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

第1篇: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美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精辟论断,在经营成功的企业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利润指标,更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而是企业文化。

信贷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信贷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能够体现信贷价值观的信贷基本理念、形象气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构建和谐信贷,既需要宏观层面的"大手笔",也需要微观层面的"小制作",这样才能形成"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的生动局面。和谐意味着秩序,秩序制约着风险,在和谐的信贷环境下,业务发展才更加有序和均衡。

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银行业乱象丛生,合规的信贷文化更是无从谈起。一种不健康的信贷文化,或者根本没有信贷文化,极有可能助长借款人赖账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使银行的资金和信誉蒙受损失。因此,只有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银行才能从内部增强生存竞争能力,真正消除不良资产的成因。

泉州市分行积极倡导合规文化,努力构建和谐信贷,进行有益的尝试。信贷管理工作力争"四好":即把信贷业务做好,把信贷资产管好,把信贷队伍带好,把信贷科技用好。

1、把信贷业务做好

首先是加强服务与管理。积极配合营销,打开思路,拓宽门路,强化资本约束理念,在加快有效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规模、质量、速度的关系,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主动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坚持大中选强、小中选优的原则,坚持三个有利于(即信贷管理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加强信贷风险的防范)。拓展重点项目、低风险业务和综合效益好的客户,对已经授信的客户及时跟进、尽早投放。把握经济脉搏,严把信贷准入关,防范经济增长中潜在的周期性风险;严格客户准入标准,坚持好中选优,不盲目冒进,注意从贷款主体、行业配置、贷款担保、业务品种、资金价格等方面优选项目,对一般公司法人信贷项目从严把关,坚持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作为贷款审批与发放的基本依据,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不足的坚持不予介入。

其次是坚持提高效能和风险防范并重,提高信贷审查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信贷审查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报备业务管理,提高报备的效能,审查人员要求做到专业化、精细化、全面化。主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限制性条款的落实,强化限制性条款的执行力;二是全面推行民营企业股东连带责任;三是对集团性客户防止过度授信、减少关联担保。

第三是继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快"橄榄型"格局向"圆柱型"转变的进程。按照"大中选强、小中选优"的原则,积极营销大客户、优质中小客户和中高端个人客户。确定20__年信贷准入的重点是:低风险信贷业务;个人信贷业务;小企业信贷业务:综合效益好、还贷有保证的市级以上重点项目;有大量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贷有保证、在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的优良事业法人;优质的企业法人。个贷审查审批中心不断规范个贷审查审批流程,实现专业化经营,提高个贷业务的运作效率,抢占个贷业务的市场。利用总行确定的小企业贷款试点行的有利时机,大力拓展小企业贷款,设计小企业贷款新品,最大限度满足泉州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2、把信贷资产管好

首先是全面推进贷后管理工程。尤其是强化贷后管理的意识,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检查,并准备与基础管理办公室联系,进行必要的奖惩。要求各行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经营主责任人的规定,按照规定频次进行贷后检查,风险经理要对辖内所有信贷客户风险状况实施监控,对客户部门贷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要求严格执行贷后报告制度。加强信贷在线监控中心建设,全面实施信贷风险在线监控,及时发现和化解了潜在的信贷风险,充分发挥在线监控、预警作用。

其次加强贷款风险分类的指导和管理,确保资产质量的真实体现,逐步规范贷款风险分类操作。加强潜在风险客户的退出管理,倡导有效压缩风险就是新增效益。针对存量贷款逾期率上升的苗头,表外业务风险有所显现的现象,信贷部门要求严格信贷准入、加强贷后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对逾期贷款逐笔核查,按户制定清收盘活措施,20__年到期现金收回率要比上年明显提高。同时加大潜在风险客户的退出,提高存量贷款的质量。

第三是抓检查整改。20__年开春就进行的信贷规范化交叉检查和信贷档案专项检查。此次检查适应三个需要:一是配合银监局现场操作风险检查前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完善的需要;二是配合全行的基础管理月开展查缺补漏、整改提高、防范案件的需要;三是建设合规文化、保证持续合规经营的需要。此次检查采用支行抽调精干人员交叉检查、分行派驻联络员的方式进行,检查取得明显效果。

此外,还在全省率先实行信贷管理重点联系行制度,将历次检查以及日常工作中暴露问题较多、信贷基础管理相对后进的支行确定为信贷管理重点联系行,确定四个支行作为首批重点联系行,由市分行信贷管理部业务骨干作为挂钩联络员,重点夯基础、抓整改、促提高,摸清四个行信贷管理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薄弱点,明确加强信贷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序时工作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完成预期目的之后,在选择第二批重点联系行,如此螺旋式提高上升,达到全行合规文化建设蔚然成风、全面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目的。

3、把信贷队伍带好

信贷业 务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信贷队伍,坚持把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敢抓敢管的信贷业务骨干调整到信贷部门。加大信贷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计划于第三季度组织全市信贷管理人员的信贷基础知识竞赛和各支行客户经理的信贷基础知识考试。

在提高全行信贷从业人员的信贷业务素质方面,强调信贷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信贷人员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强化服务意识,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从纵深两个层面健全学习、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全体信贷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程度。

4、把信贷科技用好

提高信贷管理系统CMS和WEB查询系统以及个人征信系统的实际操作水平,充分发挥信贷在线监测的实时监测、提示、反馈作用。不断加强对重点客户、市辖范围内跨区贷款客户、集团性客户、不良贷款大户的在线监控。

第2篇: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200年,重庆市梁平县农信社被市联社确定为全市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五个试点联社之一。200年,按照市联社“重新认识、重新发动、重新补课”的分类要求和一系列文件精神,通过精心组织、稳步实施,较好地为“提足拨备、做实利润、风险管理、审慎经营”夯实了基础。其具体作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宣传发动,确保“三个到位”

(一)组织落实到位。为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切实加强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联社成立了以理事长为主要负责人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梁信联[200]134号)和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梁信联[200]76号),同时下设办公室在信贷管理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落实基层社相继成立了28个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信用社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信贷专管员具体负责操作指导和自查。自4月市联社会议以来,联社召开专题会议10次,研究、布置五级分类工作,确保了我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有序、全面开展。

(二)重新认识到位。为了使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提高对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联社把宣传发动、提高认识作为关键环节来抓。一是重点部署。联社理事长、主任在全县信用社第二次工作会上,对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意义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贷款五级分类知识,贯彻执行上级部门在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精神;联社副主任作了“切实加强领导、重新提高认识、进一步扎实推进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动员报告(梁信联[200]122号),使信用社主要负责人认识到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深远意义;二是加强宣传。据统计,各基层社共印发贷款五级分类宣传资料共600余份,广泛宣传贷款五级分类的重要意义、基础知识、工作步骤等,要求各社加强宣传并在《公示栏》中张贴宣传资料,较好地解决了全体员工“开展贷款五级分类是为了及时发现贷款流转中的问题和真实反映贷款质量,科学地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的思想认识问题。

(三)信息导向到位。为加强分类工作信息的传导,及时推广经验作法,一是布置各社按月书面总结、报告五级分类开展情况和重大问题;二是信贷管理部按月编发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月报,对全县贷款五级分类推广工作进行通报;三是积极撰写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简报。截止6月末,各信用社共上报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报告56份;联社编发工作月报3份;撰写简报5份。四是联社还落实专人,建立了五级分类统计信息报告制度并进行统计、汇总、分析。

二、精心组织部署,明确工作目标,狠抓“二个落实”

第一、确立五大分类目标落实:

(一)建立五级分类动态管理台帐;

(二)按时完成五级分类认定工作;

(三)五级分类认定程序合规;

(四)五级分类认定结果真实;

(五)五级分类认定结果偏离度在(-3至0.5)%以内。

第二、实施七个工作步骤落实:

(一)3月中旬完成机构组建工作;

(二)4月中旬开展培训工作;

(三)4月至5月补充完善客户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期间,重新修订《梁平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四)5月完成客户分类初分及认定工作并做好自查;

(五)6月底左右联社组织检查验收;

(六)7月进行总结整改。在完成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偏离度和贷款迁徙率的分析,并完善分类运行管理的相关工作。

为规范操作行为,根据市联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指引,联社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梁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试行)》(梁信联[2006]135号),对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贷款分类标准、贷款风险分类的操作程序、特别规定、担保分析、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资料、管理考核、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等都作了详细说明和规定,统一了全县信用社操作程序、认定标准及认定权限等,规范了五级分类的操作行为。

三、强化分类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改变“四种方式”

一是改变过去以会代训为关门培训方式。联社4月中旬分两期对全县信用社正(副)主任、信贷、财会、稽核人员分别进行了为期2天的“关门培训”,参训人员达195人,培训面占应培训人数的100%。二是改变过去一般培训检测为约束培训考试方式。为提高培训质量,达到预期目的,对参训人员实行每人缴纳100元的保证金的进行考核,考试不及格者不予退还保证金。两期培训共有15人考试不合格,被扣罚保证金1500元,并要求自学和限期补课。三是改变过去会议贯彻为专题学习方式。联社把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相关知识、文件印发各社,布置各社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讨论,并做好学习记录,以备联社检查。四是改变过去常规学习为学用结合方式。为达到分类培训所学知识在实施过程中的运用,5月下旬联社在组织检查时,还对全县信用社373名员工进行了五级分类基础知识测试,平均成绩75分。

四、注重典型引路,加强督导检查,发挥“二个作用”

(一)典型引路,发挥示范作用。一是召开现场会。为确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在全县信用社顺利开展,联社确定由营业部、梁山、城西、和林、福禄等5个社(部),作为贷款五级分类的典型推动单位(梁信联管委[2006]2号),以点带面地推动面上工作开展。典型社的分类工作,由联社包片人员负责指导和实施,各片区分别先后召开了现场会,借鉴典型社范本,充分发挥了典型社的示范作用。二是现场释疑。市联社指导组2人、县银监办3人,工作作风扎实,不辞辛劳地先后深入基层18社(次),百问不烦地现场释疑,为基层社员工开展分类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

(二)加强督导,发挥监督作用。为扎实推进分类工作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开展,一是实施尽职问责。联社推行目标责任制,与考核信用社主任、包片联系人等共签定责任书39份,增强管理层面。二是加大督导力度。组织5个巡查组,对全县28个考核单位进行分类工作的指导、检查、督办,并实施联系问责制。从4月下旬起,督导责任人巡回深入各社进行现场督导。三是定期召开“碰头会”。至6月末,联社共召开督导责任人碰头会6次,针对各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制定相关措施,及时、较好地统一解决了分类工作中存在差异化的问题。四是开展专项检查。5月26日至6月1日,联社组织12个检查组对全县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开展情况(梁信联[2006]166号)进行了为期7天的检查。检查内容涉及资料收集、开展进度、存在问题等六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发出了整改通知书13份,限期进行整改。同时联社还以梁信联[2006]187号文件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五是落实整改效果。6月下旬,各检查组开展复查“回头看”,对复查整改不到位的9名经办人罚款530元,并再次限期整改,其作法得到梁平县银监办《工作通讯》(2006)第七期的肯定。六是制定验收方案。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联社以梁信联[2006]192号文件印发了贷款五级分类检查验收方案,以指导信用社有的放矢。七是组织交叉验收。联社共组织14个检查组28人对全县信用社进行了交叉验收。以梁信联[2006]205号文件对验收时间、对象、内容、标准及其验收人员工作态度等予以了明确。

五、确保分类质量,严格考核奖惩,坚持“三个挂钩”

为确保分类结果真实,客观、科学地反映我县贷款风险,增强各包片责任人以及信用社员工的责任心。一是细化考核办法,多管齐下人人挂钩。联社制定了《梁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考核办法》(梁信联[2006]157号),对信用社主任、副主任或信贷专管员、一般员工分别实行1000元、800元、500元的责任金考核。如五级分类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给予责任金1倍奖励,并全额返还责任金;验收不合格,不仅责任金不予退还,还将处以该社人平500元罚款。二是上下联动,领导与包片责任人同奖同惩挂钩。联社领导和包片责任人与包片社挂钩考核。如包片社全部验收合格,奖励3000元,反之处罚2000元。三是实行主责任人追究制度,联责认定偏离度激励挂钩。严格实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偏离度的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对套用“一逾两呆”数据进行五级分类或故意隐瞒事实真相而人为控制不良贷款的行为,以及不按操作规程认定分类结果,达不到分类要求的,除严肃追究责任,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外,还要取消主要责任人(即包片责任人)和各社(部)主任、信贷专管员、相关信贷员年终“双先”评比资格。

六、注重分管结合,优化信贷管理,立足“二个提高”

在分类工作中,联社注重引导基层信用社不仅要关注分类结果,更要关注信贷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将五级分类和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一)规范信贷档案,提高管理水平。贷款五级分类认定的准确性,建立在完整的客户信息资料基础上。一是统一分类公文。为为使基层社上报认定规范化,联社专项印制了“梁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公文并雕刻了印鉴。二是统一资料收集。强调各信用社对存量贷款资料,必须严格按照《重庆市农村信用社信贷档案管理办法》资料目录进行收集补齐。三是统一档案目录。结合我县信用社实际,统一下发了信贷档案资料目录。规定企事业客户、自然人客户贷款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农户贷款按一户二卡(经济档案管理卡、农户贷款管理卡)进行规范管理。四是统一档案管理。联社借鉴了铜梁联社贷款客户档案管理办法,分五卷对信贷档案进行整理、装订,为有效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持。五是注重新增分类。在受理新增贷款调查时,把借款人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财务报表是否真实作为调查的重要内容和贷款的重要条件,努力在源头上解决信息资料不齐全的问题。对此,信贷管理部先后收集、整理贷款五级分类图片记录资料1本、书面文字资料9本、认定审批资料99本、业务知识测(考)试资料3本、会议记录2本、督导检查和验收资料2本。

(二)清收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结合梁平实际,一是修订了激励办法。联社2005年已制定了梁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盘活不良贷款奖励办法(梁信联[2005]260号),今年又拟发了关于做好票据置换等贷款清收有关具体事项的紧急通知(梁信联办[2006]36号),再次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加大了指导力度。二是组建了清收工作队。为确保清收效果,联社还选拔了六名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志,在做好“三清三整”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去今2年收回不良贷款53.43万元。三是外聘专业人员清收。2004-2005年,联社外聘重庆渝龙经济信息服务事务所帮助收回“双呆”本息312.55万元。四是委托司法部门清收。联社与县法院建立友好合作单位,携手依法清收。多管齐下的清收措施,仅2006年1-6月,全县28个信用社共计收回不良贷款2287.5万元,其中“双呆贷款”较年初净降152万元。

七、实施五级分类,促进信贷管理,增强“四个理念”

通过对贷款五级分类实践,我们学到了新知识、树立了新观念,引入了更前沿、更科学的信贷管理模式,收益匪浅。

(一)增强了动态管理理念。通过“四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的实践比较,我们充分认识到“五级分类法”已把贷款风险管理由事后监管变为事前控制,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通过信贷人员对每一笔贷款实施风险监控和规避,从而提高信贷人员掌握信息,增强分析判断能力。达到信贷管理方法更加具体化,信贷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

(二)增强了科学决策理念。通过“五级分类”,使我们更加看到了过去基层信用社在贷款流转过程中存在资料不齐、档案无序、管理混乱的薄弱环节。“五级分类”要求信用社必须把完善和规范档案管理作为信贷工作的基础抓实。

(三)增强了风险预警理念。为认真落实审慎经营的分类原则,联社求真务实、严格把关、据实初分、交叉复审,实事求是地揭示了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截止2006年6月30日,全辖信用社贷款共48782户、61304笔、余额150063万元。五级分类结果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为97468万元、21751万元、20395万元、5787万元、4662万元,占比分别为65%、14%、14%、4%、3%。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30844万元,较四级分类8848万元增加21996万元,占比增加15个百分点。

(四)增强了制度建设理念。实行“五级分类”促使农信社必须从传统的结果管理转移到过程管理上来,从内控机制上建立起先进的管理制度。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各级人员、各个环节的岗位职责和审批流程控制的重点。二要建立经常性的稽核审查制度,不断评价、发现和改进信贷流程,实现标本兼治。

八、深化动态管理,履职任重道远,化解“三个矛盾”

(一)科学管理与干部素质的矛盾。贷款五级分类要求相关客户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管理,多年来我县职工构成基本上是“近亲繁殖”,业务水平相对较差。对此,联社领导高度重视,先后2年已将计算机基本技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进行强化训练。但通过上春组织计算机操作等级认证考试,不及格人数达137人,占职工应试总人数369人的37.13%。形成信贷科学管理要求岗位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较高,与现实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的矛盾。

第3篇: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__*同志现任__*分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该同志爱岗敬业,克服困难,勇于奉献,20__年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根据该同志一年来的现实表现,经基层推荐、组织考核、市行党委审查,同意推荐该同志为二0__年度工商银行__*分行金融先进工作者,其主要事迹是:一、立足岗位,健全架构,促进发展

为配合全行实现抑制经营亏损目标,该同志充分发挥其信贷工作经验,广泛吸取新知识,探索工作新途径,立足岗位,为行内当好参谋,收到较好效果。

一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架构,形成以制度规范操作、监督的制约机制。年初以来,__*同志先后组织起草下发了《法人客户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信贷员工贷后管理不良积分制度》、《____分行个人消费信贷审查委[文秘站网文章-员会工作规则》、《__*分行消费信贷审查中心管理办法》、《__*加强贷后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规范提取信贷档案管理的补充规定》、《20__年度公司客户信贷资产质量和潜在风险贷款压缩退出考评办法》、《__*分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操作及核保操作中心工作规则》等有关制度、规定共16项,有效加强了我行信贷管理工作,为我行信贷业务的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是抓好信贷基础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该同志注重对基层行的工作指导以及问题的解答,在推广新知识、新业务上,能够首先做到本人熟知,以带动全行推广;同时加强对重点客户、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信贷调查与分析,全年共组织参与撰写钢铁行业、汽车配件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开发区贷款等有价值的调查分析报告60余份,有力地指导了我行公司业务开展,为本级行经营决策当好了参谋,也为上级行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创造了条件。

三是定期组织召开信贷管理工作分析会议。对贷后管理中发现的重大难点问题,通过定期召开信贷管理工作分析会议的形式,及时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整改规划,并以《信贷管理工作会议纪要》、《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等方式通知问题相关行,限期落实整改。一年来共组织召开信贷管理工作会议8次,下发《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62份,均收到较好效果。在业务指导方面,严格执行贷后管理“有请必复”工作制度,全年共答复各支行报请的信贷管理难点问题46启,答复率100%,有力地推动了我行信贷管理工作。

二、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勇挑重担

一是严格信贷管理,遏制滋生不良。年初以来,__*同志通过从信贷基础工作抓起,在信贷业务前后台分离的基础上,实行了含法人、消费业务全口径统一规范管理,组建了“信贷业务核保及操作中心,全面推行信贷“一对一“监督,实行了大客户分析制度、风险预警、提示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影响信贷资金正常运行症结。全年共组织下发《加强管理工作意见》25份,实现整改不规范操作问题24项,构建了防范风险的坚实屏障。为防范信贷风险,在20__年对全行信贷资产质量夯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资产质量认证,先后三次开展质量分类,对部分风险隐患较大的贷款下达清收处置计划,查清、查实责任人,赋予必要的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二是全力压缩潜在风险贷款,进一步夯实信贷资产质量。__*同志针对20__年贷款剥离后潜在风险贷款日益显露的现象,及时组织全行进行潜在风险贷款阶段式排查,加大压降工作力度。期间共锁定潜在风险贷款__户,金额__亿元,截止20__年末已实现压缩__亿元,处置率列全省第*位。对暂时无法收回和消费信贷存在批量还款问题的__亿元贷款,开展了管理责任认定,逐笔制定了处置预案,将其列入不良贷款管理,进一步夯实了信贷资产质量。

三是实行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为推进信贷资产精细化管理,下半年着手组织对剥离后的__户企业,金额为__*万元的贷款全面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根据总行制定的行业信贷政策和信贷管理规定,结合客户实际情况,从规避信贷风险入手细分客户,适时划定支持、维持、压缩、退出四个类别,按不同贷款方式和形态,逐户、逐笔制定和落实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规范消费信贷管理,夯实资产质量。20__年消费信贷实行统一后台管理后,__*同志立即着手组织资产质量清查。按总省行要求,及时将具有违约和批量还款特征的贷款__*万元转入不良贷款管理,并采取了定期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规范催收、风险、依法诉讼等13项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措施,仅下半年即实现清收任务__*万元,清收处置率列全省同系统之首。

五是组织好信贷员工业务技能培训。为提高信贷员工素质,__*同志认真组织制定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协调相关专业,确定主讲人、审定教案、制作幻灯片,全年共组织两期由支行信贷 主管行长和市行相关部室人员参加的信贷管理脱产培训班,向参加培训的信贷人员讲解了《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营销与管理》、《信贷审查要点》、《客户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CM20__系统维护与使用》、《客户评价规则》、《统一综合授信申请与审查》等信贷业务涉及的内容,及时下发新业务幻灯片和讲义四套,开阔了信贷员工业务视野,推动了信贷人员学知识、比干劲氛围的形成。

三、廉洁奉公,服务员工,服务社会

第4篇: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XXX,AA市BB信用社副主任兼主管信贷员,200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出纳、信贷、联社人事监察等岗位工作过。2004年初,他毅然放弃在机关工作的机会,被联社调到BB信用社担任副主任兼主管信贷员。

二年来,XXX同志在主管信贷员这一岗位上不断摸索、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乐于在基层建功立业,成为信贷队伍中的“佼佼者”。

一身正气,做一名合格的贷款营销员。XXX认为,要当好一名主管信贷员,首先要当好一名贷款营销员,自己又是信用社副主任,更要以身作则。打铁先要自身硬。为了保证自己的贷款营销质量,他总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联社信贷管理制度规定发放好每一笔贷款,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不沉淀”。在营销贷款实践中,他还为自己制定了一条原则,即“认真调查,精心论证,大胆营销,严格管理”,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户坚决予以支持,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不论是什么背景和关系,他坚决抵制。二年来,他累计营销贷款560多万元,为信用社创收近50万元,且全部按期收回,无一笔形成逾期和风险,较好地实现了贷款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

一心求索,做一名优秀的主管信贷员。主管信贷员的职责与一般信贷员的区别在于除搞好自身贷款营销外,还要搞好信贷管理,帮助其他职工搞好贷款营销,最大限度地保证信贷资产安全。XXX深刻认识到,要当好一名普通贷款营销员不容易,而要当好一名主管信贷员就更难,在实践中,他是这样做的: 二是改进服务,做到防患于未然。严格信贷管理并不等于限制信贷业务的发展,相反,严管理是为了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信贷业务。XXX深刻认识到,贷户离不开信用社的支持,信用社更需要培植黄金客户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在贷款上也要讲服务,这一服务主要体现在贷后管理中。他作为主管信贷员,总是每月提醒贷款责任人定期开展贷后跟踪服务检查,要求责任人写好跟踪服务检查记录,对存在隐性风险的贷款,他总是和责任人一起上门检查、服务,一方面看贷户资金运用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了解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帮助贷户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最终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今年来,他主持开展贷后检查2200多次,检查记录10万余字,发送贷款催收通知100多份,发现风险隐患40多次,都能够及时向社主任和联社汇报情况,并和大家一起研究和采取补救措施,把信贷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是创新基础管理,提高信贷管理整体水平。信贷档案管理历来是信贷管理中的簿弱环节,信用社在信贷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杂、乱、缺”的现象。为了便于统一操作和规范化管理,联社决定在BB信用社开展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试点,时间一个月。重担自然落在了信贷员XXX的肩上,时间紧,任务重,他感到压力很大,但一想到这是联社的“样板工程”,是对BB信用社的信任,是对他工作能力的考验,他暗下决心要尽力搞好这次试点,出色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在信用社主任聂诗刚的大力支持下,他精心组织,团结所有外勤人员,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精力,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开展试点工作。白天,他和其他外勤人员一起开展贷款调查、建档评级等基础工作,晚上就整理资料,分类建档。他每天加班加点,几乎每天都是10点钟以后才最后一个回家。一个月下来,他瘦了8斤,但从来没有怨言,还和同事一起开玩笑说:“这正好给自己减肥!”

功夫不负有心人,试点工作终于取得了较大成功。全市信用社都以BB信用社为样本进行了参观学习。特别是市办陈万开主任两次专门到BB观摩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省联社理事长徐新同志亲临BB信用社调研,对该社的信贷基础管理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第5篇: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20xx年12月经分行批准,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除履行分管工作职责外,还承担对分行信贷管理部部门和市行领导负责,负责所辖城区支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运作;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对上级行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和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人行、银监会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制订实施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对支行和各经营单位的信贷业务考核;对向人行、银监会和上级行报送的信贷业务报表;对信贷业务的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按上级行授权权限对有关信贷业务进行审核,负责组织本行贷审会日常运作;组织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实施本部门人员职能分工、岗位配置和职责考核;组织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和本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20xx年本人主要管理工作为分管审查组和出账审核组的工作,主持全部门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今年的述职主要对分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就分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求,本人基本上尽职地完成分管工作,保证了全行公司授信业务审查和出账审核工作顺利开展,配合分管贷后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杨辽滨副总经理完成了授信管理部全部管理工作。现将20xx年本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组织47次贷审会,审查420个授信项目,授信项目总金额140亿元。其中:审议通过289个项目上,总金额122亿元;上报上级行项目64个,总金额70亿元。

审核办理3700笔出账业务,金额223.9亿元人民币,外币1.25亿美元。其中:借贷260笔,金额83.55亿元;贴现450笔,金额38.8亿元;国际贸易融资450笔,金额1.25亿美元;承兑2500笔,金额110亿元;保函80笔,金额8.3亿元。

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20xx年是全行“规范管理深化年”,总行针对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下发一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本人立足于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主动承担了全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修订、增补工作。对提高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理顺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责任等方面发挥一点作用。主要基础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工作如下:

1、在上级行下发的各种零散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吸收同业先进科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现行管理框架,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行公司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法规,并在20xx年进行了贯彻执行。

2、结合上级行对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职能和岗位设置要求,信贷管理部及时修订了<

>,对信贷管理部的信用审查、贷后管理、数据统计、出账管理、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管理模块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明确交叉辅助岗位,将本职岗位与对口管理、服务机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部门内各岗位信息传递流程,将行内外由部门承担配合的工作指定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授信管理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行,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人。

3、通过总结03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对我行03年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总行下发04年信贷指导意见,在对04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走势预测的基础上,我部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20xx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指导一线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开发,保证上半年我行信贷业务运行始终按照年初制定规划运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前移、制度先行,保证我行全年信贷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下有序运行。

4、通过总结以往年度同行业在出账管理中发生操作环节风险,我行在上级行下发的出账管理要求基础上,对我行出账审核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出账环节审核要求,通过相互制约的岗位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出账审核实施细则》,在各经营机构内建立独立的出账操作人员队伍,实现客户经理业务开发和出账操作环节的分离。对额度内频繁出账、低风险业务出账操作存在手续繁琐问题,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额度内出账集中处理的通知》、对符合再转授权条件的经营机构进行《低风险业务再转授权通知》。

5、针对当前各家银行依靠垒大户追求规模和对集团关联客户授信额度不能量化管理问题,防止对大客户的集中授信风险发生,及时规避集团客户的系统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客户授信额度测算管理办法》,以量化的数据模型测算我行对公司客户的授信额度上限测算方法,保证了我行对集团客户敞口授信总量理性控制。对总体债务超出我行所测算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坚决不进,对存量授信客户重新审定,对超出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制定逐步压缩计划。从源头

的和制度上防止对垒大客户和集团客户集中授信风险的发生。

6、依据“XX银行民营100”的指导思想,我行公司授信业务确定了“差别化”营销策略,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重要战略决策,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中小客户授信业务操作指引》,作为中小客户开发、中小客户管理、中小客户决策全过程管理指导原则,有效地防范了我行公司业务授信风险的集中,促进了辽宁省中小客户发展,响应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

7、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我行授信业务集体决策体系,起草了《XX银行XX支行贷审会条例》和《XX银行XX支行授信管理部联审会议事规程》,明确集体决策组织的委员组成、委员职责、议事程序、惩罚规定、考核管理,确定授信管理部联审会专家意见作为贷审会的参谋地位,在制度层面完善了我行授信决策体系,保证我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授信风险要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

8、通过现场调研、亲自操作感受和对授信业务操作细节分析,查找、筛选、逆向思维分析各业务操作细节存在风险隐患,及时下发十多个规范要求和通知。主要有:对公司业务部、资产保全部、筹备行公司业务上报规范性的通知、对人民币业务和国际业务规范性通知、规范保证金的证明、规范授信核保操作流程、规范保函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抵押资产评估要求、规范借贷卡查询的要求、规范信贷管理系统录入要求、规范法人客户评级要求、规范保证金替换审批流程、规范了仓储场地现场勘查的操作、细化了调查报告撰写格式和产品价格确定依据等十五个规范性要求。

9、为了保证上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要求贯彻执行,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操作流程定量考核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业务开发管理实行量化全流程定量考核,将业务操作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经营绩效挂钩,实现对客户等级认定的科学性,保证我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计划在20xx年全面推行实施。

10、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历次宏观经济调控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结合我行现存业务发展模式,为了建立我行长效的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机制,草拟了,现已提交全行经营机构负责人讨论,拟作为指导我行未来五年信贷业务开展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三、主动参与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新需求的完善工作

20xx年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出账审核流程、授信审批、统计功能方面仍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本人以实事求是精神将工作发现或感觉到需进一步完善方面积极组织系统管理员向总行反映,并及时向总行报告我行的需求。

总行接受我行建议完善了批量处理快捷审批流程、完善了部分统计功能。

四、圆满完成接待上级行检查指导工作

20xx年总行共派出五次检查、指导组对我行信贷业务进行检查指导,我主动参与接待总行检查组工作,并充分利用每次总行检查指导时机,全面地向检查组人员介绍沈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展示我行信贷业务管理工作,让总行业务管理人员了解我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和信贷业务发展,认真接待、积级组织材料,取得检查组对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基本认可。并将每次检查工作作为我行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工作、调整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利时机。

五、准确把握政策脉搏,严防我行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风险

通过学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到国家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严肃性,及时提出了对我行追求规模扩张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确立了“以高效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组织审查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总行下发的行业准入标准;提出对集团客户和股权关系复杂客户始终坚持审慎性放贷的原则,使我行在当前资金断裂“德隆系”公司中没有一笔敞口授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向重工业化转型中,有选择地支持实力强的物流民营客户,坚决回避在五大行业规模扩张过快的民营客户,如唐山建龙钢铁、工源水泥等客户;响应国家发展中小客户政策,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未来战略选择进行明确,全年我行累计新开发几十家中小客户,有力支持了沈阳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决贯彻执行沈阳市银监局去年对我行检查发现的借贷(贴现)转保证金、借贷逆向操作、承兑业务量过大的问题,主动在信贷管理方面下发专项规定和要求,主动压缩承兑业务总量、杜绝了借贷转保证金、借贷逆向操作、票据贴现的不规范现象。

六、发挥领导作用,引导培育良好的工作氛围

20xx年,通过日常工作交流感觉部门人员工作态度茫然、按部就班、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等问题。本人利用周例会机会向全部同志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态度决定工作结果、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你真的很等四个基本观点,从励志方面鼓励全部工作人员,振奋工作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取得初步效果。

七、承担全行客户经理组织培训工作重任

20xx年本人在主管行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承担起全行客户经理系列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在20xx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及公司业务开发放缓时期,组织全行客户经理进行一系列的信贷业务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20xx年此种培训还将深入开展下去。

八、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1、对银行追规模扩张,银行资产质量及其风险减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的20xx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本人没有给领导提出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主动回避异地客户、压缩大额授信客户、调减承兑余额,结果导致20xx年新增了吴中仪表逾期借贷,出现沈阳公用发展借贷预警,下半年被动地按总行压缩承兑江票计划调整承兑汇票余额,影响了我行20xx年下半业务正常开展,失去一部分低风险承兑业务。主要问题为:以前没有很好思考规模和效益、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资产质量是发展第一主题”理念的认识不深,对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协调发展关系理解处于口头,没有落实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能勇于说不,失去很多可以主动回避风险的最佳机会。

2、对银行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进而限制银行过度扩张认识不充分。针对这一点知识,20xx年以前本人头脑一直空白,缺少系统理论知识,每日仅研究具体授信项目的信用风险,很少从银行资本上思考银行的信贷规模到底可做到多大等深层次管理问题,特别是总行限制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商票贴现余额以后,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学习,明白银行信贷资源经营有限性,加深对我行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能理性决策如何使我行有限信贷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本人已初步理解了银行资本有限、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资本制约规模的基本概念。

3、对银行经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互协调性以及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滞后性及银行经营风险的反经济周期性认识不够,在20xx年甚至20xx年上半年还存在少许盲目乐观性,对总行调整政策没能做到及时接受,幸好在主管行指点下,认识到我行现在必须进行客户、定价、保证金等结构刚性调整的必要性。及时调整了风险控制的指导思想,实施了适度从紧的审查原则,保证了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在20xx年顺利实施,最终保证我行经营效益提高,有力降低信贷风险,压缩了承兑总量和调减了大客户的授信总量。

九、本人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再认识

通过学习20xx年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和总行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风险排查活动实施,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在历次宏观经济大调整时期的得失,结合本人近五年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应牢牢地树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理念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即在强化“质量是发展是第一主题”理念基础上,坚持一个思想、保持三个理性、把握四个关系。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坚决放弃片面追求规模的做法。保持三个理性,一是理性对待市场,即不为市场的起伏所左右,始终清醒地判断市场风险,做到进退自如,风险可控;二是理性对待同业,即在积极借鉴学习同业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同时,坚决反对各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三是理性对待自已,即勇于并善于看清自已的问题,牢记历史教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握四层关系,是指正确处理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制度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等四方面的关系。

第6篇: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信用社信贷岗竞争上岗演讲材料

默默奉献做一名合格的信合职工

竞聘人***,今年40岁,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信用社工作,高中文化,现大专在读。2001年取得全国会计类初级职称资格证书和江苏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中级合格证书。几年来,我始终默默无闻奋斗在基层信用社内部岗位第一线,虚心好学,扎实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

这次竞聘的岗位是信贷岗,竞聘信贷岗位我具备下列条件:

第一,有一份对工作执着追求的热情。参加信用社工作以来,虽说平平淡淡,但也尽心尽力。因为我热爱信合事业、热爱所从事的内部工作,我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学习相关知识,苦练内部岗位技能,曾多次参加县、市举办的多张传票、记账、综合业务、账表算等业务技术比赛,并两次代表县联社参加县珠算协会举办的行业团体比赛,均取得良好的成绩。2001年参加联社庆祝建党七十周年活动中,获得了文稿和演讲两个二等奖,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有着这份对工作执着追求的热情,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想信贷工作我同样会干得很好。

第二,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平时一有空我就认真学习金融业务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一年前,我报名参加了电大的经济管理专业学习,门门功课都能认真对待,并通过自学取得了全国会计类初级职称资格证书。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会计法》、《合同法》、《担保法》等金融行业相关法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为提高自己的信贷管理水平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第三,有一定的会计工作水平。我从事内部工作十七年,对会计业务较为了解,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准确、真实地编制各类会计报表,这些都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做好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贷款风险度。

如这次我能成功竞聘到信贷岗位,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不断学习,加强服务。做到既学习金融业务知识,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作为信贷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更要虚心地向领导和同事们学习,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工作能得心应手。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更新服务观念,与客户做知心朋友。创一流服务质量,打出自己的服务品牌,赢得更多更好的客户。

二是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一名信贷员,我的工作标准是"零缺陷",就是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使信贷投入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第一次就符合要求,杜绝主观因素导致的不良资产。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待每一笔贷款业务都要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思想,调查客观真实,跟踪恪尽职守,任何环节都不懈怠。

第7篇: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内容摘要:利率市场化可以增强农户贷款的可得性,农村信用社推进利率市场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其推进利率市场化所面临的困难,并就如何推进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利率市场化 定价 利率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信用社现有产权状况的多样性,农民参与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的意识低下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亏损和历史包袱严重,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迁的国家偏好和农民的接受程度之间存在着矛盾,信用社复杂的股权结构和长期的“官办”色彩更加剧了这一矛盾。

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信用社法人机构 34909个,其中信用社32397个,县级联社2441个,市地联社65个,省级联社6个。各项存款余额2233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181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和贷款余额的11.5%和10.8%;不良贷款比率为11.6%,较之国有商业银行(9.22%)、股份制商业银行(2.81%)与城市商业银行(4.78%)仍然高出很多。营业网点虽是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最多的,但县以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的机构网点数只有1.26个,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信用社推进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障碍

(一)经营理念陈旧并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缺乏主观能动性

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金融市场中最敏感、最活跃的因素,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农村信用社形成产权结构明晰、法人治理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的机制,能够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主体。但从农村信用社的现状看,距离这一要求还相去甚远,其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经营理念落后,对利率改革的认识不足,缺乏内在动力。就目前状况来看,依然存在组织机构不完善,民主管理基础薄弱,股权结构单一,产权不够明晰,“三会”制度流于形式,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并未从本质上发生变化。

同时,一些农村信用社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利率改革,还没有从单纯地执行官方利率转换到自主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上来,对利率管理水平的提高、定价能力的改善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利率市场化和即将到来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可能带来的冲击,仅仅把利率市场化当成提高贷款利率水平、扩大利润增长点的捷径,重视短期效益,而忽视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长远效应。

(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低且利率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处于严格管制状态,农村信用社对利率风险的认知程度不高,相对于支付风险、信贷风险而言,利率风险显得抽象而陌生。目前农村信用社对利率风险量化分析和利率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贷款利率成本核算、风险补偿和风险定价的有效运行机制和操作体系,利率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同时,农村信用社也缺乏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在利率风险的控制和转嫁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利率管理操作难度大且现有人员素质难以满足要求

一是利率的准确定价存在困难。在当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特别是社会信用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地位,难以全面掌握贷款人的各项信息,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照数据不足,使利率定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二是缺乏系统的数据积累和支撑,定价经验不足。农村信用社实行定价目前仅是刚刚起步,对影响贷款定价的各因素的权重、标准的确定缺乏系统性数据积累,也缺乏历史经验作参照,标准难以掌握。三是利率定价管理人员缺乏。农村信用社现有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控制的专业人员,在对贷款人进行贷款利率定价和贷款风险评估中难以把握,从而对利率定价和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四)利率定价灵活性不强且定价管理方法僵化

目前,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实行严格的管理,一般由联社根据辖区经济状况、资金供求情况、资金成本等测算、制定贷款价格,形成不同贷款类别、不同档次的贷款利率,下发基层信用社遵照执行。而直接发放贷款的基层农村信用社缺乏贷款定价主动权和灵活性,同一贷款类别、同一档次的黄金客户和风险潜在客户的利率差已难以体现,不能根据贷款人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这种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方式虽然有利于统一管理,但忽视了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的差异性,不能体现真正的价格公平,不利于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同时,这种做法也限制了基层农村信用社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对利率政策的反应比较迟钝,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执行利率政策,对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五)利率水平偏高

人民银行总行印发 《关于下发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板的通知》,其中所附的一般性模板中明确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原则,即成本、效益和风险匹配的原则,而贷款定价的模式为:贷款利率=最优惠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定价调整点数。此通知明确提出了具体的运作方式:实行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决策制度,根据“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稳收益”的原则,信用社要根据贷款客户的综合情况,如拥有的资产、经营状况、项目的好坏以及贷款在发放过程中的风险程度来确定利率。但目前部分农村信用社对贷款风险为零的贷款仍执行上浮50%,贷款利率明显偏高,从整体上看,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水平远高于四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水平。

推进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加快建立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信用社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适应性。尽快解决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单一造成的服务缺位、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加快培育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提高农村信贷资金价格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激发农村信用社加快贷款利率定价的紧迫感,使其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产权约束和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应的主动性。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利率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为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内部制度和风险防范的保证。同时要建立健全定价程序的分级授权机制,逐步使贷款定价向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转变,提高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能力。

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贷款定价体系。首先要加快贷款定价基础支持系统的建设,使贷款定价建立在充分信息支持的基础上,同时根据相关政策及时调整贷款业务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其次要尽快建立按产品、按客户进行细分和成本核算的财务管理机制,开发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评级系统,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为贷款定价提供科学标准,同时要建立分级授权的贷款定价管理监督机制,制定贷款定价机制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工作的指导和配合,促使农村信用社提高适应市场化改革的能力。一是省级联社要充分发挥其行业协调、服务的职能,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加大对建立贷款定价机制所需相关数据支持平台的建设,为各联社实施贷款定价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二是银行监管部门要探索建立适宜而审慎的监管制度,做到监管到位、有效,遏制非理性的利率竞争行为,充分发挥监管部门利率风险基础调控作用。

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的内部保障。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和目标,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贷款定价机制工作,使完善贷款定价机制得到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农村信用社要以体制改革为契机,努力优化其内部治理结构,使贷款定价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得到有效的协调、激励和监督等内部制度保障。

大力培养利率管理专业人才。贷款定价是一项业务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做基础,为确保贷款定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农村信用社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逐步建立一支能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现代贷款定价指标体系和风险管理技能的员工队伍,为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忠.正确理解农村金融市场的高利率问题[N].金融时报,2007-4-10

第8篇: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信贷文化 特性 功能 建设

1.农发行信贷文化

1.1 农发行信贷文化概述

信贷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在长期的信贷业务活动中所形成、沉淀和积累的有关信贷经营管理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信贷对象选择、信贷风险认知、信贷业务取向等内容。①

农发行信贷文化是一种共识,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清楚地认识到政策、市场和客户的重要性,都正确树立了市场和客户的观念。农发行信贷文化也是一种意识,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应该有大局意识、市场意识、客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成本意识和忧患意识。信贷文化还是一种机制,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是在同一目标指引下开展自己的工作,使银行的每一个层面和环节的工作动机和努力方向必须符合银行的发展目标。②

1.2 农发行信贷文化的特性

1.2.1 政策性

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的所有贷款都体现了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意图,这是农发行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的基本要求。农发行的商业性贷款,同样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只能说是执行了商业性的操作手段和管理方式而已,它的支农政策性特色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贷款决策上,农发行注重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而不仅仅以客户的自身信用为基础。农发行所有贷款的发放与管理,都是以执行国家政策为前提,政府的规定性意味着贷款投向、投量的规定性,最终的风险负担也具有较浓的政府信用色彩。如粮食流转贷款中相当一部分是为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调控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政策的,部分企业本身并不具备农发行贷款条件和资格,但经地方政府指定,农发行也须为其发放商业性的粮食收购贷款。因此,在贷款决策上,特别是传统业务,农发行在借鉴商业化贷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是注重政府信用。

在还款来源上,农发行注重第一还款来源,而不完全依赖于第二还款来源。农发行贷款结构以短期贷款为主,贷款企业业务经营以流通领域为主,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企业本身的积累有限,相对于所需贷款数额,企业能够用于抵押担保的有效资产远远不够,第二还款来源相当有限。加之,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农发行对粮棉油贷款的封闭管理被证明行之有效。因此,农发行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来自于第一还款来源,加强对库存物资的管理仍然是农发行信贷管理的重点。

在贷款方式的选择上,农发行多选用信用贷款方式,而不是不顾实际地强调担保贷款方式。农发行客户主要以粮棉油流通的贸易经营为主,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季节性强,固定资产相对较少是其共有的特征,能够提供作为抵押的有效资产有限,而且粮棉油全行业的企业基本上同是农发行的客户,相关企业之间的担保实质上是互保。因此,农发行依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贷款方式多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在贷款的使用监督上,农发行注重资金运动的全程监督,而不是风险形成后的控制与化解。

1.2.2 营销性

随着农发行贷款业务范围的逐年扩大,树立客户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建立农发行特色贷款营销体系,对于农发行改革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一,贷款营销是提升农发行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核心竞争力是农发行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客户营销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农发行改革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中起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按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构建农发行特色营销体系,针对不同客户,实施多目标营销策略,把客户作为重要的资源,完善客户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保证实现客户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农发行创造利润,提升农发行的核心竞争能力,保证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顺利拓展,促进农发行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其二,贷款营销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管理理念、实施优质客户战略的重要措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客户营销,积极主动了解客户需求,营销信贷产品和服务,培育忠诚客户和挖掘客户价值,发现和巩固优质客户,重点支持一批管理能力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贷款客户,成为农发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

其三,贷款营销是贷款决策流程的首要环节,也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首要关口。通过客户营销,全面认识和掌握我行贷款对象的情况,了解和掌握客户经营管理、资信状况,以及客户所属行业状况,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决策风险。

四,贷款营销是实现农发行信贷职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客户营销,对我行贷款支持对象进一步细分,针对不同类型客户,以及客户在我行贷款支持的不同阶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同时,通过客户营销,为我行信贷服务关口前移,向客户传递农发行信贷产品和服务理念,广泛传播农发行的社会形象和农业政策性银行品牌形象,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

1.2.3 创新性

创新是指各种形式的创造、革新和发展。金融创新,概括地说,是整个金融领域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资源和管理制度等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地说,是由于运用新技术和新理念来开展融资服务活动,而引致支付系统、清算系统和技术管理水平的变化,导致金融产品、金融管理手段、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变革。③农发行贷款产品的创新就是不断调整和开发新的贷款产品,增加金融产品的数量和多样性,或根据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客户提供新的产品类型,或提供只在某些地区和市场范围的新产品,或在原有产品线上开发和延伸各种新产品,满足客户不同融资或交易需求,丰富业务范围、经营工具和市场竞争手段,进而推动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创新,尤其是贷款产品的创新对于农发行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贷款产品的创新是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的需要。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农发行只有投入到金融创新的浪潮中,才能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贷款产品的创新是加快业务发展、增强支农能力的需要。当前,中央一号文件对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发行的贷款业务范围也随之进一步扩大。但由于农发行长期从事粮棉油贷款封闭管理等传统贷款业务,贷款产品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因此,加大贷款产品创新力度,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服务,是增强农发行支农能力的需要。

第三,贷款产品的创新是农发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金融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为保持银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这是农发行加快金融创新、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论依据。特别是当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粮棉油购销主体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原有的以粮棉油购销贷款为主的政策性贷款产品业务量有所收缩,来自于政策性产品的收益降低,传统购销贷款业务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为提高农发行自我发展能力,发挥好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职能,必须加快贷款产品创新。

1.3 农发行信贷文化的功能

一是引导员工行为规范的功能。信贷文化通过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完备的管理体系、公平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符合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符合信贷产品创新的需要并最终实现个人目标与银行目标的一致。

二是提升信贷管理水平的功能。当前,我行在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而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这些误区,使得每一个客户经理都懂得怎样分析现金流量、怎样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怎样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它对现有信贷管理模式的改造是扬弃的和科学的。

三是整合金融产品的功能。健康的信贷文化能激发员工创新金融业务、改进金融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愿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盈利水平低、风险相对较高的信贷产品将被摈弃退出或重新整合。

四是塑造农发行形象的功能。通过健康信贷文化的社会渗透和宣传,让广大客户感知到农发行通过信贷产品、信贷衍生产品以及中间业务的优质服务,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简便、高效、丰富;感受到农发行为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让员工感受到农发行对员工长远利益的回报,使农发行形象在健康信贷文化的衬托下,散发出迷人的光环。

健康的信贷文化是在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良好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具备企业文化功能的主要特征,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不健康的信贷文化,或者根本没有信贷文化,极有可能助长借款人赖账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使农发行的资金和信誉蒙受损失。

2.建设农发行优良信贷文化的途径

银监会刘明康主席曾经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根本上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必须积极培育和建立健康的信贷文化”。信贷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经历“全行倡导——制度强化——经营管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信贷人员自觉地在工作中诠释”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构建良好的信贷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农发行长期地、持久地倡导和培育,着力建立“六种机制”。

2.1 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信贷审贷

机制

信贷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农发行建立一个分权集权适宜、专业分工明确、纵横相互制约的多层次信贷管理体系。信贷审批、操作各流程既要讲程序和制约,更要讲科学和专业;既要讲控制,也要讲效率;既要讲民主,也要讲问责。特别是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流程,逐步建立具有农发行特色的审贷分离、专业审贷、独立决策的贷款审批机构,最大限度地防范信贷审批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避免信贷决策过程中的经验主义和行政色彩。

2.2 奖罚分明,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农发行应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信贷业务评估标准,包括业绩评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此外,还应有明确的业绩评估程序,通过实行“按业绩取酬、凭贡献领薪”的分配制度及“赛马场上选骏马”的用人制度,运用内部利润核算、内部价格转移、市场成本和资产质量等指标,核算信贷人员的业绩并与其收入、晋升挂钩。同时,全面推行信贷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对违规者严加追究、从严惩处,从而促使信贷人员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享其利。

2.3 以防为主,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信贷风险,应坚持预防为主,因此,农发行要以推行十二级贷款分类法为切入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十二级贷款分类法将贷后管理的要求加以制度化,有助于从流量上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有助于在信贷风险出现之前争取主动。同时,还要对信贷风险进行准确的估价,早做处置准备。信贷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涉及信贷操作的相关个体,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无疑是调整和统一个体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信贷风险最大限度地量化,使农发行内部相关个体对信贷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统一尺度。

2.4 规范处置,建立系统的风险处置机制

信贷风险具有不可回避性,银行不仅不可能完全杜绝信贷风险,而且还应当允许一定限度的信贷风险存在,这是银行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所决定的,是客观的现实,也是银行经营与发展的需要。因信贷风险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除非不经营,否则就会有风险;但不经营、不发展,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但农发行应以信贷风险预警为基础,对信贷风险进行全程控制、适时处置,同时,对信贷风险的处置应建立统一的操作规范,并且形成体系,使涉及信贷风险处置的相关业务都有章可循。

2.5 树立品牌,建立现代的营销服务机制

农发行的信贷营销应积极推行信贷品牌战略,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请客户注意”到“请注意客户”、从“业务营销”到“服务营销”的转变。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内部可控因素,对外部可控因素做出积极的动态反应,用已有的或积极创新新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系列化金融服务,即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个性化信贷服务,从而持久地赢得客户、强化客户的忠诚度、树立农发行的信贷品牌。

2.6 以人为本,建立立体的员工培训机制

任何文化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人,信贷文化也不例外。因此,构建良好的信贷文化,必须重视农发行信贷队伍的建设,重点抓好二个方面:首先是“德”,即职业道德和职业忠诚,诚信和道德的重建是信贷文化确立的根本;其次是“能”,即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才能保证信贷文化有质的飞跃。为此,一是要强化文化同化,通过感官感知型和行为感知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信贷人员对农发行的信贷文化实现从“了解”到“理解”,直至“溶解”的文化同化;二是要加强信贷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培训应侧重于财务分析、政策解读、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及法律知识等方面,不断改善员工的心智模式、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研究室.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 尉士武 等.商业性贷款业务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5.

[3] 湖南省银行业协会.健康的信贷文化 城商行的生命工程.中国金融网,2010.

[4] 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文化建设构想. 21gwy.com. 2010.

[5] 毛长青.强化信贷管理 防范道德风险[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0(5).

注 释:

①湖南省银行业协会.健康的信贷文化 城商行的生命工程. 中国金融网,2010.

②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文化建设构想. 21gwy.com/wz/2188/a/8207/508207.html.2010.

第9篇: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信贷文化 特性 功能 建设

1.农发行信贷文化

1.1 农发行信贷文化概述

信贷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在长期的信贷业务活动中所形成、沉淀和积累的有关信贷经营管理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信贷对象选择、信贷风险认知、信贷业务取向等内容。①

农发行信贷文化是一种共识,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清楚地认识到政策、市场和客户的重要性,都正确树立了市场和客户的观念。农发行信贷文化也是一种意识,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应该有大局意识、市场意识、客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成本意识和忧患意识。信贷文化还是一种机制,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是在同一目标指引下开展自己的工作,使银行的每一个层面和环节的工作动机和努力方向必须符合银行的发展目标。②

1.2 农发行信贷文化的特性

1.2.1 政策性

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的所有贷款都体现了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意图,这是农发行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的基本要求。农发行的商业性贷款,同样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只能说是执行了商业性的操作手段和管理方式而已,它的支农政策性特色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贷款决策上,农发行注重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而不仅仅以客户的自身信用为基础。农发行所有贷款的发放与管理,都是以执行国家政策为前提,政府的规定性意味着贷款投向、投量的规定性,最终的风险负担也具有较浓的政府信用色彩。如粮食流转贷款中相当一部分是为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调控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政策的,部分企业本身并不具备农发行贷款条件和资格,但经地方政府指定,农发行也须为其发放商业性的粮食收购贷款。因此,在贷款决策上,特别是传统业务,农发行在借鉴商业化贷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是注重政府信用。

在还款来源上,农发行注重第一还款来源,而不完全依赖于第二还款来源。农发行贷款结构以短期贷款为主,贷款企业业务经营以流通领域为主,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企业本身的积累有限,相对于所需贷款数额,企业能够用于抵押担保的有效资产远远不够,第二还款来源相当有限。加之,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农发行对粮棉油贷款的封闭管理被证明行之有效。因此,农发行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来自于第一还款来源,加强对库存物资的管理仍然是农发行信贷管理的重点。

在贷款方式的选择上,农发行多选用信用贷款方式,而不是不顾实际地强调担保贷款方式。农发行客户主要以粮棉油流通的贸易经营为主,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季节性强,固定资产相对较少是其共有的特征,能够提供作为抵押的有效资产有限,而且粮棉油全行业的企业基本上同是农发行的客户,相关企业之间的担保实质上是互保。因此,农发行依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贷款方式多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在贷款的使用监督上,农发行注重资金运动的全程监督,而不是风险形成后的控制与化解。

1.2.2 营销性

随着农发行贷款业务范围的逐年扩大,树立客户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建立农发行特色贷款营销体系,对于农发行改革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一,贷款营销是提升农发行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核心竞争力是农发行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客户营销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农发行改革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中起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按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构建农发行特色营销体系,针对不同客户,实施多目标营销策略,把客户作为重要的资源,完善客户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保证实现客户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农发行创造利润,提升农发行的核心竞争能力,保证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顺利拓展,促进农发行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其二,贷款营销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管理理念、实施优质客户战略的重要措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客户营销,积极主动了解客户需求,营销信贷产品和服务,培育忠诚客户和挖掘客户价值,发现和巩固优质客户,重点支持一批管理能力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贷款客户,成为农发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

其三,贷款营销是贷款决策流程的首要环节,也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首要关口。通过客户营销,全面认识和掌握我行贷款对象的情况,了解和掌握客户经营管理、资信状况,以及客户所属行业状况,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决策风险。

四,贷款营销是实现农发行信贷职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客户营销,对我行贷款支持对象进一步细分,针对不同类型客户,以及客户在我行贷款支持的不同阶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同时,通过客户营销,为我行信贷服务关口前移,向客户传递农发行信贷产品和服务理念,广泛传播农发行的社会形象和农业政策性银行品牌形象,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

1.2.3 创新性

创新是指各种形式的创造、革新和发展。金融创新,概括地说,是整个金融领域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资源和管理制度等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地说,是由于运用新技术和新理念来开展融资服务活动,而引致支付系统、清算系统和技术管理水平的变化,导致金融产品、金融管理手段、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变革。③农发行贷款产品的创新就是不断调整和开发新的贷款产品,增加金融产品的数量和多样性,或根据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客户提供新的产品类型,或提供只在某些地区和市场范围的新产品,或在原有产品线上开发和延伸各种新产品,满足客户不同融资或交易需求,丰富业务范围、经营工具和市场竞争手段,进而推动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创新,尤其是贷款产品的创新对于农发行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贷款产品的创新是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的需要。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农发行只有投入到金融创新的浪潮中,才能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贷款产品的创新是加快业务发展、增强支农能力的需要。当前,中央一号文件对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发行的贷款业务范围也随之进一步扩大。但由于农发行长期从事粮棉油贷款封闭管理等传统贷款业务,贷款产品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因此,加大贷款产品创新力度,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服务,是增强农发行支农能力的需要。

第三,贷款产品的创新是农发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金融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为保持银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这是农发行加快金融创新、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论依据。特别是当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粮棉油购销主体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原有的以粮棉油购销贷款为主的政策性贷款产品业务量有所收缩,来自于政策性产品的收益降低,传统购销贷款业务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为提高农发行自我发展能力,发挥好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职能,必须加快贷款产品创新。

1.3 农发行信贷文化的功能

一是引导员工行为规范的功能。信贷文化通过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完备的管理体系、公平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符合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符合信贷产品创新的需要并最终实现个人目标与银行目标的一致。

二是提升信贷管理水平的功能。当前,我行在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而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这些误区,使得每一个客户经理都懂得怎样分析现金流量、怎样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怎样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它对现有信贷管理模式的改造是扬弃的和科学的。

三是整合金融产品的功能。健康的信贷文化能激发员工创新金融业务、改进金融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愿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盈利水平低、风险相对较高的信贷产品将被摈弃退出或重新整合。

四是塑造农发行形象的功能。通过健康信贷文化的社会渗透和宣传,让广大客户感知到农发行通过信贷产品、信贷衍生产品以及中间业务的优质服务,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简便、高效、丰富;感受到农发行为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让员工感受到农发行对员工长远利益的回报,使农发行形象在健康信贷文化的衬托下,散发出迷人的光环。

健康的信贷文化是在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良好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具备企业文化功能的主要特征,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不健康的信贷文化,或者根本没有信贷文化,极有可能助长借款人赖账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使农发行的资金和信誉蒙受损失。

2.建设农发行优良信贷文化的途径

银监会刘明康主席曾经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根本上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必须积极培育和建立健康的信贷文化”。信贷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经历“全行倡导——制度强化——经营管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信贷人员自觉地在工作中诠释”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构建良好的信贷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农发行长期地、持久地倡导和培育,着力建立“六种机制”。

2.1 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信贷审贷

机制

信贷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农发行建立一个分权集权适宜、专业分工明确、纵横相互制约的多层次信贷管理体系。信贷审批、操作各流程既要讲程序和制约,更要讲科学和专业;既要讲控制,也要讲效率;既要讲民主,也要讲问责。特别是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流程,逐步建立具有农发行特色的审贷分离、专业审贷、独立决策的贷款审批机构,最大限度地防范信贷审批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避免信贷决策过程中的经验主义和行政色彩。

2.2 奖罚分明,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农发行应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信贷业务评估标准,包括业绩评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此外,还应有明确的业绩评估程序,通过实行“按业绩取酬、凭贡献领薪”的分配制度及“赛马场上选骏马”的用人制度,运用内部利润核算、内部价格转移、市场成本和资产质量等指标,核算信贷人员的业绩并与其收入、晋升挂钩。同时,全面推行信贷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对违规者严加追究、从严惩处,从而促使信贷人员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享其利。

2.3 以防为主,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信贷风险,应坚持预防为主,因此,农发行要以推行十二级贷款分类法为切入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十二级贷款分类法将贷后管理的要求加以制度化,有助于从流量上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有助于在信贷风险出现之前争取主动。同时,还要对信贷风险进行准确的估价,早做处置准备。信贷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涉及信贷操作的相关个体,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无疑是调整和统一个体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信贷风险最大限度地量化,使农发行内部相关个体对信贷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统一尺度。

2.4 规范处置,建立系统的风险处置机制

信贷风险具有不可回避性,银行不仅不可能完全杜绝信贷风险,而且还应当允许一定限度的信贷风险存在,这是银行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所决定的,是客观的现实,也是银行经营与发展的需要。因信贷风险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除非不经营,否则就会有风险;但不经营、不发展,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但农发行应以信贷风险预警为基础,对信贷风险进行全程控制、适时处置,同时,对信贷风险的处置应建立统一的操作规范,并且形成体系,使涉及信贷风险处置的相关业务都有章可循。

2.5 树立品牌,建立现代的营销服务机制

农发行的信贷营销应积极推行信贷品牌战略,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请客户注意”到“请注意客户”、从“业务营销”到“服务营销”的转变。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内部可控因素,对外部可控因素做出积极的动态反应,用已有的或积极创新新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系列化金融服务,即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个性化信贷服务,从而持久地赢得客户、强化客户的忠诚度、树立农发行的信贷品牌。

2.6 以人为本,建立立体的员工培训机制

任何文化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人,信贷文化也不例外。因此,构建良好的信贷文化,必须重视农发行信贷队伍的建设,重点抓好二个方面:首先是“德”,即职业道德和职业忠诚,诚信和道德的重建是信贷文化确立的根本;其次是“能”,即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才能保证信贷文化有质的飞跃。为此,一是要强化文化同化,通过感官感知型和行为感知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信贷人员对农发行的信贷文化实现从“了解”到“理解”,直至“溶解”的文化同化;二是要加强信贷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培训应侧重于财务分析、政策解读、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及法律知识等方面,不断改善员工的心智模式、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研究室.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 尉士武 等.商业性贷款业务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5.

[3] 湖南省银行业协会.健康的信贷文化 城商行的生命工程.中国金融网,2010.

[4] 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文化建设构想. .2010.

③尉士武 等.商业性贷款业务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