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医疗市场范文

互联网医疗市场精选(九篇)

互联网医疗市场

第1篇:互联网医疗市场范文

前天,腾讯研究院报告《互联网+:医疗篇》,亮出推进“互联网+”医疗的七大武器。

1、武器一:将医疗数据转化成生产力

当前,我国医疗数据共享、开放面临“三座大山”。一是数字化程度不高导致“原材料”缺乏,我国医疗行业每年的IT投入规模仅占卫生机构支出的0.8%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二是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无法流动,由于数据采集交换标准、接口不统一,医院内部及医院之间多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三是隐私壁垒导致数据无法大规模使用。

互联网强大的连接力,让医院、医生和患者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庞大医疗数据,若能打破横亘在数据联通前面的“三座大山”,就能实现定制化医疗服务、提高医疗生产力,进而重构整个医疗体系。

一方面,医疗服务消费者端数据应标准化与开放共享。这涉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药物不良反应、可穿戴设备采集的健康数据等。另外,基于医联体、医生集团等实现区域数据共通;此外,鼓励互联网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共享数据。腾讯近期与贵州百灵达成“互联网+慢性病医疗服务”战略合作,双方将依托腾讯丰富的用户数据基础,构建慢性病用户大健康数据中心,贵州百灵则基于这些数据研发、生产、临床检测相关药物,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远程医疗咨询、管理与诊疗服务。

2、武器二:鼓励医生、医院主动拥抱互联网

医疗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壁垒。相比英国每10000病人配有27.4名医生的水平,我国仅能达到17.4人,优质的医生资源极度稀缺。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医生的短缺,但仍是以医生的参与为首要条件。因此,如果“互联网+”医疗,没有医生/医院的深度介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就得不到实质解决。

国外面向医院、医生、零售药房、制药企业的“互联网+”医疗创新加速涌现和迭代,在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扩展服务时空性、最大化医疗资产利用率、加快新药研发速度等方面表现突出。

3、武器三:线上线下连接解决患者“心塞”难题

目前,超过7000个医疗政务微信公众号正在帮助众多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直击“三长一短”、医患关系紧张、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看病贵、看病没“售后服务”等“心塞”问题。

例如,通过预约挂号、分诊导诊、检查检验报告查询、支付结算等就医全流程的互联网化与再优化,能够有效节省排队候诊时间,进而缩短看病出行时间。同时还能有效分流医院挂号窗口和缴费窗口的压力。

4、武器四:由慢病管理切入”60+“市场

“60+”医疗健康服务是指面向60岁以上人群提供的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与服务。随着互联网医疗产业的不断扩大,面向”60+“消费者的慢病管理、健康服务、养老服务,逐渐成为互联网医疗的重点。

面向老年人口的远程检查和监测、生活方式管理、可穿戴式给药、药物依从性管理等医疗健康服务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腾讯年初推出的血糖仪“糖大夫”正是这样一款医疗设备,通过将设备测得的血糖数据同步到微信上,从而达到远程及时监控父母血糖水平的目的。

5、武器五:瞄准细分领域发展医疗可穿戴设备

用户认知率的提高直接拉动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4年实现了200%以上的增长,销售额达到45.5亿元。但我国现阶段医疗可穿戴设备功能不强。国内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已超过150款,但由于缺乏“杀手级”应用,现有设备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从国外发展情况看,医疗可穿戴设备往往专注于医疗技术细分领域的产品创新和应用。例如,记录更精细化体征数据的可穿戴设备,除了记录常规体征数据外,还可记录皮肤温度、眼球活动等数据;具备血糖、甲状腺、眼部疾病等检测功能,例如Scripps Health公司的纳米传感器可通过注射进人体来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具备生物识别、提醒功能,Bionym公司研发的Nymi腕带可以通过心跳数据来生成唯一的ID并解锁设设备等。

6、武器六:用资本驱动以医疗资源为核心的新业态发展

尽管对医疗创业项目的大多数投资都处于烧钱阶段,但投资者普遍认为这只是黎明前的“战略性亏损”,对医疗健康的投资热情丝毫未减。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健康市场共发生66笔融资,已披露融资规模达34亿元。

不过目前资本市场上的项目多以消费者为核心,提供挂号预约、在线咨询、健康社区、慢病自我管理等功能。这些项目普遍面临商业模式不清晰、用户粘性不高、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

反观国外互联网医疗的融资项目,除了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健康IT项目外,还有很多以医生为核心的创业项目,涵盖辅助诊断工具、管理患者、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临床会诊、与患者沟通、医学研究等功能。这些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效率和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医生应用的积极性高,进而导入C端用户,从而双向增强医生和消费者的参与度和粘性,进一步凸显互联网+的价值。

7、最终武器:推动政策同步突破

第2篇:互联网医疗市场范文

尽管互联网医疗是当前“互联网+”大时代中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一个行业,但其潜力依旧巨大,并且行业内人士多认为应是“+互联网”,《财经界》记者在采访医疗行业从业者时,对方表示“医疗行业应是+互联网”,在他看来,互联网应是一种基础工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医疗手机软件已接近2000款,网络医院也在一些地区悄然兴起。然而,这一“繁荣”的市场表现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春雨医生副总裁王建国表示,互联网医疗当前仍处于未成熟的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市场待开发,同时,互联网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未来势必会和传统模式进行互补,其发展一定是正向的。

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主要连接对象包括医院、医生、医药和健康资讯四大类,功能包括诊前资讯、预约挂号、在线医疗、线下陪护、送药上门等。主要的互联网医疗类创业项目有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寻医问药、阿里健康等。

当前互联网医疗整体还处在局部推进阶段,不同的医疗平台虽然在医前、医中、医后有所侧重,但长期来看,都会趋向综合性医疗服务平台,除了需要线下实操部分,其他医疗信息类业务都会向上转移。几乎所有领域的平台模式都在解决信息的有效匹配问题,医疗领域的两个问题,医疗资源不足和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模式得到部分解决。但互联网对医疗更大的贡献可能还不仅仅实现两边的连接,而是大数据医疗。一方面是整合归纳已发生病例,一方面是对病人的数据收集,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大数据诊断。

第3篇:互联网医疗市场范文

移动医疗被称为“王冠上的明珠”,是卫生部重点关注项目。除了专业的院内移动医疗系统外,时下流行的移动终端也在移动医疗领域崭露头角。3G移动通信技术日趋成熟,移动医疗产业愈发受到卫生管理部门重视更多企业和投资机构涌入移动医疗市场,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方案商等都是移动医疗产业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对医疗健康的关注,移动医疗将得到一定的成长,但很多医疗机构和政府对移动应用、云计算等概念还需一段时间的引导和教育,预计在2015年实现快速发展。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

移动医疗服务类市场规模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基本常规服务、诊断服务、治疗服务将会一直占据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绝大部分。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 2012年移动医疗常规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到11.3亿元,移动诊断服务(仅指在线辅助诊断)的市场规模达到2.2亿元,治疗服务(不含入院治疗)市场规模达到1.7亿元; 而到2017年移动医疗常规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将73.4亿元。

服务类移动医疗各领域市场规模分布,常规服务排第一

报告指出,移动医疗正在起步阶段,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产业供应商主要有五方,电信运营商、医疗器械商、医院、系统集成商和互联网公司。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预测,未来五年内,在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将是该产业的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占据主要角色,在整体市场上将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其次是设备提供商。

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主要供应商

各参与主体市场份额预测,未来电信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最大

那么移动医疗面向医院有哪些应用呢?艾媒咨询调查报告显示主要有几大应用:无线查房、移动护理、条码病人标志带的应用、网络呼叫、药品管理等。由此开发出来的APP产品目前已经达2000多种,但是还面临着不少问题。

面向医院医疗的主要有五大类

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APP产品已经超过了2000种

根据艾媒咨询《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内容,艾媒分析师指出,2012年国内移动医疗处于起步阶段,各企业正积极布局,探索各种运作方式,盈利模式尚未清晰,运作要点主要体现在用户积累及活跃度,持续营收等方面,其关键点在于数据的采集与利用,目前中国移动医疗主要为广告、增值服务、在线问诊等盈利模式,大多数公司侧重于夯实用户基础,然后尝试变现。

虽然移动医疗是大势,艾媒咨询分析师提醒创业者,但鉴于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移动医疗的春天还未到来,其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实际困难。

1、 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贵等问题突出,医改尚未到位。

2、 大部分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开放度低、标准化低、数据共享能力欠缺。

3、 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

4、 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需要稳定和安全,而这正是移动互联网的软肋。

5、 大部分移动医疗用户数量少且活跃度低。

第4篇:互联网医疗市场范文

开线下医院为落地,免费开放为导流

春雨医生拥有数十万的注册医生和数千万的注册用户,可以说是连接医患双方的重要桥梁。但由于国家政策和行业门槛等方面的原因,春雨医生每年近亿次的咨询量,想要变现并不容易,这也是当下互联网医疗面临的共同难点。

如果没有线下医院作为支撑点,互联网医疗落地将非常困难。只从事健康咨询,就无法提供实质意义的诊疗服务,难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模式。春雨医生之前也推出过自己的诊所计划,采取“轻资产”模式挂靠线下医院,即通过合作的形式开展线下医院。虽然对外打出春雨诊所的牌子,但更像是医院的VIP诊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诊所。春雨“私人医生”把平台的健康服务与合作医院的线下诊疗无缝连接起来,通过收取服务费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从咨询到诊疗的一条龙VIP服务,同时为挂靠医院带来了患者资源和收入。

而这次普安春雨云医院的成立,则是春雨医生想借线下诊所突破政策困境,直接把平台用户导流到自己的医院,形成从咨询到诊疗的闭环,从而确立自己的商业模式。

现在回过头来看春雨医生的免费开放策略,就容易明白这样做的真实意图。表面看是为给在线问诊需求的服务商提供了增值服务,实际上是想通过这些硬件厂商、APP、网站和微信公号争取到优质的广告位,成为自己不用花钱的导流平台。当然目前就整体而言,双方还是互助共赢的态势,但从长久来说,这是春雨医生的一步好棋。

优势和困难并存,互联网医疗发展不易

与春雨医生一样看中互联网医疗,开设线下医院落地的移动医疗公司也不少。比如丁香园,它的做法有所不同,一开始走的就是自建医院的路子,相对是偏重资产模式。应该说,互联网医疗落地带动医疗业务发展的构想非常好,但真正想实现并不容易。

互联网医疗有着显而易见的一些优势。第一,互联网突破地域和物理空间的限制,让更多偏远或不便出行的患者能够方便地享受到医疗服务。第二,可实现24小时咨询服务,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医生的帮助,便于控制病情。第三,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利用率,缓解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矛盾。

但是,互联网医疗现阶段面临的困难也同样不容忽视。首先,国家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尚未明确,如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的认可和医疗数据的监管等,这一切还有待于试点后的政策推动。其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互联网医院很难吸引优秀医生,服务质量不易提高。再次,互联网医疗硬件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疾病必须到线下医院就诊,使得互联网医疗的诊治范围比较有限。最后,互联网医疗是个新鲜事物,其医疗安全问题尚未得到验证,加上之前网络医疗广告的不良影响,民众接受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

互联网医疗,向左走向右走?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寻医问药网和就医160网两家老牌互联网医疗公司深陷裁员门的消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困境再次成为焦点。之前818医药网和51健康网等27家小有名气的移动医疗公司已宣告“阵亡”。其实从春雨医生求变的一系列措施中,也不难看出互联网医疗公司们其实过得并不好。而互联网医疗终究是要落地为患者服务,春雨们的开线下医院策略在方向上没有问题,但每家的具体做法则各有不同。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从下面几个方向着手相对而言可能更有效率:

首先,农村包围城市不如从城市辐射农村。目前互联网医院多集中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因为那里医疗资源贫乏,相关部门希望通过互联网医院能实现资源优化。但这并不符合市场规律,相反互联网医疗应该从大中城市做起,时机成熟后逐步推广到全国。

第5篇:互联网医疗市场范文

“推动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创新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是提到的互联网+制造业的突破口。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通过决定生产制造过程等网络技术,实现实时管理,它“自下而上”的生产模式革命,不但节约创新技术、成本与时间,还拥有培育新市场的潜力与机会。

“互联网+制造业”和正在演变的“工业4.0”,将颠覆传统制造方式,重建行业规则。在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涉及38个行业和21个地区。

汽车、家电、消费品等行业加快拥抱互联网,众包众设研发模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例如乐视等互联网公司就在工业和互联网融合的变革中,不断抢占传统制造企业的市场,通过价值链重构、轻资产、扁平化、快速响应市场来创造新的消费模式,而在“互联网+”的驱动下,海尔、格力等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迅速转型,产品个性化、定制批量化、流程虚拟化、工厂智能化、物流智慧化等都将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

中国农业品牌化

农业看起来离互联网最远,但在2015年,农业与互联网的拥抱催生出了许多创新性项目。无论是互联网技术深度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还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农资农产品电商服务模式,抑或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都充分表明,农业现代化正在某种程度上以“互联网+”的新形式被践行。

围绕农业生产,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而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其中农资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都已在过去一年取得突破进展。

在农业领域的布局也展示了互联网和农业深度融合的一种新模式。不仅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运用无人机等创新设备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品质,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思维创新产品营销,最终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电商平台,不再只满足于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售卖,而开始考虑对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革新,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以把握趋势。

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其中,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这一年备受市场青睐。像如褚时健栽种“褚橙”,联想集团董事柳传志培育“柳桃”,网易CEO丁磊饲养“丁家猪”,潘石屹大卖“潘苹果”等等,专注于农产品领域的新兴电商品牌也由此获得巨大成功。例如三只松鼠、新农哥等等,都是在农产品大品类中细化出个人品牌,从而提升农业自身的价值。

2016年初,国家发改委在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时,农村电商、现代农业、农业信息化建设被广泛提及,也说明了在互联网时代,政策有意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

在线教育大爆发

根据艾瑞研究,2010-2014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9.41%。而在2015-2017年,预计在线教育复合增长率约为20.20%。随着2015年“互联网+”战略的发展,国内的在线教育行业呈现了飞速发展的势头,传统教育行业也纷纷往“互联网+”靠拢,线上、线下交互的教育模式也开始受到众人的青睐,互联网巨头和创业者疯狂涌入。创业邦创投库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共收录国内在线教育领域投融事件126起,投融总额为16.78亿美元。

不同于之前以视频录播为主的远程教育式网校,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再次催生了在线教育的步伐。有别于传统在线教育1.0时代的视频教学和录播课,在如今的在线教育2.0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平板电脑APP直接和全国各地的好老师实现实时的互动学习。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搜集整理学生学习的行为和结果数据,形成学生个人的学习轨迹数据,并借助智能诊断系统,帮助学生精确定位学习问题所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使在线教育从视频授课真正成为个性化教学。

对于教育平台,并不仅仅限于曾经的新东方等著名培训机构的在线网站。像K12在线教育、智能设备、在线职业教育等细分领域成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互联网平台上掌握了高黏性人群的互联网公司,BAT也在转型在线教育,打造各门类的公开课平台,引入各高校教师资源,使在线教育从职业、外语等专门别类的培训,开始走向高质量的在线教学。

在传统教育行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到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多地开始加大教育投入,使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项目落到实处,重点改善了义务教育段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据了解,仅2015年教育部就将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亿元。

由外向内颠覆的医疗服务

2015年,传统的医疗行业正在从患者问诊买药、医生职业方式、医院体系改革、医保体系完善等改革中生根发芽、蓄势待发。对医疗领域最强劲的推动,来自资本市场。互联网巨头们忙着抢占医疗市场高地,传统医疗产业链也忙着投身大数据。从业态模式看,互联网医疗颠覆了医疗服务提供模式和接受模式。

按照应用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分类,移动医疗可划分为自诊问诊、医药电商、医生辅助工具、硬件设备、单科领域(如糖尿病等慢病治疗)、医联平台六大类。“互联网+医疗”的融合,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与部分医院签署的战略协议,所提出的“智慧医疗”和“未来医院”的畅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透明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网上挂号”作为移动医疗与医院对接的敲门砖,几乎成为主流医疗类APP的必备功能。即使未能与医院形成对接,也通过与医生直接对接,形成在线问诊模式。春雨医生、丁香园等轻问诊型应用的使用,则解决了部分用户的就诊难问题。加上电商平台药品O2O的介入,已经实现了患者足不出户看病买药的方便生活。

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健康数据管理未来有较大的机遇甚至可能改变健康产品的营销模式。根据艾媒咨询《2015第三季度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到42.7亿元,到2017年将达到115.4亿元。随着互联网个人健康实时管理的兴起,促使可穿戴设备创新呈现爆发式增长。将会推动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向更加专业的移动医疗垂直化产品发展。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全面呈现了医改决策层当下对互联网+医疗的思考图景。总体而言,互联网在健康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应用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点:便捷和普惠。

全民理财与微小企业发展

这一年是中国民众创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的一年,在“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互联网金融迎来崭新发展机遇的一年。随着这一年金融行业的跌宕起伏,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都先后经历了发展机遇和市场危机。市场上也逐渐浮现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宜信、点融网等主流平台。

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实际上本身就是符合互联网的长尾效应的定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原有金融产品的成交方式、盈利方式、销售规模、区域限制等,显而易见是一种提升用户体验和经营效率的集合,互联网+的概念核心也是如此。

“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将掀起全民理财热潮,低门槛与便捷性让资金快速流动,大数据让征信更加容易,P2P和小额贷款发展也越加火热。这也将有助于中小微企业、工薪阶层、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等普罗大众获得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实体,小微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0%,创造约80%的就业岗位、约60%的GDP和约50%的税收,“互联网+”金融将让小微企业贷款门槛降低,激活小微企业活力。

交通出行的资源共享

2015年是全国移动出行需求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国人使用移动出行的频率明显增加。滴滴平台数据显示,尤其是在天气状况恶劣时,大众的移动出行需求会呈现井喷式爆发。滴滴出行、人民优步、一嗨租车、易华录、罗计物流等一个个全新的“互联网+交通”的商业模式,这一年真正开始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交通的认知习惯。互联网+交通出行、互联网+货物运输,正在重建整个交通运输的生态圈。

滴滴出行首次对外公布的2015年全年订单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滴滴出行全平台(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订单总量达14.3亿,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2015年所有出租车订单量的近两倍。滴滴出行官方表示,短短三年的时间,人们的出行方式从最初的路边扬招转变为手机叫车,移动互联网已将出行这样一个传统行业改造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并开始引领全球的新兴行业。

有业内人士认为,经过2015年一年的发展,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移动出行已成为交通领域的重要力量,交通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大众对分享经济的熟识,以及市场格局的稳定,2016年移动出行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中国的“互联网+交通”也将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地高速发展时期。

第6篇:互联网医疗市场范文

可能听起来有些“深奥”,那么用一个用户的视角来看就会更加清楚。当你某一天觉得肚子痛,可以登录“医院一账通”的智能自诊服务,输入你的诊状,诊断出你可能患了“阑尾炎”。接下来,平台会给你推荐最近的医院,其中的智能导诊会引导到相关的科室、推荐合适的医生,根据医生的出诊情况在手机上就能完成在线挂号。这是诊前服务,那么当你按照约定时间去就诊时,你的手机可以接收电子版的检查报告,无缝对接电子化处方,还有药品说明、用药提醒等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在诊后,你的电子病历会完整的保存在平台上,方便以后的就诊……

由此,互联网深度地渗透到医疗的各个环节中,极大地提升了患者就诊的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医院一账通”还打通了互联网医疗与保险、金融,从而给用户带来全流程的服务。接着上面的例子来说,你需要做一个阑尾炎手术,但手头缺钱,“医院一账通”接通了平安普惠的健康贷产品,可以让你很轻松、快捷地获得小额贷款服务;退一步来说,如果突发急性阑尾炎,又恰好未带足现金卡等状况,你作为“医院一帐通”的用户,可以享受住院押金垫付的服务,直接先入住就医,解决您的就医资金难题。同时,“医院一账通”还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推荐手术意外险等保险服务供你选择等等。

“医院一账通”不仅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对于医院的“互联网+”升级也至关重要。以这次试点的武汉中心医院来说,“医院一账通”可以帮助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行政管理负担,其中的电子处方能够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此外,“医院一账通”所具有的金融功能也能为医院提供一站式清算、融资租赁等供应链金融服务。 打通互联网医疗和商业保险,极速赔服务进入理赔3.0时代

除了“医院一账通”,平安养老险这次借势推出的极速赔服务也令人关注。

“医院一账通”分别针对用户、医疗机构及商业保险支付方的不同需求,围绕用户在诊前、诊中、诊后的全链条需求,提供就医服务;“医院一账通”之“极速赔”,免去了传统理赔流程所需的病历、发票、理赔申请单等书面材料,实现电子化的理赔申请及审核,实时完成理赔金的转账支付,开启商保理赔“秒时代”。 用开放盘活健康与金融,平安3.0时代的强势落地

在2016年新年致辞中,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宣布平安进入3.0时代。什么是平安3.0时代?按照马明哲的话来说,“平台、开放”是核心的关键词,具体是4-2-1互联网金融战略,即“四个市场、两个聚焦、一扇门”。这四个市场为:资产交易市场,房产交易市场,汽车交易市场,支付/积分交易市场;两个聚焦为:资产管理、健康管理;一扇门即指平台化,为用户提供各种场景的一站式服务。

对照着看,这次平安健康云打通互联网医疗与商业保险,推出的“医院一账通”,不就是平安3.0时代的强势落地和集中体现吗?首先,“医院一账通”通过内部开放和联动,与平安养老险联手打通了互联网医疗和商业保险,让用户可以在线上实现购买、支付和理赔,完善了互联网医疗的全流程;与平安普惠联手打通了互联网医疗和金融,让用户可以轻松获得小额贷款,既解决了用户看病的“金钱”痛点,也让医院实现客户价值提升。

第7篇:互联网医疗市场范文

4月10日,在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会上,卫计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互联网上其他一些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但是不能开展诊治工作。

卫计委最新表态对正在迅速成长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会造成哪些影响?互联网医疗是否会就此降温?面对行业监管,互联网医疗企业出路在何方,又会寻找哪些新的商业模式?

网上“看病”,界限在哪里?

“我用过挂号网,通过线上挂号,可以找对症的医生、医院,省了很多时间成本。但是,如果涉及到疾病的诊治,总觉得网上问诊不安全。我也不知道网上的咨询是涉及医疗还是健康管理,就想问问,治死了谁负责?”一位网民提出了这样的担忧。

“可以看出,网民的担忧也是卫计委面对互联网医疗大发展的环境下密切关注的问题。其实,卫计委近日的表态并非‘新政’,早在2009年,当时的卫生部就对无资质企业进行互联网医疗服务提出过明文禁止。”丁香园CEO李天天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去年10月,广东省网络医院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上线启用,这是全国首家获得卫生部门许可的网络医院。网络医院的运行模式,是由医院提供在线医务人员,由第三方提供网络平台,在社区医疗中心、农村卫生室、大型连锁药店等地建立网络就诊点,患者可以在网络就诊点直接与在线的医生通过视频通话完成就医过程,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处方,患者在社区医疗中心或药店拿药。

“在春雨医生为用户和医生搭建的互动沟通的平台上,医生的咨询是停留在开处方之前的阶段,只是对用户的健康问题提供咨询。”春雨医生副总裁毕磊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而李天天则表示,“网上健康咨询医生很难掌握度,可能有的医生对于健康咨询与医疗诊治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

记者打开互联网医疗企业好大夫在线的首页,点击导航条上网络咨询一栏,看到该网站为用户提供了包括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肾病内科等几十种咨询项目,而患者的问题从月子受凉、多动症、糖尿病并发症甚至到先天性心脏病。就在3月29日,还有家长通过网络上传诊断资料的方式,让大医院的专家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医生给出的回复,虽然并没有开出具体的处方,却在何时做手术、服用哪类药品给出了意见。而这一情况,在大量提供患者与医生互动咨询的平台上都有出现。

那么,互联网医疗的“红线”怎么界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秋霖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互联网上开展一些咨询,没有涉及医疗诊断治疗,不会产生医疗纠纷;或者可以明确纠纷主体,比如有资质的医院开展的远程医疗,应该是允许的。但是有可能产生医疗纠纷,纠纷主体又不能明确认定的,在目前还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就是违规的。

烧钱之后,怎么发展?

互联网基因、模式似乎摘不掉“烧钱”的帽子,医疗领域也是如此。

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2013―2014年,国内互联网医疗创业投资事件66起,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共58家,披露融资额5.8亿美元。

丁香园创立至今已经15年,保持持续盈利只有四年,而丁香园还是这一批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中为数不多的实现盈利的企业。资料显示,丁香园已经积累了400余万注册会员,其中,执业医生达200万。

“学术推广,利用医药观察数据库向医药企业收费,为医院、药企等机构提供人才招聘,为生物公司提供广告,电子商务服务是丁香园目前主要的赚钱业务。”李天天介绍。

而受资本市场热捧的春雨医生则还在寻找盈利模式。毕磊坦承,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据了解,2011年春雨医生成立,专注移动端的互联网医疗业务,四年以来,用户数量已达6000万左右,2015年年底,该公司预计将要达到1亿用户量和20万医生量。现在春雨医生已经通过单月8元对网民收费,使其注册为春雨会员,但这并不足以支撑春雨医生的支出。“我们现在每个月还会在补贴用户和医生上投入百万元。”毕磊说,“即便这样,春雨医生两年后还是准备上市,至于选择国内还是国外,看情况而定。”

“互联网不是颠覆传统医疗机构,而是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手段,填补中国医疗领域的空白。我们不认为政策导向会对春雨医生造成影响,如果互联网的创业者从一开始就因为政策限制而忽视用户需要,就会抹杀创新。”毕磊说。

“未来,春雨医生对自身的定位是‘医院前端的服务体系’,就是让医生帮助用户解决一些身体状况的初步咨询,引导患者去合适的医疗体系中检查、治疗,如感冒、头疼这种小病完全没有必要去协和排个队,或者已经确诊的癌症化疗,也可以到更专业对口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毕磊认为,等到用户在平台沉淀后,获取了足够多数据,就能从中挖掘出商业价值。如政策明确之后,还可以发展医药分离,让药企可以直接对接用户,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与成本等。

而丁香园的模式则由传统的医生、医疗专家BBS论坛而来。李天天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丁香园主要提供两种服务模式,一种是邀请医生、业内专家写稿,学术与健康内容,做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交流平台;另外一种就是O2O模式,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有价值,并合法化。“我们第一家落地的杭州的医疗全科诊所即将开业,在获得医疗机构的合法资质之后,丁香园会为愿意多点执业的医生提供诊疗服务平台。”

第8篇:互联网医疗市场范文

为何三甲医院总有那么多患者?普通的解释认为优质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医疗资源和行政体制紧密联系,行政层级越高的地区就拥有更多的医疗资源。

同时,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医院的床位数和医院数量是和当地户籍人口紧密相关,但患者却可能是来自全国各地,这也会使大城市中的三甲医院特别拥挤。

到医院排队尽管看起来公平,因为大家都只能在这个窗口获得医生就诊的机会。不过细细深究,这样的排队机制问题多多。如前所述,到一个医院就诊的病人并不一定是当地的患者,这就意味着他在见医生前面对很多不确定性的等候时间,从而耗费大量的资源。同时,由于操作规则等问题,“号贩子”问题层出不穷,很多时候优秀的医疗资源成为了少部分人的生财之道,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暴露无遗。

与此相比,尽管网络预约平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但是非现场挂号能让患者根据挂号来安排自己的行程,从而节约不少资源。同时通过淘宝网和支付宝的数亿实名认证用户,将有效帮助医院防范黄牛和促进分时就诊。

而网上预约平台出现的最大意义是缓解了当前普遍存在的医疗资源不对称问题。网络预约平台的出现,减少了地理空间在就诊上的阻隔——只要有一根网线和电脑,那么身在异地的患者就可以和当地的患者一样享受同样的服务。

不过,变革总是会有阻力,尤其是当互联网在挺进医疗市场等受政府高度管制等领域时更是如此。因为这些领域的改革,由于牵扯各方面的利益,其改革往往是由政府主导;但互联网的本质则是用户导向型,不同的利益取向意味着改革会格外艰难。几天前,谷歌创始人佩奇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互联网是个大变化,但依旧有很多人没用上网络。而在医疗领域技术也进展缓慢,这主要是政府体制问题,技术对体制帮助不大,技术只能做1%。”

第9篇:互联网医疗市场范文

“简约智慧医疗”是医惠的企业理念,即简化医疗流程,实现全过程标准化医疗流程、医疗对象管理,以此提高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临床效率。“2010年的收入在3千万左右,利润大概不到1千万;2011年的收入是9千万左右,利润将近2千万;2012年预计收入在1.5个亿,利润可能接近3千万。”在采访之初,章笠中抛出的这组数字表明,在目前有限的医疗物联网市场空间里,创立短短数年便实现了几何级增长的市场业绩,以“简约智慧医疗”为理念的医惠,着实不简单。

结缘医疗信息化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智能化研究室访问学者,章笠中作为一位技术专家,经历过多个行业,包括家电、纺织、交通等行业。但最终章笠中选择了既有宽阔的商业发展空间又能有益于人的健康的医疗信息化行业。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弥足珍贵。但同样一种病,去不同的医院,结果完全不一样,我看到过太多这样的案例。如果一个患者生病了,不管去哪家医院就诊,不管是哪个医生看,都能享受基本类似的服务――同质化服务,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患者因为一定要找名医院、找名医而耽误病情。因此我觉得做医疗行业不仅是对这个行业的贡献,更是对人的贡献。”谈到如何与医疗信息化结缘,章笠中如是说。

“国家重视医疗行业,但是国内医改之路却很艰难,医疗信息化发展滞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医疗现实和患者需求差距非常大,医疗信息化这个领域前景比较宽阔,而当时这块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早在2003年,章笠中便开始做前期准备,2005年起正式进入医疗领域,并率先在国内提出了数字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引领了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直到2011年,入主医惠,开创了基于物联网为核心技术的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率先提出了“简约智慧医疗”和可及连贯的服务理念。

坚守简约智慧医疗

“IT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希望我们呈现给用户的都是简单易操作的产品。如果系统太过复杂,即便完美无缺,也没有推广的价值,就像傻瓜相机,如果没有傻瓜相机,我想相机不可能像如今这样普及。医护人员的职责是行医救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研究复杂的系统。”章笠中向记者阐释了把“简约智慧医疗”作为企业理念的初衷。

依据“简约智慧医疗”的理念,医惠提出简约的信息交互、简约的医护流程、简约的资产管理、简约的门户体现、简约的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简约的运营决策管理等。其中,“简约”之处体现在:对象管理的简约,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全对象的感知;基础架构的简约,实现了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设备上的“三网合一”;系统操作的简约,实现数据交换的便捷;医护流程的简约,实现移动护理等系统流程的人性化处理。

但简约不是全部,符合标准、可靠且实用也是医惠所遵守的。章笠中说:“第一,我们开发产品不是按照医院所需求的标准,而是按照最高的国际标准,这样不管是什么机构去医院检查,都能符合标准,对于医院来说,也会更加放心;第二,产品所用的材料都是可靠的,路遥知马力,只有采用可靠的设备、可靠的生产方法,才能使医院引进产品以后长时间内不出问题;第三,必须实用,我们不希望搭花架子,比如与HIS相比,门诊输液是很小的部分,但是我们也能将其转化成产品,把它全部信息化,做到极致,杜绝一切差错,保证既简约又实用。”

章笠中赋予了医惠独到的企业理念,此外,他对医疗信息化的见解也独树一帜。章笠中把医院的信息化比作一个人,大脑是临床数据中心;五官是医院所有信息的感知系统;神经系统是信息的集成平台;血液就是传输这些信息的网络基础;内脏是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四肢是执行机构,譬如说包药机,取单、自助机器等。“现在医院的情况是内脏都很发达,通常血液系统都有了,网络基本上是通了,而实际上缺的是临床数据中心、智能感知系统以及信息的集成平台,而这些也正是医惠所要做的。”章笠中说。

引领医疗物联网

医惠的产品操作简单、符合标准、可靠且实用,这些特点可能并非医惠独一无二之处,但从公司创办至今,医惠便坚持这四点并将其做到极致。同时,“鼓励创新”也是医惠一直坚持的。医惠所有的解决方案与同行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和颠覆性,“我们一开始并没有从医疗业务上去切入,而是将切入点锁定医疗对象和流程。”

章笠中所说的医疗对象指的是,患者、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医疗耗材、医疗标本以及医疗信息;医疗流程指的是,护理流程、检验流程、检查流程、诊断流程、追溯流程、质控和管理流程以及临床流程。正因为医惠独特的切入点,从医疗物联网的角度来讲,医惠是国内移动医疗和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引领者。

“在物联网方面,我们有几个非常核心的技术:第一,医惠在全球第一个推出了三网合一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平台;第二,医惠建立了信息交互平台,只有拥有良好的交换平台,才可以与业务系统做很好的对接。”章笠中所说的“三网合一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平台”是以一种简约的方式解决当前有线网、物联网和无线网之间的通讯和数据融合应用。平台的核心是物联网AP和物联网AC,其中物联网AP整合了无限AP和RFID阅读器功能,可以实现信息双频四通道的发送和接受,物联网AP既可以接受RFID标签返回的信息,也可以接受支持WIFI的移动终端返回的信息,实现前段感知的融合;物联网AC除了能够对物联网AP,还可以通过融合物联网中间件模块实现前端感知信息和后端应用系统之间的转化、封装、解析和集成;通过融合通信网关模块,实现RFID信号转换成TCP/IP信号并进行传输;通过融合统一管理平台模块实现对物联网AP的无线网应用和RFID应用进行统一有效的配置和管理。

“很多企业都在讲信息交互平台,但是我们的角度不一样,他们的交互平台是从技术的角度,我们从实际的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来做。我们掌握了医院所有的医疗对象、医疗流程,因此医惠在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方面,富有特色。”章笠中表示:“在医疗物联网方面,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第三代物联网应用。第一代是发现传感器、读卡器阶段;第二代是用读卡器去做解决方案;第三代是我们所建的信息交互平台,解决多样性复杂性的问题,从物联网的角度来讲,这是独一无二的。”

依据物联网技术,医惠开发的临床应用系统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管理信息系统、门急诊护理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婴儿防盗系统、移动营养点配餐管理系统以及患者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广泛地应用在全国各地的大型医院,并深受好评。

树立良好的行业口碑

由于医惠有良好的口碑,所以无锡市人民医院一直在使用医惠的产品,除了无锡市人民医院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香港仁安医院、浙江大学医院附属第一医院等都在长期使用。除了为医院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外,理念上的契合、管理经验的共享、良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是医惠所一直坚持的,这些也正是医惠“有口皆碑”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把我们的系统卖给医院,而是要更进一步与医院建立起合作关系。除了给医院提品外,我们与医院能做到互相交流管理经验。”章笠中介绍到,对于有很强的管理理念的医院,医惠会全力配合,用技术手段帮助实现他们的理念,而对于在管理上较欠缺的医院,医惠会向他们灌输好的理念,因此,医惠与医院的关系是交流合作而非单纯的买家与卖家的关系。

医惠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与医院建立起的互惠互利、交流沟通的良好合作关系。章笠中认为每个医院其实跟每个人是一样的,一定有他的闪光点。通过跟不同医院深入的合作、交流,公司也能从中学到很多,进而把每一家医院的经验全部展现在产品里面。“在与医院的合作中,虽然我们的投入很大,但却赢得了更高的价值。所以到现在,我们与很多医院的合作关系都非常好,获得了他们的认可,特别是那些在管理理念和创新方面比较突出的医院。在和医院的合作过程中,双方理念上的充分沟通和碰撞出的火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在获得更多启发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会将这些经验通过产品传递给其他的医院,帮助他们完善信息化建设。与医院保持健康、良性发展的关系是我们取得成功最大的收获和经验。”

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

医惠在章笠中的带领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医惠发展至今,视野已不再局于国内,而是立足于国际化。现在医惠与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医院都有合作项目,医惠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国际化的标准。

当被问及医惠接下来的规划时,章笠中说:“做医疗服务最重要的是实现每个人的健康,我们的理念是希望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并且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尝试这么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转向去做家庭的医疗服务,我们的重心仍旧在医院,我们做的是以医院为核心的延伸服务,延伸至社区、至家庭。”

据章笠中介绍,务实地解决医疗、患者的安全问题、医疗质量问题以及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是医惠一直坚持的,也将继续坚持下去。如何用信息化的手段梳理医疗流程,提高效率,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效率是医惠一个永远不变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章笠中确立了医惠新的发展方向。

“我们掌握了大量的医院流程以及最精细化的信息,所以反过来,我们可以做一个很标准、与各个系统都能进行交互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帮医院做数据的决策分析。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只停留在销售软件系统和终端设备上,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被市场上的大鱼吃掉,所以我们的经营模式,正从传统的单一的业务创新转变为基于对象、基于流程的创新,一句话,就是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章笠中说。

“我们将集成现有的研究成果,把家庭医疗植入到社区,通过与开发商合作,像宽带、电话一样,在每户家庭事先都部署好医疗信息的无线接受终端。比如居民在家中量血压、测血糖,这些有用信息会被自动采集,进入到个人健康档案,我们根据这些信息联合医院、社区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服务,目前我们在香港、上海已有成功案例。” 章笠中认为,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是必然的,医惠的发展方向基本上是物联网、流程管理、医院的信息基础平台以及临床数据分析管理。

采访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