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

班级问题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班级问题解决方案

第1篇: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班级管理学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项目(201202033)和2012 年山东省教改一般项目“新课改视域下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01-2

班级管理学以研究班级管理过程中成员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性,以促进班级管理科学化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取得其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重形式,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很好将教学跟实际结合起来,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课程讲完以后,学生也就很快忘了所学内容,不能很好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决定了在课程教学中应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以此来推动教学法改革,这既是遵循课程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采用典型案例为教学材料,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讨论、启发方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跟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基本的特征。第一,生活情境性。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基本上是选取跟教学主题高度相关具有真实生活情境的案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能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分析甚至论辩,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主体性。案例教学法一改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第三,内容综合性。教学使用的案例比一般的举例内涵更深刻更丰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第四,深刻的启发性。对于选取的案例,一般都没有标准和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性和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五,过程动态性。使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正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得以养成,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得以呈现。

二、在班级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选择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的起点,因此,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选择应兼具针对性、时代性、启发性。在班级管理学课的教学中,可以选为教学案例的材料和资料很多。具体而言,可用作案例的资料有以下几种。

(一)文本类

文本类的案例主要指的针对我国有关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的文本资料等,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班主任之友》杂志上面的典型案例和一些论述班主任工作出版专著等。

文本类案例资料在班级管理课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讲授班级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时以具体现实的案例为素材进行论述。班级管理学的核心是探讨班级中的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主观性,如何将这些实践中的具体案例来解释理论运用与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涉及班级管理理论教学需要以具体的实例或者特定情境为蓝本,才能使教学生动和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二,在讲授班级管理的原则、内容和设计方案时以文本为案例。在班级管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案设计时,需要讲具体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设计方法等,这一切的教学需要进行训练,可以以基础教育的实际作案例,阐述班级管理的方案设计,否则很可能纸上谈兵。

第三,在讲授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时选用经典的教育案例。如以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案例来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以此加深理解,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第四,在考试时也可以案例内容作为考试题目。在班级管理学的考试中,我们可以在试题的设计上做了尝试,将以往的偏重理论和记忆的题改为结合班级管理中的具体案例内容来设计题目,改变以往学生只背答案的局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二)视频资料类

我国的大学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采用了各种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比如实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等政策,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好的视频资料在网中得以呈现。在教学备课过程中,笔者就不断搜集这方面的质量优良的视频资料,为班级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再如,在讲授班级管理学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方法时,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加以阐述。

教学案例的选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紧密相关,不能选择与教学主题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的案例材料,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二,案例选择要有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是指选取的案例在班级管理的教学中具有代表性,能真正反映价班级管理的本质属性。教学中以典型案例为主线,设计课堂教学,让设计的案例能涵盖所要教学的知识,呈现与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班级管理情境和事件,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对案例的共同研讨。

第三,案例选取要有实用性。案例教学选取的案例必须切合时展的主旋律,必须将具体的班级管理内容跟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跟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逐渐学会运用班级管理学的理论、方法或者观点来深入分析教育发展中的评价问题。除此之外,选取的材料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即案例必须是师生都能驾驭得了的,教师能娴熟和灵活地运用这些材料,学生也能将这些案例材料作为训练的材料。

三、案例教学在班级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在导言课中的使用

每一门课的前言或者导言部分对师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导言课讲授得好有利于该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讲授和展开,导言课上好了,能让学生产生悬念,诱导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后续课程的进展是否顺利和课堂教学有效性。

按一般的常规教学来说,大多数老师在讲授班级管理学的导言课时,基本上是先介绍班级管理学的概念,再讲班级管理学的的主要内容,然后讲学习班级管理学的方法和意义,最后强调学习班级管理学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没有什么新意,而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导言课则会收到良好效果。

第一堂课,我让学生先观看视频资料――《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艺术》,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视频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和启发,希望以此来完成班级管理学的导言课的讲授。魏书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家,其班级管理的理念和思想很值得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借鉴,魏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根据教育规律和班级管理的理论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将一个大家认为是后进的班级带成现金班级。这样的案例切合学生的关注点,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提起学生兴趣。看完后,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并告诉学生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讨论,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立场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笔者针对讨论结果趁热打铁引出班级管理的概念问题,跟大家一起归纳出班级管理的内涵和核心,告诉大家班级管理的目的是教育的发展。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也不会觉得突然和乏味枯燥,大家也乐意参与讨论,课堂也充满了活力。接着,笔者又讲了这门课的教学环节与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就看一看班级管理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班级管理学的作用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什么要通过班级管理学来促进教育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呢”……就这样,班级管理学的第一节导言课在师生互动和理解中过去了,笔者感觉这样的上课方式是成功的,学生也很认同这种教学方式。

(二)在课程教学中的使用

在讲授班级管理的方法和具体的基础班级管理过程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和课程特点使用教学案例。第一,在讲授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方案设计时候,选取一些典型的成功班级管理设计教材上提供的案例跟学生一起进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怎么设计班级管理方案;第二,在讲授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的时候,以《班主任之友》上面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首先了解评班级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使用设问诱导学生进行教学工作的思考,让学生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等;第三,在讲授班主任工作时候,选取正反两方面的班主任工作教育现象为案例,例如,最近几年的最牛高考班等来解释说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等。通过这样的案例设计,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通过让学生根据案例设计各种基础班级管理方案的内容、方法和原则等,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案例一旦选取,就具有相应的权威性,师生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案例解决教学中各种班级管理问题,教学案例不在多,而在精和透。第二,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第三,教师对所选取的教学案例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就好像对某一个问题有一定的答案一样,惟其如此,才能完成对学生有效指导。

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践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然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因此,上述的班级管理学中案例教学就是在寻找理论与实践相接触与相互联系的一种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3.

[2]伦肇亮.案例教学法浅谈[J].西江教育论丛,2009,(3):40―41.

第2篇: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

共有    万口人,  个行政村。今年以来,共办理上级交办案件  起,到镇来访案件x起,受到党纪处分的x人。

总结今年以来的镇纪委信访工作,信访案件的发生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部分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村务、政务不及时公开,导致村民猜疑,再加上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中间忽悠,从而使这种猜疑无限放大,容易引发集体上访案件,如x村。

二是挂钩试点工程的房屋拆迁户,因为不懂政策,期望值过高,不满足对问题的解决,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衡,从而引发了上访案件。如xx村。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一些遗留问题,如xx村。

总结今年来的镇纪委信访工作,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纪委信访工作的领导,强化了责任意识

镇党委抓住镇村两级信访工作责任制这一关键,层层落实责任制。首先,镇党委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由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纪委信访工作,同时党政负责人包社区,把信访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调研解决重大信访案件,对各村实行村支部书记负责制,明确责任。此外,把信访工作纳入村级工作考核内容,按指标完成,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实行评先一票否决,充分调动各村信访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实行镇党政班子成员每日公开接访制度。镇党委根据纪委信访工作突发性的特点,对镇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了轮班值勤,发现群众上访及时处理,决不拖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给上访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限期解决,避免了矛盾的激化。第三,进一步明确了各村负责人岗位责任、时限要求及责任追究。对处置不力,造成越级访的责任人给予党政纪处分。今年以来,全镇处理接待群众来访19次,越级访现象较去年明显减少。

二、健全信访各项工作制度,强化了制度约束

为使信访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我镇在信访工作制度的建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信访接待制,信访岗位责任追究制,下派工作组制,矛盾纠纷排查制等四项信访工作制,对重点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到底,各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使信访处理工作开展的更顺利,更及时。

三、建立健全纪委信访工作网络,细化矛盾排查

为切实做好信访隐患排查工作,做到信访矛盾不出村,不出镇,我镇在各村设立村级专职信访联络员,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排查网络。村级联络员由村里有名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或育龄妇女小组长担任,镇纪委定期听取村级联络员的汇报,对排查出的信访隐患,及时组织人力进行处理,确保了矛盾不被激化。

四、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搞好案件处理

第一,镇主要领导包案,对一些重点疑难案件,由镇党委书记或纪委书记亲自包案,亲自接访,亲自调度,拍板定案,促使老大难问题及时得到化解。

第二,派驻工作组,对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上访案件或是群众矛盾比较尖锐的案件,镇党委、纪委就抽调各有关部门精干得力人员组成工作组具体调查解决。一方面显示政府的重视程度,平息群众情绪,另一方面便于在较短的时间,查清事实给群众一个明白。今年以来,共派驻工作组进村调查6次,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夯实村级班子基础,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近年来,集体越级上访主要集中在村级班子比较薄弱的村,因此,我们一是结合今年的村两委换届要进一步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培训,提高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提高村两委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切实抓好村级的三资管理。针对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各级有关农村工作的要求,镇党委制定实施了村级“三资”管理制度的规定,该规定运作三年来,效果显著。三是注重抓好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各项政策的执行不走样、不变调、不出格、不越线。

二、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

一是抓排查,镇党委每周六召开党政联席会,包社区负责人和各社区书记汇报本周的矛盾排查情况,并将矛盾排查化解表交纪委监察室汇总。二是抓调处,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个落实包案领导,签订责任状,限期化解。三是落实包案责任制和首办负责制。对出现的信访问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包案领导和包案具体责任人,做到包调查、包处理、包回访、包结服。

三、强化责任,加强对纪委信访工作的领导。

第3篇: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

一、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机制的科学内涵

从党政领导班子的决策角度来说,民主决策机制主要是指用于规范党政领导班子决策行为,通过预定的程序、规则和方式,确保决策能广泛吸取各方意见、集中各方智慧、符合本地区实际、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安排。它主要是由制度设计、程序设定、规则设立、机构设置有机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从其含义来看,民主决策机制主要包括决策制度、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和决策机构四个要素。决策制度是民主决策机制的核心内容。民主决策机制大量的内容体现为制度形式,并通过制度来规范和保障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作为要素的制度主要有:调查研究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民主集中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等。决策规则是民主决策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制度运作的相关规定和实施细则。规则通过对决策的范围、主体、原则、纪律、方式、方法等作出具体规定,使制度得到进一步细化,为制度的具体化、操作化提供有力的支持。作为要素的规则主要有:议事规则、表决规则、工作规则等。决策程序必须经过一系列相互衔接、环环相扣而又相互作用的环节和步骤。这些环节和步骤是民主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关节点,起着坚实的支点作用,哪个关节被省略、简化或颠倒,都将造成程序要素的不完整和缺失,最终导致机制的功能受损。作为要素的程序至少有六个前后相继的环节和步骤: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深入调研、形成预案,咨询论证、综合评估,集体研究、会议决定,组织动员、决策实施,监督反馈、修正完善。决策机构是民主决策机制的载体,制度、规则、程序的要素都要依托机构这个载体才能运作,机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要素的机构主要有:决断机构,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班子;决策辅助机构,如调研机构、咨询机构、论证评估机构等。

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的有益探索

我省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在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1.在议题提出环节,拓宽渠道,广开言路。议题的提出,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我省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在重要问题、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十分重视议题反映的民意,对许多事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事关群众生活中的迫切问题、事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决策议题的提出基本上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渠道反映出来的。比如,南平市委、市政府就解决“三农”问题,向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议案;请一些派、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干部对“三农”问题提出思路看法;请许多身处基层一线的干部、党员群众反映“三农”问题。此外,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专报关注“三农”问题。广泛吸收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形成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南平机制”。

2.在预案谋划环节,深入调研,多方论证。预案谋划是对议题提出的发展,是一个由调研论证、预案准备、酝酿讨论组成的决策环节。近年来,我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在决策过程中,大多能针对提出的议题,组织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广泛的咨询论证,以确保预案提出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以调研论证为例,在决策过程中,普遍坚持实行决策预案调研论证制度。在对问卷中题为“在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前,是否有开展深入的调研论证”的回答中,认为“有”的占30.6%、认为“大部分有”的占52.3%、认为“大部分没有”的占15.4%、认为“没有”的占1.7%。

3.在方案确定环节,集体研究,会议决定。方案确定就是在多个预案中经过研究,确定一个最佳的方案,它是民主决策的关键环节,也是决策是否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调研中大家反映,我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在对重要问题、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大多能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坚持集体研究,对多个决策预案进行筛选,从而确定一个最佳决策方案。譬如,龙岩市新罗区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每家企业的改革方案都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多个决策议案,提交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后实施。2003年以来,该区共改制企业53家,置换职工6467人,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民益。

4.在方案实施环节,跟踪反馈,及时纠错。在决策形成后,我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普遍重视贯彻执行,并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注重掌握信息反馈,及时修正和完善决策。调研中了解到,许多地方都经常性地组织督查组,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的记者等对上级和本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程等贯彻落实情况,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督促跟踪检查。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我省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党政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意识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调查问卷情况看,在回答“对现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决策运行机制的总体印象”中,回答“完善”的占6.3%,回答“基本完善”的占45.3%,回答“需要完善”的占47.2%。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普遍建立了有利于民主决策的相关制度,基本形成了实行民主决策的规则、程序,初步完善了服务民主决策的组织体系等方面。

虽然我省在推进民主决策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各地的探索和实践侧重于决策制度、决策方法等方面,从机制需要的各个部分或环节之间能够相互作用的内在要求看,仍然存在着不健全和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群众、专家参与决策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在回答“当前影响专家或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原因”时,认为“缺乏制度保障”的占42.6%,认为“渠道不够畅通”的占33.5%,认为“民主参与意识不强”的占16.2%,认为“决策议题不够透明”的占7.7%。一把手在决策中的责权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从调查问卷情况看,当问及“当前有些地方在民主决策时仍出现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时,有63.2%的人回答“一把手权责不明确”;有13.4%的人认为“一把手民主意识淡薄”;有19.5%的人认为“过分强调一把手负责制”;有4.1%的人回答“监督制约不够到位”。一些民主决策程序不够周密、规范。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对民主决策程序规定得比较笼统,缺少细化的标准化的内容,容易变通和简化。实际操作中,表面上看好像每一个重大事项决策都能按照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政府工作规则规定的程序进行,但实际上只是做表面文章。此外,不少制度系统性不够、操作性不强,评价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等。民主决策机制存在的不健全不完善,对推进民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有些一把手独断专行,决策随意性较大,决策失误时有发生,部分决策难以反映民意需求,决策失误得不到追究等。

三、坚持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从近年来各地的探索和实践看,当前,改革和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机制,要着眼于完善决策制度、规则和程序,充分考虑决策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并通过各个子机制的有效建立,形成完善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从而确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实现。

1.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机制。正确的决策离不开全面准确的信息。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机制,是确保民主决策的前提。信息收集要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在决策信息收集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调研活动要紧紧围绕决策议题展开。在调研中,要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和下级党委政府的意见,集思广益,使调研结论实事求是、清晰明确、可信度高。信息收集必须开阔视野、广泛涉猎。凡是对决策有启迪、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包括各种有用的情报、资料、数据、知识及经验的信息,都应当及时、准确、充分、系统地收集。既要广泛收集,又要突出目的性。拓宽信息收集的各种方式途径。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网络,加强体制内民意反馈渠道建设,创设有效的社情民意反映平台。建立信息收集责任制,注重第一手材料、最前沿信息,对各种编假造假应有一整套预防、发现和惩处的制度。

2.建立健全决策方案咨询论证机制。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决策方案的咨询论证机制,这是确保民主决策的重要步骤。(1)建立专家咨询论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是扩大决策咨询面,提高决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对重大事项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提交专家咨询论证。(2)实行决策方案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除的决策之外,应当全过程公开,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接受社会的监督。在社会公示制度方面,要以法规或制度的形式明确社会公示的范围和原则;确定负责社会公示的具体部门和监察部门;规定社会公示具体程序;把握公示的内容;明确社会公示的方式。(3)建立多种方案的比较制度。“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多种方案的比较是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因此,重大决策应当请有不同背景的咨询机构或专家参与咨询论证,提出多个决策方案;决策时应当有两种以上的方案可供选择,不提出多个方案不决策。对不同决策方案的利弊应当公正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估,条件许可时还应组织由各种机构和专业人士参加的论证会,使决策论证建立在有所比较鉴别的基础之上。

3.建立健全决策方案讨论确定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方案讨论确定机制是确保民主决策的重点。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重要问题、重大事项的决策制度,切实解决和防止一把手独断专行等问题,做到择优确定决策方案。(1)明确决策方案的议事范围。就地方党委班子而言,其决策方案的议事范围主要有:制定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指示和本级党代会决议、决定的措施;本地区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改革方案和重大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等事项;本地区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事项;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部署,以及政法、群团、武装工作等需要党委班子决策、决定的事项;干部任免事项,包括讨论决定本级党委管理的干部任免,推荐后备干部的建议人选和需要提交依法选举或任命的人选。就地方政府班子而言,其决策方案的议事范围主要有: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本地区财政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事务;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大型项目等重大事项。(2)规范决策方案讨论确定的规则。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在对决策方案进行讨论确定时,应做到:按照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方案讨论确定的规范程序。在讨论确定前,要把经过咨询论证的二至三套预选方案的详细材料提前送到与会人员,确保与会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充分讨论;在讨论确定中,与会人员对决策事项意见比较一致时可进行投票表决,对主要问题的意见分歧较大时,应暂缓表决,会后继续修改完善、沟通协商,并待下次会议讨论时表决。(3)改进决策的表决方式。调研中,有些地方反映,要改变表决时只是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表决方式。在政府重大决策中,主要领导否定多数人意见做出的决定,应当在记录别予以注明;有的还提出,在传统的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和记名投票等表决方式中,实行无记名投票和记名投票效果最佳,其中,在干部人事问题上,应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4)建立讨论确定情况记录备案制度。党政领导班子讨论决定事项,应当如实记录各种意见和主要理由,对于表决的结果应有严格的统计,并将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记录在案。

4.建立健全决策纠错改正机制。建立健全决策纠错改正机制是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在民主决策过程中,除了对民主决策前、民主决策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外,重要的是要对决策后方案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要通过决策方案实施过程的跟踪、反馈等途径,及时修改、完善决策方案,确保民主决策更加客观实际,决策方案实施收到更多实效。比如,实行决策方案执行过程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会议讨论确定的决策方案,要在适当的范围内分层次进行公示。实施决策执行跟踪反馈制度,重点跟踪决策是否不折不扣执行、是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是否需要对决策进行调整修正,等等。建立决策实施过程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党政领导班子而言,对自身决策实施情况的评估,不仅要收集党政系统内的信息反馈,而且要视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自身决策的反映,并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中的失误。一方面,要改进人大、政协的决策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要引入公众评价机制,必须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决策成效的根本标准。

第4篇: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15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小学班额现状:

小学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443人,平均班额36.9,具体如下。

一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91名学生,超班额班级:一(2)班46人。

二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77名学生,不存在超班额现象。

三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67名学生,不存在超班额现象。

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86名学生,不存在超班额现象。

五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63名学生,不存在超班额现象。

六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69名学生,不存在超班额现象。

二、任务目标: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划片招生、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推进教育公平,严格审核入学手续,积极消除超班额现象。

三、实施计划:

经核实,有原籍为常家村的两名学生,因父母在新龙电化集团工作,现在新龙小区居住,学校将动员这两名学生及家长,让学生回常宋小学就读。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主体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控制班额,做到有效而稳妥地消除超班额现象,做为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实现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深刻认识严格控制班额的重要性,适宜班额是尊重教育规律、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有效发展的重要体现。班额过大,会加重老师的教学负担,给学校管理带来极大困难。控制班级人数,从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防止新“超班额”的出现。严格转学异动手续,所有手续均报上级部门审批后进行。

(三)创新名师名校长引进机制。开展分层次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活动,开展“读、研、写、讲”活动,提升校长、教师队伍素质,致力于学习型团队建设,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的内动力。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师资科学、均衡配置,提高薄弱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素质。

(四)提升防震减灾、绿色环保、数字智能化标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内部设施配备等方面的提升改造工作,优化资源配置,让学生接受更优质的现代化教育。

(五)建立教育宣传和督查考核机制。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按照划片招生的要求,以小学就近入学的基本方式,严格执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招生。加强对学校招生行为的监管,坚决落实义务教育“零择校”政策,设立监督举报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解决大班额工作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152号)文件要求,现将我街道基本情况及破解方案列举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城区外来人员的逐年增多,我街道中小学班额逐渐扩大,大班额问题比较普遍,尤其是几个规模较大的学校更加突出,班级学生数每年有增无减。我街道现有中小学13处,超班额学校有9处,分别是建桥学校、西关初中、西关小学、北关小学、东关小学、师范附小、九巷小学、徐家小学和公孙小学。

二、任务目标

2016年开始,新建三处学校,届时将新增小学学位4320个,其中师范附小的新建工作将于2017年完成,其他两校的新建工作将于2020年前完成;需新增教师128名。预计总投资1.5亿元。

三、破解方案

    (一)新建学校,增加容量

1.师范附小与原特教学校合并建新校,其中小学24个班,1080人,幼儿园15个班,450人。

2.东营、崔家、延庆小学合并,在东升路以西、建新街以北建新校,其中小学36个班,1620人,幼儿园24个班,720人。

3.在银海路以东、幸福路以西、文圣街以北建新校,北关小学迁入,其中小学36个班,1620人,幼儿园15个班,450人。

(二)严格管理,规范招生

一是严格学校学籍管理,加大学生流动的宏观调控力度,严禁学生非正常流动,严格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对已经达到规定班额上限的班级,原则上不再接收转学学生。二是按就近入学招生原则,重新划分各校招生范围,以平衡各校生源。坚决杜绝无序、有偿招生现象。

(三)升学分流,自然消化

随着九年级第二学期初职业学校分流,西关初中和建桥学校九年级的超班额问题将自然解决。明年八一,西关初中、东关小学利用现有校舍,对超班额年级进行扩班,可解决大班额问题。

第5篇: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班级;学生;班主任;管理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是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联系最为紧密的人,对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一切行为负有主要责任,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班集体重要的领导者和最后决策者,在班级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何做好一个合格且优秀的班主任对于班级的团结与否、优秀与否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除了担任班集体的“家长”之外,往往还担任着班级学生的课程授课工作,在小学至高中阶段,大多数的班集体都是由主干课程的教师来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自身授课效果的好与坏。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班主任的工作是非常的重要且艰巨的,然而,我们应当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如何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好班级的学生,做好学生工作呢?接下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话题与大家一同探究。

第一,建立班级个人档案,对学生们的情况进行集中的了解与掌握,建立民主选举下的班级学生领导班子,民主决议班级事务。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比较繁琐的事情,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的事情都与班主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既然选择了担任班级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多吃“苦”,只有前多吃苦,后边管理起班级来就会轻松的多,如果前期怕苦怕累,那么想要使得班级变得更好就会变得艰难。比如说,班主任如果对本班级的学生了解的不够多,什么情况都不清楚的话,怎么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谈心,怎么着手解决好学生面临的种种问题呢?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逐步去建立和完善班级学生个人档案,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有相对比较多一些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解决和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互动,就显得比较有针对性一些,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样的形式对于学生的管理来讲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班级的学生领导班子还是应当由班级内部的学生集体民主决定,因为班长和学习委员等是与学生每一天朝夕相处的代表,如果我们指定人员来做的话,可能结果并不是班级内部学生民意的表达,学生们内心可能会有意见。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照顾班级内部学生们的利益和想法,我们应当将班级的事情最大限度地交给班级内部的学生们集体民主商议决定,我们可以最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班级的领导由学生自己定,班级的日常事务由他们选出来的代表去完成,这样的话学生们的意见也会少一些,各方面的积极性也会大一些。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需要在平时与班长和学习委员等班干部加强联系,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多方面的掌握和了解,同时充分地尊重班长和学习委员等的意见,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班级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下去,这也是我们做好班级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二,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各科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对学生们在校内外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的掌握,便于班主任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级的事务班内民主决定,这对于班集体的发展是非常好的方式,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在校期间的生活提供好的环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多一些关心和关注,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对学生们在校内外的一些表现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互动,以便于让双方在了解相关情况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和成才,帮助学生们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并为其提供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保障。

当然,我们还需要与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保持联系,定期开展班级内任课教师讨论会,针对学生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和协商,争取为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尽可能地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不出现太多的问题,帮助班级后进生尽可能快的提升学习成绩,保证班级学生学习整体成绩的优越性。当然,针对学生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学习问题,我们还可以在班级内部组建学习帮扶小组,形成“一对一,一帮一”的学习小组,争取使得班级内部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步缩小差距,提升班级整体学习平均成绩,营造更好地班级学习风气。

第三,定期找学生聊天,尽可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多看一下班级日常管理方面的书籍和网络教程,做到因材施教。班主任是学生们在校园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作为学生的校园生活的“家长”,我们不能坐视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管不顾,我们要积极地寻找解决的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能够轻轻松松的学习和成长,并最终能够成长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第6篇: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案例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对现代医务工作者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医学类院校要紧跟社会需求,把医疗卫生领域对卫生人才的需求与学生所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就业实现无缝对接。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卫生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更多强调的是每条命令的独立功能和单个知识点的介绍,师讲生听,师写生记,学生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更不利于解决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实际能力,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呢?这就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医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水平。本研究选取了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就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应用效果作以初探。

1研究方案

1.1研究对象

选取铁岭卫生职业学院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同届的所有学生均通过高考统一考试入学,随机分班,其年龄、性别分布和入学成绩并无显著差异。2014级高职护理2班和4班作为对照班采用讲授法教学,2014级高职护理6班和8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案例法教学。进行持续一学期的《卫生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跟踪调研对比,学生使用统一的《卫生信息技术基础》教材,4个班级均由一名教师任教,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形式。

1.2案例选取

《卫生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包括两个模块:①信息技术应用基础;②卫生信息学应用基础。其中第一个模块包括的内容有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统、WindowsXP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应用、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03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第二个模块包括卫生信息学概述、医院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统单元设计如何自己组装计算机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在WindowsXP操作系统单元设计病志文件管理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单元设计在宿舍内组建局域网和医学信息检索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专业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在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单元设计个人简历、医学论文排版、卫生信息宣传栏案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在Excel2003电子表格软件单元设计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医学统计与数据分析能力。在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单元设计个人简历、卫生知识宣传片案例,培养学生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利用展示软件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医院信息系统单元设计HIS(医院信息系统)系统中门诊护理执行医嘱操作,住院病人排床、转科、转床及修改档案操作,住院病人自动记账、护理费用记账及结算审核操作,住院护理医嘱审核执行操作共四个与护理专业学生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熟练使用医院信息系统,在工作中能迅速进入角色。

1.3研究方法

1.3.1问卷调查法计算机教学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考察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1.3.2数据分析法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数据:①从布置的作业中分析;②从期末考试成绩中分析;③从平时实验成绩中分析。其中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考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2研究结果

2.1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问卷共发放198份,回收198份,有效率100%。表1是对实验班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表2是对对照班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根据表1和表2的对比分析可知:(1)经过一学期的计算机教学,实验班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要高于对照班。(2)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的热情,这也增强了授课教师对计算机案例研究的热情。(3)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说明学生本身素质比较好。(4)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调查结果可知实验班在这三方面要远远高于对照班,说明案例教学不但具有趣味性,还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案例这个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2.2期末总评成绩对比分析

本研究的期末总评成绩包括作业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这种综合考核方法可以有效的测试学生能否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综合思考的能力。(1)从实验班和对照班完成作业情况分析,所有学生都能按时上交作业,并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作业。实验班作业的错误率是2%,对照班作业的错误率10%。说明对于作业中的某些知识点实验班要比对照班掌握的好一些。(2)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成绩分析,实验班的综合思考能力比对照班强,实验班的多数学生会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综合实验中去,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从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均参加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中级),该考试既考察了学生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医学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机的将计算机和医学信息技术相结合。从反馈的成绩可知实验班的平均成绩要高于对照班。

3结语

第7篇: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

《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施行以来,基层检察机关整体发展和建设有了明确的标准,使基层院规范化建设和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检察机关系统内还没有形成有力高效的领导管理体系,特别是上级检察机关对基层检察院的全面领导管理上,尚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对基层院发展建设影响较大。因此,必须使“上级检察机关领导下级检察机关”落到实处,并体现在各个层面,才能使《纲要》的要求在基层得到更好的落实。

[关键词]检察机关 上级领导下级 存在问题 完善建议

基层检察院是检察事业发展的基础,为了使基层检察院建设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基础上,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新形势任务要求,制定了《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为基层检察院建设指明了方向,上级检察机关作为基层检察院的领导机关,对基层检察院的建设有义不容辞的管理责任和义务。当前上级检察机关在抓基层建设中是否尽职、尽善尽美呢?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方面

按照《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基层检察院应大力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对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重点选好配强基层检察长,优化基层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提高宏观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处理突发复杂事件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上级检察机关在加强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的领导力度的同时,做好对基层检察院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而上级检察机关在这方面存在管理欠缺,没有长远计划和措施。一方面,上级检察机关不注重强化对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的考核。创一流业绩、带一流队伍,关键是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然而,基层检察院的领导班子管理以地方党委为主,上级检察机关处于协管地位,这种管理模式使上级检察机关管理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上级检察机关缺乏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的配合,在一些问题上得不到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同时把工作考核仅限于报表和数据,不进行多方面考核,存在“等”、“靠”思想,出现问题后便怨天忧人,没有形成与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联系紧密、互相配合、共同抓好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建设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上级检察机关应当首先做到把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建设纳入重要议程,做好定期考核工作,基层检察院的领导干部的任免、调整均应由上级检察机关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同时定期分析基层检察院班子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忽视基层检察院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具体表现在没有培养计划和选拔标准。基层检察院应做好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上级检察机关应组织好对后备干部的培训工作,因为这些年轻的后备干部就是未来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或检察长。对这些年轻的后备干部,上级检察机关可以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培养,如参加专门的业务培训班学习,选送党校深造,采用轮岗交流,实行上挂下派,借调到上级检察机关锻炼等方式。同时在后备干部选拔人数上可采用按照基层检察院总人数的百分比进行,并将选拔的后备干部予以公示,让他们接受群众的监督,也激励他们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在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方面

首先,干警培训方面,上级检察机关对基层检察院的领导主要是“业务方面”的领导,“业务方面”应该先做好干警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应是多方面、多形式的,而上级检察机关在这方面做的难尽人意。以某区检察院为例,多年来,132名干警除几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省院组织的业务培训,其它干警只能通过专科、本科学习和从工作实践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些学习往往是单方面的,法律本科、专科的学习只限于书本,而工作实践的学习又过于单一,理论和实践总是相互脱节,这反映在查办疑难案件时对案件吃不准、办不好,在办案程序上不规范、不合法,而案件的质量是检察机关的生命线,是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体现,检察官的素质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基础。上级检察机关应当制定一套长期的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认认真真地做好基层检察院广大干警的培训工作,一是制定法定的培训程序,如在检察官晋升等级时必须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才能晋升。二是根据各部门工作特点,组织专题的知识培训,如反贪污贿赂侦查部门组织侦查方法、侦查谋略的培训;公诉部门组织法庭辩论技巧的培训等等。注重培训内容的实战性,抓住基层检察院工作的特点,及时发现基层检察院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不定期地组织相关培训,如去年在全国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活动中,上级检察机关可以组织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得检察机关能在这项活动中履行检察职能,为国家的发展保驾护航。

其次,在业务指导方面,基层检察院各项检察业务工作开展的如何,除了自身的管理以外,还有在于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指挥如何,各对口业务部门抓的如何,上级检察机关在这方面的领导管理现在仅限于看基层检察院每月的报表,年终听听汇报,而没有深入到基层检察院去,从严格意义上讲谈不上领导和管理,而仅仅是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由于没有抓住领导和管理权,这方面的不足在基层检察院的反映是:以自侦部门为例,反贪污贿赂部门近几年来查办的案件仅限于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案件,而涉及私分国有资产,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犯罪案件的侦破却没有突破。在当今大量国有企业破产,国企转民营的改革过程中有没有此类犯罪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为何检察机关没有查办此类犯罪呢?我认为上级检察机关对此类案件的侦破缺乏理论研究和侦查指导,经济犯罪案件是有其时间区域和国家政策区域的特点,提前在理论和侦查方法上做好准备,及时指导基层检察院开展此类犯罪的专项打击,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树立检察机关反腐倡廉的形象。这样的问题,在打击渎职侵权犯罪活动中也是存在的,这里不再展开讨论。再如,对刑事检察工作的指导方面,上级检察机关应在基层检察院树立理论权威的角色,但现实往往是基层检察院向上级检察机关对口部门请示汇报的疑难案件,常常得不到明确的答复和明确的指示。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上级检察机关在基层检察院中的领导地位,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一是上级检察机关很少下基层调查了解办案情况,对基层检察院遇到的困难不了解;二是受案件管辖范围的影响,上级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数量有限、罪名有限,以某区检察院为例2003年审查批捕案件669件1185人,审查起诉案件467件 697人,远远高于上级检察机关的办案数,大量的案件使基层检察院办案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提交到上级检察机关的案件均有相当大的难度;三是没有组织开展专家咨询工作,使专业理论知识无人咨询指导,使自身理论水平不高。以上四点决定了上级检察机关在处理基层检察院请示汇报的疑难案件常常是不能给基层检察院一个满意答复,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一是上级院要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二是对疑难案件可采用派员支持公诉的办法;三是成立专家咨询组;四是加强自身的学习,上级检察机关应做学习的表率;五是制定请示汇报及案件答复工作规范。

三、在推进管理机制建设方面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管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级检察机关在推进基层检察院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以基层检察院收到的上级院文件为例,常常是“通知的通知,计划的计划,方案的方案”,上级检察机关仅仅起到一个传话的角色没有根据本地基层检察院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加以具体解决的方法,制定自身特色的管理方法和特色管理。以法警队建设为例,全国开展的不平衡,管理的模式也不一样,有的省将法警队归口分管自侦工作的检察长管理,调配使用;有的归口政治处管理。管理单位不同,产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如某区检察院法警队成立于2003年5月份,归口政治处管理,按照高检院的要求,要推进检警分开的制度,司法警察应按照《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开展工作,在开展工作中如何合理使用警力,派警出警应有的规章制度,如何配合各种业务部门的工作,如何将原来由检察官办的相关业务顺利移交到司法警察手中,这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上级检察机关应予以及时的指导,协助基层检察院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同时理顺与各部门的关系。

四、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

首先,由于检察机关现行的管理体制实行“双重领导”,即实行检察系统垂直领导和地方党委横向领导相统一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造成基层检察院该引进的人才进不来,该请出的出不去。其根本原因在于,上级检察机关对基层检察院没有相对独立的人事使用权,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影响,同时检察院为了正常开展工作,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人事权利,这反映在基层检察院的人员超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种管理体制还造成上级检察机关协助解决基层检察院人事问题能力的软弱,甚至还片面指责基层检察院工作的不力,使基层检察院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被理解,基层检察院在解决人员超编的问题上,没有上级检察机关解决超编问题那样较宽的出路,可以在省、市级企事业或机关中进行选择,基层检察院人员分流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下岗失业,谈不上什么分流,这个问题恰恰是上级检察机关应当协助解决的。但是,上级检察机关往往是片面地甚至机械地处理这一问题,不考虑人员编制定的是否合理,和实际工作的承受能力。

其次,对基层检察院的干警没有保护机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揭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时指出,安全的需要是人们寻求保护自己免受生理和心理侵害的第一类需要。人们都喜欢安全的、有秩序的、可以预测的环境,要求有稳定的职业,有生活保障等等。而基层检察院处于检察机关的最底层,工作风险较大,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感,他们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些人知名度高,有些人权大位重,有些人甚至是上级党政部门领导,由于对检察人员特别是一线办案人员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有的案子未办完就被“赋闲、轮岗、交流”,有的干警长期不被重用,有的被调出,还可能会影响检察人员职级待遇的落实以及干警家属子女的工作就业等。为了减少风险,有的抱有“宁可不办案,不能丢饭碗”、“遇事留一线,以后好见面”的思想,有的明哲保身,息事宁人,这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和培养一批大无畏的检察官的要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第三,上级检察机关在抓基层院建设中缺乏激励机制。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动,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在基层检察院受到职级的限制,由于长期形成的能上不能下的官职阶梯,单位的职数受到严格的比例限制,造成相当一部分基层检察院的中层干部职级较低,与政府部门和上级检察机关晋升面宽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以某区检察院为例,现在在职的34名中层干部中正科级1人,副科级6人,尚有27名中层干部无级别,有的任中层干部已近十年,而同时参加检察工作位于上级检察机关的干警早已解决了职级待遇。另外,在检察官等级任命中也存在相当大的反差,上级检察机关和基层检察院同龄人在检察官的评定及晋升中会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样造成基层检察院激励机制单一,缺乏吸引力,一是为数众多的人员缺乏自我提升的紧迫感,对有关激励措施反应平淡,相当一部分人员把落实职级待遇看作是梦想,是退休前后的“一搏”。二是一部分人认为,基层检察院激励机制有不均衡性,在部队当兵,一靶可以打出一个排长来,在行政单位,连续三年优秀可以晋升一级工资;在检察机关评优秀、立二等功仅获一纸证书和少量奖励,激励作用不明显。以樊城检察院为例,近几年来仅一名干警荣获二等功,有的干警侦破了百余万的贪污案,却得不到一点奖励,由此可见激励机制是多么乏力。

五、在技术装备方面

基层检察院的建设、发展仅仅依靠地方行政部门和上级党政机关的重视是不够的,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一,加上地方经济条件局限,基层检察院在人员装备等各方面大不一样,存在明显的东西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这与国家法律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基层检察院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多年来,基层检察院的经费一直是依靠地方财政拨一点,上级部门给一点,办案赃款财政返还点,兄弟单位赞助点,虽然入不敷出,但勉勉强强尚能进行维持,办案经费虽不能满足需要,却还有一点。但近两年全国检察关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坚决刹住了占用赃款,乱拉赞助,所有支出完全转向依靠地方财政拨款,这样,虽从根本上扭转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形象,但也不可否认,结果却使基层检察院原本不充裕的经费更为不足,许多基层检察院所获预算经费除去人头工资费用外,余下的连水电、电话、取暧、汽油等费用都不够,更别提办案经费了。由于经费不足,在自侦案件的查办过程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无力到外地取证。其表现为检察机关接到举报线索后,认为有查办的必要,但又须到外地调查取证,考虑到单位承担不起经费,便不敢展开初查;有的案件则只查部分事实,涉及到外地取证的却申请不到经费,久拖不决以撤案了事;有的发案单位主动提出帮助检察机关解决办案经费,但怕犯错误也不敢要;有的案犯在逃,因无钱追捕而以中止侦查结案。二是无力支付审计鉴定费用。为了解决经费困难问题,基层检察院以案养案,以办案返还款补办案经费不足的作法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基层检察院交通工具、通讯设备落后,监控、保密等技术设备缺乏等,这些严重阻碍了对智能化职务犯罪的打击。以某区检察院为例,自1998年以来仅购置力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对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重点选好配强基层检察长,优化基层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提高宏观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处理突发复杂事件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上级检察机关在加强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的领导力度的同时,做好对基层检察院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而上级检察机关在这方面存在管理欠缺,没有长远计划和措施。一方面,上级检察机关不注重强化对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的考核。创一流业绩、带一流队伍,关键是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然而,基层检察院的领导班子管理以地方党委为主,上级检察机关处于协管地位,这种管理模式使上级检察机关管理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上级检察机关缺乏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的配合,在一些问题上得不到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同时把工作考核仅限于报表和数据,不进行多方面考核,存在“等”、“靠”思想,出现问题后便怨天忧人,没有形成与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联系紧密、互相配合、共同抓好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建设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上级检察机关应当首先做到把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建设纳入重要议程,做好定期考核工作,基层检察院的领导干部的任免、调整均应由上级检察机关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同时定期分析基层检察院班子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忽视基层检察院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具体表现在没有培养计划和选拔标准。基层检察院应做好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上级检察机关应组织好对后备干部的培训工作,因为这些年轻的后备干部就是未来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或检察长。对这些年轻的后备干部,上级检察机关可以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培养,如参加专门的业务培训班学习,选送党校深造,采用轮岗交流,实行上挂下派,借调到上级检察机关锻炼等方式。同时在后备干部选拔人数上可采用按照基层检察院总人数的百分比进行,并将选拔的后备干部予以公示,让他们接受群众的监督,也激励他们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在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方面

首先,干警培训方面,上级检察机关对基层检察院的领导主要是“业务方面”的领导,“业务方面”应该先做好干警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应是多方面、多形式的,而上级检察机关在这方面做的难尽人意。以某区检察院为例,多年来,132名干警除几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省院组织的业务培训,其它干警只能通过专科、本科学习和从工作实践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些学习往往是单方面的,法律本科、专科的学习只限于书本,而工作实践的学习又过于单一,理论和实践总是相互脱节,这反映在查办疑难案件时对案件吃不准、办不好,在办案程序上不规范、不合法,而案件的质量是检察机关的生命线,是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体现,检察官的素质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基础。上级检察机关应当制定一套长期的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认认真真地做好基层检察院广大干警的培训工作,一是制定法定的培训程序,如在检察官晋升等级时必须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才能晋升。二是根据各部门工作特点,组织专题的知识培训,如反贪污贿赂侦查部门组织侦查方法、侦查谋略的培训;公诉部门组织法庭辩论技巧的培训等等。注重培训内容的实战性,抓住基层检察院工作的特点,及时发现基层检察院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不定期地组织相关培训,如去年在全国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活动中,上级检察机关可以组织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得检察机关能在这项活动中履行检察职能,为国家的发展保驾护航。

其次,在业务指导方面,基层检察院各项检察业务工作开展的如何,除了自身的管理以外,还有在于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指挥如何,各对口业务部门抓的如何,上级检察机关在这方面的领导管理现在仅限于看基层检察院每月的报表,年终听听汇报,而没有深入到基层检察院去,从严格意义上讲谈不上领导和管理,而仅仅是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由于没有抓住领导和管理权,这方面的不足在基层检察院的反映是:以自侦部门为例,反贪污贿赂部门近几年来查办的案件仅限于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案件,而涉及私分国有资产,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犯罪案件的侦破却没有突破。在当今大量国有企业破产,国企转民营的改革过程中有没有此类犯罪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为何检察机关没有查办此类犯罪呢?我认为上级检察机关对此类案件的侦破缺乏理论研究和侦查指导,经济犯罪案件是有其时间区域和国家政策区域的特点,提前在理论和侦查方法上做好准备,及时指导基层检察院开展此类犯罪的专项打击,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树立检察机关反腐倡廉的形象。这样的问题,在打击渎职侵权犯罪活动中也是存在的,这里不再展开讨论。再如,对刑事检察工作的指导方面,上级检察机关应在基层检察院树立理论权威的角色,但现实往往是基层检察院向上级检察机关对口部门请示汇报的疑难案件,常常得不到明确的答复和明确的指示。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上级检察机关在基层检察院中的领导地位,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一是上级检察机关很少下基层调查了解办案情况,对基层检察院遇到的困难不了解;二是受案件管辖范围的影响,上级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数量有限、罪名有限,以某区检察院为例2003年审查批捕案件669件1185人,审查起诉案件467件 697人,远远高于上级检察机关的办案数,大量的案件使基层检察院办案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提交到上级检察机关的案件均有相当大的难度;三是没有组织开展专家咨询工作,使专业理论知识无人咨询指导,使自身理论水平不高。以上四点决定了上级检察机关在处理基层检察院请示汇报的疑难案件常常是不能给基层检察院一个满意答复,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一是上级院要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二是对疑难案件可采用派员支持公诉的办法;是成立专家咨询组;四是加强自身的学习,上级检察机关应做学习的表率;五是制定请示汇报及案件答复工作规范。

三、在推进管理机制建设方面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管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级检察机关在推进基层检察院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以基层检察院收到的上级院文件为例,常常是“通知的通知,计划的计划,方案的方案”,上级检察机关仅仅起到一个传话的角色没有根据本地基层检察院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加以具体解决的方法,制定自身特色的管理方法和特色管理。以法警队建设为例,全国开展的不平衡,管理的模式也不一样,有的省将法警队归口分管自侦工作的检察长管理,调配使用;有的归口政治处管理。管理单位不同,产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如某区检察院法警队成立于2003年5月份,归口政治处管理,按照高检院的要求,要推进检警分开的制度,司法警察应按照《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开展工作,在开展工作中如何合理使用警力,派警出警应有的规章制度,如何配合各种业务部门的工作,如何将原来由检察官办的相关业务顺利移交到司法警察手中,这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上级检察机关应予以及时的指导,协助基层检察院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同时理顺与各部门的关系。

四、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

首先,由于检察机关现行的管理体制实行“双重领导”,即实行检察系统垂直领导和地方党委横向领导相统一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造成基层检察院该引进的人才进不来,该请出的出不去。其根本原因在于,上级检察机关对基层检察院没有相对独立的人事使用权,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影响,同时检察院为了正常开展工作,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人事权利,这反映在基层检察院的人员超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种管理体制还造成上级检察机关协助解决基层检察院人事问题能力的软弱,甚至还片面指责基层检察院工作的不力,使基层检察院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被理解,基层检察院在解决人员超编的问题上,没有上级检察机关解决超编问题那样较宽的出路,可以在省、市级企事业或机关中进行选择,基层检察院人员分流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下岗失业,谈不上什么分流,这个问题恰恰是上级检察机关应当协助解决的。但是,上级检察机关往往是片面地甚至机械地处理这一问题,不考虑人员编制定的是否合理,和实际工作的承受能力。

其次,对基层检察院的干警没有保护机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揭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时指出,安全的需要是人们寻求保护自己免受生理和心理侵害的第一类需要。人们都喜欢安全的、有秩序的、可以预测的环境,要求有稳定的职业,有生活保障等等。而基层检察院处于检察机关的最底层,工作风险较大,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感,他们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些人知名度高,有些人权大位重,有些人甚至是上级党政部门领导,由于对检察人员特别是一线办案人员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有的案子未办完就被“赋闲、轮岗、交流”,有的干警长期不被重用,有的被调出,还可能会影响检察人员职级待遇的落实以及干警家属子女的工作就业等。为了减少风险,有的抱有“宁可不办案,不能丢饭碗”、“遇事留一线,以后好见面”的思想,有的明哲保身,息事宁人,这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和培养一批大无畏的检察官的要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第三,上级检察机关在抓基层院建设中缺乏激励机制。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动,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在基层检察院受到职级的限制,由于长期形成的能上不能下的官职阶梯,单位的职数受到严格的比例限制,造成相当一部分基层检察院的中层干部职级较低,与政府部门和上级检察机关晋升面宽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以某区检察院为例,现在在职的34名中层干部中正科级1人,副科级6人,尚有27名中层干部无级别,有的任中层干部已近十年,而同时参加检察工作位于上级检察机关的干警早已解决了职级待遇。另外,在检察官等级任命中也存在相当大的反差,上级检察机关和基层检察院同龄人在检察官的评定及晋升中会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样造成基层检察院激励机制单一,缺乏吸引力,一是为数众多的人员缺乏自我提升的紧迫感,对有关激励措施反应平淡,相当一部分人员把落实职级待遇看作是梦想,是退休前后的“一搏”。二是一部分人认为,基层检察院激励机制有不均衡性,在部队当兵,一靶可以打出一个排长来,在行政单位,连续三年优秀可以晋升一级工资;在检察机关评优秀、立二等功仅获一纸证书和少量奖励,激励作用不明显。以樊城检察院为例,近几年来仅一名干警荣获二等功,有的干警侦破了百余万的贪污案,却得不到一点奖励,由此可见激励机制是多么乏力。

五、在技术装备方面

基层检察院的建设、发展仅仅依靠地方行政部门和上级党政机关的重视是不够的,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一,加上地方经济条件局限,基层检察院在人员装备等各方面大不一样,存在明显的东西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这与国家法律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基层检察院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多年来,基层检察院的经费一直是依靠地方财政拨一点,上级部门给一点,办案赃款财政返还点,兄弟单位赞助点,虽然入不敷出,但勉勉强强尚能进行维持,办案经费虽不能满足需要,却还有一点。但近两年全国检察关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坚决刹住了占用赃款,乱拉赞助,所有支出完全转向依靠地方财政拨款,这样,虽从根本上扭转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形象,但也不可否认,结果却使基层检察院原本不充裕的经费更为不足,许多基层检察院所获预算经费除去人头工资费用外,余下的连水电、电话、取暧、汽油等费用都不够,更别提办案经费了。由于经费不足,在自侦案件的查办过程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无力到外地取证。其表现为检察机关接到举报线索后,认为有查办的必要,但又须到外地调查取证,考虑到单位承担不起经费,便不敢展开初查;有的案件则只查部分事实,涉及到外地取证的却申请不到经费,久拖不决以撤案了事;有的发案单位主动提出帮助检察机关解决办案经费,但怕犯错误也不敢要;有的案犯在逃,因无钱追捕而以中止侦查结案。二是无力支付审计鉴定费用。为了解决经费困难问题,基层检察院以案养案,以办案返还款补办案经费不足的作法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基层检察院交通工具、通讯设备落后,监控、保密等技术设备缺乏等,这些严重阻碍了对智能化职务犯罪的打击。以某区检察院为例,自1998年以来仅购置了一部3万余元的微型面包车,由于车辆紧张,公诉科去看守所提审时,曾有8人坐一辆桑塔纳车的情况。针对以上情况,上级检察机关应统一基层检察院的技术装备,并列入发展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分批解决基层检察院的技术装备,改变基层检察院技术装备落后的现状,统一申请安排专项资金加以解决。

上级检察机关抓基层院建设是一项政策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应该多设身处地地为基层院着想,把基层检察院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把基层检察院当成是本单位的一个科室来管理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检察机关成为我国检察事业的一块坚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加强协管干部力度,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检察实践》,2000年3期;

2、《基层检察干部人事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与对策》,《检察队伍建设》,2001年8期;

第8篇: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题,组织委直属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着力转变党员干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提高推进改革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把直属机关和全系统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之中。

二、目标要求

根据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我委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是: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关系人口与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坚定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解决突出问题。努力解决人口计生领域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加强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保障力度等,进一步明确促进科学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思路,完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全系统作风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创新体制机制。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服务管理职能。直属机关各单位着重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为实现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推动机关建设不断进步创造完善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四)促进科学发展。坚持把务求实效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上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主要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人口计生工作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机关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突出实践特色。围绕主题,结合实际,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结合起来,与推动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破解人口计生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机制。

(三)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整改,活动结束时开展群众对解决突出问题的满意度和活动开展情况的满意度测评,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四)正面教育为主。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坚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

四、范围对象

学习实践活动以人口计生委机关、直属联系单位领导班子和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

五、实施阶段

学习实践活动从2008年9月下旬开始,2009年2月基本完成,集中时间为半年左右。学习实践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3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3个环节,加上活动开始前的准备环节和活动结束时的总结测评环节,共11个环节。

(一)准备环节(9月19日-10月7日)

这一环节重点抓好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开好动员大会3件事:

一是制定学习实践活动方案。委党组传达学习中央会议精神和等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专题研究,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在坚持主题、联系实际、突出成果、形成特色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1、委领导参加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及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会议。

2、根据中央学习实践活动总体目标要求,研究拟定我委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方案。

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成立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定组长、副组长及相关组成人员,制定工作制度,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

1、委党组会议研究审议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相关工作方案,成立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2、委党组负责同志与中央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汇报沟通情况。

3、召开委机关各司局及直属联系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就实施方案进行部署,并布置各单位制定活动的具体方案。

4、召开委机关离退休干部座谈会,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筹备召开动员大会。召开机关全体党员及直属联系单位处以上干部动员大会,委党组书记作动员讲话,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高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做好思想、组织和工作准备,全面启动学习实践活动。

1、召开动员大会,委党组书记进行动员部署。

2、在中国人口报、中国人口网等媒体开辟专栏,营造我委学习实践活动的氛围。

3、根据中央精神和有关文件,结合我委工作实际,编辑我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资料汇编》。

(二)学习调研阶段(10月8日-11月15日)

这一阶段重点抓好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解放思想讨论3个环节:

一是学习培训。组织党员干部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认真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等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讲话,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还要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真正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举办委党组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班,结合传达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委领导带头参加讨论发言。

2、举办委机关司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处级干部培训班和党员干部培训班。

3、召开省级人口计生委主任座谈会。

4、邀请中央党校等机构专家进行系列辅导讲座,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二是深入调研。结合“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督查,围绕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初步形成解决突出问题的思路。

1、拟定调研方案和调研提纲,下发到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征求意见,根据反馈修改后下发。

2、由委领导带队,组织各司局人员深入基层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结束后,进行调研成果汇报交流。

3、在网上公开征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意见建议。

三是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的讨论。在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认识问题,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题的解放思想的讨论。

1、分别召开两委委员、专家学者、兼职委员单位联络员及直属单位党员干部座谈会,组织委机关司局长走访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2、组织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3、举办“改革开放与人口发展论坛”。

4、组织“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言献策”青年论坛活动,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干部参与的积极性。

(三)分析检查阶段(11月16日-12月31日)

这一阶段重点抓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3个环节:

一是召开检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好基层党组织党员组织生活会,针对通过学习和调研梳理出来的突出问题以及会前征集整理的意见建议,深刻分析原因,明确改进思路。

1、广泛开展谈心活动,领导干部主动听取领导班子成员和群众意见。

2、梳理归纳调研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及委机关和直属联系单位队伍建设在思想观念、管理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撰写发言材料,做好参加民主生活会准备。

4、召开委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各司局各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同时,每位委领导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二是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充分运用调查研究、解放思想讨论和民主生活会的成果,认真撰写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的重点,并根据群众意见加以完善。

1、在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2、在适当范围内征求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意见,认真修改报告。

三是组织群众评议。广泛组织有关方面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认真修改,连同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1、广泛组织各方面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评议采取召开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形式进行。

2、根据群众评议提出的新的意见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四)整改落实阶段(2009年1月1日-2月22日)

这一阶段重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3个环节:

一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按照明确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责任的要求,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1、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二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围绕服务基层和促进科学发展,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力求解决政策层面的突出问题。

1、侧重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目标、时限、责任要求。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坚持改革创新,对现有制度规定进行系统清理,研究提出保障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政策新制度,力争取得一批政策成果和制度成果。

1、对现行的管理政策、办法和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推进政策和制度的立改废工作。

2、完善我委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总体思路,提出2009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方案,并为“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思路提出初步建议。

(五)总结和测评环节(2009年2月23日-2月27日)

这一环节重点抓好总结、测评2件事:

一是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要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形成我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报告。

1、各司局、直属联系单位总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委党组提交总结报告。

2、召开总结大会,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二是做好满意度测评工作。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内容包括对解决突出问题的满意度和对活动开展情况的满意度。要科学设置测评指标,保证测评工作客观真实。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1、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直属机关、工作和服务对象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组织开展群众对解决突出问题的满意度和活动开展情况的满意度测评,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估。

2、委党组修改完善总结报告,提交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好具体方案和计划,周密部署,认真作好学习动员和各个阶段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活动扎实推进。

成立人口计生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李斌为组长,赵白鸽、王培安为副组长,委党组成员及机关党委、办公厅、宣教司、人事司、监察局负责人等为领导小组成员。各单位也要成立专门机构。委党组成员要结合工作分工,深系单位调查研究,指导相关单位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深化活动成果。各工作机构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也要身体力行,落实领导责任和指导责任。各直属联系单位在开展活动的时间安排上要与委机关做好衔接。

(二)坚持求真务实。要在确保活动整体推进的前提下,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分类指导。直属机关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工作性质和人员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和要求。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党员干部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评价和反映,分析解决学习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正确引导。要充分利用简报和网络等宣传工具,加强交流,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好典型好经验。

第9篇: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班级干部 选拔 培养

高校与高中的环境大不相同,高校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座桥梁,承担了协助老师工作,管理班级事务,带领班级同学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这样一来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工作时间不长的辅导员,便迫切需要选拔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良,吃苦耐劳,能够带领班级同学共同进步的学生干部。

一.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重要意义

一是组织带头和桥梁纽带的作用。一个班级的好与坏,班级干部的好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班级干部勤劳、肯吃苦、有威信,那么班级同学紧随其后,各方面也不会差。一旦班级干部偷懒,没有威信,那么班级同学便会逐渐失去对班干部的信任,这样一来,造成班级工作松散,班风、学风搞不起来。班级干部也是我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桥梁,我们传达的任务能否得到积极的响应,班级同学的情况能否及时反映到我们这边来,主要是依靠班级干部这个桥梁的沟通作用。二是学习与活动中的带头和表率作用。大学与高中不同,学习不是全部,但是依旧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班级干部要兼顾学习和工作。在学习上,班级干部要主动积极地带头听好课,上好自习;在活动方面,班级干部也要积极组织大家去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干部就是要各个方面先行一步,各方面走在班级同学的前面,这样“其身正,不令则行”,只要事事当先,才能更加有力的说服班级其他同学,搞好班级的班风、学风,带领班级同学共同进步。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

在新生刚刚入学报到之际,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甚少,但此时已有许多事物要去贯彻下去维持班级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要求我们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去了解班委。第一,我们可以通过翻阅学生的档案,从而对学生过去的学习和任职的经历有一定的了解。虽然过去的经历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等特点,至少不会觉得非常突然。档案虽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也不能完全依据档案,因为不排除档案中有一些信息是虚假的[1]。所以,我们在依据档案的同时,更要依据现实情况,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加以判断和甄别。第二,利用军训和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对新生的工作能力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要着重观察一些乐于帮助别人,工作能力强的新生。对于一些偷懒的新生,要关注。例如:有的新生军训的时候心不在焉,甚至假装身体不适,逃脱军训。这种学生如果担任了班干部,那么工作效果可想而知。第三,我们可以通过开班会的形式,让大家自我介绍,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细心记录下来哪些学生有意愿担任班级干部,综合考虑各种表现,临时确定下来班级的临时负责人[2]。这些选的临时负责人暂时承担班级的工作。第四,正式开始上课之后,同学们之间的了解渐渐加深,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通过选举、投票的方式,公平、公正的选举出班级的班干部。让能力强,愿意为同学、为老师服务的学生进入到班干部的行列中来。

三.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

通过开学短期军训选的学生干部毕竟还缺少经验,各方面的能力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带领班级干部从事基本工作的同时,要着重对其工作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完成班级工作,协助老师完成各项具体的工作。

一是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培养班级干部的工作能力。通过定期召开班级干部会议,对班级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进行培养,提高班级干部的思想认识的高度和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全面性和周道性。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某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难点进行强调,要将工作的精神贯彻下去。由于我们机械学院男生居多,那么我们班级干部在工作的时候就应当刚性作风为主,柔性作风为辅。带领一个男生占九成的班级,就如同带领一支部队,必须要严格,要有纪律性,这样这个班级才具备战斗力。班级干部也应当定期联系本班级班主任,定期召开班级班会,将班会的内容汇总好,定期交到我们这里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强班级工作的有效性,而且可以提高班干部的责任感。二是明确班干部职责,分工明确。要想充分调动班级干部的积极性,那就必须将班级事务分工明确,将班级的每件事情分工到个人。例如:班长、团支书主要负责班级的主要事务,将老师布置的事情安排下去。当然各个具体的工作不能全部由班长和团支书来做,我们必须分配到各个班干部。如果是体育方面的活动,我们要请体育委员协助。如果是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我们要请心理委员帮忙。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班级干部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处理好班级的每一件事情。三是加强班级学生干部岗位设置的创新性,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管理好班级事务。现在由于学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我们在班级设置了心理委员这一职位,分为男生和女生各一人。我们定期安排心理委员参加学校的心理培训,有利于对心理委员工作能力的提高。由于心理委员经过了一定的培训,并且深入在普通同学之中,那么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有特别的情况,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当及时的向自己的班主任和辅导员汇报。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也是常年开放的,咨询室的心理学的专家可以给有心理问题的同学予以专业的帮助,这样一来,有利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为了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我们要求班级心理委员两周汇总并递交一份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汇总表,从而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状态。四是建立与健全班级干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在班干部的培养与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要建立班级干部工作的日常管理制度、学期末考核制度、评优制度、活动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度,使得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全面化、流动化,让优秀的、负责任的学生干部能够获得表扬,让不合格的学生干部可以得到替换。我们可以通过早操的点名情况,早自习的核查情况,班级学生的上课出勤率,集体活动的到位率这些具体的指标来具体衡量班级干部的工作成果。另外,由于班级干部分工明确,哪方面出现问题可以责任及时到人,这样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及时的处理班级上的各种突发事件,让班级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转当中。

参考文献

[1]程斌,蔡为青.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培养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