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精选(九篇)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

第1篇: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词;诵读;提高学生素质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小学大纲推荐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

利用早读时间,尤其是夏天,在学校规定到校时间提前十分钟到校,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

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

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遇到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古诗词的任务后,另外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部分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诵。

第2篇: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

古典诗词 小学生 诵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进行古典诗词诵读

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古典诗词诵读

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古典诗词诵读的方法

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古典诗词诵读

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开展古诗诵读活动近两年来,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我统计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1)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也就是李阳的三最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背过了。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2)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这三种方法,学生还进行了比较,说第一中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两种方法记得牢。

第3篇: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

一、诗教及其意义

孔府有个“诗礼堂”,孔子教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这个典故见于《论语 季氏》: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被称作“诗礼垂训”。后世子孙建“诗礼堂”来纪念这件事,并以“诗礼传家”为荣耀。“诗礼堂”前两棵古银杏树至今枝荣叶茂。孔府菜中有一道传统名菜叫“诗礼银杏”,那银杏就是采自“诗礼堂”前古银杏树。

孔子整理删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将其作为教材,被后世称作“六经”,而《诗经》居“六经”之首。《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很显然,孔子以自己删订的《诗三百》为教材,是为了达到“施于礼义”的教育目的。

其实,《论语》里除了父子对话中孔子对儿子“不学诗,无以言”的教诲,还记录了一些关于“诗教”的言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现,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见孔子对诗教意义的认识。《礼记 经解》里阐释诗教的意义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在孔子看来,讲学问修养,必须要学诗。自此,诗教也就成了传统的育人途径之一。

今天讲的“诗教”,其外延应该更大,内涵也一定更丰富。它应包含《诗经》在内的古典诗词,乃至现当代人的诗。我国历来有“诗教”的传统,这种教育形式今天也有其借鉴意义。钱理群的《呼吁“诗教传统”归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诗教不仅适合儿童天性,而且在保护与开启、培养儿童的自由与想象力方面能够发挥特殊的作用。儿童心灵自由的保护与培养是‘生命中最伟大的事件’。这不仅对于儿童个体的终身发展,而且对于民族精神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学校教育让诗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的生活更有诗意,其教育意义应当毋庸置疑了吧。

二、诗教的形式

大致说来,诗教有两种形式:一是写诗育人,二是读诗育人。

写诗育人。这是指教育者写诗育人,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得到,但其效果却很明显,有针对性。写诗育人古已有之。陆游写诗教子,为后人称颂。他鼓励儿子躬身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指点儿子写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他临终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今日读来,仍被他殷殷爱国之情所感染。可以想见,陆游在当时对子女的教育该是何等深刻!

陶行知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品味,他说:“我要把育才办成一所诗的学校,盼望大家帮助我,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我并不是要学生每个都成为诗人,那太困难。但我要由我们的学校做起,使每个学生、先生、工友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扩大出去,使中国的人民、世界的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伟大教育家的情怀和对诗教孜孜以求的态度。

陶先生是言行一致的。他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写成诗,学生喜闻乐见,口口相传,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心田。他写诗鼓励学生,学问不但要重视“学”,还要重视“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河南灵宝市阳平一中副校长李冠民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仅靠传统的简单说教已很难走进学生心中。于是,他便想出一条新方法,使德育真正进入学生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正是从这样的目的出发,爱好写诗的李冠民开始了“诗教”尝试,收到了理想效果。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生态校园的大主题。春末夏初,校园里出现了很多鸟儿,有些在树上筑起了小巢,有一对儿还把巢安到了教室的屋檐下。多好的教育契机啊!李冠民很快写出了一首诗,题为《别致的奖章》:

有一种声音实在美妙/那是清晨鸟儿在树丛的合唱/有一种景观最为动人/那是身边有许多鸟儿飞翔/校园里不能没有鸟雀/有鸟的地方就应该有鸟巢/鸟巢其实是一种最可爱的建筑/它又是镶嵌于校园的一枚奖章/只有文明、和谐充满生机的地方/才配得到这珍贵的奖赏

李冠民用小黑板将诗工工整整地抄好后,挂在一楼走廊上。下课铃一响,立即吸引了学生的围观与诵读。

此后,校园里再也未发生小鸟被伤害的事件;而教室屋檐下的一窝雏鸟也在大家的热切关注中一天天地长大,最终快乐地飞上了蓝天。

创作也是诗教,笔者却不大主张大家都来写诗,当然果真有兴趣,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中学生可写新诗写短诗,但不要当作业来完成。在我们曲阜市实验中学,就有不少教师和学生喜欢写诗。近期笔者出版了自己的教育诗集《泮水行吟》;语文组的教师都是学校新月诗社社员,连地理、数学、英语老师也“手痒”。英语老师陈儒亭是班主任,他把对学生的爱化作诗行,念给同学们听:

同学/在我的眼里/你是一朵花/我已把你悄悄地/戴在了心上/尽管你花托下的刺儿/刺得我的心隐隐作痛/但是没关系/我忍着/直到有一天/我热诚的血浆/把你的刺软化了/吸收了/那时候/你就是世上最完美的花了/同学/在我的眼里/你是一朵花/我已把你悄悄地/戴在了心上

这首诗后来发表在《中国教师》杂志上。“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学生读懂了教师的心志,感于心而得教化。这种教化,如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许多学生也喜欢写诗。这也难怪,处在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的中学生,他们本身就应该是一首诗。他们激情澎湃,幻想如云,情趣盎然。笔者总说:“一个喜欢诗的孩子,他总也坏不到哪里去。”他们写诗,会使心灵更澄明、更通透、更美好,生活更富有情趣,这也应视作自我教育的过程吧。

记得我们学校首届诗歌大赛是由北辰文学社副社长宫琳同学倡议的。全校总共不过1500名学生,一下子收到诗作400多首。同学们写诗的兴致由此可见一斑。我们把学生的优秀诗作发表在校报上,发表在文学社社报《北辰文学》上。曲阜市《鲁风》报还为我们开辟了专栏,整版刊发学生的诗作。学校隆重举行了颁奖仪式,请大学教授、诗人彭兴奎先生作了诗歌创作专题讲座,把诗教活动推向了高潮。小诗人们笑意写在脸上,那洋洋笑意不就是浓浓的诗意吗?

读诗育人。读诗育人简便易行,只要想做,人人可做。但古今歌诗,浩如烟海,读什么,这要教育者精心选择,“取法乎上”。选择那些富含哲理、意存高远的传世之作,则有利于学生明理悟道、陶冶情操、丰富语言,培养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三、我校的“诗教”实践

曲阜市实验中学在“诗教”方面已作了十年探索,确有一些成功做法。

选诗。2000年始,学校便开展诵读《论语》箴言和古诗词活动,那时所选《论语》箴言和古诗词是散页的,初一年级每周两首诗,初二年级每周一则箴言。2003年,学校编印了《中华古诗词诵读篇目》,收入古典诗词60首,其中诗40首、词20首。编选诵读篇目时,有意避开了已选入中小学教材的篇目,与学校另一册学校德育校本教材《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配合使用,增加了学生的诵读量。学生在初中三年,除教材规定的30篇古文、50首古诗词,再补充《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中的《论语》箴言30则,古典寓理短文20篇(段),合计190篇。同学们读读背背,想想议议,从中受到文情诗理的熏陶渐染。多年积淀,学校涵育催生了“弘扬传统文化,构建诗意校园”的教育理想,诗教的特色愈加彰显。

2009年2月,曲阜市实验中学以此为基础,推出了传统文化精品工程――“五百工程”,即《百诗》《百联》《百歌》《论语百则》《名言百则》。《百诗》《百联》《百歌》都可算做“诗教”范畴。其中《百诗》中选编了从《诗经》到现代今人的诗词计142首,包含女诗人的诗10首、咏曲阜的诗10首,还有新诗10首。这五个“百”就形成了曲阜市实验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文本课程。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校三年,果能接受“五百工程”的洗礼,汲取传统文化母乳的营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还会有问题吗?

读诗。读诗背诗是诗教的最有效方法。诵读要不断强化,熟读成诵。丰子恺曾告诫子女读书,讲究一个读法。“读”字的繁体为22画,因此,他要求每篇诗文须读22遍。这样口熟心熟,历久不忘,在诵读过程中也悟个七八分了。

我们不太主张讲诗。在这点上笔者很赞同顾随先生的观点:“读诗,读词,听人说好坏不成,须自己读,‘说食不饱’。”他还说:“天下人不懂诗,便因讲诗的人太多了。而且讲诗的人话太多,说话愈详,去诗愈远。人最好自己参悟。”他特别强调朗读,因为朗读不但能欣赏文字美,且能欣赏古人心情,感觉古人之力、古人之情。古人也有过这样的论断:“少年读诗,如隙中窥月;中年读诗,如庭中望月;老年读诗,如台上玩月。”年龄大小不同,阅历多少不同,读诗的见解和境界当然也就不一样了。我们相信,随着年龄长大,学生自会体悟、理解、消化。这个理解的过程是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且去慢慢体会吧。悟一辈子,化一辈子,不就可以受教、受用一辈子吗?

展示。读诗背诗,是个体行动,靠学生自主自觉,也靠教师检查敦促。我校读背时间安排“三前”:每天第一节正课前10分钟,朗读试背;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落实背诵;睡前5分钟,温习巩固。初一一学年完成“百诗百联”。交流展示活动,安排“两赛”“四会”。“两赛”,每学年两个学期,每学期安排一场集体诵读;“四会”,是诗社组织的“四季诗会”,即校园之春诗会、端阳诗会、中秋诗会和新年诗会。除“两赛”“四会”的常规诵读活动,我们还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全国“推普周”闭幕式、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典礼仪式,我们学校千人诵读方阵备受注目。在与新加坡中小学四年多的教育交流中,我们创意策划了“同一个月亮,同一首诗”“同一个月亮,同一首歌”“同一个月亮,同一片天”系列活动。在新加坡的舞台上,笔者和20名学生在古筝伴奏下,朗诵长诗《春江花月夜》,把“诗教”带出了国门。为了配合诗教,学校还在四层的教学楼上创意制作了诗书画印长卷式文化长廊,一层走廊就是一部中国艺术史的长卷,十分壮观。学生经意不经意地观之摩之,心领之神会之,最终达到“悟”或“化”的效果。

展示交流营造了诗教的氛围,激发了学生读诗背诗的兴趣,促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读诗背诗诵诗唱诗,意趣无穷,欣欣然如坐春风。

第4篇: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

一、诵

诵,就是诵读,出声地朗读,这是学生课外阅读古诗最重要的一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的就是在初读之后,对诗句中的一些意思还不太懂;读了几遍后,就明白了许多;再读几遍后,迷惑的地方就豁然开朗了。诵读时,要读准字音,要读出抑扬顿挫,要把诗的节奏读出来。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体会激荡其间的情感。

二、品

品,是品味,反复琢磨,感受诗的韵律、意境、情感。

1.品字。古诗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因此,读古诗必须“咬文嚼字”,一字一品。尤其是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诗眼,更要深入浅出地剖析,品味诗中用字选词的精当。在学习《题西林壁》时,要对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的“看”仔细品味。诗中应该是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从高处往下看,从低处往上看,此句省略了五个谓语动词“看”,短短14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庐山的千姿百态。还可以扩展“看”的近义词,如“远眺”“近瞧”“俯视”等去理解作者所站位置和“看”的不同角度,想象出庐山俊美的姿态,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

2.品句。很多古诗中的名句,成为千古绝唱,都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得来的。诗人在诗中或吟咏寄情,或感物抒怀,或借物言志。我们只有在品句中,才能体会出其中的情感。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多么富有生命力的情景。“泉眼”与“细流”着一“惜”字,“树阴”与池水用一“爱”字,不仅表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而且赋予生命,化无情为有情。泉眼似乎在怜惜涓涓细流的柔弱,树阴仿佛在爱惜阳光下池水的恬静柔和,这相怜相爱,又与蜻蜓、小荷的相依相偎互相映衬,使自然界显得非常和谐。我们在品句中,不难品出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强烈感情。

3.品意。品诗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与诗人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成的艺术境界,充满了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留给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学习中,要驰骋想象的风帆,品其最美的意境。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远的意境: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波浪翻滚,百舸争流……

三、背

背就是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背不仅有助于字、词、句的理解,而且还会“熟能生巧”。就是说,背熟了,不但能得心应手地引用,而且自己也会写诗。

第5篇: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

一、 寻找发展出路——众里寻他千百度

大石桥市钢都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多是流动、留守儿童。学校从2005年开始列入大石桥市城市规划的重建行列,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一直没有在外部环境上多做文章,因此,学校无论从外部环境和生源上都不占任何发展优势。如何克服劣势,寻求到学校发展的出路,是摆在以董静兰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08年,大石桥市教育局下发了《创建特色学校》的参考意见,那么“以特色校创建为载体提升办学品位,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便成了钢小人的办学思路,而确立哪种特色项目便成了钢小人的搜索目标。

二、确立特色项目——借取东风第一枝

(一)“诗词进校园”特色校创建背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中华诗词总会发出了传承中华诗词文化的大背景下,大石桥市政府提出了“文化兴市、打造诗词之乡”的战略构想。钢小人认识到:中华诗词,是国学之精华,文明之奇葩,既能抒怀启智,又可立德修心。“诗词进校园”是继承中华文化遗产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这种认识,学校最终锁定了“诗词进校园”这一特色校创建项目,并开始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二)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规划

2008年3月,学校把“诗词进校园”同特色校创建工作合二为一,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确定了创建工作的三个层面的目标。

1、创建工作的纵向目标即近期目标为(2008年—2010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诗词、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及积累诗词的习惯;远期目标(2010年2月—2013年7月):通过持之以恒的系列创建活动,最终达到100%的毕业于钢都小学的学生都能声情并茂地背诵100多首古诗词,积累200多个诗词佳句,并能灵活地在作文中引用,50%毕业生能仿写诗词,30%的学生能尝试诗歌创作。

2、创建工作的横向目标即校校有特点、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

3、创建工作的梯度目标即低年段着重通过引导学生读、背、写、画古诗词,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和积累古诗词的习惯;中年段侧重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改诗成诗,改诗成文,将古诗词佳句恰当引用到作文中;高年段侧重渗透诗词创作知识,将学生逐渐引领到诗词创作的轨道上来。围绕上述不同层面的目标, 2008年4月,钢小人如火如荼地展开一系列创建工作。

三、开展创建活动——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加强文化建设 营造诗韵氛围

钢都小学以“一墙一壁”为阵地,渲染古诗词文化。教学楼内走廊北墙挂满了学校精心制作的图文并茂的诗词传世佳作、师生的诗配画、画配诗及以书写诗词为内容的软硬笔书法作品;南墙设一道横贯东西的“诗苑风景线”,上面贴满了学生收集书写的精美诗词、改写的诗文、恰当引用诗词名句的作文、创作的儿童诗歌。各班教室四壁开辟了师生共同设计的诗词专栏。校园处处诗情涌动、诗韵飘香。

(二)开展“诗教”活动 抢占“诗教”主阵地

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改进“诗教”方法为突破口,探索了一套完整的“学、读、练”系列教学模式。这套教学模式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教师的智慧,夯实了教师的诗教功底。

(三)开展诵背活动 厚积文化底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背诵是更好地吸收诗词经典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钢都小学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从激发兴趣入手、引领学生大量诵背。

1、指导朗读,循声入境

经典诗词语言精练,只有反复咏唱,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老师们首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懂词意,其次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读出意蕴,领会含义。“知其意,会其神,悟其美”的朗读,使学生对古诗产生浓浓的兴趣。

2、引导“趣”背, 厚积薄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们主要采取以“唱”助背、以“玩”助背、以“画”助背、以“赛”促背、以“演”助背等方式引导学生背诵大量古诗词。

四、创建特色班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为了推动“诗词进校园”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2010年秋学期钢小人又提出了创建诗词特色班的构想,学校要求3—6年的班级在普遍读背积累古诗必背70首的基础上,结合师生兴趣,或深入研究一位诗人的诗,或深入研究一种体裁风格的诗、或进一步凸显一种诵背或创作形式。各个教学班分别申创了:爱国立志诗词特色班、诗词朗读特色班、诗词配画特色班、诗词演唱特色班、诗改诗特色班、诗歌创作特色班……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了相应的创建活动。从搜集的诗词到诵背的诗词,再到诗词配画、诗词书法,到唱诗词、演诗词、改写诗到创作诗词,办板报、诗词特色报,都紧紧围绕特色项目凸显班级特色。经过半年多的尝试,班级特色创建已是“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回首来时路——亦有艰辛亦有歌

从2008年4月至今,钢都小学“诗词进校园”创建工作经过了四个春秋。四年来,为了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整体推进的目的,学校先后于2010年10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校际交流,于2011年的4月15日进行了一次阶段成果展。那一张张稚气中不乏儒雅的脸,那一堂堂生动的诗词展示课,那一摞摞厚厚的档案,一本本师生诗词采蜜集、师生诗词书法集、师生诗配画集、学生诗词特色报集、师生诗词创作集,无不氤氲着诗词的意蕴。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钢都小学诗词进校园创建工作不仅使师生在诗词创作方面实现了很多零的突破也促进了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2010年在大石桥市钢都区庆祝建党汇演中,副校长江冬梅创作的诗《党旗飘飘》荣获一等奖;在2011年庆“七一”大石桥诗词朗诵会中,李春茹主任朗诵的《沁园春·雪》获得一等奖;百余首师生创作的诗词作品先后发表在省市诗词刊物上,在大石桥教育局组织的近几届师生艺术展演中,学校展示的节目无论歌、舞、还是书画、摄影作品均以诗词为内容,彰显了诗词进校园的特色。2009年以来共有百余个节目或书画、摄影作品获奖。

经典诗词不仅浸润了孩子们的金色童年,同时也涵养了这所历久而弥新的学校。

在大石桥教育局近几年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测试中,钢都小学均名列前茅;2008年以来学校还多次获得了辽宁省实验教学先进校、辽宁省体育锻炼先进单位、营口市科普示范校、营口市德育工作先进校、营口市目标管理示范校、镁都文明单位、大石桥市课程改革先进校、大石桥市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2012年6月1日,中华诗词总会授予了钢都小学“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的称号。荣誉面前,钢小人“洗尽铅华呈素姿”,又写下了这样的诗篇:

第6篇: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

数理化教与学有章可循,程序清楚,学生进门之后,往往越学越有劲。而语文呢,灵活多样,也杂乱无章,往往越学越茫然。我想谈谈初中生学习古诗的程序,希望能给学生一点启发和帮助。

一、反复吟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点夸张,但可以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有瘾”。学习古诗,或轻或重、或快或慢,反复吟读几遍或十几遍再说。

二、理解意思。古诗语言精炼,且有文言词,理解字面意思很有必要。如《诗经》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中的“归”是女子出嫁的意思。美丽如花的女子要出嫁,可不能理解为流浪的男儿要回家。

三、想象“人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和绘画一样,靠形象说话。学习古诗,头脑中一定要有画面。“画”中有景,如在目前,“画”中有人,这个人或是作品中的人物,或是作者,或是读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想象成一幅画,也可画出来,而且要想象到作者王维一行人身处其境的感受。不仅想象一句,也可想象整首诗,形成电影一样的画面。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可以想象李白或自己在旅舍,对月思乡的情景。至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有对白,简直就是一出戏剧了。没有想象,味同嚼蜡;有了想象,如同鸟儿翱翔蓝天,多多么惬意呀!

四、揣摩“情意”。大多诗歌是借景抒情,也有说理的,蕴含的道理我称之为“意”。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等。对于说理诗所蕴含的道理一点即通,对于抒情诗,却主要靠学生自己去领会。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的豪情壮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体现的忧国思亲,“可怜白发生”包含的极度愤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居然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抑郁。

五、背诵默写。背诵默写,既是语言积累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语文考试之必需。望严格要求,不错一字,不别一字,不增一字,不删一字。

六、了解知识。了解诗歌的分类、特点、写作技巧,对学习诗歌有帮助。贵在运用,否则有不如无。

六个环节,有一定灵活性,如理解意思,每首诗有难易,每个人有高低,可多可少。又如反复吟读,则应贯穿诗歌的学习中,边吟唱、边理解,边吟唱、边想像、边吟唱、边揣摩。

第7篇: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

关键词:古诗教学;教学思想定位;教学策略方法

中国的古代诗歌经过了千百年的文化积淀,能够流传下来的全部都是精粹,而选入教材里的可谓是精华中的精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古诗词,就是让小学生尽早接触绚丽多彩的中国古代文化,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厚博大,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老文化,体会古代诗歌的语言美、音乐美和意境美。古诗这颗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陶冶学生心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的重要的精神食粮。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在教学中是个难题,这里不仅有教学模式的问题,学生的原因,也有古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自身原因。许多语文教师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探索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基本上改变了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的传统教学的老路子。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探索,把对古诗教学的策略和做法写出来,与大家沟通商讨。

一、教学思想定位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的古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且规定要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不难看出,小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是以数量记诵积累作为基础,以“诵读”作为对古诗“感受”“体验”“体味”的前提。新《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中说:“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也就是说,“记诵积累”是小学生学习古诗的重点,对诗文的理解是“凭借注释和工具书”,是一定程度的理解,不是完全的研究性的理解。换言之,小学生学习古诗,就是以感性认识为重点,使之尽可能地上升为理性认识。说白了,就是要学生多读多记,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理解。即使学生一时半会不能理解,也要记忆下来,留待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们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的丰富,去重新认识理解。做到“读书破万卷”,同时要“不求甚解”地“读书记万卷”。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是在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再加工、再认识,进而建构成新的知识,同时原有旧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有新知识经验的注入,从而使旧的知识经验发生调整和改变,得到巩固和提高。整个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进行新信息的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小学生学习古诗,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体验过程,他们在教师指导一样对古诗进行多方位的探索研究,只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对古诗有个大概的了解,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只能在今后知识经验丰富了才有可能进行。所以,他们现阶段的学习只能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离质变还有很大的距离。

所以,我对小学古诗教学思想定位于: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以记诵积累为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进行有限度的理解提高,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古诗的认知。

二、教学策略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是个教学难点,我们知道,古诗教学不是单纯地为学古诗而学古诗,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拓宽他们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使他们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把古诗教学总结为:多读,读多;思考,探索。

1.多读

学习古代诗歌古人常用的方法是一读二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义”是“读”得的。传统的教学也多是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诵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多读就成为学习古诗的一个必要的手段。多读,简单地说,就是反复多次地对同一首诗进行诵读,即使是对已经能够背诵的古诗,也要反复地诵读,不使其被记忆淡化遗忘,做到铭刻于心。而这反复诵读的过程有时难免机械单调,显得枯燥乏味。为了能让学生做到多读,我首先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采用猜谜语、讲故事、设置悬念等方法设置情境,达到吸引学生,使之对古诗产生兴趣,形成情感共鸣;继而采取编故事、改写作品、变换字词、续接词句等手段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让枯燥乏味的读书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享受。我利用早读课带领学生集体读,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个别读,我还利用小孩子的好胜心理,让学生把所学的古诗背给家长或其他亲友听,使诵读多样性,达到了课堂教学延伸的目的。在教学完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后,我们班的学生史静静竟然趁其父亲在钓鱼时背诵,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也恰恰说明了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他们是乐于读书的。

2.读多

所谓的读多,就是多读一些古诗,不论是教材上的还是课外阅读资料上的,都可以去读。《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个学段的古诗背诵都有规定,明确要求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在这一点上,我采取了定量半定性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规定背诵的总篇目,和一部分必背的篇目,其余的部分由学生自己确定。具体的做法是,在每个学期初,给每个学生印发一张背诵卡片,上面一部分印有要求学生背诵的必背古诗的名称,一部分留下空格,不留具体要求背诵的古诗篇目,这些古诗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要求最好是新的没有学过的,如果是旧的、以前学会的也可以。对每首古诗的背诵都必须要检查,检查人由被检查的学生自己来确定,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如果是学生,那么他必须是班干,以此来强调背诵的严肃性。这样做既给了学生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读多的目的,效果非常好。我所教班级的司辉仆学在四年级第一学期时,就能把整个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古诗全部背诵下来,可见学生的学习热情多么高涨。

3.思考,探索

这里的思考是指学生对某首诗学习的思考,是从对古诗的字、词、句及对整首诗理解的思考,还有对学生自己学习过程的思考。探索是要求学生从已学的古诗出发,探索寻找写作方法或与写作主题相近或相似的古诗(这些诗也是学生古诗背诵的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所以学生要探索就必须学好现在要学的古诗,否则就无法找到符合要求的古诗。这两个环节是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的,思考是基础,探索是提高,探索又反过来为思考提供新的资料根据。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在一首古诗教学完成后分组开个简短的讨论会,让学生交流对所学古诗的理解,同时讨论出对下一步探索的具体要求。由于学生受知识经验以及口头表达水平的限制,往往对交流不感兴趣,而对探索特别关注,在探索时也特别卖力。他们常常发动父母、亲友或年长的同学,利用书报、互联网等,探索寻找他们所需要的资料。司辉圃谕上查出唐代有《咏蝉》三绝,罗晓艺找到郑板桥不仅写有教材所录咏竹诗《竹石》,还写有另一首咏竹诗《竹石》:“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他们能够找到的《卜算子・咏梅》,也能够找到烈士的《咏竹》诗:“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同学们学习踊跃,热情溢于言表。

三、教学收获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从前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把古诗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让古诗的特有魅力得到了发挥。

第二,通过背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

第三,学生学会并掌握了信息搜集的多种方法,懂得了如何整理、加工搜集的信息,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成功地实现了多学科的有机结合。

第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有效地借鉴古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形成言简意赅的优秀文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1~6年级).江苏教育出版社.

4.曹长远,李庆祥,上官长河,宫钦国,金志远,程志龙.心理学教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8.

第8篇: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

一、朗读的意义

本学期选修的教材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古代诗词尤其要重视朗读,养成诵读的习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良好的语感,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不仅如此,朗读还能大大丰富语言的表现力。通过诵读,文学作品中那些生动的文辞、感人的描写、优美的韵律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朗读教学收效甚微的原因

在现今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双方对朗读训练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许多教师习惯大量的讲和练,而不重视朗读教学,不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投入地诵读。在学生方面,由于受“考什么就学什么”的思想和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影响,他们普遍厌倦诵读,认为费时费力又没有效果。所以,不拨开这些认识上的迷雾,是不可能落实诵读的要求的。因而,应从认识上加强探讨,才有可能建立优化诵读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高朗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指导学生了解文章背景,理解思想内容,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情感变化

帮助学生了解背景,理解诗文内容,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了解了背景,学生就能知人论诗,容易被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所感染,从而产生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

(二)根据作者的思想情感采用相应的朗读技巧。

朗读的技巧就是在朗读的过程中恰如其分地把握语速、语调、停顿、轻重音。技巧本身就是为了适应诗文不同思想情感而产生的,它有助于诗文情感的充分表露。可以说,朗读的精彩就意味着理解的深刻。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有效的方法是:

首先,引导学生掌握诗文的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五言诗每句一般有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一般有四个节拍,“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在进行诵读教学时,注意对句中节拍、句末韵脚和章节间节奏的把握,有利于学生体会诗文的抑扬顿挫之美。

其次,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调的高低不同、语音的长短各异、语意的轻重有别来体悟和表露其中的情感。通过细心揣摩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上的不同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诵读,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在意蕴。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久而久之,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文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例如,周邦彦的《苏幕遮》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语调要欢快。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要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感饱满。“叶上初阳”三句诗人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心境依然欢畅,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一一风荷举”要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下阕抒发怀乡之情,语调要轻柔,读出如梦似幻的感觉。“故乡遥”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声音轻柔而舒缓。

再次,引导学生诵读的同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一般。通过想象延伸画外之景,通过想象揣摩言外之意。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充实它,丰富它。这样,才能使寓形于声的朗读产生真实生动和亲切感人的效果。比如,杜牧的《山行》这首游览秋山的名作,教吟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时,突出韵脚“斜”字,音调由轻细转为响亮,并配以举头远眺的神态,很能使学生的耳目产生联觉,仿佛真的看到了山上那条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山巅的石径。引发学生想象“白云深处”的景观:白云飘浮,烟雾缭绕,忽然有一处小屋出现了,这时学生脸上会情不自禁地露出惊叹、欣喜和向往的神色。学生在“因声入境”中产生联想,产生诸多名山胜景如在目中的感觉,将会获得极大的审美满足。

(三)因“材”施“读”,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

诗歌的朗读:应体现出鲜明的节奏,一般要舒缓一些,因为诗歌的语言非常精炼、含蓄,每个字都有极强的表现力,只有慢些读才能给听者以体会的余地和回味的时间;韵脚要读的清晰、响亮;根据情感发展的脉络读出起伏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散文的朗读:要有浓厚的抒情气息,把握好文章的风格,或热情洋溢,或含蓄舒缓,或高亢激昂,或委婉曲折;切忌千文一腔,平板无情。

小说的朗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必备的要素,朗读小说要抓住这三方面,用有声语言表达出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展现出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其中,人物对话是小说朗读中要着意解决的问题,既要考虑人物形象的因素,又要顾及到叙述者的身份、地位、场合、交际目的等,应讲究分寸感。

(四)范读引路与学生仿读相结合

根据指导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范读时,学生可跟着轻轻读,让学生边听边读,体味轻重缓急、语句停顿和诗文感情,使每个学生都有读书练习的机会。教师范读后请能力较强的学生仿读,其余学生注意听,读后互相点评,对读错的字、添漏字、缺乏感情、语调变音的地方加以指导,然后让学生再范读,起导向引路的作用。

周代,小学和大学(即太学)都开设“诵诗”这门必修课。《礼记?内则》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同礼?春宫宗伯下》云:“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可见当时的学校多么重视对贵族子弟进行诵诗教学。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深知诗歌与音乐对陶冶人的品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平时花很多时间教授弟子们“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据文献记载,他的弟子曾子和原宪吟唱《诗经》中的《商颂》非常出色,所谓“声满天地,若出金石”。不仅如此,孔子还善读《春秋》,曾引得老聃津津有味地聆赏。所以,笔者认为,诵诗教学是欣赏,教学古诗文、现代文行之有效的途径。

诵读是一个言语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直至背诵,不但实现了语言的积累,训练了语感,也同时受到了思想和情感的熏陶,而且还能促进能力的发展。古代的文人墨客,像三国七步成诗的曹植,南朝倚马可待的袁虎,若非平时读得多,背得多,学富五车,怎能才高八斗、文思泉涌?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们,哪一个又读的少背的少呢?有人说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能背诵《古文观止》、矛盾能背《红楼梦》等等,想必并非子虚乌有吧。没有多读多背,哪能写出那些划时代的扛鼎之作?事实证明,通过强化诵读训练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基本素质,是古今通用、恒久不变的法则。

第9篇: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

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期。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我想谈一谈自己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妙哉——诗词诵每节课预备铃响后,由领读员带领大家反复朗读书写在黑板一侧的诗词,直到任课教师到来。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黑板上的字呈递减趋势;全擦掉了,学生就又背过了一首诗。利用好这短暂的课前二分钟,每周可熟记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便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了。晨读时放上一曲《春江花月夜》,则更有助于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效果更佳。美哉——诗词画古代诗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所谓诗中有画。诗配画就是让学生将诗词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绘画。学生在描绘诗词展现的胜景佳境的同时,自然会更深地体悟出诗家动人的情思,感受到字里行间美妙的旨趣。将学生的诗配画作品装订成册,美其名曰《诗情画意》,可以供同学们日常赏阅,还可以定期评选优秀作品,予以奖励。乐哉——诗词牌学生每人手里都有一些自己制作的诗词卡片,一面抄写题目、作者,另一面抄写诗(词)文。可以四人一起玩诗词牌,每人依次摸牌,如看到题目、作者则背诵诗文,看到诗文则说出题目、作者,答不出则让下一人回答,最后以得牌最多者为胜。还可以引赛机制,以免学生日久生厌。诗词牌让学生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不亦乐乎?悠哉——诗词队放学时,同学们背诵着诗词走出校门。从操场整队出发,到距校门百米以外解散,这段路程中每支队伍要背诵不少于三首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琅琅的诗词朗诵一路响起,路人纷纷侧目。背诵诗词出校门,避免了拥挤打闹现象,又给校园增添了一丝文化气息,一举两得。善哉——诗词赛每学期临近期末,我都在班上隆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小队竞赛。竞赛设有必答题,如“请你小队背出含有动物名的诗句”“请你小队背出含有颜色词的诗句”等等;有抢答题,如“请说出下列名句出自谁人之手?”还有一场难解难分的擂台赛——各队轮流背诵诗词,不许重复。最后综合各轮成绩,看冠军花落谁家。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不断地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并从中享受到莫大的精神愉悦。也许有许多诗句他们并不全懂,不必太在意,当他们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就会逐渐体会到那些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的真义。老师们,就让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循着李太白、坡等人的足迹踏遍千山万水,走遍海角天涯,在古代诗词营造的精神家园中留连忘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