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知识管理理论范文

知识管理理论全文(5篇)

知识管理理论

第1篇:知识管理理论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理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是知识密集型组织,有着深厚的开展知识管理的底蕴。作为高校培养人才所需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应当汲取知识管理理论的精华,合理运用知识管理理论,适应社会进步和知识经济时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地整合知识资源,有效地将自身内在的活力激发出来,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

一、知识管理相关理论辨析

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进行转化,这是知识管理理论关键性的基础。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大类,知识管理理论最为关键的基础在于,创设有利的条件及环境,促进组织中知识螺旋向前延伸,使隐性知识向现行知识转化,进而由显性知识相隐性知识升华。知识积累增值,这是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概念。知识累积增值,指的是使知识系统重建在组织中实现,不断优化知识搜集、获取、共享及应用升华等过程,创新组织内的知识,促使组织及个人知识累积增值,进而转化为智力资本,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由理念到实践的升华,这是知识管理的实施环节。知识管理的实施主要有一下五个环节。一是将知识管理的地位予以明确,将知识管理实施的主要目标、总体框架、实施步骤和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二是优化组织架构。可以设立知识主管,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知识交流,努力实现由知识向有形资产的转化,实现知识增值。三是建立组织的知识库,将易显示和表述的知识重新组织,通过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存储。四是借助相关技术手段,如信息过滤等,降低冗余知识的消极影响。五是营造知识共享的文化分为,倡导辅导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行为升华为核心价值观。

二、知识管理理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运用的意义

知识管理理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将知识管理理论运用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实施知识管理,能够使辅导员对现有管理学领域及企业实践中的技术和方法加以借鉴,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将自身在工作中积累的隐性知识,如思维方式、沟通技巧等重新进行整合并外化,转化未便于进行学习、分享及传播的知识库,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提高辅导员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辅导员必须加强学习,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而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正是促进辅导员成长为“开放化知识系统”的过程,有利于辅导员优化知识结构,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第二,将知识管理理论运用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辅导员队伍专家化。辅导员队伍向专家化转变,核心是辅导员以科学性与专业性为支撑,向着长期从事、具备高素养并取得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专家型发展的过程。传统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做通常存在某些弊端,如经验化和浅表化等,所以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运用知识管理理论,能够将辅导员之间的知识共享网络结构建立起来,促进辅导员从事专业的业务钻研和前沿性理论呀就,加快辅导员向专家型教育者转化。第三,将知识管理理论运用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拓展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辅导员工作在实务领域运用知识管理,能够不断提高辅导员获取知识、转化知识和对知识加以应用的能力,可以优化辅导员的工作模式,丰富高校辅导员工作相关理论的内涵,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三、知识管理理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运用的路径

知识管理理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运用,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知识管理进行统筹安排。一是组织辅导员系统学习知识管理理论,提高辅导员对知识管理理论的认识。二是对服啊导员队伍在工作中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分享的方式和难点等进行了解,奠定知识管理理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运用的基础。三是借鉴国内外外关于知识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并进行宣传和组织学习。三是将知识管理理论运用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起来,科学地对工作进行评价。第二,将知识管理运用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组织机构和技术平台建立起来。一方面,要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知识管理的专门性机构建立起来,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知识管理的实施进行统筹安排。另一方面,可以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将辅导员队伍与图书馆藏数据库应用间的壁垒打通,拓宽辅导员队伍获取知识的渠道。另外,还应当将知识管理相关技术频台建立起来。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及云端服务技术等,建立庞大的辅导员信息库及工作库。第三,建立高效能知识库,专门供辅导员使用。在这一知识库中,主要是储备辅导员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等,并且知识通过系统梳理,科学地进行分类,利于查找及借鉴,以减少辅导员进行学习的精力和损耗。第四,积极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中隐性知识的分享与传播。一方面,积极构建有助于分享隐性知识的物理空间,使辅导员的工作空间更加开放化和互动话。另一方面,加强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工作资历及工作风格各异的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使新老辅导员通过各种沟通方式进行隐性知识经验的学习与传播。

参考文献:

第2篇:知识管理理论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组织机构

一、认识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也有人将其称为“第四代管理”,但无论怎么称呼,它都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模式,也可以认为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革命的必由之路。

(一)知识的概念

在讨论知识管理的概念之前先明确一下数据和信息概念。有的时候人们很难区分数据、信息和知识,并且总把这三者混为一谈,而且在不同的著作上又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总的说来,没有一个著作上把三者等同,大部分人认为它们之间既相互交叉又相互不包含对方。数据:表示事物特征、形态、数量的抽象符号。数据的内容较为抽象。比如,12,44,13%,这些都是数据,但是孤立起来看,又看不出什么意思。信息:经过加工后具有某种含义的数据表现形式。关于信息的概念要比数据多的多,因为在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出现以前是信息经济的天下。知识:是用于生产的有意义的信息。信息只有经过加工应用于生产,才能称为知识。知识经过了人的大脑的加工、理解,并融合了人类的世代经验,并存在于特定背景之下。因此与信息相比知识是更高一层的东西,它是被证明有效的信息。综上所述,信息的基础是数据,知识的基础是信息。知识是三者之中最高的层次。

(二)知识管理

根据我们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我们对知识管理的意义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在左美云等著的论文“企业知识管理内容的框架研究”中有了清楚的分析,他们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认识,认为知识管理按照不同的理解有三个主要学派:行为学派,技术学派和综合学派。知识管理的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是传统管理理念应对新生事物的普遍观点,也是较为基础的知识管理认识,该学派主要从组织结构的角度研究知识型组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观念,如学习型组织;从人力资源的绩效考评和激励角度研究知识管理制度,等等。知识管理的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该学派主要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知识管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但该学派拘泥于技术,较少关注知识管理对企业理念的影响。知识管理的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综合学派的观点明显优于其他学派的观点,所以我们一般接受的是综合学派的知识管理观念。

二、我国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我们依据综合学派对知识管理的认识,知识管理就是企业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在这套解决方案里,第一是知识管理观念的问题,第二是知识管理战略的问题,第三是知识型的组织结构问题,第四是知识管理制度的问题。将这套解决方案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将有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定位

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我国企业更是肩负着民族经济复兴的重任,每个中国企业都要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企业家必须具备知识管理的理念,让企业将知识管理作为其发展壮大的必备工具。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最新的信息管理技术,对知识的产生、存储共享和创新进行彻底有效的管理,实现组织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的知识交流。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的学习型组织。当今企业正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技术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必须要走在技术和知识的前列。随着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些企业已经不局限于一个地理区域,现在有很多企业开发欧美和非洲的市场。如果采用以前传统的管理体制,经无法适应新的挑战,不采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将无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也不利于经营范围拓宽,将企业积累的技术和营销知识较好地传承于每个员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完整的知识管理结构。所以说,我国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应用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这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二)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规划

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组织的自我改革,对企业内部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利于组织的生存和竞争,所以关键在于规划知识管理战略。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规划,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如果没有知识管理战略,那么知识管理会变成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同时也说明知识管理不是单独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总体运作的结果。要想更好地进行企业的知识管理,确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是相当重要的一步。知识管理战略是企业其他部分知识管理的总方向。知识管理战略有许多种,应该依据企业的不同性质和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而有所选择。应用较广的战略是知识与实践的转移战略,主要是为了改善管理,或者将知识融入于产品、过程与服务之中。这包括知识的产生、存储共享和创新的系统与实践,一般这种战略包含如下要素:高度学习型组织、聚合网络结构、经验的获取。通过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可以让企业充分知晓企业掌握的知识量,并将这些知识在员工间传播,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劳动和错误。促进知识在企业中最大限度达到共享,并培育出良好的企业文化,进而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并可以缩短产品研发生产周期。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的每个员工,形成更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提高企业对市场和资源的应变能力。

(三)企业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问题

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该适应知识管理,可以有效的进行知识的共享,使得员工的个人知识成为组织的共有财富,以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传统的组织结构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结构等。这些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如上表所示:由上表可以看出传统的组织结构各有优劣,但从知识的产生、存储共享和创新等管理过程来看都不易于进行。故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组织结构:网络结构。从这种组织机构上主管部门超然于各部门,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者和监督者。它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和规范组织内部的知识传递和交流。网络结构有利于部门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更有利于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方便形成学习型组织,促进组织发展。同时网络结构还可以同其他传统的组织结构相结合,成为复合型的组织结构。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实现组织的结构变革。

(四)企业知识管理的制度和系统建设问题

企业的知识管理不是某个企业主管的事情,也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企业都要参加的一种管理行为。所以要以制度来完善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建设,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组织变革的阻力。而这种制度不能只是写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更应该融入组织的日常生活进而形成组织的一种文化。任何现代企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也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无一例外的知识管理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这样可以使知识管理更方便更快捷。现代知名企业基本都建立了用于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一些人对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概念有些模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往往分不清。一般来说,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是不能等同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管理对象、形式和手段上都有很大不同。知识管理的主要技术基础是信息管理技术,当然,知识管理不能是信息系统的简单整合与集成,最重要的是利用企业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的有用信息分享于每个技术性人才,按照知识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实现共享和创新。所以企业的知识管理并不是要建立新的信息系统,而是在原有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造,以符合知识管理的要求。

三、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意义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知识已经变成最大的卖点,一个企业只有把知识上升为企业的最大资产,才能在未来企业竞争中占据最大优势。知识在企业的管理中越发重要,特别是对于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来说,知识已经成为其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传统管理方式的束缚,我国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欠缺,重产量不重质量的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在知识管理方面做好的话,我们在包括科技创新等所有领域内都可以超越对方。因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生产知识、生产能力的过程。像质量管理和运营管理这样的管理知识与科技创新管理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后者要高一个层次。但是知识管理又高出科技创新管理一个层次。如果把质量管理类比为一种能力的话,科技创新管理就是一种核心能力,而知识管理却是一种核心竞争力。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现在更应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在发达国家,重视知识的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大部分企业都强调对知识型人才的培养,知识创造财富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现实。当前,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竞争也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思想,应对诸多挑战。

[参考文献]

[1]纳塔拉詹(Natarajan,G).赵云飞译.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2]左美云,许珂,陈禹.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

第3篇:知识管理理论范文

1、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

1.1管理理论基础不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管理学理论,依靠科学合理的计划与组织,经过统一的指挥协调与控制,实现了图书馆的宏观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理论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作为基础,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管理方式,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与图书馆管理模式,逐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与知识需求。

1.2管理对象不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对象主要集中在人员、文献、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方面;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对象主要集中在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图书馆文化与管理技术方面。

1.3管理重心不同。理论上来说,传统图书馆管理与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都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重心进行管理的。但实际上,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很难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重心集中在一般性的事务管理工作上;而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优化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重心,将知识服务与创新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

2、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内容创新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内容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创新,突出了6项管理内容的创新。

2.1知识创新管理。将知识作为主要的创新对象,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系与理论基础进行革新,也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优化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针对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中不规范的环节进行改良,拆分、重组了部分不合理的业务环节。将文献的采访过渡为知识的采集工作,将文献的组织工作过渡为知识的组织工作,将文献的服务过渡为知识的服务。

2.2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构建了虚拟的网络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便于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等单位进行查阅,同时拓展了业务服务面,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深层次的全面服务,逐步完善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全面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检索需求。

2.3知识传播管理。知识传播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输,便于知识的查阅者及时地获取相应的知识。

2.4知识服务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用户服务,帮助用户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更为全面地实现用户对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质量。

2.5人力资源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重心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将培养具备全面知识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作为工作目标,加大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素质。

2.6知识产权管理。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图书馆需要对网络环境下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中,不断创新知识管理理论,加强图书馆的制度和文化建设。

二、结束语

第4篇:知识管理理论范文

1.1从档案信息属性出发

档案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记录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档案承载了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一切信息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可以直接借鉴和利用的,一般可以将这些可见的信息资源称之为显性知识。这些显性知识是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切劳动以及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档案事业中,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信息资源基础是相同的,而且知识管理主要对象是显性知识,其主要是针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知识系统。由于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管理在属性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在融合上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2从知识管理时的研究成果出发

就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知识管理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的改进,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我管理理论,虽然这些理论尚处于发展和完备的阶段,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其由社会发展所衍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满足知识管理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意义上的促进作用。在将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管理相融合时,要对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所需要的条件进行综合的考虑,不断的对管理理论进行优化,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中,从而推动两者的融合。

1.3从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由于许多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应用在其中,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无法提高,知识资源无法中分发挥作用,阻碍了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此时,有些部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进了大量的档案管理设备,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将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融合起来,促进档案信息事业的健康发展。

2知识管理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

2.1通过知识管理可以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的职能

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可以使得档案信息管理的职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对档案信息管理中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进行更为精细的管理,使得档案信息管理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如今,在档案管理中,逐渐引入了大量的先进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的职能出现了极大的转变,使得档案信息管理在时代的发展中,不致落后于时展的脚步,能够迎合时展的要求,从而推动档案事业的稳步发展。而造成档案信息职能出现的原因包含了各个方面,而主要的原因在于:

①管理形式的变化,从实体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

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的影响,使得档案知识信息的开发和利用逐渐加强,档案管理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更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智能化管理模式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共享。在档案信息管理职能发生变化的同时,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在发生着转变,如今的实体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管理人员在工作内容上都与传统的工作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都是由于当那信息管理发生了转变的缘故。

2.2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是对组织中及组织间的工作流程与程序进行的分析和再设计,其既是知识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结构将从传统的直线型向扁平式转变,管理的中间层次将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将形成一个由中心的管理者统一领导和指挥的组织。同时,对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和应用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推动了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

2.3知识管理可以丰富和拓展档案管理技术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组织的生产、经营方式正逐渐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导致了大量电子化、数字化文件的出现,这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主要是针对档案的实体化管理,所以很难适应知识管理及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但是,信息技术在组织生产、管理中的大量应用,又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转变契机,促使档案管理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挖掘档案中蕴涵知识的方向转变。

3结语

第5篇:知识管理理论范文

知识管理理论不仅强调隐性和显性知识对管理效能提高的作用,而且关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间的转化问题,认为两种不同的知识之间通过不同的转化模式可以实现知识螺旋式的上升。也就是说,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的创新和共享,而这恰恰需要管理参与者的积极性、创新性和自主性的介入。案例教学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的存在,其本质也是通过参与者对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参与建构其内在的知识体系,采用的目的是培养参与者的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因此,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案例教学本身具有知识管理的内涵。

2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误区

在公共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认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采用过程中由于对案例教学的本质缺乏正确的把握,产生了认识和使用的误区,陷入案例教学形式化的境地。

2.1案例教学等同于一般举例的认识误区

这种认识的误区将案例教学与一般的举例相互混淆,没有对案例教学的内涵与本质进行正确的认识。案例教学和一般的举例虽然同是利用现实的例子来解释或说明理论的疑难,但是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以及现实的模拟性。它注重的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在其中的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或说教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甚至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传递与创新。因此,其作用不仅是要通过案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建构的能力。而一般的举例,其目的是为了解释某个理论或结论,起到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理论的作用。在举例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合作与引导的关系,还是传统的授受关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通过教师的举例能更好的理解管理的理论,但是他没有参与到模拟的管理环境中去扮演适当的角色,没有经历师生之间针对管理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原因以及提出解决对策的过程。因此,案例教学不管从实施的难度、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案例的选择以及实施的效果上看都比一般的举例复杂的多。

2.2案例教学中学生自我非主体的认识误区

受传统师生之间教学关系制度化的影响,老师一般被看成是合法性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则很容易被当成空空的“容器”,被动的等待老师用专业知识将其“填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授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课堂中主要的活动形式是知识的传递,而不是师生之间知识的转化与内在的生成。对学习者来说,只要从教师那里获得了知识,考察合格,就算学习“过关”。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在案例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容易导致学生自身角色定位的偏差,进而限制教师的努力和尝试。学生一时很难从教学客体的定位中走出来。在案例教学中,仍然以获得知识、掌握知识为根本目的,并且坚信“老师懂得最多”,当教师希望学生们分享每个人的学习经验时,经常发现学生们并未打算深入而只是想了解系统的知识体系,因为在他们看来,学生间的知识是零散的,缺乏合法性和实用性。因此,案例教学会因为学生自我非主体定位的偏差陷入实施的形式化。2.3案例教学中参与者批判思维不足的实践误区传统教学方法先把结论呈现给学习者,再帮助他们去理解它,然后是训练和运用,而学习者自己的探索活动却极为贫乏,而且这种将知识作为固定结论传递给学习者的做法也缺乏对知识进行深入推敲和批判的过程。受其影响,现在公共管理教学中采用的案例教学,参与教学的人一般很少将注意力放在对知识的质疑和批判上。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如何使管理知识的传授方法完善和有效,保证学生能明白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关心的问题是案例分析中问题的参考答案是什么或者教师的偏好。这种简化的案例教学与真正意义上具有批判思维特征的案例教学存在本质区别,造成案例教学的形式化。

3知识管理视角下公共管理教学法之案例

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知识管理视角启发下高校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师生基于共同学习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教学环境的优化以及师生间知识的不断转化和升华。

3.1师生间形成基于共同教学目的的学习共同体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授受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也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本质的区别。传统授受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主要是知识的传递,知识从教师那里“单向度”的传导到学生处,学生去记忆、再现教师教学的内容,其创造性、实践性不足。而案例教学方法的采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师生之间传统“我教-你学”的关系模式需要转变为基于共同教学目的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不再简单的传授知识,学生也不再简单的识记所学的内容。二者以公共管理领域的案例为媒介,以问题解决为直接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的发生交往,交往中渗透着知识的转化。因此,学习共同体的形成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改善心智模式,打破以往对师生关系的现性认识,代之以后现代的平等主体间关系的认识。教师从教学的计划者和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意识也要逐渐的唤醒,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共同体的教学活动中去。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讨论式教学,离开学生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将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

3.2优化案例教学的环境,尤其是精神文化环境

以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案例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环境既包括空间物理环境,也包括精神文化环境。空间物理环境的优化主要是指教室布局的调整以及案例教学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的配备。在教室布局方面,以往主要采用的是“而”字形的布局,这样人为的就将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拉大了,减少了师生、生生间对话交流的机会。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的是学习群体之间的动态交流。因此,教室布局需要由传统的“而”字形布局调整为长方形、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当然前提条件是对学生进行讨论分组,这也是案例教学的需要,客观上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畅所欲言的氛围。同时这样的空间布局调整也能让师生之间关系进一步密切,以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案例教学所需要的硬件配备方面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基本硬件条件包括案例教学的模拟场所、投影等必备的仪器。精神文化环境的优化主要是营造平等、宽容的课堂文化氛围。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相比以往提高了,尤其是对教师来说,更要转变以往的身份认知,打破“只有教师的教才能保证学生的学”这样一种传统的思维定势,主动营造一种平等、宽容的课堂文化氛围。平等是对师生之间关系的定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绝对的拥有者,尤其是实践性知识,教师和学生需要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共同习得和积累实践性知识。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观点,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没有标准的答案,不同的学习群体通过研究获得结论,只要能够逻辑自洽、解决问题就是合理的。

3.3教学参与者通过SECI过程促进师生知识间的转化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