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1篇: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1.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问题分析

大部分教师普遍认为,目前地理衔接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高中学生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很差,知识储备少。

(2)九年级不设地理课,中考不考地理,是初高中地理衔接难的最主要原因。

(3)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对地理学科都不重视,导致学生普遍轻视对地理课的学习。

(4)高中地理课时不足,没时间弥补原本就薄弱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

(5)初级中学地理师资力量极为薄弱,非专业代课现象很普遍,大多数非专业教师不喜欢、也不会教地理。

2. 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分析

(1)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大部分初中学生地理课感兴趣,但因为记忆的内容太多,且不需要中考等原因不好好学。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主要是“考试之前背”。

(2)高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但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只是在口头上提一提,或者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装装样子,做做形式而已。

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死记硬背占主导地位。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背书、记笔记,学习就是为了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份数低的就是差学生,由此就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地理学习观造成学生探究能力的欠缺。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高中学生喜欢一个人独自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精神;有近一半的学生不想或不敢向地理老师提问题。能做到经常预习、复习的仅占极少一部分,有近一半的学生只做作业不看书,课后不能及时反思进行探究学习。总之,学生总体上不重视探究学习。传统的学习观不仅形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泯灭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造成学生探究能力欠缺,进而造成学生创造力匮乏。

3. 高中教学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施陈旧,与现实脱节。

一直以来,中学地理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骤然增多。班级容量不断扩大,而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条件却很难跟上。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又缺少有效的辅助设施,教师很难开展全班性的操练活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2)教学重心倾斜,教学用三者脱节。

目前,地理应试教育再高中占主要地位,而实用教育则难见踪影。高中迫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学校教师经常在教学中进行题海战术,研究应试技巧,忽视地理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致使大多数学生缺少独立的个性和钻研精神,。正是在学校和社会这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之下,再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教学在不经意当中偏离了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无意中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致使教学用三者之间没有邮寄的结合起来,既浪费了有限的财力物力,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也使教学目的无法得到较好的贯彻与落实。

4.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创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设施。

静态是指相对于稳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例如,日常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固定的教材,以及处理教材内容的常用方法等等。动态是指日常教学的可变方式。例如,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各种交互性的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各种测试,还包括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等等。总的来说,静态教学模式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操练,而动态教学模式则侧重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科兴趣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是培养学生地理素质的关键所在,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天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2)实现“教”“学”“用”三者的统一。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的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3)联成体系,提高效率。

要将高、初中地理教学联成一个整体,进行全面考虑、统筹规划,同时又将高、初中地理教学各个不同阶段的地理教学作合理分工,做到衔接有序,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第2篇: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授课教师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现阶段高中生仍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因此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只注重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着重加强了对于高中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而轻视了对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地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途径与手段,是连接前后两个“维度”的桥梁。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从高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一些万能答题板,无形地钳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逐步僵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初高中之间知识链接存在脱节

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脱节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受各地方教育政策的影响,甚至某些省市直接取消了对地理课程的考核,导致初中地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再者由于高中地理课程知识理论难度大幅增加,初中地理水平的学生无法再―定的时间内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理论的学习。高中阶段地理学习整体跨度增大,各原理及定律较抽象,知识点间纵横方向的迁移性强。但教材内容却相对精简,教师需在课堂上作大量的知识补充,部分学生却不以为然,对补充知识点抱有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课堂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较低。

3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虽然此次新课改强调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方式。突出表现在重视单一的成绩评定,以考试分数作为终结性评价指标,轻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即缺乏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二、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1明确地理课程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统筹全局。高屋建瓴地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温习相应的初中基础知识。由此及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为其学习更高级别的地理知识做好铺垫,以区域地理教学为例,初中地理课程主要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复习对应的初中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作深入剖析,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

2加强地理课程内容讲解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阶段,应改变传统仅仅教授教材地理知识理论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于学生课外地理知识的了解以及扩展。虽然目前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主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但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蓝本,而应当依据教材内容不断拓展与之相关联的地理知识。如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地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替代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即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持有创新价值取向,以便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创造出更多的空间。

3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200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应该“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具体做法可以“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评价机制。例如,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结果努力程度,学习动机强度,课外实践能力等相应指标。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第3篇: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掌握。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不同的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地理知识储备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运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也千差万别。这样就导致了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模式都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和教师的思维有出入的地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自己的单一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高中地理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2.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与学生互动

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或者备课书来教授地理知识,从来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有趣知识和问题,更加不会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不会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中记忆一些地理知识。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高中生正是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和质疑的年龄,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知识和真理,这样才能感觉有成就感,并且对于得到的结果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互动,找到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小问题或者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演讲。

二、解决对策

1.地理教师对于不同的学习人群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正是上面所提到的,由于地理教师在课堂的知识讲授上教学方法单一,最后导致了很多同学对于高中地理失去了兴趣和爱好。所以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技能,我们的教师需要改进地理教学模式。其中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认真听讲,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即可。但是对于那些喜欢思考的学生,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量对这些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地思考和想象。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让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不至于觉得这门课程太难,也使得爱思考的那部分学生不至于觉得地理课程太枯燥无味。

2.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设置一些互动的活动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已经说到,课堂上的互动对于学生学习和培养兴趣的重要性,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高中地理这门课程,我们就需要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如何在课堂上设置互动,或者应该以怎样的形式进行互动,这些都需要结合学校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该学校学生的素质、学习特点。并且地理教师在设置这些互动活动的时候,应该时刻结合高中生这个年龄段的爱好和兴趣,以及学习习惯和思考能力等这些客观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适合高中生的互动活动。如果脱离了这个客观条件,那么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高中地理不是只靠单纯的背诵就能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学科,其实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有一定锻炼作用。所以学生应该学会怎样在课堂上听课、怎样学习课本或者学校教材,以及怎么进行课下练习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

三、学生学好高中地理的小技巧

1.听课的技巧

学生在地理教师上课之前要腾出一些时间去预习教师今天要讲的知识,将自己看不明白的问题,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学生要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讲,注意教师是怎么讲解你不会的问题或者知识点的。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有重点地去听讲,如果学生不能够抓住自己的重点去听讲的话,学生会对于一些问题觉得很突兀,也会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走神。

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地记笔记,人的大脑不可能在一瞬间记住那么多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堂的听讲过程中随时记笔记,而且对于不懂的问题在教师讲解之后还是不太明白的话,学生需要着重记下来,在课堂结束之后再向同学或者教师请教,千万不可以得过且过。

2.阅读教材的小窍门

在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对图表或者标注给予一定的重视,因为这些信息可能为学生学习相应章节的知识具有一个诠释的作用,并且图表能够更加直观地表达知识的本质和内容。对于那些不重要的知识用浏览的方法即可,因为这些知识不是学生学习的范围或者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在这里不需要的知识学生稍微看一下即可,不需要放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它们。

3.怎么做练习

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不需要采用题海战术,只需要在做完每道题目之后,总结这道题的出题意图以及解题方法,找出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即可。这样的练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出题人的出题重点和出题模式,也能够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顺利地解答题目。

第4篇: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高素质人才越来越被需要。传统教育只注重教学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创新思维和地理技能。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适应不了高速发展的社会,因为传统教育下的人才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是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缺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这就让他们在社会中感到格格不入,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所以,社会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现在的社会要求的是高素质人才,这和我们进行的素质教育教学不谋而合。通过新型的教育方式,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各项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也要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研究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下面谈谈我对如何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要求进行充分落实,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设计的思路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过去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这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能够运用一种启发式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贯彻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以求能够达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这二者有机和科学结合,在最大限度上对高中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在高中地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要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尝试、多探索、多看以及多听,将培养高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对高中学生叙述进行专心的倾听,对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进行接纳,和高中学生一起讨论,实施共同的评价。

二、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对于文科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地理偏向理科,对于文科生而言,难免会有挑战。因此,教师需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点巧妙转变为易理解的知识,让学生容易掌握。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这就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很难参与教学,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所以,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无法进行自我思考,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当存在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向教师请教。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很少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教学成果收效甚微。

三、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的发展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我们的地理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自己表现的机会,而且一般教师也不允许学生去表现,就是让学生认真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慢慢的就失去了主动性,丧失了学习兴趣。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最终都是教师要将知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最终能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具备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为此,高中地理新课改提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为此,教师需要大力转变教学方法,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角色转换学习、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通过合理的分组、安排合作学习任务,有意识的指导,最终形成结论,有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点评,评选出优秀小组。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查阅文献、研究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客观实际,差异化引导学生学习发展

由于生活背景、个人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差异,导致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而且无法回避的。但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本着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让学生取得一样的进步,达到一样的学习效果。结果,往往盲目膜拜“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最终是适得其反。为此,高中地理新课改也提出:“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扑克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所以说,在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建立弹性的教学体系,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听什么,不听什么。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差异化、层次化的教学体系。最终让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属于自己的进步,并逐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节课程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取决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一些难点知识或者枯燥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那些并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识转变成为学生生活过程中鲜明的例子。高中地理教材上面的知识往往都是具有很强理论性和专业性的知识,想要让高中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高中教师能够将这些地理知识成功转变为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例子,再对其加以讲解,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具有很强对比性,而且十分容易进行混淆的知识时,要求地理教师采用一种表格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因为高中地理课本太多知识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和表达,而那些十分容易混淆的内容就十分不容易被学生掌握,如果地理教师能够采用表格的方式来将这些知识进行归类,进而实施一种深入的区别以及比较,就能够加深高中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重点章节以及重点内容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实施一定的讲解,如果教师仅仅进行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去背知识和记知识,那么,学生并不会真正感受到这些知识所具有的重要性,更不会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原理,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鼓励学生去实践,进而再为学生进行讲解。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应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时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融入到地理课堂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一个记忆的阶段,而是通过对知识消化吸收后形成自己的一个地理知识体系,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从这个地理知识体系中快速准确地调出有用的信息。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进行强化,让他们能具备地理思维的敏感性,能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影子,能用地理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三圈环流这一课时,教师先是提出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关注地球上的热力环流状况,接着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在自主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对副热带高压带及副极低压带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疑惑,此时,教师要找准时机解释这个问题,使学生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在课余时间,通过让学生进行校外参观访问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理的意识。通过不断地刺激学生对地理的各种感触,让学生能自主自发地对地理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使他们不断掌握各种地理技能。

参考文献:

[1]朱晓丽.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考试周刊,2014,23.

第5篇: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活咏萄В晃侍馓轿觯欢圆哐芯

一、地理“活动教学”的内涵概念

地理活动教学从狭义上来讲,主要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外,相关的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开展有关的地理课外活动学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活动性。而从广义的地理活动教学来看,地理活动教学不仅是指地理老师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野外的观察以及实验活动,还包括了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机结合,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主动思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学习。

二、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现状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利用率不高

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利用效率不高,达不到实际的预期效果。很多的高中教师仍然拘泥于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认为实施“活动教学”会影响教学计划,在中国素质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始终将学生的成绩放在教学计划的首位。其次,高中地理课堂的信息量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所占用的时间往往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的时间,加之,一部分教师对活动教学的没有深刻的认识造成了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的利用效率不高。

(二)、学生参与地理教材“活动”的积极性不强

在地理活动教学中,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受到老师教学观念的影视,对于地理活动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认知上存在着误区。同时,由于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地理活动教学开展的不深入,流于教学形式,造成学生在地理活动教学中的抵触情绪,不想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间接造成了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不强。

(三)、“地理活动”教学开展流于形式

由于部分地理教师对于地理活动教学没有深刻的认识,为了应对新课程理念的改革,在地理课程教学中一些课堂活动教学只是简单的开展,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同时,在课后也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活动安排机制。忽视了活动教学的价值,使地理活动教学的开展流于形式。不能充分满足高中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创造力,学生在自我展示和表达方面欠缺。

(四)、“地理活动”开展受到学校发展条件的限制

在一些高中学校中,由于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学校各项基础设施的不同。特别是对于“地理活动”教学来说,课外地理实验、观察所需要的资金、相关的场所不能满足地理活动教学的开展。同时,学校领导对于地理课外活动教学的开展支持程度不同,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同时考虑到学校的升学率,一些学校的领导对于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并不是大力支持。

三、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教师和学校领导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了解和认识到开展地理活动教学带来的深远价值。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调整改变教学方式,明确地理活动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向,充分发挥高中生的学习求知积极性和创造表现性。针对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加强活动教学的课程教研活动,形成清晰系统的教学模式。

(二)、努力创造丰富的地理活动教学情境

在地理活动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质性,必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地理教师必须精心安排设置地理活动教学的具体方案,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以及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同感。同时,立足于教材内容,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时间,科学合理的开发地理活动课外教学设计方案。

(三)、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地理活动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专业的指导,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组织开展好地理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地理教师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实习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教研活动以及对外交流教学活动的经验交流,能够为在课堂上更好的开展地理活动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的目标要求。

(四)、建立多元的“地理活动”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地理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学校教学领导的重视,将地理活动教学真正的落到实处。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及时的发现教师在开展地理活动教学中的问题,并形成一系列的数据,将数据结果及时汇总建立反馈评价系统,更好的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堂评价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地理活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研究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的意义

研究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利于深入贯彻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转变当前的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拓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空间,进一步转变高中生的学习思维,充分发挥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相长理念,深入开展地理活动教学,从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目标。

第6篇: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双语 物理教学 思维 语言

新疆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语言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教学上与内地存在很多差异。尤其在双语教学方面,与内地的教学差异明显。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模式: 一是部分课程( 理科各科) 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民语授课;二是除民语文外,音乐等涉及民族文化的内容可以用民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汉语授课; 三是从幼儿园开始学汉语,从小学开始所有的课程用汉语授课,加授一门民语文课的模式。本文以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高中部物理课堂教学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细致分析,希望为新疆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一、阿勒泰地区双语教学的方式及特点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哈萨克民族聚集的地区,民语教学为哈萨克语,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民族学生同时要进行三种语言学习:汉语、民族语言以及外语(多为英语)。不但增加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种类,同时也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参差不齐增加了其他课程的学习难度。双语教学模式虽然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统一的人教版课程教材,但由于目前学校在汉语教学的实际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对双语班的物理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培养目标课程定位都不太一致,对物理课程的定位也不太统一,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双语学生的物理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双语教学中物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类科目,在学生高中学习的阶段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接受双语教育的高中生来说,物理学习的难度更大,不但要接受汉语授课,同时要接受采用汉语命题的高考题目,再加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导致物理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成绩普遍偏低。

1.学生汉语水平严重影响物理教学质量

双语班物理教学属于汉语教学方式,因此教师授课全部采用汉语。物理中专业词汇较多,这也要求学生汉语必须达到一定水平。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偏低,对于教师描述的物理过程不理解。比如,双语教学班的学生学习汉语实用性不强,多以应试为主,因此,对于物理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词语难于理解,教学中本人针对授课班级122名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了统计比较:对于教师课堂上使用物理语言能够完全理解的学生人数为53人,所占比重不足50%;能部分听懂的学生人数为50人,所占比重为40 %左右;表示一点也听不懂的学生人数为19人,所占比重为6.4%。这样的汉语水平为学生使用汉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专有名词及符号字母偏多的物理知识而言存在很大困难。

2.学生思维方式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教学过程中接触的大多数是哈萨克族学生,除一部分学生汉语水平相对较好,思维过程中能够把接触到的物理知识直接通过汉语信息传递给大脑外,还有一部分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思维方式上仍然是要将汉语作为一门外语,将接触到的物理概念及信息完全转化成哈萨克语再传递给大脑。这样的思维方式严重影响了物理教学的课堂效果。

3.“双语”教学加大了双语教师的负担和工作量

“双语”教师对于汉语的学习,就像中学生学习英语一样,分为听、说、读、写,也是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学期自治区都会组织物理“双语”教师的培训,很多教师不止一次地参加汉语的培训。相比之下,他们要比普通物理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汉语,因为他们必须会用并且熟练应用两种语言来进行教学,同时他们也要探究适合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这无疑加大了“双语”教师的工作量。

三、双语教学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

1.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困难,化抽象表述为明了图像。物理教学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多用图形图像创设物理情境,这样可以让双语教学班的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图像描述理解题意,降低语言理解程度到来的学习障碍。同时,教师应注意放慢教学语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经过长期的图形与情境描述等训练后再提高教学速度,循序渐进进行双语物理教学。

2.强化基础,激发兴趣。强化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自己体会物理知识的运用乐趣。同时,也要运用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深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物理教师可以首先多以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情境为例,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然后再利用强化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概念使得物理的学习更深入化。

3.提高“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要正视并推广“双语”教师培训的意义。例如“双语”教师的培训过程中设置哪些课程、这些课程如何实施、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语言上课、如何进行学业的评价等都有待于进一步认真研究。另外目前新疆针对“双语”教师培训后的奖励机制有很多,例如发证书、公费学习等,应寻找新的激励政策,提高“双语”教师再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与职称挂钩、与工资挂钩等物质奖励。

“双语”教学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新疆教育厅的有关人士指出“推进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在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时,一定要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明确双语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文雪. 要给高中学生以“完整的高中物理教育”[J]. 物理教学,2012,(12)

[2] 洪庆平.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4,(26)

[3] 石心. 多元文化视域下内地新疆高中预科班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2013

第7篇: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学案教学;地理学科;农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45-01

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并设计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基于新课程改革并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方案或一系列学习事件的总和[1]。地理学科的学案(地理学案)侧重指导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地理教材、解决地理问题和总结地理知识等。换句话说,地理学案更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即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和复习过程中,学会确立地理学习目标和培养预习、专题学习和总结的方法[2]。学案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促进地理教师专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使学生真真正正把地理当成自己的兴趣来发展。作为农村地理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大胆的尝试这种学案教学模式或者其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不过由于教学资源的地区差异,城乡之间的学案教学实行存在很大差距,大多数城市中学教师都已经掌握学案教学步骤和方法,并在教学中熟练实行。而农村中学则极少采用学案教学。本文试对农村中学地理学科教与学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对农村的地理教师有所启示。

1农村中学地理学科教与学现状分析

1.1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教学状况: 大部分的农村地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指导地理教学。虽然,近年来,许多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研究成果数不胜数,但大部分农村教师还是无法享受到这些优秀的成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由于农村地理教师比较缺乏,所以许多农村地理教师的工作量较高,使得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忙于教学工作,而缺乏足够的时间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2)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如“情景教学法”,“学案教学法”等对于教师的无论理论上还是教学能力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再加上农村中学缺乏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以使得这些教学方法和模式都难以在农村实施和操作;(3)学生的学习成绩目前还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农村中学更是如此,所以为了追求学生的成绩的提高,大部分农村地理教师都保守的选择前人使用过的传统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而不敢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即使少部分教师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但一旦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滑,这部分教师也会很快的恢复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1.2农村中学生地理学习状况: 许多农村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地理缺乏学习兴趣,义务教育阶段则表现得更加严重,往往一个普通班级,能够认真学习地理的学生人数不会超过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1)大部分农村地理教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学生大多时候只能在“坐中学,听中学”,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因而对地理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进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学习信心不足;(2)学习方式方法不当。地理学科很强调的是读图理解,而许多农村中学生在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影响下,总是机械被动的“背诵”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点,缺乏动脑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往往沉默以对,得过且过;(3)校外时间缺乏有效的管理。农村中学因为基础设施较差,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基本都住在校外。在校内,主要的管理者当然是教师,而在校外,主要的管理者则是父母和其他家长。由于许多农村的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不知道该如何管理学生的作息时间,靠的基本是学生的自觉,再加上,许多农村学生的家长都出外务工,已经放弃了对学生的管理。所以很少有学生能够真真正正的有效利用和分配校外的时间,造成作业质量差,学习效果差。

2针对农村地理学科教与学现状的应对策略

2.1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自我: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教育在不断的改革,这势必对教师的无论理论上还是教学能力上都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虽然,一些农村老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自我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但毕竟只能适用一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随着学生的变化,这种传统的保守的教育教学方法就会被社会和学生所抛弃。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我,关注教育改革前沿以及新的教育理论,即在实施学案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学习关于学案教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学案教学的意义和实施步骤,再结合本地区的教育教学状况和学生特点,才能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学案教学策略。

2.2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 学案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因此,各校所设计的学案中一般都有课前自学这一环节。学生课前自学的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其成败也将影响整个学案教学活动的成败。而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到学案,往往不知道如何着手预习,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前预习指导,时刻关注学生的自学态度,及时反馈自学情况,课前要将学生学案收上来批改,坚持做到有错必评,有误必纠。

2.3认真设计学案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地理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好地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选择怎样的学案内容,怎样设计学案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结合本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认真设计学案内容,比如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情境,一场辩论赛,一个地理猜谜活动等。务必做到学案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行之有效的,从而真真正正养成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2.4重视课后习题: 学习地理,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然而,这些能力的评价最终还是落实到如何做题上。地理教师要能使学生既喜欢学习,又考出好成绩,必须重视课后习题。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的习题,并促使学生认真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对化学知识点的认识,在做题中体会知识点的利用方法。此外,好的习题,要学生真正练习才能发挥它的功效,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后批改、检查的工作,既能督促学生认真对待练习,又能很好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到学生。这样,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学生能够合理的分配校外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作息习惯。

3地理学案教学操作步骤

3.1编写学案: 学案编写应包括以下内容:(1)课前预习。这是学案中要求学生课前学习的部分。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使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问题的设置不宜过多,一般是学生容易理解和学会的内容。(2)学法指导。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多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在这些问题上标明或提示方法。如地理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地理图表法等地理学习方法。该部分是地理学案的关键部分,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地理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地理知识和方法迁移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真正掌握学习地理的思维与方法。因而该部分应设置对课本知识有针对性的问题。(3)课堂练习。该部分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编排一些由易到难的习题。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水平。(4)学习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多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培养学生总结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2学案实施: 学案的实施步骤:(1)依案自学。学生课前依据学案、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完成课前预习的问题,进而明确学习目标。(2)自学反馈和尝试解疑。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教师先对问题进行说明,然后就该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说出对问题的分析和见解,试着解决问题。(3)精讲点拨。针对上一环节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完成学法指导。(4)归纳训练。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课堂训练的习题,及时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荣华.学案教学的内涵、特点及操作程序[J]..教育理论和实践,2012,(5):55-57.

第8篇: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希望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然而有时却事与愿违,例如在时下一些课堂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下几种的情景:

课例一:教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马上变成了热闹的"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在这个空间。

这种"喜欢哪段就学哪段"的做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自的关注,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培养了个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同时还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没有目标的流于形式的读书使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再者课堂教学要有秩序,如果体现自主要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就得不偿失了。

课例二: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演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朗读、吟诵和背诵。学科间的整合设计看上去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但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丧失了语文味。

在古诗文教学中,读才是教学的主线,应该以读为本。我们应从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通过读通读顺,来感受古诗文的语言文字美。通过读出节奏和韵律,来感受古诗文的艺术美。通过读出诗情和画意,来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通过变读为唱,来感受古诗文的音乐美。应该在充分的读之上,再来想象画面、链接资料,最后达到"文言共生"。

课例三:一位教师在指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下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

这个识字游戏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却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抢摘一个而已,匆匆而过,并没进行思考和选择。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在此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课例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教师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却往往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有的学生并不感兴趣,没有进行活动。有的学生虽然热烈讨论,但讨论的往往与课文学习无关。学生们放任自流,虽然热热闹闹,却华而不实,只是仅仅追求表面形式,却忽视了实际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应培养和引导学生养成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接着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适当引导。比如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先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做好合作的准备。再告诉学生合作的理念应该渗透、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应全员行动,避免只有少数精英的对话。最后控制好合作学习的时间,交流时告诉学生应对小组讨论意见进行总结,进行综合性汇报。总之,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有沸沸扬扬的场面,却无扎扎实实的功效。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然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效性的合作和探究学习。不只要热闹的场面,不流于形式,而要扎扎实实的功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徐承芸:《每天进步一点点》,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

[3]于永正《个性化备课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4]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第9篇: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理答;学生思路

理答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理答行为的关注不够,只停留于表面问题的解决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对内因的关注与探索。长此以往,这些问题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本文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常见的理答方式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见的理答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学生回答、教师示范、多媒体展示,各有自己的特色与不足。

学生回答的形式是指学生通过口头回答、板书等形式,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回答,M而暴露问题。这种理答形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路,暴露学生的问题。但只能照顾到很少一部分学生,不能关注到大部分学生,会出现关注度的偏差。尽管教师会在巡视课堂之后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解答,但这种关注并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全部问题,这种偏差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到的。

教师示范是指教师控制时间,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暂停下来,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可能会犯的一些错误,进行统一示范讲解。这样的理答方式能够减轻学生思考的压力,避免学生走弯路,直接进行规范性解答,也能极大地节约课堂时间,使学生快速掌握规范的内容。在课堂时间较紧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理答方式较为传统,在教学中也过于简单,未能实现师生的充分交流,更未能将学生的观点充分展现出来,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真实感受。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向逻辑性转化,教师过于直接的讲解不仅不能带给学生探索的乐趣,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多媒体展示的理答形式是指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等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或演示出来。这样能节约上课时间,帮助学生实现想象与内容的转换,多媒体展示下的理答内容往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乐趣,缺点是只能照顾到个别学生。

二、当前小学数学理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的理答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存在偏差。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的活跃程度,忽视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往往会存在一些纰漏。理答过程中的偏差会使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细节关注不足,在日后教学中也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比较活跃,有些学生则内向羞涩,教师一旦不能关注到全部学生,就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失落。

另一个问题在于忽视对错误的挖掘分析。教师对错误挖掘的力度不足,导致学生在问题处理后仅仅是机械地抄写答案,而不能很好地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但实际上,教师并没有做到。问题中隐藏着学生的误区,合理利用这些误区是帮助学生快速进步、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

三、理答环节展开的策略

第一,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表达观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索。必要的时候,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小组合作讨论时间,尽量避免教师直接讲解答案。只有学生的观点被充分挖掘与表达出来,才能切实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快速进步。

第二,引导错误,帮助内省。对于学生学习中可能会产生的错误,教师要充分关注。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回答出现不流畅等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而不是直接叫停。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这不仅是在帮助学生纠正答案,更是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第三,关注细节,精益求精。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细节问题。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相对薄弱,知识积累也有限,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努力与课堂设计。精妙的课堂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取得进步。除此之外,在理答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包括语言、思路等,找到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理答环节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提高重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学生快速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答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荷芬.让理答成就精彩数学课堂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30(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