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总结精选(九篇)

中医基础知识总结

第1篇:中医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微课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法基础医学概论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b)-0123-03

基础医学概论是为非医学专业开设的介绍医学基础知识的课程,通过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医学技术服务工作奠定医学基礎。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通过将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可以将学生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1]。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是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是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是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碰撞的火花。

1基础医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该校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授课顺序是: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有市场营销、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相关知识概念,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模式。教学目标是:构建学生医学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各类医疗机构所需的有医学背景的技术人才。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开设有其自身优势[2]:(1)融合多门医学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2)让学生以较短的时间代价,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3)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为其今后开展与中医药相关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3]:(1)来自教学对象,基础医学概论开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非医学专业新生,对学习充满好奇,但医学基础薄弱,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率势在必行。(2)来自教学内容,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教学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如何精选教学知识点,避免出现重复内容,并让教学内容相互衔接,是一项重要任务。(3)来自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重在教,学生重在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的转变,最根本的是从“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

要从根本上提升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解决该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该学系课程组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及课程内容设置,在比较了多种教学方法后[4-5],尝试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解剖组胚学学科中应用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

1999年,混合式教学(BlendedLearning)概念正式被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但大体上都描述了以下3个方面的共同特征[6]:课堂教学方式和媒体传播教学的组合;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型教学手段的组合;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组合。近年来,一些教育实证研究表明[7]:与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和单纯的在线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微课(Microlecture)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和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针对某个教学内容或学科知识点设计短小精悍的、制作精良的、具备情景化和趣味化的微视频。微课作为在线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包括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简,教学主题突出,传播形式多样化等。

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可将师生面对面授课的优点和学生课前自主网络学习的优点相结合,将“教师教为主”和“学生自主学”的优势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既能充分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在教学过程设计、交互支持以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8],因此基于微课开展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值得尝试。

3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开展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要取得根本性的提升,必须与教学方法改革联系起来,为解决该课程授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该学系课程组尝试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该课程中解剖组胚学学科,试点班级为营销17班,该班级基础医学概论总课时为90学时,其中解剖组胚学36学时,生理学24学时,生物化学15学时,微生物与免疫学15学时,教学课时教学具体探索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确定课程教学规则

课程教学规则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是学生学习的指向灯,包括课程教学过程的教学要求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面提出教学要求及任务准则,线上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课前给予学生学前问题,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传课程资源;课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答问题;课后布置学习自测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学生课前思考学前问题,观看并学习微课视频;课中查阅相关网络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课后在线完成随堂自测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线下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课前对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并录制微课视频,针对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课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答疑、解答重点、解译难点;课后及时对每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生课前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善于质疑;课中按时出勤,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课后温故而知新,针对重点和难点,及时巩固,总结提高。

考核标准包括线上及线下两部分,线上随堂测试占50%,线下阶段测试占50%,总分100分。

3.2具体教学流程

对传统的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过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3.2.1构建微课,课前学习

课前教学采取线上自学方式。首先将解剖组胚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多个教学单元,涵盖相关的知识点,针对每个教学单元录制微课视频,每个视频播放时间为8~15min,内含学前问题和参考资料,学前问题的设置需贴近生活,具有一定趣味性,如“激光治疗近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人老珠黄,它和黄疸病人眼球变黄机理一样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寻求答案。

任课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创建班级QQ学习群,在授课一周前,將微课视频资源上传至群内,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学前问题等方式进行线上自学,并通过完成自测题进行学习效果检测。通过课前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认同感。

3.2.2分组讨论,课堂引导

线下教学指在教室完成的课程学习。每次课3学时,每学时40min。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学时,由学前问题导入教学,根据就近原则将学生每3人分为一组,设立小组长,小组成员围绕学前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学习体会,讨论过程中学生可随时查阅线上教学资源,最后小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二学时前20min,师生展开互动,进行讨论,教师点评小组讨论结果,梳理学习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二学时后20min和第三学时由教师讲授课堂内容,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授课模式相结合。

3.2.3总结归纳,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学生通过重温微课视频,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学习拓展教学资源,及时补充课堂遗漏,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并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线上生生讨论、师生讨论,通过课后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

3.3实施效果,评价总结

实践证明,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课堂,有助于增加学生课程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相长。

3.3.1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微课视频,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多个涵盖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单元,做到精选教学知识点,注意教学单元的相互衔接,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针对性地解决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教学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的问题。

通过学前问题和微课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会增加平时学习时间,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期末考试集中复习的压力,学生为更好地解决学前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会认真阅读教材和学习资料、查阅文献,有助于养成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传统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能做到深入思考,而混合式教学的分组讨论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团队合作的平台,在梳理和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做到对课堂的把握,对学生的引导,需要提前录制微课视频、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查阅大量课程相关材料,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3.3.2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虽然有众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9],比如说:如何确定线上、线下教学的时间分配,如何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的主动性,如何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改革效果。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4结语

第2篇:中医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教学内容的设计

①夯实中医基础,设立学习先行组织者。学生的学习进步,肯定不能脑袋一片空白,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新知识的影响是巨大的。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要及时回顾。②典型案例分析,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学习基础知识,容易让学生产生迷茫感,感觉所学和具体疾病相互脱节,根本不能紧密结合。那么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的选择要遵循教学设计原则,要能够反映疾病的主要特点。③归纳知识框架,促进知识迁移。牢记了基础知识,分析了典型案例,就要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相关规律,归纳出某个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机和治疗原则等有关知识。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系统化记忆相关疾病知识,还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小组是教学方案实施的基础,为了保证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小组成员的分配也要实现优势互补,使得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教师要学会转变自身角色,要从自身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老师主要负责小组内的学习和相互协作,保证案例完成的有效性。

第3篇:中医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医生需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医学生个人总结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医学生个人总结模板13年的大学生涯中,我不断的充实自我,挑战自我。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忙下,我具备了十分扎实的专业基础只是,并系统的掌握了医学专业课程。于此同时,在不满足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各种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我十分热爱医学事业,并立志投身于医学事业中去!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还有人类身心健康而奋斗一生。进入大学一向是我的梦想,但真正的大学生活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在进入大学前,脑子中想的是自由了,能够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了,但我很快就明白了,大学更要努力学习,应对周围更多,更优秀的同学,我打消了以前的念头,开始了进入大学后各课程的学习。

在这一年基础课的学习中,我对医学知识有了更大更浓厚的兴趣,我逐渐了解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特点,病理过程等,为自我第二的临床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这一年的基础课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忙下,自我都逐一克服了,另外我也总结了学多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自我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得到了扎实的运用。

透过这一年的理论学习,我自我坚信但是的选取是没错的,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为下一步的学习和生活铺平道路。

透过第一年基础课的学习,我对第二年的专业课的学习有了跟深更浓的兴趣,在学习中,我比第一学年的学习更加努力,课下努力复习以前的基础知识,还要去图书馆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知识,自我各方面的知识得到了提高,我的各方面潜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

在临床课的学习中,我对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努力,重点掌握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常见病的特点,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等更为重视,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深的认识到此刻还有许多疾病我们人类是无法克服的,对它还是不了解的,所以,我更加明白自我肩上职责,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刻苦努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学生个人总结模板2大学生活转瞬即逝,转眼之间,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我即将告别大学生活,告别亲爱的同学和敬爱的老师,告别我的母校——---大学。美好的时光总是太短暂,也走得太匆匆。如今站在临毕业的门坎上,回首在---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有过期待,也有过迷茫,有过欢笑,也有过悲伤。

本人在临床医学专业老师的教诲下,在临床医学班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参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关实践活动,本人临床医学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思想品德上:在---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读期间自觉遵守《---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行为准则》,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通过大学思政课学习,我学会用正确理论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自己成为思想上过硬的临床医学专业合格毕业生。

在学习上:本人认真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每一门功课,积极参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关实践活动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并顺利通过考核。平时,我关注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及时掌握临床医学专业最新科研情况,使自身的临床医学素养与时俱进。此外,我还参与临床医学相关资格考试----(列举自己获得的临床医学专业证书)。从大一入学时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懵懂到如今对整个临床医学行业发展的了解,我已经完全具备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应有的条件。

在工作组织上:我担任过临床医学专业01班---班干部(或临床医学班宿舍长、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组长等)。本人积极主动参与临床医学班级事务管理,代表临床医学专业01班参与学院---活动。在临床医学专业01班集体活动和临床医学班宿舍管理中,我有意识地协调好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做好班级内务工作,为我们临床医学专业01班同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临床医学专业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级获得---------。

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即将毕业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大学的四年熏陶,使我拥有深厚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我将以坚强的信念、蓬勃的热情、高度的自我责任感去迎接人生新的阶段

医学生个人总结模板3在大学学习的五年里,本人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自己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世纪发展要求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医学生。

本人政治思想觉悟高,认真学习各项政治思想理论,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方针,路线和政策,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自觉遵守--医学院的校纪校风和各项规章制度。

在校训鞭策下,端正个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本着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态度,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了临床医学专业理论,同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把知识转化为动手,应用,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统一。在临床学习期,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的态度。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

在工作思想行为方面,本人作风优良,待人诚恳,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处事冷静稳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潜力,能合理地统筹安排工作生活中的事务,本着"热情,求实,尽职"的作风,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本人在校期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本科阶段学习,并涉猎了许多医学书刊及文献,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专业知识过硬,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广泛爱好,时间观念强;严于自律,吃苦耐劳;团队亲和力强,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具有一年实习经历的我积累了很多的临床经验,熟悉和掌握了各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及治疗原则,能够正规全面系统的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完成医疗文件书写,了解常用药物的剂量及用法;多次参加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进行了专业的“三基”培训,实习期间可独立分管病人,能够与带教老师达成共识,得到了医院领导及老师的肯定。可熟练完成临床基本操作。

当然在学习工作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但是“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我崇尚的理念,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是我个人的基本原则,相信凭着“实事求是,开拓进缺的作风,一定能克服不足,争取更大进步。

医学生个人总结模板4本人在校期间,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其方针、路线和政策,政治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各项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并参加了学院党委举办的党员培养发展的对象。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及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在“立志立德、求真求精”八字校风的鞭策下,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进取、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毕业生。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以“热情、求实、尽职”的作风,积极完成学校和年级的各项任务,在临床实习期间,持着主动求学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临床上级医生学习,秉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吸收医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我崇尚的理念。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是我个人的基本原则。

三年来,在无涯的学海里,尽管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从未放弃过对更优秀的追求。而且在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认识下,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同时,在不满足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各种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参加课外学生科研活动,这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更重要的是,在“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下,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对社会的实践。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发挥,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三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热爱医学事业,并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我牢记着医学生的誓词:我自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好医生!

医学生个人总结模板5在校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我热爱医学事业,并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在临床课的学习中,我对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努力,重点掌握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常见病的特点,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等更为重视,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从中也知道了还有许多疾病我们人类是无法克服的,对它还是不了解的,所以,我更加知道自己肩上责任,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刻苦努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4篇:中医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基础知识

一、研究背景

医学生以其特有的就业前景及医生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具备扎实的功底,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牢靠且能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同时,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形势也警示加强医学生基础教育的必要性。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分析总结出目前最主要、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医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产生倦怠感

据研究统计,医疗、护理等专业的学生学习倦怠高于计算机、外语等专业,考虑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医护行业服务的对象是人,也给从业者带来较大压力,且医学专业学生同样也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这些都使得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程度较高。此外,部分医学生只注重临床技能,认为基础知识枯燥乏味,而完全忽略了基础课程与临床实践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二)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匮乏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

现阶段,医疗纠纷不断,医患关系日趋紧张,除了患者对医生行业的认识不够、舆论压力、媒体偏激的报道等因素之外,医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部分医生过分依赖高科技,而忽视传统的体格检查,问诊环节缺少,医患沟通匮乏,医生不能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而单纯凭借化验单、检验报告,往往会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延误。另一方面,部分医生由于知识的欠缺,在选择检查项目上存在疏忽,不能正确选用特异性的检查,患者花“冤枉钱”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诊断结论。

二、医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基础课程不仅仅包括细胞生物学、解剖学、遗传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病理学等,还应该包括思想政治、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以及英语等方面的教育。医学生充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优秀的基础知识是医学生思想升华的知识源泉

思想政治、伦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助于培养准医学生们高尚的人文素养,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奖助学金、评模评优的有力依据

医学生由于其培养周期和成长过程较长,费用昂贵,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大多数医学生可以在上学期间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取奖助学金,来缓解一部分家庭压力。现行大学期间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各项评优评模的文件都明确要求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强。医学生只有学好基础课程,才能得到较高的学分,在参评奖助学金时具有超强的实力。

(三)稳固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医学就业形势严峻,医学生们纷纷选择向更高的学历进修。但是,医学研究生考试与其他考试有所区别,其专业性质决定其考查知识点综合且理解难度较大。本科期间基础课程的掌握有利于医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做到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有机结合,形成以疾病为主干,贯穿各科内容的复线。

(四)夯实的基础知识是临床实践必不可少的条件

有效掌握基础医学,首先,增强医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提高未来医生的专业水平,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再次,能够为临床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和问题做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和研究。同时,可以从病因诱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等方面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预后措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三、强化医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途径探究

(一)个人方面

1.提高自我认识。正确认识医学生的身份、肩负的重任以及基础教育对于自身、患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和理想。这样,才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去。

2.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的重要条件。医学生在学习过程应针对各科目的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勤于归纳总结,巧妙联系前后知识点。

(二)学校方面

稳抓“三风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学生干部在教室学习园地和宣传栏实时更新医学前沿信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院适当安排学习经验交流会或举办知识竞赛、讲座等,以达到知识的共享。教师应一改往日传统的说教形式,在基础课程学习开始及过程中,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由临床问题引出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对一些基础理论进行精辟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增强摄取新知识的本领。

(三)社会方面

实践活动是完善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医院应多开展一些志愿活动或组织生产实习,学生才能把理论知识学得更活,而且记忆持久、巩固。同时,医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参加各种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才比较完善和全面,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

医学生承载着未来医疗卫生发展的希望,应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不断探究创新。只有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将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第5篇:中医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病理学;PBL教学法;教学改革

现代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同时还培养他们分析和判断能力,成为终生学习者。要求学习者调整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重要桥梁学科,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学将为临床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病理学教学中构建一种以培养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学习模式尤为重要。PBL(Problem-Based Learing)教学法,又称问题导向学习,提倡以临床问题为引导进行基础理论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一种主动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1]。我们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病理学教学中进行了PBL教学模式的实践,现将实施过程及体会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滨州医学院2012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76名学生随机分成8个小组,每组9~10名学生。

1.2 教学内容

以李玉林主编的《病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为教材,选取《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传染病》两个章节采用PBL教学法。

1.3 PBL教学法实施过程

1.3.1 课前准备

在PBL模式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督促者和反馈提供者,而不是一个信息提供者。负责准备典型病例,病例撰写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文化、已有知识和期望。设计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需有利于鼓励学生以整合的方式讨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并能让他们发现自己知识体系上的不足。课前两周向学生发放PBL教学资料,教师进行简单的课前指导。

1.3.2 小组学习

各小组分别选出组长一名和记录员两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学习讨论,一名记录员负责在黑板上记录并整理讨论内容,另一名记录员负责总结黑板上所有信息并整理为笔记。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医学词典、解剖图、药理学参考书、教材和网上资料等一系列广泛的学习资源,对病例的背景知识和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搜索,确定学习主题,通过查找信息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一起学习研究,学生们共同找到病例中提供的关键信息,提出假设,并研究合理的解决问题方式。如在小组学习中,产生新的问题或没有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则提交到课堂上进行讨论。

1.3.3 课堂讨论

各组选派代表阐述小组内讨论观点,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期间其他组同学可以随时提出问题,该小组的同学进行答辩。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监督,并及时掌控辩论主题和方向,使讨论问题结合主题,深入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又要引导不同观点的争论,巩固深化对正确内容的理解。

1.3.4 教师总结

课堂讨论结束后指导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对难点、重点和有争议问题进行精讲,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1.3.5 PBL教学效果分析

采用调查问卷和学生座谈形式来评估教学效果,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对PBL教学效果进行调查;主观题收集学生对PBL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 结果

课后向学生发放76份调查问卷,收回76份,收回率100%。调查问卷客观题统计结果见表1。主观题和学生座谈结果为,许多学生对PBL教学给予肯定,并建议增加PBL教学;而部分学生认为病例覆盖的知识点不够全面,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学习不如传统教学模式好。

3 讨论

自主学习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策略。近年来,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在教学中积极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2-3]。PBL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引入中国的医学教育,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关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为学习者提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机会,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发展一系列广泛的能力[4]。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重要桥梁学科,我们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病理学教学中进行了PBL教学法的实践。实践证明,PBL的病例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知识不足之处的机会,这些欠缺往往能被学生发现,而不是教师。通过小组学习及课堂讨论,PBL教学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技巧,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有临床专家特质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综合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医疗服务的多专业形式需要更多的团队合作,PBL让学生在小组中有效的学习,同时使学生对团队合作、有效交流和协作学习有了更好的理解。通过运用病例场景PBL教学实现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整合以及病理学多个系统间知识的融合,利用问题学习使基础知识便于记忆,通过讨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中,PBL加强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推理和权衡证据的能力,也会加深学生对问题中出现的概念的跨学科理解。在整个PBL教学实施过程中,带教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教学的组织者,要求有很高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技巧。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相关的基础和临床多学科知识,并且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法也提高了教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尽管PBL教学法有其独特优势,但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讨论;一些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差,不能有效的收集学习资源解决问题,因而学生对PBL教学法的适应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由于病例的局限性,不一定能涵盖某类疾病的全部病理知识点,还应注意对未涉及重要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出和引导此类知识的学习。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尤其是师资力量不足,使得大规模开展PBL教学有一定难度。

总之,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认知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适应了现代教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而如何更好地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解决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将在病理学教学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姜春明,王竹颖.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1348-1350.

[2]雷久士,唐群,陈丽,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医药大学本科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100-102.

第6篇:中医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1研究对象,方法及评价指标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个为期五年的教学模式,课改班级班内有30名学生,180名普通班。从平均入学率来看,两个班级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病理生理学课程整合上,我们将该课程整合分别在第1,2,3,4,5学习开课,总课时为101学时,理论课为68小时,实验课为33小时,多学科整合为27小时,自学为18小时。在第四学期结束时,七个科目的成绩将根据执业医师的考试章程的要求完成。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总分为200。分析结果,教师评价,我们选择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综合能力,言语导向,综合能力等指标的分析。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主要包括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兴趣,知识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器官系统模式中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

将病理生理学整合到综合课程中,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教育的主要课程。它是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药理学等知识,病理生理学可以根据器官系统进行分割,分为一般理论和各种器官系统两部分,最后整合到各种介绍和系统模块中。将基础医学与生物医学融合。根据人体结构,功能,病理等逻辑,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模块,包括人体的基本单元,基本构成,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疾病病理学,病理变化和病原生物学的七个介绍为后来的学习系统模块提供了基础。我们以人体功能系统为线索,实现系统模块,包括血液循环,免疫,呼吸,消化等,每个系统都可以遵循生理结构,病理学,临床关系,教学大纲和内容模块的组织,并可以整合到相关临床学科的理论中。

3课程整合结果

我们通过分裂病理生理学过程的内容,根据器官系统原理分离病理生理学。它可以分为一般和器官系统内容,然后集成到系统模块和讨论中。将这些理论知识分散到五个学期完成学习,通过基础医学七科联考,我们比较常规班和课改班的成绩无明显差异。然而,课改班的学生在综合能力提升以及课堂发言率方面明显高于常规班,从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目前,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掌握度不足,需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7篇:中医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合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应该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专业素质。

医用物理学是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必修基础课。近两年我校教学改革,将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用物理学课程的学时数改为36学时(理论学时),然而教学目的没有变。鉴于学时少、内容多的实际情况,怎样使医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科学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这两年本人从事医用物理学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的实际,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第一,物理学是基础课,是解释生命现象的基础,却不能代替生命科学去解释生命现象,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学与跟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学物理没什么用处。第二,主讲教师绝大多数不是医学专业出身,而是来自于物理学或物理教育专业,具有物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和能力,但从事医用物理教学还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正是因为我们教师自身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教学中不能很好地阐明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以及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所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三,我校90%以上的学生在高中分科的时候,选读的科目是生物或化学,因此物理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比较难学,存在畏难情绪。例如:我们学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05(2)班共63人,高中选物理的只有4人,占总人数的6%。

2、教学内容不合理

医用物理学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为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去解释生命现象,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做好铺垫。而我们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往往注重物理学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内容以讲授物理规律为主,仅仅是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加了一点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不能有效地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在整个授课过程[2]。另外,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用物理学讲授的内容有:流体的运动、振动和波、电磁学、波动光学、几何光学、量子力学基础、原子核与放射性等部分,而与医学联系非常紧密的X射线、激光和核磁共振等,由于学时数不够没办法讲授。同时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物理教学以理论课为主,实验操作很少,使学生缺乏锻炼,仪器设备适应能力差,动手能力差。

3、考试内容不尽人意

考题内容多以理论分析、定量计算为主,偏重于物理理论的掌握和定量分析计算,纯物理味过浓,考试内容的应用性与医学相关性较差,较少涉及医学相关内容,不能体现医用物理学的特点[1]。

二、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1、改革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由于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极为突出,根据基本保证物理学本身系统性,兼顾医学专业需要以及医学物理学的发展趋势的原则,选择物理学中与医学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建议将原来的量子力学基础部分换成x射线和激光。

(2)重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特别是在医学中的应用。第一,主要介绍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知识。例如,流体的运动部分侧重介绍与人体血液循环和呼吸过程有关的流体的运动;振动和波动部分主要介绍与人的声音和听觉有关的振动、波动和声;电磁学部分主要介绍对深入了解生物电磁现象和有效使用现代医学仪器而必备的电磁学知识;几何光学主要介绍人眼的光学结构,还有激光、X射线以及核医学物理基础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引入临床医学问题,有助于综合应用物理学现象和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中尽量避免纯数学的推导和计算,增加与医学相关内容的讲授时间。由于高等数学与医用物理学都是大一上学期开课,医用物理学的有些内容需用到高等数学,但由于课时方面的原因,进度不能保证一致,如静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的计算都需用到定积分,然而讲授静电场时,学生还没学到定积分。因此把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分析思路引入即可,不必定量计算,等到学生高等数学课跟上节拍后,自然就能解题。对重要的物理定律、公式、结论要讲清思路,讲明来源和应用思想,让学生了解、明白,会定性分析即可[1]。第三,注意物理新知识的延伸[3],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近代物理知识及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成就,也可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临床医学中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开展专题讲座。例如:激光医学专题、医学影像专题、电疗、磁疗等。

2、提高教师素质

(1)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构建具有“医用”特色的物理学体系,就必须找到物理与医学的最佳切入点及生长点,以推动医用物理学的改革。这就要求医用物理学教师必须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既要有充分的物理学的知识,又要有解剖学、病理学以及生理学等方面的医学基础知识。然而,主讲教师的医学知识缺乏,不能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在医学实际中。为此,物理学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知识的动态需求,走出课堂、调查研究、更新知识。首先,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通过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鼓励和组织教师跨学科听课,以增长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拓宽知识面,促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综合化发展。再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时追踪学科发展新动向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临床和科研对物理学的需求,架构起二者联系的“桥梁”。[4](2)加强集体备课。整合每一位教师的专长,定期召开研讨会,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争论教学热点,分析医学与物理在实践中的典型例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3、优化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中学的学习方法上。中学教师每节课讲的内容较少,课后做大量的习题,而大学课堂上每节课讲述的内容多,习题相对少,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因此我们在学期初应该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3]。例如:每次课结束的时候告诉学生下次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把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让学生分别去准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预习书本上的内容和查阅相关文献把答案准备好,上课的时候由学生来讲,老师负责纠正错误并进行总结。这种方式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讲课内容更加丰富。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类比教学法:物理学中有些概念、规律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可以拿学生熟悉的概念、规律与它们类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例如:我们讲到电势梯度的概念时,由于高等数学中与其相关矢量的知识没有学,因此有些学生不理解,如果我们拿学生很熟悉的速度的概念与电势梯度进行类比: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快慢,电势梯度实际上就是电势沿空间某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等势面的法线方向)的变化快慢,这样学生就恍然大悟。归纳总结法:每学习完一节内容,我们应该做一个小结,学习完一章或者物理学一部分(例如:电磁学、波动光学、几何光学、原子核物理与放射性等)也要做总结,并且总结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例如:对于相似的、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或者规律,可以采用对比归纳法,这样更容易记忆,并且不容易混淆。例如: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都描述的是光的波动性,它们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总结: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中明暗条纹的条件;条纹间距;影响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因素等等。我们可以采用列表或者框图的形式,这样更直观、更容易记忆。另外,对于有共性的物理量或者规律,可以放在一起来记忆。例如:静电场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例如我们可以把静电场力做功跟重力做功进行类比等等。当然,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做好所有的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这样是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我们应该督促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让所学的物理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晰的系统结构。

4、认真批改作业和讲评作业

每次布置的课后作业,都认真批改,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并且把学生出错的地方都做好笔记,然后把各种不同的错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做好相应的电子课件,该课件不仅展示作业的参考答案,而且还列举各种不同的错误做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告诫他们以后不要出现此类错误。除此之外,对于学生频繁出错的地方,教师应该作自我总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着重强调这些地方。

5、改革考试内容

改变过去以计算题为主的做法,增加论述性、主观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和设计性的题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图形表达的能力。

总之,为了适应医学生物理基础培养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医用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宗旨应该是改过去枯燥、乏味、难学、缺乏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为轻松愉快的教育形式。从总体培养目标出发,本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改变过去物理教学中求精求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内容实用化,加强与医学的有机结合,既保证医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掌握,又保证大纲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艾拜都拉•肉孜,马远新,樊孝喜.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2,25(3):347-348.

[2]丰新胜.医用物理学教学探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275-276.

第8篇:中医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 课程整合 医学基础课 教学实践

1.医学基础课程整合方案

目前,多数高等医学院校采用基础、专业和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大一的下学期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生是理科生,刚结束高中紧张繁重的学习不久,大一上学期仍然学习数理化等理科知识,学生还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医学知识的学习,还不能从理科思维中转移出来,部分医学生甚至认为文科生才应该学医。很多枯燥乏味的医学术语,与以前的数理化概念完全不同。各种抽象复杂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细结构,加之大学生初入大学校园,还在缓解高中时期的疲惫,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使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深入。在医学专业课学习时,大多数同学已经忘记学过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不能深刻理解形态学与机能学的关系,只能死记硬背,面对临床问题时也只能是“照葫芦画瓢”。而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要求医学教育的改革。医学教育的新发展和医学教育新目标的提出,要求我们医学教育者更新观念,进行医学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在课程设置上,由纵向型模式向横向交叉型转变。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组织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和相关功能的科学;《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的生物学规律、致病机理及其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的科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机体功能病理变化的学科。

我们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考虑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针对《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课程有关肝脏的内容进行整合,遵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原则,把有关肝脏的知识横向纵向贯穿起来,从肝脏的肉眼看到的大体宏观结构到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帮助学生联系和记忆;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必然表现,二者不可孤立。从肝脏的正常形态到生理功能,通过医学基础课程整合,将形态学和机能学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加强学生对功能的理解和记忆;从正常形态机能到异常的病理改变和表现,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从而为医学生以后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系统坚实基础。

2.医学基础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

我们在2013年上学期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英文班的学生进行了以肝脏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整合,总计12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减少2学时,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形态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的步骤,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避免了原多门课程教学时间顺序、结构与功能的脱节,既节省了课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整合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至关重要,授课由五位教师担任。为了有序地开展整合课程教学,有效地组织教学,授课前参与课程整合的教师充分研讨,设计各学科之间的合理链接,上课时合理设计问题,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联系,以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连贯性。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教师实践课程整合的积极性。按照新的整合课程要求,利用集体备课,加强基础医学不同学科内容的融合贯通。编写整合课程的教学大纲,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删减重复内容,注意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并且尝试多种教学法。在整合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灌注式”教学法,充分运用自学、启发、设问、PBL、病例讨论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了探索知识的良好氛围,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医学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3.医学基础课程整合的成效和意义

课程整合是近年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建设改革[1]-[4]。与传统的顺序教学模式相比,课程整合最主要的两大优势表现为:(1)可以删减不同学科的重复内容,以缩减课时;给予同学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2)医学基础课程整合可以使医学生较早地同时接触不同学科的医学专业知识,同学们能更早地深刻理解各学科之间的关联,体会医学基础课的重要性,为以后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制造了良好条件。

课程结束后,我们对所有参加课程整合的5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有关课程整合的学生问卷调查

综合以上结果,70%的同学在自学过程中会发现和联想到许多问题;86%的同学认为可以提高自学能力;90%的同学掌握了除课本以外的网络、医学杂志等获得知识的途径。但回答否定人数最多的是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一题,说明同学的自学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同学所提建议中涉及最多的问题。由于自学不够,有些内容理解上有些困难,是28%的学生没有选择更喜欢这种横向课程整合模式的主要原因,希望在高年级学过这些课程后再进行课程整合。以上结果说明部分同学还不能摆脱“听课”这个角色,缺乏自主学习、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次肝脏内容的医学基础课程整合,100%的同学认识到了各科知识的连贯性和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达到了我们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总体评价效果较好。

通过对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医学基础课的部分内容进行合理的、有序的整合,就像精彩的连续剧剧情一样,一环扣一环。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急切想知道下一节的教学内容,强化整体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基础知识宽厚,又有全面的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以适应新型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4.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4.1培养适应课程整合教学的师资

课程整合涉及多门基础医学课,具体教学任务由多个教研室老师分别承担,因此任课教师更换较频繁。为使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与课程整合教学相适应,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尽可能由1至2名教师承担整合课程的教学,有利于整合课程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学科知识的融合贯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2课程整合应体现专业特色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到疾病机体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知识体系,各门课程有着紧密联系,医学各专业的学生应对基础医学的基本内容和全貌有一个整体了解。本次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我们小范围选择了在临床专业本科英文班实施,不同专业对于基础医学知识需求有差异,例如临床医学专业需要更多的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各门学科知识,才能适应后续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要求,而检验专业对病原生物学的要求更高些。因此,在设计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时,应从专业要求的角度出发,体现不同专业的特色,合理安排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从而满足学生日后专业工作的需求,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4.3注重实验教学的整合

与理论教学改革相并而行的是实验教学改革[4]。实验教学是基础医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基础医学理论课程整合的同时,不能削弱实验教学环节。我们考虑在基础医学课程理论内容整合教学的基础上,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整合为医用形态学基础实验,将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整合为医用机能学基础实验,克服各门相关实验课程分开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应针对理论课程整合后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学时,多安排一些演示性实验,给学生以更多的感性认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通过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的实践,授课教师能够在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学到更多理论知识,同时学生的自学任务加重,符合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本次医学基础课程整合,我们发现学生自学不够充分,导致有些教学内容比较难理解,需要探索有效方法加以改进。

总之,为更好地开展课程整合,应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及做好师资培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整合;对整合内容涉及的基础知识,应提前告诉学生自学,使课程整合教学效果更好。医学基础课程整合为其他医学课程整合奠定了基础,为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钟本土.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3):7-8.

[2]Afaghi A,Haj Agha Mohamadi AA,Ziaee A, et al.Effect of an integrated case-based nutrition curriculum on medical education at Qazvi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Iran[J].Glob J Health Sci,2011,4(1):112-117.

[3]Haspel RL,Bhargava P,Gilmore H,et al.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a longitudinal,integrated pathology curriculum during the third year of medical school[J].Arch Pathol Lab Med,2012,136(11):1430-1436.

[4]Bolender DL,Ettarh R,Jerrett DP,et al.Curriculum integration=course disintegration:What does this mean for anatomy[J].Anat Sci Educ,2013,6(3):205-208.

第9篇:中医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临床课程结合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科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当代最具有活跃的学科之一。其不仅与其他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有一定的联系,更是医学探讨中的重要依据。随着医学模式的不但转变,临床护理不仅要缓解病情,还要注重病人的营养和心理护理,使临床护理更加具有主动性与全面性。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应用能力,如何将临床课程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衔接、结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老师为主的讲授方式,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在教师做好全部实验准备的基础上,按照实验上的操作步骤进行学习。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机械的进行实验,根本不能使学生动手、动脑的操作,更不能培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发展需求。现代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承担更多的任务和责任,将教学重点放在组织和指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和答疑,这样不仅能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处理问题能力,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

2生物化学与临床课程的衔接

2.1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教学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分析结构等进行分析。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再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学生也没有印象,对理论知识缺少巩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结合临床案例,比如人类代谢疾病是物质代谢障碍原因所导致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都是由于物质代谢异常所导致的;在传授穿插介绍生物制药发展的过程中,讲解一般常用的抗生素以及抗癌药物的抗癌原理,主要是抑制或者阻碍了生物合成,从而产生杀菌的作用。

2.2课前课后参观临床护理

生物化学与临床实际的关系日益密切,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就需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感同身受。因此,和一些医院进行合作,安排学生定期到医院参观一些临床的表现,或者可以到检验科室去观察,充分了解各种测量指标的仪器或者使用方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介绍一些一起的检验原理,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医院里的生物化学检验在诊断疾病中起着重要地位,比如:肝功能、血脂化验等方面。总之,安排学生课前课后参观临床护理,适当提高其临床意义,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处理问题能力,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2.3扎实打好实验基础

扎实打好实验基础,使医学生物化学与临床实践相互结合在一起。比如:做胰岛素和肾上腺激素对兔子血糖浓度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对兔子心脏取血,并做一系列的血糖浓度检验实验,得出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通过临床实践的操作,可以使学生对胰岛素与肾上腺激素对血糖的浓度有一定的协调性。总之,将医学生物化学与临床实践相互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充分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弥补在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同时还会扎实其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总之,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更高层次的掌握生化的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弥补学生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促进师生交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将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与临床实践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医学知识进行基本的理解。但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只有在本学科特有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课程的教学,不断摸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保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光明,段书凯,杜彬恒,邹显春,朱亚萍,陈时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和实践反思[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

[2]雷呈.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3)

[3]商文静,谢书阳,岳真,马颖.如何提高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