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知识点管理范文

知识点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知识点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知识点管理

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摘要:针对多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及突发性的教学任务,提出了采用层次化、体系化、模块化的思想构建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围绕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研究,最终形成了层次化、动态可重组的“6+6”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层次化;动态可重组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及相关信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授课对象涉及我校本科生、任职培训及士官职业技术教育3个层次,涵盖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密码工程等15个专业,每个层次、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定位各有差异,为了满足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组在总结、梳理前期教学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化[1]、体系化、模块化的思想,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凝练,形成了多层次的、动态、快速、可重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

1计算机网络课程设置

1.1差异化设置计算机网络课程

通过对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课程组梳理了我校本科生、任职培训及士官职业技术教育3个层次、15个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开设了内容、难度和能力培养侧重点各不相同的6个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针对本科生层次,根据网络技术基础能力培养要求,分别开设了计算机网络与协议分析A(60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协议分析B(70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计算机网络(40理论学时+10实践学时)课程;针对任职培训层次,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及任职培训任务突发性的特点,开设了计算机网络与协议分析(50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及一定数量的短期培训课程,学时数在20-40学时不等;针对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层次,根据任职岗位需求,分别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30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网络技术基础及运维(20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课程。计算机网络各层次课程设置如下表1所示。

1.2开设特色网络课程

点击查看全文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翻转课堂探讨

摘要:根据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需求,将“按需施教”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从翻转课堂思路出发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践;教学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十分注重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讲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组织及施工项目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工程合同的种类、形式、基本内容、法律效力;项目竣工计划的具体内容、竣工验收程序、竣工验收条件等知识。这些概念和知识点虽然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图片和影音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讲解,但对于未正式进入社会的学生来讲还过于抽象难懂,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教师期望的目标,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势在必行。

二、翻转课堂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彻底颠覆,把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1]。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应学习好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吸收,课后对知识再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内化成长久记忆。“工程项目管理”翻转课堂的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利用翻转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实现向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

三、翻转课堂采用的形式

点击查看全文

动态网页设计项目化教材开发探索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动态网页设计教材存在的问题的,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技能,探索了基于网站开发流程的动态网页设计项目化教材开发方法,给出了动态网页设计项目化教材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

【关键词】动态网页设计;项目化教材

0引言

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是一门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网页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编程技术有机融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我们基于企业网站开发流程进行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但传统的动态网页设计教材,教材的结构层次不能适应项目化教学需要,教材中的案例有些并不合适,而教师补充的教学内容学生缺乏参考性学习材料辅助学习。现有的项目式教材,工作流程不够清晰,工作任务分析不够详尽。为此,我们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技能,基于网站开发流程重组教学内容,探索开发一本动态网页设计项目化教材,以更好的适应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1现有动态网页设计教材分析

通过对近五年出版的十余本动态网页设计教材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目前高职动态网页设计教材的内容组织方式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先罗列和讲解知识点,然后围绕知识点的应用设计少量案例,旨在通过案例明确知识点的含义和用法。此类教材的理论知识讲解详细,但知识点实用性不够突出。二是以实用案例+知识点为框架,设计了很多实用性案例,通过案例的开发讲解知识点。此类教材案例新颖,但没有把知识点在网页设计中的方法和技巧提炼出来;综合实训案例的选取不系统,学生无法形成对网站设计与制作的整体认识。三是以任务+知识点为主线,设计了一些工作任务,通过分析和完成任务讲授相关知识点的应用。此类教材的任务设计突出了实用性,但相对独立,学生无法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此外,也有一些项目教程,但究其细节,仍是以任务开发为主,没有系统讲授动态网站开发流程和方法。因此,亟需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编写一本体现职业特色、突出职业技能培养、适合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的动态网页设计教材。

2网页相关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点击查看全文

思维导图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计算机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已从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有效工具变成了许多高新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核心技术,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软件工程”作为软件技术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课程,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文章主要依据“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思维导图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思维导图;“软件工程”;教学应用

1思维导图的构成以及相关特征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学者创立的,是一种新型的笔记方法,主要以放射性思考为重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条例、文字、数字、图像、颜色等将一些抽象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以达到开发人类大脑潜能并激发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思维导图主要有3大组成部分,即节点、连线以及连接词。连接各个节点之间的线段主要是表示某两种甚至多种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包括相同点、不同点。需要注意的是,线段没有方向性可言,可依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选择,例如单向、双向或者非方向,也可相互交叉,但不能重叠[1]。连接词指的是连接节点的线段上的文字,关键词的概念和线段可通过节点以及连接词形成简单的命题,清楚地表达知识点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运用图像和文字相互结合的技巧,运用相互隶属和有关层级图将教材内容上的联系呈现出来,通过关键词和图像将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罗列成一个较为清晰、明了的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并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

2思维导图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利用思维导图做课前引导

现如今,高校对教师的授课要求更注重质量,教师应抓住教学重点,无需将教材中的内容笼统讲解,理应依据学生的听课状态以及该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教授,确保学生抓住课程重点、理清教学内容,而这一环节就可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做课前引导[2]。首先,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切实地掌握每一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内容,包括关键词、特殊概念、重点理论等。其次,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将部分重点和难点内容罗列在黑板上,利用发散性的线条由浅至深逐步引入,并选用颜色笔进行标注。最后,理清这些重点内容之间的联系。这3个环节完成后,课前思维引导图就形成了。该思维引导图会跟着教师的教学安排逐渐清晰、明了,知识点之间的连通性极强,便于学生理清教学思路,组织教学内容的前后关系,学生也可顺着思维引导图的方向,切实掌握教学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在讲授“软件工程”中的概要设计时,教师先制作这节内容的课前引导,概要设计要先进行系统设计,复审系统计划与需求分析,确定系统具体的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结构设计,最终确定软件结构。教师可根据“软件工程”概要设计的具体步骤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清楚概要设计的过程,并明确每一个设计环节之间的联系,继而引导学生预习课本,通过浏览教材内容来寻找有关概要设计关键词的具体概念以及应用原理,有助于学生熟悉教授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力。紧接着,教师需要在思维导图中明确这节内容的重点,并给学生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接受授课内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高度集中注意力来寻求答案,最终达到教学效果。

点击查看全文

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相对枯燥。针对此种情况,每个章节都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讨论式讲解,案例讨论中设定学生角色,层层设问,使知识点更加系统性。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其中,上课注意力集中,从而使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设问;讨论式

前言

案例教学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学院进一步发展推广。案例式教学可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通过具体的情境,将隐性的知识外显,或将显性的知识内化。工程管理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工程管理的核心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基本都涵盖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组织、风险等章节,而这些章节如果教师进行陈述式讲解,或逐个知识点讲解(干条款讲解),学生会感到相当枯燥,特别是质量、成本章节,基本上都是条条款款,学生没有参与其中自然没有兴趣。那些枯燥的干条款学生自己完全能够看懂,所以很难有思考,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学生很难集中精力,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应采用讨论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形式[1-5]。传统的理论教学注重系统性、逻辑性的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更重视对个案的探讨和研究。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和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感,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一、案例中的角色定位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系统性很强。一个项目从最初构思—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后运营中所涉及的成本、进度、安全、质量、HSE等都可以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讲解。这里涉及以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即角色定位,因为从不同的参与方来理解成本、进度、质量等是不一样的,尽管这些目标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基本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都是从业主的角度来编写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以业主、承包商、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或政府人员等角度来理解上述问题,同时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目前就业也限于5方(以上提到)。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来讨论问题,从而引出章节中的知识点,如工程有风险,作为项目经理的你如何应对;作为监理的你如何应付;作为设计人员的你如何应对。可以让学生们理解不同的角色关注点不太一样,但却又有统一,然后进一步设问:是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要考虑,你能想到的工程风险应对的办法。通过学生们的讨论,讲解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风险的应对措施。大部分学生们基本都会想到风险的回避、风险转移,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从而把工程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预防、风险自留等逐一讲解。(要求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

二、设问(案例中的层层设问)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