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针灸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医院针灸科医生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医院针灸科医生工作计划

第1篇:医院针灸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本人现任xx学院院长、xx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部门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现将xxxx年度本院主要工作和本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 、 政治思想和廉洁从政方面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以生为本”,工作勤奋,作风严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强。严守法纪法规,廉洁自律,从不,从不行贿受贿。

2、学科与专业建设

本年度,在学科建设方面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建设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外,在我校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过程中,我们积极配合,组织提供了大量支撑材料,为我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我们与两所附院一起共同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经评审,我院针灸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本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

XX年,我院针灸推拿学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本年度,我们按计划进行建设,并在全国教学工作研讨会上,介绍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3、实验室建设

今年,在省教育厅科技处和学校科技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了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并首次设立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吸引校内外针灸研究者加盟,进一步发挥了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作用,也扩大了我校针灸学科的影响。

本年度,我们申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已正式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更名为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组织申报了XX年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针灸基础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专家好评。

4、教学与教研工作

协助分管教学副院长做好学校教学任务的落实。今年是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我们重点对相关课程《针灸学》进行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pbl教学,完善了形成性评价。

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 “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批准为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康复治疗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原教研项目“医学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本人在行政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及培养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XX年,本人所指导的研究生又获得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

主编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XX年已正式出版。推荐多名教师分别担任《针灸医籍选》、《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临床康复学》等教材副主编、编委。省级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针灸学》按计划建设。同时主编了特色专业教材《新安医学针灸精华》。

6、人才培养

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本院有多名教授在职攻读学位,XX年有3人分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学习,顺利取得学位证书。有一名教师获教坛精英。同时选送多名教师赴国内高校进修学习。如:老教授周逸平亲自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赴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神经生理实验室,学习中枢微透析技术,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汪克明教授等赴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室,学习细胞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

7、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与教学工作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将课题申报与职称评审及年度津贴发放挂钩。目前,我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973”子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均按计划进展顺利。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上公开20余篇。本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两篇论文。

8、对外交流与合作

本院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XX年我们接待了智利针灸学会会长hector merino montt教授率医师考察团一行15人;葡萄牙针灸协会会长balkrishna先生一行,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刘保延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教授等。

我院专家也多次参加了国内外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我本人就参加了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德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学术报告。同时,多位专家、教师分别参加了第十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针灸教育学术研讨会;XX年中国针灸年会;“中国针灸高端论坛”(杭州);“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启动会、汇报会;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XX年学术年会、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陆瘦燕百年诞辰纪念暨陆氏针灸学术经验交流会;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学术研讨会;XX·广州·针灸与脑科学国际学术会议等。承办或协办了“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临床研究培训会、安徽省针灸学会XX年会。

9、就业工作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配合党总支和学生工作负责人,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同时积极调动全院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保证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10、参与学校50周年庆典工作

我院全体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校庆50年庆典有关工作,如:院志的撰写,校友和实习医院的接待等。

第2篇:医院针灸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目前,传统医学在古巴卫生计划中正在掀起热潮。这种热潮在利用植物生产药品和使用亚洲古老针灸疗法中开始充分反映出来。

在古巴全国各大小医院都设有中医科、中医病房。 据统计,在古巴一些相当于中国的县级医院的医院,中医科门诊病人一年就达2万多人次,居各科之冠,20多张床位的中医病房总是住得满满的。每个医院都有专门的草药制剂室,都能生产上百个品种。用针灸、草药治病不局限于中医科,其他西医科室医生也在普遍应用。首都哈瓦那的几所大医院还开设了针麻研究和埋线疗法。

在古巴距哈瓦那350公里远的圣克蒂斯皮里图斯建立了第二所天然和传统医药医院。第一所医院设在马坦萨斯省西部。这两所除门诊部外,都没有制药车间、住院部和针灸麻醉手术室。此外他们还开展医学教育、美容、激光治疗等方面的活动。

在古巴国际康复中心,应用针灸、草药、气功、按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获得显著疗效,因而吸引了一大批拉美、北美及西欧各国的病人。由于针灸、草药治病疗效显著,在古巴流传着这洋一句话:“如果中医都治不好的病,就再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由此可见,中医在古巴受到了极大的信任。

古巴不但有全国性中医学术组织“国家针灸委员会”,还成立了国际性的团体。如总部设在哈瓦那的“国际整体医学联合会”,其成员就有大西洋沿岸的美国、墨西哥、巴拿马、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西班牙等国的学者。该联合会明文规定以老子哲学思想为指导思想,研究中医为代表的各国传统医学。他们对老子的《道德经》以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大成》,甚至《易经》都颇有研究,还将“子午流注针法”编成软件输入电脑,用于临床。该联合会主席Malcos撰写的论文《老子与中医》在加拿大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宣读。1985年11月在哈瓦那召开国际整体医学学术大会。这些学术组织担负着促进古巴中医针灸发展的重任。

第3篇:医院针灸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针灸临床 现状 调查与分析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相对于国外针灸发展的热潮,我国针灸界目前的状况则有些不尽如人意。2000年,中国针灸学会在青岛召开了“新世纪针灸发展论坛”,对我国针灸医学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当时提出我国针灸界存在着“机构萎缩,人才流失,病种减少,效益滑坡”的现象。因此,调查全国针灸临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客观依据,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这样的目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笔者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开展了“全国针灸临床现状的调查”,从影响针灸事业发展的几个因素入手,了解其状况,分析其原因,力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 000余份,收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寄回的调查表700余份,剔除不合格答卷,有678份纳入统计。其中男451份(66.5%),女227份(33.5%);年龄:<30岁23份(3.4%),30~45岁412份(60.8%),>45岁243份(35.8%);学历:大专以下149份(22.0%),本科363份(53.5%),研究生166份(24.5%);职称:初级27份(4.0%),中级249份(36.8%),高级402份(59.2%);从事针灸工作时间:<10年124份(18.3%),10~20年334份(49.2%),>20年220份(32.5%);地区分布:省(直辖市)254份(37.4%),市(区、地区)364份(53.7%),县以下60份(8.9%);医院类别:中医院341份(50.3%),西医院324份(47.8%),中西医结合医院13份(1.9%)。本次调查范围广泛、层次齐全、人员分布合理,基本能够反映全国针灸临床的一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针灸人才队伍的变化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普遍的感觉是针灸科人才流失严重,针灸发展后继乏人。然而,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与1997年前相比,针灸科医生数量、针灸科医生职称比例数、针灸门诊床位数量、病房床位数量均有一定的上升(见表1)。表1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和床位数量比较(略)注:床位数不包括天津2家特殊高者;不同职称人员比例的比较,经秩和检验,u=0.638561,p>0.05

表1数据表明,10年间,针灸科医生平均人数增加了37.5%,门诊床位数上升了60%,病房床位数上升了36.67%。然而,从原始资料看,地区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黑龙江省大庆市9所市级医院的针灸科1989年共有针灸医生29人,针灸床位70张,到了2000年,有针灸医生12人,针灸科床位0张,医生人数和床位数直线下降;2005年,有医生17人,床位数仍然为0。而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年前针灸科人数71人,门诊床位200张,病房500张;2007年针灸科人数140人,门诊床位300张,病房600张,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特例。

分析针灸医生数量有所增长的原因,与近20年来针灸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1981年以来,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纷纷成立针灸系,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人才。截止2001年,我国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22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西医高等教育机构10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非医药高等院校6所。这些院校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充实了针灸临床第一线,因而使针灸医生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针灸科近年来转业人员较多,也是不争的事实。据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份调查统计,1985、1986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毕业当年(1990年、1991年)有92.6%的人从事针灸专业,毕业10年后(2000年、2001年)这一人数只有65.4%,下降了27.2%,这部分毕业生的流动方向主要是医疗行业的其它科室[1]。这一流动的倾向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职称结构看,本次调查资料显示,针灸科医生中高级职称占36.6%,比10年前增长了15.4%,而初级职称却比10年前下降了8.1%,虽然统计结果证明该数值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但结合上述毕业生流动情况分析,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针灸科确实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流失。这种针灸科医生年龄趋于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对针灸科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近10年来针灸科诊疗人数变化的分析

针灸科诊疗人数的变化反映了公众对针灸的认知程度。我们在调查表中设计了“每年针灸科门诊诊疗人数、每位医生平均日门诊量”的10年间的对比。

2.2.1 针灸科年门诊量的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199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不足1 000人次,最多4.8万人次;200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1 200人次,最多30万人次(见表2)。表2 与10年前针灸科门诊年就诊人数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5.927808,p<0.001

从表2可以看出,10年间年门诊量在0.5~1.5万人次的针灸科比例变化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针灸科的减少(减少了18.3%)和1.5万人次以上针灸科的增加(增加了18.2%)。也就是说,总体上针灸科年门诊量10年后较10年前有很大的增长(p<0.001)。从所收到的问卷中看,针灸科门诊量大的为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门诊量较少的多是一些综合性医院和规模较小的职工医院。

2.2.2 针灸科医生日门诊量的变化

从有效问卷中可见,针灸医生日门诊量最少不足5人,最多可达40人;与10年前比较,最少日门诊量变化不大,最大日门诊量有较大提高(见表3)。表3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10.686262,p<0.001

由表3可见,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有明显的增加(p<0.001)。医生数量有所增加,门诊量有明显增加,均说明近10年来我国针灸临床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

2.2.3 针灸科患者首诊率分析

在678份答卷中,有202份回答了首诊率问题,其中首诊率最高为98%,最低为10%。有60.89%的针灸科患者首诊率为61.0%以上;39.11%的针灸科以转诊为主要患者来源(首诊率在60.0%以下),更有甚者,首诊率在30%以下的有24个针灸科,表明这些针灸科的业务发展相当被动。

首诊率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具有特色的科室,如天灸、挑治、腹针、康复中心(综合疗法)等;②针灸疗法比较深入人心、基础雄厚的地域,如福建、广东等地;③名医效应,如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首诊率都相当高。

转诊率高于首诊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多为综合性医院,患者首诊是其它科室,治疗无效后才来针灸科;②多为病房,或疗养院;③与医院是否有其它与针灸相关的科室有关。在所收到的答卷中,57.5%的医院有神经内科,57.5%的医院有理疗科,57.5%的医院有康复科,45.0%的医院有疼痛科,36.7%的医院有脑病科,35.8%的医院有颈肩腰痛科,21.7%有其它相关科室。这些科室的存在对针灸科的患者分流很大,影响了直接到针灸科就诊的患者数量。究竟其它相关科室的设立对针灸科门诊量影响到什么程度,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还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2.2.4 门诊量与地域、医生职称、收费等关系的分析

资料分析显示,门诊量与地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广东、福建等地各医院门诊量,无论是省级医院还是县级医院,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医院,年门诊量都能够达到1.5万人次以上;而在河北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年门诊量均在1万人次以下;年门诊量最少的在西北地区,如青海省西宁市某医院,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这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对针灸的接受和认知程度就越高。这种情况与当前国际上针灸发展的地区差别十分相似。

门诊量与医生的职称没有明显的关系。资料显示,正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5人,副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20~40人,主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0人,住院医师及其以下者日门诊量约为15~20人,差别不是很明显。这种情况与中医其它科室中,老中医门庭若市、年轻医生门前冷落不太相同。因此可以说,针灸医生的经验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无论从现行的收费制度、还是医生和患者的认知,都没有体现出对不同级别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承认。

收费对门诊量的影响似乎不存在负相关。平均每次治疗收费水平最高的在我国的华南,包括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针灸门诊量并不少;北方地区如天津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次收费达到40元,但患者还是趋之若鹜。相反,有些地区尽管收费相对便宜,但是门诊量维持在20人左右。因此,可以认为,收费高低并不是影响门诊量的重要因素。

针灸科的门诊量、首诊率是针灸科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尽管门诊量、首诊率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但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针灸科是否有过硬业务技能是问题的关键。要加强针灸科的特色建设,善于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特色门诊;其次是努力营造名医效应;第三,加大对针灸疗法的宣传力度,让行业内外的人都认识针灸,了解针灸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特点,从而愿意采用针灸疗法治病。

2.3 纯针灸治疗技术在临床运用的比率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影响

针灸是一门具有独特技法的治疗手段,针灸疗效的高低与技法运用的是否得当有直接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有人认为临床上存在着轻传统技法应用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针灸科常用治疗技术”一栏,罗列了电针、艾灸、拔罐、放血、梅花针、火针、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小针刀、其它新技术,以及是否有本科独特的治疗技术共计12项问题,分为常用、有时用、不用三类情况。678份答卷的回答情况(见表4)显示,针灸科治疗技术的常用排序为:拔罐、电针、tdp照射、补泻手法、艾灸、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放血、梅花针、小针刀、火针。可以看出,拔罐、电针、tdp照射是针灸科目前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使用率在60%以上;传统艾灸虽然有诸多不方便之处,但是仍然有42.2%的针灸医生临床上常用;一些操作相对较难、或疼痛出血的疗法,在临床中使用较少。至于针刺补泻手法的运用,一半多的医生经常运用,另一部分则是有时运用,有6%的人干脆不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使用有些不尽如人意。表4 针法技法使用频度情况[答卷份数(略)]

表4数据反映出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传统针灸收费偏低

目前,各地针灸收费标准中基本上都是电针高于普通针刺,tdp照射高于传统艾灸。针灸医师治疗程序一般为针刺、接电针、照tdp、起针后拔罐,一系列操作下来既省时又方便,免去了手工捻针的费时费力,又免去了传统艾灸的熏灼,且收费相对较高。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针刺补泻手法的常用率仅为44.3%,而电针的常用率高达75.0%;艾灸的常用率为42.2%,而tdp照射的常用率为67.5%。除了因为传统技法较难掌握、费时费力之外,针灸治疗收费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答卷特别指出,针灸医师在诊断、检查患者之外,还要亲自操作治疗患者,既劳心又劳力,比一般的医生劳动强度大,不但没有额外的补贴,收取的治疗费还最少。因此,现行的收费标准不能体现针灸医生的劳动价值。也有答卷指出,为了经济效益,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项目。

2.3.2 传统疗法有致命弱点

传统灸疗的烟熏,直接灸或化脓灸造成的创伤,火针、梅花针的疼痛与创伤以及治疗病种的局限性,无疑阻碍了其应用与发展,呈现日渐萎缩的趋势。

传统技法是针灸疗法的特色所在,也是针灸疗法的疗效所在。传统技法使用率降低,直接影响了针灸的疗效,从而影响到针灸事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每位著名的针灸医家,其手法独特,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而现代,则很少这样的大师。因此,我们有些政策应该向保持、发扬传统医学特色上倾斜,向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倾斜。当然,针对传统方法的致命弱点,我们也应该展开研究,借助现代科技,研制既无损伤而又有艾灸特性、能达到艾灸治疗效果、无毒、安全的新方法、新仪器。研究具有疗效独特、实用性强、痛苦小、安全的针灸技法将成为针灸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针灸治疗收费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2.4.1 目前我国针灸治疗收费情况

目前,我国针灸治疗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分项收费,即针刺、艾灸、拔罐、电针等按项目计价,只有20份答卷写明是非分项收费。在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收费标准上,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分别统计了单独针刺1次的收费和一位患者治疗1次的平均收费情况。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针灸单次收费最低为贵州(3元/次),其次为北京(4元/次);最高为天津(40元/次,醒脑开窍针法),其余地区大部分收费为10~20元;还有以针刺的穴位数目为限,有每穴1元、每5穴10元、每5穴18元不等。各地患者每次门诊就诊平均治疗收费在15~50元之间。以每次治疗平均收费排序,前5位依次是:黑龙江56.9~46.3元,广东49.7~37.5元,湖北45.7~33.8元,湖南39.7~38.8元,广西38.3元。

2.4.2 目前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

①针灸治疗收费偏低。本次调查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针灸治疗1次收费(包括各个单项收费在内)为10~30元。参考10年前的收费5~10元,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内,现在的收费实属偏低,若再计算成本,包括人工费、针罐艾灸以及仪器的损耗费、房屋水电费等,每次的治疗薄利、无利,甚至负利是完全可能的。②针灸治疗收费偏低导致治疗方法重复使用,加重了资源浪费。由于大部分医院均采取分项收费,而每个单项的收费较低,所以在处理患者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方法并用。有些方法属治疗的需要,但是否每次治疗都要多种方法并用就值得探讨。③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针刺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在针刺1次收费标准上,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如贵州3元、北京4元、上海7元、天津10元等;在同一地区,如河南又存在5元、7元、10元、20元、30元等不同的收费标准。各个省有自己的收费标准,临床上实际收费也比较混乱,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治疗1次的费用也不相同。④现行收费标准未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的价值。本次调查答卷者的职称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不同,虽然不同职称在挂号费上有所不同,分别为5元、7元、10元,但针刺治疗收费标准却相同。将本次答卷按职称分类,分别统计他们的收费情况,发现初级职称的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0.9~21.1元,中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1.3~24.7元,高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6.3~29.2元,其间的差别并不大。但是,针灸治疗属于实际操作的技能,同一疾病经不同经验的医生治疗在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上都会有所不同。目前的收费水平不能体现经验丰富医生的实际价值。

2.4.3 对针灸治疗收费问题的几点建议

①重新制定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将针灸的各项治疗重新定价,要将各项成本计算在内同时还要考虑操作人的实际经验价值,制定出更加细致的标准。②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应体现出地区差别。现有标准未能体现地区差别。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人均收入和支出在国内均处领先地位,然而针刺1次的收费却是4元,此定价未能和北京地区的总体收入相协调。我国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针灸治疗收费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标准。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在针灸治疗收费上国家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在政策上予以支持。③探索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新的专利治疗方法由于疗效好而收费较高,如针挑治疗可以收到300元,且每天治疗在30~60人次,说明治疗效果是影响收费的关键因素。醒脑开窍针法亦提示我们,今后在针灸治疗方法上,除了继承传统的方法外,更应探索新的、技术含量高的针灸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这样,虽然单次治疗价格提高,但是单一患者总体治疗费用不会上涨。

3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①近年来针灸科人才的流失现象已经不是十分严重,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针灸科工作,造成了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②针灸科就诊患者数量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但是,有将近40%的针灸科室不得不依靠其它科转诊患者维持生存。③在针灸技法使用上,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有损伤、疼痛较重、出血的方法使用率低于无损伤、无痛、不出血的方法;补泻手法的使用率较低。④在针灸治疗收费上明显存在着收费偏低、地区间不平衡、不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价值的问题,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笔者认为:①大力宣传针灸的特色与优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种宣传要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即包括针灸界内部、医疗界全体、社会各阶层,让所有的人充分认识到针灸疗法的优势,主动采用针灸疗法。②提倡针灸疗法进入各个科室,或者各科医生都能够使用针灸配合治疗。③针灸医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研究和发展既能保持和发扬针灸疗法特色、又能符合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以此促进我国针灸医学的更快发展。

第4篇:医院针灸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针灸临床 现状 调查与分析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相对于国外针灸发展的热潮,我国针灸界目前的状况则有些不尽如人意。2000年,中国针灸学会在青岛召开了“新世纪针灸发展论坛”,对我国针灸医学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当时提出我国针灸界存在着“机构萎缩,人才流失,病种减少,效益滑坡”的现象。因此,调查全国针灸临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客观依据,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这样的目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笔者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开展了“全国针灸临床现状的调查”,从影响针灸事业发展的几个因素入手,了解其状况,分析其原因,力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 000余份,收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寄回的调查表700余份,剔除不合格答卷,有678份纳入统计。其中男451份(66.5%),女227份(33.5%);年龄:45岁243份(35.8%);学历:大专以下149份(22.0%),本科363份(53.5%),研究生166份(24.5%);职称:初级27份(4.0%),中级249份(36.8%),高级402份(59.2%);从事针灸工作时间:20年220份(32.5%);地区分布:省(直辖市)254份(37.4%),市(区、地区)364份(53.7%),县以下60份(8.9%);医院类别:中医院341份(50.3%),西医院324份(47.8%),中西医结合医院13份(1.9%)。本次调查范围广泛、层次齐全、人员分布合理,基本能够反映全国针灸临床的一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针灸人才队伍的变化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普遍的感觉是针灸科人才流失严重,针灸发展后继乏人。然而,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与1997年前相比,针灸科医生数量、针灸科医生职称比例数、针灸门诊床位数量、病房床位数量均有一定的上升(见表1)。表1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和床位数量比较(略)注:床位数不包括天津2家特殊高者;不同职称人员比例的比较,经秩和检验,u=0.638561,P>0.05

表1数据表明,10年间,针灸科医生平均人数增加了37.5%,门诊床位数上升了60%,病房床位数上升了36.67%。然而,从原始资料看,地区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黑龙江省大庆市9所市级医院的针灸科1989年共有针灸医生29人,针灸床位70张,到了2000年,有针灸医生12人,针灸科床位0张,医生人数和床位数直线下降;2005年,有医生17人,床位数仍然为0。而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年前针灸科人数71人,门诊床位200张,病房500张;2007年针灸科人数140人,门诊床位300张,病房600张,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特例。

分析针灸医生数量有所增长的原因,与近20年来针灸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1981年以来,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纷纷成立针灸系,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人才。截止2001年,我国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22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西医高等教育机构10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非医药高等院校6所。这些院校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充实了针灸临床第一线,因而使针灸医生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针灸科近年来转业人员较多,也是不争的事实。据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份调查统计,1985、1986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毕业当年(1990年、1991年)有92.6%的人从事针灸专业,毕业10年后(2000年、2001年)这一人数只有65.4%,下降了27.2%,这部分毕业生的流动方向主要是医疗行业的其它科室[1]。这一流动的倾向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职称结构看,本次调查资料显示,针灸科医生中高级职称占36.6%,比10年前增长了15.4%,而初级职称却比10年前下降了8.1%,虽然统计结果证明该数值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但结合上述毕业生流动情况分析,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针灸科确实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流失。这种针灸科医生年龄趋于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对针灸科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近10年来针灸科诊疗人数变化的分析

针灸科诊疗人数的变化反映了公众对针灸的认知程度。我们在调查表中设计了“每年针灸科门诊诊疗人数、每位医生平均日门诊量”的10年间的对比。

2.2.1 针灸科年门诊量的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199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不足1 000人次,最多4.8万人次;200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1 200人次,最多30万人次(见表2)。表2 与10年前针灸科门诊年就诊人数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5.927808,P

从表2可以看出,10年间年门诊量在0.5~1.5万人次的针灸科比例变化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针灸科的减少(减少了18.3%)和1.5万人次以上针灸科的增加(增加了18.2%)。也就是说,总体上针灸科年门诊量10年后较10年前有很大的增长(P

2.2.2 针灸科医生日门诊量的变化

从有效问卷中可见,针灸医生日门诊量最少不足5人,最多可达40人;与10年前比较,最少日门诊量变化不大,最大日门诊量有较大提高(见表3)。表3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10.686262,P

由表3可见,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有明显的增加(P

2.2.3 针灸科患者首诊率分析

在678份答卷中,有202份回答了首诊率问题,其中首诊率最高为98%,最低为10%。有60.89%的针灸科患者首诊率为61.0%以上;39.11%的针灸科以转诊为主要患者来源(首诊率在60.0%以下),更有甚者,首诊率在30%以下的有24个针灸科,表明这些针灸科的业务发展相当被动。

首诊率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具有特色的科室,如天灸、挑治、腹针、康复中心(综合疗法)等;②针灸疗法比较深入人心、基础雄厚的地域,如福建、广东等地;③名医效应,如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首诊率都相当高。

转诊率高于首诊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多为综合性医院,患者首诊是其它科室,治疗无效后才来针灸科;②多为病房,或疗养院;③与医院是否有其它与针灸相关的科室有关。在所收到的答卷中,57.5%的医院有神经内科,57.5%的医院有理疗科,57.5%的医院有康复科,45.0%的医院有疼痛科,36.7%的医院有脑病科,35.8%的医院有颈肩腰痛科,21.7%有其它相关科室。这些科室的存在对针灸科的患者分流很大,影响了直接到针灸科就诊的患者数量。究竟其它相关科室的设立对针灸科门诊量影响到什么程度,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还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2.2.4 门诊量与地域、医生职称、收费等关系的分析

资料分析显示,门诊量与地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广东、福建等地各医院门诊量,无论是省级医院还是县级医院,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医院,年门诊量都能够达到1.5万人次以上;而在河北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年门诊量均在1万人次以下;年门诊量最少的在西北地区,如青海省西宁市某医院,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这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对针灸的接受和认知程度就越高。这种情况与当前国际上针灸发展的地区差别十分相似。

门诊量与医生的职称没有明显的关系。资料显示,正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5人,副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20~40人,主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0人,住院医师及其以下者日门诊量约为15~20人,差别不是很明显。这种情况与中医其它科室中,老中医门庭若市、年轻医生门前冷落不太相同。因此可以说,针灸医生的经验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无论从现行的收费制度、还是医生和患者的认知,都没有体现出对不同级别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承认。

收费对门诊量的影响似乎不存在负相关。平均每次治疗收费水平最高的在我国的华南,包括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针灸门诊量并不少;北方地区如天津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次收费达到40元,但患者还是趋之若鹜。相反,有些地区尽管收费相对便宜,但是门诊量维持在20人左右。因此,可以认为,收费高低并不是影响门诊量的重要因素。

针灸科的门诊量、首诊率是针灸科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尽管门诊量、首诊率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但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针灸科是否有过硬业务技能是问题的关键。要加强针灸科的特色建设,善于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特色门诊;其次是努力营造名医效应;第三,加大对针灸疗法的宣传力度,让行业内外的人都认识针灸,了解针灸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特点,从而愿意采用针灸疗法治病。

2.3 纯针灸治疗技术在临床运用的比率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影响

针灸是一门具有独特技法的治疗手段,针灸疗效的高低与技法运用的是否得当有直接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有人认为临床上存在着轻传统技法应用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针灸科常用治疗技术”一栏,罗列了电针、艾灸、拔罐、放血、梅花针、火针、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小针刀、其它新技术,以及是否有本科独特的治疗技术共计12项问题,分为常用、有时用、不用三类情况。678份答卷的回答情况(见表4)显示,针灸科治疗技术的常用排序为:拔罐、电针、TDP照射、补泻手法、艾灸、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放血、梅花针、小针刀、火针。可以看出,拔罐、电针、TDP照射是针灸科目前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使用率在60%以上;传统艾灸虽然有诸多不方便之处,但是仍然有42.2%的针灸医生临床上常用;一些操作相对较难、或疼痛出血的疗法,在临床中使用较少。至于针刺补泻手法的运用,一半多的医生经常运用,另一部分则是有时运用,有6%的人干脆不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使用有些不尽如人意。表4 针法技法使用频度情况[答卷份数(略)]

表4数据反映出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传统针灸收费偏低

目前,各地针灸收费标准中基本上都是电针高于普通针刺,TDP照射高于传统艾灸。针灸医师治疗程序一般为针刺、接电针、照TDP、起针后拔罐,一系列操作下来既省时又方便,免去了手工捻针的费时费力,又免去了传统艾灸的熏灼,且收费相对较高。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针刺补泻手法的常用率仅为44.3%,而电针的常用率高达75.0%;艾灸的常用率为42.2%,而TDP照射的常用率为67.5%。除了因为传统技法较难掌握、费时费力之外,针灸治疗收费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答卷特别指出,针灸医师在诊断、检查患者之外,还要亲自操作治疗患者,既劳心又劳力,比一般的医生劳动强度大,不但没有额外的补贴,收取的治疗费还最少。因此,现行的收费标准不能体现针灸医生的劳动价值。也有答卷指出,为了经济效益,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项目。

2.3.2 传统疗法有致命弱点

传统灸疗的烟熏,直接灸或化脓灸造成的创伤,火针、梅花针的疼痛与创伤以及治疗病种的局限性,无疑阻碍了其应用与发展,呈现日渐萎缩的趋势。

传统技法是针灸疗法的特色所在,也是针灸疗法的疗效所在。传统技法使用率降低,直接影响了针灸的疗效,从而影响到针灸事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每位著名的针灸医家,其手法独特,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而现代,则很少这样的大师。因此,我们有些政策应该向保持、发扬传统医学特色上倾斜,向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倾斜。当然,针对传统方法的致命弱点,我们也应该展开研究,借助现代科技,研制既无损伤而又有艾灸特性、能达到艾灸治疗效果、无毒、安全的新方法、新仪器。研究具有疗效独特、实用性强、痛苦小、安全的针灸技法将成为针灸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针灸治疗收费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2.4.1 目前我国针灸治疗收费情况

目前,我国针灸治疗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分项收费,即针刺、艾灸、拔罐、电针等按项目计价,只有20份答卷写明是非分项收费。在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收费标准上,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分别统计了单独针刺1次的收费和一位患者治疗1次的平均收费情况。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针灸单次收费最低为贵州(3元/次),其次为北京(4元/次);最高为天津(40元/次,醒脑开窍针法),其余地区大部分收费为10~20元;还有以针刺的穴位数目为限,有每穴1元、每5穴10元、每5穴18元不等。各地患者每次门诊就诊平均治疗收费在15~50元之间。以每次治疗平均收费排序,前5位依次是:黑龙江56.9~46.3元,广东49.7~37.5元,湖北45.7~33.8元,湖南39.7~38.8元,广西38.3元。

2.4.2 目前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

①针灸治疗收费偏低。本次调查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针灸治疗1次收费(包括各个单项收费在内)为10~30元。参考10年前的收费5~10元,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内,现在的收费实属偏低,若再计算成本,包括人工费、针罐艾灸以及仪器的损耗费、房屋水电费等,每次的治疗薄利、无利,甚至负利是完全可能的。②针灸治疗收费偏低导致治疗方法重复使用,加重了资源浪费。由于大部分医院均采取分项收费,而每个单项的收费较低,所以在处理患者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方法并用。有些方法属治疗的需要,但是否每次治疗都要多种方法并用就值得探讨。③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针刺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在针刺1次收费标准上,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如贵州3元、北京4元、上海7元、天津10元等;在同一地区,如河南又存在5元、7元、10元、20元、30元等不同的收费标准。各个省有自己的收费标准,临床上实际收费也比较混乱,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治疗1次的费用也不相同。④现行收费标准未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的价值。本次调查答卷者的职称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不同,虽然不同职称在挂号费上有所不同,分别为5元、7元、10元,但针刺治疗收费标准却相同。将本次答卷按职称分类,分别统计他们的收费情况,发现初级职称的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0.9~21.1元,中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1.3~24.7元,高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6.3~29.2元,其间的差别并不大。但是,针灸治疗属于实际操作的技能,同一疾病经不同经验的医生治疗在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上都会有所不同。目前的收费水平不能体现经验丰富医生的实际价值。

2.4.3 对针灸治疗收费问题的几点建议

①重新制定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将针灸的各项治疗重新定价,要将各项成本计算在内同时还要考虑操作人的实际经验价值,制定出更加细致的标准。②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应体现出地区差别。现有标准未能体现地区差别。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人均收入和支出在国内均处领先地位,然而针刺1次的收费却是4元,此定价未能和北京地区的总体收入相协调。我国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针灸治疗收费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标准。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在针灸治疗收费上国家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在政策上予以支持。③探索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新的专利治疗方法由于疗效好而收费较高,如针挑治疗可以收到300元,且每天治疗在30~60人次,说明治疗效果是影响收费的关键因素。醒脑开窍针法亦提示我们,今后在针灸治疗方法上,除了继承传统的方法外,更应探索新的、技术含量高的针灸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这样,虽然单次治疗价格提高,但是单一患者总体治疗费用不会上涨。

3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①近年来针灸科人才的流失现象已经不是十分严重,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针灸科工作,造成了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②针灸科就诊患者数量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但是,有将近40%的针灸科室不得不依靠其它科转诊患者维持生存。③在针灸技法使用上,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有损伤、疼痛较重、出血的方法使用率低于无损伤、无痛、不出血的方法;补泻手法的使用率较低。④在针灸治疗收费上明显存在着收费偏低、地区间不平衡、不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价值的问题,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笔者认为:①大力宣传针灸的特色与优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种宣传要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即包括针灸界内部、医疗界全体、社会各阶层,让所有的人充分认识到针灸疗法的优势,主动采用针灸疗法。②提倡针灸疗法进入各个科室,或者各科医生都能够使用针灸配合治疗。③针灸医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研究和发展既能保持和发扬针灸疗法特色、又能符合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以此促进我国针灸医学的更快发展。

第5篇:医院针灸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1墨西哥政府支持力度较大

墨西哥因近几年由于宗教规定(天主教不允许堕胎)和性观念开放等问题导致人口激增,但经济发展却没有跟上,从而导致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不高,医疗水平更有待提高。近年来,墨西哥民众由于饮食习惯等问题,肥胖症、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西医治疗的效果不佳且价格昂贵,而中医药不仅疗效显著而且经济实惠,因此在墨西哥发展迅速[4]。由于墨西哥政府对传统医学发展十分重视,中医药在墨西哥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1980年,墨西哥国立工学院开始举行一系列关于针灸讲座和讨论会,由此促成了墨西哥针灸学学位的设立,墨西哥也因此成为唯一在官方教育计划别重视针灸的拉美国家。墨西哥卫生秘书处和针灸协会从1990年起对针灸的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目的是要将针灸作为全国卫生体系的一种补充疗法。而中医针灸于2002年5月8日在墨西哥取得合法地位。首届世界中联美洲中医药国际合作与发展论坛(2012•墨西哥)于2012年9月在墨西哥墨西哥城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是世界中联第一个在中美洲国家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5]。会议有来自墨西哥、中国、美国、古巴等国家的代表500余名,这在世界中联的区域性会议中属于规模较大的,同时也是墨西哥当地召开的中医药国际会议中规模较大的一个。此次会议的承办方为墨西哥针刀学会和墨西哥州立大学(简称UNEVE大学)。自1980年起,墨西哥公派西医师前往中国学习进修中医针灸后,墨西哥目前已有10多所国家公办大学和50多所私立针灸学院遍布墨西哥全国各地。2001年,在时任墨西哥州州长,现任墨西哥总统PeaNieto先生的支持下,建立了拉美第一所以“中医针灸”为主的本科大学:“墨西哥州立Ecatepec大学”(简称UNEVE)。除了“针灸本科系”外,还有整脊系、老年医学系、管理系、信息系等5个学系,在校生有1400人,针灸本科生有600人,针灸本科教师有35人,该校教师主要为墨西哥西医院校毕业后,经2~5年的中医针灸专科培训者,有一小部分教师为本校毕业后留校任教。2002年在“墨西哥州立Toluca大学”(简称UNEVT)也再另设“针灸本科系”。目前仅有这2所“墨西哥州立大学”为国家公办“中医针灸本科”大学。2所共有针灸本科生1000人,针灸教师70人。作为公立大学,该校前期的教师多来自日、韩两国,其教育背景不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为提高“墨西哥州立大学UNEVE”教学质量,于2011年该校聘任墨西哥针刀学会宋钦福教授和李美虹教授担任该校的中医顾问和终身客座教授。两位首先开始为期1年的教师师资培训班并严格按照现行中国全国中医院校统编教材和2009年世界中联的“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为依据,参照世界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对该校的30多名中医针灸教师进行了1年的培训,从而统一了教学思想、教学标准和讲课内容,对该校原来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这对促进该大学的中医教育、正规化、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012年8月经墨西哥政府批准,该校毕业生可以直接获得墨西哥当地针灸行医资格。墨西哥的针灸学科的发展相对较好,并已形成规模,而中医针灸疗法已纳入国家部分医保体系。但与此同时,中药教育和临床应用则较差。为加强墨西哥的中药教育和推广应用,UNEVE大学拟定了计划,在2013年开设中药硕士班,向全国招生,学员为中医针灸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医师,或西医医师又学习针灸2年以上者,学期3年。课程参照世界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中的“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及中医五官科学”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同时UNEVE大学准备尽快组建中药百草园,建立中药标本室和中药试验室。该大学将在现任总统任期六年中迎来自己的发展快速上升期,他们拟在3~5年将该大学建立为美洲地区一流的、国家公办的中医药大学,并成为美洲地区医、教、研为一体的中医药中心,成为美洲地区中医药公立教育的示范基地。

2针刀医学在墨西哥的发展不容小觑

针刀医学是发源自中国的原创性医学,发明人朱汉章教授与1976年开始发展并推广此项技术,至今为已发展了三十余年的时间,境内、外从事针刀专业的医师已达数万名,而每天接受针刀治疗的患者也已达数十万名,针刀医学的治疗范围已从最初的颈肩腰腿痛等疼痛类疾病,逐步扩展到了各类慢性内科疾病[6]。然而针刀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偏于西医学的无菌性操作,因此在国际上推广存在一定的政策法律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许多海外从业者会将其归于“特殊针灸(SpecialAcupucture)”的范畴而加以发展,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针刀在国际上的发展始终难以形成较大的势力。而墨西哥的针刀发展却令人十分吃惊。其在推广过程中不仅坚持使用了针刀(Acupotome)这一专有名词,而且其在墨西哥当地的发展形势也非常的好。墨西哥拥有专门的学术组织———墨西哥针刀学会,其自成立后曾先后开了4期针刀班,培训了近百名针刀医师,同时还聘请了中国的针刀专家来墨西哥讲学和曾组团参加在中国召开的针刀学术交流会。随着宋、李两位老师进驻墨西哥州立大学,墨西哥的针刀教育进入了公立大学发展,学习者众多。作为近几年外用器械疗法中理论体系最完整、发展最好的学科而言,针刀医学的国际化推广时大势所趋,而墨西哥是针刀医学国际推广的一块很好的试验田,如果善加培养,墨西哥可以成为针刀医学国际推广的示范基地而带动整个中南美地区的发展。综上所述,墨西哥由于其独特的玛雅文化与中华文化有诸多共通之处,因而中医药在民众中有着较好的接受度,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有的发展优势;同时,中医药在墨西哥政府官方支持下,建立了两所公立大学,专门培养中医药人才,并且近期也迎来了发展的快速上升期;而除了针灸在墨西哥当地快速的推广之外,针刀疗法这种近几十年才刚刚兴起的新兴学科也在墨西哥大地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在中医药国际推广中应引起一定的重视。以上是笔者对于墨西哥中医药发展近期情况的一点思考和建议。虽然墨西哥与中国的交通还不十分便利,两国来往并不十分频繁,但墨西哥良好的民众和政策基础值得在中医药国际发展在这个国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其成为中南美中医药发展的一个示范基地,为中医药的国际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王晶 宋钦福 李美虹 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墨西哥针刀学会

第6篇:医院针灸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学科描述:西药就是将一些化学试剂按照一定的配方组合在一起,这些化学试剂有时候并不难找,但如何配方则是药荆研究的精华了。药剂学就是这样一门奇妙的学科,它涉及药品研发、制造及其配制和贮存,以及药品特征、纯度、成分和功效的检测等内容,作为一个药物学方面“技术流”的代表,药剂学学科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医药分家”的趋势日益明显,药物市场的竞争将日益剧烈。技术良好的药师师自然有着更好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对药用辅料的研制、生产和推广做了大量工作,对制剂工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这也保证了药剂学这个学科在未来十年都将是药学领域的前沿话题。

开设院校:沈阳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广东药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的传统医药已伴随“中国风”的走热逐渐被世界接受。中药学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于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于吸收各民族传统医学的精髓,是咱们国家地地道道的“国粹”。而位于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就是以中医药研究为主的一所大学,它的前身是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

与中国药科大学同岁的药剂学专业当属该校的王牌专业之一,它的历史和实力足以傲视整个药学界。药剂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非常走俏,吸引着众多知名医药企事业单位前来招聘。学生本科毕业后,如果希望继续攻读研究生,可以在这里近距离地聆听一流大师的教诲,于日后的研究、工作、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想出国的同学可以选择美国的密西根大学,那里有着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的很多校友。

目前,该校不仅还是我国唯一部属专业药科学校,也是世界最大的专业药科大学。学校现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即新药发现理论与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这~圈圈光环也印证了中国药科大学的综合实力。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秉承“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的中国药科大学已成为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开设有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工程、海洋药学等本科专业,专业的数量不多,但却大多为精品王牌专业,像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中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生物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因为在药学上的特色及领先地位,该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十分抢手,就业率连续多年蝉联江苏省高校榜首。可以说,靠着特色说话的中国药科大学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特色兴校之路。

【药理学学科】

学科描述: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学科,药理学专业在于研究药物的活性与毒性,但是我们国家制药行业的整体水平低下,新药不多,中国西药研发能力不高药厂多生产西方国家已过知识产权保护期的老药,因而对药理研究人员的需求就较少,而教育扩招导致药理学的学生太多,所以在短时间内本专业就业压力比较大。

毕业生可在医药公司、制药企业、精细化工、医药研究等部门从事药品营销、医药代表、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

开设院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遵义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广州医学院、辽宁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蚌埠医学院、泸州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哈尔滨医科大学

掐指一算,哈尔滨医科大学已经有87年的校史,在医学类高校中属于“资深级”了。步入哈医大的大门,绿树成荫,红柱碧瓦间高楼耸立,仿古与现代风格交相辉映的校园风格让人对医学院的敬畏顿时少了许多。

在东北三省内的医学高校内,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实力上紧随中国医科大学,为东北地区的医疗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卫生部俄语培训l中心等科研机构均设在该校。15个本科专业也基本满足了学生医学类专业的求学需求,因为地理优势,该校还建有临床医学的七年制、六年制俄语医学专业、六年制日语医学专业,这些专业可都是该校特有的专业,国内独一份。

除此之外,哈尔滨医科大学的药学专业也是该校的王牌专业,该校的药理学始建于1938年,是部级的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是杨宝峰教授,即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校长。悠久的学科建设和强大的资源投入保证了药理学学科作为哈医大“镇校之宝”的角色,国家“973”研究项目1项,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十一五”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1项……这些成绩和荣誉体现除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因此在哈医大学药学还是很有保障的。

【口腔医学学科】

学科描述:口腔医学是对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全面研究的科学。

口腔医学专业的同学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开设诊所,并且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去过医院治疗牙齿的同学都知道,很多口腔疾病并不在医保范围内,并且收费昂贵,因此这个学科也是一个收入颇丰的行业。

口腔医学学科属于医学大类学科,学科下所属的专业只有口腔医学专业,一般学制为5年,目前国内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比较多。

开设院校:中国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昆明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济宁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滨州医学院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滨州医学院和它所在的滨州市一样并不十分知名,而这所院校很奇妙的是它的前身为青岛医学院,后搬迁至北镇更名为滨州医学院。而现在学生入读该校则是在烟台,目前滨州医学院的本科都基本都在烟台。滨州校区部分主要是附属医院和专科、成教以及见习点。

和国内大部分普通医科院校一样,滨州医学院为山东本地输送了大量的医学类人才,滨州医学院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全科医学、麻醉学等特色医科类专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等非医学类专业,其中,口腔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生物技术等4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也是该校的热门专业。不过最值得关注的自然还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口腔医学专业,该学科是滨州医学院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医学界拥有良好的口碑。而在滨州、烟台两所直属附属口腔医院也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护理学专业因为其就业率高和工作稳定也是受到考生热捧,历年分数均在录取前列。滨州医学院整体也有着很好的规划,该校计划最迟在2020年建成国内知名医科大学。

【内科学学科】

学科描述:即使没去过医院的内科诊治,相信大家对内科都不算陌生。内科和外科是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内科学学科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因此这个学科是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亦有医学之母之称。

既然是临床医学的基础,无论是五年制、七年制还是八年制的临床医学,内科都是必修的学科知识。

开设院校: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延边大学,遵义医学院新乡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江苏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如今,南京医科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医、药、理、管、法学等学科的医学院校,在华东一带名气不小。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

和大部分医学类院校一样,该校的课业压力很大,学风纯正朴实,属于能学到真本事的高校。该校在心血管内科,肝移植类具备很强的医学实力,口腔医学专业也能位列国内前十,还有公共卫生和药理学专业均位于国内领先地位。更令人可喜的是,该校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很好,2010年进入全国A类院校,按科研成果排名,南京医科大学位于全国50名左右,这对于一所医学独立院校来说着实不易。另外该校特别注重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如果你想做医生而不是搞科研,很适合报考南医大,在首届临床技能大赛中,南京医科大学夺得冠军,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内科学(心血管病)是南京医科大学拥有的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名单之一,学科带头人曹克将教授多次被评为南京市、江苏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名优秀医生。该校在这里领域处在领先地位,选择该校内科学学科的相关专业,无论是就业还是求学都会顺利很多。

【外科学学科】

学科描述:说完内科,自然也要提及外科医学,在一般人眼里,外科主要是以需要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而内科一般以应用药物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不过在近年由于介入放射学的迅速进展,使外科与内科以及其他专科更趋于交叉。所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将会不断地更新变化。

一般来说,医院中的外科学有着明确的分工,可分为普通外科(现专指各种腹腔、、甲状腺及简单的皮肤外科)、心脏外科、胸腔外科(两者可含称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有时简称脑外科)、头颈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矫形外科(即骨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等。外科学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它也是临床医学上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开设院校: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皖南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天律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是继协和医学院后,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医学院校,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虽然该校成立该校位列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在国内的独立西医院校中处于领军人物的位置,因此该校每年的报考热度相对较高。

天津医大开设有15个专业,结合该校的五个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来看,相应的专业是非常好的专业,而该校的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为全国首办专业,办学历史丰富,同样值得推荐。而且该校临床教学基地有7所大学医院、13所非直属临床学院,拥有强大的实习保障,同时天津医科大学还与73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成立了“外国专家顾问委员会”。聘请了108位世界知名医学专家、教授担任各学科的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在医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展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无论是科研还是实践上,天津医科大学均提供了不错的实力保证,在录取分数上又相对平易近人很多,因此天津医科大学是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

学科描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广告语一一中西结合疗效好。中医有中医的玄机,西医有西医的直接,将中西贯通,各取所长,就有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不少医科大学也都开设有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准确运用中西医两套理论,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临床诊疗,一般学制5年。

既然学科名称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主干学科就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这三大块组成,涉猎中医及临床医学两大板块。因为这个专业学制的问题,就读该专业的同学想在医学上有所成就的话,最好选择继续深造,可报考,临床医学各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及中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顺应了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可谓意义重大。

开设院校:天津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等。

院校解读:大连医科大学

虽然大连医科大学面积不大,但校园中却风景如画,记忆最深的是,每年四五月间,一大片丁香花竞相绽放,香气袭人,令人心旷神怡,仿佛步入了那条悠长的“雨巷”,予人以不尽遐思……素有“黄金海岸上的明珠”之美誉的大连医科大学,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开设有18个本科专业,在临床医学上开设有5年制、7年制和英语三个方向,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这个学科上,大连医科大学在东三省处于领先的地位。临床医学专业也是大连医科大学创办最早,具有坚实办学基础和较强优势的传统专业,是辽宁示范专业,并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国家质量工程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该校这个专业的学生以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著称。目前,临床医学专业还开办了美容医学、食品营养与安全、视光学和肿瘤学专业方向,其“医+X”复合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被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国家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

辽宁省级大连医科大学十分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相互结合,其下直属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并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房颤动导管介入消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脑血管介入溶栓治疗和器官移植等领域也已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中医学学科】

学科描述:《黄帝内经》可以说开启了中医学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这门被世人视为“神奇”艺术的医学实在有着太多神秘的色彩。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白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因此,对我国传统医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中医学真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它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叉渗透,与人文哲学相互融合,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古代医学科学。因此想学好这个学科,博大精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目前,亚健康的干预是社会最关心的民生话题,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与有效的干预手段倍受青睐,这个学科因此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扶持,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医学行业。

开设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温州医学院、海南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冀唐学院等。

院校解读: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千三百多年前,药王孙思邈在其医学名篇《大医精诚》中论述了习医者的两大要素: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品德修养。如今,这种中医思想的精髓,已融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校训里,也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观念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派系的高校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它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也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因此想选择中医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同学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是最明智的了。

作为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的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规模并不大,仅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等9个本科特色专业。“少而精”正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培养教育模式,该校自2011年起就开办了“岐黄国医实验班”,该专业为本科教育与直接攻读博士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前五年按本科教学计划培养,学校于第四年末进行分流考核。考核合格者采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方式。除此之外,该校还有特色的中医学专业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中医学专业卓越中西医结合医师培养计划和中医学专业卓越针灸推拿医师培养计划等专业,采用5+3培养模式,即通过五年基础课程学习和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就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中医学本来就是该校的王牌学科,加上这种连贯制的培养模式,自然在中医界有所斩获。

在人才培育上,该校从大一开始就推行了“读经典、学文化、跟名师、做临床”等一系列措施,为了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建立了3家附属医院、34家教学医院、33个社会实践基地展开临床实践。这些动作对于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实际诊治能力大有裨益,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中医style”。

【针灸推拿学学科】

学科描述:与中药学相映成趣的针灸推拿学是靠外部理疗来解决病痛的一门医学。这个学科下设针灸推拿学专业,一般学制5年,毕业后可以在中医院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工作。可以说这门学科,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活”。

针灸和推拿属养生治病之道,中医药理论基础集合针灸推拿专业技术构成了这门学科的精髓。可不要以为这门学科只要有技巧就行,扎实的中医药理论才是决定在这个领域能有多大发展的关键所在。针灸推拿学一共包括三科:针法、灸法、推拿。动手能力较强,领悟力较好的同学比较适合在这个学科发展。

开设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等。

第7篇:医院针灸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谈及考试,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医针灸热在美国的演变过程。据文献记载,中医针灸17世纪由中国传入欧州,再由欧州传到美国,但最初使用的范围主要局限于华人社区,美国的主流社会对于针灸几乎是一无所知。据1970年出版的Man Myth&Magic杂志介绍,1964年纽约只有一位针灸开业者,到1970年全美也只不过有几十位针灸师(非华人社区)。真正的“中医针灸热”应当与詹姆斯・赖斯顿(James Reston 1909-1995年)――一位《纽约时报》的前任副总编和两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的名字紧密相连,当然更离不开尼克松访华带来中美关系巨变的外部大环境,以及中国针刺麻醉在世界上所造成的轰动效应。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经由巴基斯坦,乘巴国总统专机到达北京进行秘密访问。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中国政府在邀请基辛格访华的同时还邀请了另外一位重量级的美国客人。有趣的是。两人相互间都不知道对方的行程,取道不同飞向中国。就在同一天,分别由东西两侧进入了中国的国境,目标却是完全一致――到北京会见总理。此人就是美国《纽约时报》著作颇丰、蜚声国际的著名记者詹姆斯・赖斯顿。

当7月9日赖斯顿夫妇到达广州,准备飞往北京开始采访中国政府要员时,他们却被告知访问北京行程有变。在中方陪同的坚持下,他们在广州停留了两天,并将去北京的飞行改为了火车。他们最终还是到了北京,得知基辛格7月9日至11日秘密访华的消息后,赖斯顿明白了他们在广州受阻的真正原因,他为错过这一报道的机会深感遗憾。就在此时,赖斯顿的腹痛发作了。

在的安排下,赖斯顿住进了北京反帝医院(现为协和医院)。经请来1 1位专家会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天晚上即接受了由著名普外科专家吴蔚然教授主持常规药物麻醉下的阑尾切除术。术后第二天,出现腹胀不适,在征得本人同意后,李占元中医师为他施行了针灸治疗,使得症状明显减轻。住院期间,赖斯顿就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Now,Let Me Tell You about My Appendectomy in Peking……(现在让我来告诉你我在北京的阑尾炎手术)”一文,并及时电传给了《纽约时报》总部。没想到的是,该报编辑第二天便在第一和第六版上发表了这篇纪实文章。

后来证实,赖斯顿夫妇滞留广州确实是中方的故意安排。由于基辛格非常熟悉这位嗅觉灵敏的大牌记者,担心在中美两国公报发表之前走漏风声,于是向中方提出推迟赖斯顿来京的要求。赖斯顿后来回忆,他的北京之行因祸得福,总理曾专程到医院探望他,并在他出院后。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了赖斯顿夫妇。也许更令当事人没有料到的是,他的那篇文章配合当时中国的针刺麻醉,为冲破西方阵营的封锁,消除麦卡锡主义影响,为尼克松总统成功访华,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为中美交往起到了“针灸外交”的重要作用。

从那以后,美国人对针灸大感兴趣。尤其经电视介绍,中国针灸展现于千家万户,病人对其需求量大增,中医诊所开始层出不穷,不久针灸学校也应运而生,歧黄医术渐盛于美国。据说在针灸热开始时,由于懂针灸的人很少,一时间“洛阳纸贵”。每天有大巴从华盛顿拉着患者到纽约找针灸医生看病,针灸师生意火爆,应接不暇,以至于诊室不够用而租下旅馆接待病人。针灸师忙得只顾得上给病人扎针,连取针的时间都没有,不得不雇请助手拔针。有的针灸师生意之好,一个礼拜收入就可以买下一栋房子。当时还有许多人赶到香港,参加一个短期针灸学习班,就匆匆操针上阵。

据早年在华盛顿行医的陈昌针灸师在《针灸医疗在美国》(1987)一书中介绍,1972年中旬,全美第一家针灸中心在纽约73街成立,消息传出,两星期内登记看病者达到8千多,引起美国医坛一阵骚动。纽约医学会连日开会,谋商对策,向政府施压。阻止针灸师行医,并迅速立法规定施行针灸治疗者必须具有医学博士MD资格才能扎针。在加州还出现过更为可笑的情景:因为法律规定只有MD医生才能扎针,但MD又不懂针灸,所以只好请针灸师开针灸“处方”,将需要扎针的穴位贴上标签,然后由MD扎针。西医师成了针灸师的“小工”……

由于受到“中医针灸热”的影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1972年成立了“针灸疗法特别委员会”,它由麻醉学者、神经病学者及生理学者组成。主要任务是复习中医文献、组织调查研究针灸情况和举行学术研讨会等。同一时期美国出版了两份著名的中医针灸杂志――《美国针灸杂志》和《美洲中医杂志》。有些学者还相继在美国各地成立了有关中医针灸的学术性团体,如美国中医学会、美国全国针灸研究学会等,都对中医针灸事业在美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民间到政府机构,中医针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1992年,NIH成立了另类医学办公室(OAM)。对包括中医药和针灸在内的另类医学,每年拨款1千万美元(逐年增加)进行研究。因而像哈佛、耶鲁、斯坦福及霍普金斯等著名大学均承担了研究任务。1996年。美国国家药品和食品管理总局(FDA)在经过多年肯定针灸疗效的基础上,正式通过针灸用针由第三类(实验性)医疗用品器械晋升为第二类(医疗用)器械类并宣布其安全性。1997年,NIH通过多年研究,首次正式确认中医针灸安全有效,成为这一治疗方法正式进入美国医疗保健系统的重要里程碑,并为中医针灸在美国大规模临床运用创造了条件。

毫无疑问,赖斯顿的文章是中医针灸学在美国得到推广的“板机点”。它标志着中国大陆的现代中医针灸正式传入美国,并成为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的主流针灸学派。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使得“中国热”、“中医热”、“针灸热”进一步升温,成为了中医学在美国发扬光大的黄金时代。虽然那个阶段的针灸热非常不成熟,以致几年后曾落入低谷,出现波折,但它为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基础。近年来美国替代补充医学的进步,针灸学校的层出不穷,2万多名开业针灸师。5千余名西医针灸师,17亿美元的行业年产值,15%来自NIH补充替代医学中的科研资助……都有力地表明了这项东方传统医学在美国土地上认可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与当年赖斯顿文章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针灸热紧密相连,也是中美领导高屋建瓴、打开两国关系的重要结晶。

目前全美大约有80所中医针灸学院,每年共约2千名毕业生。学院的规模大小不一,较大者如新英格兰针灸学院、太平洋中医学院、美洲中医学院等,各校学生数四五百名左右,主要集中在加州、纽约和麻州地区;中等规模的学生数两三百名。主 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和南部。小规模的学生数则少于100名。遍布美国各州。这些中医学院在美国普及和发展中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已成为美国中医针灸师的主要来源。

美国中医学院学制一般为3年,要修完2-3千个学时理论课程(包括中医和现代医学)和完成5-8百个学时的临床实践。一般中医学院均有供学生临床训练的基地。部分学校还可以安排学生到中国的中医院作短期临床实习以接触更多的病例。3年平均费用约需2.5万美元。中医教材大都是由中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翻译而来。近年美国也开始出现一些较好的英文教材可供选用。现代医学部分的教材则选用美国医学院所用教材。中医教师主要来自中国,近年来不少中医学院也聘请了美国中医学院毕业生充实师资。现代医学部分教师则来自美国的医学院或医院。绝大部分教师为业余或兼职工作,英文教学。学生上课时间灵活,可选择全日、傍晚或周末上课,修满所需学分即可毕业。毕业生大都具有硕士学位,并且可以参加全国针灸和东方医学委员会(NCCAOM)的资格鉴定考试。

NCCAOM针灸理论考试是从1985年开始的,1989年增加了定穴考试,1991年开始实施洁针考试。这当中理论考试最为重要,难度比较大。定穴考试则相对简单一些。

针灸理论考试时间5小时,共完成200道多选题,50%以上是病例分析题。定穴考试规定15分钟内在人体模特身上点认15个穴位。以上两项考试一年有两次,4月在加州,10月在纽约,均为70分以上通过。另外一项是洁针考试。通过30道笔试题和操作考试演习后,获得洁针资格证书。洁针考试一年3至4次,其中两次与针灸考试同期举行。应试者除美国国内3年制以上、经NCCAOM承认的中医学院毕业生外。中国5年制以上中医学院毕业和西学中学历5年以上者也可以参加。通过全部考试,即可获得NCCAOM颁发的针灸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向所在州政府有关部门申请针灸执照。开业行医。

在拿到美国绿卡后,我原计划参加1999年的考试,这样有充分时间来准备。后来考虑到加州环境不太熟悉。纽约考期要等一年多,时间又太久,于是从中国探亲回美后便决定将考试时间改为当年的下半年。因临时决定,申请已近截止日期,我立即填好表格,连同申请费一起匆忙寄了出去。3部分考试费用分别是:洁针75美元、定穴300美元、理论和临床400美元。可一次报名参加,也可以分次进行,我选择了一次全考。

申请材料寄出以后,我开始了紧张的复习。但自从大学毕业以来,我更多从事的是西医临床,在石溪大学做的基础研究与中医相差更远。办身份期间,维持生计为先,虽然在中医领域的教书备课和临床打工对自己有些促进,但毕竟比较零散。缺乏系统,而且时间有限,针灸部分花时很少。那时从事理疗工作非常紧张。早上7点出发,8点半上班,晚上5点半下班,回家吃完收拾好已经八九点钟了,学习时间难以保证。面临着从头开始的针灸英文应试,对我的确是个挑战。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我打起了路途主意。从住处到单位,乘7号地铁由起点到终点,再从曼哈顿42街转1号或9号地铁到231街,一趟大约一个半小时,来回三四个钟点。针灸穴位多,我便在乘车时记穴位。午休1小时,过去吃饭后多在聊天或休息,我改用半小时看书。为了提高效率。我先进行常规复习,疲劳时做题,感到枯燥时阅读内容、默写标题。过去看书得过且过,这次自我施压,非过不可。回想起孩童时代遭遇的不幸,出国学习和工作遇到的压力和孤独感,打工的辛苦,所有这些艰难曲折经过理性的沉淀和不间断的自我砥砺,可以说都转化为了一种成功的呼唤。“拿下来!”成为我心里的最强音。

第8篇:医院针灸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石嘴山市中医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753000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机, 为针灸更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客观化的依据。方法:8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就诊时发病时间分为发展期组、稳定期组、恢复期组、后遗症期, 治疗前后均以Sunnybrook 面神经评定系统和面部残障指数调查问卷(FDI)作为量化指标评定积分。结果:4 组组间比较,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均〈0.05), 结论: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各期均有良好的效果,但以发展期组疗效最佳。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针灸;综合疗法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一种周围神经性疾病。本研究将周围性面瘫患者分期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客观化评定,探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效性。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间(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80 例,根据就诊时发病时间分为发展期(1-7d)、稳定期组(8 ~ 15d)、恢复期组(16 ~ 180d)、后遗症期(181d ~ 365d)。其中,男38 例,女42 例,年龄最小16 岁,最大78 岁,平均年龄48 岁,病程最短1 天,最长1 年,根据Sunnybrook 面神经评定系统量表得分,进行评分分级。各组年龄、性别做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异,各组面神经评分分级比例也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针灸学》[2] 中诊断标准。面神经炎(ICD 编码:G51.802)。

2.1 纳入标准

(1)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一侧面肌麻痹者;(2)发病在12 个月以内者;(3)年龄在16 至80 岁之间,(4)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2.2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标准;(2)年龄在15 岁以下或81 岁以上,病程超过12 个月者;(3)合并格林巴利综合症、肿瘤、外伤、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腺炎、中耳炎、颅底脑膜炎等引起的继发性周围性面瘫及中枢性面瘫;(4)合并有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5)正在参加其它临床试验的患者,治疗中因某种原因而终止实验者(6)受试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 治疗

3.1 观察指标

根据研究方案的设计制定了病例报告表。以Sunnybrook 面神经评定系统[3] 和面部残障指数调查问卷(FDI)作为量化指标。

3.2 治疗方法

(1)针灸取穴:主穴:患侧地仓透颊车、颧髎透下关、迎香、太阳透上关、球后透四白、攒竹透精明,阳白透鱼腰;配穴风池、合谷、太冲、翳风、天柱。主配穴每日各取2-4 穴。1 日1 次,10 次1 疗程。

(2)放血:取关冲、耳尖点刺放血10-30 滴(前3 天)。

(3)艾灸:于风池、翳风、地仓、颊车、牵正、颧髎、阳白施艾条温和灸20 分钟。1 日1 次,10 次1 疗程。

(4)面部推拿:1 日1 次,从第4 天开始,10 次1 疗程

(5)穴位注射:于太阳、风池、颊车、地仓等穴,取VB12 注射液0.5mg(1ml),每日2 穴, 每穴0.5ml, 隔日1 次(第8 天开始)。

3.3 观察时间

各组治疗前均根据Sunnybrook 面神经评定系统和面部残障指数调查问卷(FDI)进行评分,于治疗30 天、60 天再次评分,以判定治疗效果。

4 疗效评定

4.1 统计学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vll,oforWivrdows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及自身对照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

4.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标准 [4] 和美国- 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评级分级标准(H-B 分级)[5] 制定。痊愈:面部症状和体症消失,H-B 量表测试I 级;显效:面部症状和体症大部分消失,H-B量表测试Ⅱ级;好转:面部症状和体症消失有所改善,H-B 量表测试Ⅲ级;无效:面部症状和体症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H-B 量表测试Ⅳ级- Ⅵ级以下。

5 结果

5.1 4 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的比较,见表2

5.2 4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发展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稳定期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组;稳定期组优于恢复期组;恢复期组优于后遗症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89.7%,53.8%,42.1%,22.2%),见表3。

6 讨论

《巢氏病源》云:“风邪入于手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眼?,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学中经络范畴。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流通不畅,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6]。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冷空气刺激有关,其病理改变,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后期则会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7]。大量临床证实[8] 茎乳孔内水肿持续时间越久,面神经受压、缺血时间越久,其损伤、变性越严重,自我修复及再生的速度越慢,导致病程的延长,遗留后遗症的可能性增加。故早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尤为重要[9]。临床研究中观察到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给与适宜的针灸综合疗法,不但不会伤及正气,反而具有扶正祛邪,可以刺激面神经增加兴奋性,改变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炎症的消除和水肿的吸收,使神经纤维恢复正常;且艾灸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激发人体内的防御功能,可缩短疗程,增加疗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因本病发病早期,邪在表浅,手法宜少针轻刺。在稳定期和恢复期,眼、鼻、口等病灶多采用平刺透穴,手法幅度宜稍大一些。后遗症期,根据面肌瘫痪肌群的情况,稍加症状部位取穴。病程1 个月以上开始针刺治疗者痊愈率低,病程6 个月以上开始治疗的患者痊愈的可能性很小。临床常见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其原因可能是:①急性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而致面神经受水肿压迫时间过长,神经损害程度严重;② 急性期针灸治疗方法不当,使面神经髓鞘纤维的再生障碍,防碍面神经功能恢复。因此,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病各期均有效,但早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在临床中应把握此段治疗时机,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 神经病学( 第6 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35-336.

[2] 石学敏. 针灸学( 第3 版)[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49-35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北京:ZY/T 001.-001.9-94.

第9篇:医院针灸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针灸学既是古老的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又是当今世界医学一门新兴的学科。千百年的悠久历史和近30年来世界范围内逐渐掀起的针灸热,使人们不得不对这一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刮目相看。作为针灸学的发源地,21世纪中国针灸的发展趋势怎样?如何才能更好地对其继承和发扬,使之更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是全国乃至世界针灸同仁们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长期从事针灸医疗、教学、科研的体会和我国近50年来针灸医、教、研的进展状况,对针灸学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略抒己见。

1针灸临床

1.1单纯针灸,发展受限―――针药并用,兼顾综合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只有植根于临床才能更好地发扬光大。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临床治疗疾病的疗效。目前有的针灸工作者,一味强调针灸单一的作用,而不顾及其他疗法的综合应用;有的医院则以针灸疗法分科室,似乎分得越细越好。疗法的单一固然有利于施术者深入研究、提高医技,但临床上单用针灸治疗就可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的病种仍是有限的,而大量疾病尤其是一些复杂的、疑难的病症仍然需要多种疗法的综合应用,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从古至今,成为医学名家者并不仅限于单用针灸或中药治疗疾病。古有华佗著《枕中灸刺经》,倡针灸取穴少而精,用针灸治疗曹操头风症其效甚佳,但也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流芳后代;又有扁鹊“砺针砥石”取“三阳五会”治愈虢太子尸厥,但他也曾为带下医、小儿医;张仲景精于伤寒六经辨证,但又主张针药并用,以提高疗效;孙思邈、李时珍皆针药并用、博学多艺之医学家。唐朝针灸虽发展成为一门专科,但后世医家单用针灸者有几?当今临床之针灸名医也多是针药并用,内外兼治。故云:“针、灸、药三者得兼,而后可与言医”。

随着21世纪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针灸只能以不断扩大治疗范围来立足,以不断提高治病效果求发展。不能再让人们一提起“针灸”就只想到能治疗腰腿疼、中风偏瘫等,也不能让人们认为针灸只是治疗功能性疾病,而器质性疾病很少用,更不能给人们留下针灸医生只会针灸的误解。我们认为临床上多种疾病都可应用针灸治疗,但要有主、辅之分。对针灸治疗效果较好的疾病,针灸可作为主要手段,而效果逊者则可作为药物的辅助手段。实践证明,要想让针灸在更大空间中得到发展,就必须突出针灸,针药并用,内外结合,综合治疗。

1.2针灸创痛,惧者较多―――无创痛术,应是方向鉴于目前影响针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针刺产生的疼痛感和轻微创伤,因此,在针灸治病的过程中,尽量减轻患者身体疼痛和损伤的无创痛穴位刺激方法将成为21世纪针灸治疗技术的主流。针灸治病的原理在于刺激腧穴以激发经络之气,达到协调阴阳、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因此,对穴位的刺激不应拘泥于机械刺激而应该寻求更多的方法。现代虽已有远红外线照射、磁束点穴器、磁疗贴、电脉冲、TDP治疗灯、中频灸疗器、激光器等多种无创痛器械应用于针灸临床,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已不能满足针灸临床的需求。且由于许多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从而使接受舒适而安全的治疗方法,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因此,继续创用一些新型的、无创痛的、简便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材料和刺激穴位方法,仍将是今后针灸发展的方向。如:能否采用冰块冷敷对穴位刺激?既无痛苦,又便于取材;药罐离子透入法既有拔罐的作用,又有药物和电离子的作用;运用热熨法、冷熨法、药熨法等刺激穴位,也会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总之,进行针灸医疗技术革新,实现无创痛术治疗疾病,必将能加速针灸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针灸的应用范围,提高针灸在世界上的地位,扩大其影响。

2针灸教育知识面窄,专业性强―――教育目标,重新定位

进入21世纪,高等中医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针灸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也应重新思考和论证。针灸专业的学生再也不能“专而精”,只擅长针灸而疏于方药、只善于治病而疏于诊断。以致于给社会留下“针灸专业的学生临床能力不如中医专业的学生”这一印象,造成针灸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难这一事实。我们认为确立专业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应是社会对相应专业人才规格的需求,针灸教育的目标也应符合社会需要。那么21世纪对针灸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是,在首先做一名合格中医师的基础上,又擅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的新型针灸人才。即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应用中西医基础理论和知识,采用中西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治疗疾病的“三条腿”走路的高级中医针灸医师。并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应是“知识―能力―素质型”,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质,而且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应用知识,有较强的诊治疾病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等。并且还要重视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高等中医院校将围绕教育目标的调整而进行课程结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

此外,我们还应考虑针灸国际化的特点,开办针灸外语班,培养一些外向型、高层次的针灸人才,以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世界多国对针灸人才的需求。在这方面虽然有些学校已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探索和解决。

3针灸科研缺乏创新,投入不够―――理清思路,提高水平

建国50年来,针灸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理论研究到临床研究,都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作为一门学科,针灸的科研成果远不及中医中药多,更比不上现代医学。原因很多,但经费的不足、重视的不够和科研思路缺乏创新应是其主要原因。或许是由于针灸学科本身的局限性,或许是由于多数针灸工作者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所限,思路不够开阔,致使针灸创新性的、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极少,这也是针灸科研课题在部级科研招标中难以立项的主要原因。加之目前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针灸的研究课题往往被认为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被忽视,科研资助的力度偏低。而且,随着针灸在国际地位的提高,针灸人才的不断外流,目前整个针灸队伍萎缩,后继乏人现象严重,这些都影响到针灸学的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即将进入WTO组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包括针灸医学的优势将会愈来愈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肩负起弘扬针灸学的重任。我们认为:(1)一些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仍应当重视,如经络实质研究、腧穴形态研究等,但这些研究工作应当让高层次的、研究条件较好的专门研究机构来做,而不应作为21世纪针灸科研领域的主攻方向。21世纪的针灸学研究应立足于临床,使科研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2)针灸学研究除加强与医、药的联系外,一定要注重与边缘学科的结合,如生命科学的基因工程、生物工程,近代物理、化学等,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来研究针灸,从而寻求新的切入点,使针灸学的研究能有新突破。

(3)应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病的原理,揭示针灸治病的奥秘,为针灸医治疾病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应进行针药结合治疗疾病最佳方案的筛选,为攻克多种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病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穴性与药性关系的“经穴药理学”研究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因此应成为针灸科研的方向。

(4)针灸的临床研究要依据WHO西太区《针灸临床研究指南》,改善临床研究方法,使之更加规范化,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比性、严谨性、可行性、可信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5)应加大针灸预防疾病作用的研究力度,通过一些简便有效的刺激穴位方法,来预防多种疾病,既体现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又适应了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

总之,针灸科学研究只有注重特色性、创新性、实用性,提高研究水平,才能继续保持我国针灸学在国际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