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蒙氏教学范文

蒙氏教学全文(5篇)

蒙氏教学

第1篇:蒙氏教学范文

一、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启蒙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教师教学中体现出的问题。

一是教学过程设置不合理。教师在进行文学启蒙教育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对象设置相应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的,要在心里预测学生通过这次教学有着什么样的接受状态,思想上有何变化,以此来保证教学目的的达成,保证教学状况稳定。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学生当做一个完全一样的集体,老师只有一种教学教案,忽略了教学对象的接受程度,教学过程设置过于笼统。二是过分重视应试教育。在新课改下的教学大纲中有对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新要求,不管是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体现教学的最终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并没有把文学启蒙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往往把重心放在了应试教育上。三是照本宣科,依赖参考资料。在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课本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情况,总结成一些话语直接让学生背诵,学生理解不了相关文学作品的价值和魅力,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堂讲解全部照搬参考书的内容,缺乏自己的理解,没有自己的观点。

(二)学生学习中体现出的问题。

一是缺乏读书兴趣。现代社会色彩斑斓的文化对人们的冲击好和影响越来越大,导致学生对读书提不起兴趣,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阅读,使得学生对一些文化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很难有深入的想象和理解。学生一般会在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下去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这样就会被学生理解为强迫式的学习,学生缺乏兴趣,自然达不到学习效果。二是阅读量不够,难以理解作品内容。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对文学作品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有在教师的要求下才会去阅读。平时各科的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周末时间还要选择性去补课,基本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对一些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学生一般在阅读中遇到障碍都会选择跳过,不会对难以理解的地方过多的思索。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启蒙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全方位介绍作家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时,一般会照着书上的注释去念一遍,不会做过多的解释,比如在介绍杜甫时,基本上都是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教师应该简要地描述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被称为诗圣的原因,讲述诗人的生活遭遇,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讲述杜甫,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只有这样,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才有更大的兴趣。学生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认知,才会主动去了解文学作品,了解文学大师,走近充满魅力的文学世界。

(二)多方面解读文学形象。

教师在解读文学形象的时候比较呆板,传递给学生的人物形象就是书本上的定论。要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就必须让学生有想象力和情感化的空间,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比如曹操这个角色,有的作品说他是政治家,有的定论是奸雄,还有的说是伟大的诗人,教师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不要给学生直接灌输定论,让学生对这个角色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意见,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设置情境感受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往往会通过人物角色和故事情境表现出来,在阅读的同时能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中生人生经历还很少,对于有些文学作品还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一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文学作品体现的情感。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在教学中运用相关图片和音效,让学生融入到文学情境中去,体会人物情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供读书写作的空间。

第2篇:蒙氏教学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启蒙教育;英语教学

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语言作为不同种族、文化的人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英语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在全人类的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年龄,对其开展英语语言的教学活动具有十分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体验式的教学又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使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当中直接获取到语言知识,据此下文之中将就体验式教学的内容与含义进行简要的阐述,而后对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体验式教学的内容与含义

体验式教学即为依据实践教学活动的切实需求,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抑或是实践活动的模拟再现,并在此过程当中使学生获取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体验式教学通常将一般的课堂教材内容作为理论基础,而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达到对于现实生活的实践模拟,一方面可为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社会活动当中,另一方面为在课堂学习当中对真实社会活动的模拟。

2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2.1创设教学情境

在创设情境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例如,TwoFamousBridgesinSanFrancisco当中,可先将我国传统的卢沟桥与长江大桥展示于多媒体屏幕当中,学生立刻便会被两座差异巨大的桥梁所吸引,而后向学生提问,这两座桥梁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又有同学知道具体的原因吗?在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之后,再向学生进一步解释其建设的历史背景与相关的故事内容,使学生能够进入具体的情境当中并进一步的加深印象。

2.2运用实践体验

在实践体验的过程当中可采取表演、游戏等形式来促使学生能够将抽象化的概念内容具象化,在体验的过程当中促使学生加强知识掌握。第一,表演体验。采取生动形象的表演形式,能够使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诸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小红帽》等。第二,游戏体验。学龄前儿童大多生性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例如在向学生教授Foodanddrinks/Sportsandactivities/People’sjobs等相关英文时,可以开展丢手绢等游戏方式。在游戏开展的过程当中,学生一方面要演唱歌曲,另一方面又要观察手绢是否丢到自己的身后。此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英语知识。

2.3强化教学反馈

作为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内容,教学反馈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对于情感体验的共同分享,其指引着学生对于英语课程学习的目标与价值体验,更是促使学生学习体验能够达到深化、调整的目的与作用。对于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反馈评价应当始终穿插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依据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教学实践,开展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讨论,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并通过对于体验式学习效果的评价反馈,来激励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感受。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时刻保持宽容的心胸来应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在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可运用差异化的教学形式,来开展不同的体验感受,从而将关注于学生的一致性转变为欣赏学生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最大程度的在班集体当中创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最终为学生更高层次的教学体验给予充分的支持。

3结束语

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且各具特色,其核心关键是要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此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接受能力相结合,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就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实践体验、强化教学反馈等三方面的具体措施,在学前英语的教育活动当中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目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正在通过自身对于素质教育、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最终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促使体验式的教学在学前英语教学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牛翠平.论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幼儿英语师资培养中的运用[J].大家,2010(3).

[2]张莉.体验视角下学前英语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6).

[3]蔡徽.学前孩子英语学习“三问答”[J].中华家教(学前版),2011(9).

[4]田丽.论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第3篇:蒙氏教学范文

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小学教育;道德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道德教育与知识文化教育同样重要。小学生处于性格和人格的养成期,此期间的个人品行状况以及道德发展状况,对学生青春期乃至成年早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现在小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叛逆、自私、集体意识弱等不良倾向,实际上意味着小学生道德教育需要加强。

一、国学启蒙教育对小学生德育的积极作用

“国学”的概念十分宽泛,从广义来看,国学是能够代表中国主流文化的学术、理论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总和;从狭义来看,国学是可用于个人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学校教育中提到的“国学”,多是指狭义上的国学。国学启蒙教育即使用国学经典中适用于小学阶段以及国学初学者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教育形式,《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等皆可选用。国学启蒙篇章多是对个人品行发展、个人行为准则以及处世方法和态度的阐述,具有明确的教导意义,能够给小学德育提供良好的范本。小学生通过诵读和学习经典,能对传统道德有初步的认知,辅以教师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

二、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1.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化,因材施教小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受家庭教育影响比较大,因此,道德教育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根据小学生原生家庭的特点进行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状态,选择合适的启蒙读物进行讲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讲《弟子规》的“出则悌”篇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兄长”,教师就可以将“长”的概念扩大到“父母”“教师”“高年级的学生”“路上遇到的老年人”等。而对于家里可能有哥哥姐姐,或者本身就是哥哥姐姐的孩子,则要尽量解释“长”在家庭中的含义。2.树立师者典范,以身作则实现言传身教国学启蒙读物中有很多关于教师角色的描述,如“教不严,师之惰”等。这说明教师在教育中始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和能力,但是,在学生认知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教师仍需要在教育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尤其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本身的言行就对小学生起到非常明显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存在小学生课间在走廊里打打闹闹的现象,有时候学生之间的肢体运动幅度较大会产生冲突,教师的“暴喝”制止虽然有效,但是这种行为也是通过暴躁的、突如其来的方式完成某个目的。而国学讲究用“德”化解矛盾,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更多地应该采用温和、守礼、宽容和仁爱的方式教育学生,应在教育过程中展示教师的“德”,为学生做出榜样,实现言传身教。3.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有效地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道德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学启蒙教育倡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昔孟母,择邻处”,教育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及走廊的墙壁上贴上国学经典中反映道德要求的名句,经常提醒学生遵守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熏染,自然而然地践行道德行为。

三、结语

将国学启蒙教育应用于小学生道德教育中,可以给学校德育带来新的视角。国学启蒙教育中对“师者”的个人素养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在国学启蒙教育视角下,小学教师个人的修养应与德育目标和方法相匹配。因此,在使用国学进行德育时,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行为和言语,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践行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国学启蒙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生道德教育[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4.

[2]吕丹妮.章太炎国学观在当代的教育意义[J].教育文化论坛,2016(8):125-127.

[3]姜媛.在国学经典中渗透生命道德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22-23.

第4篇:蒙氏教学范文

【关键词】幼儿;钢琴启蒙;教学

一、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概述

十九世纪末,中国的上海、北京等地开始开展私人钢琴教育活动,二十世纪初音乐在“学院”运动中取得社会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音乐学院于1958年正式成立由小学到博士生阶段的完善音乐教育体系,积极促进了全中国的音乐教育的实施。回溯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钢琴教育开始整体稳定性发展。许多家长会规划孩子在课余时间选择学习钢琴:第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家庭个体经济普遍呈螺旋式上升,父母会对孩子的美育教育产生需求。一方面是考虑孩子自身的艺术方面关于音乐素质的修养与提升,另一方面是曾经在父母孩童时期,童年的经济条件没有结出丰硕的音乐教育成果作为遗憾补偿。在众多乐器中,钢琴被视作拥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而成为家长们的首选,在演奏时需要演奏者通过身心全方位进行合作,这将影响到整个脑细胞的发育,同时训练孩子的创新思维发展与动作和谐。于是,许多学龄前儿童在父母的鼓励下开始学习钢琴,这标志着钢琴教育进入了一个非常炙热的时期。

二、目前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现状与弊端

钢琴艺术教育的本质即音乐素质教育。根据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简明教育辞典》的诠释,美育即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作为钢琴教育者,应培养学生充分理解和善于欣赏感受艺术美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产生艺术美的兴趣和无限的开放创造能力。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其作用是培养学生拥有审美能力的过程化教育。在幼儿钢琴教学的启蒙初级阶段,国内可提供琴童学习钢琴的途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机构与组织,在社会音乐教育中多数家长的常态化选择为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类似家教的方式请钢琴教师来到家中授课;2.通过介绍或就近方式到教师固定的个人工作室学习;3.通过宣传的软广、网络平台或其他途径选择音乐学校或国内连锁与非连锁机构学习;4.参与报名所在地区的少年文化宫进行课余素质学习。相比之下,科班出身从业钢琴教育者的数量有限,作为专业的个人工作室所能容纳学生的人数有限,所以组织当地的音乐教育资源在音乐艺术培训学校学习钢琴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正所谓利弊共存,无论是哪种社会音乐教育都会存在些许问题,导致当今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在启蒙阶段缺乏完善的统一教学标准以及钢琴教育平台。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目前存在的弊端:

(一)课程内容培训与管理非统一标准化

目前市面上的钢琴艺术培训机构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良莠不齐,钢琴启蒙教育业内并没有将内容统一化,缺乏监管部门对机构培训进行管理,缺乏专业钢琴教师的认证与考核制度;存在较多老师在上岗教学之前并未接受严苛的课程标准化培训,多数教师按照自我教学习惯与经验探索进行教学内容的进度安排,甚至出现各行各业因钢琴教育带来所谓的营利性而参与机构进行“教学”。

(二)教师队伍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能力的参差

教师拥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具有必要性,多数教师缺乏技术从属于音乐的意识,在教育中将音乐审美能力与演奏能力分离,一味注重技能性教学而忽视音乐性。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直接教授孩子简单认识弹奏到具体某一个音符是什么就算结束,存在缺乏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正确阅读曲谱的能力与积极构建良好的音乐意识的情况,这相当于对琴童钢琴学习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力。并且钢琴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甚至少数钢琴教师并不了解钢琴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具体内容,对于幼儿钢琴启蒙教育所需的专业技能与教育心理学存在不清晰的情况。如果钢琴老师并未通过相对标准化的钢琴技能训练考核方面的学习,很难成为钢琴启蒙教育所需求的基础力量。

(三)教学教材调配应用存在不合理性

钢琴教师在启蒙阶段选择钢琴教辅教材也各不相同。作为传统钢琴启蒙教学,一部分教师选择可同时学习高、低音谱表的《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与《拜厄初级钢琴教程》等,另一部分教师则选择近几年国外引进的新教辅《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与《巴斯蒂安钢琴教程》等,其优点在于教材视觉效果色彩化与旋律更具有音乐性,在启蒙阶段可同时将乐理、演奏技巧以及音乐性更全面地相结合。作为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紧密结合二者。教师对于教材选择的合理性和适配度将有利于学生的早期学习以及提升其学习的热情与音乐审美观。

(四)教师与琴童家长之间教育观念偏差

教师应引导家长对于学习钢琴的正向态度,帮助家长了解如何让孩子对钢琴的学习产生快乐化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钢琴教育来间接提升琴童的音乐审美修养能力。需要让孩子们和其父母清楚的是,学习钢琴的目的不仅是参加比赛获得证书和进行社会考级而已,证书和考级可以作为此阶段性教学成果的一种展示,激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兴趣与继续练琴的动力。作为琴童家长首先要明白学习钢琴的意图,不要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横向比较学习进度,那么钢琴学习将变得毫无意义。

三、完善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部门监管与统一课程标准考核

建议完善相关部门对培训机构的审核与监管,促进行业内良性竞争。建议为教育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进行开拓视野学习。目前我国各地正积极开展钢琴学术交流会议,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各项学术活动资源以提升教师教育技能能力与教学思想的进步。健全教师队伍资质考核制度,制定统一考核标准定期对钢琴教师开展钢琴技能、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音乐素养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考查,对考核通过者可颁发不同级别的从业资格证,提升幼儿钢琴教育部分的教学质量。相关部门对于机构经营者应加强指导性思维,引导其正确教育观念和管理意识,应以教育为本,避免出现盈利化思维。

(二)树立健全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

1.教育观念科学化钢琴教学是以表达音乐审美为终极目的的教学过程。教师不仅应关注钢琴技能学习,还需建立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美的声音想象力从而产生内心音乐听觉。在初级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可围绕音乐做不同的触键训练。不可拆分音乐与技术做基本训练。教师应明确技巧与音乐密不可分,同时技术服务于音乐。孩子们学习钢琴的主要群体年龄围绕在开始上学的期间。儿童在这一时期,骨骼的硬度小,但弹性很大且具有相对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在钢琴启蒙教育的开端,琴童的不佳状态类型的手型与演奏时非练习状态的身体行为,就会导致儿童在学习初期养成演奏时的不良习惯甚至影响孩子的身体体态。因此,建议启蒙早期多数教师面对不同的个体情况应选择相对适合的教学方式、基本功练习方式,循序渐进地来进行较平衡的发展训练。2.教学过程规范化教学中教师构成正确的音乐基本观念进行自我教学的监督与指导。在平日的学习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拥有独立阅读乐谱谱面的能力,(通常谱面所包含的内容:谱号、节拍、节奏、速度、音乐表情术语等),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与作品整体风格的理解和把握,并逐渐将乐理知识渗透进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其错误的概念,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气。在初期可以循序渐进地加入使用可以锻炼学生视奏的教材,并且培养学生的耳朵对音乐色彩的听辨能力。在学生练习某首作品之前,教师衡量曲子练习的基本要素应注意曲目的整体速度、句法、节奏以及音色。音乐同我们讲话一样是一种语言,是一种通过音响说话的语言,也有其文法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规律。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练习前如何进行分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晰基本节奏感,保证声音音色的均匀清晰,明确手指动作将影响将要发生出来的声音,面对音乐给予相应的音乐姿态进行表达。

(三)发展“琴趣”与“快乐化”教学模式

切勿让孩子认为学习钢琴是满足父母的要求,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要忽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开始学钢琴之前,可以通过了解一些钢琴的起源或者以国内外对于幼儿动漫形式的作曲家音乐纪录片介绍,让幼儿在早期学习中逐步形成对音乐不同风格的理解是有益处的。在最初的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在键盘上学到新知识,可以穿插趣味游戏,例如:黑键与白键的分辨游戏、用钢琴的键盘区域模仿小动物声音等等。我们需要增加更多的方法来促进孩子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孩子们对练习基本功(如:哈农、什密特手指练习、练习曲等)疲惫抵触练习的情况,练习曲的旋律以及技术相对于乐曲来说是空乏无味的,孩子们对旋律优美、曲式结构简单的小乐曲尤为喜爱。对于教学老师来说,练习曲是不可跨越的,忽视基本功的练习是对未来学习钢琴解决其他乐曲技巧难度的一道致命的问题,应让家长和孩子明白基本功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练习曲练习之后也可以对应解决乐曲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只有奠定扎实的基本功,在教学的过程中,琴童的未来才会变得更加明朗。建议搭配不同体裁作品,教师应准确地把握不同体裁作品的难度一致。对于初学的学生,教学重点除了通过练习音阶、琶音、练习曲等学习初步的演奏技巧之外,可以加入耳熟能详的根据外国歌曲、中国童谣改编的中外小乐曲内容,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主张快乐化学琴,摒弃身体和精神疲劳的钢琴教育。

(四)鼓励促进学生持续性练习的办法

部分琴童是由于练习方法不当导致失去兴趣最后放弃。在启蒙初期阶段,家长也应学习并掌握基础的识谱和基本的音乐演奏知识,建议父母记录课上教师的要求并在练琴时适当提示,明确教师的教学意图和练习步骤。最好将每日练琴的时间作为固定时间段习惯,学前孩童由于年纪较小集中力较薄弱,练习大概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便可。即便是遇到假期情况,也不要将孩子练琴的时间压缩,保持每天练琴的好习惯,帮助孩子安排每天的练习内容,不可急于求成。可制定适当的奖励机制,以鼓励的方式逐渐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希望家长能够辅助孩子练习,在课下练琴时多关注、多帮助孩子在钢琴学习启蒙阶段养成慢速练习的良好练琴习惯。实践证明,保持学生课后练习的稳定程度以及对钢琴产生持续浓厚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推动钢琴学习的发展。

四、结语

鉴于上述情况,教师在启蒙阶段应运用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法对学生采用适合的授课方式因材施教,确保学生在钢琴学习之余,能够开拓学生对于艺术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与艺术张力,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与热情,培育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知创造能力。作为教育者,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意识与教学能力让琴童拥有良好的教育循环环境,同时成为启蒙教育阶段的坚实支撑,对促进中国钢琴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德昌,江月孙.简明教育辞典[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黄大岗,吴元等.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4](美)库克.钢琴大师论钢琴演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5]李飞跃.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钢琴艺术,2002,(05):43-44.

第5篇:蒙氏教学范文

【关键词】科学;探究

好奇是每个幼儿的天性,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总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他们看、摸、玩、甚至破坏着,他们总喜欢问这问那,刨根问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正是幼儿这种刨根问底的好奇心,为他们开启了科学探究的大门,引领他们去观察、去比较,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还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镜头一:蛋“生气”了

在组织小班科学活动《蛋生气了》的过程中,老师请孩子们将鸡蛋放入装有白醋的杯子内,孩子们无不好奇地瞪大眼睛,乐乐小心地将鸡蛋慢慢让入杯子,一边自言自语道:“这个蛋肯定会融化掉的。”一旁的东东听见了,却说:“它不会爆炸吧?”爆炸?孩子们被东东的言论惊呆了,乐乐不紧不慢地说:“怎么会爆炸呢?又不是炸弹,老师不会让危险的东西放教室里给我们看的。”就在这时东东指着杯子喊道:“冒泡泡了,冒泡泡了,快看哪,好多的泡泡。”几个孩子急忙凑过来,附和着:“真的冒泡泡了呢!好神奇啊!”乐乐急忙请老师前来观看,介绍道:“老师,我们的蛋冒了好多泡泡,好像可乐一样爸爸买的可乐就是这样的,一开就有好多好多的泡泡!”老师故作惊讶地问道:“真的吗?怎么会像可乐一样冒泡泡呢?”乐乐摸了摸头,想了好一会儿才回答:“这个醋是在变魔法吧?”东东听见了,马上说:“又不是魔法师,魔法师才会变魔法的。我猜一定是醋里有做可乐的东西。”乐乐半信半疑地看着老师,老师说:“这里面有大秘密呢,回家和爸爸妈妈去找找答案吧!”东东和乐乐认真地点了点头,又继续盯着杯子观察起来。在科学活动中,老师请孩子们全程参与了实验过程,正因为此,活动中孩子们非常专注和投入。从鸡蛋放入装有白醋的杯子那一刻起,孩子们的目光就牢牢地注视着杯子内鸡蛋的动静,当孩子们发现鸡蛋“生气”现象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用他们的生活经验支撑起他们这样那样的猜测,“蛋像可乐一样冒泡泡”“魔法师会变魔法”“可乐冒泡是因为里面放了特殊的东西”,这些经验引领着他们一步一步地猜测着、质疑着,然后再猜测。整个过程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干扰他们,而是作为一位倾听者,静静地倾听他们的发现、质疑、猜测,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猜想和疑惑,正因为老师旁观着,倾听着,孩子们成为了活动的主人。至于蛋为什么会“生气”,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知识层面的东西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些深奥,老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孩子,而是让告诉他们这里面有大秘密,可以回家请爸爸妈妈帮着寻找答案,真正体现了“去结果”的科学理念。就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颗对科学现象的好奇之心,拥有乐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感受探究之乐趣!

镜头二:神奇的吸铁石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