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蒙氏中学教育范文

蒙氏中学教育精选(九篇)

蒙氏中学教育

第1篇:蒙氏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 蒙氏教育 蒙氏实操 教学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蒙氏教育法是由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开创的推广了百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教育理论及教育书籍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许多国家纷纷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及各类培训机构,促进了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许多早教机构如红黄蓝亲子园、新爱婴早教中心、华夏爱婴早教中心等都引进了蒙氏教育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从2010年8月以来,徐州幼师进行课程改革,增添了选修课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两个课时理论教学;并投入大量资金开辟蒙氏实训室,配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文化教具1000余件。每周安排学生进行两次实训操作,通过实训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蒙氏教具的价值及特点,深入理解蒙氏教育的内涵,掌握指导幼儿操作蒙氏教具的教育教学技巧等。我因在求学期间接触和系统学习过蒙氏教育相关内容,并获得了亲子教育资格证,有幸担任了蒙氏公选课教学任务,借此机会进行理论与实践探讨。

2.研究目的

(1)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蒙氏教育的相关知识,其一是将蒙氏教育中强烈的逻辑性、灵活地操作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融入到未来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其二是帮助学前教育学生和幼儿教师形成一种蕴含爱与责任,拥有独特与创新性教育思想和理想的精神,即不教的教育思想;以此适应现今亲子教育中对于蒙氏理论的应用。

(2)通过9张教学讲义的设计,平日的课堂教学实录和实训操作的课例分析等有效形式,系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弊端,运用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和反思、改进的循环方式,强化蒙氏公选课的教学效果。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蒙台梭利教育法简称蒙氏教育,由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办,她是世界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并在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有吸收力的心理》等著作,创设了一整套蒙台梭利教具。在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其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实验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性格和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她的教育理念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

(三)研究内容与范围限定

本研究主要将蒙氏教育公选课本身和每个参加蒙氏公选课学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的方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和观察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既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一门技能,又通过这种教学反馈形式解除理论教学的弊端。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的研究还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仅以幼师课堂为例,因此有区域限制,不能推广至其他地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简述如下:

(一)文献法

我系统地阅读过蒙台梭利的经典著作,又大量阅读了相关书籍《图解蒙特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蒙台梭利育儿全书》、《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等;查阅中外有关文献资料37个,梳理结果为多数研究都是围绕蒙氏教育思想的分析为主,少数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向蒙氏数学教育的幼儿园实践探索,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观察法

每周在两次课堂活动中进行系统的事件取样观察,完整记录学生的蒙氏教具的实践操作情况,进行案例及课例分析,将有利于弥补课堂讲授的弊端,强化教学效果。

(三)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了解学生掌握蒙氏理论知识的情况。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方法,适合理论和实践研究,这点很符合蒙氏教育公选课的特征。研究环境适用于课堂,教师可以边教学边研究,通过自我反思的形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的方式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讲义的设计与分析

1.蒙氏公选课的宣传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在每个学期未能够直接、简洁地了解下学期公选课的基本内容,快速做出选择。讲义内容包括蒙氏教育的目的与意义、蒙氏教育的现状及就业前景、蒙氏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此讲义每学期都有150名左右的学生选择该课程,可见所列内容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兴趣点,无须做大的修改。

2.蒙氏实训室管理条例,此内容适用于平日的教学管理。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修改如下:分为登记制度、管理制度及借还制度,其中明确规定蒙氏教具操作的内容,并新增了借还要求,比原本的条例更规范和明确,可操作性更强。

3.教学讲义,即一个学期需要学生掌握的蒙氏教育的基本内容。讲义分为六大部分:蒙台梭利教育概述、日常生活教育、感观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结合实践教学发现,在讲义的设计中,因我的教学特长所限,前四部分讲义内容充实丰富,结合教具实操练习,学生的兴趣点非常多。相对薄弱的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因教具有限、内容冗杂,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兴趣。因此,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我调整了思路,进行课程的动静搭配,并对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的内容做了修改,让其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相关,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变课堂为游戏化教学。如语言教育中与学生一起利用蒙氏语言教具——泥偶娃娃,创编故事,大家一起探索学习,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训室实操案例分析

1.学生实操分析

除课堂的正常教学外,每周二、四还分批对学生进行蒙氏实训操作练习。因学校条件便利,设有专门的蒙氏实训室,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在观察记录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的操作得心应手,对数学教具的操作较差。分析如下:(1)日常生活教具,为衣饰架、两只捏、三只捏、倒铃铛、拧螺丝、清扫豆子、穿线板等,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并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延伸设计。(2)感官教具,形式多样、新鲜有趣,教具变化组合性较丰富,学生兴趣点浓厚。如在操作粉红塔时,既可以学小等差概念,又可以进行造型组合,学生练习时创新不断。(3)数学教具类型多样,对于幼儿学习早期数学基本概念,具有良好的启蒙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操作技巧差。究其原因发现,多数学生的基础数学概念差,不知道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操作。

2.学生指导幼儿实操分析

蒙氏教育公选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蒙台梭利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熟练掌握蒙氏教具的操作,更好地实施幼儿园教学。在平日的实训操作中,我要求学生独立设计蒙氏教案,利用幼儿实训室操作时间,模拟教学,以便学生学以致用。可是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易出现以下问题:教学语言成人化、教学控制力度大、教学形式单一,这些恰恰与蒙氏教育中不教的教育、探索式的学习相违背。分析原因得知,模拟教学实践时间安排较少、教学辅导力度不够、学生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相违背等。因此,加强学生自身的蒙氏教具操作练习是首要要求,而后尽量多提供模拟机会,这样才能实践出真知。

(三)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1.选择题结果与分析

(1)蒙氏教育初知

问卷的第1题,即了解学生在选择该门课题时,是否已经听过或者多少了解一些有关蒙氏教育的知识。其中95.7%的学生听说过蒙氏教育,可见选择该课程的学生是有目的性的学习。

问卷中的第2题(多选题),旨在了解学生获知蒙氏教育的途径,统计数据见表格。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通过学前教育的专业课了解蒙氏教育的相关内容;其次是幼儿园实践、书籍、亲子教育机构,这些说明蒙氏教育理念被广为推崇、就业市场前景好;再次宣传、培训,这些说明蒙氏教育的传播途径是多样的。

(2)蒙氏教育学知

问卷中的第3题,旨在了解通过学习蒙氏教育学生掌握蒙氏理论的基本情况。其中了解一点的选项35个,占52.2%,非常了解的选项32个,占47.8%。问卷中的第4题,考量学生对蒙氏教育是否是创新性的认同感,其中(是)选项67个,占95.7%,(不是)选项1个,占1.4%,(不知道)选项2个,占2.9%。由以上两个题目可知,大多数学生通过选修课还是很认同蒙氏教育这种教育理念的,同时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掌握了蒙氏教育的理论及实操要求。

(3)蒙氏教育教学效果分析

问卷中的第五题,(满意)选项55个,占78.6%,(一般)选项15个,占21.4%。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同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少数学生认为一般,个别访谈了解得知,课程中基本理论太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实训室实践操作的实践太少,无法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数据都为以后的教学效果分析提供了真实数据,也为下学期的备课提供了改进方向。

2.问答题结果与分析

问卷中唯一的问答题是:“你认为蒙氏教育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旨在了解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分析如下:

(1)不教的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灌输式教育,出示教具或材料时总反复强调,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语言提示,生怕幼儿不明白,掌握不好;教学想法多,操作材料多,不敢大胆实施,怕幼儿接受不了,低估幼儿的能力。这样,无形中使幼儿失去了更多操作、发现、探索和思考空间及机会,同时失去了通过交流、尝试、体验,自己克服困难,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提高的学习愿望,孩子们机械地、被动地完成教师指定的内容,体会不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无法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蒙氏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实验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性格和能力。

(2)蒙氏教具

蒙氏教具兼有玩具和教学材料的特点,而且教具具有组合性、延伸性。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

(3)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有准备的环境”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节奏;能够使儿童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多寡适度;与成人环境有关联;能够保护儿童并让儿童有安全感;对儿童具有吸引力。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自主学习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①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

(4)教师的作用

蒙台梭利通过教师守则对蒙氏教师进行规范,针对现代蒙氏教学,是否有“蒙氏教师初级资格证”应该是合格的蒙氏教师的先决条件;其次,应该结合新《纲要》中的要求,做幼儿学习的指导者、观察者、参与者,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用平等、谦逊的态度协助儿童的成长,使儿童在环境中自我学习、自我建构、自我完善;再次,运用蒙氏教育的先进理念,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探索开拓新的教育天地。

综上所述,蒙氏教育公选课的开设具有必要性,它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理论和掌握实践的机会。然而教学相长,通过这三年的教学,我不断修正教学方案,希望更符合学生兴趣、更贴近市场需求,通过不懈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做一名优秀的蒙氏教师。

注释:

①李淑英.《了解蒙台梭利,了解蒙氏教育精髓》[J]父母必读,2005(3).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7).

[2]吴金岭.图解蒙特梭利教育法[M].海潮出版社,2008(1).

[3]林丽,曲小溪,王玉廷,宋茂蕾.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3).

[4]曹冬.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实践与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陈萍.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8.

[6]鲍亚.蒙台梭利儿童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第2篇:蒙氏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培养能力;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75-02

一、问题的提出

“蒙台梭利教育法”能够培养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在相应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超乎这一年龄的特点,但当前有些托幼机构并没有理解蒙氏教育的真正精髓,这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也不能让大家对蒙氏教育有个真正的理解。当前应逐渐解决托幼机构对“蒙氏教育法”的错误认识,使“蒙氏教育”能真正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

蒙特梭利教育法适用于3~6岁的幼儿,主要教学内容包活实际生活练习、体育练习、初步知识教育及感官教育。其中,感官教育是蒙氏教学法的中心环节。蒙特梭利认为3~6岁的幼儿已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教育者应当利用这种能力,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教材、教具,并提供准确的学习途径。蒙特梭利经过实验证明:所有儿童都具有读、写、算的能力。如果没能及时利用这种能力,就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发展。

三、理论基础和核心教法

1.理论基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是“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基础。主要表现在:①强调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和遗传素质的重要性。相关实验证明:幼儿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蒙特梭利把对幼儿自发冲动是引导还是压制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②认为儿童自身的发展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蒙特梭利认为必须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她强调了儿童早期教育的环境对幼儿每个阶段发展的重要性。③儿童身上蕴藏着特有的发展规律。蒙特梭利认为幼儿天赋的生命潜质在后天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儿童个体按生命本身的规律去发展。④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敏感期。蒙特梭利认为幼儿每个阶段都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倾向性和可能性,显示出来,幼儿在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过了特定时期,敏感性就会消失。但是蒙氏教育到底用什么办法做到这些的,那就必须要明白蒙氏教育的核心教法。

2.核心教法。蒙特梭利教法强调幼儿有选择活动的自由,相信幼儿有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里的纪律不是通过强制手段实现的,而是通过自由活动达到的,是比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给儿童极大的自由权限,并不是说儿童可以任意妄为,应对活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如:要正确运用教具;不能有冒犯他人的不文明行为;要充分尊重他人。

四、相关研究综述

早在20世纪初,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就提出婴幼儿有自己的发展大纲,指儿童年龄越小,越是按照自身的发展节奏方式来发展。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结果表明:3~6岁幼儿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幼儿相比,个体差异最为突出,在情感表达、适应环境、学习风格方面差距较大。所以幼儿的早期教养应该是生活的过程,要自然地遵循他们的发展规律。21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在出生第一年就应启动前苏联的早期教育,在当时遭到了全盘否定。80年代中期北师大卢乐山教授远见卓识著书《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将蒙台梭利教育介绍到我国,翻译了蒙台梭利四本原著出版,许多大学教授多次分别对蒙氏班和非蒙氏班进行评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热心幼教的人士带来了台湾幼儿园实施蒙特梭利教育的信息,还正式启动了“蒙特梭利教育中国化实验研究”课题。北师大威斯达公司紧跟实验研究,于1996年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蒙特梭利教具的公司。与此同时,中国沿海城市相继开办了许多蒙台梭利特色幼儿园,并且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五、“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思考

1.存在的问题。蒙氏教育真正对幼儿起到预想的作用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育者应以儿童为中心。遵循蒙台梭利创设环境的基本原则,用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顺应个体自然成长的规律,幼儿在自由的、独立的“工作”中完成着自我成长。发挥蒙氏教具的独特功能,同时利用教具以外的人类活动领域,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但是,偏偏有些幼儿机构以蒙氏教育为借口,收取高额的学费。虽然在幼儿园内也有蒙氏教育的教具,幼儿看上去会比非蒙氏教育的幼儿园幼儿自理性强,学的知识内容丰富,可是蒙氏幼儿园的幼儿对比非蒙氏幼儿园的幼儿会更多地显示出呆板,有些“小大人”的感觉。在较多的蒙氏幼儿园内,幼儿们看上去很有自理能力、很有规矩,幼儿教师的一个手势就能控制幼儿,使幼儿失去自由。

2.原因思考。当前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观念和体制的落后,改革进展步履维艰,严重。具体涉及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两大问题:首先,没有代表广大幼儿的最根本利益,没有“以人为本”,没有“因材施教”,没有充分尊重、发掘和张扬每个人的个性潜能,没有创新教育,只是传统落后的知识灌输型考试教育。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格不平等,缺乏人性化教育,传统教育体制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开办“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托幼机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即使是参加课题研究的幼儿园,也没有进行本土化研究,大多数幼儿园因经济利益所驱动和师资培训匮乏,对“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研究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并没有形成适应本土幼儿教学的理论。

六、“蒙特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实施应坚持的原则

1.幼教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应颁布适宜本地区开办蒙氏教学的相关立法,对欲开办的幼教机构进行严格的审核。

2.开设蒙氏教法的机构应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所开办的蒙氏幼教机构存在以盈利为目的、师资水平较低的现象,根本不具备办蒙氏教学的条件,但是却以此来宣传招收幼儿入园。而具备办学条件的机构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对教职工的培训不及时,导致教学理念陈旧等。

3.教育实践者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育者应秉承专业的教育理念,积极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自己的建树。在实践中顺应幼儿的发展,充分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即在尊重其自身发展规律、方式、节奏的基础上为幼儿发展创设适时、适当的环境。教育者还应因地制宜地施教,以满足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现状。

4.幼儿家长要转变传统观念。家长要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接受蒙氏教学理念中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教法,配合幼教机构,使幼儿的各个阶段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第3篇:蒙氏中学教育范文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经验。

蒙氏教学法在幼儿工作时也强调规则,规则是要求幼儿在安静环境下进行工作,不是班级教师为了维持秩序与环境的完美而制定的,它是站在遵循自然法则的高度来拟定对孩子独立性的要求。结合《纲要》两者都是从儿童角度与尊重自然成长的高度制定幼儿教育目标。通过蒙氏教育的学习,也使我真正理解幼儿在教具操作中,通过重复达到理解,产生一定的学习效果。

一、运用蒙氏教具不同特点 营造幼儿操作的良好氛围

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很多。在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中寻求平衡,将两者有机结合,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找出其相同的地方,确定相同的思路,比如,开展传统教育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蒙氏的区域和材料,而传统教学活动内容的来源可以是通过蒙氏工作内容的延伸,孩子们感兴趣并富有教育价值。比如,在开展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在蒙氏工作日常中学到的穿衣服、扣纽扣等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区域活动“娃娃家”也在蒙氏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素材,比如切工、缝工,以及各种衣饰框教具等。

将蒙氏理论结合起来,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区域用玩具架分隔开,便于幼儿进区活动和教师观察。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区域分隔开,减少了互相干扰。在材料投放方面,我们重视投放丰富性、游戏性、趣味性、知识性强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选择。例如,夹乒乓球、沉浮现象、编花蓝等多种操作材料,语言区除了有可以幼儿看的图书,可以给幼儿提供破旧图片,自制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画册,讲述给别的人听。在科学区,幼儿通过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知道了哪些可以浮到水面,哪些物体是沉到水下面的,并一一做了记录。

蒙台梭利的教具有着良好的自我纠错性,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而且能够自己改正。每项教具都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及探索独立学习的精神。例如,构成三角形游戏,是培养注意力和腕部肌肉的控制力,开始是简单次序摆放,按颜色摆放,然后过渡到寻找生活中哪些图形是由三角形构成的。再下来孩子就会被引导入自己或与同伴自由游戏的环节(1.为同伴设计不同排列图形2.自己记录自己排列的新图形。)

二、蒙氏教育专业与传统区域活动结合互补

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训练、运动训练占有重要地位。感官教育是通过训练儿童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蒙台梭利作为一个医学博士,通过研究幼儿的生理心理曲线开展活动。走蒙氏线活动和安静练习就是幼儿在蒙氏教育中最首要的做好学习前准备的基本活动,也是蒙氏教育的特色。

走蒙氏线是训练幼儿在今后蒙氏活动中的专注,平衡协调等能力。通过走蒙氏线的活动可以有效增加幼儿主动地运用各种感官,使自己进入聚精会神的专注状态。为使幼儿对走蒙氏线感兴趣,我们特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走蒙氏线的辅助材料,如让幼儿头顶朔料碗、手端盘子,双手做各种平举等协调动作,使孩子们的专注力在“表演”的走线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进行,为他们进入区域专心活动做好准备。通过蒙氏专业区域互相渗透的特点启发,将孩子们喜爱的图书区和美工区也进行互补性结合,让幼儿能自由在蒙氏资料柜查找自己喜爱的动植物或其他图片资料,进入美工区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幼儿再将美工区的作品进行整理装订成册,投入图书区作为幼儿自制图书。蒙氏的生活区与拼插、积塑、益智区中一些活动进行拼合起来,再进行分配活动。使孩子们在这里能自由愉快活动,在活动中有了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三、巩固幼儿的良好常规对区域活动的辅助

第4篇:蒙氏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 蒙台梭利教学法 园本化 幼儿教育

一、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有两个要素:一是环境(包括教具与练习),二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

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六个子要素:

(1)自由的理念;

(2)结构与秩序;

(3)真实与自然;

(4)美感与气氛;

(5)蒙台梭利教具;

(6)能使儿童拥有的生命内在发展模式充分地发挥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被称为“启导员”,其所做的工作是为儿童准备环境,具体讲是:

(1)确保儿童有自由活动的机会;

(2)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有秩序的教具;

(3)为儿童提供帮助,引导教具操作和活动展开的示范与说明。

二、园本化的含义及意义

1.什么是园本化。

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根据本园特点、幼儿需要、教师特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幼儿园中实施的课程。在幼儿园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发园本课程,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2.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的意义。

(1)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遵循幼儿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

(2)吸收中华文化和当代科技成果,适应本土、适应时代。

三、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的实践

蒙台梭利教学法正式引入我园已有4年时间,我们在实践中经历了迷茫、困惑、感悟等过程,但也总结了一些方法。以下是我园尝试将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蒙台梭利教具”、“如何开展蒙氏亲子教育”、“如何实施蒙氏幼儿评价”、“主题活动与蒙氏活动互补”等活动。

1.蒙台梭利教具的园本化。

(1)创造性地使用传统教具。

传统教具多为木制,且操作方法有着严格的规定,幼儿操作时难免出现兴趣降低、操作不够标准等情况。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及操作情况,丰富传统教具内容,增强趣味性、情境性,以便更吸引幼儿,如:在粉红塔、嵌板的操作中,增加图案图片,这样,幼儿操作时既有错误控制,又可提高兴趣。

(2)教具的开发。

蒙氏教学活动中,难以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师设计成自制教具有助于教学的实施。同时,自制教具也可成为教学活动内容的准备或复习阶段,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

2.蒙氏亲子教育园本化。

(1)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长学习了解蒙氏理论能够促进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也能够帮助家长改变应试教育的教育观,推进素质教育。

(2)组织“蒙氏开放日”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

(3)开展“周末好家长教室活动”,即根据孩子在园表现,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提供蒙氏教育信息及家庭蒙氏工作内容。

(4)走进家庭,和家长共同探讨居家蒙氏教育。幼儿在家与在园的表现是不同的,及时走进幼儿家庭,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家情况,也更好地指导幼儿。

3.蒙氏幼儿评价园本化。

蒙台梭利教育活动方式与集体教学活动方式不同,是主要以自作教具为主的个别化教育活动,而对幼儿工作情况的评价要针对不同幼儿,采用不同教具进行。

(1)建立“幼儿档案夹”。在评价活动中,“幼儿档案夹”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收集了幼儿在班级工作中的作品、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幼儿活动游戏的照片等,是一本幼儿成长记录册。

(2)《蒙台梭利教育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评价表》。

此表格为观察幼儿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情况,教师给出相应的建议或意见,帮助幼儿纠正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填写时重点注意,教师要真实地记录幼儿工作情况,不要加入个人情感。如:“幼儿填写表格用时3分钟”,而不应是“幼儿很快地填完表格”。

(3)《蒙台梭利各教育领域教具使用情况综合能力评价表》。

此表为每月幼儿完成班级教具情况的记录表,按月制作并收入幼儿档案夹。可加入幼儿社会性活动内容,如:与人交往情况、合作活动情况等。还可加入教师对家长进行的教育建议和家长的反馈。在记录中,教师可使用一些符号表示幼儿工作情况。如:V+:工作情况好;V:幼儿较好;N:幼儿未选择;H:需教师指导完成等。

(4)《蒙台梭利工作室观察记录表(自由工作部分·教具卷)》。

由于蒙台梭利教学法所遵循的幼儿活动法为自由选择法则、重复练习法则等,教师观察幼儿时就要针对不同教具进行,哪些教具、哪些区域是幼儿特别喜爱的,哪些教具是幼儿没有兴趣,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教师在记录时可在相应教具名称上记录幼儿名字,或可打出班级幼儿名字,记录教具名称。此表为每日记录表。

(5)《蒙台梭利工作室观察记录表(自由工作部分·幼儿卷)》。

此表格为针对班级幼儿在进行区域选择时的表现,教师在记录时可用符号。如:==代表幼儿等待;≈代表时间流逝,☉☉观望,等等。但要注意的是此表为每天观察记录。

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活动时,2、3的表格留存幼儿档案中,这样家长能够了解幼儿活动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指导。

4.主题活动与蒙氏活动互补。

蒙台梭利教学法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借助幼儿个别操作蒙氏教具进行,而幼儿主题活动较欠缺。将两者相结合相补充,如:借鉴主题课程教材、结合季节、节日进行相关主题活动,以便帮助幼儿更好发展。

5.启示与反思。

(1)关于蒙氏教具创造性使用与开发。如何创造性地使用传统教具,教师自制教具的开发都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考验。

(2)关于蒙氏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对家长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这就需要家长不断提高素质,也对“独生子女”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3)关于蒙氏幼儿评价研究。在对幼儿的观察中,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还要善于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

第5篇:蒙氏中学教育范文

虽然蒙氏教育是一项非常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方法,在世界上享誉多年,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项全新而陌生的挑战,因为我们毕竟是进行传统教学多年的教师。除了教学方法的不同及教育内容的变换外,最具挑战性的还是教师角色的定位和转变,一时之间大家方寸大乱,不知该从何下手,真的有找不到自己的感觉。那么解决这种症状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尝试甚至强迫自己去喜欢这项工作,因为只有真正从心坎里喜欢和热爱这份工作,你才能静下心来去研究和领悟,所以热爱蒙氏教育是做好蒙氏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1.敏锐地观察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

对孩子来说,学习的过程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当孩子犹豫时,教师给予必要的鼓励。孩子做错了,教师也不要轻易介入,而是让他在反复操作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正符合了蒙台梭利所说“孩子是从经验中学习”的原则。另外幼儿在工作中,开始总会遇到困难,我们尽量不要去打扰他们,给他们一点时间让她们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如果发现他们没有好的办法了,教师要立刻抓住时机,适当地协助她完成好一项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针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在教学上我们要有明显改变,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要以“自我”的思维模式去处理问题,更多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体会孩子的心情,多一些对孩子的理解。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心生,了解孩子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的关爱,给孩子最大限度的探究自由,努力创设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课程、区域。学会追随孩子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3.注意解决师幼之间、同伴之间交流互动的不足

新的教育理念,给蒙氏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拓展整体的、全面丰富的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蒙氏教育虽然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领域,其设置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儿童发展的需要。为使师幼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还应当尝试增设区域性活动、主题活动的教育,将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和,从一定程度上会弥补了蒙氏教育的不全面,拓展教学内容。在丰富的活动中,孩子们的主动交往意识就会有明显的提高,相关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二、教育理念的更新

1.理解蒙氏教育的精髓

这一点,其实也正是蒙台梭利本人所担心的。在195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上,蒙台梭利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你们是否注意到,当你试着向狗指一些东西时,它会怎样呢?它并没有看到你手指所指的方向,只是看到你向外伸出的指头。因此,当我想到你们是如此注意我时,我不禁想到你们的行为也与此类似。”蒙台梭利希望人们能将给她的尊敬,转赠给她所指的“儿童”。

2.学会取舍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有他的优势和劣势,蒙氏教育也一样,如果我们把它拿过来照本宣科,那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前进的道路,最明智的选择应该仍然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主要指导,再合理、有效的吸纳蒙氏教育中好的教育方法,并将其合理内核融入到我园的教育中,形成符合本地本园实际并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新《纲要》《指南》精神的园本课程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多元培养和优良个性的和谐发展,也就是借鉴好的教育方法,创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特色特色。

三、实践工作中的收获

1.环境的准备:环境对一个人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蒙氏教育也一样应当从环境的创设开始。蒙台梭利的环境创设要求是开放和自由的环境(包括:园所环境、教室环境、教师与儿童互动的环境、家庭环境等等)(材料的准备: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材料的投放,学期初要把所有让孩子学习和选择的工作学具及相关的配套的材料、提示卡、投影卡、三段卡等全部配齐,最好还要有多套的延伸教具,供幼儿选择,才能保证幼儿工作的顺利开展)

2.观察记录:(种类:日观察记录、周观察纪录、月观察记录、学期综合观察记录、个案观察记录等等)我们认为写观察记录的目的应该是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做一个综合的总结,找出不足,分析原因,不断引导和调节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然后有针对性的去指导每一位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教学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对于最初搞蒙氏教育的教师却不提倡写观察记录,因为初搞蒙氏教学的教师需要熟悉教学,学习操作学具,还要制作相应的配套材料,所以没有精力和能力再去写观察记录,即使是写了也不会很客观和准确,也不会起太大的作用。)

四、对蒙氏教育的体会

最大程度挖掘教材的作用:蒙台梭利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是教材的物化,教材是可触摸的。蒙台梭利认为,当一个孩子对某种教具非常感兴趣时,他的行为几乎总是成熟的。在学前阶段,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激发学习的热情、信心和兴趣。在蒙氏教育中,每种教具的使用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以适应孩子们能力、程度的不同,能力较好的幼儿可以不断接受不同的教具及不同使用法的挑战,兴趣随之也会被激发出来。

五、主要的研究成果

思考与回顾三年多的蒙氏教育园本应用的实践研究,通过学习、运用、思考、实践以及大量的行动研究。充分证明了蒙台梭利教育中的优秀思想和方法完全可以融入我园的课程之中,其精妙的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实现《纲要》目标的有益补充。作为我们建构园本课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蒙台梭利教育园本应用研究是成功的,有效的。虽然她的教育思想中仍有一些时代的局限和片面之处。但仍不妨碍我们扬弃吸纳,创造和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地利用了蒙台梭利式的环境,积极开展幼儿的角色游戏。(区角游戏)当孩子在使用蒙台梭利教具作其它游戏或想象建构时,只要没有损害教具和妨碍他人,都被我们认为是允许的,并一直作为我们课程的一部分进行。也许这会被蒙台梭利本人及蒙台梭利的追随者反对,但只要是对儿童发展有意的,我们就会把它作为我们开创和研究课题的新目标。

参考资料(1)蒙台梭利专著《吸收性心智》

(2)《童年的秘密》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第6篇:蒙氏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蒙特梭利;数学教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63-02

那么,在蒙氏教室里为幼儿提供与学习数学内容相关的教具与材料是为幼儿准备丰富的学习数学必备的物质环境所不可获缺的。为此蒙特梭利根据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设计了许多较为科学和系统的蒙氏数学经典教具,为幼儿感知复杂和抽象的数学概念提供了及为有意的帮助。但做为一名蒙氏教师,在几年的带班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到仅仅凭借这些经典教具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和求知欲的。因此,延伸教具的投放和运用在整个蒙氏数学教育中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下便是在带班过程中对于数学教育中延伸教具的制作、投放和运用中的一些具体的感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很多教师,特别是初次带蒙班的幼儿教师都深有感受,孩子们"玩来玩去"就是这几样经典教具。教具的数量也不能满足幼儿同时操作的需要。有心想要给孩子们添一些操作材料,却不知从何入手。那么我们首先就来谈一谈延伸教具的制作:

1.延伸教具的制作应遵循以下几点:

1.1 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及幼儿学习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制作; 在蒙氏数学领域中进行10以内数的教学中要使用到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箱、数字与筹码、彩色串珠等经典教具。综合以上经典教具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幼儿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数词、数字、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这部分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那么,我们就以此为目标制作了一些的延伸教具。如下:

图一为教具插牙签:准备10个小瓶,瓶身分别标上1--10的数字;另用一小盘装55根牙签。 操作时请幼儿按数字数出相应数量的牙签插到标有相应数字的小瓶里。

图二为教具数字小衣夹:带有1--10数字的小衣夹和带有1--10数量不等的小苹果的小衣服。操作时请幼儿将标有数字的衣夹夹在与其数量相对应的小衣服上;

以上两种教具都是帮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断熟悉10以内数字、数词、数量之间的关系的。

1.2 制作延伸教具时遵循蒙氏教具特有的"错误订正"功能。蒙氏教具的一大特色就是具有"错误订正"这一功能。蒙特梭利本人也认为"错误订正"是使蒙氏教具的操作趋于完美的科学原则之一。那么,在制作数学的延伸教具时,就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还是以图一"插牙签"为例。它的"错误订正"就是教师为幼儿只准备了"55"根牙签,这55根牙签则刚好是1--10的数字相加的总和。如果幼儿在操作时发现牙签多出来或是不够时,就说明他的操作有误,需要重新来一次。这也是幼儿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蒙氏教师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订正错误本身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幼儿能够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的自我纠正。

1.3 延伸教具要具有可操作性;"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知道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了解蒙氏教育的人所耳熟能详一句蒙特梭利的名言。它也很直观的阐述了蒙氏教育的基本原理。

活动是幼儿的天性。作为具有多年带班经验的老教师更应该知道孩子在"玩中学"的重要意义。在制作延伸教具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教具的可操作性。如果一个教具没有可操作性,既使制作的再精质,美丽,也不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将失去它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具时尽可能的让我们的延伸教具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操作中手、眼、脑等感官并用。这才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延伸教具。

1.4 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具";作为蒙氏教师,每天的工作量是相当的大。如果一味的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制作教具中去,是必会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作为一名蒙氏教师在生活中更应具有"独具慧眼"、"就地取材"的能力。充分的利用现成的资源来辅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进行数学前三种能力的训练时,我们便使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电话充值卡、布贴画等做为配对的教具、使用彩色纽扣等做为排序的教具。 另外,一些自然界中常见的小石子和一些植物的种子、果实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延伸教具:

2.我们来谈谈延伸教具的投放和使用。

2.1 适时投放,充分发挥延伸教具帮助幼儿自我学习的作用。幼儿在自选工作时,教师应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并针对性的提供延伸教具,帮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自我学习。

在孩子们学习砂数字板后的自选工作活动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描触砂数字板时的笔顺不正确。于是我们就投放了标有笔顺指引线的数卡。只需教幼儿识别上面的标志,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照标有指引线的数卡来描触砂数字板了。如图:

2.2 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指导幼儿使有不同层次的延伸教具。蒙特梭利幼儿数学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求知需要。幼儿数学学习的敏感期大约出现在4岁左右,但由于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也不一致。做为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不同难易的教具外,更应注意引导幼儿进行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教具进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发展较快的幼儿的需要,也同地兼顾到了发展较慢的幼儿。

在进行同圆圆板、圆圆珠的排序教学活动中,我们就针对不同的幼儿提供了不同难易程度的"排序提示卡"如图:

从图七中的排序提示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一横排的形式,幼儿很容易找出它的规律进行排序;而图八中的提示卡变成的曲线形的,增加了对幼儿视觉上的干扰,同时也就增加了难度。

在这里,我们还要以排序的教学为例。当发展较快的幼儿能够熟练的完成提示卡的排序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拿开提示卡,自己创造新的排列组合,这样不仅提高了这部分幼儿的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幼儿的学习兴趣。2.3 延伸教具投放要适量。(同一类型的2--3样即可);延伸教具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可以针对某个教育目的投放2--3件延伸教具就可以了。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当多数幼儿对于这个知识点掌握不好时,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增加这方面的延伸教具,为幼儿提供多的操作机会,帮助幼儿尽快通过多种教具的操作完成"自我教育"。

第7篇:蒙氏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 蒙氏活动 教育活动 观察

蒙台梭利说:“蒙氏活动中,教师首先是观察者,其次是指导者。教师的观察研究及成果是设计、安排和不断改进与更新教具材料和正确地进行指导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激励和促进教师更加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改进、提高,日臻完善的动力。”因此,作为一名蒙氏式的教师,在进入蒙氏活动室时,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并学会做好观察记录。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以幼儿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蒙台梭利强调:必须在自然条件下,在儿童自由活动中去观察、研究“自由儿童”及其表现。

一、在观察幼儿的行为过程中,教师要心态平和。

为了能正确观察,教师必须尊重实际上所看到的,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孩子们的表现,而不加个人主观意见。教师要以自己特有的爱心、细心、耐心、童心来观察孩子,在这样的气氛下,孩子将会把最真实的自我呈现出来,这才是教育活动内在引导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所谓的操纵者,每个人在活动中自主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目标。

在观察中,我发现一名叫徐润生的小朋友在操作插座圆柱体时,先把插座圆柱体一个一个从插座中取出,散放在工作毯上,当他把插座圆柱体插入插座中时,有的经过触摸插对了,有的插错了,他试图改正,把插座圆柱体逐个再次取出,散放,拿起一个插座圆柱体在洞穴中去试,反复试了几次,才将圆柱体插入洞穴,当完全插好后,他又将插座圆柱体一一取出,再插入插座,观察操作了3次。这种自我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又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试想,这期间教师扮演操纵者,拿过学生的玩具或教具,掩饰给小朋友看,教给小朋友如何放入,那学生只能成为机械的模仿者,就不会有上述的反复“研究”、“试验”和思考。为此,这种在活动中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连续不断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以这些能力和期望为线索帮助孩子独立活动。

二、通过观察,确定每个幼儿适宜的发展目标。

教师仅凭主观意志对一个由形形的个体组成的集体,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幼儿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同一年龄段的幼儿达到教育所需要的时间为之付出的努力是不尽相同的。教师通过观察,就能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实际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对于托班幼儿来讲,穿珠子是他们喜欢的同时也是一种锻炼手部肌肉灵活性的活动,一般选择珠子和孔都是大一些的,线比较粗,经过练习90%的幼儿都会穿珠子。通过观察发现一名叫陈思雨的小朋友近两周时间都在做这项工作,而且每次工作都很专注,持续时间长,她穿得很快并反复进行操作,于是我又准备了玻璃丝及小珠子,示范制作项链、手链,她非常高兴,而且每完成一件作品都很兴奋,都要我帮她戴上给伙伴们看看。可以看出,她手部肌肉动作很灵活。通过教师简单的引导,现在她已能自己穿脱衣服、拉拉锁、解扣系扣,在团纸、粘贴、涂色等活动中表现也很好。这是在蒙氏活动中锻炼、学习的结果。

三、通过观察,有的放矢地对幼儿实施教育。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情感、行为和学习方式,只有通过观察,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

通过观察幼儿线上活动,我发现大部分幼儿不会脚跟脚尖走蒙氏线,并且经常碰撞到一起,经过分析,我认真寻找原因:1.由于幼儿年龄小,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2.幼儿自身协调性差;3.幼儿自控能力差。于是我积极做示范,带领幼儿一起做形体训练,一起走蒙氏线,并为幼儿树立榜样,鼓励幼儿在保持良好姿态的情况下认真走线。同时我以游戏形式带幼儿走线,如讲述小天鹅的故事后学习小天鹅走路的姿势和游戏“指挥官”等,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寓教于乐,培养兴趣,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四、通过观察对幼儿作出客观的评价分析。

在实施计划、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始终注意观察幼儿对活动内容是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通过活动是否得到发展?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教师可获得有关教育效果反馈信息,从而对所实施的教育作出评价分析。

在幼儿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1.在蒙氏活动前要认真准备蒙氏教具及材料,并整理好学具柜。

2.在活动中教师仔细观察,活动后认真分析,并记录下来,一个月下来,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作评估。通过观察记录的分析评估,才能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怎样才能把幼儿在蒙氏活动中的情况记录得更真实、准确呢?首先,教师要观察注意到幼儿何时开始专注于一项工作,要记录下该工作是什么;其次是幼儿花多长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再次是幼儿工作时是否专注、认真;然后是在同一天该幼儿还选择了什么工作,是否耐心;最后是当环境中有刺激物出现或受到故意干扰后能否继续工作。

3.通过观察分析后,确定目标,加强对幼儿的指导。观察中我发现一名叫徐浩博的小朋友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都在操作同一种工作――磁力动物拼。在操作过程中只是简单摆弄,活动中始终不更换材料,也不与其他人交流。通过一个月的观察记录,我对徐浩博进行了认真分析,在一日活动中不难发现徐浩博自信心较差,畏惧困难。他不会拍球,我教他拍球方法时,他边哭边说:“我脑袋累了,我要坐着。”我想应该帮助他克服畏惧困难的心理。在一次蒙氏活动中,我展示粉红塔的操作方法,在展示结束后,我用信任的目光看着徐浩博说:“你来试一试。”他把粉红塔堆高,放好,我及时给予他表扬。看着自己摆放的粉红塔,他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在以后的几次活动中,当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及时出现在他身边,在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性格渐渐开朗了,也喜欢与同伴交流了。

五、通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要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发生在周围的各种信息,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

托班下学期,在一次蒙氏活动中,韩晶小朋友在操作“小鱼吹泡泡”(5以内数与量的对应),我看到她把“泡泡”的数量放得很准确,但是在排列中4和5位置颠倒了,而这时她已经开始注意别人的工作,并在观察老师了,看到我向她走过去,她脸上浮现出得意的表情,我坐在她身边微笑着说: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当数到3时,她一下子反应了过来,将错误的两处很快调整过来,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直接纠正她的错误,而是以一种间接方式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

第8篇:蒙氏中学教育范文

本期“家园直通车”栏目就向大家介绍关于蒙台梭利教学的各种日常工作与教学理念,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本期话题:

家长:我给儿子报了幼儿园的蒙氏班,再过两个月,儿子就要入园了,我想就此多了解一些情况。

老师:这个被称为“家”的蒙台梭利教育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儿童之家,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吧!

关于蒙台梭利女士的介绍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践,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她的教学法是让孩子通过感官训练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子自己决定玩什么,学什么。她相信孩子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并获得成就后,更能产生对学习的真正兴趣。她的思想对儿童教育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镜头一:蒙氏环境

走进蒙氏教室,仿佛走进了一个小人国,一切都是根据孩子的身高量身定做的。教室布置整洁、雅致,教具的排列呈现顺序性和秩序性。不同年龄的孩子井然有序地专注于自己选择的工作……

对家长说:蒙台梭利强调“独立、秩序、专注、协调”,作为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他自己能独立活动的环境。如在家里,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把水和牛奶放到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只要是孩子能做的事,就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独立做事能让孩子得到极大满足,又发展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精神。

镜头二:蒙氏工作

小班的豆豆正在做“红棒”的工作,只见他双手握住红棒的两端小心地放在地毯上,然后再回去拿下一根……一次拿一根,认真而有序。等所有的红棒都放到地毯上之后,豆豆从一堆红棒中选出最长的沿着地毯边放好。等所有的红棒都像阶梯一样放好后,豆豆发现第二根和第三根的位置不对,他马上作了调整。看着摆好的红棒,豆豆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对家长说:蒙台梭利将儿童使用蒙氏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这是一种自发地选择、操作教具并从中获得身心发展的活动。每一种蒙台梭利教具都是感官导向的教具,它们均依循同一个设计原则:带领孩子不自觉地从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这些教具的设计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正这种错误,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可确保孩子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的成功。

镜头三:蒙氏的五大区域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通过动作的基本训练及日常礼仪训练,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培养幼儿独立、秩序、专心、协调等特性。

感官教育:包括视、听、嗅、味、触觉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注意力。例如视觉感官教具“带插座圆柱体”:通过这份工作的练习,培养孩子精确的观察力,能辨别相同性(都是圆柱体)、相异性(高度或直径不同)和秩序性(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引导孩子通过了解和思考来判断事物。

数学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比如为了让孩子了解0、1、2、3、4的概念,在“纺锤棒箱”中的每一格上方标出符号0、1、2、3、4,然后根据每个数目的多少,放入相同数量的棒子。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数量之间的多和少。这类教具包括了数学上的许多基本概念,可以为孩子奠定良好的数学根基。

语言教育:包括听觉、口语、视觉、语音、文字与阅读练习。培养幼儿认读、书写及听说能力。如“三部分卡”:分为图卡、图文卡、字卡三部分,通过寻找、配对,慢慢地让孩子对文字产生初步印象。在预备好的环境中准备这三部分卡,帮助孩子逐步提高早期阅读能力。

科学文化教育:包含了动植物、天文、地质、历史、地理、音乐等与人类生存环境有关的各种知识。教具中有一部分是传统蒙氏教具,如:树叶拼图橱、水陆地球仪、地图橱架组等。还有部分是配合本民族、本国的不同地理、人文环境而衍生出的本土化教具。如:中国地图拼板、12生肖排列等。

对家长说:蒙台梭利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具的种类分成五大领域,通过正确的示范,让孩子亲手操作,在重复练习及教师的协助下,独立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构建其良好的心智及习惯。

镜头四:站在角落的老师

在蒙氏活动室,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一边观察孩子,一边做记录。当教师发现某个孩子确实需要帮助时,她才会走过去。

对家长说:蒙台梭利要求教师扮演的是观察者、引导者、管理者和鼓励者等角色。只有发现孩子遇到困难或违反常规时,老师才会给予孩子必要的提示。在这里,老师允许孩子们在错误中不断探索,直到理解。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成长节奏自然发展。其实这一点同样适合每一个家长。

家长们的问题:

Q:经常看到蒙氏班的孩子排着队,随音乐沿着一条线慢慢地行走,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A:走线看似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其实,在走线过程中,不但可以训练孩子的平衡感、韵律感和专注力,还可以让孩子们收敛身心,为工作做好准备。

Q:蒙氏班是混龄制的,我的孩子跟那些大孩子在一起,会不会学得很累?会不会被大孩子欺负?

A:混龄班提倡“爱与分享”“大帮小”,在这种氛围的引导下,孩子之间的冲突行为会大大减少。在混龄班,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依照自己的进度发展,独立地工作或是寻求同伴的合作。所以说,在满足每一个孩子因个别发展而产生的个别需求方面,混龄班的灵活度比传统的分龄班要高出很多。

Q:让孩子进这个班,会不会和他以后小学的学习衔接产生问题?

A: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不同的孩子出现的问题是不一样。其实,蒙氏教育的精髓不在于教具操作,而是她的儿童观:认为孩子有自发学习的能力,主张成人首先要观察孩子,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给予相应的辅助。这样的孩子将来拥有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具有完成事业所必需的品格:专注和持久。

第9篇:蒙氏中学教育范文

一、真实、美观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蒙台梭利的“环境适应”教育理论就指出人类的各种智能与体能都是为适应环境而增长。她一再强调:无论你的经济条件如何,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它必须像一个“家”。我园近两年开设了蒙台梭利教学班,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蒙台梭利教育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发展确实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开放、有序的摆放玩教具不仅给了孩子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给孩子一种秩序教育。其次,对班级人数的控制,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对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及常规要求等方面也十分重视,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杯子、碗、勺子、夹子、螺丝、瓶盖、吸管、花生、玉米、豆子等。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观、实用、对孩子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被搬到教室,幼儿感到亲切、自然,让孩子有主动去接近它的愿望,它还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像家一样温馨的环境,使他们有了安全感。 如:有一个刚入园上普通班的孩子,一个星期都安定不下来,总是在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带着他去蒙氏班,一到蒙氏班他就被这既陌生又熟悉的环境所吸引,轻轻地走到橱柜边玩了起来,竟然不哭了。进入蒙氏班后他很快适应了这里的新环境。与普通班相比,蒙氏班的孩子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二、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蒙氏教育没有课程表,教具的摆放也是自然、开放、有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不同区域的教材或教具,每个幼儿都可以自由选择教具、自由选择活动、自由进行人际交往、没有人为的比赛和奖励。幼儿独立地进行活动,自然的表现,在反复的摆弄中可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中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同时幼儿之间进行独立的无竞争的操作,可以提升幼儿的专注力。良好的活动秩序,能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如一名幼儿陶陶对“舀米的工作”专注了长达45分钟之久,老师观察到他每次舀的过程及以后的表现都不同。开始他用手检撒下的米粒,第一次舀完后他将盘子端起将撒落的米粒倒回容器中,第二次他的鼻涕流下来,他用带鼻涕的手去沾撒落的米粒并放回了容器中。正是因为给了孩子们自由的空间,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得以充分发挥。正是因为充分尊重儿童,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自发学习的欲望得以产生。

三、社会化环境,让幼儿学会商量、等待、思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蒙氏教育在幼儿刚入园时就暗示幼儿有序地进行活动,活动时每种材料只有一个,让幼儿学会商量和等待,使幼儿知道遵守社会秩序,不争抢,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次,一个小朋友去玩“荡秋千”,可是己经有小朋友在玩了,他走过去和那个小朋友商量“给我玩一下,好吗?”那个小朋友摇摇头。“我只玩一会儿,行吗?”那个小朋友仍然摇摇头没有同意。最后,他说“我玩2分钟就让你玩”,他终于得到了这次玩的机会。在交往中他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这为孩子以后的社会交往积累了经验。

另外,其设计的“邮票游戏”“银行游戏”等一些社会化的游戏,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具幼儿都十分喜欢,它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数学知识,也让幼儿知道了做这些事的流程,不仅培养了幼儿认真做事的习惯,还为幼儿了解和进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