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金融决策范文

企业金融决策精选(九篇)

企业金融决策

第1篇:企业金融决策范文

【关键词】企业发展;公司金融;决策

公司金融顾名思义即公司的资金融通,随着资本市场的发达,很多企业为扩大再生产而获得资金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向银行贷款,大部分企业选择上市融通资金,如选择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方式,高效率的融资方式一方面使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如若企业的财务决策稍有不慎,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致命的打击。金融发展会促进企业更加现代化,公司管理层应有效融通资金、合理配置资金流向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发展起到助推剂的作用,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公司金融决策方式分析

(一)企业外部融资及内部融资。

外部融资主要包括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特点是融资迅速、风险较小、成本较高,通过股权的发行有可能引起企业控制权的变动,但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债务融资的其特点是速度快、弹性大、成本负担比较低,同时还可利用财务杠杆,公司的控制权不会发生变动,

企业选择内部融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融资风险,内部融资的特点是自主性比加强、成本较低,但因为内部人数及能力有限,因此内部融资所获资金有限,很难满足公司对大批资金的需求,因此,内部融资只是配合着外部融资,在一定的小范围内运用。

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务融资,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企业的融资成本最低,以最高的效率获得企业融资所需的大量资金,企业可根据自身结构状况以及发展模式等来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并达到最优的融资结构。

(二)选择可行性强的投资项目

公司在解决了融资问题后,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可行性高的投资项目去获取更高的利润,而选择哪些投资项目便是企业金融决策的一部分,企业一般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去选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根据每年所获得收益的现值来评价项目的可投性,因为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因此根据现值分析法,只有当净现金流量大于零时,企业才会选择该项投资项目。

选择投资项目是企业金融决策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决策,需要企业进行多方面的权衡分析,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根据现金流量的方法进行分析,但对一些复杂的醒目需要利用各种金融模型进行分析,因此需要企业管理决策人员具有一定的金融学知识基础。

(三)企业盈余分配

企业的经营目标即利润最大化,利润的分配也是企业金融决策中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利润的分配涉及到利益的矛盾,要做到企业盈余分配公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目前,公司主要根据股权的多少以及股票的价格等来分配利润。

一般来说,当一个企业投资机会较多较好时,一般会选择少支付现金多分配股权的方式来分配利润,而当公司投资机会少,保持大量的现金又没有太大意义时,公司会选择多支付现金的方式来分配利润。可见,企业的盈余分配主要受盈利能力、负债水平以及投资决策等的影响。

二、公司金融决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公司金融决策与企业发展属于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高效的金融决策会促进企业发展,而错误的金融决策会阻碍公司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公司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做出金融决策时应严格按照一些金融理论以及公司的经营现状,以期做出正确决策,促进企业发展。

(一)促使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国家很早就建立了现在企业管理模式,为了紧跟世界企业发展步伐,中国的企业也应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现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制度、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等,只有拥有了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企业的各种决策制定才完全摆脱了人治模式。

现在很多企业仍然是根据企业老板的兴趣进行决策,并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仍然没有摆脱人治的模式,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财务状况也清晰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如果不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势必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影响企业的融资投资决策,影响企业的利润分配决策。企业的正常金融决策必然倒逼公司去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二)促进企业金融决策更加合理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然要求企业革新模式,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接受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人员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财务部门合理的资金流向,因此,企业的发展也会促使公司金融决策更加合理。

企业中做出金融决策的管理人员都是极富管理经验的人员,他们会根据各种金融模型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来做出决策,在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同时又进一步使决策人员的下一步决定更有经验。

随着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企业的融资方式更加广泛,企业的投资项目更加稳健,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所减弱,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也反过来使公司的金融决策更加合理,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金融理论知识,从而做出更准确的金融决策,使企业稳步向前发展。

三、小结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打开国门,传统的公司经营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传统的公司治理思维模式及投资融资模式也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企业越来越重视公司金融决策,基于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企业管理人员在做出决策时总是根据企业利润最大化做出,只有金融决策或者说财务决策正确,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反过来使各种金融决策的制定更趋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杨中军.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J].企业经济,2001.

[2]先轲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分析[D].2008 .

[3]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J].财经研究.2001.

第2篇:企业金融决策范文

关键词:行为金融;误区;企业投资;思考

行为金融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个新发展,这一金融理论创造性的将心理学引入到了金融学中,从金融决策的微观主体来对于金融行为进行一个解释,这一理论对于创通金融理论是一个创新以及发展,目前行为金融理论应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金融行为决策领域。在企业投融资领域行为金融理论有很广泛的应用,其对于企业投融资行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过目前我国行为金融在我国企业投融资方面的应用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很少有学者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分析指导企业投融资行为。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出发,针对企业投融资误区,分别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的解决策略,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去开展投融资。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理论是传统金融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金融理论,这一理论关注个体心理状态对于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以及核心理论具体如下。

1.基本假设

在基本假设方面,传统金融理论都认为金融决策主体是理性经济人,对于风险厌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行为金融理论则认为决策主体一般都过于自信,实际决策总并不能够充分表现出来理性经济人特质,从而很难实现决策效益的最大化。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市场竞争是有效的,理性的经济人总是能够把握住各种机会套利,因此市场上最终幸存下来的人基本上都是理性经济人,而行为金融理论则不认同这种假设,因为现实中存在大量反常行为,市场实践中并没有一条最优的路径。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并不都是理性经济人,人的非理性行为将会对于金融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行为金融的研究重点侧重于实际发生金融行为,而不是建设的行为。

2.核心理论

期望理论以及后悔理论是行为金融的两个核心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在人为投资决策中,等量的亏损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要远远甚于等量盈利所带来积极情绪,期望理论认为在人们股票投资获利的情况下,其往往会继续持有,而一旦股票投资亏损持续减少,其持有股票的信心就会减弱。后悔理论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就是在投资赚钱的时候,人们会为了没有及早进行投资而感到后悔,而在投资出现亏损的时候,人们又会因为没有及早的退出而感到后悔。当投资者投资股票有亏损、有盈利的情况下,如果其脱手套现,其往往更倾向于售卖赚钱的股票。

二、企业投融资存在的误区

企业在投资融中存在很多的误区,这对于企业投融资决策正确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总结企业投融资中存在的误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投融资行为从众

投融资行为的从众性是企业投融资中存在的主要失误,企业在投资中往往理性思考不足,在投资项目选择方面,看到其它企业投资赚钱,就会盲目跟进,结果进入之后却发现并不能从中赚钱,从而感到后悔。融资方面,同样存在这种情况,看到其它企业纷纷开展融资投资一些新的项目,企业也不管企业自身是否需要,一味进行跟进,结果往往导致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投资行为的从众行为表现出来了企业管理者投融资决策的不理性,盲目进行投融资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决策失误。

2.止损机制不完善

企业在投融资方面止损机制不是很完善,在投资亏损发生的时候,企业经营管理者总是心疼沉淀投资,不愿意退出已经发生亏损的投资项目,结果导致亏损的越来越大,进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隐患。在企业的投资项目中,究竟亏损多少企业必须要果断终止投资,很多企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止损是投资中的关键点,没有这一机制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止损机制在企业融资领域的运用不足,主要就是在借贷方进行资金回收导致的风险方面没有应对机制。

3.风险分散不健全

风险分散是企业投融资决策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做不到风险分散则很容易出现风险一旦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情况。在投资领域,企业风险分散的不健全主要就是在投资领域部分、区域分布方面没有综合考虑,投资主体方面没有多元化,投资风险转移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企业投资风险比较高。在融资领域,企业风险分散的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就是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等等,这导致了企业融资风险的居高不下。

三、企业投融资决策思考

根据行为金融期望理论以及后悔理论的内涵,结合目前企业投资行为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尽量减少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全面提升企业投融资决策的正确性。

1.避免投融资行为从众

从众是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大忌,正所谓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企业投融资需要做到足够理性。在企业投融资活动开展方面,需要注意进行投资项目的分析,对于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盈利空间等进行的全面分析,避免脑子一热进行盲目投资。企业在投资项目的选择方面要独具慧眼,建立起来投资收益评估机制,对于那些过热的投资项目不能够眼热,不能因为自己不介入而后悔。在企业融资方面,需要注意分析融资的必要性,融资使用安排、融资成本承受能力等等,通过全面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来确保投融资的准确性。

2.合理确定止损机制

企业投融资决策开展中需要确定止损机制,止损机制包括减少风险发生措施以及风险发生之后的具体损失减少应对。在企业投资项目发生亏损之后,企业要资信分析项目的前景,如果短时间内扭亏无望,而长期来看,项目也没有良好的前景,一旦损失超过临界点,企业就要果断舍弃这些投资项目。不能够因为企业投资发生了亏损,有大量的沉淀投资无法回收,就不愿因进行投资项目的舍弃。在融资风险止损方面,关键就是要面对筹资风险进行预警,通过预警发现风险,并及时进行应对。

3.健全投资风险分散机制

企业的投融资行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投融资决策中必需要健全风险分散机制,确保对于投融资行为风险的可控性。在企业投资中,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多元化,投资具有相反行业周期的行业来对冲投资风险,可以选择和一些投资伙伴合作来分担潜在的风险等等,这样就能够较好的实现风险的可控。在企业融资风险分散方面则关键就是要进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分散融资渠道单一的风险,避免单一渠道抽贷给企业现金流带来巨大的冲击以及影响,通过合理安排融资结构,避免某一时间段内,企业还债压力过大。

总之,行为金融理论在企业投融资决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刻理解行为金融理论的内涵,有助于企业在投融资决策中规避各种误区,减少决策失误。目前行为金融理论在企业投融资决策中的应用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未来企业在投融资决策中要注意汲取行为金融理论的思想,全面提升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科学性,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金融决策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融资

    在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无疑对拉动内需,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小企业如何跨越金融危机这道坎,关键是缓解或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历史性难题,因此需要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思考。

    1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中小企业对市场感知灵敏、机制灵活,在技术进步、机制创新、创造就业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然而,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更加凸显,纷纷陷入资金流转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发改委的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多万家中小型企业倒闭,倒闭的企业中一是银行资金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是一系列融资难负面因素叠加效应的结果。国际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外部需求萎缩;国内方面,从紧的货币政策、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压缩了企业的生存盈利空间,此时,银行更倾向于支持安全边际较高的大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更为突出。

    2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2.1企业开工普遍不足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很多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的业绩受到影响。与往年同期企业产销两旺的形势形成较鲜明对比,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部分中等偏小的企业几乎处于半停产状态。由于市场总体需求下降,同业竞争情况越来越激烈,一部分企业生存状况堪忧。据行业内人员预计,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中小企业,产能不足现状十分明显。我国多数外贸加工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主要市场萎缩、价格下滑、汇兑退税损失较大。

    2.2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

    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受到人民币不断升值、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攀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原本利润空间极其狭小的中小企业未来的生产效益不容乐观。当前钢、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对部分中小企业应该是利好,但原材料价格的涨跌无序同样增加了部分企业主的担忧。如铜价的下降使一些电缆企业受损严重,如航天电缆集团1个月的时间因铜材料库存而导致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华星化工在国际原油价格为100美元/桶时购进了一批原料,可保证2个多月的生产,但目前国际油价持续下跌,造成生产必然产生巨额亏损的尴尬境地。

    2.3银行惜贷现象严重

    金融危机形势下,需求下降、成本上升,将同时诱导经济、金融资源向垄断企业或大型企业倾斜和配给,通过替代效应的形式,相对削减中小企业的可贷资金渠道。此外,在随后进入的宏观经济衰退或紧缩阶段,随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与信用风险水平的大幅度上升,信贷配给现象将趋于更加严重,可贷资金又可能发生绝对性的削减。

    3我国中小企业克服融资难关的对策思考

    3.1积极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信贷政策

    对因金融危机影响暂时面临经营困难,但基本面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的中小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坚持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加快调整中小企业结、付汇管理标准,从2009年开始,一般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要增加,对单笔金额较小出口预收货款,不纳入结汇额度管理范围;调整企业延期付款年度发生额规模,为涉外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3.2不断创新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服务机制

    实行中小企业贷款专项考核,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应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同比要实现多增;城市商业银行力争实现全年大部分新增贷款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农村信用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应高于除农户贷款以外其他贷款增速。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贷款,推广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票据融资等贷款品种,积极发展信托融资、租赁融资和有特色的理财产品。缩短贷款审批周期,中小企业贷款审批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3.3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要是符合相关法规、政策的优质中小企业就可以进入资本市场,挑选一批成长性较好、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小企业作为发行集合债和公司债的后备资源,及时做好初审与推荐工作,抓紧组织上报。这样不仅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得到体现。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积极为中小企业在二板市场上市创造条件,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舞台。

    3.4努力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是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是走向个性化、定制化、高附加值化。船小好掉头,企业在保持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下一步多针对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进行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的开发,才是中小企业在这一时期内战略发展的指导思想。企业要加强研发投入,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及时淘汰不适销的产品、开发新产品,通过技术投入,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占据市场主动,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吴小瑾.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与信用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53-154.

    [2]丁刚.高度关注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J].人民论坛2008,10,(235):30-31.

    [3]胡援成.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与思考[J].管理世界,2004,(4)149-150.

    [4]李伟杰.金融危机理论沿革及新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8(2):5-9.

    [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6]陆挺.“柳暗花明之路”还是“空中楼阁”——就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改革方向与汤敏博士商榷[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1):112-125.

第4篇:企业金融决策范文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融资决策;影响因素

企业的产生、生存及发展均离不开投资与融资活动。随着我国加入wto 组织,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与融资效率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应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自己需要和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时机、条件、成本和风险,确定合适的融资规模以及制定最佳融资期限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小型企业制定适当的融资策略,以作出最优化的融资决策。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企业融资决策,是企业根据其价值创造目标需要,利用一定时机与渠道,采取经济有效的融资工具,为公司筹集所需资金的一种市场行为。它不仅改变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而且影响了企业内部管理、经营业绩、可持续发展及价值增长。典型的融资决策包括出售何种债务和股权(融资方式)、如何确定所要出售债务和股权的价值(融资成本)、何时出售些债务和股权(融资时机)等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融资规模的决策和融资方式的决策。融资规模应为企业完成资金使用目的的最低需要量。而企业的融资方式则多种多样,常见的以下几种:

1.财政融资。财政融资方式从融出的角度来讲,可分为:预算内拨款、财政贷款、通过授权机构的国有资产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预算外专项建设基金、财政补贴。

2.银行融资。从资金融出角度即银行的资金运用来说,主要是各种代款,例如: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贴现贷款、融资租凭、证券投资。

3.商业融资。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商品交易过程中各企业间发生的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形式。

4.政券融资。该方式主要包括股标融资和债券融资两大类。

(二)融资决策过程

企业制定融资决策的过程,也即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过程。具体决策程序是:首先,当一家企业为筹措一笔资金面临几种融资方案时,企业可以分别计算出各个融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然后选择其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一种。其次,被选中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那种融资方案只是诸种方案中最佳的,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形成了最佳资本结构,这时,企业要观察投资者对贷出款项的要求、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等情况,根据财务判断分析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企业财务人员可利用一些财务分析方法对资本结构通行更详尽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在企业进一步的融资决策中改进其资本结构。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总思路

中小企业融资的总体思路应是:投资与融资相结合,以投资带动融资。融资决策在中小企业财务决策中并不具备像大企业(尤其是股份公司)那样的独立性,它应该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部分,融资必须直接为投资服务。这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必须通过投资决策这一环节才能通向财务管理目标,而不是像股份公司那样,融资决策与财务目标之间可以建立直接的函数关系。这是因为:

1.中小企业财务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只有投资活动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即最优的投资决策就是最优的筹资决策。

2. 中小企业的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企业融资的渠道、数量、时间都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像大企业那样灵活地运用多种手段来自由调整资本结构,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不现实的。

因此,对于有数十年经营历史,由职业经理层管理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融资计划是为投资服务的,必须与投资需求相匹配,包括融资金额和融资时间上的匹配。更重要的,投资项目必须是经过多方面因素考虑的,不是盲目圈钱的幌子,否则容易出现投融资决策失效,导致投资失败、损害企业权益的问题。在监督职能缺乏的中小型企业中,进行程序化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是必要的,但只是决策的一个部分,提供财务上的参考,不能对整个计划是否可行提供意见,更不能作为项目可行的决定性依据。战略和内部需要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很重要的。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和了解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状况来看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往往比较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风险比较大。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信任度很低,所以也不会轻易地将资金借贷给中小企业。

(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来考虑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讲究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在实践中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客户贷款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客户能够提供有效的担保,中小企业自身则因资力有限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同时因为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性,第三人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为中小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既然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不会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三)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看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对中小企业虽然也有一些扶持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当中也规定,“国家运用信贷手段,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等,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这些规定很难落到实处。

(四)从我国的金融管制来看

企业之间不能相互借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公民之间、企业与公民之间、企业或公民与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发生合法的借贷关系,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却被视为非法借贷关系而为法律所不允许。这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等于少了一条融资的途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三、中小型企业应制定合理融资的具体策略

因此,对于在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融资不利的情况下而言,中小企业在制定具体的融资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

对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在于实现最佳资本结构,即追求资金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而对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是直接确保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发展,而资金过剩也会导致资金使用效果降低,形成浪费。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不易,所以经营者在遇到比较宽松的筹资环境时,往往容易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错误。但如果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好事就变成了坏事,企业反倒可能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界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决策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下,量力而行,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二)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

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不像大企业那样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只能“饥不择食”,相反,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串的关系,避免决策失误。

(三)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

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决定资金筹集的类型和数量。我们知道,企业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又分为两种不同性态:一是其数量随生产经营的变动而波动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暂时性流动资产;二是类似于固定资产那样长期保持稳定水平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按结构上的配比原则,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和投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四)资金运作上,在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

增量筹资指从数量上增加资金总占用量,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存量筹资是指在不增加资金总占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增量筹资与存量筹资的紧密结合,也反映出中小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因为存量筹资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运用,它属于投资活动的范畴。比如,企业若能将闲置设备适时采用出租、出售转让等形式进行“存量筹资”,则不但可以避免损失和资金的积压,而且有助于提高长期资金的流动性,减轻过于沉重的融资压力。

(五)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

主动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使之了解企业,看到企业远大的前景,愿意支持企业的发展,这对每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选择对中小企业立业与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的金融机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多、交易方便的金融机构;资金充足,而且资金费用低的金融机构;员工素质好、职业道德良好的金融机构等。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要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而不应以各种违法或不正当的手段套取资金。

(六)筹资方式上,选择适合企业本身规模、实力与所处阶段

在对融资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之后,认为确有必要融资时,就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通常要考虑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实力强弱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时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例如,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其融资方式可以上选择股权融资,因为创业初期,风险很大,很少有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为你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企业主与其朋友和家庭成员的资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融资是属于“内部人融资”或“内部融资”,也叫企业“自己投资”。到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以后,就可以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则可以考虑银行贷款融资等。

(七)融资方式上,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直接影响:首先,通过融资,可以壮大中小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其次,通过融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再次,通过融资,可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增强企业获利能力,从而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因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收益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股票融资、尤其是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提高。因此,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中小企业要先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中小企业的准入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同时也向中小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作出的融资决策,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的存亡,所以,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中应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考虑企业融资策略可行性的各个方面和可能会带来的各种问题,寻求企业整体收益的均衡。

参考文献:

[1] 魏成龙.企业金融———证券市场下的企业投融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 宋力刚.国际化企业投资与融资风险运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3] 洪金镳.入世后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第5篇:企业金融决策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贷融资 开发性金融 干预主义 制度主义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90-02

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支柱。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对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加就业、鼓励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大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贷融资及困境

中小企业的融资包括多种类型,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债务融资又包括债券融资、贸易融资、租赁融资、银行信贷融资等。银行信贷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我国金融制度演进路径和现状来看,我国的金融体制属于银行主导型,银行融资形式是我国唯一比较成熟的形式,相关的法规和运作实践也比较成熟,银行融资在我国企业融资中占有其他融资形式所不可比拟的作用。也就是说,就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立法、司法现状而言,银行信贷融资市场还是一个最容易发展的市场。当然,并不是说中小企业的其他融资市场都不重要,而是说,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创新的一个初始条件,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是发展其他类型市场的一个重要起点。

尽管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筹资渠道,后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我国独立核算中小工业企业的银行贷款在企业负债总额中所占比例高达75%。占我国企业数量99.8%的中小企业占有的银行贷款资源只有20%,而这些中小企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在对银行贷款人实行贷款责任制以后,各商业银行更是出现了“惜贷”的现象,中小企业要从银行贷款是难上加难了。

相比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银行可以从公开的渠道(如资本市场等)了解大企业的经营情况,而中小企业的资料收集较难,在信息披露的规范上不如大企业。中小企业量大面广,银行实施监督的单位成本较高,因而监督的积极性要低于对大企业的监督积极性。商业银行给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贷款不仅仅是出于收益上的考虑,而且也包含有难以量化的政策性因素。

二、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

开发性金融是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增强竞争力的一种金融形式。它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开发性金融机构通常为政府所拥有,具有国家信用,体现政府的意志,用建设市场和建设制度的方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开发性金融不同于普通的政策性金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与政策性金融比较起来,开发性金融更具有积极的一面。开发性金融不仅仅是政策性金融单纯“维持性”的被动作为,甚至带有对超大型部级项目的风险投资性质,将商业银行资金吸引聚拢过来,从而分散风险,最后实现国家、政府、自身、银行、企业等诸方的“多赢局面”。开发性金融,不仅是以国家信贷投资开发国家建设项目,同时也是以国家信用开发金融业自身,这是开发性金融更深层的意义。

2.政策性金融更多的带有政府性干预色彩,开发性金融更多的带有市场和制度建设的色彩。如果政府对某一个项目有直接的财政补贴的话,比如现在农产品收购,一些出口信贷,仍然可以被认为是纯粹政策性的,因为政府有一个单一的目标。但如果是支持西部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并没有直接的贴息,而仅仅是一种号召,资金都在进入,国债同时有一部分资金拨入。同时,国债的资金投入并不是通过信贷的形式实现的,那么就不是纯粹政策性的。贷款本身是要还的,这也可以说是政策性金融,但同时它更多的是用市场的方法实现的。所以,没有政府补贴的就更多的是像开发性金融。

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来看,开发性金融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纯政府的、半政府的和机构的、以及完全市场化的。

第一阶段:以财政补贴为基础的政策性金融。这一时期金融机构本身业绩不是最重要的,政府的信用和财政补贴最重要。这是财政融资和信贷融资之间的过渡体。

第二阶段: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同时追求自身的市场业绩和信用。在这一时期,金融机构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运用的是国家的信用在市场上发展。

第三阶段:面对市场的战略性开发性金融。这一时期,开发性金融围绕国家在小康社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系列战略重点,运用制度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业绩来推动这些领域的融资瓶颈的打开,构建新的融资机制。比如说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和创业以及助学贷款等等,甚至其他更广泛的领域。

三、破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三种方法途径的比较研究

对应于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原因的分析,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解决原则上,存在这三种方法途径:市场主义、干预主义和制度主义。

市场主义者认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可以通过市场自行调节。如果中小企业有良好的经营前景和资信,市场中的银行机构就会向其提供贷款;如果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说明银行对其经营前景和资信存在负面预期。中小企业是否能得到信贷融资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政府在其中难有作为。

干预主义者认为,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失败的市场,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来挽救信贷市场的失败。这种观点导致了政府在政策上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直接介入和干预。如由政府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项目,建立政府出资的信贷担保机构,由政府机构制定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的指导性政策等。

制度主义者认为,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与大企业相比,既具有共性,也具有特殊性。既注意到中小企业内在特征和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信息结构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基础性影响,也注意到金融制度结构,尤其是银行制度结构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要改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就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制度环境和信息环境,而尽可能减少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直接介入和干预。

1.市场主义及其困境。市场主义者的观点实际上没有充分关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特殊性,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是在特定的金融制度框架下运作的,而这个制度框架存在的缺陷可能会扭曲和削弱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造成信贷市场事实上对大企业的倾斜以及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歧视。

对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而言,由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金融管制严厉,存在企业贷款的利率限制,使官定利率低于市场利率,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和监督成本不能得到有效弥补,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另外,政府在信贷上具有对大企业和大项目的信贷偏好,配合银行的国有制和低利率,更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政府干预,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干预主义者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是致力于改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而是试图通过直接贷款、提供贷款担保、规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等形式直接弥补信贷市场缺口。这种弥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总体性地增加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可得性,但因为没有解决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不必然改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效率,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困难。

2.政策性金融――干预主义的方式与困境。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市场失灵。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政府有必要通过政府行为来干预和解决市场失灵行为。

市场机制之所以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上出现失灵,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特殊性。由于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而引起过高的交易成本,从而导致市场价格机制的失灵。为纠正这一失灵现象,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也正因为如此,市场化国家都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本国政府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中,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由政府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通过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校正,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政策性金融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其可以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1)政策。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基本出发点,通常以优惠的利率水平、贷款期限和融资条件对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的产业和地区提供资金支持。这特别表现在基础产业和弱质性行业方面,中小企业在多数国家属弱质性行业,因而需要政府直接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但由于发展中国家财力所限,支持力度有限,不能给中小企业的发展以直接的强有力的扶植与推进,但政府却可以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产业给予持续性的、强大的金融支持。

(2)导向。政策性金融的导向功能是以较少的政策性资金投入吸引更多的商业性金融资金。之所以能起这样的作用,关键在于政策性金融介入某些产业或者开发项目相当于向商业金融传递了一个信号:国家要大力支持和发展这些部门。此时,商业金融跟进,可以获得国家政策支持,投资风险小且利润高。一般说来,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处于成长前期、发展前途不明的重点产业先行投资,表明了政府对这些部门的扶持意向,从而增强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投资信心。当商业性金融机构对某一产业的投资热情高涨后,政策性金融机构就逐渐减少其投资份额,把该投资领域让给商业性金融机构,转而扶植别的行业,形成一种政策性金融对商业金融投资取向的引导机制。

(3)逆市场选择功能。商业银行追求的是利润,而政策性金融对融资领域、行业或部门的选择却有明确的逆市场性,即它只有在市场机制不予选择或滞后选择或无力选择、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将得不到充分资金和应有发展时,政府才通过行政机制由政策性金融逆向地选择它们(白钦先,1998)。这种逆市场选择不应理解为反市场选择,而应看作是对市场机制失灵的弥补,它与市场选择的基本取向是一致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矛盾和问题,投资风险高,收益低,商业金融不愿意过多地介入。在商业金融不愿来、国家财政直接投资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干预主义者选择了政策性金融。

但是,事实上除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外,其它市场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但这并不表明所有市场都是失败的。有许多证据表明,经营良好的中小企业在获得信贷融资方面相对顺利,而经营状况较差的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相对困难。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失败。但政策性金融所代表的干预主义者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是致力于改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而是试图通过直接贷款、提供贷款担保、规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等形式直接弥补信贷市场缺口。这种弥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总体性地增加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可得性,但因为没有解决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不必然改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效率,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困难。

3.开发性金融――制度主义破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的方式。如前所述,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信贷配给作为一个长期均衡的现象而存在,在我国这种处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一方面有大量的收益机会,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市场。

开发性金融主要用建设市场和建设制度的方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因此开发性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首先便是建设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市场,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制度,通过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制度环境和信息环境,而尽可能减少政府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直接介入和干预,形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市场的长效发展机制。

开发性金融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解决原则中所代表的制度主义,并不是市场主义和干预主义的折中,而是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恰当界定。在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这个问题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政府的作用在于完善规范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制度,使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更有效率地运转。只有坚持这一点,才能够保证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在有效率的基础上的增加。通过彻底减少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困难问题。

因此,在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上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在机制上,要一般性地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状况,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二个层面,在技术上,要一般性地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状况,就要充分利用通讯和网络技术进步的成果,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进中小企业信贷技术,降低信贷管理的单位成本。

四、结论

在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和银行间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导致了信贷配给现象,产生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困难。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困难有三种方法途径分别为:市场主义、干预主义和制度主义。本文通过比较三种途径,论述了现阶段在我国通过制度主义的开发性金融方法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问题是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白钦先,薛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董彦岭.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课题组).开发性金融论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佟光霁.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5.万解秋.企业融资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谢平,焦瑾璞.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翟建宏,高明华.中小企业贷款难与社区银行.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3)

第6篇:企业金融决策范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ng needs of integr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and the relev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 financ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 is designed. It builds the database of each participation main bod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kes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on-line, and gets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 financing problems, through analysis of expert and constant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th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an effectively assist corporate to make financing decision-making, and then promot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ng.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联机分析;科技型企业;融资决策

Key word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data mining;online analysis;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financing decision-making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189-02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提高项目资助,项目号YJT201301。

作者简介:刘培欣(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谢瑞峰(1964-),男,山东鄄城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1 技术支持

1.1 传统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结构半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DSS主要由数据部分、模型部分、推理部分和人机交互部分构成。

1.2 关键技术 科技型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经济实力一般都较为薄弱,很难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加之投资风险相对较大,间接融资也比较困难。此外,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差异也很大。因此,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比较复杂,属于非结构的决策问题,单纯使用确定型的方法难以得出较优的方案,所以需要将专家经验以及创新方法融入到决策过程中。故本系统在传统的DSS上融合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较新的决策分析技术。

数据仓库能够对内外部数据进行抽取、净化和转化,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有效集成在一起,将原始数据重新组合成面向全局的数据视图,形成便于进行决策和分析的数据形态和模式,为DSS数据的存储和组织奠定基础,有效保证数据的匹配性。

数据挖掘技术是一个知识发现的过程,能够从多维数据模型和数据仓库的大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先前未知的关系式,并在这些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预测。通过对各因素间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探索,找出那些潜在的可以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而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方便决策者能够更好、更快捷地制定出较优且可行的融资方案。

OLAP能够对共享多维信息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进行访问和分析,是以多维数据为基础的验证性分析工具。通过对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操作,便可以将分析结果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展现到人机交互界面。在科技型企业融资决策支持系统中可以建立若干数据集,对其进行OLAP操作,深度全面地掌握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状况。

这3种技术在提高科技型企业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也会发挥显著作用。如,通过建立科技型企业数据库,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运营能力等进行数据存储,再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优势,并将其反馈到决策层,使决策者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以便及时做出职能管理或业务等方面的调整和改进。

2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技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科技金融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但金融资本支持科技产业的资金比例普遍偏低,究其原因,科技型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巨大风险是获取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制约因素,加之风险补偿机制的不足、相应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信用环境的不健全,使得金融机构更是望而却步。

科技型企业融资决策支持系统旨在增强各金融主体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的同时,创新风险补偿机制,以增强金融机构参与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的融资的积极性。该系统以数据仓库为基础,其数据仓库层整合了各科技金融主要参与主体(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政府等)的分散数据库,形成了统一的数据平台;数据挖掘技术和联机分析处理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辅助决策者进行分析决策。此外,本系统不是一个单方向的决策过程,而是一个有机循环不断更新和改进的整体,可适用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

可见,构建科技型企业融资决策支持系统对于促进科技资本与金融资源的有机结合、改善科技型企业信用环境并提高其融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2.2 系统总体设计 科技型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以数据库为基础,综合运用了数据库仓库、数据挖掘、OLAP等较为先进的决策支持技术,多种技术和方法融合在一起,各个子部件相互协作。其总体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

2.3 系统详细设计 该系统的详细结构设计图如图2所示。

本系统中数据仓库的主要数据源包括:科技金融需求主体信息数据、科技金融供给主体信息数据和科技金融中介机构信息数据。根据系统目的需要,我们将科技金融需求主体仅限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来源渠道可以是,高新技术企业为获得融资而自行提供的相关信息,各金融机构之间由于业务往来提供的相关企业的各类相关信息,以及政府部门的共享信息关于科技型企业的各类信息;将科技金融供给主体划分为金融资本供给主体和科技金融政策信息供给主体,金融资本供给主体为科技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科技保险机构以及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机构。科技金融政策信息供给主体,即制定和颁布科技金融相关政策的部门;科技金融中介机构包括担保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第三方理财等。以上信息获取后,分类并归入相应的数据库,然后通过对各类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清晰转换和加载,并将处理之后的数据存入数据仓库中。

该系统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是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部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仅将决策所需的全部有用信息以标准化的形式保留下来,但并未产生决策。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潜在的规则和知识,并结合知识库找出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规模,同时随着方法库和知识库的不断充实,便可把握能够增强融资能力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分析结果对这些关键因素所涉及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OLAP能够以多维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进而获得对相关数据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理解,最终将一个直观易懂的结果提供给决策相关者。

方法库系统用于存储银行、投资机构等科技金融供给方在提供贷款或投资资本时对企业的各种分析、评价、甄选和预测的方法,即包括信用评估体系、投融资机制、政府科技投入机制等在内的各种方法和规范;知识库则用于存储和管理方法分析中的各种规则以及OLAP与DM过程中得到的知识。

人机交互模块,是该系统在实际中运用的关键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系统的应用范围。它将挖掘出的潜在规则、知识和方法,以及OLAP的分析结果,通过人机友好的界面的方式反映给决策者,方便决策者根据DSS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决策。

3 结语

文章设计了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获得大量的潜在的、有实际意义的规则和知识,为企业的融资问题以及金融机构的投资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从而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为科技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该系统能带来最大效用的前提是相对有效的科技金融创新,尤其是融资担保方面的创新。如探索和开展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债券质押、仓单质押和其他权益性抵(质)押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方式。

最后,科技型产业集群内企业可以共享同一个融资决策支持系统,但要通过设定关键信息的访问权限来实现保证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保密度。这样既可以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又降低了系统的建立、维护和升级成本。

参考文献:

[1]孙林杰,孙林昭,李志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研究[J].企业管理,2007(5).

[2]郑双.提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1).

[3]周昌发.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J].中国软科学,2011(3).

[4]方松泉,刘志超.基于博弈论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模型[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5]赵一静.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5).

[6]陈雷,周春华,王运成.大学生培养的决策支持系统[J].软件导刊,2011(10).

[7]刘杰.数据仓库技术在商业信息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4(3).

[8]张丽英,张秋生.高速公路项目融资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J].交通财会,2007(2).

[9]李文峰.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国防生培养决策支持系统[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7(3).

第7篇:企业金融决策范文

关键词:风险防范;企业金融会计;防范措施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金融会计作为金融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关乎企业的良好发展,还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应重视金融会计的风险防控,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控制策略,优化当前金融会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会计人员职业水平,确保金融会计体系具有良好的深度和广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金融会计的主要作用和发展

(一)金融会计的主要作用

首先,金融会计主要是管控企业金融活动的运转资金,会计人员结合相关规范和准则开展财务数据记录以及管控,了解金融活动运转状态,通过核算的方式了解金融活动存在的财务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置。其次,金融会计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金融业务涉及的数据较多,会计人员需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理解,形成财务预测报告、资产管理方案和金融风险分析等文件,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模式,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有效数据。

(二)金融会计的发展

金融会计这一概念最开始是表达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会计核算的统称。会计管理人员结合会计基本管理,对银行或金融机构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和监督,并将监督记录结果形成财务报表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与企业高度融合,诸多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涉及了金融活动。在这样的趋势下,国家出台了新会计准则,对于金融相关活动进行了明确规定,提升了金融工具的利用率,也拓宽了金融会计的范围。金融会计不再是金融机构和银行的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的金融活动也将作为金融会计的一部分,企业运营的金融活动将受到金融风险的持续影响。因此,企业中的金融会计核算工作与企业的运营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融会计对于企业的运营治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企业金融会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会计核算部分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我国金融会计管理制度已经与国际会计管理准则逐渐接轨,但制度仍不够完善。与此同时,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风险需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保障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一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人员在计量金融资产价值时,需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此阶段中,需要接触到大量的数据,会计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数据统计工作,有市价需求时,需要收集成熟金融市场的数据;无市价需求时,需要运用估价模型开展计算工作。这些数据的假设没有完善的标准,财务核算结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存在判断不合理的情况。与此同时,一旦不同企业对同种类的资产公允价值进行不同方式计量,那么将会出现企业可比财务信息失去比较价值,对于企业后续的战略管理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此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普及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会计软件的完善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

(二)金融结算部分

在开展金融结算时,一旦会计人员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或结算过程中存在纰漏,将带来严重的结算风险。大部分结算风险出现在制度不够完善,内部监督管理工作不达标时。尽管部分企业具有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但尚未形成金融会计管理制度,结算流程不够合理,结算工作存在纰漏,为企业带来严重的金融风险。

(三)人员方面

当前,部分企业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水平不达标,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比如,大部分企业刚刚经营与金融相关的活动,会计人员对于金融管理方面不够了解,尽管从业时间较长,但仍然选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不能完全掌握新会计准则。近年来,金融会计准则持续更新,对于金融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和专业能力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金融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承担传统的核算记账工作,还需结合核算结果对金融项目进行专业的判断和评估,分析金融活动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向决策人员提出预警方案。传统会计人员在面临着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内容时,由于自身专业程度不足,难以正确核算金融项目资产运转情况,也无法预警风险。此外,金融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还需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提升思想水平,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风险,降低风险对于金融项目运转产生的负面作用。企业也需引导金融会计人员,保障其能够意识到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监管部分

会计监督管理作为风险防控的主要方式,审核会计核算内容以及核算结果作为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确保能够及时找出会计核算文件中存在的漏洞,降低会计核算涉及的金融风险。企业需在开展监督管理前,需重视内部监管制度的完善,配置经验丰富的监督管理人员,保障监管制度落到实处。

(五)决策部分

企业在经营管理金融活动时,需要进行多个决策,金融活动相关数据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一旦数据准确性不高或真实程度不够,将导致经营决策战略失误,对企业也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企业管理人员做出决策的过程十分复杂,数据将是决定决策方向的主要依据和相关基础,金融会计的核算工作能够提升决策需要数据的准确性,保障企业当前财务状态,经营情况能够反馈到管理人员手中。在制度决策时,管理人员还需对当前掌握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因此,一旦数据和信息失真,在实际分析阶段,就会发生失误,对应的决策也将阻碍企业发展。金融决策将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只有不断降低决策风险,才能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元素逐渐融入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不断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逐渐对金融会计工作引起了重视。一旦企业忽视风险管理工作,将造成严重的损失,也会将降低对金融会计的信任程度,对于整个行业口碑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应结合金融风险类别,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保障企业平稳运营,为金融体系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金融会计监督管控

企业在运营金融活动时,会计核算及监督管理工作方面必须进行强化管理。一些企业存在表面经营和内部运营不合理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监督人员职能未得到正确发挥。因此,企业内部要具有良好的监督管理秩序。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稽查制度,严格按照监督制度,并将其与绩效管理考核制度进行衔接,提升稽查监督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时完善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与此同时,需要结合金融市场发展情况,不断革新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环境,避免出现新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应将责任落实到负责人,保证企业内部具备岗位分离,稽核机制尽可能做到交叉,各部分稽核人员相互制约,保障监督部门内部可控。此外,应对于金融活动运营全过程予以监督,对于部分一线管理人员不规范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从根源提升监督管理效果。对于情形严重的人员,应向司法机关报案。

(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尽管目前我国政府出台了与金融相关的新会计准则,并完善了相应的会计名词解释。但在部分企业开展会计核算过程中,建立会计核算制度的部门仍然对于这些准则不能进行充分掌握,制度制定时仍然听取基层的建议,制度与国际准则不相符,这样的制度也将难以适应企业正常发展。因此,企业需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会计核算方式,并且制度需与国际准则接轨,但不可一味地趋近于国际准则。例如在开展公允价值分析核算过程中,国外金融市场发展完善,大部分金融工具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价值的方式确定;而我国金融市场的定价仍然属于不完善的阶段,在开展财务报表调整时,市场定价信息将不够合理,管理人员如果直接采用市场调研数据,将导致财务报表数据失真,严重影响金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企业发展受到负面影响。此外,除了金融会计准则的执行和制定以外,还应对核算软件进行完善。企业需要引进熟练掌控会计核算以及电子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电算化核算制度,及时了解电算化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决,确保会计电算化能够发挥出自身优势,为后续金融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内部控制环境营造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控制与防护,不仅仅是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核心职责,还是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职责。由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将是引发风险的源头,因此企业管理层应重视员工管理,宣传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重视会计风险防控工作。企业应先让员工明确自身工作对于企业会计管理的影响,确保员工了解自身的不当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样才能保障每一位员工都有良好的风险规避意识,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完善自我管理,小心行事。此外,企业需不断完善当前的岗位管理体制,引进其他各个公司的经验和先进成果,保障风险管控工作能够有序有效开展。最后,应确保其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保障其拥有良好的风险控制和化解的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还应重视人才选拔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聘请高水平、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确保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会计从业人员还需具有责任心,这样能够从根源上降低人为风险发生概率,完善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控工作。

(四)保障金融决策水平

企业管理人员在防控金融会计风险过程中,不仅需要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还应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保障金融决策水平。决策阶段管理人员应重视风险预警、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规避。在做出决策前,应结合实际情况判断金融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就要求管理层对金融核算全过程进行了解,并且对核算全过程进行掌控,不能仅仅相信数据,而是要结合数据形成方式,了解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在风险预警防控部分,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当前金融环境情况,力求做出最合理的决策。最后,管理人员应结合金融风险特征建立应急预案,设置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措施,将企业运营金融风险降到可接受范围。

(五)提升会计人员职业水平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在会计改革中对于金融会计相关准则进行了革新和解释。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些准则不能落到实处,准则难以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金融会计从业人员对于新会计准则理解不到位。因此,企业应重视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培训工作。首先,应结合新会计准则开展培训工作,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理解准则中的内容,不断拓宽金融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面,强化其对新会计准则理解。其次,应不断提升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意识和道德水平,设立对应的奖惩机制,确保能够激发其责任感,保障金融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更加负责认真,不断促进企业规范化发展,形成完善的企业核算基础。与此同时,企业应结合培训进度,定期检测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开展会计人员素质考核工作,对于职业水准优秀的人员予以提拔,建立更为专业的金融会计队伍,将新会计准则传达下去,确保会计人员能够理解当前的新政策,避免违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督促从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自主学习,通过奖励等形式激发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学习意识,为后续的会计管理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落实会计责任制

企业在防控金融会计风险时,应树立责任会计理念。通常情况下,这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责任会计理念将作为防控金融会计风险的核心环节。因此,企业在开展金融会计风险防范过程中,应结合自身运营情况,依照分散性原则,采用多种途径不断化解企业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金融会计风险,并且不断强调分散责任这一概念。分散责任主要是指将整体金融会计责任分散到各个会计从业人员中,根据科学求是的精神,建立完善的、有序的责任中心以及责任体系,改变传统风险承担思想,让每一位金融会计从业人员都承担着责任,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风险管理过程中,在应对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时候,能够将压力转变为动力。此外,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应在这种会计责任制基础上,建立素质较高的金融会计队伍,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提升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断规范其行为,让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金融会计风险管控过程中。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金融会计逐渐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会计人员应不断分析当前企业运营情况,重视自身职能的转变,提升职业水平,保障胜任能力。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也需要重视金融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对于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数据来源和数据生成,重视经营决策等过程,建立更为完善的制度。并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各项制度管理层还应重视团队的建设工作,不断强化人员培训工作,提升整个队伍职业素质。与此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确定能够留住复合型人才,以应对金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只有确保金融会计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优势,核算准确真实,监督管理到位,决策有效才能够从根源上保障企业良好发展,合理规避金融会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简政.企业中的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中国市场,2020(07):142–143.

[2]赵思栋.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1):82–83.

[3]邓一仪.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商业文化,2021(23):50–51.

第8篇:企业金融决策范文

关键词:企业融资决策 新会计准则 影响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开发,企业财务管理手段日渐多元化,企业融资作为一种理财经济活动,其决策与企业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会计准则是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中的一种规范,其目的是使会计处理实现科学合理、内在统一。往往不同的会计准则将生成不同的经济影响,从而使企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在新会计准则的推动下,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完整的企业经济活动记录,对企业融资决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企业融资与新会计准则

2.1、企业融资概述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如果预测到企业现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银行存款无法满足这个差额时,企业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筹集资金。所谓企业融资,实质是以企业为主体融通资金,使企业及各部门之间资金供应实现平衡状态。具体来讲,企业融资就是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和对外投资的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或者机构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理财活动。当企业资金紧缺时,在最下的代价下,筹措到适当额度的资金;当资金盈余时,在风险最低的情况下,通过购买股票、公司债券、基金等方式投资,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

2.2、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在2007年1月1日由我国财政部在,目前已经在各类型企业中全面推广与应用。新会计准则不仅可以约束公司会计核算操作,还可以为公司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

3.1、对企业融资市场规范与发展的影响

企业融资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的生产经营与资金运转情况,通过一定方式利用内部累积或者向外部投资者筹集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融资通常的场所是资本市场。会计准则作为规范市场和行为的前提,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因素。企业若想有效、规范得进行融资,就必须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资本市场主要由证券市场和中长期银行借贷市场组成,就目前国际经济市场而言,健全资本市场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完善,这就使得企业投资决策者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特点,制定出一套既能约束会计操作行为,又能反映企业财务经济状况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为企业融资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秩序,规范了融资市场发展,对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新会计准则为决策者投资建立了基本的信用基础,大大降低了融资活动的风险,确保企业以及国家经济稳定发展。

3.2、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市场出现了较多跨国经营、跨国投资以及跨国融资等现象,促使我国经济逐渐向国际大市场发展。若想我国市场经济能较高的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就必须将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进行规范与完善,使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随着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我国基本实现了与国家同步,并获得了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认可。新会计准则在企业融资中的应用,使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得到了大范围的接受,有效降低了财务信息与会计信息理解的成本,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避免了与其他国家贸易交流的摩擦,对增强我国经济活动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3、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

目前,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相对较低,相关财务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股票发行制度不完善,直接导致企业产权改革不到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大多数大中型企业融资方式仍然依赖于银行贷款,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难以发挥出资本市场的实际价值。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投资者、员工对企业价值评价,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随着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及机构、国有企业等多个领域改革的深入,拓宽了我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了企业的融资水平,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更好更快的发展。

3.4、提升企业融资决策的透明度

国家证券监理部门在相关规定中指出,每个企业必须严格遵循新会计准则及其附属规定,在确保新会计准则顺利实施的同时,提升了企业融资决策的透明度。企业在进行年度财务报表编制时,为帮助投资决策者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确决策,必须确保上一年度企业财务相关信息数据的真实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企业融资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过,使企业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产权结构越来越复杂,对外投资越来越普遍,如何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需要转变决策投资者的观念,提升融资决策的透明度,并结合新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融资决策,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最大程度降低融资风险,确保我国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晶.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J].中国经贸,2012,(8).

[2]黄燕霞.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探究[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12).

第9篇:企业金融决策范文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一、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只重视改善大型企业的生存环境,而对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主要表现:一是以银行信贷为依托的间接融资渠道存在较大障碍。在西方国家,银行信用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如美国,37%的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其余资金的供给者是金融公司、租赁公司和其他非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方面存在较多障碍。主要原因有:首先,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一次性贷款的数额较小,与银行对大型企业或项目的贷款业务相比,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会明显增加银行的业务量和经营。其次,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风险大,资金占用时间长,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承担此类贷款风险。另外,商业银行对企业提供贷款需要严格的担保程序,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往往资产质量不佳、负债率高,难以提供合适有效的担保方式。二是政府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西方国家政府扶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有贴息贷款、政府优惠贷款、银行贷款信用担保等。我国政府为了支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些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但力度相当有限。一方面,针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贴息贷款、优惠贷款有限,另一方面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也显得滞后。

二、中外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比较

(一)贷款援助政策

在西方国家,政府帮助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方式有:贷款担保、贷款贴息、政府直接优惠贷款等。美国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主要由小企业管理局(SBA)负责实施。其主要政策内容是: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和提供少量的直接特别贷款,并负责管理政府其他部门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目前,SBA担保的最高贷款额为25万美元,担保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最高可达90%,期限可长达25年。日本作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并制定了独特的以政府金融体系为主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日本解决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资金不足的独特做法是,由政府财政拨款建立专门的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政府金融机构。主要有:国民金融公库(1949)、中小企业金融公库(1953)、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1963)和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1967)等。

(二)信贷决策方式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时的指导思想是自主的谨慎实施策略,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时受政府干预较多。由于决策方式的不同,从而构成决策效果的不同。西方国家的银行在信贷决策时通常采取三种有效方式,即:集中化决策、分散化决策和一体化决策。无论哪种决策方案,当贷款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就由精通各项金融业务的员工任项目经理,对决策的全部实现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提供服务,包括对贷款的运动轨迹、使用效率及回流渠道,抵押物品的保管、核查与监督等,尽可能防止信贷风险产生。

我国信贷决策人为因素较多。因此,我国银行的信贷决策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信贷决策有所不同,并实行利随本清的清偿方式。我国的信贷决策的特征是指令性、长官性决策行为较多。当国家出台一系列金融法规后,各家银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办抵押,换借据。由于对抵押物品的有效性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致使抵押贷款手续要素残缺,造成信贷资产的大量损失。

(三)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是政府或民间创立的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率的专项投资基金。其中欧美等国家多由民间创立,而日本等国主要为政府设立。

美国的风险基金最为发达,遍及全国500多个小企业投资公司,其中大部分主要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投资资金。1995年共有7万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总共110多亿美元的风险基金。

日本的风险基金也很发达。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开始实施中小企业现代化政策,进一步提出了中小企业要实现知识密集化、高技术化的政策,同时鼓励政府金融机构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目前,日本风险企业已达2万多家,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处于发展的初期,风险投资规模小,加上法规的不健全以及风险投资缺乏完善退出机制等原因,难以满足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对风险资本融资的需求。

(四)信用担保制度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通行作法,是重塑银企关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改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要手段。在世界各国中,最早建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家是日本。日本于1937年成立了东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1958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公库和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共担风险、担保与再担保有机结合的信用保证体系。

美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是由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来实现的。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局在全国有2000多个分支机构,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我国目前一些地区进行了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探索,但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改善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尽快建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诚信系统,有效降低银行的信息成本

中小企业的群体信用较差,是阻碍银行信贷资金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可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诚信信息库体系。任何企业只要从该体系内任何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融资,该企业的资产、经营、诚信记录等重要信息会及时登记入库。若企业法人或企业经理诚信状况不佳,任何商业银行将停止其提供融资。同时具有良好诚信纪录的企业将会更便利的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

(二)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由于先天不足的原因,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着信用等级不高的问题,使得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条件和抵押担保条件特别严格;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通过构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建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与银行之间良好的关系,提高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程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担保的探索。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担保和再担保两部分构成。担保以地市为基础,再担保以省为基础。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般由信用担保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央与地方政府、咨询机构等组成,体现新型的银、企、政关系。为了完善我国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该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信用担保的风险控制与防范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保证担保基金有长期稳定的补充资金来源;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使信用担保机构有法可依。

(三)加快风险投资业发展,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西方国家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发达的风险投资业和充足的风险资本是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存在着资金来源单一、风险资本规模偏小、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缺乏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是改善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当务之急。其核心工作包括:一是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业扶持力度。例如,政府通过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财政税收信贷优惠政策等工作,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扶持风险投资的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健全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为风险资本建立顺畅的退出渠道。三是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吸引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拓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在西方国家,风险投资基金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及创业投资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与一般的投资基金相比,风险投资基金是面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基金,实行“共同投资、专家经营、组合投资”的运作方式。我国现有的风险投资公司具有基金管理公司的雏形,可先通过这一载体募集各类风险投资资金并加以运作,待条件成熟后,按规范的要求改组为基金管理公司。

(四)提高担保抵押制度效率,降低银企交易成本

通过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金融缺口模型和银企信贷博弈分析可知,政府信贷支持和高效的司法体系对缓解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缺口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采取具体措施来完善抵押担保制度、提高抵押担保效率。为此,政府部门要完善管理制度,待条件成熟时,建立起按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同时政府每年要将当年税收增长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存,以增加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的信用放大能力,降低银企交易成本。在抵押方面,要降低各项手续费用,提高抵押办理效率;同时,要提高抵押物品担保的司法效率,对抵押制度进行创新,以推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服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