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专业范文

农业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专业

第1篇:农业专业范文

1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地位更加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由农民互助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解决市场“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进入市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生活富裕的目的;也有利于解决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经营与扩大规模经营的矛盾、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谈判地位。

2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渠道

建设新农村,应当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搞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科技文化技能,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服务的主要职能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往往结合合作社经营的项目,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和农时的特点,传播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容易引起农民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为广大农民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提供了平台,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等方面得到锻炼,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适应市

场经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3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合作意识的有效场所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其最大的特点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实行自愿加入,民主管理。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社员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每个农民都有根据自己的经济利益、经济要求参与民主决策,使得广大社员在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监督实践中,得到民主管理的锻炼,逐步增强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

第2篇:农业专业范文

针对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用工业模式来发展农业,大搞农业园区建设的做法,民建中央副主席、原农业部副部长路明研究员认为,这一现象很值得注意,农业生产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报酬递减规律和家庭分散经营特性,这就决定了农业不能按工业模式去搞。

农业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增长,使产量最初呈现同步增长,当投入达到一定水平时,再增加投入,产量增长的比例逐渐减小,最后甚至不增长。增加农业产量有两条路,一条是扩大耕地面积,走外延发展道路;另一条是提高单产,走集约户经营道路。扩大耕地面积受可耕地资源限制,提高单产受报酬递减规律制约。

而家庭分散经营特性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要经营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剩余劳动时间,发挥家庭经营优势的特性。农业生产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不一致,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由于受气候影响,为了不误农时,即便是在深更半夜也要劳动;农业土地辽阔,对劳动评价也很难。这就形成了家庭分散经营特性。

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农业发展的独特自然规律,而这些规律与工业发展模式是不一致的。因此,农业发展必须要尊重自然规律,而不能按工业发展模式去搞。事实也证明,许多农业园区建成之时就是亏损之时。

路明研究员的观点得到了一些与会专家的赞同,他们说,当前世界农业发展成功的国家,都是以家庭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即使是像美国那样高度机械化的国家,也没有摆脱家庭经营的特征。

退耕还林花了“冤枉钱”?

提起当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会专家们对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水资源利用、生态农业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等,发表了一些独特见解。

路明研究员等专家认为,生态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如按客观规律去做,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拿纳税人的钱瞎折腾。以退耕还林为例,实施了几年之后才认识到封山育林、靠大自然自身修复力来恢复生态更为符合实际,而此前国家投入了那么多钱种树种草等于“白花”了。如果能早认识到这一点,退耕还林这笔“冤枉钱”就可以节省下来。此外,防沙治沙法让我们去治沙漠也违背了客观规律。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就是防沙治沙法没有分清沙漠和沙地,沙漠是不可利用,而沙地是可以利用的。

水资源在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中的利用,也是专家们关注的一个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立科、王兆华等人认为,在西部生态建设中,特别是在发展生态农业中,水资源紧缺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他们经过十多年的试验、调查、观察和查阅资料,认为西部地区自然降水的60%被蒸发了,它比流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总量大6倍,是西部开发的新水源。为此,他们通过对农田的自然降水去向进行试验和作物耗水量分析,提出了应用“留茬少耕或免耕秸杆全程覆盖技术”等新的耕作技术,开发农田蒸发水的新思路。

据李立科介绍,“留茬少耕或免耕秸杆全程覆盖技术”是在借鉴国内外实施保护性耕作法的经验,结合我国西部地区雨养农业的特点,经十多年研究、示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农田留茬秸秆全程覆盖,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把自然降水的保蓄率由传统耕作法的25%-35%,提高到50%-65%,可为每公顷农田增加600-1200立方米水分,开发了农田蒸发水,有效地克服了西部地区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的产生。

另外,生态农业在环境治理中作用,也为专家们所津津乐道。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庆根认为,稻田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最为明显,是“人工湿地”。我们的祖先在开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平原时,用稻田替代自然湿地,起到了和湿地一样的涵养水源、净化水源的功能。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大量毁坏稻田已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但正面呼声还够高。他认为,目前,国家对保护天然湿地十分重视,但更应该重视保护“人工湿地”。

警惕土地成为“地方银行”

土地是农业和农民的命根子,也是国家对农业宏观调控的闸门。可近年来,随着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开发热,侵占农田的事件屡见不鲜,土地纠纷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热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张文秀等专家认为,主要是地方政府把土地当成了“地方银行”和“第二财政”。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县以下的金融网点基本撤出,致使地方政府资金来源紧张。没有钱,没有银行,地方政府便把目光盯在了土地上,将土地当成了“地方银行”和“第二财政”,缺钱就靠向农民征用土地,然后再拿到市场上出售,换取资金。

中国土地规划研究院黄小虎的研究表明,各级政府2000年一级市场土地收入为624亿元,二级市场为3158亿元,比一级市场高出5倍;2001年一级市场土地收入为1318亿元,二级市场为7178亿元,比一级市场高出5.4倍,政府收入由2000年平均每亩的2.6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8.4万元。这就是“以地生财”和“土地是第二财政”的来源。加上“暗箱”操作,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和从中“寻租”,成为生产腐败的“黑洞”。

目前,在上访农民中,土地问题占第一位。虽然国家先后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但对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据估计,近20年来,国家向农民征用土地约1亿亩,利用垄断一级市场的办法,用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变为国有,然后按市场价出售,获得征地补偿费与土地市场价的差价约为2万亿元(每亩差价2万元),每年为1000多亿元。

路明研究员也认为我国存在着“土地银行”。他说,新一轮的投资热是怎么来的?就是由靠土地到银行担保贷款,或者以土地招商引资引发的。据统计,现在,西部地区靠土地担保贷款占贷款总额的45%左右,而从土地上得到的钱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这种作法不但造成了农业资本外流,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土地纠纷。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因此,当前我国亟待完善土地制度,废除国家用于经营性的土地征购制度,允许农民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进入一级市场。

第3篇:农业专业范文

关键词:调查分析;问卷分析;政策建议

1.调查分析与结论

1.1农八师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自2007年农八师第一所专业合作社泉水养猪合作社成立到2010年11月份,农八师工商管理局注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总数为20个,分布在石河子乡、北泉镇、农科院旁和蔬菜所小区4地,注册总资本为3714.5093万元,经营范围涉及养殖(猪、牛、兔)、种植(番茄、大豆、油料、食葵、水果和坚果)、农机(土地田间作业)和农资(化肥)4个领域,在册从业人员总数为155户。

按经营范围种类分析,四类专业合作社平均注册资本为185.7万元,平均在册从业人数为7.75户;其中养殖类专业合作社有8个,占总数的40%,平均注册资本为338.7万元,平均在册从业人数为10.5户;种植专业合作社有6个,占总数的30%,平均注册资本为88.1万元,平均在册从业人数为6.7户;农机类专业合作社有5个,占总数的25%,平均注册资本为75.0万元,平均在册从业人数为5.2户;农资类专业合作社有1个,占总数的5%,注册资本为101.4万元,在册从业人数为5户;

按经营地址分析,农八师专业合作社分布在石河子乡、北泉镇、农科院旁和蔬菜所小区4地,其中分布在石河子乡的专业合作社有17个,占总数的85%;分布在北泉镇、农科院旁和蔬菜所小区3处的专业合作社各有1个,分别占总数的5%。

按成立日期分析,自2007年成立的首个专业合作社,至2010年11月,不到4年之间,总共成立注册的有20家,其中,2007年成立1家,2008年成立2家,2009年成立14家,2010年前10个月中成立3家,专业合作社数量的平均发展速度为300%。

2.访谈调查分析

2.1农八师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动机

2.1.1农工需要专业合作社解决销售方面的难题。在农业市场上,分散的农工卖家无形且自行成为弱势群体,市场谈判能力弱,生产的农业产品有需求市场但不能获得相对应的价值收入,既扩大农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影响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进而导致进入新一轮的收入两极分化怪圈,最终将影响到兵团的稳定和长久高效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有优势在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农工集体的市场谈判议价能力。从对152团农工的访谈结果来看,农工们的销售渠道狭窄化单一化,而且在市场面前表现相当被动,最终权衡只得选择种植种类多样化来抵抗市场风险,同时因种植种类多样又导致多种技术脱节进而导致种植效率下降,收入再增加缺乏上升动力;从北泉镇泉水养猪合作社的经历看,合作的最初动机是散户团结起来,增强和购买方的谈判力量,共同解决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产品定级、定价问题,以保证获得高于单独销售的收益。

2.1.2农工需要专业合作社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生产资料的投入问题。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支出之一,单户购买既不能享受较低的价格,还时常可能会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而合作社由专人负责联系货源,可以从厂家或信誉度高的销售点购买,既可以享受到批发的低价,又能保证农资质量。

2.1.3农工需要专业合作社解决生产技术提高难的问题。家庭经营的弊端是农户过于分散,一方面主要依靠自己的多年农业生产经验进行生产,而且同时存在经验保守、不予同业交流等心理博弈的情况,另一方面先进的农业现代新技术及新品种难以推广,影响了兵团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降低团场农工的增收。北泉镇泉水养猪合作社无形间接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中介,负责组织农户,或者先培训部分成员后再由他们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此外他们牵头引进优良品种,每年为成员及非成员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联系科研单位如中国农大、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开办指导班进行技术培训,受到周边农工们的欢迎。

2.2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的问题

2.2.1干部和农工对兵团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缺乏。兵团团连的经营多以行政机制主导经济运行,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部分连团干部抓生产精力多,对于产品流通研究少,对订单外农产品发挥经济组织的作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而缺乏对合作社有效的了解和必要的支持,进而对于农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没有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从而使得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

农工自发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农户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过多地依赖团连,生产经营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对兵团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了解程度很低,大多只是看重能够带来现成的眼前的利益,对兵团农工合作社的发展也缺乏信任感,同时农户合作意识较为淡薄,也进而缺乏参合行为。

2.2.2兵团农业专业合作社不能充分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由于国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专业合作社中农民占成员总数的80%以上,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超过成员总数的5%,而兵团团场农工多是城镇职工身份,还有部分直接是外来迁入户,为非农非职工身份,当地工商管理部门以农工不是农民为由,对兵团农工成立专业合作社不予注册,同时导致兵团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注册部门出现不统一,如工商部门、民政部门、农科协会。而只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专业合作社才能享受国家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团场农工与地方农民在实质上都是农业生产者,以农业生产为生,尤其是兵团农工还肩负着国有农场经济发展和屯垦戍边的双重重担,在参与市场竞争和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上,不能同等对待,容易挫伤农工的组建和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

2.2.3合作社自有资金不足,信用贷款难度大,经营条件改善难,经营规模小,覆盖农户少,周边带动能力弱。基于团连的先天因素,兵团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原始资金本身相对不足,即使是农八师规模最大的农工专业合作社北泉镇泉水养猪合作社也资金不足,生产规模扩大困难,经营条件改善难等问题。和石河子市周边的玛纳斯县和沙湾县相比,农八师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覆盖面小,对农户带动作用非常有限。而且在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当中,出资成员一般都不超过10个,绝大多数成员和合作社的利益联系并不紧密,和非成员的联系更为松散,同时由于多因素原因,兵团农工合作社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对扩大农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比较弱小,对兵团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2.2.4农业专业合作社内部组织管理建设迟缓。①合作社章程本身制定不规范,制定了章程,但部分内容直接与《农民:争业合作社法》相违背,章程中合作社出资及利益分配制度也不完善,由于成立时间短,目前的合作社主要起到连接农户和市场的中介作用,交易数量和金额相对不大,没有返利行为。②存在少数人控制现象,成员大会往往成了成员代表:赶会,代表又往往只是几个出资的核心成员,合作社的决策主要由核心成员决定,多数成员参与决策的程度有限。访谈中的泉水养猪合作社的决策是由几位出资额较大的成员组成的理事会和监事会拍板定夺,其他中小户成员没有参与机会。在合作社成立之初,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其决策比较容易得到多数成员的认可,但随着合作社后期的规模扩大。内部事务的不断增多,就必须重视民主原则的贯彻。

2.2.5兵团农业合作社的相关专业人才匮乏。兵团专业合作社前身大多是专业协会或就是光秃秃的团场农工自发集合体,其成员大多自身学历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的方法主要源自以前的经验,对现代化农业科学、经济社会市场行情或现代组织管理技术其中之一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足。而且先天的在团连工作,对团连的依赖程度较大。生产经营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自我发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而合作社的管理成员大多是团场农业能人、经验丰富、擅长团场式管理,同时他们也反映,关于合作社的知识比较欠缺,对于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等不甚清楚,缺乏现代化的营销知识,迫切需要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

3.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的辅助调查问卷调查,其主要针对于石河子兵团团场农工,用于了解农业合作社在兵团的发展情况、内在潜力及存在问题。此次问卷调查152团,采用随机抽样的抓阄法,确定样本采集点为152团三连和五连。152团三连和五连主要以团场正式职工和非农外来迁入人口为主,在不涉及其主要利益的基础上调查人员对其调查了解。

在本问卷调查的调查范围内,对被调查对象对农业合作社的了解程度,有53.3%选择没有听说过,43.3%选择听说过但不了解,3.3%选择有点了解,0%选择比较了解,0%选择很了解。

总体上通过此次对农八师2个团场的关于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获得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对其中的问题和矛盾根据兵团农八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初步分析,针对性得出相应结论,但限于课题的深度和现阶段的时间以及经费等现实条件限制,故此次调查尚仅是前期性的初步调查,后期将进一步扩大调查对象总体的样本容量,修正统计分析。

4.政策建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稳定发展新疆的重要组成,它们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今天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兵团与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尤其是一些从事第一产业的团场职收入差距更为明显。为了更好的贯彻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在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关于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第4篇:农业专业范文

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切实做好合作社财务管理,依法建账,是维护合作社成员物质利益的根本措施,也是推进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重要保障。农业资产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特殊的资产项目[1]。

一、农业资产的种类特点

1.农业资产的种类

农业资产一般指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的那些牲畜或者禽类和树林木头方面的资源,站在形态的角度上看,农业资产主要的活的动物和植物等生物资产可以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存性生物资产。

牲畜或者禽类资产又可以分为产役畜和幼畜以及育肥畜。产役畜的意思就是产畜和役畜,产畜的意思是指供繁殖剪毛和产奶以及牲禽家禽;役畜主要是指供劳动役用的牲禽。产畜和役畜在性质上都属于劳动资料,所以都属于生产性的农业资产。幼畜以及育肥畜指的是未成年的小畜禽,它们可以直接提供产品,幼畜以及育肥畜是牧业和农业发展的基础,都属于是消耗性农业资产。

林业资产可以分为经济林和非经济林两种。林木资产对于村集体经济来说,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把林木资产作为生产的工具,同时可以不断的生产出产品,比如说苹果树上的苹果。这种林木资产也被称之为经济林木。它的特点是可以不停的重复生产出相关的产品,同时它的成本还可以通过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卖掉以后获得相应的补偿,它的性质和固定资产比较雷同类似,因此也把这种林木资产称之为生产性林木资产。另一种是在砍伐了林木以后把它卖出去,实现成本的补偿。这样的话是不能够重复的提供某一种产品的,而是只有通过砍伐树木卖出以后获得的金钱补偿,这种林木资产称之为非经济林木。它的性质就和存货有点类似了,很多时候也被称之为消耗性林木资产。正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林木资产成本补偿方法,所以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必须要把两种林木区分严格开来,单独的进行核算。

2.农业资产的特点

农业资产的特点一般是具有四个特点。第一,农业资产是自然的再生产和经济的再生产相互统一的有机体。农业资产有自我发育生长和繁殖衰退的规律,能依靠自然生长而获得自然增值,与此同时,它也有人的劳动附加而形成的价值,这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体;第二,农业资产的生长发育和衰退死亡都具有多样性。农业资产的涵盖范围很广,种类也繁多,不同类型的农业资产也是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和衰退规律;第三,农业资产的生命周期也有着多样性。比如说,林木可以生存长达几十年甚至是更长,但是也有的生命周期比较的短暂,不足一年的情况都有;第四,农业资产的后续费用也是接连不断的。很多的农业资产的投入之后,为了可以更好的维持农业资产的存活和高产稳定,都需要在后续的整个生长和存活期间进行不断的持续投入。

二、农业资产的核算管理

1.牲畜和禽类资产

可以设置好牲畜或者禽类资产的科目,以此来核算农民专业合作社购入或者培育的牲畜或者禽类的成本。下面可以设置二级科目为幼畜育肥畜和产役畜。它的借方登记因为购买和接受的投资以及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牲畜或者禽类资产的成本,包括幼畜育肥畜的饲料费用。贷方登记因为出售和对外投资以及死亡损毁等原因而减少的牲畜或者是禽类资产的成本,包括役畜的成本摊销。

2.林木资产的核算

林木资产的核算需要设置林木资产科目,这样可以用来核算农民专业合作社购入或者营造的林木的成本。借方登记因为购买和营造或者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林木资产的成本,还有经济林木在投产前、非经济林木前的培植费用。贷方登记因为出售或者对外投资以及死亡损毁等原因而减少的林木资产的成本,包括非经济林木的成本摊销。本科目也可设置二级科目为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两种。

3.资产负债表

生物资产在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会具有类似存货或固定资产的特点。存栏待售的牲畜具有存货的特点,应属于流动资产,而生产性林木具有固定资产的特点,应属于非流动资产。《制度》将合作社的牲畜资产和林业资产都计入农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长期资产,显然不够恰当[2]。

第5篇:农业专业范文

【关键词】农村 职业中学 农业类专业 教育教学 改革

农业类专业是农村职业中学的主干专业之一,曾经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农业类专业的教育教学,已不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也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存在许多问题。

一、农业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反映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欠合理;课程安排片面强调学科的传统体系,忽视相关学科的渗透、综合和创新;教学中重视知识灌输、轻视实践的状况仍很普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普遍有待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等。这些问题影响着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制约着农业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农业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改革措施如下:

1. 改革的培养目标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从现实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分析,农村职业中学应该成为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培养新型农民的主阵地。这就要求农村职业中学要对原有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由原来主要培养当地农业生产和家庭经营的“新农民”转向既要培养脱离农村进城务工经商的“创业者”,还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当前农职业中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目标。

2. 改革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中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帮助农民创业致富。因此,应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把原来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学历教育与短期职业培训并重,且以短期培训为主。通过学分制把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先进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制订好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用人单位认可、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体来说,对于全日制学生,前两年打好文化课基础,到高三根据学生志愿及学习能力进行分流。对成绩好的学生加强理论学习,面向对口升学;对成绩差的学生重点学习专业技术、加强技能培训,面向就业。而对于非全日制的学生,可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既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 改革专业结构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断调整其专业结构,职业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职业中学在专业结构改革中,应大胆地、毫无顾忌地废弃那些教学内容陈旧过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成效差、招生困难的传统农业类专业,努力开发具有显著时代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专业,开发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专业。使传统的以农科专业为主的专业结构逐步过渡为农科专业与非农专业结合,以非农专业为主的专业结构。

5. 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要立足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技术需求相适应。具体来说,在课程设计时,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突出职业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课程要着眼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课程内容凸显为三农服务的特性;课程实施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应围绕培养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增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主题,建构服务于“三农”的课程体系。

6.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人才的落脚点。要打破课程界限,将相近的学科内容加以重新组合,实现课程的综合化;教学内容能贴近生产前沿和改革前沿,以便学生接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内容。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农业类专业课实践性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生产考察、现场教学等多种方法教学方法,把技能传递给学生。

第6篇:农业专业范文

【关键词】 农学;农业现代化;教育

“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的头等大事,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使农业的增长由依靠土地、资本、劳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主,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以促进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为主,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质的飞跃。只有培养大量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并研究、引进、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生产与管理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益,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培养农学专业学生的农业产业化意识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首要任务。

一、让学生了解农业产业化对农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农业产业化是以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集贸工农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它以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基本特征,它注重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因而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能运用新型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生产者。实现农业产业化,需要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这就需要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这就需要新型农业生产者来完成。

第二方面,需要大批能研究、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新技术,能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与推广者。现今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规模较小,缺乏对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开发和应用能力,而农业产业化注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非常需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各个环节提供有效的服务,这就离不开大量的农业技术指导与推广人才。

第三方面,需要一定的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强,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产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现状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生产和经营,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也影响生产效益与生产者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大量的经营管理人才去做好产后服务、开拓市场、促进销售,从而带动农业生产的升级。

第四方面,需要一批能不断开发和应用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与包装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农产品加工者。实施农业产业化,要使农业产业由目前的低效益向着高效益产业转变,需要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对农业初级产品进行保鲜、贮藏、加工和包装,而这些都需要农学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去完成。

二、将农学专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

在农学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将农学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农业产业化的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心中,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调整专业设置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农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适应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农学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围绕上述培养目标,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与优化,使之与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相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从总体上保证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以更好地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

第二,调整课程结构提高学生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本领。农学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应以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传授给学生以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第7篇:农业专业范文

一、从“建”上下功夫,夯实基础

我县在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协会中,第一关是抓好“建”的工作,积极引导创建协会,并全力帮助协会搞好三个阵地、四支队伍、五项制度的配套建设,夯实协会基础。

积极引导创建协会。我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根据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积极引导创建各类农业专业协会。一是根据各地产业结构、生产规模,因地制宜创建协会,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新台阶,如我县根据容西乡祖立村大力发展了荔枝、龙眼种植,做好了山上文章的前提下,近年来村民又开始培育兰花并初步取得了成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我们抓住机遇,及时引导农民创建兰花协会,大力发展兰花新产业,开发山下文章。目前,兰花产业成为了该村的新产业;二是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建立协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产品的销售环节是我县的薄弱环节,针对这种情况,我县引导各乡镇创办的多个经纪人协会,在协会的组织和活动下,我县农产品实现了产销两旺,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在最具优势的产业上建立协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如我县在沙田柚、霞烟鸡等特色优势产业上建立了协会,促进这些特色产业发展成为了我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四是在农民最需要服务的项目上建立协会,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如我县在农民最需要服务的养殖业、水果生产业上先后建立了六旺鸿大种养业协会、灵山无公害养牛协会、杨村水果种植协会等,并努力促使协会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促进了农产品社会化进程。

搞好配套建设。我县依托党建优势力量,帮助协会建立三个阵地、四支队伍、五项制度,加快协会建设进程。三个阵地:一是工作阵地。利用各级党组织的办公楼或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的办公室,作为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专用电话,甚至扶持配备专用电脑等;二是宣传阵地。在办公地点附近开辟宣传专栏,及时摘抄对本地农业生产有价值的技术信息资料;三是培训阵地。利用党员活动室或镇、村党校作为活动场所,结合党员电教科技工程,配合协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协会会员、党员、生产大户和群众收看科技电教片、办起科技夜校,举办技术培训班。四支队伍:一是协会工作骨干队伍。各级党组织积极为协会推荐人才,帮助协会选配负责人,让党员干部在协会中挑大梁。目前,全县各种协会的工作骨干达多人,其中党员干部达多人。二是技术员队伍。由各级党组织聘请的专家和乡镇科技特派员、土专家组成,目前我县聘请有市外专家人市、县、乡镇三级科技工作者挂钩协会余人,农村土专家多人,常年为各种协会服务。三是生产大户队伍。建立生产大户名册,把他们的生产品种、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及其他相关的情况制成档案,县、乡镇在资金、种苗、技术等方面对其进行重点帮扶。四是营销队伍。各级党组织建立多人的营销队伍,通过他们使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好。五项制度:一是制定好各种规章制度。积极引导各协会制定好《农村专业协会章程》等规章制度,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协会的职能以及协会运作的方式。二是服务联系制度。将印有协会专用电话、挂点科技特派员和乡镇科技信息服务中心联系电话的服务联系卡分发给每位会员。确定一批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县、乡镇重点服务网点,制作产业分布和网点示意图,做到每个网点都有一名技术人员挂点,形成农业科技示范服务网络,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致富。三是信息处理制度。对协会会员、农户来访来电及时解疑答难,并由专人负责及时将县、乡镇农村致富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资料,通过电话、板报、广播、农村致富信息栏等渠道迅速传达到各协会和农户手中,帮助协会、农民解决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如××年春,县委和黎村镇党委获悉禽流感有可能袭击我县后,马上与黎村家禽业协会一起,严格要求养殖户进行禽流感防疫,避免了禽流感的发生,在全国各地肉鸡遭“封杀”的情况下,我县“黎村三黄鸡”却畅通无阻地销往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四是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根据生产的需要召开各级党组织挂点领导和协会骨干会议,研究协会工作和产业发展的一些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农户反映的问题。五是汇报制度。各级党组织挂点领导积极参与协会工作,做好协会工作和民情日记准确掌握协会运作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每月向党组织做一次汇报。版权所有

二、以“推”谋发展,加快协会成长

我县通过多项措施来整合各级党组织、各有关部门等合力,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典型示范工程,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加快了协会的成长。一是落实挂钩联络协会制度。县委根据农业协会建设和覆盖的情况,对县直部门挂村工作进行了调整,组织了新一轮的包村挂协会、挂基地和联系生产大户、贫困户工作,把建设好协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包村工作重要的任务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协会、农民更多的帮扶,并落实奖惩制度,以制度严格要求各级党组织、各职能部门为协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全程服务。二是深化“农村致富信息网”服务协会及其会员制度。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发挥服务的龙头作用,不断加大投入,完善设备,强化协调职能,网上信息,更新充实网页,为实现产前网上采集信息网下发展订单;产中依托农技网络,提高服务水平;产后培育网络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架起了通畅的桥梁。三是开展“信贷优待扶持农村党员”活动。我县县委组织部与农行、信用联社联合开展“信贷优待扶持农村党员”活动,大力从资金上扶持农村党员和协会党员发展经济。对领取了《容县农村党员贷款优待证》的农村党员和协会党员进行倾斜性贷款,利率从低,还款期限可根据有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适当延长。如我县自良镇容县沙田柚协会自良分会会员、农民党员彭春坚领取优待证后,申请并获得了万元的贷款来发展沙田柚种植。四是典型示范。我县根据实际,把建立协会较早、规模较大、带动农民致富能力较强的黎村家禽业协会、千秋沙田柚种植协会、六旺鸿大种养业协会等个协会作为典型,对他们的做法进行总结形成经验并加以推广,以此辐射带动其他协会发展壮大。

三、以“促”求壮大,促使协会做大做强

第8篇:农业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 农业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32-01

受金融危机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很大,为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高职学生在校应接受必要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简单讲就是指导学习怎么做老板,自己经商或办企业。当然,教育学生怎样根据行业发展,主动创造就业岗位也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也是就业教育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受金融危机的经济规律的支配,用人需求在素质和数量上都有波动,大学生必须适应这个现实,有时要以创业代替就业,使自己利于不败之地,掌握就业的主动权。

1 我国对涉农行业的政策扶持

我国一向重视三农问题,国家制定了很多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给予资金的支持、技术指导等。农业领域在优良品种的种养殖、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近几年很多创业致富明星,很大部分是从事农业开发。近期我国出台了政策,鼓励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这些为涉农高职学生的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业产业也需要更多具有创业能力、创新意识、专业技能和经营头脑的复合型人才。农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本身主要来自农村,比较能吃苦,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熟悉,也有感情,这是他们的优势。所以,农业高职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创业教育,拓宽就业渠道。

2 创业教育的发展战略

2.1 职教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教育目标决定努力方向,应根据创业人才所需的素质要求,对原先不适宜创业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补充和完善,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就业型人才是传统的职教培养目标,现在要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定位,首先以创业意识为导向,以教学、实践模式的跟进为支撑。同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要改变,除就业率外,还要考虑创业率。

2.2 职教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要以创业为导向建设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比如结合创业典型人物的事迹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学校联合企业或政府部门建立创业园区,给予资金、场地、管理和技术上的指导帮助。使学生改变被动就业的思维定势,抓住机遇,主动创业。要提高创业指导团队的素质,能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和坦然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避免急于求成,以免初期的创业失败对再创业的不利影响。

3 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3.1 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要引导学生选准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学生在对自己及所学专业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前提下,再结合自己的性格、专长和行业发展的趋向确定发展目标。职业目标定位决定着努力方向和职业发展趋向,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直接关系着未来事业的成功或失败。

3.2 挫折教育

干什么事不可能都一帆风顺,要培养学生戒骄戒躁,抗挫折打击的能力,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冷静应对,除善于寻求别人的帮助鼓励外,更要学会自我调节,用于面对现实。

3.3 继承与创新

事业要持续发展,继承与创新的能力必不可少。创业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创业之初,跟踪模仿,降低运营成本有时是必不可少的,当事业走上正轨,初具规模,如何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胜出,就需要从产品、营销、管理等各方面不断的创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4 学校要重视创业指导工作

4.1 创业指导团队的建设

创业指导工作首要的任务是组建创业指导团队,团队的成员应多元化,包括常务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创业的组织协调工作;专职指导教师,他们是创业指导的主体,通过培训课程做分类指导和个别辅导;特邀人员,主要指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可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创业指导。这些团队成员要有分工和合作。

4.2 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

对于农业高职院校,一定要吃透国家在农业创业、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充分调研农业的广阔发展空间,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定不移的以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配套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模式为支撑,以创业指导队伍为后盾,以实践基地为平台,通过一系列、全方位的创业教育过程为最终学生的创业实施提供保障。

搞好创业教育,形成创业氛围,不仅是创业专职培训机构和人员的事,所有部门及教辅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创业教育,专业教师更要以知识技能为优势,率先垂范创业意识与精神。所属行业内的企业家应担负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软、硬件支持,本校往届毕业生成功创业的典范是重要的创业教育案例。不同的人力资源形成强有力的创业服务团队,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创业人才教育规章制度,制定适宜的考核办法。

参考文献

[1] 卢卓,王华.高职院校创业人才专业化培养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6):34-36.

[2] 徐建成,李庆章,宋月芬.培养创业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破解就业难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9(1):47-48.

第9篇:农业专业范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是对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逐步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党和国家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作出的重大政策调整,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确立,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是在“长期稳定”基础上“不断完善”的产物。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更加紧密,农民对生产资料、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机制对农民的资金实力、文化素质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家庭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扩大农业生产和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户与市场的连接,就成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当务之急。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增加土地面积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二是通过广大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使增加土地面积十分困难,更现实、更有效的办法就是走合作生产经营的道路。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开展生产经营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改变农户的独立经营地位,有利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长期稳定。现阶段,绝大多数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在生产环节仍然以户为单位,在流通、加工等环节进行合作,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和所需要的服务集聚起来,以规模化的方式进入市场,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农民群众总结的“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形象地说明了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很好地解决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的衔接问题,有效地解决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难题,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发展、完善和创新。

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保障成员的合法权益,是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新型市场主体。它以农民自愿加入、自由退出为基础,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为运行机制,是农民群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伟大创造。依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是搞过去的合作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与上世纪50年代合作化运动中的高级社、改革前的有着根本区别。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具有独立市场地位的农民在有联合需求的情况下,自发组建的经济组织。“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凡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合作社章程的农民,都可以申请加入。同时,按照章程规定,农民也可以退出合作社。农民加入或退出合作社,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既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或其他手段强行要求农民加入某个合作社,也不能限制农民加入某个合作社,更不能剥夺农民退出合作社的自由。

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维护成员的财产利益。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依法成立、依法登记、依法经营,入社农民的财产权利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承认成员个人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共同使用成员的出资,既保障成员的个人财产所有权,又保障组织的占有使用权。成员的出资及其增值部分始终为成员所有。每个成员对自己的财产份额及由此产生的收益都很清楚,退社时可以撤出自己的出资及其增值部分;合作社有亏损时,退社农民也要按照章程规定分摊资格终止前本社的亏损及债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财产受法律的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摊派,强迫其接受有偿服务;造成合作社及其成员损失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民主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依法成立的法人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严密的运行制度,按照章程开展各项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权力机构,合作社的成员可以依照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参与对合作社的控制、决策和管理。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向成员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人一票的基本表决权,合作社的重大事务都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确保成员参与决策的民利。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产品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目的是通过农业生产各参与方的合作,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的一体化经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在带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能够有效地解决“龙头企业+农户”、“协会+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产业化模式所存在的分散农户缺少发言权、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等问题。农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龙头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在这种方式中,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合作社规范和约束农户的行为,获得更加稳定的原料来源,降低交易成本;农户则可以通过合作社提高自己在与龙头企业交易时的谈判地位,在价格形成、利润分配等问题上获得更多的发言权。这种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又可以较好地反映农民的利益要求,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双赢。另一种是“合作社+企业+农户”。在这种方式中,合作社成为兴办农产品加工等企业的主体,合作社自己兴办的企业与农户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民通过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开展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从许多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历程看,农民合作社在逐步壮大后,直接兴办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贮藏、运输等活动的企业,是一个必然趋势。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基础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间合作的基础是劳动而不是资本,这一基本特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决定了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基础。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明晰的产权制度和规范的内部运行机制。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集聚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做许多单家独户不能做的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可以联合起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经营,也可以联合起来从事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联合起来从事农用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机械的租赁、农产品的贮藏和销售以及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会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就是更加强调人与人的合作与互助。合作社的宗旨是为其成员服务,成员相互之间合作经营、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平等诚信。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不仅在经济上受益,而且有一种归属感,其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学习意识、监督意识、守法意识得到增强。由于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组织功能和凝聚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乡风民俗、建立和睦邻里关系、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许多生产经营方面的服务,对于推动基层政府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当今世界,合作社发展已经从农业到工业、从生产到消费,全方位地深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国外的实践看,发展最快、覆盖最广的合作社是农民合作社,已占全球各类合作社总数的36%。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合作社的立法也受到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