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理念心得体会范文

管理理念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管理理念心得体会

第1篇:管理理念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政治思想工作;以人为本;福利中心

无论是任何机构、组织的管理,都是与人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符合管理规律的。作为现代管理的一部分的政治思想工作中也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笔者所在福利中心在思想工作中就应用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现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应用的具体情况

(一)政治思想工作中强化对福利中心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人为本理念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对人的关怀,体现在福利中心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就是要对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改善他们与福利对象的沟通关系。社会福利工作面向的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或者因为贫困、年老、残疾等各种原因,有时会将情绪化言语甚至行为表现在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面前,因此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政治思想工作中有目的性的进行心理教育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考虑。

(二)政治思想工作中对福利中心人员的工作实施人性化管理

除了对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心理上的关怀,政治思想工作还在对福利中心人员的工作指导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因为上文所提到的福利中心人员心理上的问题大多也是由于面对工作中实际问题产生的,因此政治思想工作还要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思想上的问题。笔者所在福利中心在政治思想工作开展中,对福利中心人员的工作特点、个人特点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鼓励福利中心人员走进养老院、福利院等福利机构,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积极的解决困难,将工作中的心理体会讲出来,通过集体的力量和发动社会力量解决困难,实现福利中心工作的价值。

(三)政治思想工作中对福利单位的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

在与福利机构打交道的过程中,福利中心人员要客观了解福利机构现实工作中的困难和需求,为福利机构工作的开展和职能的发挥创造条件,这时作为福利中心工作人员面对的福利机构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群人,要从关怀这群人出发来安排和指导工作。除了要和福利机构直接对接工作,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还会与需要帮扶的对象接触,包括老人、孤儿、病患等,他们由于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强烈需要人文关怀,作为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要从这些主体角度出发,安排好对他们的关怀和照顾工作,为他们提供完善到位的帮扶,在工作中还要对帮扶对象给予尊重,让他们得到心里上的关怀。政治思想工作对福利机构的管理中也要秉承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让福利中心的工作以及福利机构的工作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此外,笔者所在福利中心,为了更好的开展政治思想工作,还加强了政工队伍建设,同时在队伍中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进行了强化,这也是我们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应用的意义

以人为本作为新时期的新口号,无论是在政府的行政管理还是其他组织、机构的现代化管理中都是一种有益的管理理念要素,有助于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对管理对象而言也是十分受益的。

(一)促进了福利中心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升

在福利中心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主要针对的就是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关系着福利工作的落实,因此政治思想工作主要就是为了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通过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应用,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本身得到了尊重和关怀,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工作的被认可和成就感,有利于激发他们更加认真负责和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去继续开展工作,可见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政治思想工作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了福利中心工作服务水平的提升

政治思想工作最终是为工作成效服务的,作为福利中心,工作成效就是提供更加全面和质的服务,服务中心连接的是福利机构,福利机构连接的是需要帮扶的困难人员,际弱势群体,从福利中心开始就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下去,最终得到物质帮助和人文关怀的是那些有弱势群体。

(三)对和谐社会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矛盾的产生有时就包括走投无路之人采取了极端的方式,通过福利中心为困难者提供救助帮扶本身就是减少社会矛盾的一种方式,政治思想教育将这一内容在福利中心人员心中更加强化,更加有利于福利中心工作的开展,再加以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渗透,能够让困难者体会到社会的关怀,让他们体会到社会没有抛弃他们,同时还能够得到尊重,这样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从以上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福利中心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应用意义可以看出,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有必要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无论是福利中心还是其他组织、机构都应当在政治思想工作中重视起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并与自身的政治思想工作相结合,探索多样化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方式,从而使工作对象获得主体意识的感知,获得人文关怀,并以此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福利中心的工作是面向福利机构和弱势群体的工作,在过去的行政体制下,采用的是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方式,但是当前社会形式在不断发展,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也发生了变化,对帮扶对象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做到心中有这一理念,因此在福利中心政治思想工作中应当做好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志龙.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现实维度[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

第2篇:管理理念心得体会范文

摘要:本文从企业管理的软化和人性化趋势出发,首次提出了企业概念管理的概念,并分别从企业组织形态、企业管理对象和企业管理方式等角度对企业管理的概念化趋势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概念管理;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概念化

伴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管理学科作为一门仅有百年历史的新学科其发展却尤为突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创新。由于企业日益重视人性化管理,企业的管理重点、方式、手段等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管理正在以硬管理为主走向以软管理为主,企业管理出现软化的趋势,而这种人性化的、软化的趋势的出现实质上预示着以实物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正在向以价值、概念为主的现代管理方式过渡。

一、企业概念管理的内涵

1、概念管理的定义。概念管理是指在社会经济、企业组织日益虚拟化的条件下,将管理对象、管理形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组织形态本身等从客观实体上升到一种代表各自价值去向的观念,通过对观念的管理来实现组织的各自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概念管理不同于依靠投入强制性的制度和物质手段的传统管理,它主要依靠思想的灌输和在同一组织中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感情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来使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概念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虚拟化的管理,但它仍要以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为载体,以某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为依托,并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和信息网络技术,不过这种无形或有形的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事实上只是一种“概念”产品。

2、企业管理概念化趋势的内涵。

(1)企业组织形态的概念化。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网络组织作为一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企业组织模式,不仅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而且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刚性思维,实施开放式的柔性战略,这使得企业在知识经济中的战略视野开拓更加开阔。所谓企业组织的概念化是指企业借助于INTERNET设立虚拟橱窗、虚拟展销会、虚拟经销商等,使企业组织由实体走向概念化,并不断完善其内在功能。企业组织形态的日益虚拟化、网络化,形成虚拟组织、网络组织。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是指为实现对某种市场机会的快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拥有相关资源的若干独立企业集结以及时的开发、生产、销售的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网络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至于网络组织(NetworkOrganization),则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与组织创新要求的新型组织模式,它能使组织更好地适应复杂、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是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外界环境日趋复杂、变化日趋迅速的要求相适应的。网络化运营的跨国公司、虚拟国家、战略同盟都是网络的形式,小企业网络是中小企业赢得协作竞争、多营优势的模式选择,新兴的虚拟组织、WEB公司都具有网络组织的特征。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概念公司,将会随着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人们对企业组织的认识也将从实体化本身向概念化转变。

(2)企业管理对象的概念化。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实体要素,但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将管理对象只停留在人力、财力、信息等实体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对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做进一步的研究。事实上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发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实是对人的能力和潜力的管理与开发,对物的管理其实是对物的效能的管理和开发,对财力的管理其实是对投资行为和资金所蕴含的资本属性的管理,这些上升为概念化的能力、知识、功效、属性等所蕴含的无形资产是巨大的,这将不仅在理论界,而且在实业界越来越成为管理和研究的重点。在实践中,企业经营者日益重视声誉、价值、文化等无形资产的管理,这些概念化的管理对象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以企业管理对象的核心要素“人”为例,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已不满足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说了,出现了“观念人”、“概念人”等更为虚拟化的人性假说。事实上,以自由、开放为特征的现代经济环境,使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仅是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新和注入活力的需要,企业经营者一味的把心思放到如何留住人才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而应当把重心放到优秀人才给企业所创造的人格化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上。信息资源作为信息社会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对象,其概念化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之,管理对象的概念化必将导致管理科学的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3)企业管理方式的概念化。由于受传统企业组织和管理对象的观点的束缚,一般企业在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方面总是站在传统经济学基础上认识管理方式的变革。笔者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环境下或许还有用武之地,但对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对以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主宰全球的时代背景之下,企业组织的外部的管理控制靠传统的经营方式很难取得佳绩。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网络组织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日益对管理对象无形化、价值化、概念化认识的发展必然导致管理方式的转变。首先是其经济学基础从传统的信息经济学向注意力经济学、虚拟经济学发展,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信息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它能通过INTERNET等各种物质的技术的手段获得,甚至会过剩,但人的注意力和虚拟产品却是真正的稀缺资源,这也正是现代企业和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重视顾客管理、服务管理的原因所在。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社会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而是注意力。注意力正在成为“虚拟经济的硬通货”,与此同时,虚拟产品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所谓虚拟产品是以传统的产品实体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形成的品味、潮流、时代感、服务等后续产品,虽然它是传统有形或无形产品的衍生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结构层次的变化,这种传统产品的衍生物在消费者和顾客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占据中心地位,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消费者市场的这一变化不能视而不见,这就要求管理、营销方式与之相适应。

二、企业概念管理展望

概念管理思想虽然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时期,但它的实践却有近十年之久,自九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就已兴起。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产品本身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比以往更加丰富,大多数产品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同时由于企业间接国际交流加深,技术信息管理方法的传播更加迅速,使得产品差别化越来越少,以传统的产品本身去拓展市场越来越困难,企业只有通过对传统产品的功效进行延续、衍生将产品上升到“概念”层次来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注意力,扩大企业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组织再造、组织创新。虚拟组织、网络组织作为适应各种环境的新型组织形态,将成为组织再造、组织创新的必然趋势。其次,需要管理对象和组织目标的再造和再认识,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信息的管理,还是对企业组织内部的产品、市场、顾客的管理都需要重新定位和组织。真正能给组织带来利润的市场的不是管理对象本身,而是这些对象所蕴含着的一些无形的“概念”,这些概念如知识、有效信息、技术、企业文化、价值观、声誉等,一旦借助于其载体,如企业员工、企业组织、企业营销网络等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是其他同类企业无法超越的,要比技术领先而占领的市场制高点更加巩固,这一点已被一些新兴的网络公司首先意识到并取得成功。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一点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另外,还需要营销管理方式的再造和创新。营销方式的概念化趋势将在一些传统组织向现代网络组织转变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突出,概念营销方式将成为在未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社会中的重要营销方式。当然,“概念”营销的关键在于获得消费者持续的注意力,若企业组织完全脱离其载体,如产品和其提供的服务等,只是搞些文字游戏,或一些虚假的热点新闻来追求其轰动效应,这只会是昙花一现,最终只会导致失败。这些所创造的概念事实上并不是虚拟、虚构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企业在探寻组织实体要素的原动力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加深了我们对企业组织实体要素的再认识,从这一点上讲,概念管理的提出将会对未来组织的发展带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将会对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经营理念和思路。

参考文献

[1]丁宁、张金成《企业概念创新的实质》(《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7.8-9)

[2]孙选中《重塑企业竞争新理念》(《经济管理》2001年第21期)

[3]李显君《论企业竞争力及其培育》(《光明日报》2001.5.22B②)

[4]陈佳贵、罗仲伟《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期)

[5]林润辉、李维安《网络组织—更具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型组织模式》(《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3期)

[6]孟子飞《虚拟经营: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企业技术进步》2002年第2期)

第3篇:管理理念心得体会范文

(一)传统的小学学生管理体制不合理

由于小学学校的学生管理者所面临的管理对象是学生,且由于学校合并、扩招等原因使得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管理者所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应对高强度的学生管理工作,管理者往往会通过制定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而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只考虑到了管理者工作方便,却未能从小学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需求,使得学生管理偏向于行政化,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只是执行命令,未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虽然能够得到一时的管理效果,但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却不利,必须对这种管理体制加以改善。

(二)传统的小学学生管理观念不够先进

管理观念是执行管理工作的内在基础,也是贯彻于管理工作始终的思想,只有在先进的管理观念的指导之下,学生管理者才能够根据实际的教育工作,做出适当的管理行为。然而,由于目前一些学生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过于物质化,将一切都用物质与金钱来衡量,使得学生管理者只是为了挣钱而进行工作,自然不会去考虑他人的感受,也就无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另外,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使得学生管理者认为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一心学习,考好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传统的小学学生管理队伍有待加强

由于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主要是以严格的制度为依据,对学生实施行政管理,这就使得学生管理者大多数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然而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缺乏专业化的素质基础,当遇到一些与此相关的管理问题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由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学生管理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思维定式,难以通过创造性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另外,一些学生管理者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是将学生管理作为自经济收入的手段,而未能从思想上去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

二、从人本视角出发加强小学学生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正确定位

学生在小学期间,是由家庭生活逐渐向学校生活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由原来几口之家的生活,转变为与数十名同学一起生活,学生在心理上对自己的定位必然也会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与问题,而小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还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必须由学生管理者通过对小学学生的管理,给予人性化的关怀,帮助学生走出困惑,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搞好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以人文本学生管理理念的体现

自从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观念以来,教育工作中,以人文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就逐渐地形成、完善,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这种新型的教育观念一直未能落实。而学校从人本视角出发,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则能够督促学生管理者转变以往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转而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使得以人文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得以落实。

三、人本视角下加强小学学生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小学学生管理体系

首先,小学学校应当建立小学学生管理机制,在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中,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也应当关注小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学校应当专门选拔出一批管理人才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并且通过合理的监督,督促管理者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另外,学校应当专门设立一个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心理方面问题的部门,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小学学生管理理念

“以人文本”在教育工作中的体现,就是指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人文本的理念,将学生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一切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为落脚点。这就要求小学学校要对学生管理者进行人本观念的培养,使其意识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将这种思想融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小学学生管理理念。

(三)提升小学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素质

第4篇:管理理念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人本管理 快乐生活 成长成就

一、学校办学理念的意义

(一)办学理念的概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成员对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教育观念的复合体,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总体的办学指导思想。它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它以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理性目标熏陶着学校的群体成员。良好的、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一面旗帜,是一个纲领,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二)办学理念的意义

办学理念不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概念、一个教育政策、一种教育模式,而是沉淀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反映了学校的社区背景以及校长和广大教师共同愿景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的结晶。因此,许多人把办学理念视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命脉,是学校成功办学的关键所在。而学校的办学理念一旦得到社会承认或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它就会使学校从众多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独树一帜的品牌学校。

二、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

(一)普遍意义上的办学理念的形成过程

办学理念不是凭灵感爆发,甚至靠拍脑袋而能提出来的。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形态的事物,学校办学理念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般而言要经过以下步骤:

1.总结、反思与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观念文化之根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在学校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应在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筛选学校发展的经验,反思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地分析学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

2.开展学校发展环境分析。办学理念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不能脱离学校所处的社区背景,不能与学校自身已有的观念基础、师资队伍、教育资源脱节。尽管办学理念具有一定的理想性,但也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办学理念所确立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价值追求应是学校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践的、可以实现的。

3.广泛研讨与深入论证。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往往反映了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事业追求、办学思想、教育信念。因此,校长在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但校长个人的教育理念必须在校内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开展教育思想的讨论与争鸣,取得全体学校成员的认可和支持。

4.科学合理地表述办学理念。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应该是丰富的,办学理念的具体表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应该有一个稳定的语言表述形式,以标示自己学校的个性;应该能统领其内核的基本要素,使它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可读性;应该用简洁的文字,精要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观。

(二)友谊二小办学理念的内涵和形成

友谊二小的办学理念归纳为六个字:“人本 快乐 收获。”“人本”反映了学校管理的人性化,“快乐”重在表现师生工作学习的幸福指数,“收获”则体现了师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成功与成就。这一理念形成的基础,是学校管理团队树立的“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和学校教职工对人本化管理的普遍认同,之后经行政会和教代会讨论得以确定。这充分说明了友谊二小的办学理念是在友谊二小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在全校干部教师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思考、提炼、概括之后确定的,它代表了学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成为了学校师生的共同愿景。

三、友谊二小实践办学理念的探索

为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得以发展,友谊二小在倡导人性化管理、推行快乐教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工作,有思索研讨、理论引导、制度要求、主题活动等等。

(一)人本——管理的核心

学校管理,关键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归根结底是人心的管理。当今教师,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严格的考核、激烈的竞争、紧张的节奏,其心理压力非常之大。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刚柔相济,在思想上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生活上关心教师、服务教师,工作上信任教师、重用教师,努力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使教师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团结的力量,干起工作来安心、舒心、有信心。

1.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一直以来,制度都是以硬性的规章、强制的手段出现的。而友谊二小则改革了制度的呈现方式,编制了指南性管理体系,从“管理即服务,管理即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学校的管理工作,把硬性的规章制度转化为柔性的行动指南。学校出台了《行政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教学工作指南》、《党团工会工作指南》、《安全工作指南》等系列人本化制度,目的是为教师的工作需求和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使全体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对学校产生归属感,从而变他律为自律,形成“自我激励为主,外力推进为辅”的良好格局。

第5篇:管理理念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新型管理理念;人本管理;高中学校;管理方式;研究

普通高中学校是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教育环境及状况对于学生的发展及学校自身的发展均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政策,对于高中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人本管理的理念作为现代较为新型的管理理念,也在逐步的应用于高中学校的管理中。该管理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出了现代人的人文观念,且实践证明,管理效果显著,高中学校的管理者可以运用该理念,改进管理方法及评价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模式,是普通高中管理的基本管理任务之一,因此需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还需要丰富人才发展的方向及方式,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理想远大,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良好,且合作意识强烈,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其将来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课堂教学作为基本知识、科学基础及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其主要作用进行人才的培养。传统的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将学生培养得适合教学方法,而现代的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将学生的长远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并要求该管理机制能够达到新课程的标准,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具体来说即是丰富教学组织,使之更加多样化,包括教学班、行政班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在该背景下,需要由各班级的班主任带头,选课指导老师积极支持团组织、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的各项活动,并做好协调工作。而班级的管理责任需要更多的分布于各个任课教师,从各个方面进行学生的教育及管理工作,致力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强化人本管理意识

传统的管理模式一般是以人作工具进行各项事务的管理,而现代新型的人本管理的理念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是充分认识到了人在社会运行中的基本作用,重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达到将人作为管理核心的新型管理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使得学校的管理更加人性化,而现代建构和谐教育的本质上即是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的各项管理事务均需要从人的角度,充分将重点集中于人的能动性力量,不断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对于人的生存及发展更加重视。因此在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需要更新观念,不能单纯的将学生及老师单纯的作为管理的对象,而是将其真正当做有思想有行动力的人,从物到人的转变,了解其心理特点、个性、尊重其人格,对其进行实时的关心、信任,理解其基本的思维观念。现代人的思维观念不断进步,主体意识逐步觉醒,自身的发展更加主动、自觉且思维化程度高,个性也十分丰富,实现自我价值的主动愿望十分明显,因此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应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全面渗透至各个方面,管理者首先是作为教育者,教育者也可以是管理人员,教育与管理的对象是具有高度思想、行动力及活力的学生,而管理的目标则是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具体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教育为手段等,各个理念之间也存在紧密的联系,不断促进、逐步发展。

三、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教师对于学校的发展及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学校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其实施人文关怀,强化情感管理,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使之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各项教学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四、优化评价方式

教育评价是集中体现出现代学校管理理念的方面,在现代新课改的背景下,评价制度需要不断创新与实践的完善,充分体现出激励价值,使学生及教师能够全面的认知自我,并根据其实现自我的重塑。W校有构建学分评定机构,对于评价学生的活动进行约束,使之具有良好的公平性、公正性、准确性,评价更加正确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内容需要十分丰富,如交流能力、协作能力、道德素养、学习能力、运动能力、身心健康状态、审美观念等。评价方法也需要有多变化,将传统的单纯以成绩为依据转变为成绩与成长历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建立自信心。要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五、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如办学理念、学校条件、教学目标、校园环境、学校风气、社团活动、规章制度等,均属于校园文化的构成部分。学校文化不仅集中表现出了当代文化思潮、学校独特的管理情况,其对于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学校需要优化校园环境,提高师教育水平、道德素养,完善规章制度,提倡文明新风气等,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得学生在该环境下,成长为有素质道德的合格人才。

第6篇:管理理念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柔性管理”理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运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我国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也出现新问题,管理模式顺势发生了新变革。企业管理中,“柔性管理”理念取得一定成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现代教育,管理者开始尝试将“柔性管理”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柔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格健全、素质提高以及学校文化和谐,值得在我国各大高校广泛推广。

一、“柔性管理”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一)“柔性管理”理念的基本概念

传统高校采用的都是“刚性管理”理念,“柔性管理”与之相反,它隶属于现代管理和教育模式,就是在将学生作为管理和教育的主要对象,从学生自身出发,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实行人性化教育,使得学生总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我国古代思想中也能找到“柔性管理”理念的源泉,如“无为”、“兼爱”、“仁”等思想,所以说,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有该理念生存的土壤,关键是让这一理念尽快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在实际管理中得以运用。

(二)“柔性管理”理念的特点

1.主体性。人在管理中不仅是核心内容,而且管理效果的展现也是通过人来完成,所以,为了管理方便,管理环境的稳定与和谐,正确理解被管理者的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非常关键。对高校学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管理者从时代特点出发,与学生自身情况相结合,摆脱传统管理理念的思想束缚,在新管理方法和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自由,坚持管理教育的以人为本,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差异性。因为学生的成长环境大不相同,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各异,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教育和管理学生要从他们的道德素质、文化水平、心理和性格出发,对管理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

3.创新性。大学生接受的都是高等教育,思想和文化水准都相对较高,但是随着时代变化,很多东西都在不断更新,学生管理也是如此,“柔性管理”就遵循了这一趋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实施弹性管理,如此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还要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突破,重视管理中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管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二、“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一)坚持“以人文本”

在“柔性管理”理念指导下,服务、管理、教学都是育人的途径,因此,“以人文本”应该是高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宗旨,让大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不断突出,理解和尊重学生,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面发挥。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参与各项学校事务的管理工作,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同时也能让其主人公、民主、服务等意识得以强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加强和谐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柔性管理教育中是一个较为关键的方面,健康积极的校园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无形中会对其行为和思想起到指导作用,学校环境营造的和谐、健康、良好,学生也能够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培养和塑造。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营造学校氛围,例如感恩活动,感恩学校、父母、社会等,教育学生应该遵守规章、践行文明行为等。这些都能影响学生思维和理念,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生行为和思想都能够受到很大影响,有利于学生管理的实施。

(三)利用网络指导管理

当今是一个网络和信息社会,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与网络寸步不离,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进行。作为高校的管理工作者,第一要学会与时俱进,将网络和媒体作为弘扬正能量、主旋律、正面舆论的重要平台,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要尽可能的借助通讯和网络系统完成。学生分享自己见解和进行情绪发泄也都是通过网络,在及时掌握学生最近动态的情况下,管理者适当介入能够对事情走向进行掌舵,再稳定事态后通过网络加强沟通,特别是那些不善言辞的同学也能够敞开心扉,发泄情感、表达想法,让学生不至于在紧张氛围中得到人生引导和思想教育,这样效果会好很多[3]。

(四)管理过程中适当的刚柔并济

作为新的教育和管理模式的柔性管理,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加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升华日常管理,但也不是完全舍弃刚性管理。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监督管理要尽量采用柔性理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但是对于那些严重违反纪律和制度的学生来说,严惩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来彰显学校规章制度需要遵守的必要性。刚柔并济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宽松,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有所限制不能随意而为。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采用“柔性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和教育的基本原则,能够加强学生个性的培养,实现教育的人性化,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关心和尊重,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为后期发展准备条件,因此,柔性管理必将成为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文博 单位:辽宁省沈阳大学

参考文献:

[1]龚学锋.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创新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第7篇:管理理念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以人为本;作用;应用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成长,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班级的管理,也影响着班级、学校和家庭三方的沟通联系。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将以人为本理念引入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理念对小学班主任管理的重要作用

1.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为今后学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阶段,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其中,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主体意识。小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增强,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发展。而且主体意识的增强可以促使他们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从而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可以增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小学教育的过程,如果小学班主任缺乏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就会使小学生出现缺乏爱心和责任心,集体意识、社会意识不强等问题,影响小学人格和个性成长。而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于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在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信念、意志等情感的培养以及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人格。

二、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班主任对应试、升学的关注度过高

虽然素质教育推行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一些小学班主任还是过分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升学率,以分数定好坏的现象还很严重。学生如果考试分数高,在班主任眼里就是好学生,就会被重视,甚至会得到奖励,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追求高分才是好学生的错觉,拼命追求考试分数。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小学生,过分的追求分数,就会使其他的素质的提高受到影响,最后使得素质教育沦为一个口号,没有实际功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2.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程度不够

在小学教学模式中,小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被动的接收教师讲授的内容、被动的进行学习。虽然由于年龄、心理和认知的原因,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得还不够强,但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沦为绝对被动的地位,其主动地位无法发挥其功能,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丧失,完全沦为学习的机器,他们的自主能力、主观能动性等都无法得到培养和锻炼,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3.对学生对认识不够清晰

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的阶段,每个学生的发育水平都会有所差别,心理、认知水平的发展程度也会不同,而且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个性和特长。而一些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时,对小学生个体的认识不够清晰,不了解每个学生具体的情况,不能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育,而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使得学生没有得到公正、公正的对待,发育程度较慢的学生受到忽视或歧视,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自卑的心理,而有特长的学生也因为受到忽视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放弃对特长的培养。

4.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精力充沛,这个时期正是个性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在实际中,很多小学班主任并没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并不重视,在他们的观念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课本的知识,将知识掌握好。他们没有意识到个性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因此没有给予学生个性发展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小学生个性单一,没有个性特点、特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中,这样的个性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1.更新管理理念,重视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一切为学生服务是教师的宗旨,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成长,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自主的发展。

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小学生也是一群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在进行管理时要以平等、公平、民主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不忽视、不冷漠学习较差的学生,不随意处罚犯错的学生,也不要试图强制性地向他们灌输知识,而是应该尊重、热爱小学生,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改进管理方法,增强小学生自主管理

在小学班主任的管理中,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的模式,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应该利用和发挥好学生的力量,增强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特长来自主管理班级。在小学生的自主管理中,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结合班级情况开展工作,从而使学生的责任心得到增强,自主能力也得到提高。

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时,还应该注重情感的作用,利用情感来增加管理的成效。比如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各小组的优势,让小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学习竞争比赛;也可以组织进行文明小组评比活动,按周或月评选出先进小组,给予奖励,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提高自己,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同时,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水平和成效也得到了提高。

第8篇:管理理念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人力资源 管理 理念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从新世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但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丰富,还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与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与实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解放生产力的发展观,既是治国理政的执政理念,也是一个政党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实施就应落在“以人为本”和“造福人民”的理念上。

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孟子、荀子、墨子等我国古代思想家都对民本思想进行了论述,逐步形成了“民本君末”、“民贵君轻”、“民主君客”的思想。这些在客观上有利于减轻当权者对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但是,他们提出以人为本或民本思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

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家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说,来对抗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但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从抽象的人和永恒不变的人性出发来考察社会历史运动,结果逐渐蜕变为一种口头宣言,实质上成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和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认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实现共产主义。这就科学地揭示出了人的本质,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党的利益。科学发展观不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思想,而且克服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它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核心与实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世界上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创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都离不开人的服务、人的劳动与人的管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其主要观点有:

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中国管理学家蒋一苇明确提出了“职工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体”的“职工主体论”观点,从而把对职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根据这种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企业管理即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经营的目的决不是单纯商品的生产,而是为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人的发展而服务的。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归纳起来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最为宝贵。有了“人和”才能去争取和利用“天时”(客观环境和机遇),有了“人和”才有可能去逐步完善和充分发挥“地利”(本企业的资源优势)。而“人和”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利益的一致。正是由于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使企业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才能使企业创造出产品、利润和财富。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不同的时代,人性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历史的烙印。现实生活中,任何管理者都会在管理过程中影响下属人性的发展。同时,管理者行为本身又是管理者人性的反应。只有管理者的人性达到比较完美的境界,才能使企业职工的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管理者在实施每一项管理措施、制度、办法时,不仅要看到实施取得的经济效果,更要考虑到对人精神状态的影响,促使职工的精神状态更加健康、人性更加完美。

4、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这个“人”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人,而且包括企业外部的、企业通过产品为之服务的用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否愿意接纳和吸收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能否继续生存、企业经营能否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用户是企业存在的社会土壤,是企业利润的来源。而用户是否愿意接受和购买企业的产品,则取决于这些产品的消费和使用能否满足他们希望得到满足的需求程度。

总之,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三、以科学发展观革新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

管理实践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在过去几千年里管理始终只是一种零散的经验和某种闪光的思想。只是到了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工商企业的大量发展,管理才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和普遍的重视。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全球性的管理发展热潮。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全国掀起了加强管理的热潮。中国管理热潮的到来,不只是由于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推动,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实践的需要。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是,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传统的国度,“官本位”的理念已深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成为重要的“遗传基因”之一。在封建时代,人们盼望出个好皇帝;在民主时代,人们则盼望有个好领导。“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可真正成为各级管理者的自觉行为准则却有相当的距离。困扰我国各地区、各级组织的“人才流失”现象,从根源上讲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人才流失的原因归纳起来:一是为了寻找新的舞台和寻找失去的自我。首先是我国的人才结构不合理,僧多粥少,用人论资排辈。其次,长期以来在用人的观念上,重视群体轻视个人,否定个体的自我意志和自我价值。自我意识本来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与完善自我的能力。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个体,必然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被当作“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名利思想”来批判。富有生气的具体人的个性被抹杀。这些看法至今依然存在部分领导的头脑。他们不屑于了解部下的愿望,也不懂得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

二是人才的软环境差。知识分子原来只要求专业对口、解决两地分居、有住房的情况已开始发生变化。随着这几年人才硬环境的改善,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对人才环境的要求更高了,他们追求良好的人才软环境。希望和谐、理解、竞争、快节奏、高待遇。害怕所在的环境扯皮、推诿;上级思想保守,没有改革劲头;单位管理混乱,人满为患,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人际关系难以处理。

三是知识贬值,求富心理。知识分子应该安贫乐道,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重义轻利,所谓“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维护和谋求正当的经济利益。知识分子同样需要生活,同样需要改善自身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样需要维护和谋求正当的经济利益。虽然国家多次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工资待遇,但和我国垄断行业人员的工资待遇相比,依然是相当低的。在目前国家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单靠国家提高知识分子的工资待遇是十分有限的。根本的办法就是加速知识商品化,使知识分子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生产者,投入市场竞争。

人才流失的现象给社会心理带来震荡,使传统的观念受到冲击,使那些坚守岗位的人失去心理平衡。弄得坚守岗位的人人心浮动,惶惑、消沉、羡慕、牢骚和跃跃欲试的人都有,从而增添了许多新的人才流失的不稳定因素。

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我们革新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我国各级管理者走向新时代、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彻底放下“官架子”,摒弃“个人说了算”的恶习。随着时代的进步,管理的人本原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应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加真诚地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真正把员工和顾客都看作和自己一样具有人权尊严的平等伙伴和朋友。管理者要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吸引和留住对本组织有用的人才,杜绝武大郎开店、妒贤嫉能的劣根性。真正倡导学习型的组织文化,允许尝试和失败,鼓励创新和超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才能的充分发挥。对那些具有创新知识的人才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充分估计其对组织的作用,切实保障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权益,并从管理制度和人际关系上确保他们对组织的忠诚。人才流失的问题是我国管理改革中不可回避的现实。这一问题的解决既需要管理理念的转变,又需要管理制度的保证,也需要有切实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彻底革新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5。

第9篇:管理理念心得体会范文

当前,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之下,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种环境下,要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还需要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柔性管理理念,通过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相互渗透与影响,以满足当代教学管理的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柔性管理理念;运用

当前大学生的个性都较为鲜明,尤其在人生观及价值观方面,有明显的个体化差异。而在时代变迁下,要做好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还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情感需求,将柔性管理理念充分运用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并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实现教育管理工作。

一、柔性管理理念概述

柔性管理理念主要是指以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等作为基础管理思路,通过心理说服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而并非使用外在强制力的组织意志,从而让人们逐渐将各种组织意志内化成自己的主观行为。柔性管理主要是基于人的内在潜力、主观意识,来激起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终极管理目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都结合了人与人需求上的差异,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对人予以充分的尊重。从柔性管理理念的特征来看,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以具体人物为教育管理对象。在柔性化管理中,其教育管理的对象主要结合具体人物的情感需求、心理想法、社会关系等进行。所以,柔性管理通常是处理师生、生生、学校与学生、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人。[1](2)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大学生的活动空间较为宽阔,不易受到约束,因此,为了满足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需求,并适应于大学生各方面变化,就需要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进行。(3)管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稳定性。在大学生的柔性化教学管理中,教育者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变化情况,对教育方式进行动态性的调整,并注意保持教育管理队伍的稳定性,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4)具有实际塑造性。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其效果要体现出实际塑造性,通过为大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从而将各组织意志潜移默化地转变为大学生内化想法,促使其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管理。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一)刚性管理及柔性管理间的关系不协调

柔性管理主要是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开展的。当前,从大学生教育管理现状看,由于两者间的关系没有明确性,导致学校的三大权力主体占据着主要的位置,仅仅体现出刚性管理理念,并未体现出柔性化管理理念,导致柔性管理处于劣势,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未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由于教学管理者依旧沿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没有注意观念上的转变,导致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也导致学生没有树立起一种自主管理的意识,其主动性、积极性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未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管理进行良好的衔接

当前,随着社会格局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社会现实面前,出现了诸多的心理困境,并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2]由于高校教育管理者只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形式上的管理,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行为管理衔接起来,导致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不能实现良好的自我管理。

(四)管理决策不具备明显的权变效应

大学生处于一个成长的过程中,其社会经验、成长环境、性格特征、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者就需要结合其不同的心理特征、行为活动、思想动态等,通过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对其进行引导。[3]然而,由于很多教育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过度追求预设管理方案及最优化的管理原则,不注重权变效应,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受挫,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一)协调好内部管理关系

柔性化管理不仅是一个理论,也同样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涵盖了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各层级、各部分之间的内容,且管理中所涉及的内部关系也相对复杂,需要进行统筹管理,并梳理协调,才能够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进行柔性化管理时,首先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对管理中所涉及的各部分管理职责予以明确的划分,并组织各职能部门与相关的负责人,结合管理问题进行定期的商讨,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管理决策。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时间、资源、空间等各个要素予以合理的划分,确保柔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另外,学校还要注意协调好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两者间的关系。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在高校管理中,更注重管理的规范性、纪律性,因此,高校要结合时展的特征,通过纪律严明、规范合理的管理措施,来促进学生严守各项规整制度,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规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柔性化管理的作用,依托刚性管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需求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生机,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个体重于群众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通过号召方式,来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并在个体化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虽然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为大学生群体,但很多问题的来源,均为个体。所以,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个体的特殊性、复杂性,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特征等,有效解决个体学生存在的问题。而教育管理者也要注意通过多元化与开放化的管理措施,来突破传统沟通上的局限,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便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现存问题。当然,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也要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实际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感情,对大学生予以情感上的关怀,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树立是非观,消除其消极思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力与潜力。通常来说,柔性管理可以将科学化、合理化的价值观念渗透于教育管理中,以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让大学生在生活与情感上得到帮助,以便引导大学生,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观性,提高其自我塑造能力。

(三)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大学生的个性较为鲜明,注重追求平等,对独断专行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注意发挥柔性管理的作用,并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共同参与的自主管理的机制,使其充分认识到具体的管理制度,并具备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而在具体管理中,还要避免出现等级差异,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要与大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体谅,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大学生感受到管理工作的严格性,使其认清自我,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而在柔性管理的过程中,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除了要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性格,还需要增加与同学间、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帮助有问题的学生,使其实现自我成长。当然,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也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通过网络手段,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特征及相关信息,搭建一个网络沟通的平台,通过利用微博、微信、博客、QQ等平台,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以便更好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高效管理。同时,教学管理者在耐心聆听学生的问题后,要对其提出中肯的意见及建议,通过适当的引导,纠正大学生的错误价值观念,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进而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四)构建良好的教育管理氛围

大学生的在校时间较长,很容易受到校园文化、校园氛围的影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柔性管理的作用与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更好地突出校园文化的优越性、人文性,弘扬正确、积极的思想与观念,将时代性、历史性的优秀元素充分融入其中,提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隐性教育效果,让大学生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对自身进行反思,并内化成行动力量,对自身进行管理。[5]而在柔性化管理过程中,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也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严格地规范与要求自己,并对优秀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宣传,发挥模范作用,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与此同时,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完善、科学的管理评价机制,对大学生进行客观、综合性的评价。在柔性化管理中,主张模糊性评价,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并发挥自我评价、过程评价的重要作用,来尊重大学生,使其的主动参与性得到发挥,让学生可以实现自我分析、自我检查与自我教育,通过动态性的评价,使其不断反省与总结自己,达到全面的提升。

四、结语

当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果,就需要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充分结合起来,通过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促使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红霞.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柔性管理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30-31.

[2]吴丹,何伟强.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现状与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探究———基于中山大学案例的实证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7-9.

[3]叶巧群.差异化管理理念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2):192-195.

[4]刘漫中.柔性管理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