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

病案管理各项制度精选(九篇)

病案管理各项制度

第1篇: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

关键词:零缺陷理论 病案管理 应用分析

将零缺陷理论应用到病案管理中去,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病案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规范病案管理工作,增强病案管理信息的准确度。因此,将零缺陷理论应用到病案管理中去,是适应现代病案信息管理的需要。该文着重分析了零缺陷理论在病案管理中的各种应用工作,并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加强零缺陷理论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措施,从而进一步落实病案管理的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地促使病案管理工作向着零缺陷的方向发展。

1 零缺陷理论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零缺陷理论最注重的就是准确无误,因为病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病案管理工作主要涉及档案的建立、收集、归档,在此之中,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无误,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1.1 病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保障零缺陷理论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就要做好病案资料的来源工作,即病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对每一份病案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病案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改革往常那种不规范的病案资料交接方式,实行一对一签收,最大限度地避免病案资料交接存在的疏漏环节,防止出现病案因交接保管不当而不能及时上交归档的现象,确保病案资料回收工作的零缺陷。同时,还要将需要上交的病案由相关的病案管理人员进行规范装订后上交,避免出现各种因为收集、交接工作而出现的失误状况,保障病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1.2 病案信息加工的质量控制

在病案管理工作中,对于病案信息的加工也是保障其质量零缺陷的重要措施,加强病案信息加工的质量控制可以将原始病案资料进行加工精简提炼,从而得到更高质量的信息。但是,要想保证精简出来的病案信息与病案内容相一致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规范的学习与实践。为此,必须要将零缺陷理念应用到病案管理中,病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努力追求病案信息加工质量零缺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责任意识。同时,还要求编码员通过培训考试,通过对编码员的培训考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更好的做好病案信息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也可以采取岗位间交叉检查的方法,这样可以达到相互监督、相互改进,提高成效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1.3 病案归档存贮和利用的质量控制

要做好病案的归档存贮工作就要保证所提供的病案信息资料是完整的,这样才能保证病案的使用价值。因为如果信息错误的话,这份病案就会被存贮在错误的位置上,在需要调用的时候就无法获取。所以,为了确保在存贮工作中达到零缺陷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电脑系统做好病案的示踪,严格落实病案的入出库管理,对外借病案按时限进行催还归档,减少提供利用环节的差错。只有做到零缺陷,才能避免出现以往为了一份因各种原因归档错误的病案,这样就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病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工作安全隐患。

2 零缺陷管理的实施效果

2.1 病案管理人T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零缺陷理论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病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改观了病案管理人员的作风、理念,促使工作人员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的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端正了工作态度,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并能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积极的参加有关病案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2.2 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通过切实实行零缺陷理论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明显的提升病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切实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规范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在追求病案管理质量零缺陷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病案信息的准确率。

3 零缺陷管理的前期准备

3.1 加强教育培训

要做好零缺陷理论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工作,首先就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病案管理人员是病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病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加充分的理解并接受零缺陷理论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理念,从而自觉加入病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中。因此,我们应该开设相关的教育培训课程,系统地对病案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及相关课程的培训,加强他们零缺陷理论的专业知识,让他们更好的投入到病案管理工作中,最大程度的保障病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3.2 制定目标

在病案管理工作中,我们要追求零缺陷理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缺陷必须要等于零,我们的目标而是尽最大的可能追求缺陷等于零,在各个工作环节中努力做到零缺陷。因此,我们应当结合病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将零缺陷理论应用于病案管理中,严格遵循病案信息专业技术环节质量评估标准,在病案管理工作中努力追求和实现零缺陷的质量目标。

3.3 质量标准和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零缺陷理论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中,要想保障其工作有效正常的进行,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标准检测制度。因此,在零缺陷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标准检测制度,以更高的质量标准来完成病案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建立起相关的监督纠错制度,保障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病案管理的工作标准,努力实现病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标准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零缺陷理论应用到病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病案管理的质量,提升我国的医疗服务水平。因此,要想做好零缺陷理论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工作,就要求每一个病案管理工作者严格遵循病案管理工作要求,在此其中要秉承零缺陷管理理念,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最大限度的实现病案管理零缺陷的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唐瑞[,吕晚霞,戴春霞,等. 零缺陷理论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4(6):10-12.

[2]吴卓敏,陈双,田丹平. 病案管理中零缺陷理论的应用和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12):65.

第2篇: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根据《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在区卫生局统一部署下,我院于今年3月份开展了2010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院多次向办事处 居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安排部署,使居委会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辖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站专门成立了由站长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采取进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站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院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站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10年11月底,我站共为七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3974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包头市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街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截止2010年11月,我院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220人。并按要求录入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包头市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我社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街道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2010年11月,我站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204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截止2010年11月,我站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125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苏木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15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22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48次。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街道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第3篇: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实践与体会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书档案管理现状

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真实记录,是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既能指导现实工作又能为查考历史提供重要的凭据。如何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共同的责任。目前,文书档案管理的发展与领导重视程度、人员素质、制度建设和业务培训等因素密切相关。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平顶山市卫生防疫站)文书档案起步于1957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上迈进,是我单位历史和现实工作的真实反映。现存文书档案7209卷(件),移交市档案馆196卷。我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上级档案部门的认可。1997年被河南省档案局授予省级档案达标管理先进单位;1999年被河南省人事厅、档案局授予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2年被国家档案局授予科技事业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目前正在努力实现科技事业单位“国家一级”档案管理标准。

二、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实践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维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重视此项工作,才能顺应文书档案管理发展的需要,指导和服务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多年来,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文书档案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显著的体现。为此,我中心领导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同时,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一把手亲自抓档案管理工作,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专职档案员为成员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配备了3名专职档案员,其中1人具有档案副高职称,2人具有档案中级职称。各科室指定1名兼职档案员,建立了自上而下覆盖中心所有工作的档案管理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高低,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这是从法律高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的要求。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首先加强了档案管理人员爱岗敬业教育,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是加强培训,定期不定期外派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各类档案知识培训学习。再者是外出参观学习档案管理先进经验。

(三)管理规范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也是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提升中心日常工作质量和效率,对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如何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全面反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工作内容,完整地保存各类文件材料,就要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文件材料的收集。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实际,文件材料的收集采取平时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结合的方法,专职档案员和各科室兼职档案员共同负责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确保文件材料的真实、及时、完整。2.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保管。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定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要求在次年的6月底之前完成。对照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进行整理。按照年度-组织机构-保管期限分类,分永久、30年、10年。形成了管理科学,存放有序,查找方便的文书档案。严格按照档案库房管理制度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3.文书档案的编研与开发利用。做好文书档案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其根本目的就是积累和保存历史资料,为借阅者提供信息服务,充分体现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文书档案的后期开发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利用室藏文书档案资源编写了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宗介绍》《组织机构沿革》《文件汇编》《大事记》《年鉴》《论文汇编》《科研成果汇编》《会议简介汇编》《1957-2012年大事记汇编》《1957-1985年站志》和《1986-2005年站志》等。

(四)制度完善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坚持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用制度规范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实际,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了《文书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文书档案管理办法》《文书档案分类方案》《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鉴定与销毁制度》和《档案统计制度》等,这些制度为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三、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管理体会

文书档案管理是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其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档案资料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到疾病预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作为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文书档案科学管理水平和为疾控中心服务的工作能力,逐步实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疾控中心和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文书档案信息资源。

(一)有为才能有位。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机械重复,繁琐枯燥,只有档案管理工作者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把文书档案管理的每个细节、每个环节做好做到位,才能做出成绩,得到认可,才能引起领导重视,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我们在多年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文书档案管理日臻完善。不仅提高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书档案管理水平,而且促进了各项工作争先创优,晋档升级。省、市多个单位来我中心参观学习文书档案管理模式。

(三)加强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编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只有加强开发和利用,才能提高文书档案的价值,扩大及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谈新形势下医院文书档案的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6):176.

第4篇: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在基层医院终末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同期对照研究,将2014年归档病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路径组进行回收、整理、编码、质控,比较两组病案的终末质量。结果: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有效提高了基层医院病案的终末管理质量。结论: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为基层病案人员提供一种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病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病案的终末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

关键词:

临床路径;病案管理;质量控制

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病案质量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在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良好的病案质量也是医院在各种纠纷中处于有利地位的重要保证[1]。完善终末病案管理质量,使病案资料在医疗、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体现它的社会价值和法律价值。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是一种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治疗模式和管理工具,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在病案中都有体现[2]。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自2014年始某基层医院病案室将CP应用于终末病案质量管理控制中,对病案终末质量实行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病案终末管理质量,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医院病案室2014年科内质控病案终末质量登记情况,逐项核对分析,资料真实准确。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14年全院10个科室的归档病案分成两组进行管理。路径组采用病案室制定的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进行管理,对照组仍沿用传统病案管理法,两组病案的数量、手术例数基本相同,两组病案人员的学历、职称也基本相同,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传统病案管理法主要是按日常工作习惯,凭记忆印象对归档病案进行管理(流程为病案回收整理装订编码录入质控上架)。病案管理路径表:第一天整理组回收归档病案:整理组每天上午到各病房收集前一天出院的归档病案,每份归档病案包括病案首页、护理记录、各种证明资料和辅助检查报告单等,相关资料在路径表中都有详细标明,回收时要逐项双人核对,主要核对病案有无漏项和各种医技检查是否存在有医嘱及收费而无相应的报告,病房和病案负责人均在病案管理路径表上签名确认并将路径表附在病案上,确保病案原始资料完整。第2天整理组整理并装订病历:整理组将第一天回收的病案按路径表中的病案排序(根据《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出院后病案装订顺序设计)进行整理、装订。将附有病案管理路径表的路径组病案配以蓝色封面和封底装订成册(对照组病案依旧用黄色牛皮纸装订),便于区别,并在封面显著位置写上病案号和姓名。第3天编码组编码和录入:编码组根据ICD-10疾病分类和ICD-9-CM-3手术操作分类方法,将病案首页中的各项诊断逐一编码并录入电脑。第四天质控组科控:质控组每天抽取50%完成上述路径的完整病案进行科控评分并排序上架。路径中每个人都要对终末病案形成的过程负责,完成本路径工作后要签名确认,并检查前一路径环节的工作质量,确保路径流程通畅。

1.3评分标准:参考《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和《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分册(2011版)》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中医院病案终末管理质量评分标准》:⑴病案完整无漏项,占50分。⑵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95%,占10分。⑶病案资料排序正确率≥98%,占10分。⑷装订正确率100%,占10分。⑸各项医技报告检查单完整性100%,占10分。⑹上架正确率100%,占10分。以上各项满分为100分,科内病案终末质量评分>90分为甲级,80~90分为乙级,<80分为不合格。

2结果

2.1路径组与对照组两组在病案数量、手术例数、病案人员学历、职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路径组病案终末质量甲级率比对照组高17%,经卡方检验,χ2=544.8681,P<0.001,有统计学意义。

2.2路径组与对照组辅助检查报告缺项、病案资料排序错误的情况大幅度减少,经卡方检验,χ2=22.63825,P<0.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实现了基层医院终末病案管理的程序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应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病案人员可以按照路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终末病案的管理过程,对每一天的病案管理计划有章可循,增强了终末病案管理的系统性,避免病案出现错、缺、漏项,确保了病案的终末质量。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使归档病案的回收规范化。路径组回收时根据路径表内容执行双人核对,履行病案归档核对签名手续,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形成病案管理人员与临床科室的循环互动工作关系,及时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3]。同时,回收时双人核对使责任分明,保证病案能及时、完整回收。表2可见,路径组中因检查报告缺项而扣分的减至198例,比对照组少529例,减少率为73%。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使病案的整理流程化。路径组有清晰的路径流程指引,将终末病案管理的每个环节都细化并有章可循,每一路径环节完成后都要签名确认,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病案人员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在整理和装订时会加倍认真对待,保证终末病案的整理质量。病案路径病案管理法使疾病分类和手术编码标准化。路径组责任明确,编码员会认真遵守编码的每一步骤,力求每个编码正确,也提高了编码人员的编码水平。病案路径管理法使病案的终末质控正规化。路径组控出问题后能在路径表明确找出责任人和问题所在,可以杜绝类似问题再发生,充分发挥质控人员的主体作用。

4结论

在病案管理中,要不断探索和改变病案质量管理的模式,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是不会提高病案质量的,重视病案环节质量监控,严把病案终末质量控制关,是全面提高病案质量的关键所在[4]。病案终末质量控制指标、方法、标准、考核体系等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直接促进和带动了科室质量意识的提高[5]。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病案人员提供一种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病案管理模式,增强病案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病案人员的责任心,提高病案终末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育裕,何耀德,梁子炘,等.病案终末质量控制及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3):140-141.

[2]孙艳,陈潮,伍强,等.临床路径病案的质量分析[J].中国病案,2013,(3):20-21.

[3]张剑非.10413份机打病案终末质量监控[J].中国病案,2013,14(6):19-20.

[4]王保华,曹颖.环节质量是提高病案质量管理的关键[J].中国病案,2011,12(1):28.

第5篇: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

病历档案是记述和反映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一切诊疗活动,包括:文字、图像、图表、影像、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它是医护人员记录病人诊断,治疗,护理过程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信息载体。能够使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有效的治疗,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展开科研教学活动;能够为学者提供医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科学的决策依据;在涉及到医疗纠纷问题时,是医患双方维护各自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重要法律证据。

病历档案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案存在的价值逐渐被人们重视和认可,并越来越体现在医疗事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但由于病历档案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许多医院领导对病历档案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不够重视,尚存在许多问题。

一、档案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医院的工作重心是医疗,医院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院环境条件,为病人提供服务。所以,对病历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不足。由于医务人员对医院病历档案意识的欠缺,不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所要求的内容去完善整过病历。最常见的是诊断不规范,首页姓名和病程记录姓名不一致,各种检查单不粘贴,主要诊断不明确等情况,造成医院病历档案材料混乱,不完善,不规范等问题。

三、法律意识淡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和实施后,对医护人员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职责更明确。而工作中有少数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证据意识差,该记录的不记录,该告知的不告知,该签名的不签名,不按规章制度办,造成纠纷不能举证,结果官司屡战屡败。

四、病历档案质量不高,使用价值不大。医护人员对病历的书写草率行事、字迹潦草、记流水账、诊断依据缺乏,四个不合理特别突出,质量低,主次诊断不准确,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不询问病史,不深入了解病人,不按病历书写规范进行,造成病历档案存在诸多质量问题。

五、病历材料收集不及时规范。由于各种原因,临床医师不按照规定的时间交接病历,这就使得档案材料收集不全面,不规范,直接给统计管理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即:统计报表上报不及时,准确率下降。

六、从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看,档案人员的管理知识亟待更新,管理素质有待提高,医院在人才培训中应纳入计划,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七、医院档案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档案用房狭小,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制约了医院病历档案事业的发展。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病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困难重重,在装订、储存、检索上操作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

病案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医院要成立以医务科、护理部、病历档案室负责人组成的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委员会,对医院的病历档案工作实行全程管理。并结合各自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病历书写规范;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使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二、建章立制,严格执行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制订病历借阅制度,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三、确定质量目标,加强病历档案质量的管理

病历档案质量是体现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病历质量管理。首先,制订质量管理方案,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制度、工作流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控制。其次,加强对医护人员质量教育,强化病历档案质量意识,进行病历档案书写规范化培训,使其提高书写水平。最后,对病历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病历档案管理水平。

四、实施电子病历,用计算机管理电子病历档案

第6篇: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

(新疆肿瘤医院病案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目的:通过对病案流程中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以提高病案的工作质量。方法:建立建全病案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病案管理各环节工作,加强岗位职责,保障病案回收、归档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结果:规范化的管理增强了病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每个工作流程都有章可循,约束了职业行为,减少了差错。结论:科学、合理、有效、规范地开展病案管理工作是确保每一份病案质量的关键。【关键词】病案管理;病案质量:病案管理人员【中国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14-01 随着《医疗纠纷处理条例》的出台,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病案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文书逐步走向公开,这无疑对病案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医院业务建设普遍有所加强,但在加强业务管理和质量控制外,更应加大对病案方面的力度,而在整个病案形成的诸多环节中,"源头"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把好源头是病案管理的重中之重。1 病历回收的完整性在病案日常管理工作中,病历回收工作是病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步骤,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特别是病历回收不完整,给病案管理工作带来不少的额外工作,严重影响和浪费病案管理人员的时间与精力。分析我院造成病历不完整的主要原因有:(1)错误认识:有部分医护人员对24小时病案回收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无关紧要,常常出现迟交现象。(2)存在缺页、漏项等现象:对各项检查单以及手术同意书、手术记录、麻醉记录等内容单据未检查是否齐全,或医护人员忘记补填。(3)漏交病历:对于很多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转科所产生的病历,常常出现漏交情况,两个科室之间病历交接工作没做好。(4)遗忘签字:主治医师未能及时在病案首页上签字也是病案不能回收的重要原因。病历回收工作是病案质控工作的范畴,体现科室的工作态度,是影响病案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把好病案质量关,我院病案室对不完整的病历坚决不回收,并记录到该科室的病历质量成绩中,以提高临床科室领导和医护人员对病历的重视。加强了对病案资料完整性的把关,严防遗漏,缺项等现象,保证病案完整回收、及时归档。2 病历书写的规范性提高病案质量,必须防止弄虚作假,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严把病历质量关,以保证病案资料的客观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与质量管理规范化,特别是病案首页信息、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以及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尤应引起重视。病案室人员对每一份出院病案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科室人员来病案室修改补充,特别是ICD编码、出院诊断及病案首页、签名等内容都要求准确及时完成。从根本上杜绝任何涂改、伪造、隐匿、抢夺、销毁、窃取病历弄虚作假等行为,确保病案完好无损上架归档。3 完善谈话签字制度长期以来,医患双方一般都把手术协议视为合同。医院方面认为,一旦患者一方签字,则表明患者一方认可和应该认可协议书中列举的有关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若发生风险,由于协议书的合同性质,风险完全要由患者承担;患方也认为签过字就要对这么多的风险负责。由于上述习惯看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同时有不断扩大协议书风险范围的趋势。笔者认为:医疗事业是一项高知识、高技能、高风险的行业,特别是在手术中,有许多不可预见的意外出现。作为病人有知情权,而医生也有告知义务。谈话签字制度就是为了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后果,这是对患者负责的一种表现。医疗手术协议书应该仅仅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医生的告知义务的书面记载,在医疗纠纷中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我们要力所能及地完善谈话告知义务。4 加强病案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建立健全门、急诊病案管理机制: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门、急诊病历作为患者初诊时情况和治疗经过的描述与住院治疗过程的可信度和法律效力是一样的,都能给执法部门、医疗保险提供可靠的依据。强化医务人员岗前病案培训:从上岗前的病案书写培训开始,临床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基地,每年都有很多新分配和进修人员、除了学习临床医疗方面的知识,还应将病案的书写纳入到教学质量中,抓上岗前的病案书写培训,意在培养一种良好的病案书写习惯,不仅临床医生要书写规范,而且护士也应进行岗前培训,规范各种护理表格和护理记录,并制定相关考核办法、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方式,确保做到医护记录相符一致。对新分配和进修、实习医生应实行有计划、有步骤、长期和短期的方式进行病案书写规范的基本功练习是抓好源头病案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5 发挥电子病案的优势,确保信息的真实性电子病案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是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核心,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从我国电子病案发展的现阶段情况来看,目前的电子病案信息还不具备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尚未确立,电子病案还必须与纸质病案长期共存。我国很多医院在病案保管方面采用的都是电子病案与纸质病案共存的两种病案形式,电子病案既能快速准确查找和检索到相关电子信息,又能以纸质病案作为原始保障。一份完整的病案就是一份十分有价值的医疗信息资源,一份电子病案库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疗信息库。在目前电子病案暂时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各种病案信息都以电子数据库形式保存于各医院医疗信息系统中,在功能、运算速度等方面有硬件保障,而在软件方面电子病案应重点放在病案电子信息记录的真实性、科学性、及时性、合理性、完整性方面,严格规范电子病案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每一条录入电脑的信息、内容都必须与纸质病案相一致,避免错字、漏项等不必要的错误。只有加强医疗的监控和病案质量的管理,才能发挥电子病案的优势,开发出有价值的病案,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总之,病案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原始凭证,医院必须一丝不苟紧抓病案管理工作,规范病案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病案质量,保证病案的客观性、完整性、真实性,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参考文献[1]胡桂周等 规范化病案管理是提高病案质量的关键[J]. 中国病案,2011,12(3)23-24[2]乙淑兰.浅谈医院电子病案管理[J].中国病案,2008,9(9):24-25.[3]夏令国,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素质初探[J].社区医学杂志,2009,7(21):53.[4]郭智慧,张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病案管理水平[J].中国病案,2005,6(1):5.

第7篇: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居民健康建档

【中图分类号】R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80-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慢病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1]表明10个死亡病例里面有6个死于慢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7%。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5800万,其中3500万人死于慢性病。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早死亡的人中,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病和癌症而死亡的占44%,是因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的2倍。各国卫生专家近日称,在未来10年中,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全球将有约3.88亿人(80%在发展中国家)死于慢病,慢病的发病率目前已达到流行病水平,慢病管理在当前显得刻不容缓。

1 是主动干预还是被动救治

国内外的病因学研究证实,慢病是一组以社会生活方式因素致病为主的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少体育锻炼、超重、精神紧张、环境污染、高血脂等。因此,预防是完全可能的。WHO认为,1/3慢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早期发现可得到有效控制,1/3早期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1.1 国内外成功个案提供了实践依据:1965-1975年美国行为干预试验使冠心病患病率下降了40%,脑血管病患病率下降了50%[2]。我国首钢1974-1988年的行为干预使脑卒中发病率从155/10万降至58/10万,死亡率从84/10万降至18/10万[3]。1969-1979年芬兰北卡省的行为干预试验使男、女冠心病死亡率下降24%和51%[4]。

1.2 将健康管理纳入慢病防治中:健康管理作为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包括对健康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及干预(解决健康问题)[4],其经发达国家近20年的研究与应用,已形成产业。在我国也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1.3 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而慢病的危险因素中包括不可控的健康危险因素(如遗传、性别和年龄等)和可控的健康危险因素(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嗜酒等)[5]。健康管理主要是针对可控危险因素的干预,干预的核心是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健康人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使亚健康人了解自己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减轻精神压力,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对疾病人群则采用健康促进诊疗管理的模式,改变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传统做法,通过有效控制,减轻病情,降低并发症及致残的发生率。

2.健康管理,需要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高质量的健康管理,需要有规范的或者标准的居民健康档案作为依据及支撑。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乡镇实行的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也获得了好多效果。现就宣汉县居民健康建档和慢病管理工作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与探讨。

宣汉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角大巴山南麓,与重庆、湖北、陕西接壤,幅员4271平方公里,总体地貌“七山一水两分田”。辖55个乡镇,常住人口约117万,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止2010年11月底,宣汉县已完成规范化健康档案561206份,健康档案覆盖率48.20%;慢病建档15373人,慢病规范化管理12170人,规范化管理率79.20%。其中乡镇卫生院健康建档529752份,健康档案覆盖率48.21%,高血压12592人,二型糖尿病630人,重性精神疾病636人;社区服务中心健康建档31454份,健康档案覆盖率50.6%,高血压2245人,二型糖尿病450人,重性精神疾病15人。宣汉县居民健康建档及健康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分不开。

2.1 充分准备,夯实基础:宣汉县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盘部署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组织县疾控中心、县保健院于三月份对各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按《规范》要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现场考核培训效果; 三月份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大成镇卫生院先期进行项目工作试点,探索方法,总结经验。至四月份全县项目工作启动前,该院规范化建档500余人,健康档案管理初具雏形; 依据大成镇卫生院先期工作经验修改完善方案,以便其他乡镇能借鉴此方案科学、快捷、有序地开展项目工作;4月16日专门选在了大成镇卫生院召开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启动会,通过方案学习和现场参观交流,使各乡镇能快速、有效地进入项目工作角色。

2 .2多管齐下,转变机制: 针对乡镇卫生院普遍重医轻防的现象对医院领导开展有针对性的强化宣传,使其逐渐转变观念; 制定由院长牵头和负总责的项目工作制度,形成以防保所(站)为重点、全院各科共同参与的乡镇项目工作模式,摆脱以往公共卫生工作只由防保所(站)负责的局面; 必须有执业医师全程参与健康体检和慢病病人随访管理,使公共卫生工作与临床诊疗有机结合; 依项目工作进度发放部分项目工作经费,适当补助耽误临床医疗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项目工作人员积极性; 将县疾控中心、县保健院定期督导和各地项目工作成效纳入单位年终考核指标,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剩余工作经费,逗硬奖惩。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后乡镇卫生院将由以医养院过渡为以服务养院。通过以上措施多重并举,不仅从观念上更是从制度上进行转变,以利于该项目工作持续性开展。

2.3 强化宣传,全面覆盖:按要求由疾控中心和保健院印制共12种宣传折页分发各乡镇; 要求各乡镇在做好群众性宣传的同时,重点做好六类重点人群的宣传,如高血压病人必须在体检或第一次随访时为其发放高血压防控的相关宣传资料,做到有的放矢; 由卫生局牵头通过有线电视、广播、巡回宣传车等做好群众性宣传; 通过乡镇党委政府牵头、积极动员村支两委参与,由村支两委组织我们对各村各组逐院逐户进行动员宣传。

2.4 因地制宜,修订方案:按照《规范》的标准,我们提出了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数据真实有效,管理科学到位。各地在具体实施中,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而采用有效的工作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种是采取反复培训村卫生站人员,并通过建立模拟健康档案、建立自己家庭健康档案、建立小村落居民健康档案并逐个考核合格后,为其配备血压计、听诊器、身高仪、体重仪等体检设备,按三至五个村站为一个组的方式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建档。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进度快,医院成本低,但培训和质量考核任务重;

二种是抽调临床医务人员5至7名组成巡回医疗体检组,逐村逐户进行健康建档和巡回医疗宣传,平均每天能建档三四百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病人就诊人数,但医院工作成本高(如车船费、生活费),项目工作进展慢;

三种是部分工作人员较少的乡镇卫生院采取医院医生牵头、村站医生配合的“包村”制,这种方法既节约人力资料,又能保证进度。

为保证慢病病人及时建档和规范化管理,要求各地在建档前要充分查阅并利用医院已有病案和新农合报账资料,对其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人群做到心中有底,并先期重点体检和随访管理。

2.5 频繁督导,及时调校: 市疾控中心先后二次对我县中心及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督导,翻查已建档案,了解工作细节,及时对慢病病人建档和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 县卫生局组织县疾控中心和保健院成立两个长期巡回督导组,重点查阅项目工作资源配备(如电脑、档案柜、档案室等物力资源和项目管理、电脑录入、体检、质量控制等人力资源)、工作进度、表卡填录质量、六种重点人群随访及管理等。在督导中对一些可行的方法如通过新农合慢病报账系统调出辖区慢病病人先期重点管理等经验进行借鉴推广。

2.6 交流学习,共同探讨: 建立了全县150余名公共卫生人员参与的超级QQ群,大家既能与同类型乡镇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又能与疾控中心、卫生局项目管理人员询问探讨; 要求中心卫生院在做好项目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辖区乡镇卫生院技术指导和督导,互相实地交流学习; 各中心卫生院项目工作人员交流工作心得,互相借鉴学习或实地参观交流。

参考文献

[1]WHO.2002年世界卫生大会报告【R】

[2]马丽斌,借鉴美国经验发展我国的健康管理事业【J】.中国药业,2007,16(8):14-15

[3]于学海,张树和,廖小泸,等。首钢社区高血压控制率与药物成本调查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132-135

[4]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1011-1013。

第8篇: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中心自2010年成立后正式实施项目以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卫生行政部门工作部署和相关专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我中心2013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现辖24个村居,2012年末总人口97561人,全辖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04家,服务中心1家,村居定点卫生室24家。两级卫生服务网络覆盖全辖区。

二、组织管理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年初召开了全街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会暨项目培训班,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和项目技术指导考评小组。各项目实施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落实了责任医师制度,加强了项目领导和组织管理。印发了《鼓楼街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考核办法》、《鼓楼街道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和《鼓楼街道辖区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等相关文件,并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纳入各村居卫生室综合目标考核内容,明确我社区卫生卫生中心、村卫生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执行机构,对全辖区居民免费提供十大项服务工作,确定中心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机构,负责对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监督考核。初步建成了街道、村二级项目管理机构,基本形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网络。为我辖区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二)搞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为全面了解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及上级相关的要求,我中心对所有参与到该项工作中的管理者、业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共计培训92人,各项目试行机构采取全方位、多层次、滚动式的轮训,让村居卫生人员掌握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内容、目标、任务,工作规范和要求,为我中心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确保项目服务保质保量得到全面落实。

(三)加强项目管理,严格绩效考核。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成立了项目技术指导组,认真做好对项目工作的综合业务指导,开展了对卫生室不低于每月1次的技术服务指导;二是建立了街道、村两级督查制度和评估制度。中心对村卫生室进行多次检查指导。中心每月召开项目工作推进会,实行项目责任制、督查制、追究制,加强了项目落实情况的督查监控。三是建立了资金预拨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资金管理制度。

 三、资金管理情况

根据国家、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我中心制定印发了《鼓楼街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实行了严格地考核和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建立了和项目工作相匹配的资金考核分配制度,保证基础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所需的各项资金。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为人均年补助30元各级财政补助经费预算总额74.76万元,目前全乡根据2013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已拨付项目资金84.05万元,拨付比例112.4%。

四、项目工作执行情况

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按《实施方案》要求,采取整村居推进或以重点人群为主建档等形式,逐步为辖区居民建立了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截止2013年12月30日,全街道共建居民健康档案30974份,建档率97.4%;建立电子档案29842份,电子档案建档率93.8%。

2、健康教育 各项目执行单位根据《方案》制定了健康教育计划,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了宣传咨询活动,在中心门诊候诊处、接种候种室等场所摆放有供病人取阅的宣传资料,利用电视、VCD在医院内公共场所不间断播放了健康教育宣传片。截止2013年12月30日,全辖区共发放宣传资料46000份,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及咨询活动108次、参加人数5000人次。

3、预防接种 为辖区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接种卡,积极组织开展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和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完成糖丸强化免疫1256剂次,麻疹疫苗查漏补种305针次。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建卡率均达到了95%以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覆盖率以村为单位达到了100%;认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全面落实第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措施,不断加强接种单位的软、硬件建设,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前知情同意制度,切实加强管理,不断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各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稳定保持在90%以上;积极协助疾控机构认真做好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处理,规范开展应急接种工作,有效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不断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接种门诊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2012年度完成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5302针次,无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和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

4、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处理  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审核率均达100%,无甲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漏报情况发生,所有传染病均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置。各相关村卫生室配合乡公卫办较好地完成了对传染病病人的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能及时将发现的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到县结防所,并对辖区的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督导管理。

5、孕产妇保健管理  我院孕产妇保健管理日趋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院能做到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免费发放服务劵,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早孕建册率明显提高;能严格按孕产妇健康服务规范要求进行管理。2012年度完成254人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

6、0-6岁儿童保健管理  项目质量和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覆盖率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升。我院儿检室设置较规范,能结合计划免疫对儿童进行体检。2012年度完成2012人次儿童保健管理工作。

7、慢性病管理 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筛查,及时为发现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定期开展随访服务工作。全乡截止2012年12月30日,已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1654人,规范管理1606人,管理率97%;登记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626人,规范管理474人,管理率79.88%,规范管理率75%。

8、老年人健康管理  各单位均对在建档过程中发现的部分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了登记、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并进行了健康指导。截止2013年12月30日,全辖区累计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2894人。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在继续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排查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随访服务工作,及时为辖区内诊断明确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及时上传到“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截止2013年12月30日,全乡累计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86人,现已控制23人。

10、卫生监督协管 按照服务规范要求,落实了专、兼职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及时做好了相关业务咨询、巡查、信息收集和报告等工作。

五、绩效考核与结果应用

建立了果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标准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考核责任组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将作为工作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六、服务模式

设立项目责任组。根据项目分工成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慢病科、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7个项目责任小组,确定了每个项目组的责任人、片长、片医、及乡医。

    明确责任

    实行分片负责制。将全乡32个行政村,划分为5个片区,每片区均设置片长1名,片医2名、建档员4-5名。

    签订责任书。卫生院与各个乡医签订了《果庄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每个项目要求做哪些工作,做到什么程度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实行责任追究。

    搞好服务

    各责任组在认真开展项目的同时,为便于服务,把片长、片医、乡医的姓名、联系电话进行了公开,并发放到每家每户,让群众能够及时与片医取得联系,获得帮助。

    强化考核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了果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标准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考核责任组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将作为工作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小组定期对各责任组及各片区的工作开展情况通过走村入户、电话随访等形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了项目质量。

七、社会满意度调查

社会满意度调查  经满意度调查,社会群众对全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体满意率已达到90%以上,其中满意度较高的项目是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慢病健康管理,满意度较低的项目是儿童健康管理。测评结果表明我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社会群众的普遍赞同,为我乡下一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推进奠定了群众基础。

八、项目实施效果

(一)合理分配项目资金,开展项目绩效考核,制定了《果庄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果庄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分配计划》、《果庄卫生院对各卫生室莒县考核方案》等文件,每月对公共卫生果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全乡均等化项目年度目标任务总体完成,但项目执行单位开展项目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不均衡,表现在卫生室和同一单位的不同项目之间,在项目工作进度上,有些村卫生室部分项目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项目工作质量上,各村卫生室之间差距甚大,群众的满意度也不尽相同。

(二)项目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多数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体质量在稳步提高,但仍有欠缺和不足,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率和更新率不高,电子档与纸质档同步还有一定的距离;高血压、糖尿病发现率偏低,随访工作开展不够细致,内容填写较为随意,随访内容不能够准确反映管理人群的真实情况,随访次数明显偏少。随访表格中有空缺项,逻辑性错误时有出现;部分卫生室存在登记不完整;个别卫生室在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活动中缺少宣传主题。

(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从事基本公共卫生人员对公共卫生项目内容理解不透,未能按服务规范进行规范操作,对村级培训不够全面、细致,致使村医对公共卫生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及规范要求掌握不准。

九、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是强化组织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切实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程,确保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扎实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电子档案建档、重点人群筛查与随访服务等基础性工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队伍能力建设,稳定专业队伍,合理人员配置,优化人员结构,建立完善基本公共卫生团队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认真做好所有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打造公共卫生服务全员化,特别要加强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人员综合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对村医国家医改政策的宣传,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引导村医转变重医轻防的思想观点,提高村医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参与 进一步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宣传力度,从不同层面多形式持续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宣传活动,对辖区居民重点进行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免费政策的宣传,以争取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对医务人员重点进行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服务知识的宣传,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实施。通过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各级各部门领导、社会各界、广大群众重视和支持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奠定社会基础。

四是强化监督检查,促进工作落实 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管理,建立完善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严格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加强对各村居卫生室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基本公共卫生各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科室及村居卫生室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内容和整改时间,加强跟踪督办,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中心要重视并经常性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社会满意度调查活动,广泛收集社会意见,认真疏理整改落实,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树立良好卫生形象,提高社会群众满意度。

五是规范经费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所有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用于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村居卫生室完成公共卫生数量、质量、满意度发放村居级公共卫生补助经费,不得截留;一方面要投入公共卫生服务耗材、公共卫生服务印刷资料和培训等,为规范项目开展创造必要条件,让群众享受到优质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第9篇:病案管理各项制度范文

1.当前我国疾控中心中疾病档案管理的现状

1.1档案观念问题有待更新

我们知道,随着疾控中心现场疾病控制与预防工作深入开展,疾病档案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当务之急是必须高度重视疾病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但是当前我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是较不受重视的类别,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而且疾控中心档案部门往往重视不够,不想配合,认为材料放在手边用用就行了。档案部门一般随意找个临时工作为档案资料管理员,临时工有的甚至连疾病材料的构成也不清楚,更不用说是符合归档的要求。

1.2档案管理缺少保障制度

虽然我国《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了多年,但是许多疾控中心没有制定相关疾病档案的收集、管理制度;有的疾控中心的规范制度甚至只有大致框架,而没有细则,造成疾病档案工作没有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岗位责任制度及考核范围;有些疾控中心所制定的疾病档案规范因政策水平的差异而大相径庭。

1.3疾病档案质量有待提高

在已归档的材料中发现,疾病档案的材料普遍质量不高,如图纸的清洁程度、整齐程度等。有些图纸不是原件,而是复印件,有些图纸上任意涂写等情况。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也普遍偏低,一般疾控中心只能做到目录级的管理,即只能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上检索到目录,而没有相应电子稿。还有的疾控中心因为未能进行部门立卷制度,只是上交材料,需要档案部门进一步的整理。

2.信息技术在疾控中心中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档案部门的一些基础工作,是档案工作向信息化迈进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体现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要求设备配置信息化,还要管理标准规范化,管理工作技术及管理思想信息化。加大了对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了档案用房面积,并按要求对档案室进行了重新改造,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配置了相应的电脑设备,购置了密集架等必需设备。我们知道,传统的纸质文件大多都是以书写记录或印刷的形式将各类语言、文字、符号等记录实实在在的物质载体上,其表现和存储形式直观、简单;而在数字化建设中,电子文件则以磁性介质为载体,需借助计算机才可变为直观的视屏信息或输出打印成纸质载体信息。从电子文件的生成过程和基本原理可以看出,它具有便于修改、拷贝、查询、分类、编目、剪辑、移动、粘贴、重新编辑组合等特点。

3.信息技术在疾控中心中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配套设施

3.1加强组织建设

建立了由分管领导、专职档案人员及各科室兼职档案人员为具体责任人的档案管理队伍,形成以档案室为中心,各科室为主体,档案人员为辐条的档案工作模式。根据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了档案的管理规章制度,对档案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培训。使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职责更加明确。

3.2增强档案服务意识

打破过去的“重管轻用”陈旧管理方法,由被动式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积极提供历史数据,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促进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确保各项疾病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3.3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卫生疾控工作的快速发展,各科室业务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加强档案知识、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根据疾控工作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科室的业务培训、自学、学术交流等多种渠道学习。在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同时还积极加强与外界的横向联系,了解档案工作,建言献策,不断提高档案理的质量和水平。

3.4制定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