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

互联网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互联网教育论文

第1篇: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

1.职业能力拓展与终身学习。互联网时代,终生从事单一职业的传统理念被彻底打破。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知识体系、新的科技工艺层出不穷,对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像鲜牛奶,纸盒上贴着有效日期。有效期到了你的职业生涯将很快腐烂。”无边界职业生涯颠覆了人们“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忙工作”的两段式模式,“活到老、学到老”不再停留于理念层次。为了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致停顿,专业人才要不断规划、审视、选择他们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变化与工作岗位的升级,要求专业人才必须不断接受再教育、再培训,只有保持自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有机会寻求到更好的职业发展。为适应职业生涯的无边界变化,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成为常态,终身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所必需的。继续教育正以独具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的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以继续教育作为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我国教育界也致力于重新构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从综合提高国力、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战略高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建立适应我国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时代要求的教育体制,为职业能力拓展和终身学习模式的建立创造条件。

2.互联网时代新型的学习方式。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智能手机终端的持有量位于全球首位。国内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均在开通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就突破了1亿用户。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扩展了职业生涯的边界,更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与交往方式。信息技术在传播信息、创新形式、即时互动等方面存在天然优势,为人们提供了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E-Learning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手段,课堂得到了无限的扩展,人们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实时地学习和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知识。学习过程的人性化能够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传统的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挑战了传统的继续教育理念,打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改变着教学的内容与方式。经济发展的进程已证明,互联网时代,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学习方式必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继续教育的组织与运行方式。

二、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困境

继续教育是广大劳动者,特别是专业人才,实现知识技能更新、拓展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客观地分析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然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亟待解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立法乏力。继续教育的发展涉及所有社会成员。教育立法是教育优先发展的保证,我国1999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在促进劳动者职业技能持续发展和提高的继续教育领域,立法乏力。我国在继续教育立法方面虽然已经起步,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虽然对继续教育的办学做出了不少规定,但有关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尚未能够实现科学化、体系化。目前,我国还未能制定专门的继续教育法,没有系统、配套的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体系,这与我国蓬勃兴起的继续教育需求相悖。

2.质量监控缺失。教育是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继续教育虽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继续教育质量低下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继续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研究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建成完整的、宏观的继续教育监控与评估指标体系。在微观实施层面,继续教育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几乎是处于自由发展态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名不副实的现象,甚至以钱换证的情况偶有发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继续教育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一套国家层面的、强制或半强制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3.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继续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高校重视普通教育,轻视继续教育的现象十分多见。无论是地方普通高校还是行业部属的重点院校,都没有将继续教育的工作量作为教师的整体工作量进行要求和考核。在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上,很少有教师愿意主动研究继续教育。相反,国际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却十分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将其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就是如此。

三、互联网时代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议

1.加快法制建设,明确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法制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国家管理和规范国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方式。随着继续教育快速发展,借鉴教育强国的经验,制定继续教育法规,使继续教育管理朝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是必经之路。因此,要从法律上明确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终身学习模式的主体责任,为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逐步建立以解决从业人员工学矛盾为目的的“带薪继续教育假”制度,鼓励企业与对应专业的高校形成合作联盟,定期安排员工接受教育;进一步完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全面推进继续教育统计制度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社会全体成员参加继续教育。完善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切实把继续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上,逐步建立学历文凭与技术登记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宏观制度环境。

2.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开放式运行体制。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要求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继续教育稳步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其宏观调控职能,采用适度开放的运行体制,扩大继续教育的自,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形成自主办学、政府监督、质量为本的有序竞争机制,突出继续教育与市场接轨的办学特色,这样既可以减轻国家对继续教育管理所肩负的压力,又能充分调动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互联网时代的继续教育具有社会性与包容性,办学主体必须根据继续教育为业余教育的特点,建立开放式的运行体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开放,有效的管理方略包括:在入学制度方面,将传统的、竞争式、选拔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为认定式的素质考核。重新界定入学考试的作用,将重点放在认定学习者现有的学习能力上,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结合兴趣、需求,选择适合的专业课程、学习方法与学习形式,确定切合实际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在学分制度方面,可以逐渐突破传统学年制中统一入学时间、统一上课时间、统一毕业时间的规定,逐步建立以学分制为主线、以选课制与指导制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模式,积极探索继续教育的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层次与类别的继续教育之间的横纵沟通与衔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

3.健全约束机制,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在满足给予学习自由度的同时,为保障继续教育质量就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要结合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结合社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在终身学习社会构建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最终促进协调发展。具有约束机制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是分层设计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针对高校继续教育的特点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框架;省级(直辖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充分体现对区域内继续教育发展整体布局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细化评价标准,甚至可以构建以行业分类为依据的分专业的质量标准;县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各高校的继续教育进行质量监管,通过与审批权挂钩,建立对失职者的责任追究制度。高等继续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应当建立在质量认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习成果与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确保高等继续教育体系能够与人才市场需求相互衔接,充分发挥质量标准评价机制在推动继续教育质量稳定提高中所起的作用。

4.打造特色品牌,构建教育网络平台。坚持布局合理、突出特色、管理规范的原则,打造信息化的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基地。要在统一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加快继续教育组织体系的建设。要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职业技能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建立继续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要建立网络平台的学分互认制度,为学生在合适时间、合适地点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以拓展继续教育的整体覆盖面。教育品牌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实施品牌战略是继续教育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构建继续教育网络平台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需求,以及劳动者自愿进行职业转移的客观需求,在优化和整合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围绕学科优势与师资优势等独特的资源,加大力度提炼办学特色,制定自身继续教育特色发展的品牌战略。快速推动继续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最终形成符合互联网时代需要的继续教育产业。

第2篇: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互联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采用移动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弥补甚至是改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现如今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常用传播媒介,更是一种涵盖了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介质。其催生的网络文化既包括互联网活动的社会道德规范、法律准则等制度层面的内容,而且也隐涵着互联网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精神层面的内容,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时展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性,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注重发展的持续性、应用的实用性和立场的正确性。

1国内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现状分析

“互联网+”是近期提出的新概念,然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起。高校就开始了互联网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尝试。尽管学者们在高校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时间较短。但已经取得一些相应的研究成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策略的研究。主要有张再兴在其主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作中提出了构建校园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应对策略、网络舆情管理对策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设方案和措施。吴满意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

(2)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我国对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早在2002年就有了专著。即曾令辉等人合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这是国内第一部在理论上比较系统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徐绍华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一书中论述了互联网传播的特点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重点阐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胡树祥主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内涵进行了论述。

(3)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吴倬在《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与方法》一文中论述了高校德育教育的五大原则,即主体性、实践性、疏导性、前瞻性、渗透性原则。徐建军在其专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中指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育人为本、共建共享、功能优化的方法原则。

(4)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研究。主要包括互联网+公开课的研究;互联网+慕课的探索;互联网+易班应用建设;互联网APP客户终端的应用研究等。凌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公开课建设探究》论述中国高校网络公开课建设源于互联网发展所引起的深刻的社会变化以及课程受众思想、心理特点的变化。并提出,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公开课建设,应特别注重授课选题、师生互动、技术运用和教师素质这四个环节。雷山漫在《从传递知识到引领价值观构建――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中谈到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公开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认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重心就在于课程的设计上。乔乐林则以独到的视角分析网络游戏对受教育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他在《网络游戏的功能价值及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借鉴》一文中阐明了网络游戏的功能价值及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问题,并提出发挥网络游戏的优势,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等。杨文博的《校园APP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APP的优势,将校园APP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提出了建设校园APP的具体措施。卢挚飞在《易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论述了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从“一元教育”到“多元教育”,变单一化为多样化,明确指出,易班真是能够实现这一变革的利器。

2国外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的研究比我国要早些。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波及到高校教育层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大量的伦理冲突与道德困惑。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其实由于国外没有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相应的学科,所以也就没有完全实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研究。但在国外,学者们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无名有实”。实际上,他们在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了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境地。从社会服务和意识形态架构等国家创新(下转第37页)(上接第11页)战略的重点来研究,其中,以信息伦理学和网络伦理学为代表的研究最为系统。在国外,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或技术层面等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与探索。研究的重心主要在高校意识形态的形成及教育上。例如美国杜克大学开设了“伦理学与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计算机伦理学家摩尔的《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罗格逊和拜努的《信息伦理学:第二代》等。有许多关于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成果,如马克・波斯特的《信息方式》和《第二媒介时代》,埃瑟・戴森的《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曼纽尔・卡斯特的信息三部曲之一《网络社会的崛起》,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托马斯・鲍德温等的《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王逢振的《网络幽灵》,戴维斯・莫谢拉的《权力的浪潮――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前景),丹・希勒的《数字资本主义》等。

第3篇: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55-2

0 引言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标志着基于网络新媒体实现行业跨界融合使命的时代到来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6月统计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1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这也意味着社会思潮进入了高速变化的过程,“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由追求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移到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阶段。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受互联网思维的深刻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与意识形态的方向把握极易受到影响。

“互联网+”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要求、新方法。多年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道德教化,以情感人。作为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必须注重科学化建设,越来越多地采用各种互联网工具,这必将催生高校互联网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突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很多限制。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的出现和使用对传统课程形式和理念都产生了很大冲击。当代大学生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意识非常主动和强大,甚至超过了老师,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教师的文化“反哺”,教师不再占有信息优势,教师的优势更多表现为思想深度和专业理论的理解。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同时还有要提高互联网思维、技术能力。

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书写载体包括纸、笔、黑板和粉笔仍将继续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载体,只是一段时间还是这样,对传统书写载体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感低,觉得想打瞌睡,或者上课时看别的书,甚至有同学干脆逃课。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通过书写开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怎样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处理好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面对的挑战。

2.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面临的挑战

如今使用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部分,互联网的使用为大学生带来了学习和生活的很多便利条件,与此同时也一直给高校大学生带来很多消极因素,互联网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和价值观。

当今社会网络虚拟社会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些大学生整天沉迷在网络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需要是面对面地进行,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开放和任何人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一些大学生迷恋网络、逃避现实,这将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社会交往和身心健康,使得大学生社会交往产生隔阂。

当代高校大学生都是“90后”可以说是互联网一代,作为成长期的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完全形成,在成长阶段就可以借助网络了解外部世界。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辨析能力、自控能力还较为欠缺,对信息理性、客观判断的能力不足。容易被反动意识所迷惑,而同时享乐、拜金思潮会让这些大学生的价值观进一步变得扭曲,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2.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网络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发生了改变,教师已经不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来源,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广泛、更全面的信息,互联网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太多的便利条件。大学生在互联网渠道获取的信息尽管不一定全面、准确,但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正常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对其思维方式、专业知识、工作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工作中注重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信息量巨大,新技术不断涌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来工作任务繁重,往往没有大学生那么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对互联网的新技术、流行语、新信息往往会产生陌生感,导致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产生代沟。

2.3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可以充分借助虚拟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在小时候受惯了传统教育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教育方式的吸引,相比较而言,传统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大学生对这样的传统教育方式自然会产生抵触心理。而滞后的教学内容、单调枯燥的教学媒介、严格限制的教学时间,导致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兴趣的丧失,网络媒体不断涌现的质疑就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的挑战。

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思路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成效不断下降,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转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维方式要有新的突破,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互联网相关理论知识和能力,并进一步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新平台。

3.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跨界思维”为逻辑起点,思维方式要有新突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高度重视对大量的多维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跨界思维”逻辑,思维方式上要有新突破。跨界思维就是大世界大眼光,用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跨界思维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一步合理使用互联网资源,实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非常强, 通过各部门的跨界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积极而健康的校园物质环境,传递大学精神,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加强互联网信息资源使用,进行资源整合,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最终打破学校管理的对立,实现各部门的跨界合作,主动与学生共享相关信息,增强大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

通过营造跨界思维的环境,还可以提升大学生责任感,降低和规避互联网时代的负面影响。通过师生间的跨界辐射来打破师生之间的壁垒,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手段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归属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熏陶和魅力辐射来影响学生,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学识力量。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学习效率较低甚至还会影响周边同学,有的甚至利用互联网虚拟、隐匿的特点,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这需要高校信息部门加强监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引导,多部门共同设置管理关口,通过共同营造跨界思维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过滤,维护正常的大学生生活、学习环境。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网络信息素养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外,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外,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还必须切实地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信息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是简单的了解网络,而是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主动学习互联网的优势,培养和加强教育者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的信息优势地位,在教育过程中继续保持教育者的威信,把通过网络中正确、有益的信息资源应用到传统的教学内容中,不断以新知识和新观念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与时俱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会思想教育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培养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高校教育者通过不断学习网络知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网络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和应用互联网技术,学会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与专栏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主导地位;通过网络新媒体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态,关注他们的最新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宣传教育作用,引导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

3.3 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全天候覆盖。创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利用网络技术,整合思想政治互动论坛、社交型宣传网站、微博平台、微信公众账号,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相融合,使其成为一个大学生愿意访问和学习的融理论性、启发性、教育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工作平台建设,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大学生,增强教学环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另一方面利用平台建设沟通了解大学生的喜好,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过滤失真、虚假以及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波动、变质的不良信息,做到对突发事件的及时澄清和疑难解读;同时,平台要与新媒体宣传形成互动,确保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思想文化占领网络制高点,及时传递大学生需要的知识、精神和价值观,使大学生在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人际沟通等过程环节上接受更为春风化雨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具有最先拥有新信息、新资源和最先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气息等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树立并强化互联网意识,以跨界思维方式,提高网络信息素养,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利用互联网这个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传播媒介来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1] 陈元媛.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6(11):42-44.

第4篇: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

>> “互联网 +”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 互联网终端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营销专业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与德语教学 互联网与语文教学 “互联网+教学”:内涵、特征、优势及挑战 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时代的政府管理 互联网时代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城商行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行动计划:机遇与挑战 论“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工业,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 “互联网+税务”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整合 互联网与英语语法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228-232.

[4]张广君.“互联网+教学”的融合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6(06):12-14.

[5]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09):98-100.

[6]颜正恕,徐济惠.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5):74-78.

[7]胡乐乐.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15(12):26-32.

[8]刘延东.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致辞[N].中国教育报,2015-05-24(1).

[9]钟秉林,方芳.“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6(19):5-7.

[10]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第5篇: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互联网是一个新鲜事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个新生事物,它是指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针对网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互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实效性。我们这里的“网民”,采用的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即“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中国公民”。目前,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还相对薄弱。对此,我们既不应夸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不应小视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而应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认识。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意义

1、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重要部分。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互联网己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提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可见,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是近年出现的崭新时代课题。

2、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调查显示,我国网民高学历、低年龄的网民特征和上网习惯和行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尽快进入网络。

3、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网络文化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其具有的功能多样性、内容广泛性、速度快捷性、环境开放性、作用双重性等诸多的良好性能,深得网民的喜爱并己被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互联网不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而且有实实在在的成绩。例如,湖北高校发挥网络前沿阵地作用,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4、互联网可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基地。网络传播是双向互动的,在互联网上,我们不仅要“拿来”,而且要“送去”。我们应继续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数量,扩大规模和影响力,提高信息更新速度和点击率,增加汉语信息的输出量,扩展汉语出版的优势,让中华文化在网上抢占有利阵地,走出去,主动出击,既介绍社会主义中国,又传播民族文化,既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又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华民族的贡献。

二、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某些大环境受到污染。表现之一是党和政府对思想宣传导向的难度加大。表现之二是西方网络霸权对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构成压力。

2、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受到负面影响。网民中,青年人居多,18—24岁所占比例为39.1%,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网络误导,误入歧途。网上大量的消极的、不健康的和腐朽的信息和观念,对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存在网络意识淡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

4、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受到挑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学习方式。尽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网络,目前还不如人意。一方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少,不健康内容难于控制,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又使网上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人间津。

5、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在弱化。目前网络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的东西不太多,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在众声喧哗中显得不那么宏大、不那么响亮,因为网上还有其他杂音和噪音。“一傅众咻”,网络的各种负面信息很快就消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教育效果。

6、现实社会的思想道德准则受到挤压。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消解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网络道德更是一种自律,并且更不易被人察觉和监督。其结果是,一方面网民们在网上游戏人生,跟着感觉走,无聊、消沉、冷漠,另一方面又拒斥现实社会,依赖于“人机交往”,进而影响其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和人际关系,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

三、对策思考

面对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创新,不仅观念上要创新,而且在内容、方法上要创新。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确立主动出击、疏堵结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目前,无论从全国范围看,还是就具体部门组织或单位而言,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识仍然末成就“大气候”。为此,我们应响应江泽民同志关于“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的号召,主动出击,收复失地,扩大阵地。

所谓主动出击,从思想认识层面看,要树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能等、靠、要,缺乏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打算。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充当消防队,哪里出现了问题,才临时抱佛脚,迫于应付,火是灭掉了,但人力、物力、财力却耗费了。我们不能失去网上的主动权,输在起跑线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我们应根据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新变化,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已有的成功经验,从战略高度认真研究、系统规划、分步实施、整体联动,构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努力发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高驾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从实际行动层面看,主动出击,就是要把党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放在网上,主动传播社会主义主旋律,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

所谓疏堵结合,是指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对信息的控制较传统媒体难度越来越大,通过简单的行政手段与高压办法去阻止甚至禁止上网几乎变得不可能,必须是通过开办讲座、举办演示会、网上讨论等疏导形式,教会网民怎样从网上获取需要的信息,如何识别虚假、错误、反动的言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上网动机,如何培养正确的网络人格,在网络虚拟社会有效地自律和自我管理,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免疫力。当然,对有害信息的堵防也是不可少的。所谓堵,即运用技术手段在国家内部网和外部网的界面上构筑信息海关,使所有内外连接都要接受检查过滤,从而屏蔽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信息传入,达到净化网络空间的目的。所谓防,即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是防止网络出问题的强制手段。2000年信息产业部布了《互联网电子公告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这对加强网络行业管理,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起到了较大作用。

2、努力造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职、兼职的队伍。要求他们必须是专家,首先,观念要新。面对网络媒体的严峻挑战,他们必须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新背景下的角色转换。不能再只以传统说教的形象出现,而要顺应信息时代,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其次,要具备相当精深的网络知识与才干。

比如,利用BBS、E--mail、OICQ进行交互式讨论、心灵沟通、传道解惑。第三,网上与网下联动。仅仅只懂得一些网络技巧还不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必须是现实生活里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应不失时机地找准切入点,做好网下大文章,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此外,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丰富与创新,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实观育人的目的。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是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既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又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3、精心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由于我国网络建设起步较晚,因此要积极开发和共享信息资源,以最经济合理的投入,尽快建设一批青少年喜欢的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文化特征的网站,整体规划,稳步推进,进而构建起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全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在网络上的阵地。其一,互联网上开设的这些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工作方针的网站,要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要有精心设计的内容,要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必须抛弃以往那种缓慢带有说教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真正实现平等、交互、敏捷、细致。其二,将先进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搬上互联网,建立“红色”网民、“红色”网点、“红色”网站三位一体的“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其三,要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支持更多的新闻、宣传、文化机构以及党的组织进入网络,不断增加信息输出量,扩展汉语网络出版的优势,让中国文化在网上抢占阵地,建立起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基地。其四,应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发力度,不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先进性。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中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让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网民进行熏陶,从而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6篇: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

一、互联网上的地理教育资源

互联网上的信息十分丰富,地理教育资源也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从资源库来源的角度来说,主要有教育行政部门网站(包括部级、省市级等多层)、教育业务部门网站(包括专门的研究机构、学校、出版机构和地理学会等)、个人网站(主要是一些优秀地理老师或者地理爱好者自己开设的网站),这些网站在内容上各有千秋,也各有其局限性,但是从整体而言,他们都为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现存问题

(一)可以提供资源的网站数量不足

虽然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互联网上许多种类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库,但是总体而言,高中地理教育资源总数量规模小,其中独立、权威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网站相对于其他专业庞大的网络资源数据而言还是很少,而且互联网上现在可以搜索到的地理教育网站大多数是综合性的网站,专业性差,信息准确度不够。

(二)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通过查询互联网上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发现其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网站数量少;其次是某些地理教育资源网站中包含的信息少;最后是虽然一些资源网站数量较多,但是这些网站所涉及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个别类别,且内容重复。

(三)资源结构简单

互联网上现有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模式单一,一般为素材、课件、教案、题库四个元素的简单堆砌,缺乏针对性和个性。

(四)资源整合缺乏系统性

互联网资源本身不具有地理上的局限性,因此其资源囊括了各省份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和知识点,但是这些由全国各地人士上传整理的高中教育资源在网站的信息显示上却没有明确的分类,这给教育资源的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互联网上教育资源网站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专题性教育网站内容。

(五)监督管理不到位,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互联网数据十分庞大,相关人员往往不能很好地尽到监督职责,这就导致了现在互联网上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教案质量低下、论文重复转载严重、论坛等交流平台的建设性差,等等。

(六)缺乏双向互动

高中地理教育资源互动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虽然互联网上一部分网站目前已经开通了论坛、博客等以促进相关人员的交流,但是由于平台中话题建设性差、交流环境缺乏管理等,其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尤其在师生交流方面。

(七)资源更新慢

互联网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时效性,但是目前互联网上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建设却没有充分表现互联网的这一优势。许多网站由于人力、物力资源匮乏而缺少发展后劲,内容更新缓慢,脱离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教育的建设进程,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三、如何完善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

(一)完善教育资源建设

1.资源供给专门化。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互联网上的资源库一般是很多人共同建设的,但是教育资源因为牵涉文化的传播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资源内容相对准确。因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一些专门的、权威的网站,由经过审核的专业人士提供内容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靠的资源,也可以为其他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提供借鉴。2.提高资源时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中要更注重资源的时效性。如果网站内容长时间不更新,监管部门应该主动删除。

(二)加强教育资源利用

1.提高教师检索能力。首先,高中地理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而互联网的优势容量大,数据丰富。因此教师在教育中遇到知识盲点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发掘群体智慧。其次,高中地理教师仅仅在遇到问题时即时借助在互联网上搜索的相关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是遇到质量较高的网站和资源的时候要注意收藏,以丰富基于互联网自身可触及范围的知识储备。2.提高资源鉴别能力。互联网上资源丰富,但是内容混杂,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信息鉴别能力。教师要选择适合自己省份教材的、内容准确的、方法独特的教案;选择清晰、冲击力和现场感强的图片;选择趣味性强、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视频和针对性强、知识性强的测试题。

四、结语

第7篇: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86-02

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因特网,因为它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联系在一起,让社会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同时因特网的更新与变化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同志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互联网作为新时代信息传播的载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学业知识和其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因为网络时代的不断创新导致了网络不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难题以及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个载体,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其全球性、共享化、及时性、丰富性等特点更容易让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便捷。

网络上很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都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图形、动画、声音等。这样的表达形式使得原来近似木讷的信息显得生动而有趣味。因此更能激发人们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让大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因为其多样化,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将会占据大部分的网络空间,同时提供给大学生最优质的信息,让大学生能够较快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网络时代可以让大学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同时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世界充分地表露出来,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能直观地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一样。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互联网可以给我们带来大量新鲜信息和发达国家的先进观念,同时也会降低或者消除我们原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一个错误的世界价值观。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高效,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想文化流入我国,这对我国大学生的固有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第一,互联网的出现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的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都在这里汇集交织,西方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并将其西方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国在互联网上的信息量所占得比重很小,而其他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在互联网上的信息量所占得比重很大。美国利用其超级大国和信息霸权国地位的影响力,强势推行其价值观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美国在安排全球化的方向和节奏是以其国家的自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同时在互联网上由于各个国家的国家政策不一样,出现了很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支持资本主义的言论。这样在无形中削弱了社会主义在我国大学生中的地位,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一些反动人员肆意地制造一些反动信息,让大学生迷失正确的政治方向,淡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随着网络的不断更新,一些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面,并把网络世界当成逃避社会的避风港湾,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模拟将“现实生活”真实化,使不少大学生沉沦于此,不能自拔。从而导致他们与现实之间出现了很大的隔阂,不容易消退。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差异让很多大学生对现实生活充满了失望和误解,以至于形成了一个不正确的思想并产生了一个不健康的心理。

由于大学生长期地利用网络接触世界,让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逐渐降低,减弱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网络的出现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从而导致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淡化,人际关系逐渐疏远。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努力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鉴别是非的能力。

二、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给高校和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互联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又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育质量的优越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素质息息相关。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比受教育者多了一个信息优势,通过这种信息优势,很容易在大学生中建立起威信,并得到大学生的尊重,这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样的优势却被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各种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甚至会处于劣势地位。目前,我国大学生上网的人数远远大于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也会茫然。由此可以看出不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急需提高自身的能力以此来适应社会。

(二)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效性。方便快捷的互联网使高校师生在任何一个有网络连接的终端设备上都能获取所需的知识。这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加深。同时网络还具有高度的隐匿性,学生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前提下,可以敞开心扉,毫无顾虑地表露自己的思想观点,阐明自己的个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并找出对策。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因此,互联网使大学生思想变得更为广阔、更为开放。

(三)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

目前,我们高校的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教育的学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接受“思想灌输”。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另外,我们的教育方式对所有的大学生都是一样,不论其基础是否好坏,不论接受能力是否强弱,都是从一个起点开始的模式进行教育,这样的模式很难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其教育的结果只能是大打折扣。这时,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一,需要改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树立一个全新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而且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高校大学生了解世界的复杂性,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来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当前的互联网文化。

第二,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基于全国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该平台需要由全国各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机构来共同承建,并把各个高校作为该机构的支撑点。各高校可以通过其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来制作相应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的主页,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信息,各个高校通过网站相互联系并交流自己的思想,以此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化。这样做的好处是互联网可以让教育者与学生形成一种共同学习的模式,借由网络平台共有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讨论,同时相互之间成为相互信赖的网友。网络的高度隐匿性使得教育者能够最直观地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敞开心扉地对思想、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这样讨论的效果将远远好过班会面对面的谈心。

第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建立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核心,把理论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对其做出相应的内容调整,这样能充分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导向作用,防止出现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提高高校大学生辨别错误思想观念的能力。互联网上有很多积极和消极的消息,如何正确消除消极的因素并引导和传播积极的因素就需要时时刻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为核心,通过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将积极的思想传播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去,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四,组建一个具有与时俱进能力的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立增进了各个高校教师之间的联系。他们共同学习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加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度,并建立一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随时随地交流各自的看法,不时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进行补充和更新。

在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基于这些问题出发,充分发挥互联网文化的载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多样性和时效性等特点,逐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运用互联网的基础上更新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索出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并在新的环境下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三、结语

互联网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以此为载体的信息产业在不断更新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国资本已大量进入中国互联网行业,这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带来了很多严峻的挑战。

总之,网络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把握时代脉搏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托互联网,以学生成才为核心,加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增强网络在高校的作用范围。通过不断创新打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杨泽宇.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高教研究,2000,(2):102-105.

第8篇: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

一、基于移动互联网优化教师党员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开展教师党员思想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与即时性使得教师党员思想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过去信息传递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手机、计算机、数字电视等移动互联网设备开展即时交流,并实时获取回馈信息,创新教师党员思想教育模式。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教师党员思想教育的互动与信息共享。中职学校可基于移动互联网吸引教师党员主动参与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整合信息、重组信息等方式连接党员思想教育网站,开拓教师党员思想教育新的工作渠道与监督平台,促使中职学校的教师党员思想教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长足发展。因此,基于移动互联网优化教师党员思想教育是中职学校的重要任务。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优化教师党员思想教育的策略建议

(一)抓好日常教育,推进教师党员自主学习

在教师党员的日常思想教育中,组织生活是重要形式之一,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教师党员的党的理论、党章党规、精神等教育,促使教师党员树立起正确的、牢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意识。与此同时,学校要注意发挥出教师党员学习理论的自主性,建立思想教育网络平台,依托移动互联网阵地展示丰富的、生动的党组织活动图片,并直播一些感人的、真实的先进人物报告,组织教师党员观看优秀影视片,举办网上论坛、网上讲座等日常思想教育活动,为思想教育注入活力,提高教师党员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改善思想教育效果。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启思想教育新模式

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学校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启教师党员思想教育新模式。学校应将教师党员思想教育搬上网络,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微博、手机报、微信等形式推动教师党员思想教育的全覆盖,引领党的思想教育主流。尽管最近几年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师党员思想教育的呼声始终在持续,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开展思想教育始终在进行,但网络教育却处于无序的、被动的状态,中职学校应有效解决该难题,由党支部在积极了解教师党员思想状况和特征的基础上做到思想教育工作的三贴近,即贴近教师党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帮助教师党员解决现实问题,做好思想引导,实现思想教育渗透。与此同时,互联网上有大量时事政治信息,有效丰富教师党员思想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深受教师党员喜爱,学校应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优势,使思想教育更具感染力和时代感,更好地发挥对教师党员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功能。

(三)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优化思想教育氛围

由于每??人在网络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且教师党员受到网络舆论较大的影响,个别教师党员对信息的真伪甄别能力有待提高,需要中职学校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师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促使教师党员提高对信息的筛选、甄别与整合等能力,提升教师党员信息素养。同时,学校应利用移动互联网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树立教师党员典型,并加强宣传,最大限度发挥舆论对教师党员的思想导向功能,营造优良舆论氛围,提高教师党员对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发其教书育人的热情,将教育事业作为终身事业,鼓励教师党员形成积极进取的思想,树立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理想,在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思想水平。

(四)发挥网络监督功能,保证思想教育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发达使其变成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群众参与管理的有力手段。特别是微博,它是目前最便捷的一种社交型媒体,通过群众参与的强大信息媒介力量推动社会舆论格局的改变。站在中职学校教师党员思想教育的角度看,微博与互联网无处不在,使教师党员的工作与活动受到深远影响,微博问政、网络监督已经是中职学校优化教师党员思想教育的新领域,是学校党组织与教师党员接受大众监督、永葆思想先进性、营造积极向上、清风正气的校园氛围的关键途径,为教师党员思想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所以中职学校应在教师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中建立健全网络监督媒体,建立网上廉政箱、投诉箱、作风评议箱、意见征集箱、调查箱等,倾听人们的声音,同时强化网络制度建设,提高对制度的执行力,保证对教师党员实施规范管理。此外,学校应大力建设网络廉政文化,保持教师党员廉洁自律、和谐向上。人们常说制度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却能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培育中职学校有益的、高效的廉政文化,直接关系到党组织与教师党员的形象,关系到气正风清的育人环境。

第9篇: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

十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显而易见,如果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不可能有教育现代化。今天,无论是在互联网界还是在教育界,都无法绕开一个热词:在线教育,或者互联网教育。它被业内人士看成是继互联网金融之后的又一个热点。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大约为143亿元,到2012年已达723亿元,而预计到2015年有望达到1745亿元。

在2012年,如果上网搜索“在线教育”或者“互联网教育”,出现的相关公司并不多。但进入2013年后,大批做互联网教育的公司突然涌现。据统计,每天新增的互联网教育公司就达2.6家。互联网教育具有开放、包容和跨界的特点,它不仅会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人的思维方式,也会对整个文化氛围产生较大的变革。同时,互联网教育所释放出来的巨大魅力也让人难以抗拒。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BAT)在互联网教育上已经展开较量。而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断言,随着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行业将会迎来颠覆式的变革。

中国在线教育MOOC元年正式来临

经过2011、2012年国外的预热,现在,上MOOC学习,已经成为中国高知人群的一种潮流。2013年MOOC在全球遍地开花。从欧洲到亚洲,基于MOOC模式的互联网教育联盟不断成立。

2013年5月21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宣布正式加盟著名的全球MOOC(慕课)三大平台之一edX。7月8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入Coursera,中国在线教育MOOC元年正式来临。上海市成立“高校课程共享中心”,来自市内30多所高校的学生都可选修平台上所提供的通识类课程并计入学分。随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C9高校也建立了高水平在线课程平台。8月底,两岸五家交通大学推出ewant,这将成为全球第一个专门服务于华人的在线教育平台,国内第一轮MOOC行动风生水起。

MOOC即大规模网上公开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2000年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概念,在2011年秋天有重大突破。随着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MOOC日益受到瞩目。《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MOOC提供免费课程,能自由获取资源,没有学生人数限制,其理想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送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让人们能够有更好的职业生涯,甚至提升智能、扩展人脉。而Coursera、Udacity、edX三大领先MOOC平台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和此前的网络公开课不同的是,MOOC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全球化学习社区,不仅有老师、讲解视频和课本,定期开课,还有讨论区、作业和论文。当学员达到一定要求,结课时会拿到证书。由Coursera所提出的五门科目目前通过美国教育理事会认证。

互联网线教育被MOOC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带来了新一轮的高潮。高等教育界普遍认为,MOOC将使中国高等教育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但它又如此之新,几乎没有现行的模式可参照,关于其模式、课程设计、参与方式等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再加上中文与英文以及国外和国内的商业环境、教育模式不同等因素,在中国实施起来必将面临多重挑战。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余建波认为,“真正基于MOOC思想的平台在国内还没有出现。”

严格讲,MOOC并没有技术上的开创性,提供的主要是一种服务,而这种服务目前也仍在起步阶段,即模仿传统教学方式,把传统大学课程放在网络上进行。虽然短时间的效应尚不明显,但从较长远来看,MOOC无疑会对全球化的知识进步产生巨大作用,也会对未来的高等教育产生巨大冲击。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表示,中国MOOC不应简单复制国外方式,而要走出一条中国自身的MOOC之路,促进解决教师资源不公平等现实问题。

目前国内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如何让贫困地区儿童享受优质教育亟待解决。从2013年9月开始,汤敏所在的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进行了一个名为“双师课堂”的实验,联系了广西、重庆、内蒙、河北的12所乡村的学校,用于探索MOOC对于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效用。12所学校的“双师课堂”全部排在早上第一节,统一上数学课。人大附中老师在网上讲,乡村中学的学生在下面听,做人大附中的作业,考人大附中的试题。乡村教师第一次看到最好老师怎样讲课,学生怎么跟老师互动。对学生来说,第一次看到在课堂上可以不把两个手摆在书桌上或是背在后面跟老师讲,学生跟老师对话可以如此强大,因此很多学生开始变得非常活跃。在此过程中,乡村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怎么启发学生、辅导学生,而不是放在备课、讲课上,发挥的是现场高级助教的作用。虽然试验仅仅开始三个月,但效果很好,这或许可以成为中国未来推广“慕课”的一个方向。

互联网教育走向火热

近年来,基于网络发展的新型教育形态正在风靡全球,其快速发展也获得了互联网巨头和资本市场的青睐。随着用户对碎片化、多样化学习需求的与日俱增,互联网教育也越来越被用户所接受。在技术、需求等各种条件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国内互联网教育领域也开始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创新景象。

2013年,国内关于互联网教育的新闻层出不穷。5月21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宣布正式加盟著名的全球MOOC(慕课)平台edX;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与MOOC平台Coursera签订协议;11月,先后有“金凤凰在线教育高峰论坛”、“2013首届国际在线教育峰会”和“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圆桌论坛”举行;12月,新一代在线教育平台淘宝同学宣布正式上线,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国之崛起,因教而变”年度盛典隆重开幕。就在12月19日,在上海举行的“互联网教育创业者大会”上,由上海张江集团牵头筹建的“互联网教育创业基地”宣布成立,并现场招募创业者入驻。有人称,2013年是“中国在线教育元年”,也有人称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教育开启的元年”。无论称谓如何,互联网教育在2013年倍受关注毋庸置疑。

互联网教育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十几年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就曾经说过,我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使得地区之间教育机会、教育质量差距很大。如果能够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把大城市中最好的老师通过网络请到偏僻的学校中去,教育就会发生实质性、根本性变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提到,“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构建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区的差距。”这一决定充分肯定了信息技术网络在促进教育公平、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方面的作用,无疑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肯定了互联网教育的地位。互联网教育的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知识获取渠道更加灵活与多样化,不仅可以跨越因地域等方面原因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使教育资源共享化,同时降低了学习门槛。正如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所言,互联网教育让李岚清同志十几年前的愿望正在变成现实。

中国的互联网教育在2002年开始起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6年之前,可以称之为概念的普及期和最初的模式探索期;第二个阶段是从2006年到2011年,是互联网教育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迅速发展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之后,是合作与竞争的阶段。在此阶段,互联网教育以一种迅猛发展的势态崛起。新浪教育联合尼尔森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参与互联网教育的占比已达到39%,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正在不断探索中前行。

目前在国内的教育市场中,有C2C模式的多贝网,B2C模式的沪江网校、91外教,B2B2C模式的能力天空、YY教育、传课网,C2C+O2O模式的第九课堂,B2C+O2O模式的和君商学院在线班等。甚至像有道词典和金山词霸也正在逐步向在线教育平台转型。

和互联网金融类似,被称作“BAT”的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不甘落后,全部进入了教育平台。百度通过打造中间页,试图把在线教育的流量留存在自己的知识分发平台上,继“百度文库”、“百度百科”之后,“百度教育”二级域名已于2013年8月上线。阿里巴巴开发了教学工具,推出“淘宝同学”,试图打通课程的买家和卖家之间的关系。腾讯也在秘密推进在线教育项目,切入互联网教育市场,并尝试与QTALK、微信群等结合。

除此之外,新浪推出了“微教育”B2C教育服务平台;网易旗下的网易公开课、云课堂开始在线授课,同时,网易于2013年10月与Coursera正式合作,建立了Coursera课程的中文学习互动社区;优酷也与在线教育网站Udacity合作推出中文版在线视频课程。甚至连国内培训教育的“老大”新东方都感觉到了互联网教育的冲击,俞敏洪表示下一步也要去抢。

为了解在线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网与移动学习资讯网联合进行《在线教育前景与热点分析报告》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线教育前景普遍被看好,超过三分之一的从业者认为“在线教育进入爆发期”,其中“考试类培训”高居最被看好的在线教育领域榜首。因此应试培训市场非常大。考试是“刚需”,是在线教育市场的命脉。值得注意的是,O2O(线上线下结合)被认为是在线教育最好的商业模式。目前市面上的在线教育多数是视频教育,因只是单方面的输入而缺少互动。O2O模式给在线教育注入更丰富的内涵,它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有机整合,这正是教育领域颠覆创新的趋势,也是教育O2O生态能够建立的重要条件。

未来互联网教育的走向

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而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经济资源,如何优化配置越来越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教育可以使教育资源不受时空限制地迅速流通,给教育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已成为教育全球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底,互联网教育最后拼的就是教育资源的占有。没有雄厚的专家队伍,不能提供一流的专家服务,就很难形成互联网教育的竞争力。清华大学MOOC推动负责人孙茂松强调,大学参与MOOC首要之事就是要拿出最优质的资源,不是优质,是最优质。

优质资源固然重要,但形式也同样不可忽视。中国经济网与移动学习资讯网联合进行的《在线教育前景与热点分析报告》的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在线教育平台使用的第一因素是“课程内容枯燥”,其比例高达76%。这说明要发展互联网教育,必须突破课程枯燥无味的弱点,提高课程内容的交互与趣味性。

而对于互联网教育未来的趋势,《在线教育前景与热点分析报告》表明,近八成的参与者选择了“移动化”,充分说明移动设备在网络学习中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也说明了移动化是互联网教育的大势所趋。

目前,国家正在加大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大的硬件环境为移动化学习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支撑。据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8.17亿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占96.4%。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移动教育应用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同时,90后和85后一代从小习惯使用移动设备,他们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娱乐、学习和购物,移动化学习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生活习惯。虽然目前16岁以下的儿童的手机拥有量并不高,但它们却是智能手机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增长点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移动化学习无论使用何种移动化终端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可以使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帮助线下学习,弥补线下学习的不足。

根据移动学习资讯网的研究,移动学习具有传统网络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未来3-5年内其应用将超过PC应用。当前移动学习App的开发还没有进入最高峰,产品之间的竞争还不充分。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提前布阵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教育领域必须面对的问题。

内容永远是核心

国内互联网教育发展空间巨大。据统计,教育消费占到社会中间阶层家庭收入的1/7,并且预期该比例还将持续增长。

但在互联网教育市场火爆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现实困难。教学质量问题是全球互联网教育遇到的重大挑战,“做教育的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不会做教育”。要做好互联网教育,关键在于如何鼓励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目前火热的淘宝同学,虽然已有逾150家教育机构入驻,但各大机构的课程仍是以在线视频课程为主,而从长远来看,直播互动课程将会成为重点推动的方向。只有真正实现网上互动、分享、交流,才能让用户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才能让老师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并有效地改进教学,从而推动互联网教育真正向前发展。

其次,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需要相关国家政策的支持。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表示,互联网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将会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但这场重大变革与以往的网络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像MOOC这类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就打破了大学的围墙。

正如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所言,“MOOC是不断探索基于新技术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革命性措施,正在触发大学传统学习形态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如果没有“学分银行”制度的支撑,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将会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因此,互联网教育的未来必须要有国家在学分认可方面的相关政策支持,而“网上清华学堂”的学分互认或将是最先的突破口。

再次,教育需要积累和扎实的内容,教育平台也要真正适用于教育的需求。不同的教育方向对教育的个性化要求不同,所以互联网企业把教育做成功需要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教育行业本质上是服务行业,对于服务行业来说,只有提供系统化、效率化、专业化的服务才能够真正打动消费者。如环球网校总经理伊贵业所言,互联网企业要真正做到懂教育,并且要重视对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投入,起码需要有两年左右的学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