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行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过去几十年内,我国服装业虽然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发展还是相对滞后,仍未脱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范畴。生产技术不高、科技成果推广障碍重重、品牌内涵空洞、产品环保要求不达标等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随着个性化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流行时尚的代表——服装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质量上追求健康;在衣着感受追求舒适、自然;在品牌体验上追求个性、高贵。服装,越来越成为身份的象征,特别是城市居民,其消费更加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要迎合这种新形势下的消费需求,我国的服装不仅要在生产质量“硬功夫”上加大力度,而且更应在品牌经营上要有所建树,极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国际服装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WTO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抢占市场制高点,在狼烟四起的国际服装市场分得一杯“羹”。
为此,我国服装行业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升级。
一,竞争优势升级——从产业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近年来,全球服装业的竞争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正在从产业优势向品牌优势发展,服装企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装业的唯一优势是劳动力密集,然而这种优势是最仓白无力。我国服装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在竞争优势上升级,实现从产业优势向品牌优势升级,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优势,实现从产品单一、类型单一向多品种、多类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跨越。
二,产品质量层面升级——加强绿色环保意识。随着地球生存环境日益变差,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然、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服装功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这种新的消费浪潮下,各国都在积极开发、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产品。随着新材料的开发的新技术的应用,纺织品的功能也不断创新,开发出了如抗菌、免烫抗皱、、阻燃、防静电、防紫外线、防电磁波等具有环保健康色彩的服装产品,这些产品推向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的服装生产商、销售商应该树立绿色环保意识,积极开发和生产生态纺织品和绿色环保服装,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升级——从车间文化向品牌文化转变。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决策与经营决策的内驱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能否有效地建设和传播企业文化、并进行文化改革,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和前途。
服装文化是时尚文化。在服装品牌经营时代,服装企业的文化传播层面也从以前车间向消费者延伸。现代服装企业文化不仅只体现在追求车间成衣的质量、产量,更多的是转向品牌内涵与外在形象。这就决定了我们服装企业文化传播必须深度化、广度化、品牌化、时尚化。消费者在选择服装时,不只是停留在质量、款式、花色等粗略层面,而更深入到品牌形象及所能带来的一种文化价值体验。可以这么说,服装企业不仅是制造服装的企业,更是一个制造时尚、制造衣着文化的拓荒者、引路人。
四,营销方式升级——向整合营销发展。产品的竞争,一定意义上是企业市场化运作水平、能力、机制、体制的综合竞争。市场的一线是消费者、是终端,市场能不能接受产品,看的就是终端的那“临门一脚”。
为使终端这“临门一脚”更具杀伤力,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在通路上不断创新,改变以前单一陈旧的批发模式,转向直营、、加盟等新一代服装营销模式。在具体的营销手法上也有更大突破,不再是单一的广告轰炸,而是科学地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及品牌自身资源,通过有较的品牌推广策略达到效果最大化、最优化,如参加服装展览会、邀请明星做代言人、举办公益活动、各类新颖的促销活动等。通过规模化、规范化的制及连锁经营,在科学的品牌推广方法下使产品尽快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摘 要:“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智能制造时代已经到来,探究中国服装制造业新模式,利用智能化制造模式解决传统服装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上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化制造模式;服装产业
随着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消费模式的改变让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服装制造和销售模式已完全无法应对多样的消费群体,劳动成本增加,中国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库存压力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服装企业发展的枷锁,同时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入驻更让本土服装企业雪上加霜,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本土服装企业纷纷提出“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计划,通过智能化制造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一、背景介绍
1.传统服装制造的困境
服装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型密集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依靠自身的人口红利得到快速的发展,然而伴随人工费的增长,中国服装企业原有的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许多国际时装大牌将自己的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与此同时,消费者需求发生巨大转变,过去批量化制造销售模式已无法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传统的服装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共存的双重困境。
2.个性化消费模式的普及
互联网时代全面普及让个性化消费需求成为主流,追求个性化定制的全球智能化生产被预测为改变未来的十大科技之首,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英国“高价值制造”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其主要方向都是立足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基础上,实现个性化产品的智能生产和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定制并非传统意义的高而贵,而是追求产品的精而美,是以最低的价格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商业生态。
二、中国服装企业对智造化模式的探索
1.什么是服装行业的智造
服装行业的智造与其他行业的智造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服装行业智造模式旨在解决其高库存、密集型劳动力问题,对于服装的智能制造,主要看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综合性,能以有效的生产力匹配足够的销售量,让普通的产品实现80%的售罄率,实现大规模定制服务。服装智造化模式的核心是在整条价值链中随着需求波动可以调节生产的多少,调节产品质量标准的高低,能对市场有灵动的适应性。
2.中国服装企业对智造模式的探索
青岛红领集团作为国内最早去探索服装智能制造的企业为中国服装企业智能制造起到很好的示范性作用,红领集团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和信息化等技术,探索出一条中国服装企业自主品牌的特色发展道路,实现了远程个性化定制、质量管控流程信息化、生产过程集成协同操作、云端售后服务。
红领公司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研发出30多个信息系统,贯通公司运营各层面,系统包括自动设计制版系统(CAD)、物料管理系统(WMS)、生产计划管理系统(APS)、跨境电商定制直销平台(C2M),实现数据和信息实时共享,避免了信息孤岛。红领打造了定制产品工业化智能制造模模式,搭建了个性化定制平台,消费者直接给工厂下单,取消中间环节,以“定制”模式为核心,把C和M整合到平台上,实现了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形成以“定制”为核心的共生共赢的生态圈。红领集团智造模式成功之处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以销定产的销售模式
库存是制约服装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红领在探索智能化制造的道路过程中,首先通过个性化定制的产销结合的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红领的工厂订单信息全程来源于销售端的数据反馈,通过大数据软件整合订单的信息,实现最优质、最快速的生产制造,产品在72小时之内完成并交付到顾客手中,将C端和M端的直接结合,彻底解决库存问题。
(2)以数据为载体的智能化柔性供应链体系
红领通过搭建魔幻工厂平台实现消费者与制造商之间的定制,通过对顾客提供的数据清洗将混乱无用的数据转化成智能制造的生产数据。同时收集以往生产过程的款式数据和工艺数据,力求制造出最贴合人体的服装款式。红领在打造协同创新的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体系过程中,生产单元直接接收在线平台定制信息并自动生成的订单,自动设计制版系统根据订单上顾客体型数据进行自动运算,生成电子版型传输到CAM自动裁剪设备,客户工艺信息同时传输到生产单元系统接收站,在组织节点进行工艺分解和任务分解,通过指令将分解任务传达到各部门(工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传感器,持续不断地收集任务完成状况,反馈至中央决策系统及电子商务系统,实时掌控整个生产流程,实现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化设备高质、高效的完成产品制作。
(3)智能化生产体系运作
红领利用智能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将打版智能化,实现了一人一版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让制版速度更快,过去制版师傅每天最多打两个版,智能CAD技术可以实现5分钟一版的高效率制版。红领在工艺制作方面也力求完美,利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方式,开发了离散制造MTM模块,把款式、尺码以及色等管理都做智能化管理,在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过程中避免传统缝制工艺中存在的人为误差。
(4)个性化定制的C2M商业模式
消费需求多元化,追求个性化服装定制服务对于传统服装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红领集团通过打造在线定制平台“魔幻工厂”,通过融合多个网络设计师平台,将新设计款式实时整合并录人工艺数据库、版型数据库、面辅料数据库,不断丰富系统数据库资源,并通过平台集中展示,为顾客提供一系列的自主设计、协同设计、个性化定制的体验场景,不断满足个性化消费多样性、时尚性。
三、未来中国服装智造的发展趋势
时尚产业目前形势日益复杂,虽然快时尚目前非常流行,但是个性化订制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快时尚和个性化并存的局面迫使各大公司从传统模式转型为更快、更新、更个性化的商业模式。针对服装供应链的复杂性以及末端的多变性,服装品牌和制造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将云计算、物联网、3D技术有效的运用到生产制作中,打造以数据驱动的更为敏捷、柔性的供应链,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沟通协作能力。
1.搭建时尚数据库
根据服装的构成元素,时尚数据库由时尚色彩数据字典、时尚面料数据字典、时尚辅料数据字典、时尚图案数据字典、时尚工艺数据字典、时尚款式数据字典、时尚风格数据字典等七大板块构成。将这些信息输入生产制造机器终端与产品设计相结合,计算机通过对销售数据的整合从服装数据字典中自动匹配每个细节部分,自动设计出满足消费者购买需求的产品。消费者也可拥有服装数据字典,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自主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服装款式,顾客将设计好的服装直接提交到后台,后台会根据顾客的需求筛选出合适的生产制造商,直接进行生产制造。
2.建立柔性服装供应链
搭建全球云时代生产供应链SCM管理专家系统,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底层控件为辅助,打通服装生产企业的制造环节,设计、打板、放码、排版、拉布、裁剪、缝制、整烫、包装实现生产一体化。同时打造基于三维人体测量系统、服装3D模拟试衣系统、服装CAM系统、服装CAD系统、服装拉布、供应链管理系统、裁剪系统、RFID系统、GST系统、智能吊挂系统、立体仓储系统、物流分拣系统等一系列硬软件设施的量身定制(Made to Measure,MTM)生产管理系统,让系统真正达到数字化管理和决策,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柔性供应链让大规模个性化服装定制得以实现,智能终端对离散制造行业柔性生产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单件流管理、制造全流程零占压、计划精细化自主管理、点对点的预警驱动,对应着源点目标系统自动协同、驱动资源给予满足,实现个性化定制产品价值链源点的最大价值管理,提高价值链条响应的时效性,降低的定制成本,让消费者以很低的价格得到最好的服务体验。
3.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生产和营销管理
未来的智能制造必然是将生产和销售有机的整合起来,让顾客与生产商直接对接,消费者网上平台挑选并设计自己满意的服装款式进行下单,顾客信息会自动生成订单并传输到ERP系统,ERP系统按照款式匹配数据生成制造订单,订单信息通过系统传送到CAD系统,CAD系统生成打版信息,再传送到智能裁缝系统(BMS),智能裁缝根据订单信息及打版CAD图样,进行上布、裁剪、雕花等信息化流程操作,再通过全自动吊挂生产线进行裁片缝制,通过物流系统发货,整个过程省去中间环节,同时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 让消费者感受到最优质的购物体验。
参考文献:
[1]程红.爱斯达的互联网+智能裁缝[J].中国质量,第41A期.
[2]吴艳,洪文进,吴小艺.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男装产品开发模式探究[J].毛纺科技,2015.
[3]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D].中国机械工程,2015.
[4]石美红,贺行行,朱欣娟等.个性化西服定制和虚拟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毛纺科技,2015.
[5]毕东贞.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缝纫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青岛:青岛大学,2012.
[6]蒋明炜.21世纪制造模式:协同制造[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
服装行业既是我县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也是我县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XX年××县服装行业实现产值27亿元左右:XX年可望达到34亿元,增幅达3xxxx。XX年服装行业创两税(增值税和消费税750xxxx元,占全县国税的2xxxx。加上地税,整个行业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总收入四分之一左右。到今年7月份止,我县服装行业已超额完成了年初下达的XX年全年税金任务的各项指标。这一行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服装行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这一行业对我县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在江苏省××开发区,就有“欣华”、“斯威尔”、“春雁”等三家在我县服装产业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企业,它们的年创产值均超过XXxxx元以上,每年创税在XXxx元,甚至在40xxxx元以上。
作为××的一员,我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也深深地敬爱着这个为××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行业。为了走近它、了解它,也为了能够对它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我走出校园,在各服装行业领导的帮助下,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全县三家有代表性的服装企业,以及县外贸局、国税局等部门进行调研。
调查过程
7月6日至8月10日,我先后采访了欣华服饰有限公司公司,春雁羽绒服装公司等几家企业,我也采访了县外贸局、县国税局等部门。每到一处,我们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在欣华服饰有限公司,张副总经理亲自带我参观了生产车间和样品陈列室。陈列室里各式各样的样品举不胜举。各季服装、睡衣、羽绒服,令我赞叹不已。在会客厅里,我就企业的生产规模、资金、纳税等情况,采访了张总。张总认真仔细地逐一作了解答。张总还跟我们推心置腹地讲了没有高科技含量的难处,希望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为将来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
7月12日,我们采访了春雁羽绒服装公司。在整洁的会议室里,我们问了吴总经理许多问题。包括该厂的一些概况、加入wto之后对该厂的一些影响等。吴总一一作了答复。“春雁”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生产值超亿元。主要生产羽绒服装、毛巾睡衣等。吴总认为,中国加入wto对该厂没有任何影响。而他觉得××发展服装行业的不利因素正不断增加。
随后,在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我们又参观了陈列室和制作车间。陈列室里,琳琅满目的服装令人应接不暇。紧接着,我们又来到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繁忙地工作着。首先是裁剪车间,再是缝纫车间、熨烫车间,最后是包装车间。每一道程序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原来,我们在陈列室里所看到的五花八门的服装就是这么制成的。
一星期后,我们又相继采访了××外贸局和国税局。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y chain, the importance of a compete industry chain to an enterprise in the mature market has been discussed. The enterprise can grow into the quick responder by high efficiently 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 to cut down the operation cost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profit.
2009年中国全年出口总额达 12 016 亿美元,首次赶超德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国,更有预计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取代日本升至全球第二位。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历史上来看,美、德、日都曾在全球国际贸易份额中占到过极大的比例,比如美国曾占到 1/3,德国也曾超过 12%,而中国现在只有 8% 左右。美、德、日这些贸易大国已经完成了制造业走向服务业的转型,现在都是以服务出口见长,更多的是在当地投资。不能单纯以排名看问题,我国的产业结构无疑还需要继续调整升级,而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产业链的调整、完善、升级。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召开,这一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将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也预示着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的到来。
通常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都有六大环节,即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加工制造、渠道经营、终端零售,这六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的部分,而其中产品设计与终端零售又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但是在目前的全球纺织服装行业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的核心环节,几乎都不是我国企业所控制的,我国只不过拥有国际纺织服装产业链里利润最薄的一环 ―― 加工制造。现今及未来的行业国际竞争既不是企业间的竞争,也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产业链的战场。
一、服装产业链的发展及现状
1. 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
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的发展是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中实现并形成。社会生产力包括了生产者、生产的物质和社会条件,产业是物化了的社会生产力,或是社会生产力的感性现实,产业即是实现社会生产的方式。
服装产业常是各国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先导产业,因为服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广阔的市场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服装产业属于活动密集型产业,在产业发展初期,周转快、技术门槛低,可以快速实现盈利,服装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也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纵观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历史,世界纺织服装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手工纺织服装阶段(农业社会 ― 18世纪产业革命前)、机械纺织服装阶段(18世纪产业革命 ― 19世纪上半叶)、电力纺织服装阶段(19世纪下半叶 ― 20世纪初)、现代纺织服装阶段(20世纪初 ― 20世纪70年代)、新经济纺织服装阶段(20世纪 70年代 ― 21世纪初)、生态经济纺织服装阶段(2009年 12月至今)。
2. 我国服装产业链的现状
产业链是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以产品为对象,以投入产出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依据特定的逻辑联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上下关联的、动态的链式中间组织。它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三是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四是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但起点和终点并非固定不变。
从我国服装业分布情况看,地区间行业发展呈不平衡态势,形成“工农商学兵,大家办服装”和“东盛南旺西北淡”的局面。东部沿海地区是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其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我国纺织服装工业近2/3 的产能,是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环渤海地区凭借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优越的投资条件、逐渐畅通的市场环境,成为承接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向中东北部地区梯度转移的侧重过渡区域,已成为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大纺织服装产业经济带。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力资源,但其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完整,更缺乏协调匹配性,发展极不平衡,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国家开发西部政策的引导下,更可作为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方向。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但我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 80% 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不断加强,但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总体来说,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缺乏规模效益。国内许多大规模的服装企业,实际上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其生产能力较强,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这类企业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比较重视,但由于市场营销能力薄弱,难以承受较大的市场波动。同时,由于设计能力不足,也限制了这类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服装业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行业内中小公司较多,很少有公司拥有产业全链产品定价权,现有相对上规模的公司中大多也是纺织和服装各自为阵、多元经营、动荡不安。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起伏不定或难以持久高效发展,在一定情况下是由于其产业链的割裂而造成的,在原料、设计、加工、物流、销售、服务、品牌(成品)链中,大部分公司往往只拥有其中一个到两个节点。单一的原料或中间生产加工企业无法在经济危机面前继续良好地生存下去,这些都源于企业缺乏核心资源及核心竞争力。
我国服装产业链同时存在横向及纵向结构不合理现象。横向不合理表现在初加工产品增长过快、染整行业水平不高影响高档纺织品生产、三大类最终纺织品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纵向表现在产业链各部分发展不平衡,整体架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格局,即在中间的生产加工环节优势较为明显,而在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能力相对薄弱,不利于产业效益提高。
二、服装产业链的高效整合
1. 服装产业链的结构整合
产业链种类很多,可分成不同类型的产业链。但基本结构如图 1 所示。
服装产业链可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上游的如纺、织、染整一条龙式整合,也可向下游的物流、渠道、卖场、服务式整合。做深纺织产业链的供给,加强服装产业关联合作(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强化资源加工深度的渗透。产业链越长,加工度越深,更能适应消费者需求。
首先,服装产业链形式上是一个由上、中、下游各分支产业相互联系形成的关系链,这一链条因产品不同,其具体形式、复杂度等都不同,但产业链应尽可能细分与延伸,使产业链完整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加工深度从而促进产业链增值。
其次,服装产业链本质上体现为链上各节点产业之间以及各分支产业内部的关联性,产业链中的关联性包括实物形态的产品、技术、价值、供需,也包括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服装产业链的竞争力取决于产业链中的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越强,对各产业的促进越大,产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就越趋于平衡,产业链发展的合力就越大,就越具竞争力和吸引力。
最后,服装产业链的结构规划本身是一种战略,这种战略在现代经济背景条件下表现为一种集群战略,以链核吸引企业集聚,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链核的竞争力和其他产业、企业的集聚性共同决定服装产业链的竞争力,从而决定产业竞争力。通过实施服装产业链结构整合,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产业现状。
2.服装产业链的特性整合
服装产业链不仅反映了服装产业内的纵向关联,也反映了服装产业拓展的横向关联。服装产业关联性越强,纵横网络关系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服装产业链特性表现在其长度、宽度、关联性和聚集度。
服装产业链的长度整合,表现在产业链中起点到终点环节的多少,服装产业链的长度是对产品加工深度的刻画。服装产业链的宽度整合,表现在产业链各节点的生产规模大小,服装产业链各环节的宽度应尽可能达到平衡,否则会造成服装产业链内部的恶性竞争。服装产业链的关联性整合,表现在产业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匹配关系,包括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等,服装产业链各环节应保持尽可能紧密的关联关系,否则会影响服装产业链的协作发展。服装产业链的聚集度整合,表现在产业链内各环节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程度,聚集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规模效益,越容易实现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聚集度也是服装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
3. 服装产业链效益整合
服装产业链效益整合,就是以更高的效率走完整服装产业链条的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和售后服务,从而在市场适应和消费者互动上取得主动和领先地位,达到高效整合的目的。服装产业链高效整合是现代成本控制的新思维,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在运费和劳动力上节约成本的思想,而是从高效出发,加快资金和商品的周转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
4.服装产业链架构整合
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构成服装产业内所有具有连续追加价值关系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它是以服装企业为链核,以服装产品为联系,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以相关及辅助产业为支撑,上下连接与延伸,前后衔接所形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关系链。
根据产业链理论,服装产业链是由上、中、下游各分支产业相互联系形成的关系链,是服装产品从开始直至到达消费者的整个过程。
服装产业链的架构中,如图 2 所示,勾画了 5 个核心环节,即纺织技术研发、面辅料生产、服装设计、加工与商贸,核心环节各自细分为若干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各环节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向上连接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链条。
5.服装产业链战略整合
我国服装产业链结构现状是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链短小,产业链断环、孤环较多,产业链中核心企业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是影响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木桶理论,木桶的容水多少是由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的,一个企业成功的概率也是由这个企业的最薄弱的环节决定的,即所谓“短板效应”。当然,在无法回避“短板”情况下。可以把木桶倾斜,让最短板居上以增加木桶容水量,即所谓“协调平衡”。服装产业链发展的基本战略就是协调平衡发展战略,协调平衡发展战略包括产业链各环节系统整合战略。
服装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整合战略,首先须对服装产业链各环节进行系统整合,以实现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匹配,从而确保各环节协作发展。系统整合战略就是对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数量比例、层次结构、品质定位三方面进行合理化整合。首先,整体规划合理搭配服装产业链各环节的比例。服装产业内部各相关环节在数量、规模上应该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如面辅料生产的产品数量应与服装设计、加工的需求量相匹配,过多会造成产品积压,过少则造成供给不足。其次,要合理服装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的层次结构。不同区域的居民收入水平的层次结构决定了服装商贸、加工、设计、面辅料生产、纺织技术研发的层次结构,因此,各环节都须注意高、中、低档次产品或技术上的合理配置。最后,要合理化服装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的品质结构。各环节所提供的品牌、产品、劳务、技术等的最低质量水平,决定满足顾客需求的品质程度,因此,各环节之间的品质水平也要相匹配。总之,服装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发展,可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和各环节之间的协作能力。
服装产业链各环节内部整合战略,就是在各环节内部的企业之间建立良性的、高效的竞争合作模式。通过对各环节产业资源的整合,对产业做出有效的细分,企业在细分产业中,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位,通过市场竞争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通过内部合作实现产品与技术的不断创新,形成与其上、下游环节相匹配的层次结构、质量结构、数量比例结构等,从而实现服装产业链上基础环节产业的快速提升,最终促进产业链的整体提升。如面辅料生产环节,在目前面辅料研发与生产无法很快发展从而适应产业链其他环节的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可对面辅料环节进行细分,分为新型面辅料的研发、面辅料的生产加工、面辅料的后整理、面辅料的全球采购、面辅料交易平台等部分。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在这些细分市场中选择适合自身的定位进行发展,不同企业定位不同,使每个细分市场都有一定比例的企业,由于企业在某一市场的集中度较高,因此,该环节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在协作而非竞争上,这也可以有效地保障各环节结构的合理性。
总之,成功的服装产业链能够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增长。服装产业链的构建及其内容的细化与明晰,有助于推动服装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针对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产业关联效应带动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
三、结语
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我国服装产业链是最长的,它包括面料、辅料、设备、人才与培训、终端、企业信息化、服务等在内的诸多行业。我国服装是以制造为主的实体经济产业,不仅要以“更高的效率”走完整产业链的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之路,还要从市场适应和消费互动上取得主动和领先的地位。
就我国服装产业来说,在传统的战略思维下,谁控制产业链,谁就能获得竞争优势。只从我国服装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而言,企业要直接操控自己所生产产品的上游供给单位,让他们保证物料交期时间,缩减物料供给成本。另外,企业要优化销售体系,通过扁平化销售,努力缩减产品销售的中间机构,保证产品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这样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通过服装产业链整合进而带动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飞速发展,为相关产业制造发展机会,这样才会增强服装企业的影响力。同时,产业链的整合是确保服装产业经济稳固增长的重要保证,也使得服装产业发展更加细分化,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吴伟霞,朱友干. 北京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探究[J].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6(6):2 3.
[2] 宁俊. 服装产业经济学[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112 137.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物流;物流信息化;ERP
一、服装行业的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五)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六)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三)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服装行业;现状;瓶颈;信息化;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 F407.8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9-0117-02
[作者简介] 付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服装教学及科研工作。 (江西 南昌 330013)
一、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及瓶颈分析
作为“永不衰落的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极为诱人的。据国家权威机构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服装企业近3万家,年销售额3000万以上的占30%,有9000余家,比2004年底增加了320家,而1000万以上营业额的也近2/3。这些有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服装产量达63.74亿件,其中梭织服装为30.10亿件,针织服装为33.46亿件。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服装厂星罗棋布,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23013人,服装布产量328.28亿米,同比增长19.22%,工业总产值 (现行价)1254.90亿元,同比增长20.24%;销售收入1204.64亿元,同比增长 19.34%;产销率97.85%;出货值416.18亿元,同比增长13.90%,内销占销售产值比重66.11%。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我国服装行业分布明显呈产业集聚地状态,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而最集中的地方是浙江(占55.05%)、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上海沿海六省市,总产量占全行业份额突破90%,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市场和效益区域分布集中化趋势明显。产业集聚模式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产品专业为主的服装特色地区;以大型出口企业为中心的服装出口基地;大城市打造服装文化时尚之都等模式。还有一些以出口为主的集聚地,是在原来“三来一补”方式基础上形成的以服装为轴心的产业链。
在如此壮观的服装业规模中,大部分的服装企业都遇到了库存高和畅销品补货难的困境,受产品积压影响甚至毁灭在库存上的服饰品牌数量越来越多。许多服装企业都各展其招,如加大营销力度、招商力度、经销商奖励等,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库存和补货难的问题。品牌经营者对此束手无策。一方面,企业既要考虑快速迎合市场需求,又要保证企业的赢利性,尽可能减少断款、断色、断码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又苦恼于商品的大量积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盈利和发展,甚至导致品牌消亡。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一是消费者需求变化快。由于服装企业是高波动性、多季性、受时尚文化影响很大的行业,消费者的服饰品味和文化鉴赏力等时尚变异节奏也逐年加快,滞后的服装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模式难以快速响应消费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二是市场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对销售及市场动态的信息采集、分析、归纳、共享处理能力和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营销渠道信息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三是企业的市场需求预测能力差。不准确的预测导致滞后的补单、补货及生产速度、库存的无序和持续的增加。四是营销和产品的命中率低。传统的推动式营销和赌博式产品开发的企划模式,使产品难以迎合现时代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口味,而产生库存。五是供应链环节协同能力弱。传统经营模式的供应链管理环节中,在开发、采购、生产、配送、销售等环节的部门间不协调、从采购到产供销无计划、低知识含量的配送管理及运作,错失了大量的市场销售机会。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急需的原辅料难以采购、生产不及时,终端卖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配送不及时、严重的断款、断色、断码等畅销品补货难和滞销产品不断增加导致产品积压。从深层来看,原因就是由于服装企业消费市场需求变异节奏日益加快,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确定性增强,而服装企业的决策层对时尚趋势缺少时尚“感觉”、缺乏高效率的内部资源整合和与外部资源(如供应商、分销商、商、承运商)的协作能力,导致企业无法快速响应市场,等到问题严重时,就产生了经营者感到的被动式管理的瓶颈现象。
二、打破瓶颈――信息化的引进
自有品牌企业要经营得好,有四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价格、产品质量、营销、渠道。这四个因素中,大多数服装企业前面三个因素都能应对,而最后的渠道的管理则是瓶颈现象的形成之处。经营者们已从各种途径了解到:信息技术的支持是打破瓶颈的最佳出路,特别是供应链的管理。为了防止一方面专卖店断码缺货,而另一方面分公司和工厂的仓库库存又增加的现象出现,就必须将专卖店、分公司和工厂的库存信息集成。
为了加强采购和库存控制,服装企业需要提高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要能够精确地跟踪原材料、加工流程和最终产品。此外,为了保证现金流量和投资回报最大,就要使运作达到最优化,这就需要来自产品和分销两方面的财务信息。实践已经证明,对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的有效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简化复杂程度、监控现金流、避免过度扩张及开工不足。通过以上这些,企业就可以得到高的资产回报率。可见,面对越来越高的运作成本和日渐变薄的利润,掌握来自客户订单和产品两方面的集成的财务信息是何等重要!一旦企业掌握了这些集成的财务信息,他们就可以轻松地知道企业的运作正处于什么状态,下一步该怎么做。
懂得了信息化的重要性,服装行业的经营者们开始引进信息技术。
三、我国服装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服装企业就经过了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的竞争。进入 21世纪,产品的市场竞争已转变为服装企业对市场响应速度、服装产品品牌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就在于服装企业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解和追赶,也就是服装企业要将信息化作为重点来抓。
据统计,服装企业对财务软件和 CAD设计软件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普遍,而ERP系统的应用比较少,且自行开发和购买的比例相当。也许他们有一套最基础的财务软件或是一套进销存系统来管理企业的物流,但许多中型甚至大型服装企业的运作都没有使用MRP(物料需求计划)或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系统来集成预测、生产计划、采购管理,更不用提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集成业务与财务流程。
像上述企业所拥有的这些计算机系统很多是他们自己开发的。刚开始往往是因为急需管理居高不下的库存,而不得不花很长时间开发了库存管理系统,接下去,进货有了问题,再开始编写采购系统……而这些子系统往往是独立的模块,形成了信息的孤岛,无法与购买的财务软件集成。
四、服装行业在新世纪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服装企业的发展道路一般是:在创业初期不需要大型专门化设备,可在较少的资本投入下运行,有一定积累后就会首先应用CAD先进设计软件、投资各种先进剪裁设备,此时,资本会快速繁殖与扩张,然而很快会发现效益与成本难以提升,计划、物控、生产与迅速扩大的生产能力严重不适应,大量矛盾尖锐暴露。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努力探寻新世纪的发展之路,如果继续在扩张设备、扩张厂房上找出路,而不去解决先进设备、先进设计与落后信息化的基本矛盾,无疑是本末倒置。
信息化在新世纪的发展之路就是:必须立即走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推动服装企业ERP管理普及化。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诠释是: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高速公路是迫在眉睫的重要战略。
五、走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信息化之路
中国的服装业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服装企业对什么是完整的信息化的概念不清楚;一些大企业只会花大价钱购买国外优质的硬件,这是对信息化肤浅的、物质的认识。因此,笔者认为,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在引进信息化之前,首先,要对信息化有个完整的理解。完整的信息化包括三部分,即生产构成的信息化、自动化;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整个企业管理的决策信息化。其中,我国服装企业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差,网上订单,网上支付基本是零状态。
其次,笔者认为,中国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在引进信息化时,应根据现状,先完善企业生产构成的信息化、自动化,等到这些比较成熟后,再实施一套全面集成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的ERP系统。 ERP最早是从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一个真正的服装ERP系统的核心标志是具备以下服装业的核心功能:强大的服装研发、样板管理功能;打办理、批色跟踪功能;服装BOM自动生成功能;强大的服装工艺、工序、工艺流程管理功能;强大的计划物控功能;强大的智能排产排程功能;强大的剪裁、缝制工资管理功能;严格、灵活的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物控功能;从坯布、采购、生产、工序、成品严密全过程质检控制功能;服装工票条码生成与扫描功能;包装配货计划功能、准确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功能等。
第三,企业实施服装ERP系统后,要尝试将此系统逐步与企业门户网站建立无缝集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中国服装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世纪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韩都衣舍;互联网+;商业模式
一、前言
在服装销售领域,线下鞋服销售份额逐渐减小,由2014年的87.5%下跌至2018年的68.1%;非实体零售份额由2014年的12.5%上升至2018年的31.9%。其中百货商超渠道的销售额不断下滑,网络零售成为增速最快的渠道。在“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下,服装行业发生了改变,对其生产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的服装企业度过了艰难的时期,其生产销售水平恢复甚至实现增长。但也有企业面对外部环境的巨变,最终被市场淘汰。2020年服装行业,破产等冲击只是表面的现象,更深层次是反映了传统服装行业需要进行互联网+思维的改革。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由大化小,使组织管理效率化,生产适应需求等,从而灵活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进而实现风险的规避,为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互联网对传统服装行业的影响
1.服装线下零售店数量下降。传统服装店在人工成本、租金成本、库存积压、资金周转、消费群体流失、电商冲击等方面面临更大的考验,使得一些传统的服装生产厂商纷纷选择开线上零售店,期望能与消费者进行更直接的接触,在服装的款式、风格、价格等环节获取一手的顾客消费信息。面对这种局势,众多服装品牌逐渐开始实施“缩铺计划”,使得实体零售店数量不断下滑。2.服装消费迎来“快时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时尚观念也从原来的追求服装设计、质量等,逐步转移到了对个性的追求。这就要求时装行业把握消费者消费特点的转变,匹配“快时尚”下自身的生产过程。3.大数据分析的发展。通过线上销售,商家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店铺的浏览数据、购买数据、退换率、买家评论等内容。店铺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更精确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服装企业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基于生命周期分析韩都衣舍商业模式
高管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时期利用管理思维结合互联网+,通过两次创新,把控韩都衣舍商业模式的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发展的需求,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互联网+服装”改造之路。可以看到韩都衣舍对管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将自身的生产销售过程与“互联网+”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1.导入期———单品牌商业模式。自韩都衣舍成立至2011年,从开始的窘迫到形成自己的优势,韩都衣舍用了五年的时间。它的成长经历类似于一个初生婴儿,经过无数次的跌倒、碰壁、被质疑,成长到大喊大叫的儿童,虽然不够成熟,成长却是有目共睹的。(1)剑指互联网服装。2006年服装行业依旧以线下销售为主,而网购一词才刚刚被人提及。但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迅速崛起,网上购物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在网上销售行业折腾了几年之后的赵迎光,即刻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动态。(2)采取单品牌战略,初探“买手制”。在导入期,韩都衣舍采取单一品牌的集中市场策略,目标定位于20~35岁的都市时尚女性。由于没有足够的运营资金,更没有专业的服装设计类和互联网运营类的人才,韩都衣舍实行买手制,即招募熟悉韩语和服装设计的学生,让他们每人负责25个品牌,并从中挑选出8个款式放到平台上进行预售。当销售订单生成后,学生再从韩国电商订购。他们不断地更新款式,样式远超其他品牌,由此获得了大量的流量关注。(3)买手制弊端暴露,进一步实行小组制。但这种方式存在重大的问题,如实物与图片不符,交货周期长,退货比例高。于是赵迎光决定为每个买手配置2~5万元资金,让他们自行联系工厂进行生产供货。但传统的工厂难以适应它们“量小,样式多”的需求特点。为了优化管理,赵迎光想要买手承担谈判、物流、仓储等的责任,于是将原有的买手分成了3~5人的小组,小组主要包含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网上销售的负责人。(4)为激发小组制积极性,相关制度及系统不断优化创新。为了进一步激发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基于Blair曾经提出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才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公司提出了克服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理念,让小组制员工的利益和韩都衣舍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实现了一荣俱荣,一枯俱枯的稳固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小组人员的积极性。同时,随着服装产量的增加,每个小组的人员已经无法独立应付多款服装的全部流程,公司的运营效率下降,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所以,韩都衣舍开始推动建立IT系统和供应链管理体系。韩都衣舍成立技术研发团队,但由于开发能力有限,所以只能先采购其他公司开发的系统。加强供应商管理,借助互联网渠道要求供应商能够按需生产,快速响应,从而减少产品库存;产品小组内人员则专注于产品研发等工作,实现了运营效率的极大提升。2.成长期———多品牌商业模式。(1)电商增长放缓,竞争加剧,单品牌已触天花板。单品牌时期的困难,在赵迎光坚持互联网销售的决心下,新模式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了,并且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内部结构。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迅速崛起,网购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韩都衣舍的成交额日益扩大。但是这些有力的外部条件同时对韩都衣舍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2011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服装品牌加入电子商务的竞争中,这使得线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互联网经过之前几年快速发展,趋势已经放缓,这使得单品牌的韩都衣舍也已经触到天花板。(2)AMH推动多品牌发展。面对发展的困境,赵迎光权衡再三,决定依靠小组制的组织优势,按照HSTYLE的发展模式,推出了第二个品牌———AMH,定位于18~28岁的韩风快时尚男装。得益于小组制的强大组织优势,AMH创建当年就有4000万的销售额,2013年更是达到了1.8亿。这巨大的成功坚定了韩都衣舍继续创建自有品牌的决心。(3)自研管理支撑系统,“爆旺平滞”助力零库存。为了让公司有能力服务于更多的品牌,韩都衣舍继续加强内部系统的打造,对原有的IT系统和供应链系统进行升级,斥巨资开发自有的IT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套“爆旺平滞”算法,根据市场反应调整产品优惠价格,极大地提高了售罄率。(4)加强供应链管理,打造配套支持系统。而在供应链管理上,韩都衣舍不断强调产品品质的重要性,并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推广模块化切分生产,即将一件服装的生产工序拆分,交给不同的供应商负责,从而能够以最大速度满足韩都衣舍碎片化订单的需求。另外,为了配合小组高效开展工作,韩都衣舍专门为此打造了中央仓储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并且逐渐走向成熟。2013年,韩都衣舍又推出包括童装、韩风优雅女装、欧美女装在内的多个服装品牌,2015年韩都衣舍以2.844亿元的销售额再次获得互联网品牌服饰冠军。3.成熟期———生态运营商业模式。(1)竞争加剧,利润下降。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服装品牌选择打通自己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纷纷布局自己的在线销售渠道。与此同时,一些设计师品牌、网红品牌、微商品牌入场,让原本就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面对竞争,要么走差异化路线,要么实行成本领先,使得服装品牌的利润率下滑,这给单纯依靠互联网服装品牌发家的韩都衣舍造成了巨大的压力。(2)七大支撑系统成本逐渐加高。一直以来,韩都衣舍都依靠自身的系统优势支撑整个商业系统的运转,其拥有品牌创意及设计系统、营销系统、商业智能系统、客服系统、中央储运系统、柔性供应链系统和专业集成服务系统在内的完整支撑体系,但是在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这些系统的运营维护成本逐渐增加,影响企业的业绩表现及持续扩张能力。(3)平台开放,铸成品牌运营商。面对当前的竞争环境,考虑到自身的优势资源,韩都衣舍决定将支撑系统以平台的形式对外开放,从原先的品牌孵化商转化成为一家品牌运营商,把运营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客服能力等提供给其他品牌,不仅可以将自身资源能力的优势最大化,同时通过借助外部合作培养子品牌,从而使公司腾出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效率更高的研发和服务中,并且可以通过系统的开放增加新的盈利点,突破公司当前面临的困境。2016年,韩都衣舍成立韩都动力和智汇蓝海子公司,正式成功转型为生态运营商。截至2018年年底,韩都动力已蝉联天猫星级服务商称号。
四、结论
韩都衣舍从建立时的一个不起眼、不被关注的淘宝店铺,到2019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连续7年全网销量领先。韩都衣舍每年上线近3万新款,平均每天上新近100款。截至2020年,韩都衣舍是天猫女装类目粉丝数量第一的品牌,赢得超5000万年轻女性青睐。其发展历程,可谓几经挫折,波澜壮阔,引人惊叹。从对韩都衣舍商业模式演化的分析我们得出其如下几点创新:1.“互联网+”下的生产管理———零库存。早在1989年,零库存的理念就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日本制造业,本田公司实行了创造性的准时生产(JIT)———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追求的就是一种零库存的状态。与丰田相比,韩都衣舍又在零库存的理念加上了互联网的概念,实行买手制,根据国内的订单在韩国电商下单,从而形成了周转的货物状态,比较轻易地达到了零库存的状态,实现了“按需生产”的目的,既降低了储存成本,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实现款式的快速更新。随后实行的小组制更是让这一零库存管理模式的柔性达到了最大,依托“爆旺平滞”提供款式定单量,然后再由小组内负责生产的人员联系工厂进行模块化生产,既能满足订单多的需求,也能满足碎片化的订单。这一模式极大提高了售罄率且保持较低的存储管理成本,“互联网+零库存”为韩都衣舍造就了巨大的竞争优势。2.“互联网+”下的管理组织模式创新。从人事管理之父罗布特欧文强调“人的重要性”到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管理的效果在于满足员工需求的程度”,从“经纪人”到“社会人”再到“复杂人”的人性假设,管理学的不断发展表明了人的重要性。扁平化组织有利于实现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而最大化地满足员工,激发其创造力和积极性。韩都衣舍借助“互联网+”,不仅权力下放,责任小组成员承担,更关键的是使组织由大化小,增强了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韩都衣舍的竞争力。3.激励政策。韩都衣舍的排名制度和绩效制度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绩效按照员工的销售额来衡量,从而得到一个排名。组长决定组员奖金的多少,倘若小组获得1万元奖金,如果组长留下5000元,给其他两人每人2500元,组员不满意就会离开,因此组长要考虑如何留下组员就要合理分钱。如果奖金只有1000元,由于业绩较差,组长不好意思自己拿,全部都分给组员,组员也会觉得跟着这个小组长没有前途而想要离开。因此小组长除了要合理分配钱,更要想办法提升小组绩效。再加上权力下放,让小组成员自行决定生产、设计、销售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组织结构扁平化等从物质和心理上满足需求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4.“互联网+”下的战略管理。从打造互联网服装品牌到成为品牌孵化商,再到成为其他企业的服务商,韩都衣舍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大势,在分析自身资源和外部经营环境后,做出了相应的战略改变。首先,赵迎光等人坚定地认为“互联网行业大有可为”,于是坚定地从事互联网服装行业。他们在实行小组制成功实现其销售目标后,发现单品牌的目标定位市场近乎饱和,而小组制的经营模式尚有余力。于是开始了品牌孵化的战略。在多品牌孵化时期,小组制的经营模式略显吃力,而这时自己开发的七大支撑系统日渐成熟,顺利支撑了多品牌的快速增长。而在这时,“小组制+互联网+七大支撑系统”的经营能力仍有余力,于是在此基础上实行“品牌商+服务商”的双驱动战略,实现了从服装行业到计算机服务行业的跨越。5.“互联网+”下的知识管理。在当今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条件下,一个企业收集有效信息,并加以利用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力。韩都衣舍较高的售罄率,很大的功劳就是它的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韩都衣舍通过消费者的浏览量、成交量等原始信息的收集,借助“爆旺平滞”的先进算法,预测其备货数量和周期,然后形成其知识数据。同时强大的支撑系统能够使知识管理效率化和专业化。例如,设计款式的模块化数据的知识管理,大大增加了模块化拼合设计的效率,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喜欢的款式、印花、宽松度等。“小组制+七大支撑系统”让关于产品的知识管理形成巨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宁.管理认知如何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D].济南:山东大学,2020.
[2]于明永.面向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能力形成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3]白景坤,张贞贞,薛刘洋.互联网情境下基于平台的企业创新组织机制研究———以韩都衣舍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9(02):181-192.
[4]黄鹏.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韩都衣舍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8.
[5]黄小宸.韩都衣舍多品牌战略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服装行业;网络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05403
现代通信技术在各方面的飞速发展演变出了服装业网络营销这一新模式,网络作为21世纪举足轻重的媒介,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营销的潜在市场非常大,服装产品则占据了网络销售很大一部分份额。许多商家发现,尽早在互联网占据一席之地,比后来者更容易抢占先机。因此服装业这块大蛋糕如今被争先抢占。
1 服装行业网络营销的重要性
网络营销的发展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的发展,促使互联网络形成一个辐射面更广、交互性更强的新型媒体,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单向性传播,而且还可以与媒体的接受者进行实时的交互性沟通和联系。
截至2013年底,我国一年新增五千多万网民,使得网民数量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达到5亿,比2012年底增加约八千万人,手机网民占全部网民份额也已经跃升到八成左右。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已经有3亿多的网民有过网购经历。中国消费者在网购方面领跑全球,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购物方面。14%的受访中国网上消费者表示每天都在网购,称每周网购一次者占比超过60%,大大高于全球受访者5%每天网购、21%每周网购的比例。
在国外的一些国家,网上购买服装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潮流趋势。企业也认可了网络营销对于自己品牌发展的不可替代性。因此网络营销领域正在被各大企业争相占领,已达到巩固和提升企业的地位和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我国服装业网络营销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也慢慢的起步了,但仍然处在学习阶段,好多体系还有欠缺不够完善。目前已经崭露头角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也就有数的那么几家,如淘宝网、拍拍网、唯品会、凡客、乐淘等网站,其他企业还在学习、追赶,但都尚不具备独霸天下的能力,服装行业网络营销的竞争仍然非常激烈。目前,服装产品的网购份额仍然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是我国网购的第一大类商品。相信日后,当所有人都熟悉了网络,了解了网络营销,学会了上网购物,服装网络营销的市场前景将会不可估量,还会进一步进入规模性发展。
2 服装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在线试衣问题
服装作为消费品其区别于其他产品最大的一点就是,人们在购买之前要先看款式、摸料子再亲自试穿自我感觉一下,来判断这件衣服穿上的样子怎样,款式是否跟自己体型相配,设计是否合理,自己穿着是否有束缚感、不适感,最后才决定要不要买衣服。网络销售与传统销售的交易方式,购买习惯几乎是格格不入,试衣问题成为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的一大障碍。单凭网站上的几张试穿图片,面料成分对比,卖家进行购买介绍,在没有足够的信任度下,是很难让消费者作出购买决定的。
2.2 产品假冒问题
假冒产品在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利用其虚拟性趁机悄悄地打入市场,并利用它的低价优势快速站稳脚跟并扩张领土,来冲击正品的服装业网络营销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由于在生产中使用廉价、粗糙的材料,再加上偷税漏税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其卖价非常低与正品的定价相差非常大。网民在线购物的第一首选要素仍然是“产品价格”。再加上中国人的性格就是喜欢花最少的钱去买最好的东西,从而助长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气焰。最终形成中国人低价买假冒伪劣产品并奢望自己买到的是正品,当对自己买到的东西不满意时,又反过来责怪其企业的商品如何的不好,自己怎样的失望,以后再也不会买你们的产品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品牌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严重下降,假冒伪劣产品一步一步的占领市场并不断侵蚀着品牌商品。更为深远的影响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由于低劣的品质和几乎不存在的产品售后服务,使得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不可预知的因素和更多的困难。
2.3 网上支付问题
互联网上的交易双方在互相看不到对方的前提下,发生的所有交易全是通过网上沟通,来互相了解对方,双方讨论接受后便可以发生产品和货币的交易了。这时候,网上银行所扮演的角色就非常的重要了。在网上交易付款的时候,则要用到银行卡来完成商品的付款。就目前而言国各大银行所使用的通信平台不统一,很难实现对银行的统一监管,以及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效落实。
2.4 售后服务问题
当消费者下决心并购买了服装,之后最关心的就是当收到货物后如果商品的款式试穿后不喜欢想退货,或是商品自身存在有问题不合格要换货。这就要涉及到跟卖家沟通、商讨退换货的事情。而好多卖家都存在这种心理,那就是只要衣服卖出去了就代表着买卖交易的完成,售后并不属于他们负责的范围。顾客花钱是买的衣服的使用价值,并没有花钱买产品的售后服务。所以卖家或是企业往往只注重产品的买卖轻视产品的售后。这就在无形中给消费者的退换货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2.5 安全问题
拥有一个安全的购物环境,是消费者放心购物的前提。安全系数达不到,消费者的信任度几乎为零,何谈购物,网络营销怎么可能继续发展下去?消费者在购物付款的过程中,要相继地输入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然后还要通过网上银行来进行付款。这透露的一系列的个人信息,是在交易完成后被卖家销毁掉还是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将顾客信息买给其他人?我们都不得而知,但却又不得不担心这件事的严重性以及可能带给自己的伤害有多大。至于用网上银行付费,是不是在输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的时候系统正在被别人监视着,消费者的银行卡安全性是否得到了系统足够的保护,确保消费者的信息绝对保密,系统绝对安全无漏洞。这些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就是买家购物所担心问题之一。因此,为降低网上购物的这种失落感,在网上购物各个环节必须加强安全措施和控制措施,保护消费者购物过程的信息传输安全和个人隐私,以树立消费者对网站的信心。
2.6 诚信问题
现如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营销也顺势崛起。但是有关网络上的一些法律法规、道德准则、监督方式、处罚力度等等都还远远达不到人们预期的高度,或者说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速度根本赶不上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而传统立法中关于贸易的有关法律条文对网上交易带来的不相一致的问题,同时又派生出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好多卖家就趁着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钻法律的空子,打球,以求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利益最大化。还有的卖家不是钻法律的空子,而是直接以虚假、欺瞒的手段做生意。无论是产品的网上介绍,图片描述都跟实际情况差很多,侵害了消费者的商品知情权等。还有商家故意刷信誉刷评论,给消费者选择商品造成误导。
3 互联网思维下服装行业网络营销对策分析
3.1 利用网络广告宣传品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并凭借着网络的独特优势,网络广告强势发展起来。网络广告可以借助已形成的全球通信网络,用户只须支付区域网内的通讯费即可,因此在网络媒体上广告往往只相当于传统媒体的百分之一、二。企业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旗帜广告、关键字广告、弹出广告、浮动图标广告和按钮广告等,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状况和目标来开展不同形式的广告策划,进行不同程度的广告宣传达到提升企业知名度的目的。
3.2 假冒伪劣产品的防治措施
国家加大打假治假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并对查获的治假企业,卖假商家进行严厉的处罚和批评教育,把假冒伪劣产品从货品的源头处扼杀掉。那些正品的企业同样也要出台相应的措施,例如提升自己产品的防伪识别性,首先在技术上就让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销售的难度增加。其次,由于假冒伪劣产品的制作成本低,选用的材料低劣,纺织技术差,正品厂家可以制作纸质版和网页版的真假产品各个细节详细对比判断标准供顾客阅读并判断产品真伪。
3.3 增设网上试衣系统
虽然网络存在虚拟性,但我们同样可以开发出一种试衣软件,消费者就可以借助这种软件在网络上完成试衣。当消费者把自己的身高、体重、年龄、脸型、三围、腿长等相关数据输入到试衣软件中去,软件就会自动生成可以360度旋转的立体模特。消费者一眼就可以全周无死角的观看自己穿上该件衣服后的视觉效果,以免即使消费者费心尽力的选择好衣服,最后的结果仍然令自己不满意。
3.4 完善售后质量
产品卖出后并不意味着买卖交易的结束,售后服务也是商品买卖交易的一部分,这是最能树立顾客忠诚度的一部分,但这一环节恰恰被绝大多数的企业和商家所忽略掉。售后质量的好坏也是产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因此网络服务人员应该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为顾客着想,以专业的技能,一流的服务进行沟通交流。即使出现突发事件或是棘手的事情,服务人员也用该兼顾顾客的利益与企业的形象,在不伤害顾客,不降低顾客忠诚度的前提下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小。切勿感情用事,与顾客发生口角冲突。
3.5 加强系统安全系数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提升网站的安全系统。没有一个让人放心的网络购物环境,何来销售业绩,更不用谈扩张市场份额了。
在目前计算机所具备的防护墙、防木马病毒软件的基础上,网站还应再设计出一种专门针对网购情况的软件。每当消费者打开购物网站想要购物时,该软件就会自动开启,全方位、无漏洞、无死角的检测网购环境是否正常,买卖双方是否有用虚假软件或是带木马病毒的文件进行交流。同时确保买卖双方在沟通协商的过程中不会有其他病毒侵入破坏或者窃听。确保网购环境的万无一失,让顾客买的放心,用的舒心。
3.6 以诚信营销为原则
首先,从大的方向说工商局、监督局、服装业协会共同发挥作用,三管齐下,对购物网站及卖家进行诚信宣传并时刻监督,一旦出现违反诚信营销的事情立马停业整顿并公布到监督网站上,来给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判断好坏的依据。其次,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随时通过网络进行投诉,让工作人员调查审判,还顾客一个公道。最后,通过第三方信用软件来监督卖家,发现有恶意刷好评刷销量的店家立刻反馈给总部并派人详细查看是否存在该问题,有无违反诚信营销原则。
总之,在互联网思维下,国内服装需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现状找出网络营销的最佳方式,以便能尽快适应并树立自己的品牌,否则将会市场的快速发展而淘汰。
参考文献
[1]科教工作室:网络营销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冠宇.电子商务及应用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关键词 ZARA 供应链 风险 建议
Inditex公司,一个市值超过80亿美元的集团公司,是西班牙排名第一, 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Zara作为Inditex公司旗下众多品牌中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一直是供应链领域的研究热点。Zara创始于1975年,自2006年入主中国,发展势头迅猛,到2010年底已拥有正式投入运营的店面71家,并以每年15-20家的速度扩张。Zara的平效(万元/m2)是在中国所有休闲类服装中最高的,达到了5,而相似品牌定位的国有品牌美邦仅为1.9-2,森马服饰仅为0.88。Zara属于中低档时装品牌,主要面对0-40岁人群,经营种类包括男装、女装和童装。单从知名度上来看,Zara远不如其主要竞争对手H&M 和Gap,但从经营业绩上来讲,Zara独占鳌头。
Zara通过自己独特的营销原则、快速供应链体系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在15天内全球店面同步更新的时装公司。下面我们将对Zara的运营优势进行分析,得出Zara的成功之道。
1 Zara的运营优势分析
Zara运作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公司建立的极速供应链以及支持快速供应的IT系统。Zara的运营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1缩短的订货前导时间
前导时间指一件服装由设计到出售所需的时间。越是时尚的衣服的需求就越不稳定,所以越快的前导时间就能让服装公司更能对市场潮流反应快速,这既可以提高服装的价值,还可以让公司减少费用和存货风险,避免复转囤积,最终提高利润率。
Zara摒弃了传统服装企业强调的原创性设计理论,而是采用快速模仿的方式,充分利用大牌服饰提前服装讯息的空档期,抓住时尚潮流。Zara总部有一个由设计专家、市场分析专家和职业买手组成的400人的专业团队,将产品设计到布料、材质的选择再到定价策略、市场分析一体化进行。通过这种运作方式,使Zara时装的产品上市提前期得到了最有效的精简,也使得Zara对当季潮流的定位更加准确。Zara的前导时间十分短,季前生产量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
1.2后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后向一体化就是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原材料供应商,拥有和控制其供应系统,实行一体化。Zarad的全部原材料大约有40%是来自企业自有的工厂,剩余60%的布料来自于260家供应商,这260家供应商中没有任何一家的供给超过Zara所需总量的4%,这样就避免了对某一家供应商的过度依赖,有效控制了采购成本,从而使工厂能更灵活、更快速的调整生产规模。Zara公司的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供应商能对其订单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1.3零库存越库配送
越库配送,即Zara的配送中心不存储任何产品,总部根据专卖店的订单独立打包运送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选择最佳路径将商品运送到专卖店。通过这项改革,使Zara较普通服装行业减少了在配送中心的入库与出库的环节,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正式得益于零库存越库配送模式的成功实施,使得Zara能够做到每周两次的产品更新。
1.4前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前向一体化,即Zara没有采用分销商或将自己的产品交给超市经销的方式,而是采用直营的方式。通过对整个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点的控股,达到产销一体化的效果。通过前向一体化的改造,Zara的专卖店不仅限于销售,专卖店的经理可以将市场情报及时传递给总部的设计团队,做到了信息的及时反馈。
1.5稳定完善的信息系统
Zara搭建了一套适合自身的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易于安装管理的信息系统。Zara所有的专卖店都与总部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这样总部每天晚上都会收到从各专卖店上报的销售数据和报表,经过数据分析总部再将所有数据传送给配送中心、制衣厂和原料场,以便整个供应链体统作出及时调整。实时数据在IT的支持下有效缓解了牛鞭效应,再剔除销售的中间环节后,零售网点的订单的小幅变化不会导致工厂订货量的大幅波动。业界的传统做法是在销售季度开始之后零售店最多只能调整订货量的20%,但Zara允许它的专卖店调整40%―50%,给各网点的订货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
1.6整合的供应链
“短”是Zara快速反应的基础。供应链环节过多,会导致整个供应链效率低下,因此Zara采用专卖店长直接下订单,配送中心直配到店面的运作模式,省去所有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了库存成本。通过对供应链原材料的控制,使得Zara在供应链上具有更多的话语权,通过小批量多次数的订货原则,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得到全面提升。Zara的“短”还体现在公司的设计流程上,Zara在公司组织结构设计上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采用设计师、生产采购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一起工作的的形式,经过团队间的有效沟通,最大限度避免了重复劳动,做到了产品推出的快速决策。Zara对于终端的反应速度为10-14天,任何一款产品的在进入市场之前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在设计过程中一站式得到解决。
2 Zara极速供应链对中国服装行业的启示
随着Zara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国内服装企业纷纷效仿Zara模式,但经过几年的认真学习,Zara最忠诚的学生美邦却没有取得好的成绩,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在了供应链整合上。对Zara模式进行学习的学生都会被告知,在快速供应链下保持低库存率是这一模式盈利的基础。美邦在学习Zara时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并没有完成,比如美邦目前仍存在直营与加盟两种形式,前向一体化工作没有完成。在供应链整合方面,由于供应链环节臃肿,导致牛鞭效应始终无法避免,美邦的高库存已经成为影响公司发展的棘手问题。
针对中国服装企业应用快速供应链模式的几点建议:
(1)最大限度的推进前向一体化模式。国内服装企业在创立之初,大多采用加盟的模式,在推进前向一体化过程中可以采用购买加盟商控股权的模式,使所有经营店面能够统一步调。美邦在推进前向一体化过程中采取了直营店与加盟店并存的模式,采用了两个营销团队,这意味着美邦在提高供应链速度的同时,忽略了销售的速度。
(2)信息系统的建立不完善。信息的及时反馈是O速供应链取得成功的秘籍。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美邦与市场客户的反馈受到严重的阻碍,而且激发了美邦与加盟商之间的矛盾。
(3)建立各大区统一的配送物流中心。美邦在中国拥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网点分布广泛。通过前向一体化的改进和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建立大区物流配送中心,统一调配货物,减少供应链末端库存,通过整合达到整条链上的库存率的整体降低。
Zara的“快而准”的市场应对方法和快速响应供应链,值得面临发展瓶颈期的中国服装企业认真学习。在服装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更会学习、更会“借鉴”、更懂得与实际情况相“变通”,保住自己的竞争优势,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谁就会赢得市场,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赖静雯.ZARA竞争优势分析――基于价值链角度[J].中国商贸,2010(10).
[2] 郭彦合.ZARA供应链分析[J].信息与电脑,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