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管理的作用范文

知识管理的作用精选(九篇)

知识管理的作用

第1篇:知识管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知识 知识管理 知识产权

关于知识概念的理论探讨

“知识是人类通过学习、发现以及感悟所得到的对世界认识的总和,是人类经验智慧的结晶,是智力成果的累积”。对知识的理解和分类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常见的理解与分类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分类,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把人类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分为四大形态: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又将前两类知识称为可编码化的知识,后两类知识称为隐含知识。

第二种分类,1996年Polanyi将知识区分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隐性知识是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难以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显性知识是可文本化的知识,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

第三种分类,根据知识对企业战略性地位的支持力度,通常划分为:核心知识、先进知识和创新知识。核心知识是企业生存所需的最小范围和最低限度的知识,为产业内多数生产厂家共享,一般来说属于公众熟知、公开使用的知识。先进知识可构成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不仅包括先进技术,还包括关于竞争者、消费者、供应商的知识和管理经验,通常体现在企业经营运作和企业文化中。创新知识是企业领先于其所在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是企业与竞争对手严格区分开来的知识。

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涵义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获取、使用、保存、提升并转让知识和智力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的产物。知识管理是体现人的素质和智力的人力资源的主要环节,即信息技术、市场预测、经济策略和经营战略等,敏捷、快速和高效地统一起来,共同为企业在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发挥作用。

从企业的角度看,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使知识更好的创造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核心能力,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具体包括解决问题、制定战略规划、制定决策、保护知识产权、获取商业情报、增强市场适应能力、组织学习等。从社会的角度看,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知识创新。

知识管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知识获取、知识转化、知识共享、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知识获取指的是确定系统需要管理哪些知识。知识转化指的是如何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共有的知识,包括将虚拟组织个人的知识集成起来形成知识管理系统、对专家的知识进行表达并存入知识库中等。知识共享的目标是采用合适的手段,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知识及时传递至适当的人员,使得知识的同化和共享更加方便。知识运用是将企业积累的知识运用于生产经营实践,实现知识价值的过程。知识创新指的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发现新知识,丰富发展知识库。

知识产权

20世纪60年代前人们把基于智力活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而享有的民事权利称为“无体财产权”,一些西方学者至今使用这个概念。我国曾沿用前苏联的“智力成果权”来统称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民事权利,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正式使用“知识产权”取代“智力成果权”。1967年在瑞典签订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并成立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知识产权定义为:“关于保护文艺、美术和学术作品,演员的表演、唱片和广播,人类一切活动范围内的发明、科学发现、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及其他一切商业标记,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以及产业、学术、文艺和美术界知识活动所产生的一切其他权利。”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知识产权是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商业秘密、厂商名称、地理标记等智力成果权的总称,即人们基于智力活动所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的结晶而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知识产权的特征有五个:无体性、法定性、专有性、时效性、地域性。

无体性是由知识产权的客体的特殊性决定的,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知识产权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知识产权同以有形物体为客体的物的所有权相区别,作为无形财产的知识产权可以被许多民事主体同时使用或反复多次使用。

法定性是指知识产权的设定和取得需要由国家机关或国际公约认可或核准,具有法律授予的特点,即通过主管机关授予专有权或专用权。

专有性是指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这种专有性表现为独占性和排他性,意味着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对自己所创造的智力成果享有的权利,并且权利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使用自己的智力成果并获得一定收益。

时效性是指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只在有效期内受法律保护。这一特点表明,法定有效期一过,这一智力成果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人类所共同使用。知识产权时效性是它与有形财产权的主要区别之一。

地域性是指根据一国法律取得的知识产权仅在一国有效,在其他国家原则上没有效力,但参加了国际性知识产权公约或签订了双边互惠协定的国家除外。

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相互关系

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相互关系见图1。

知识产权是企业知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获取、使用、保存、提升并转让知识和智力的一种管理模式,而作为企业所拥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商业秘密、厂商名称、地理标记等智力成果可以看作企业的知识财产, 作为知识财产重要形式、并需要加以有效管理的知识产权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总体目标和作用一致。他们的直接目的和作用都是获取利润,而他们的间接作用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二者的目标都是促进企业以及行业的创新活动。一方面,企业知识管理通过对企业知识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激发企业集体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开发出更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使企业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使企业知识成果的归属得到了明确,使知识成果能为企业所合理的使用和推广,大大鼓励了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是辩证统一关系。企业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是相互依存的,企业知识管理保证了知识产权在企业中作用的发挥,而知识产权充实了知识管理的内涵,没有知识产权的知识管理将失去意义,没有知识管理的有效机制,知识产权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二者可以互相转化。随着知识产权管理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可以上升为知识管理,而不断创新的知识管理经过系统化、规范化也可以转化为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从知识产权客体的表现形式的角度,将知识产权划分为三类:专有成果类、专有标识类、技术诀窍类。这三种类别的知识产权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如图2所示。

专有成果包括企业所拥有的发明权、发现权、著作权,以及各种各样的专利,专有标识包括厂商名称、地理标记、产品的商标等标识以及技术诀窍,技术诀窍主要指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工艺技巧。这些专有成果表现出不同的防御和进攻特性,从防御性上看,可以有效的阻止竞争对手的跟进和进攻,在一定程度上建立竞争壁垒。从进攻性上看,专有成果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经营许可,促进销售,从而确立地位;专有标识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经营许可,促进销售,并在某种程度上获得顾客忠诚;技术诀窍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营业绩,从而获得声誉树立形象。

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协调发展

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都是以促进企业知识创新活动为主要目标,二者在努力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只是功能和途径存在差别。一方面,知识管理通过开发智力,促进知识共享,进一步激发企业员工的智力创造活动,从而产生更多新的知识,实现知识创新。另一方面,知识创新意味着新知识、发明、技术的涌现,这些新的无形财产只有得到法律认可、形成知识产权并得到保护,知识经济所需要的良性知识创新机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并得以健康运行。但是,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在推动知识创新活动中又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交织一体、相互作用的,通过二者的一系列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关系来反映。因此,企业应在开展企业知识管理的同时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开展企业知识管理, 使得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相互促进, 共同为完成统一的目标而发挥作用。

在知识管理背景下,知识产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运用知识管理的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否则,就难免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迫退出竞争,失去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润彤,朱晓敏.知识管理学[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2.袁晓东.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

第2篇:知识管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园林知识:日常园林管理;宣传

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园林绿化工作更显得重要。日常园林管理工作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不或缺少的一部分,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日常园林绿化的管理者,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但园林绿化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就笔者多年从事日常园林管理工作中的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1园林绿化知识在日常园林管理宣传中的作用

园林管理者要有较高的园林方面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宣传、普及园林绿化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懂得绿化的意义与作用。如:绿化是保持生态平衡、谋求人类生存条件的物质基础等,园林绿化具有以下作用:

1.1保护和改善环境

①绿化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②绿化植物能吸滞粉尘和过滤灰尘的作用。由于静电作用,植物的叶子就会吸附空气中的尘土,以达到降低尘土的作用。③绿化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具有杀灭毒菌的作用。④绿化植物能吸收和隔挡噪声的作用。树木具有减轻城市噪声危害的作用,是有效地防止和消减噪声污染的重要措施,使市民的生活和休息不会被打扰,把噪音和污染降低到最小。

1.2调节气候

①园林植物具有蓄水、净化水流、保护水土流失、提高空气温度的作用。②绿化植物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

1.3其它功效

如:医疗保健的作用。人类和绿色植物有共生现象,人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树木及绿色植物还能向大气中散发带负电的阴离子,它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血压,提高人体的抗病力。园林管理者要了解这些绿化知识,懂得绿化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宣传园林绿化对城市的作用,才能增强市民绿化的意识,使更多的人来爱护城市园林绿化,保护城市园林绿化。

2园林绿化知识在日常园林管理中的作用

城市绿化不但要注重种植,更应注重管理。常年道:“三分种,七分管”。园林管理工作者要有丰富的园林绿化专业知识,才能在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如:某单位绿化施工完成后,由于缺乏管理,在6月份雨季后,很多树木发生病虫害(如:桂花出现红蜘蛛,瓜子黄杨出现叶枯病,红叶石楠出现了叶斑病等),我们在现场指导施工单位清除杂草,对树木进行修剪,对病害区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对各种病虫害进行防治,例如:桂花树的红蜘蛛,则可用螨虫清叶片正反面进行喷雾;瓜子黄杨的叶枯病,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隔15天,喷2次;红叶石楠的叶斑病,用50%多菌灵300倍进行喷洒。同时,我们也教给他们一些常见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这样既保护了绿化,又减少了该单位的经济损失。

3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日常园林工作管理者,要有丰富的园林绿化知识和宣传意识,才会真正地做好日常园林管理工作,更好地管理、保护城市园林绿化。为此,只有让园林管理者们知道园林绿化知识在日常园林管理及宣传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

参考文献

第3篇:知识管理的作用范文

1.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我们也可以认为是班风,是班级形成的深层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如学习行为)。它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班级凝聚力会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群体意识。这种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和制约着学生,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2.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是学生个人和群体交流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受这个长时间固定的学习生活空间,班主任可以通过渗透的方式,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班级文化这种潜藏的功能,可以使班级形成集体舆论和心理氛围,从而出现团体中多数人的一致心理行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建设班级文化:班级的环境建设;班级的标语;班级特色栏——心理氧吧,班务栏,班级管理规定,班级活动照片等等。总的原则是给学生归属感。实践表明,班级气氛好,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的班级课堂气氛好,日常管理也不用操心太多。我们希望学生高兴而自豪地说出,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

二、与家长做好沟通

众多从事心理辅导和治疗的专家都认为,早期经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而问题家庭是导致问题儿童出现的重要原因。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在接手班级之前,每个同学都带有家庭成长的烙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如何引导孩子看书、与人交流、为人处事、家庭生活作风、待人接物方式和消费习惯等等)对孩子的认知、个性、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因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无形中加强家长本该承担的孩子教育问题。必须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教育者不仅仅是教师,家庭是孩子的重要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家庭教师。

三、善用班会课

班会和学校安排的某些自习时间是班主任和学生增进交流、拉近距离的有效时机,同时也是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大好时机。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班会不是简单地宣布学校的文件和事宜,更不是说教、训话,那样的话只会适得其反,不但教育没有效果,学生还会反感。可以采用主题班会(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最后再一起来分享各自的体会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进彼此的交流。

四、与班级一起成长

第4篇:知识管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学;创新工作

1 知识管理理念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现状

知识管理是借助恰当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合理的组织结构及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中研究各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对之进行搜集、加工、存储并付之使用的过程。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学研究方向。在1999年到2000年期间对其探讨一度极为热烈。由于“知识”这一概念特有的宽泛性和“知识管理”这一概念表面的非技术性等原因,“知识管理”已成为当今图书馆学理论界探讨的最热门的话题,但当前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对图书馆现有资源显性或隐性知识的开发等纯技术性课题,真正将知识管理运用于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切入口尚未形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也没有明确的定义。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学科性质、研究的方式方法以及和其他相邻学科、交叉学科的关系,尤其是对图书馆如何利用知识管理手段开展创新研究,营造图书馆良好发展氛围,促进图书馆资源利用、资源共享等研究内容尚未成熟。加强二者基础理论研究深度,将知识管理的方式、方法运用于图书馆学研究及具体工作中去,对开拓图书馆知识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促进图书馆知识利用等都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 知识管理促进了图书馆学创新研究的新变化

知识管理的概念来源于企业发展中产生的管理学理论,但对它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专门学科。作为当前图书馆学引进的一项研究内容,很多方面只是借鉴于企业管理的理念。即在综合性、多角度、多层次的复合应用上进行。要真正使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的研究有力结合起来,首先需要将知识管理的现有研究成果应用于图书馆的工作环境中去。其次,图书馆界也要根据知识管理研究发展的需要,在图书馆软硬件建设方面加以改进。知识管理对图书馆学创新研究的主要思路应从它对图书馆外部和内部的影响着手,具体为如下。

2.1知识管理要求图书馆加强环境创新

知识管理下的图书馆创新,首先必须是图书馆现有环境的创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过管理手段的改变,形成宽松和谐的、鼓励个性发展的人际氛围,更应该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以有利于保护上述管理手段而存在。前者是“人治”,而“人治”的环境在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部门管理方式面前会随着管理层的业务水平、社会作用、管理思想的改变而改变。没有一个崭新的“法制”环境,就只能停留在传统宣传教育的思维模式,就不可能去谈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因为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形成一个新的环境,则是建立一种新的观念形态的开始,也就意味着必须对客观存在进行改变。这种改变方式可能是一次性的、根本性的,也可能是渐进的阶段性的,而关键在于什么是最合适的。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分两步走:首先;由全国法制工作委员会尽快制定并通过一部操作性强的、业界呼吁已久而迟迟未见的图书馆法。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推动图书馆法制建设。其次,由图书馆协会根据知识管理的需要,同时借鉴企业资本管理方式,在行业内形成一种管理风气,规范一种制度,使图书馆工作环境有一个规范化的可操作模式。这两方面的工作是图书馆环境创新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2.2知识管理推动了图书馆管理创新

当前图书馆管理创新包括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具体包括:管理者创新、馆员和读者创新、组织创新、职能创新、方法创新、形象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创新、条件创新、管理目的创新等。而运用知识管理理念,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是人力资源创新和信息管理创新。首先,通过借鉴企业“人本”知识管理思想,转变图书馆管理理念,不断变革或改革图书馆管理方式,用知识管理手段将信息转化为知识,通过各类、各级图书馆之间的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图书馆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体现以人为本,完善激励机制。为了促进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的管理,要彻底打开“单位人”的枷锁,使其具有“社会人”的身份,增加人才的流动性,推动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三,加强资源配置方法变革和工作组织体制变革研究,改善图书馆资源结构,改革图书馆管理体制,形成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第四,通过一系列概念的引入与深化,提出“图书馆学知识管理”“图书馆学知识创新”的新概念。通过对新学科的专业研究,把握图书馆学知识管理研究方向,从而指导图书馆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最终推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新发展。

2.3知识管理开创了图书馆知识创新

根据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创新的主要内容就是借助企业资本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资源,结合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手段进行二次文献开发和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充分揭示隐性知识的内涵,摒弃灰色文献带给人们的副作用。因此,现代技术应用和隐性知识开发与建设是图书馆知识创新的主要研究方向。

2.4知识管理开创了图书馆服务创新

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从而达到知识共享基础上的知识创新,最终实现知识应用,创造必要的社会价值。具体分三步走:

2.4.1创造适用的人际网络。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手段就是利用人际网络分析软件,使图书馆和读者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互动关系,使读者能够更加方便的与图书馆交流,将图书馆员的知识融入用户的知识中,使用户也像图书馆员一样成为快速查找信息的能手。

2.4.2创新图书馆传统服务项目。首先通过知识管理,建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科学配置体系,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文献检准率。其次,大力加强馆际互借服务,借鉴英国大英图书馆在馆际互借方面的经验(大英图书馆在馆际互借上主要开展一般复印服务、一般借阅服务、版权付费服务、紧急服务、直接服务、特殊服务等方式。在服务申请上主要开展航空邮件、电话传真、电信自动传输、电子邮件、INTERNET数据库和光盘等多种形式)。在思想上重视,在工作上加强联合目录编制工作(目前CALIS正对其进行探索并逐步付诸实施),加强地区及国家中心馆建设。

2.4.3创新网络资源服务。基于社会发展和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各图书馆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通过网络向一般读者和特殊读者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数据库文摘检索或全文检索服务,部分专家学者也通过网络的互动性为读者提供“推拉式”的“知识表示”服务。一些图书馆学专家也正对国内外图书馆网站建设加以比较分析以期寻求适合图书馆发展的服务模式。

3 知识管理推动了图书馆现代化、人文化、理想化工作新境界

根据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研究的新特点,未来图书馆将是结合传统图书馆和新兴的知识管理研究的实验基地。总结近年来图书馆理论界关于知识管理讨论的热点问题,未来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方向必将是促进知识管理标准化研究并利用其成果促进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强图书馆环境创新、加强“知识表示”研究的突破,最终将图书馆知识服务达到完全知识化服务,即智能服务。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必将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体制发展、服务创新,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增值,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改革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5篇:知识管理的作用范文

1、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

1.1 管理者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通常图书馆管理员的日常工作就是将图书进行分类、为借阅者提供借书或者还书的服务,因而工作是繁杂的。由于工作立足于书本的管理,按照规章制度从事着相同的工作,这样就限制了图书馆管理员潜力的发挥,使得工作缺少创新性,从而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1.2 信息化技术应用不普遍

尽管图书馆创建了电子报刊,蕴藏了丰富的中外知名的报刊,给师生们查阅提供了便利,但是报刊的种类不全,也未在师生中进行普及和宣传,这样就限制电子报刊作用的发挥。因此,机械化的管理方式是不能满足图书馆管理需求,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1.3 实行的管理制度较落后

由于我国图书馆管理以书本的管理为基础,从而管理员扮演着工具的角色,相关的设备辅助管理工作。因而这样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说不能够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等。除此以外,影响图书馆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员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目标不明确,如很多管理员认为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图书归类,未认识到把书籍和网络进行同步。

2、实施知识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及其应用

2.1 建立起图书馆数据库

一般而言,把知识信息化管理应用在图书馆工作中,要满足很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起图书馆数据库。具体来讲,图书馆数据库就是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网络实现快速且广泛的传播。同时要求管理者能够把图书馆的基本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数据库。通常情况下,建立数据库要经历以下阶段:首先,建立起外部的数据库,要重点收集电子报刊及网络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从而将图书馆中的有特色、有价值的报刊制作成电子杂志,收纳到数据库中,便于读者查阅;其次,建立起内部的隐形数据库。要想做一点,就需要图书管理员总结出自己工作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运用编码的形式把这些内容归入到数据库中。该院校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如今已建立起数十个子数据库,而且数据库的内容丰富,涵盖了广泛的内容。也建立了具有特色的数据库,比如说矿业工程会议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等。此外,这些数据库已逐步开通网络服务,而且数据库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2.2 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应用

由于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人,而且管理工作也是以人为基础开展的,因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同时要想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就需要打破现存的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从而就要求我们对现在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而且要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管理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首先,号召在职的工作人员加入到短期培训的队伍中,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并掌握知识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其次,在正式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让管理员继续参加到有深度的培训,同时要注重对管理员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培养;再次,定期开展交流会,让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分享他们之间的经验,加强对学术知识的沟通和交流;最后,对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既包括专业素养,还包括技术,对于那些考核不合格者,要求继续参加培训。此外,积极引进外来优秀人才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图书馆要注重对人才的管理,领导者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经验。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领导者要从员工的基本利益出发,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员工的潜力得到发挥,为图书馆管理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将知识信息化管理应用在图书馆工作中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图书馆管理工作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运用了知识信息化管理后,就可以更明确地了解到读者的需求,不但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还可以深入对知识的研究、应用和传播。本文就是以我国某高校的图书馆为例,详细介绍了当前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了实施知识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及其应用,阐述了知识信息化管理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乌恩,王识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创新[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6(04)

第6篇:知识管理的作用范文

一直以来,中医都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在中医发展过程中,把一切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进行应用,可以使中医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中医的传承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由谁来传承?怎样传承?传承什么?这里,从知识管理的公式进行探讨,而知识管理的公式是:KMS=(K+P)S,这里,KMS代表整个知识管理系统,+代表技术手段,K代表知识,S代表分享文化,P代表人,这里一一进行叙述。

1关于由谁来传承的问题

在公式里,这里反映的是人(P)的问题,中医来说,我国面临的现状,一是名医少,中医学生成长缓慢;二是中医整体水平较低,精英方面的人才不多,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毕竟不多。一直以来,自学成才的名医并不少,有的虽然不具备成才的条件,但还是自己努力去创造条件进行自学,他们发动着内心的持续动力,进行系统主动的学习,并且能够做到勤奋学习,因此,是否能成为名医,内因和外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内因就是一个人的勤奋程度,外因则是有一个很好的成长平台,比如有更多跟师的机会等等,因此,对这些优秀人才来说,只要有好的锻炼平台,则他们取得成就的机会指日可待。因此,真正需要下大工夫的,则是中等专业水平的医生,只有从各个渠道对他们的中医水平进行提高,并对他们的成才动机进行激发,才能提高整个中医界的水平,在专业上才能进行突破性的发展和传承。那么,中医药到底由谁来进行传承呢?毕竟,精英人才只是一小部分,所以,还是要依靠大部分人来进行传承。

2关于传承什么的问题

这里谈论的是知识(K)的问题,可以说,关于中医药的知识浩如烟海,但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他们的精力毕竟有限,因此,需要传承什么显得至关重要。大家都知道,学中医关键在于一个“悟”字,在于是否可以面对面地进行跟师学习,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中医药学中,关于隐性的知识多并且较难掌握,所以,很多情况下,中医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后,走上工作岗位却不能把知识完全应用在中医诊断上,而需要经过临床实践或者要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如此,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对于知识管理,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隐性知识具有显性化的功能,使隐性知识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显性化,并且进行最大限度地传播,最后,转化为医生脑中的隐性知识,并且能够在临床的实践中进行使用。

那么,对于中医药知识而言,需要传承什么呢?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两点:一是对显性知识的传承,所谓的显性知识,就是指已经存在的方药、典籍以及包括其他已经进行编码的中医药知识。知识管理在这里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进行分类管理、全面收集,特别对于一些很难收集到的资料,更要花费更多精力去收集,以便于检索;二是指对隐性知识的传承,可以说,隐性知识的传承在中医药的发展与传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隐性知识有个性化强、难以表达及使用的时候不自觉等几个特点,而怎样才能做到把名医脑中还没进行编码的知识进行保存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们的诊疗的原始视频进行保留,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名医在诊疗中的一些细节,也就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名医诊疗中的隐性知识。

3关于如何传承的问题

这里,又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就是公式中的加号(+),也就是信息技术问题,另一个则是分享文化和机制建设,也就是(S,share)。

3.1 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把人与知识进行很好的连接,而且,这是多角度、多方位,甚至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连接,根据对国内已经建设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调查,大概可以分为6种模式,分别是:①机制支撑导向。通过行为特征和知识型能力的构建和识别,强化知识管理的机制建设。②个人成长导向。可以和继续教育体系进行相结合,以个人成长为导向明确发展方向,关注个人知识管理应用。③门户整合导向。通过对不同纬度的门户进行整合,实现以人为导向的应用和展现,并尝试构建具有面向不同角色的个性化门户。④知识资产导向。这类导向通过对最佳实践以及核心知识进行识别,构建组织的能力中心,以知识地图、知识库为核心的应用。⑤实践社区导向。这类导向通过专业型的实践社区的建设,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及个人知识组织化。⑥工作流程导向。以工作为导向,对关键工作流程进行识别。

3.2 分享文化和机制建设(S)在中医的发展中,分享文化与机制建设(S)显得至关重要,在古代,由于交流手段落后以及地域的阻隔,使得中医的内部交流不够顺畅,到了今天,科学信息技术的发达,为中医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地域阻隔的障碍也越来越少,如果在分享文化和机制建设上进行重点建设,相互之间能够进行交流,那么,中医界的整体水平将能得到很大提高。在知识管理公式中,分享文化“s”位于指数的位置,即是这层含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都有自我完善以及自我成长的倾向,人们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必定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按照人的需求层次,分享文化和激励机制如何推进显得非常重要。

第7篇:知识管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战略;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组织基础;调节效应

一、 引言

很多文献提出“知识管理战略应与组织基础(infrastructure)相匹配”,而关于“如何匹配”,相关文献的探讨却非常简略。因此,本文尝试分析组织基础对知识管理战略与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希望补充现有的理论分析,并为企业实践提供参考。

二、 知识管理战略对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

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主要依据创新的幅度和知识基础来区分。探索式创新是一种大幅度的、激进的创新行为,强调获取和创造全新的知识,力求脱离和超越企业现有的知识基础。相反,利用式创新是一种小幅度的、渐进的创新行为,强调以企业现有的知识基础为依托,对已有知识进行提炼、整合、强化和改进(jansen et al,2006)。

依据企业所注重的知识内涵,可将知识管理战略分为编码化战略(codification)和人际化战略(personalization)。编码化战略是指企业将知识编码,存储于文档或结构化的数据库中,便于组织成员获取和使用。人际化战略是指企业认为知识和人是不可分割的,知识存储于员工头脑和人际网络中,因此通过鼓励人际交流、营造人际网络来管理知识(hansen et al,1999)。

探索式创新强调新知识的创造,这可以通过逻辑分析和直觉创意两个途径来实现。逻辑分析主要基于显性知识,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创造新的知识。直觉和创意主要基于隐性知识,在情境和经验的辅助下创造新的知识。编码化战略为逻辑分析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平台;人际化战略强调面对面的沟通,可以促进直觉和创意的交流。所以,编码化战略和人际化战略能够从不同途径促进新知识的创造,进而促进探索式创新(merali,2001;李忆,司有和,2009)。

利用式创新重视对既有知识的强化、整合和改进。组织所拥有的知识只有在周期性的反复运用中才能得到检验、强化和改进,为此,必须使组织中的知识能够最大限度地、便利地被组织成员获取。编码化战略将知识整理成为结构化的知识库,方便了组织成员的提取和使用。人际化战略便于组织成员相互交流知识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等隐性知识,加深了组织成员对既有知识的理解,增加了改进既有知识的途径和机会。因此,编码化战略和人际化战略能够从不同途径促进现有知识的改进,从而促进利用式创新(subramaniam & youndt,2005;hansen & haas,2001;李忆、司有和,2009)。

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1a:编码化战略对探索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命题1b:人际化战略对探索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命题1c:编码化战略对利用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命题1d:人际化战略对利用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三、 组织基础的调节作用

1. 组织基础。与企业知识管理和创新行为有关的组织基础包括了诸多要素,可归纳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gold,2001;lee & choi,2003)。

组织结构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代表了组织中正式的控制机制,通常用集权化和正规化两个特征来衡量。

组织文化指隐藏在组织中的由员工们共享的一套核心价值观、信念、认知和规范等,代表了组织中非正式的控制机制。合作、信任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知识创造(lee & choi,2003)。在

因此,正规化将增强编码化战略对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同时,削弱人际化战略对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3a:编码化战略与正规化的交互作用对探索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命题3b:人际化战略与正规化的交互作用对探索式创新有负向影响。

命题3c:编码化战略与正规化的交互作用对利用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命题3d:人际化战略与正规化的交互作用对利用式创新有负向影响。

(3)合作型文化的调节作用。合作型文化(以合作和信任为主要特征)可以促进员工间的知识交流,进而推动创新。合作型文化能降低员工间的隔阂、减少畏惧心理,使员工之间更容易做到开诚布公(lee & choi,2003)。这既有助于鼓励员工将自己拥有的知识进行编码并在知识库中公开,强化编码 因此,合作型文化将增强编码化战略和人际化战略对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4a:编码化战略与合作型文化的交互作用对探索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命题4b:人际化战略与合作型文化的交互作用对探索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命题4c:编码化战略与合作型文化的交互作用对利用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命题4d:人际化战略与合作型文化的交互作用对利用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4)信息技术能力的调节作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有多方面的影响。在理论上,信息技术有助于编码化知识的收集、存储和传递,从而能推动知识创造过程,高级的信息技术应用如视频会议等也能够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不过,实证研究仅发现信息技术对知识的整合化过程(主要涉及显性知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知识的社会化过程(主要涉及隐性知识)并无显著的影响(lee & choi,2003)。较低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如电子邮件、文档管理系统、在线知识搜索)对知识管理与组织动态能力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只有较高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如erp和数据仓库)才能对知识管理与组织动态能力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sher & lee,2004)。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知识编码化存储、查询和提取的效率,能够强化编码化战略的实施效果。但是,信息技术在管理隐性知识方面仍有缺陷,大部分隐性知识不适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电子邮件、文档管理系统、在线知识搜索等低层次应用形式)来管理。如果强行用信息技术来存储和传递这部分隐性知识,将造成看不懂、不信任、误解等问题,造成无谓浪费甚至反效果(林东清,2005)。在信息技术能力强的企业中,员工间的沟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电子邮件、文档管理系统、即时通信软件(如msn、qq)是主要的沟通渠道。由于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减少,隐性知识的交流也不得不依靠上述信息技术手段,这将增加隐性知识交流中的知识损失和误解,削弱人际化战略的实施效果。

因此,信息技术能力将强化编码化战略对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同时,削弱人际化战略对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5a:编码化战略与信息技术能力的交互作用对探索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命题5b:人际化战略与信息技术能力的交互作用对探索式创新有负向影响。

命题5c:编码化战略与信息技术能力的交互作用对利用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命题5d:人际化战略与信息技术能力的交互作用对利用式创新有负向影响。

上述研究命题可归纳为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四、 结论

本文分析了组织基础对知识管理战略与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提出了若干研究命题并构建了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补充了知识管理战略和企业创新行为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可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后续研究可对这一概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也可纳入其他重要的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进一步改进概念模型。

参考文献:

1. raisch s, birkinshaw j, probst g, tushman m l.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balancing expl- 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 sustained perfo- rmance. 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4):685-695.

2. miller k d, zhao m, calantone r j. adding interpersonal learning and tacit knowledge to march's exploration-exploitation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709-722.

3. 李忆,司有和.知识管理战略、创新与绩效的关系——基于企业战略的分析.科研管理,2009,30(3): 154-165.

4. jansen j j p, van den bosch f a j, volberda h w. exploratory innovation, exploitative inno- vation, and performanc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and environmental moderators. man- agement science,2006,52(11):1661-1674.

第8篇:知识管理的作用范文

论文摘要: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模型,并且提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隐性知识的识别与荻取、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隐性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对每个环节的基本内容以及每个环节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用友公司的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1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正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正在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在于知识和知识的竞争力。

据知识管理理论,按知识的属性和获取、传递的难易程度,可将其划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对于企业而言,显性知识编码方便,容易沟通、共享且易被竞争对手学到,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隐性知识占绝大部分比例、是隐含的且难以模仿,因此不易被其他企业复制或窃取,是企业进行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

隐性知识管理支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作用体现在隐性知识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管理隐性知识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的大部分研究与隐性知识的作用发挥和目的实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尚不明确。为了完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体系,本文将对隐性知识管理的目的实现途径与连接关系进行纵深研究。

2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模型

隐性知识管理就是将隐性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隐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活动看作企业财富的核心,对隐性知识的识别与获取、转化与共享以及创新机制进行管理的过程。隐性知识管理有助于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集体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见图1):

(1)目标识别。这是隐性知识管理的初期准备阶段。组织管理者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出企业的各个分目标。

(2)隐性知识的识别与获取。这是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隐性知识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知识,深藏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念与心智模式之中,一般很难被识别和获取。要对隐性知识进行管理,必须首先对隐性知识进行识别与获取。以确保当企业需要这些知识时,随时可以获得,从而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提供了条件。

(3)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这是隐性知识管理的关链环节,由于企业的大部分知识是分散在知识型员工头脑中的,具有高度专业化、复杂化的隐性知识,因此利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促进隐性知识的有效转化与共享成为企业管理其隐性知识的关键之所在。通过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共享,能够打破原来职能性分工所导致的障碍格局和组织内部的不良竞争气氛,避免知识垄断,从而发挥出知识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增加企业总体的知识存量,最终促进企业效率、效益的提高。

(4)隐性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这是企业隐性知识的最终目的。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就是要通过隐性知识的识别、获取、转化与共享,促进知识型员工之间隐性知识的不断交流,从而导向知识的创新,实现企业隐性知识资源的不断增值。

(5)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支撑要素。支撑要素构成的管理体系通过组织建设和管理手段,为企业隐性知识的生成、交流、转化和共享提供必要的场所、渠道、激励、控制,从而保证了上述隐性知识管理过程有效运作。

3企业隐性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隐l生知识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但知识不能自动形成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受企业隐性知识的识别与获取、转化与共享和应用与创新的能力的影响,即在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显露出来的能力。企业隐性知识管理过程实际上是隐性知识在企业中流动的过程。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隐性知识的创新,创新的知识再经过识别与获取后重新被利用,由此完成了一个循环。

3.1隐性知识的识别、获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成本是企业竞争的基础,低成本领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隐性知识的识别与获取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以及专家知识地图对现有的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解决由于信息过载而带来的大量检索、寻找知识所造成的时间、精力的浪费,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使用知识的知识搜寻成本,从而有效地协调企业的内部活动,降低了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是企业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主要活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隐性知识识别与获取工作收集了个人经验、专家技能等知识,再加上知识地图和知识仓库,为企业研发人员提供了高效的知识检索和知识存储环境,即节省了检索时问,也满足了研发对知识的需求。

3.2隐性知识的转化、共享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是在个人、团队和企业三个层次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充和推广的。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竞争的逻辑,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作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的来源也就消失了。由于大多数产品和服务都能被竞争者迅速地模仿,因此技术不能够提供长期的优势,而通过持续的知识转换形成的知识优势却是可以维持的,因为它带来日益增加的利润和持续不断的优势j。有形资产随着使用而减少,但知识资产却随着使用而增加,它在使用中能激发知识拥有者的创意,知识共享后提供者仍然拥有它,同时又能丰富接收者的思维。

由于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企业知识资源不断丰富与扩大,在知识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激情和灵感,同时隐性知识的共享为企业研发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学习能力,使研发人员更加专业化,使企业减少了对研究与开发活动辅助人员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研究和开发活动所需的成本。

3.3隐性知识的应用、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隐性知识应用创新过程主要是指利用知识共享与转化过程所得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知识的过程。这一方面表现为利用己有的知识,在工作中形成新的知识产品(如新的产品知识、新的业务过程知识等),而另一方面,随着员工将从交流中获得隐性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得到不同的体验,常常可以导致员工自身知识储备的拓展。比如,销售人员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智能分析软件就能找到扩大销售额和产品组合的最佳方案,并可以此迅涟地拓宽、延伸和重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可以说,隐性知识应用是隐性知识管理的最高境界,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整体知识规模的拓展以及知识质量的提升,某种程度上它更是一种质的改善过程。

4案例分析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用友公司)创立与1988年,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财务以及企业管理软件开发供应商,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独立软件厂商,企业管理软件位居国内市场国产品牌第一。

在公司业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公司的高层领导逐渐发现,用友与国内外同行一同竞标项目的时候,同行的报价速度往往先于用友,并且有些同行的报价甚至在用友的成本线之下。究其原因,用友公司发现自身很多项目大多是“单打独斗”,项目经理之间缺乏交流。接到项目信息之后,往往都是从头做起,很少参考以前的项目成功经验,有些则是在一年前就做过一个基本上一致的项目。如果能够及时找到以前的项目建议书,完全可以大大提高决策速度。然而,这些经验都散落在各个项目经理的头脑中,项目资料堆放在文件柜里。知识传递也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进行的。用友的优势并没有变成一种核心竞争力。因此,公司高层通过相关论证之后决心引入知识管理变革。

公司通过开展各种知识管理研讨会等宣扬和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组建了转化促成小组和知识管理项目领导小组。建立了鼓励员工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和经验的制度和机制,制定了严格的知识共享绩效考评计划。用友公司建立了集成化的知识管理平台,并建立了一个由员工、知识专家、知识经理以及社群领导委员会共同组成的知识社群。营造了一种信任、包容、尊重的知识共享文化。在知识共享机制的企业文化的氛围下,企业成员通过用电子邮件、项目进程网站、研讨会等各种沟通渠道最终把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同时也迅速地把组织知识融人到个人的工作中去;在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了隐性知识的流动,促进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良性循环,这逐渐形成和提升了用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9篇:知识管理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知识管理;概念;关系;相互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社会经济活动的决策者和引导者明确提出把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全面系统的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人们也开始逐渐意识到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从有所区别,到相互影响,最后有机融合,形成内在规律的逻辑关系。

一、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围绕着知识和与知识有关的一系列生产社会活动。而知识是通过学习、实践或者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在人类社会当中,知识已成为一种重要资源,久而久之人们认识到知识的稀缺和可靠,开始追逐知识的获取,最终演化成一门知识学科,于是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最新的管理意识和形式,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它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理论、企业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档案管理亦称档案工作,是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广义意义的档案管理是指档案的保管,而狭义意义的档案管理是指对已经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存入库房形成的档案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作,主要环节在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服务。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当中,众多企事业单位实际经营活动就是采取和使用企业管理进行日常工作安排和产生经济效益,而档案管理作为一项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逐渐得到决策者和领导者的重视,对于档案管理本身来讲,除了对档案实体的管理以外,还有对档案内在信息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是对一种知识的使用价值的有效管理,因此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二者很难割裂开来。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异同关系

(一)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相同之处

1.二者的管理对象档案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等文件材料,可以说档案管理具备信息属性,而信息作为一种知识的表现形式,同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知识管理的对象则主要是知识,而知识的组成部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主要是通过外部获取的方式得到的,如图书、报纸期刊等有形知识,而隐形知识是侧重于无法用文字描述和表达的知识,更多的是以思想、经验为代表的无实物形态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档案管理属于显性知识范畴内,知识管理的管理对象包含了档案管理的管理对象。2.二者的管理目的档案管理的管理目的在于为档案利用者提高更精准、更快速的服务,侧重满足利用者的需求;而知识管理的管理目的是尽可能的实行知识的价值,为知识管理者提高知识理论体系,指导其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可以说二者在最终终端管理工作的达成都是为了满足使用者需求实现管理的价值,二者出发点相近。3.二者的管理流程不管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还是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都有收集、整理分析、保管、分类统计、利用的过程,而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是知识产生、收集、加工、整理、评价、利用,可以看出在某几个环节当中,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流程基本类似。4.二者的管理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也都随之与其相结合,可以说在管理技术和手段上,新一代现代化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都纷纷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为技术支撑和传播媒介,二者技术手段相同。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不同之处

1.范围大小档案管理管理范围主要是档案实体和信息管理,而知识管理的范围较档案管理广泛,包含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可以说档案管理的管理范围仅仅涵盖了显性知识,而不具备隐形知识,知识管理二者皆备。2.重视利用程度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档案管理一直受决策者和领导者的忽视,重视程度低,利用效率同样低下,甚至就因为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管理认知较低导致档案管理水平不高,随着近些年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知识管理从出现至今一直备受重视二者的重视利用程度差异明显。3.机制体系完善度正是由于二者的重视程度差异较大,知识管理早早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以及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而档案管理理论水平较低,由于思想认知问题导致人员参与程度低,长期处于体系不完整、机制不完备的状况。

三、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相互作用

(一)知识管理提升档案管理

正是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高水平的知识管理介入,现代化发展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知识管理的作用。知识管理通过其自身先进的理念来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的认知水平和思想深度,在主观上影响其促使档案管理知识深化,形成档案管理的知识及管理体系。同时随着知识管理的不断深入,数字信息技术的引进也使得档案管理手段丰富、工作效率提升。

(二)档案管理推动知识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主客观条件得到改善,管理工作的大力开展,有助于知识的沉淀和积累,形成的知识理论体系将培养出新一代管理人才,对知识的传播与交流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知识管理可以得到深挖,通过新一轮的理解和完善,知识管理体系会更为深化和系统。

参考文献:

[1]徐拥军,邓荣华.档案学界知识管理研究述评[J].兰台世界,2008,12:2-3.

[2]曹琳琳.试论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档案,2012,03:50-52.

[3]刘影.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相似性[J].黑龙江史志,2012,07:30-31.

[4]张兰月.档案工作中的知识管理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2: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