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审计的要求范文

财务审计的要求精选(九篇)

财务审计的要求

第1篇:财务审计的要求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的会计业务发生了变化,融入的更多新的东西,但是传统的会计记账方法等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速度的要求。在这个大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要求会计制度增添新的内容,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要对业务手法和规则进行创新。

关键词:

财务审计;审计业务;创新;发展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要有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那么财务审计事项也就会必定发生,根据企业内部制度,根据一定的会计期间,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状况会进行审核。然后根据审核的出来的结果,来比较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然后会依据这个结果来对企业进行一些奖惩的方法。

一、财务与审计的概念与作用

财务与审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作内容也不一样。财务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对企业的收入支出进行管理,也就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审计是指对财务的评定以及监督考核,而且是上一级的机构对财务状况的审核,所以说审计工作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审计是财务的上一级。在审计时如果发现了财务工作的问题,应该对其提出进一步完善并且对其提出处罚的建议。根据企业的最后报表和数据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审计,最后得出报告,这就是传统财务审计的做法。审计的最后结果是为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快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且进行奖惩措施,如果出现的问题过大,可能会严重影响的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这主要是行政审计的工作。还有一个就是内部审计,它比行政审计更加严格,主要是对支出和账务处理,内部的审计对企业来说更加有积极意义。

二、财务审计与审计业务的分类

以企业为首的内部审计和以政府为主的行政审计是财务审计的两个方面内容。

1.企业内部财务审计

根据企业的制度对企业本身以及下属单位的审计指的是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在我国的企业中,一般把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分为季度性审计和跨年性审计。这两种审计工作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相同的地方是指两者进行审计的内容和方式是一样的,主要根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方面的数据和收据进行审计。不同的是,这两者之间的会计期间不同,跨年度的财务审计是一个企业全面的财务状况的审计。

2.政府财务审计

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相比较,行政性的审计带有政治意味,是根据政府的行政指令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上级的行政主管部门会对企业提出命令和要求,,企业再根据日常的经营所做的帐给上级部门提供需要审计的各项资料。需要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包括申报纳税证明,开具的发票情况,还有企业平时现金收支等数据。政府财务审计的财务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提供的资料进行两个方向的核对,强调信息的真实性。根据提供的信息做成最后的审计报告,然后工作人员会参考最后的审计结果最后形成审计报告,然后根据报告对企业写意见和建议,这样就完成了财务审计的工作。

三、财务审计与审计业务创新的融合与发展

1.网络审计

顾名思义,网络审计是指利用网络对财务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审计,这样也就和传统的审计方法比较工作效率会更高。网络审计的方法在市场上流通过后,收到了市场企业的欢迎,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反向以及很好的评价。在这个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将它的应用范围拓展到财务审计和审计工作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很多程度上提升了可操作性。

2.加强审计人员专业技能

在审计工作中的财务审计工作说来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不仅需要极度认真,也需要高度负责。在工作过程中,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财务审计专业知识,也需要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需要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因为审计技术的越来越进步,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不仅为专业知识要求高,而且涉及到统计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这就对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政府部门和企业审计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审计工作人员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能够跟进时代的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满足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3.改变审计模式

根据政府的规定和企业的相关规定,得到上级部门通知就在同一时间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审计,由于工作涉及的内容多,所以在审计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因为财务对会计凭证特别重视,所以原始的凭证一定要保存好,如果丢失后就不能找回,这样就会出现审计工作方面的错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传统的财务审计和审计业务都是根据企业或政府部门提出了单日审计。所谓单日审计,说的就是每天都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审计,以便于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改正。这样就能固定财务审计,就能有效提高企业审计部门工作效率,也为政府审计部门提供了便利。

4.改变财务审计的作用

可能在很多人的映像理念,财务审计和审计业务就是专门挑刺的,这样的错误意识也引发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对经济利益更加重视,财务审计工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它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由于发展的需要,也对审计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进方法,不能都处罚。也就是要转变思想,使工作得到创新,以此来增加企业的利润。

四、结束语

企业的财务审计和审计业务应该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为了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也是为了处理好下级部门和上级部门之间的关系。因为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财务审计和审计业务的严肃性,也就要求在这两者融合发展过程中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专业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勇.财务审计方法在节能量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2,(8):90-91.

[2]梁婷.企业财务审计及决策支持信息化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4,(36):216-218.

第2篇:财务审计的要求范文

今年以来,在财政部王军部长助理和中注协刘仲藜会长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中注协制定了加快审计准则建设和推进国际趋同的计划。即,根据国际化趋同的要求,修订部分审计准则,制定一批新的审计准则,并若干征求意见稿,争取到2005年底或明年初,基本构建一个与体制要求相适应,顺应国际审计准则趋同化要求的审计准则体系。,审计准则制定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此次的4个征求意见稿,重点突出了注册师业务的国际化、多元化和高品质化,其出台背景、主要和征求意见要点包括:

一、对被审计单位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报告

从我国目前有关规定看,要求某些类型的上市公司应按照不同财务报告框架编制会计报表,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文件的规定,含有B段或同时在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如H股、N股)的上市公司,除按照国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外,还可以(或应当)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其他国家、地区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中。2004年年报中有142家披露境内外两份财务报表和有关差异调节表。上述上市公司分成四类:

(1)银行、证券等类上市公司;

(2)同时发行A股、B股的上市公司;

(3)同时拥有A股、H股或N股等境外上市外资股的上市公司;

(4)只有B股的上市公司。目前,在对采用两种不同的财务报告框架编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我国注册会计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此前没有相应的规范,在审计实务中存在一定的。因此。亟需出台相关准则予以规范。

此次征求意见,主要针对以下问题:

(一)关于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实务中,某些可能按照不同财务报告框架编带IJ多套财务报表,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如同时发行A股和N股或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应当分别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或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同时,某些企业按照国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还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或补充资料中披露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其他国家(地区)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如果遵循本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各类特定企业的相关审计实务在执行中可能存在哪些难以操作的问题?

(二)关于“财务报告框架”的界定

在起草本准则时,为了理解和行文的方便。我们为财务报告框架给出定义,即“本准则所称财务报告框架,是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相关规定(简称国内财务报告框架)。”在我国,我们使用“财务报告框架”是否合适?

二、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近年来,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企业组织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方式目益复杂,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很大。目前,一些企业使用服务机构从事委托理财或期货交易等业务,由于使用服务机构方式不同,企业承担的风险也不一样,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程序提出了不同要求。

从目前来看,服务机构向客户提供交易服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接受客户委托,记录交易和处理相关数据;一是为客户执行交易并履行经管责任。无论哪一种方式,服务机构都可能针对委托的业务,制定有关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如果被审计单位使用了服务机构,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应当确定服务机构活动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以及与审计的相关性,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征求意见稿对注册会计师规范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如何确定服务机构活动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和审计的相关性……以及在影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时执行的后续程序。二是如何使用服务机构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出具的鉴证报告,包括报告的性质和内容。

此次征求意见,主要针对以下问题:

(一)关于服务机构给客户带来的风险

在我国,服务机构如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通常接受客户委托,记录交易和处理相关数据,或为客户执行交易并履行经管责任。由于某些服务机构诚信存在问题,以各种手段挪用客户的资金,给客户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履行本准则规定的程序,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利用服务机构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二)关于服务机构注册会计师的报告

服务机构可能制定和执行影响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政策与程序,但这些政策与程序在实体和运行上与被审计单位相分离。因此,征求意见稿规定,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服务机构活动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与审计的相关性时,应当了解与服务活动相关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j注册会计师需要利用服务机构注册会计师针对内部控制出具的鉴证报告。如果服务机构不能提供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如何实施审计程序以降低风险?

三、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注册师承办业务类型较多,既有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内部控制审核等具有鉴证职能的业务,又有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管理咨询和税务咨询等不具有鉴证职能的业务,还有司法诉讼中涉及会计、审计、税务或其他事项的鉴证业务。

按照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注册会计师从事的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业务,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以及相关服务业务。针对上述业务韦lu定的准则分别称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以及相关服务准则。征求意见稿归纳了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的特点,有利于一直册会浏币开展新的鉴证业务。征求意见稿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其他鉴证业务提出的一般要求,包括承接与保持业务、计划与执行业务、利用专家的工作、获取证据、期后事项、工作记录、编制鉴证报告和其他报告责任。如果执行具体的其他鉴证业务,如盈利预测审核和内部控制鉴证等,注册会计师还需要与其他相关准则结合使用。

此次征求意见,主要针对以下:

(一)关于准则的名称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的国际鉴证业务框架统驭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及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针对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制定了《国际鉴证业务准则》。我们认为,鉴证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因此,涉及的准则包话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针对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制定的准则,我们称为“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与国际准则相比,我们在鉴证业务准则加上“其他”两字,是否合适?

(二)关于本准则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关系

按照我国鉴证准则体系,第一个层次为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二个层次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本准则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内容紧密相连。由于本准则规范的内容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部分相同。为了保证本准则的完整性,我们借鉴了鉴证业务基本准则部分的规定,以便于理解和掌握,但可能存在重复之嫌。这样做是否合适或有必要?

四、代编财务信息

随着我国的快速,大型在壮大规模的同时,中小企业数量也在激增。一些中小企业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或一时准以找到合适的会计人才,往往委托注册会计师代编财务报表。与之相适应,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也目渐宽广。

从开展代编业务的机构看,除会计师事务所外,还有其他一些中介机构。由于各类机构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了代编业务的声誉,误导了财务信息使用者。因此,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有必要出台《代编财务信息》准则,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明确执业责任,提高注册会计师从事代编业务的质量。

征求意见稿对注册会计师代编财务信息业务提出了一般要求,内容包括签订业务约定书、制定计划、实施程序、形成工作记录、编制代编业务报告等。

此次征求意见,主要针对以下问题:

(一)关于代编财务信息

采用的会计基础征求意见稿立足于注册会计师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代编财务信息,如果客户要求注册会计师按照其他会计基础代编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是否可以接受该业务?

第3篇:财务审计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审计;措施

本文为教改课题:“CDIO教育模式在毕业环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JG-12-18-24)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6日

一、新时期高校财务审计的需求

我国高校扩招建设活动中,高校财务审计的内容也出现了新情况。为了达到新时期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应充分认识进行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在我国新时期高校扩招建设的情况下,办学自不断增大,所以学校办学经费筹备渠道更加丰富。面对现代高校教学活动中资源配置的要求,经费的收支状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实现高效财务管理目标、保证高校资金的合理运用,现代高校应进行财务审计改革工作。借助建立审计体系,优化财务审计工作质量,促进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审计意识淡薄。我国高校财务审计意识淡薄,因为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导致了高校领导重视科研教学工作而不重视财务工作的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财务审计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落后的思想意识已不适应高校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了,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审计体系的建立及财务审计工作的进行,从根本上阻碍了高校的发展。

(二)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缺陷。我国教育事业正在飞速的发展,高校的改革发展所面对不再是以前那些简单的教育、教学问题,高校在运作时所碰到的经济状况和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也不断增多,然而在经济活动不断繁琐,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监督机构没有很好的行使其职责,内部审计制度缺失以及部分管理人员不重视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等。这些财务审计工作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缺乏先进的高校财务审计体制。我国高校财务审计体制较落后,严重阻碍了财务审计效果的发挥。财务审计体制落后主要体现在:在资金运用、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等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当前我国高校财务机构独立性很差,在实施内部审计等具体的工作时常常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干涉,其独立监督的作用大大降低,严重阻碍了高校审计目标的实现,对高校审计工作的质量造成影响。高校应加大审计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力度,有效发挥高校财务审计管理的作用。

(四)财务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审计工作不论体制有多完善,制度有多严密,最终的实际操作都要落实到财务审计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与财务审计工作是否可以有效开展息息相关。然而,目前我国对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重视财务管理人员都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理论强实际能力差、具有实践经验却没有理论基础和理论与实践都不符合国家的要求等,在职业道德水平方面也有缺乏责任心、没有工作原则和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等问题,这些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导致了高校会计信息不正确,不能很好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真实情况等问题。

三、提高高校财务审计水平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审计意识。高校要有正确的财务审计观念,转变审计观念,给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高校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新时期财务审计工作对高校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性。领导要严于律己,带动职工、学生积极配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高校要从转变观念方面对财务审计工作进行整改,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预见性,把以前的事后财务审计向事前、事中与事后的管理方向转变,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

(二)高校财务审计的管理体系亟须完善。为了使现代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需求得到满足,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健全财务审计体系。基于现代高校的基础设备仪器和建设购买等活动,来完善传统高校的财务审计管理体系。同时,鉴于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对师资力量的需求,审计工作内容亟待完善。通过完善高校的财务审计体系,来使高校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财务审计管理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对高校的财务审计活动做出有效的指导和规范。

第4篇:财务审计的要求范文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初创于1973年,正式成立于1977年,其使命是发展和提高会计职业,为社会公众利益一贯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IFAC下设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2001年更名为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主要是通过各种审计和保证业务方面的公告,在全世界范围内提高审计实务和相关服务的统一程度,在理事会的支持下,促进自愿接受这些公告。在审计报告准则方面,IAPC于1983年10月了国际审计报告准则,该准则分别于1994年、2001年和2004年进行了三次修订。

(一)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确立(1983年)

IAPC于1983年了《国际审计准则(ISA)13——审计师关于财务报表的报告》,对审计报告进行规范,标志着国际标准审计报告的基本确立。该准则规定,一份完整的审计报告应当具备以下基本内容,并以此作为协调各国审计报告差异的标准:

(1)标题

(2)收件人——即审计报告提交的对象;

(3)已审财务报表的确认;

(4)关于审计准则或审计实务的依据的说明;

(5)关于财务报表意见的表述或拒绝表示意见;

(6)审计师的签名;

(7)审计师的地址;

(8)报告日期。

(二)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第一次变迁(1994年)

IAPC于1994年对国际审计报告准则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了《ISA700—审计师关于财务报表的报告》(下文简称“原ISA700”)。将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规范为:

(1)标题;

(2)收件人;

(3)开头或引言段;

(4)范围段(描述审计的性质);

(5)意见段;

(6)报告日期;

(7)审计师的地址;

(8)审计师的签名。

同时,对各部分应表述的内容及其措辞进行了规范。其背景是:美国于1988年了《SAS58:关于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报告》取代SAS15,对其审计报告准则进行了修订;英国也于1993年修订其审计报告准则。由于IAPC成员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和美、英审计准则在国际上的影响,国际审计准则(ISA)主要借鉴美、英审计准则,因而,美、英审计准则的任何发展均会推动相应ISA的发展和变化。当然,其最基本的动因是:经过职业界和学术界的长期研究,审计理论取得了重大发展,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如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管理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的区分、审计期望差距、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审计局限性、审计重要性概念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职业界同时也认识到,如果审计报告使用者对这些问题也有所了解,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职业界的法律诉讼。这种认识也引起了标准审计报告在格式和内容、措辞上的发展,使其所体现的审计理论与理念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第二次变迁(2001年)

在2001年7月,IAASB对1994年ISA700进行了细微修订,要求在意见段中明确指明用于编制财务报表的财务报告编报框架(当编报框架不是国际会计准则时,还需指明财务报告编报框架的制定国家)。其他方面与1994年的审计报告准则相同。因为注册会计师跨国执业的蓬勃发展和审计报告的网上,且财务报表编报框架具有多样性,所以就要求明确说明财务报表的编制框架是哪国财务报告编制框架。

(四)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第三次变迁(2004年)

为了提高独立审计师报告在全球范围内的透明度和可比性,IAASB于2004年12月28日了新修订的《ISA700——关于整套通用目的财务报表的独立审计师报告》(下文简称“新ISA700”)和《ISA701——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独立审计师报告》取代原ISA700,确立了新的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并自2006年12月31日起执行。新ISA700规定,审计报告由下列要素构成:

(1)标题;

(2)收件人;

(3)引言段;

(4)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5)审计师的责任;

(6)审计师的意见;

(7)其他报告责任;

(8)审计师的签名;

(9)审计师报告的日期;

(10)审计师的地址。

二、新ISA700关于审计思想与理念的五大变化

本次修订后,新ISA700由七部分组成:

(1)引言;

(2)关于财务报表的审计师报告;

(3)根据ISA实施审计的审计师报告的要素;

(4)审计师报告;

(5)所实施的审计工作既符合ISA又符合特定国家或地区审计准则的审计师报告;

(6)与已审计财务报表一同披露的未审计补充性信息;

(7)生效日期。

ISA701由五部分组成:

(1)引言;

(2)不影响审计师意见的事项;

(3)影响审计师意见的事项;

(4)可能导致除无保留之外的意见的事项;

(5)生效日期。

实际上,ISA701就是原ISA700的相同内容(29~47段)。与原ISA700相比,新ISA700、ISA701的内容更丰富,适用性更强,更富有指导性,所倡导的标准审计报告的结构和格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在审计思想和理念方面具有如下五大发展:

(一)尊重国家或地区法律或法规,并使ISA与其要求相协调

实践中,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还要求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报告除财务报表合法性与公允性之外的其他内容,如英国就要求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报告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1985年《公司法》的要求,我国有些地区也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报告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足额缴纳了各种社会保障基金,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支管理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等。原ISA700所规范的审计报告没有考虑这些情况,只要求审计师对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使其适用性受到了限制。此次修订后的新ISA700,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修订原ISA700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框架,以将按照ISA的审计报告要求与其他司法管辖权的补充性报告要求相区别。当审计既按ISA又按特定司法管辖权的审计准则实施时,尤其是使编制审计报告既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又满足ISA要求时,新lSA700也为审计师提供了清晰的指南。IAASB主席JohnKellas指出,“欧共体(EuropeanCommission)要求IAASB将此项目作为在欧盟(EU)内部协调审计报告要求的紧急项目。许多欧盟成员国和其他国家要求审计师报告除财务报表之外的其他事项,但这些要求在国家之间存在不同。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将审计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处理财务报表事项,在按照ISA实施的所有审计中保持相同;第二部分处理地方法律所要求的其他所有事项。当存在这些事项时,我们因要求具有可比性而允许其在处理各地实际情况时具有适当的灵活性。”即新ISA将审计报告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处理财务报表事项,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在按照ISA实施的所有审计中保持相同;第二部分处理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其他所有事项(简称为“其他报告责任”),并可对每一其他报告责任设置一小标题单独来表述。这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独立审计师报告的要求,从而也使ISA与国家或地区法律或法规的要求相协调,也体现了IAASB尊重国家或地区法律或法规,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我们也坚信,正因为如此,新准则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支持和运用。

此外,新ISA还专设一章,规范所实施的审计工作既符合国际审计准则又符合特定国家或地区审计准则时的审计报告的要求、格式、内容和措辞。

(二)更便于使用者阅读与理解

由于审计报告措辞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对一些内容描述的隐含性,使大部分审计报告使用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审计师希望在审计报告中传递的信息。此次IAASB在修订审计报告准则时,在提高审计报告的可阅读性和可理解性方面做出了如下改进:

(1)更详细地描述了已审计财务报表的范围;

(2)更详细和具体地描述了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3)从不同的方面更详尽地陈述审计师在审计中的责任;

(4)更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审计师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完成的审计程序和应实现的审计目标;

(5)以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恰当性来明晰已完成审计工作的充分性;

(6)为每一部分增加小标题,使审计报告的层次更分明,结构更清楚,中心更突出;

(7)改进了一些内容的表述方式,将一些隐含表述、无表述修改为明确表述,如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的具体内容、明确审计范围包括了重大会计政策和其他解释性附注的摘要、明确了管理当局和审计师对错误或舞弊所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责任、明确告知审计过程中审计师运用了专业判断等。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我们相信,新的审计报告将会提高使用者的阅读兴趣和理解程度、促进审计师与使用者之间更好地沟通、减少使用者对审计师的法律诉讼。

(三)更详细和明确地表述管理当局与审计师的责任

原ISA700以“这些财务报表由该公司管理当局负责,我们的责任是根据我们的审计对这些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来表述管理当局和审计师各自的责任。在范围段中,又描述了审计师如何来履行其审计责任的。自美国在1988年SAS58确立这样的表述以来,在审计报告中划分管理当局与审计师的责任就成为审计报告必须表述的一个内容,并一直沿用至今。但这一表述很概括、抽象,即使会计专业人士也难以知晓各自责任的具体内容,普通使用者就愈加困难了。新ISA700在描述管理当局与审计师各自责任方面进行了较大改进。在表述管理当局负责时,首先描述了管理当局责任的具体要求: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编制并公允反映财务报表;再进一步说明了履行这一责任的三大途径:

(1)设计、执行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公允反映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论错报是舞弊还是错误所引起的;

(2)选择并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3)做出在该特定环境下合理的会计估计。

在表述审计师责任时,以“审计师的责任”为标题分三自然段来表述:第一自然段陈述了审计师的责任、实施审计工作所依据的审计准则、那些审计准则对审计工作的主要要求;第二自然段陈述所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及其这些审计程序所应实现的目标,具体包括获得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的程序及其选择依据、评价管理当局所使用的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做出的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评价财务报表的整体反映;第三自然段陈述审计工作获取了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并为审计意见提供了依据。这样,更便于使用者理解和分清他们各自的责任。此外,还强调了管理当局和审计师对舞弊性财务报表的责任,更显示了会计职业界遏制当前舞弊性财务报表泛滥的决心。

(四)更重视对使用者的风险警示

自美国在1934年标准审计报告中通过使用“没有对业务进行详细审计”来传达审计局限性开始以来,职业界就力图在审计报告中使用一些术语来传达审计局限性和审计风险。原ISA700通过使用“重大错报”、“合理保证”、“以测试为基础”、“评价管理当局所使用的会计原则和作出的重要估计”、“评价整体财务报表的反映”、“我们相信”、“合理依据”、“所有重大方面”等来表述审计过程中的局限性和审计风险。新ISA700是审计风险警示方面有如下特征:一是保留原ISA700中的合理表述;二是修订了一些表述,使其更明确和更易于理解,如将“评价管理当局所使用的会计原则和作出的重要估计”修订为“评价管理当局所使用的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做出的会计估计的合理性”等;三是增加了一些表述,向使用者传递了更多的审计局限性和审计结果的风险性,如“程序的选择取决于审计师的判断”等。综合这些表述,使审计报告向使用者更多、更好地传递了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和审计过程的职业判断,从而传递了已审计财务报表存在的风险。

(五)更强调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职业判断,这是不言而喻的。本次修订,更加强调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并在审计报告中向使用者传递关于专业判断的更多的信息。主要表现在:

(1)强调审计师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在编制和反映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财务报告编报框架的可接受性。

(2)要求审计师进行专业判断:即使遵守了财务报告编报框架的所有方面,财务报表是否还存在误导?并就审计师如何进行处理提供了相关指南。

(3)在审计报告中更多地传递专业判断方面的信息。在以前的审计报告准则中,较少直接提及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只是利用“重大错报”、“合理保证”、“我们相信”、“我们认为”等表述隐含地传递了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问题。

此次修订,除了保留过去的一些隐含表述外,以“程序的选择取决于审计师的判断”直接表述了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此外,还以“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评估”、“审计师考虑了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公允反映相关的内部控制”等表述进一步传递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专业判断。此外,新ISA还存在以下变化:

(1)以“那些准则要求我们遵循道德要求”,强调审计师遵循审计职业道德要求;

(2)澄清了内部控制在审计中的作用以及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范围。其在审计报告中的表述是:“在进行那些风险评估时,审计师考虑了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公允反映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便在该特定情况下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其目的并不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

(3)反映了ISA新发展对审计报告措词的影响。如在审计报告中更新了审计过程的描述,以反映新的IAASB审计风险准则和舞弊审计准则。

三、国际审计报告准则变迁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于1992年了《注册会计师查账验证报告规则(试行)》,标志着我国审计报告准则的基本确立,随后也经历了两次制度变迁:一是中注协于1996年颁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一审计报告》;二是中注协于2003年颁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修订)》。经过两次变迁后,我国审计报告准则无论在审计理论与审计思想方面,还是在审计报告的格式、内容、措辞方面,均与原ISA700相协调,之间的差别微乎其微。新ISA700后,我国立即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于2005年对我国审计报告准则按照新ISA700和ISA701进行了修订,将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修订)》修订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和《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并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以保持内容、结构、措辞以及所体现的审计思想和理念上与ISA的趋同。主要原因是:

(1)新ISA700体现了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发展,具有科学性与适用性,我们应当借鉴。

(2)ISA的国际协调的大势所趋。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一直保持了与ISA的协调,这也意味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应当随着ISA的变化而相应发展。

第5篇:财务审计的要求范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内部财务审计对医院内部的监督管理越来越重要。医院内部财务审计的内容也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目前医院内部财务审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医院内部财务审计的作用出发,再阐述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来谈谈加强医院内部财务审计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财务审计; 医院; 措施

0.引言

内部财务审计是单位组织进行财务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主要是用于对财务活动进行审核、监督、评估等一系列工作[1]。医院内部财务审计能够有效对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控制,是保证财务收支真实合法的有效措施。但是医院在进行内部财务审计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对医院的内部财务审计进行全面管理控制,并加强医院内部财务审计,以保证财务收支情况真实可靠。

1.医院内部财务审计的作用

1.1有效监督作用

内部财务审计能够有效地对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在医院经济活动中出现一系列不合法的行为。在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中,可以确保财务运营的正常和稳定。内部财务的审计对于医院管理层的行为也能够起到监督作用,因此它有助于医院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1.2完善管理机制

内部财务审计能够有效促进医院内部的管理机制,改善医院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人事变动过程中加强审计,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监管,提高管理效率。内部财务审计是一种内部财务的管理,主要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查,它能够促进医院加强经济管理。财务审计也是进行绩效评价的依据,因此它能够完善医院的人事、经济等管理机制。

1.3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财务审计的对象是财务,也就是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对内部财务进行审计,能够规范医院经济活动,完善在经济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也可以有效进行财务控制管理,医院财务收支情况稳定运行。内部财务审计能够促进医院自我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医院内部财务审计的内容

2.1审核财务来源

医院内部财务审计首先是对财务来源进行审核。医院财务来源就是资金来源,资金来源的渠道、资金来源的性质都是必须经过审核的[2]。在资金来源渠道这项,需要审核清楚资金收入的渠道数目的多少,来源渠道是否合法;在资金来源性质上,需要审核是否是医院正常经营收益,是否是专项资金等等。内部财务审核人员需要将医院的资金进行审理整合,统一管理,发现违法资金必须及时报备。

2.2审核财务支出

审核医院内部财务的各项支出也是财务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医院资金支出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经营管理,对于资金支出结构、资金支出项目的性质、效益以及真实性等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审计部门在进行财务审计时,要对资金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对资金支出较大的项目需要重点审核,还需要对资金支出带来的效益进行全面跟踪。对资金预算支出,要对其合理性以及合法性进行有效地审核。

2.3审核财务安全性

财务的安全性是关系到医院经济活动的进行,在进行财务审计的时候,审计部门需要对医院固定资产、不定资产进行真实有效的统计,并对其账务进行审核,查看其是否和真实情况相符,是否出现错误账单[3]。对医院资产的处理情况也要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核,处理手续的合法性也要重视。审查资金是否有效入账,是否存在非法挪用的情况。

3.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完善的审计机制

完善的审计机制是进行有效审计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医院在进行内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审计机制。首先表现在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系统的法律制度规范。国家曾颁布过一系列关于内部审计的制度规范,但是针对医院内部的审计却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因此医院审计部门没有制度可依,在实行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审核机构,很多医院都设有审计部门,但往往和真实需求不符,而且很多审计机构并没有进行和其他机构独立开来。内审部门的地位也还未得到认同。

3.2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够高

审计人员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的主要人员,他们的个人素质将直接决定着内部财务审计的质量[4]。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要求都很高,如果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就会对审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很多医院处于某种原因,对于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招聘要求不够高,以致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无法达到现实需要,给财务审计工作造成困难。从目前存在情况看,医院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年龄偏大,知识范围不够广,审计观念和专业技能相对保守落后,无法满足高素质审计人员的要求。

3.3审计内容单一

审计内容的全面性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医院的财务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相对单一,以医院收费和项目支出为主,无法满足现在多元化的审计要求。

4.加强医院内部财务审计的措施

4.1建立完善的审计机制

医院既要对内部财务审计制度进行完善,还要保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完善审计制度,能够规范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程序,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要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审计机构独立,需要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根据审计制度进行专业化的审计工作。

4.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审计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考核,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在招聘审计人员的时候,要对应聘者进行全面考核,招聘经验丰富、业务技能高的人员。还要让审计人员了解医院的业务知识,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审计人员的个人道德素质也要予以考核。

4.3丰富审计工作的内容范围

审计内容对审计工作的工作核心,审计内容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拓展完善,加大审计范围,对医院的财务控制管理制度评价、效益跟踪等也要进行审计。审计工作是为医院的经济活动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审计工作的内容需要涉及更多具体的内容,以便医院能够做出正确高效的决策。

5.结语

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影响着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加强内部财务审计,能够完善医院内部监督机制,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谢丹丹. 浅谈医院内部财务控制[J]. 中国民康医学,2010(18):2436-2437.

[2]刘明秀,李沐,刘力铭,贺红. 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的建立[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4):27-28.

第6篇:财务审计的要求范文

预算是企业经营计划以及预期经济活动的一种数量表现,是以货币或现金流量的形式,对企业未来某特定目标所拥有的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安排,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机制。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

预算管理的目的是控制,是一种数字化的责、权控制,是整体利益目标下的资源分配与责任定位;是一种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整体“作战方案”,也是激励与约束的核心。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将财务预算作为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

企业财务预算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量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预算管理已成为集团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对管好用好资金、规范企业运作、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产权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在此情况下,为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必然要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扩大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延伸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预算管理成了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1. 企业财务性质的转变需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审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部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活动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收付,而是包括资金筹措、投资决策与日常管理等多项内容在内的十分复杂的活动。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的转变,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根据成功企业的经验,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机制。

2. 预算管理的程序化要求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审计。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分解落实后,各责任单位能否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是企业高层不得不关心的。有鉴于此,必须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制度。

3. 内部审计的独特功能有助于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基于内部审计独特的监督功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对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推动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在集团实行财务预算体制的进程中,某些制度和政策还可能存在许多不尽完善、合理的地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通过审计监督逐步完善、逐步规范。只有通过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才能有助于支持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顺利进行,从源头上促进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促进财务部门按章办事。财务部门是具体组织预算资金收入、分配和管理的部门。通过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有利于促进财务部门逐步规范财务资金的运作,杜绝挥霍浪费,为集团公司把好关;三是有利于监督部门规范运作。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部门大肆挥霍浪费、侵占挪用,造成国有资产和企业资产的流失。而预算执行审计则通过对部门的审计监督,跟踪监督其收支,从而促使其管好资产、用好资金。

二、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现状

企业推行财务预算管理以来,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执行情况审计,使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状况有了较明显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收入和支出结构逐渐趋于合理;资金预算收支运行平稳;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由于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不利因素较多,企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预算的执行,也使财务预算管理审计这项正常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造成我们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面临很多困难。其突出表现是财务预算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松散性”较大,预算审计制度形同虚设。从审计实践上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组织形式有待创新。当前,从组织形式上看,审计框架还不能完全适应财务预算管理要求,在审计实践中还没能做到统一调配审计力量、统一部署实施方案,并形成合力,加上目前审计人员较少,力量不足,导致财务预算审计力度不够。

2. 审计制度有待建立。目前的大多数企业集团公司尚未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制度,没有把财务预算审计制度作为监督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极容易使财务预算管理成为一个“花架子”。

3. 审计手段有待转变。传统的审计都以手工为主,技术上、操作上都已经不能适应财务电算化的需要,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滞后性,需要我们尽快采用先进的机技术,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扩大审计成果。

4. 审计内容有待完善。目前,集团总部审计没有与延伸审计下级预算部门有机结合,“同级审”与“上审下”不衔接,内部审计与外部专业审计又相互脱节,使集团财务资金的走向难以把握,不利于由上到下、从下及上,从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反映和分析预算执行及管理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也就很难确保财务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5. 工作机制有待健全。目前,企业集团本部的日常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往往是生产预算控制较好,而采购预算、特别是销售预算执行情况较差;成本预算、资本支出预算控制较好,而费用预算、资金预算控制较差,这种不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往往顾此失彼,极大地损害了职能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了企业集团财务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之一是缺乏一个有效的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审计的工作机制。

此外,由于一些部门和下属单位在思想上对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收入方面对非经营性收入监管不力等,在支出方面有的甚至置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于不顾,违规违纪行为较多。如在专项资金管理中,一些专项支出预算不能严格按照用款项目、金额执行,使用混乱、挪用生产经营资金从事长期投资的现象屡有发生,使预算失去应有的时效性和严肃性,给预算执行带来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思路创新的构想

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必须围绕新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加大预算执行审计的监督力度,从而才能不断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和探索。

1. 转变审计思路。以往的财务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对预算的编制环节关注不够、对预算支出的结构分析不够、对支出的效益性重视不够等等。要克服这些不足,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审计思维方式,根据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既要抓好预算编制审计,又要抓好预算执行审计,从预算收入入手,着力于预算支出审计;从预算执行结果出发,着力于预算执行全过程审计。通过审计,逐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促进财务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促进财务预算的合理、准确,规范和有效。监督财务收支,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的到边到位,促进财务预算的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加大支出结构调整的审计,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通过对材料采购过程的审计,有效抑制财务资金使用中的腐败现象,防范和化解资金管理中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维护整体利益。

2. 明确工作职责。应当看到,财务预算管理不只是集团总部的事,下属各单位应当同时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部门在集团的财务管理预算审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牵头单位”。同时财务预算部门作为“操盘手”,在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调整、分析与考核中不可或缺。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尤为重要,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3. 争取领导支持。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搞好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条件,同时,审计部门工作的主动及卓有成效的审计成果也是促使领导重视审计工作的必要保证。因此,要加强对预算审计工作的领导,为审计部门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在制订审计工作方案前,审计部门也应主动听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立正常的审计工作机制,确定工作重点,使方案尽可能周密细致。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研究对策,争取领导的支持。审计结束后,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处理意见,并就审计结果向领导汇报。这样,既有利于审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审计质量,又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确保审计成效。

4. 创新审计手段。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扩展,原有的审计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审计人员应力求在审计手段上有所创新。企业集团应实行预算管理审计信息化。一是财务预算审计软件与财务预算软件、生产经营用软件互联,实现财务预算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使集团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二是财务预算审计软件与财务系统衔接,使财务预算审计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传统手工做法的弊端,保障预算管理审计的质量和速度,有效地促进集团财务预算管理的规范进行。三是通过财务预算审计,推动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努力规避财务风险,提高预算审计的水平。同时,我们还要逐步和引进国外先进的预算审计思想,积极探索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模式,加强监督和控制,努力发挥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效益。

5. 强化监督力度。企业财务管理实行预算管理体制以后,要求我们不仅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且要强化过程审计监督的力度。一是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审计。即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实施审计,关注那些资金支出数额较大的部门,检查其支出项目是否合理、真实,有无虚列、空挂等现象。通过“同级审”检查财务部门是否按预算支出,是否存在随意性;二是要加强对各项费用的审计,重点是检查财务支出的结构,看其是否按要求列支及支出的合理性,检查福利、业务招待费等重点子目。三是加大对部门的延伸审计力度,检查其支出是否按预算执行及合规性,防范部门支出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四是加强物资采购的审计,主要审查预算编制程序合规合法性,招标的公开程度和公正性,以及采购价格和质量等。五是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预算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集团各项经营活动都在预算严格的程序下进行。实现经营管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约。

6. 提高队伍素质。审计署在《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规划》中,着力强调“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化”。对内部审计人员也应有此要求。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要提高审计质量,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宏观知识、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综合能力及处理的能力。财务审计也需要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现代审计知识、机技能。因此,实施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应认清形势,理清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复合型审计人才,建立起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高的高素质审计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进而不断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水平,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公司预算管理审计的主要

预算管理审计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要在集团公司整个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发挥内部审计的应有作用,就要在预算管理的事前、事后和事中全过程和各重要预算控制点介入。审计目标是促进财务预算的合理、准确,规范,并有效控制财务收支,保证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的贯彻执行,保障集团公司经营方针的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从内容上看,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主要包括对财务预算管理原则、控制机制、组织体系、财务预算编制、审查、审批、执行、调整、分析和考核的过程审计和执行结果审计。

1. 财务预算管理原则审计:审核财务预算的决策、编制、执行、考核等管理方面是否遵循遵纪守法、集中统一、讲求效益、综合平衡、制约监督原则。

2. 财务预算控制机制审计:审查财务预算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集团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程序应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审查各归口管理部门、直属单位预算管理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和预算控制措施的可行性。

3. 财务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审计:审查预算管理决策机构的组织健全性;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决策的正确、合规性。审查作为预算管理协调机构的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健全性;职责和权限的明确性;管理规章制度的健全性。审查预算管理各归口管理部门和直属单位职责分工的明确性、协作配合的密切性和内部控制的制衡性。

4. 预算编制审计。预算目标制订的高低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核心和焦点问题,过高或过低都会削弱预算的控制管理作用。要看预算的基调与调整幅度的确立是否合理、预算目标与总目标是否吻合、各级各层次核算关系是否严谨配套、预算起点的确立是否恰当、预算管理业绩考评的计量标准是否科学、预测和化解审计风险的措施是是否到位,尤其是赢利指标的确定等。

5. 预算执行审计。就是以促进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规范管理为目标,揭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制度和监管上分析原因,揭露隐患,检查企业信息特别是损益的真实性,严肃查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揭露重大经营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关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分析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着力于规范化建设,加强前瞻性,检查有无有悖于预算严肃性的问题。并坚持收支并重的原则,通过审计,促进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支出尺度,规范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

6. 预算调整审计。主要审计预算调整的程序的合法性,预算管理随着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调整幅度的制定是否恰当,预算控制的是否适度,发现问题能否及时,处理好灵活性与权威性的关系。由于企业环境、市场与政策层面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了部分指标也要变化,如与职能部门的工作产生差异,出现不协调,或执行中发现设计不合理的内容,或企业重要工作与预算管理目标不一致等情况,建立指标追加听证制度。

7. 审计对比分析。主要是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将预算与执行事实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差异,可以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经济活动分析, 从而提出使效果最佳的各种改进意见,如可用本量力分析法,通过业务量(销售量、营业额)、成本与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评价盈利状况与经营业绩以及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以正确把握盈亏界限,控制成本,预测目标利润,确定产销规模,促进预算的科学合理等。

8. 管理机制审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地审查:第一、预算编制的原则、及编制和审批的程序是否符合和政策规定,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公开性怎样;第二、收支是否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是否坚持稳健经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激励创新原则;第三、预算调整有无确需调整的原因及明确的调整项目、数额、措施和有关说明,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是否按程序执行;第四、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五、企业预算管理审计应把握的原则

预算管理是一套系统、精细的管理机制,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和约束力。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要树立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的意识,要深入到经营中去,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积极行使审计职权:

1. 全面性。企业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审计部门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完善预算标准和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力求做到全面、系统、科学、先进,同时体现可控制、可考核,实现审计工作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要求。在推行过程中应分步骤实施,注重实际,不能急于求全与求成。

2. 先进性。实施预算管理审计,必须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撑。审计部门应依托平台,积极开发全面预算管理的软件,不断完善审计业务、财务信息系统,完善全方位的监控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控制、分析、调整、考核、评价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3. 促进性。推行预算管理必须与审计部门管理理念的创新相结合。预算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活动,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管理紧密结合,通过推行预算管理,可以暴露出审计部门在审计管理和工作协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审计管理理念和组织机构的创新工作,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4. 合作性。企业预算管理审计需要从全面系统的观点进一步调整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和审计业务管理程序,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支持。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注重效率,讲求实效。综合考虑各部门实际需要,编制兼顾全局和部门的综合预算。各责任中心要严格按照预算规定开支,预算的实施要层层分解,分级负责,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可以看出,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尽管内审是一种再控制、再管理活动,但考虑到内审的独立性,内审不能够进行直接的管理活动,包括预算的编制、调整和执行等。但内审又要在预算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找准企业预算管理审计的切入点,以达到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目的。

[1]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科沃杰瑞克。现代经营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1987.

[3]蒋燕辉。现代内部审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00,(9)。

[5]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的判断及其评价[J],会计研究,2001,(4)。

第7篇:财务审计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结合;发展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审计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帮助社会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日益增加,良好的审计方式的辅助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下面我们将对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进行结合分析,寻找其异同点。

一、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内涵分析

绩效审计想要顺利的实施应当以财务审计为基础,良好的财务审计之后才可以使绩效审计获得足够的发展根本。财务审计主要关注点在于受托财务责任,而绩效审计则是在财务审计之后进行的侧重于受托管理责任的一种审计方式,财务的受托责任与管理责任发生时间相同,从这一点来说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应该并无先后之分。其次绩效审计的实施还应该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一是健全完善的评价体系;二是完善的法律体系建设;三是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

二、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比较

1、审查目的上的差异

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于财务活动的真实情况,资金流通的数据是否属实,经济支出情况进行核查,确保相关信息的正确性,而绩效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对于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果、效益情况等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以绩效的角度评判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从这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绩效审计对于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的要求。

2、审查对象上的差异

财务审计主要的审查对象为财务部门,对其财务活动进行信息的核对审查,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性没有问题,而绩效审计主要针对的对象却是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相比于财务审计对象范围大大扩大。绩效审计主要目的在于进行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进行考察,因此其审查对象在范围上实现了较大的扩大,针对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绩效审查,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进行行动的思考,防止出现盲目动工现象的出现,针对企业的绩效审查则可以使企业更加直观的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经济活动的效果,帮助其积累经验或者教训,实现更好的发展。

3、审计方法上的差异

财务审计的审计方法主要有信息审阅法、查询法和观察法,通过这些方法进行信息的获取与核查,良好的信息获取渠道将为调查的顺利开展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对于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绩效审计法主要采用的审计方法为采访法、调查法以及统计法,通过这些方法进行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更好地进行绩效考察的判断,以便更好地进行经济活动的绩效总结完成审计任务。

4、审计工作人员上的差异

财务审计的主要工作为对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审查,因此其要求工作人员对于审计知识熟练地掌握,同时应该接受过系统的审计技术的学习,能够熟练地运用审计技术进行工作,对于财务方面的知识,审计人员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以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绩效审计的审计人员则应该不仅仅具备相关的财务方面的知识,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还应该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能够将计算机技术、财会技术、统计技术等多种技术结合运用,达到更好地审计效果,这也就使得从事绩效审计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更好的审计工作能力。

三、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

1、结合项目的选择

进行审计项目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当前我国的审计方式仍然以财务审计为主,绩效审计为辅,为此更好地进行项目的选择,迈出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第一步十分关键。公共投资项目、公共工程的建设项目是十分理想的选择,这些项目由于主要的资金所属并非私人或集团,因此在资金的利用效率上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进行绩效审计可以帮助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逐渐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保证项目的质量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资金的节省,同时财务审计的同时开展可以使项目的建设过程更加透明,最大程度的防止现象的出现。

2、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

面对当前发展并不完善的绩效审计,合理的进行审计计划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进行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还有很长的发展之路,因此在进行二者结合之初应该更为合理的制定可行性计划,确保当下的审计水平可以很好地实现而这结合的工作要求。例如在对一个公共项目建设工程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应该详细的制定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审计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实现二者的结合效果。

3、审计程序的设计

财务审计所针对的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一些数据报告,而绩效审计则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整体的审计,因此,二者的结合发展应该进行审计程序的合理设计。在整个的审计过程中,一些工作应当进行财务审计,财务审计部门应该尽可能的确保信息的真实与可靠,当需要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穿插开展时,所需要进行的数据采集则应该扩大范围,单独的财务数据并不能适应于结合后的审计,各种相关制度的了解,经济活动的后续发展情况,一些相关人员的采访情况等信息都应该得到及时的处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发展,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的开展。

4、审计人员的选择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财务审计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知识面相对较窄,但是进行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之后,对于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人员不仅应该具有足够的财务方面的信息了解,同时对于计算机技术、统计技术等一些更加先进的技术应当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工作的开展。

四、总结

目前我国仍处于财务审计为主,绩效审计为辅的发展阶段,但是研究表明,绩效审计应当在国家的审计工作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发挥更多的作用,为此进行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结合将可以使我国的绩效审计得到一定程度地发展,更好地提高审计能力,为之后独立于财务审计之外进行审计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山西省潞城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陈雄智.我国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比较与结合[J].财会月刊(理论版),2012,03(12):58-59.

[2]王庆才.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比较与结合[J].商场现代化,2012,03(3):33-34.

[3]王彬.浅析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审计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 2011,23(1):256-258.

第8篇:财务审计的要求范文

近些年,伴随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逐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各个行业的工作重心,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工作重点。审计工作是管理与监督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目前审计工作的重点正在向效益审计方面转移,因此,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与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企业中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进行一定的分析,期望可以有效的推进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含义

1.经济效益审计

效益审计具体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按照一定的审计标准,对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整理相关审计证据,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所实施的审计。

3.企业财务审计

企业财务审计具体指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与方法对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具体的财务收支审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财务收支审计流程图

二、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

1.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有不同之处

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财会专业的知识,而且同时还应掌握相应的法律、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能够在比较繁琐的业务中分析生产经营的得失,能够提出不同的改进与修改的意见。财务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就相对较低,仅仅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与财经法规就可以进行工作。

2.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对审计的方法、审计时间有不同之处

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需要财务审计的方法外,还需要同时运用价值工程、管理会计、数理统计、经济分析等多种方法。效益审计的时间上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而且特别强调事后审计,并且需要经常检查、监督被单位采纳审计建议后的进展情况与取得的效果。财务审计多数使用核对账簿的方法判断财务收支有无差错,而且财务审计主要是针对事后审计。

3.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的职能存在差异

效益审计的评价现在已经发展为主要是审查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侧重于提高效益与强化管理。财务审计主要是查错防弊,侧重于监督机制。

4.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的依据存在差异

效益审计的依据是经济效益原则,由效果与支出评价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审计人员进行效益审计,需要审查该项活动的必要性,判断效益目标实现与否与提高该项活动效益的方法等问题。财务审计的依据是有关财经法规与会计制度,而且是审计人员评价与检查财务收支、会计资料真实性、合法性的准则。因审计的依据存在差异,效益审计的结论与财务审计的结论就会有所不同。效益审计是以建设性原则为主,而财务审计是以保护性原则为主。

5.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的着眼点不同

效益审计的着眼点主要是强调未来经济活动的发展,促进未来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过程、方针与计划,而且多数情况在决策计划与方针实施之前就对其效益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同时也可以对审计外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用于优化未来的经济活动。财务审计主要是关注过去财务收支活动的合规性与真实性,其着眼点主要是检查、评价企业发生的财务收支活动。

6.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的审计范围不同

效益审计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多个方面。效益审计的范围已经由过去主要是检查财务活动,扩展为检查被查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与效益。效益审计评价效益不仅包括近期效益,还包括远期效益、社会效益与宏观效益。财务审计的目的主要是评价财务收支与查错防弊,财务审计的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针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财务收支的经济活动。

7.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的目的不同

效益审计打破了过去的审计的范围,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审计首先是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效果性、效率性与经济性检查与评价;其次,分析不合效果性、效率性与经济性要求的多种原因,找寻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第三,将审计的结果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报告给决策部门;第四,进行后续的审计工作,对被审单位改善经营与管理、提高效益的具体措施进行二次的评价与检查。财务审计是比较传统的审计方法,其主要是检查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财产安全完整、查错防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间接的作用与效果。

8.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审计的对象不同

效益审计以经济效益为对象,主要依据财务审计提供的数据情况对被查单位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检查,同时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效益审计不仅对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同时需要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财务审计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为对象,按照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分析,掌握企业财务状况与有无违纪、作弊情况,同时对会计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与正确性做出客观公正的鉴证。

三、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联系

1.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两者有一定的兼容性

企业财务审计中包含有企业效益审计的内容与行为,例如在审查生产成本的合法性与真实性的时候,如果出现效益下降、成本超支的现象,就包含了企业效益设计的内容。而且大部分审计机关并没有把企业效益审计单独列出,而多数仍然是在进行财务审计的同时进行企业经营效益与管理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只是按照财务审计的方法进行审计,没有单独列出。财务审计报告中只是简单提到相应的效益评价与管理的建议,企业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仍然是混在一起进行的,没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2.财务审计是基础,企业效益审计是最终目标

任何企业都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存在的,企业的效益审计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而财务审计是企业中必须存在的,企业财务资料是否有序、正确,是企业效益审计的前提。企业的效益审计工作多数应从企业财务审计切入,而且当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不能满足评价经济责任的需要的时候,企业审计就会自行向企业效益审计发展。

第9篇:财务审计的要求范文

1.审计的对象的比较

财务审计的审计对象是财务收支的活动项目和载体会计资料。而绩效审计是政府部门,或者是政府部门的附属部门和企业单位。

2.审计的目的

财务审计的目的是检查被审计部门的会计资料是否完整、真实,能不能与规定的预算吻合,但是财务审计得到的相关资料有限,必须有绩效审计来进行完善,所以绩效审计的目的就是帮助被审计部门分析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在保证资源投入合理的情况下高效率高标准的完成目标。

3.审计的职能

财务审计主要是评价和检查事后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具有检查错误防止纰漏的作用,是属于防护性质的设计,主要是起到监督的职能。绩效审计主要是对别审计单位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找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的环节,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管理上的改善,主要是建设的职能。

4.审计采用的方法

财务审计一般方法是详查法和抽查法,还有顺查法和逆查法。具体方法是查询法、复算法、函证法、审阅法等,专门的技术方法是抽样审计法、内部控制测评方法、计算机审计方法。绩效审计法相对比较复杂,主要运用的方法是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技术方法,具体有逻辑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

5.审计的程序

财务审计的审计程序有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绩效审计的程序就是在这三个财务审计的程序上最后多了后续的审计阶段。

6.审计的标准

而财务审计在审计时则采用相关法律以及公认的会计准则作为审计标准;绩效审计的标准是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得到公认的管理实务。

7.导向方面

财务审计就是在历史财务审计中发现问题。绩效审计往往是注重关于被审计部门未来的发展。对二者各要素差异的比较更有利于我们从本质上清晰、准确的区分二者。

二、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