高,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尤其要注重发挥本校艺术骨干教师或艺术教育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师师结对,合作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四是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常规,检查考核,从而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主动学习和研究,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以科研为先导,推动艺术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为推动教育科研,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以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中小学艺术教育本身就薄弱,加之我们又处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际,其中面临的问题很多,我们应从中选择一些最有价值、最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研究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个人独立研究,也可以与同事或专家合作;可开展文献研究,也可以开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或实验研究,等等。总的要求是“以校为本”,解决自己学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应拨去教育科研“神秘的面纱”,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主动投身教育科研,通过科研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以促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第8篇:音乐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摘 要:全文贯穿“扩招”的现实意义,客观分析了“扩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扩招”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学习艺术的愿望,同时也让更多从小酷爱音乐的人跨入梦寐以求的大学门槛,圆自己的大学梦。但与此同时也不容忽略它的负面影响,在解决和满足愿望的同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数量上的扩招掩盖了质量上的教育,学校教育更需严把教学质量关。

关键词:扩招 素质教育 负面效应 教育质量

一、“扩招”的现实意义

1.“扩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数量一直处于奇缺的状况,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更为严重,音乐教师水平本来就不高,许多教师从未接受专业培训即上岗,更有甚者音乐课居然由非音乐专业的教师代上,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音乐课根本不受重视所致。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放弃对农村音乐教师进行培训的义务(一来可通过签定合同定向招生使之保证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强行返回原地区,二来通过假期对条件较差和边远山区现有的音乐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因为音乐师资数量发展的不足是阻碍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1989年国家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则(1989―2000)》中提到了到20世纪末,我国学校音乐师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小学艺术师资需要培养27.36万名(其中音乐为13.99万名,美术为13.37万名);培训4.07万名(其中,音乐为2.27万名,美术为1.80万名);初中艺术教师需要培养13.36万名(其中音乐6,39万名,美术为6.97万名),培训4.8万名(其中音乐为3272万名,美术为2.08万名);中等师范学校艺术师资需要培训2700名,培训5500名;为其他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培养艺术选修课师资8800名左右。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需要培养、培训的师资的数量较大,因此,《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则》提出:“高等艺术师范教育的发展应适应时代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招生比例。当前要特别注意培养全国城乡初级中等艺术教育急需的有较强能力的师资,争取到20世纪末所培养的艺术师资于中等学校的需求基本持平;本科生的培养应基本稳定在现有的规模,着重提高教育的质量,增强对基础教育的适应度。”由此看来,适当的扩招是有必要的。关键问题是扩招会给教学带来许多压力。

2.“扩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贵州地处西南边陲,是民族聚居省。由于历史上长期交通阻碍,经济滞后,艺术教育显得比较落后,许多县、乡(镇)的中小学均无专职音乐教。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等学校通过“扩招”的途径解决了许多现实的问题。为了适应新世纪国民音乐教育改革发展和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迎接国家教育交流和办学竞争的挑战,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也较大规模开始了扩大招生。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最大限度满足了广大青年进入高等学府学习音乐的迫切需求(如开办了成人高升专、高升本、专升本等)。另外,从2000年起国家计划内招收的统招生也放宽了政策,不论年龄、婚否,只要成绩优秀均可录取就读。政策的放宽,无疑为边远地区培养更多的音乐师资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机会。

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基础教育必须要与之相适应,应该有一个较快的发展过程。“扩招”使高等教育专业所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由于越来越多的富裕起来的人迫切需求自己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高师音乐教育自然成为热门专业之一,这对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推进全民素质教育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子女素质教育的投资也明显增多。这对提高全民的素质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故扩招对实施素质教育意义非同小可。

二、“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1998年扩招以来,教学实施和其他方面亦随之暴露出许多具体问题,按理师资、设备等“软件”和“硬件”本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办学单位只有迫切的客观需求和美好的主观愿望而不具备扩大办学的必要条件,是难以使问题得到很好解决的,尤其音乐作为一门特殊学科,音乐教育专业不仅需要足够数量和能力强的理论课、技术课的教师,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从逐年扩招的几年来看(99级收70人、00级100人、02级165人、到至今07级近400人),由于学生逐年扩招的速度较快,导致数量和质量的比例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设备跟不上。如:声乐教师在扩招前,8位教师每周担任课时数在12学时以内,扩招后十几位教师分别承担数量任务平均在每周25学时左右,个别教师的授课时数每周高达37学时。教师常年超负荷的工作,使得怨声载道。通常每周能完成教学任务就算不错了,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抓教学质量?搞科研?教学质量也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次,随着扩招人数的增多,虽说新的音乐大楼已建成并交付使用,但仍感觉“硬件”设施跟不上。如扩招前几个学生共用一台钢琴,扩招后发展到十几人一台琴的紧张局面。由于难以保证学生的练琴时间,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普遍下降,教学质量受到重大影响,学生反映也极为强烈。

纵观贵州师大音乐学院自1985年招收第一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至今(笔者1987年至2007年底一直在贵州师大工作,2008年调入现单位),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一届不如一届。头几届招收的大部是专业尖子生,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功底比较扎实,学生毕业分配到工作岗位后都成为各单位的骨干力量,并得到社会的认可,用人单位也比较满意。此外,那几年因全省只有师大音乐系招收本科生,毕业分配没什么危机感。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办学的成熟,贵州大学与省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民族学院也招收本科生。这一来“龙头老大”的压力增大了,扩招后情况更加严峻,毕业分配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教师因长期超负荷工作,整天忙于教学,致使许多专业教师缺乏应有的科研意识与行为,科研成果匮乏,业务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受影响。

近几年,随着扩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生的素质令人担忧,由于录取时文化分数和专业成绩低,许多家长把学艺术看成跨进大学校园的捷径,从而使音乐教育进入了畸形发展阶段。

三、面对市场需求,客观看待“扩招”

每年七月本是大学生毕业求职踏上社会的大好时节,而如今的七月,由于遭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等于失业的残酷现实,昔日的天之骄子,因就业危机而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由于“扩招”,音乐专业的毕业生的确有人满为患的现状,音乐专业毕竟不像其它专业的学生市场需求量大,它的专业性质决定了供求关系。一方面,边远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供不应求,而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又出现供过于求;另一方面,从农村考出来的学生,在其学成后大多数毕业生又不愿回去,这一来便造成了城乡师资供求比例的严重失调。面对“扩招”,我们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多样化,克服普遍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问题。记得早在1994年4月1日李岚清副总理在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座谈会上讲话中谈到:“一个人的修养应当是多方面的,当然也是应该包括文学、艺术。现在的在校生是下一个世纪的栋梁之材,他们需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需要有艺术修养,需要学习书法、绘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艺术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唱歌,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单科性的太多,专业分得过细,这样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雄厚扎实,宏观思想不开阔,对人才成长不利,不仅是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太窄,将来向更高层次发展后劲不足,同时还有一个艺术环境的熏陶问题。”从近年毕业生教学实习反馈的情况看,高师音乐教育的盲目性较大,所学教材难以与中小学衔接,学生去实习也感到吃力,许多学生缺乏实际的教学能力,也缺乏正确的专业观念,忽略音乐师范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实习中会唱的不会弹,会弹的不会唱)这样的毕业生很难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同时,面对今天大学生就业危机的问题,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在“扩招”后的今天,培养适应性、复合型、综合性、宽口径人才是我们当务之急。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无疑带动文化的发展,这也是促进更多的人才对艺术学习充满向往。虽说“扩招”在不同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也适应了国家教育的发展需求、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求学愿望,并给那些酷爱音乐的人跨入梦寐以求的大学门槛,圆自己的大学梦提供了机会,对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不能“重技轻理”。教师的责任是要教会学生终身学习,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如何教学的能力。我们的教学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思维单一、对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不了解等等都是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也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中小学脱节。目前,大学教育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远远达不到师范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面对“扩招”,我们应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静观事态的发展,客观分析由此带来的现实问题和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因此,客观看待“扩招”是有必要的。如今是信息年代,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磨练其面对残酷现实的承受力。“扩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前提是要抓好教学质量。正如原贵州师范大学刘鸿庥副校长于2001年12月25日在贵州师大召开的艺术教育改革讨论会上所言:“音乐教育将如何应对市场需求?如何面对市场培养未来适用性人才?在教学中如何加大培养学生实际教育工作能力的力度?不要让数量上的扩招掩盖质量上的教育。扩招应与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管理配套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三个提高’的目的,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品味。”

参考文献:

[1]《李岚清副总理在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座谈会上的讲话》,1994.4。

[2]廖家骅:《如世前后的中国高师音乐教育》, 《音乐周报》,2003.1。

第9篇:音乐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中央音乐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为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能做出创造性科研成果的音乐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专家推荐书》见下方附件)。

5. 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四、报名

1.专业方向、导师信息请参见“博附件一”。

2. 报考人员须提交的报名材料请参见“博附件二”,其中须提交的论文、作品等报名材料须为考生本人原创,否则取消考试及录取资格。

3. 具体报名时间详见《中央音乐学院2018年博士招生时间安排》。

五、考试

1.作曲系、音乐学系、音乐教育学院各方向考试分初、复试,采取笔试、面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考试科目请参见“博附件二”)。

2.指挥系、钢琴系、管弦系、声歌系、民乐系各方向及网络音乐表演方向采取“申请-考核”招生方式(考试科目请参见“博附件二”)。

3. 同等学力报考人员须加试思想政治理论,加试成绩以60分为及格,不及格者不予参加其它考试。

4.建议阅读书目请参见“博附件三”。

5.报考费用:报考费200元。考生的一切费用,由本人自理,报名后不参加考试者费用不退。

6.考试地点:中央音乐学院。

7. 考试时间:2018年5月。

注:具体考试时间详见《中央音乐学院2018年博士招生时间安排》。

六、报考和录取类别

1.非定向: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

2.定向: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

七、录取

1.根据各科目考试成绩,综合评估考生各方面情况,以“择优录取、确保质量、宁缺毋滥”为录取原则。

2.录取总名额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为限。

3.一位导师录取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名。

八、学费及住宿费

1. 学费每生每学年10000元人民币。

2. 住宿费:校内宿舍每生每学年1200元;北京生源的学生一律走读。

附件一:专业方向、招生导师.pdf

附件二(1):2018年作曲系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信息.pdf

附件二(2):2018年音乐学系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信息.pdf

附件二(3):2018年音乐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信息.pdf

附件二(4):2018年指挥系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信息.pdf

附件二(5):2018年钢琴系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信息.pdf

附件二(6):2018年管弦系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信息.pdf

附件二(7):2018年声歌系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信息.pdf

附件二(8):2018年民乐系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基本信息.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