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课题工作范文

科研课题工作精选(九篇)

科研课题工作

第1篇:科研课题工作范文

摘要:从个性化培养要求,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目的和科研课题重要性入手,提出以科研课题为手段,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以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为目标,更好地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个性化培养;科研课题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20-02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广泛推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大面积扩招,研究生培养质量、个性化教育、创新能力及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已日益引起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就已经提出了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大力改革的内容[1]。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江苏省教育厅从2008年开始实施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模式。据统计,全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已经增加到1606个,在站导师2795人,研究生达7028人,与企业申请发明专利2143件[2]。然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中也存在高校学术研究与企业市场需求差异导致合作科研课题选题等问题。因此加强以科研课题为手段,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以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为目标,会更好地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这一创新培养模式的作用。

一、突出个性化培养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指导作用

孔子有曰:“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研究生之间存在性格、能力、知识背景、智商等方面的差异,而且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依托企业建立、运行,每个企业的文化、科技水平和产品也存在差异。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中突出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

1.个性化培养内涵。个性化培养是指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中心,根据受教育者具体情况、特性,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使受教育者发展为全面人才。国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3]。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受教育者,是国家创新发展动力的主要源泉,ρ芯可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培养,既能促进创新型研究生的发展,同时也能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生教育与大学本科等教育者在教育内容、模式和特点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异,研究生个性差异也受到其研究的学科、个人学术经历等方面的影响。因此,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与其他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培养有着较大的差异。总的来说,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需要接受研究生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尊重研究生个性,并且创造环境、条件促进研究生们获得个性化、创新性成果。

2.个性化培养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工作紧密结合。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工科研究生的这些能力,江苏省教育厅于2008年开始探索高校与企业结合、研究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结合、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促进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8年多来,实践证明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的实践表明,创新性的培养模式再加上培养过程的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会使得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这就需要将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比如,作为承担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企业导师,要首先了解进站研究生的学术背景、学术基础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校内导师再筛选已有的和准备申请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企业主体特点,进行相互匹配,充分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培养需要[4]。其次,当研究生确定进去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以后,将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与研究生工作站日常工作相结合。企业导师首先充分了解进站研究生个性和科研诉求,在学术研究、生活等方面营造环境,创造条件;进站研究生在熟悉企业情况后,根据自身学术水平,进行科研工作或提出合理、创新性的建议。

二、结合科研课题更好地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载体作用

研究生培养过程与其他受教育者培养过程有所不同,研究生的培养与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围绕着论文科研课题进行的。国家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应通过科研任务,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5]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中,个性化地制定、执行研究生的科研课题,有助于更好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载体作用。

1.科研课题驱动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论文科研课题贯穿其整个过程。研究生专业学习、科研任务展开、学术活动参与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工作都围绕科研课题进行。每个研究生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因此要将科研课题与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相结合,为每个研究生制定合适的学术课题、科研任务和科研课题,导师再进行个性化地科研指导。具体来说,结合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以课题为驱动个性化培养研究生过程为:首先了解研究生科研方向,制定研究生科研计划和专业学校方案;其次,分析企业科研课题和技术问题需求,企业文化、管理特征;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商定科研课题和研究内容;研究生进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学习、工作,结合科研课题自主地开展研究,在经过几个小型科研问题锻炼后,研究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论文科研课题的研究、具体试验和论文撰写等。

2.科研课题是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高效运行的保障。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科研课题是研究生在企业研究生工作取得成果的基础和保障。近几年,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与徐州盛和木业有限公司、徐州福华木业有限公司、江苏新喜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知名板材企业共建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这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中,就特别重视进站研究生科研课题的确定。比如,江苏省邳州市是全国4大板材基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给邳州板材企业发展带来了障碍,邳州板材行业亟需转型升级,亟需发展除人造板板材以外的更高附加值产品。在此背景下,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邳州当地多家板材企业建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确定了以发展新型高附加值木质复合材料产品、功能性结构木质材料、利用加工剩余物研发功能性结构材料和研发装配式木结构构件和体系等研究内容为进站研究生的科研课题。近几年,进站研究生分别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江苏省苏北专项,产学研创新等多项科研项目研究。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多件,其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件和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研究生的整体学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已很快地转化成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

三、总结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于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性发展和研究生研究成果更接近社会需求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将科研课题、个性化培养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研究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龚自禄,党延伟.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7-8.

[2]殷翔文.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2):1-2.

[3]张晓卫.工科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科教文汇旬刊,2013,(5):46-46.

第2篇:科研课题工作范文

进一步贯彻省、市、区三级科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以教师岗位练兵为载体,以“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为指导,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以“十一五”科研课题为核心,以加强课题管理、提高课题课题研究水平为重点,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以课题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学习、贯彻市、区科研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区科研室下发的《科研工作评估细则》规范管理,努力提高科研工作的层次和水平,迎接市区科研部门的检查。

(二)、加强科研电子化管理,完善学校科研工作室及教师个人科研博客,把相应的具体内容添加进去。

(三)、本学期召开学校科研课题中期成果推进会,组织教师对子课题的研究做以阶段性总结,推进课题的深入开展。

三、常规工作

(一)、以 “十一五”科研课题为中心,组织教师深入扎实开展课题《“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的研究》的研究。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作用,科研小组的教师将成为课题组的骨干,以点带面,辐射全体。全校教师都将参与到课题中来,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实现“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工作重点。课题组将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材料,提高教师课题实验的理论水平。除进行校内培训外,还将组织优秀教师走出去学习,把专家、学者请进学校辅导讲座,切实提高教师们的素质及能力。

2、组织教师从实际出发,按照本年度的子课题研究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

3、每周三集体备课时间为学年组、学科组科研日,数学工作室、语文工作室、科研工作室本学期要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科研理念,实验教师在一块把自己这一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成功的方法、好的经验进行总结交流,以求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课题组成员要明确分工,档案材料分类归档,过程记载详细,真实反映课题实验进展情况,为课题组及时把握、及时调整实验计划和过程提供材料依据。

5、学校本学期召开一次校内课题实验课大赛;召开一次本学期学校科研课题中期成果推进会;优秀论文会。通过这些活动帮助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促进课题的发展与完善。

(二)、继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研究。

(三)、上学期学校申请参加省教育学院的《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并制定了学校子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方案。本学期召开此课题开题会,并带领教师走进网络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意识。每周二、五下午语文教师参加省网络论坛,每周五晚数学教师参加省网络论坛。

(四)、组织教师参加省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征集、市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五)、参加上级部门的会议及活动。

四、科研工作月份安排:

9月:1、召开科研例会,布置新学期工作。

2、培训实验教师。

3、组织教师参加省学会25届科研成果征集。

4、完成区科研室下发的“十一五”科研情况调查表。

10月:1、做好科研室档案管理,准备迎检。

2、组织教师参加市学会论文征集。

11月:1、召开学校科研课题中期成果推进会。

2、科普知识讲座。

3、 组织校内课题实验课大赛。

12月:1、组织教师征订教育杂志。

2、组织校内优秀论文会。

第3篇:科研课题工作范文

县教育科研所在市、县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科研所得有力指导下,认真贯彻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和我县的工作任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主体”面向,服务、发展。 在工作中,我们围绕市教科所下发的“市教育科研工作联检评价标准”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认真落实,分部实施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对照市“市教育科研工作联检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㈠、组织机构得到完善 县教育科研工作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相关业务部门及基层学校负责人代表组成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设由邰秀丽副校长为主任的科研办公室,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主任委员,部分学术骨干教师为委员的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负责筹划和指导全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目前,我县实现了县、乡、校三级科研网络,为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确保了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科学稳步的运行。 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我们选派了一线业务骨干教师领导到教育科研所工作,目前,教育科研所现有专职科研人员五人,负责指导全县的教育科研工作。 根据我县教育发展的需要,早在10年前,我们就要求全县各基层学校建立科研室,并设专(兼)职科研室主任,科研室主任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担任。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 为了整合全县教育科研优质人力资源,从分发挥科研骨干的引领作用,更好的开展全县的教育科研工作,我们建立了科研专家库,兼职科研员队伍,确定了热爱科研,理论水平高,研究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十名科研专家和十名兼职研究员,为全面做好我县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㈢、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办公条件基本满足需要,今年装修了办公室,并为每位研究人员配齐了电脑,投入了大约两万元满足了工作需要。 二是建立了比较晚善的信息网络,建立了教育科研网页,与全县各中小学校(园)实现了网络连接。教育科研网页设立了科研管理、培训、校本科研、信息、简讯、动态等栏目,及时向全县学校和教师提供了科研信息和培训资源。 三是图书资料满足需要我们依据进修学校不断充实理论和信息资源,订阅了较为齐全的各类教育报刊、杂志、今年新购置了图书 册,供科研员及学校教师吸取教育信息及教育理论。 ㈣、科研经费逐年增加 教育局对教育科研工作给予了政策倾斜和工作支持,特别是在经费投入上克服全局资金短缺实际困难,逐年加大投入“十一五”以来为科研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聘请专家讲课,名师送课,添置办公设备等,投入资金约三万元,为科研所配置办公室投入两万元,此外,我们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集资金用于科研工作。由于科研所隶属于进修学校科研部,所以没有设立独立的帐户。 ㈤、科研管理规范 在认真吸取了“十五”期间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基础上,我们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十一五”期间全县各中小学校(园)的课题研究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分别出台了《县科研组织管理制度》、《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县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三极管理职责》、《县课题管理条例》、《县教育科研研究成果评选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全县各中小学校(园)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科研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基地校的建设与管理。在科研工作中我们把培树实验校和发挥实验的辐射功能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建立了25小学、2小学、县实验小学3所县级科研实验基地校。同时我们确立了搜登站中心校为市县级农村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为发挥基地校的辐射做用,通过召开现场会,成果研讨会等形式,努力打造校际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例如今年我们就分别在25小学和2小学召开了“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和“十一五”立项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会等,以此努力打造校际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用科研工作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升位。 三是突出了“十一五”立项课题的管理。为了加强立项课题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提高课题申报立项管理工作的严肃性,我们将“十一五”期间正是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列入科研目录,出台了《县“十一五”科研课题管理目录》,这样就从源头上清理了立项课题管理的混乱状况,确保了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十一五”开局,我们确立了“用科研的理念和方法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的科研思路,通过论证,确立了12项国

家级课题,35项省级课题,12项市级课题等重点课题,对所有立项课题逐个进行认真审阅,从题目的确立,课题的论证,方发的使用,步骤的安排,成果呈现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审查,并与以指导,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协调学校进行改进和完善,课题申报的质量有了明显得提高。 ㈥、咨询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 多年来,我县教育科研所始终坚持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主动开展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承担了“学习型学校特征与评估体系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此课题是为了配合我县全面实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进行的配套研究课题。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体系上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我县各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开展不均衡的现象,我们深入基层学校调研,通过听取校长汇报查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材料及与主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交流等程序,形成了翔实的分析报告,提交给了教育局,为全面了解全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状况,如何扎实有效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 教育科研所还有效利用《教育通讯》定期为行政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㈦、课题研究与校本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扎实开展县级以上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把科研员能够承担科研课题,做为对科研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我教科所三名科研人员承担了县级课题“学习型学校特征与评估体系的研究”此项课题现已进入全面研究与实施当中。由主管局长、进修主管校长具体负责承担的“网络环境下有效研修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对策研究”等部级课题取得了预期成果,已通过结题验收。 二是加强课题研究实验校的管理与指导。通过专项调研、参与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等形式,对“十一五”期间,承担市教育科研所主持的规划课题研究实验的十二所学校;承担部级课题“青年教师培养的方法与实践研究”的五所学校;承担部级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性格培养”、“小学生不同时期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两所学校;“十一五”期间,承担市教科所主持的省级重点规划课题“县域和谐普惠教育发展研究”,以及其他各类立项课题的单位,进行了跟踪指导,先后制定了《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课题研究过程实录》,为学校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依据。通过鼓励和引领及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帮助学校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学校的实际工作有机整合,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83%承担的“十一五”部级课题十二项,现有十项已结题;省级三十五项,现有十三项已结题达到结题率37%;市级课题十二项,十一项结题,结题率92%。 三是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保证研究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制定了《县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要求学校及时积累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今年我们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县教科研室与档案标准化建设”工作交流会,从而提高了全县科研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自9月市教育局启动“校本科研工程”活动以来,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形成了以一把局长任组长的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县实施“校本科研工程”活动方案,同时召开了由业务校长、科研主任、骨干教师参加的“校本科研工程”启动大会,县中小学校共有22所学校参与一期工程研究。经过一年扎实有效的研究,经过市教科所的过程验收,全部结题。市教科所在县二小学召开了市校本科研一期工程现场会,县校本科研工作受到了市局、市所的高度认可。为此县教育局、教科所均被评为一期工程实施工程先进单位。 10月,在认真总结我县校本一期工程做法和借鉴其它市、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按市所总体要求和部署,全面启动实施了校本二期工程。确立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的校本科研理念。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⒈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局把深入实施校本科研工程纳入局工作重点,加大教科研工作在目标管理检查中分值比重,进修学校从整体工作部署出发,整合科研与教研工作。强调科研与教研有机融合,建构校本教研制度进而整体推进校本科研向纵深发展。 ⒉强化教研,科研的引领 定期召开科研主任会议,提出工程实施的阶段目标和具体工作,了解各校校本科研工作情况,针对实施进程中出现的困惑,盲点及时予以指导与相应的建议或意见。搭建平台,开展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交流与研讨活动。 ⒊开展扎实有效地“菜单式”培训 校本科研“菜单式”培训,是结合我县科研培训工作现状而创新出的一种科研培训模式。它的做法是基层学校把在校本科研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困惑的问题提炼出来,由校长提名培训人准备相关问题,,并将此问题上报科研所与我们相互交流探讨问题,形成共识,即可在校本教师学习团队中予以培训。科研所的相关人员在培训过程中所培训内容要进行点评与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⒋建构校本教研制度,推进校本科研向纵深发展。 在整体推进实施校本科研工作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可供具体操作模式,即“以解决总是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委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校本教科研模式。它的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究,进一步反思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在这一流程中教师经过自己的反思与实践行动、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分享教育教学的经验与困惑,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对于整合、重构自己的专业生活,实现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行动为转变,促进校本教研、科研向纵深发展和飞跃,意义重大。 ⒌共同抓好“两个带动,推进工程的整体进展。在推进校本科研工作中,我们发现和培树一批先进实验基地校,其中2小学,25小学就是我县实施校本科研工作中的先进校典型代表,我们以2所学校为例,引领并完整的展示他们在校本科研工作中的案例思考和做法以及成果。抓好农村基地校建设,培树点小就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搜登站中心校被命名为市农村教育基地校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⒍推进实施校本科研工程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校本教研目标向新课程实施后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受、体验及生成目标的的达成转变。 二是校本教研手段向新课程实施后的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小课题研究、自我反思为主转变。 三是校本教研内容向备课组、学科组对学生资源教学媒体、教学信息的合作交流为主转变。 四是校本教研内容向新课程实施后的以正确选择、科学判断教育理论,不断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创设,有效生成教学情境为主转变。 (八)科普工作扎实开展 为使一线教师通过学习和行动研究真正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采取“预约式”服务深入学校进行科普讲座,例如:李嘉安《教育深度叙事》、《小课题研究》。王精诚的《科研档案管理》培训材料等,此种“预约式”培训讲座,主要是配合“菜单式”培训讲座同时进行,将二者有机结合既解决科研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对基层学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诊断式”解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组织领导干部赴北京师范大学及省教科院,市教育科研所组织的各类培训。组织学校积极订阅《普教研究》、《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动态》、《中国教育学刊》等科研刊物,以满足学校教师学习要求。 (九)学徐交流丰富多彩 我们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作为总结和推广科研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县科研成果评选办法》规定,我们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及总结工作表彰会,——共评选出县科研先进单位7个,教育科研优秀课题组6个,优秀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7人,优秀科研骨干教师20人,优秀科研成果,按论文、随笔、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教学专著,校本课程教材及课件,研究报告等7类共324项成果。有力的促进了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推动全县教育科研工作整体发展。 围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的中国教育学会“县域性教师资源的整合与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课题“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管理研究”,几年来,我们坚持召开阶段研究交流会和研究成果总结推广交流会,对于其中优秀研究成果,将其推广发表在《教育通讯》上。 今年10月份,我们还召开了市所“十一五”规划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研讨会,并在《教育通讯》上发表了综合报道,对于推动“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把学校的教育科研年会制度化,每年召开一次,并列入学校年度工作的考核内容,这样自下而上便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十)科研成果逐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我县研究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邰秀丽副校长参加了中国首届农村教师队伍论坛,所撰写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初探”获最佳演讲者称号,我们撰写的《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获教育部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小学研究的《以责育责的特色管理研究》课题,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课题研究一等奖,并在我县召开了省教育学会课题结题现场会,所撰写的结题报告,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等奖结题报告。 几年来,在上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科研者的勤恳工作,我县科研所取得了一些成绩,被市教科所评为校本一期工程标兵教育局,先进科研所。 二、点滴体会 在多年的科研所工作实践中,我们能够从我县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实践,扎实有序地开展了科研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 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的重视与带动是保证教育科研工作得以比足发展,有效发挥科研作用是前提。我们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和可再造的课程资源给予足够重视。县教育下发了《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选办法》(简称“两个办法”)《意见》中明确阐述把教育科研摆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重要位置。强化科研对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发展的重要性和推动作用。在方向引领方面,为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鲜明的理念和工作思路。按照素质教育呵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育局提出了“校校有研究题目,人人有研究问题(课题)的科研工作目标,明确问题(课题)工作化,工作问题(课题)化的科研工作思路,树立“教师既是研究者”“科研走进课改”,“问题既课题,教学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校本教科研理念,瞄准教育创新与改革这个大方向,有效指导科研的开展。突出重点,把教育科研作为领导干部和名优骨干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我县开展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把是否有研究课题、具有相当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评价内容。 第二 龙头课题做引领 我县“十一五”立项的课题,重点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出发点,以倾斜农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确立课题研究内容。例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网络环境下有效研修途径与方法研究”“中小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关于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县域和普发展的研究”等等 我们还根据当前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如新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方法等系列需教育科研引领的问题。因此,在“十一五”科研引领新课程改的研究基础上,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研究”“反思教学研究中的教学叙事研究”等课题,使教育科研深入到学科领域,加大了科研引领新课改的研究力度。力求增强科研兴教的力度,这也是我县教育科研的较大的增比点。 第三、搭建平台、交流互动,实现教育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 我县通过《教育通讯》“教育科研网页”和“教师博客群”等媒介,为教师展示交流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阶段成果搭建了共享平台。 我们的《教育通讯》从12月开始创办,至今已创办第 期,每期当中都有教育科研的专项板块,如“行动研究”“教育叙事”“小课题研究”等;我们在教育信息网上专门开辟了“教育科研网页”并在 设有课题管理系统,此外,还有 个栏目,共基层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在这里共享;我们还于7月创建了“教师博客群”,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纷纷自觉自愿地申请注册,在个人博客撰写中,有相当比例是用来撰写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反思、教学随笔等的。我们的做法分别在“首届中国教师论坛”会议上和“省教师进修院校培训部主任高级研修班“上做了题为”创建教师博客,实现思路共享“的交流发言。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还将我们的”教师博客群“做了 向连接 三、反思不足,采取对策,促进科研整体升位。 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及时反思目前我县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县目前还没有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兼职教育科研人员队伍。在办公条件和经费支持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县域科研培训工作上,无论在培训人数、培训次数、培训方式上都存在许多问题。 2、 在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及时转化等方面,同样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还需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更多的科研成果及时进入教育决策和推广到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使教育科研成果在新课程改革中与发展过程中真正发挥其应用的重要作用。

第4篇:科研课题工作范文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化;n题管理系统;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092-03

1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界定

所谓科研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开发和共享科研信息资源,实现科学研究、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和信息交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从而最终提高科学研究、科研管理以及科研交流的效率与水平[1]。本文旨在通过对科研管理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与现状的研究分析,对区域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及管理创新进行探索。

教育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而是一种集多样性、科学性为一体的管理工具以及管理方法。过程中不论相应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如何,只要制定相同的业务流程标准,那么系统就如同一高水平作业人员进行管理一样,其相应的整体管理水平自然得到有效提高。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工作就是构建一套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的专业工具以及先进管理模式。课题管理系统正是从管理工作内部变化规律着手,而开发设计的一整套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的集成品,它外显为课题管理系统,内隐却是一整套管理模式。

2 我区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困境

要加快科研管理信息化步伐,通过管理信息化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管理效率,推动科研工作快速发展[2]。目前,北京市的各区县都将科研管理信息化,作为科研部门的创新工作和重点工作来抓。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是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再这样的背景下,我区于2013年年底开展了科研课题网站的需求分析,于2014年5月将通州区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网站投入试运行。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后,结合本区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过程,笔者发现了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大致归纳为如下:

2.1 科研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

认为科研管理信息化,只是将计算机系统用于简单的模仿原来的手工管理系统,充其量是减轻了科研人员的工作量而已,没有发挥出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真正优势,没有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融入其中,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流程。

2.2 科研管理信息化中服务意识不足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使用过程中,重管理而轻服务,刚性要求多,而柔性管理少。系统设计和开发,过多侧重于区级、校级对于课题的过程性管理,而对于研究者的指导、服务意识不足。

2.3 科研管理信息化注重技术培训,忽视了管理理念的引领

由于基层校科研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学校科研骨干的培训往往还停留在系统操作和技术层面,对于更高层面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讲解还涉及较少。

2.4 科研人员运用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积极性不足

对于新生的事物,大部分人刚接触时,都有一定的抵触和畏难情绪。一些学校和课题负责人把课题管理系统与日常的学校科研课题管理割裂开来,成为了两张皮。填报课题管理系统中的课题资料成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往往有应付差事的心理,对于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使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定位与调整

结合上述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特点,笔者认为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和功能定位也应该遵循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一般规律,即通过规划管理、过程管理、鉴定评价、奖励推广,4个阶段来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课题管理的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独立的功能,但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了教育科研全过程的完整系统[3]。基于这样的管理理念,笔者对于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定位和管理理念有所调整和改进,现总结如下:

3.1 网络办公与集约管理

科研网必须成为科研部门的门户网站,成为科研部的网上的办公室。将研发系统的目标定位在实现科研事务常态化信息管理上。从计划总结、课题申报管理、成果申报展示、科研培训资料的共建共享、通知的下达反馈等,全部日常科研事务均可有效地通过网络传输系统完成。

将科研课题管理系统与基层校科研人员的日常科研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使得科研课题管理系统成为研究者和管理者进行科研日常信息、沟通的平台,科研管理信息化不再流于表面,而真正成为提高科研管理效率,提升科研课题质量的必备利器。

3.2 专家指导与工具共享

对于系统中的所有课题,区级课题管理部门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教科所的科研人员即是所辖学校的联系人,也是学校的科研指导专家,在系统中实现对学校课题的过程性指导,起到专家引领的作用。

对于科研课题研究常用的测量工具、量表等予以共享,将在线调查问卷网站和数据分析方法在系统里呈现给研究者,对于研究者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资源和服务。

同时,可以将科研专家针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研究所进行的专题培训的ppt讲义、视频资料等进行共享,使得优质培训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3.3 长效培训与团队成长

为了使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管理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得大家充分利用系统功能来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品质,需要对学校教师进行常规的培训,基本每学年1-2次。培训内容不但有针对新加入科研工作教师的技术性操作培训,还有对于规范管理流程、管理理念的较深度讲解。在科研网的例会上,会对在科研课题管理系统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课题组予以表彰。

在系统中,每个课题负责人都能够为课题添加课题组成员,每个成员登陆系统后,都能从“我参与的课题”中找到相应课题,并在课题空间中上传资料、共建课题资源,完成课题负责人指派的任务,参加课题负责人发起的在线研讨活动。课题管理系统对于形成团队科研的局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题组成员,可以在同伴互助中实现团队的共同成长。

3.4 激励机制与课题展示

运用积分制,记录课题负责人和学校管理员登录系统的频率,在系统首页对于系统使用活跃度排名进行公示,定期表彰规范使用系统、活跃度高的教师和学校。

对于系统中所有课题,都有相应的课题展示空间,所有用户对全区各校的课题研究情况一目了然。课题空间中,有课题研究者信息、成员分工、过程性材料、研究成果等相关资料的展示。个人的研究被放在的区级视野中,能够开阔视野。

3.5 成果共享与宣传辐射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区级优秀研究成果展示在“成果推广”栏目中,不仅对优秀课题成果起到了宣传推广和表彰作用,也为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对于我区教育科研影响力的提升也能做出很大贡献。

4 基于互联网+科研管理思维,推进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4.1 互联网+课题管理的实践研究

1)科学分析策略

基于数据分析,科学进行立项规划。通过科研信息化管理中的所有课题管理数据,从学科、学段、申请人职称级别等纬度综合统计分析,通过科学分析数据结果,获得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职称级别的立项课题研究比例信息,了解哪些学校是科研力量比较强的,哪些学校比较弱,这些信息对于新的课题立项申报评审,科学规划课题指南,具有前瞻性指导作用。

2)有效积累策略

有效积累课题资源,促进区域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科研资源管理,采用纸质档案管理,以往的科研成果很难为更多的人服务,让更多的人受益。通过网络化管理整个区域的教育科研情况公开、透明了,课题从立项申报、中期交流到结题验收所有的课题研究全部过程性材料,通过规范管理,都会保存在课题管理系统中。不管学校的科研主任,怎么变换,学校的科研资源,始终存在于系统中,优秀的成果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传承。

4.2 互联网+协作创新的研究

1)互动研讨策略

科研管理系统待开发适时在线研讨功能,针对特定选题进行主题式讨论,可以使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集思广益、发挥群体智慧的力量,这样的形式,也能避免面对面交流时碍于面子,不好讲实话的弊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更有利于获得最真实的调查结果。

2)科研协作策略

网络科研管理,可以使得研究人员借助信息化科研软件和基础设施服务,建立起相互依赖和互信的协同研究关系,进而协同地开展数据的挖掘、模M、分析与整合,合作完成研究项目。

网络科研协作使得跨地区的科研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共享研究仪器和工具,分享数据仓库及配套的管理工具,共享高性能优势信息资源。研究人员借助协同创作平台,有效支持学校的协同教研,同时对研究者的研究过程进行全程记录。科研协作策略,有助于科研共同体的产生,促进科研人员的互动学习、交流共享。

4.3 互联网+科研培训的研究

1)长效培训策略

为使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管理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对学校教师进行常规的培训,基本每学年1-2次。不但有技术性培训,还有规范管理流程、管理理念的深度讲解。在科研网的例会上,会对在科研课题管理系统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课题组予以表彰。这样的长效培训机制,对于形成团队科研的局面,实现团队的共同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互动反馈策略

利用网络的优势和便利,在进行完科研培训后在互动平台上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反馈。同时将科研培训课程开发成幕课微课资源,让学习者在线学习完科研课程后,可以对学习效果及时进行检测,回答对相关问题,可以继续学习,回答不对,则重新学习相关内容。顺利学习完课程,成绩合格后,就可以获得结业证书。这样的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培训效率。

5 总结

科研管理信息化创新了具有关联性、系统性、针对性、即时性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得科研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从繁杂细琐的事物处理中,真正解放出来。科研管理信息化使得课题质量和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

区域科研课题的网络化管理为区、校、个人三级课题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对于宣传我区教育科研的效果日益易见。

参考文献:

[1] 刘立焱. 浅谈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及其管理创新[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18).

第5篇:科研课题工作范文

一、管理是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加强课题的管理可以有效的使研究按计划进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避免盲目性,减少失误。同时,研究过程及时调控,按科学规律运作,每一阶段的研究工作都能预期完成,使研究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管理是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的条件

对教育科学研究不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科研就会处于毫无控制的状态,形成虎头蛇尾的局面,只有方案,没有研究过程的记录,最后找几个人拼凑论文和科研报告。这不是做研究,是在写研究,杜撰研究的结果,或者想当然的理论推导,这样的研究没有任何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

加强科学管理,会使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课题的申报和审批,明确课题意义、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手段、步骤和方法等,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水平,增强操作自变量的意识;增强观察因变量的目的性;增强控制干扰变量的有效性。通过研究课题的过程管理和控制,提高对实验的责任感,加强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加强中期评估、有效地反馈研究效果,及时调控研究进程,规范、科学地进行科研课题的验收、评估、总结,科研客观真实地反应研究结果,给课题的探讨、研究结果以及验证假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严格的管理,贯穿实验的全过程,就会提高实验研究的学术水平。

三、管理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

第6篇:科研课题工作范文

赵所长传达了省、市教育科研领导近期关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讲话精神,通报了去年全市科研课题调检情况、传达了《2008度教育科研所工作要点》。各县区交流了去年的科研工作。赵所长对如何做好今年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最后,许院长就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搞好课题研究工作做了讲话。

赵所长就做好2008年全市科研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

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发展势头很好,市教育局领导和学院领导非常关心、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基层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不断增强。名校更加重视科研工作。教育科研具有一个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科研队伍素质需要补充和提高。科研条件亟待改善。

(一)进一步提高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省、市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经费、设备、条件、人员等方面日益改善。要真正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思想,结合我市“教育年”活动开展好科研工作。

(二)加强各级课题研究工作,保证研究质量,提高水平(省级即将结题的课题和市级30项重点课题)。积极争取部级课题,对重点课题市教科所进行重点指导和管理。

(三)加强各级课题管理工作。全市“十一五”期间省市级规划课题在管理方面要求上档次(省课题立项结题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对30项市级重点课题)。逐渐实现网上管理,加强“三库”建设。研究过程材料,在做好书面材料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用微机管理课题。同时向市教科所指定邮箱上传课题研究材料(市教科所由任红负责)。30项市级重点课题首先实现上述要求。

(四)加强教育科研网及科研网络建设工作。今年,辽宁省教育科研网全面开通。保证省、市教育科研网资料上传工作。加强教师教育博客的建立以及宣传工作。建立好市县校三级科研网络体系。

(五)加强科研经验的宣传工作。注意发现、培养科研典型。适时召开本县区科研成果展示现场会。推广本地经验,市里适时召开现场会。

(六)市级各县区要建立专职科研信息员,专门负责本地科研材料的上报、上传(市教科所由石连洋负责)。

(七)加强科研调研工作。深入基层,每年撰写1—2篇教育调查报告或研究性论文。

第7篇:科研课题工作范文

这次会议是我县召开的又一次教育科研表彰大会和教育学会换届选举大会,这是在我县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转变的宏观背景下召开的一次会议。教育科研和教育学会都是我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我局提出的“一心一意抓教育,千方百计谋发展”工作要求的重要载体。刚才,会议进行了第五届教育学会换届议程,表彰了05年各类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和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与个人;会上韩国存秘书长作了第四届教育学会的工作报告,职业高中、墙头学校、番头小学又分别介绍了他们科研工作的成功经验和获奖课题。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上一届教育学会和全体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因为他们所获得的经验和成果,已给我们后续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前面韩国存秘书长已经谈了新一届学会的工作思路,最后陈乃青局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为进一步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大力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讲二个方面的问题。

一、最近几年,我县教育科研工作进步很大,成绩显著

几年来,我县的教育科研事业稳步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育科研的规划与管理开始步入规范;有较高价值和影响的教育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教育科研对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教育科研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具体来讲,最近几年我县教育科研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中的先导地位逐步得以确立,依靠教育科研振兴教育事业正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几年来,在我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变化,这就是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依靠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逐步成为自觉追求,“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科研兴师”已经逐步成为办学的思想指导,基本树立“学校不搞教学就不能过日子,不搞教研就过不好日子,不搞科研就不能长久地过好日子”的认识,是对教学、教研与科研关系的最朴实和确切的概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和广大教师也越来越多地尝到教科研的甜头,投身教科研的自觉性、主动性越来越强,校长在学校发展中依靠教育科研上台阶、出特色、铸品牌,教师则通过教育科研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课改,实现专业成长,全县基本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过去的三年中,我县承担了各类课题部级2项、省级15项和市级52项;最近又传来捷报,我县07年获得省立项重点课题1项,规划课题7项,这在宁波市各县、市、区中为数最多。同时,全县所有学校都承担了县级研究课题,而且都还根据本校的实际确立了自选课题,这都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这次获得表彰的优秀科研成果,都是在实践探索中通过理论指导下的课题研究获得的结果,在工作中被证明是富有成效的。例如,教育管理类课题《学术导向-项目推进-整体合作,充分发挥培训与教研、教科、装备机构整合优势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教科研中心发挥整合优势,积极推进“323”师训工程,指导全县校本研训工作,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德育实践类课题《城郊社区少先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研究》、《东海雏鹰军事夏令营育人功能的实践与研究》、《圆农村孩子的科技之梦---乡土化科技体验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学科教学类课题《“多元激情-个性表达-星级评价”快乐作文研究与实践》、《“数与代数”的教与学》,积极建构学生主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社会服务类课题《对离土农民进行转岗培训的探索》、《以柑橘研究所为载体培育农业特色经济——职业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民培训和社会服务的新途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上述事例都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典型,这些学校的共同点是,通过教育科研,提升了教育内涵,丰富了学校品质,使学校充满了生机。

(二)层层建立健全了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管理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上有较大进步

几年来,县教育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科研的规范性文件,为我县教育科研工作形成规范、步入正规提供了政策支持。我们制定了教育科研工作评估标准和实施细则,切实加强了对教育科研工作自上而下的评估指导,保证了教育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推动了教育科研工作上水平、出效益。现在,大多数学校设立了专门的教科室,逐步构建起县、校两级教育科研网络,使教育科研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许多学校都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利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十五”以来,我县先后对教育科研骨干进行培训800多人次,在教育科研骨干的带动下,教师搞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逐渐高涨。在“教育事业共建”项目中,21位校长的任务中心式培训全部由课题驱动,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以15个研究课题形式通过科研着手解决。这些措施,一方面很好地锻炼了一批骨干的科研素养和工作才干,另一方面也较好地改善和促进了学校或者部门的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部分教科骨干赴北京求师访学活动和首期全县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促使他们能在学校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使之成为一种引领、一种服务、一种激励,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开展广泛的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开发每一个教师的个性化潜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为每个教师走向专业成功奠基。

(三)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课题的规划与管理,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实效性

“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的研究进展顺利,初见成效。由于“十一五”课题的前期指导比较到位,各校的科研意识又明显提高,课题承担人员工作认真,态度严谨,无论从课题立项、开题、实验研究还是课题管理、档案建设,都比“十五”提高了一大步。绝大多数课题按计划正常运行,部分课题已取得初步成果,并在教育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全县在“特色建设”、“校本研修”、“教改实践”、“德育工程”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今年下半年,我县创造性地首次组织了教育研究课题对外招标活动,《以校本研修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整体发展的方案研究》、《农村中学转变教学形态提升教育内涵的研究》、《新课改条件下重建教学工作常规的方案研究》、《*县职业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方案研究》等四大课题,由上海、杭州的高等院校专家教授中标研究,全县12所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同时参与相关研究活动,前期研究工作进展顺利。一组06年省立项课题的研究,也能进一步说明科研管理的规范有序。教科研中心《着眼专业发展,构建教师全员培训体系的实践》课题,既按照原有构想开展行动研究,同时又及时修正原有架构,不断积累素材和经验。丹城中学《公开课的功能定位与教研效能研究》课题,课题人员以公开课作为研究载体,认真剖析公开课的各种功能,不断丰富本课题研究的内涵。*二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构建高中作文序列化教学新体系》课题,一边搜集、设计,一边应用、调整,促使课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不断提高。在取得科研成果的事例中,科研的实效性得到明显体现。外国语学校方利民校长的《快乐作文研究与实践》,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获得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使学生把作文真正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墙头学校以《乡土化科技体验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为载体,真正圆了农村孩子的科技之梦,几乎年年在市、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今年又有一个项目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与专家评委的充分肯定。

(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实现了研究重心的下移,转变了教科研范式,培育了新的教育科研增长点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更需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学校的教科研部门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科研范式,大力提倡“校本研究”,培育了新的科研增长点。就拿省里刚立项的几个课题来说,*中学申报的课题《高中数学动态分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重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践了“指导中心下移,把课题研究做在课堂上”的校本研究策略,围绕优化课堂教学效度,探讨形成高效的教法和学法,使教育科研与优化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联动共赢。机关幼儿园在前几年开展“幼儿成长助教团”活动的基础上,提出《幼儿成长助教团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的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利用科研手段,将学前教育的课程资源向园外延伸,积极寻求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和社会化,为全面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平台。文峰学校充分意识到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他们提出的课题《构建三位一体德育联动新模式的实践研究》,想从根本上探索一种形式开放、手段新颖、操作方便、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城南学校在原来获得省教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诵读中华古诗文经典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德育的角度进一步做文章,提出了《挖掘经典诗文内涵,加强德育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把课题研究的“立足点”放在解决德育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生长点”放在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上。县职业高中的省重点立项课题《加强品牌专业建设,为建筑产业大发展服务的探索》,选题立足校本和区域特色,突出新时期教科研工作的一个“实”字,继续发挥学校“产、教、研一体化”优势,以课题研究形式加强专业的品牌建设,实现教学科研化,科研实用化。上述这些做法充分显示了各学校适应新形势需要,转变教育科研范式的求真创新意识,这也昭示着我县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几年来,尽管我县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教育科研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有的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还缺乏必要的认识,重视不够,“决策在前,研究在后”的现象大量存在,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还没有真正牢固确立;教育科研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有些学校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上严重不足,氛围淡薄,科研条件比较差;教育科研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神秘论”、“无用论”等还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中存在;教育科研在规划、研究、管理以及推广应用上缺乏制度保证,还存在着许多不当现象和弊端;我县在部级立项的教育研究课题不多,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更少等等。我们应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陶醉在已取得的成绩中,而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从而使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认清我县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

随着我县教育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我县教育科研工作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县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理清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机遇,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为教育决策和教育教学实践双重服务的方向,积极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效有序的教育科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终实现我县教育科学事业的兴起和繁荣,为全县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此,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科研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全面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县教育局基于区域内宏观教育体制基本建立,包括学校布局、队伍建设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在内的学校基础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学前教育、高中段教育基本普及这样的改革与发展背景,适时提出了*教育要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战略转变。实现这个战略转变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从宏观上讲,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校长要转变工作方向,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由关注教育体制改革、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转到重视和关注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改革上来;第二个层面,从教育教学工作自身来讲,要牢固树立依靠教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观念,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最终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通过教育科研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启动教育内部活力、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全国范围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小学面对的是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新的教育理论和新的教学模式,遇到的都是新问题,广大教师急切地盼望着教育科研的支持,愿意投身于教育科研,这就为教育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校长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科研事业在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先导作用。学校校长,不仅要认真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更要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贯彻这一思想,重视和依靠教育科研,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并用来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我们的工作思路更加合乎教育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一句话:不以科研的理念指导和管理教育,就很难走上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就很难把我们的教育做大、做强、做精,就很难创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教育品牌。为此,学校领导要首先解决教育科研在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中的定位问题,真正把“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观念落实到各项教育工作中去,努力克服“领导不力,支持不足,依靠不够”的现象,切实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一要实施“一把手”工程。—把手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信念,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确保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二要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要安排专门的人员管理教育科研,管理者要真正懂得教育科研,是教育科研的内行,决不能把教科室的职能虚化、淡化、弱化,要为教育科研提供倾斜政策,逐步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育科研工作者队伍;三要不断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科研经费,并保证逐年增加,保证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重点课题的经费需要。

(二)努力转变科研范式,广泛开展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校本研究”

学校搞教育科研必须进行科研范式的转变。转变科研范式,首先要破除教育科研神秘感,增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加强教育科研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密切合作,开展以学校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旨在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校本研究体现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转向,这种转向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科研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又具有方法论选择的重大意义。

所谓校本研究就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本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研究活动形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的研究,二是在学校中研究,三是基于学校的研究。“为了学校的研究”就是教师研究要以改进学校各项工作、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的。教师研究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把解决具体问题放在第一位,所以教师研究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种理论或主张,而是要主动吸纳和利用多种经验、知识、方法、技术乃至理论,它强调从具体、特殊到一般、普遍,强调把己有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学校中研究”就是学校的问题必须由学校的教师来解决,并通过教师研究把问题解决好。所有“局外人”都很难对学校的实际问题有深切的体会和全面的把握,真正对学校问题有发言权的人就是教师,教师研究的基础也就在于此。“基于学校的研究”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依靠和挖掘学校的研究资源。虽然在学校里,也会出现专业人员参与研究的情况,但更根本的目的应该是与教师一道去解决现实的问题,也就是校外研究人员服务于教师研究,服务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需要。自主反思、同伴互助是已经被证明了的校本研究的有效方式,教师要逐步养成读书学习和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但仅有教师个人的反思是不够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还要增强合作意识和研究意识,以“教师就是合作者”的觉悟去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积极克服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以“教师就是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教学实际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教学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把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努力创生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

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譬如: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时代性、人本性问题,符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课程实施与评价问题,校本课程教材的研发和管理问题,中学各阶段考试和小学质量检测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问题等等。我们倡导“校本研究”,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引导教师走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专业发展道路,就是要在广泛深入的教育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我们自己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科研的根基所在,重心所在,也是“校本研究”蓬勃发展,并最终成为新的教育生长点的根本所在。因此,各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带领教师紧密联系课堂实践进行教育科研,以“校本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县教育局打算继续加大全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和奖励力度,并与学校的各种考核评比相挂钩,着力推动学校走科研强校之路。

(三)实现科研与教研的有机融合,大力倡导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方式

首先,要转变职能,降低重心,努力实现科研与教研的有机结合。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应该承认教研与科研都秉承了各自的优良传统,实现了资源共享,但离有机融合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一方面教学研究侧重于教学管理的职能,教学研究的管理意识比较浓、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另一方面教育科研强调宏观战略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存在重心偏高的问题,因此教育科研的重心必须下移,研究课题要更多地来源于学校、来源于课堂、来源于教师具体而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是研究的基点和原动力;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我们要带着问题到基层,采取与学校结合、与学科结合、与教师结合、与课堂结合的方法,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要转变范式,降低难度,大力倡导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方式。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的呼唤,“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教师的研究,其途径主要是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其目的主要是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来进行,在课堂中进行,就是少数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育科研工作从来不是额外的工作,教学和科研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真正的教学活动有着科研的性质和色彩。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育成果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因此,基层教育科研一定要转变范式,大胆降低难度,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的学习反思就是研究”的科研新理念,积极创生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研究新范式,使更多的一线教师信心百倍地走上科研之路,达到“教科指导教研,教研引领教学”的目的。

(四)不断改进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方式,积极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科研课题的管理是规范全县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结果、轻过程,重评奖、轻推广,重立项、轻管理,尤其是课题的中期管理跟不上的问题较为突出;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着活动多实效少、课题多结题少、成果多推广少、重复多创新少的现象,课题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的现象,只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盲目开展实验研究,科研成果可信度低;课题评审的标准模糊、经验性过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不强;教育科研管理重利益驱动和短期效益的倾向比较严重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采取有力措施,更新管理方式,加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一要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针对当前存在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混乱,开展研究盲目性大,科研成果可信度低等情况,县教科研中心要采取得力措施,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课题的规范管理。要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加紧制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并尽快出台“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指南,使学校和教师明确下一步的科研方向,以保障我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要打造*教育科研的特色品牌,抓重点、抓特色,鼓励教育创新,拿出自己的精品,强调成果的原创性。课题不在多,而在精;题目不要大,但要实。既要有三年以上的长线课题,更要关注短线课题,对已经失去时效性的老化课题要及时撤销,对新课改中涌现出的新课题要适时补充。要鼓励大众化,激励广大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努力开创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教育科研新局面。

二是要强化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重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在课题批准立项后,课题主持人要按时组织开题报告会,进一步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并将实施方案提交课题管理部门;凡经省、市、县批准立项的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都要统一建立档案,对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资料保存不完整、过程资料收集不全的,将不予结题鉴定;建立并坚持课题年检制度和抽查制度,对只立项、不研究的“三无”课题(无实施方案、无阶段性总结报告、无年度研究报告)或者不能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过程研究的课题,将予以撤销。

三是要抓住课题研究不放松。对全县“十一五”期间立项的省市课题,在搞好开题论证之后,要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实抓好。坚决反对申报课题热热闹闹,研究课题冷冷清清,结束课题虎头蛇尾,为科研而科研的“假大空”倾向。课题研究要强调规范运作,强调过程控制,强调主体参与,强调应用研究。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新课改过程中要逐步形成“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路径与方法。要形成科研成果推广的有效机制,加大已有科研成果转化的力度。对有重大突破和应用性强的优秀科研成果和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可通过召开现场会与研讨会的方式宣传、推广,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效益,发挥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五)大力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带头人队伍

教育科学研究是靠人来做的,教育研究的质量取决于教育研究者的素质,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要以人才为基础,形成人才成长、人才辈出的良好机制。

一是教育科研要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协同攻关和服务社会的观念。要把对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培训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努力办好全县首期教科骨干培训班,不断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水平,并辐射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教育科研的道路,逐步建立起一支群众性教育科研队伍。特别是要让教师学会开展“校本研究”,自觉地把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在承担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让“校本研究”成为所有教师的学习和成长方式,通过“校本研究”,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研究基地,每一间教室都成为实验室,每一个教师都成为研究者。

二是把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从县教科研中心,到教指站,到学校的教科室,再到教研组,应该说教育科研的网络已基本确立。现在就是要很好地利用这个网络,把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体力量和优势。我们有的学校是省、市级示范学校,如果连一个省、市级规划课题都没有,还何以示范?这种现象以后不允许存在。对省级各类重点、示范中小学(幼儿园),我们要求教师中最少也要有50%以上的人参与教育科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走到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是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培育积极健康的学术文化,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一方面要抵御官本位、名利导向等非学术因素的侵入,净化教育学术研究环境,保持教育科研的相对独立性。并且,要建立研究者、决策者、实践者的文化认同,增进了解、形成共识。当前,在教育科研中出现了一些单纯为研究而研究、为“盆景工程”而研究等学风和治学态度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于从事教育科研的同志来讲,要注意防止功利主义的影响,不能把科研当成满足个人功利目的的手段。另一方面,要警惕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学术浮躁心理,防止追求短期功利,提倡进行系统、长期、艰苦的研究。部长刘云山曾在讲话中指出:“坚持正确的学风是最起码的要求。要开拓进取,不能因循守旧;要立足国情,不能照抄照搬;要尊重事实,不能随心所欲;要深入本质,不能停留表面;要占有资料,不能凭空想象;要潜心研究,不能心浮气躁;要甘于寂寞,不能追名逐利;要精益求精,不能粗制滥造。”这番话值得我们全体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广大教师认真思考。

(六)教育科研工作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教育客观研究,为宏观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8篇:科研课题工作范文

一、抓实课题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科研保证。因此本学期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在于抓实课题研究,努力推广科研经验,服务于学校教学。

1.切实做好“轻负高效”课题总结,及时推广科研经验。

根据期初工作安排,我校在12月中旬举行昆山市科技项目《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验收活动。为了使我校这一研究了近两年的课题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教科室主要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编辑《二中教育》,促进科研经验的推广。为了更好地总结“轻负高效”课题的研究成果,教科室从两年来的教师科研论文中精心选择了对教育教学有较好指导作用的四十多篇论文进行汇编,及时总结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另外,教科室还在《二中教育》中增添了“精品教案”“教育随笔”两个栏目,编辑教师的一些优秀教案和心得体会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二中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贴近我校的课题研究,为“轻负高效”课题的结题提供了一本理论和实践兼容、图文并茂的一手资料。

第二,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轻负高效”教学特色。本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继续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道路,与教导处积极合作,先后开展多次科研活动。例如,以教研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本教研组在“轻负高效”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经验;组织“轻负高效”的论文、教案与具体案例的评比;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积极磨课,开设公开课,相互学习提高;精心组织教师上好课题结题的示范课,以此来推动广大教师对“轻负高效”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扩大本课题对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方面的影响,使“轻负高效”的理念能够扎根于教师的心灵,使教师能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践进行科研。这些教科研活动为促进我校“轻负高效”的教学特色鲜明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第三,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为了弄清“轻负高效”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促进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教科室分别设计了“昆山市第二中学‘轻负高效’课题研究教师调查问卷”和“昆山市第二中学‘轻负高效’课题研究学生调查问卷”,先后发放170份教师调查问卷和300份学生调查问卷了解课题研究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轻负高效”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统一认识,并且广大师生对“轻负高效”的认识正确,75%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用“轻负高效”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教学效率也比较高。

第四,及时总结推广,促进特色的形成。12月中旬,我校举行了《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验收活动,教科室认真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从课题的申报到课题结题的资料汇总,从课题研究的制度管理到过程管理的原始资料的搜集,从问卷调查到反映课题成果的《二中教育》的汇编,资料详实,获得了到场专家和领导的好评,课题研究的成果极其意义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课题顺利通过结题验证。本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轻负高效”教学特色的鲜明化,为我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着手“十一五”课题,落实部署有条不紊。

本学期我校顺利通过了苏州市“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申报,并着手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部署等工作。为了推动我校“轻负高效”教学特色的鲜明化,“十一五”期间,我校将对“中学课堂有效教学”作深入研究,拟在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分层教育的策略方法和校本作业的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研究,为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经验指导,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再作新的贡献。本学期着重撰写了课题的研究方案,举行了课题的开题论证和申报汇总工作,规范课题申报手续,抓好中青年教科研队伍,鼓励老年教师积极参与,这样就使广大教师都有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为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支扎实的教科研队伍。

3.稳步推进“聆听”课题,拓展聆听渠道

本学期在积极做好教育科研各项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聆听窗外声音的研究。学校结合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先后组织武警中队官兵、检察院领导、退休老教师、上海苏州心理专家来校开展多方面的讲座,为学生带来了许多窗外的声音,拓宽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和知识面。还通过开通网上家长学校、家校路路通,加强学校与社区、街道、派出所、检察院的联系等活动,丰富学生聆听的内涵;同时还通过参观、访问、观看录象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模范教师、模范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我校师生聆听的内涵,更拓展了聆听的渠道,使我校师生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维,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我校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思想上的保证。

二、抓好教科研论文的评选工作,为教师服务

本学期继续积极做好教师的教科研优秀论文的送评工作,鼓励教师平撰写教学反思,先后组织三十多篇教科研论文参加全国、省、市的各类论文评选;根据反馈的获奖信息,我校有十多篇论文获奖,成绩喜人。另外,还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求途径帮助教师发表文章。这些工作一方面为我校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提供了帮助,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把感性的教学事例转化成理性的经验总结,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三、教科研成果显著,促进我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扎实细致,稳扎稳打,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主要表现在我校“十五“期间的研究成果报告在今年的苏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1人被评为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1人被续评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据不完全统计,本学期我校共有四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或者获奖;昆山市科技项目《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并获得好评。

第9篇:科研课题工作范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抓住课程改革这条主线,坚持教育创新,与时俱进,以“点面结合,集中攻关,打造名师,推广成果”为工作思路;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以问题为动力,以课题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以实效性、针对性和发展性实现我市教育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开创教科研工作新局面,为邳州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1、加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

认真总结课改实验工作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发现一些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努力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教师服务;组织教师钻研课标与教材,切实帮助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继续以学与教的方式变革作为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探讨适应新课程学与教的方式,在传承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

重点抓好学校教科室主任、兼职科研员、课题组组长三支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教科研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本学期教研室将举办教科研骨干培训班,通过学术研讨、专题讲座、现场观摩、外出参观等形式分层分类培训教科研骨干;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实践中的反思活动”,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将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教科研中心组为依托,探索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与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完善学校教研组建设,发挥学校教研组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

3、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

校本科研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要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中心,以学科为核心的教学科研新格局,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科研,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教学科研成为学校的一种制度、文化与生活。

4、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通过收集、整理和推广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例,通过信息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运用,引导教师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组合的新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规范课题研究与过程管理。

继续做好“十·五”课题的总结鉴定工作。凡承担“十·五”课题研究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力争上半年全部通过结题鉴定。

做好“十一·五”课题的申报工作。要围绕创新教育、德育、心理教育、校本教研、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发等项目开展研究。教研室将对邳州市级(含邳州市级)以上的申报课题进行论证,对经论证后的课题,各校要认真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要积极做好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各校对已立项的课题,要根据实验方案认真实施,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成果展示等活动;在研究中讲究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6、开展课题集约化研究。

要克服教科研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研究力量过于分散、效益不高等现象,构建课题研究区域推进研究模式,切实提高教科研水平。

开展课题群体研究。各校在选择应用价值大、教师参与面广、体现学校办学方向的课题作为主课题的基础上,要围绕主课题通过招标等形式发动教师建立若干子课题研究,形成教科研合力。通过主课题研究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开展课题合作研究。选择部分研究项目,与高校取得联系,进行合作研究,一方面借助高校理论研究的优势,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提高课题研究的价值。

7、继续抓好重点课题研究。

抓好省“十·五”课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徐州市专项课题《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研究》、《初中生成绩分化与对策研究》三大龙头课题的研究,出版三本研究专著,推出一批科研型学校和教师。

三、主要工作安排

1、“十一·五”课题申报培训

2、“十一·五”申报课题论证

3、“十·五”课题结题鉴定

4、课题研究专项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