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会专业论文范文

财会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财会专业论文

第1篇:财会专业论文范文

1. 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

2. 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3.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4. 试论资产的计量属性

5.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6. 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7.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摊销研究

8. 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9. 试论会计环境

10. 论环境会计的概念结构

11. 绿色会计初探

12. 绿色会计计量问题探讨

13.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应用与思考

14. 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

15. 对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的再认识

16. 政府会计基础的比较研究

17. 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活动

18. 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研究

19.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20. 关于成本考核指标的探讨

21. 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

22. 作业成本法核算初探

2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

24. 对作业成本管理的认识

25. 试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26. 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的探讨

27. 通货膨胀会计研究

28. 理论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29. 试论会计规范

30. 经济环境与会计发展关系的研究

31. 重组会计研究

32. 破产会计理论研究

33.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评价

34. 对新型责任会计初探

35. 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研究

36. 建立和健全会计市场的探讨

37. 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

38.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39. 浅谈会计文化及其构成要素

40. 借款利息资本化有关问题的研究

41. 浅议可转换债券及其会计处理

42. 论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

43. 存货准则中有关问题探讨

44. 成本报表体系问题研究

45. 浅议收入的含义及其层次结构

46. 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

47. 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48.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

49. 试论会计信息的地位与作用

50. 成本分析指标体系研究

51. 物价变动条件下会计核算的现实选择研究

52. 债务重组及其会计问题的探讨

53.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剖析

54.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探讨

55. 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56. 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模式的探索

57.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58. 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

59. 如何构建会计监督支持系统

60. 关于企业商誉评估的思考

61. 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研究

62. 试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63. 行为会计探讨

64. 资本市场与会计准则

65. 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理论体系

66. 资产计价目标和计价方法之间关系研究

67. 企业激励制度与会计政策选择之间关系的探讨

68. 无形资产价值确定的探讨

69. 无形资产价值摊销方法的探讨

70. 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71.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探讨

72. 关于企业实行责任会计的调查报告及其分析研究

73. 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情况的调查研究

74. 《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 对所得税会计的理论研究

76. 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77. 实质重于形式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

78.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探讨

79. 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会计收益质量

80.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主要差异研究

81. 论会计政策选择目标

82. 论资产减值会计

83. 会计舞弊的形成原理及治理

84. 论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

85. 完善民办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86. 对理解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思考

87. 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会计研究

88. 固定资产所得税会计研究

89. 无形资产所得税会计研究

90. 存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91. 固定资产盘盈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92.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93. 无形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94. 分期付款购买无形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95.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96.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97.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98.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99.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00. 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0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02. 投资性房地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0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04. 财产清查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05. 职工薪酬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06. 亏损合同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07. 债务担保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08. 产品质量保证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09. 债务重组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10. 视同销售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11. 其他收入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12. 售后回购所得税会计处理探讨

113. 售后租回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14. 产品分成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15. 补贴收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16. 销售退回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日后调整事项)

117. 分期收款销售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18. 委托代销业务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19. 受托代销业务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20. 重大会计差错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21. 对外捐赠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22. 接受捐赠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23. 借款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24. 以地换房和以房换地业务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125. 我国预算会计组成体系探讨

126. 我国预算会计主体探讨

127.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其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28.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129. 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的预算会计

130. 论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中的应用

131. 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会计要素比较研究

132. 行政事业单位长期资产核算改革研究

133. 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结合模式研究

134.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探讨

135. 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差异问题研究

136. 西方政府会计与我国预算会计差异问题研究

137.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138. 会计信息失真与公司治理关系探讨

139.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140. 会计诚信建设问题

141. 养老金会计的探讨

14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43. 财务会计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研究

144.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145.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146.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47. 从企业的安全性谈偿债能力分析

148. 浅谈应收账款管理

149.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

150.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151. 讨论企业负债经营

152. 会计准则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153.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154.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途径探析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类

1. 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

2. 论企业筹资决策

3. 建立企业内部责任会计体系的探讨

4. 试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5.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6. 试论企业投资决策中的若干问题

7. 资金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意义和应用

8. 我国推行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论租赁筹资

10. 企业各种筹资方式比较研究

11. 金融市场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12. 企业预算的性质、体系及编制分析

13.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的分析研究

14. 建立责任会计在会计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15. 试论财务管理的职能

16. 试论风险投资决策

17. 对资金成本问题的探讨

18. 宏观成本管理的探讨

19. 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

20. 关于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探讨

21. 产权资本保护研究

22. 论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23. 现有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的探讨

24. 论现代企业的分权分层管理

25. 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水平的探讨

26. 稳健性原则对企业财务风险决策的影响

27. 对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分析

28. 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主体

29. 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分析

30. 风险观念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31. 银行借款的案例与分析

32. 论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工作

33. 现代企业制度下权益财务管理的特点

34. 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

35. 破产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36. 企业改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37. 企业偿债能力研究

38. 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改革

39.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40. 试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41. 对财务比率分析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42. 试论企业负债经营

43. 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

44. 融资租赁的案例与分析

45. 论管理会计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46. 论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

47. 资本投资方案经济评价中“风险”程度与风险报酬的估量问题

48. 成本性态分析的意义及局限性

49. 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成因与对策

50. 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51. 论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

5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调查研究

5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4. 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效果分析

55.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分析

56. 盈余管理的探讨

57. 收益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58. 作业成本计量的探讨

59. 质量成本的研究

60. 经济增加值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和做法的研究

61. 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

62. 成本中心业绩评价的分析

63. 投资决策的案例与分析

64. 负债筹资的案例与分析

65. 股票筹资的案例与分析

66. 股利决策的案例与分析

67. 成本决策的案例与分析

68.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案例与分析

69. 本量利分析的案例与分析

70. 现代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71. “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

72. 企业反并购对策研究

73. 论企业技术创新与财务管理创新

74. 高校贷款融资风险防范的举措

75. 中西部企业在大开发中财务问题与对策

76.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策略

77. 成本控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运用

78.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

79. 加强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

80.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81.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82.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83.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84.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85.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6.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87. 债转股问题研究

88. 本量利分析应用问题研究

89. 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90. 财务比率分析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91. 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92.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93. 浅析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问题

 

三、审计类

1. 论经济责任审计

2.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新要求

3. 会计咨询与会计服务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4. 经济效益审计中的效益评价方法

5. 论优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

6. 建立审计信息制度

7. 试论审计信息与审计决策

8. 试论投资效益审计

9. 审计抽样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研究

10. 试论投资效益审计

11. 审计抽样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研究

12. 小规模企业审计

13.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14. 重建我国审计信用的思考

15. 论审计环境

16. 审计技术与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17. 论优化政府审计环境

18. CPA业务拓展与独立性的冲突和协调

19. 现代企业如何搞好企业内部审计

20.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21. 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比较

22.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应用

23.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审计方法创新研究

24. 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25. 论审计的独立性

26. 会计师事务所的作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

27. 论审计质量控制

28. 浅谈环境审计

29. 论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方法

30. 论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化

31. 浅议廉政建设在规避审计风险中的作用

32. 浅议政府采购审计

33. 政府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34. 财务欺诈审计风险防范

35.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36. 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

37.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及防范技术研究

38. 风险防范技术及应用

39. 会计数字游戏的识别

40. 农村经济组织的审计监督研究

41. 资产证券化审计研究

42. 内部控制报告规范研究

43. 现金流创造的审计研究

44. 资产魔方的审计问题

45. 资产减值审计程序研究

46. IPO审计规范研究

47. 民间非赢利组织审计问题研究

48. 内部控制环境评价研究

49. 会计地雷防范研究

50.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

5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52. 于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会计问题研究

53.电算化系统审计

 

四、会计电算化类

1. 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作用

2. 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

3. 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4.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 中外会计信息化现状比较研究

6.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

7. 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8.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问题的探讨

9. 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探讨

10. 会计信息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11. 我国会计信息化市场存在的问题与调查

12. 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13. 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

14. 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

15.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

16. 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

17. 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

18.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

19. 我省会计信息化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20.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

21. 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

22. 网络财务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23.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冲击和影响

24.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25. 企业ERP实施与业务流程重组问题研究

26.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实践研究

27.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28. 财务软件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29. 会计软件通用化问题研究

30. 信息技术发展对财务报告模式的影响

31. 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的策略和方法研究

32. 会计软件的质量及其保证

33. 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34. Excel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35. 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与会计业务重组研究

36. 网络财务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37. 对我国当前财务软件的探讨与分析(以用友为例)

38. 关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电算化业务能力的探讨

39.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40. 新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41. 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42.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分析

第2篇:财会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学; 金融学; 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各高等院校在专业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院校单独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并归属于会计学院,有的院校则将财务管理专业归属于金融学院,有的只是在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下设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到本专业的特色教育,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认识模糊,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感觉前途迷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凌婕、徐文佳(2007)曾撰文指出,财务管理专业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应并入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一是从同一院校来看,历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低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故认为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其二是从三个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就业结构相似,均有进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具体岗位也有相同的;其三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会计学或金融学相似课程较多,专业定位有共性,培养的学生规格没有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比较牵强附会。首先,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分数的高低的确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尽管财务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略低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但在大多数院校仍然属于较热门的专业,第一自愿录取率在90%以上,录取分数远高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难道这些录取分数低的专业都没有独立设置的必要吗?这个结论显然有些荒唐。其次,从毕业生就业走向来看,仅凭就业机构的相似性就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特色也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吸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上述三个专业外,同一单位还要吸纳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当然,这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的确很相似,大多数是会计核算岗位和金融业务岗位,但如果按照财务管理因此可取消的逻辑思路,会计学或金融学也可以取消了,应该合三为一,因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有做金融业务的,金融学毕业生也有做会计实务的。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是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完全能胜任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不可能一步迈入,只能从基础的会计实务做起,以后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财务管理才能逐步走上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就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该专业毕业生也不可能刚进入企业就当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似的问题,笔者下面主要从各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专业培养方案比较详细地反映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知识结构,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料。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似之处

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相似。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具体课程及各课程的课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框架基本上是相似的,通常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六大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很相似。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机课程、体育课等,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最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块,是所有本科生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三个专业在该模块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

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和专业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块,通过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之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同属经济管理类学科,都需要掌握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因此该模块课程设置上也大同小异。

科学人文素质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设置的课程门类多,包括培养法律意识、营销能力、理财能力、文化素养、文体艺术能力的各类课程数十种,不分专业在全校通开,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选修。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会计专业问题。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由此可见,三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管理人才;金融学专业侧重于为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它们是构建人才主体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块,在专业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各专业的教学特色也由此凸现。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呼应,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理论、资产评估学等;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主,如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金融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以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知识为主,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结算、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从课程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也开设了不少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这是因为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各方面发生较复杂的财务关系,还会受到经济、法律、金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给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知识广博,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熟知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经济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的依据都是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效果也是通过一系列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不懂会计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财环境知识,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都离不开金融市场,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金融学知识,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运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同

实践性教学模块是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该模块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项目基本相同,均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项目。但各项目具体内容和方式是各有特色的,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选题和文章内容上,应侧重于各自专业领域的内容。而在各种类型的实习中,除了实习内容不同外,财务管理的实习方式也有别于其他专业。

模拟实习是模拟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其中涉及的各种专业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模拟实习的内容来看,财务管理专业除了会计核算外,还应包括大量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以会计核算和审计为主;金融学专业则以证券投资操作和银行业务为主。

毕业实习一般是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可到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金融专业学生一般可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习金融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并且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一些财务机密问题,不可能让实习生参与企业财务决策过程。因此,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只能找到会计核算的实习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在校期间的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ERP沙盘仿真实验。这两种方式都与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极为相近,实施得好完全能达到实地实习的效果。

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案例,学生自己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相互间的案例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正自己的判断和决策。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锻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财务决策的能力。大量的案例教学还能使学生从失败案例中分析失败的根源,避免将来重蹈覆辙,并能从成功案例中学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逐渐成熟起来。

ERP沙盘仿真实验主要是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在ERP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利用ERP管理软件将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经济业务融为一体,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企业资源(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配置与协调。整个实验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

【参考文献】

第3篇:财会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自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财务管理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许多本科院校陆续开设了这一专业。但作为高职院校,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不多,时间也不长,对于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及教材建设等问题仍存在困惑和争议。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关于专业定位

把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于管理学还是经济学,近年来争论颇多,莫衷一是。在国外,通常把这一专业设在管理学下的金融院(系);在我国,这一专业却往往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之间摇摆,有的设在经济学下的金融院(系),但更多的是设在管理学下的会计院(系)。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则基本上设在会计系或经管系下。

在财务管理学尚未独立之前,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西方财务理论界认为,金融经济学由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和公司理财学三部分组成,从理论渊源上认定了财务管理属于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财务管理学游离于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之中。在1992年11月《企业财务通则》前后,我国的企业还很少涉及财务问题。当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认识也不清晰,更谈不上研究财务管理与金融学之间的关系,流行的依然是将财务管理纳入在会计之内的“大会计观”,财务管理自然只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研究企业资金运动,为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理财服务。1998年,中国教育部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财务管理作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规定为一个独立专业,这标志着财务管理专业从会计学专业中分离出来,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而另立门户。

二、关于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对于任何专业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由于财务管理长期置于会计学专业之下,致使我国许多高校在财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之间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错误认识。虽然目前已经将财务管理专业独立出来,但其培养目标却始终是模糊和混沌的,更多的还是套用会计学专业的教育目标。

现在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本科阶段与硕士阶段的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方面可以基本保持一致,即致力于基本财务观念和理财技术的训练,以培养一流的CFO为直接目标。博士阶段的财务管理专业则应以学术研究为基本导向,致力于对财务理论发展的推进。但是,对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目前还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区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使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特色。

高职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一个独立的体系,它更强调学生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法律、会计、金融理论基础等相关学科知识,能够胜任各类工商企业、证券和金融机构的财务分析、决策、规划与控制工作以及资本市场运营的组织工作的管理型、应用型的中级财务管理人才。

三、关于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可根据其学科范畴,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原则构建成三个层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厚基础”是指设置的公共基础课不仅能承前(与高中课程的衔接),而且要启后(为后续专业课打基础),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缜密分析和运用数据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财经应用文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财经应用文、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心理学、体育等。

“宽口径”是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设置要考虑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不能过分单一,既要精通所学的专业知识,又要能很好地理解其他相关的经济管理活动。具体地说,财务管理专业应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以管理学为工具或手段,以满足执业需要为目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包含经济学、管理学、财政与金融、经济法、税法、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基础等。专业核心课主要包含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学、金融市场概论、投资学、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等。

“强技能”则集中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课程设置上都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公共基础课的教育目标应使学生达到四个一:培养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能写一手好文章(主要是财经应用文)、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专业课的课程设置还应有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专业见习、专业实训和专业实习、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手工、电算化两部分)、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专题等。

四、关于教学模式

(一)注重理论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当前财务管理教学中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目前,一谈到高职教育,特别强调的就是“压缩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受此影响,有的教师为自己的理论深化有可能脱离实际而疑惑,也有的教师既无勇气详细地讲授财务管理理论,又无能力将理论融入实践,从而导致当前财务管理理论课堂讲授的徘徊与心虚状态。虽然高职教育的重点不在理论研究,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理论教学而单纯地强调实践教学。理论对于实践而言,其作用就在于为实践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框架、一个原理或一个思想。同时,理论教学还能为高职毕业生以后备考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财务软件实验机房,有的甚至还有ERP实验中心,这些都是保证财务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但目前大部分实践教学的内容仍局限于财务会计,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差距太大。因此,学生在完成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外,还应走进企业进行实地见习或顶岗实习,进一步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实践教学中,可实行实验、实训和实习的方式,以此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整合相关课程

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具有极强的边缘性和交叉性,如何解决财务管理学与管理会计学和成本管理学交叉重复的问题,同样是极其重要的。由于管理会计学既无研究的特定对象,又同样是资金、成本的决策、计划和控制问题,因此,管理会计学就显得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将管理会计学中的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存货决策、全面预算和责任会计等内容纳入财务管理学,其他内容(如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管理等)均可并入成本管理学。

五、关于教材建设

目前,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尚无一套自成体系、前后呼应的财务管理教材。现在使用的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或是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的复印件,既面面俱到,又毫无特色。所以,为使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要认真组织制订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目标。教材建设的原则就是既要有别于本科教材,又要充分体现财务管理课程的精髓。笔者认为,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教材内容混杂的局面,将其一分为二,分别编写财务管理学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和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酌情编写并讲解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教材可选用通俗易懂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财务管理案例教材也可选用较为全面介绍中外企业财务管理成败典型案例的、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教材。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2]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3).

[3]李志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创新[J].财会月刊(理论),2008(10).

[4]章铁生,席彦群.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5]朱丹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构想[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第4篇:财会专业论文范文

1.ERP课程设置合理,理论与实践兼顾。科文学院ERP理论与实务课程属于实践教学课,利用教材、ERP软件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其中,理论和实践课时各占总学时的一半。ERP课程开设在财务管理专业第7学期,在此学期学生已完成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了专业知识。ERP课程帮助学生实践、应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变,促进就业。2.ERP软件选用恰当,专人管理实验室。科文学院2012年与金蝶(中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合作,选用了金蝶K/3WISE作为财务管理专业ERP理论与实务教学软件。金蝶K/3WISE系统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供应商及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管理组件为一体,以成本管理为目标,计划与流程控制为主线,通过对目标责任的明确落实、有效地执行过程管理和激励,帮助企业建立人、财、物、产、供、销完整的管理体系。科文学院建立了能容纳120人的财务管理专业ERP实验室。ERP理论及实务课程在该实验室上课。财务管理专业ERP实验室和ERP沙盘实验室由科文学院实验中心专职教师负责管理,进行日常维护。3.校企合作,开展师资培训。ERP课程由母校专职教师或科文学院兼职教师担任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上机练习为主。引入ERP软件之初,金蝶徐州分公司培训师对科文学院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介绍ERP的基本原理与框架体系及ERP系统各业务管理模板的基本教学操作等内容,保障ERP教学的开展。4.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和ERP工业企业经营沙盘引入ERP教学体系。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理论与实务课程选择供应链和生产制造模块进行学习,之所以没有选择财务管理模块,是因为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第5学期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该课程也在ERP实验室进行,使用金蝶K/3WISE财务管理模块。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金蝶K/3WISE财务管理模块操作技能,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力。另外,科文学院引进了金蝶工业企业经营沙盘,建立了ERP实物和电子沙盘实验室,将ERP企业经营沙盘逐渐引入到ERP教学体系。

二、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复合型教师。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条件和经费的制约,师资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所依附的公办高校。科文学院亦是如此。而且,ERP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需要相关教师具备丰富的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储备及实践工作经验。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制约及ERP教学特点,能胜任ERP教学工作的复合型教师是少之又少。目前,科文学院ERP理论与实务课程由母校专职教师或科文学院外聘兼职教师担任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没有自有专职任课教师,限制了ERP教学的发展。2.ERP企业经营沙盘与母校电子沙盘使用的系统不同,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科文学院虽建立了ERP企业经营沙盘实验室,但财务管理专业还未开设相关课程,大部分教学时间实验室属于闲置状态,仅在进行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培训时实验室才被使用。而且,由于母校ERP企业经营沙盘使用的是用友的电子沙盘,母校专职教师在培训时以用友的企业经营沙盘演示为主,学生使用金蝶电子沙盘时无所适从,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3.通用的实践案例,缺乏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针对性。首次使用K/3系统,往往需要创建一个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账套,各种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一些辅助信息等都存放在其中。金蝶公司提供的实验资料中,包括一些以实际企业为蓝本建立的账套信息。但是这些账套是适合管理类各专业通用的企业案例,各子系统设计复杂,不适用于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

三、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改进措施

ERP教学,对于企业、学校和学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文提出相应的可行措施,完善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1.聘任专职教师,加强师资培训,成立专门的ERP教学教师队伍。为进一步提升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招聘专业教师,完善自有专职教师队伍。在ERP教师聘任中,优先考虑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他们不仅能为学生带来教材以外的新知识,还能将实践经验融入课程学习中,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场景一致。由于ERP教学需要复合型教师,所以在有了专职教师之后,学院还需组织相关培训及提供深入企业学习的机会,系统化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最终建立一支由不同专业背景老师组成的ERP教师队伍,保证ERP教学质量。2.开设ERP企业经营沙盘课程,丰富和完善ERP教学体系。将ERP企业经营沙盘课程嵌入到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在第7学期开设ERP企业经营沙盘课程,以便学生运用先修的专业知识辅助决策。自有专职教师担任ERP企业经营沙盘课程讲师及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培训师,充分利用金蝶ERP沙盘实验室,完善企业经营实战演练,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丰富和完善ERP教学体系。3.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设计适用于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的实践案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ERP课程需要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需要学院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和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完善ERP教学,科文学院需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1)金蝶公司与学院合作设计账套信息,包括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账套和ERP理论与实务教学的账套。设计账套时,仍要注意真实性,参考具体企业。同时,要考虑到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这就要求以企业为主导,学院各专业教师参与,共同设计账套信息。合适的账套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有针对性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就业。(2)ERP教学与职业资格培训证书认证考试相结合。学院可将“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的职业教育培训内容与ERP教学内容相结合,课程结束后,学生可自主选择“ERP财务应用师”考试。而且,学院可采用金蝶认证体系及金蝶顾问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全面ERP人才培养体系。

四、结束语

第5篇:财会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经济类非会计专业 会计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早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高等学历教育中,会计被赋予愈来愈重要的地位,1998年教育部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将会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和其他有关专业的主要课程,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一直将会计学设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承担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可能还包括不同学历种类、不同学历层灾的教学,特别是近些年高校扩招,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较快,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和有限的学时内,使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掌握会计理论与方法,全面了解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培育他们有效运用财会信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理性导向经济决策的能力,确是有待深入探讨的教学研究课题。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设置原则

从理论上说,非会计专业开展会计教育的动机一则是考虑到会计理论知识与财务会计工作实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即会计的普遍适用性;二则是基于不同学科内在逻辑联系而架构本学科知识结构完整性的需要。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课程实施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学习会计课程,理解掌握会计这样一种价值信息核算技术,培养他们对经济数据的认知能力运用能力,拓展思维,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符合高等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培养目标,这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有明显差异。

非会计专业,根据学科方向、针对不同专业知识结构要求,一般开设2—4门会计课程,作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学时学分有限,教学中不可能完全移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故课程设置应符合人才培养方向和教育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征,与专业要求相衔接,注意与其他课程的互补与渗透,突出教学重点,安排适中的会计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并采用与教学对象相协调的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

二、合理设置各门会计课程

在整个大学本科阶段,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有的专业(如应用经济学科类的专业)还开设行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各门课程之间注意有机衔接,每门课程安排适当的实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延伸至实践或实践模拟,具体设置见下表:

三、优化教学思维与教学内容

从学科划分看,会计属管理学科,经济学是其基础,反过来会计又服务于经济学。在对非会计专业教授会计课程时,不能就会计将会计,特别是第一门会计课程——会计学,需要运用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课程导人和会计专业知识点的讲述。会计学课程内容分三个层面:一是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方法;二是从企业成立、经营活动主体过程到财务成果核算及年终决算;三是会计信息加工程序。按学生理解能力,掌握循序渐进的三个关键点:会计对象;会计帐务处理;会计报表,逐步使学生学习掌握会计主体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理解并合理运用会计综合信息,并通过一定的实验教学,切实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思考经济问题、理性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接下来一个学期开设的行业会计中,减少或删除会计基础理论和基础会计方法论部分,突出各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要求,按不同行业特征安排教学内容。如金融专业开设的金融企业会计,重点在于金融行业主要业务核算,以及外币业务、长期投融资中的债券业务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外贸会计,重点在于商品流通核算、对外贸易业务核算、外币结算等。

财务管理课程划分三个部分:基础理论、财务主体理财环节、理财专题;对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一般教学重点放在前两个部分,突出财务估价、资本成本资本结构、(长期)投融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内容。对学生来说,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理解可能较难一点,教师注意掌控教学广度与深度,在基础理论与投融资部分可以安排章节论文,安排2个学时进行讲评,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财务知识,评析客观经济生活中的一般财务现象。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根据专业需要与经济动态安排专题讲座、实地观摩、模拟实验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做一些有关方面的问题研究。

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注意与前面课特别是财务管理的衔接,对于将该课程作为主干专业课的经济类专业,比如金融专业,更要注意做一些铺垫与补充,除课程主体内容(会计信息分析方法论、单项分析与财务效率分析、上市公司综合财务分析)外,增加完全成本(制造成本)与变动成本比较、会计控制、会计法规、传统行业标准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客观理解会计信息,正确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会计信息,在实验教学中,重点安排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财务判断提出建议等内容,开展投资理财模拟实验,有条件的参与国家、地方和院校举办的模拟实验竞赛。在此需要说明一点:对于不开设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且会计学课程中未曾展开报表分析的有关专业来说,可将报表基本分析理论与方法、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及其运用等内容安排到财务管理课程中。

四、改进并充实教学方法

会计本来是专业性强、知识结构逻辑严密、实务性强的专业,面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受学时少、教学条件短期内难以改观等制约,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采取灵活相应的教学方法,非常需要教师潜心策划、精心安排。

笔者认为传统的“粉笔+黑板”方式,利于老师掌控课堂教学节奏,演绎思维推理过程,逻辑关系清晰,关键知识点易于展开,仍不失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同时,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加大课堂容量,处理图、文、声、像,而且成熟的教学软件能够很好地演示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核算流程、账户体系图、账表、实物等内容,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教学软件系统的运用,可追踪资本市场行情,方便地演示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第6篇:财会专业论文范文

2014年10月山东自考科目及考试时间已经公布,请各位考生及时查看如下: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4年10月份考试专业科目一览表

代码 专业名称 类别 时 间 主考院校 10月18日 10月19日 9:00-11:30 14:30-17:00 9:00-11:30 14:30-17:00 020105 金融 专 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财经大学     00066货币银行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109 国际贸易 专 00088基础英语 00076国际金融 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2中国对外贸易 烟台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专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海洋大学     04729大学语文     020203 会计 专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财经大学     00156成本会计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207 市场营销 专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大学     00853广告学(二)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211 饭店管理 专 00199中外民俗 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82公共关系学 00202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 山东大学 00201饭店餐饮管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228 物流管理 专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372国际物流导论 青岛大学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12英语(一)   020258 企业管理 专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企业会计学 07522运营管理 齐鲁工业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山东财经大学     04729大学语文

第7篇:财会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财务会计 教学方法 应用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56-01

高等职业院校的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就是为了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运用到财会实际的工作中。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会计的培养,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的应用,本文主要从高职高专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应用中的改革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时代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对财务会计专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财务会计专业人员时,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进行培养财会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而在高职高专院校培养财务会计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必须对财务会计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顺应社会所需,培养实践型的高素质财务会计人员。

二、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财务会计工作脱节。在高等职业院校财务会计课程中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听起来也是枯燥乏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忽略了对学生实际的财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财务会计实践操作的过程各方面的条件都有较高的要求的。有些学校为了节省资金,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例如,资金、师资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实践操作项目就省略了,给学生们的实践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而且,在课程的设置上安排不合理,主要以理论为主。达不到实践操作的良好效果。而目前社会所需的是财务操作技能人员,单单的学习理论知识,而不去实际的锻炼,是很难胜任财务会计工作的,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财务会计专业人员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找准培养方向,传授理论知识是学习财务会计的基础,但要给学生更多的财务实践课程,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今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应用中的改革

1.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财务会计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对于财务会计教师来讲,在掌握牢固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要不断的结合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方式 ,让财务会计知识更形象的展现给每一位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掌握更加牢固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寻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把搜集到的知识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共同进步,使学生们学习财务会计的兴趣更加高涨。

2.根据财务会计课程目标来采取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理论和实践相脱离,而新的会计课程目标要求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可以采取边讲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操作,达到教学巩固的效果。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操作思维,提高学生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3.要想转变教学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财务会计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财务会计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原有的知识已不能够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所以,要不断的学习,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教学知识。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财务的实际工作的技能。

4.结合具体的财务事例进行教学。教师要对将要讲授的财务会计知识进行资料的搜集,找到相关的例子。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搜集整理资料,把找到的相关例子,与大家分享,交流。在课堂中教师把教授的知识与具体的例子相结合,以便学生在学习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举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讨,既烘托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学生们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共同学习,共同的进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有了更高的指标,教育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必然要进行革,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的应用,本文主要从高职高专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应用中的改革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参考文献:

[1]雷振华,阳秋林.高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应思考的问题[J].中国林业教育.2008,第4期

[2]冯晋军.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第4期

[3]汪海英.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教坛聚焦.2010,第35期

第8篇:财会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学科;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002-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许多学校根据需要设立了财务学科,其中建立和完善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学科、课程三大体系,是总结财务管理活动规律和实践经验的关键。当前财务学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逐渐在各大院校开设。一个更大的问题是探讨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计,并分析该体系实施过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问题。

一、财务学科的意义

财务管理是一项独立性很强的科目,因此,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相关学科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首先要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与合理安排,财务管理学科与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学科长期交融,所以确定财务管理学科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环节。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不太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因此,无论财务管理专业还是从专业发展、政府相关规定以及从其工作性质来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都偏向会计学。

二、财务学科存在的不足

1、课程体系缺乏专业特色

财务管理专业一般情况下是在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等相关专业基础上开设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也基本上是表现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仍然表现为会计专业的特点或者具有会计专业的很多痕迹,无法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色。在有些院校中还把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列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与财务管理专业大大不符。另外很多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缺乏具备财务管理实践的教师,无法将财务管理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流于形式,表现在:第一,缺乏具备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的教师,很多教师大多是从事会计专业的教师或从事金融学专业的教师;第二,财务管理专业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基本上是以会计岗位、金融岗位、证券模拟或综合会计岗位来代替。第三,虽然很多大学也建立了一些实训基地但无法达到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的真正目的。

3、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中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多数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学、投资管理学等课程较少。这种课程设置体系很显然没有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此外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交叉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财务学科的设计思路

1、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各专业开设专业基础课的目的是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进行奠基的。要想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扎实全面的能力。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必须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以及金融学等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经济法、税法、财务软件、证券投资等。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容易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2、财务管理知识层次的规定性

任何学科的研究都是由初级到高级、由实践到理论不断推进的。所以财务管理学可以划为初级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专题等。

3、财务管理环节的规定性

财务管理表现为一个循环过程,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一般分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几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按照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学可分为财务预测学、财务决策学、财务预算学、财务控制学、财务分析学等。

4、与认证教育课程接轨

职业资格认证教育一方面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造有丰富兴趣爱好的职业化人才,因此,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开设与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相接轨的职业资格课程。

四、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构建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从事财务管理学科建设工作,他们大多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的知识结构使得财务管理专业的学术特色和执业特色缺少色彩,不同人员进行的财务管理学科课程体系设计往往都带有各自学科内容。在开设这门课程时,许多院校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而不是本专业能够开什么课程出发,所以导致不同高校在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计上差别很大,阻碍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也不能够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要明确三个问题:该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赋予受教育者什么样的特质才能够代表教育价值取向?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能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可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成四个层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应包括: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管理学、战略管理、法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专业必修课应包括:金融市场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投资学、财务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管理、跨国公司财务、公司价值评估等。

五、结语

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一是以综合案例的形式加以体现,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可以开设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纳税筹划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知识专题讲座等课程;二是开设沙盘实验课程、企业报税课程、操盘手训练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以满足学生毕业与上岗零过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志辉.优化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想[J].才智,2008(1).

第9篇:财会专业论文范文

1.1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其特色

石河子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现有教师10名,现有师资中有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全国会计学术领军人才”计划。团队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已达到80%,一半具有博士学位,且均毕业于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庆大学以及山西财经大学等国内专业名校。自2000年较早获批会计学硕士学位点(下设财务管理研究方向)并相继成功获批“财务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下设)、财务管理硕士以及会计专业硕士(MPacc)、资产评估硕士(MV)、MBA等专业学位点以来,得益于踏实奋进的职业精神和与时俱进、多层次协调推进的专业建设理念,石河子大学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已逐步成长为一支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且富有创新理念的知名教学团队,在其支撑之下,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成果日益突出,相继主持和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8项)等重要科研课题20余项,多项成果荣获自治区、兵团及农业部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已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被《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以及《财贸经济》、《南开管理评论》、《外国经济与管理》等CSSCI来源期刊收录40余篇,在疆内乃至全国公司财务学界均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多年来,石河子大学会计及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紧密围绕新疆及兵团产业结构发展、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会计、审计、农垦企业财务管理等重要问题开展多元系统性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融入课堂教学,逐步形成了教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专业定位清晰、课程体系合理、研究成果丰硕、社会服务优良的崭新发展局面。2008年,校级精品课程《财务管理》顺利被评为新疆兵团精品课程,《财务管理研究》被评为石河子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得益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两大专业的有效互动和共同努力,两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财务会计》早在1998年即被评为兵团重点课程,2005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会计学基础》、《电子商务》和《审计学》均已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而《会计信息系统》更被遴选为部级精品课程(2010年);2008年又成功中标“高级应用型财务与会计人才(CPA)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过近四年的发展,教学效果显著,教育质量广受业界好评。2011年,财务管理专业与我校工商管理系合作申报并成功中标新疆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公司治理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这为本专业师生在更大更好的平台上进行更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绝好契机。这些成果标志着石河子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及其科学研究已经走在了新疆高校前列。值得一提的是,石河子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始终强调和重视专业实践,并取得丰硕成果。依托学院的部级“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已逐步实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鉴证”的一体化实验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会计”学科的完整性、层次性、程序性和职业性;同时,在实践空间上充分拓展和利用本市及本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实验平台建设有效促进了实践教学手段的计算机网络化,并利用其将(单一的)会计和财务信息处理向ERP扩展。近年来,由财务管理专业师生主要参与的ERP沙盘俱乐部和社团代表队,相继在“金蝶杯”全国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全国二等奖、在第五届“金蝶杯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新疆赛区对抗赛”和“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新疆赛区对抗赛”中获二等奖,甚至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决策管理大赛”中还获得全国总冠军的最好成绩。这是学校始终重视财务和会计学等应用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集中体现。

1.2学科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专业发展水平与其所在学科建设休戚相关。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受所处地域偏远之局限及其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的缺陷,石河子大学的经济管理学科尚缺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及其带领的一流师资队伍,对于专业领军人才和重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尚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和保障计划;(2)受制于非常有限的财政经费以及相对狭窄的增收或创收渠道,学科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仍然较少,师生对外交流的机会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撑;(3)学科专业实力虽有较大进步,但其整体竞争力仍然不够突出,重点学科对于社会的贡献力度尚未充分体现,与国内发达地区高校的专业学科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4)与校外政府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联系仍然不够充分,尚未建立起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和共赢机制;(5)校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理顺关系;(6)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的学科或学院布局(经管学院与商学院分设)尚未理顺,这显著影响着师资及专业的优化整合,制约了整体竞争力。随着新时期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尤其是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专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亟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予以针对性完善和解决。例如,除传统优势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外,2004年以来,我校财务与会计学科的优势也开始日益凸显,依托高层次人才优势以及对专业实践的持续重视,会计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尤其是实务技能)特别是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整体技能、学术水平、就业层次等方面均已获得大幅度提升。这可以从武书连教授的《中国大学评价》的“分专业排名”等研究成果看出来:2008年,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已有三个专业进入全国第一阵营(A类),分别是排名第9的农业经济管理、排名第13的统计学专业以及排名第27位的会计学专业。在全国几乎所有高校均设有会计学专业的背景下,石河子大学的会计学专业能够进入A类第一阵营(全国共27个)已属十分难得,但我校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国内排名却始终未进入全国前100名,这无疑受制于其学科专业建设的相对滞后。

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对策及建议

2.1改革导向

2.1.1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财务管理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据此,区别于会计学专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则应该表述为: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拥有较为宽广的经济和管理基本素养以及财务理论与实践技能,能较好地胜任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经营战略所需的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2.1.2实现从技能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的转化。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是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对专业、职业需求的规模扩大过程,更重要的是要适应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环境的变化,要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财务管理教育需要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的互动。要实现从技能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注重复合型、应用性、适用性人才的教育培养。技能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从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就是要真正做到“宽基础、淡专业、重素质”。所谓“宽基础”,就是要在本科阶段实施复合型人才教育,要使本科毕业生有全面扎实的基本功,既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又有一定的专业广度,能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所谓“淡专业”,就是要树立为社会各行业、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全新观念,改变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过细的状况。所谓“重素质”,就是要求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不仅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良好的品质、终生学习的习惯和研究创新的潜能。

2.1.3充分利用好理工科突出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的独特背景和已有优势。21世纪的经济是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技术含量比重提高、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迅速转化的经济。这对我国的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人才的高等教育即将并已经产生重大影响,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财务管理专业中信息技术,基础和数学基础的教学内容的不断革新,因为现代财务管理已经日益凸显出注重多学科技术背景和数学模型的两大特征。而一般工科院校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数学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因此,一般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所具有的办学比较优势,莫过于它自身厚重的工科理论与实践的积淀。对于这种积淀,在为财务管理专业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时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利用。在尽可能压缩、控制教学总时数的前提下,适当安排具有工科通用基础知识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如工程技术基础、工业概论、计算机系列课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电子商务、经济控制论、运筹学等,使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在校期间就有一定的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因此,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的独特背景,使得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具有工、经、管、文、法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特色。石河子大学属于理工科较为突出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发展和完善财务管理以及金融、会计等相关专业,自然也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学科基础优势,故要充分利用好已有优势,为其经济管理学科尤其是财务管理、会计以及金融等专业的纵深发展和体系化建设服务。

2.2整合专业课程体系,逐步转变“教与学”模式

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会计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与学的模式在学生缺乏自律学习能力时收效甚微;对于由浅到深引入专业知识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上,若老师不能划分清楚授课层次和传授知识内容和技能的程度,不同老师在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甚至研究生的授课内容重复度大,学生通过听课获取知识甚少;以“学习辅导”和“课程论文”为主线的教学活动在老师缺乏责任心时可能会流于形式等等。在探索我国大学会计专业尤其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之时,总结英、美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先进理念及其存在的问题,可以更为有效地弥补或缩短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显著差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革新和系统性完善。

2.2.1系统整合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避免过度“专业化”。会计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商业语言和工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其专业性是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服务的,须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和掌握会计知识,才能提升会计专业的价值。为此,会计学科课程体系应当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架构,将相近学科-如财务管理、金融学、审计等-知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即“大会计”或“大财务”学科,既突出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却不过分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从社会经济生活大背景中学习和掌握财务知识。为此应该,(1)在大学低年级,专业课程侧重于引导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正确认识及了解,开设课程时,要把本专业课程与经济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结合起来,不能割裂其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关联,片面强调其专业性;(2)在大学高年级,专业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利用专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专业课程的开设不要过分追求细化专业以适应某一岗位,而要把专业课程与各种统计方法、数学模型等现代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资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生教育提供自学的基础和能力。

2.2.2逐步实现“教师课堂讲授”向“学生自学体验”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我国设有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中,专业核心课程如会计学、财务管理的课时一般为54或72课时,有的甚至长达108课时。但随着会计和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会计专业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更新,这样长的学时仍不能充分满足“灌输知识”的需要,而账务处理、会计稽核、财务报表分析等技术也都需老师手把手传教。这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势必加重老师的授课压力,学生的学习也局限于记忆而不会运用,当其走向工作岗位时仍要从头学起,自学和应用能力的缺乏显然难以适合雇主需要。为改变这种局面,可借鉴英美大学的“学生自学体验”(采用“课堂圆桌会议”、“课程论文”和“小组作业”等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仅讲授专业知识的整体框架及重点难点,其余时间重在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

2.2.3学习过程要逐渐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在专业教育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角,需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启示、引导和辅助的作用:(1)老师要主动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具体教学方案,如在讲授本专业某一专门问题之前,应事先了解和阅读许多与此专题相关的文献,并把文献列表传给学生并要求课前阅读,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陈述和讨论,并指导其利用文献提出问题,进而证明或深化该专题。(2)老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老师在讲授会计准则时,不能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该会计准则条文,而要告诉其该准则产生的背景、学界的不同观点及其影响以及可能的新变化等,引导学生自我判断在什么情况或环境下应当如何相机处理,尽早培育其职业判断能力;在学生的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上,最好要有对相关主题研究现状进行批判性评价的内容等。(3)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掌握自主学习、自主获取资料以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对学生如何选择研究话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布局谋篇)、如何选择研究方法、如何运用相关文献、如何得出研究结论与启示等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和训练。

2.3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结构

2.3.1精简专业课程设置,适量增加基础课。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由三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课程模块组成,即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模块。公共基础模块是财经类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政治(包括政治经济学)、英语、法律基础及高等数学、职业生涯规划、体育等必修课程和计算机类、外语类和人文素质基础类(如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写作、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文艺欣赏、世界人文概揽等)选修课程。该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提高其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不仅要承前(与高中课程衔接),而且要继后(为后续课程奠基),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求知欲,训练其逻辑思维以及缜密分析、推理和运用数据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增强科学兴趣。学科基础模块涉及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而开设的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经济法、财政与税收、市场营销学、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运筹学以及会计学、公司理财等必修课程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如公共关系、企业战略、组织行为、领导科学、跨国经营、经济控制论等)。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的未来专业方向,故应充分体现点(专业方向)面(宽口径)结合的特点,课程设置应有超前性并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新的培养目标能否充分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类课程的设置框架及其内容结构的变化。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涉及成本管理、财务信息系统、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经济分析、国际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等必修课程和资产评估学、税务筹划、经济预测与决策、投资学等选修课程。该类课程集中体现着财务管理的专业特征,故要“新”(内容新颖)、“实”(理论与实践结合)、“全”(信息量充分)、“前”(适当前瞻),既要借鉴国外财务理论的新进展,又要注重与我国经济实际的有机结合。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各模块中的选修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补充、拓展与完善,是学生综合素质修养所必需的知识,还应根据我国及地区社会发展实际而予以适时调整。

2.3.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当控制教学课时。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通过科学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在课时计划上,力求务实,参照国外的素质教育经验模式,公共基础类课时应占到总课时的40%~50%,专业课时约占总学时的10%~15%,以便留给学生更多的“拓荒”时间,财务管理研究及实务人员必须具备提出和解决新问题、开辟研究新领域的本领,这本身就是一项“拓荒工作”。此外,知识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质量,高质量的知识在于其应用价值和创造性,只有拥有了创造性思维,才有可能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

2.3.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务技能培养。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学生应学会将财务理论运用于工作实践以分析和解决现实财务问题,并能从实践中总结和获取新知识。通过实践可以检验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而,在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时,应注意各实践环节内容的有机衔接。专业实践可包括财务模拟实验、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外文文献翻译解读、财务制度设计(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等。从实践环节的顺序安排来看,在财务实践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先修之后,可先安排校内的财务模拟实验,然后在企业等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这两个环节可安排在第六学期。外文文献(包括研究论文、成文规则等)的翻译解读可安排在第七学期,主要是在做毕业论文之前培养学生查阅和掌握外文文献的能力,也为其日后的工作实践和业务拓展奠定基础。财务制度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可穿插在上述实践环节当中,并在第八学期结束前完成。这样的专业实践安排有利于循序推进学生的财务实践知识和职业认知,特别是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全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2.4其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2.4.1专业课程教学还应注重和突出“管理内涵”。我国学术界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大体可分三种视角:即会计学界的“会计视角”、金融学界的“金融视角”以及企业管理学界的“管理视角”。过去的教学体制缺乏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导致传统教学更重视前二者而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的“管理内涵”,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还应十分重视“管理视角”,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竞争优势、营销理论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渗透到现代财务管理的教学实践之中。

2.4.2注重启发式、研究型及案例教学。财务管理专业面对的是企业组织复杂多变的财务活动,为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其财务管理的需要,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注重和突出案例教学、启发式、研究型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重点介绍财务基本理论与方法,而后着重通过典型的案例(来自于组织实际)进行对比、分析和研讨,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若条件许可,可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和深化合作共赢关系,鼓励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适时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予以整理、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参与实践、自主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应该说,石河子大学在此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努力,系里将诸多理论性和前沿性较强的本科生课程改设为专题讲解和讨论的授课方式,《国际财务管理专题》、《财务理论专题》、《会计专题》、《会计职业道德》等专题课程,将原来一人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改为多人参与、广开话题的授课形式,充分兼顾了启发式、研究型及案例教学的先进教学理念,有效地拓展了学生视野,既缓解了单个教师的教学压力,又给予了教师进行多学科学术研讨和师生共同参与研究实践的动力。与其相呼应,系里还定期举办“会计与公司治理论坛”,组织和邀请教师、研究生乃至本科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和研究经验。“ERP沙盘俱乐部”多次斩获全国性大奖以及诸多研究成果在高质量学术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的公开发表充分表明,这样的改革创新正在造就着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