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低碳经济的起点精选(九篇)

低碳经济的起点

第1篇: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前提条件,实施路径

 

一,低碳经济渊源及其模糊认识

低碳经济,维基百科解释是:低化石燃料经济,是最小温室气体排放到生物圈的经济,特指二氧化碳低排放。它以碳排放为约束,是可计量、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联合国第35个环境日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英国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 )政府的战略目标,低碳经济是其手段。2003年布莱尔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 -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的《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1999)书中蕴藏着低碳经济萌芽。2003年,在其《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书中明确提出:“减少碳排放一半”以遏制地球加速升温。

虽然白皮书没有定义低碳经济是什么,但是对为什么和怎样实施低碳经济却有详实描述。遗憾的是,许多研究没有认真体会、仔细探讨白皮书精神: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通过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自然资源约束性开采耗用,并通过各国联合一致的“减排”承诺约束(白皮书72次直接用“减少”一词),以促进、倒逼[①](bottom-up)技术进步,或者与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方式改变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实质。事实是,一些研究人员没有注意到低碳经济“能源”背景或切入点,忽视能源与气候、环境的关系而片面理解低碳经济。布莱尔白皮书涉及环境概念119处且设有环境专章、可持续发展概念67处,如,低碳经济把“发展限定在环境承载力之内”、“ 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环境”等,并认为:“直到现在,英国能源政策还没有给予环境足够关注”,白皮书希望政府以综合政策确保:“能源、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无独有偶,温总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看做并列的行动,温总理还在报告中三处将“能源与气候”一起阐述。低碳经济与能源可靠供给、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关,即生态圈中可分割、可市场的三大化石能源自然资源过度开采、耗用引起环境、气候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不能离开环境约束,或者是其中的自然资源约束。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途径的低碳经济,就是不能离开三大化石能源开采、耗用约束及其二氧化碳排放约束。“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巴西低碳经济之路》(2009,麦肯锡为顾问公司)中也有相似观点和政策,《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更是直接强调:“气候变化与能源息息相关”。

(二)混乱的低碳经济观。百度百科认为:“低碳经济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方时娇认为:“各种定义和解释还不尽一致” [1]。低碳经济成了各说各话,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而按需解释、“随时、全面”利用,低碳经济的思想、实践混乱不可避免,主要表现有四:其一,低碳经济特定研究对象和渊源是什么?依据毛泽东的一门学科必有其特殊研究对象之观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施对象、运行方式是什么?低碳经济与现有经济学科的区别、联系在哪里?这是低碳经济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查阅已有低碳经济研究发现,它似乎与所有时髦、热点研究和学科有关,它外延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等,而这些学科各有其研究对象。人们在解释低碳经济时,把它们混淆在一起,低碳经济成了“超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的科学。有的甚至玩文字游戏,方时娇在同一文章中用“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经济革命”和“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来解释低碳经济。就中文意义而言,“实质”、“本质”意义区别不大,但能源经济绝不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因为能源经济要回答的是能源大规模连续供应、有限替代和规模报酬先增后减三个问题,而依据布伦特兰公认定义,可持续发展经济是要解决资源、环境的代际分配问题,两学科完全不同,怎么可以都成为低碳经济的外延,或者是渊源。其二,低碳经济与技术的因果倒置。庄贵阳(2005,2009)、邢继俊(2009)、新华社文章(china to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2010-3-1)等认为,是“技术支持低碳经济”。技术发展了,低碳经济也就实现了,这是倒果为因。因为,包括能源技术在内的人类技术一直在进步,因此,低碳经济不需要人类共同、额外努力和无自然资源约束而自动“生成”,这完全不对,更与布莱尔白皮书的“更广泛的必须努力”相悖,也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明确主体及其承诺责任的原则相悖。事实上,《京都议定书》所要求的恰恰是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有更多碳减排约束。布莱尔说:“尽管有过去5年的进步,但是今日能源政策不能应对明天的挑战。”布莱尔强调:能源白皮书所设定的长期战略,是给予产业投资信心,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政策实施。为面对能源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布莱尔认为,实施低碳经济将“赋予”英国机会(连续3次使用“opportunity”),并痛下决心走低碳经济的路子。低碳经济提高资源效率:提高产出,并减少污染排放;低碳经济经济引导英国开发、运用和出口尖端技术,创造新商业和工作;低碳经济为英国导航,变革传统的资本更新循环周期。此外,从生活方式来说,低碳经济也可以低技术相容,比如自行车交通工具技术比汽车技术低,植树造林(reforestation)、与采伐森林战斗( flight deforestation)是巴西走低碳经济的路子之一,不需要高技术。其三,低碳经济测度及其标准。有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这里以“低”作为标准,有问题。原因与上述错误的技术因果倒置相似。实际上,低不可能是低碳经济的标准。统计证实,截止2009年,美国、日本等国单位GDP能耗不及20世纪60年代的1/6;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显示低碳生活论文,2008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消费出现了净减少和相对减少(表1)。

表1:2008年全球三大能源消费增减变化表

 

种类

变化(%)

备注

煤炭

+3.1

2002年来首次低于平均水平;中国低于1998年来平均水平。

石油

- 0.6

1993年来首次下降,1982年来最大降幅;OCED国家下降3.2%,并连续3年下降;非OCED国家增长放缓。

天然气

第2篇: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04-01

一、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国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的特点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的提出,预示着一场国际新工业革命来临。将来的经济必然是低碳经济,将来各国经济体的竞争必然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规则的竞争,甚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将可能形成“低碳壁垒”。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气候变化的多重任务,这种低碳经济新模式的提出给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我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长期以来,我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它在不断追随的技术创新与相应的制度创新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路径依赖过程不断得以强化,形成了“碳锁定”状态。因此,我国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我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次,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21世纪上半叶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不可避免,都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责任,是我国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但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责任角度考虑,我国都必须抓住这一场低碳工业革命的新契机,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1.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低碳型社会。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当前,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提倡消费节能减排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健全发展各种环保组织与协会、低碳经济协会。

2.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潮流。我国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关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我国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节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通过把替换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联合起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应包括: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加快推进我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

5.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采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作为企业,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只有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的一种“集体行动”,更多企业自觉地转化为低碳企业时,我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有现实的基础。

总之,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建立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波,赵文华.论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8)

第3篇: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即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和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竞争,低碳经济已成为许多国家谋划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从全国来说,目前正面临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机遇。发展低碳经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突破口,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新的平台。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而且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加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建立低碳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模式,并将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已批准了专门针对生态、低碳经济的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此外,各主要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也都将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摆在了重要位置。前不久江西省政府率先了《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其生态经济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影响范围绝不仅仅限于江西省内,无疑对各省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推动青海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新的目标要求,把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认真研究和谋划,使得低碳经济走到百姓身边,从口号的提出真正走到经济发展常态。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以及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必将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方向,这也是应对全球经济发展局势的正确选择。

二、工程咨询要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所作为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它意味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行各业乃至每个公民。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支撑正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汽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可以说,低碳技术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所有支柱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掌握了发展低碳核心技术,谁就将占领发展低碳经济的制高点,赢得商机,获得话语权。总之,低碳经济发展为工程咨询业开拓服务领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工程咨询这一智能服务行业搭建了展现智慧才能的平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工程咨询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广阔天地里,工程咨询业是大有可为的,也应该有所作为。为此,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超前意识,加快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研发符合国情、省情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替代高碳能源的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物质循环减量化技术、环保产业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森林草原碳汇技术等。创新工程咨询理论和方法,切实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好务。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要充分发挥咨询职能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1、为政府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咨询服务。工程咨询机构要根据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大政方针、政策,结合青海省情,积极开展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研究,在认真分析发展环境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困难,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青海省发展低碳经济规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2、在接受政府和业主委托编制城市、区域发展规划中,要从大局出发,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企业层面、公众层面统筹考虑,把发展低碳经济目标、节能减排、采用可再生能源、先进技术、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人口布局等统筹科学规划、融入规划之中。要合理布局产业、交通、建筑、商贸,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立足省内优势资源,按照保护环境、多能互补的原则积极开发利用低碳能源,减缓对石化燃料(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减少依赖,推动能源生产多元化发展,优化能源利用结构。

3、在工程项目咨询中,要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凡涉及能源问题的,必须着眼于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按照国家和省政府部署,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四是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植树造林和环境绿化,增加森林碳汇。

4、在建筑工程咨询中,倡导绿色建筑,注重向低碳建筑转型。在建筑工程的选址、结构、材料、动力和照明用电、用水用气、供热等方面都要统筹考虑节能降耗,最大程度地开发替代能源,使建筑尽可能做到绿色环保。一要提高新建筑节能水平。严格按国家和省规定的节能强制性设计标准与规范,对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进行项目设计和建设,大力推广适用的绿色节能建材,改善采暖保温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和建筑整体用能效率。二要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设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明确改造比例和期限,加强改造项目示范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三要提高建筑采暖能效水平。优化采暖能源结构,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采暖中的应用。四要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尾矿等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产生,减少废物的堆存量。五要加快市政建设和环卫管理政策引导。减少城镇废水和生活垃圾产生量,降低末端处理处置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5、在生态环境项目咨询中,要更加突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增强森林草原碳汇功能。进一步加快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加快三江源二期工程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认真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开展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黄土高原、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适时启动工程建设。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扩大森林面积,增加草原面积,提高植被覆盖度,增强碳汇功能;加大湿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力度,保存土壤有机碳。积极探索森林、草原、湿地碳汇交易途径,为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奠定基础。

6、工程咨询机构要加强培养发展低碳经济所急需的专门人才。发展低碳经济涉及诸多的新理念、新领域、新技术、新知识。要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培养和积蓄低碳城市规划、绿色畜牧业、森林碳汇、节能建筑、生态学研究以及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人才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第4篇: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工业化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对外引资的战略等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一、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国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的提出,预示着一场国际新工业革命来临。将来的经济必然是低碳经济,将来各国经济体的竞争必然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规则的竞争,甚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将可能形成“低碳壁垒”。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气候变化的多重任务,这种低碳经济新模式的提出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中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长期以来,中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它在不断追随的技术创新与相应的制度创新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路径依赖过程不断得以强化,形成了“碳锁定”状态。因此,中国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中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次,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21世纪上半叶我们仍然以发展为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不可避免,都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步时期。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责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较大挑战。但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责任角度考虑,中国都必须抓住这一场低碳工业革命的新契机,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1)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低碳型社会。结合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当前,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提倡消费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健全发展各种环保组织与协会、低碳经济协会。

(2)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潮流。中国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关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通过把替换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联合起来,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加快推进中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

第5篇: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关键司】低碳经济;财务管理变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将改变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财环境、资产管理及财务评价等方面都将发生巨大变革。

一、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随着2009年l2月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碳减排、碳交易”等逐渐被更多人所关注。在此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发表了重要演讲,承诺到2020年,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要将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国家发改委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

1.低碳经济能耗少,污染小,可循环利用。低碳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低碳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低碳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它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其产品具有可循环利用的性能,为企业节约投资成本并生产出受市场、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创造了条件。

2.低碳经济可长期收益,可持续发展。目前,经济发展形态已经转移到绿色低碳模式上来,这就要求企业进入战略经营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长期、综合能力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目标应放在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上。通过低碳技术建进起的低碳产业,其产品符合环保要求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优势,并且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3.低碳经济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现阶段国际社会和公众要求经济主体—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低碳经济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节能减排、改善气候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低碳企业担负着保护环境等重大的社会责任,其生产经营能够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特点,决定了在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政府组织、管理者和个人消费者的大力支持,做到了惠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的同时,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持续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同时也能为企业增加长久的生产动力。

财务管理涉及企业的一切涉及资金,财务管理的触角,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低碳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将在诸多方面发生重大变革。

三、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

1.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定正确可行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成功经营企业的关键。财务管理目标有着广泛的争论,具有代表性的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它们分别从一定层面上揭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特征和要求,每一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并在实践中有一定的运用。但这些观点都是从经济学视角基于产权理论以及理论的企业性质的一般分析,确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先天的间接性,难以发挥目标对企业财务活动指导.而且这些目标更偏重于经济效益最大化,淡化了社会效益最优化。尤其忽略了生态效益,难以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和谐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及财务管理活的运行是与企业的经济体制、经济境和企业理念密切联系的。在发展碳经济的新环境下,企业应积极构低碳核心竞争力,主动将低碳约束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重新审视传统财务管理目标,适时调整战略和财管理目标,促使自身转变经济增长式方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财务理的创新,使财务管理目标融入低碳经济的发展之中,更合理分配资源分配投资、缩减成本,提高产品和业自身的绿色竞争力,坚持技术新,推进低碳经济。使企业充满生与活力,实现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2.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理财环境的变革

第6篇: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历经2200多年的南昌,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唐代诗人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的《滕王阁序》就写于美丽的赣江之滨,文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称千古绝唱,从此让滕王阁与岳阳楼、黄鹤楼并誉为“江南三大名楼”。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谱写了中国现代史上辉煌的一页,南昌又因红色革命根据地而驰名天下。

今天,南昌正在书写新的壮丽篇章。近期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上,南昌市人民政府正式了《南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标志着南昌的低碳城市建设由试点迈向了示范,掀开了南昌低碳发展新的一页,同时对发展中城市实现低碳跨越具有重要的样本参考价值。

长期研究低碳发展的南昌航空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谢奉军表示:“通过低碳城市建设,南昌将在三个方面提供‘中国经验’:一是通过加快发展方式,如何实现一个人口大市质的提升;二是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如何实现一个发展中城市的追赶之梦;三是通过加快融入世界潮流,如何实现一个内陆城市更大的开放。”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明确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并要求南昌切实增强对环鄱阳湖城市群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必须率先建立起生态经济体系。

新的变革面前,南昌市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科学确定以低碳经济为突破口的城市发展新思路,提出打造“低碳城市”战略。

“作为一个欠发达城市,如果还是重复传统城市的发展模式,南昌就只能永远在追赶别人。”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市低碳试点办副主任柳华表示,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而且南昌与国内外的其他城市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有可能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快速崛起之梦。

2010年,国家发改委确定在五省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南昌是中部地区惟一一个被列为试点的省会城市。同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低碳经济合作项目动员大会上,南昌成为全国惟一一个被列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的省会城市。今年年初,南昌又被列入了交通运输部选择的10个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连续获得国家政策青睐的南昌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南昌以国家战略为契机,大胆实践,在全国城市中第一个做了碳排放摸底,开展了绿色政绩考核,大力实施公共交通绿色化,推出免费公共自行车,鼓励市民“低碳出行”。目前,南昌市已累计投放4000辆公共自行车,500多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一五”期间,南昌市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但是万元GDP能耗却每年下降4.6个百分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以上。南昌的低碳发展定位日渐清晰,相关政策措施陆续实施,低碳产业和低碳生活逐步推进,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绿色崛起景象。

低碳发展产业化、制度化

虽然自2009年,南昌的低碳试点才上升到国家层面,但南昌的低碳探索和发展已有近10年的锻造历程。从2002年开始,南昌市就着手产业改造和结构调整,政府部门先后投资20多亿元,分期分批对市区存在严重污染源的企业实施“退城进园”。

通过连续七年整治,南昌市区40多家大中型企业均迁入工业园区,90多家各类违法排污企业被关停取缔,1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业企业的搬迁换来的是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2010年,南昌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2%,连续5年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

南昌市市长陈俊卿在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上指出,“与发达国家后工业时期的低碳发展不同,中国需要探索的是一条工业化过程中的低碳发展道路。”

按照“传统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支柱化”的思路,南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二产和三产“双业并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轮驱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高效农业和绿色建筑业,尤其是重点培育汽车、航空、光伏光电、软件和服务外包、生物和新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 “千亿产业集群”。

城市要低碳,制度是保障。南昌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紧守“环保”底线不放松,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最具创新意义的是南昌的“绿色考核体系”。按照辖区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特色分类,南昌市对14个县级区划单位,根据“六大板块”的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考核,引导和鼓励各县区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板块定位、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竞相错位发展。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表示:“按照‘把南昌打造成为江西省核心增长极’的要求,南昌必须坚定实施‘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战略,切实把南昌建设成为有重要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有重大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辐射全省、支撑中部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具有‘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特色的现代文明花园城市。”

低碳发展惠民化、可视化

陈俊卿对媒体表示,“低碳生态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体现在枯燥的统计数据上,更重要的是让城市‘低碳化’可以耳闻目睹、触手可及。”

为此,南昌着手建设了高新区低碳产业示范区、湾里生态园林示范区、红谷滩生态人居与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进贤军山湖低碳农业与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四个低碳经济示范区;建成了厚田沙漠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并成功并网发电;启动了“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连续三年投入巨资建设城乡绿色生态系统;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所有新建建筑均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低碳住宅小区悄然兴起,紫金城、新地・阿尔法等住宅小区被评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南昌市也被评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主要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是南昌决策者的豪气,更是对一座城市负责的宣言。南昌注重把低碳发展与市民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了“低碳体验”行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赣江两岸建成多条城市慢行系统,在城区积极推广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大力普及户用太阳能热水器。推行了“绿色照明”行动,在城市公共场所安装LED节能路灯1.5万盏、半导体照明景观灯100万盏,并通过财政补贴,为市民大规模换发节能照明灯。

实施了“绿色门槛”行动,不仅在招商引资中坚持“三个坚决不搞”,而且先后查处环保违法企业800余家,关停严重污染企业29家。2010年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南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4.26%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均值控制在55.5分贝以下;交通干线噪声均值控制在69.6分贝以下。

南昌还将低碳理念纳入城市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逐步形成“一江两岸、多中心、组团式、网路化”的城市结构,努力建设“半小时交通生活圈”,减少市民“钟摆式”的交通需求,从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碳排放。

低碳发展品牌化、国际化

2009年12月12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开幕。大会上通过的《南昌宣言》,吹响了南昌低碳发展的号角。“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提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响彻南昌大地。

近年来,南昌精心培育低碳发展的两大品牌:第一个是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已经成为全球低碳合作、技术交流、理论研讨的一个重要平台。第二个就是南昌独特的城市形象品牌――“鄱湖明珠・中国水都”,森林、清水、湿地是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低碳元素,也是低碳生态城市的三大核心元素。南昌不仅拥有梅岭国家森林公园,还有一江两河八湖,水域面积达到28%,湿地面积达到55%,为南昌打造低碳生态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低碳也是南昌实现内陆城市扩大开放的有效途径。南昌借助低碳的东风,积极与英国碳信托基金、美国能源基金会、奥地利国家联邦交通创新部、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开展了低碳产业、低碳城市、低碳规划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南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就是由南昌市与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使南昌市低碳城市建设由一个个领域和项目的试点,转向了全面的区域性示范建设,迈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一步。

规划提出,南昌将与奥地利在南昌合作建设一平方公里的大型国际低碳社区,采用国际低碳理念进行设计和建造,综合展示奥地利在低碳领域的技术成就,让更多南昌人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同时,还将合作推进南昌的畅通工程――智能交通,共同建立一座中国一流的低碳医院,在垃圾分类领域开展合作等。

日前,中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一个主要项目是岩棉生产项目,建成后南昌将成为规模全国最大、技术全球领先的岩棉生产基地。低碳发展国际化,不仅为南昌引进了技术、资金和项目,也极大地提升了南昌的知名度,使南昌在更高的平台上融入低碳发展潮流。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南昌将投入817亿元打造低碳城市,涉及建筑、能源、产业、交通、城市结构、生态等多个领域,推动形成“四区八地”的低碳发展示范体系。包括打造低碳产业示范区、生态园林示范区、生态人居与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低碳农业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LED绿色照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能建材、低碳建筑与设计、低碳创意产业、现代农业、低碳生活设施等示范基地。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38%。

如今,南昌市民也自觉兴起了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新潮流,网上购物、循环使用、骑自行车上下班、绿色照明、垃圾分类、绿化家园……南昌,正力争成为全球低碳实践的标杆城市。

第7篇: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目前,低碳已经成了全球的热点问题,而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的重头戏更是被各界关注。我国的旅游业现在也正向着低碳方向发展,虽然低碳旅游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在部分率先发展低碳景点的带领下,低碳旅游将会迅速发展下去,成为社会旅游业发展的主流。

一、低碳旅游的概念及内容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涉及旅游的三个主要方面――食、住、行。一是饮食节能。人的食谱要是过多偏向动物食品,会产生一系列疾病发生,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通过旅游饮食调整人们的饮食结构,既有利于人的健康,也有助于温室气体的减排。二是建筑节能。旅游建筑节能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可以采用建筑物采暖、太阳能利用、推广节能灯等多种手段。三是交通节能。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

二、发展低碳旅游的优势

(一)低碳旅游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旅游业是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低碳旅游又是符合现代生态理念的旅游模式,因此,低碳旅游业的发展将在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低碳旅游将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从业人员众多,出去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增长、富裕一方百姓的支柱产业。而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种新模式,既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也符合人们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的需求,在国家政策的的倡导下,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积极参与下,其发展规模必然会越来越大,低碳旅游必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低碳旅游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举措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等先进的经济形态,形成循环高效的产业体系,建立资源节约的开发利用模式,营造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而低碳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方式,是从粗放的发展方式转变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旅游发展在“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的重大进步,并将对其他行业产生示范带动作用。

三、我国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一)交通和饭店排碳量高

汽车和飞机的碳排放量很高,加上豪华酒店的挥霍,使得碳的排放量逐渐加大。

(二)旅游开发建设污染严重

由于人们受传统模式的影响较深,在诸多地方的旅游开发建设中,大量的污水、废弃和垃圾随处可见,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

(三)低碳技术含量低

目前我国低碳技术较为落后,旅游部门或者专家对低碳旅游的研究较为单一,不够深入。虽然有些部门引入了先进的技术,但技术含量较低,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严重不足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增加了碳排放量。

(四)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浪费现象很普遍

有些游客素质不足,低碳意识不强,在旅游的过程中浪费现象很普遍。

四、我国进一步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

(一)在交通和饭店中实行节能减排

对旅游交通过程中,应采取:(1)大力推广游客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电动车等低碳排放和节能降耗的出行方式,限制是人小轿车的出行,优化碳的排放量。(2)对于短程游客,采取鼓励徒步的措施,以节约能耗。

对于整个酒店,应贯彻落实低碳的战略方针,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机制,形成良好的低碳旅游循环体系;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物资,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及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低碳新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大力提高宾馆酒店减排、微排的低碳经济能力。

(二)建设低碳旅游接待设施

(1)主要的措施: (1)在旅游景区的建设过程中,采取“减少-回收-再循环-再生能源”的模式,对低碳旅游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2) 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新型能源车等低碳旅游交通工具,以及建设低碳生态型道路等途径,发展低碳旅游交通设施。(3) 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更新能源技术,建设新型的低碳旅游能源供应系统。(4) 通过使用低碳建筑,来建设低碳旅游住宿、餐饮、购物。(5) 通过使用新能源观光游览车、低碳旅游休闲设施、低碳旅游观光设施、低碳娱乐体验设施,来发展低碳游憩观光设施。

(三)加强提升和推广低碳技术

旅游部门或者专家应进一步的对低碳旅游进行研究,引进先进的技术,强化科技创新,提高低碳技术的含量,使得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得以快速推广及应用,进而减少碳的排放量。

(四)培养游客低碳旅游意识

游客作为旅游的主题,其一言一行对低碳旅游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低碳旅游长期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培养游客的低碳旅游意识。

(1)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改变传统的旅行思想,尽量选择步行、骑车等节能方式。(2)游客在选择住宿、餐饮时,应尽量选择低碳的酒店,在用餐时,应首先考虑绿色食品,拒绝一次性餐具。(3)游客应对自己制造的垃圾进行回收,不能随处乱扔,提高自身环保、节能的观念。

(五)需要政府扶持和调控

政府部门应制定低碳旅游的相关政策,把低碳旅游落到实处,进行有效的扶持和调控,激励和约束着游客的行为。对造成环境污染、不采用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企业采取一定的收费措施,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使发展模式的改变;对积极采取低碳旅游的企业,应采取奖励措施,鼓励企业的表现方式,激发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信心,使得低碳旅游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旅游业的标准化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规则,不断开发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标准,提升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

五、结语

第8篇: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内容摘要: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如何在低碳、环保的框架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对物流领域而言,其发展模式也应该及时的对低碳经济做出反应,在运输、装卸、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都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的使用频率和数量,促进物流领域的低碳运行。本文以此为视角,对低碳经济视域下低碳物流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阐述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的特点,讨论低碳物流的核心思想和社会功用,最后从不同侧面给出低碳物流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物流 多元发展路径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经济发展形态。在低碳经济的框架下,高能耗将被限制,清洁能源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中将会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易兵,2010)。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的增长方式正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如何在低碳、环保的框架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对物流领域而言,其发展模式也应该及时的对低碳经济做出反应,在运输、装卸、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都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的使用频率和数量,促进物流领域的低碳运行。本文以此为视角,对低碳经济视域下低碳物流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阐述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的特点,讨论了低碳物流的核心思想和社会功用,最后从不同侧面给出低碳物流的发展路径。

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的特点

(一)低碳经济的特点

1.绿色环保。工业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而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毁灭性破坏,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后续发展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则与此不同,它尊崇的是人类与生态的平衡发展,是对能源和资源的有限利用,低碳经济更加关注人体的健康。这种与绿色和环保理念直接相关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出现的一刻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中的原因是十分明显的——低碳经济维护着人类长久的生存与发展,保护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维护着人类的健康与长久发展(罗峰,2010)。

2.节俭和节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全球社会中的一些低阶文化(比如拜物主义)开始大行其道,部分人群的低级欲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在某些社会发展领域和社会发展层面,这种违道德的社会行为已经对社会发展、文化构建、人性道德等构成了严重威胁,并以巨大的支配力量将人类中的部分群体向社会的边缘推进,这一现象如果不加以规制,将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人类向自然环境无限索取的欲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惯性的作用下,他们开始向着社会发展的任何方向无节而无度的追逐自身利益。可是,不可否认也不可避免的是,当自然界发展的亘古不变的规律被人为的扰乱之后,难以短期修复的自然便在修复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报复”(姜阀,2010)。可是在低碳经济所倡导的理念之中,人类需要反思其对于自然环境的意义,以人性理性回归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其追求的唯一目标。

(二)低碳物流的特点

1.借助当代科学技术实现低碳物流。由于物流涉及到多个职能、多个方面和多道程序,无论是运输环节的低碳运行还是仓储环节的低碳运行,都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传统的运作模式虽然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低碳物流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甚至庞杂的系统,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实施低碳物流的过程中,要从系统的视角,使得物流的各项流程都能够符合低碳经济的特点,走节约型、环保型、效益型、和谐型的发展道路,并对其中的不同环节施以相对应的技术保证,物流工作的从业者需要率先掌握相关的操作要领,如果缺少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低碳物流也就难以真正实现(王艳等,2010)。

2.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强调低碳运行。由于物流涉及到运输、装卸、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传递等多个不同的职能,因此,无论对企业而言,还是在其运行流程过程中,物流都是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存在。为了实现低碳物流,降低资源的过高消耗,就需要在物流系统的内部各个不同的环节中全面实行低碳运行。只有做到了物流不同职能的低碳模式,才能保证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符合低碳的要求。

低碳物流的核心思想和社会功用

(一)低碳物流的核心思想

低碳物流是在低碳经济的指引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物流模式或者物流系统运行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技术和低碳理念的介入,使物流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既定的限度(温蕾,2012),并促进有效物流资源能够得到更为高效的利用,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果。通过这一“思想”可以得出以下信息:第一,物流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产生影响,比如物流业需要交通工具的协助,而现有的绝大部分交通工具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再如,在物流业的运行会向环境中排放一些废旧物和有毒物质,而由于这些物质的回收成本过高,物流企业往往采取放任的态度,致使环境的质量不断下降;第二,在当前情况下,低碳物流的发展应该以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点,全方位的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最终建立起一个能够与环境实现共生的物流运行系统;第三,对物流行业进行低碳要求是有现实依据的,这一领域的能源消耗较巨大,能够对环境产生直接的甚至是突出的影响,物流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显现。

(二)低碳物流的社会功用

1.增加企业利润。近年来,在国际范围内,包括原油在内的各类原材料的价格呈现逐步上扬的趋势,部分原材料的价格已经逼近临界点,这对物流各个环节的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王继,2012)。其中,与运输有关的原油成本有了明显提升,而土地价格的上升也间接提高了仓储的费用支出,人力资源价格的提高使得物流职能中的搬运、装卸等工作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此,在物流领域中发展低碳运行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低碳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这不但有利于社会环境的改善,还符合物流企业或者物流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2.改善社会环境。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思维观念的不断进步和革新,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毋庸讳言,科技进步和人类的向前推进增加人类活动的频率和范围,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现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常态,所不同的是污染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周立华等,2010)。为了尽量改变这一状态,全社会的所有领域都应该注重在低碳的视域下运行,物流领域中的运输环节就应该为此作出努力。这是因为,运输需要车辆,车辆尾气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温室效应以及雾霾天气持续的重要因素之一,想要改善目前人类的居住环境,就应该有效控制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低碳运输,这对发展低碳经济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低碳物流的多元发展路径

(一)重点通过物流合理化提升低碳物流的合理内核

按照现代物流的概念,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从这个角度讲,物流运输成为低碳物流推广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以传统的运输模式为基础,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运输方式与运输线路进行合理规划,最大限度的节省运力、提升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的成本、减少尾气的排放,提升低碳物流的合理内核。此外,还需要从物流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低碳物流的运行之中,以信息化的手段不断降低运输工具的空载率,使无效运输与重复运输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程度(李友华等,2009)。同时,还应通过合理规划,实现门对门的汽车运输,并重点使用新能源动力汽车为运输工具,鼓励和奖励物流企业最大限度的降低以传统能源为基础的运输设备的使用范围,在实现物流企业自身运输成本降低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促进低碳物流的最终实现。

(二)全面构筑低碳物流管理体系

为了全面实现低碳物流,最大限度的为低碳经济的推进贡献力量,需要及时构建低碳物流体系。而这一体系的构建必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物流的各职能内部有计划的开展低碳物流活动,从系统论的角度,对运输、装卸、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传递等环节进行能耗约束,同时要配以与低碳物流管理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的职责(宋留栓,2005),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构建起一个有效的低碳物流管理网络,对物流企业或者组织的行动方向与行为方式提供必要的指引。在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向低碳物流的转型,抓住关键环节,对道路运输、仓储配货和物流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方面,集中构建低碳物流的总体框架,在保证成本最低的同时,增加低碳的因素,为构建低碳物流做出充足的准备。

(三)发展低碳型逆向物流系统

逆向物流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低碳物流的过程中,除需要对物流的各个职能环节进行低碳处理外,还应该从逆向物流的角度增加物流运行的低碳程度。具体做法包括:第一,加强对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监管,使其在生产、配送和加工等能够对废次品和边角废料等进行有效处理,能够通过回收再利用的形式使资源能够得到再利用;第二,正确对待终端客户与零售商的退货请求,对零售商的包装材料和因物流而起的有价值的废旧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而对那些耐用消费品进行回收。通过以上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还能降低能源消耗;第三,对与物流有关的废旧设施和设备进行循环利用,全面构建基于工业与生活的废料处理体系;第四,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讲,应该对物流企业废弃物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无法达到低碳标准的处理过程和环节要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最大限度的降低逆向物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结论

作为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目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典型范式。而低碳物流作为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从这个角度讲,发展低碳物流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通过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通过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方式,才能实现低碳物流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为此,除了本文提及的低碳经济视域下低碳物流的发展路径外,还应该倡导低碳物流在整个低碳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优化低碳物流的管理过程,提升低碳物流的管理水平,促进物流系统和整个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但是,我国低碳物流的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总体运行效率不高,加之人才短缺和低碳物流设施落后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等原因,低碳物流的发展还处于一定的约束之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该建立利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法律,促进低碳物流的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为低碳物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易兵.浅议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现代物流,2010(9)

2.罗峰.浅析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中国商贸,2010(11)

3.姜阀.论低碳经济下政府和物流企业对低碳物流的作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4.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物流研究,2010(14)

5.温蕾.基于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2(10)

6.王继.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导报,2012(4)

7.周立华,刘春明.基于低碳经济理论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第9篇: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实施路径;技术创新;政策工具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191-02

一、低碳经济模式内涵与特点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始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随着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经济形态上讲,简单来说,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1]。

二、技术创新视角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探讨

“科技将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将创造未来能源”。从科技角度讲,我们在重新认识自然资源价值的基础上,要重视资源生产率革命,一方面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另一方面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领域寻求技术突破,以更大限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只有将资源生产率置于技术发展的中心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才有可能减少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真正实现科学发展[2]。

从技术超越的角度来实现低碳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开发新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并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技术:

1.替代、再利用或减量化技术。所谓替代技术就是指开发新资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替代原来所用的资源、材料、工艺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再利用技术就是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减量化技术指在用较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在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技术。

2.资源化或能源化技术。资源化技术就是通过对重要元素的循环代谢分析,将在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能源化技术可分为常规能源利用技术和新能源利用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有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氢能、风能利用新技术等,常规能源利用技术即开发节能新技术。

3.制造、建筑、生物、化学和材料领域开发绿色或节能技术。例如,开发“绿色再制造技术”,既通过对报废产品进行修复、改装、改进或改型以及回收利用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使其保持、恢复可用状态或加以重新利用;开发“节能、环保建筑技术”,即控制建筑物的体型系数节能设计技术,采用各种高效保温的节能技术,加强冷桥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设置“温度阻尼区”技术等;开发“生物炼制技术”,即用生物质来生产能源和各种化工产品与生物材料、生物质制氢技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热物理化学方法制取氢气,另一类是利用生物转化途径转换制氢,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实行“绿色化学技术”,绿色化学技术中最理想的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即原料分子中的每一原子都转化成产品,不产生任何废物和副产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新材料技术被誉为“高技术的基础”,是介于基础科技与应用科技之间的应用性基础技术。

4.绿色消费技术。绿色消费技术主要是指在生活消费领域中,对公众性资源进行综合循环利用的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处置及再利用,尽可能不造成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

中国还应重点瞄准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工作,以期在低碳经济上占领技术制高点。低碳技术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碳捕获与埋存技术等[3]。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阐释与政策工具设想

现有的产业经济学目前产业经济学中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有以下五类,下面做简单探讨。

1.基于市场失灵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市场难以完全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充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从而出现市场失灵。为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就必须借助政府干预来完成。现代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不能解决的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问题也需要政府出面化解。政府干预经济领域的扩大,既说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对政府管理效率有了较高的要求。经济学理论以外部性和公共品性质来解释能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失灵,经常采用的是政府管制、税收、补贴、碳基金等手段。政府管制就是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产品能耗效率标准逐步淘汰现存的高碳产品,并对进口贸易商品确定并认定其能耗标准;碳排放税就是政府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种;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是目前普遍看好的政策工具之一,有望成为撬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低碳经济的杠杆;补贴又称为“反税收”工具,其作用与税收的负激励作用相反,是起到正向激励的效用,诸如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给予补贴等等;碳基金就是通过设立基金来促进碳排放和促使开发商采用低碳技术,例如中国目前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政府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民间基金),以支持低碳发展的资金需要[4]。

2.基于产权理论的低碳经济政策工具。这一观点认为,在处理外部性问题时,市场失灵与产权紧密相连,效果最优化的实现依赖产权的分配与界定。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交易机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手段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

3.基于信息不对称、委托―理论的低碳经济政策工具。是指为了克服能源节约与碳减排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和复杂的委托―问题,依据激励相容机制理论设计的政策工具,包括自愿协议、标签计划等具体措施,用以激励厂商和消费者主动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自愿协议主要指发达国家一些社会责任意识比较强烈的企业,通过自愿承诺减少碳排放或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以实现减少政府管制的目的。标签计划、ISO14000认证等均属于激励信息公开的政策工具。企业通过这些认证能够在社会上树立起自身“碳中性”和“碳生态足迹为零”的良好“低碳”形象。

4.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凯恩斯将不确定性牢牢地置于经济各阶段的中心,并指出“不确定性的预期”在消费、投资及货币政策三大规律中起着决定作用。在低碳经济政策工具研究上,对于不确定性碳排放和企业责任测度,成为低碳政策工具的重要内容。

5.基于生态工业学理论的低碳政策工具。生态工业学通过把生态学、经济学和工业组织理论联系在一起,研究工业系统的能源物质流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低碳经济发端于生态经济,将范围从生产延伸到消费领域,以源头预防和全过程管理替代末端治理的模式。这类政策工具主要倡导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在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已经成为能源环境和发展政策的关注焦点。2009年5月,科技部社发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成立了低碳科技示范专家组,提出了《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区工作方案》。据此方案,科技部将选择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行业进行试点和示范,建设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区。在示范区开展技术推动和完善推广,通过可复制的模式探索,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低碳发展[5]。

实现低碳经济,还包括一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过程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

总的来说,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的根本途径。要求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国际标准、标杆,使中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要求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中国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CO2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热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从政府政策规制上讲,采用经济、立法和行政等政策手段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长效机制。近期将提高能源效率放在优先地位;进一步实施计划生育、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以及实现碳税、碳金融等手段;中远期(如2030年)利用价格、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能源服务公司等经济手段,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UK Energy Paper.Our Energy Future -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Feb,2003.

[2]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5-20.

[3]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