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课总结范文

音乐课总结精选(九篇)

音乐课总结

第1篇:音乐课总结范文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一、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三、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识谱能力,自制力也相对提高,我采用“视唱教学法”,让他们在范唱的过程中体验歌曲的旋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识谱训练,让其在自学的形式下来完成教学,此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推荐阅读〗

第2篇:音乐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钢琴基础;现状总结;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51-01

本人对国内的二十二所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基础课程现状调研发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体系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的显现出来,现状总结如下:

(1)教学形式单一。两级分化情况比较严重,有的院校只是一对一或一对二上小课,有的院校对于钢琴基础课只是利用数码钢琴教室一对多上大课。

(2)考核内容与打分标准不细致,大多数学院的钢琴基础课考试不考基本功,直至期末只是准备一首乐曲,考风可促进教风与学风,这是不争的事实。

(3)教学设备及硬件设施制约钢琴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发展。很多院校没有建立数码钢琴教室,也没有足够的琴房满足学生的练琴需要。

(4)教师及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钢琴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双方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这门课程,积极性都不高涨。

(5)教学形式具有的激励性质较薄弱。不管是大课还是小课都有对学生激励的作用,但是很多院校使这一功能微乎其微,不能够充分发挥钢琴基础课程也能进行表演与实践这一特点。

本人根据目前音乐院校的钢琴基础课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出具体的对策,构建更科学的课程体系,以突出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特点。

一、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形式可以有小课(1-2人)、小组课(3-5人)、大课(10-20人)的多种上课方式、多种授课方式可以有机并存。笔者通过调研分析适合目前我国高校钢琴基础课上课方式是实行大课小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即节省了课时,避免老师的重复工作量,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达到钢琴基础课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化。

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教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一)拓宽选材范围

目前全国各个院校钢琴基础课现有的教材内容不够丰富,作品涵盖时期偏于狭窄;其实可以选择库普兰具有装饰性旋律的作品、斯卡拉帝的单乐章奏鸣曲、19世纪民族乐派的作品、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以及中国民族钢琴作品、美国黑人钢琴流行音乐作品,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充实键盘作品教学内容。

(二)教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学习钢琴基础课的学生专业不同决定了使用的教材、曲目的选择应有区别及侧重。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各个时期重要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增强学生的艺术文化的底蕴,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钢琴演奏的技艺性特别强,而每个学生掌握演奏技艺的能力各有差异。同时,艺术有其本身的特点,在艺术见解,艺术趣味、音乐处理或弹奏等方面,允许百花齐放,可以有一个相当大的变化范围和幅度。乐曲的处理只要不违背音乐的性质,这样或那样的设计都是被允许的。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不仅可以用不同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即使用相同的教材,也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和处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实现音色与技术的完美统一。创造出自己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向全面的方向发展。?

四、建立完善考核体系

通过建立钢琴基础课曲库,并按照相应的程度把曲库中作品划分成不同等级划出具体的分数段、制定考试打分标准、具体打分方式、核分制度等方面完善现有的考核体系。通过成绩考核,进一步调动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师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对钢琴的实际学习掌握情况;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案,制定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新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基础课现状进行总结研究,就要构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程体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相信,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基础课将在艺术教育这个领域中逐渐成为一颗闪耀的恒星,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1]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B006;[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GJXH C 110278。

第3篇:音乐课总结范文

作者简介:卿扬(1974― ),男,四川宜宾人,上海大学直属党总支书记,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音乐美学、大众文艺理论等。

一、国内类似课程推行情况

据目前国内调研情况看,从我国目前音乐素质教育的总体状态分析,在开展实施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的高校中,将音乐会作为一种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基本形式,是极其罕见的。但近年我国个别高校不仅逐渐具备开展高水平普及性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表演团队等基本条件,而且愿意把音乐会形式融入针对普通大学生甚至社会公众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中。2012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第二批上线的“走进交响音乐的世界”便是一例,它很快成为网友评论参与程度较高的12门课程之一。何平教授还有意识地总结了自己建设课程的一些经验,认为在内容上要注重学生的需求,有理论、有历史、有欣赏;形式上要有可听性、亲切感、现场感;教学上不照本宣科。

另一个典型的实践便是2014年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推出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该课程从表演、讲解、录制三大课程团队建设到改革选课模式,为学生提供“菜单式”音乐会系列备选课程,赋予了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一则将音乐会变为一种课程形式,不仅能教育课堂现场的学生和观众,而且可以录制下来成为社会共享资源。二则既有的实践也为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创新模式的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上海市乃至全国其他高校没有这样做,一则可能是没有这个理念,二则可能是没有这个能力。就后者而言,实施该课程的教育改革难度极大,至少需要三个教学团队相互配合:①比较专业的音乐表演团队;②较高水平的主讲团队;③前期策划、课程录音录像和后期制作等课程后勤保障团队。

二、音乐会课程的主要目的

(1)核心概念。①所谓“音乐素质”,是指学生个体可以进行一般音乐鉴赏或音乐实践的内在能力。这种能力一般处于可以进一步升华为音乐专业技能的萌芽状态,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中凸显艺术素养的精神关照,对学生个体独立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潜在的催化作用。因此,针对普通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主要表现出注重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的特点。②所谓“音乐素质教育”,是普通高校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主体和主导的教育行为的总和。它不仅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教育融合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有效形式,在艺术教育中传递浓厚的人文关怀。③所谓“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是普通高校实现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立足“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寻求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提高课程实践的有效性为重点、音乐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互补为导向的课程模式,集中探索音乐会作为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条件和作用。

(2)课程目标。“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目标主要有两个:①探索实现课程目标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目标一致的有效途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创新模式应该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探索课程创新模式即应以学生为本。构建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创新模式的第一步是发现那些有利于提高普通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力、效率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其次才是从这些方法中提炼既能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又符合现代社会“立德树人”要求的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模式。②构建兼具上海市地域特点和市属普通高校特色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模式。提高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方式,是从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生长出来的,音乐素质教育也是如此。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作为普通高校实现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要想具备持久的生命力,就应当立足于上海大学自身的特色,依托上海市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资源,建构可推广的课程创新模式。

三、音乐会课程实施的情况

(1)课程团队的建设与管理。音乐会系列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共音乐艺术欣赏课程,无论是教学计划的制订,还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实施,都不可能由哪一位甚至某一类专业教师独立完成,需要建立优秀的团队密切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从课程分工上来看,有表演团队、讲解团队、录制团队。从成员来源上看,有校内人员、校外人员,或专业教师、专业学生。选择表演人员,严格而不苛刻,有分别地对待。本校专业教师和专业学生是表演团队的基本力量,校外人员是补充力量。为了尽可能充分利用本校资源,适当放宽条件,具有准专业以上演奏水准的非音乐专业学生,也可以加入课堂教学表演团队。讲解人员一般由音乐理论功底扎实和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师担当。校内讲解教师事先进行统一培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明确讲解的内容和方式。外请专业教师,由教改负责人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表明课程设置的缘由和意义、希望讲授的内容等。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本次课程改革外请教师虽然风格各异,但其所授内容以及上课的方式基本符合课程的预设,有的外请专业教师水平很高,上课的把握尺度和效果超过了预期。录制团队,主要负责策划及录音录像和后期制作等课程后勤保障与技术支持。

(2)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虽然一场音乐会可以包含音乐艺术的多项内容,但音乐会系列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与单一的音乐艺术教学不同。如“走进交响音乐的世界”专门就交响音乐进行教学,它只是把交响音乐表演引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现场体验感,其教学重点还是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音乐知识。而音乐会系列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却不仅是这样,它是要借用音乐会的形式,在音乐会上展示专业的讲解,试图以“短平快”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某类音乐知识的强烈兴趣,引导其自觉地在课外进行深度学习。具体说来:①以学带教,“选”“学”并举。音乐会系列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给予了学生方面很大的主动权,我们的音乐会场次、数量远多于一个学生需要选修的数量。这不仅意味着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大,而且即便其他场次没有选择修读,也可“免费”旁听。②寓教于乐,“演”“说”结合。课程把专业表演和专业讲解有机结合起来,让广大师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体会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与快乐,让观众不仅仅理解表象的音乐旋律,还能深入理解构成旋律的内在音乐元素与结构。③通过高标准的团队协作,在教学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该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得形式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其教学质量的源头在于讲解与表演团队,而这两个团队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④创新选课及预约方式。每学期在学校选课系统中选课(每学期限选1000名学生左右),选课成功后即有选择参加音乐会的资格;从音乐学院网站“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预告中了解一学期中5场音乐会的具体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场音乐会进行网上预约(每场限约300名学生),网上显示预约成功后即可在观摩音乐会时考勤;在音乐会演出前,必须使用本人学生证在考卡机上考勤。⑤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定。音乐会系列音乐素质教育课程设定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考试不可能采取严苛的闭卷考试形式,也不采用开卷考试考知识点的形式,而是让学生书写听课感想与总结,让他们从总结与回顾中梳理自己的所思所想,使其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3)课程实施的主要阶段。①2014年3月―2014年5月,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先期进行了三个月的策划和调查,初步确定了实施方案。随后通过表演、讲解和录音录像三组教师团队的联合与协作,音乐学院举行了三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新型授课活动。课堂效果与方案预期非常吻合,每次课程结束后,音乐学院即安排有工作人员对观众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75%的观众十分希望将此类音乐会列入选修课程;对于此课程的教学管理方式,805%的观众表示认同。②2014年6月―2015年6月,正式实施了22场音乐会课程。每次上课,安排专人统计实际到场人数,包括选课学生和旁听观众。每次课后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意见、上课效果等信息。在此过程中,适时结合上海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引入了音乐学院创新项目成员参与调研。③其后该课程仍然继续实施,截至2016年5月,共计顺利举办34场。

四、课程实施的特点和成效

(1)讲演并重,风格各异。课程将讲课和现场演绎相结合,主讲人一边讲解,一边由演奏者现场演奏相关片段,再进行乐曲的完整演绎。担任课程主讲的老师们讲授风格各异:有的严谨,专门就某个专业学术知识或演奏技术难点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有的平实,讲解深入浅出,侧重音乐知识的普及;有的幽默风趣,将艰深的演奏技巧和理论难点融于生动的比喻和直观的现场演示中。

(2)形式多样,精彩纷呈。课程涵盖的音乐知识丰富且平衡,西乐(弦乐、管乐、键盘)、声乐、民乐、舞蹈皆占一定比例,其中包括以本校学生为演出主体的声乐、器乐综合音乐会,基本涵盖了中外各种音乐艺术形式。这些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在吸引观众眼球、激发观众浓厚兴趣的同时,在艺术知识的普及方面基本做到了由浅入深、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知识点较为平衡。

第4篇:音乐课总结范文

一、音乐教学要重视结课的作用

(一)、丰富情感,升华音乐主题结课可以将本课的主体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梳理或浓缩,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出现波澜,使音乐主题得到升华。

(二)、承前启后,系统单元内容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以课时结构、知识结构为编写框架的陈旧模式,以单元结构编排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同一单元的每一课时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总结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又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同一单元的每节课内容衔接自然、过渡完美;使同一单元的内容系统化,有同一主题。

(三)、指导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结束后,以本课学习为基础,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音乐作品、介绍相关的音像资料及音乐电视节目给学生,或布置点课外创作。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智力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二、重视研究音乐课堂教学结课的方法

(一)、转换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一般我们教师总习惯于在结课时,自己洋洋洒洒地高谈阔论,学生却听得满头雾水。其实,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我们完全可以转换角色,由学生替代老师来完成。例如: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总结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总结学习心得;师生评价与反思等活动。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

(二)、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渴望

1、语言,升华音乐主题

如在结束《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后,课堂小结可以深情地说:“同学们,《让世界充满爱》这节课结束了,但“爱”却是永无止境的,请你记住:“爱”就在我们身边,“爱心”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同学们手拉手恋恋不舍地离开音乐教室。显然,这种情境和气氛的感染力与熏陶作用是巨大的,“爱心”主题此时已得到了升华。当学生们走出音乐教室的瞬间,仍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余韵。当他们以美好的心情回味着音乐课时,他们已经产生了对音乐课的新的期待,对音乐审美的新的渴望。

2、歌、乐曲,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学习了第15册第3单元的《梨元金曲》后,结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百年的文化积淀在新时期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传承和欣赏,最后,还是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演唱《唱脸谱》,同时也为京剧的美好明天而歌唱!”此时,课堂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充满音乐表现与创造,学生产生对音乐的新的审美渴望。

3、律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13册第六单元《荧屏乐声》的结课可以这样设计:教师用动听的语言说:“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如今的高科技立体声环绕,电影的表现手法不断在完善和丰富,音乐与电影的结合也越发紧密了。我们需要激动人心的画面,同样需要感人肺腑的音乐,电影音乐的很多功能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最后,让我们在电影《浪漫樱花》的主题歌中期待以后的交流。”然后,要求学生起立,伴着电影画面,和着节奏击掌或自由舞动,让电影音乐的独特魅力由始自终地感染学生。

(三)、延伸开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课堂”教学观。一堂课结束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或者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去寻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

2、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是音乐教育体现其艺术性,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与方法。将绘画、文学等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理解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尊重艺术的情感,促进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在结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一些以音乐为主体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3、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5篇:音乐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高效课堂

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的判断和认知能力,并且也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对于这一时期的同学来说,音乐老师就必须充分挖掘音乐课堂当中的价值和魅力,利用音乐之美来激发学生,一方面能够让同学们培养一定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增强同学们的音乐品味能力。在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氛围中,音乐教学已经不能像从前那种由老师简单播放歌曲或者是由老师教学生唱几首歌的课堂,这种方式只能让同学们简单学会更多的歌曲,但并不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所以中职教师就需要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利用课堂中的教学艺术,将情感和独创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将音乐课堂转变为一种美的享受。

一、导入预设是提高音乐课堂效率的前提基础

高质量的音乐课堂教学是由预设和生成这两方面所组成的,预设本身就是课堂教学前的关键环节,而预设准备同样也是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够真正起到抛砖引玉作用的重要衡量标尺。何况预设和生成两方面就是互相联系的关系,因此中职音乐教师就应该更全面的关注同学们的个性需要和反馈。依照学生们在教学当中表达出来的肢体方面的信息,比如笑容、动作和神情等方面的细微之处来觉察学生的传递信息。通过此种方法,不仅能够真正实现迎合同学们的自身需求,同时还能够确保生成方面自然有序。举个例子,在“黄河大合唱”教学课堂上,音乐教师们能够发现多数同学对高潮部分十分熟悉并且还能够随着哼唱,但是在高潮之外的部分却出现了心不在焉或者是不熟悉的情况,因此,教师在以后涉及有关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对教案进行优化创新,完整的欣赏高潮部分,选择性的欣赏其余部分。当然由于作词作曲都具有它的时代背景,因而老师也可以对歌曲的词、曲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使同学们锻炼及时翻阅资料进行丰富和充实自己知识的习惯,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们逐步融入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也能够推动学生对其他学科的探究和学习。

二、设疑讨论是提高音乐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中等职业阶段学生多是16 、17 岁的年纪,已经储备了不少的知识素材和生活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让他们讨论一些话题来更加细致深入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就可以根据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来设疑,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围绕预设的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发散同学们的思维。举个例子,在《锦鸡出山》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歌曲描绘的当地社会民情入手,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当地有代表性的服装、民居、饮食以及特色等,让同学们在欣赏和观察的过程里面关注到歌曲所传递出的音乐语言和风土人情。课堂上,让同学们自由探讨多媒体展示的哪个地方,并在地图上面加以标示。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所认知的歌曲当地人民的言语、穿着、行为有什么特点,最后由老师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共同提炼出“锦鸡出山玛之首歌曲的独特元素。通过课前设疑、课中讨论这样的设置,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核心地位,同时也可以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在这个学习和引导的过程当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们自己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和规律,从而使学生们学到了知识,开拓了思路,发散了思维,有效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三、總结升华是提高音乐课堂效率的关键环节

课堂总结作为教师对这堂课程的高度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总结在为一堂音乐课划上圆满句号的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升华拔高、画龙点睛的效果。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艺术的探索和实践来考量,课堂总结主要有问答式总结、归纳式总结、延伸式总结三种。问答式总结,老师可以通过与同学们的问答互动的方式来对本堂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记忆,同时也能够实时考量同学们对于本次课程的学习效果。归纳式结尾,同学们在学习和鉴赏完成之后就能够以一种精简的词语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或者是对于作品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同学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四、结语

音乐作为人类最原始、最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学生学习、生活乃至以后工作中都将发挥积极的、不可估量的效应。尤其是作为人生学习重要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面对繁重的课业和升学压力,通过学习音乐,不仅能学习到一定的音乐知识,也能体验音乐给自身成长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参考文献

[1]王月剑.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设想与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3 (31 ).

第6篇:音乐课总结范文

音乐教学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及体验。案例教学是一种关注真实情境和实践过程的体验性教学形式,符合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特征,可以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一)筛选案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案例资源非常丰富,但并非每一个案例都适合音乐教学论的教学。因此,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对案例的筛选。教师在筛选教学案例时应注意:第一,针对性。教师在备课时应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教学对象,精心筛选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是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也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将几节课的相关片断叠加起来;第二,真实性。教师在筛选案例时应注重案例的客观真实性,选择真实的音乐课堂教学实况或特定的教育现象。因为,只有客观真实的教学案例才能反映教学的客观规律,生动表达教学的本质特征及科学性;第三,适时性。随着知识内容的不断更新,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进步,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运用的案例也需要及时更新。音乐教学论课程所选取的案例不仅要充分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反映最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现象或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要体现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尝试,这样才能有效弥补音乐教学论教材的相对滞后性。

(二)呈现案例呈现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在音乐教学论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形式与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与音乐教学论相关的案例形式有论文、教案、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呈现案例的方式有文字描述、口头讲述、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角色扮演呈现、模拟教学呈现等。呈现案例不仅是向学生展示,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热情。因此,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案例的形式与呈现方式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好呈现案例的最佳时机,如讲授理论知识之前、讲授理论知识之后、讲授某一知识点时等。

(三)分析与讨论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分析案例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案例的关键,把案例中的内容与音乐教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联系起来,找出案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案例讨论是学生在独立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认识及对问题的见解,同时也了解他人对本案例的看法,共同分析,集思广益,达成结论的过程。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与讨论时要注意:第一,确立学生在案例讨论与分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自由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独到的见解;第二,教师作为案例讨论与分析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参与讨论,使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四)总结与评价案例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是案例教学的必要环节。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后,通常先由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所达成的目标,结合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情况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价,主要包括:第一,对案例涉及的相关音乐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第二,对案例讨论中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讲解与总结;第三,对案例讨论中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总结与评价案例既可以由教师来开展,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调整视角,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在案例总结评价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有利于发现新问题、生成新经验,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五)后续应用进行案例教学的宗旨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音乐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模拟授课、微格教学等教学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把案例教学延续运用到教育实习中。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后续运用,学生可以把在案例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形成的能力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既可以丰富教学案例,又有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从而缩短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职业适应期。

二、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的有效实施受到案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注重案例库建设。资源丰富且高质量的案例库是音乐教学论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目前,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案例资源不足、内容相对滞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共享平台。因此,案例库的建设亟待解决。建设案例库既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也需要教师平时及时收集、整理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涌现的有教育价值的优秀案例,同时学生在试讲、教育实习过程中的优秀案例也是案例库的重要资源。第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音乐教学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而且还要理解案例中隐含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在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胜任自如,把案例教学和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向深入。第三,学生应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了使案例教学能够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有效实施,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加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意识,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

三、结语

第7篇:音乐课总结范文

一、微格教学的基本概述

微格教学是“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的总称,其中心思想是压缩课堂时间,将教学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在短期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需要将原本40分中的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时的中心内容。微格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是对传统课堂进行全面调整,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重点内容概括,余下的课堂时间用于内容讲解以及学生的自主练习。微格教学具有时间简化、教学内容精简的特性,教师在对微格教学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时间的控制以及知识叙述的方法,“力求简洁、内容全面”是微格教学的核心特色。[1]

二、微格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及效用分析

将微格教学模式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对学生了解以及掌握“音乐教学法”的多元化应用有指向性作用,虽然微格教学模式的难度相对较高,单思,再讲微格教学模式进行时间分化、内容分化后,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可行性会相对提高。教师在对“音乐教学法”课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相对课堂内容进行时间安排,例如,前五分钟进行课前回顾,中间的五分钟进行本堂内容总结与概述,后面的时间细分为难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练习,微格教学的全过程,其难点是本堂内容的总结与概述,在对内容进行概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法”分化,对音乐教学法的应用技巧、特点、开展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化总结,最后以精炼的语言进行讲述,这是优化微格教学可行性运用的有效形式。另外,微格教学的应用是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效果提高。微格教学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法”技巧运用以及注意事项掌握等方面有指向性作用,这也是实现分类教学以及引导的有效途经。[2]

三、微格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以微格教学理念进行课堂设计

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法”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微格教学理念的有效融入,以制定“微格教学计划”的方式,实现“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流程相对简化,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法”课程开始之前进行准备,对课堂内容、教学内容以及时间控制等方面进行预算。假设“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展需要以实践活动开展的方式进行,那么教师需要对实践活动的内容、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以及时间活动时间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确保微格教学的特性发挥。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下一节课堂内容进行准备,例如,对“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创新思路、注意事项、开展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进而缩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时间。最后,以微格教学理念对“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开展方式进行设计,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最后是以最短的实践,实现课堂中心内容的概括与简述,实现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提高。[3]

2、注重“示范教学”在课堂中的效用发挥

“示范教学”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是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幼师,从事的也是教育工作,教师的微格教学方式,是学生对学前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应用的“模版”,所以,教师需要对“音乐教学法”的注意事项、开展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例如,教师将自身定位为“幼师”,将学生看作是“幼儿”,以“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模拟,实现微格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在示范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并分析“换位思考”对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教师的教育理解以及教学方式创新发展等方面,会因为示范教学的作用而得到提升。

3、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教学模拟

注重“角色转化”是对微格教学进行创新应用的有效途经。在以微格教学的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时,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的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法”的讲述,教师本身采用旁听的方式进行思考,这对教师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信息反馈、信息总结以及教育情况掌握等方面有指向性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鼓励三名学生扮演“音乐教学法”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信息汇总,并结合微格教学理念,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此确保“音乐教学法”课堂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4、以反思教学实现微格教学的运用效果提升

反思教学是运用微格教学模式的关键性工作,这是对“音乐教学法”课程进行上下衔接的重要步骤,教师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理解情况以及“音乐教学法”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并以课后反思的方式,对微格教学的运用情况以及优化方向等方面进行总结,进而实现下一节“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最主要的是在利用微格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对微格教学“举一反三”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以及“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时间掌握等方面会相对提升。

第8篇:音乐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考试 音乐课程评价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可见,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有效的音乐教学评价则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是广大音乐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普遍不错。下面我就如何进行音乐考试这个问题谈谈体会。

一、利用“课堂表现记录单”,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作用

过程评价,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着眼点放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上,关注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参与性。音乐“课堂表现记录单”记录的是学生每节课的表现,具体这样操作:将全班同学分成每4―6人一组,由组长分发记录单,学生按加分和扣分情况自己记录当堂课的表现,每节课后由组长汇总后上报给课代表。到学期结束时由课代表根据此记录单计算出平时成绩,并按20%计入总分。

音乐“课堂表现记录单”是这样设计的,加分情况:(1)认真听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者每次加1分。(2)课前认真完成预习工作,并积极查找资料上交者每次加3分。(3)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艺术活动每次加1分。扣分情况:(1)上课捣乱,严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者每次扣2分。(2)带零食进教室者每次扣1分。

使用了音乐“课堂表现记录单”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时间多了;捣乱的学生减少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在记录单上留下了“脚印”,或前进,或后退。

二、利用“综合测试”、“年级音乐会”让学生轻松获得终结性评价

1.“综合测试”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拥有一双会“听”的耳朵。若死记理论,则不但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会引起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所以在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测试”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听音乐答题的方法,在欣赏中完成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消化。

测试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在试卷里,让学生辨别戏曲剧种,听记旋律片段、节奏,辨别乐器音色,等等,这些知识在平时的课堂上都有渗透,学生答起来也得心应手。他们围绕着音乐力度、速度、旋律等基本要素,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种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着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育价值。几学期下来,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在“综合测试”中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最后此成绩按30%计入总分的举措也非常受学生欢迎。

2.“年级音乐会”

我曾试着推行新的考试方法――举办“年级音乐会”(用音乐会的形式进行音乐考试),并将其成绩按60%计入总分。如果说“综合测试”是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考查的话,那么“年级音乐会”则是对学生音乐技能的考查。具体操作方法:在考试前三周公布考试方案,并给学生每人发一张自评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给自己打分。在考试的内容上放宽要求,只要属于音乐范畴的表现形式,或是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就可以,这种考试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

“年级音乐会”自评表

以往考试的时候,学生总是以各种借口,能拖则拖,好赖则赖。而这一次则不同,从教室的布置到主持人的过渡语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节目之间穿插合理,主持人也很得体大方。在“音乐会”上有唱流行歌曲的、弹钢琴的、配乐诗朗诵的、演小品的、自编舞蹈的……显然这种考试方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小品《太阳,从西边出来吧!》,主要讲男主人经常彻夜不归地喝酒、,输得倾家荡产还毫无悔改之意。女主人被气得离家出走了,临走前抛下一句话:“看来你的恶习是改不掉了,想要你戒酒戒赌,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于是孩子求他的父亲改掉恶习,去找回妈妈。同学们演得非常投入,特别是在最后,孩子发自内心地喊了一句:“太阳啊!你就从西边出来吧!”真是感人肺腑。事后,我了解到,这个小品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原型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事。

众多作品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小品《金斧子,银斧子》。小演员一上场,全场哗然。他们身着自己的设计,用旧衣服改制的长袍“古装”,头发盘在头顶上用蓝布包成发髻,前额上用毛笔蘸淡墨画成的“皱纹”,嘴角翘着两撇儿纸做的白胡子,就连两把道具斧子也做得惟妙惟肖……想象力之丰富令我惊叹。然而更令我惊愕的是表演时他们的语气、语调甚至面部表情都那么得体、大方。学生表现得这么好、这么投入,他们的能力是不容小视的。

音乐会后,学生将测评表交给我,大部分同学都打到85分以上。举行这样的“年级音乐会”既增强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集体协作能力,还让我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各种特长。最后,学生的音乐成绩由课代表按平时20%、“综合测试”30%、“年级音乐会”60%的比例计算出总分。在设置百分比的时候,我特意多算了10%,目的是鼓励表现突出的学生。

三、“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让音乐考试的感觉像春天

在“课堂表现记录单”和“年级音乐会”中,完全由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自己为自己打分。自我评价,学生既锻炼了能力,又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这样,课堂效率提高了,所学知识掌握了,在进行音乐基础知识评价的“综合测试”时,学生能获得较高的成绩。这种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评价更加公正、合理。

如果说“课堂表现记录单”和“综合测试”是对平时表现和音乐基础知识的评价的话,那么“年级音乐会”则是对音乐表现能力的评价,“年级音乐会”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极大地发挥了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这一点,同学们在音乐会上的表现很好地得到了诠释。事后还有同学私下找我说:“老师,能不能让我们重考一次?”原来他们是想再精心准备一下,获得更好的成绩。能让学生如此重视音乐课及音乐课考试,不正是学生对这种考试方法的最高评价吗?这样,音乐课在学生的心里的地位不断提高,而音乐考试,也像春天一样令人充满了期待。

四、结语

以上做法是我对音乐考试的一些尝试,而且渐渐获得了学生的认可。我认为,考试本是一种手段,通过考试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充分发掘出学生的潜质并使之得到培养、提高,甚至能够再创造,其意义和作用要远远超出考试本身。新课改还在继续进行,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我将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曹理,何工编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第9篇:音乐课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困生;小学音乐;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每个班级总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对音乐课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经常说话打闹,严重影响课堂纪律。这些学生中,有的学生唱歌没有音高音准概念,节奏感差;有的学生不参加音乐活动,对音乐持无所谓态度,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生理、心理、遗传、家庭环境等原因,在音乐课堂上出现学习困难现象,这些学生称为音乐学困生。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总结了如何转化音乐学困生的一点经验。

一、充分利用班级音乐骨干,和学困生结对子,组成“一帮一、一对一、共进步”的帮扶小组

我在音乐教学中,把班级的音乐骨干和班级的学困生组成小组,共同合作,实现小组目标。每个组的成员不但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这样,每个组的音乐骨干必须要为自己组的差生进行帮扶,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一种氛围。

二、为学困生提供表演展示才能的机会

我曾经安排过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唱他们喜欢的歌,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他们课前就找了自己喜欢的歌,上课的时候为全班的同学演唱。抓住他们喜爱演唱流行音乐这一特点为突破口,让他们在多次的表演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身价值所在。同时引导他们正视音乐课,知道在音乐课上既能学到许多知识,同时又能帮助自己唱好歌。

三、分类分层,因材施教

对于大部分的学困生进行欣赏教学。欣赏课的内容学困生容易接受,在教学中加大听的力度,给学困生介绍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讲一些音乐家的故事,开阔学困生视野。

对于音准差、嗓音不好而又活泼好动学生,注重表演。鼓励他们参与律动、歌表演或音乐游戏。通过表演提高音乐感受能力、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对于节奏感好但音准差,不善于表演,嗓子又不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器乐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