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案例范文

传统文化案例精选(九篇)

传统文化案例

第1篇:传统文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自然辩证法》课程 案例应用

《自然辩证法》课程是高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课程。2012年高教版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的编写,增加了“创新型国家”这一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针对这一内容,除了采取传统授课方法外,更适宜采取案例教学法。从学习理论看,案例就是库恩所称的“范例”,具有情境性、具体性、易迁移的特点。因此,从课程目标和定位看,《自然辩证法》课程在这部分内容的案例应选取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典型范例,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在该内容的教学设计上,我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案例有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

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几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1]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自主创新的实质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其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2]从广义上讲,基于本土科技知识进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都可视为自主创新的范畴。本文所探讨的科技自主创新案例主要聚焦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当代自主创新,即我国科学家在继承传统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科学技术资源和方法,解决了现代科技问题,并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作出独特的原创贡献的案例。

二、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案例应用的可能性

案例教学以案例的收集为出发点。中国具有丰富的传统科技资源,几千年的科技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思想与方法,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李约瑟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洋洋洒洒七大卷三十四分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整理研究挖掘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未全部出版完成,便是中国古代科技资源极其丰富深厚的一个明证。李约瑟对此感慨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证明这是一个绝对的金矿。古代和中古时代的中国科学成就,一再表明足以使人眼花缭乱。”[3]面对这座“金矿”,一些当代中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已经有力地显示了传统科学在当代的巨大价值,这些资源至少通过以下两种类型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可能。

1.传统科学思想方法解决现代科学问题的案例。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数学家吴文俊的自主创新工作。吴文俊在深刻领域与继承中国传统数学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数学和当代计算机技术,一举解决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问题,开启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新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并被广泛运用于智能计算机、机器人学、计算机图形学、工程设计等多个不同领域[4],在国际上形成了自动推理与方程求解的“中国学派”[5],为此,他在2000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外,还有翁文波提出的包括可攻度性方法和干支法等信息预测理论与方法在天灾预测中的运用,任振球特大自然灾害触发机理研究及预测,徐钦琦提出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6]等,这些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已然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科学原创力,为《自然辩证法》课程提供了丰富案例。

2.利用传统科学史料研究现代科学问题的案例。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不甚枚举。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利用历史文献资料收集冰川进退、湖泊冻结、动植物分布等资料,采用数学方法加以分析,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气候波动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这种气象学历史研究方法开创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天文学方面,席泽宗发表的《古新星新表》,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在天象观测资料方面完备、持续和准确的巨大优越性,考订了从殷代到公元1700年间的90次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纪录,使之成为这方面空前完备的权威资料,为超新星这一天文学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新局面[7]。近几十年来,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研究超新星遗迹、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哈雷彗星的轨道演变等许多问题,也逐渐成为热门课题,如英、美、日、韩等国都有人在研究[8]。另外,在李四光、竺可桢的编制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势必在当前的地震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科学家自主创新案例应用的教育意义

《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课程,除了使学生梳理正确的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其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的沟通作用,这是新版教材将“树立科学技术战略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纳入教学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中国科学家在当代自主创新的案例教学,课程目标将以更具现实性和启发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把以上几方面的沟通作用较为集中地凸显出来,有利于体现《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科学功能、历史功能。同时,通过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案例教学,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以小见大的效果,其意义颇为深远。

1.融合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自2010年8月教育部出台《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试点工作方案》后,《自然辩证法》课程由原先理工类硕士生必修课调整为不分学科、专业均可学习的选修课,同时课时也有所调整。在新的课改方案下,课程面对的是人文类和理工类的研究生,根据该课程的本身特点和学生的培养目标,《自然辩证法》课程应搭建起科学与人文的桥梁,“通识”教育的内涵更加凸显。硕士研究生是高素质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精神资源。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的案例涉及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古代及现代的科学思想,具有融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2.引导研究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的课程,《自然辩证法》课程面对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关注中国背景下现代化建设中的科学技术自主创新问题,有助于使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中国道路形成自觉思考,增强使命感和自觉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近些年的自然科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获奖的科学家个人或科研团队,并透过他们解读当前科学发展的新特点和动向,学习他们在研究时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不仅贴近研究生的科研实际,还可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技术战略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文俊、竺可桢、席泽宗等老一辈科学家对传统科学的创新案例,不仅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仍具有巨大价值,还在国际科学界为中国科学赢得了尊重,对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现实的科技创新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借鉴中国传统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现代的科学问题,使他们重新认识我国的科技资源,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课程中,以案例为切入点带动整个教学,通过生动的讲解,再配合图片再现、视频观看、分组讨论等方式充实课堂,可以达到良好效果。中央电视台十套《大家》栏目推出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特别节目《荣耀中华》,便是一个很好的视频素材。

4.提高科研创新的方法论自觉。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新的时代需要我们认真发掘中国传统科学的资源。在分析案例后,要进行必要的方法论总结和提升,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方法论自觉。例如吴文俊案例的方法论在于突破西方中心论下的科学观,以历史主义恢复古代数学的规范,但同时又不拘于本土知识传统,而是在此基础上,以西方数学为观照,以当代科技发展为创造性转化的发酵剂,融会中西,贯穿古今,为中华科学的复兴开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通过案例的方法论解读,有利于学生树立起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方法论自觉,在现实的研究工作中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在当代的科技中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形成文化自觉,保持开放的姿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适应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能力,为文化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准备与基础。

四、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重在分析。案例教学绝不是一些典型案例的简单罗列,也不是简单地播放和观看录像。录像、图片、文字、讨论等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启示,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深化。因此,案例教学应在案例的分析上下工夫,真正做到深入解读,而不流于形式,起到“解剖麻雀”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吴文俊的案例进行分析时,必须围绕三点展开分析和讨论:一是在传统科学文化的教育内容上,应在与西方数学比较的前提下,讲清楚中国传统数算法化、机械化的特点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问题;二是在自主创新方法论上,讲清楚吴文俊使用的历史主义原则对古代数学的研究、以西方数学作为优秀文化资源和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创新转化手段的自觉性;三是在意义阐发上,讲清楚吴文俊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当代启发。只有凸显这几点,案例教学在上述几方面的教育功能才能很好地体现,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举一反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6:6.

[2]郭贵春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06.

[3]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李约瑟博士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论文和演讲集(1944-1984)[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

[4]张维.不断创新的著名数学家――吴文俊[J].自然杂志,2007(4).

[5]吴文达.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理论及方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1).

[6]李世.科技创新与中西文化互补之我见――六个典型实例的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05(4).

[7]李正风.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概念、特征与方法[J].南京社会科学,2012(4).

[8]席泽宗.科学史十问[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5.

第2篇:传统文化案例范文

一、案例教学法之我见

案例教学法又名“case based teaching”,起源于1920年,哈弗大学商学院极力倡导,通过对典型商业管理真实事件的案例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1990年以后,中国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究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程序为:(一)教师精选案例,讲解案例,指出重点难点,使学生产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二)教师分析学习方法,对学习资源进行概述,并组织引导探讨;学生模仿案例,自主进行探究;(三)教师改编拓宽案例,学生同教师一起进行案例的改造、制作与实践;(四)教师评价教学,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评价活动。案例教学法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案例教学法能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导学生如何做,学生在教师的“灌输”下学到的知识未必能够用于实践,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自己去创造、思考,并同他人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案例教学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填鸭式”学习只能学到书本上的“死知识”,经过思考、探讨、应用而获得的知识才是真能力,案例教学即为此而生;(三)案例教学重视师生的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测试时方知其教学效果、学习成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先消化拿到的案例,查阅必要的知识再进行探讨,经过缜密的思考后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这无形中更好地理解了知识,得到能力上的升华。

二、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是以中国各民族、各地域的传统音乐为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熟悉和理解中华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统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提高人文修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各门类历史概况、音乐形态等方面的讲授,重点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代表人物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与模唱,使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和感知。该课程将理论讲授、录音录像与当堂范唱模唱相结合,尤其是借鉴和沿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过程中“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使学生既了解名家的风格,又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还能够学会演绎传统音乐的风格特色与表演技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三、案例教学法下的《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

第3篇:传统文化案例范文

一、城管行政法律责任制进一步落实

认真贯彻市委、市县政府关于创立法治城市和依法行政的文件精神,调整充分了市局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指导小组,切实增强了对依法治市和行政法律责任制工作的指导。实时制订并印发了《全市城市治理系统2012年度依法行政和法制工作要点》、《全市城管系统开展创立全国法治城市活动的工作方案》、《市城管局2012年依法治市工作方案》、《创立法治城市工作专项目的分化表》等文件,明确了目的责任。采取工作督查,检查调研,报送信息、报表等方式增强审核检查,切实催促各级城管部分履职尽责、依法行政、文明法律。全系统城管法律观念、思绪、方法不时改变,城管律例合用率获得提高。

二、法制监督深化开展

(一)认真开展了行政权利清算工作。依照创立法治县政府和建立规范化服务型县政府的要求,积极指导各区(市)县局开展了行政权利清算工作。对市局的行政权利进行了清算,清算出行政处分权299项,行政强迫权5项,行政审批权5项、其他行政权利11项,并绘制了流程图,报市县政府法制办搜检终了,正在上网中。

(二)依法开展行政审批和收费工作。进一步梳理和了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流程,严厉按司法律例规则开展答应和收费工作。1-12月市局依法处理城市治理方面的行政审批等事项1314起(个中占道答应145起,发掘答应437起,建渣措置答应101起,市政设备补偿314件,处理建筑车辆运输专用证300件,施行洗车立案17件)。1-12月市局完成行政收费873.6万元。收取中间城区生活垃圾措置费1.24亿元。

(三)城管行政处分行为进一步规范。严厉落实普通顺序处分案件“五别离”准则和行政处分与行政监督月报等准则,推进法律进程文书化,法律后果案件化,法律结果最大化,保证行政法律案件正当合理。依照依法行政的要求,理顺了火车北站分局的法律体系体例。截止12月,市局和中间城区法律局共避免改正违背城市治理司法律例的行为542183起,施行普通顺序处分825件,简略顺序处分220061件,正告321315件,执行罚款364.141万元,执行强迫办法16起,撤除违建326493.56平方米。施行城市房子行政强迫拆迁7件。立案普通顺序处分案件决定书365件。

(四)案件质量评查活动普遍开展。年头,指导各区(市)县城管局参与区(市)县县政府法制办组织的案件质量评查,均获得好成果。12月31日,召开了全系统行政处分案件质量评查会,参评案件质量有较大提高。据不完全计算,全年全系总共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活动31次,评查简略顺序檀卷116个,普通顺序檀卷289个。市局和各单位充分运用案件质量评查后果,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传递,进一步规范结案件处理工作。

(五)规范性文件清算和搜检工作顺利开展。依照市县政府的要求,认真清算了市局1990年以来制订的规范性文件42件,个中拟废止的有10件;拟掉效的10件;持续有用的22件,已获市县政府法制办搜检经过并。协助市县政府清算触及城督工作的规范性文件42件。认真执行《会行政规范性文件制订和立案规则》及《会城市治理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制订和立案治理方法》,搜检并修正了《会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监督治理暂行规则(代拟稿)》、《关于集中整治中间城区违法占道运营烟花爆仗销售点的公告》、《关于核发〈会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运输专用证〉的公告》、《关于清算整治会行政区域范围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公路、道路两侧户外广告的公告》、《新津县餐厨垃圾治理方法》等规范性文件草案6件。按规则向市县政府法制办立案。

(六)规范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工作初步完成。在全系统认真宣传贯彻《会人民县政府关于做好规范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的施行意见》,指导各区(市)县局开展规范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工作。对市局清算出的299项行政处分项目标自在裁量权进行了细化。已初步完成《会城市治理行政法律局关于规范城管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暂行方法》的修正完善工作。

(七)行政复议工作顺利开展。本年以来市局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起。(杨秀英不服青羊区局作出的限日撤除违法建立决定的复议请求),已办结。全年没有以市局为对象的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

(八)行政法律人员资历认证准则获得健全。认真落执行政法律人员培训审核,持证上岗准则。按规则开展了行政法律证件验证、换证工作,验证492人,换证659人。行政法律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对中间城区城管系统申领法律证的状况进行了核对。

(九)积极为清算整治违法设置户外广告工作供应法制保证。参加草拟和搜检了清算整治违法设置户外广告的文件和公告。自动召开广告公司代表座谈会2次,听取意见,宣传律例,化解矛盾。牵头撰写了《关于户外广告治理有关问题的申报》、《关于对市户外广告治理形式学习借鉴意见的申报》,会同市县政府法制办对户外广告治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化研讨,为指导决定计划供应了根据。3次派人参加处置广告公司到省县政府群访事情。会同市委宣传部撰写了《规范治理户外广告,扮靓城市提高档次》的新闻通稿,营建了有利的言论气氛。组织司法参谋对中间城区和收支城通道沿线户外广告管治工作触及的司法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司法意见,促进了依法整治户外广告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向市人大提出了关于对《会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治理条例》合用范围等问题进行立法分析的请示。指导各区(市)县依法查处违法设置户外广告50余次。

三、城管法制宣传培训普遍开展

(一)普遍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大力履行“还礼、奉告、法律三步走”法律形式,坚持在行政法律进程中宣传城管律例。围绕创立全国法治城市和建立法治县政府、开展城乡情况综合管治等中间工作,积极开展依法行政宣传。持续深化城管行政法律服务进社区、入校园、到乡村等宣传活动。深化开展了“妈妈城管文明疏导”、“门前双五包”等活动。5月-9月在全系统组织了“省建立系统司法律例常识电视大赛”预赛,9月25日选拔出三名同志代表城管系统参与了开国60周年全省建立系统司法律例常识收集竞赛,荣获提高前辈单位一等奖,一名同志获小我一等奖。5月14日和11月23日两次到会人民播送电台开展《行风面临面》热线直播节目,宣传城管律例,收到了很好结果。7月-10月在全系统掀起了学习宣传新公布的《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的高潮,印发《条例》宣传材料10万余份。9月29日在全市开展了《条例》陌头宣传日活动。国庆时期,在全市开展了宣传贯彻《条例》的专项宣传、法律活动,其间,各区(市)县局共设立《条例》宣传点103个,出动法律车辆210辆,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承受群众征询5600余人次,改正违法行为合计48270起。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全系统开展了以宣传贯彻《条例》为重点的“12·4”城管法制宣传系列活动。据不完全计算,全系统全年开展城管法制宣传200余次,发放城管法制宣传材料40余万份,受教育群众达300万人次,较大提高了群众的城管司法认识。持续增强同媒体的协作,增强城管律例和城督工作宣传。9月19日应用《日报》半版的篇幅登载了《合用范围扩至“大”内容详细到罚款金额》的文章,具体解析了新公布的《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11月8日在《商报》上登载了《省会市治理处分权可望收归一个部分》的报道,宣传了我局正在代省法制办草拟《省会市治理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条例(代拟稿)》。第一时间在市局网站上更新城管司法律例宣传内容,努力营建调和的法制情况。

(二)法制培训工作成效明显。6月-11月在全系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第三届城管律例常识学习竞赛活动,重点学习《会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治理条例》和《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等律例,11月13日组织了全系统决赛,有4000余人次参与了整个活动,较好地推进了全系统学法用法工作。积极开展城管人员法制培训工作,以《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为重点,组织专题讲座、培训会等35场次,培训城管人员4500余人次。9月18日举办了“全市城管系统学习贯彻《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培训会”,市局机关全体人员、直属单位和各区(市)县城管系统首要负责同志等260余人参与了培训会。市局经过供应培训材料,协助联络讲课教师,直接派人授课等方式,先后协助等12个区(市)县培训城管人员2500余人次。组织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288人参与了“六五”普法测验,测验及格率达100%。

四、立法和调研工作获得新成效

协助有关部分完成了《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的制订工作,并于10月1日起实施。对市局列入会2012年立法方案的修订《会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治理方法》、《会市政工程设备治理条例》,制订《会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监督治理规则》、《会城市餐厨垃圾治理暂行规则》、《会城市治理行政法律条例》、《会城市扬尘污染预防方法》等律例、规章的工作下达了专项目的,已圆满完成目的任务。认真处理相关部分立法寻求意见稿20件,为市县政府立法供应了合理化建议。处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触及立法的建议、提案7件。积极开展法制调研工作,参加了《郊区(市)县城市治理问题查询与研讨》的调研工作,撰写了《以法管治念破解城管法律难题》、《城市治理工作调查申报》等调研文章。个中《以法管治念破解城管法律难题》在“,调和城管”全国城管法律论坛上做大会交流,遭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总结开展城市治理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工作的经历,代省县政府法制办草拟了《省会市治理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条例》(代拟稿)并参加了修正工作。

五、法制指导服务扎实有用

各区(市)县城管法制机构持续深化提高基层法律质量活动,坚持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增强各级城管机构同法制办、公安、法院、工商等部分的联络,增强对基层的法制指导服务,努力提高城管人员治理、法律程度。市局法制机构进一步增强对区(市)县城管法制工作的指导服务。先后指导等地城管局,修订完善法律文书、查处违法广告和开展市容情况卫生治理托付法律等工作。进一步统一了郊区(市)县法律文书。全年,市局法制机构经过专题培训,现场讲课,大会交流,工作指导、德律风解答等方式,为区(市)县城管机构供应司法合用、案件查处、文书制造、政策征询等服务350余次,供应处分手册、律例汇编和新出台的《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等材料7.8万册,法律文书2000多册。

第4篇:传统文化案例范文

苗族本身没有独立的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达通常需要利用苗族歌谣、一些传说以及工艺美术品来表达。自古以来,苗族人民就对一些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情有独钟,习惯性的将客观自然界所存在的事物当作自身图案象征的来源。例如,苗族将蜘蛛花用来象征祖先们的英勇,以虎爪花当作苗族历史迁徙过程中与老虎搏斗的场景。服饰作为苗族文化、图案的载体,其图案多为抽象的几何形体,每一个图案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来源,因此图案对于色彩、造型和结构有着较为明显的特征。虽然苗族人们的传统服饰图案多为对自然界和借鉴和模仿,但在艺术表现方面却自始至终没有脱离事物本身的形象特征。在苗族服饰图案文化中,图案的类型主要划分为四大类:单型、连续型、适合型、综合型四种。单型图案多为抽取出来的单个图形符号或是以某种物象变形而产生的图形,主要有太阳图案、星辰图案、十字图案、蝴蝶图案等。连续型图案主要是针对一个或多个图案加以重复的复制,可以左右、上下方向延伸达到图案的无限重复性。适合型图案往往由一个或者几个图案共同组成,可以当作一个独立的图案进行装饰。综合型图案通常被用于腰带、背带装饰,其图案可以包括上述三种类型图案,组合性很强。苗族服饰图案文化可谓是种类繁多、内容多样,变化万千,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二、现代陶艺产品设计中苗族传统图案的运用

1.苗族传统图案运用的价值

艺术品本身体现的价值主要表现在设计过程中,对图案和色彩的运用。从艺术品的使用价值角度考虑,艺术品最大限度的存在可以通过自身的视觉美,也能让消费者享受到视觉体验和艺术品的文化内涵。相比于一些简单的工艺品,陶艺产品主要依附于高价值的陶艺品来获取效益,单纯具有欣赏价值的陶艺产品并不能带来可观的效益,更不能与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相媲美。而苗族传统图案正赋予现代陶艺产品追求的文化内涵,二者之间的相结合完美体现着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结合而产生的效果。当现代陶艺设计产品融入传统图案元素,不仅提高了陶艺产品自身的艺术性,更进一步提高了陶艺产品的内在价值。

2.苗族传统图案运用的方式

相比于图案在服饰中的运用,现代陶艺产品中图案的运用显得相对较小,也正因为如此,传统图案元素在现代陶艺产品中的运用显得十分灵活,便捷。例如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人物花草图案等,在现代陶艺产品设计中均可以充分展示且能够创新运用。此外,根据现代陶艺产品设计过程中所要求材料的不同,对图案的挑选寄运用也不尽相同。图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可以先将图案元素运用在整个陶艺产品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进行处理。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茶具为例,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可以运用蜡染的点染方法将图案压印在泥坯上,一些复杂的图案展现在茶具上就相对容易多了。因此,现代陶艺产品设计中对苗族传统图案的运用,需要根据自身的创作特点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起来。

三、结语

第5篇:传统文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 法学;案例教学;组织过程;实施原则

法学是一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法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对实现这一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不少专家学者强调在高校法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共识,本文就对案例教学的有关问题作简要的,与同行交流。

一、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及缺陷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共同活动的方法。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正确选用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教师讲授某种专门理论知识而展开。教师对教学进程能给予较好的控制,能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法律概念、原理以及现行的法律条文。特别是由于法律规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内容以及教材也就具有了较好的稳定性,教师准备一门课程几年内都可以保持基本结构上的稳定性,有利于教师熟练地系统地传授法律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象我国这种属于成文法体系的国家中的确有其特定意义,也是其优点所在。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法律的应用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其固有的缺陷。由于课程设计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强调按计划进行,讲求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条理性,因而教师囿于规范化教学的要求,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尽管教学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可实践中往往偏离这一原则,忽视了知识如何运用环节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重教学内容、轻教学方法的倾向,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倾向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学过程以教师满堂灌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控制者。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课堂上很少甚至完全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讲—听—记”模式,教师讲授时津津乐道,可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很难有效地开展。久而久之,教与学形成“两张皮”的现象。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私学”现象严重,使得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传统教学方法显露出许多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弱点,亟需进行改革。在指导思想上,应进一步倡导以启发式代替灌输式,在功能上实现由教给学生法律知识向教会学生应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方向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应用性等。在法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二、案例教学法有别于判例教学

为了改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的可操作性,不少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有人主张大胆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教学法。

美国法学院校主要采取判例教学法,又称哈佛教学法。它是运用具体案件分析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将法律专业理论与律师办案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判例教学法的基本方式是问答式或讨论式。教师上课不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一般不讲序言、概论、定义之类抽象的东西。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课堂上不仅教师可以提问这生,也允许学生提问老师,允许学生打断老师讲述,进行争论。这种问答式教学也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其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职业技巧和技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广泛的法律知识和规则。

美国法学院校所以实施判例教学法,原因之一是美国是一个普通法系国家,判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判例教学对于学习和美国法律的形式和内容有重要意义。原因之二是判例教学法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推理和表达能力。但判例教学法不适合我国法学教育。首先,判例教学法是与判例制度紧密联系的,是不能脱离判例法而存在的一个独立教学方法。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只有案例,没有判例”,法律传统基本沿袭了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形式,所以不能完全照搬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教学法。其次,由于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学教育仍应以解释成文法规则、法律理论及运用问题为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完全采用问答法授课。再者,判例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职业律师的培养,单纯的判例教学法不适合我国法学教学的培养目标要求。根据我国法律传统,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法律文化传统,在法学教育领域,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经验,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有的案例,解释成文法内容并推动成文法的发展与完善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案例教学法有多种表现形式。在法学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适时地运用现有案例解释和研究成文法,其具体形式包括课堂讲授理论中评析案例,专门组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旁听案件处理,课堂讨论等。

2.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仅可以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法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用来解释成文法,另一方面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从中可以发现立法的成功与不足,进而针对立法漏洞寻求填补方法,以推动成文法的发展与完善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既可以把握成文法的精髓也能够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

在法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还涉及到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问题。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要保证教学效果,课前准备相当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司法案例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下功夫。这是引入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包括搜集案例和选择案例。搜集案例可以从国内外各种信息渠道中间搜集案例资料。

搜集资料是选择案例的前提。教师不拥有较丰富的资料,无以保证教学效果。用于案例教学的案例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典型性。所谓典型性,不在于案件当时所产生的新闻效应,而在于案情与法律规则内涵的联系性。被选案例分析要有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合同法》“要约与承诺”问题时学生感到很抽象,不易理解。通过讲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关于“悬赏广告”的典型案例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极易调动。二是适当性。即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案例太简单,容易得出答案,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太难可能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无以使学生入手分析,会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三是综合性。即案例的搜集有时不能只限于某门专业课的内容,还可考虑综合其他法律知识的内容,这样的案例搜集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有助于学生分析和学以致用。

案例选择好后,紧接着第二步就是教师要分析案例。在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教师必须先将案例精髓吃透,作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既要指出司法案例的优点,也可指出其不妥之处。以利于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路。对篇幅和难度较大案例,也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二)学生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因此,学生的准备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是布置案例,让学生课前预习。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再花时间看案例,这一过程应在课前完成。并明确提出预习的要求,使学生熟悉案情,带着问题上课,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角色的转变。二是注意选择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的范围。案例教学目的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案例本身可能并无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允许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避免采用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僵硬思维方式,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组织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尝试采用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课堂案例讨论形式。这种形式应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进行。传统讲授与案例教学两种的有机结合可发挥交融互补的作用。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课堂讨论即可水到渠成。在时间分配上,可将45分钟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比例可以是1∶1∶1.也可以根据学生对案例难易程度的认识,将时间分配调整为1∶2∶1.第一阶段专门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第二阶段针对典型案例让学生讨论。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主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针对具体情况也可以事先安排重点发言对象,描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讨论,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第三阶段教师归纳。点评学生的观点,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此外,由于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中,并充分进行了思考,能够更深刻理解理论的精髓。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今后的有针对性。

笔者也尝试过这种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大部分学生都跃跃欲试,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抽象的理论较为枯燥,通过案例讨论评析,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理论用案例来印证,易懂、易记、印象深刻;通过真实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当然了,这种方法,课前教师、学生的充分准备是个大前提。如果学生课前不预习,不能与教师有机配合,课堂讨论也只能是教师唱主角,讨论也只是形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当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公开性、应用性强的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由于学生亲自扮演某一角色,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中,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是场地布置应按国家有关法庭设置的要求进行,并取得司法部门的支持,统一着装。体现正式、庄重的氛围。2)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可辩性,能有让各个角色充分发挥自己才能,施展才华的空间。避免结论过于简单、明确,使模拟程式化而失去观赏性。3)选择角色,布置任务,分头准备。这是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搜集证据材料,分析案情,制作审判需要的各种法律文书,熟悉相关法律条文、诉讼程序等。4)模拟法庭审判结束后,教师组织对模拟法庭审判活动进行讨论。尽量让每位学生对该案的审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如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法庭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

3.观摩审判的案例教学方式。这是法学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形式之一。这种形式较模拟法庭容易组织,需事先同司法审判部门取得联系,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或是疑难的案例,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诉讼的庭审程序,各个阶段是如何链接组织的;民事、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是如何在诉讼程序中体现的;法官是如何发挥庭审主导作用的;各个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各角色的作用。明白诉讼法是怎样保障实体法贯彻实施的;怎样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的。观摩结束后,可要求学生谈谈观感体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理解、认识、分析能力。

4.电教化案例教学方式。随着电脑的普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为高校所采用。尤其是工校有优势,教学很容易制成课件,将复杂抽象的理论通过幻灯片等形式演示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很受学生欢迎。法学教学同样可以采用电教化案例教学法。搜集各种视听、录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无疑增加了案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9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今日说法》栏目,收视率颇高。不仅专业人士关注,而且大批非专业人士也同样关注。栏目所选案例很典型,制作很成功。尤其再加上专家的点评,大家都能从中受益。如果能把类似的视听资料搬进课堂,然后由学生发表法律意见,教师再点评,这种电教化的案例教学的说服力、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推广的最大障碍是类似的专门法律视听资料较少,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案例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独立性和主体性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基于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实施案例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并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1.知行合一与重在实践的原则。传统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在于“知”,即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理论,而作为受者的学生而言,求知的目的在于“行”。即利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的目的应寻求“知”与“行”的有机结合,重点在于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2.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则。结合案例教学来成功地实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角色就要相应地实现从传统教学中的主讲人到组织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但仍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第6篇:传统文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传统村落村级档案档案管理

传统村落档案是指专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而建立的档案。从档案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村落物质肌理信息,如村落布局、特色民居、街道走向、重点文物等档案,这是村落个性化的标志和赖以生存的物质外壳;二是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信息,如历史传承、村规民约、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档案,这是村落文化传承的基础,也是传统村落保存价值的体现;三是传统村落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变化信息,如人口变迁、房屋改建、新农村建设等档案,这是人们纵古观今,感受时展的依据。从档案介质上看,主要包括纸质、实物及电子媒介等;从档案门类上看,主要包括文书、基建、照片、录音、录像等。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工作,则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完整记录、系统收集、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传统村落档案的一项专门工作,是主动、全面、及时地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服务的工作。目前,在落实要保护好古村落的讲话精神,村落文化保护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加强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工作,传承传统村落文化,成为保护传统村落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以近年来门头沟区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工作为例,介绍地区传统村落档案管理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门头沟区传统村落资源丰富,是北京市完好保存传统村落的典型。门头沟区现有的186个自然村,其中33个村庄依然较完好地保持着古村原貌,在北京市54个古村落中占68%。北京市入选的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有3个在门头沟区,分别是爨底下村、灵水村、琉璃渠村。在已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北京市有21个,其中有12个在门头沟区,即琉璃渠村、三家店村、爨底下村、黄岭西村、灵水村、苇子水村、马栏村、千军台村、碣石、沿河城、西胡林、东石古岩。

在保护传统村落的背景下,门头沟区档案史志局联合区农委、文委、旅游委等多个部门共同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自2014年开始,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村书记主管、村委或村官兼任档案员的档案管理网络。2016年,门头沟区档案史志局根据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内容,结合传统村落中民居修建问题突出、村落传统文化遗失及人口外流等现象,重点对相关信息档案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建立村落历史文化遗产档案占41.7%;建立村落发展变化方面档案的占33.3%;建立村落物质肌理档案的占25%。可见,门头沟区传统村落档案建档工作已经初见规模。

二、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传统村落档案是传统村落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传统村落保护传承的文化支撑。从门头沟区传统村落档案管理情况调查的结果看,目前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收集不齐全,导致传统村落特色档案明显缺失

传统村落档案有别于其他村级档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按照2013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一村一档”和中国传统村落档案管理要求,摸清传统村落家底,记录现状,是传统村落的建档主旨。从门头沟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魍炒迓涞蛋甘占工作没有制定统一的收集标准和明确收集范围,也没有根据传统村落的特点制定收集重点,从而造成传统村落特色档案明显缺失。从归档内容来看,存在重要的档案收集不全,信息丢失的现象。以首批入选的爨底下村、灵水村为例,档案中村落肌理信息不全,主要街巷布局、特色房屋布局、古树古井古寺庙的方位等信息并没有归档。从档案的载体来看,大部分村落只有单一的纸质档案,少量的照片档案,录音、录像、图纸等载体档案目前尚没有正式列入传统村落档案的归档范围。

(二)保管机制不健全,导致传统村落档案家底难清

作为保管主体的传统村落,其软硬件条件有限,乡镇一级档案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加上传统村落牵头单位又没有有效的保管机制,导致传统村落档案保管问题突出。以门头沟区为例,大多数传统村落没有专门的档案室,不具备档案的保护技术、保管条件,档案无法实行分级保管。而乡镇一级行政机关又没有建立相关档案代管机制,致使一部分照片、音像档案散落在个人手中,甚至遗失。同时,涉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部门之间档案保管要求不统一,档案交叉重复或遗漏缺失,导致档案家底不清。

(三)档案管理共享机制不健全,难以开展有效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深入,门头沟区涉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部门越来越多,形成的档案信息各具特色。由于这些部门之间缺少统一规划与协调,没有建立起档案资源共享的平台,导致档案管理较为混乱,难以开展有效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以门头沟区为例,区文委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制定和编制了《古村落保护办法》《门头沟区传统民居修建手册》,对全区33个传统村落中的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信息建档;区农委则按照传统村落保护的整体要求,为传统村落制定村落档案;区旅游委从发展旅游出发,完成了对传统村落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档。

三、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传统村落档案是适应传统村落保护而建立的档案,属于村级档案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村级档案,无论是从归档范围、档案门类、档案载体等方面都应具有鲜明的特色。目前,传统村落建档和管理工作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建议围绕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工作要求,尽快建立科学规范的传统村落档案管理体系,以便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一)明确收集范围,丰富建档门类,增强传统村落档案特色

1.明确档案收集范围。针对传统村落特色档案内容缺失的问题,档案部门要根据传统村落保护的整体要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主管部门协调制定规范统一的档案收集范围,细化村落肌理、村落文化遗产、村落变化等与村落保护传承密切相关的档案归档范围。在规范统一的标准下,强化个性鲜明的特色档案。在收集村落肌理档案上,爨底下村要突出“元宝形”村落的特点;在收集村落历史文化档案上,灵水村要突出“举人村八德”的特色;在收集村落发展变化的档案上,黄岭西村要突出“房屋改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以形成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档案信息。

2.丰富档案载体门类。传统村落保护是一个立体式、全方位的保护,从物质外形到文化内涵,凡需要传承保留的都在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档案收集管理工作也要全方位入手,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声像、基建等档案门类。具体而言,利用图纸、照片、录像等载体,全方位收集街道走向、房屋坐落、文物古迹、名人名宅等信息资料,完整记录历史原貌和历史文化,丰富传统村落肌理信息。

3.抢救文化遗产档案。村落肌理是物质外壳,村落文化是传承的内涵。门头沟区传统村落千军台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随着历史发展,其村落肌理发生较大变化,物质外壳几近消失,但作为村落保存的古幡会却生生不息,传承着千军台久远的历史文化。可见,在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工作中,还要特别注意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建议组织专门力量,对传统村落古稀老人进行走访座谈,全面记录村落历史文化信息,特别是要积极开展对村落“活”档案的收集,诸如口述史、民间传说、村戏等。

(二)建立保管联动机制,确保传统村落档案底数清

鉴于村级档案保管条件有限,涉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责任单位众多的客观实际,要确保传统村落档案保管底数清,就要建立档案保管联动机制。由主管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部门牵头,与档案部门合作,协调乡镇、文化、规划、旅游、财政等相关单位,联合下发文件,建立传统村落档案保管联动机制,并把传统村落档案保管列入工作日程,形成以村级为主、乡镇为辅,相关单位支持的联动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同时,根据各级工作职责和特点,明确保管范围和责任,分工合作,确保档案保管工作跟上魍炒迓浔;さ牟椒ァ

第7篇:传统文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传统图案 现代元素 基础图案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专业,该专业是培养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主要从事平面设计为主,兼顾环艺设计、网页设计的部分内容的人才。《基础图案》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承担着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但是,由于高职高专的课时相对于本科少,《基础图案》课程的课时也相对较少,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与后续课程接轨,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设计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下面是我对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的一些探讨。

1、《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重技法训练,轻创作思维培养。谈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人们头脑中的概念大多是基础训练,而训练一词,使人联想到的是技术、技巧、技法、基本功等等。因此,基础课也就逐渐成了技法训练的课程,而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创作能力,那是创作课的事,是高年级的事。没能真正起到基础与创作循序渐进的作用。由于基础课过多注重造型准确、层次丰富、技巧训练、制作精细等,学生的思维空间狭窄,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自觉性,因此到高年级时,创作课很难开展。由于创作课开展的困难,大家都是在创作课教学里寻找问题,加强专业课教学,因而基础教学也就经常被轻视了,课时受到削减,形成了过多注重专业设计课的倾向,基础课学时的比例偏少,内容单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水平低的教师教基础课,而主力教师才能胜任专业设计课,造成《基础图案》课程内容单一,停留在技术性训练,没有很好地把文化内涵渗透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教材众多,内容单一。《基础图案》的教材版本较多,不少教材内容散乱,很多教材都停留在技法训练上,内容主要是学生的优秀作品,如果教师仅用教材上课,大致内容是图案的简要概述,写生,变形,设计二方连续,适合纹样的图形、配色等。因而学生甚至是部分教师形成了这种概念:基础图案就是写生变化。

1.3 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薄弱。高职高专学生的造型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较低,如果没有其他借鉴,只靠教材的学生优秀作品赏析,要从写生进入变化造型会相对困难,并且设计出来的作品停留在原形的模仿上。

以上原因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意义显得肤浅和单调。因此,教学应在汲取传统图案艺术的基础上,结合写生与变形,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加强对学生想像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设计水平。

2、“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1 “传统图案”的渗透教学。

传统图案艺术历史悠久,具有传统特性和民族民间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各类艺术门类潜在发展动力。毕加索对于非洲原始民族民间图案的探究引发了立体派,应该说各民族优秀的传统图案装饰文化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例如,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的威严神秘和凶猛冷酷;汉代画像石形象生动有趣、造型古朴;魏晋南北朝的石窟、飞天图形;唐代的唐三彩、宝相花;清代的青花瓷等,各个时期的图案,无论在器物造型上,还是装饰纹样方面,都呈现多样的风格,无论在运用图案语言方面还是在表情达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还有广为流传的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皮影、蓝印花布等,朴素自然、活泼亲切的民间艺术,以寓意、象征、夸张等手法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善的图案设计法则,其中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条理与重复等形式法则。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的学习和临摹,学生通过选择性临摹可以了解各时期图案的特点,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图案构成的规律和法则,通过写生、变形,并根据其形式规律创作出新的图案。设计出具有时代性和个性的图案,学习传统图案不能单纯地拷贝或者简单地挪用,还必须将一定时期的图案放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和改造传统图案,让传统图案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中提供的丰富的设计元素,如唐草、祥云等图形,使作品既有传统的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成为现代图案设计的主流。因此,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统图形的艺术精华之后,才能在现代设计思潮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设计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现代图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视觉识别系统就很好地运用了传统图案“祥云”。

2.2 “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当代企业形象、标志、品牌、广告、电视、报刊、室内设计、服饰等,都有传统图案的光彩,包括图案、纹饰、构图法则、古朴的风格及思想内涵等。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即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亲切熟悉的造型。艺术设计师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构图规律、色彩规律、寓意手法等,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作品来。

“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实现,选取案例要来自多方面,不能局限于某个时期或某个行业。案例的选择也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同时更能引起学生学习求知的积极性。例如,上海世博会的各展馆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汇合了世界各地的民族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的相结合。“艳遇中国”的生活用品也是典型的传统与现代结合。

2.3 与专业相结合。

学生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只有把传统图案理论与现代设计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消化和理解传统图案的精髓。因为是基础课,学生还没有进入专业课学习,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让学生了解图案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好的案例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不需要太多,但能反映出一些新的信息,新的理念和设计思路。在案例分析中,还应注意配以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课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理解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设计作业,学会将传统图案及其形式法则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小结。

实践证明,在基础图案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图案”,“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创新意识,从基础到专业应该是循序渐进,不能将两者分开。因为学生设计观念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因而一开始就必须站在创意的高度,将完整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告诫学生:要力求避免那种流于表面的所谓技法式的无止境探究,必须善于从美的本质意义的规律性方面去贯通一切感受美的经验。

第8篇:传统文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传统图案  现代元素  基础图案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专业,该专业是培养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主要从事平面设计为主,兼顾环艺设计、网页设计的部分内容的人才。《基础图案》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承担着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但是,由于高职高专的课时相对于本科少,《基础图案》课程的课时也相对较少,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与后续课程接轨,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设计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下面是我对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的一些探讨。

        1、《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重技法训练,轻创作思维培养。谈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人们头脑中的概念大多是基础训练,而训练一词,使人联想到的是技术、技巧、技法、基本功等等。因此,基础课也就逐渐成了技法训练的课程,而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创作能力,那是创作课的事,是高年级的事。没能真正起到基础与创作循序渐进的作用。由于基础课过多注重造型准确、层次丰富、技巧训练、制作精细等,学生的思维空间狭窄,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自觉性,因此到高年级时,创作课很难开展。由于创作课开展的困难,大家都是在创作课教学里寻找问题,加强专业课教学,因而基础教学也就经常被轻视了,课时受到削减,形成了过多注重专业设计课的倾向,基础课学时的比例偏少,内容单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水平低的教师教基础课,而主力教师才能胜任专业设计课,造成《基础图案》课程内容单一,停留在技术性训练,没有很好地把文化内涵渗透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教材众多,内容单一。《基础图案》的教材版本较多,不少教材内容散乱,很多教材都停留在技法训练上,内容主要是学生的优秀作品,如果教师仅用教材上课,大致内容是图案的简要概述,写生,变形,设计二方连续,适合纹样的图形、配色等。因而学生甚至是部分教师形成了这种概念:基础图案就是写生变化。

        1.3 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薄弱。高职高专学生的造型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较低,如果没有其他借鉴,只靠教材的学生优秀作品赏析,要从写生进入变化造型会相对困难,并且设计出来的作品停留在原形的模仿上。

以上原因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意义显得肤浅和单调。因此,教学应在汲取传统图案艺术的基础上,结合写生与变形,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加强对学生想像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设计水平。

        2、“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1 “传统图案”的渗透教学。

传统图案艺术历史悠久,具有传统特性和民族民间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各类艺术门类潜在发展动力。毕加索对于非洲原始民族民间图案的探究引发了立体派,应该说各民族优秀的传统图案装饰文化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例如,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的威严神秘和凶猛冷酷;汉代画像石形象生动有趣、造型古朴;魏晋南北朝的石窟、飞天图形;唐代的唐三彩、宝相花;清代的青花瓷等,各个时期的图案,无论在器物造型上,还是装饰纹样方面,都呈现多样的风格,无论在运用图案语言方面还是在表情达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还有广为流传的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皮影、蓝印花布等,朴素自然、活泼亲切的民间艺术,以寓意、象征、夸张等手法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善的图案设计法则,其中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条理与重复等形式法则。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的学习和临摹,学生通过选择性临摹可以了解各时期图案的特点,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图案构成的规律和法则,通过写生、变形,并根据其形式规律创作出新的图案。设计出具有时代性和个性的图案,学习传统图案不能单纯地拷贝或者简单地挪用,还必须将一定时期的图案放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和改造传统图案,让传统图案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中提供的丰富的设计元素,如唐草、祥云等图形,使作品既有传统的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成为现代图案设计的主流。因此,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统图形的艺术精华之后,才能在现代设计思潮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设计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现代图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视觉识别系统就很好地运用了传统图案“祥云”。

        2.2 “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当代企业形象、标志、品牌、广告、电视、报刊、室内设计、服饰等,都有传统图案的光彩,包括图案、纹饰、构图法则、古朴的风格及思想内涵等。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即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亲切熟悉的造型。艺术设计师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构图规律、色彩规律、寓意手法等,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作品来。

“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实现,选取案例要来自多方面,不能局限于某个时期或某个行业。案例的选择也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同时更能引起学生学习求知的积极性。例如,上海世博会的各展馆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汇合了世界各地的民族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的相结合。“艳遇中国”的生活用品也是典型的传统与现代结合。

        2.3 与专业相结合。

学生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只有把传统图案理论与现代设计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消化和理解传统图案的精髓。因为是基础课,学生还没有进入专业课学习,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让学生了解图案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好的案例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不需要太多,但能反映出一些新的信息,新的理念和设计思路。在案例分析中,还应注意配以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课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理解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设计作业,学会将传统图案及其形式法则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小结。

实践证明,在基础图案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图案”,“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创新意识,从基础到专业应该是循序渐进,不能将两者分开。因为学生设计观念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因而一开始就必须站在创意的高度,将完整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告诫学生:要力求避免那种流于表面的所谓技法式的无止境探究,必须善于从美的本质意义的规律性方面去贯通一切感受美的经验。

第9篇:传统文化案例范文

论文摘要:在艺术设计中,图案是继形式、材质和色彩后又一重要的设计元素,这一设计元素已成为现代设计师的一种前卫设计观念。

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同,更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如何合理、有效地将中国传统图案融会于服装设计的实践中,一直是设计师们努力思考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图案的含义

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的精华。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的象征和表现,也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图案多是人们想象幻化出来的美好事物,即便是描绘现实中的事物,也经过了加工和变形,力图表现一种圆满和谐的意境和美感。具体包括瑞兽图案、吉祥画、汉字图案、古代花边纹样、花卉图案、诸神图案、仕女图、中国古代家具和图案、中国化的佛教图案、生肖图案以及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等。以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为例,这个出现在祭祀活动器具上的图案显得非常神秘而且庄重。再比如汉代代表图案“瓦当图案”,大多数以动物、植物、文字符号和几何纹为主,其中包括有大众所熟知的朱雀、青龙、白虎等,取材多与吉祥、避邪有关,造型简洁有力,极具韵律美。

二、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图案相融合的优势探讨

1.满足消费者日益上升的审美需求。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趋向简单化、自然化、纯朴化。将中国传统图案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符合人们的这种心态,使设计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特色,满足了消费者对和艺术的追求。以中国传统图案为元素的设计风格与艺术品结合,给艺术设计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2.弘扬民族文化,开辟新的设计风格。优秀的艺术设计不仅在功能、造型、色彩和装饰等要素的配合上要统一,同时在设计中应蕴含一种价值观、文化属性、审美品位和时尚感。从当前设计的趋势可以看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具有中国传统图案装饰样式的艺术设计,.总能够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不但能产生良好的效益,而且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我国艺术设计走向国际市场,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传统图案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在设计过程中不可盲目乱用,在应用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美的创造。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人,“形式美法则”已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构成的一般性原理。这个原理也无一例外地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应用。在对传统图案进行形式美的创造时,首先要明确所设计产品的特征、种类和用途,其次要对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进行。因为各个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民族信仰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欧洲一些国家都视猫头鹰为智慧的象征,而我国民间习惯把它看做不祥之物。因此,在进行传统图案的形式美的创作之前,必须作前期调查。再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习惯也会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设计师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审美取向。

2.了解传统图案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图案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历史的积淀,有着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有很多传统图案还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所以在以某个传统图案为蓝本进行设计之前,还要充分理解这个传统图案的寓意和内涵,使传统图案与设计的风格、功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