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税务精细化管理措施范文

税务精细化管理措施精选(九篇)

税务精细化管理措施

第1篇:税务精细化管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集约;资源;风险;防控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成本控制成为电网企业提升竞争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税收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税制改革以及国家对税收监管不断精细的背景下,也面临压力和挑战。如何健全企业税收内控体制,科学合理制定税收管理策略,防范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就成了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税收风险防控体系建立背景

精益化税收风险防控体系是地市级供电企业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发展方式要求,以全面深入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为主线,以依法经营为理念,通过精细税收过程管理,进一步整合税企文化,有效控制税收风险,合理筹划税收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一整套税收风险防控机制。

二、税收风险防控体系的内涵和目的

1.税收风险防控体系的内涵。近年来,电网企业税收管理的精益化程度愈来愈高,税收筹划的重点不断细化,税收筹划的范围已实现从大税种向小税种、从主营业务向农维费的覆盖,逐步实现了从基本税收政策的单一层次筹划到税收优惠政策等多层次筹划的拓展,涉及的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及个人所得税等。同时,企业注重加强企业税收风险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了企业依法纳税、合理筹划、合法节税的意识。在税收管理活动过程中,建立了畅通的税企交流机制,达到了促进电网企业政策运用与税务机关执法趋同的目的,进一步优化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集约化的税收风险防控体系。

2.税收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目标。电网企业希望通过创建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精益化的创新型纳税管理体系,集约税收管理资源,用好用足税收政策,加强风险管理,达到节约税收成本、控制税收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具体而言,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收风险管理体制,促进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全面、有效开展。(2)深化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将税收风险控制融入实际管理工作。(3)通过多维度开展税收风险研究和分析,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4)通过精细税收日常管理,着力控制税收风险。(5)通过建立良好的税企互动交流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纳税环境。(6)通过建立全地区一盘棋的税收风险防控机制,实现集团运作效益。(7)建立健全税收信息档案,为企业税收风险防控工作开展提供经验参考。(8)向上级单位提出加强税收管理的建议和措施,建立全系统税收风险防控机制,促进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税收风险防控体系的具体运作

1.创新管理理念,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收管理体制机制。电网企业是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建设各个环节,涉税事项较多,涉税风险也较大。随着税务机关监管力度的加大,税收协调空间越来越小,且由于各地税收监管环境差异,税收筹划与税收风险关联度愈来愈高,对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将税收风险与税收效益融入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中,不断优化税收管理组织体系,大力推进相关制度体系建设,构建税企间常态联络机制,逐步建立了税收风险防控机制。2.深化内控体系建设,将税收风险控制融入内控体系。近年来,税务部门的税收监管手段愈加先进,监管工作更加严格,国税及地税部门陆续开展了重点税源监控,对电力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提出更加精细的要求;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及《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电网企业依法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电网企业应把握契机,深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将税收流程风险控制融入其中,通过优化、规范税收内部控制流程,落实关键风险点控制,建立起税收风险的事前预控、事中协调及事后评价改进的防控机制,实现全过程、动态的管控,主要做法是:(1)优化税收核算和管理控制流程。建立起税管会计核算,财务稽核岗位审核,税收主管岗位把关及局预算管理委员会参与决策的动态管理机制。(2)设置关键控制,把握控制重点。组织企业财务骨干研究和分析税收管理环境,主动查找和收集企业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列出关键风险点,在兼顾全局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高风险流程和领域,有针对性地落实预控措施,避免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3)定期监督评价,持续改进税收流程内控。建立常态的监督管理机制,将税收内控工作有效性评价纳入电网企业年度财务稽核工作计划,同时将外部检查与内部自查有机结合,推动税收流程内控的持续改进和完善,确保税收流程内控科学有效运转,防范经营风险。

3.开展税收风险分析,提高风险甄别能力。税收政策面多量广、更新快,要全面掌握、合理运用存在较大困难,而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在计量、确认等方面虽然逐步趋同,但仍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企业会计核算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而税法上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存,同时企业由于缺乏定期全面检查机制,因自身计算差错或对税收政策误解导致差错也难以及时发现出来,因此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点无处不在。电网企业税收风险类型复杂多样,具体分类(见表1)。正确分析税收风险的类别和级次是税收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作的关键环节。

4.精细税收管理,着力控制税收风险。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税制的改革和发展,税收监管手段趋于科学化、信息化及精细化,税收风险存在于企业税收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日益复杂多样的税收风险对企业税收管理提出更加精细的要求;从内部管理来看,税管人员的轮换使政策运用的延续性和衔接性方面存在风险,而税收筹划业务的不断拓展,进一步加大税收风险,企业必须做细做实税收管理工作,为高质量的税管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电网企业通过细化税收日常工作,有效落实各业务环节管理责任,将税收风险管理与经济业务核算管理相融合;按期梳理企业各项税收政策变动状况,定期组织各岗位人员学习和交流,确保税收政策落实到位,有效提高日常税收核算过程中的政策运用水平,从源头上控制风险;注重企业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强化风险的前瞻性管理,要求各岗位针对政策变化主动查找风险环节及风险关键点,科学、细致的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制定多层次的风险预控措施,不断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水平,努力构筑企业税收风险防线,为企业依法经营保驾护航。

5.建立一盘棋的税收风险防控机制,实现集团运作效益。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安全紧密相连,企业涉税事项可能触及经济违规,上级单位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给企业带来压力。因此,涉税事项出现时,各单位呈现出各自为阵、逐级协调的局面。涉税事项可能只是暂时在局部范围内得到协调,并不能彻底改善,不利于地市级电网企业及上级单位今后相关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同时,由于各自为阵,大大增加了税收协调成本,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及稳定发展。

为改变企业税收协调各自为阵、税收风险零散管理的状况,地市级供电企业需要坚持“集约出效益”的理念,紧紧围绕用足用好财税政策的管理思路,努力构建全区一盘棋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通过优化管理体系,细化税收管理职责,实施分专业垂直管理,对全区税收环境进行全面调研,对涉税共性业务,实行统一协调管理,从地区层面协调至县域层面,确保共性税收事项的集约管理并实现管理效益;对非共性涉税业务,集全区财务人员之力,组织专业讨论,制定解决方案,主动与业务属地税务部门沟通,务求达成一致意见,解决方案经验证可行后,在全地区供电系统推广运用。6.开辟顺畅税企沟通交流渠道,营造良好纳税环境。中国税制改革举措频出,但税收政策无法兼顾各行业差异,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解读和研究面临巨大挑战,如果企业不注重与税务部门在政策解读方面进行沟通、交流,有可能加大政策运用风险,甚至可能造成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与税务执法相对立的局面。

电网企业应注重开展税企之间交流互动活动,“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一方面组织电网企业财务人员走进税务,积极参加税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参与税务部门工作效能监督;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邀请税务部门走进企业,请税务部门到企业来授课、指导,探讨税收政策风险点及运用思路,让税务部门适时了解电力企业坚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的管理理念、行业状况以及在税收管理方面的专业特色,促进税企在税收政策的执行、运用上形成共识,实现双方共赢局面。

7.建立健全税收风险信息档案。将税收风险档案纳入企业经营管理档案系统。要求电网企业定期对税收管理新政及文件制度收集整理,并将近年来历次税收检查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发现的税收风险点及风险预控措施、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等信息资料汇总上报至上级单位,上级单位集约汇编形成信息档案。税收风险信息档案的建立,为指导各单位深层次防范税收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工作经验参考。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1.深入税收政策研究,实现节税增效。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做好税收政策研究,调整税收管理策略,通过加强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值税转型、节能设备抵税等各项政策筹划,带来明显成效。电网企业通过应用“企业购置并使用符合《优惠目录》的环保产业设备抵免所得税优惠政策、均衡工资发放和利用一次性奖金纳税特殊优惠政策的筹划、技改利用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可实现节税增效。

2.建立风险管理的预控机制,提高基层企业抗风险能力。结合当地税收管理环境,针对税收管理的重点环节,制定风险管理的预控措施,促进税收管理体制有效运转,提高抗风险能力,使电网企业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有效的化解税收风险,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3.纳税环境日趋优化。以税企沟通平台为纽带,电网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与税务部门通过开展互动交流,让税务部门适时了解电网企业坚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的管理理念,及在税收管理上的特色,促进对方在执法时能结合企业管理特点作出决策。同时通过邀请税务专家来企业授课以及受邀担任税务机关的廉政监督员等多种互动形式,多渠道整合税企文化,企业纳税环境日趋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小议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2010,(24).

[2]阴锦春.中国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4).

第2篇:税务精细化管理措施范文

(一)强化职能意识是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石。税收作为国家运用公共管理手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保障的财政职能,作为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助推器”的经济职能,以及作为净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经济发展秩序执行者的监督职能,在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税收工作必须以充分发挥固有职能作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为优化发展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二)强化法制意识是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的要件。一方面,税务机关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纳税人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征纳双方共同维护税法的尊严与和谐的纳税氛围;另一方面,税务机关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好税收法律法规赋予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尽可能为纳税人提供各种便利,纳税人也要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出意见、建议和需求,这些都是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的必要条件。

(三)强化人本意识是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在税收决策上要妥善处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利益和需求,比如近两年连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其次,在政策执行上要妥善处理执法刚性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寓服务与执法之中,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切实为纳税人解决实际困难,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四)强化责任意识是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的保障。一是要树立大局意识,纳税服务要服从服务于税收工作全局,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彻底清除个人主义和小集体主义,切实维护优化发展环境这一根本利益;二是要树立政治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紧密围绕地税工作思路和上级部署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树立效率意识,坚持“又好又快”的原则,真正做到想纳税人之所想、帮纳税人之所需、解纳税人之所难;四是树立廉洁意识,恪守廉政规定,杜绝行业不正之风。

(五)强化创新意识是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的动力。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与税收工作赋予了纳税服务新的内涵,发展环境的日新月异也对纳税服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税机关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工作思路,落实新的举措,力求新的成效,不断把纳税服务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二、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必须破解四个难题

(一)破解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重执法轻服务的错误思想。长期以来,税务部门所处的强势和主导地位,以及税收法规的制定未能达成征纳双方在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把执法与服务割裂开来,造成部分税务机关和人员“管”字当先而服务意识淡薄,没有形成执法与服务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格局。二是重形式轻实效的错误思想。纳税服务工作只作表面文章,停留在几句文明用语、改善硬件环境等初级阶段,而在服务范围的拓展、服务内容的深化、服务措施的细化以及服务效果的量化上与纳税人的需求尚有一定差距。三是重眼前轻长远的错误思想。只落实当前的工作部署,却没有长远的工作谋划,各个环节间缺乏衔接,工作不系统、延续性差,只能被动应付。

(二)破解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系统的长效机制。从法律层面上看,虽然《税收征管法》和其它一些税收法规、规定对开展纳税服务、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服务的组织保障、制度规范、具体要求、追究问责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拓展和细化空间,还没有形成系统、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从各地税务工作实际看,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定,服务模式、内容、尺度、要求存在一定差别,水平参差不齐;从具体的工作实施中看,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服务措施也缺乏统筹协调,相互割裂、互不衔接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目前企业网上申报与上报财务数据通过网络和U盘两种途径进行,给纳税人带来很大不便,如果合并为一个模块办理,纳税人便可足不出户,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纳税服务的标准、尺度没有权威、详细的规定,可量化的指标也比较少,服务质量的高低由谁来评判,考核评价的方法程序、结果的确定都有待于进一步明确。三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关于纳税服务的监督人、监督形式、监督内容以及对违规者的处罚还没有具体规定,对纳税服务的约束力有限。

(三)破解服务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服务手段不够多元化,主要表现在服务手段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大多数纳税人的需求;服务手段过于陈旧,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服务手段过于呆板,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等等。二是服务手段不够人性化,缺乏换位思想,没有从纳税人的角度充分考虑工作,没有真正贴近纳税人、贴近普通百姓。三是服务手段不够集约化,在机构设置、人员、设施配备等方面缺乏科学统一的筹划,各种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四是服务手段不够精细化。纳税服务存在粗枝大叶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疏漏,没有达到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四)破解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税务人员思想素质与提高服务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作风较差,对待纳税人态度冷、横、硬;存在不廉洁行为,籍权力之便谋取私利,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等等。二是税务人员业务素质与提高服务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办事效率低、差错率高等方面。

三、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必须落实五项措施

(一)搭建多种沟通渠道,满足纳税人服务需求。一是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围绕*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实施的“退二进三”战略,城市大规模道路改造、外环线建设项目和拆违拆迁工程等,先后组成几个专题调研组深入相关企业了解其对税收的影响,对企业遇到的涉税问题,如税收管辖权的归属、工程结算纳税和房产、土地损失后的计税等问题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做好专项辅导,帮助企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税收宣传活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如定期上站辅导,举办培训班等,主动送政策上门,让纳税人及时了解最新最全的税收政策,真正做到缴明白税、缴放心税。三是加强互动,广泛征求纳税人意见建议。通过走访纳税人、设立纳税人接待日、召开纳税人质询会和税企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纳税服务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制定措施改进工作。四是充分利用“12366”服务热线,就纳税人申报、减免税政策变化等发送短信,实行提醒服务。今年以来,我局发送各类信息1100余条(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纳税人的普遍欢迎。

(二)全面履行税收职能,为优化发展环境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履行好财政职能。牢牢把握组织收入这一中心,强化征管、堵漏挖潜,确保税收较快协调增长,为优化发展环境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同时,要深入分析研究经济税收关系,把握其规律并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性意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二是履行好调节职能。在实际工作当中要严格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确保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整产业政策、达成社会公平正义的意图得以实现;同时要认真总结反馈实际执行中的经验和问题,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履行好监督职能。一方面,通过完善落实监督机制,比如推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欠税公告制度等,营造正义、诚信的发展氛围;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净化发展环境。使税收服务于经济,推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手段,营造和谐征纳氛围。一是要实现税收管理的扁平化。要通过合理地设置税务管理机构,防止职能交叉重叠,减少多头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税务征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加强各项工作的统筹整合,提高各项信息数据的综合利用程度,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办税服务厅工作效率,实现“一窗式”办理各项涉税事宜。最大限度降低纳税人的负担。二是要实现纳税服务的多元化。纳税服务要紧密结合地税工作实际和纳税人实际,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纳税人的需要,要区别对待不同情况,不搞一刀切;要进一步增加服务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要充分运用现代化设备、网络和通讯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减少纳税人上门办税的次数和时间;要增强纳税服务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要提前谋划,明确目标措施,抓好落实,要取消和改进过时的,不合时宜的老办法、老规定,及时推出新举措满足纳税人的需求。三是要实现纳税服务的制度化。在立法层面上应尽快出台系统、可操作性强的《纳税服务管理办法》,各级税务机关根据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或操作规程,明确纳税服务的具体内容、标准和要求等。同时把纳税服务与基层规范化管理、地税文化建设和行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服务的经常化,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保证服务措施落到实处。

第3篇:税务精细化管理措施范文

以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治税,从严治队,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保持地方税收收入与经济的协调增长;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科学征管格局;坚持科技加效率,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水平;健全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地税社会形象,推动岳麓地税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根据这一工作要求,分局~年将围绕一个中心,采取两个措施,增强三个意识,实现四个目标,把握五个原则的思路开展工作。

一、一个中心

(一)大力组织收入,严格依法征收

1、合理安排收入计划。牢固树立组织收入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及时做好与各级地方政府的任务衔接,努力使税收计划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税源状况相适应,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力求实现税收计划的最大合理化。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组织收入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不断强化税收分析和预测工作,提高税收分析质量和税收预测的准确性,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翔实的参考依据。

2、加强收入任务考核。层层分解落实收入目标,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实行组织收入“一票否决制”。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的原则,做好税收进度协调,提高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保证税收收入的均衡、足额入库,确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

(二)强化税源监控,加强税收管理

&n /> --> ?臃⑵奔苹?⑷肟狻⒘旃骸⒎⑹邸⑸蠛恕⒉檠?⑾?诺雀骰方冢??秩ㄏ蓿?旨豆芾恚?迪址⑵惫芾淼姆旨都嗫兀?岣叻⑵惫芾硭?健;???狗⑵奔?姓?位疃??哟蠓⑵蔽フ麓?砹χ龋???剿鳌耙云惫芩昂驮赐房厮啊钡男峦揪丁?br> 3、加强征管质量考核,提高征管水平。继续加强税收“八率”考核,把登记率、信息录入率、申报率、入库率、滞纳金加收率、处罚率和纳税服务满意率等“八率”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单位征管工作水平的主要指标,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并实行计算机自动生成考核指标,自动进行考核评价。

(四)强化税务检查,加大执法力度

1、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继续开展欠税清缴活动,建立欠税档案,落实欠税公告制度,加大清欠力度。对拒不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户,依法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对欠税额较大、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严厉打击偷、逃、欠税行为。同时严格规范减免税审批及其后续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2、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层层签订税收执法责任书,分解细化税收执法权,落实执法责任,明确执法标准,严格执法程序,强化监督制约,严格落实分局下发的《税务检查处理(处罚)操作规程》,促进执法水平的提高。

3、大力开展税务检查。以房地产、建筑安装、饮食娱乐等行业为重点,继续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活动,改善税收环境,努力实现由普遍检查向行业检查、重点检查的转变和由收入型检查向执法型检查的转变,加大检查深度和广度,大力开展延伸检查,提高检查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两个措施

(一)理顺征管体系,深化征管体制改革

1、按照新型征管模式,在征、管、查三大体系下科学分工,加强对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发票管理、征收管理和税务检查管理;加强税源分析、预测和监控,增强征、管、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税收计划管理和收入目标责任制,加强对税收计划进度及征、管、查等税收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考核;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执法,确保应收尽收。

2、进一步调整、理顺和规范征、管、查之间的关系,建立征管资料电子档案库,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税源监控;实行以简便、快捷、自助报税为特征的现代化办税方式,逐步由单一的申报方式向多样式的纳税申报转变,提高电子纳税申报率;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加强征管手段,分解、制约税收执法权力,提高税源监控能力;推行纳税评估和纳税信用机制,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实行专业管理与社会化办税有机结合,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1、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能级管理、责任制考核、轮岗交流、待岗培训等制度;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继续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强化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的监督;适应形势和工作要求,加强对干部的上岗培训、任职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地税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可靠的保证。

2、按照上级部门“统一规划,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地税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税源分析系统、税收收入分析系统、税收业务管理应用系统、经济与税收动态数据库及建立税务行政管理应用系统,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规范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税收管理电子化和现代化水平。

三、三个意识

(一)增强学习意识,创建学习型机关

着重树立现代学习理念、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形成全局上下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个人”的氛围,以此推进地税改革与发展。加大学习、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切实增强干部学习积极性;创新形式,开展各种学教活动,继续支持干部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适时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对干部进行培训,并以此推进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增强廉洁意识,建立廉政型机关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意见》等要求,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进一步明确内部管理职能,为监督创造有利条件;推进内部审计规范化,规范权力运行监督。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筑反~防线,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倡导“一帮一”结对活动,切实预防干部违法乱纪的机率。以人为本,以教育为主,以教育的强化来提~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增强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型机关

几年来,伴随着征管模式的不断转换及各地税务机关的积极探索,税收服务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服务形式由随意走向规范,但税收服务的观念、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针对这些问题,要在使纳税服务普遍化的基础上兼顾个性化,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解决其在纳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建立税收服务标准,全面整合机关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格局。

四、四个目标

(一)组织收入实现各级税收任务全面完成

税收是国民经济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杠杆,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作为地税部门来说,确保收入任务的全面完成,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核心内容。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组织收入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在经济持续发展、税收政策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地方税收与经济的同步协调增长,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严格做到应收尽收,确保组织收入任务的~完成,为长沙市、岳麓区的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

(二)征管格局实现严密、科学、规范化

进一步完善新型税收征管模式,建立以专业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理顺征收、管理、检查“三大系列”的关系和职能,使其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逐步形成严密控管税源、自觉纳税申报、征管手段先进、税收服务优良、稽查制约有力的现代化税收征管新格局,实现税收征管的严密、科学、规范化。

(三)税收征管努力实现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根据精细化管理理念,在税收征管工作中要做到精确、细致、深入,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税收管理员管理机制和税收管理员激励机制,完善对管理员下户管理,健全税收管理员的考核机制,如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机制、对税收管理员实行绩效考评。从长远来建立起两个有效机制:一是建立有效的税收管理员管户机制,解决税收管理员“淡化责任”,税务机关“疏于管理”的问题;二是对基层税务机关,直至税收管理员的考核机制,解决基层税收管理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四)队伍管理实现和谐化

“人心齐,泰山移”,人的因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各部门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充满活力、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湖南地税精神,用地税精神感召人,用团队精神凝聚人,提高地税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提高中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中层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部整体素质,实施干部素质工程,重点加强对干部的税收业务技能、计算机知识等经济形势方面的培训教育。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纪律教育、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

五、五个原则

(一)依法治税原则。

依法治税是国家税收的根本基础,是税收征管的本质要求,也是税收强制性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上,要遵循依法治税原则。无论是在对征税主体的税务机关,还是对纳税主体的纳税人,衡量其权利、义务的运用及履行,都必须以税收法律作为基本标准。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工作流程的制定,岗责目标的确定,税收征管业务的重组,以及新的征收管理、稽查机构的设备都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都应该遵守税法规定。

(二)精简高效原则。

精简原则是指按照征管集约化的要求,精简机构,压缩征管机构层次和数量,优化人员资源配置,简化工作程序,在准确把握和科学分解税收征管职能的基础上,对征、管、查职能和构架进行重新定位,优化组合。高效原则是指从征管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出一套科学、严密、职责分明的工作规程,使用先进科学方法进行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三)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在税收征管改革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高度重视税收队伍建设,使每一个税务人员都能够得到与其知识才能相适应的岗位,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现能和潜能,达到人事相依、人尽其才的境界,从而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四)稳中求进原则。

一方面抓好基础建设,在提~部基本素质,健全各项制度,夯实征管基础等方面狠下功夫,为实现有效征收管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周密安排,循序前进,把握好税收征管改革的节奏,对重大改革措施,一定要充分论证,先行试点,再实施推行。

第4篇:税务精细化管理措施范文

今天召开全区国税系统税收征管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是认真总结全区国税征管和信息化工作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区国税征管和信息化工作任务,动员全系统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断促进国税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年初召开的全区国税工作会议把今年的工作主题确定为“强素质、抓管理、促效能”,因此,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对“抓管理”这一主题的具体落实和深化。刚才,林局长回顾了近年来我区国税征管和信息化工作,对今后的工作做了详细安排和部署。希望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重点就加强税收管理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以深刻认识管理的重要作用为前提,切实增强科学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管理在实现税收职能、促进税收事业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管理从内涵上讲,是管理者为了达到特定的管理目标,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管理者和相关对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管理无时无刻地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从社会演进的角度看,还是从一个行业、一个单位的发展变化看,管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管理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方面。管理作为一种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伴随人类历史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由无序走向有序。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管理就没有现代社会,就没有如此众多的科学发明。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人类社会始终面临着一对尖锐的矛盾,也就是可供利用资源稀缺性和人类欲望无限性的矛盾。经济的本质在于作出选择,用以恰当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的资源。选择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是不同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对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既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现代管理已经衍生出个人管理、家庭管理、企业管理、公共行政部门管理等等,管理渗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活动的集中体现。

管理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现代管理理论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初所形成的古典管理理论,核心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操作规程、工作定额、差别工资制度、职能分工、管理原则等方面确立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第二阶段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行为科学理论,侧重于研究人的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激励理论等,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第三阶段是战后出现的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管理科学,主张对新的管理技术的运用,大力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与管理方法现代化,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回顾管理的三个阶段,可以清楚地看到,管理理论对人类实践起到了巨大引领作用,管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管理是税收工作的必然要求。税收作为国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工具,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也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管理的手段之一。从税收工作的实践看,管理始终是不断加强和改进的重要方面,从科技加管理到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都把管理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近几年,总局相继提出了检验税收征管质量的“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四个目标;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增值税“一窗式”、“一四六小”和“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企业所得税“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分类管理”和个人所得税“四一三”,车辆购置税“一条龙”,房地产税收“一体化”,以及税务行政绩效管理等管理思路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税务部门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管理,有效的管理是促进税收事业发展的基石。实现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就必须加强税收管理,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坚持既要管好税收、又要管好队伍,既要管好业务、又要管好政务,促进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区国税部门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税收执法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人员执法随意性比较大,有的甚至由于严重违法而触犯刑律;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兴未艾,对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税收征管基础还不十分牢固。征管“六率”考核曾经在全国排名靠后,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有的在系统操作上不会操作、误操作、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日常管理不够严格,监督考核不严。三是各地数据分析利用工作开展不平衡。

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没有数据可用,有的有数据不会利用,有的不善于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数据利用的质量不高。四是在提高管理绩效上还有一定差距。有的单位管理绩效评议考核机制不科学,有的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责任追究难以全面落实。五是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作风懒散、纪律观念较差,缺乏危机感和进取意识,有的对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不足,不能适应税收工作新的要求。这些问题制约了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税收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特别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全区国税系统的当务之急。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税收管理工作。二、以强化管理意识为先导,培育符合当代管理潮流的思维和观念,不断提升科学管理的理论素养,为税收管理的有效实施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加强管理必先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从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各级国税部门和全体税务干部必须树立以下“五种意识”:

一是必须树立科学意识。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掌握征管工作规律,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制度体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征管工作,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二是必须树立精细意识。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抓住当前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三是必须树立动态意识。要把管理行为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发展的思路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整合内部管理资源,促进系统内部各级各部门的互动,激发1 1大于2的能能,促进税收管理有的放矢,提升税收管理的水平。

四是必须树立人本意识。要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自始至终地把培育人、激发人、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和实现自身价值作为经常性的任务,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尊重干部首创精神,激发干部的工作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全系统共同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追求,凝聚强大的工作合力,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做好税收工作。

五是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以创新的勇气直面管理中的矛盾、破解管理中的难题,把上级的要求和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找准突破口,选准着力点,尊重客观规律,大胆思维,认真筹划,善于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博采众长,去粗取精,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和措施。

三、以狠抓管理重点为核心,做到业务和政务管理并重,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并重,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构建多方位、深层次、高效能的税收管理格局

管理在税收工作中的运用,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立足于“十一”五时期税收工作的主要任务,关键是要抓好以下“四个重点”,进而带动整体工作的发展。

一是抓好税收执法管理。要严格税收执法,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认真落实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依法征税与支持经济发展、依法征税与完成税收计划、依法征税与纳税服务、依法征税与完善税制之间的关系,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征管,既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寅吃卯粮收过头税,严禁转引税款。要严格执行自治区政府关于维护税收秩序严禁转引税款的通知精神,对地方政府和部门违反法律法规擅自作出的减免税决定,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要向上级报告。要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推广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计算机自动考核,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扎实开展税收执法检查,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要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加强税务稽查,加大大要案查处力度,继续严厉打击虚开和故意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可抵扣票,利用假报出口、以次充好、低价高报手段和用虚假进项发票骗取出口退税,以及利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偷税等行为。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要认真落实国税、地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五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震慑税收违法犯罪分子,进一步改善税收法治环境。

二是抓好税源管理。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质量。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必先加强税源管理。

一要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要重点解决好管理员职责不清、工作重点不突出,以及有些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管理员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片面认识和做法。要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职责定位,正确处理好税收管理员与办税服务厅、税务稽查以及纳税人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义务,而且各自不能相互代替,切实为管理员减负“瘦身”,促进管理员水平的提高,真正发挥好管理员的本职作用。

二要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要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严格做好开户、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工作,加强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要注重实地巡查,了解纳税户增减变化实际情况,减少漏征漏管户。依托信息化进一步落实纳税人户籍资料的“一户式”管理,及时归纳、整理和分析户籍管理的各类信息,建立健全户籍管理档案。要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户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辖区管户的巡查,税源管理部门要对税收管理员巡查情况和户籍管理效果进行考核。要加强与工商、金融、质检、统计等部门的协作,充分利用政府经济、社会管理的信息,构建纳税人户籍管理的信息网络。要进一步完善国、地税局在户籍管理上的协调配合机制,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件,实现户籍管理信息共享,齐抓共管,防止出现户籍管理盲点,使户籍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三要大力开展纳税评估。要加强案头审核分析,进行行业横向比较,进行个案历史纵向比较,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推测其实际纳税能力,提高评估水平。上级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税务部门的指导,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根据所辖税源的规模、管户的数

量等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纳税评估的工作能力,制定评估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纳税人因不了解税法而导致的非主观的涉税错误,可以通过实行纳税评估约谈辅导等方式,给纳税人一个自我纠错的机会,引导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以此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和风险博得最大的管理效益的目的。四要加强税收分析。要抓好税收常规性分析,组织开发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等软件,定期数据清单。要按照年度分析深刻、季度分析全面、月度分析突出重点的思路,做好月、季、年度税收收入分析通报。要抓好税收与相关经济关系分析。定期编撰、《简明税收统计资料》,建立税收收入分析档案、非即期收入档案、重大工业项目档案等,为科学分配税收计划和研究税收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基层单位开展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要全面加强税负分析,从宏观上发现问题,从微观上查找原因。要抓好专题税源调查分析,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大税源变化情况,每年选择几个重点行业或重点税源地区开展专题税源调查分析。

五要加强税源监控。要明确税源监控职责。按照分权制约、岗责明晰、责任落实的原则,对税源管理岗位的职责从工作内容、目标、时限、标准及步骤等方面进行量化、细化。要有效利用数据信息资源,以完善一户式储存为基础,以综合分析税收征管资料为突破口,建立税收预警监控体系。要创新税源监控工作方法。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按照抓大、控中、促小的税源管理原则,将熟悉政策法规、懂企业财务管理、熟练掌握纳税评估的人才充实到重点税源户、免税企业、福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企业及关联企业管理岗位。

三是抓好干部队伍管理。人力资源是“第二税源”。抓好干部队伍管理,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税务队伍,就等于管好了“第二税源”,为税收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部署,全面推进人才兴税战略,把提高税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全区国税系统“135”干部教育培训工程的安排,继续抓好以“十员”为重点的干部教育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营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构建大规模、多层次、高效益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二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考察宁夏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努力发扬“八个方面优良风气”,切实增强“三个意识”,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让每个税务干部都在税收管理实践中,真正做优良作风的行动者、实践者、推动者。

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经济工作纪律,进一步强化“两权”监督制约,积极开展执法监察,继续抓好大案要案查处,切实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四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强化纳税咨询辅导,推行办税公开,简化办税程序,认真落实“一窗式”管理、“一站式”服务,积极推广邮寄申报、电话申报、网上申报,规范12366的业务规程和管理,利用手机短信开展申报提醒服务和催报催缴服务、税收法宣传和发票查询等工作,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规范服务行为,健全服务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国税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在全区公开评议行风政风中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成绩。

四是抓好绩效管理。一切管理思维、管理手段、管理措施的运用,最终是为了提高管理的绩效。绩效管理已成为行政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之一,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绩效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一要建立健全各岗位工作规程。按照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工作性质和职责,合理确定该单位需设置的岗位数,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及工作必须要达到的要求,通过定岗、定责、定权等措施,将责任体现在岗位上,个人利益体现在工作成绩上,实现全员平等、公平竞争的目标。

二要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中要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既要考核工作人员工作数量的完成情况,还要考核工作的质量,对只完成工作数量,而没有达到要求质量的,仍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有的干部出工不出力或者以干无用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要均衡考核力度,对一些量化的、直观的和不能量化的、隐性的指标要进行综合衡量,防止付出劳动成果多的干部扣分多,劳动成果少的扣分少的情况出现。要探索建立人机结合的考评系统,积极利用综合征管软件、税收执法信息管理系统等自动生成的考核结果,避免考核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和人为的扣分因素,同时节省考核时间和人力,提高考核效率。

三要建立健全奖励和惩罚机制。树立有为者有位的思想,为有为者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通过竞争上岗等“赛场选马”方式,把有能力的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岗位,优化人力资源。要以今年全系统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完善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交流、锻炼、奖惩,能上能下等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同奖金发放、公务员考核、评先树优、能级管理等相结合激励机制,并探索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要加大对有为干部的奖励力度,提高奖金额度,让多劳者多得,形成“尊重人才、尊重业绩”的良好氛围。要对不思进取、效率低下,甚至贻误工作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兑现奖惩,最大限度地挖掘税务干部的潜力,形成争先创优,力争上游的工作格局。

四、

以落实互动机制为突破,围绕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遵循管理规律,创新管理方法,拓宽管理载体,推动税收管理有序开展税收管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各级各部门要着眼于税收工作的大局,牢牢抓住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这条主线,把握关键环节,多管齐下,多方协调,切实提升税收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管理要有针对性。要把问题作为加强管理的着力点,既要善于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又要正确对待问题、妥善处理问题。绝不能回避问题、隐瞒问题,绝不能让小的问题积累成大的祸患。比如,对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两个脱节:一方面税收分析与征管脱节,没有充分认识到税收分析对税收征管的重要指导作用,税收分析局限于对税收计划完成情况、收入增减情况和少数税源变化对收入计划的影响的简单对比分析;另一方面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源管理、稽查等各环节的工作脱节,没有找到效率高的结合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

二是管理要讲究方法。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作和完成任务的助推器。使用的方法越有效,管理的效率就越高。讲究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对于落实任务、推进工作尤为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在管理中要学会“弹钢琴”,善于抓重点,重点抓,以重点工作带动一般性的工作,共同促进,全面发展,不能蛮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坚决摒弃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的运用,制定任何措施,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各种情况,统筹机关和基层,统筹部门与全局,统筹优势和劣势,统筹眼前和长远,增强决策的刚性和可操作性。比如,税收分析既要关注税收收入总量增减的变化,更要重点分析税收收入相对于经济的变化,以及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经济、政策和征管等方面因素,科学判断税收收入增减的原因;既要分析税收收入计划完成进度,更要加强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分析,对不同地区、产业、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税负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各主要税种、税目收入增长与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弹性;既要作一般性分析,又要注意收入增长中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还应注意剔除特殊因素后的宏观税负和增长弹性情况,以免因特殊的因素而掩盖了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既要有税收宏观分析,还要有税源的微观分析,要善于将一个地区税收增减的总体状况,分解剖析到具体税种、具体行业和企业等微观方面,及时发现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纳税评估之前要通过约谈举证,引导纳税人自查自纠,对那些自查不彻底、仍存在问题而又不补缴税款的纳税人,依法实施纳税评估;对评估中发现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稽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对涉嫌构成犯罪的,坚决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管理要依托科技。要认真贯彻科技兴税的思想,稳步推进“金税工程”三期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把征管模式中“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要求落到实处。当前要按照“一体化”的思路,配合总局和网络运营商做好区局到总局、南海数据备份中心、地税骨干网的建设和区局到市局、县局、分局广域网络改造。加快安全防护体系、病毒集中预警系统建设步伐。要加强省级运行维护力量,建立健全以省级运行维护为基础、总局呼叫中心为平台、高级技术支持为后盾的应用系统运行维护体系。要按照总局要求,做好信息数据异地备份站点建设。要积极推行中国税务人事管理统、税务综合办公信息系统,尽快建成全区统一的12366纳税服务信息平台,办好税务网站,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要严格遵守总局关于严禁随意开发小型应用软件的规定,各地确需开发的,必须事先报区局审核。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允许擅自开发。要按照数据采集、录入、审核、传输、储存、清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建立规范完整的数据指标体系,加强运行维护,努力做到综合征管软件与相关系统之间、各应用系统与实际业务之间口径统一、数据一致。要积极探索建立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建立税收收入分析和纳税能力评估等方面的分析模型,综合利用纳税申报、财务资料、发票信息、生产经营等数据开展宏观税负、行业税负、地区税负、税收弹性、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分析等,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提供有效信息。要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自动化管理,并辅之以作业标准和作业指南,注意统筹安排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信息采集、实地核实等各项工作,避免重复下户,以减轻纳税人负担。要处理好“机管”与“人管”的关系,通过人机结合强化征管工作。要在加强综合征管软件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严格遵循操作程序,通过每个业务环节的操作确认,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和税收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管理要突出互动。今天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和落实互动机制是今年总局在加强税收征管方面的一项新创举,也是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落实互动机制为突破口,整合管理资源,凝聚管理合力,提升管理效率。要多级分析,分类评估。将纳税评估分为局级和基层管理单位两个级次,根据重点税源企业,企业所属行业、经营重点和地域特点,灵活运用峰值异常评估法、数据比对分析评估法、存货测评分析评估法、耗料耗电测算评估法、资金流转率评估法等方法开展有效评估。要以总局提供的行业全国平均税负率和预警值为参照,分别测算制定出行业基准税负率,实现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的良性互动。要活用数据,科学选案。将宏观经济税收分析思路运用到稽查的选案环节中,实现税收分析与稽查选案的良性互动。要以查促管,以管促查。征管部门要及时把税收分析及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的涉嫌偷、逃、骗、抗税的线索移交稽查部门,稽查部门实施稽查后,加强案例剖析,及时反馈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整改建议,实现税收征管与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要信息共享,联动考核。建立以税源管理指标为主体的征管质量考评体系,实现征管质量考评与税收征管举措的良性互动。

五、以落实责任为保障,建立完善加强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促进税收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是要加强领导。要认真落实局领导包片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各级部门共同参与,使全体干部都成为税收管理的主人翁,形成税收管理的强大合力。要把落实税收管理互动机制列入各级党组议事日程,建立完善定期税收分析制度,建立健全税收分析档案,及时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要根据税收征管工作实际,明确界定数据分析职能,设立数据处理分析岗位,科学划分工作职责,规范运作模式,实现数据资源的增值利用,有效指导税收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作配合,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从事具体操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遇到问题要及时报告,避免积累和延误问题。

二是要精心组织。要严格对照今年工作责任书的规定,克服薄弱环节,消除盲点漏洞,聚精会神地抓好工作落实,尽心尽力地提高工作绩效。落实税收管理互动机制要合理把握节奏,适时调整工作重心。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做好成立组织机构、细化工作方案、开展业务培训、确定排点等各项准备工作;在调查分析阶段主要开展疑点分析、实地排查和对企业约谈自查、纳税评估、重点稽查;在总结提高阶段主要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纳总结,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第5篇:税务精细化管理措施范文

一、对当前基层税收征管模式的管窥

我国的税收征管模式曾经是从“一员进厂,各税统管”,到“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过程。目前,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模式的定位中,突出的就是优化服务和强化管理。一个时期以来,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上做了很多努力,形成了许多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比如在纳税户户籍和税源管理上主要有以下方式:划片管理;按行业管理;按经济性质管理;按税源大小管理;管户平均分配管理等等。实事求是地讲,基层税务机关的上述管理方式在目前条件下虽具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性,但往往还没有摆脱“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由于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征管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得征管岗责不明,内外监督不到位,业务流程不严密,税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无法监控,在日常的税收管理上顾此失彼的问题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没有完全体现,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完善。

二、对完善基层税收征管模式的几点思考

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核心,搭建科学、合理的税源管理模式,切实推进税源监控精细化,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基础,是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客观需要。本着从经济到税收和行业管理寓于区域管理之中,以行业管理推动区域管理的理念。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实行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和重组税收业务、科学设计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实施行业税收精细化管理,整合区域与行业管理的优势资源,不断探索和创新和谐的税源管理新模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命题。

思考之一:完善区域税源管理整体运行机制。

区域税源管理的内涵,主要是指基层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充分运用社会经济信息资源,对纳税人的应税行为及其应纳税额,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规范、采集、监控和估算,以防止税收流失,并对存量税源、潜在税源的变化进行分析、预测与监督,使某一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内纳税人真正缴纳的税收尽可能地趋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征税收所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税收管理工作。就当前的基层税收管理实践看,区域税源管理包括税源日常检查、税收管理和税源调查、税收计划分析及预测,以纳税人及其生产经营为主要对象的税源监控。同时,区域税源管理的主要职责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纳税申报的准确性,一方面是保证进行纳税申报主体即纳税人数量的准确性,其中关键的是龙头企业和行业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是保证纳税申报内容的真实准确性,即通过纳税评估等手段,将既定行政区域内纳税人应当申报缴纳的税收征收上来,实行纳税遵从度的过程管理。以行业管理拉动区域管理,以区域管理作为量的积累与先导,推动行业与区域管理的相互对接,驶上现代税收管理的“新干线”,需要系统的关注日常制度设计和管理的几个焦点。

一是实施分类管理。税源分类管理就是根据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不同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型,找出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税源分类管理有多种形式,如按行

业、按规模、按税种、按性质、按存序年限、按纳税人社会信誉等级、注册类型、类别以及特殊对象等,这些方法也不是单纯的使用其一,往往是几个标准结合使用来划分。

二是实行区域控制性税源管理机制。对中小和零散税源每年要分类型、分经济性质、分税种编制控制性税[文秘站:]源管理规划,对区域税源进行总体分析和税收计划作出统筹安排。以管事为主,以纳税人自行申报、自觉遵从为先导,以严管重罚为辅助, 确保区域税收负担率均衡合理

三是突出分行业税收征管,发挥管理的疏导、扶持、监督和保障的最大效益。抓行业,保重点;全力打造行业税收征管和重点税源“航母”。

四是开展纳税评估。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法规规定的标准,针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申报的纳税资料及在其他税收征管中获得的纳税人的各种相关信息资料,结合自身掌握的相关涉税信息,采用税收管理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一定期间内履行义务的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是加强重点税种与环节的审核及管理。实施有重点地突破,逐步解决区域税源管理的重点、热点与难点问题,以点带面,形成相对较为完善的区域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尤其是加强所得税管理和审核,主要措施包括强化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完善关联企业基础档案资料、建立转让定价税收管理价格信息数据库、实施预约定价管理;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

思考之二:完善区域税源管理内部工作机制。

税收征管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区域税源管理的过程。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税收征管机制存在高效与低效之别,因此对区域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也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而言,在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既定的前提下,税收征管机制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税源管理状况与相对公平合理的区域税负。

一是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主要是根据区域税源分布情况和区域税源管理的需要,依据不同划分标准,将纳税人分为不同类型,安排相应的税收管理员进行专人管理,主要措施包括:合理配备力量与设定岗责,为区域税源管理提供了保障;建章立 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强化日常区域税源监控;分层次多渠道开展管理员培训,提高税收管理员素质。

二是推行区域税源管理绩效考核。各项区域税源管理措施依靠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务人员来完成,提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是确保各项区域税源管理措施到位的基本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区域税源管理绩效考核尤为重要,主要措施包括:积极推行税收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实行了税收信息讲评制度;实行税收管理员工作底稿制。

三是建立征收分析、管理评估、以查促管“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征收部门及时向管理部门提供征收信息,管理部门根据税源监控情况,及时向征收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向稽查等部门提供涉嫌偷逃税的线索,稽查部门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的征管问题,发挥查管互动作用。

四是完善预警分析摸板。主要包括:完善税收监控分析系统、制定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管理办法等。

五是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执法岗责体系和工作规程,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将计算机考核与手工考核相结合,强化对执法行为的过程考核。制定《税收管理员执法考核评价办法》,解决管理员执法考核难、监督难、评价难和责任追究的问题。

六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以财务会计、税收政策法规、计算机操作应用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培训、在线学习、岗位练兵等形式,强化“六员”和业务骨干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

思考之三:妥善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除了税收管理机制本身的因素外,在影响区域税源管理的征管因素中,以下几项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完善控管模式要与税制结构相适应。从根本上讲,税源监控精细化是为税收征管改革服务的,目的是促进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程度,努力缩小法定税收与实际税收之间的差距。就税制结构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间接税主要是流转税所占比重大。意味着我国纳税人主要是企业,因此必须把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放在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上,采用抓主要矛盾管理到户的办法也正是顺应税收征管内在要求的体现。同时,复合税制结构的特点是税种多,纳税程序繁杂,政策法规变化性强。在这种税制结构下,税源监控既要重视源头监控,又要重视过程监控。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税源结构的特点,有目标,有侧重的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完善控管模式要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建立动态、有效的税源监控方式离不开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撑,这已经为多年的税收征管改革实践所证明了的。要提高税源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特别是要积极推行数据电文方式,实行计算机联网,广泛推行税款数控机。建立严密的发票管理及防伪系统,改革银行结算方式,严格控制现金结算的范围和数量,使税源监控的方式更加科学严密有效。

第6篇:税务精细化管理措施范文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处从理财理念、体制机制和工作措施等方面查找当前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通过深入细致分析和排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政法制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程度不够。近年来,我们在加强财政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在一些关键环节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依然在税政法制工作精细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不够。虽然我们在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我们所承担的责任,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还不善于运用市场理念和战略思维研究思考工作,学习掌握最新知识与技能不够。

3、调查研究的深度还不够。深入实际调研不够,对发展规律把握不够,改革创新的胆略不足,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服务科学发展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处室干部队伍建设现状与税政法制机构服务科学发展所承担的责任要求还有差距。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创新精神仍然缺乏。少数干部安于现状,未能完全克服畏难和本位思想,学习意识淡化,工作之外疏忽了对财政业务的学习,特别是对知识的更新缺乏紧迫感,导致工作思路陈旧,办事僵化教条,工作缺乏新思路新方法,看问题做事情的眼光不够长远。

2、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少数干部不能正确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没有真正的公仆意识,缺乏主动服务精神,平时仅立足于做好面上的工作,服务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思考并帮助企业及基层解决反映的问题。

3、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少数同志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意深入基层去了解问题,倾听基层的意见,解决问题总是局限于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缺乏对问题认识深度,表面文章做的多,实际问题解决的少。

二、坚持学习,明确方向,第一阶段学习成效凸显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税政法制处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局党组有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统一认识、明确方向,通过集体学习讨论、参加网上知识竞赛、个人自学、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以学习促工作,学用结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会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等相关专著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全面认识、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财政工作的理念、政策和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税政法制工作中去。全处共撰写学习心得4篇,学习信息10篇,7人参加网上知识竞赛。

2、开好处室党员干部专题讨论会。定期组织召开处室党员干部专题讨论会,交流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查找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税政法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形成整改措施和工作方案。全处干部一致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工具,从发展意识、体制机制、思维方式、工作措施入手,破除、摒弃和纠正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不符合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措施,形成一个敢于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工作团队。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落实科学发展观新思路

通过第一阶段的认真学习和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当前经济形势和处室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全处干部就税政法制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以下共识。

1、加强政策前瞻性研究。面对极其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度的政策敏感性关注和研究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动态。一是关注税收政策调整动向,及早研究地方应对措施。与上级财政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机制,密切关注国家增值税转型、燃油税费改革等财税政策调整动向,及时了解政策实施进程和效果,把握工作主动,做好分析测算,应对之策。二是密切关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动向,主动研究相关配套政策。配合相关处室针对医疗制度改革、养老保险跨省转接、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调研,立足大局,积极建言献策。

第7篇:税务精细化管理措施范文

xx年,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分局遵照市局提出的征管工作意见,紧紧围绕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提高征管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征管制度和措施,优化办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征管工作任务。

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 分局制定了进一步学习贯彻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具体实施意见和方案;

2、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分局全体税干进行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学习及业务考核;

3、将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继续作为分局xx年税法宣传月宣传重点内容;

4、分行业邀请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进行座谈,在宣传的同时,征求意见并及时向上级反映。

二、涉外地方税收征管基础工作扎实开展。 认真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

xx年,分局汇同联合年检七部门对全市涉外企业开了联合年检工作,对未办证的补办,对证件过期的换证,对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变更税务登记证,对改变经营性质的提请工商部门注销。

2、建立税源档案、强化税源监控。

年初,分局认真开展税源调查、营业税资料普查、水利基金、社保费基数申报、稽核等工作,全面掌握了税、费、基金动态,建立了税源档案;另外,我们还加强了税、费、基金收入进度分析工作,按旬编制收入预测分析,按月编制收入分析档案。从而为完成全年税、费、基金收入任务奠定了基础。

3、继续完善涉外地方税收工作报告制度。

按照省局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分局将审核评税、审计规程、反避税、税收协定执行、涉外地方税收入统计分析等工作进一步规范统一。

三、强化依法治税、努力提高涉外地方税收征管质量。 继续加强与工商部门的联系,按月获取涉外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及时办理地税登记;

2、充分发挥征管软件的功能,及时查询涉外企业申报纳税情况,通过纳税提醒服务,督促企业按期申报、按期入库;

3、大力清缴欠税,xx年度陈欠税全部清缴完毕;

4、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按规定实施税务行政许可,严格执行税收法制员工作制度。

四、努力做好涉外地方税收专业管理工作。 开展了引进项目涉税检查工作,共查出应补地方各税**万元;

2、与国税部门联合开展了涉外税收审计工作,达到了省局要求的审计面达5%的要求;

3、积极探索反避税工作并取得实效;

4、进一步完善售付汇提交税务凭证工作;

5、主动开展有税收情报交换工作,首次使用电子方式与美、日、韩进行税收情报交换;

6、认真开展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专项清欠工作;

7、认真贯彻执行《涉外税收约谈工作暂行办法》,积极开展涉外税收征管约谈工作。

五、认真完成其他征管工作。 精心组织实施普通发票专项治理。分局制定了整治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落实,认真开展重点稽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积极做好纳税人信誉等级评定工作。探索对不同纳税人采取分类、分级、分片管理的办法,以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根据涉外地方税收特点,xx年,分局相继开展了涉外地方税专题调研、涉外地方税管理体制调研、外籍个人纳税征管情况调研等;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涉外地方税工作,特别是专业管理工作而进一步理清了思路。

4、涉外地方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8篇:税务精细化管理措施范文

文县国税局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各个方面不断规范,但随着国税事业的不断发展,内部行政管理中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的也随之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措施,改变工作方法,加大落实力度,促进内部行政管理再上台阶。经认真调研分析,目前还存在的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整个制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制度之间存在相互失调、重复交叉等现象。有的制度还需要通过实践然后修订完善。有的制度需要进一步规范统一。有的制度落实不够,形同虚设。二是内部管理机制有僵化现象。奖罚机制重物质,轻精神,重正面激励,轻负面惩处。检查监督与考评机制不完善,致使绩效考评效果不佳,对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力。三是管理方法还不够精细。注重划粗线条,突出对结果的管理,忽视了过程管理、环节制约和细节管理;注重“他律”,忽视了税务干部的自我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的制定、宣传、汇编,忽视了促使税务干部按“条条框框”办事机制的设计和建立。四是内部管理程序有不够规范化。制订管理程序时,虽经过了多次的调查研究、修订完善,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程序存在先天性的不足。随着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不断发展,静态的、旧的管理程序与现有管理工作逐渐拉开距离,管理漏洞逐渐显现。

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认为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历史的,有当下的。究其根本,主要是大多数税务干部对内部行政管理在思想认识上比较模糊,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重视,在狠抓落实上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管理手段欠科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前亟需直面问题存在的原因,把握问题本质,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全面落实各项解决措施。

一是彻底转变管理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科学、现代的行政管理理念推进税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也就是要紧紧把握税收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税务行政管理工作实践。具体来讲,就是要按照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实施人本管理,统筹规划好税务行政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项目,实现相互支持、相互推动、良性循环的管理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基层机构设置,准确界定各机构职能,防止各单位之间因职能重叠交叉、工作量分摊不均,而影响管理机构的正常运转。二是明晰岗位责任。准确对各岗位进行分析、评价,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划分相应类别与等级,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在税务行政管理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督促各岗位人员按照岗位设置抓好税务行政管理工作。要将先进的税务行政管理经验、规章制度和思想文化等要素进行综合集成,整体系统地设计和优化现有的税务行政管理系统,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

三是优化管理手段。要依托科技手段,深入研究行政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依托科技手段进行规范管理,减少人为管理弊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以建立比较完善的计算机行政管理系统为手段,进一步优化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提高信息处理利用能力,确保税务行政管理高效运行。

四是实施分类管理。行政管理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必须加以细化,实行分类管理。结合实际,可以细化为人事、政务、财务、后勤、监督等分类进行管理。人事管理规范化。要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与税收工作相适应、符合各类人员特点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激励机制,逐步实现人事管理规范化、民主化。推行干部能级管理、特别奖励等办法,努力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为税务行政规范管理提供人力保证。政务管理电子化。在运用传统手段抓好政务工作的同时,要突出提高政务管理的电子化程度。充分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电子办文效率;加强基层网站建设管理,应用电子档案等系统,提高政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财务管理程序化。使财务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按制度办事,努力实现运行有序、务实高效的财务管理目标。强化后勤管理。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房屋管理、清洁卫生管理、安全保卫管理等。在此基础上,严格接待管理程序,坚持接待标准,加强用车审批,规范车辆使用,确保后勤管理服务周到、价廉质高。监督管理公开化。要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特邀监察员工作办法、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行风评议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建立健全党内党外、社会舆论、系统内外全方位开放的监督体系,全程监督税务人员管理行为,树立良好的地税部门形象。

第9篇:税务精细化管理措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紧密结合20xx年全市国税工作要点和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端正作风,找准问题和薄弱环节,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收心聚力,振奋精神,坚定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二、活动安排 (一)思想发动阶段。2月14日市局将召开全系统20xx年春训动员大会,各单位也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搞好再发动工作,使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这次春训的指导思想、时间安排、内容要求和达到目的。特别是要切实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春训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春训当中,确保做到思想统一、积极参与。 (三)查摆整改阶段(2月22日—27日)。从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税收管理、税收执法、业务学习、纳税服务、工作作风等方面,对照系统内的先进单位和上级领导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摆思想、作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分析原因,看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

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上级和我局的全年工作部署,制定具体的落实意见,进一步细化全年工作目标和措施,各项工作措施要细致、务实,重在抓好落实,力求实效,以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开辟各项工作新局面。

(四)总结验收阶段(2月28日—29日)。一是对春训学习培训内容进行一次抽考,检验学习效果。二是召开春训总结会,听取各单位的春训工作汇报;三是实地查看各单位制定的整改措施,细化全年工作目标方案等是否落实到位,春训活动是否取得了实效。

三、工作要求

春训年年搞,年年都有新收获。各单位一定要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把春训当成奔向新目标的“加油站”、取得新成绩的“助推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收心聚力,抓好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充分认识到集中进行春训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税收工作任务的重要意义。确保春训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为切实加强春训的组织领导,市局成立了ju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春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专人具体抓,确保这次春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学工结合,统筹安排。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春训与各项税收重点工作的关系,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春训活动配档表》,组织好各项活动、学习好有关文件。合理组织安排好学习内容、时间,保证春训效果;另一方面,要切实抓好组织收入、税收分析、税源管理、纳税服务等项工作,做到春训与税收中心工作双促进、两不误。

(三)搞好沟通,促进交流。市局班子成员要把包片分局作为自己的春训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对春训活动的具体指导。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开展春训活动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促进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

(四)讲究方法,抓住要害。各单位在春训中要以形之有效的方法,把春训活动与贯彻省、市国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市国税工作要点结合起来,与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要吃透各级领导的讲话和文件精神,查摆问题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一针见血,抓住要害,不护短,不怕疼,制定整改措施要立足于自身实际,着眼于新的一年税收工作的特点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