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工作经验范文

基层工作经验精选(九篇)

基层工作经验

第1篇:基层工作经验范文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养老服务,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幸福,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珠海市社会工作协会是一个由专职社会工作者及有关社会服务机构组成的社会组织,老年人群体是其主要服务对象之一,而社区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主要依托。为了向社区老人提供贴心、高效、优质服务,实现老有所养和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目标,协会党支部与社区合作,将党建工作和社会工作有机结合,并逐步形成“党员志愿者+社工”基层服务工作法。

一、基本内涵

“党员志愿者+社工”基层服务工作法,是以党员志愿者和专业社工为提供服务主体,以日托护理和上门护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打造“党建引领、服务为先,助人自助”的居家养老服务型党建创新品牌。整个服务过程,“党员志愿者”引领“社工”,“社工”促进党员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和项目化方向发展。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加强培训教育,推动服务队伍建设专业化。一是加强党员志愿者专业化水平,带动社工积极参与。协会开展各类社工专业培训,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参加,培训党员志愿者和社工达 800 多人次,协会党支部还积极链接港澳专家及城职院社工专业资源,指导慈爱社会服务院在高栏港平沙镇试点居家养老项目。让党员志愿者不断提升社会工作技能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重要性,逐步形成了以党员志愿者主导志愿服务,带动社工积极参与。二是协会党支部联合专业社工机构珠海市慈爱社会服务院、澳门明爱社会服务中心,与珠海市香洲区香湾街道北堤社区党总支合作,成立了北堤社区慈爱长者服务中心和党员志愿服务站,并派出一名党员社工长驻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站,专门负责为老服务项目的日常运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优化服务方式,发挥党组织社会服务作用。协会党支部根据北堤社区党员实际和居民需求,联合专业社工,以生活照料为基础,开展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体娱乐、心理慰藉等专项为老服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是开展各类文体教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每天有电脑学习、丝网花制作、手指操、下午茶等活动,每周有“中心影视院”播放一些雅俗共赏的影视片,重大节日为独居、空巢、高龄老人举办“千叟宴”,组织外出观景等等。二是成立老年人日托所,为老年人提供衣、食、娱乐等服务。老人白天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读书、娱乐,可以和党员志愿者聊天排遣寂寞,也可以向专业的医疗和法律人士咨询疑难。到了晚上,老人则回到各自家中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而生活不便的老人,也可以留在家中,由专业护理人员或党员志愿者把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送上门。三是开展“爱心敲门声”、“节假日慰问声”、“特殊日子关怀声”等“三声”服务,与老人经常保持联系,加强情感沟通。

(三)服务常规化,确保为老服务长效开展。一是周一到周五下午,在北堤社区慈爱长者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常规服务活动。二是以小区为单位,开展“居家照顾日”活动,即每月至少组织专业社工和党员志愿者上门服务两期。三是根据老人需要,在传统节假日组织党员志愿者,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开展敬老、爱老、慰老活动。各项服务活动均受到老年人的热捧,其中,报名电脑培训班的长者爆满,其它常规服务活动也由于报名人数众多,只能通过预约依次安排老年人活动,以惠及更多的长者。

三、取得成效

平沙养老项目开展以来,服务老人近万人次,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充分认可。因工作成绩突出,协会的合作机构珠海市慈爱社会服务院于20__年获得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经验交流峰会颁发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优秀单位”称号。

此外,协会党支部联合珠海市慈爱社会服务院和北堤社区党总支,共组织协会和社区党员志愿者开展“居家照顾日”活动7期,开展迎新春游园活动及节日慰问等较为大型的服务活动6场,服务人次为800人,受益群众1200人次,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总计5000元。

第2篇:基层工作经验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是基层党建工作缺乏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实施扁平化管理以来,公司党群部门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间接管理,变为直接管理基层钻井队党支部,管理幅度骤增,服务职能加大,管理职能弱化,对具体日常事务性工作牵扯精力较多,对党建工作探索和创新实践不够,围绕生产经营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日益突显。导致出现注重“突击抓”,忽视“经常抓”的现象,基层党建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二是党支部工作制度落实不够到位。部分党支部建设存在“虚”、“浮”现象,在制定、落实和监督管理制度上存在标准不够统一、执行随意性较大、时紧时松的现象,基层支部建设发展不够均衡。

三是党支部工作机制与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不相适应。部分党支部存在就党建抓党建的“单轨道”运行问题,党支部工作标准没有把生产经营指标量化考核纳入到服务和保障的目标体系,工作方向不够明确,使支部工作与生产经营达不到相融相促的效果,特别是基层支部缺乏建设活力,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支部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四是新任和转岗的党支部书记业务素质与岗位要求不适应。对党建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认知程度不够,甚至找不准抓党建工作的切入点,致使个别支部书记手忙脚乱,工作分不清主次,工作往往停留在一般水平。

针对新的形势任务对基层党支部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公司党委一改过去靠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一种方式抓支部建设的方法,坚持以“规范和完善基础性工作、创新和实践建设性工作”为基本思路,打破用一个目标、一个标准抓工作的模式,在大庆油田率先提出了基层党支部“星级”建设、“梯级”管理达标升级创建模式,在抓实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建设上下功夫,旨在有序持续改进完善基层党建思路,实现由局部提高,逐步到整体提高的基层党建目标。

(二)创建新型模式

因势利导,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手段。钻井三公司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以党支部目前的现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开展了“七项工作”。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通过强化党支部“”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制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落实“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培养措施,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和党员先进性的发挥;通过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使党支部委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通过严格落实班子学习制度,提升党支部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通过规范民主管理,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通过有效激励,提升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业绩,强化班子成员廉政教育,提高党支部班子的廉洁执政能力。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严格落实员工培训制度,提升员工理论和工作技能;通过加强典型培养选树和宣传工作,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细化思想政治工作措施,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健全完善组织和制度,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营造团结和谐的发展氛围,打造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围绕生产经营抓创建。把队伍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与党支部“星级”创建活动挂钩,推动党支部自觉参与队伍生产经营各项管理,确保队伍效益指标的全面完成。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保障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健康、环保工作制度,提升队伍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加强队伍文化建设。强化职工行为规范养成,结合队伍实际,不断总结和提炼具有不可复制的基层特色文化,通过加强文化设施管理和利用,丰富员工的业务文化生活。加强民主管理。党支部通过严格落实厂务公开制度,积极组织征集合理化建议,落实工会建家工作,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在创建举措上,实施星级建设。根据基层党支部建设实际,确定星级党支部建设标准,共分五个级别,五星级为最高等级,依次为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考核不达标的,不评 定星级。“星级”党支部建设采取基层党支部自主申报,公司按照创建标准进行百分考核、综合评定。同时,实施动态考核,坚持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价,根据分值确定党支部“星级”等级。实行“梯级”管理。按照“正排抓典型,倒排抓帮扶”的原则,依照“星级”建设评价结果,对不同“星级”的党支部实行梯级管理。将“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党支部作为第一层级进行管理,主要以进行工作创新指导,帮助总结经验、抓好示范推广,形成基层党支部建设示范基地为重点;将三星级党支部作为第二层级进行管理,主要以加强工作督导,抬高标准,强化创新,持续提升为重点;将二星级以下(含二星级)党支部作为第三层级进行管理,主要以实施帮扶指导,整章建制、完善基础工作、促进发挥作用为重点。通过实施梯级管理,达到基层党支部建设整体推进、普遍加强、全面提高的目的。

在管理措施上,实施督促检查制。公司党委组织部坚持对各党支部开展“星级”建设工作进行日常指导,及时发现各党支部在创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随时指导、帮助和协调解决问题;坚持定期检查和抽查,督促各党支部按照党支部“星级”建设标准,限时整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将检查、抽查结果和各党支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确保基层党支部“星级”建设、“梯级”管理达标升级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采取互帮互助制。公司组织“四星级”以上的高星级党支部对低星级党支部进行重点帮扶,采取高星级与低星级党支部“结对子”、“一带一”、“一帮一”等形式,重点从规范基础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入手,进一步明确帮扶目标、落实帮扶责任,促进低星级党支部工作上水平。实施提示警示制。公司党委组织部通过日常检查、不定期抽查和督促检查,重点掌握各党支部落实公司党委中心工作、党支部自身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等情况,对工作确实存在明显不足的党支部及时予以提示,督促整改落实;对工作存在严重问题或有明显降级趋势的党支部进行口头或书面警示,对党支部书记进行警示谈话。实施星级升降制。公司对星级党支部创建实行升降级制度。各党支部所创星级保持一年,现有星级在第二年度考核中,未达到原星级标准的,依据考核分数,降为相应星级。当年降级的党支部,公司将对该队党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当年降级幅度大于两级(含两级)的,公司将对该队党支部班子进行集体诫勉谈话;两年内连续降级的党支部,公司将对该队党支部书记进行组织处理;对三年内达不到三星级创建标准的党支部,公司结合年度干部考核情况,酌情对党支部班子进行组织处理。

(三)工作做法与成绩

党支部“星级”建设提高了党支部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基层党支部通过星级明确了自身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梯级管理增强了公司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可操作性,便于建立不同星级党支部建设的工作程序和要点,利于整体掌握和推进党支部建设。“双管齐下”实现了基层党支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目标化管理目标,使党建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狠抓“三基”工作,规范党支部基础工作

抓基层、打基础是公司提出的增强党组织工作活力的有效措施。

一是健全党内生活制度,不断改进党组织生活方式。针对基层组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公司党委围绕职责建立支委分工、党员教育管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工团等工作制度,解决党支部干什么的问题;围绕任务建立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联系群众、队伍建设、民主管理等制度,解决党支部如何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党支部具体情况和形势任务的变化,修订补充了《基层党支部工作制度》、《党支部基本任务》等制度。并对党小组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党课、民主生活会、党员责任区讲评等规定了详细的运行程序,每一项重点工作都形成一套从规划、部署、考核,到总结、讲评、奖惩完整的闭合系统。针对“”落实难的问题,借鉴以往成功经验,建立了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制度,班子成员结合形势任务给党员讲党课,基层党支部建立班前或班后分钟的“”制度,使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更加灵活多样。把民主评议制度与年度民主生活会、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评比工作结合起来,给党内民主生活赋予了实实在在的内容,使党员参加党内生活成为自觉行动。

二是规范党支部基础资料。本着减负、简洁、统一、实用的原则,公司党委对基层党支部各种记录进行了整合规范。推出“四本一档”管理模式,即《党支部综合记录》、《纪检监察综合治理记录》、《工会、团支部记录》、《班组综合记录》和支部档案管理。规范了党支部基础建设,使基层组织工作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由“”记录、职工大会及学习记录、谈心家访记录、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困难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等5个部分组成的《党支部综合记录》,涵盖了党支部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将“”制度、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党员责任区制度、支部委员会议制度、党员大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课学习计划等内容编排在每一部分的最前面,方便基层党支部学习和掌握党建工作要求。该手册不仅成为支部日常工作的记录本,更是基层开展党务工作的指导书。《纪检监察综合治理记录》、《工会、团支部记录》《班组综合记录》印有上级相关政策法规及公司相关制度,指导党支部活动规范有效开展。支部档案管理是将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活动方案、措施、规章制度、党员管理、积极分子管理、党费收缴等工作全部进行标准、模式、内容统一的档案管理,强化过程痕迹,夯实党支部工作基础。在此基础上,公司统一配备了党员动态管理牌板、档案柜等设施,这样既可以有助于党支部写实工作,而且便于上级指导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打造复合型党务干部。为适应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活动中,公司提出了基层党支部书记应具备“345”的工作要求。即提升“三种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增强“四个能力”,即学习创新能力、调研写作能力、演讲宣传能力、把关协调能力;掌握“五项基本功”,即掌握发挥群众工作作用的基本功、掌握发挥服务保证作用的基本功、掌握发挥示范作用的基本功、掌握发挥团队作用的基本功、掌握发挥表率作用的基本功。通过实施“345”工作法,有效提升了党务干部的综合能 力。现任30545和c09115队队长的王彦军、吴伟两位同志,原来都在其它队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们在抓党支部星级建设工作中,养成了两手抓、两手都过硬的工作品格,这两位同志于走上井队长岗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两个落后队都变成了先进队。实施星级支部建设以来,公司先后有12名党支部书记走上井队长岗位,成为基层党建和钻井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干部。

二、建立科学考核标准和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把“虚”功做实

为了指导、推进基层党支部工作,检验评定各单位的创建情况和效果,公司党委制定了“星级党支部创建达标升级考核标准”,努力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星级党支部创建达标升级考核标准”主要分七大项,主要包括自身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等内容,总分100分。每个考核项目包含若干个支部重点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并根据该项工作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分值。该考核标准最大限度的量化了党支部的工作任务,不能够量化的,也都进行了严格准确的表述和定义,对党支部应该完成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公司通过日常检查、半年预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每年对各党支部创建情况进行一次评定,按照得分授予相应星级。同时,各党支部采取自查、互查、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各支部工作进行全面衡量,通过量化打分来比对支部间工作的成效。公司对党支部星级创建实行“一票否决”制,明确规定党支部出现班子不团结的、未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党员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支部将被认定为不合格党支部,取消星级评定资格。为了增强党支部星级评定的作用,公司将党支部的星级评比结果作为基层单位整体评比的重要依据,纳入到公司整体年度“金、银、铜牌”队伍创优创效考核当中,加大了强化基层党建的工作力度。通过量化考核,支部工作要求更明确了,支部的工作成绩也更加显现出来。支部间通过“星级”评比,可以更直接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与差距,使后进支部改有方向、追有目标。

三、搭建四个平台,增强“星级”党支部活动实效

公司党委通过搭建四个平台,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星级”党支部达标升级创建活动的实效性。一是搭建职工群众参与经营管理平台。坚持开展“查隐患、保安全”和“集思广益求发展,我为公司献一计”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公司将给予一定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各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群众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搭建职工快速成长发展平台。公司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员工成才政策,通过建立党支部图书角、举办青工岗位技校、“一日一题”和岗位练兵等活动,搭建发现、锻炼、培养人才的平台。例如,公司每年都以支部为单位,坚持组织员工参加职工技能大赛,发挥基层支部培养星级人才的作用,为青年工人成长成才营造环境,先后有青年技师、党员代表50多人参加各类技术比赛,有13名同志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大庆油田技术专家。三是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平台。公司有意识的为党员交任务、压担子,各支部开设“急难险重”任务擂台,使党员始终站在攻坚克难的最前沿,成为广大员工学习的模范、业务工作的骨干、员工群众的知心人,造就了一批扎根一线、拼搏奉献的优秀人力集群资源。共产党员、30681钻井队队长徐景峰大学毕业后来到钻井队,一干就是十几年,从支部书记走上井队长岗位后,发挥支部一班人的带动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连续两年钻井进尺突破8万米,成为大庆油田打井最快的钻井队之一,,本人被评为大庆油田新会战青年先锋。共产党员、30512钻井队队长吴杰带领队伍连续六年钻井进尺5万米,连续两年钻井进尺突破8万米,荣获大庆油田“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共产党员、30502钻井队杨棕楠所带领的工程二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四是搭建联系与服务群众平台。各党支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通过“金秋助学”、“医疗救助”、“互储互助”、“四必访、四必到”等形式,深入走访慰问生活困难或者身患重病的党员,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送去了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公司先后为1130人次发放慰问金98万元,为职工、遗属解决婚丧嫁娶及其他困难用车265台次,为前线职工提供应急服务295次。

(四)取得的积极效果

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钻井三公司“星级”党支部建设和“梯级”管理模式,实现了党支部工作从“虚功”到“实做”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层党建水平全面提升。新的管理模式将任务目标量化到具体数字,考核结果与干部待遇相挂钩,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工作压力感,促使公司较弱的基层党支部主动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迎头赶上;促进基础较好基层党支部自觉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找不足,改进工作,谋求新提高。争优创优的意识已根植于基层,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已经形成。先后涌现出油田公司级先进党组织2个、钻探工程公司级先进党支部10个;30681钻井队被工程公司评为先进集体、提速先进集体;30502、30512钻井队被钻探工程公司选树为“十佳铁人式红旗队伍示范基地”,叫响了公司基层建设品牌;王起学、武正春等为代表的一批基层优秀党务工作者,成为引领公司基层支部建设的旗帜。

党支部基础资料整齐规范。各党支部严格按照“统一、规范、齐全、实用”的要求,认真规范公司统一配发的五本党群记录、十三盒基础资料,坚持做到及时记、分类存、随时调、定期清。及时记,每次开展活动或召开会议时,都将会议、活动情况及时记录下来,确保记录的及时性、真实性;分类存,对上级下发的文件、各类学习材料以及其它基础资料,根据类别建立目录,分类保存,方便学习和查阅;随时调,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对员工信息卡、困难职工和伤病员工(来源:文秘站 )、重点帮扶对象等各类人员信息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做到资料准确、内容全面,为掌握员工队伍情况提供依据;定期清,坚持每季度对基础资料进行一次清理,年底将全部资料装订好后,统一收存起来,确保支部资料的完整性,实现了基础资料整洁规范,各种档案资料健全完善。

第3篇:基层工作经验范文

__市位于__省东北部,地处丘陵平原交汇地带,辖__个乡镇,x个街道办事处,x个开发区,__个社区,__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__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5%,是典型的农业县市。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打牢基础、规范管理”为目标,有效整合乡镇民政办和农村福利院的有利资源,积极推行基层民政“院办合一”管理模式,全市乡镇民政办和农村福利院规范化建设明显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全市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民政服务对象情况:全市民政部门服务的对象共计__人,其中城乡低保对象__万人、__万户(城市低保对象__人、__户,农村低保对象__人、1__户),农村五保对象__人,重点优抚对象__人,孤儿__人。此外,市安置办每年冬季接收退役士兵__多人。

(二)基层民政队伍情况:全市共有“院办”民政工作人员__人,其中在民政办工作的__人,在福利院工作的__人,分别由7名行政编制人员、__名以钱养事人员、__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和__名临时工组成,其人员工资按同级别事业单位人员标准发放,“以钱养事”人员由乡镇政府按照每人每年120__元的标准发放,21名签订“公益性岗位”人员月工资750—900元,其中市财政补贴月450元,差额部分由各乡镇自筹补发到位。

(三)农村福利院情况:除市开发区外,每个乡镇(街道)都有1所农村福利院,全市15所农村福利院总占地面积624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床位1100余张,已纳入五保供养政策范围的对象共有3220人,其中集中五保758人、分散五保2462人。

二、工作措施

面对基层民政工作任务逐年加大、服务对象不断增加的民政工作新形势,我市探索实施人员集合、资源整合、工作融合的基层民政工作“院办合一”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以往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资金监管不力、办公环境简陋、办事流程繁琐等突出问题,为全市民政事业创新发展夯实了基础。

(一)实行“院办”人员集合,形成基层民政工作整体合力。

在推行基层民政“院办合一”模式中,我市通过把乡镇民政办和农村福利院工作人员力量有机地集中起来,切实增强了乡镇民政工作整体合力。

一是集合“院办”人员促机构规范。多年前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全市各乡镇以原民政办公室为主体,成立了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属非营利性民办非企业单位,各乡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均配备了专职民政助理,工作人员享受“公益性岗位”待遇,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还有数10人选择了自动离职。为增强基层民政工作运转动力,我市从20__年7月30日起,在全市16个乡镇处(开发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加挂了民政办公室牌子,统一启用了“民政办公室印章”,把农村福利院纳入乡镇民政办管理范畴,为乡镇民政工作“正了名、定了位”,使“院办”民政工作人员有了“正式身份”,增强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集合“院办”人员促效能提升。以往,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尤其是农村福利院工作人员不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不够,思路不多、方法不活、凭老经验办事,抓不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我们充分把握“院办合一”的有利条件,建立健全了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和适时组织“院办”工作人员开展民政业务轮训,全面掌握民政政策知识,并适时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典型,拓宽知识面。目前,全市131名基层民政“院办”人员中,绝大多数已成为了民政业务的“多面手”,能够随时适应内部轮岗的角色转换,促进了全市民政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是集合“院办”人员促政策落实。随着全市民政工作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职能不断扩充,乡镇民政工作机构承担的工作量日益俱增,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市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市民政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此,我市把乡镇民政办和农村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力量“集结”起来,集中投入到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优抚双拥、五保孤儿、社会福利、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社区建设、接待等民政工作中,极大地扭转了基层民政工作人员职数缺乏、工作精力不济、政策落实迟缓等滞后局面,有力推动了全市民政工作高效运转。

(二)实行“院办”资源整合,增强基层民政工作服务功能。

基层民政工作“院办合一”管理模式的推行,使民政办和农村福利院在组织领导、管理机制和阵地建设中的有利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民政工作服务功能。

一是整合“院办”领导资源强化行风建设。我局按照上级“管行业、必管行风”的要求,协助各地党委政府抓好基层民政队伍建设,组织基层民政深入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创先争优、政风行风评议”等实践活动,增强各“院办”主要负责领导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的意识。此外,我市认真贯彻(鄂民政发[2013]__号)文件精神,积极向市编委争取,力争在今年底前,将全市农村福利院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院办”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基层民政服务窗口行风建设的“领头雁”作用,为全面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整合“院办”机制资源细化工作职责。建立“院办合一”规范管理制度,在每年年初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与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签订《安陆市乡镇民政工作目标管理

责任书》,对各乡镇民政工作从领导重视、社会救助、基层政权建设、救灾救济工作、优抚工作、社会福利工作、社会事务工作、民政信息调研、稳定工作、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等10个方面实行百分制综合考核评比,使民政办和福利院形成了以制度约束、激励乡镇民政干部的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是整合“院办”阵地资源优化服务环境。为改变基层民政办和农村福利院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我市以深入推进全市农村福利院“分类争创”提档升级活动为动力,充分利用“院办合一”的阵地建设资源,近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在加强农村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及时把乡镇民政办搬迁到福利院集中办公,配齐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实现市、乡(镇)两级民政工作网络联通,优化了基层民政服务环境。目前,全市16个乡镇民政办公场所都达到了80平方米以上,王义贞、孛畈、南城、烟店、巡店、接官、洑水等10个乡镇均在农村福利院内新建成了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民政办公设施楼,设立了职工食堂和休息室,既改善办公条件,又便于就近加强福利院的管理,不断“擦亮”了基层民政服务窗口。

(三)实行“院办”工作融合,夯实全市民政事业发展基础。

坚持把乡镇民政办和农村福利院的安全防控、财经管理和事务公开等工作落实到“院办合一”模式的具体实践之中,为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构建“和谐安陆”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融合“院办”安全防控保社会稳定。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和“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管理意识,加强乡镇民政办和农村福利院“双重安全”防范,由乡镇民政办主任担负农村福利院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各福利院院长是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及时集中“院办”力量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妥善解决好各种纠纷和矛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二是融合“院办”财经管理抓规范运作。为确保全市民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实行“院办”财经统一核算,从20__年起,在对乡镇民政工作经费纳入当年本级财政预算的同时,全市15所乡镇福利每年各预算安排建设管理经费3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负担2万元、乡镇财政1万元,以解决乡镇福利院人员及公用经费不足的问题。各乡镇民政办都设立了民政资金专户,严格按照“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社会化发放”的模式规范运作,有效杜绝了挤占、挪用民政资金的现象。此外,每年会同财政和审计等有关部门,专门对各地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工作进行检查监督,确保民政资金运行安全、高效。

三是融合“院办”事务公开促群众满意。以“阳光”、“公信”、“承诺”为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规范“院办”事务公开标准,建立乡镇民政工作信息公开和社会承诺制度,各乡镇民政办将优抚、救济、低保、五保、孤儿等各项民政业务的政策规定、办理程序设立公示栏、上墙公开,让群众就用跑“冤枉路”就能对民政服务流程一目了然,避免了办事过程中的“往返奔波”、程序繁锁之苦,切实增强了民政部门公信力。

三、工作成效

基层民政“院办合一”管理模式的实施,促使我市“民政为民”服务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全市民政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院办合一”管理模式开启了基层民政“一站式”服务之窗。

基层民政办和农村福利院都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服务窗口,我市通过把乡镇民政办和农村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办公阵地、服务管理等多种资源有效地整合,进一步优化基层民政工作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大力改善“民政为民”服务基础设施环境,建立起民政工作服务群众的“前沿统一阵地”,为全市人民群众开启了为民服务的“一站式”基层民政服务平台。

(二)“院办合一”管理模式汇聚了民政系统为民服务的力量之源。

乡镇民政办和农村福利院为困难群众提供着最直接、面对面、实实在在的服务,其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以上中的形象。我市实行“院办合一”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基层民政机构的组织建设、工作制度、管理服务“三规范”,从而增强了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个个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民政工作,从而汇聚了全市民政系统“为民最贴近服务”的强大力量,树立了民政干部队伍良好形象。

第4篇:基层工作经验范文

首先,我代表上阿图什乡党委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上阿图什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争先创优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呈现特色鲜明、“亮点”闪烁的新气象,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同志们和朋友们全面准确了解我乡基层组织建设相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上阿图什乡位于阿图什市西南部,距市区35公里,总人口4.25万人,总户数1.02万户。土地总面积7.8万亩,耕地面积4.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全乡有16个行政村,211个村民小组,有2个农场(牙孜路、阿克买拉)和1个羊场,20个站(所),25所中小学(其中,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21所)。2004年,全乡生产总值为8310.1万元,人均收入1634.52元。

乡党委下属19个村级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10个企事业单位党支部,3个学校党支部。有55个党小组,党员总人数1342人(预备党员67名),其中男党员1066人,女党员276人,农牧民党员669名。全乡团员总数1826人,团委下属35个团支部,党团比例为1:1.36。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一)抓班子自身建设,造就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1、抓好乡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五个好”的标准,在总结过去“六好”乡建设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首先,我乡选准了一个党性强、作风正、威信高、有很强党建意识、能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班长。其次,我乡对党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合理调整。使一批政治上强、学历高、懂政策、熟悉农村工作、能用“三个代表”指导工作的干部进入党委班子。现在乡党委班子成员由11人组成,班子成员中有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妇女领导,结束了我乡领导班子中没有妇女干部的现象。党政班子成员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其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达到99.2%,成员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6岁,下降为现在的35岁以下,50%的党政领导在35岁以下。切实优化党委班子结构,建立起了一支由老、中、青相结合的党政领导队伍,增强了工作合力和工作能力。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培训,95%以上的党政班子领导均具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实现了班子成员年轻化、知识化的目标。1999年,我乡被自治州命名为“六好”乡(镇)党委。我乡在“六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中,重点从3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健全创建机制。乡党委高度重视“五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乡党委书记亲自参与、亲自过问创建工作。二是进行责任分解,把责任目标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了纪检、宣传、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完善了“一把手”抓创建责任制,与各村、站(所)签订了创建目标管理责任书,量化、细化目标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细则,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按照五个“好”的标准狠抓创建工作。

2、围绕“五好”村党支部标准,认真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我乡“五好”村党支部创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整顿后进促转化。每年年初,乡党委都要结合年终考核对各村进行排队,逐个登记造册,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时采取由村干部述职,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民主生活会组织考评等方式,普遍对村级班子的整体情况进摸底,将一批群众公认、政治立场坚定、有一定文化素质、头脑灵活、思想坚定的党员选进村领导班子。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整顿任务,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分村施策。对工作靠上级催、包村干部帮助才能勉强完成任务的班子,采取绩效挂钩的办法解决问题;对工作遇事绕道走、瞻前顾后的班子,给予必要的撑腰壮胆和帮助;对结构不合理、配合有问题的班子,通过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的做法,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2003年我乡对白依沙克、栏杆、等村的支部书记、村长、支部副书记进行了全面调整;对站(所)领导的选拔引入了竞聘上岗机制;二是合理设置支部,进一步优化班子的知识、年龄结构。将农机站和林管站调整建立为两个党支部;将水管站和自来水公司合并成一个党支部,将机关党支部、政府党支部合并为一个支部。通过党委一班人认真调查摸底,全面系统的整顿,解决了各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等问题。使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45岁下降到现在的39.6岁。加速了村级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进程,为新形式下开展农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2003年我乡把86名素质好,能力强,敢于吃苦的机关干部派到各村挂职,把村级有综合工作能力和素质高的干部大胆选调到乡机关工作。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对村上遗留问题较多,工作迈不开步子的班子,派驻工作组协助工作,限期解决问题。三是阵地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高。采取由乡里筹一点,村里集一点,个人捐一点的办法,2000年以来,共筹资金55.4万元,为我乡兰干、萨依、迪汗拉、奥提亚克、铁提村新修建了办公阵地,目前,全乡16个村的办公场所都是砖混结构,总面积5171平方米,其中尧勒其拉、迪汗拉、塔库提村为两层楼办公阵地。四是狠抓制度建设。乡党委通过副职包村的办法,对各村的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了分类整理,根据工作需要完善了《五好村党支部创建设标准》、《五好村党支部创建管理目标》等一系列适用、管用的制度,均实现装框上墙。以尧勒其拉、迪汗拉、塔库提村为代表的一批村级制度建设示范村脱颖而出。各项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规范创建工作秩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必要保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乡16个行政村均已达到“五好”村党支部标准。

3、深入推行“4211”工作机制。在“4211”机制推行过程中,我乡结合实际,设置了党政党建、农村经济、综合治理和社会事务三个办公室。各办公室设主任1名,由副书记担任,设副主任3名,由副书记和副乡长担任。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把实行“4211”工作机制的60名干部分成两部分,以10天为一个轮换期,各办公室2/4的人员上班10天,1/4的人员参加乡党校5天时间的集中培训,1/4的人员在家安心休息5天。建立完善了《请示报告制度》、《交接班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周汇报月小结制度》、《干部请销假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等80多个相关工作制度,认真开好“三个会议”,紧贴农村实际开展轮训工作,构建了严格的考核监督体系和目标管理机制,使各部门的示范、引导、服务、协调等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不断加强和完善“五小”工程建设。2003年,我乡利用上级下拨的42万元预算内资金,并自筹资金,共计投资108万元新建了总面积598.02平方米、33间的干部公寓和120平方米的机关食堂,为干部宿舍购置了10台电视机,为干部浴室购置了两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了容量为8吨的暖气锅炉,建起了3座蔬菜大棚。同时,建起了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融学习、娱乐、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室,活动室内有各种书刊、杂志1万多本,每年订阅各种报刊杂志达15种以上,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加大干部双语培训力度,突破机关干部学习“双语”的屏障。乡党委组织机关干部每星期五下午集中学习“双语”,通过辅导老师指导、相互结对子、业余时间自学等方式,促使干部在相互语言交流中提高“双语”水平。

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我乡推行了五大毕业生、选派生、留疆战士驻村试点工作,并把该项工作作为提高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验和“双语”水平的重要途径。按照推行“4211”工作机制的总体安排和运作规程,对五大毕业生、选派生、留疆战士进行男、女,民、汉之间的搭配分组,采取1名民族干部带1名汉族干部,1名男性干部带2名女性干部的方式,坚持就近、便利的原则,安排干部到经济发展较为滞缓的村驻点,主要协助村级组织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扶贫攻坚、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加强“双语”学习,逐步实现用民族语言与村干部、农牧民群众进行交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提高“双语”会话能力。

为把机关干部的“双语”学习变“软任务”为“硬指标”,每年对所有干部进行2次以上的“双语”考试,通过把每次考试成绩与干部年终考评和工资挂钩,增进干部主动学习双语的积极性。目前,有85%的干部能熟练掌握基本的日常对话.

4、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情况。2001年,投资建立了乡党员电教站,面积120平方米,配备电教专职人员1名,设备齐全(29寸电视机、VCD、放像机各一台),建立健全了《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电教员主要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统一制成牌匾,装裱上墙。同时乡电教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电教工作检查制度,完善“自查、抽查、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工作效能,完善了电教设备、教材的登记,规范了电教片播放记录。

16个村级党员电教播放点均配备了电教设备和专职电教工作人员,加强片库建设,及时购买各种以农牧民实用技术、畜牧业发展等为内容的电教录像带、影碟,形成了党员电化教育两级(乡村)网络体系。同时,利用有线电视进家入户的有利时机,每周插播2次电教片,如《来自亿元村的报告》、《党的光辉照新疆》等50多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政治教育片及有助于农民学习借鉴的科技教育片,使全乡85%的农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70%的农民党员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农牧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

目前,全乡拥有3个党员电教科技示范基地(克斯勒果园、亚维路克村加工厂、拉依勒克村育肥基地),5个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村,137户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以示范户为点,辐射全乡的电教科技网络。

(二)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1、乡村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以及“三老”人员队伍现状。全乡享受副科以上待遇的人员有24人。党委班子成员由11人组成,成员中有一名妇女领导。政府班子成员由10人组成,党政领导班子的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成员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88名,平均年龄41.5岁,中专以上学历78名。全乡共有1536名干部,其中汉族干部25人,站所干部为649名,教师780名,在行政村任职的干部为116名。有267名符合自治区界定条件的农村“三老”人员,其中,老干部59名,老党员207名,老模范1名。

2、干部管理。一是从完善制度入手。先后制定了《上阿图什乡干部管理规定》、《上阿图什乡干部考勤制度》、《上阿图什乡干部学习制度》等,通过制度的落实强化了干部管理。二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在站所领导选拔中引入了竞聘上岗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几年来,我乡共选派了86名素质好、能力强、敢于吃苦的机关干部到各村挂职,选派干部占村干部的40%。三是强化考核工作。通过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并责任到人,结合年终考评,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对指标落实不好的进行惩罚,有效地增强了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

3、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的选拔主要是采取层层推荐的方式进行。首先,由各村经过民主讨论确定后备干部人选,上报乡党委并备案。其次,强化后备干部的培养,通过乡党校、市党校、挂职锻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今年,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对全乡280名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了公开选拔,按照4比1的比例,向市委组织部上报了75名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

4、党团员发展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加大团组织“推优”工作力度。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向一切优秀青年敞开大门”的工作方针,把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推荐到党组织中来,几年来,共推选120名28岁以下的团员入党。发展党员严把“入口”,疏通“出口”。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点在优秀团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积极培养和吸收其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疏通“出口”,对长期不参加党的活动、不发挥作用,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给予处置,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对农村无职党员按照各自特点进行设岗定责,使他们成为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村党支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的信息员,带领群众科学致富的示范员,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员,群众日常纠纷的调解员。今年,我了加强对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专门成立了退休干部党员党支部,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

5、激励“三老”人员、村干部、宗教人士发挥作用。我乡积极鼓励“三老”人员参与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的研究及组织实施。对有一技之长、身体状况允许的“三老”人员,聘请其担任村顾问、学校的政治辅导员,经常性地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教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好下一代。同时,他们还以身作则,大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尚,为农村稳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6、宗教人士的工资来源及发放。宗教人士的工资由市政协、统战部、民宗委发放。标准为哈提甫、副哈提甫平均每月250-450元。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版权所有

我乡坚持“强攻畜牧业,调优种植业,规模发展林果业,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2004年全乡集体经济收入为36.92万元。乡集体经济在2万元以下的村有8个;收入在2-5万元的村有4个;收入在5-10万元的村有4个,现全乡有贫困户1712户、8560人。在集体资产管理方面,主要采取租赁承包与集体管理相结合的方法,2004年各村承包费为36.0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乡农经站统一管理,具体开支办法是:先由各村上报所需开支项目,然后由乡农经站审查,报经乡长审批后由农经站支付,农牧民对集体经济管理反映较好。现乡应收债款为410万元,主要为各承包单位往来款、个人借款、其他单位借款。负债为571.71万元,主要为银行贷款40.85万元,向其他单位借款282.8万元,个人借款46.29万元,政策性调工资和新分配人员工资款201.76万元。清欠办法是:按照合同规定通过司法部门收回后再行支付。村级应收债款为329.66万元,主要为90年代为农牧民提供各种服务的费用,负债为160.81万元,主要为近8年来平整条田所欠服务单位的工钱。清欠办法是: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将应收债款收回后支付所欠服务单位的工钱。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为98.5万元,乡分配了36.73万元,村分配了59.07万元,主要用于正常办公和支付工资报酬。在乡村道路铺设、防洪设施修建、平整条田等工作中,我乡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的规定来筹集资金,人均收取额均在15元以下,没有出现超限额的村。2004年通过“一事一议”共筹资58.28万元。

第5篇:基层工作经验范文

一、逼出来的思路。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XXX村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就我们XXX村而言,一是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到位,激发了农民种田热情,村民“争田争地真忙”,直接导致村民之间的利益之争;二是由于我们的工作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方法,村务不公开,凡事干部说了算,导致村民的抵触情绪;三是群众的民主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导致村民凡事追根求源讨“说法”。所有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问题;既有国家阶段性政策的调整,又有法律法规的空白;既有我们工作方式方法的弊端和工作失误,又有群众的过分追溯,如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最终导致村民集体上访风起云涌。挫折和失误教训了我们,痛定思痛,我们“两委”一班人,坐下来进行了认真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广大村民的集体上访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主管理课,出现集体上访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工作思路上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可以说,过去多年延用的“干部决策,一呼百应”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只有还权于民,走民主管理的路子。换句话说,没有一方的稳定谈何发展,集体经济怎能得以壮大。我们走民主管理的思路,这是我们背水一战,保一方平安的唯一选择。

二、闯出来的路子

村级民主管理是一项新事物,贵在创新。怎样寻找村级民主管理的路子,在最佳结合点上破题,我们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村实际,以开拓创新总揽全局,以操作实用为出发点,以建立和谐XXX,确保一方平安为目标,闯出了“四个一”的新路子,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村级民主管理的特色。

(一)制度创新,一本好手册规范民主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搞好村级民主管理,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好制度。为此,我们首先从制定制度入手。针对村务管理无章可循的问题,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约》;针对村务财务公开不健全的问题,制定了《村务公开暂行规定》;针对村民反映问题渠道不畅的问题,制定了《村民议事规则》。在此基础上,我们并没有一蹴而就,而是对这些制度加强反馈,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办法,一方面征求上级的意见,另一方面印发全体村民代表反复酝酿讨论,征求修改意见达40多条,获得上级领导和全体村民的一致首肯,并于去年11月27日第25次村代表大会上通过。

(二)运行创新,一张通用笺管好村务活动。我们认为,村级民主管理是全体村民的共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村干部代表全体村民行使村级民主管理的公共活动。然而村干部怎样去开展公共管理活动,必须有一个可记可查可阅可存的方式。为此,我们以“五事”活动为中心,科学设计印制了“通用笺”并高标准制作了干部问事、村民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等10个文件夹一切村务活动,全部使用通用笺,一改过去干部从事村务管理活动说过撂过,或干部记在本本上,装在提包里,杂乱无章,难以保存,不便公开的弊端。与此同时,通用笺具有四种功能:一是规范记录功能,设计有事项、摘要、处理结果等栏目,真实反映村务活动全貌;二是合同协议功能,如集中议事,对形成的决议,干部和村民代表均须在通用笺上签字,具有合同协议性质,干部和村民都须执行;三是监督督办功能,如办理某一事务,由谁负责、什么时间完成,通用笺上均写的清清楚楚,一方面增强了村组干部办事的紧迫感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村民可依据通用笺查询督办;四是存档备查,为村务管理提供真实依据。截至目前,我们村干部的办公桌上放着通用笺,所有村务活动随说随记,已经成为我们村组干部时刻不离的办公载体和工具。

(三)机制创新,一套好程序确保高效运行。机制是一切工作高效运行的内在动力和保证,同时它又蕴涵在事物运行的规范性程序之中。对此我们着重建立了四个方面的运行程序。一是财务审批程序,村组所有的财务事项发生后,经手人必须在原始凭证上注明用途并签字,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批,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再报办事处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审计,确认合法、合理、准确无误后入帐。对不合理开支,村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有权否决;二是村务公开程序,村组所有财务审批程序后,在每月5日前在公开墙上逐笔公开;三是村民议事程序,所有重大事项按照《村民议事规则》,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交村民代表集体讨论,所作决议必须符合四个原则,即政策法规原则,民主决策原则,紧扣主题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四是建设项目发包程序,所有项目必须由村民代表会议首先定出标的,再召开村民会议竞标,对中标者村组必须在公开墙上进行公示。上述四个方面的程序,构筑了我村民主管理的规范性平台,确保了我村各项事务的高效运行。

(四)评价创新,一张评价表强经民主监督。从一定意义说。我们村组干部既是村民的公仆,又是村级民主管理的主角,肩负着高标准高质量搞好民主管理的重任。为了提高村组干部的为民服务办实事的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我们借鉴民主评议干部和人大行风评议的作法,在每季度末定期评事中,组织村民代表对村组干部落实“五事”工作情况,让村民了解全村“五事”的工作全貌。

三、干出来的效益

实践证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得民心合民意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极具可塑性的溢满芬芳和甜蜜的社会性事业,虽然我村实施的时间不长,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村的社会面貌和村民的精神风貌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跃,人均纯收入得到大幅度增长,村集体经济得到积累。

一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自我们开展村级民主管理以来,我们干部心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事事同群众商量;群众享有对村务最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有事愿向我们干部说,有话愿对我们干部讲,长期以来形成的干群对立的坚冰被融化,过去群众“见了干部想发火,干群说话就吵架,干部办事就猜疑”的可悲局面已经成为历史,全村出现了干群齐努力,共同奔小康,共建和谐新农村的生动局面。

二是凝聚了全体村民的心,增强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在此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XXX现在是村风正、民心顺,全体村民紧紧团结在党总支周围,“干部振臂一呼,村民万众响应”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又回到了我们XXX大地。与此同时,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第一季度村组共集中议事26次,村民代表参加议事370多次,到会率95.3%;村民说事19件,提合理化建议27条,被采纳24条,村民代表参加与解决二轮延包以及各种问题35件,促进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任务完成。

三是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提高了村组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现在在我们村有两句口头禅,一句是我们干部的口头禅:“有事找代表”,因为在干部心中,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干部的执政基础;另一句是群众的口头禅:“有事找干部”,因为在群众心目中,干部是他们的贴心人和公仆,这两句双向指代的口头禅,都集中反映了我们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实现了从过去务虚以现在务实的转变。据统计,第一季度干部问事,村民说事,集中议事共81件,已办理了78件,占96%;全村维修渠道10条2500米,维修闸口5座,维修道路3条1670米,办啥啥成,办事事顺,充分反映了我们村组干部的执政能力取得长足的进步。

四是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促进了全村社会稳定。俗话说“大乱必有大治”,通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我们找到了“大治”的灵丹妙药。截止目前,全村第一季度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全由村民集体讨论决定,村民心服,大家如意;大事不出村,村民代表集体研究决策,当场拍板,共同办理,杜绝了集体上访,全村和谐祥和,社会稳定。去年的上访代表李开付感慨地说:“如果以前村干部都象现在这样办事,我们也不会到北京、到省里去上访。”

五是优化了环境,促进了全村经济健康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使全村出现“三少三多”的可喜局面,即屋檐沟下说是非的少了,议论发展经济的多了;无事生非闹事的少了,外出和就近打工挣钱的多了;摸牌的少了,科学种田的多了。

四、取得的成效

第6篇:基层工作经验范文

1、健全乡镇党委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各乡镇党委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是硬道理,基层党建是硬基础”的思想,充分认识到没有基层组织的和谐稳固,就不可能有县域经济社会事业的大发展。要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党建工作例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真正分析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党委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对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每个问题都要责任到人,限定完成时限,以工作制度的完善推动干事创业氛围的形成,确保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每次召开乡镇党委党建工作例会,要有详细的网会议记录,每季度末报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召开党建工作例会工作列入每年基层党建工作考核重要内容。

2、建立乡镇党委书记与村干部定期交流制度。各乡镇党委书记每个月至少要召开2次与村干部交流会,认真听取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交流感情、发现问题,研究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帮助所辖村党支部解决基层党建方面的问题。每次交流会时间不能少于2个小时,要有会议记录,记录要真实、详细,每月底将记录报县委组织部。对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由部主要领导进行诫免谈话。

3、实施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包难村、乱村制度。每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首先要联系难村、乱村,长期深入所包村进行排查、调度,督促落实党建工作,带着感情深入群众中做工作,帮助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强力推动后进村的整顿转化。同时,开展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村、一个企业、一名党员、一名科技致富能手、一个贫困户、一个村民代表的活动,切实做到深入农村,服务农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不断凝聚党心、民心。

4、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村务述职会议制度。为加强对村级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强化村级干部责任意识,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村务述职工作制度的意见》,通过一年来的运作,村务述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后村务述职工作中,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头参加所辖村的村务述职会议,并对每位村干部的述职进行详细点评,认真提出整改意见,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5、建立乡镇下派干部定期汇报工作制度。为充分发挥乡镇机关到村任职干部作用,各乡镇党委要建立下派干部定期汇报工作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下派干部工作汇报会,汇报内容包括开展工作和目标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等,突出问题和信访隐患由下派干部和乡镇党委共同研究解决措施。

第7篇:基层工作经验范文

在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中共xxx乡委员会书记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选,感谢你们,不辞辛劳,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这个会议,我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诚挚的问候。现代表乡党委,就我乡如何抓好农村基础组织建设工作谈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xxx乡地处六枝特区西部,辖7个村,112个村民组,2962户,12270人,其中彝族、仡佬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689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6.2%。全乡共有党员240名,3个机关支部、7个村党支部。xxx乡境内有花赖、关寨两个火车站。我乡地形地貌表现为三大冲、六面坡、两大媒田、一条河,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典型的“少”、“边”、“穷”乡。

几年来,乡党委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思路,严格按照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和“五个好”乡镇党委目标要求,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的成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的经济性工作中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使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我乡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斗堡垒。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发挥党员和党组织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结合自身实际,乡党委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基础工程,及时研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工作责任,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我对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的稳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干部队伍

坚持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选好配强乡党政领导班子和村级领导班子。乡党委明确一名副书记抓组织建设工作。

针对村级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的现状,在全乡普遍实行“村为主”管理后,为打牢农村基础组织建设基础,把村级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落实。结合进一步整顿软瘫工作和村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配齐了村级“五种组织”(即: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妇代会、村共青团、村民兵连),确定了工作的落脚点,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二、找好人,发挥能人效应

推行“两推一选”,创新干部选任。对任期届满的村支两委班子,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依法进行换届选举,逐步推行“两推一选”(党内民主推荐、群众推荐、党内民主选举),大胆创新干部选任方式,形成强有力的干部领导核心。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和“选、调、配、培”的方式加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在抓党员队伍建设上,把致富能手、科技能人等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并按照四培三带的要求,把党员培养成科技能手、致富能人,把科技能手,致富能人培养成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并提出了要进支部先致富的发展党员和培养村干部理念。

如坝子村党支部书记谢荣昌,90年代中期,曾在市场中拼搏过,办过企业,干过管理,不仅具备了一定经济意识和经济基础,而且其本身就是一个勤劳致富的典型人物。有这样的能人党员当一把手,村级淡经济建设才有说服力。村委其它成员,有的是本村的致富能手,家庭情况在村里算是最好的。

一个战斗力强的班子,离不开一支过硬的队伍。近年来,乡党委积极更新人才观念,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造血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各村每年都发展一名以上党员,使全村的党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经济发展中,为建立一支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队伍,积极转变观念,送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和举办各种培训班,来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并坚持每星期一次村支两委会议,每月一次支部党员和村民小组长会议,每季度一次村民代表会议,群众大会随时召开,用党的方针政策武装干部和村民头脑,提高他们的致富意识。同时,还在工作中提出了“先富带后富,党员有义务”的口号,要求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推新品种、新技术时,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把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传授给农民群众。村党支部在群众中树立了不少种养殖方面的典型。如村民李健由于掌握了养殖技术,他家每年养猪出栏达50多头,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他目前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村文书张洪原是村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他不仅懂得种养殖方面的技术,而且,还学会了电脑,在坝子村算是一名秀才,且是全村致富的典型,能够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能人。

三、找事干,突出有人干事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村干部奖惩激励机制。乡村两级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对村干部、村班子的考核,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指标分解到村,以签订责任书的方式将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与其所得工资结合起来,实行绩效挂钩,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推行规范化管理,理顺“两委会”关系。及时总结以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为核心的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经验,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在理顺村支两委关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找报酬,增强工作能力

村组合并、精简村干部。全乡在并村之前共有11个村党支部、11个村民委员会,并村以后为7个村党支部、7个村委会。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成员从原来的88人减少到53人。

乡党委注重在政治上关心村组干部,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适时提拔任用;注重在工作上支持干部,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注重在生活上帮助村组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村干部的报酬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村为主”工作,真正实现工作重心下移,采取措施,逐年提高村干部报酬,从每年退耕还林补助款345520元中提出50%,作为村干部报酬,真正使村干部成为全脱产干部。在去年村干部报酬的基础上,提高村干部报酬至172200元/年,即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每月各400元工资,村委副支书(主任)每月350元,其它村委委员每月300元。除上级每年补助64680元村干部报酬外,在村干部报酬上每月补贴107520元。提高组干部报酬。即在去年组干部每年1344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每年40320元,使每个村民小组长每月工资从10元上升为30元。除上级补助每年13440元组干部报酬外,乡每年补贴组干部报酬26880元。村干部报酬提高后,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工作能力得到增强。

五、找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常规工作实行重心下移后,抓督查,落实工作责任。我们把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督查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作为全力抓好落实、提升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由乡督查考核工作组负责,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先后多次对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实行每个季度考核一次,并兑现奖惩。由于村干部报酬实行了与工作绩效挂钩,村干部敢抓敢干工作,不怕得罪人。如各村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都是由村级完成,计划生育手术对象作手术,由村干部亲自送交乡计生服务站。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找思想,更新脑子

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是村级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我们以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发展经济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开展学习培训。按照分层培训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培、外出参观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从2002年以来,共举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20期,培训村组干部1580人次、乡镇干部580人次。

启动了“四级教育”:一是采取行政干部专业化、专业干部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对乡干部的培训教育,制度定了党委中心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按照第周一上午组织副科级以上领导学习;规定了每月14日、28日为工作汇报会和干部职工大会,利用召开会议之机,对全乡干部职工进行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法律法规,学习相关业务知识,通过学习,提高了全乡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达到了专业人员懂管理,行政人员懂技术的目标,提高了全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凡乡里面召开需要村干部参加的会议,会后都要求村级采取召开组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群众大会及时传达贯彻到群众中去,确保政令畅通。三是对组干部进行培训教育,在提高村民小组长的报酬后,要求组长履行工作职责,参与村级抓工作,凡村级安排的事项,要求必须抓落实,点上群众工作直接由村民小组长去抓,腾出了村干部的精力。四是对群众进行教育,除直接由村民小组长对群众进行教育外,充分利用“2131”工程对群众进行教育,每个月在每个自然村寨放一场电影时,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种法律法规及党委政府的决策,占领农村群众思想阵地,深入到最基层。

“四级教育”的启动和实施,乡全乡干部职工、使广大群众学习了党的方针政策、现代科技知识及农业适用技术,不仅更新了观念,开拓了视野,拓宽了致富门路,增强了技能,而且从观念上彻底改变了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意识,树立了谋求大发展,追求新飞跃的思想。

七、找问题,理清发展思路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为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基于这一认识,乡党委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始终坚持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着力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明确新时期、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确立全乡经济发展的总体构想。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我乡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开展煤炭资源为龙头,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关寨火车站为依托,以退耕还林为纽带,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方针,实现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八、找出路,谋求发展

农村奔小康,关键在支部,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认为,过去xxx乡穷,关键是没有找准发展路子,只有理清思路,抢抓机遇,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让老百姓富起来才是硬道理。2002年-2003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实施退耕还林达17000多亩,全乡大面积实施了退耕还林,国家每亩补助300斤粮食,从而解决了群众吃饭问题,人均占有粮食从2002年前的230公斤增长到现在的367公斤。有些村民一家退耕还林30多亩,国家每年补助粮食9000多斤,一年的补助就够吃上几年。在我乡,许多往年种粮不够吃的人家,现在粮食吃不完。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村涌现了大部分剩余劳动力,为实这部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组织劳务输出,到今年8月底,全乡外出务工人员达1864人,务工收入平均按每人每月300元计,平均年务工收入为560万元,相当于全乡财政收入的5倍。

第8篇:基层工作经验范文

近年来,我市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念为指导,以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标准化为目标,夯实了城乡文化设施基础;以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地挖掘城乡各地区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不同的文化亮点,分类指导,梯级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科学性;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建设投入长效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强化保障,设施建设夯实基础,优质服务惠及群众”的公共文化发展之路。为把德兴建设成为赣浙皖三省交界最具魅力山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按照完善城区一批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场馆,再建设一批乡镇文化站,最后实现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政府主导,全力完善城区公共文化场馆功能。按照《德兴市城乡总体规划》和《德兴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细则》的标准要求,先后建成了德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城乡科技规划馆、文广新办公大楼、德兴市图书馆和文化馆新大楼、江西矿冶博物馆、德兴市艺术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大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尤其是江西矿冶博物馆,占地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布展面积达2000度平方米,成为江西省十大主题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二是以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为抓手,逐步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效能。十一五期间建成了达到“三室一厅”功能要求的12个乡镇文化,实现了乡镇文化站全覆盖,并全部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乡镇街道文化站每个面积都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每个文化站阅览室配备了电脑、阅览架、期刊架、2000册以上图书,并有电子阅览功能。教育培训室配备了电子琴、二胡、笛子、锣鼓等音乐教学器材。多功能厅配备了投影机、点歌系统和各类艺术培训设施和室内健身器材。文化站成为当地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最佳场所之一。三是重心下移,力争实现村(居)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我市按照各村(社区)设施条件、服务辐射范围、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进行示范先行、标准分类、梯级推进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市128个村居按一类点16个、二类点48个、三类点64个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今年内力争完成80%的建设任务,2018年基本全面完成。一类村居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十个一”标准进行建设。既一个文化礼堂或戏台、一套专业演出音响、一套舞台灯光设备、一套投影设备和点歌系统、一条文化长廊(含带身边好人榜阅报栏)、一个综合文化活动室、一个村史馆、一套网络广播系统、一套体育健身器材、一个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体育、健身广场(含一条健身路径)。在16个一类村居文化建设点中选择条件成熟的村居率先实施网络广播系统覆盖每个自然村的广播“村村响”示范工程,力争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市、乡、村三级广播系统全覆盖;二类村居文化服务中心按照“七个一”标准进行建设,在“五个一”标准基础上增加了村史馆、文化礼堂或戏台;三类村居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五个一”标准。通过一类建设点的示范带动,二类三类点梯次跟进,到2019年前全部达到一类建设点标准,2020年前全面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工作目标。突出“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村居文化服务中心。以总分馆制建设为契机,覆盖市、乡、村(社区)文化服务网络化逐步成型。以图书馆、文化馆为县市文化服务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正按规划有序推进。为夯实乡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打造地方文化特色,打通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需求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共建有村(社区)文体广场101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88个;全市共建有农家书屋106家, 总面积2160平米,总藏书量16.6万册。目前,全市从事文化工作人员达到120余人,文化志愿者50余人,其中各类文化类协会6个,会员400多人,各村(社区)都成立了人数不等的文艺队伍。

二、满足需求,全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文化服务项目品牌化。将大型的、群众参与度广的、对外美誉度高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项目品牌化,一直是我市努力的方向。通过近几年的上下齐心努力,已经形成固定的品牌化文化服务项目。一是每年一届的旅游美食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深受群众欢迎,成为在外乡友必参加的明星类群众文化活动;二是民俗文化进社区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2届,将德兴的民风民俗和非遗展示等活动送入各个社区,群众好评如潮;三是“首届幸福德兴日”、“江西(德兴)首届声乐艺术节”、“首届国医日”和“首届珠宝文化节”都分别成功举办,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逐步形成远近闻名的文化品牌活动。

2.文化服务活动常态化。一是传统的文化服务项目常态化。近年来,年均开展市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5场次,如“走进高铁时代”、“健康德兴,魅力山城”、“喜迎”等大型主题晚会。市文化馆主办的连续28年的谷雨诗会,连续19年的元宵猜灯谜,连续26年的送春联等文化下乡活动已成为广大文字爱好者和群众熟悉而认可的文化活动。二是创新“文化三项”活动形式。将原来送戏下乡固定场次调整出部分任务集中在市艺术中心,开展戏剧展演周活动。既让广大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免费分别欣赏到京剧、越剧、黄梅戏和歌舞剧目,又让基层农村的群众进城在环境良好、设施完善的艺术中心享受艺术大餐;送电影下乡活动也在原有模式上增加了“新片广场展演周”、“爱国主义教育片放映”主题周等特色放映活动;着力提高乡镇自办文体活动质量。市文广新局组织市文化馆、艺术团和文化志愿者指导乡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年平均100多场,并根据全市性普遍开展的群文活动项目进行重点指导,集中展示。如城乡居民普及的广场舞活动,在全市每年举行一次广场舞大赛,并将获奖节目在市区文化广场、艺术中心进行展示,同时对特别优秀的广场舞代表队送至上饶,全省乃至全国参加比赛。让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精神风貌,又极大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素养。三是壮大了文化服务队伍。近期我市“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除了专业文艺工作者外,将文化爱好者、文化志愿者和各类协会组织起来,成立了送电影小分队、送图书小分队、艺术辅导小分队、文艺演出小分队等,人员多达200多人,深入农村、企业、军营和社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服务,深受了群众欢迎。

3.文化服务活动特色化。近年来,我市各乡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基本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格局。比如花桥镇的农民艺术节,新营街道的端午龙舟赛,银城街道的龙灯表演,绕二的庙会和红色文化展示活动,黄柏乡的农民艺术团进村巡演、新岗山镇的红歌会、龙头山乡的农民管弦乐队、香屯街道的农民文艺汇演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都在逐步形成。在生动、活泼、持久的公共文化活动中,文化爱好者们走进社区,走上舞台,尽情释放文化激情,展示文化才能。我市黄柏乡尚和村的无腿女孩蒋张子怡,在我市少儿才艺大赛中脱颖而出后,分别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多家部级、省级电视台录制节目。以村史馆建设为契机,挖掘并集中展示各乡镇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如池口的农垦知青文化、罗家墩生态农耕文化、海口镇的古文化等,使村史馆成为当地爱家乡的乡愁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场所。通过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了优秀文化熏陶,提升了综合文化素养,促进了地方和谐稳定。

三、强化措施,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系统性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把这次工作落到实处。我市的做法有如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德兴市委、市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了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市委书记和市长带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领导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并制定下发了《德兴市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细则》、《德兴市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文件中对工作内容、标准、责任、完成时间和资金保障做了明确的要求。市长郭峰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由市直各有关单位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统一了思想,明确任务和责任。分管领导召开了工作推进会,文广新局召开了业务培训会,市里主要领导经常调度工作的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文化站效能整改,村居文化中心建设配套资金及时到位等问题都排在了市长的重点工作进度调度公示牌。将村居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做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向社会承诺的“十件实事”。使有关部门和乡镇绷紧了弦,鼓足了劲,工作落到实处。

2.考评长效化,为工作推进提供了机制保障。一是实行文广新工作考评制度。从2014年起,政府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乡镇(街道)年终综合考评内容。对乡镇文化站服务效能,村居文化中心建设和农村五项活动等列入考评重要内容。文广新局对村级文化管理员的岗位进行了严格的业务技能选拔,并将村级文化中心服务效能进行业务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对村级宣传文化管理员实行优胜劣淘动态管理。二是加大了监督力度。充分借助市人大、政协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多次调研,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起到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协商作用,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列入市人大“一年三问”工作内容。三是细化了工作责任。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领导小组对各成员单位的责任、任务和目标量化,各负其责,尤其是文广新局有一支业务精通、工作扎实、乐于奉献、充满工作热情的工作队伍,深入基层调研,制定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村居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对村(社区)的业务指导上下足了功夫。如根据基层交通条件、经济水平、设施现状等提出了分类实施、有序推进;工作建议结合原有的文化设施情况,提出了政府采购配送基层的不同货物、数量清单,保证了财政投入最大效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顺利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9篇:基层工作经验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大会,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表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推动学校改革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总结交流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首先,我代表校党委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学校全体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

同志们,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壮丽征程。97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敢于克服任何艰险,甘于付出任何牺牲,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带领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坚持党要管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党的报告中鲜明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专门论述,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志们,我校党组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37年建立的中共xx农林专科学校党支部。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正式成立了中共xx农学院党总支。学校合并组建以来,校党委继续发扬顽强斗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后,校党委紧紧围绕“二次创业、奠基百年”战略目标和“两个十年”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2016年2月,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校党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学校各级党组织、全体师生党员坚持以学为先,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学做结合,始终牢牢抓住“关键少数”不放松,始终注重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不放松,始终聚焦解决突出问题不放松。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大师生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各基层党支部能够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丰富教职工理论学习的内容形式,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

各党委、党总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聚焦主业抓党建,以党建有效促进学校事业发展。

回顾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进步,根本在于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围绕学校发展改革中心工作抓党建促发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上级党组织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全体师生的艰苦奋斗,离不开全校广大党员的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校党委,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奋斗的共产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11位同志分别作了经验发言,谈体会、谈思考、谈打算,讲的都很好。前一段,我到几个学院调研了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通过调研发现,各级党组织在不断深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程中,能够积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狠抓基层党支部特别是教师党支部的建设,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学院党委层面,比如,林学院党委立足党政融合,按照“两个有利于”的原则,通盘考虑行政和党支部的设置及支部书记的选配,有效避免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教学科研组织建设的“两张皮”现象;

经管学院党委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优秀教师“双培养”机制方面积极推动、大胆创新;

动科学院党委在抓好抓实党支部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以党支部为主导的教职工理论学习方面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

农学院党委在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参与学院议事决策、发挥政治把关作用方面率先做出了尝试。

在党支部层面,比如,植保学院植物病理学科教工党支部积极发扬优良教学科研传统,注重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实现支部和团队建设的双向良性循环;

资环学院教工环科支部和葡萄酒学院葡萄酒学党支部积极创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实现支部思想建设的有效提升;

园艺学院葡萄创新团队党支部、水建学院土木教工党支部、水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支部认真落实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积极探索、丰富教职工学习内容和方式,有效实现教师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的有机统一。动医学院大学生第五党支部进一步规范党员教育管理,聚焦党支部基本建设,实现了思想引领与能力培养的双促进。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借鉴有益经验、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实现共同进步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学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院间、党支部间的党建工作质量水平还很不平衡;

个别学院、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还没有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

少数学院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党支部书记选配工作不到位,等等。当前,学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把党的建设抓好抓紧抓实,各项事业才能够更好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努力开创学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科学系统的行动纲领,也是丰富全面的方法论集成,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学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对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要深刻认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中央巡视组巡视整改意见也指出了我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巡视整改,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引向深入,切实加强我校基层组织建设。

二是要全面把握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途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把强化政治功能摆在首位。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严肃规范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选优配强院系党组织书记、基层支部书记,着力解决好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要做好党员发展统筹规划,建立健全沟通联系、及时发现机制,创新优化教育培养方式,落实落细联系考察办法,把好入党的“政治关”“质量关”。

三是要深刻认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治责任。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各党委、党总支书记要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其他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建立党委、党总支班子成员联系师生党支部制度,具体指导推动师生党支部工作,要及时发现和推动解决党建任务和制度不落地等问题。要切实落实基层党建责任体系,进一步夯实校党委、党委工作部门、院(系)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的责任,形成党建工作上下贯通、职责明晰、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

二、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质量促进发展,发展影响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今年工作的主题为“基层党建与学科建设年”,并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活动”,这是我校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按照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全校党员干部要以更大的干劲、更新的措施,聚焦基层党建质量攻坚。

一是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着力强化“四个意识”,不断增强高校党员干部师生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特别是要把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政治引领、规范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校中心工作中的作用,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学校党建工作最基本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二是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制度建设是管长远、管根本的。要把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具体行动和实践,贯穿到党的建设全过程,融入到学校工作各方面,落实到校、院、系各级领导责任中。要紧紧围绕制度建党、质量建党,完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以制定完善加强党对学校全面领导的制度规范为主线,健全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等基本制度,进一步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为重点,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换届提醒制度、党员服务联系管理制度、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制度。

三是要抓好质量提升这个根本。质量决定价值。抓质量提升,就要抓规范,定标准。2017年以来,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这些都将作为我校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制度依据。我们要在学校相关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办法,落实举措,建立规范,制定标准,切实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同时,要树典型,立标杆。按照教育部党组“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十百千万”工程创建活动安排,以“树标杆、当先锋”为目标,带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树立起我校党建工作标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建质量迅速提升。

三、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全面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在改革发展中见实效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党建与发展只有相辅相成、同向同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

一要为学校事业发展指引方向、凝聚力量。继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学习方式,加强学习辅导,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见成效,让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学科研、学习生活中显现出来。扎实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工作。发挥学校在研究解决“三农”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丝路国家农业教育科技合作等领域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院(系)党组织要制定具体办法,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加强对院(系)学术组织的引导,落实“一会一报”和“一事一报”制度,管好各类思想文化阵地。

二要为学校事业发展熔铸坚强的领导核心。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抓好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配思想政治好,科研业务好的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工作,不断完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让学术带头人在基层党组织中敢于站出来、善于干工作、乐于做头雁,构建党建和教学科研的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良好局面。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科学考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加大对“懒、散、软、弱”班子的调整力度,优化结构,激发活力,不断提升各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