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范文

课堂教学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课堂教学学习方法

第1篇: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态学 课堂教学 野外实习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4-01

生态学是基于生育与环境所开展研究的科学,探索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生态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研究方向,并具备坚实的实验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与先进的生态学实验技能。为促进生态学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大力度探讨生态学课堂与野外实习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1.生态学课堂教学方法

生态学课堂是一个多元化且非线性发展的特殊系统,各项生态因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从而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在生态学课堂教学中,应当规范教学环节,完善教学方案,以促进生态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1.1合理选用课程教材

在生态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大纲加以深入分析,选用先进的生态学教材,将生态学基本特点与社会实践进行有机融合,提高生态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严谨性以及教学体系的完整性,深化学生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生态学知识的总体效率。

1.2运用经典案例开展生态学课堂教学

在生态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突出教学重点,强化学生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生态学实际应用情况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合理运用,提高生态学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态学相关知识,促进生态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3合理设计生态学论题

在生态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生态学论题的设置,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态学课堂学习中,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生态学知识点的印象并准确把握知识点。

1.4及时进行课后总结

为深化学生对生态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应当在生态学课堂教学后及时进行总结,对生态学课堂教学中的精彩内容和独到见解进行提炼,并善于发现其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指导改进,以促进生态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

2.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应当积极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和训练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并进行有效考核,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野外观测、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对生态学知识能够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促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2.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时代,项目的执行靠个人单打独斗很难行得通。没有团队精神、协同攻关、集思广益,就很难产生较大的创新成果。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才会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团结合作是人的生存方式、道德规范、品格修养。具有团结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当代大学生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属于张扬自己的一代,个性强、独断专行、不易接纳别人意见、建议。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动向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他们懂得交流与沟通,并且在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践锻炼过程中,使他们逐步认识到团结、协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共事中共同体验合作的迫切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调完成研究任务。

2.3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人在社会中的自我的外在表现,就是人格特征,是个人在社会变化过程中参与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保障学生在社会中得以安身立命。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更应当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宽容,学会真诚和信任,在社会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鞭策自己,超越自己。在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选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并完善学生的人格,坚定目标和信念,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知识能理型和创新应用型人才为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选取合理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实践,争取培养出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生态学专业人才,推进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第2篇: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范文

探究性学习不是以获得知识作为终极目标,更不以“授受”为主要手段,而是注重以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挖掘”和“探究”新的知识,从而发展技能技巧的一种“主动性发现式教学方式”,是以创新活动为明显特征而立足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养成的“眼、耳、脑、口、手”并用的一个互动过程,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必须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积极作用。实施新课程,坚持和发挥课堂教和学的主阵地作用,教师应始终立足教材,进行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开展课题探究学习。

一是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课题,然后学生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交教师审阅,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可行与不可行的方案,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自评或他评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

二是课堂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一般步骤,鼓励学生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联系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多问为什么,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三是课堂教学中,尽量扩大知识容量,抓住知识点分析探讨。例如,针对某食品包装袋内“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小纸袋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请进行探究。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还可能是什么?本题紧扣课标和教材,是一道较为典型的探究性试题,对同学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和学生兴趣,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要点加以分析点拨。通畅了学生思维,使问题迎刃而解,达到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通过课堂主阵地作用的发挥,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专题探究,并进行实验验证,从不同的角度来推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实验创新与动手能力二者并驾齐驱、相得益彰的有机结合。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留有思维空间,体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各尽其能,各显其志,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张扬,从而学会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养成正确思维的习惯,不断促进自我发展和完善。

第3篇: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学生在学习数学这一学科时必须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观念,通过教师的交流与引导,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水平。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首先要对其进行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从而实现学习主观能动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观念,由此可见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做好课前预习

所谓预习,也就是学生上课之前自己学习的过程,通过有效的预习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然而并非是每一刻都需要进行课前预习,所以教师必须要结合教材中实际内容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其能够了解下节课数学所要讲的内容[1]。以《三角形》内容为例,教师在进行三角形概念内容的指导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的形式进行预习,在阅读三角形概念的同时用笔进行记录,勾画出自己不理解之处,对于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进行特殊标记,尤其是一些概念性质比较相似的知识点,更是要对其进行重点区分。在预习时,如果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可以进行特殊标记一次,方便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如果是对于空间图形相关内容进行预习,那么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提前了解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教师要根据先扶后放这一基本原则,在预习之前为学生布置导学案,根据导学案当中的内容与知识点,让学生提前了解有关知识,具体掌握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二、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引导者,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培养学习兴趣是最为有效的一个方法。为了保证整体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导入方法,例如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以此引入新知识、教师谈话引入以及游戏引入等[2]。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导入方法。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此课的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导入新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完成填空: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1.5元,一只冰淇淋的价格是2元,那么一瓶矿泉水和一只冰淇淋一共花了()元?通过这一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对之前所学习的《生活中的小数》进行复习,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了本科新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两种事物,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思考。而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熟悉感,进而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答案。随后教师便可以引入本课主题,即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能够掌握除了整数运算之外的小数运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对于新课程的研究与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培养数学课堂学习的自主性。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最好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利用学生自主探索与参与,对自身的思维活动进行丰富,这也是一个不断实现与创新的过程[3]。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以此便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来。以《加法交换律》一课为例,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一般小组合作学习更多是流于形式,这样一来,便会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造成影响。基于此,教师需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指定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都能担任角色,从而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随后教师针对加法交换律的实际应用提出讨论问题,由组长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其他小组进行意见交流,从而真正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讨论,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也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来,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设置课后练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到有价值的数学教学,从而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入,使得这种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已经逐渐渗透,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之后的练习阶段。由于课后练习,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对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对新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提升数学知识运用的水平。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后练习设置时,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钻研,了解教材编排的真正意图,结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设置针对性的课后练习,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练习的趣味性与目的性。另外,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后练习,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使其能够对学生心理需求进行满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长度的单位换算》一课为例,教师在完成这一科内容的教学之后,可以设置如下练习:① 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长度单位进行换算;②以自己的身高为基础进行长度单位换算;③了解身边五个人的身高,对其长度进行单位换算,并制成表格。通过这样有趣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后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不仅实现了课后练习的目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实`的乐趣,这次过程中,也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行了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是决定日后学习成绩与水平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一方面,自主性的提升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观念,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283-284.

第4篇: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范文

一、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涵义

知识是由学习者建构的、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学生经历自主探究、问题解决过程而发展。合作交流学习是以小组互动、团结协作、合作交流为学习活动的途径,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最终获取成功的有效教学方法。它符合数学本质的特点,数学问题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来证明,在课堂上学生经历辩论、交流的过程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共识,这样就能在公平竞争、无压力、和谐气氛中发展自身的能力。合作交流学习是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是小组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二、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方法

1.科学建立合作交流学习小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建立要克服随意性,不流于形式,要科学地把握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间同质”为班级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组内异质”又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采取前后位的坐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场所”。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相应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成果发言人等,明确各自的责任;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对不成功的组合体要调整重组,倡导面对面、人人活动,避免小组只是一、二名学生谈论,活动宗旨是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全组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有效,共同实现小组学习目标。

2.选择内容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适当地选择;不能迎合教科书搞花架子,在一堂课上盲目多次进行合作交流。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利用类比联想、合作交流学习达成共识,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情境的问题,灵活地运用合作交流学习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3.选择具有挑战开放型的问题

一个班级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基本技能掌握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差异,合作交流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营造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促进共同提高。例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对这个具体问题,学生就难以形成一般性的认知和结论,只知道“不同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一般会不同”,至于为什么不同?是什么决定着“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学生尚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学生合作、探讨、交流的课,学生人人参与小组活动,从对角线(相等与垂直)着手进行探讨、合作交流、讨论争辩、全面认识四边形,思路就会清晰开阔,就能对“中点四边形”有深刻的认知。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经过解决具体问题就能形成一般性的认知和结论。

三、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策略

仅仅把学生分成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学习,这并不能保证顺利开展,它需要众多因素的协调,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策略。

1.主导性原则

真正让合作交流学习能互动有效进行,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细致的组织工作,并进行指导,对各小组的活动要全面了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教会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技能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技能,以保证进行高质量的学习,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明确要求、制定目标,互动信任,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彼此支持,有不同意见让别人说完后再进行补充或反驳,学会正确地评估自己和他人,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活动。

(2)加强管理,激发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开展小组活动中,开始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优生一堂言、后进生不说话,性格外向的学生抢着发言,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却当听众。教师要尽力排除这些不平衡现象,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

(3)注重合作交流学习信息的反馈

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有时达不到老师要求的目标,部分学生在理解上也存在偏差,有时对知识的理解又不很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交流中提出的问题做出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概括、归纳,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的理解,可采取多种方式,个别问题可在小组活动中解决,共性问题全班探索讲解,各小组要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发言,教师点评,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合作交流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协调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全作交流学习的同时,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交流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它是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学习,基本点是自主学习越好,合作学习实效性就越强。总之,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是相辅相承的,不是独立的,它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形式,配合实施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评估性原则

第5篇: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范文

    课题:

    第二章第二节 气旋与反气旋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地理学习方法——图文变换法,使学生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特点,使学生能在复杂的等 压线图上判断气旋、反气旋及四周的风向,从而分析和判断当地的天气状况。

    2.通过图文变换练习,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3.学习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列表比较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了解气旋与 反气旋相反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投影片①,复述上一节课所学的学习方法

    2.教师出示投影片②,指导学生画图练习(一个学生上讲台完成,其他在练习本完成),复习上节课所讲 知识与学习方法——图文变换法,然后教师评讲。

    3.教师导入新课

    4.学生阅读课文后,在投影片③上迭加复片,画出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两个学生上讲台画,其 他在练习本上画),复习巩固文变图方法)。

    5.教师评讲并让学生说出画图的文字依据(其他学生在课本上划)。

    6.教师出示投影片④,让学生对照文字依据检查有没有画漏)。

    7.复习巩固图变文学习方法,让学生读图(投影片③回答,提问学生)

    8.教师出示投影片⑤,启发学生迭加复片画出南北半球反气旋图(学生上讲台画,其他在练习本上画), 然后评讲。

    9.要求学生不看课本,根据推理画出南北半球反气旋图

    10.教师提问,引出新的学习方法——列表比较法

    11.教师出示投影片⑥,介绍列表比较法

    12.教师以气旋和反气旋为例,指导学生列表比较,确定比较项目,板书表格。

    13.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填表比较(两个学生在黑板填写,其他在练习本自制表格填写)。

    14.教师评讲后出示投影片⑦。

    15.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投影片⑦总结归纳。

    16.教师出示投影片⑧,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附图{图}

    附图{图}

    附图{图}

第6篇: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思品课堂;以学定教;主体学习;方法

笔者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以下几种“以学定教,主体学习”的方法:

一、学案导学法――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

本法一般在新授课中运用,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相关学案,引导学生分层递进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如在学习九年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分级渐进难度学案:先是设计新课不完整的知识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A级:自主完成知识架构,容易),在此基础上设计条目式或表格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B级:突出教学难点,稍难题),最后设计材料分析题引导学生完成(C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渐近,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就会渐入佳境,得心应手。

摘取学案片断,示例如下:

A级:

B级:

请比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异同点:

C级:

材料:为贯彻中共中央2012年3月颁布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我校将开展一系列雷锋活动。

1.学雷锋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哪项内容?

2.开展学雷锋活动对你有何作用?

3.请你为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提一些建议?

二、问题探究法――符合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心理需求

初中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它成为激发学生去探索“未知”、分析“未知”、解决“未知”的强大动力。笔者非常重视学生的“好奇心”需求,常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进行抛砖引玉,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如在学习八年级“消费者的权利”时,笔者抛出以下问题:

1.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哪些消费者权利吗?

2.你知道买到“假酒”、“假药”、“缺斤少两”、“强行搭售商品”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吗?

3.你知道如何进行消费者维权吗?

再如,学习八年级的“法不可违”时,笔者提出如下问题:

1.你知道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哪些行为是犯罪吗?

2.你知道犯罪行为有什么特征吗?

3.犯罪和一般违法有哪些主要区别?

经实践,上述问题的提出,很快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实例分析法――符合学生“学以致用”的需求

很多学生不喜欢思品课堂是认为思品知识“假大空”,知识理论化、枯燥、不实用。实际上,思品学科知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进行时事分析和生活化教育。思品教师若能在课堂上适时地打造一些“时事分析我来讲”、“生活与思品”等小讲台,或经常性引导学生对一些“时事”和“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便能体会到思品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乐趣。笔者据此,在思品课堂中常用以下两法:一是每周星期一上课时请两位同学用半分钟时间谈周末发生的印象最深的生活事件或电视上看到的新闻事件,并根据自己叙述的事件各设计一个问题,然后再请课堂上其他同学运用所学知识对两道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如A同学在讲完“‘蜘蛛贼’要钱不要命顶楼空降进屋偷窃”这一新闻事件后,设计了一个问题:‘蜘蛛贼’偷取手机违反了什么法?属哪类违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该新闻作为玉环本地事件早已激起学生的兴趣,问题抛出后立刻引来学生热议,最后在讨论、争辩与老师的引导中产生了答案;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适时穿插“时事”或“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四、情境创设法――符合学生体验“新鲜感”的心理需求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决定了其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从而降低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课堂实效;反之,多变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情绪兴奋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五、网络自习法――符合学生“自学能力”成长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思品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成为必然。但大部分老师只是停留在做课件上,把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灌输”给学生。其实,在学生的内心里有自己获取知识的愿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网络自习”良好效果的经验,笔者在思品课堂中“以学定教”――开设“思品网络自习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结合课文对获取的信息大胆处理,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如在上九年级“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时,笔者结合教材提出如下问题:

1.课本41页邮票中展示的服饰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2.除了这些少数民族,你还熟悉哪些少数民族,查一下他们有哪些特有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

3.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你知道我国五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吗?在聚居区,我国实行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能否通过查阅新闻时事举几个例子?

5.到少数民族地区游玩,你要注意什么?

第7篇: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堂质量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自学能力不强,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淡薄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受到正确的指引导致他们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有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他们缺乏自信心,认为数学就是一面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由于缺乏自信心和相应的辅导,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差,在数学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抱着消极的学习态度,课堂上无所事事,不理会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只求答案而忽视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积累.

2.教师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枯燥乏味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语言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课堂的质量.然而很多教学依然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只是一味地讲解板书,语言枯燥无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陷于题海中,负担较重

我国初中教学存在的很大通病就是绝大多数的学校采用题海战术,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学生不仅陷入枯燥无味的重复做题中还背负了很大的压力.频繁的考试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促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这给数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扰.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分析

教学实践论认为,实践在教育教学中占第一位,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因此,他们的学习活动同样少不了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语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同时,教学实践论还认为,学生在教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引导地位.教师应致力营造一个学生独立发展的空间,由他们主导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聆听教师的教诲和指导.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必须着重于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并使学生有效接受.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善于创造提问的语境,采用生动的案例引入课题.比如,教师在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用太阳升落地平线的例子来引入.教师可以分别用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太阳正好离开地平面、以及太阳完全离开地平面这三个状况来向学生提问地平线与太阳的关系,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引出直线与圆相切、相交、相离的位置关系课题.此外,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可以将数学较好的学生与稍差的学生交叉组合成学习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探讨,共同进步.

2.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营造幽默、愉快的课堂氛围

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通过提问或者有趣的话题使教师与学生产生互动.例如,在讲解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课题时,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证明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将刚才的证明过程总结成定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由浅至深,从起初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最后总结出一个定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动画或者视频的形式来引入课题,活跃课堂气氛.

3.避免题海战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重复过多的习题只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认为数学习题索然无味,并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自己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出具有典型代表的题目,选用适合不学生习阶段、立意新颖、与实际关联密切的习题.除了精选习题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他们知道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教师在教学完统计之后引导学生分组将学生对数学、语文、英语三门功课的爱好进行调查,并制成统计表格.通过实践分析,再让他们提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管理方法.

总之,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时应当结合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8篇: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教师培训 兴趣 课堂教学

课改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在英语学习课堂的教学时长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1、教师培训优势与英语课堂的结合

首先,老师要充电,进行不断的继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思想,新问题摆在教师面前,但是老师的精力和能力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不断的培训是解决这个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培训教师不仅在英语教学领域有着资深授课经验,而且培训老师都是行业的代表,对某个问题有他独特的研究。他能结合教学,把枯燥无味的理论化为有趣生动的画面,能结合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的心理特点:培训教师突出的特点是喜欢采用最活跃。最生动的言语和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以喜闻乐见的歌曲导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通过播放喜闻乐见的英文歌曲,加上简单、优美的舞蹈动作,就形成较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2)把学生们喜欢的人物也带到课堂上来了,如“蓝猫”“喜洋洋”“灰太狼”等,对于课堂教学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优秀的师资结合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教师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使英语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受培训的教师把这些做法带入自己的教学课堂,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学习培训教师的激情授课与英语课堂的结合

情感是老师走进学生心灵。融洽师生关系的的催化剂,是学生是否达到师生心心相印的心灵港湾和快乐驿站的涓涓细流,教学活动中老师“喜”,学生则“眉飞”,教师“伤”,学生则“呜”,教师“愤”,学生则“怒”,教师“惊”,学生则“动”,教师“幽默”,学生则“大笑”。何故,情使之然也,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情感是塑造人,发展人的艺术,课改就是为一个个独立生命、独立思考的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语调悦耳,眼睛有神,是感受过程的情感;热烈掌声,喜悦惬意,是知觉过程的情感;发现问题时的惊讶,分析问题时的怀疑,解决问题时的满足,是思维过程的情感。”(啥德全著《演说心理学》吉林人名出版社,第105页)教师有情感才能诱发学生情感,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黑格尔说过,艺术可以“使我们忧,使我们喜,使我们感动或震惊,使我们感受愤怒,痛苦、哀怜、焦急、恐惧、爱、敬、惊、赞、荣誉之类的情绪和热情。”那么凭什么达到这种奇特效果呢、靠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就艺术领域论,按照列夫托尔斯泰的说法,应该是:“感情越深,艺术则越优秀。”直接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语言艺术,其情感效应尤为重要。

教学语言主体――教师的情感在激情的基础上要真实。苏联教育家卢那察尔斯基曾说:一个教育者“不是鼓击铜铃,而是鼓击人们的心铃,心铃是最精密的乐器。”学生心铃只有用真实的情感去撞击才能奏出优美的乐曲。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英语对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如果教师没有激情,那么英语教学就会失去动力,学生可能会对英语失去兴趣。所以李燕杰说:“在演讲和一切艺术活动中,唯激情和真情才会使人怒,唯激情和真情才会有人怜。唯激情和真情才会使人笑,唯激情和真情才能使听众信服。”

有的学生曾这样形容他们的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虽然有些夸张,但这其中也透露了老师的个人魅力,因此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应该用激情为同学们营造一种欢快的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巴班斯基也提出:“特别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激情的紧张度,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好的紧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好的精神心理气氛。”在这点培训老师还是做的很好的,他们激情充满活力的讲课方式,让教室里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假设有这样两个老师:甲班教师上课无精打采,讲课时总是低着头,虽然甲班英语基础好,但老师声音低沉,课堂沉闷;乙班教师上课又蹦又跳,到处是挥扬的声音,虽然学习基础乙班不如甲班,但在充满激情的课堂里,教学效果谁好呢,大家又会喜欢哪个老师呢?这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教师困倦的情绪会传染学生,教师激昂的情绪也能感染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激情对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3、关注学生心理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

阐扬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种从绝望中义无反顾地寻找希望的精神。这正是我国现今在英语教学中所需要的精神。结合我国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的现状,一些家长溺爱孩子,达到百依百顺,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过分保护,唯恐发生意外。这样难免使得一些孩子形成了脆弱的性格,凡事依赖父母,自己不能独立行事,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一旦压力过大承受不住,最后失去了信心。对此,我认为应将这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精神与我国现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更会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使英语课堂效果大大提高。

在受过培训的老师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是非常活泼的,而且勇于回答问题。培训课的同学不仅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而且自己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挫折面前不抛弃,不放弃,有着强大的忍耐力,学会采取积极、进取、明智的心理机制取战胜挫折。“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绝望的大山之中看出希望的石头”等激励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正是现在学生应该培养的。倘若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小培养这种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应用于英语学习中,在困难面前永不言失、不言败,树立长远的理想,努力不懈,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相信这将是学生成长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将学生心理与英语课堂的完美结合。定会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与激情。使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4、教师声音的优化

第9篇: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兴趣激发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多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学习都不感兴趣,表现为课堂爱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等。因此,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那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一、让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

一般来说,成绩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对教师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课堂上害怕教师看自己,担心教师提问点到自己的名,抱着消极态度听课,这样,学习兴趣是激发不出来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对学生总是倾注着浓浓的爱,对学生从不发脾气,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更是关怀备至。一方面,他们用微笑的面容、待的眼神、温和的话语及饱满的情怀感化学生,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对教师既崇敬又无拘束;另一方面,他们注意讲课的艺术性,运用手势助说话,用图表、板书、教具、模象等做演示说明,善于打比方,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拟设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使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在趣味中学到知识。

另外,创造课堂民主气氛,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也是很重要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朋友式的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既是引领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有问敢提、有话敢说,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即使学生有违犯课堂纪律的言行,有损教师的“尊严”,教师也要能宽宏大度,不训斥、指责,要用温馨和蔼的语言讲清道理,提醒注意,防止再犯。如果教师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只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一不如意就批评指责,很容易使学生对教师反感。一旦学生与教师形成对立情绪,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是无法形成的,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只有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才会对教师的课产生兴趣。

二、使学生对知识有需求感

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因为对知识缺乏需求的欲望。凡是了解这个道理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总是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下功夫。

首先,要对学生讲清某一学科、某些知识的有用之处,用生动的事例和恰当的比喻加以说明,使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与将来参加国家建设工作的使命感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学生学习动机越明确,学习责任感就越强烈,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厚。

其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富有启发地生动地讲清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而且教师的讲要在学生不会的地方下功夫,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所学的概念,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复杂的知识结构和概念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从而促使自己彻底弄懂。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如果学生对教师上课提不出什么问题或发现不了疑难,说明学生还没有听懂,对学习的知识还没完全理解。教师要检查原因,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之,如果教师上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就能提出问题,并敢于发表与别人观点相反的意见,这说明学生学得主动,因而后种教学方法就是可取的。

四、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轻松感

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股劲地讲课,课堂上一根弦绷得很紧,超过学生学习负荷,学生感到压力很大,负担很重,这样教学是得不到好的效果的。只有合理地把握好教学密度、难度和速度,保证每节课的分量不会太多,重点突出,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学有所得。

五、使学生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