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范文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精选(九篇)

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第1篇: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范文

关键词 房屋建筑;安全事故;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050-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了保证建筑行业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国家出台并完善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是,由于房屋建筑施工现场错综复杂,技术人员很多,施工难度大、作业高度和作业强度都非常高,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物外形不规则等特点,使得房屋建筑施工的危险性大,不安全因素多。因此,有必要对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做好科学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1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于规范施工行为,预防事故发生,减少施工现场的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预防作用。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就在于实现安全管理目标[1]。通过安全管理,能够使施工人员按照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进行有序的施工,减少人员的无序流动,进而从侧面对施工质量起到监督控制作用,既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又降低了建筑施工的经济损失,并提高了建筑质量,为业主提供造价更为合理的房屋建筑实体,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一般事故,杜绝伤亡事故,实现管理目标的目的。

2 房屋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种类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是为了完成某项单位工程所做的一系列彼此相互关联的任务、活动的一次性过程。因而,房屋建筑工程具有如下特征:1)一次性;2)独特性;3)目标的确定性;4)整体性;5)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6)项目实施的渐进性。由于房屋建筑工程具有以上特征,它又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笔者对1995年~2004年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三级以上因工死亡事故统计分析得出,事故类型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事故、触电、中毒、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 这六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8.71%,这六类事故主要集中在施工中的脚手架、“三宝”利用与“四口”防护、龙门架与井字架、施工用电、塔吊、施工机械及安全管理、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文明施工、起重吊装等10个方面,而人和物在这些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应特别注意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2]。

3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3.1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

安全事故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技术人员的大意,一方面是外界施工条件的恶化。在房屋建筑高空作业时,由于立体交叉作业强度高,对于技术人员的身体条件和思想意识都有较高要求,例如患有高血病、心脏病、贫血等疾病的操作人员,不适宜在高空作业。然而在施工现场,部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按照施工条件对人员的身体要求进行施工,隐瞒病情,麻痹大意,造成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另外,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于安全施工同样重要。有的建筑企业为了工期,不顾施工人员的安全,在雨天雪天、大风、高温等恶劣天气下仍要求施工,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高空坠落事故还与脚手架的接触不牢,提升机的“带病作业”、井架吊篮载人上下,人货升降机超载运行、洞口和临边防护措施不到位[3]等原因有着直接关系。

3.2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

这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建筑体的下部不稳或不牢,当建筑体达到一定高度后,由于自重或人员施工走动振动造成底部坍塌,上部下落,致使上部操作人员失重,发生安全事故。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最终可归结为施工质量不合格导致的事故问题。房屋建筑施工中,要求建筑体下部要牢固、稳定,然而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规操作,无视施工质量,只顾赶工期,使得建筑体或者下部施工质量不合格,或者是模板支设不牢,或者是施工机械、施工区域、施工季节等方面原因不允许施工而强行野蛮施工,使得房屋建筑最终因质量问题而发生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3.3 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此类安全事故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一个初中生都会知道在进行电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但是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电工的违规操作,安全意识淡漠,不配备防电用品,或者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与高压线近距离作业,或者是房屋内部装修时,装修种工复杂多样,用到的电机具多,线路发生扭结而不进行梳理,绝缘皮烧焦而不更换等等原因,都会隐藏触电危险。另外,由于电器设备、机电设备的材料、开关、电线架设不当等原因,以及配电箱无保护操作,电机具无接地无保护等等原因同样会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造成施工人员的人身伤害。

3.4 中毒事故的原因分析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与水、灰、涂料、抗凝剂、防冻剂、工业胶等资源和物品接触,这些因素或是受到污染间接作用,或是有毒直接作用于施工人员,由于房屋建筑施工人员的长期接触,经口、鼻、皮肤等器官接触和吸收,使得施工人员体内慢慢积聚有毒物质,达到一定剂量而发生中毒事故。这类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长时间接触有毒物质而未采取保护措施,或者是大意,在进行饮食时不进行自身卫生清理,或者是误食标志丢失的物品而产生中毒事故,这类事故的发生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施工人员本身无安全意识。

3.5 物体打击事故原因分析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交叉作业劳动组织不合理;

2)拆除工程未设置警示, 周围未设置防护栏和搭防护隔离栅;

3)揽风绳、 地锚埋设不牢或揽风绳不符合规范要求;

4)起重吊装未按“ 十不吊” 规定执行;

5)从高处往下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或向上递工具、小材料;

6)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稳、过多、过高。

3.6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多为机械设备本身存在故障未修和人员操作不当产生的,具体表现为:

1)机械设备超负荷运作或带病工作;

2)传动带、砂轮、电锯以及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和飞轮等,未设安全防护装置;

3)机械工作时,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

4)平刨无护手安全装置,电锯无防护挡板,手持电动工无断电保安器;

5)起重设备未设置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联锁开关等安全装置。

4 结论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监管力度不够,保障安全生产的各个环境要素不完善,保护措施不全,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较差[4]以及机械设备、化学制剂等使用不规范等原因引起的。因此,为了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斌.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3).

[2]张宏胜,罗东.浅析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施工技术,2006(S2).

第2篇: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安全事故;危险源;管理措施

一、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解析

(一)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内部原因分析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将直接导致工程停止或中断,如果事故发生过于严重,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公路工程将会大面积停工。在公路施工过程当中,人员、设备、工具、材料和环境是施工因素,同时也是安全事故的内部要素,只有保证这些内部因素,都处在合理合规的状态下,才有可能从危险源上,实现对安全事故的控制。

公路工程的安全事故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不安全的事件等引发了安全事故。因此只有不断地分析有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内部因素,通过反复检查、纠正与控制,并通过制定一定的预定方案和应急方案,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施工前,要准确地判断并分析有可能是危险源的内部因素,并在施工过程中,对这类因素进行一定程度地控制与把控,从而实现对安全事故的有效规避。

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外部原因分析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除了一些内部因素,特别是存在危险源的因素,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外,一些外部的条件和环境同样会促发公路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监管部门责任意识差监管不实

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的行政部门在落实监管责任时,存在责任意识差,造成监管不实,很容易造成对危险源的遗漏与忽视,从而给公路工程的安全事故带来了隐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公路工程的薄弱环节缺乏特殊监管,与其他监管混淆,缺乏对薄弱环节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预警性和预见性。其次行政部门在监管中,存在盲点,这可能是因为政府主导的监管部门是个外行,缺乏监理机构的资质,或者是监管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对危险源的判断不明。最后监管部门缺乏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存在着“要么都管,要么都不管”,在监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真空和失位。

(二)公路工程施工的各个主体责任方责任划分不清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意识差,在施工过程中,忽视安全生产,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和收益,在安全生产和管理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在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和设备管理上,经常存在资金不足,造成安全监管难以为继。施工单位对施工工人的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安全培训时间短,内容不全,施工工人的安全意识差。施工现场的管理比较混乱,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三)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的环境要素尚未完善

在公路工程招标过程中,竞争激烈,一些企业盲目竞争,打压竞争对手,低价中标,然后再高价进行违法分包或者转包,无资质单位挂靠,以包代管的现象非常突出。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投入,以次充好,将不符合标准和资质的材料盲目地投入工地中,避开安全监管部门的审查。另外,一些地方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过于落后,施工方式陈旧,也会给安全事故带来隐患。

三、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措施分析

对危险源的控制,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前,对存在危险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核查与控制,从而实现从源头上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相比经验控制与事后管理,对危险源的控制,更加具备前瞻性。

(一)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危险源系统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的控制与识别,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横向主要是指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设备、材料、环境等,纵向是指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不同工艺。

实现对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系统建立,首先要注重识别危险源,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以公路工程施工过程及工艺流程为主线,按照不同的施工标段建立公路施工危险源系统,从而有效地对危险源进行梳理,分类整理。在危险源系统中,要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标准,通过不同的色彩或者标记方式来标清危险源存在的路段、危险等级、危险源管理所属单位和部门。通过危险源系统的建立,可以保障在危险源的控制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最终提高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

(二)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危险源分级管理体系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等级不同,管理单位及所属部门也会存在不同。因此要根据危险源的级别,建立危险源分级管理体系,将不同等级的危险源进行有效区分,并划分清晰所属单位和部门。危险源等级高,一旦发生事故很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引发重大设备故障的危险源,应该交由工程方进行定期检查管理,项目经理应该将这些危险源作为日常管理与监理的重中之重,施工作业班组应进行日常管理并记录齐全。对于危险等级低,引发事故后不会造成人员重大伤亡或重大机械设备故障,但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事故,应由作业班组自行负责管理,业主或者监理部门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对于完全可控的危险源,将以作业班组的管理为主,项目经理定期检查,业主不定期对其监督检查。

(三)制定危险源分级控制和管理办法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存在的危险源,要实现动态分级控制,并建立管理档案。

公路工程的项目经理部门应该建立全标段危险源控制管理档案,在档案中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状况、控制措施及日常管理,危险源升降级情况,随时调整危险源系统变化,做到管理有序。

业主应该建立危险源检查表,并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的进程、现状、条件等,在检查表中要体现不同等级危险源的管理方和监督方的职责,并要求他们将检查记录随时登记在案,以便做好档案存储。

危险源不是一层不变的,随时施工进程、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的变化,危险源呈动态变化,因此在对危险源的管理控制中,要实行动态监测与管理,并对危险源进行实时追踪管理,保障危险源的变化在管理范围之内。

(四)细化危险源的技术交底工作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做好危险源的技术交底工作,在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时,应明确告知他们危险源存在的路段及等级、危险源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还有控制措施,并明确告知他们在危险源引发安全事故后,要如何进行避险及逃生等。

四、总结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为了规避经验控制与事后管理的滞后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仔细辨别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阶段的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军,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的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第3篇: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控制

1现场施工管理控制的意义

一方面,保障工程经济效益。了解施工现场涌现出的安全问题,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有效的处理对策,不仅能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控制水平,而且可以引导实践施工项目有序落实。同时,也可以控制安全事故带来的威胁,并保障工程建设带来的各项效益。另一方面,引导公路工程稳步发展。做好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实践工作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全面研究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有助于减少后续施工的威胁,并为其他工程建设提供有效依据。同时,也可以保障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生命安全,进而充分展现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

(1)影响范围比较大。首先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一旦出现了建筑安全事故,不仅仅会造成公路工程全线施工的停止严重的拖延。同时也会因为人员生命财产和经济的损失,造成社会出现恐慌,对施工单位的信任度造成加到的影响造成社会对建筑单位不够信任,进而致使企业的市场份额就会大幅度缩减。

(2)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比较多。就公路工程的施工安全事故而言,其具体的形成因素较多,是许多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影响因素共同造成的。首先对于内部原因而言,主要是由于缺乏施工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等。同样的也具有许多的外部原因,例如地质情况以及极端气候条件等。

3公路施工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1)安全意识不强烈。虽然当前很多施工单位已经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开始在实践施工中全面推广安全管理观念,但整体安全意识依旧薄弱,且不符合预期设定的施工要求。如技术交底不达标、施工方案编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现场施工质量安全。同时,还有很多施工单位没有认真研究施工图纸,更没有与设计人员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这种施工方式很容易埋下大量安全隐患,严重的将会威胁整体项目施工质量。

(2)安全管理有漏洞。部分施工企业为了中标会压低招标价格,而后通过选择资质低、工作经验不丰富的施工团队获取高额利润同时,施工单位为了保障自身效益也存在偷工减料、一切从简等不良行为,这样不仅无法保障高速公路建设质量,而且会降低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另外,还有部分施工企业虽然会提出对应施工指导,但只用在投标中,并没有落实到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这样既会增加安全管理的漏洞,又会产生不可控的安全事故。

(3)应用技术不达标。现场施工技术也是影响安全管理控制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现阶段,随着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促使施工企业在聘用优秀人才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工作素养与专业技能。以往院校所学专业知识虽然具有先进性,但却与现实操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企业可以组织他们参与经验丰富技术人员提供的培训活动,确保他们可以将课本所学知识与现实工作整合到一起。同时,企业现有员工也要进行技术革新,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持续优化中,这项工作更为关键。

4基于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管理控制对策分析

(1)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对公路施工而言,在正式操作前必须要结合我国政府提出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合同签订要求,提出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安全目标,而后交给项目部门进行层层划分。通过将各项责任与安全目标落实到每项环节及员工的身上,有助于从基础上保障现场施工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2)构建完善组织机构。要想达到预期管理控制目标,必须要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并严格按照施工建设需求合理分配管理人员,而后在预先推广安全管理制度的引导下进行全面监控。以图纸会审为例,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安全管理人员都要全面了解图纸文化,并结合现场条件进行复核,而后全面了解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信息,如地理条件、施工数量及穿越区域、气候变化等。同时,还要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判断施工现场潜藏的安全风险,而后根据每项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处理对策与现场管理措施,这样有助于保障现场施工质量,并达到预期安全管理控制要求。

(3)构建安全管理系统。通过了解当前我国政府对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提出的要求,结合预先提出的安全管理目标,在落实责任的基础上,要构建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通过构建现场安全施工领导小组,安排专业人员根据现场工作需求构建完善的管理措施,并监管实践工作情况。在这一背景下,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可以得到有效管控,不仅能减少施工成本支出,而且可以保障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水平。

(4)明确各专项施工安全方案。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分析,为了有序落实现场安全管理控制工作,必须要结合不同环节的施工要求提出完善的安全方案,如临时用电方案等。在正式施工前,要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等一起进行技术交底,促使他们在沟通与探讨中更快掌握项目施工的重难点与安全操作要点,并提出有效的安全事故预防对策。同时,在施工期间,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以此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5)强化动态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工作,有助于及时消除其中潜藏的安全隐患。在公路施工中,因为涉及面较广,应用机械与技术较为复杂,所以必须要提出动态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定期或不定期、日巡等方法进行安全管理控制工作。

第4篇: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事故;要素及组合;隐患及征兆;规律特性

1引言

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相同的事故要素会存在于不同的施工工地及其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由其必然性又形成了安全事故的多发(常发)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存在事故要素并孕育发展结果,在未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事故要素,或者阻止其孕育和发展的情况下,则事故必将发生,这就是由其原因所决定的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当能够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事故要素,或者及时阻止其孕育和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时,则安全事故就不会发生,这就是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故事的可预防性或可防止性。因此,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事故发生的原因,才能有效地确保生产安全和防止事故发生。

2 事故五要素及其引发事故时的七种组合

2.1 引发安全事故的五个基本因素

2.1.1不安全状态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状态,是指在施工场所和作业项目中存在事故的起因物和致害物,或者能使起因物和致害物起作用(造成事故和伤害)的状态。施工场所状态指为施工场所捉供的(作业)与生活条件的状态,包括涉及安全要求的场所(地面、地下、空中)、周围环境、原有和临时设施以及使用安排状态;作业项目状态为分项分步工程进行施工时的状态,包括施工中的工程状态、脚手架、模板和其它施工设施的设置状态和各项施工作业的进行状态等。

2.1.2不安全行为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违章指挥一一在施工作业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和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的指挥;(2)违章作业一一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规定的作业;(3)其他主动性不安全行为一一其他由当事人发生的不安全行为;(4)其他被动性不安全行为一一当事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素质的行为(会受到伤害物或主动不安全行为的伤害)。其中的“其他主动性不安全行为”包括违反上岗身体条件、违反上岗规定和不按规定使用安全护品三种行为,故共有六种不安全行为。

2.1.3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

直接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物体,称为“起因物”;在生产安全事故中直接造成伤害发生的物体,称为“致害物”;致害物作用于被伤害者的方式,称为“伤害方式”。起因物和致害物的类别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为按其自身的特征划分,包括单件硬物,线路管道,机械设务,易燃和危险物品,作业场所、地物和地基和地层状态,飓风、热带气旋、暴雨、大雪、雷电等恶劣和灾害天气及其他突发的不可抗力等;另一种为按其引发的事故划分,包括物体打击,高处附落,机械和起重伤害,触电伤害,坍塌伤害,火灾伤害,中毒、窒息和爆炸伤害等等。伤害方式包括伤害作用发生的方式、部位和后果。对人员伤害的部位为身体的各部(包括内脏器官),伤害的后果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而伤害作用发生的方式则有以下十八种:碰撞、击打、冲击、砸压、切割、绞缠、掩埋、坠落、滑跌、滚压、电击、灼(烧)伤、爆炸、射入、弹出、中毒、窒息、穿透。

2.2事故要素作用的七种组合

组合一:不全安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组合二:不安全状态,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组合三: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组合四: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组合五:不安全状态,起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组合六:不安全行为,起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组合七: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

3 施工安全隐患和事故征兆

3.1施工安全隐患的构成、类别和检查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能够或者有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存问题称为“施工安全隐患”,简称“安全隐患”。只有及时发现和消除在施工各个阶段、各个部位和各个环节上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掌握安全隐患的构成、类别、基本表现形式和检查要求。

3.1.1安全隐患的构成

在生产安全事故的五个基本要素中,由于致害物和伤害方式一般只有在事故发生时方能表现出来,因此,有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和起因物存在时,就构成了安全隐患,其构成方式有以下三种:

(1)不安全状态+起因物;

(2)不安全行为+起因物或者不安全行为(同时也是起因物);

(3)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

3.1.2安全隐患类别

按安全隐患可能引发的事故种类划分一般可划分为十二种:用电事故安全隐患;火灾事故安全隐患;爆炸事故安全隐患;坍塌事故安全隐患;施工机械和设备倾翻、倾倒事故安全隐患;施工机械和施工设施局部损坏(折断、垮塌等)事故安全隐患;侄升(滑升、提升、爬升、倒升)式整体施工装置(摸板、脚手架、工作台等)坠落和失控事故安全隐患; 窒息和中毒事故安全隐患;高处作业和交叉作业伤害事故的安全隐患;安全防护设施、护品的配置与使用不到位的安全隐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事故安全隐患;预防灾害措施不到位事故的安全隐患。按安全隐患涉及的安全工作方面划分可以划分为五种:安全作业环境和条件缺陷隐患;安全施工措施缺陷隐患;安全工作制度缺陷隐患;安全岗位责任不落实隐患;现场安全监控管理工作不到位隐患。

3.2施工安全事故的征兆

在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之前所显示出的即将或可能要出事的迹象谓之事故的征兆。如能及早地发现并及时采取应急排险措施,则有可能阻止事故的发生;即使不能阻止其发生时,也可以及时撤出人员和采取应急保护措施,减轻事故的伤害和损失。因此,事故征兆是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性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事故的征兆通常出现在事故的起因物开始起动到事故发生的这段孕育和发展的时段内,但也有相当多的事故是突发性的,如物体(击)打击、高空坠落、机械和触电伤害等,几乎没有孕育过程,因而即使有征兆,也很难及时做出应急反应。

3.2.1事故征兆的类别

事故征兆的类别按以下两种划分,一是按征兆出现的顺序划分可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类:

⑴早期征兆:在事故起因物起动后初现的迹象,如初现的变形、开裂和滑移等;

⑵中期征兆:早期征兆的发展与扩大迹象,如变形迅速发展、裂缝显著扩大,以及局部开始出现过大的滑移、沉降乃至损坏迹象;

⑶晚期(临发)征兆:在事故发生前出现的原有状态面临突变的迹象,如即将发生断裂、脱离、倾倒等险情,预示事故即至。

二是按征兆所示的事故划分:一般都有某种征兆提前出现的事故有基坑(槽)坍(塌)方、脚手架和多层转运平台倾倒、脚手架局部垮架、脚手架垂直坍塌、支撑架垮架和倒塌、独立墙体倒塌、建筑物倒塌、机械设备倾翻、自行式施工设施的坠落、火灾等。

3.2.2 事故发生前的常见征兆

事故发生前的常见征兆和有孕育过程事故的一般可能出现的征象,虽然不少事故都有一定的孕育和发展过程,总会有一些迹象显露出来。但由于事故发生前的状态和起因物千变万化,使其事故征兆及其显示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广泛深入地研究可能出现的异常迹象,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和特性

4.1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

4.1.1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

事故的五个基本要素形成三类安全隐患;在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的情况下,起因物开始启动,向三期事故征兆发展;在未能及时发现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由事故五要素的七种组合形成事故。这就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基本的内在规律。而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措施也就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中产生,可以分为前期预防、中期消除(隐患)和晚期应对(征兆)。在这三个阶段所采用的安全措施之间,具有前后交叉、连接和延续的关系,即前一阶段措施的缺陷和执行效果的问题,要由后一阶段予以弥补,如果仍然未能制止住,则事故将必然发生。

4.1.2研究和把握事故内在规律的基本要求

研究、认识事故的内在规律显为了把握它,并据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消除、阻止和保护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降低其伤害和损失。具体要求为:(1)掌握各种事故的因素在施工过程与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表现及其内在联系;(2)掌握事故要素得以存在、孕育、发展、起动与造成伤害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因素;(3)消除蕴发事故、因素应当采取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此外,还应从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中正确认识事故的特性(必然性、偶然性、多发性、可防性和难控性)。

4.1.3 事故要素存在发展的条件与因素

使得事故要素得以存在、孕育、发展、启动和作用的条件与因素很多,可归纳为认识因素、技术因素、条件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

4.2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特性

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具内在的规律,并遵守其内在规律。事故发生所表现出的必然性和可防性,分别是内在规律作用的结果和掌握内在规律的结果;而事故发生也会表现出偶然性和难控性,其原因多为没有很好掌握其内在规律的表现,应当从这一角度去掌握事发生的特性。

4.2.1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和可防性

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由事故要素构成的安全隐患未能被及时发现和消除时,它就会继续其孕育、发展和起动;当在事故蕴发过程中的各种迹象又未能被及时发现并给以紧急阻止、排除时,则事故必然发生,这是由事故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必然性。因此,安全生产工作的不到位和缺陷,就使得事故的发生有可能变为必然,并形成了事故多方位和反复出现的多发性。引发事故的基本要素及其蕴发过程是有规律性的,使我们认识和掌握了各类事故的基本要素及其蕴发规律,并深入细致地做好前期预防、中期检查和后期阻止工作,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这就是事故的可防性。除了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作用引发的事故(这类事故也有一定的可防性)外,其他各类事故,应当都是完全可以防止的。

4.2.2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和难控性

第5篇: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 、安全事故类别及现象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多存在于高处交叉作业、垂直运输、电气工具使用以及基础工程作业中。建筑施工常见事故有五大类: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

(一)高处坠落事故。

1、临边、洞口坠落。主要是无防护设施或防护不规范。  洞口防护不牢靠,洞口虽有盖板,但无防盖板移位的措施。 

2、 脚手架坠落。主要是搭设不规范,在脚手架上吵闹,休憩 ,饮酒高处作业和不使用安全带等。

3、 悬空高处拆除作业、登高过程、在梯子上作业时坠落。主要是在安装、拆除脚手架、和在吊装梁板等高处作业时的作业人员,无防护设施或作业时用力过猛身体失稳而坠落。 

4、恶劣天气作业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当造成的高处坠落。

(二)触电事故

1、外点线路触电事故主要是指事故中碰触事故现场周边的架空线路而发生的触电事故。 

1) 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现之间没有达到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等。 

2) 机械在架空高压线附近作业时,吊车大臂的最远端与架空高压电线间的距离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 

2、施工机械漏电造成事故。 

1)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工程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接错电线、相零反接。 

2) 手持电动工具漏电。 

3) 电线电缆的绝缘皮老化、破损及接线混乱造成漏电。 

4) 照明及违章用电。

5)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用电知识、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用电检查不到位、未穿戴防护用品、违章操作、麻痹大意等。

(三)物体打击事故

通常是由高空落物、崩块、滚动体,硬物、反弹物、器具、碎屑和破片的飞溅造成。由于工人安全意识差、作业;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违章施工;在施工中精力不集中、操作不当、误操作;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失灵、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存在设计或制造缺陷;采光或照明不足导致的施工人员视角疲劳;施工场地狭小,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物体飞出,极易导致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四)机械伤害事故

机械伤害事故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施工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误操作;施工或操作时未使用合适的防护服及工具,未能合理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机械设备老化并没有很好的履行保养维修制度;安全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五)施工坍塌事故

包括基坑、基槽开挖及人工扩孔桩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坍塌、脚手架坍塌、吊车倾翻、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模板支撑失稳倒塌事故等。

二、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上述事故现象的分析,可以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存在的重大缺陷,以及随作业状态而改变的环境因素。在各种安全事故主因构成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最根本的原因;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的时空发生不可避免的交叉、碰撞时,通常就是安全事故的触发点。

1、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思想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施工人员在作业活动过程中,违背心理特征,违反劳动纪律、操作规程和施工方法等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危险性的非正常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来源于人的不安全思想、错误判断、错误推测以及意外的动作。包括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工序作业前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项目部对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走过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岗位技能低下、施工经验缺失、操作违章、冒险盲干,安全员责任心不强疏于管理,未能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并消除。概括起来,能引起或可能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不安全行为。人是事故的肇事者,同时也是事故的受害者。预防事故的发生应首先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能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一切能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都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而且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就建筑施工而言,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建筑材料有缺陷,施工机械带“病”工作,重大危险源未能识别,物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相关设施的安全度不够,诸如汽油、油漆、松香水等危险品。预防事故的发生应预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3、管理上存在缺陷

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按建设程序施工,违背操作规程作业。专职安全员不在岗或他人冒名顶替,分部分项工程作业前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审批手续不全。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现场施工员重质量、轻安全。施工人员无证上岗、跨岗作业,监理人员不履行监理安全职责,巡视、检查、旁站不力,对查出的安全隐患或问题不跟踪不复查。建设单位项目代表盲目指挥,干扰施工企业施工,干扰监理单位监理,重抓进度轻讲安全。这些都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缺陷,也是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可忽视的原因。

4、可变的环境因素

良好的作业环境是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建筑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却充满着可变性。同一施工工序和不同施工工序的作业环境都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都会因工程地点的变化而改变,都会因地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建筑施工多是露天作业,多是高强度体力作业,因而施工人员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施工生产作业环境中,温度、湿度、噪声、粉尘、照明、振动、有毒有害物质,不但会影响施工人员的作业情绪,还会引发安全事故。建筑施工中可变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夏季的高温,冬季的霜冻,雨季或暴雨,干旱和洪水,弥天大雾,六级及六级以上的大风,夜间没有充足的照明,有毒有害或高浓度粉尘场所没有防护,作业部位小于安全距离的高压线没有隔离措施。这些可变的环境因素足以引发各种类型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三、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与对策

在施工现场中,由于多单位、多工种集中到一个场地,而且人员、作业位置流动性较大,因此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和群治群防制度,施工单位应按照建筑业安全作业规程和标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伤亡和其他事故发生。

首先要控制人的行为:以法规、制度约束人的行为:按照《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现场配足安全员,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培训”方可上岗,规范作业行为,强化作业纪律,从人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上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并严格执行。

第6篇: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现状;事故预防;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除了要保证施工质量,还要保证施工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也是建筑管理的关键内容,只有抓好安全问题,才不会影响施工进度,才能保证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建筑企业还应该设置安全设备,并对安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筑施工安全现状

(一)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

虽然很多建筑企业也认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安全管理却没有落实到位。建筑企业缺少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也就是说施工安全管理没有制度可以遵循。在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本找不到安全管理负责人,等到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更是找不到安全管理负责人,甚至有些建筑企业根本没有设置安全管理岗位,只是有个职位的名头。

(二)安全岗位职责划分不明

虽然在建筑企业内部设置了安全管理的岗位,但是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安全管理职位形同摆设。甚至在很多建筑企业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也没有把职责划分到每个人身上,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互相推脱责任。

(三)施工安全设备大量闲置

很多建筑企业也购买了大量安全防护装置,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很多安全防护装置并没有应用在建筑施工中,一直被闲置起来,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在很多施工现场很多高空作业人员身上并没有捆绑保险带,这样的施工环境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建筑企业购买安全设备很大一方面是为了应付安全检查,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认可把安全设备闲置起来,也不愿意把设备安装上。

(四)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建筑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非常少,对安全管理工作缺乏监督,建筑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对建筑施工安全引起重视,才能更好的管理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在很多建筑企业中,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对施工安全不管不问,导致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更是疏忽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施工人员因为文化素质不高,更是意识不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安全意识非常淡薄。

二、预防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对策

(一)提高安全管理者的安全意识

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一定非常严重。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把施工安全管理当作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建筑企业的安全意识对于施工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安全管理人员都是按照企业领导者的意愿行事,如果企业领导不重视施工安全,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也无法做到注重施工安全。要想提高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首先就要提高建筑企业管理者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只有做到安全施工,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才能为建筑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在安全管理上要明确职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如果是因为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管理者应该对安全管理人员给与重罚,避免再次因为安全管理疏忽造成安全事故。

(二)加强安全培训

在建筑施工中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培训。建筑企业也可以为施工人员安排安全事故演练,检测施工人员安全技能掌握的情况,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现在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选择外聘农民工作为施工人员,农民工大多都学历不高,也没有施工方面的专业技能,安全意识更是非常淡薄。建筑企业在让农民工上岗之前一定要对农民工进行安全培训,避免因为农民工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也相当于是时刻在提醒施工人员要注意施工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制定施工计划

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建筑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面对建筑施工中可预见的安全事故做好防范措施,并且在施工进行前把建筑施工计划和建筑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和施工人员表明,让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的计划和目标。建筑企业可以在施工现场设置一些安全提醒的警示牌,时刻提醒施工人员注意施工安全,把安全问题记在心上,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定期维护机器设备

现代建筑企业施工中一定少不了机器作业,机器作业效率高,可以节省很多人力。但是,机器作业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今,经常会发生因为施工机器老化或者出现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对施工现场的机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这项工作企业可以派专人进行,保证机器的正常使用,避免因为机器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施工人员和建筑企业造成威胁。

(五)加强施工现场周围设备的防护

建筑企业应该把管理者的办公地点和施工现场分离开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除了管理人员的办公室,施工人员的宿舍也必须离施工现场一定的距离。而且还要注意施工人员进餐的地方也需要和施工现场保持距离,施工中避免不了会产生很大的粉尘,这些粉尘如果落在施工人员的饮食中,必定会危害到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建筑企业在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问题的同时,还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健康问题,只有让施工人员保持健康的状态,才能正常进行项目施工。

(六)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的管理一定离不开健全的制度,安全管理也是如此,要想实现安全管理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让安全管理可以按照制度执行。建筑企业除了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还需要制定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可以落实到位,尽一切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筑企业的名誉。

(七)加大安全设备资金投入

很多建筑企业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在安全设备的购买上,觉得是成本的浪费。实际上安全设备的资金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施工单位不能等到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才意识到安全设备的重要性。安全施工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

结语:

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筑行业不仅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和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安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施工安全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名誉和经济效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但是,在我国的施工安全管理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建筑企业不重视施工安全,也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施工安全管理中。事实上,建筑企业要想顺利进行施工就必须要保证施工安全,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把施工安全放在心上。

参考文献:

[1]张庆.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2]王飞.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及预警系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3]李太权.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第7篇: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范文

关键词: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重要的一种运输方式,其承担着大量的物资、人员运送任务,如果不幸发生安全事故,其产生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损失也是无法弥补的。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为了适应期需求,铁道部在铁路线路的建设上提出了跨越式的发展思路,以促进铁路事业的快速、安全、平稳运行。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铁路施工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在逐年增加,施工安全和运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如何有效控制铁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当前广大的铁路建设者们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难题之一。

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一)铁路营业线施工

铁路营业线施工就是在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生产使用的铁路线上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增建二线。新线引入。专业维修等影响既有设备运营稳定和行车安全的施工。

(二)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是指铁路行业施工单位在营业线铁路施工时,为确保既有设备运营安全。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所进行的管理和控制。

(三)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1.把确保行车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2.施工安全管理要兼顾运输的原则

3.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形式复杂,难度大

4.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综合性强,要求高

二.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尚未全面、彻底落实

当前的我国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有关生产责任制依然停留在表面阶段,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全部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如此,就使得很多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即使发现建设的纰漏,却出现找不到人落实安全措施等现象,无法有效排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为铁路营业线的正常运行埋下的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监督管理的职能

在铁路建设管理的模式中,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分层进行管理,每一层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不同的监管内容,对施工现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一些安全管理人员根本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监督管理的职能,即使发现问题却忽视不见,无法运用熟练的规范与技术降低安全风险。发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企业内部尚未完全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模式没有落实到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手中,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干部安全监控不到位

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对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但目前的现状是部分职工文化水平偏低,施工单位有时雇用民工,安全意识差、有的车站值班员,正常接发车作业还可以,但遇有停止信。联。闭等特殊情况就不能熟练处理,对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作业过程不是十分清楚,过分依监控干部的现场指导、而有的监控干部,本身素质不是很高,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对关键环节缺乏敏感性和超前预想能力、

(四)施工作业关键环节卡控不清,增大施工安全隐患

施工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施工作业前准备工作,施工中接发列车作业,施工结束后放行列车条件确认、但常常出现施工前超范围准备,施工中挖断电缆,爆破损坏线路或行车设备,作业中车辆溜逸,轨道车违章行驶,接发列车办理不畅,施工后未达到放行列车条件违章放行列车,机具,路料侵限,违章使用封联线,手摇把等易发事故和危及行车安全的问题。

二、降低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事故的对策

(一)施工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施工单位要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各部门对施工关键内容要详细核对,确保正确无误。运输部门要对行车备品的数量、规格、质量进行检查,必要时到现场试验。要做到提前召开施工预备会,提前制定安全措施,提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前进入施工岗位。

(二)施工中做好技术把关工作。施工中,运输部门管理人员要做到亲自上岗盯控关键,确认好施工命令的传达及抄写,以及行车凭证的填写与交递,此外还有施工安全卡的填写。对列车进路布置的汇报认真听取。其他的部门,应做好对施工的监理工作,避免施工内容超出范围,避免出现危及行车安全的施工行为

。未下达施工命令前,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任何影响行车安全的准备工作,严把施工要点关,施工要点实行(施工要点安全控制卡)制度,严把施工开通关,施工后和设备开通前,确认达到开通条件后,方可开通,严把安全责任交接关,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安全责任交接。

(三)技术管理措施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技术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技术管理首先要遵从工程建设和技术管理程序,如图纸审核、交接桩、现场调查、技术交底等;其次根据工程和现场实际,按照作业项目,规划现场布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过渡方案和专项方案,并执行方案评审制和申报审批制;再有要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作业环境,分类、分专业、分工点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监督实施,大大降低初始风险,有效可控残余风险。

(四)安全管理措施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安全管理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组织、配齐人员、建立制度,遵从安全管理程序;其次根据工程和现场实际,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过渡方案和专项方案中,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作业环境,分类、分专业、分工点编制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措施,一并报审,并现场盯控实施,使得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五)、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充分发挥监理作用。进一步明确监理单位安全职责,严格监理人员的资格审定,确保监理人员资质和素质达标。监理单位要加大对施工单位施工方案审查力度和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作业人员技术交底情况、施工安全预想的检查,对准备不充分的要督促施工单位立即整改,重点要强化现场监控,制止违章作业,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要求施工单位限时整改,情况严重的,应立即要求停工整顿,并向建设单位报告。

结束语

在铁路运输中,安全是一个核心主题,铁路营业线的施工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铁路的整体安全。随着新的路网性通道和城际快速客运通道建设,以及重点枢纽的改造,使得营业线施工任务更为繁重,施工与运输的矛盾也更加突出,施工安全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由施工原因造成铁路事故的比例在逐渐上升。屡屡发生的铁路施工安全事故告诉我们、有效预防和减少铁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铁路施工安全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不管是对于营业线的施工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牢记安全施工的使命,建设好铁路工程。

参考文献:

[1]李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探索[J].山西建筑,2013,19:230-232.

第8篇: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范文

Abstract: At present, safety accidents occurring frequently, which has influenc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typical safety accident cases analysis,this paper uses a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the perceptions of safety accident causes from site management, supervisor and the owners. Then, it will put forward the main causes of safety accidents,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people, materi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social. At last, th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event and reduce safety accidents in construction.

关键词: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调查问卷;防范措施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afety accidents;case analysis;questionnaire;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5-0044-03

1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现状背景

我国的建设工程规模巨大,从业人员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至2013年,建筑业从业人数从2557.86万人增加到4499.31万人,建筑业总产值从27745.38亿元增加到159312.9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中建筑业的比重不断升高,从5.4%增加到6.9%。可见,在国民经济中建筑业已经成为重要支撑产业[1]。

然而,建设工程的投资额巨大和劳动密集等特点,使得建筑安全事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和标准规范,来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但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数及伤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2005年到2014年我国建筑业每年有人员伤亡的事故数高居数百。(见表1)。

2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为了对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采取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首先必须深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2]。最初,人们认为安全事故是由于某些偶然的甚至无法解释的因素造成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到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必然原因,事故的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而事故致因理论是掌握事故发生规律的基础,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海因里希是最早提出了包括: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及伤害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亚当斯提出了一种与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类似的因果连锁模型,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前面几种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把考察的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实际上,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为此,日本人北川彻三提出的因果连锁理论考虑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水平等诸多社会因素。此外还有轨迹交叉理论等。

综上所述,虽然近年来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关研究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和预防措施,但近年来我国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数及伤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因此本文在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指导下对近年来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调查问卷,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管理人员、监理及业主对安全事故发生原因的看法进行调研,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出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3.1 事故案例分析

通过对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不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二是管理因素: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企业以及政府职能部门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三是社会的因素: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在建设工程大环境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安全市场激励机制;缺少安全氛围等。

运用风险管理原理和事故致因理论对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将主要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排序,如表2所示。

3.2 问卷调查及分析

根据事故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的主要安全风险因素,在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指导下设计调查问卷,对南京地区的25个项目的253名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项目包括地铁工程12个、房建工程10个及道路桥梁工程3个,问卷调查的人员包括业主人员28名、监理人员96名及现场管理人员129名。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的253名人员对安全事故发生原因的认识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人员的安全意识低、地质条件复杂、工期紧、管理水平低、层层转包、设备超期服役、施工方案粗糙、材料不合格及标价低等。调查人员对事故原因的看法柱状图如图1所示。

3.2.1 人员安全意识低

由图1可以看出,认为事故发生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低的占77.47%,排在第一位。根据本次调研了解的情况,现场工人中一半以上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少部分是高中或中专学历,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不强;业主、监理及现场管理人员中存在重成本及工期,轻安全及质量的思想,没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投入少。

3.2.2 地质条件复杂

认为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安全事故的人员占51.78%,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隧道及地下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越来越多,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施工经验少,技术措施跟不上,突发事件多,并且对突发事件有效控制措施少,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2.3 工期紧

调查结果显示有45.45%的人员认为工期紧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排在第三位。有94%的业主、73%的监理人员及91%的现场管理人员认为目前大多数工程工期紧张。工期紧会导致赶工,疲劳作业,施工质量差,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2.4 管理水平低、层层转包

认为管理水平低造成安全事故的人员占43.87%,有30.04%的认为层层转包造成安全事故。目前整个建设行业中,施工单位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施工企业中管理制度不完善;行业中存在将工程肢解分包、转包给不具备资质的施工队伍的现象,也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3.2.5 材料不合格、设备超期服役

认为材料不合格造成安全事故的人员占18.97%,设备超期服役的占22.13%。材料进场把关不严,为了节约成本用劣质、废旧材料都会造成质量不合格,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设备使用过程中维修、保养不及时、设备的零部件磨损后不能及时更换、没有时间检查和保养设备、设备技术落后及机械设备带病工作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2.6 施工方案粗糙

认为施工方案造成安全事故的人员占18.97%,对现场管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编制施工方案,认为没必要编制的原因有:57.1%的认为工人都会做,没必要编、42.9%的认为编制施工方案难度大、19%的认为工期紧,来不及编。施工方案粗糙,不能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紧靠个人经验来施工,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2.7 标价低

认为标价低造成安全事故的占15.81%,合同价格低会导致承包商安全投入少,安全设施及防护不到位,安全培训不足,另外,承包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材料、设备等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业主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在投标报价中单列安全管理费用能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仍有17.2%的业主人员不同意在投标报价中单列安全管理专项费用,重视成本,忽略安全,安全意识不高。

3.3 安全事故发生原因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案例分析及问卷调查的结果都将人员安全意识低放在首位,认为人的安全意识低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案例分析结果将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低、技术措施不合理放在了第二位,问卷调查结果却将管理水平低排在第四、施工方案粗糙排在了第七位,但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突出了工期紧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将工期紧排在第三位,而通过事故案例分析不能反应工期紧对工程安全的影响及当前大多数工程工期紧诱发安全事故的事实;通过问卷调查没有能发现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不规范行为及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对工程安全的影响,而案例分析结果中体现了设计与监理单位不规范行为及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案例分析及问卷调查分析都体现了地质条件复杂、设备超期服役、材料不合格、层层转包及建设单位不规范行为等因素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将案例分析及问卷调查结果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考虑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

通过对案例分析及问卷调查的结果的综合分析整理,可以将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按照人、物、环境、管理及社会归纳为5个方面:

①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既有现场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如不了解安全施工知识,安全意识薄弱,不按规程施工,无证上岗等;也有施工管理人员编制的危险施工方案,施工工艺不合理,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监理人员无证上岗,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现问题不处理不上报;设计人员追求出图量,发现图纸错误不及时更改;业主过份追求利润,不合理压缩工期,干涉安全监理的工作等。

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在施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施工材料机具不合格,机械设备差,或对生产设备的维护不及时,生产设备安全性能低;由于安全投入不足导致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等;对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材料及及设备等。

③环境的不利影响:

环境的不利影响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因素、施工环境的因素也包括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如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及施工场地狭窄导致的施工环境差;地质条件差;突发性地质灾害;雷电、暴雨等。

④管理因素:

建设工程的管理因素涉及到参与各方,从施工企业的角度,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专业队伍不够规范,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从建设单位的角度,对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不够重视,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管理;从监理单位来说,监理单位对应负的安全责任认识不清,不能及时处理安全生产隐患,未真正落实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等,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有些主管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监管效能出现层层衰减问题等。

⑤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是指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工程层层转包,以包代管,不合理低价中标,缺乏有效的安全市场激励机制、工程市场秩序不规范;缺少安全氛围等。

4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为了减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中人员的伤亡及财产损失,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归纳的事故发生原因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4.1 树立正确安全理念,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建筑行业参与人员多,任何一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项目参与各方都应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切实落实安全培训制度,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2 增加安全资金投入,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加大安全专项资金的投入,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技术,维护机械设备,提高安全性能,增加安全防护设施,减少因为设备故障及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发生的安全事故;监理单位及施工企业自身应加大检查力度,切实落实安全检查制度,严把材料质量关,做好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方案的检查及施工组织设计审核等工作。

4.3 改善施工生活环境,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点,施工环境差,应加强现场管理,增加工人生活娱乐设施,改变工人单调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疲劳,杜绝疲劳工作;针对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的现状,应及早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预防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

4.4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加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监理单位应加强安全管理,认清自身的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监理责任,对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4.5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应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单位应该真正的重视和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杜绝不合理压缩工期,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政府主管部门认真履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与责任,加强监管及执法力度,提高监管效能;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切实落实安全责任,杜绝工程层层转包、以包代管及低价中标等市场不规范行为,建立有效的安全市场激励机制及安全监管体系。

5 结语

安全事故虽然具有随机性及突发性,不可以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应切实落实安全责任,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管体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永峰,袁明慧.2004-2012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统计分析[J].价值工程,2014(21):96-98.

[2]张守健.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行为研究[D].同济大学,2006.

[3]吴启英.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07):319-321.

[4]杜本奎.建筑工程施工中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15):331.

[5]段联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J].建筑安全,2011(11):34-3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

第9篇:施工安全事故分析范文

[关键词] 高处坠落

事故树分析

对策

建筑施工的特点是高处作业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建筑业在我国各行业中属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安全生产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发生事故不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又会造成家庭的不幸和悲痛,影响企业的声誉,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为此,对建筑业的伤亡事故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事故的成因及对策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根据建设部公布的事故信息:2003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519起,死亡582人,其中高处坠落事故240起,死亡257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46.24%和44.16%;2004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69起,死亡199人,其中高处坠落事故88起,死亡97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52.07%和48.74%。事实表明,在建筑业“五大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极大。因此,减少和避免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降低建筑业伤亡事故的关键。

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通过对某地区1990年以来所发生的62起高处坠落事故所做的调查分析,并参考有关资料,就其成因和防治对策做以探讨。

1 高处坠落事故的成因分析

1.1 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十种方式

1.1.1“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不齐全而坠落。

1.1.2 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防护设施不全、脚手板材质或铺设不符合要求而坠落。

1.1.3 拆除脚手架、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时坠落。

1.1.4 起重吊装时坠落。

1.1.5 梯子上作业时坠落。

1.1.6 轻质板断裂导致坠落。

1.1.7 吊篮架、提升架、挂架坠落或失稳而坠落。1.1.8 倒塌脚手架、模板支撑架、塔吊时坠落。

1.1.9 提升机吊篮乘人断绳或施工升降机梯笼坠落而坠落。

1.1.10 随楼板坍塌而坠落。

1.2 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下面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事故树分析法(即FTA法),对高处坠落事故做以定性分析,如下图所示 。

(....)

高处坠落事故事故树分析图

从以上事故树分析中可以看出,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2.1人的方面

1.2.1.1各级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会造成事故。

1.2.1.2监护人的失职、各项管理制度未得到落实,本可避免的事故就会发生。

1.2.1.3操作者本人的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和安全技术知识的缺乏,会造成大量的事故。

1.2.2物的方面

1.2.2.1没有防护或防护设施有缺陷,留下重大事故隐患。

1.2.2.2施工设施的安全度不满足,易发生多人伤亡事故。

根据事故统计分析,可能坠落高度一般在25米以下,尤其是15米以下,占所分析事故的96%以上。同时,必须重视亚高处(2米以下)作业个体防护措施的落实。

2 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2.1对策

2.1.1各级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1.2严格按照《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4]59号)和《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建教[1997]83号)的要求,抓好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法制意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专业技术素质,做好督促、监护和检查工作。

2.1.3坚持对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入场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劳务分包企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使教育培训工作既有针对性、又能保持经常性,防止走过场,使操作人员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和冒险行为。 2.1.4企业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按照《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明确每个高处作业点的防护措施,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如脚手架工程、吊装拆除工程(包括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的安装和拆除)、模板工程、临边防护等都应作专门的施工方案。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的资格进行确认,并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改变或拆除现场的防护设施必须经安全技术部门的同意,并做好其它防护措施,作业时做到自我保护和相互提醒。

2.1.5 切实做好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和零星安排的作业,都必须向操作者讲清楚施工环境、操作过程、操作工艺、操作方法的具体要求和应采用的防护措施、作业中应遵守的纪律和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及发生时采取的应急避险措施。操作过程中必须监督安全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使每个操作者时时、处处重视安全。

2.1.6 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要求,及时、规范地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措施,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同时做好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及时对拆除的部位进行恢复,确保防护措施有效发挥作用。

2.1.7 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挂、挑、爬和吊篮脚手架,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高处作业吊篮安全规则》(JGJ5027)和《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建[2000]230号)等的要求,在设施选用和方案编制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在使用前必须组织技术、安全、机械等专业人员进行验收或经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确认架体制作和各安全装置、防护措施等符合施工组织设计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对附着升降脚手架必须在检测合格后的30日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接受监督。使用中必须经常检查各关键部位是否符合要求,操作人员是否有违章行为,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