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建筑技术范文

绿色建筑技术精选(九篇)

绿色建筑技术

第1篇:绿色建筑技术范文

当前,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前进,使得生态条件恶化、资源匮乏等问题越发显著地影响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而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建筑行业前进的目标与方向。然而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如以往在开展绿色建筑设计时指导工作相对落后,且设计者之间缺少有效的配合,难以明确自身职责等。因此,文中结合一些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工程实例展开分析,以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

0引言

绿色建筑理念包括:资源节约,以人为本,环境保护,高效运用能源,注重发展可持续性,这是21世纪发展建筑行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正确解决建筑设计和技术间的关联,并在使用特性需要、室内条件以及在建筑设计间找寻平衡点,从而可以在寻求美观的基础上,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合理性,这符合绿色建筑的有关需要,同时也保证了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之内资源的有效运用。当前,好的建筑必然是绿色理念、建筑技术与历史、文化、艺术的完美统一体,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怎样实现绿色标准,做到建筑性能与形式的有效结合,并保证所选用技术的最佳经济性,此为设计工作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体现。

1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与执行方案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其主要包含对现场的绿色规划、室内环境设计、资源使用与节能、节约材料和水资源等过程。设计时,绿色建筑观念主要表现于规划时要全盘考虑,且要与当地的建筑气候特性相适应而进行被动化的设计。其具体内容有,适宜的光照、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较好、遮阳装置、通风合理、废水的处理与对雨水的运用、运用可再生性资源、选择绿色建材,以及保证室内声环境、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的舒适、较好等。如何将上述的设计策略化为设计方案,从而在施工图纸上得到实现,是必须处理的关键问题。这里,首先必须要和计算机分析模拟方法相结合,从而采取整体设计思路开展设计。在工程初期,可成立由多个专业有关人员构成的设计队伍,并设定出明确目标———绿色建筑设计,且各相关人员都应将该目标当作标准,以对各专业间的矛盾与问题进行调节。仅有各个专业的全力协作,并参与到整个过程,方可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真正满足。

2绿色建筑的设计优化分析

2.1对建筑在规划时的优化设计

在规划期间,通过对现场资源气候等特征的研究,并结合软件模拟分析手段,在选取朝向与平面布置方面对建筑的声、热、风、光等实施优化。一旦建筑设计工程获得报规,便无法再对其实施整改。若规划时期定案太过仓促,将可能会引起先天的缺憾。利用对总平面的计算和设计优化,来调整建筑结构的空间布局与体型,优化结构的阴影布置,确保阳光可以充分进入每个建筑之内,以收到最佳光照效果。并且对建筑模拟通风效果,以得到最好的布置形式,且对室内外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产生穿堂风,保证建筑结构的通风状况良好。

2.2绿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和优化设计

在对各种传统绿色建筑深入研究的条件下,经过研究不同气候地区的结构设计作品,认识到地域性结构的发展和创新均会涉及建筑的根本特性,比如性能和空间、构造方式和结构、资金投入、室内外环境、地域特色等,表现出经济、安全、美观、舒适等特性。建筑的外在美观为在与地貌、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适应基础上,根据当地文化、传统、审美和风俗等需求,作用在房屋结构上,是地域性结构对外界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建筑性能在符合生活和工作要求的基础之上,以满足人们对宗教、文化、生活、工作习性等的需要;环境为人工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最为直观的表达,环境质量情况将会对人们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将致使能源使用方面出现差别;经济性将影响技术和建材的选用衡量准则,对于经济不发达区域,该限制作用将起到决定性效果;此外,和自然协调发展是当前每个建筑均需要面临和处理的重要问题,尊重环境,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经过分析不同结构的性能、适应气候特性和文化等,可得绿色建筑最明显的一种特征即为建筑气候的适应性。该地区处在中亚高原润湿季风地带,气候较温和、冬夏均不存在严寒和酷暑。然而其位于山区,海拔上存在很大高差,降雨、气流和气候等均属于山地气候类型。科技馆地处海拔超过1.5km的山地位置,将石作造型,选择半覆土式结构类型,用厚重的实体来归于自然,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不断延伸到土里,总体量由屋面至松林的过渡较为自然,整体性强。通过地下土的恒温特性和热稳定特性,表现了建筑不同的地域性质,满足创新条件。建筑设计根据被动优先原理,选择围护结构来遮蔽阳光和隔热,以强化通风、充分使用阳光等方案技术,降低建筑耗能,提升建筑的室内的舒适性。外部围护构造主要采用非透明型实体围护形式,以降低夏天强光辐射使建筑内热度过大而增大空调耗能,并能达到科技馆内照明与采光对于科技、艺术创作的性能需要。半覆土式建筑类型可对现场内地质形貌等做到尽可能的保护,防止过大的填方、开挖工作的实施。对现场内水体系与现存植物应充分利用,包含林、竹、树木等。并和给排水相结合来进行积蓄雨水方法的布设,确定好蓄水位置与形式,且积蓄雨水也可当作水系景观,并达到绿色建筑性能对节约水的需要。

3绿色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

本节内容以重庆绿色建筑示范中心为例,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一般来说,绿色建筑技术会注重设计的整体化,选择传统的围护结构进行优化结合,透水砖、太阳能,采取绿色再生型混凝土、3R材料,综合选用多类节能型门窗,智能化外部遮阳体系,湿、温度单独控制体系,土壤热源泵机,独立型新风除湿体系,干型风机管盘,污雨水集中处理体系,水体景观修复体系,以及楼梯降噪、隔声通风窗等多种绿色技术。

3.1被动型通风太阳能技术

拔风井的外部选择传统的平面玻璃,且拔风井的内部选择蓄热型材配合绝热隔层,这样不仅防止热量向建筑内传导,同时也可以向夜晚通风热压供给能源。南向有更多日光照进,对井中空气增热,强化其拔风功效。采取网络方法研究,并配合CFD分析法进行验证,该措施拔风性能可达到室内的通风需要。

3.2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合理使用太阳能和地热等可再生、品质低的资源,研究与该地带相适合的光电供能措施。配置2个地道风,且每道宽为1.5m,埋深为5m,长为50m,高为2m,把地道风经过滤并冷却后在每层的卫生间中使用,达到制冷与换风的需求。在会议厅的建筑表面布置了太阳能板,夏天日均可产电能22kw/h,年每日平均约为14kw/h,供楼梯室和车库的光照用电。由于重庆处于全年总光照量很低的区域,所以,太阳能发电体系打算选择聚光太阳能构件,并且结合设计太阳能热水和光伏发电体系。太阳能发电提倡办公的绿色化,在地下车库、1层的会议厅和顶层的办公室内均采取光电照明体系,并针对重庆太阳照射状况与该建筑的造型观念,来选用太阳能灯,以完成工作区内采光的全自然化。

3.3绿色建筑的智能集成体系技术

绿色建筑要避免各个子系统的单独运行,保证运作的充分协调与融合,以物联系统为基础,构建装置的控制、智能家居和分项计量3个体系。耗能监管体系要对建筑外部与内部的各种物理参数如空调、楼梯、光照等各处耗能和气候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以分类计量来分析建筑内的耗能情况,并提出诊断样表与信息参考。智能网络家居体系的主要性能有调控环境、控制灯光、家居安防、远程操控、可视通讯、设备监控和信息等。根据物联体系构建物联基础管理系统,来展示样板间内的实际情况。

3.4高性能围护结构系统建筑外墙选择

3类保温体系进行比照,同时利用陶粒砼来处理柱、梁热桥难题。可调外表皮,加大建筑物表层和室外的空气接触面,在冬、夏关闭,保温隔热。结合设计光伏玻璃与通风降噪器,使变色玻璃利用可调节性玻璃吸收、透光特性来选用光照度,从而选择性的反射或吸收外部辐射并防止热量在室内扩散。

3.5绿色建筑可持续生态体系技术

可再生型材料:在设计和建筑外部环境中的应用,可再生型材料可占到总建材花费的约2.5%~5%。装配型建筑:该建筑内样板房均采取整体卫厨、预制型剪力墙、叠合型板等,表现了总体集成型、工业生产的绿色建筑。选用青石、竹等地域特性材料。绿色景致设计可由外部水景的绿化以及屋面、墙面和室内办公区的绿化等来使绿化的面积扩大,并提供各类其他自然性景观,以优化建筑内的微型环境,并达到生态条件、文化景观、休闲活动等多方面性能需求,设计绿色立体化体系。墙面选择壁挂型种植形式与普通壁面绿化结合的绿色技术模式,并且对墙面要结合植物选取和精准自动灌溉体系、一体化根系介质技术的壁挂型种植模式来进行优化设计。

4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要对各个专业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以分析建筑性能的好坏,对于气候、生态、环保节能、发展可持续性的作用。在当前众多的绿色建筑之中,过高追求新高技术、昂贵建材与设施、表面绿化的构造视觉,在成本偏高、耗能剧增等方面与绿色建筑理念相背离。致使存在许多奇怪建筑结构,不但耗能较高,而且也无法满足对建筑使用性能和舒适性等的要求。绿色建筑观念,更应重视建筑和绿色技术的协调配合,由设计阶段开始,便利用高的技术手法来优化结合建筑技术,从而以低造价、高收益、技术简单等特性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

作者:荆可歆 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冯雅,高庆龙.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南方建筑,2015(02):38-39.

[2]赵辉,谢厚礼.重庆市绿色建筑示范中心优化技术集成[J].建设科技,2012(06):57-58.

第2篇:绿色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中国国情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9-0041-03

1 引言

进人21世纪,人类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两大问题,如何解决日益紧迫的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据统计,全球50%的土地、矿石、木材资源被用于建筑;45%的能源被用于建筑的供暖、照明、通风,5%的能源用于其设备的制造;40%的水资源被用于建筑的维护,16%的水资源用于建筑的建造;60%的良田被用于建筑开发:70%的木制品被用于建筑。建筑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产物,耗费资源相当严重,建筑业已成为最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而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建筑设计和建造中,还将有大量的建筑维系着过去几千年的模式。因此,从长远考虑,探索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2  绿色建筑技术含义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绿色建筑:首先,“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概念,“绿色”的观念应贯穿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至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其次,“绿色建筑”注重与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和谐,包括对日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以期为居者提供一个各方面条件俱佳的建筑生活空间,并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第三,“绿色建筑”强调建筑材料与能源的有限性及其节约,因而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至于建筑物建成后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进行认真地筹划,以求最大程度地节约建材与能源。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绿色建筑,它主要关注三个方面:能源的节约、人类的健康以及和自然的融合。

绿色建筑设计中要遵循很多原则,首先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应当地气候,为应用现代科学原理对按照风水理论选择的建筑营造环境的解释,体现了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其次尽量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以最小的能耗代价得到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提高建筑物的自养水平,为炎热地区利用室外绿化布置达到遮阳、通风、引风的目的,体现了对周围已有植物和风能的利用。最好能应用地方特色的、高效低能耗的、可回收重复利用的绿色建材。设计中还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之能够健康舒适。从整体设计角度来说,要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物耗和能耗,使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对周围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最小。

3 绿色建筑在国外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理念被提出。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几十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行动;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的要求: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居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居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居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等等。

节约建筑运营中的能耗是绿色建筑高效益中很重要的方面。如何节约建筑运营中的能耗,已经成为关注绿色、生态的建筑界同仁们共同探索的课题。英国建筑师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被冠以“生态之塔”、“带有空中花园能量搅拌器”的美称。49层高的塔楼采用弧线围成的三角形平面,3个核(由电梯间和卫生间组成)构成的3个巨型柱布置在3个角上,巨型柱之间架设空腹拱梁,形成3条无柱办公空间,其间围合出的三角形中庭,如同一个大烟囱。为了发挥其烟囱效应,组织好办公空间的自然通风,经风洞试验后,在3条办公空间中分别设置了多个空中花园。这些空中花园分布在3个方向、不同标高上,成为“烟囱”的进、出风口,有效地组织了办公空间自然通风。据测算,该楼的自然通风量可达60%。三角形平面又能最大限度地接纳阳光,创造良好的视野,同时又可减少对北邻建筑的遮挡。

加强建筑的隔热性能,是节约能耗的重要措施,这已经成为建筑师们的共识。对护结构进行立体绿化,使其成为建筑护结构的有机部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且十分巧妙的保温节能措施。据测算,建筑外墙绿化后,可使冬季热损失减少30%。夏季建筑外表面温度比邻近街道的环境温度低5℃。日本建筑师藤森照信设计的东京蒲公英之家就是典型的立体绿化的实例(。

4 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现有建筑的总面积约400亿m2,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m2。建筑需占用大量土地,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加之建材的生产能耗16.7%,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建筑用水占城市用水量的47%,使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垃圾总量的40%。

因此,在建筑业中提倡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国绿色建筑的重要内涵。为此,我国政府组织了相关的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2004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施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实施细则(试行)》;2005年6月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2005年修订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颁布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5年12月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6年3月我国正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使得绿色建筑的评价有了可供操作的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的探索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博士等学者对窑洞建筑、掩土建筑等生土建筑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这类建筑物具有节能节地、微气候较稳定、防震、防火、防风、防尘暴、隔声好、

洁净、安静: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维修面少;有利于生态平衡及保护自然风景等优点。并且在西北地区窑洞建筑的更新改造中,保留了传统窑洞建筑的保温节能等特点,解决了室内采光效果差等问题,创造了适合现代居住生活要求的、新时代的建筑形式。重庆国际大厦设计方案,如图5所示,将传统建筑的精神引入建筑设计创作之中,使建筑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探索了营造绿色建筑的又一途径。湖南江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将聚萃板彩色砂浆外墙保温系统和聚萃颗粒彩色砂浆饰面外墙保温系统两大极具科技含量的新专利广泛应用于长沙奥林匹克花园、融科・三万英尺、华盛世纪新城等住宅小区,充分体现了最新的建筑节能技术。在其他方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在建筑设计、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绿色建材等有关绿色技术的发展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但是总体说来,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推行和实施过程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特殊问题。

4.1 能源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消耗能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也是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国家。中国的能源问题首先是节约能源,花大力气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其次是能源结构问题,以及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问题。绿色建筑设计中主要通过墙体节能设计、门窗节能设计、屋面节能设计、采暖节能设计以及通风节能设计来实现节能。墙体节能设计中重点在于墙体的保温和隔热;门窗节能设计可以从门窗整体比例和门窗细部材料构造两方面来改进;屋面节能主要体现在高效保温材料的运用上,现在,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采暖节能设计也需要开发新的能源,比如现在开发的水源热泵系统,它是一种性能稳定、节能、环保、经济的节能系统;现在的通风节能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地下风冷应用、烟囱效应应用和风洞效应应用。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的开发,也为绿色建筑设计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4.2 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变“真自然”为“假自然”的情况十分严重,往往在修建一个新的建筑物时,先把原本就存在的真山铲平,真水填土,再把适应周围环境的植物通通除掉,然后按照人为的意愿修建假山假水假风景,花额外的资金来维持生态平衡。

4.3 建筑材料问题,粘土砖毁坏耕地严重,在我国必须限制粘土砖的使用。混凝土生产时耗能多,污染大,建筑物拆毁时难回收,废弃物难以自然降解,也不是绿色的建材。现代建筑材料技术应该更新改造传统地方特色材料,使传统材料成为满足现代建筑需要的绿色建筑材料。努力改善现代建筑因大量采用混凝土、粘土砖等材料对环境造成严重负担的状况。

4.4 家居问题,新居装修不仅会带来建筑构件,设备,材料和人力的浪费,而且很大一部分装修材料都会对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开发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建材也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主要问题。另外,近年来,分体式家用空调迅速而普遍地进人中国家庭,它大量消耗能源,同时长期工作又影响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绿色建筑设计如何利用自然风或采取其他节能措施以减少空调的利用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4.5 大众接受问题。在目前绿色建筑大部分需要较高的一次性投入,随后使用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和许多普通建筑相比可能不是很经济。从政府部门到开发商、大多数设计、施工、监理和物业管理人员和居民都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意识。

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建筑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与建筑灵魂、有选择吸收其它先进文化的精华和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健康、高效的目标,才能真正进入绿色建筑的阶段,才能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3篇:绿色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巨大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传统建筑行业大量消耗资源而产生污染影响生态的做法逐渐被淘汰,绿色建筑施工逐渐成为人们的选择。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能有效减少建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提高建筑施工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使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本文将对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含义、特点、应用进行相关的阐述,希望给相关的绿色建筑施工人员带来一定帮助。

1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含义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是结合现今国家大力倡导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理念,要求建筑工程的所有参与者,积极承担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施工目标[1]。施工企业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1)施工前应对建筑工程的相关施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将绿色施工理念与施工目标相融合。(2)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控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时要符合绿色施工的相关要求。(3)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评价时,要依据绿色施工的相关要求,总结经验,分析不足。

2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绿色建筑施工是施工企业实现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以下特点[2-3]:(1)节约水资源。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节约用水,杜绝浪费,高效利用水资源。同时,要注意多利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以减少传统水源消耗量,从而进行节水。(2)节约能源。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能源的使用,减低能耗,提高其利用率。要多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环境,减少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同时,施工过程中尽量采取给房屋建筑设置保温隔热层、施工过程合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等措施减少损耗能量。(3)节约用地。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占地面积要严格控制,要合理利用施工空间,严格控制施工的规模,不能影响施工场地周围居民正常生活,不能破坏施工场地周边的管线和建筑物。(4)节约工程材料。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工程施工中用到的工程材料要节约,要分类处理建筑垃圾,利用可再次利用的工程材料。这样既能高效利用建筑材料,又能减少建筑垃圾,一举多得。(5)保护环境。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减少对施工场地周围环境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以避免严重破坏生活环境而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将建筑材料合理堆放和运输,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合理处理建筑垃圾。

3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3.1节能措施

(1)节油措施。通过合理规划,划分不同的施工阶段,耗油控制制度随着施工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严格控制住参与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的用油量。同时,定期按照规定对用油机械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检查是否漏油,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漏油问题,减少施工机械设备的耗油量。(2)节电措施。为了节约电能,可以将施工场地分成生产区和生活区两部分。不同功能的区域,采取不同的节电措施。在生活区,要制定相应制度使人们在生活区合理用电,要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控制生活区各个职工宿舍的用电量,同时还要严禁各种如电毯、电炉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在同一宿舍安排同一班组的人以降低宿舍的用电量,在宿舍安装漏电保护开关以及限流器防止漏电,而且施工单位要定期检查生活区用电情况,对老旧电气设备及时进行更换。在生产区,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用电制度,安排专门人员控制用电量,施工过程中严禁使用已经过度老化的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为了避免施工机械空载运转情况的出现,要加强培训机械操作人员,施工现场应分路供电,尽量安装节能灯具,同时还要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减少使用机械设备。

3.2节水措施

在进行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时,要采取以下节水措施:(1)在进行施工场地硬化时,为了使雨水能够渗透到土壤中而不会影响到雨水的循环,应该将预制水泥块铺设到加工场地以对加工场地进行硬化处理。(2)应该认真勘测施工场地的工程水文条件,在施工场地所属地区地下水丰富的前提下,为了节约成本和减少自来水用量,可以在施工现场开挖水井以供水给施工现场。(3)在混凝土养护时应该尽可能地采取覆盖和浇水相结合的方式以节约用水,还应该合理布置供水网络以使供水路线的长度尽量缩短,而且要定期检修供水管避免渗漏。(4)在进行基坑施工时,应该采取深水井降水相关技术来动态观测地下水位以避免地下水上涌。

3.3节材措施

为了节省工程材料,应做到以下节材措施:(1)在施工前,制定的采购计划要详细,为了使施工现场库存量得到减少和使建筑材料的非必要损耗得到降低,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材料库存情况、施工进度等确定合适的材料采购时间和数量。(2)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模板、脚手架等材料的周转次数要对其加以合理保护,及时处理无法周转使用的材料以降低施工成本。(3)在施工现场,办公室、生活区宿舍等临时建筑物应该建成活动板房,节省轻钢板等建筑材料使用量。(4)为了使建筑材料损耗降低,要依据安全保管制度保管建筑材料和将建筑材料合理堆放。(5)要加强巡视管理施工现场,对浪费材料的行为要及时制止。(6)应该在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精确计算混凝土使用量,视施工进度控制混凝土使用量。

3.4节地措施

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节约场地,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尽量采用现浇,要在施工现场浇筑框架柱和楼板,使用混凝土砌块来砌筑墙体,这样可以节约用于准备建筑施工的场地。同时,采用钢板桩、喷锚、旋喷桩等综合支护技术对深基坑进行支护来减少挖土量和减少破坏土壤,这也可以节约用于准备建筑施工的场地。

3.5环保措施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回填一部分基坑挖土方等手段来减少施工带来的土方这一固体废弃物,避免扬尘。要尽量回收利用建筑垃圾。要严格控制夜班时间和尽量使用小噪声的机械设备来控制施工现场噪声以免扰民。要在运输土方时遮盖好土方以避免扬尘和土方外泄,施工场区要定时定量洒水。施工现场产生的施工用水、生活用水等污水要先处理后外排。

4结语

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含义、特点、应用进行阐述与分析,对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初步探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对相关从业者进行绿色建筑施工起到了一定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锐,魏娜.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3):19-21.

[2]李新宇.建筑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J].绿色建筑,2012,02:47-48.

第4篇:绿色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武汉中心;绿色建筑技术

引言

现代社会,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促使人们向高空发展,是高层建筑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但是高层建筑其自身高能耗、室内环境差、易造成光污染。如何以最少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带来最大的效益,同时保证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充分发展和利用绿色技术在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注意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是高层建筑的发展方向。

1.武汉中心基本概况

武汉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2.81万m2,总建筑面积36万m2,地下4层,地上裙楼4层、塔楼88层,建筑高度438米,由五星级酒店、VIP酒店式公寓、智能办公三大部分组成。

2.武汉中心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武汉中心项目以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LEED-CS金级认证为目标,将低碳生态、绿色节能作为总体建设指导方针,在绿色和节能技术选用、集成应用及关键性技术的创新性设计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探索与示范,从区域规划到建筑单体设计均体现了绿色低碳的理念,并落实了多项绿色节能技术措施。

2.1节地与室外环境

光污染防治:本项目外墙主要为玻璃幕墙结构,为避免光污染和玻璃自爆,选择玻璃的反射率为0.21(小于0.3),即反射光小于入射光的1/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屋顶绿化:本项目在塔楼与裙楼连廊上部设置面积约300m2的屋顶花园。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本项目地下一层主要为商业,地下二层及三层主要为车库和设备间,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达到24.4%。此外,地下环道的设计,将本项目与周边交通有机结合,改善了区域交通。

透水地面:通过加强透水地面建设、增加雨水渗透面积、增加绿地率等方式,改善城市及建筑外环境,减少暴雨期间的雨水流量及雨水流速,缓解市政雨水管网压力。

2.2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筑朝向:按照常规正南正北的布局方式,建筑只有1/4的南面朝向及良好景观面;将建筑顺应基地现状进行旋转45度,以获取1/2的南面朝向及良好景观面,不但充分利用南向立面夏季自遮荫作用及冬季利用阳光采暖,同时确保了建筑免受西向阳光的过度照射。

绿色照明:充分考虑利用天然采光,合理确定照明指标,选择高效节能型的光源、灯具及附件来减少在照明上的电能消耗,根据不同场所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进行多场景和调光控制,有效避免照明能源的浪费,实现节能。

能耗的独立分项计量:对冷热源、空调设备、电梯、照明、给排水等设置分项计量电表,数据通过BA控制系统反馈至中央控制器录入数据库,部分生态技术单独设置计量措施,以监控生态系统的能耗状况。

自然通风:采用叠形双单元板玻璃幕墙,在办公区域设置竖向不透明可开启幕墙加通风隔板,进行自然通风。

空调末端:结合本项目各功能区特点,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办公部分区域采用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内区设置单风道变风量末端,外区设四管制风机盘管,风机盘管采用吊顶安装方式,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按层设置;酒店客房、公寓、商铺等小空间用房采用四管制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商业、宴会厅、大堂等大空间用房采用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

冷水机组热回收利用:本项目五星级酒店及酒店式公寓热水使用量较大,通过部分冷水机组采用热回收形式,回收热量用于生活热水加热,以节省运行能耗。

排风热回收:空调新风及排风设置全热交换器,回收排风中的余热,各系统也根据各自集中回风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本系统最小室外新风量需求,降低室外新风处理能耗。

水蓄冷系统:在商业、办公、公寓、裙房酒店用房等组成的综合区域,设置水蓄冷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一起作为该综合区域的集中冷源系统的辅助设施。

地源热泵:本工程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采用桩基埋管形式,能源桩布置在裙房区域的工程桩内,冬季供热时作为蒸汽锅炉的预热,换热量预计可达450KW;夏季供冷时作为冷源,换热量预计可达200冷吨。

2.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水器具:本项目的公共卫生间采用一次冲水量小于6升的节水型两档式座便器和感应式陶瓷片密封水嘴等节水型洁具,节水率预计为15%。

非传统水源利用:(1)雨水回用,雨水收集范围为主楼及裙楼屋面雨水,处理后用于地下车库冲洗、道路浇洒、室外景观浇灌等。(2)中水回用,本项目收集宾馆、酒店式公寓每天产生的可二次利用的优质杂排水,使用中水回收利用设备处理后,利用重力作用向下输送到办公区域冲厕,节省输送能耗。

节水喷灌:利用专门的喷头将有压水(流量q>250L/h)送到灌溉地段,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分布于植物间进行灌溉。

2.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散装水泥:可有效减少施工现场噪声和粉尘污染,减少材料损耗和节约水泥的包装纸袋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结构优化:武汉中心采用巨型柱—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在结构体系不变的基础上,对剪力墙外墙的厚度、框架柱截面和框架梁的截面进行了优化调整。

2.5室内环境质量

可调节外遮阳:在塔楼与裙楼连廊上空的玻璃房内设置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强烈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采光:选用透光系数为42%的玻璃,窗墙比0.5~0.7,办公和酒店类功能区域室内采光系数高于75%,能够满足室内自然采光的需求;地下车库将安装40个导光筒来改善自然采光效果。

2.6运营管理

BMS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集散控制方式,各系统均为具有独立控制、监测功能,各自管理所属范围设备的运行,并向BMS输出数据和信号同时接受BMA的输入数据及信号。

BAS楼宇控制系统:统筹控制空调系统设备的启停和运转情况,采用分散控制,集中央监视方式(用中央监视器进行启停、监视、计测、设定变更等操作)。

3.结语

本项目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关系,倡导绿色、生态,利用多种节能举措,充分体现了“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

第5篇:绿色建筑技术范文

1.1空间功能设计分析

这座建筑地下2层,地上5层,包括研究室实验室、办公室、教室和餐厅以及公共区域。主要的设备以及研究用房呈一字形排布,凸出“T”部分为2层,主要是报告厅、教学及共享空间。学生和教师通过公共空间的楼梯到达上下层。每一层中庭都有布置舒适的桌椅供师生们交流,这也是与设计者的协作精神不谋而合。实验室主要在第2层~第4层的“一”字部分,是由不间断连续的空间组合而成,这就是考虑到多个研究小组之间的交流而产生的平面布置。实验室需要采光以及大型设备的运输,因此条形走廊同实验室的布置相平行。中庭部分大量使用自然采光的天窗并同时观赏到室外运动场地而采用的玻璃幕墙,将室外景色引入室内,同时也将室内景色延伸到室外。在大楼中安装使用声控灯能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机械系统装置和低振动试验室布置在地下室,功能分区合理安排,能有效的减少噪声的相互干扰。

1.2场地设计分析

建筑的设计充分与场地设计相结合,推广绿色交通的实施和公共交通的发展。建筑场地附近有5个公交站点,在场地内设有30个自行车位,大楼的内部设有60个淋浴头,供骑车师生使用。在这种短距离出行模式大力提倡下,进一步强调了低碳交通和低碳出行,满足师生交通需求的同时也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该设计减少硬化土地比例,与生态协调发展,师生积极参与,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因此,从康奈尔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设计中的种种细节可以看出设计者对环境的崇高敬意。

2建筑节能技术

2.1屋顶绿植与节水

在屋顶设计方面,迈耶在屋顶上种植绿色植物,这些是当地松软的、具有良好吸水性的植物,它们的优点在于可以保持低温隔热,减小屋顶雨水径流时间,降低排水系统压力,同时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康奈尔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拥有一套高效的废水回收系统和节约用水的模式,有32%的用水使用低流速设备,配合使用高效的废水回收系统,使得大楼减少废水排放高达40%,与同等规模建筑相比每年节水约170万L。

2.2环保建材及湖水冷却系统

康奈尔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在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方面,有超过65%的建筑废料可以再回收利用,同时有超过60%的木材或者木制品来自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再生林。建筑工程中使用所有的绘画材料、密封剂和含有粘合剂的地毯含有的有机物都是低挥发性的,这对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令人瞩目的是大楼使用了康奈尔大学拥有先进的湖水资源冷却系统,充分利用卡尤加湖(CayugaLake)地理优势,减少污染性的制冷装置,并且减少对矿物燃料的依赖,大大节省了制冷能耗。与传统制冷相比,大楼每年节水333万L。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仅仅是康奈尔大学中的一个缩影。高效的冷却系统是一种更具成本效益和可靠服务的措施,从长远来看,在提供优质环境的同时,也为校园制冷方面减少了80%的能源消耗。湖水冷却系统与之前的制冷相比平均每年节电2000万kWh,这些节省下来的电量足以供应2500户家庭使用。在夏季提供制冷的同时,冬季也可以供暖。事实已证明,校园水系统和湖水冷却系统配合的很默契,二者协同合作且不会相互干扰,通过热交换器将湖水能量传递给校园水系统,热水自然流动,同时从热到冷释放能量,无需额外压力去驱动。湖水冷却系统有独立的监测装置,保证在从湖水中获得能量的同时不会破坏湖水环境,在得到能量的同时也不会干扰校园正常的用水。

2.3冷梁技术应用

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空调通风系统对于整个实验室亦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将湖水冷却系统和空调系统结合在一起,运用新技术,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在实验室中使用冷梁系统,有助于实验室空气温度均匀分布和有效节能。简而言之,冷梁系统是一种对流冷却技术,把经过处理的新风送入冷梁后,通过喷嘴高速喷射,在冷梁箱体内部形成局部负压,驱使室内空气进入冷梁,经冷却水盘管线冷却以后,从两侧送风口送入室内。冷梁是由一系列被动的或者主动的设备组成。主动式可以通风、除湿、制冷或者制热,被动式的只能通过物理原理制冷。水路方面一共是两个过程:一方面从制冷机到空气处理机,并且最后再流回制冷机的冷冻水循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流经主动式冷梁制冷水的循环。其中冷冻水循环中的冷水低于制冷水循环中的冷水的温度,两个水循环系统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最终将室内热量排放到室外。主动式冷梁冬季则通过空调系统和湖水系统与热交换器持续为室内供暖。可以看出,冷梁技术具有舒适节能、空间小、低噪声、易于操作维护简单的优势。

3结语

第6篇:绿色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绿色施工;节能;建筑工程

一、绿色施工的概念和内涵

绿色施工,是基于现代环境保护理念以及资源效益相结合基础上,关于建筑工程开发实施的一种现代环保型的施工技术理论。所谓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尽可能的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水电能源、建筑材料等资源的节约,它涉及到减少物质化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方式构建传统施工技术与文明施工、减少噪音、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要求相结合的施工模式。绿色施工技术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利于提升施工企业形象,而且有利于企业降低施工能耗,控制施工质量,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绿色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理论升华,是人们构建和谐生态居住条件,优化自然生活环境的重要技术措施。

二、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控制扬尘

施工现场产生的扬尘是污染大气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采取控制扬尘的措施

。如在运输易出现飞扬、散落、遗漏现象的物料时,应对车辆采取严密的封闭措施;在施工现场的合理区域设置洗车槽,以保证所排放的污水不会污染道路;在土方作业、安装装修、结构施工、拆除临时构建物阶段时,应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而采取清理积尘、洒水、高压喷雾、围档等防扬尘措施。

2.节约施工用地

应掌握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基础设施以及管线的分布情况,保护场地内现有的地方特色资源和文物古迹。如需设置临时施工用地,应遵循用地面积最小化的原则进行设计,使平面布局规划得紧凑、合理,提高用地的利用效率。在铺设施工现场道路时,应采用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环形通路的铺设方案,力求减少道路的占地面积。

3.保护施工土壤

为了防止建筑施工造成土壤流失、土壤侵蚀,应制定施工土壤保护措施。对于施工中所造成的裸土现象,应及时在此处区域种植速生草种,保护生态环境;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士壤流失;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对于存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士壤和地下水;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土壤侵蚀。

4.控制水污染

根据施工现场中产生污水的不同情况,实施与此相对应的防控措施,如设置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等;对排放的污水进行水质监测,并出具权威的污水检测报告,确保污水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要求;对涉及有毒性的油料和材料的存储地,应设计密封严密的隔水层,认真做好防渗、防漏处理。

5.控制噪声与振动

为了减少建筑施工所导致的噪声与振动对周围居民以及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应保证距离居民区不足二百米的工程,在晚上21点至早上6点这段时间内不予施工;采用低振动、低噪音的施工机具,并设置临时隔音和隔振动的屏障措施,如在使用电刨、电锯、输送泵之前搭设临时封闭式机棚,该机棚应选址在离居民区较远的方位处设置;实时监测施工噪音,控制其不能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音限制》的相关规定。

6.控制施工垃圾

绿色施工应遵循减量化原则,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如住宅建筑的垃圾不能超过每万平方米400吨的产出量;做好施工垃圾回收再利用工作,对垃圾进行分门别类处置,力求垃圾的回收率和再利用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拆除建筑物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率和再利用率达到四十以上;在施工人员的生活区域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将生活垃圾利用袋装的方式进行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尽量进行分类,集中送到施工现场垃圾站,统一运出,切不可囤积过久。

三、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建议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加,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不断进步。从总体看,绿色建筑技术的施工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绿色建筑备受追捧的同时,却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1.考虑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的可行性

要想真正将绿色建筑技术迅速应用和推广开来,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绿色施工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过程中,要通过技术创新等措施来降低绿色建筑技术的施工成本的同时要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因为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管理等密切相关,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做保障。此外,推广绿色施工技术,要更多的使用清洁能源和现代施工技术,降低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此时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支持等调控手段,鼓励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及运用。

2.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只有让全社会对绿色技术达成共识,绿色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才有可能在社会各个阶层真正形成。所以,增强社会大众的绿色技术施工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针对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要让施工企业真正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以不断满足社会和公众不断增长的绿色环保需求。其次,可以建立示范性的绿色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加强对优秀绿色建筑技术的宣传和应用力度,同时要做好绿色技术施工前后经济效果的比较,为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积累资料。

3.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离不开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作保障。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了《绿色施工导则(、《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文件和标准。但这对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和技术的推广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法规、制度体系的制定有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多行业、多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所以,绿色建筑相关法规、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相关部门的不断调研和持续努力。

四、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生活理念的转变,绿色环保意识成为现代建筑的需求(绿色施工技术,是当今社会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实践与应用(新时期,优化技术措施,坚持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开发,是推动现代建筑行业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惠玲,李军钟钦.新视角下的我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第7篇:绿色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环境保护越来越被各方重视,各方也都在采取行动,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工程建设领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以前的基础上于2014年4日15日第408号公告,批准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为国家标准。如此,要建设绿色建筑,工程建设中就必然涉及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文章简要阐述了绿色施工技术中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等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一)太阳能利用技术

1.主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主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广义上指太阳能的热能利用,其应用分为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太阳能热能利用方式,例如建筑取暖或者热水器烧水等方式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二是对电能的一种利用与收集方式,即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所以主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设备包括风机、太阳能集热系统及散热器和泵等。其运行原理是利用高效率的集热装置系统来吸收太阳能,通过风机或者盘管等设备将所收集的热量传输到建筑的内部,用于建筑采暖和水的加热。此外,太阳能利用还要设计蓄热装置,以储存收集到的太阳能。

2.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原理为温室效应:根据建筑的朝向和周围环境对其空间分布、外部形体等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将色彩、关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配件优化组合,进行太阳能采集、储存、辐射分布的设置,来解决建筑冬季采暖等问题。如果夏季采取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要控制阳光和空气,使二者可以在合理时间范围内进入到建筑内部,达到存储与分配热量、隔绝热空气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合理的组织自然条件下的通风、散逸室内多余的热量,达到致凉效果。

(二)风能利用技术

风能利用技术是利用自然界的风吹动风叶,形成风能并将风能通过设备转换成电能输送到其他用电单位。风能既方便又环保,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天然能源。利用建筑环境的风能发电并直接用于建筑本身,则可降低所产生的电能在输送上的投资和损耗。风能利用和太阳能利用,两者各有千秋,可以弥补相互间的不足。如遇阴雨天气,则可利用风能,晴天则可利用太阳能,如此能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不间断地进行。

(三)地源热泵节能技术

地源热泵是利用地能与水进行冷热交换,是水源热泵具备冷热源:冬季时,地源热泵从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将热量“取”出来,供给建筑室内采暖,此时地能相当于“热源”;夏季时,地源热泵则将建筑室内的热量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时地能相当于“冷源”。与传统空调和供热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节约水资源、可再生利用以及有利环保等特点。

(四)门窗节能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门窗的保温效果在建筑围护结构最为薄弱,其传热系数为3.0W/(m2・k)左右,而建筑物外墙的传热系数只有0.6W/(m2・k)左右,门窗,二者相差数倍,窗墙之比越大,建筑物能耗则越高。因此,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外窗的面积不宜过大,窗墙比要合理,尽可能降低能耗。节能型建筑材料选择是门窗节能施工技术的重要方面,型材宜选择塑钢节能门窗,玻璃宜选择中空玻璃。

(五)屋面建筑节能技术

屋面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有“隔离太阳辐射”和“冷屋顶”两大技术。其中“隔离太阳辐射”技术包括屋面绿化、浅色坡屋面和架空屋面技术。屋面是太阳辐射最直接、最强烈也是时间最长的部分,要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能耗,就需要有效地隔绝部分太阳辐射热量。“冷屋顶”是一种反射率高的屋顶节能技术,是通过涂抹高反射率涂料来减少对太阳光的吸收,调节室内昼夜温度。

二、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技术

(一)场地布置。工程施工阶段节地的主要措施在于对临时设施如何处置和施工道路如何设置。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合理规划工地临建、施工便道及硬地坪,并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管线、道路等为施工服务;还应根据施工人员的数量、现场条件、施工规模以及材料和设备需用计划等确定施工用地面积;施工现场所需仓库、材料堆场、作业棚、加工厂等布置应靠近既有交通线路,以便于缩短运输距离;材料宜采取分批进现的方式,以利于减少材料堆放占地量;砂浆搅拌站宜布置在施工道路与在建建筑之间。

(二)施工技术方面。临建建设禁止使用粘土砖。土方开挖施工应根据工程需要采取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

(一)节水龙头。据有关数据,节水龙头与普通的传统水龙头相比,每分钟水龙头出水量可降低约80%。现在节水龙头采用的节水技术有加气、限流、提高器具密闭性、抗结垢性能等,通过控制水龙头的过流断面降、低水龙头的出流量来控制水流的大小,进而达到节水的目的。随着建设进步,现在还有采用感应龙头、延时龙头、定时关闭水龙头、节水型多功能淋浴喷头等特种龙头,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二)节水便器、节水淋浴器。节水便器是在保证卫生要求、使用功能和排水管道输送能力条件下,一次冲洗水量不大于6L水的便器。节水便器有很多种类,其中虹吸式便器较为适用,它是将负压的原理应用于冲洗水头和排便管道,利用负压将粪便等吸出排放。虹吸式便器经过结构优化,其水封、卫生及密封性能都比较好,冲洗用水量一次只有3~6L(即大便用6L,小便用3L)。节水淋浴器节水原理与水龙头相似,通过在淋浴器内增加增压设施或者采用加气装置,从而减少水的过流量,达到节约用水效果。

(三)水输送过程的节水技术

1.水压控制。为了让水供应到高层的住户,都会安装一个高压泵之类的设备,如此会使底层住户的水压过高,容易造成水的浪费。一方面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在设定合理的配水水压时,必须要依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要详细调研,对整个区域、整栋楼层都做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水压值。另一方面采取减压措施,为了使水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可以尝试在底层采用一些减压的设备,如减压阀、减压孔板、节流塞等,这样在流出端就能够减少超压带来的水资源浪费。

2.减少热水系统无效冷水量。建筑热水供应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例如,居民在需要热水时,首先必须放掉水管里面的冷水,这一部分冷水往往就直接浪费了。可以通过选用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降低调节温度的过程中水的流失,减少调温时间,样就直接减少了调温带来的浪费。另外,热水箱的选用上也必须特别注意,要选择那些水温稳定的热水设备,否则一会热一会冷会造成水更多的浪费。

(四)中水循环利用技术。中水是指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如洗菜、洗碗等水,经过相应的处理,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最终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建筑中水回用系统中的水源取自本建筑系统内的杂排水,该排水经集流处理后可为建筑内冲洗便器、建筑外清洗车、绿化等提供水源。中水处理设施可根据该建筑的条件差异设置在其内部或相临近的外部。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中,材料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70%以上。在施工中材料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故而,降低材料消耗、材料回收利用是绿色施工的内在要求。

(一)提高废料的利用率。施工单位要制定严谨的材料存、领、用方面的管理制度,实行定额、限额领料,防止多领、超用,控制材料的消耗。废料回收利用方面,编制可回收再利用废料清单,并在施工现场设立回收场所,将清单中的废料进行集中存放,以利于下次再用,进而提高废料的利用率。

(二)合理采购。采购是节约材料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要根据材料周转时间、材料库存情况以及施工进度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避免采购过多而造成积压或者浪费。同时,对所采购的材料要按照材料存放要求和施工现场平面进行合理布置,以免现场存放条件不合理或二次搬运过程中导致的浪费。

(三)深化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方案可行与否不仅影响工期也影响材料消耗,为此,实体材料方面,要对钢筋、混凝土等主要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钢筋加工、绑扎等环节中降低钢筋损耗,混凝土收料要严格,避免超耗;非实体材料方面,要对脚手架、模板等专项方案进行优化,施工工期要优化合理安排,以提高脚手架、模板等材料的周转频率,降低和减少非实体材料的投入和消耗。

五、环保措施

(一)噪声的控制。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对周围居民影响比较大,应设置隔音设施和噪声监测装置,如发现噪声超标,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夜间施工时,噪声指标要符合国家规范相关规定,施工机械和设备要尽量选择先进的低噪声的,同时要做好维护和保养。

(二)固体废弃物控制。工程施工都会有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大多被直接运送到城市周边的垃圾场,不利于保护城市环境。施工中应将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后,分类集中堆放,有条件施工单位可将建筑垃圾粉碎回填;对于所开挖的土石方,不能利用的应尽量回填,保护水土。

(三)控制施工污水排放。施工中的污水主要源自有生活、施工等用水。其中施工用水主要是搅拌砂浆的余水,基础开挖时抽取基坑的水,洗车水,这些水一般都混合较多的泥砂,可通过沉淀处理,然后再排入市政管道。施工中的卫生、食堂等用后的生活污水,要经过化粪池处理才能外排。雨水则可于建筑物的四周、道路的两边设置集水、排水沟,将雨水统一收集到沉淀池,经过过滤处理后再外排。

(三)扬尘的控制。施工现场有无扬尘,是检验施工环境的指标之一。对施工现场的扬尘可采取几种措施加以控制:一是施工现场洒水、清扫,来保持施工场地整洁,洒水可使用施工中经过沉淀处理的污水,不要使用市政自来水,以达到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再利用。二是土方处理,对堆放的土方,可对其进行覆盖;的土地面很容易产生扬尘,则可通过覆盖或者种植易生长的草和植物来控制;运送渣土、土方等车辆也易产生扬尘,必须进行遮盖或封闭;如果施工现场位于市区内,可在进口和出口处设置吸湿垫及冲洗池,以保持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清洁。

(四)控制光污染。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大型照明灯具,要严格控制照射角度和照射方向,防止强光外射,造成光污染。一般采取定式的弧光防护罩对大型照明设备进行防护。夜间进行焊接时,应采取遮光措施或者设置遮光棚。

结束语

绿色施工技术还有许多种类,本文只是对其中的一部分做了简要阐述。在具体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要根据地域特征、气候地质状况以及建筑特点等,合理选择绿色施工技术。随着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绿色建筑将越来越普及,绿色施工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绿色施工导则[S]. 建质[2007]223号.

[2]DB11/513D2008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S].2008.

第8篇:绿色建筑技术范文

Abstract: Currently,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ly extend of the demand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urbanization, the number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s growing.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n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ing society proposed by our country in the current era, the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so that the human lif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get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s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then the advantages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ies and will discus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ies in constructions.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建造;技术

Key words: building work;green;building;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6-0139-02

1 传统建筑工程建造技术存在的问题

环境污染是各国都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国内目前主要的环境污染是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环保建筑相关职位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建筑施工各种机械作业,会排放大量的尾气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施工生产而产生的大量污水的排放,会造成水源污染等。建筑施工的危害会严重地破坏施工单位的企业形象,社会舆论也会随之而来,十分不利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1.1 建筑工程施工造成大气污染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作业,会排放大量的尾气污染物、大量扬尘、汽车装车不当洒落在街道上的尘灰,如洒水车不能及时洒水,尘灰遇风便会漫天飞扬,然后混合在大气中。

1.2 建筑工程施工造成水源污染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施工生产而产生的大量污水的排放,这些污水如果不妥善的处理,便会污染地面水,如果污染严重,还会对地下水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施工设备在使用中会产生大量含油的废水,如果这些水不及时处理,或者是直接排入河流之中,会严重影响到水质。

1.3 建筑工程施工造成能源浪费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很多能源,这其中有再生的、非再生的能源。这些能源都是十分宝贵的,所以建筑施工应该合理提高能源利用率,尽量降低对能源的浪费。

1.4 传统建造技术污染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损害

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由于对粉尘污染、噪声污染不加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会造成施工人员呼吸道疾病以及精神紊乱等状况,严重的会对施工人员听力、视觉等造成终身影响。

2 建筑工程绿色建造技术的优势

2.1 提高能源利用率,为建筑工程提供充足能源

绿色建造技术是我们在建筑施工中出现频繁的一门新兴技术,是在保证建筑的美观性、安全性、实用性、稳定防震性的前提下,提高地球能源的利用率,节约地球现有的资源。因此绿色建造技术可以解决建筑工作能源匮乏的问题,为建筑工程提供充足能源,促进建筑工程长远发展。

传统建筑在建筑结构与使用材料方面并不具有节能特点,建筑本身能源供应完全依靠外部电力供应,而绿色建筑能够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与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做到能源的节约与利用,如绿色建筑屋顶设置有雨水收集器,能够将雨水收集后通过过滤装置净化供建筑使用;部分节能建筑分别采用太阳能或风能发电-蓄电装置(如图1),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能源转换,较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能够节约能耗达到30%~60%左右;部分建筑在墙体中使用保温膜对墙体进行隔热化处理,实现了能源节约(如图2)。

2.2 降低建筑材料带给环境污染,树立建筑企业良好形象

在以往的经验中,不难发现凡是路过施工现场都是乌烟瘴气,尘灰漫天飞扬、建筑场地堆放的垃圾、噪声不断等。这些看似不带危害性质的物体,实际上对环境的危害都是十分大的。而绿色建造技术的出现,正好解除了建筑施工的这一弊端。比如在污水处理方面,可以回收继续利用,建筑施工排放的污水,可以通过三级处理,进行消毒后回用,不仅环保而且节能。可以使建筑企业能够在完成施工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受到居民的信赖。

绿色建筑在材料的使用方面分别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选择建筑材料为环保节能材料,如墙体节能材料、装修环保材料等,这些材料的制作是采用材料合成或废料回收合成制作,其成本与实用价值更高,也就使得建筑造价的节省;其次,材料需要考虑到减少有害化学物质如甲醛、苯丙胺等工业添加剂对外界的释放等,绿色建筑对于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与传统建筑相比,能够有效减少80%以上。

2.3 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维护建筑施工和谐发展

不难发现,在我们的身边,凡是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多多少都会有一点身体疾病,而这除了建筑施工是一门非常苦累的职业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筑材料使用中产生的污染,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有的工人会集体反对建筑企业的使用危害身体的材料,进而经常会出现集体罢工的现象,会极大程度的延误工期。而绿色建造技术的出现,可谓是建筑施工人的福音,新技术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建筑材料带给他们本身的伤害,同时也起到了维护建筑施工和谐发展的作用。

3 建筑工程绿色建造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挑战

建筑工作绿色建造技术利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但在当前时期,还需要对绿色建造技术进行不断深入和优化。

3.1 优化绿色施工技术

一门新兴的技术,总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事实上,绿色建造的材料有很多,我们要因地制宜地考虑选择适合当地的技术,再加以设计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技术与实践的不断结合中,发现问题,并制定针对性优化措施来优化绿色建造技术。从而节约建筑资源,节约社会成本。

3.2 加强绿色建造技术的理论指导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算是比较晚的,所以在理论指导与实际经验的总结方面还有所欠缺,在建筑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等环境综合保护方面的标准体系尚没建立,缺乏权威的效果评估体系,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结合建造实践活动,对绿色建造技术加以完善,形成符合我国社会与国情的建造理论。

3.3 绿色建造技术将不断与先进技术融合

现代的绿色建造过程,要求增加机械化施工水平,采用一体化建造设计格局,在材料的使用方面选取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材料,因此需要我国绿色建造技术在起步较晚的背景下,不断加强与国际先进国家的技术交流,从而完善和提高我国绿色建造技术。

4 绿色建筑节能表现

在建筑节能方面,绿色建筑在能源的使用方面能够更加节能,一方面归功于绿色建筑在建筑材料使用中采用高效节能材料,其隔热效果、采光效果优于一般建筑,另一方面,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绿色建筑采用能源共用或能源回收技术,对建筑能源进行优化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基本目的。如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莘庄生态建筑示范楼,主要包括一座办公楼与两座住宅实验楼,在绿色节能方面表现优异,具体数据见表1。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莘庄生态建筑示范楼在绿色节能资源方面的设计主要涵盖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能够通过自然能量进行电能的转换与储存,同时建筑设计了雨水收集器与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能够加强建筑内的水循环利用,与传统建筑相比,其节能率能够达到30%~50%。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绿色建造技术,是解决我国建筑行业弊端的一门新兴技术,这门技术的出现十分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它以“四新技术”迅速在国内的建筑行业中崛起,不仅加快了我国建筑行业和国际接轨的步伐,还为环保事业做出了一份贡献。不过这虽然是绿色建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仍然要有继续研究、探索、发展的决心,勇于迎面应对绿色建造技术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让我国的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稳定、安全、环保、实用、持久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李家清.刍议建筑工程绿色建造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5:150-152.

第9篇:绿色建筑技术范文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 绿色建筑的涵义

关于绿色建筑的涵义,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做出过不同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威尔夫妇在其所著的《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一书中提出的关于绿色建筑的六个原则:节约能源、结合气候、材料循环利用、尊重用户、尊重环境和整体设计观。威尔夫妇指出,绿色设计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但真正让我们感到新奇的是如何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我国 2006 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对绿色建筑的明确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的地方在于:采用了不破坏自然环境的设计,强调“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土地、水、电、燃料、废弃物等各类资源,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营造具有地方文化和社区归属感的建筑环境;满足使用者对“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建筑空间需求。总之,绿色建筑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将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二、 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演变

早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注重运用技术来实现节能,大致分为“软技术”与“硬技术”两种设计策略。前者强调适用性技术的运用和对传统地方化建造经验的借鉴,如舒马赫提出的“中间技术”,其特点表现为:价格低廉,人人可以享用,适合于小规模应用,且适应人类的创造需要;后者则更突出用技术革新带动建筑效率的提高,如富勒提出的“少费多用”思想,即力争使用较少的原材料、能量和时间。通过技术的发展和设计者的创造性劳动,创造出高效利用能量和物质材料的建筑。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绿色建筑技术性日益增强,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也更加注重社会性。一方面,绿色建筑技术在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上面不断拓展,而且由原先更多关注护结构本身的设计转变为技术与建筑整体实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中开始融入地方文化、社区文化、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社会性元素,不再单纯强调技术,而是从技术、经济、社会三方面要素整合形成了完整体系。

三、 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设计、建造及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节能、经济、舒适等综合因素,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设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现代开放、端庄朴实、简洁流畅、动态亲民的建筑形象,从选址到格局、从朝向到风向、从平面到外向、从间距到界面、从单体到群体,都要充分利用天然能源,充分体现材质的轻重、粗细、虚实对比以及建筑设计中各类节能、环保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但是,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却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贪大求洋,既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又违背绿色建筑追求高效、适用的原则;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发展落后,产业集中度低,科技含量也不高;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照明设备大部分存在能耗高的缺陷,区域适宜性差。此外,现行的体制环境对绿色建筑设计重视不够,相应的绿色建筑节能生态设计体系尚未成熟,缺乏专业的设计团队和技术人才,设计能力较为落后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

绿色建筑设计要坚持走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以适宜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创新来支撑绿色建筑的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与装备、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等;适宜性技术主要是指合理的工艺手段与新技术产品组合、低技术与高技术结合,低技术如自然通风、外遮阳措施、科学的使用能源、雨水收集等,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选择与创造本土化的适应性绿色技术。此外,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要通过多种技术耦合作用效果集中体现。要在创造符合需求的产品与丰富的技术资源供给之间创造出匹配,促进多种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四、 绿色建筑的展望

发展绿色建筑的总体思路应该是采用适宜的技术走本土化的道路,结合地域性和建筑技术的适用性。根据各地方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和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而且要考虑绿色建筑各单项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和集成性,突出绿色建筑整体的综合性能和效益。针对目前国内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1. 站在全寿命周期的角度,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原则,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拆除的全寿命周期开展技术研究。针对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低能耗大型建筑技术、高效集中供热热源和输配系统技术、高效热泵采暖制冷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

2. 编制绿色建筑有关技术规范,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目录,促进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大力推广外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立体绿化、底层架空、透水型铺地材料、太阳能空调、节能隔音门窗、节能照明、节水器具等各种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等。

3. 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标准,包括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性标准以及根据不同绿色要素设定的专用标准,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专用标准、节能与能源利用专用标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专用标准、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专用标准、环境保护专用标准、室内环境质量专用标准等。这些标准既要从各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起到指导和考核作用,又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