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卫生建设范文

农村卫生建设精选(九篇)

农村卫生建设

第1篇:农村卫生建设范文

一、要继续贯彻执行卫生部*年颁发的《关于组织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农村卫生事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城市医院要按照文件精神和对医院的规定,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切实落到实处。

二、要提高认识,增强城市医院支农的自觉性。城市医院支援农村是卫生支农的主要内容,是医院深入社区,参与和支持初级卫生保健,巩固和完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重要措施。各类医院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医院支援农村、高层次医院支援基层,互助合作,逐级指导,是城市医院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优越性,必须坚持不懈,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使其惯性运转。受援单位要把城市医院的支援作为自身建设与发展的良好契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合作,通过自身的努力及对口支援,切实加强医院建设。

三、在具体执行中,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首先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原则,以及《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草案)》的规定,对所辖区域内的城市医院支农工作统筹规划,采取划区包干,分工负责,定点挂钩,对口支援等方法,建立和完善固定的技术合作和逐级指导的关系,并逐步建立起双向转诊制度。

四、城市医院支农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人才培训、技术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上。支援与受援双方要签订协议,实行四定:定目标、定任务、定方式、定时间。可参照医院分级标准确定目标,并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和医院评审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卫生主管部门要定期检查支援与受援双方协议的执行情况。

五、要根据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派有经验的城市医疗技术人员下去。医疗技术人员在毕业后的3年内,一般应先在医院进行“三基”“三严”的业务基本功训练。医疗技术人员参加卫生支农工作的实绩应作为考核、晋升、表彰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各地对承担卫生支农任务的医疗技术人员,除由原单位照发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不变外,视受援单位的承担能力,由双方单位协议,妥善安排下派医技人员的工作与生活,并酌情发给相应的补贴。

七、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制订相应的政策,鼓励城市医疗机构的离、退休的医务人员到农村医疗单位工作,作为城市医院支农工作的补充力量。

第2篇:农村卫生建设范文

一、20**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成效

(一)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我厅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督促、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目前,各地由政府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协调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纳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农村公共卫生组织、协调、督查等工作有序展开。乡镇和村公共卫生管理员和联络员队伍组建工作进一步加快,日常管理职责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截止20**年底,全省各县(市、区)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都已经成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工作队伍已经建立,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总数达2163人,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有**人。

(二)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

全省各地按照《**省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和“社区健康促进工程”的要求,制订并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规划,根据行政区划以及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合理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调整农村卫生资源布局和优化配置,以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业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网底,农村社区责任医生为骨干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至20**年底,全省各县(市、区)已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室)**个(其中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827个),社区责任医生3**91人,每千农村居民拥有责任医生数已达0.93人。县级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稳步推进,至20**年12月底,*%的县(市、区)建立了卫生监督派出机构。

(三)农村卫生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近年来,省级财政逐年增加卫生事业转移支付资金投入,并将新增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20**年省级财政安排“农民健康工程”专项补助资金达6.68亿元,加上市、县财政的资金,全省各级政府用于农民健康保障的投入达到23亿元。在全国率先完成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任务后,近两年共安排省级资金1000万元,争取国债资金2730万元,重点用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房屋改造。围绕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20**-20**年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的B超、X光机、心电图、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尿液分析仪等新“六大件”装备的补助,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装备水平。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省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和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全面启动、实施。20**年全省城市医师长期驻基层医疗单位达*人。

(四)“农民健康工程”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良好。

农民参保率进一步提高,受益面进一步扩大,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20**年起,省财政对不同经济地区参合农民的补助,从原有的每人每年10、5、3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0、10、6元。这样,省财政每年对合作医疗的专项补助资金达到3.68亿元,加上各级财政的投入,每年用于合作医疗的投入将达到16亿元,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年,全省参合农民3000万,占全省农业人口的89%,人均筹资水平已达90元,全省87个县(市、区)的人均筹资额都达到60元以上。当年度参合农民住院补偿率24.39%,年受益面69%。上一年度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结余率7.51%,运行平稳、有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四年来,累计筹集合作医疗资金68.04亿元,农民实际报销医疗费用59.65亿元,共有3512.61万人次受益。

20**年开始,全面推行“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统筹”的补偿模式。目前,已有86个县(市、区)实行了“大小统筹”的政策,全省参合农民的受益面也从试点之初的4%提高到了目前的69%左右。大力推进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强科学管理。有84个县(市、区)已完成信息化建设,符合“出院病人费用清单自动导入、自动审核、自动计算报销金额”的要求,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正在筹建之中,争取到20**年实现全省联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较好地减轻了广大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降低了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对于保护农村生产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据随机抽样入户调查,95%的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2.第一轮农民健康体检顺利完成。

从20**年起,省政府决定为参合农民免费提供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这项工作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基本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B超、三大常规和X光检查。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整合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积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农民健康体检工作。20**-20**两年第一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已经结束,累计体检2416万人,占全省参合农民总数的80%。检出患有各种疾病者387万人,占总体检人数的16%,在统计的7种疾病中,高血压位居第一,累计达178万人,胆结石53万人,糖尿病18万人,各地对体检出来的患病对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加强了跟踪服务,达到了“无病早预防、小病早发现、大病早治疗”的初衷,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3.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全面落实。

各地认真制定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实施方案,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力推进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建设,通过划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责任区,选聘社区责任医生、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考评体系等,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得以逐步开展,农村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重点人群重点服务和基本卫生安全保障等三大类12项任务得到逐步落实,全省以县单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到91.2%。据下半年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对22个县(市、区)的督查情况和20**年底各县(市、区)自查及各市的复核结果显示,对比项目实施前的数据,各类公共卫生项目指标都有了明显提高。儿童规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由93.6%提高到98.7%,肺结核病规范管理率由90.9%提高到97.2%,精神病人综合管理覆盖率由61.7%提高到93.9%,食品从业人员体检率由88.4%提高到97.7%,重点传染病监测合格率由91.8%提高到98.6%,儿童系统管理率由86.6%提高到92.8%,产前检查率由92.9%提高到98.7%,产后访视率由91.4%提高98%。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率达93.6%,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65.1%。农民对卫生服务的满意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据对44个乡镇的440位农民调查,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率达89.3%,对社区责任医生的满意率为84.3%。

二、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

(一)全面部署工作目标任务。为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把“农民健康工程”这件为民办实事工程抓细、抓实、抓好,我厅每年召开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具体工作任务。要求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协同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健康体检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3大任务,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20**年5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城乡社区卫生工作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会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村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20**年,我们组织了一期全省各县(市、区)卫生局分管局长培训班,四期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厅领导、有关处室负责人亲自授课,对“农民健康工程”有关内容进行系统培训。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进一步明确“农民健康工程”的内涵、目标、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我厅围绕卫生强省建设与“**”卫生发展规划纲要,会同有关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完善和制定了相关政策性文件。出台了《**省农民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省省级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省省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省规范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标准》、《**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求》、《关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用管理的意见》、《**省乡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资格评价与职务聘任规定》、《**省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关于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10多个,为进一步指导全省各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提升乡村卫技人员业务水平,推进“农民健康工程”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各地也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方案。

(三)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督查和考核。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卫生工作开展的情况,抓好“农民健康工程”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我厅组织人员深入到山区老区、交通不便海岛、外来人口集中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以及农户家中,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基层医务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农村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提供给有关领导决策参考,如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乡村医生的待遇、扩大参合农民健康体检项目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有效地推进了“农民健康工程”的深入实施。我厅在指导各地开展“农民健康工程”各项工作中,切实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惠及农民的新农合、公共卫生、健康体检等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指导,对个别地方出现专项资金管理上的违规事件及时督促、指导、纠正,并要求全省各地引以为戒,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机制,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财务收支的透明度,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把专项资金真正用于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对“农民健康工程”各项工作的督导,20**年下半年在各县(市、区)自查和各市复核的基础上,省政府办公厅组织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专项督查,全省形成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在对全省三类地区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为了规范各地的工作,我厅起草了《**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范》,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的过程,拟于20**年初印发各地执行。

三、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与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仍存在一定距离;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有待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农民健康保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卫技人员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队伍要进一步稳定。我们将高度重视上述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把农村卫生工作各项工作任务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四、20**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20**年全省农村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卫生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按照“让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加强预防少生病”的要求,以卫生强市、卫生强县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促进全省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卫生工作目标任务:

1.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全省所有县(市、区)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100元。所有县(市、区)开展门诊费用报销制度,住院补偿率达到30%以上。以县为单位信息化建设完成率达95%。

2.20**年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率达45%以上。

3.以县为单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85%。

(二)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卫生重点工作:

1.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一是健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的要求,以“五个转变”、“四个化”为核心,制定并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规划,重点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合理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转型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整合和下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应急救治和基本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力量,做到“疾病防控立足社区、卫生监督进驻社区、应急行动依靠社区、城市医院牵手社区、责任医生扎根社区”,使农村卫生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二是加快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创建,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根据《**省规范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标准(试行)》的要求,在20**年每个县(市、区)创建至少一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加快推广进度。20**年按照“规划引领,突出重点,严格标准”的原则,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要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县、市)的创建和推广工作,以点带面,促进全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协调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一体化管理进程。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站的管理考核机制,落实中心对站的统一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1∶1000-1500的比例,配备社区责任医生,制订下发《**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范》,规范指导各地的工作。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和推广应用,探索建立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提高社区卫生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一体化、服务网络化、责任网格化、信息现代化”。

2.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我省的新农合工作已进入深化提高阶段,20**年将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民提高个人缴费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100元,省财政对全省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参合农民的补助分别从每人每年的20、10、6元提高到40、20、12元,稳步提高新农合的保障水平。完善“住院统筹为主、兼顾门诊统筹”的补偿模式,在实行大病住院统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费用报销制度,实行当场实时结报。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水平,减少补偿分段,采用补偿比例先递增后递减的补偿方案,争取住院补偿率达到30%以上,适当降低住院补偿起付线。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以县为单位信息化建设完成率达95%。

3.认真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各项任务。

扎实做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深化细化服务项目内容,以绩效评价为抓手,提升服务工作质量。按照《**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对全省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指导督查,在各地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全省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规范。搭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平台,有效发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业务指导作用。加强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争取落实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工作经费补助。以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工作的实绩和政策措施的到位为主要考核达标内容,20**年,以县为单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85%以上。

4.继续推进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健康体检经费,结合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开展乙肝等筛查,加强乙肝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健康体检的后续管理和对重点人群的跟踪服务,强化健康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按照全人全程健康管理的要求,探索建立标准化的动态数字健康档案,加强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管理,建立有效的城乡居民社区健康综合管理模式,让农村居民人人拥有责任医生,家家建立健康档案,更好地享有责任医生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

5.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培训工作,帮助转变理念,更新知识,提高管理能力。组织开展社区责任医生岗位知识培训,提高责任医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承担起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工作任务。贯彻实施《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严格执行《**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加强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争取出台全省性的指导意见,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第3篇:农村卫生建设范文

一、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日益完善,疾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明显提高,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逐步加大,基本医疗服务得到改进,整个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我县坚持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抓规范、建网络、铺摊子、打基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优化。一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初显成效。20__年初,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将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在全县共设置了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确定了303名驻村责任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上启下作用显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展开,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基本能承担三大类十二项中的各项任务。到目前为止,我县责任医生进村入户率达95.3%,共为23.57万名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72%以上;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以上,其中梳理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象21035人,年上门随访人均4次以上,上门随访率达95.3%。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我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通过政策调整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参合率从20__年的72.9%,提高到20__年的85.4%。今年1至10月,全县共发放报销款1250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有150人,共有10300名住院患者、28万人次门诊患者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全省城乡社区卫生工作暨农村合作医疗会议后,今年我县的筹资标准提高到70元/人,争取“十一五”末人均筹资达到100元的标准。同时,信息化建设有望在年底前完成,《__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年发展规划(20__-20__年)》正在草拟中,《__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暂行办法》已由县长办公会议通过,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三是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有序进行。由县新农医管委会统一领导,各乡镇政府组织宣传发动,体检对象是持有20__年发放“健康体检券”的农民、全县0--7岁儿童及中小学生。各定点单位制订体检计划,抽调骨干医生,规范填写体检表,及时作出体检结论,并反馈给农民。从20__年10月到20__年9月,已完成了23万多人次的农民健康体检任务。其中0-7岁儿童和中小学生63643人次,成人174148人次,占参加新农合农民的82.38%,占全县农民总数的59.86%。

(二)坚持防治并举,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围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县不断加强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与管理,不断深化做好霍乱、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及夏季肠道传染病等各项防治工作。针对我省部分县、市发生的霍乱疫情,为提高我县对霍乱的防控能力,卫生部门制定了《20__年__县霍乱防控应急演练方案》,成功开展了霍乱应急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各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协同配合和快速救治能力。全县7个乡镇卫生院的接种门诊达到了市级规范化门诊标准,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规范有序,“四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__年11月29日,建筑面积3898.7平方米,预算总投资825万元的县疾控中心新大楼工程正式落成搬迁,大大改善了我县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条件,将为我县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发挥更加有益的作用,标志着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以专项整治为重点,卫生监督执法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专项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卫生执法行动,及时查处了一些有损于农民群众利益的卫生违法行为,有力地整顿和规范了食品卫生、公共卫生和农村医疗市场秩序,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两会”、黄金周、省残疾人艺术表演、高考等重大活动和节日中专门制定方案,周密安排力量,认真落实各项检查和指导措施,圆满完成卫生安全保卫工作。到今年10月底,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232人次,对县城218家餐饮单位、71家食堂进行486家次的全面监督检查,取缔38家,当场处罚案件80起,立案查处13起,罚没款1.8万元。县城持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达201家,持证率92.5%;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餐饮单位和食堂261家,比例达90%;289家餐饮单位和食堂销售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比例达100%;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100%。同时,根据《__县城乡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

施意见》关于“在县卫生监督所下设卫生监督分所”的要求,以每2--4个乡镇或6--12万人口设置一个派出机构的标准,拟在__、舒洪、新建、直属设置四个卫生监督分所。目前__卫生监督分所已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卫生监督向农村的延伸。(四)以母婴健康工程为抓手,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深入。积极实施“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大力开展妇女病普查、围产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三项监测”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新生儿素质。在新农合体检中推开对农村妇女病的免费普查工作,达到省厅要求的80%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35%,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86%,妇女病查治率2.12%,婚前保健咨询率85%,产前筛查率19%,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1%,新生儿听力筛查率60%。

(五)以创省级文明县城为载体,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深入开展卫生镇、村、户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推动爱国卫生向纵深发展;全面巩固灭蟑成果,今年10月顺利通过市爱卫办“灭蟑先进城区”的复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提高农村自来水受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医疗器械短缺、设备简陋、老化问题相当普遍,离农民健康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二是卫生院负担重,农村卫生人员工资待遇低。由于设备简陋,医疗水平上不去,导致卫生院普遍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二)农村卫生技术人才较为缺乏,结构不合理。就整体而言,我县卫生技术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等问题。从人员结构看,乡镇卫生院多以中专毕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缺少大专以上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其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一方面,在岗人员业务深造的机会少,医疗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乡村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条件差,待遇低,不仅缺乏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连职工的正常工资都无法保证,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一些如外科、妇科、放射、检验、b超等短缺专业的人才更为缺乏。

(三)农村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广大群众卫生防病意识不强。由于我县经济水平总体不高,村集体经济薄弱,用于改善村庄环境、保障群众生活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十分有限。截止20__年底,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虽已达到81.62%,但绝大多数供水点均未实行常规消毒;卫生厕所普及率虽已达到80.2%,但大多数没有三格式化粪池,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另外广大群众受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卫生意识淡薄,对常见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知晓少,生活习惯普遍较差,喝生水、吃腌制食品、熟食生吃等现象十分普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观念严重,“小病能拖则拖、大病能捱就捱”,及时就诊率低。种种问题的存在,一旦有传染源出现,极易造成疾病暴发和流行。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公共卫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农村卫生事业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及建立起符合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全民医疗总覆盖”的要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的公共卫生建设。

(一)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就卫生事业而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努力加快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建设农村卫生保健的长效防治机制提供财力保证。对于乡镇卫生院,也应分阶段安排一定比例投资。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进度的原则,完成好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

(二)坚持统筹发展,努力构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大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开展妇女病普查、围产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三项监测”等工作。积极争取其他卫生监督分所建立,争取到20__年建成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主体、各派出机构为补充的卫生监督体系。

(三)坚持协调发展,努力解决好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医疗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农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我县一些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一些严重疾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开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努力解决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问题。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要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消灭“四害”,改变“脏、乱、差”面貌,消除危害人群的各类环境因素,改善社会公共卫生状况,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4篇:农村卫生建设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农村卫生室建设工作会议,贯彻××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刚才,特区社会事务局××局长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去年全区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对今年农村卫生工作任务进行具体部署,内容比较全面,也很符合实际。会上,对2005年度村卫生室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在此,我谨代表特区管委会向受到表彰的先进村卫生室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卫生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2005年,全区卫生系统在特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全区卫生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进一步规范了村卫生室的建设与考核,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与医疗双重功能得到强化,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农村初保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区农村合作医疗人口参保率86.03%,36名乡村医生取得了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全区改水受益人口2000多人;新增无害化户厕250多座,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3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具备了传染疫病网络直报功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五苗接种覆盖面达99.23%。

[2006年是“十一五”规化实施的第一年,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我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全年工作目标,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着力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努力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握“一个统领”,做到“五个坚持”。把握“一个统领”,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把发展是硬道理和遵循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态度促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分析卫生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科学发展观对卫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把握科学发展观给卫生事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努力做到在协调发展中加快发展、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发展,不断开创卫生工作的新局面。做到“五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惠民为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努力促进城乡之间、医疗与预防之间相协调;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改革为动力,推进有利于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卫生服务和监管,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关于2006的全区卫生工作,在这里,我想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切实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制,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认真贯彻《××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城乡兼顾、重在农村”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区、乡一体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完善指挥信息网络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努力构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防护屏障。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上争,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抓紧做好基础设施项目规划、立项和建设等工作。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各单位要制定相关计划,定期安排一定比例的人员参加公共卫生知识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卫生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努力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工作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农民的健康、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全民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区农村卫生工作,特别是村一级医疗卫生机构还比较薄弱,投入不足、缺乏人才、设备简陋的情况仍然存在。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关注农村卫生和农民健康,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切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改变基层农村卫生发展滞后的状况。今年要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要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为重点,积极引导医院经营者改善医疗设备设施条件,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要。二是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要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制定优惠政策,落实相关资金等措施,充分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区合管办要强化监管职能,加大对合作医疗资金统筹使用情况的督查力度,不断提高资金利用率。要合理确定保障水平,既要防止因报销标准收得过紧造成资金沉淀,影响农民实际受益,又要防止发生透支现象。三是加快农村工作的落实。要规范村卫生室的设置、建设和管理,逐步落实乡村医生报酬,用3-5年时间,使我区各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标准;各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改水改厕计划,并积极筹措启动资金,加快实施进度。卫生行政部门、爱卫办要积极协调自来水公司及各村组,帮助解决过程改水改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尽快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三、高度重视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对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必要的资金投入,防止疫病的发生或蔓延。要切实加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抓住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两个重要环节,把病例的发现、报告、治疗、管理等措施落到实处。要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加强艾滋病检测能力建设和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实施预防干预,及时提供医疗救助和关怀,努力控制和消除艾滋病危害。

四、规范发展城区社区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推进分层次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促进城镇医疗资源的战略调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全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结合社区分布状况,合理调整布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兴办上,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行多元化兴办模式,通过提供廉价房屋,减免规费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全科医师的规范化教育培训,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人事、业务培训、职称晋升等相关配套政策,通过推行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版权所有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加强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统一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标准、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

五、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老百姓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群众反映的看病难是难在高质量的医疗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看病贵是贵在药品价格下降幅度太慢。各级医疗机构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真心为民解难,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医疗服务时,务必优先考虑到群众的健康利益,考虑到群众的受益程度。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要在卫生系统弘扬白求恩精神,把学习吴登云、李素芝等先进典型,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用宣传典型的方法,教育引导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崇尚医德,廉洁从医,努力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维护医护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对极个别以医谋私,拿“回扣”,收“红包”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和严肃查处。

第5篇:农村卫生建设范文

一、*年工作总结

(一)新农合工作成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亮点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坚持把新农合工作作为解决农民看病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着力在筹好、用好、管好合作医疗基金上下功夫,确保最大限度的方便于民、最大限度的取信于民、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最大限度的受益于民。一年来,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亮点。今年共有52.5万农民参合,乡村覆盖率为100%,农民参合率为84.6%。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2507万元。县合管中心经审查验收共确定县级定点医疗机构2家,乡级定点医疗机构30家,村级定点医疗机构602家。截止到12月31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共为96640位参合农民报免费用1893.31万元,其中门诊报免80330人次,报免金额266.52万元(含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145.98万元);住院报免16310人次,报免金额1626.79万元,报免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70人次。大病统筹基金使用率为89.22%,参合农民受益率达到18.4%,县外转诊率为23.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县政府同意,自*年7月1日起执行,经体检和申报评审共确定慢性病人5517人,目前慢性病人已能在各乡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持《慢性病就诊卡》购药就医,并即时报免。为使我县合作医疗基金充分有效使用,保证参合农民最大程度受益,12月8日-14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从大病统筹基金中拨出454.37万元对07年度住院报免过的15081位参合农民进行了二次补偿。

由于我县新农合工作领导重视,起点高,标准高,启动运行初期就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近日市政府检查组考核农合工作时,又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强化疾控和预防保健职能,防疫灭病工作上水平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实现了以县为单位乡村医生的预防接种补助经费落实率100%;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单位资质认定率100%;乡村级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五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了90%以上;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了99.4%以上;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以县为单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9%以上的目标;启动了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完成全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按质按量的完成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代表省、市承担了线虫病监测、癫痫病防治等部、省级项目,收到较好效果,得到部、省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年6个推广“儿童信息化建设”,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市级进行了专项督导,我县工作开展情况良好,率先在全市已经成功录入并展开儿童个案信息上传工作。依法加强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母婴保健法律证件办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2%,儿童系管率90.5%,住院分娩率为100%的目标,推动了我县妇幼卫生事业深入优化发展,构建了妇幼保健工作的新格局。

(三)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卫生执法工作

1、完善净化食品市场,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年,结合*实际,我们提出了“深入农村,抓住重点,狠抓规范,锻造队伍”的工作思路,严格许可准入,加大处罚力度,规范工作水平。全年行政处罚案件达到215起,其中停业并罚款115起,取缔非法生产经营46户,吊销卫生许可证54户,特别是职业卫生立案处罚四起体检688人,职业禁忌调离208人,使职业卫生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全年卫生监督办件3287个,现场监督3562户次,形成了政府支持、企业理解的和谐工作环境,取得了食品卫生工作的新突破,全面开创了食品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2、整顿规范医疗市场,确保群众就医安全。

我局加大了卫生执法力度,坚决取缔非法行医,超出诊疗登记范围开展执业活动及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活动。共检查各类医疗机构79家,药店61家。查处: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1起,超范围行医4起,无证非法行医1起,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

(四)狠抓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积蓄医疗卫生发展后劲

1、重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快人才培养。抓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县医院派出18人到外地进修学习,参加全国各种学术会议21次,举办院内学术讲座42次,业务理论考试30余次,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24篇,在读自考大本11人,大专20人。乡镇卫生院进修学习31人,参加学术会议7人次,18篇。全县在职医护人员、乡村医生全部参加了继续医学教育,覆盖面达到100%,。

依法从严进行了医疗机构换发证工作。共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134个,机构设置条件、人员资格认证更趋于合法规范。

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由县级医疗单位,扩展到中心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已完成。组织乡村医生业务考试1324人,组织乡村医生业务培训735人,组织443名乡村医生到中心卫生院参加培训进修。举办乡村医生网络培训班,分20个教学点,对587名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举办母婴保健技术培训班培训67人。培训工作受到省、市卫生厅局的好评。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眼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我们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县医院投资270余万元进行购置大型医疗设备15台件。全系统购置医疗设备252台(件)、价值428.7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医疗环境。

积极利用中央、省、市有关政策发动广大医务人员利用各种关系内引外联,引进国债项目7个共210万元,目前7个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已全部竣工。同时引进县外资金及医疗设备328(件),总值264.84万元。争取省精神病医院无偿设备715万元,已签署立项协议。引进省市公共卫生补助资金、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经费、新农合资金1874.5万元。总计引资2854.34万元,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工作目标。

(五)推进卫生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卫生队伍形象

严格落实“全员承诺”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逐级签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拒绝商业贿赂承诺书”,增强医务人员的自律意识。同时将各单位的承诺向社会公开。建立工作稽查督导制度。逐步建立药品回扣专项治理工作长效机制,逐步推行稽查制度,成立稽查大队,变过去阶段性的明查暗访、不定期的抽查督导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将稽查结果作为对医疗机构考评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全系统共拒收红包32次,拒收礼品38次,拒绝宴请154人次。收到锦旗、镜匾、表扬信124件,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县便民审批中心内,我局服务窗口是中心成立以来,唯一一个年年月月为红旗窗口的单位,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

(六)树立大局观念,做好卫生相关工作

1、爱国卫生工作。积极筹集资金购买鼠药,搞好春季灭鼠工作。对于降低我县的鼠密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被评为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2、红十字会工作。县红十字会为农村特困患儿进行医疗救助,已批准先心病手术67例,减免费用122.8万元。在我县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捐款13万元。为农村其他患大病的儿童争取慰问金2万元,发放给了10名患其他病儿童。资助当年被本科或专科院校国家统招录取的特困学生,四名学生获得了资助金1万元。争取到荣盛房地产价值2.5万元的图书1万册,分别分发到5所学校。争取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红十字书库”丰富型2套(全国共43套),价值10000元的书籍1000本。争取全国红十字会救灾面粉9万2千斤,价值10万元,在全市仅此一家。对驾驶员进行卫生救护知识培训,共培训4351余人。此举在全市较为突出,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

二、*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对全系统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率要达到100%,搞好继续医学教育,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全系统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要达到100%。继续抓好乡村医生的专题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乡村医生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二)积极引进县外资金,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充分调动全系统千余名职工的积极性,积极开发关系资源,全力开展引进外资工作。力争引进县外资金200万元,增添医疗设备,增强卫生发展的活力。同时着眼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积极做好引进项目工作,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增砖添瓦。

(三)加大执法力度,推行全行业管理

认真贯彻国务院39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卫生全行业管理。卫生局将依法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责,加大卫生执法力度,打破所有制界限,对农村卫生工作实行全行业管理。全县19所乡(镇)卫生院及11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乡(镇)卫生院分院)全部达到《河北省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考核评估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下大力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充分发挥食品卫生监督队伍的作用,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的力度,依法规范管理好食品卫生市场,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第6篇:农村卫生建设范文

[关键词] 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B

当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包括人力资源、财政支持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等方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卫生人才奇缺、年龄结构老化、医疗机构简陋、仪器设备落后等,导致大、中医院患者人满为患而乡镇卫生院则成为饿汉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对于满足农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是针对广大农村群众的一种农村公共服务,包括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对各种多发病、常见病、传染病等的控制与治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村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和救治急症病人,同时负责对下属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而村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向其周围居民提供一般性的疾病诊治工作。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即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影响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强而有力的财政支持是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政策,政策支持是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基础,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落实预防保健工作、防止因病致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同样大大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建设和医疗队伍的发展;三是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农村居民的大力配合,才能使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达到一个比较广的覆盖率。

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分析

1.政府投入不到位,部分基层卫生机构运转困难

虽然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乡镇卫生院房屋和配套设施都得到了改善,但部分基层卫生机构仍存在诸多问题,运转困难,主要表现为:首先设施技术水平落后,部份乡镇卫生院由于资金压力无法引进一些新型医疗设备,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需求;其次,村卫生室业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虽然有关部门加大了村卫生室建设的力度,但仍存在几个村周围仅有一个卫生室的现象,同时相当一部分的村卫生服务站只有“老三样”——听诊器、血压器、体温计,卫生事业发展于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2.人才队伍水平和结构不合理

目前,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赤脚医生;二是各地卫生院校或医学院的毕业生。从比例看前者居多,其主要问题表现在非科班出身,医术不精,责任心不强,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广泛的医疗需求。部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学历层次和职称等级仍相对偏低,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另外,由于农村交通、生活条件和待遇等问题,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稳定性并不高,很多卫生机构出现“招不到人”和“留不住人”的局面,技术骨干呈现入少出多的情况,人才流失严重。

3.制度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

一是在新医改实施后,虽然农村居民医保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对重大疾病的应急和保障机制仍有待完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卫生事件的应变能力相对薄弱,相应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同时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体制不畅、收支不平衡以及补偿范围狭窄等问题,难以发挥医疗卫生体系对农民的保障作用。二是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运作机制不完善,缺乏规范性,随意性大,当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分散程度高,卫生机构之间竞争处于无序状态,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存在职位缺失和错位的现象,既影响服务体系的规模和质量,又降低了医疗卫生组织体系的运行效率。三是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如处理医患纠纷机制不完善,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其他部门政策公益性不明显,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培训支持政策不完善等。

4.医疗服务质量低下,医疗事故频发

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中,由于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和医药监管导致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事故问题屡见不鲜。由于医师数量缺乏医疗人员专业水平低下,部分“医生”根本就不具备开处方的资格,或是一些医生为谋取个人利益,乱开药、拿提成、吃回扣,给患者造成更大负担,甚者危害患者身体健康。根据有关调查,部分村卫生室未能配备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管,甚至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情况,在对相关药品的抽检记录中,不合格率也相对较高,极大的影响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建议

1.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资金投入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投入上要突出重点,资金投入应以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医疗救治以及卫生院基本建设为主,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询医、求医需求;二是创新投入方式,建立既投入、又考核、能激励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措施,如根据卫生机构的服务绩效,定向拨付一定的卫生费用,或是进行相关的业务经费补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功能和效率,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各类资金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和个人举办农村卫生机构,改善农民就医条件;三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进一步巩固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基础上,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尽早进行危旧病房的改造及医疗仪器设备的更新,将基本建设、设备更新、正常维护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安排,改变过去“老三样”的就医条件。

2.加强卫生人才引进,构建人才队伍长效机制

农村需要进一步严格医疗卫生人员进入标准,构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长效机制。首先,严格人才选拔机制和用人机制,杜绝“走后门”、“关系户”现象,通过竞争机制选拨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公开招录临床专业毕业生进入乡镇卫生院,尽快改变镇、村医务人员队伍老化、人才匮乏的被动局面;其次,实行严格的职业资格制度,要求各层次医药人员均须通过相应的职业测试,杜绝无证上岗,在三级医疗机构中应合理配备现有的职业医师和乡村医生,尽可能为农村人口提供有效的医疗保障和便利;再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轮岗培训机制,例如政府可以从卫生事业经费中列出一块培训经费,用于支持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补助,制定相应的优惠措施,完善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编制管理政策,鼓励医学高等院校优秀毕业到基层服务、对口支援,并在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建立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最后,完善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前期取得的成果,把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进一步建立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激发乡镇、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3.完善对口帮扶、双向互动、定期进修制度

农村基层医院要与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大中医院建立起较为牢固的协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农村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委托管理、团队引进、人才柔性流动等方式加强与医学高校科研院的对接,可以通过脱产学习、进修培养和专家带教等形式对乡镇村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养,整合资源,取长补短。各基层医院可以在各个领域中选不少于1名的业务骨干外派到市人民医院或中医院等进修,逐步形成每个主要业务科室有一个带头人。

4.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作用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的内部运行机制,调整合作医疗的参与条件、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等,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并通过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来弥补新农合中资金补偿不足的缺点,以此来保障农民的医疗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农村药品监管机制、保证政策有效性,药物对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农村卫生服务的质量,完善和强化农村药品监管机制可以有效保障农村人口的用药安全。同时,加大宣传,减少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道德风险,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严格监督体系,对医院与医生的业务水平、患者治愈率及满意度、医德、服务质量及效率等做出评估,从而满足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总之,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应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强医生职业化和乡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引进新型医疗设备,提高医生的技术层次,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引进并留住优秀卫生人才,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作用,以提高农村卫生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稳定农村医疗队伍。

[参考文献]

[1]蒋玲玲,李合伟.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发展,2012(4)

第7篇:农村卫生建设范文

1 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及配置不平衡等问题,是普及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主要障碍。

1.1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乡村卫生人力资源总体数量不足,社区医生特别是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相对不足,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农民就医的可及性。据《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从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资源来看,至2007年末,全国农村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4人,其中医生0.93人,护师/士0.55人。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由1990年的1.38人下降到2007年的1.06人。这些数据表明,直接面向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在农村地区每千农业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0.93,在村卫生室则更低。农村卫生人员执业化程度较低,医生尤其是执业(助理)医师过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中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执业资格,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要求。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3],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医生,尤其是乡村医生执业化进程。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医护比标准是1:2,而从我国医生和护士配置情况来看,乡镇卫生院的医护比仅为1:0.7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显示我国基层卫生机构医护配置的不合理性。

1.2 卫生人力资源质量不高,卫生队伍不稳定 我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乏业务骨干和后继人才,高级卫生人才短缺。表现为人员构成比例不合理,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以初级为主,技术力量薄弱,专业能力不强;素质差,乡镇卫生院仍有较多的非卫生专业人员,先上岗、后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调查资料显示[2],2005年在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员中,本科学历者仅占2.2%,大专占20.3%,中专占58.7%,中专以下占18.7%;正、副高级职称仅为0.8%,中级职称也只占13.0%,初级职称占到40.6%,不符合WHO推荐的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高、中、初级职称1:3:1的比例标准。学历、职称偏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居民难以享受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本卫生人力逆向流动使人员的素质能力越来越差,乡镇医院好医生流向待遇好的城市大医院:新毕业的专、本科生不愿到条件艰苦的乡镇卫生院工作。而乡镇卫生院由于体制、条件、编制的限制,不能引进需要的人才和及时补充技术力量,形成“留不住、下不去”的卫生队伍不稳定现象[4]。

政府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经费短缺,人员工资不能足额发放。乡镇卫生院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人员的培训,由于缺乏长远和短期的培训计划,医护人员长期得不到新知识的培训、进修和深造,必将使诊疗技术水平下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此外,医学培训或继续教育内容仍以医疗为主,短期培训居多,卫生普法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培训或教育过少,造成乡村医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层次浅[5-6],这些都影响着人员素质的提高。

1.3 卫生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年龄断层 从总体上看,卫生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占到51.3%[2],人员整体呈现年轻化,而中年成熟卫生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偏少,不到20%,存在年龄断层问题。

1.4 医疗与预防保健人员结构不合理 乡镇卫生院是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综合的机构,但仍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多为医疗部门分流人员或非卫生技术人员,严重影响预防保健工作的质量[7]。

2 对策与建议

2.1 制定规范的农村卫生人员的准入标准 高素质的卫生人才有助于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的质量。因此,国家应建立规范的农村卫生人员准入机制,对农村卫生人员严格要求,规定其必须在医院实习一定年限后才能成为执业医生,以逐步改善农村地区基层卫生机构的人员结构。但目前我国《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的准入标准过于宽泛,这将影响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目标的达成。因此,为改善农村卫生人力的素质,在政策制定上要严把准入关。乡镇卫生院医生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见习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对于新进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一定要提高标准,对于现有的卫生人员要鼓励其通过培训考取执业资格,对于多次培训不合格人员实行淘汰制,坚决杜绝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可以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实行聘任制度,根据群众评议、业务水平考核、学历层次、接受正规医学教育及从事医疗工作年限、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时间等方面竞聘上岗,力求选拔出能够胜任农村卫生服务需要业务素质高的技术人员,提高农村卫生服务队伍素质。鼓励上级医疗机构人员特别是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乡村工作,加大人员交流。

2.2 加强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继续培训和临床进修是提高农村卫生人员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基本方式。但是由于受经费条件限制,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不能得到及时培训,从而影响我国农村卫生工作质量。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设立针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可以考虑拿出专项资金拨款到定点的高等医学院校,主要用于农村卫生人才的进修学习和在岗培训,在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重点开展本、专科层次的高等医学教育,这是提高他们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调整医学教育的层次与专业结构,促使卫生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培训内容主要是推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适宜技术,强化面向农村需要的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教育,以农村常见病的调查、预防、适时监控、诊断治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为主,帮助乡村医生建立全科思维方式,提高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每年保证最少60~80学时的继续培训的时间,明确规定每年每人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并监控培训质量,同时加强对现有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并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以鼓励和吸引一批已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为农村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工作技能,培养适用性强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对农村卫生人员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国家应提供政策支持和必要的经费保障,发展远程教育,提高成人教育的可及性,帮助广大卫生人员通过远程学习的方式,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临床技能水平。

2.3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到农村基层工作 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用人和激励机制,将人才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去。国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和优惠政策,如增加农村偏远地区医生的薪酬待遇、增加农村全科医生培训名额、城市全科医生到农村工作提供安家费、增加农村全科医生退休后工资和医保比例等,以鼓励更多的卫生人员到农村工作。同时,国家还应采取有力的政策,吸引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到农村行医,如规定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在获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分期分批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2年;在农村学生中进行定向招收医科大学生,减免其部分学费,毕业后回本地区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工作;改善农村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和人员的工作环境;加强基层和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和毕业后教育。建立按岗、按任务、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对在岗人员的工作态度、能力和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提拔、晋升、聘任、评优、培训、薪酬分配等的依据。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应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条件,稳定技术带头人队伍。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到农村工作的积极性,只有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生扎根乡村,才能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可及和价格低廉的乡村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良性循环。

2.4 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 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坚持城市卫生技术力量支援农村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优良传统。这种制度要求城市医院要选派医务人员,轮流定期到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帮助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搞好传帮带,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还要求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有在农村卫生机构工作半年至一年的经历,这将有助于缓解农村长期缺乏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和高水平的卫生服务技术的现状,有利于较快地改善和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增加广大农民对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毛宗福.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的管理及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3):140-144.

[2]国家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40-3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2,9(3):2-3.

[4]沈林,应心,李水根.卫生人才流动面面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96(10):593-594.

[5]谢昀,赵军,朱丽萍,等.村医队伍及其卫生服务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4):12-13.

[6]陈琦,梁万年,孟群.我国中部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6):21-24.

第8篇:农村卫生建设范文

其实,这样的研究并非从今年始。早在SARS爆发之前数年,国内外一些有识之士就对中国公共卫生状况,尤其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低效和不平衡给予了密切的关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春天完成的“中国医疗卫生评估”报告,中国医疗卫生条件的地区差异非常严重。东南沿海地区的卫生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西部地区的婴儿和儿童死亡率比东部沿海地区要高出三四倍,而且很多人死亡于很容易治疗和防疫的疾病,如产科病、婴儿破伤风、肺炎和腹泻。研究表明,关于产妇的统计数据也同样遵循这一地区模式,每10万名产妇中,上海仅有9.6个产妇死亡,而新疆和的这一数字分别为161和466。统计数据还表明,结核病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疾病,西部的传染率要高于东部地区50%。

更为严重的是,到目前为止,90%的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任何一种社会医疗保障。1998年的数据表明,28.3%的村民所享受的普通医疗服务由于经济的原因逐年下降,63.7%的村民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接受的医疗服务水平下降。很大一部分人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得不退出必需的医疗服务,形成贫与病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共同开展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和试点项目。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卫生部和美国兰德公司(RAND)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在四川眉山和简阳县开展农村健康保险试验,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展的14个县的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开展的30个贫困县调查及10个贫困县的干预实验项目,国际卫生政策规划组织(IHPP)开展的三个贫困县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开展的农村卫生试点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卫生VIII扶贫项目)等等。

而刚刚完成的这个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13.2万美元资金支持、由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技术援助、由卫生部进行项目管理的这个旨在推动农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发展的项目,是此类研究和调查的集大成者。

明确政府责任范围

该项研究根据各方面的调研发现,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曲折发展的教训之一是认识上的不一致。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经把合作医疗作为“左”的产物批判,至今有些基层干部还错误地认为合作医疗是搞平均主义、大锅饭,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有的基层干部认为看病是农民个人的事,政府不该管;有的人认为合作医疗不是社会保障,政府不应管;有的人认为农民对国家的税收贡献小,政府不必管;至于把合作医疗筹资认定为增加农民负担而停办的,也大有实例。

认识上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不统一和不坚决,甚至反复多变。报告认为,重建农村医疗保健体系,首先要明确政府对此事的责任。

毫无疑问,凡针对保护农村人群健康开展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应完全由政府负责,采取福利的保障方式,资金由各级财政供给。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应采取具有保险性质的互助共济,风险共担的保障方式,资金由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负担。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应采取救助的保障方式,资金由财政和社会捐助等方面共同承担。

报告认为,政府的职责范围,一是政策支持,二是宣传组织,三是资金投入,四是规范运行,五是监督管理。当前急需中央政府明确以下主要政策:

一是居民个人缴纳保费的政策。农村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医疗保障制度,是否参加医疗保障制度要通过村民委员会一事一议,按集体意愿决定。

二是各级政府的投入政策。各级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应量财力适当投入。根据调研结果和各地的做法,在经济中等发达水平地区,对已举办医疗保障制度的乡(镇),由省、地、县、乡(镇)四级政府各按每人每年1~5元投入为宜;经济发达地区可适当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中央财政补助。政府投入一般情况下占基金总额的30%以上为宜,主要用于大病统筹基金。

三是集体投入政策。凡有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或乡(镇)可用集体经济收入对本村或乡(镇)的医疗保障制度给予适当支持,鼓励乡镇企业资助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对资助金额给予免税。

四是医疗保障制度中的预防保健服务筹资政策。要分清政府对公共卫生的责任,克服单纯从减轻政府负担角度将本应由政府负担的公共卫生费用,摊派到医疗保障制度基金中列支的倾向。

五是贫困人口缴纳保费的政策。克服将应由政府负责的医疗救助转嫁给农村居民负担的现象,避免不合理地增加参保居民的额外经济负担。

六是明确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经办机构。为了保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应在县级职能部门和医疗保障制度稳定运行多年的乡镇成立经办机构,事业编制、人员和办公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七是明确行政和地方立法政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无法可依,将使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步履维艰,在国家尚未立法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可制定行政法规。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通过地方人大立法,确保稳定运行。建议在适当时机组织专家进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全国立法的研究和规划工作。

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对于农村医保模式的选择,报告认为,鉴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差距较大,不同社会经济水平地区实行不同医疗保障模式是必然的,不宜规定统一固定模式。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居民和政府的筹资承受能力有限,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居民和政府筹资能力极低,应选择建立以医疗救助为主的制度,并由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解决医疗救助资金的短缺。合作医疗只在具备一定筹资能力、且政府和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地区举办。个人筹资一般不宜超过人均年收入的1%,医疗救助应覆盖所有农村的贫困线以下人口。

在经济发展中等水平地区,居民和政府都有一定的筹资能力,但承受能力有限,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城镇化尚未形成。这些地区的个人筹资水平占人均收入1%~2%为宜。有条件的应吸收乡镇企业职工参加。在具有一定筹资能力,并积累一定管理经验的地区,可举办县、乡、村联办或县大病统筹医疗,提高抗风险能力。

此外,在政策上要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探索新的模式,如单一大病统筹医疗、乡镇企业统筹医疗、家庭账户与统筹结合、医疗救助、村民自治组织方式等。

监督不力、基金挪用、失信于民是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的一个沉痛教训,应采取坚决措施,加强监管工作。根据各地经验,要从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和制度监督三个方面加以强化。组织监督是由县、乡两级人大牵头,审计部门和党的纪检部门参加,组成两级监督委员会,独立于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之外,定期进行同级监督和上级监督;民主监督是实行基金账目公开,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群众和媒体等方面的监督;制度监督是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按制度办事。

从解决基础需要入手

2002年10月,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农村医疗卫生会议。会议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合作医疗卫生体系,政府将为实现这个计划投入人均20元的资金。

对于中国政府试图重新投资于农村医疗卫生,该报告表示极大的欢迎,并用很大的篇幅论述了新的合作医疗体系重建的问题。报告的参与者之一、哈佛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萧庆伦指出,对于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体系,首先需要明确中国农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认为,目前对中国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恢复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一度消失的基础医疗服务。

为了论证这个观点,萧庆伦和其他研究者准备今年9月份在西部几个省份的一些地区进行建立医疗保险体系的实验。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系王洪博士将帮助萧教授实施这个计划,他称这个项目是政府投入人均20元计划的一次模拟,涉及6万人。通过这种模拟,“我们将知道有多少人会自愿加入到这个计划中,各种投资方式的收益有多少,医疗服务是否会真的提高。”他说。

和萧庆伦的观点一致,这项计划着重于一般性的医疗服务,而不是去应付灾难性危机。王洪认为,中国政府目前所着力做的其实就是后者。对此,萧庆伦断言:“只有你具备了村级水平上的医疗服务基础,你才有可能有效地进行疾病预防。你需要一些人在村中对人们进行教育,你需要有人在村中监控医疗卫生条件。”

实际上,许多专家都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投入巨额资金或是先进的技术,而是首先转向那些切实可行的目标。为各个村庄购买复杂的医疗器械目前是不必要的,但是传播与预防有关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克里斯汀・莱特娜(Kerstin Leitner)女士称,联合国鼓励将资金投向在生活质量意义上回报率更高的地方。她指出,卫生体系本应投入大量资源到基层医疗,但目前却有过分强调设备和技术的倾向。

第9篇:农村卫生建设范文

[关键词] 临床医学教育;新农村建设;实用型卫生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8)12(a)-066-02

在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广大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既定目标并没有实现。为改善农村卫生现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逐步建立以政府牵头组织,保大病、保住院为特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求到2010年实现新型合作医疗在全国的覆盖,并在“十一五”规划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目标。但是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只拥有20%的卫生资源[1],而且许多乡镇卫生院技术能力的低下,农民“小病不看、大病看不起”的背后有很大一部分是卫生院“看不了” 和“看不好”,医疗技术水平不高是农民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的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重点在于提高农村卫生保健服务水平,而要搞好农村的卫生保健服务,农村医疗人力资源是关键[2]。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农村卫生技术人才,才能真正实现把大量农村病人留在乡镇卫生院这一覆盖全体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们通过对临床医学教育进行改革,以达到为农村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的目的。

1临床医学教育缺陷分析

随着健康需求、健康问题的变化和医学科学的发展,现行临床医学教育体系暴露出许多缺陷。

(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包括城乡),不同的健康需求,临床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却变化不大。长期以来,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以本科为模式,以致课程门数多、学时多,学生负担重,实践时间相对不足。

(2)基础课程学时偏多。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程往往片面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开设的课程多而全,占用一定的教学课时,影响了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而农村社区医学人才与临床专科培养目标不同,并不要求学生有十分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3)实验内容与临床应用脱节。临床专科教学中基础学科课程的教学大纲,安排了不少反复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实验难度大、耗资多。有些实验和临床技能对今后农村社区卫生工作又无大的实际意义。而对今后农村社区工作有实际意义的实验和技能操作,如预防保健、急救处理等开展较少。

(4)课程的综合性不足。随着基础学科的飞速发展,临床专科各门课程教学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多,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课程之间的综合性不足,使学生不能从整体了解组织和器官在结构、功能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联系,不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5)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欠缺。临床专科教育虽强调培养实践技能的能力,但与农村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实际工作能力有差别,农村社区卫生人才除具有社区常见疾病的治疗技能外,还需要有社区预防保健、社区急救等工作能力的培养。

2开展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措施

乡镇卫生院的主要功能是治疗和预防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培养目标应是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农村社区医生,而不是专科医生。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应加强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强化以临床技能为重点的能力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3]。

(1)研究农村疾病谱出现的新变化,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讲授。

(2)根据农村社会特点,统筹兼顾的对临床课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对临床各科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突出面向农村,加强中医学、急救医学内容,以“理论够用、强化临床技能”为原则,着重解决实际问题,适应农民健康需求

(3)通过强化临床技能,实施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方法来改革临床课教学。把能力培养尤其是农村社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等。

在主要临床课程选择若干器官系统,用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病例进行教学。首先讲授系统概论,再组织自学和小班讨论,最后大班总结。另一方式是结合器官系统疾病的课堂教学,组织综合病案讨论,联系相关医学基础知识,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全面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改革灌注式的课堂讲授法,减少课堂讲授时数,采取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床边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4)把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人带到课堂供学生见习、体查,提高教学质量。

(5)聘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乡镇卫生院医师来院讲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见习,加强交流。

(6)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教学、课堂讨论教学使教学手段多样化,以增强教学效果。

3改革临床医学教育作用和意义

(1)乡镇卫生院大型检查仪器少,对疾病的诊断更依赖于临床技能,通过对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有大专必备的基础知识,又有较强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在目前就业压力加大,乡镇卫生院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就业具有现实意义。

(2)教师习惯于以学科为基础的教育方式,从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出发组织教学,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也很难体现面向农村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要求。我们对部分临床疾病采用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并结合教学录像片对一些临床操作规范和具体过程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标准化指导,以利于他们能尽快地融入临床诊疗活动中去。

(4)根据农村疾病谱出现的变化和农村社会的特点,修改临床课教学计划,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以满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求。

通过临床课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可培养出面向农村乡镇卫生院、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需求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提高和持续发展,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农民家庭稳定、农村社会和谐,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速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参考文献]

[1]张晓雯.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19(9): 566567.

[2]崔春,李秀清.农村卫生改革面临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4,25(3): 710.

[3]丁宏,杨善发,袁方,等.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行为研究[J].中国医院理,2004,24(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