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范文

初中生的素质教育精选(九篇)

初中生的素质教育

第1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范文

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的、生理的、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稳定性特点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在人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获得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也就是更加重视学生兴趣、科学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同时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和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注"绿色化学"的发展应用;进行关心社会和人类的情感教育。最终培养学生"化学素质",实现化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本人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20多年,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素质"方面,浅谈一些感受,与同行们商榷、思考。

一、 首先教师转换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去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和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对新一代进行教育,学生作为身心未成熟的学习者接受教育,缩短与成人社会和主流文化之间的差距。因此,教师是影响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学生观的转变,不能再把学生看成是消极的知识http://的"容器",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的建构者,拥有无穷的创造的潜力,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有着自身的力量和不同的兴趣、需要去建构知识、寻求意义。www.133229.COM

其次,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参与课程变革是教师专业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教师要自觉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应该在两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方面,教师必需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而不能以传统的分科课程的实施方式去解释和推选综合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之中丰富学生经验。另一面,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之间的沟通、互补与合作而丰富学生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高端新奇化工产品的视频资料作化学启蒙,用精彩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刺激学生求知欲——-"化学素质"的启蒙

绪言第一课认识化学及研究范畴,我首先用视频展示:小猫蹲在绝热玻璃上,悠然自得——因为用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制的绝热玻璃;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鸟笼——鸟在鱼中鸣,鱼在鸟旁游;直径5mm的超强力高分子尼龙绳挂着汽车悬在空中。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强烈的新奇心、神秘感。接着演示实验:通过镁条燃烧前后形、色、态的改变,燃烧过程中发出的耀眼的白光;铁钉投入到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把无色的酚酞滴入到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立即变成红色;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发生爆炸;铜绿受热由绿色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晶莹的液滴,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牛奶一样的乳白色等实验现象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觉得化学课好玩,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事实,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皆化学,绿色化学助生活——"化学素质"的源动力

学生仅有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远远不够,如何使之维持长久,如何使学生从对化学感兴趣上升到想学化学、学好化学。这才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平时化学教学活动中一直注重提醒学生带着两个问题:(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吗?(2)化学对我们家庭和社会来说有什么用?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结合教学内容,使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工农业生产相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空气污染一节内容时候,谈到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空气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如何防治空气污染时。提前让学生观察与我们学校一河相隔的炼铁厂的锅炉烟筒的排烟情况;带着学生到公路旁观察汽车在启动、加速时候发生的现象;带着学生到造纸厂附近闻气味、沿着纸厂的废水沟体会!通过此举,学生知道:汽车

转贴于

尾气排放、家庭燃烧含硫多的煤等燃料、化工厂的"三废"都会造成空气污染。我们如何治理?开发新能源,大力提倡植树植草等,并介绍每周的空气质量周报,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三、 保障学生实验的完整进行,加强探究实验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化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氧气性质教学中,我改进了如下实验方法:

(1) 木炭燃烧

在试管底部放层细砂,如图-1所示。用镊子夹取黄豆大小的一粒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到红热,小心放到试管底的细砂上。通过直角导管向大试管内通入氧气,可看到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若停止通入氧气,白光消失;继续通入氧气,白光再次出现。该过程可反复多次,直到木炭燃尽为止。木炭燃尽后,待试管冷却,向大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静置。待细砂沉淀后,可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硫在氧气中燃烧

如图-2所示,取一段约3 cm长的粉笔头,用小刀在其大头一端挖一个小圆坑,将另一端置于燃烧匙上。若难以直立,可以放入粉笔后,滴入熔化的石蜡油,等石蜡凝固后,可将粉笔固定。在粉笔坑里放入少量的硫粉,点燃后,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同时会嗅到刺激性气味,将燃烧匙慢慢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见硫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实验结束后,将燃烧匙浸入热水中,即可取出粉笔。该实验中硫的用量少,还可避免硫燃烧时与铜质的燃烧匙反应,同时避免未燃烧尽的硫附着在燃烧匙上,难以清洗。此实验也可不用燃烧匙,而采用如下方法:取一根较长的铁丝,下端弯曲将粉笔捆绑住,点燃粉笔圆坑里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燃烧。

四、 赋德育于化学教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素质,增强环保意识,立志为人类健康而努力创新学习——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第2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范文

教育改革的主题是: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的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素质"的内涵在不断的改变,外延也在不断地向外延伸。这就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拓出了一条没有止境的路。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新课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确实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1.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2.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乐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善于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创新后收获的快乐。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多学生的生物成绩不好,主要原因是对生物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用本学科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生活,以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当然,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地训练。

生物课堂中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让生物回归生活是学生学好生物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成长,只有这样,生物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对于初中学生的生物创新学习,我的理解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在教学中重点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个人在小组学习中的潜力和管理才能。让学习小组的骨干成员发挥主导作用,把大家很好地组织在一起,把握好讨论问题的方向,使大家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主动学习。

初中生物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生物教师去挖掘、去创造。生物教学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我校现在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被提上日程,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还应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第3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范文

要办成功的教育,就必须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具备成功的必备才能,让他们能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并尽己所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为优秀的合格人才,才能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目前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对学校、对社会、对家庭都非常敏感而又非常好奇的阶段。他们渴望了解社会中的一切现象,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伦理道德和教育模式存在质疑;他们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但同时又对这些人的教诲心存疑虑。他们盼望自主同时又希望有一个充满智慧和科学头脑的人给他们以约束,指点迷津;他们处在青春的叛逆期,任何僵硬的、在他们看来死板的、不合时宜的教育方式都会受到他们的反感甚至批判;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合适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与特长,同时他们的心思又常常放在一些别的事情上,不能专心学习。这就需要学校的教育改革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强行规定他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因为成功的学生管理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限制;成功的学校教育需要面对的是一群充满热情、朝气蓬勃的孩子,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机器;社会需要的也不可能是一群装了一脑袋死知识的“两脚书橱”,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具有鲜明个性和杰出能力的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和知识渊博、思维新颖开放而风趣包容的老师一起学习;90%以上的学生渴望教育公平,希望学校能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以充分的张扬。

所以,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就要把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与发展学生的特长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主抓学校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倡“素质第一、能力第一”的教育理念,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兼顾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课堂实验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探究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奥妙,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好学习、乐于学习。

在学校的学生中,因家庭环境、就学经历、自身天赋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各有不同。因此,让不同的学生接受同一种模式的教育无异于让小猫和啄木鸟在同一个浅碟中喝水——一个能喝到而另一个只能看到。我们必须要杜绝这种看似“绝对公平”而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一刀切”式教育,提倡分层次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兴趣和不同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

例如,有些学生基础好,而班级中又有一些学习很吃力的学生。如果纯粹“一刀切”,所有学生都接受同样难度的学习,学习好的同学可能觉得简单,而学习吃力一点的学生又会认为学习太难,失去了学习兴趣,“破罐子破摔”——从而放弃学习。所以,对学习基础好、课堂学习容易学会的同学,我们可以适当对他们增加一些有难度的知识;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吃力,家中又没有人辅导的同学,我们可以适当减小一些作业难度,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题,使他们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心理,拥有学习的成就感,不再厌恶学习,然后我们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辅导,其结果可能远比“一刀切”要好的多。

在学生的学习中,有些学生擅长于此,而有些学生擅长于彼,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评价时,也不能单纯从一个方面进行全盘肯定或者否定。因为学生不可能是全才,我们不能对他们要求面面俱到。在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时也要照顾学生不同的兴趣,让他们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

第4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范文

一、利用生物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中的概念、规律、定理等都是由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实验既是人类研究生物世界的重要研究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实验是整个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离开了实验就不能称之为生物研究与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忽视实验,认为不管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同时又不是必考的内容,而以讲实验、背实验来代替学生的亲自观察与动手,使得学生失去了一次次发现规律的机会。实验在学生的生物学习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学科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动手与动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在现行生物教材中,实验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做好验证性实验,还要设计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制订各种实验方案,在具体的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探究“柑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保存时间最长”的问题时,我让学生自己思考影响柑橘保存的各种因素,并制订实验方案来进行实验。这样的探索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学与生活常识进行探究。学生在主动的思考、大胆的假设与积极的实验探究中总结出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是柑橘保鲜的适宜条件。

二、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最常运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其具有强大优势。初中生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与思维方向,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与个性正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宝贵资源。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自身无法解决问题或与其他学生意见不统一时,产生合作的需要,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解决问题,达成一致见解。合作学习不仅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重要教学策略,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同时,合作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学生只有学会竞争、学会合作,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成为新型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契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主动探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展开充分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交换意见、交流思想,彻底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状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彻底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构建者,完成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预习。学生通过预习确立知识的重难点以及自己的掌握情况。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课中,我为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深度与广度的探索性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而我则做好扶植、引导、调控与评价工作,为学生的独立学习提供条件与保证。这样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

三、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感悟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生物学科植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物新课程标准非常关注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大力发展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教学理念,明确指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生活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桥梁,我们既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同时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将学与用结合起来,感悟生物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增强应用意识,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知行统一、活学活用的目的。

如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我们可以用学生所熟悉的“初生牛犊不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来导入,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又如在学习了食物链的知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这样的现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有的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些都是食物链。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形成了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发展与创新,为生物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多媒体集图片、图像、文字、视频与音频等于一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这对于内心世界丰富、喜新求异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新鲜而有趣的,更能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眼前所呈现的生物知识更为感兴趣。同时,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与地域的限制,为我们提供更多形象丰富的感性材料,这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生物知识架起了桥梁,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并促进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彻底改变了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加一本教材加一张嘴的枯燥沉闷的教学方式,还生物学科以生命的活力。我在课前精心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制作精美而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生物知识,模拟现实生活中难以完成的实验,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提高学生生物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5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加强;心理素质锻炼;意义;途径

一、引言

初中生不但即将进入青春期,而且还是内心素质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他们出现心理不成熟现象,就会发生各种叛逆心理问题,因而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地关注和引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借助身体运动锻炼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逐渐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意义

1.加强沟通交流,排解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多是在户外开展,是一门具有很强开放性的学科,师生之间有了很多的接触机会,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会更为密切,通过与同龄人的相互深入了解和结识,消除各自的隔阂,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排解一些学生的心理障碍,避免形成自闭的人格,以更加积极阳光的情绪进行学习和生活。

2.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自信心

当前一些初中生觉得自己学习成绩落后,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自豪感。另外还有很多学生不爱参加体育锻炼,嫌累怕苦,这时教师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先通过那些简单的、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再逐渐引向深入,渗透进去竞争对抗元素,使其找到快乐感,从而逐渐让他们爱上体育锻炼,适应校园生活。

3.劳逸结合,促进学生智力发育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户外,从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化课学习中脱离出来,在大自然中开阔自己的心境,缓解疲劳,放松身心,劳逸结合,更新思路,这更加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的大脑发育,促进智力的进一步发育,对提高文化课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1.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

由于初中生的文化课学习压力比较大,体育运动就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自我调整,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因而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运用多样化的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式体育运动,例如将双手举过头顶,用力伸懒腰,之后做深呼吸,反复进行几次,对放松心情的效果明显。再比如广播体操的运动强度不大,体育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做体操,促进血液循环,不需要耗费学生很多的体力,就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实现了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

2.开展体育竞赛,增强竞争意识

在现代社会,到处都存在着竞争,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借助体育活动的竞技性,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组织开展的竞赛要有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积极的竞技或练习中,培养竞争意识及进取精神。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跳远比赛,不但要看最终谁跳得距离远,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助跑与起跳的衔接等细节问题,多角度地去评判学生的参与成果,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会更加注重掌握动作要领,更好地完成锻炼任务。

3.开展团队游戏,培养合作精神

很多体育项目都有着很强的集体性特征,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因而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游戏,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从而走出消极、狭隘、偏激等心理误区,积极融入到集体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化分为两个组,面对面站立,然后教师说出游戏规则“所有人伸出食指,放在自己的胸前位置;轻轻托住单杠,但不能用手指勾,任何人的食指不能脱离单杠,否则就要重新开始;然后把单杠放到膝盖位置,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的完成任务”。

4.创设情境,磨炼坚强意志

一些初中生平时能够表现出很稳定的情绪,但一到关键时刻就非常紧张,频频出错,发挥失常,出现“掉链子”的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比赛情境,这有助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磨练出坚强的意志。比如可以开展一场特殊的篮球赛,当比赛还剩最后一分钟且比分只有1分时,这样就能有效考验双方参与者的心理素质,为了获取最终的比赛胜利,就会在反复争夺比分优势的时候,逐渐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

5.激励教育,培养自信心

初中体育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经常地开展激励教育,让他们即使是面对困难,也要保持强大的自信心,并最终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可以组织开展趣味接力赛,第一棒踢毽子10个,第二棒跳绳10个,第三棒蛙跳10次,第四棒跑步200米,最终比拼名次,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并在师生的加油助威中获得更大的斗志。

四、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身心双方面的共同发展,采取多种课堂教学形式,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在促进自身心理不断健全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他文化课教学更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方立春.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J].时代教育,2015(16):241-242.

[2]万丛灵.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53-254.

[3]李崇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4):110.

第6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切入点;德育渗透;辅导学习;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31-1

一、以德育渗透为切入点

1.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是很多的,如《关爱生物》和《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等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再结合生物学发展史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和生物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挖掘德育素材的内涵一定能使学生受到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爱国主义的熏陶。

2.在思维冲突中激起学生对科学的渴望。农村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头脑中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前概念”。如课本中学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时候,在学生头脑中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前概念”根深蒂固,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到学生的这种“顽固思想”,通过把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演示对比,让学生了解植物在制造氧气的同时也需要吸收氧气用于释放储存的有机物,不但清除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错误前概念,而且使学生领悟到有实验探究生物的方法的魅力。通过类似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较深地品味到生物学的趣味,唤起了对科学的审美情趣,从而激起他们对科学的渴望。

3.抓住德育契机,加速科学态度的形成。学生中抄作业、听课不记笔记、作业拖拉等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应抓住契机,进行思想教育,并采取措施,使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习惯,针对抄作业凑数据现象,教师可发表言论:团结协作、民主作风、百家争鸣都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照搬照抄是不求进取、屈从权威,不利于自己的学习进步。我们的神州系列航天卫星的成功发射,如果照抄美国和前苏联,就没有中国自己独立的航天事业的发展。针对听课不记笔记,教师可从人的记忆规律角度发表言论:世上只有汗水加方法的“天才”,没有天生的过目不忘,一听即会。针对拖拉作业,教师可发表言论:拖拖拉拉是干不出大事的,等等。

二、以辅导学习方法为切入点

1.倡导先学后教。新教材文字简炼生动,插图丰富直观,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而且有配套的学生学习指导用书(初中生物百分百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可在每堂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题,并逐步发展到学生自编预习提纲。

上课时教师应充分展现学生预习的成果,并以此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做到学生已经理解的少讲或不讲,重点知识深入讲,难点知识着重讲,并注重引导和点拨。实践表明,把学生真正放到了主置上,先学后教的效果是好的。

2.指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结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地汲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转化,进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首先要训练学生勇于提问和善于提问,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其次要增强学生重视生物问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意识,逐渐使学生形成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讲解中,注重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应用中注意新旧知识的综合,并要求学生经常注意领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作眉批,提炼出需要理解的问题。听课时,根据自己的情况作笔记,记对自己理解、掌握知识有价值的关键性内容,逐步形成听课听出要领,听出味道。一章结束后作一章节的知识整理,建立知识结构。

3.疏导学生心理,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上生物学科的特点,学生学习中出现心理障碍是很正常的,正确疏导学生心理,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将直接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如教材第35,1517章,由于课文本身的难度,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还是成绩不理想,表现出自卑和恐惧心理,教师应早点作准备,学习生物一开始就要着手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纠正小学里带来的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的不良习惯,同时在备课时把重点放在难点的突破上。对已经有这种心理表现的学生要安慰,并实际指导方法,使其取得成功,使他们由紧张不安转化为对学习方法的探索。又如,后进生常表现为厌学心理和逆反心理,对这些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其看到自己的学习潜能,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忱。

三、以实验为切入点

生物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近年来,实验教学有了迅猛发展,然而,如何充分发挥实验的素质教育功能呢?

1.增加“边学(教)边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品质。目前一般学校实验教学的现状是演示实验居多,学生实验中验证性的实验多,探索性、设计性的实验少。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演示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不能被所有的学生感知到,同时学生实验往往是先讲课,后一节课实验,时间上不连贯,事实上实验的答案已经知道了,这种实验教学法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法,现在一些学校推行的边(教)学边实验,即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主动地通过实验探索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品质。当然教师也应通过改进实验和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实验现象的直观性清晰度,让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感染学生。

第7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范文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义务。在新课标中,深化素质教育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1.自学能力培养

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故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显的特别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有两条重要的途径。

一方面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全书共有插图280多幅,看起来像一本精美的彩色画报,直观生动。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课前预习,同时使学生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验证。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自学信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完成适量的形成性练习题。如: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后,组织学生完成形成性练习题:

例题1: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氢气。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过一会儿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请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

化学性质:。

题析:学生在自主阅读、解题时,应抓住关键字词,如"小刀切""浮于水面""熔化""银白色的小球"等归纳得到金属所具有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必须在化学变化中才能体现出来,解题时必须抓住金属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产生的现象,分析归纳出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不能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混淆。

2.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教师在教学中离不开实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验探究的过程来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时,教师把教材中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探究性实验,定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用红磷和白磷探究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方案:(1)分别用棉球蘸取水和酒精,同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2)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3)把相同大小的小煤块和小木块,同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实验(1)观察到:棉球上的水不燃烧 ,棉球上的酒精燃烧。

结论:燃烧要有可燃物。

实验(2)观察到:没烧杯罩住的蜡烛继续燃烧 ,

烧杯罩住的蜡烛一会儿熄灭。

结论:燃烧要有空气。

实验(3)观察到:小煤块没有燃烧 ,小木条燃烧。

结论: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

又如:学生在学习酸的性质后,做一个酸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探究性实验,实验设计如下:

[提出问题]:稀盐酸溶液中有哪些粒子?哪一种粒子(氢离子、氯离子、水分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提出假设]:(1)氢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氯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水分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实验方案]:实验(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实验(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实验(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实验(1)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结论: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实验(2)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

结论:氯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实验(3)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

结论:水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反思]:上述实验一定要进行吗?有没有可不做实验的?如果有,是哪个实验?为什么?

(1)有。

(2)是第三个实验不用进行;

因为紫色石蕊试液中含有水。

3.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表达新观点新见解的重要工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往往会出现思维混乱和词不达意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3.1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化学教学语言必须体现其科学性与客观性,应清晰、准确、简练和全面。例如在"分子"的概念教学时,强调"物质化学性质"而不是"物质性质",强调"最小粒子"而不是"唯一粒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形成正确的化学思维方式。

3.2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化学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如在进行"固体物质溶解度"教学时,组织学生回答如下问题:固体物质溶解度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1)与温度有关;

(2)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第8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陶冶情感;价值观

一、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能力

初中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在学生今后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中学阶段,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萌芽,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求,对知识的一种疑问,以及渴望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新花样的梦想。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

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育又是使这一要求变为现实的唯一途径。因此要从多方面为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创造条件。语文教育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建立一个民主,平等,敢说,敢想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新奇和期望,体验成功和自信,吸收新的智慧力量,从而能够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全方面的素质能力。中学生拥有自我表达的愿望,所以在教育中积极的教育方式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的奠基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形成健康的主动地学习习惯会对学生在素质培养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改变人生,好的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是尤为重要的,爱这群孩子们,为他们敞开一片天空,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学生会更爱学习,所以在教育中积极地教育方针会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加强。

二、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教育的深入,新的思维能力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中推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塑造创新性人格。创新精神需要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发和推动。因为激励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从而产生自信,有了自信学生会在素质培养中产生动力和勇气,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课堂是学生创造力成长的主要园地,学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所以要花大力气让课堂充满活力,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方面鼓励学生提问,在初中学习中要积极的提出疑问,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使学生不断地提出发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疑问,这是对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有效的锻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解放,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只是在一个有容量的杯子里,让学生探出自己的欲望,去展现自己的求知欲,当然在这之间,老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们,让他们体会这种感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大发散,而且解答思路是他们自己探索的,也许在这之中会有困惑和难点,但是这种精神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只是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学生才能在未来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三、注重情感教育,加强思想交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而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初中语文教育是学生构建情感大厦的基础。哲学上认为,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求知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情感熏陶在初中教育中尤为重要。现在大多数教学中都融入了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下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给学生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当今社会面临大部分学生社会价值观取向的偏差导致他们在认识和处理相关事物时都有所缺陷,因此要让学生在情感发展的萌芽时就给予健康的雨露来浇灌,使他们茁壮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建设,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在学生的思想建设中,要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黑白并且在面临人生重大决策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健康的成长中体会欢乐,让他多接触正能量,拥有正能量且教会他们把正能量传递给有需要的人。教师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造,在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的同时让学生保持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让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的肯定的因素相关联,初中语文教育建设性变革应该让孩子天然的去感受而不是规律性的去服从和认知。要教会学生学生拥有感恩之心并且要善于表达心中感恩情谊。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在第一时间被发觉和改善,教学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拨动学生的心弦,还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冲动和共鸣,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实践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思想保证。

四、结语

初中语文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得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在知识上启发他们自主学习,在问题上鼓励他们创新思维能力,在情感上引导他们建设正确的价值观,这些素质教育在学生综合成长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写四会五有的素质能力建社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向导。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心理的建设起到决定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教育之路上对于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湖南大学出版,2005.

第9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师转型 高效教学 师生互动 情感调节 课后交流 满怀信心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我历经生物教学二十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确实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课堂高效教学

课堂是教师最主要的舞台,是我们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最关键环节,那如何来处理好课堂教学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气氛的营造

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学生本身和教师都有很大关系,就学生本身而言,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难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而学习态度取决于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

1、培养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培养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做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

3、培养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的第一老师,那么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知道生物是多么奇妙,对人类是多么有用,又有多少问题等待着大家去解决,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生物产生浓厚兴趣。

2、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等特点,尽量将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保证。

3、通过实验,实习,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乐趣,这种乐趣可以陪伴学生一生。

4、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其研究的范畴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千姿百态的生物所表现的种种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给了生物学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充分发掘、利用好这些现象,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一方沃土。

三、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四、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五、课后与学生交流

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的精彩教学,还并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充分发展,所以课后的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交流的对象可以是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也可以是优秀的学生。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他们的问题所在,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对于优秀的学生,通过交流了解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便使其他学生得到帮助。只有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要求,不同方法的教学。这样才能使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相对弱的学生也能“吃得好”。

六、让你的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