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美联合公报范文

中美联合公报精选(九篇)

中美联合公报

第1篇:中美联合公报范文

毫无疑义,由尼克松总统与总理进行的第一个层次的会谈是双方之间最关键最具实质性的会谈。基本构思与框架,都是在尼克松与之间商定的,两人一共进行了5次会谈,在北京会谈4次,在上海会谈1次。当时在北京谈判中,在即“只有一个中国”的问题上,尼克松曾经对作了“上海公报”文字中所没有包含的秘密承诺。

“乔基谈判”共商公报文本

是会谈中最棘手的问题。基辛格与乔冠华逐字逐句研究公报的每一句话,分歧很大。

基乔会谈的第三天,2月24日,开始了关于的实质性谈判。两人针锋相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乔冠华提出的中国方案中,美国的观点是“美国希望和平解决,将逐步减少并最终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基辛格拒绝了,说:“我希望你们能理解我们的立场,我们把撤军说成一个目标。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坚持撤军跟和平解决及缓和整个亚洲紧张局势联系起来。”

“但是,这个前提,必须是美国无条件地撤军。”乔冠华坚持道。

“这样做会破坏整个关系,美国公众与社会舆论决不会答应的。”基辛格毫不相让。

每到这个时刻,双方相持不下,都会把扯紧的弦放松,开一两句玩笑来冲淡紧张的气氛。

为了打破僵局,尼克松、也进来参加了半小时谈判。

尼克松坦率地在会谈中对摆出了自己的难处。他说:“如果公报在上措辞过于强硬,势必会在美国国内造成困难。我将受到国内各种各样亲台湾、反尼克松、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院外集团和既得利益集团交叉火力的拼命攻击……到时候,我不论是否由于这个具体问题而落选,我的继任者很可能无法继续发展华盛顿和北京的关系。”

请示了后,得到了批准。尼克松也同意接受中方经过修正的论点。在当晚尼克松的答谢宴会结束后,基乔于晚上10时30分再次会晤,谈判十分顺利。

至深夜两点,也就是第五天凌晨两点,预定在上海签署的公报文本终于落实了!

横生枝节,气坏尼克松

公报大功告成,尼克松的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他一想到翌日到上海后就向全世界这个公报,便兴奋不已。

2月26日,尼克松的专机飞抵杭州笕桥机场后,他下榻在来杭州常住的刘庄宾馆里。

但是,在飞机上,美国国务院的专家们拿到了公报。他们看后,一路上嘀咕这份公报不理想。他们的不满是大有原因的。这次由国务卿罗杰斯带领来中国的,都是一些职业外交官,对于草拟公报的过程他们都被排斥在外,本来就很有看法。到达杭州的当晚,罗杰斯对尼克松说公报不够圆满,另交给总统一份材料。材料中列举了国务院专家们对公报的一大堆意见,要求进行修改,建议将“所有中国人”改为“中国人”,重要修改处,竟有15处之多。

看了这份材料,尼克松气得脸都青了。

晚宴开始之前,他把基辛格找来商量。脸色阴郁的基辛格看了材料,说:“公报文本是我和乔在北京花了20多个小时搞出来的,现在要改的地方那么多,几乎等于重来。”

“我批准了,也批准了。现在我们又单方面提出修改,我这个美国总统还有没有脸?”

“总统,你也知道,全世界都等着看明天在上海发表公报了。”基辛格说。

脸色铁青的尼克松思忖良久,对基辛格说:“亨利,宴会后,你再找乔谈一谈。”

晚上10时20分,基乔两人再次会晤。基辛格说出了一番经过精心琢磨的话:“乔先生,在正常情况下,总统一拍板,公报就算妥了。但是这一次,如果我们仅仅宣布了一些正式主张,还未能达到我们的全部目的。乔,我们需要动员公众舆论来支持我们的方针……”

乔冠华挖苦地笑道:“博士,这个‘公众舆论’成了你们的法宝,动不动就搬出来用。”

基辛格委婉地说:“如果乔先生能够进行合作,从而使我们的国务院觉得自己也做了贡献,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你拐了一个大弯子,是想说贵国国务院对已经通过的公报文本有意见,要修改,是吗?”

“是的,是这个意思。”

乔冠华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尖锐地回答说:“双方已经走得够远了,而且中国为了照顾美国的愿望已经作出了很多让步。听说尼克松总统接受了公报,昨晚,我们政治局已经批准了公报。现在离预定发表公报的时间不到24小时了,怎么来得及重新讨论呢?”

基辛格将尼克松的为难境地简述了一番,诚恳地说:“希望你们能认真考虑。”

表态:不容谈判

乔冠华暂停了会谈,去找总理请示。听着乔冠华的汇报,沉思着。

早在晚宴之前,给罗杰斯国务卿那班人当翻译的章含之已经找他作了汇报,说她了解到罗杰斯及其手下的专家们对已经脱稿的公报文本大发牢骚,还听说到上海后他们要闹一番。

要乔冠华谈谈自己的看法,乔冠华气呼呼地说:“他们内部不统一,又要我们作让步,我们已经作了很多让步了呀。他们美国人自己的矛盾,让他们自己消化吧!”

说:“冠华,公报的意义不仅仅在它的文字,还在它背后无可估量的含意。你想一想,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你和我在今天都无法估量的。”

乔冠华恍然大悟:“总理,我明白。”

又说:“我们也不能放弃应该坚持的原则。修改公报文本的事,还要请示主席。”

当即拿起了红色直通电话。听了汇报,口气十分坚决地回答:“你可以告诉尼克松,除了台湾部分我们不能同意修改之外,其他部分可以商量。”主席停顿了片刻,又严厉地加上一句话:“任何要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

于是,基辛格与乔冠华在刘庄宾馆又开了一次夜车。凌晨2时许,另一个“最后”的公报文本终于完成了。在刘庄宾馆一个八角亭里,尼克松与草签了《中美联合公报》。

第2篇:中美联合公报范文

“棱镜”项目源自一个从未公开过的“斯特拉之风”计划,我国也译做“恒星风”或“星风”。

“星风”计划,最早可溯源到1994年。这一年的10月,美国国会通过《法律执行通讯协助法案》,要求所有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包括硬件和软件)限期完成修改和设计设备、设施、服务,以保证提供内置对电话、宽带互联网、VoIP(将模拟声音讯号数字化)的实时监视能力。这为实施“星风”计划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当时,该法案并不适用于互联网服务,比如电子邮件,也不能够针对互联网服务商。美国联邦调查局曾试图将互联网服务也纳入法案适用范围,但国会最终并没有买账。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如何避免遭受恐怖袭击成为美国情报部门的工作重心。美国国家安全局提出了一个“关系链”概念,试图在信息海洋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提前获取“敌人”的动向。不久,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就开始强化“信息监视”,秘密授权国家安全局直接接入光纤进行数据监视。

同时,美国国会制定《爱国者法案》,颁布《国土安全法》,修改1978年《外国情报监视法案》,允许政府机构运用特定信息系统,监视特定范围内信息流动以及用户活动。

这些法案允许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其他情报部门,对通过电子监视获取的情报信息共享,并授权在特定情况下,可不经法院签发令而实施互联网秘密监视。美国情报机关只需要向外国情报监视法庭(1978年组建),说明监视技术和监视的目标,不需要申请搜查证,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无证监视”。由此,外国情报监视法庭已变成一家几乎与最高法院平起平坐的法庭,对监视问题拥有最终裁决权。

有了法律和法庭的支持,美国国防部2002年推出一个名为“全面信息感知系统”的项目,以互联网加上路面以及街旁摄像头的方式,尝试对全美实施有效监视,配合策略识别系统,识别潜在的嫌疑人,但受到美国民众的强烈反对。

小布什并没有因此而挫败,开始秘密策划一个名为“星风”的更加庞大的监视计划,可记录美国民众的通讯活动,包括电子邮件、电话通话、金融交易和互联网活动。但他再次遭遇挫折。2004年3月,以司法部部长詹姆斯·科米为首的众多司法部高官拒绝授权,认定未经许可的部分监视项目属非法。美国司法部的高官们,最后以集体辞职方式反对“星风”计划。

3个月后,小布什耍了一小花招,通过司法程序,由外国情报监视法庭授予国家安全局等情报部门全面监视电话通话和互联网通讯的权力,监视对象不仅限于恐怖主义嫌疑人,还包括涉嫌参与核扩散、谍报和恐怖袭击的人,从而成功地绕开美国有关公民隐私的法律困境。但是,外国情报监视法庭裁决的法律依据,至今仍是机密。

为避免“星风”计划遭遇更大阻力,小布什也被迫做出一些让步,缩减了在美国本土的监视项目。为此,小布什将“星风”分拆成秘密执行的4个监视项目,除“棱镜”外,还包括“大道”、“码头”和“核子”。但这些也只是项目代号,其具体名称及含义仍为美国国家机密。

“大道”和“码头”的规模十分庞大,分别对电话通话和互联网上数以亿兆计的“元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但不会窃听通话和网络内容。“核子”和“棱镜”的规模要小得多,监视的范围并没有前两者那样广泛,主要专注信息内容,分别负责截取电话通话内容和互联网内容。四合一的“星风”计划将全球通讯网络一网打尽,并秘密储存下来进行分析。

为了将“星风”合法化,美国国会2008年通过了《外国情报监视法修正案》。法案“第702条”允许美国政府可以搜集电子通讯信息,以获取有关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外国目标的情报,这成为了今天美国情报部门肆意监视的法律依据。同时,法案规定,对外国情报监视法庭可以授权公司提供所有相关信息、设施以及必要的帮助。作为回报,提供信息和帮助的公司将得到补偿。该法案还将“外国情报”的定义进行扩展,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列入其中。这使情报部门能更加便利地获取范围更广的数据和通讯内容。

外国情报监视法庭也表态支持,强调一些数据单独来看似乎与恐怖行动调查不存在“关联”,但事实上这些数据综合起来所展示的情况却可能是相关的。而且,外国情报监视法庭在做出有关裁决时,只会听取一方的意见:情报部门。裁决结果也几乎从不公开,当然也不会向有关公司透露任何调查细节。如此,对于政府部门的协查要求,各大公司都会大力配合。当外国情报监视法庭接到申诉时,也会组成一个复核法庭来听取申诉。外国情报监视法庭1978年成立以来,只过11次政府部门的监视请求,仅占全部裁决的0.03%。

这导致“星风”计划被滥用。“星风”计划截取的信息中约有99%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垃圾信息。但是,国家安全局辩解称其要担心的是其余1%的数据。这些1%的数据,用途之一就是创建关于有恐怖活动嫌疑的人的可疑活动报告。当然,也正是“星风”计划的类似监视报告,揭露了纽约州前州长艾略特·斯皮策的事实,虽然他从未涉嫌参与任何恐怖活动。

散拍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继续执行小布什的“星风”计划。不过,他立刻将“星风”计划改名为“散拍”计划。“散拍”也译作“拉格泰姆”,是一种美国流行音乐形式,采用黑人音乐旋律,流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经济繁荣时期。

“星风”改名为“散拍”有其内在必然性。不过,此时“散拍”的监视对象已不再是外国人,其针对美国国内民众也开展情报搜集活动。

在全球反恐名义之下,奥巴马继续扩充着全球监视计划,以实现对全球现代通讯的有效监视。2011年5月,奥巴马签署命令,将《爱国者法案》延长4年。2012年12月,奥巴马再次签署命令,同意将《外国情报监视法案》延长5年。互联网是没有边界的,监视行为也变得没有了边界。一封从巴基斯坦发送给阿富汗的电子邮件沿着光纤传输,可是另一头的接收者可能不仅仅是美国电子邮件服务商的服务器,还会有一台美国政府的监视设备。“散拍”的监视对象是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世界每一个人。而且,所有数据都会被封存,这意味着所有内容都可被追溯,甚至在100年后还可以进行分析。

在“散拍”计划执行中,有数千家科技、金融和制造业公司与美国情报部门密切合作,向其提供敏感信息,包括设备、说明、零日攻击漏洞以及客户私密信息。当然,这种合作是会有回报的,合作公司可以获得访问机密情报等好处。例如,情报部门通过“散拍”计划获得一些情报,会尽快向合作公司发出可能影响其盈利的网络威胁预警。

参与“散拍”秘密计划的合作者,其数量远远超过斯诺登曝料的公司数量。为数众多的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银行、网络安全公司、卫星通讯公司以及其他公司都参与了“散拍”计划。美国一些电信运营商甚至自愿向情报部门开放自己在美国以外的设施和数据。很多美国互联网公司也自愿为情报部门提供额外数据,比如设备配置,但一般不会涉及用户的私人通讯记录。除了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美国军方也与这些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虽然这些公司提供的资料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资料交到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等情报部门,就极有可能变成非常有用的情报。而且,这类合作在美国是合法的,覆盖面也相当广泛,逐渐深入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美国情报部门越来越依赖同公司之间的情报合作关系。但由于许多合作项目非常敏感,一家公司中只有很少人知道秘密合作的存在。

棱镜

“棱镜”在光学中是一种透明的光学元件,抛光与平坦的表面能折射光线。一束普通白光射过棱镜,就可以折出其七彩本真。这对于专门窃取情报的监视项目来说,“棱镜”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代号。“棱镜”项目属于国家安全局典型的“特殊来源情报行动”,这类行动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棱镜”项目的正式启动,始于2007年小布什政府时期。“9·11”事件发生几个月后,小布什启动了“监听计划”。在《爱国者法案》通过一年之后,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外国情报监视法案修正案》,授权私营公司与情报部门合作,扩大国家安全局和其他情报部门对可疑间谍和监视的权限,并保护与政府合作进行未获法庭许可监视的公司免于侵犯隐私诉讼,使窃听行为合法。这标志着“无证监视”正式合法化,并衍生出一项绝密级网络监视项目,也就是今天的“棱镜”项目。

斯诺登曝光“棱镜”项目的文件,是一份长达41页的秘密PPT文件,这是专门为国家安全局内部演示而编写的。秘密文件显示,“棱镜”能对实时通讯和既存数据进行深度监视。监视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项目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讯的美国民众。过去6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凭借“棱镜”项目,直接进入互联网服务商的服务器,大规模收集分析实时通讯和服务器终端信息,肆无忌惮地收集并监视个人智能手机使用和互联网活动信息,包括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电话记录、视频、照片、存储数据、文件传输、搜索记录、视频会议、登录时间和网络社交等个人信息。可以说,“棱镜”项目以近乎实时备份的方式,备份了整个全球互联网的全部数据。

“棱镜”项目截取的数据,98%是基于来自“雅虎”、“谷歌”和“微软”提供的数据。“棱镜”项目已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情报来源之一。仅2012年《总统每日简报》就引用了1477项来自“棱镜”项目的数据,约占到各类情报数量的1/7。国家安全局越来越依赖“棱镜”项目作为原材料的情报获取方式,目前每7份情报中就有一份是来自“棱镜”项目。作为美国的盟友,英国政府通讯总部从2010年6月起,也被允许访问“棱镜”项目,其2012年使用“棱镜”项目情报撰写了197份报告。

目前,曝光参与“棱镜”项目的互联网服务商有9个。2007年9月,“微软”作为第一家参与“棱镜”项目的私营公司,与国家安全局合作。参与“棱镜”项目的互联网服务商,其产品和服务多种多样,终端操作系统有:微软、谷歌和苹果;电子邮件有:微软、雅虎、谷歌;网络社交有:脸谱、谷歌、优兔;即时通讯有:微软、雅虎、谷歌、脸谱、PalTalk、Skype、AOL;网络接入服务有:AOL。他们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日常网络服务。情报部门则从这些互联网服务商的服务器直接截取信息,足以令人不寒而栗。

有了互联网大鳄们的加盟,“棱镜”项目在理论上可以监视全世界,不仅因为这些互联网服务商运营范围早已跨出美国,成为全球性公司,更因为使用其服务的用户数据并不总是存储在用户所在国,而都“被转送和存储在美国”。

秘密文件显示,不管数据是从欧洲流向亚洲,还是流向太平洋地区或南美洲,都要必经美国,被美国截获。因为不管是电话、电子邮件还是网络聊天,数据传输都要经过美国的全球骨干网,都要到美国的根服务器寻址。主干网络的计算机和路由器的关系是:所有计算机收发的数据、文件最终都要经过一个统一的出口,即路由器。这样,截取信息完全不必入侵终端计算机,只需进入路由器里就可以悄无声息地完成一切。

虽然“谷歌”、“苹果”、“微软”都发表声明:没有让情报部门直接访问他们的中心服务器数据。但情报部门完全可以通过思科路由器间接截取他们的数据信息。

就在这9家互联网服务商急于撇清与“棱镜”项目的干系时,“棱镜”项目反而成为推特的保密政策最好广告。因为国家安全局也曾联系“推特”,其在2009年配合美国国务院推迟系统升级,为伊朗反对派提供服务的网站,但这次婉拒加入“棱镜”项目。对于这样有时不太合作的互联网服务商,美国情报部门也有自己的办法。2009年年初,国土安全部设立“社交网络监视中心”,专门在“脸谱”、“推特”、“聚友”等社交网站、政治博客及其他网站中搜寻相关信息。2011年6月起,国土安全部分布在各地的指挥中心开始执行一项名为“社交网络/媒体能力”计划,对网上公共论坛、博客、留言板等进行常规监视,“脸谱”、“聚友”等知名社交网站及众多热门博客均在监视名单中。

第3篇:中美联合公报范文

现在说美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这里说的无产阶级,包括广大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

美国社会上的阶级矛盾,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主线。这是因为,美国社会上还有其他阶级矛盾,如垄断资产阶级内部各派之间的矛盾,中、小资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这些阶级矛盾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

对于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我在《三说美国》[注90]和《三论》、《四论》里已经以大量、确凿的材料做过说明。关于美国广大职工在这场危机期间迄今为止的失业状况,本文第二部分也略有涉及,此处就不再说了。这里只补充说以下几点:

(1)关于饥饿人群。2002年3月初,由一个“第二次收获”的团体组织的美国全国50个州饥饿人群的代表前往首都华盛顿,集合在一个地下室里,向全世界显示这个号称头号富国的饥饿丑闻。他们的发言人向新闻界宣布,2001年,仅根据一部分统计,全国就有2300万人处于饥饿之中,靠民间慈善团体施舍勉强维持生命。[注91]如果全部统计,饥饿人群的数字还要大幅度上升。

(2)关于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据美国“无家可归者联盟”公布,截至2002年1月16日,仅纽约市的流浪者已上升到3万人,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在这些流浪者里,有一部分是因为工资低、不足以支付房租的在业工人。由于住房价格太高,房租太贵,不仅低收入工人、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也负担不起。[92]这里所说的“中产阶级”,基本上是脑力劳动者。

(3)美国是一个种种黄色文化充满市场的国家。在黄色期刊中长期居于首位的是拥有巨额资产的《花花公子》公司。它出版的《花花公子》几乎发行到美国每一个家庭。这个刊物每一期都要刊登一幅青年裸体女人的照片;它刊载的绝大部分文字,都是诲淫诲色、污秽不堪的所谓“作品”。2002年3月26日,《花花公子》公司公开宣布,它将在这个刊物上连续刊登几幅已经申请破产的安然能源公司青年女职工的裸体照片,冠以《安然公司的女人们》的标题。该公司还宣布,“在她们寻找另一种职业的同时,我们正为她们提供一种富于乐趣的事情干。这还可能使她们进入模特行业。…本公司将给她们提供报酬,当然报酬的高低取决于她们身体裸露的程度。我们要求对此有兴趣的女人们给本公司提供一幅她们自己穿超短裙和坦胸露背的照片。如果看中了,我们将尽快刊登。”[注93]

《花花公子》公司的资本家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竟不惜在已经申请破产、处于被解雇和实际失业境地的安然公司女职工脸上再打一巴掌。对美国无产阶级来说,这真是不堪忍受的奇耻大辱!

在一场经济危机期间,由于“劳动后备军”的大量存在,由于担心失业,美国无产阶级要起来斗争,真是困难重重。但是,我在拙著《再说美国》里曾经详细论述过,美国无产阶级是一个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阶级,从来没有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残暴专政面前低过头。[94]在最近这场经济危机期间,他们也在奋起抗争。

我们从处于这场经济危机之中的2001年说起。

迄今为止,美国工人阶级(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者)的主要斗争情况大致如下:

2001年1月16日,一个联邦陪审团投票通过,经联邦法院下令,逮捕了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罢工斗争中的5名码头工人。在这场从2000年年初开始的罢工斗争期间,2000年1月20日曾发生过码头工人与当地警察部队之间的激烈冲突。鉴于查尔斯顿刚刚发生过由于该市市政府悬挂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方邦联的“国旗”而引起的45000人的抗议示威,南卡罗来纳州政府摄于群众压力,不敢立即与码头工人对抗。随后,当局雇佣了20个工贼在武装警察的保护下硬闯码头工人部署的罢工纠察线,遭到罢工工人反抗。警察部队立即运用警犬,向罢工纠察线发起攻击;工人则用石块自卫。警察部队随即施放烟幕弹和警棍,朝着工人进攻。上述那5名罢工工人,就是由于地方当局蓄意制造的这场冲突而被法院下令逮捕的。他们因此被全国各地码头工人赞为“查尔斯顿5人”。

2001年2月,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机械师工会会员开始举行罢工,公司各航线开始停飞。与此同时,德尔塔航空公司9800名飞机驾驶员决定举行罢工。美国航空公司的23000名航空招待员也宣布罢工。小布什总统在他上台执政刚满23天,即同年2月13日, 就以《塔夫脱-哈特莱法》为据,从源头抓起,下令把西北航空公司机械师罢工先冻结到3月13日,接着又把冻结期延长到5月中旬。按照《塔夫脱-哈特莱法》的规定,在此期间,由政府劳工部所属的全国调解委员会实行调解。如调解失败,再由该委员会裁决是否允许举行这场罢工。如机械师们通过投票决定实行罢工,总统则将此事提交联邦国会,由国会通过法令,授权总统禁止这场罢工。

《塔夫脱-哈特莱法》是1947年由美国联邦国会通过的;由于当时的在任总统杜鲁门没有行使否决权,该法于当年正式生效。战后以来,美国历届总统都曾援引这道反劳工法,镇压美国无产阶级的罢工斗争。现在,小布什总统又走上了这条路。

2001年3月2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拒绝听取被告申诉,就断然裁决原告美国航空公司胜诉,勒令该公司驾驶员工会向公司资方“赔偿损失”4550万美元。其“理由”是:该公司驾驶员曾于1999年举行了一场“休病假式”的罢工,使公司资方遭到了经营损失。

2001年6月9日到1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码头工人代表4000余人,齐集南卡罗来纳州法院门前,连续4天举行抗议示威,高呼“公正对待查尔斯顿5人”、“立即释放查尔斯顿5人”、“关闭港口,关闭港口”等口号,以声援被无理逮捕的“查尔斯顿5人”。尽管如此,这个正义要求仍然遭到南卡罗来纳当局拒绝。

2001年10月2日,明尼苏达州约30000名政府雇员在州首府圣保罗市举行示威,并在州政府门前部署罢工纠察线,要求提高工资和医疗福利待遇。这些政府雇员中,包括公路维修工人、公路巡视警察、税收人员、办公室职员和政府部门看门工人。这是1989年以来在美国发生的第二次大规模政府雇员罢工。州长下令出动州武装部队国民警卫队,煽动部分未参加这次行动的职工冲击罢工纠察线,并公开扬言:“我们将从事一场战争;你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吃一粒子弹。”在军事镇压迫在眉睫之时,罢工职工毫不畏惧,坚守罢工纠察线,寸步不让,坚持要州政府作出妥协。

2001年11月20日,坚持罢工将近4年之久的肯塔基州亨德森市阿库里德公司的职工,遭到最重的一击。这一击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联合汽车工人工会的头头。为了坚持自己在工资和福利方面的要求,这个公司的职工在罢工期间,已经几次拒绝了资方提交的谈判合同,并为此经受了资方的各种打击。为了坚持罢工,有些工人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住房,有些工人已被迫退休。他们没有想到,最沉重的一击竟然来自自己所属的总工会。这个公司的业务是给福特汽车制造公司和其他货车制造商生产轮胎。为了迎合底特律大老板们的需要,联合汽车工人工会的负责人竟不惜切断这些罢工职工在罢工期间所理应支付的最底生活补贴,使这场罢工遭到惨败。职工群众气愤已极,但没有出路,只能忍辱负重,接受来自自己背后的这一拳。

2001年12月6日,在美国战后以来的工会运动史上写下了最丑恶的一页。美国运输工人工会在这一天开始召开年会。这个工会的领导层在会上发给每位代表一分文件,竟然指责该工会所属的纽约市地区分会从当年年初起,已被一群“革命社会主义者”所控制,因而无权派代表出席会议。这种无耻的反共手段,只是在战后初期被美国国会麦卡锡主义者和臭名昭著的联邦调查局局长杰·埃德加·胡佛使用过。此类反共小丑已经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如今竟被自称是“工人代表和领导人”所仿效,岂不是在开历史的玩笑。

2001年12月7日,新泽西州拥有6000人口的米德尔敦镇举行罢课的约200名小学教师,以藐视法官命令罪被逮捕。当地的学校委员会要这些教师每人每年增加缴纳医疗补助费600到800美元,遭到教师们的抵制。这些教师于当年11月29日开始走出教室。学校当局把这些教师告到学校所在地的蒙茅斯县法院。法官命令教师们立即复课。教师们不同意。于是法官大人又下一道命令,立即逮捕敢于违抗本法官命令的教师。12月7日逮捕开始后,参加罢课、罢工的1000名教师、秘书、保育员和社会工作者表示宁愿坐牢,也要继续坚持斗争。于是法官大人又下令进一步逮捕。在法官大人的高压下,教师们最后被迫复课。

2001年12月21日,小布什总统再次援引《塔夫脱-哈特莱法》,制止联合航空公司15000名机械师罢工。这些机械师们已经连续7年没有增加工资了,这次罢工,就是因为公司资方继续拒绝增薪。本来,在当年11月,总统就已经援引该法,下令把这场罢工冻结一个月。在冻结期即将结束时,机械师们进行了一次投票,其结果是99%的票数赞成罢工。于是总统签署了一道行政命令,决定成立一个总统紧急委员会处理此事;在该委员会工作期间,机械师们不得罢工。2002年1月22日,联合航空公司资方鉴于自己理亏,与机械师工会达成协议,决定接受这些机械师提高工资的要求。

2002年3月11日,美国巨型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飞机公司设在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附近的玛丽塔制造厂的7000职工开始罢工。在此以前,该公司工会与资方已就一项新的劳资合同达成协议,但玛丽塔厂的职工经过投票,决定拒绝接受这个合同,其原因是该厂职工的主要要求——职业安全保障条款未被列入合同中。这场罢工斗争的发展状况正受到美国政府的密切注视。

2002年4月26日,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食品公司两个厂3000职工开始举行罢工。这家公司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总部就设在赫尔希市。职工举行罢工的这两个厂,就是巧克力的制造厂。劳资双方原来签订的合同,其期限截止于2001年11月;一项新合同的谈判延续了5个月,由于资方拒绝了职工群众提出的有关工资和医疗费用方面的要求,一直未能达成协议。这场罢工就是因此爆发的。[注95]

我们再说一件具有全国性和政治性的群众示威。

2002年4月21日,星期日,一个抗议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的大规模反战示威,在首都华盛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分别乘大轿车,从四面八方涌进华盛顿。美国政府没有公布这场示威的人数(小布什总统在戴维营休养)。据华盛顿警察局估算,这一天参加抗议示威的群众在35000到50000人;实际人数,谁也说不清楚。示威群众先集合在市区各地,接着涌向白宫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大道,然后集合在国会山上,举行抗议集会。巴勒斯坦的旗帜在会场上飞舞。示威者纷纷分别演说,表示自己的反战立场。有的由妈妈抱着的孩子,手里举着标语牌:“巴勒斯坦的孩子们也有他们自己的权利!”摄于示威人数众多,华盛顿警察局不敢当场动手;在示威结束后,从数以万计的示威群众中逮捕了25人。[注96]

当天,在旧金山市,也发生了大规模反战示威。14000人参加了这场反对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同情巴勒斯坦人民的示威。他们举着同情被杀害、被枪击致残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各种旗帜和标语牌,在市区各大街道上游行以后,在旧金山民众中心广场举行了抗议集会。集会场所附近交通被堵塞,市中心各条街道都挤满了人群。

同一天,在西雅图市也发生了反战示威,并引发示威群众与警察之间的暴力冲突。12名示威群众被警察逮捕。[注97]

2001年以来,职工群众罢工斗争和反战示威之风席卷西欧大地,其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程度,都远远超过了美国本土。如果我们把目光移到大西洋西岸,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为了节省篇幅,本文就不再说了。

从本文这一部分,至少可以看出如下几点:

(1)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飞机驾驶员的年工资就在10万美元以上。按照美国资产阶级所制订的标准,他们应当是属于“中产阶级”了。但从本文上述飞机驾驶员所从事的英勇罢工斗争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是美国广大工人阶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从本文所述的2001年以来历次罢工斗争都有广大企业职员参加,甚至还有政府职员和学校教师,这就说明,美国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美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联邦政府、联邦国会、联邦法院以及州政府、州议会、州法院和州、市警察部队的镇压或者压制。此外,有时州政府甚至不惜出动州武装部队——国民警卫队,实行镇压。特别是黄色工会领导层在内部从事破坏,其作用尤其恶劣。转贴于

(4)上述种种事实都说明,美国工人阶级的队伍是庞大的,他们的斗争是非常艰难、非常激烈的,而他们在斗争中则是英勇的,是无所畏惧的。

凡此种种,是不是说明美国无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确实存在的呢?

我以为,是的。

纵观本文所述事实,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伟大列宁所阐明的理论原则: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至今仍然有效。

第二,列宁所阐明的另一理论原则: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至今也仍然有效。世界人民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斗争方兴未艾。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阐明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至今仍然存在;其表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虽有所变化,但其实质仍然如故。

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只能暂时有助于维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归根结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第五,人类的未来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就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注释:

1,载于《当代思潮》第57、68、71、73期。

2,2002年4月8日上网的第5期《电子情报周刊》。它的英文简称为EIW,全称为Electronic Intelligence Weekly。美国拉鲁什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出版《行政人员情报述评》,英文简称为EIR。从2002年3月11日起,这家出版社又新出版了EIW。二者的内容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是,前者为印刷品,后者为电子期刊(通过网上发行)。

3,同上。

4,2002年3月11日上网发行的EIW第一期。

5,2002年5月16日《福布斯》杂志网上新闻。

6,2002年4月15日上网的EIW第6期。

7,2002年4月22日上网发行的EIW第7期。

8,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s,简称GSEs。

9,2002年4月29日上网的EIW第8期;美国2002年2月25日一期《商业周刊》所载罗伯特.塞缪尔森的文章。

10,2002年3月25日上网的EIW第3期。

11,Enron Corp.,在我国曾译为安龙能源公司。

12,路透社2002年2月8日纽约电讯;同年4月11日《华尔街日报》。

13,2002年4月15日上网的第6期EIW;路透社2002年5月21日纽约电讯。

14,2002年3月1日出版的第8期EIR(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

15,2002年2月6日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2002年5月28日纽约电讯。

16,2002年4月25日《纽约时报》

17,《三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当代中国出版社1988年版第95-169页。

18,同上书第174-259页。

19,路透社2002年3月5日科威特城电讯。

20,美联社2002年3月18日奥法伦电讯。

21,美联储2002年1月11日、2月27日、3月7日、4月17日发表的格林斯潘演讲和证词的全文,路透社同年5月9日华盛顿电讯。

22,路透社2002年2月3日纽约电讯。

23,Business Council。

24,工商金融企业委员会2002年2月27日新闻公报。

25,2002年3月25日新华网。

26,2002年2月5日《商业周刊》网上新闻。

27,2002年1月17日美国每日世界联播网。

28,同[注17]。

29,同上书第265-342页。

30,这些有关美国房地产业的材料,分别来源于《华尔街日报》和美联社、路透社的报道。

31《三说美国》第348-412页。

32,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2年1月31日、2月28日、3月28日新闻公报。

33,上述经济分析局2002年3月28日新闻公报。

34,Credit Risk Monitor.com。

35,2001年12月25日《纽约时报》;2002年1月11日《亚特兰大日报》、《亚特兰大宪章报》。

36,同[注31]。

37,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2年4月26日、同年5月24日新闻公报。

38,这是古希腊的一个经济学派。该学派主张每个人都应当追求自己最大的幸福。如果把这种主张付诸实施,其结果恰恰相反,将是每个人都不幸福。

39,2002年5月6日上网的EIW第9期。

40,美联社2002年5月1日纽约电讯。

41,《华尔街日报》2002年5月3日网上新闻。

42,2002年4月5日《今日美国报》。

43,2002年4月22日《福布斯》网;同年3月19日新华网。

44,2002年3月15日《今日美国报》;同年4月5日《福布斯》网。

45,McLeodUSA Inc.

46,Globalstar LP。

47,Kellstrom Industries Inc.

48,Suprema Specialties Inc.

49,Mpower Holding Corp.

50,以上企业破产材料,分别来源于美联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报》和EIW。

51,2000年6月12日出版的《财富》杂志。

52,美国联邦政府劳工部劳工统计局2002年4月18日、5月3日先后公布的统计。

53,《三说美国》第400页。

54,商务部2002年5月24日公布的统计。

55,2002年5月20日出版的《今日美国报》。

56,2002年3月18日上网的EIW第2期。

57,2002年5月1日《今日美国报》。

58,2002年3月26日出版的《金融时报》;2002年4月11日NewsFactor 网。

59,2002年5月20日新华网。

60,同上。

61,美联社2002年3月12日华盛顿电讯;同年5月2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

62,《三说美国》第217-245页。

63,美联社2002年3月9日华盛顿电讯。

64,美联社2002年2月4日华盛顿电讯。

65,美联社2002年5月22日华盛顿电讯。

66,《三说美国》第234-241页。

67,路透社2002年2月20日华盛顿电讯。

68,《三说美国》第240页。

69,美联社2002年3月14日华盛顿电讯。

70,美联社2002年3月14日华盛顿电讯,路透社同年1月27日苏黎世电讯。

71,2002年3月15日出版的第10期EIR(行政人员情报述评)。

72,2001年10月18日《华尔街日报》。

73,路透社2002年1月16日、2月11日纽约电讯。

74,美联社2002年4月1日纽约电讯。

75,2002年3月3日出版的《纽约时报》;路透社同年3月11日、5月23日纽约电讯。

76.2002年1月26日出版的《金融时报》。

77,联邦存款保险公司(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为美国政府主办企业,负责处理破产银行赔偿居民存款事宜。赔偿存款金额在10万美元以内。为此,居民存款时必须向该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金。

78,联邦存款保险公司2002年2月1日新闻公报;路透社同年2月8日旧金山电讯。

79,美联社2002年5月17日华盛顿电讯。

80,路透社2002年2月22日纽约电讯。

81,路透社2002年2月12日纽瓦克电讯。

82,路透社2002年3月2日纽约电讯。

83,美联社2002年2月6日、4月25日先后发自柏林和法兰克福的电讯;DW-世界2002年5月26日网上新闻;2002年5月27日出版的英国《卫报》。

84,美联社2002年2月22日巴黎电讯;同年4月25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

85,美联社2002年2月28日伦敦电讯。

86,路透社2002年3月27日伦敦电讯;同年4月6日《商业周刊》网上新闻。

87,美联社、路透社和道·琼斯通讯社分别发自布宜诺斯艾利斯、加拉加斯、巴西利亚、利马的电讯。

88,美联社、路透社分别发自东京、新加坡城、雅加达的电讯。

89,上述材料,分别引自美联社电讯、《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报》新闻。

90,《三说美国》第348-412页。

91,2002年3月3日出版的《波士顿环球报》。

92,2001年12月18日出版的《纽约时报》;2002年1月16日出版的《争取变革报》;2002年5月20日出版的《今日美国报》。

93,2002年3月18日出版的《今日美国报》。

94,《再说美国》,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503页。

95,上述罢工材料,分别援引自《世界社会主义者网》和美联社、路透社电讯。

96,美联社2002年4月21日华盛顿电讯。

第4篇:中美联合公报范文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以及州和地方政府在政府会计改革中经历了不同的独立发展过程,目前各有其准则制定机构并有各有一套相互独立的准则。州和地方政府会计改革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联邦政府会计改革较晚,虽然酝酿时间比较长,但直到近十几年来才有重大进展。以下将从州和地方政府以及联邦政府的角度分别介绍美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一)州和地方政府的政府会计改革

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政府会计改革已有较长的历史,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美国的进步时代),改革主要发生在市级政府,主要目标是防治腐败、提高政府效率。第二阶段是指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主要内容是致力于建立一套统一的会计准则来加强规范的财务管理。第三阶段同时也是现阶段的改革主要致力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增加政府的受托责任。

1、第一阶段的改革。在进步时代(*年到*年左右),是美国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的阶段。随着大量城市的出现,大量移民向城市的涌入,美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得到了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腐败和随之而来的不公平。在此背景下,通过规范市政会计行为来防治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纽约。当时纽约市的主计长提出,政府应建立一套会计制度来及时、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的交易信息和财务状况。他认为政府应编制资产负债表来评估政府持续运营的能力,同时建议政府应通过会计反映预计收入、拨款以及承诺等信息来提高政府的财务管理。虽然这些建议是近一百年前提出的,但在美国政府目前的财务管理中依然有效。与此同时,类似地改革在芝加哥、宾西法尼亚州等地方也开展了起来。

2、第二阶段的改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大萧条时期,许多市政府收入大量减少而无法兑付其发行的债券,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在此背景下,一些市政府的财务管理人员(主要通过市政财务官员协会)于1934年联合建立了全国市政会计委员会(NCMA),以规范全国范围的市政会计和财务管理。该委员会要求使用各市政府采用复式记账和权责发生制会计,建议对收入、支出、资产、负债采用标准的会计分类,强调一套统一的会计术语和账户结构对于保证预算、账务以及财务报告之间的一致性的重要意义。同时该机构要求各政府指定一名财务官员负责会计与财务报告。后来全国市政会计委员会被全国政府会计委员会(NCGA)所取代,新的委员会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汇集此前所有会计方面的有关规定并出版了有名的“蓝皮书”——《政府会计、审计和财务报告》。长期以来随着政府会计有关原则的发展,这本书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发展并成为政府部门会计从业人员的指导。

3、第三阶段的改革。第三阶段的改革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并在*年随着GASB第34号准则的出台而达到高峰。与前两次改革以加强内部财务控制为重点不同,这一次改革以增强政府的受托责任的指导思想。改革初期由全国政府会计理事会(NCGA)所倡导,改革也是以当时纽约、芝加哥等一些城市发生的财务危机为契机。以纽约为例,当时由于市政府财务状况不佳,加之缺乏充分的财务信息披露特别是债务信息的披露,当时的资本市场拒绝接受市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这反过来又加重了政府的财务危机。针对于此,当时NCGA为政府会计改革制定了一个概念框架,即州和地方政府提供充分的财务信息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如投资者、公众等能据此制定决策,财务报告能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能据此评价政府的管理绩效。后来,为满足进一步深化全国范围内政府会计改革的需要,NCGA于*年由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所取代。为保持有关会计准则的一致性,GASB承认NCGA准则继续有效。198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承认了GASB制定州和地方政府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在过去的20年里,GASB共出台了47项准则,涉及不同的内容与深度。总的来看,这些准则推动州和地方政府会计进一步地采用权责发生制,并推出了政府整体范围的财务报告,这是第34号准则的重大突破,因为以前的财务报告都是以基金报告为基础而缺乏政府整体的财务报告。

(二)联邦政府的政府会计改革

与州和地方的政府会计改革相比,联邦政府的会计改革起步较晚,而且一直进展较慢,主要是为由哪个机构负责制定联邦政府的会计准则和是否要采取权责发生制两个问题所困扰。直到这两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联邦政府的会计改革才有了较大发展。

1、关于准则制定机构的问题。由于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国家,最初阶段,行政机构(以财政部和总统预算办公室为代表)和立法机构(以审计总署GAO为代表)都声称其制定联邦政府会计准则的唯一合法性。而由于政府会计本身与预算管理和政府审计就密不可分,因此由谁来制定政府会计准则这个问题从二十年代初被提出以来一直争执不休。直到*年,审计总署、财政部和预算办公室才达成一致,同意共同合作以提高联邦政府会计管理。后来国会于*年通过了《首席财务官法案》,要求各联邦机构都设有首席财务官,同时要求各联邦部门编制需要接受审计的财务报告。这一法案进一步促使有关各方面放弃分歧共同努力,于*年成立了独立于各机构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联邦政府会计咨询委员会(FASAB)。根据《首席财务官法案》的要求,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为联邦政府制定会计准则以使行政部门和国会都能获取完整、及时、可信并保持一致性的政府财务信息。“咨询委员会”表示该委员会的独立性还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准则生效前要经过GAO、财政部和总统预算办公室的批准。成立初期该委员会8名成员中有5位来自政府部门(包括行政部门和国会),另外3名来自非官方代表。为了得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其准则权威性的认可,*年委员会进行了重组,目前是3名官方代表,5名非官方代表。

2、关于是否采用权责发生制的问题。早在*年国会就通过了一项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法律,但这项法律一直没得到有效执行。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有关方面才开始探讨如何采用权责发生制的问题。当时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受委托研究了联邦政府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的有关问题并编制了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样本。在此后的二十年里,美国财政部一直按此试编联邦政府财务报告,但一直不接受审计总署的审计。审计总署对于此项改革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认为当时联邦政府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是财务管理信息质量低、管理各环节之间控制不严、重点放在单项基金控制方面而缺乏政府整体财务状况的信息、缺乏资产及负债方面的信息。而由于采用权责发生制将披露收付实现制下大量未披露的负债,当时的总统预算办公室认为权责发生制会计是一个“无底洞”。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是,联邦政府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的准则不涉及联邦预算方面的问题,并且同意财政部继续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年度报告,将准则的重心放在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上。

美国联邦政府会计改革与州和地方政府的会计改革虽然经历的道路不同,但仍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一是都将政府会计的目标定位从作为预算执行管理的工具转变为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二是都接受了企业会计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并编制合并财务报告。三是都有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并接受外部审计。

二、美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包括联邦政府会计准则以及州和地方政府会计准则。联邦政府会计准则由联邦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FASAB)所颁布,州和地方政府会计准则由政府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GASB)所颁布。这些准则均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承认,并成为一般会计原则(GAAP),是美国政府部门编制财务报告的依据,也是审计部门进行独立审计的依据。

(一)联邦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概况

联邦政府会计准则由联邦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FASAB)所制定,以公告的形式颁布的。FASAB于*年成立,第1号联邦政府会计准则《部分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处理》于*年颁布,*年正式生效。迄今为止,FASAB共颁布了4份概念公告、25份准则公告、技术公告和解释公告若干。概念公告主要是明确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目标、基本的适用范围等,为具体准则的指导和依据。由于美国政府会计准则是以财务报告为驱动的,联邦会计咨询委员会的第1号概念框架就是《联邦财务报告的目标》,后来出台的各项具体准则可以说就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的。准则公告是对各项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规定。技术公告和解释公告是对准则的补充与解释。

(二)州和地方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概况

州和地方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也是由概念公告、准则公告、技术公告和解释公告四部分组成。州和地方政府的会计准则体系早在全国政府会计理事会(NCGA)阶段就已经存在,GASB在*年成立后的第1号准则就继续承认了NCGA会计准则公告的权威性,指出除非以后为GASB准则所取代,NCGA所的会计准则公告仍具有权威性。截止目前,GASB共了2份概念公告、47份准则公告、技术公告和解释公告若干,内容涉及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政府的服务努力和成就报告、政府会计的一般原则、政府财务报告、政府各种具体事项如带薪休假、养老金及其他退休后福利等的会计处理以及一些特殊部门如高校、医院等财务报告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准则是*年GASB颁布的第34号准则《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及管理层阐述与分析》,提出了新的政府财务报告模式,要求州和地方政府不仅要编制以基金为主体的财务报告,还应编制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报告以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政府整体层面财务报告要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以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以及净服务成本。

(三)美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特点

联邦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以及州和地方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由于各自制定机构不同、准则适用的对象不同等原因,在准则的具体内容方面会有所不同,但两者在历史背景的驱动以及发展方向方面具有相似性,总结来看,美国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准则体系的不断发展性。美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是随着政府职能与责任的变化、社会公众对信息需要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出现以及会计准则自身的不断更新与完善等因素而得到不断充实和发展的。例如在90年代初期当政府雇员养老金的披露成为关注的重点时,GASB连续出台了3个关于养老金会计核算的准则。当前,为了进一步披露政府在雇员退休福利方面的责任,最近又新出台了第46号准则对养老金以外的雇员退休后福利进行核算和披露。又如,随着环境治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公众对环境治理的意识的提高,GASB又正在着手制定有关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准则。联邦政府的情况也是如此。

2、准则体系以概念公告为指导。由于概念公告对以后出台的准则具有原则性和目标性的指导意义,因此无论是GASB还是FASAB在最初着手制定准则的同时也会致力于建立一套概念框架。概念框架中确立了以后所制定准则的基本目标和对会计事项所持有的基本原则,这样就可以保证今后所出台的准则的系统性、前后一致性,避免不同时期制定的准则在会计处理的基本态度上会出现矛盾。

3、准则体系以财务报告为导向。美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一套相对客观、完善的财务报告来反映政府对公众的受托责任,因此可以说财务报告是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载体,而准则是实现、完成财务报告的工具,从这方面来讲美国的准则体系是以财务报告为导向的(report-driven),服务于财务报告编制的需要。在实际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也是先在概念框架中明确报告的目的,然后为满足报告的目的和报告使用者的需要而制定准则。

4、准则体系重视非财务信息的报告。在美国政府会计中,无论是GASB还是FASAB在制定准则时都不但重视财务信息的披露,而且十分重视政府管理业绩的阐述、分析与报告等这些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如GASB颁布的第34号准则《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及管理层阐述与分析》,FASAB颁布的第8号准则《运营责任的补充报告》以及第3号概念框架《管理层阐述与分析》等都对非财务信息的报告做出了规范。

5、准则体系注重相互借鉴。由于政府会计同企业会计在本质上都属于会计的范畴,只是由于政府运营的特殊性才需要有一套单独的会计准则体系,但在一些业务方面,两者之间可相互借鉴。如GASB就没有专门出台租赁方面的准则,而是要求财务报告编制者主要依照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第13号准则中有关租赁的规定。联邦政府会计准则以及州和地方政府会计准则虽然由不同的机构制定,但本质上都是政府部门的会计准则,因此相互学习借鉴的意义更大,如GASB在制定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准则时就借鉴了联邦政府的有关准则,虽然最后出台的准则内容可能不会完全相同,但长期发展有趋同的趋势。

三、美国政府财务报告

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会计信息的最终体现,是会计准则制定方、财务报告编制方及财务报告审计方共同努力的焦点,更是财务报告的使用方对政府履行受托责任评价的依据。由于美国政府财务报告以反映政府受托责任为基本指导,因此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目标与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目标基本相似,包括反映政府的受托活动,帮助报告使用者评估政府运营绩效(主要从财务状况方面反映),帮助报告使用者评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成果(主要从非财务的角度反映)。同时,由于联邦政府财务报告以及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在编制主体、报告内容、报告使用者等方面有很大区别,以下分别介绍:

(一)联邦政府财务报告

1、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联邦政府财务报告包括联邦政府整体层面的年度综合财务报告和联邦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根据《首席财务官法案》等法律要求,主要联邦部门应于2月1日前向财政部和总统预算办公室OMB报送其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由财政部负责根据部门提交的财务报告编制联邦政府年度综合财务报告,并于3月31日前向国会提交,然后由审计总署GAO对综合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根据有关法律要求,从*年开始,各部门的财务报告须经过外部审计后才能提交财政部。

联邦部门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报告附注说明基本两部分组成。财务报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净运营成本表、财务状况变化表、预算资源情况表以及筹资情况表等五张表。近两年来随着联邦政府对政府受托责任的进一步加强,特别是GAO强化其对政府受托责任的监管职责后,联邦部门已经不再局限于以纯粹的财务报告来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而是开始加入反映非财务信息的绩效评价。目前各部门编制的对外报告成为《绩效与受托责任报告》,主要分为绩效报告和财务报告两部分。联邦政府年度综合财务报告也主要由财务报表和附注说明两部分组成。联邦政府综合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净运营成本表、运营和财务状况变化表、净运营成本与统一预算盈余(赤字)调整表、统一预算与现金余额变动表等五张表。

2、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由于美国是联邦制的管理体制,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外交、国防和社会保障等,而更多与公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是由州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因此相比社会公众更关注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州和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而且由于联邦政府具有至高的国家信誉,具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因此其债券并需要证券评级机构的评级。由于各方面原因,联邦政府的政府会计改革可以说是顺应政府增强其受托责任而自发进行的,外界的驱动力较小(国会和GAO也是广义范围的政府)。因此,目前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是国会议院、联邦政府部门内部以及对联邦政府财务状况感兴趣的有关机构和个人。

3、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问题。美国联邦政府从1997年开始正式编制1996财年度综合财务报告,虽然此前已试编了十几年的财务报告(未经审计的),但GAO仍对此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近十年来,财政部在不断地改进其财务报告,但截止目前仍未能获得GAO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种状况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联邦部门财务报告的质量问题,由于部门财务报告是合并年度综合财务报告的基础,如果部门的财务报告无法获得审计认可,整个联邦政府的财务报告也受影响。虽然近几年来,部门财务报告的质量有很大提高,但国防部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在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面无法令审计部门满意,所以长期以来审计部门一直对国防部的财务报告发表意见。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联邦政府部门由于业务复杂、资金量大、而且部门之间交易较多,而联邦政府部门虽有一套统一的会计科目表却缺乏具体明细的科目,因此在合并部门财务报告时经常出现问题。联邦政府各部门仍在不断的努力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但由于一些会计事项的特殊性,如国防资产的计价、自然资源的计价以及社会保障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等问题,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完善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二)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

1、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州和地方政府的财务报告一般也是由州和地方政府的特定部门负责统一编制。一般政府主体不再单独地编制部门财务报告,但也有些部门为更好地接受公众的监督或更有利于发行债券而编制单独的财务报告并接受独立审计,如公立学校。这些单独的财务报告也要提交给政府会计部门,然后会计部门再统一合并这些财务报告而编制出反映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报告以及一些主要基金的财务报告。政府整体层面财务报表是按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基础编制的,包括资产负债表(称为净资产表)和运营活动表(称为业务表)。主要基金财务报表可分为政府基金报表、权益基金报表及信托基金报表。

2、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编报程序。在美国,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一般以先进的信息系统为支撑,以信息系统作为政府财政收支信息的载体、报告编制部门与其他部门交换信息的渠道、处理庞大会计信息的平台,可以说整个财务报告的编制程序就是有关数据提取、传导和处理的过程。由于美国州和地方政府基本上都使用各政府部门统一核算的会计系统,而且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也基本都采用收付实现制,因此州和地方政府财务编报的基本模式就是将系统中收付实现制的数据调整到权责发生制,抵消内部交易事项,然后加入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的信息,如果有些部门如学校已编制了对外财务报告,则将这些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与政府整体财务报告予以合并,最后再按照GASB颁布的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模式进行数据的最终处理。以考察所在的爱达荷州Idaho为例,在整个财年内,整个州各部门的业务均通过统一的会计系统(STARS)进行核算,该系统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财年结束后,将STARS中的数据经过调整输入到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GRS系统中,该系统在程序设计方面使用了STARS系统的结构和交易处理程序,因此也可认为STARS系统的子系统。然后通过GAAP结账处理模块加入长期负债以及固定资产等信息,同时合并已经过审计的部分部门的财务报告,最后再将所有的数据下载到Access数据库中,按财务报告的模式进行最终处理。

3、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公众。州和地方政府承担的政府职能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如州政府主要负责道路建设与养护、大专院校等,地方政府更侧重于公众的日常生活,如防火、初中级教育、警察等,因此公众对州和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更为关注。而由于一般公众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对年度综合财务报告CAFR的理解较难,因此有些政府部门已经开始编制专门面向一般公众的更易读、更简洁的财务报告。第二类使用者主要是议会和其他监督机构,来据此掌握政府的财务状况,进一步加强管理。第三主要使用者是债券发行机构及评级机构,这类使用者是最专业的使用者。由于州和地方政府可以发行债务以弥补资金的短缺,而政府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债券利息等发行成本,因此可以说这是报告编制者不断完善报告信息质量、加强信息披露特别是债务风险披露的重要动力。

四、美国政府的预算会计

无论是美国联邦政府还是州和地方政府的会计准则都是以编制政府财务报告为导向的,而财务报告主要是向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政府的受托责任。为加强政府内部财务管理特别是预算管理的需要,联邦和州、地方政府在实际管理中还非常重视日常的账务核算工作,由于日常的会计核算主要是反映预算批准和预算执行方面的信息,因此在美国日常会计核算又称为预算会计。

(一)美国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预算管理方面是相互独立的,并没有像会计准则那样有统一的规定,因此在具体的收支业务核算科目、报表编制等方面会有所不同,但通过预算会计控制预算执行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在预算资金支付的管理中,资金支付的周期主要分为拨款、承诺、核实与付款四个阶段。拨款是指预算经过议会的批准后批复到各用款单位,用款单位可以在预算控制的额度内进行支出;承诺是指用款单位与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签订合同或发出定单;核实阶段是指用款单位收到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付款阶段是指用款单位对收到的商品或服务进行实际的支付。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特别重视中间两个环节的控制,又称为承诺控制,这样在预算支出的管理中,不但在实际支付环节能控制总的实际支出在预算范围内,而且通过承诺控制,将签订合同等所做承诺未来将产生的支出也控制在总体的预算范围内,防止超预算的过度承诺。从另一方面,通过承诺控制可以随时掌握预算执行的进程,为调度财政资金促进现金管理工作。在预算收入的管理中,通过对比预计收入、实际收入以及尚未实现的收入或超计划征收的收入,来控制预算收入的征收情况。

(二)美国政府预算会计的日常核算

由于政府预算管理主要是在政府基金中使用,权益基金和受托基金中对预算的控制并不突出,因此预算会计主要在政府基金中使用。在预算会计日常核算所使用的总分类账中,既有反映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和运营情况表的会计账户,还有反映预算数据但不反映在对外财务报告中的预算账户,预算账户中各明细账户设置的详细程度,应当与法定预算的详细程度保持一致。预算账户主要包括“预计收入”、“拨款”、“支出保留”和“支出保留准备”。其中“支出保留”和“支出保留准备”是一对相互抵消的账户,在承诺控制过程中使用,“支出保留”不是某个会计期间的实际支出,而是表示未来财务资源耗费的一种许诺,同样,“支出保留准备”也不是一种负债,它仅表示对财务资源的一种预算安排,因为支出和负债要等到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履行时,即收到货物或接受了服务而尚未实际履行付款义务时才予以确认,这种会计处理方式又称为“承诺会计”。预算账户年终结清。

通过会计账户和预算账户的结合使用,预算执行的情况可以得到清晰的反映。在美国,为便于预算执行的管理,政府日常的会计核算基础是与预算基础保持一致的,而美国目前绝大多数州和地方政府在预算编制中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少部分采用的是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因此,美国日常的会计核算也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少数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在年末编制对外财务报告时,再按照有关会计准则将会计信息调整到权责发生制。

(三)美国政府预算会计的报告

美国政府预算会计的报告分为对内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对外以公认会计原则编制的预算信息方面的报告。对内,通过会计账户与预算账户的结合使用,将初始预算的信息和实际执行的情况反映在一张表上,直接进行比较。这样,每天都可以得到预算的执行数和待执行数,对预算采取科学、系统的管理。而且还可以根据预算会计的信息,编制按旬、按月、按季的预算执行信息,用于内部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

美国联邦政府以及州和地方政府的会计原则中也都强调了预算执行信息的报告。按照GASB的要求,政府资金都应采用年度预算,会计系统应提供适当的预算控制基础,在年度综合财务报告中应包括预算比较表,反映初始预算、报告期的最终预算、以预算基础计量的财务资源的实际流入、流出和余额。按照FASAB的要求,联邦政府年度综合采取报告中编制净运营成本与统一预算盈余(赤字)调整表和统一预算与现金余额变动表,通过会计报表的形式反映预算执行的有关信息。

五、美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的特点

综合美国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在政府会计管理方面的改革历程以及管理的有关现状,美国政府会计管理和改革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美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渐进性

美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无论从改革的阶段历程,还是每一阶段改革的具体措施都是采用渐进的方式。美国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的政府会计改革都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是随着政府对加强自身管理、强化政府受托责任,以及公众对政府信息的完整性、透明性要求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美国政府会计改革在整体发展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一些问题的。如州和地方政府的有关会计原则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陆续开始制定,但由于缺乏对各政府的法律约束,因此各地方政府在具体财务管理中也并不是完全遵循原则的要求,因此也就出现了七十年代纽约等城市的财务危机,这也为后来进一步的会计改革创造了条件。联邦政府的政府会计改革,在准则制定机构的问题上就前后争持了几十年,而在联邦政府会计基础是否采用权责发生制的问题上,虽然国会早在五十年代就通过了有关法律规定,但一直未真正执行,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试编财务报告,这也是一个不断统一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具体的改革实施措施中,无论是准则制定机构还是准则执行部门也都按照客观情况的需要出台新的准则,执行新的新的准则,遵循渐进的原则。如GASB在*年成立后,首先继续承认了以前会计准则的效力,然后根据政府部门新行为、社会公众新焦点的出现而不断地完善准则体系,如先后出台了关于政府雇员养老金、带薪休假、市政固体废物掩埋等事项的会计核算规定,虽然在*年出台了第34号准则,对以前的有关会计规定做了重大调整,但此后的有关准则仍是对该准则的补充,并根据政府受托责任的不断强化而反映政府更多的特别是债务披露方面的信息。州和地方政府的准则实施机构在改革过程中也遵循这个原则。如所走访的爱达荷州在*年以前还基本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财务报告,此后按照GASB的准则进行改革,逐步将资产纳入核算范围,而直到GASB第34号准则出台后,才将基础设施类资产纳入核算范围。联邦政府的会计改革也是如此,如在债务核算方面,随着新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出现如环境治理方面的、信贷担保方面的法规等,议会等方面对联邦政府承担受托责任要求的强化如加强养老负债的管理,联邦政府对负债的确认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从显性债务如应付账款、国债的确认和披露到一些隐性、或有负债的确认和披露。具体联邦政府有关债务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详见附件。

美国的政府会计正是在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中,完成了从最初用于加强预算控制、加强政府内部财务管理向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转变。

(二)外部因素对改革发展的推动性

美国有50个州,大约87000多个地方政府,而GASB是一个非盈利组织,其颁布的准则能在各州和地方政府获得执行,具有较强的约束力,除GASB本身是一个各政府间的契约,是政府部门、会计与财务专家以及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一个协调性机构外,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对其准则的认可以及政府债券市场的发展和规范对其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等外部因素也是美国政府会计改革不断发展的动力。AICPA对GASB的准则予以认可,标志着GASB的准则成为州和地方政府的公认会计原则,也是独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的依据,而审计人员的意见是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主要参考。因此,各州和地方政府为获得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都会积极地执行GASB的准则。而各州和地方政府之所以非常重视审计意见,除议会党派、利益集团以及社会公众对政府受托责任的监督外,最为现实的原因是财务报告的质量以及政府财务信息的披露情况直接关系到政府债券发行的成本。美国州、地方政府根据其法律规定基本都具有发债的权力,政府财务信息质量高、财务状况好,债券评级机构就会评级较高,债券的利息及有关发行费用就会较低。因此,正是在债券市场的不断推动下,各州和地方政府能够严格地执行GASB的准则。

FASAB的准则也为AICPA所认可,是美国会计领域公认会计原则的一部分,由于FASAB的准则只适用于联邦部门,而且联邦政府的债券由国家信誉做担保,不需要债券评级机构的评级,因此可以说,FASAB准则作为美国政府会计公认会计原则的象征意义大于其实际意义。

(三)重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美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向公众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而政府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是不能仅仅通过财务报表中净资产(netbalance)或者收支相减后的净额变动(netposition)来反映的。因为在资产负债表中,政府的有些资产如土地、自然资源、历史遗产等虽然明确是政府受公众之托管理的资产,但由于计量方面的问题而没有纳入财务报表,又如有些负债如社会养老保险,虽然按照目前的会计准则社会养老这项政府承担的责任尚未纳入政府整体范围的资产负债表,但政府受公众之托是有责任担负这项责任的。因此,在联邦政府的财务报告中就有一部分专门反映政府承担的受托资产和责任,这部分是不需经过审计的。又如在运营情况表中,净额的变动也并不是像企业财务报告中那样盈余越多越好。因为政府为了履行其受托责任,收到纳税人交纳的税收是要用于向纳入税提供更多服务的活动中,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服务而不是考虑如何使净额最大化。

为了更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政府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的财务报告越来越注重非财务信息的披露。GASB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有关统计信息披露的准则,对统计信息采取更规范、统一的披露。GASB还一直致力于服务绩效报告,在第2号概念公告中就为服务绩效报告标准提供了框架,通过绩效评价反映政府提供服务所使用的资源及非财务资源来衡量服务努力程度,政府服务的产出及效果以及产出的成本效果分析来衡量服务努力度及成果间的关系。联邦政府不但反映政府的托管资产和责任,而且将财务信息放在更广泛的反映政府整体活动信息的绩效和受托责任报告中反映,使报告使用者结合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对政府履行受托责任的状况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妥善处理预算管理与政府会计的关系

美国联邦预算管理制度是根据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建立的,该法案促成了美国现代行政预算体系的建立。美国预算管理目前基本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实行年度预算。而美国政府会计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主要用于真实反映预算收支信息过渡到用于加强政府内部财务管理,然后由过渡到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由收付实现制过渡到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目前又在某些报表层面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由于预算管理与政府会计管理的基础不同,反映的重点不同,因此美国各级政府在实际管理中注意妥善处理预算与政府会计的关系:如何既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预算信息,同时又能够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以及长期运营的累计情况;在政府会计管理中那些是受到预算管理影响的。

在实际工作中,美国州和地方政府在日常会计核算中采用于预算基础一致的核算基础,一般是收付实现制(个别事项同时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每旬、每月、每季都可以提供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收入支出报表,然后在财年末按照GASB的准则要求对有关数据进行调整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并对外公布。不过由于从收付实现制调整到权责发生制所需要的工作量较大,州和地方政府一般在财政年度结束后的4-6个月才能完成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联邦政府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双分录的方式(dualtrack),对一笔会计事项既按照预算会计的需要又按照对外报告的需要以不同的会计基础做两笔账务处理。

对于预算管理对政府会计的影响问题,虽然美国预算管理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政府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但在会计信息的报告特别是负债的确认方面,虽然有许多负债并没有预算安排,但在财务报告中还是予以了确认和报告。可见,在美国政府会计相对于预算管理还是比较独立的。

六、美国政府会计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会计改革研究和探索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会计改革应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从美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出美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过程。直到目前联邦政府年度综合财务报告尚未得到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仍在不断地调整与改进。整个政府改革既是一个不断转变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在技术方面又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逐步突破的过程。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当前面临的难点和问题也很多,而且受到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各方面进程的影响。如我国有大量的事业单位,那么今后在财务报告主体标准的制定中是按照受托责任的原则、还是预算管理的原则还是履行政府职能等原则划分在技术方面有待探索,在政治层面直接受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影响。在资产的计量方面,是否从相对简单的固定资产入手,然后对基础设施予以计量,最后再考虑无形资产。又如在各级政府债务披露方面,需要考虑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公众迫切要求政府承担的责任是哪些,政府有能力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哪些,其中哪些方面的债务是可以披露的,哪些债务的披露可能会引起社会公众不必要的误解而增加改革成本,只有将各方面可能会产生的社会政策性问题考虑充分后,再深入研究政府负债确认的有关标准以及计量标准等技术性问题。因此,我国在推进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中,应立足我国国情,全面考虑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充分做好系统地研究分析工作,有关方面逐步在何时进行改革以及改革的力度和步骤等原则性的方面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在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本着逐步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进行。

(二)妥善处理政府会计与法律及预算的关系

政府会计是一套相对独立的体系,但与其他方面如法律、预算等也不是孤立的,因此在政府会计改革中应妥善处理与法律及预算管理方面的关系。在与法律的关系中,由于在收付实现制下,收入和支出是以现金的实际收到和付出为基础确认的,相应地资产和负债也比较容易确认。但在权责发生制下(包括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如果不再以现金的收到和付出为确认标准,那么应明确“权责的依据”,也即确认的时点。这方面的问题在负债的确认中非常突出。如签订购买合同,在权责发生制下以收到发票为确认支出的时点,这主要是依据合同法等法律中对合同双方权责的界定。一般情况下法律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明确的,但对一些政府特有事项,有关的法律规定有时也不太明确,需要会计人员的理解并用会计语言做出解释。如对于美国联邦政府是否应将社会保障作为负债在财务报表中报告,有关方面执不同观点,有些认为社会保障缴款是政府代社会保障缴款人保管的是受托性质的,有些认为交纳社会保障缴款是公众的义务而政府不负有强制责任。因此,我国在政府会计改革中也应注意与有关方面法律的衔接与配合。对于政府会计与预算的关系,由于我国的预算也是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在会计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的过程中也要考虑预算与财务报告信息的相互影响。

(三)原则性与灵活性兼顾

美国政府会计以准则体系为规范,为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提供了基本的原则依据,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体现着很大的灵活性。例如,按照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原则,政府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是有不同基准的,在经济基础一般的州则对固定资产确认的基准较低,如爱达荷州规定的是单位价值在$5000以上的记入固定资产,而经济发达的一些州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等对固定资产确认的基准就比较高。再如,虽然GASB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原则性规定,但具体地方政府采用哪一种折旧方法、折旧的年限等具体操作问题由各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我国在实行政府会计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采用准则体系还是制度体系,或是二者兼有,在建立原则的同时也应考虑执行部门的灵活性,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社会情况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例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与计量基准就不同。但由于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性将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灵活性应是有关制度规范等可以控制的灵活性,这样才能有利于保证政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地方政府间财务报告的对比性。

(四)长期资源信息与短期资源信息并重

美国政府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注重长期资源流入与流出的信息同时,也非常关注短期财务资源的流入与流出信息。如在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中,除政府层面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外,对于政府基金的报告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以更好地反映政府短期的财务资源状况,对于权益基金虽然采用权责发生制,但也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来反映短期财务资源的有关信息。因此,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中,在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披露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的同时也应注重现金收付等短期资源的信息,因为现金等短期财务资源更能反映政府短期内的财务状况,更有利于政府部门加强其财务管理,更有效地利用财务资源。

(五)重视政府会计核算中对预算执行的控制

美国政府会计改革不断地完善了其对外财务信息的披露,满足公众对政府履行受托责任监督的需要。但在美国政府部门的管理中,也同样非常重视日常的账务核算以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通过设置“预计收入”、“拨款”、“支出保留”等账目,将预算的情况和实际执行的情况反映在一张会计报表中,进行直接比较,每天都可以得到预算的执行数和待执行数。特别是通过承诺控制,既可以监督用款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同时又可以通过对合同定单信息的提前获知促进现金管理预测等工作。我国在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中,也应结合目前预算执行管理的情况,进一步通过会计的手段来强化我国的预算执行管理以及国库现金管理。通过更科学、系统的预算信息披露,政府可以进一步强化预算受托责任,这也是政府全面履行受托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立足现状与逐步突破

政府会计改革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影响重大,因此在目前注重前期研究、构建我国政府会计管理框架的同时,应立足于目前我国预算管理、预算会计管理、事业单位改革以及清产核资等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尝试按照政府会计的概念包括财务报告的基本模式以及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做前期准备,为改革的深化与推广创造技术方面以及观念方面的有利条件。例如,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根据收入按经济分类、支出即按功能分类又按经济分类的情况,可考虑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的运营情况表也可按照功能反映政府的收支情况,因为作为对外使用财务报告,公众更关心政府每项职能的支出、所带来的收入以及由纳税人承担的赋税部分,并进一步评价该项职能为公众带来的绩效,相比经济分类更能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因此,在目前研究阶段可侧重按功能分类的报表结构设计以及有关数据的汇总、加工。又如,在考虑编制政府整体层面财务报告的同时,可结合目前公众最为关心的专项资金(例如社保基金)的使用和财务状况,编制特殊目的财务报告,这样既可以先在部分领域反映政府对公众的受托责任,又可以为编制政府整体财务报告创造条件。

(七)注重配套措施的建设与完善

第5篇:中美联合公报范文

(一)

在安然破产案中,安达信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它为什么会成为安然丑闻的焦点?这得从安然的经营失败谈起。

安然的鼎盛时期是在2000年,该年度其营业收入达1 000多亿美元,营业收入增长率达151.3%,股价最高时达到每股90美元。但到2001年初,经营即开始出现危机:一是因能源价格下跌使公司盈利大减,二是从事利率方面的衍生商品出现巨额亏损,王是在及其他投资上受国际大环境也出现大幅亏损。面对严重的财务危机和经营失败,安然公司在全力掩饰。到2001年11月8日,安然公司实在无法再掩饰下去,被迫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被迫向公众承认做假账已为时多年且数额巨大。仅1997年—2000年就多计盈利5.91亿美元。从1997年-2000年,安然公司通过合伙投资、关联方交易等手段,各年隐瞒负债5.61亿美元到7.11亿美元不等,共计达25.85亿美元,而股东权益则多列12亿美元。巨额的负债不列入财务报表、关联方交易及利益输送不充分披露、巨额盈利及股东权益的高估和虚增,给安然公司带来了“粉饰的繁荣”。面对如此之多、如此严重的会计造假,安达信竟未能客观、公允地给予揭露,出具了不具公信力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严重失真的宙计报告。安然的经营失败引发了安达信的审计失败。

更为糟糕的是安达信公开违背职业道德规范,销毁审计档案,令各界为之震惊。操办这件事的是安达信休斯顿分部的DavidDuncan会计师,他下令手下至少有80人加班销毁有关文件,并向销毁文件的员工发放加班补贴。在得知安达信销毁有关审计档案“这一极端严重的事件”之后,SEC迅速将安达信的机硬盘和磁带等资料封存,并让独立计算机专家恢复有关计算机数据。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主席比利·陶津表示,任何愚蠢地销毁审计档案的人应当被开除,任何试图通过销毁审计档案来逃避司法和国会调查的人都应当受到起诉。安达信的执行总裁Ioseph Berardino在国会听证会作证时曾说:安然事件源于审计时的判断错误。但销毁审计档案的行为还能说这只是一件注册会计师(CPA)判断错误而引发的审计失败吗?

其实,安然破产案招致的安达信审计失败绝非偶然。就在2001年,安达信在赚取90亿美元收入的同时,曾两次被诉讼:一次是在审计美国废物管理公司时,提供虚假的、误导性的审计报告。SEC起诉鉴证会计师在1992年“1996年期间,”明知故犯“和”不计后果“地为废物管理公司高估盈利10亿美元作掩饰,结果安达信被罚款700万美元,另有四位合伙人分别被罚款3万-5万美元,其中三人五年内不得从事审计工作,另一人一年内不得从事审计工作,废物管理公司最后也被迫出售。另一次是为佛罗里达州家用设备阳光公司做假账,出具严重失真的的审计报告,引发公司股东们的法律诉讼,结果阳光公司宣告破产,安达信被判支付1.1亿美元解决股东们的诉讼。

一而再、再而三的审计失败,使安达信的“信用危机”越来越严重,进而使该公司面临的“生存危机”也越来越严重。

(二)

安达信是“五大”中最“模范”的,其他四家涉及的诉讼案件更多。例如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是Tricontinental Bank的鉴证会计师,受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不动产业不景气的影响,该银行在1990年损失高达20亿美元,这说明银行的经营存在严重问题,但毕马威的审计报告未作充分披露,于是维多利亚政府控告毕马威有严重过失,1994年初,双方庭外和解,实际赔偿金额达9 500万美元。Phar-Mor是美国一家零售商店,其营业额达30亿美元,由于公司总经理及财务副经理合伙作弊三年,欺诈金额高达5亿美元,导致公司1992年倒闭。但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未发现这一重大舞弊案,结果永道赔偿1.8亿美元才算了事。最近的山登公司案也影响颇大。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是山登公司的鉴证会计师,该公司在1995年—1997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中,虚报收入欺骗股东,但安永的审计报告未作充分披露,结果安永被判向山登公司支付3.35亿美元的赔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五大”的法律成本大幅增加,由于诉讼成本在显著增加,“五大”的职业责任保险费的支出也在水涨船高。一般说来,“五大”的法律成本占其公费收入的10%以上。共同的环境、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未来,使“五大”这些昔日的竞争对手在安然丑闻曝光之后,走到一起发表联合声明:

①安然破产案引起社会公众对CPA职业在资本市场中所扮角色及所担社会责任的关心,一个强大、谨慎和有效的CPA职业,是财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投资者保持对资本市场信心的基石。②安然破产案涉及的问题是广泛的、复杂的,我们鼓励所有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去自我反省,主动地了解该案涉及的关键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③“五大”共同承诺,将我们的注意力与资源,评估与对投资者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会吸取安然破产案的教训,以此作为未来行动的基础。④我们将向SEC提交一份特别建议,作为改进披露规则的指南,它包括:关于关联方交易、特殊目的主体(SPE)、与市场风险相关的问题。⑤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与SEC合作,改进财务报告制度,以便为明智的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定期的性信息不能有效沟通企业的真正价值与风险。⑥我们将与其他有关方面合作,简化和改进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①根据颇具挑战性的经营环境,我们拟准备一个风险因素的评估,以便财务报表编制者、审计委员会和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考量。⑧“审计效果独立委员会”曾于2000年一份改善审计过程的综合报告,许多建议已经付诸实施,其余的在认真考虑后也会及时付诸实施。⑨吸取安然破产案教训,与其他同业者共同评估CPA职业的自律机制,并作必要的改进。

就在“五大”发表联合声明的同一时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就改进现行财务报告制度与审计制度作出了积极的回应:①开发一个关联方交易审计的“工具箱”。②向SEC提交一份改进披露规则的建议,其包括特殊目的主体(SPE)、与市场风险有关的问题(包括与能源合同有关的问题)。③拟准备一份对财务报表编制者、审计委员会及审计人员都很重要的风险因素的评估。④在2002年第一季度,拟准备一个关于舞弊问题的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⑤为公司管理当局和审计委员会一个关于防止舞弊新举措的指南。⑥在2002年第一季度,拟修改后的季度财务报表复核准则。⑦在2002年第二季度,拟一个改进的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⑧将与SEC、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提出一系列旨在改进和完善财务报告制度的建议。⑨全力维护CPA职业的自律机制,并适时进行必要的改革。

(三)

“五大”和AICPA对安然破产案作出积极回应,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一案件将严重损害CPA职业的信誉,而一旦失去信誉,CPA就不成其为CPA,会计师事务所也就不成其为会计师事务所了。与CPA职业相关的其他方面对安然破产案也直接或间接地负有责任,他们也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美国众议院正在推动一项旨在强化审计准则的议案,它要求为SEC增加预算,使其有能力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的监督,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布什政府也从维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要求SEC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标准,对企业进行监管。SEC不仅要考虑监管的法律法规,而且要考虑审计法规的要求。华尔街也采取积极行动提出四项对策:①对存在不正当审计行为的企业应加紧账目清理,提出真实的财务报表。②“五大”应严格分离审计业务和咨询服务,提高审计业务的独立性。③各投资银行在提供的投资报告中,必须公布相关企业和该投资银行的关系。④限制证券师拥有所辖公司股票的数额。审计总署(GAO)是国会调查的左膀右臂,它应因国会的要求,起诉“白宫”、起诉美国政府,旨在搞清楚安然公司是否从中央政府的能源政策中得到不应得的好处。

美国CPA职业界主要有两大自律机制,一是公共监督委员会(Public OversiShtBoard),另一个是同业互查。SEC主席HarveyPitt认为的公共监督委员会未能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因此它应该脱离AICPA,直属SEC,以提高其超然独立性。应该成立一个新的由公共人士组成的机构来行使监督之责,主要是负责惩戒和质量控制,以取代原来的同业互查制度。HarveyPitt认为披露规则和财务报告制度也应作必要的改进,包括:①将定期披露制度改为“适时”披露制度。②提高财务报表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③重新审视公司治理结构和审计委员会。④制定准则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应采取更为迅速的行动。⑤SEC应加强对披露规则和财务报告制度的监管。

在上述五点中,特别应注意的是公司治理和审计委员会。在安然公司,董事会成员个个都颇具力,审计委员会主席还是美国会计学界的知名教授,但他们对于财务报告的错误和舞弊等都未给予足够的注意。这说明董事会的独立性名存实亡,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名存实亡,整个公司治理机制名存实亡。

(四)

由安然破产案引发的“五大”审计信用危机,根源在于利益冲突损害了CPA的职业形象。在安然公司,安达信在过去的十多年一直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安然的外部审计师(鉴证财务报表),又是安然的内部审计师(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在2002年,安达信从安然公司获得审计收人为2 500万美元,而从安然公司获得的咨询收入高达2 700万美元。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服务与审计业务相混在一起,关系密切,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五大”的咨询收入占全部公费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1993年是32%,1999年就达到51%,而安达信早在1997年就达66%。

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CPA必须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审计业务与咨询服务必须分开。SEC前任主席ArthurLevitt早在2001年就要求这项改革从“五大”做起。SEC就此决定对有关独立性规则作重大修改,其中冲击力最大的两条是:①禁止CPA为客户设计与操作财务信息系统;②禁止CPA为客户提供内部审计的外包服务。SEC对CPA职业界的禁令还延伸到其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其目的在于防止CPA通过第三方为审计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由于“五大”咨询收入中的60%来自与电脑软硬件相关的服务,所以SBC的动议遭到了“五大”的强烈反对,而其中反对最为强烈的是德勤和安达信。这种联盟式的反对,导致SEC的动议难以通过,并使ArthurLevitt在一片反对声中下台,最终导致了震惊世界的会计灾难。

面对危机重重的CPA职业,美国《商业周刊》在2002年1月28日提出了重建CPA职业信心的七条建议:①切实加强CPA的自律。依现行的自律体制,很难在发生时找出到底该由谁来负责。应设法改进同业互查的惩戒方式。②禁止对审计客户提供咨询服务。③强制实行CPA定期轮换制。④在常规审计中引入司法审计,加强对舞弊的审核。⑤限制审计人员离职后进人审计客户任职(安然公司的一些高层主管就来自安达信)。⑥改革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员必须是独立的专业人员,不应与公司有任何往来。⑦清理会计原则。现时通行的会计原则、准则过于复杂,应该使其尽量明确、相关、及时。

现任SEC主席HarveyPitt认为影响CPA独立性的关键性因素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薪酬的支付方式,是事务所过分强调薪酬与个人业绩的关系,给CPA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国会参议员LeeMetcalf就曾针对CPA职业界审计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不分立,以及由此引起的独立性问题、大会计师事务所垄断会计市场问题提出过尖锐批评,并在其报告中提出了CPA职业改革的十六条建议:

第6篇:中美联合公报范文

目前各国会计实务,企业购并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股权联合法(po汕ngofln-terestaccoounting)。①我国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企业合并》也规定企业购并会计处理可采用购买法或股权联合法。同一企业购并事项,采用股权联合法与采用购买法相较,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企业日后报告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影响甚大。因此,股权联合法的运用历来是会计界和经济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拟探讨股权联合法的历史发展、股权联合法与购买法的主要区别,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供制定会计政策和选用会计方法参考。

一、历史发展一般认为,企业购并都是一家企业取得另一家企业的控制权,都可看作是企业收购,从而会计处理采用购买法是恰当的。但也有不能认定为企业收购的例外情况。比如,企业购并,没有一方能够被确认为购买方或被购买方,合并后的企业中没有占支配地位的股东,合并各方的股东对企业的全部或实际上全部净资产和经营,享有有相等的控制权;此外,合并各方的管理当局继续参加合并后企业的管理,合并各方的股东继续承担合并后企业的风险和分享其收益。这种情况,称为企业合并的股权联合形式。

股权联合法会计的一个假设是,这种企业联合的方式是所有者股权的集合,参加联合各方的股东各放弃对原企业的单独控制,转变为共同拥有、共同控制和管理联合后的企业,即由独占变为共享,并共同分担今后企业的风险和分享收益,企业购并事项并末改变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Www.133229.CoM因此,股权联合法会计以帐面价值为基础来记录企业购井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同时,被并企业购并前的收益,包括购并当期的全部收益、购并时期以前的收益(留存收益),也全数结转到购并后的企业。此外,股权联合法也没有任何商誉问题,因为这种企业购并不是购买,商誉只在企业购买时才确认入帐。

股权联合法最早在美国得到发展和流行。在美国,股权联合法会计处理的两个主要作法早至20年代就得到了承认。这两个主要作法是:(1)将被并企业的留存收益结转到购并后企业;(2)将被并企业资产的帐面价值作为购并后企业资产的帐面价值。②随着本世纪40年代的企业联合浪潮,股联合法与购买法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40年代初期,po01ingofinterests一词开始用于描述某种形式的企业购并。

1950年美aicpa的会计程序委员会(apb)了会计研究公报第40号(arb一40)《企业购并》(bmsinesscombinations)。这是最早的有关企业购并会计处理的权威文件,第一次用“股权”(poolingofinterests)和“购买”(pmrchase)两词描述了两类企业联合的会计处理。在该公报中讨论了股权联合法的运用标准和会计处理方法。该公报提出了四项标准来帮助会计师判断企业购并是否属股权联合,这四项标准是:(1)原股东继续拥有股权;(2)成员公司的有关规模;(3)继续参加管理或有权控制管理当局;(4)企业活动的性质。在arb一40以前,极少的企业购并使用股权联合法,但从1950年后,企业购并加剧,股权联合法使用也频繁起来。

但是,arb一40对有关问题措词含糊,在实际执行中可有不同的解释。如在50年代,许多企业购并在性质上是一样的,但会计处理方法可以不同。因此,美会计原则委员会(cap)于1957年了arb一48《企业购并》(businesscombinatlon)来重新确定股权联合法的运用标准。arb一48使股权联合法的合法使用范围更大了,即使两家联合的公司,一家比另一家大19倍也可使用。

直到60年代后期,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对企业购并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也不具体明确。如果企业联合满足股权联合的标准,会计处理既可采用购买法,也可采用股权联合法。由于股权联合法能产生较高的报告收益,在那段时期,几乎任何企业购并会计处理都采用股权联合法,而实际上大多企业联合是购买交易。wakefield指出,391家向纽约股票交易所申请发行股票用于合并和收购目的的公司,82.5%是采用股权联合法会计,随后的一个分析研究证实了它的说法。对1968年11月1日到1969年10月31日向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申请公司的分析指出,在该期间有2000家公司提出发行股票申请,1087家是打算实行企业购并的,并打算采用和决定采用股权联合法会计的企业占82.89%⑧。

美国60年代对股权联合法的滥用导致了60年代的会计论战。人们广泛认为,采用股权联合法会计,人为刺激了企业购并活动,鼓励公司发出过量的债券和优先股证券,并误导了投资者。在60年代时期,人们己广泛知晓使用股权联合法会计可增加每股收益额(eps),这种较高的每股收益额可由以下情况获得:(1)出售购并的资产(在股权联合法下,购并的资产按帐面价值记录,出售市价往往高出帐面价值);(2)外发普通股数量的减少(企业购并时,部分支付现金,债务证券或优先股);(3)报告较低的折旧和摊销费用(因为资产按帐面价值记录,帐面价值又往往低于市价)。60年代,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组织了有关企业购并会计的两个研究,之后了二个研究意见:“对企业购并会计的批判研究”和“商誉会计”,但对股权联合法的普通采用没有什么影响。

由于批评滥用股校联权联合法的意见日益增多,美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决定纠正和解决这个问题。1970年8月,没布了apbopionno.16《企业购并》以取代arb一48,具体提出了股权联合法运用的12项条件,只有全部满足这些条件,股权朕合法才可以云运用。同时apb也规定,对企业会计的联合处理,购买法与股权联合法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如果上述几项不能全部满足,必须使用购买法,如果上述几项条件全部满足,必须使用股权联合法,非此即彼。apb认为对于企业的购并,购买法会计和股权朕合法会计各有其优点,不能接受一种方法,排斥一种方法。在企业购并中,如果支付现金或其他资产,或者发生负债,采用购买法更有说服力;如果发出有表决权的普通股,通过交换普通股突现企业购并,则采用股权联合法更有说服力。

apb一16后,非常成功地减少了企业联合采用股权联合法的企业数,抑制了股权联合法的滥用。但apb一i6仍有许多概念问题和企业购又法是以并的舍汁方法同题需解决。1973年,美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成立后,作了一些努力拭图在企业购并方面的会计方法等问题上有所作为,但由于种种原因,apb一16关于企业购并的会计处理、包括股权联合法等基本没有改变,apb一16仍然是这方面的一个权威文件。

其他一些国家如英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都制定了股权联合法采用的标准,但都没有apb一16这么详细。在英国,如果企业联合能满足1985公司法和标准会计实物公告ssap一23规定的条件,即可以使用股权联合法,但并不强制这样做。换句话说,即使满足这些规定的条件,也可不采用股权联合法,但如果不满足股权联合发法条件,就必须使用的购买法会计。其他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士、瑞典等国也允许企业购并符合股权联合法条件时,既可以采用股权联合法,也可以采用购买法。而加拿大的作法同美国一样,当企业购并满足联合联合的条件时,必须采用股权联合法,不允许使用购买法。国际会计淮则22《企业购并》也规定当企业购并股权联合,必须采用股权联合法。

二、股权联合法和购买法的主要区别股权联合法与购买法相较,其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权联合法下,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只按它们购并前的帐面价值记录,不承认任何商誉。购买法下,取得的资产与负债按它们的公允份值记录,取得成本超过所取得超过所取得净资产公允份值部分记作商誉。换句活说,购买法下,只考虑所取得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份值,而不管其股东权益的帐面价值如何;股权联合法下,则只考虑所取得股权联合的帐面价值,而不管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如何,即股权联合法不改变资产负债的计量基础。

2.股权联合法下,被购买公司以前的留存收益,成为购并后公司留存收益的一部分。而在购买法下,被购买公司在购买前的留存收益,不合并成为购并后公司留存收益的一部分。

3.如果企业联合在会计期中发生,在购买法下,被购并公司的净收益只包括购并日以后期间的净收益。而股权联合法则要包括购并当年被购买公司全年的净收益。

4.购买法下,按公允价值记录的资产高于帐面价值部分及购买商誉,在购并以后的会计期间,由于存货的结转,固定资产折旧、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的摊销,公司债券折价的摊销,使费用增大而减少购并后公司的利润。股权联合法下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此外,股权联合法下,购并进来的资产是按帐面价值记录的,而资产的帐面价值又往往低于它们的公允价值,因此,购并后的企业还可从以后这些资产的出售获得较高的报告收益。

5.购买法下,购并时发生的直接费用作为购买成本资本化。而股权联合法下,购并时发的直接费用作为当年的费用处理。

6.股权联合法是以发出股票的帐面价值计量取得成本,购买法是以发出股票的公允价值计量取得成本,因此,在股权联合法下,购并后企业的股东权益数要比购买法下为低。另一方面,股权联合法下各期报告的收益又高于购买法。这一低一高,会使股权联合法下所报告的股东权益报酬率高于购买法,增加和改善购并企业的报告收益。但这种情况只发生于购并当年及以后较短的一段时期。

7.从会计假设的运用来看,购买法假定被购并企业是处于非持续经营状况,而股权联合法是假定被购并企业仍处于持续经营状况。

由于这些区别,导致了同一企业购并事项,采用股权联合法与采用购买法相较,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影响企业购并当期及购并后一段时期的报告收益和财务状况。

三、对股权联合法的支持与批评意见(一)对股权联合法的支持意见支持股权联合法会计的意见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购并实务中,确实存在股权联合的情况。

2.在服权联合方式下,企业购并既不能转移资产也未发生负债,其交易是在两群股东之间发生的(交换股票),而不是两公司。因此,对公司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不能使用新的会计基础,继续使用帐面价值、即历史成本是恰当的。股权联合法没有改变原来的会计基础,仍与历史成本会计原则一致。

3.股权联合法符合持续经营观念。在股权联合方式下,原双方公司的股东仍继续是购并后企业的股东,原企业也持续经营。因此,对公司的净资产不能使用新的会计基础。根据持续经营假定,一项资产在同一企业内,其使用寿命期间应使用历史成本计价;如果一项资产在企业内部转移,不应对该资产重新计价。同样,在股权联合法下,企业仍是持续经营,因此资产不能使用市价来重新计价。

4.购买法很难客观地确定企业购并发出股票、收到资产和承担债务的现行价值,而股权联合法不存在这个问题。

5.购买法下,参加企业购并的部分企业的资产(或负债)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和记录,而另一部分企业的资产(或负伤)仍按帐面价值记录,即在购井后的企业,资产(或负债)会出现两种计量基础。而股权联合法全按帐面价值记录,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也避免了购买法下,合并报表中母公司资产负债的计量是帐面价值,于公司的资产负伤的计量是公允价值的尴尬局面。

(二)股权联合法存在的问题及批评股权联合法仍坚持持续经营假设,没有改变原来的会计计量基础,对于公司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继续使用帐面价值,仍与历史成本会计原则一致。这是股权联合法的优越之处。但股权联合法也存在较多的问题,而招致了种种批评。

对服权联合法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权联合格念不成立。一些学者认为,所谓股权联合下,企业购并仅仅是两个股东群体之间的安排的说法,是一种虚构。实际上,企业联合是由两家公司的管理当局计划、谈判和执行的,不是收购公司的股东拿出股票去交换,而是公司发出新的股票去交换。此外,在大多情形下,说原双方公司的股东在企业联合后能保持相等的(差不多相等)权益,这种说法是不真实的。大多企业购并都是为了取得其他公司资产的控制权,购并后公司的多数股东支配着购并后的实体。因此,股权联合的概念不能成立。

2.股权联合法所说的企业购并时,被并企业仍持续经营的假定不能成立。之前无关联的两家公司合并,合并后的实体与原先两家单独的公司是不一样的,如企业的规模、企业的生产要素、资本结构都有了变化。说股权联合下,企业没有经济实质的变化,仍是持续经营是不成立的,因此,存在资产重新计量的新基础。

3.企业购并是一种议价的正常交易(abargainedarms-lengthtransaction),这种交易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而不是帐面价值。事实上,发出股票与以资产作为报酬没有什么差别。发出的股票也有价值,收购公司可以发行股票取得现金,再以现金去购买被购并公司的股票,只不过直接发出股票来交换要便当得多。发出股票的公允市价,即是收购企业的支出或说购买成本。因此,按帐面价值记录企业购并是不当的。

4.实务证明,股权联合法存在严重的缺陷,会给经济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前文已指出,与购买法相较,股权联合法下,收购企业可通过企业购并得到一系列的好处:(1)购并当年可报告较高的收益;(2)购并以后各期,由于没有商誉和取得资产公允价值超过帐面价值差额的摊销,可以有较高的报告收益;(3)由于取得资产是按原帐面价值记录的,在企业购并后出售资产,即可得到“即时收益”(instanteamings);(4)会报告较高的股东权益报酬率。

第7篇:中美联合公报范文

互联网对报业经营模式的挑战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媒介生态,传统媒体渐趋式微,伴随着传播科技的进步,新闻从采集、制作、到接收等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对大众化报纸的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新闻不同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意味着媒体不同的经营方式。在Web2.0时代,传统报纸对新闻信息的垄断局面几乎不复存在。互联网内容的无偿提供与免费获取替代了传统报纸内容的有偿生产与有偿获取,使报业传统的经营模式面临危机,报纸读者流失、发行量减少、广告大幅缩水、成本升高是必然的趋势。

⒈对新闻采编方式的影响。传统报纸依靠大量专业记者、编辑等采集、制作新闻,采编人力成本巨大,新闻报道为报纸和专门的新闻从业人员垄断。互联网的崛起使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传播者,尼葛拉庞帝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中说,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办自己的报纸、广播或电视台,不需要执照。新闻的采集与已经不再是报纸和记者的专利了。网民参与新闻采集改变了传统的新闻采编方式,打破了报纸对于新闻的垄断,拓宽了新闻的来源与范围,弥补了传统新闻报道的不足,有利于还原事实的真相。未来记者兼博客的任务不但是自己采集新闻,而且加工来自非专业记者的报道,这样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更多元更真实,这是传统报纸囿于种种限制无法做到的。此外,报纸的制作成本高昂,纸价居高不下,报业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且不环保(新闻纸消耗大量木材与珍贵的森林资源),而在互联网时代,新闻采编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传统报纸受到商业利益驱动的经营模式的制约,其新闻采集方式存在很大局限性,新闻信息“扭曲”甚至“失真”的现象严重。对广告过度依赖使读者可以享受近乎免费的新闻信息服务,但也使报纸编辑方针受到广告商程度不同的影响,因为商业报纸的定位首先是为广告商吸引目标读者群,媒介功能异化。在激烈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报业“国家”与“教堂”的界限模糊,新闻报道逐渐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为迎合市场需求,重视新闻的趣味性而不是重要性,煽情新闻泛滥。随着越来越多的报纸压缩新闻成本,如缩版、裁员等,导致新闻报道的质量每况愈下,新闻越来越像公关稿,揭露性报道愈来愈少,其结果是报纸逐渐疏离读者,公信力下降显著。尽管如此,前网络时代的传统报纸依靠对新闻信息的相对垄断仍然有利可图。

⒉对新闻传输方式的影响。在新闻信息的传输渠道、传输速度、传输成本等方面,传统报纸相较于网络均不具优势。大众化报纸诞生的年代,每日出版的报纸是新闻信息传递最便捷的方式之一。报纸作为印刷出版物,面向广大读者发行,必须通过发行渠道才能到达读者手中,不管是邮局发行还是自办发行或者零售,发行环节在报业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人们在网络上与传播新闻几乎是零成本。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新闻信息通过网络传播,时效性强,也不存在报纸庞大的印刷、运输等成本,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传播成本之低都是传统报纸难以企及的。

⒊对新闻接受方式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者接受新闻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需要新闻信息,但纸质报纸作为信息终端之一,不再是读者必然的选择, 网络新闻已经成为报纸新闻的有力竞争者与替代者,读者获取新闻从报纸转向网络渐渐成为趋势。据报道,为了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亚马逊推出了第二代Kindle阅读器,赫斯特报业集团即将研制报纸杂志专用大屏幕阅读器等,还有其他可移动、可随时下载更新内容的终端设备或已推出或正在开发中。

⒋对传统报业市场的影响。首先是对读者市场的冲击。几十年来报纸的读者人数一直呈现缓慢下滑趋势,互联网的推动使之变成了迅速坠落。皮尤互联网和美国生活项目(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调查显示,2008年40%的受访者通过上网获知国内外新闻,35%的受访者把报纸看作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互联网已经超过报纸成为美国人获得新闻的主要来源。美国发行量审计局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至今年3月期间,美国所有报纸发行量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7.1%。其次是对广告市场的冲击。网络广告精准性提高,吸引广告商从报纸转向网络,导致报业广告分流。美国皮尤中心最新的《2009年新闻传媒:美国新闻业年度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报业全年广告平均跌幅达到18%,2008年美国报业广告总量为380亿美元,比2006年的495亿美元下降了23%,分类广告向网络流失是报业广告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②。

探索报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美国报业面对当前的困境,亟需创新经营模式,探索适应网络发展的新模式,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报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早在1987年,美国《圣何塞信使报》率先上网,20世纪90年代中期更是形成报纸上网潮,但随着世纪之交网络泡沫的破灭,美国报业的网络化发展停滞不前,一直停留在将报纸的内容转向互联网的网络版阶段,错失了数字化转型的契机,直到近年来互联网的崛起给报业带来生存危机,在金融危机的刺激下美国报业加速经营模式的转型,将互联网视为报业未来所系,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新媒体、探索报网融合的模式,以期重新赢回读者,保持报业竞争力。

⒈大力发展新媒体。美国各大报纸重视建设新媒体,加大对其网站的投入,在改版中突出自己的特色,突破原有的报纸网络版的局限,以便与网络媒体及电视媒体展开竞争。据报道,《华盛顿邮报》加强在报纸网络化的投资,并且聘请了一位数字媒体营运长。纽约时报公司建立了一个新的独立的公司“数字纽约时报”,独立运作,不再由《纽约时报》直接主管,不只依靠其母公司提供新闻源和网站内容,它还有单独的采编队伍、独立核算、独立经营,其经营策略的核心是网上网下互助。纽约时报网站的在线报道范围不断地进行扩展:包括科技报道频道在重新设计后再上线,以及引入经济报道频道,未来数月网站将进一步把在线报道范围扩大至小型公司、个人科技以及理财报道,引入更多的记者和新的媒体工具③。改革后的报纸网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刊登报纸上没有的独家新闻和评论,而且有博客、聊天系统、视频等,以吸引更多读者。尼尔森在线今年3月的统计数据显示,《纽约时报》网站以2010万人次的日访问量在美国新闻网站中独占鳌头。

⒉“弃报从网”节省成本。为应对危机,美国有不少报纸改革传统发行方式,利用互联网发展网络报纸,停止发行印刷版,以节省印刷、发行等成本。2008年12月16日《底特律自由新闻报》和《底特律新闻》宣布,它们计划将送报到家的服务减为一周仅三次。今年以来,美国宣布正式停止出版印刷报纸只发行网络报纸的有:《西雅图邮报》(3月)《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塔克森市民报》(5月15日)以及《安阿伯新闻报》(将于7月23日)等。网络报纸可望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独立发展的行业。

⒊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报业的发展需要突破单纯依靠纸质媒体的盈利模式,互联网的免费内容培养了人们对免费信息的依赖,但由于报纸收入剧减,为了减少对不断下降的广告收入的依赖,拓展新的增长点,一些报纸开始提供在线付费内容。法新社报道,新闻集团老板默多克就表示,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对旗下报纸网站采取收费模式,目前《华尔街日报》电子版已开始收取订阅费。但多数报纸则采取另外的方法,即通过免费内容增加网站流量,抢占网络广告市场。2008年初论坛报业集团等四大美国报业集团组建了Quadrant One报业联合在线广告网络,与其它综合新闻网争夺网络广告资源。

⒋提供个性化产品与服务。5月12日《纽约时报》推出了一项新服务即建立了一个读者可免费在线实时阅读新闻的时报连线网(Times Wire),以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更高层次的需求,并为其提供一种便捷的个人订制新闻体验。该网站随时将《纽约时报》网站上最新的报道和博客文章按时间顺序。除了实时更新外,时报连线网的另一特点是可为读者提供订制服务。读者可以点击网页上方的3个标签:所有新闻、你的新闻、商业与科技新闻,进行选择性阅读④。《纽约时报》还推出了最新版本的时报阅读器2.0(Times Reader 2.0),该版本程序可下载当天的报纸内容,用户离线也可以浏览和阅读报纸。

⒌提升报纸及其网站的公信力。报纸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保持新闻品质,重新赢回读者,将是未来报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报纸真正的危机并非来自经营,而是来自读者的信任。报业作为独立新闻业其核心价值与基本目标,应是致力于服务公众利益,而不仅仅是经济回报,近年兴起于美国的公众新闻业运动和“新传统主义运动”就代表了这种趋势。报网融合的优势就在于利用新科技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并让读者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以提升新闻品质,恢复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华盛顿邮报》请市民担任记者,不失为一种扩大读者群、增加发行量、恢复报纸公信力的可贵尝试,该报从4月20日起将一块版面用于刊登各社区普通人采写的新闻,执行总编辑约翰・所罗门说:“我们的报道覆盖面得以扩大,但编辑质量却不会随之下降,平民新闻也要和记者写出的报道一样,符合准确、公正、平衡等原则。”⑤这也许代表了未来数字化报业的趋势――读者本位,即按照读者的需求来决定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这是报网融合发展、使报纸能够继续生存于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

注释

①[美]菲利普・迈耶(Philip Meyer)著,《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The Vanishing Newspaper:Saving Journalism in the Information Age),张卫平译,新华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②State of the News Media 2009:An Annual Report on American Journalism, Pew Research Center, , 2009-03-16

③焦建:《美国报业风雪迷途》,《环球财经》,2009年第1期

④ 《〈纽约时报〉连推数字产品》,《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5月15日

第8篇:中美联合公报范文

许多年以后回首这一波从次贷危机以来美国股票市场的大牛市,总有一些低调的隐客被忽视。

比如联合租赁(United Rentals,NYSE:URI),从底部的3美元多到目前,股价翻了三十倍,足以秒杀苹果公司(NASDAQ:AAPL),只有过去十年美股市场的第一牛股Priceline够格与其决一雌雄。

联合租赁的英伦版本――Ashtead集团(LON:AHT)也是如此,股价从2008年底部起来大概是50倍!但为啥如此牛股几乎就没什么人去注意?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里,大概是因为租赁行业不性感、难以吸引眼球的缘故。

不折不扣的现金奶牛

买不如租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租车业。在美国,除了租车,出租各类大小型仪器设备也非常有市场,这就是联合租赁的从商之道。

成立于1997年、总部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联合租赁既是财富500强公司,又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份股,十足的优等生一枚。公司主业非常集中,88%的销售收入产生于最纯粹的设备租赁业务。

联合租赁出租的设备分为一般类租赁(general rentals)和特种租赁(specialty rentals),租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跟机器猫的口袋似的。据不完全统计,联合租赁的设备库存光品类的数量就高达3300类。其设备总价值92亿美元,共45万个单位,庞大的库存在行业中做到了这个星球的第一。

在联合租赁的年报10-K里,公司自称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规模及规模经济效应:行业内最大最多样的库存量、最高效的运营系统、最强的资金实力和购买力以及最多的门店数(近900家分行)。在内部管理上,联合租赁使用比较独特的生命周期法(lifecycle approach)对库存进行维护,并通过自身的大数据来决定处置资产的最佳时机。这些竞争优势让联合租赁的行业老大地位目前看起来稳若泰山。

在联合租赁的收入组成方面,工业设备租赁大约占总体租赁收入的51%, 商业建设设备租赁大概占45%,个人设备租赁大约占到剩下的4%。而联合租赁占据美国11%的设备租赁市场份额。

设备租赁行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我们可以将设备租赁业与“他的表哥”租车业做一个对比,设备租赁行业的对照公司选取英国龙头Ashtead集团,而租车行业的对照公司选取美国市场的龙头赫兹租车(Hertz,NYSE:HTZ)与安飞士租车(Avis Car Rental,NASDAQ:CAR)。这些公司都非常专注于主业(赫兹集团刚在2016年分离出了旗下的设备租赁业务),所以比较起来会有一定的说明力。

联合租赁最近12个月的净利润率与资本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ROIC)分别是12.4%与6.03%,虽然不敌同行业的英国远亲Ashtead 集团(分别为18.27%与13%,这个业绩也许能解释其气贯长虹的股价表现),但仍然明显高于美国市场的租车龙头们,设备租赁的利润优势可见一斑。而纵观美国的所有行业,10%以上的利润率与13%的资本回报率也能算得上至少中上水平。

当然,我们还能看一些比利润率更为直观的数据:

一辆小松牌仓库叉车(载重量5000磅)一天租金302美元,一周771美元,一个月1874美元,同款叉车新车市价约25000美元;一台Bobcat牌250安培焊机,一天租金129美元,一周332美元,一个月641美元,同款市价3500美元;一把DeWalt牌手持式圆电锯一天租金14美元,一周41美元,一个月82美元,而亚马逊上同款的锯子居然只卖180美元。两个月租金收回成本,这桩电锯的生意,做的真得挺惊魂。

相比较而言,在类似商业模式的租车业,中级车(intermediate car,租车的一种分类)平均一天租金大约是40美元,诸如本田的思域、日产的Sentra之类,而售价约2万美元。以此作为参照,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设备租赁公司的利润率能够高出一般的租车公司一头了。

当然还要考虑到“时间利用率”(time utilization),指一年中实际租赁天数的比例)。联合租赁多年来能把时间利用率控制在69%左右,而赫兹租车、安飞士租车等超大型租车公司,一般车辆的利用率也不过是65%至75%之间。极高的租金收费水平再加上极高的时间利用率,这两个美好的因素化学反应出了联合租赁非常理想的利润率与资本回报率。

当然联合租赁采购设备的成本其实远远不到设备的市场价格,因为大多数设备在租赁若干年之后都会被处置掉,从而收回一部分成本。根据公司的设备管理报告,其采购设备可分为三种类别:A类、B类和C类。即使是成本最高的B类,实际持有该类设备的总成本也仅仅是采购与维护成本的60%而已。

联合租赁最值得称道的是其EBITDA利润率,我们可以将其与美股中的几个大牛股做个对比来感受一下。

联合租赁作为一个重资产的公司,折旧花费巨大,因此拥有极高的EBITDA利润率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对公司财务分析比较熟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就会眼前一亮――EBITDA高往往也代表公司能虿生极高的现金流。

不错,联合租赁公司就是一头名副其实的现金大奶牛。

2016年前三个季度联合租赁共产生自由现金流8.46亿美元,管理层在第三个季度的财报上将2016年全年的现金流预期从10亿美元上调至11亿美元,而其目前公司的总市值规模也不过88亿美元。华尔街的分析师预期到2018年,联合租赁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将积聚至9亿美元之多。

命中注定的野蛮生长

联合租赁的创始人布莱德利・雅各布斯(Bradley Jacobs)是一个并购交易的大艺术家、行业整合的大师级人物。在整合商业资源方面,历数所有财富500强公司的CEO,也许无人能出其右。

在创立联合租赁之前,连环创业者雅各布斯曾花了二十年时间成功创立三家公司:两家原油交易经纪公司和一家废物管理公司。尤其是第三家废物管理公司“联合废物系统”(United Waste Systems),短短八年间就完成了200多宗并购交易。最后吃小鱼的大鱼也难以免俗,雅各布斯以25亿美元将联合废物系统卖给了行业大佬“废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

从1989年到1997年,联合废物系统从无到有发展成一家在16个州服务70万客户的大公司,并于1992年12月上市,上市价格6美元,而到1997年卖身的时候其股价已经高达45.42美元。其发展模式也证明了持续的并购增长是实现投资收益的一条可行之路,至少雅各布斯对此信心十足。

之后,雅各布斯领着联合废物系统的班底,斥资5600万美元成立了联合租赁,从公司名称的继承性上来看就是要把联合废物系统这一套野蛮生长的思路用在租赁业上,以并购求增长。而所谓联合(unite),实指整合。

要推广联合废物系统的成功经验,寻找的行业对象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行业规模要大,潜在的现金流要足;二、 行业增长率要高;三、 行业要足够分散。

于是,雅各布斯与美林证券苦心孤诣地研究筛选,最终选择了设备租赁,因为这三个条件都完美契合:设备租赁当时是一个总规模200亿美元的市场;当时以15%的年增长率迅猛发展;极度分散,盘踞了2万多家个体店铺,规模最大的100家公司只占有20%的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行业里,大公司非常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比如当时大公司对于租赁设备的采购能有高达40%的折扣。另外,当时美国税法调整消减了工程承包商将设备折旧作为税务抵扣的能力,以至于自行购买持有一些工程设备变得很不划算;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衰退迫使大量承销商出售利用率较低的设备。

并购交易是联合租赁最野蛮的成长基因。

在最近10-K关于风险因素的披露中,联合租赁公司称:“我们历史上的增长绝大部分就是收购而来,而今后我们也仍将在精挑细选的前提下继续大肆收购。如果我们在未来没有能力找到并完成如鱼得水的收购,并成功整合收购到的资产,我们的增长策略就可能要一败涂地。”

联合租赁1997年才成立,而1998年就已经是楚王问鼎至行业老大了,怎么做到的?一是 1997年12月于纽交所挂牌上市融资;二是1998年6月以12亿美元收购了当时的行业老二U.S. Rental公司。至1998年6月底,联合租赁已收购60家公司并整合400多家分店;而到了该年年底,联合租赁已经拥有了103家公司与覆盖整个北美的440家分行。成立第二年即可称霸一个200亿美元规模的行业,也侧面说明了当时设备租赁行业极其分散的割据局面。

巩固盟主地位的联合租赁股价一路上扬,也为继续融资和并购打开了更多的可能。在雅各布斯的带领下,十年间又完成了150多笔并购交易。雅各布斯于2007年离开了亲手创办的联合租赁,加上为联合租赁完成的250笔并购交易,当时雅大师职业生涯成功经手了500笔并购。他离开联合租赁之后于2011年投资并出任XPO物流公司(NYSE: XPO)的CEO,将玩得炉火纯青的并购策略继续在新的公司发挥余热。

与早先的并购数量如麻不同,后雅各布斯时期的联合租赁更注重大手笔。2011年12月,联合租赁出资19亿美元并承担23亿债务,并购了亚利桑那州的一家设备租赁公司,RSC控股公司,这也创了当时公司历史的纪录;2012年2月联合租赁以未向公透露的价格收购了沟渠及交通安全设备租赁市场的领导者,Coble Trench Saftey公司,进军沟渠设备租赁业务;2014年4月,联合租赁以7.8亿美元买下了当时北美第二大的特种泵租赁公司,National Pump公司,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沟渠、电力和特种泵”(trench, power&pump)领域,该业务最终成为除了一般性租赁以外的第二大业务范围。这几桩并购交易在当时皆为该行业之最。

野蛮生长之后的遗迹

野蛮的并购交易为联合租赁带来了一日千里的超高成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有毒遗迹。

首当其冲的就是债台高筑。联合租赁有三个主要的资金来源来为一桩接一桩的并购交易开山劈路:自身充足的现金流;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相对而言,第一个现金流选项集腋成裘需要岁月的沉淀,而股权融资成本代价较高,所以发债借钱就成了最优选择,只要未来的现金流足够用来还本付息即可。

联合租赁年报10-K的风险因素披露中称:“截止2015年12月31日我们的债务共计82亿美元,这些债务可能对我们运营的灵活性与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我们债券的信用评级下降,会增加我们的债务成本……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们持有可变利率的债务共计22亿美元,如果市场利率进一步提升,将会增加我们的债务成本。”

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中,虽然债务总量飙升,但是几年来其“净杠杆率”(net leverage ratio,以资产负债表中去除现金以外的总债务除以近十二个月的EBITDA来计算)却是节节下降。还是那句话,此类野蛮生长模式要玩得转,公司EBITDA或者现金流一定要足够强。

第二个野蛮生长的遗迹是公司的商誉(goodwill)。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联合租赁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总值为32.67亿美元,占其总资产122.75亿美元的26%,并远远超过其股东权益15.39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些无形的溢价从资产负债表中抹除,联合租赁公司股东手上的每股净资产就是一个大大的负数。

第三个遗迹是管理上的困难。联合租赁在历史上爆出过数桩财务以及管理丑闻。

200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曾指控联合租赁的高级官员涉嫌“进行极为复杂的会计交易”来“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期”。这桩官司的双方于2008年庭外和解,联合租赁支付了1400万美元的罚金,并将其1999年至2004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重述。

第9篇:中美联合公报范文

金融危机下美国报业的困局

传统报纸阅读人数骤减。从报纸诞生至今,一直承载着面对大众的信息传播载体功能。尤其是在满足受众知情权,推动社会民主进程方面,报纸的作用可圈可点,然而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绝对是在逐步增长,可供选择的信息供应商也越来越多。

美国报业协会(NAA)数据显示,美国报纸的每日读者(排除周日版读者)已由1998年的58.6%大跌一成降至2007年的48.4%,人数流失了500万。而在1964年NAA数据则显示美国每日读报的成年读者占成年人口的80.8%。

广告收入日益萎缩。衡量报业经济的关键指标是广告收入。美国报业广告在2000年到达486.7亿美元的顶峰后,一路下滑,经2005年和2006年短暂同升,2007年再度大跌近一成,创美国报纸业57年来最大年跌幅,跌至422亿美元的10年新低。2008年更不景气,上匕半年广告收入惯性下滑,下半年又遭受金融危机的打击。甘尼特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减少17.7%。纽约时报公司第三季度利润同比减少51%。拥有30家日报和50家周报的麦克拉奇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广告收入减少19.9%。

报纸对广告收入的过分依赖,导致其在金融危机中风险加大。由于金融动荡,一方面,众多广告大户减少广告投放,如房地产商、汽车制造商、各类招聘广告等;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分类广告受到网络广告的冲击,2008年12月8日,纽约时报宣布计划抵押位于曼哈顿的总部大楼,换取银行借款,以缓解公司流动资金危机。前9个月,公司传媒方面的广告收入为12.3141亿美元,同比2007年下降了12.7%。

互联网冲击传统报业。近几年,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使新闻从采集、制作、到接收终端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报业开始走向颓势与网络媒体井喷式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报纸纷纷开始网络化,设计美观精良,不仅登载较报纸更多的新闻和评论,还提供博客、聊天等互动板块和视频资源。拥有百余年历史、7次获普利策奖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已于今年4月起停止出版纸质日报,而专注于制作网络版报纸。美国新闻奖普利策奖委员会已宣布,网络媒体上发表的新闻报道今年起也可参评普利策奖全部14个奖项。

并购不当导致危机重重。美国报业在2006年至2007年间的并购风潮造成了行业泡沫,比如,媒体新闻集团收购《圣倚塞信使新闻》等报纸,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等。而这种收购、竞购常常是以贷款过度、负债过高为代价。其实早在报业与房地产联姻时传统报业就埋下了今天的祸患。2005年华尔街对冲基金“堡垒投资”收购拥有百余家报纸的自由出版集团;2006年美国最大的高级住宅建设公司道尔兄弟与另一广告商联合出资5亿美元收购费城传媒控般集团;2007年美国房地产大亨塞缪尔・泽尔以83亿美元收购了论坛公司。金融危机导致房地产业亏损严重,报业未能幸免。按照皮尤研究中心的调研结果,到2020年,美国将有70%的报纸读者转向网络版的新闻报。

报业危局下转型的方式

传统的报纸互联网业务增量发展。将传统报纸从内容到形式的转移是目前传统报纸最为中意的选择,在传统报纸向互联网转移的过程中传统报纸的互联网业务在呈增量式发展,发展的方式也有“报网共有”、“报网互动”或者完全“舍报求网”这儿种方式,在这几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下“newspaper”大有变为“newsnet”的趋势。

多元化经营整合。传统报业的危局中,多元化的经营以及跨行业的整合是传统报业最常使用的“救命稻草”,在传统报业的内部整合方面,传统报纸其一是利用外部的新闻资源。面对报业的困境,一些地方报纸开始“抱团取暖”,建立联盟,签署“内容共享协议”,共用采访资源。2007年2月,艾奥瓦州《得梅因纪事报》(《DesMoines Regiser》)、新罕布什尔《联盟领导人报》(《New Hampshh Ur&m[gader》)、加利福尼亚《州际报》(《The State》)、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太阳报》(《Las VegasSun》)4家报纸签署内容共享协议,分享和交流政治新闻和全国性选举新闻,4家报纸可以在其纸质和网站上共享这些稿件。

其二是报业集团内部的新闻资源共享。由于报业集团在国内外拥有多家报纸,不但海外的新闻资源可以共享,而且在国内也可以通过交换稿件的方式实现共享。论坛报集团在收购《洛杉矶时报》之前,《芝加哥论坛报》是该集团最大的报纸,也是全国排行第七的大型日报,在全国各大城市乃至海外拥有自己的记者站。但洛杉矶对报作为全国排行第四的西部大报,在全国特别是海外的新闻网络更为发达,该报在世界各国拥有24个记者站,共29名记者。后者被收购后,其海外新闻为集团内更多成员所用,国内记者站则由于与芝加哥论坛报的合作而有所减少。得利更多的是集团内相对较小的报纸,如奥兰多前哨报自加盟论坛报公司后,只保留驻波多黎各一个海外记者站,其余全依赖两大报和美联社。不仅如此,许多大集团还建有自己的特稿社或新闻服务中心,负责采集和制作各类特稿、新闻特写、电视片等,有偿向成员提供。

“托拉斯”并购与新闻外包。是指在同一商品领域中,通过生产企业问的收购、合并以及托管等形式,由控股公司在此基础上设立一巨大企业来包容所有相关企业,以达到企业一体化目的的垄断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托拉斯企业的内部企业可以对市场进行独占,并且通过制定企业内部统一价格等手段来使企业在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托拉斯的垄断组织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金融控制为基础的托拉斯,一种则是以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完全合并为基础的托拉斯。这种托拉斯所从属的总公司是一种业务公司,直接经营产销业务,在总公司下按产品类别或工序、工艺设立若干分公司来管理。在现实的传统报业中,越来越多的报团开始采取“托拉斯”的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越来越多的集团采取了新闻外包的形式,将内容的制作和新闻的采访、写作由第三方来完成,自己负责的只是编辑以及渠道传播的问题,这种方式在许多报纸看来既节约了大量的新闻制作成本,也加大了新闻制作的整合力度。

报业转型痛苦的根源

受众的选择多了。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有句名言是“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is the Message)”,即媒介的自我指陈。对

此如何理解呢?就是说信息的载体一定会为媒介,而目前媒介的形式可以为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相对人们有限的注意力,媒体能够提供的信息实在太多了。而过去报纸作为唯一信息平台的垄断地位一去不复返,人们对报纸的依赖越来越小。从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分析,电视仍在受众获取新闻中占有主要地位,随着电视在中国的普及,也将是对阅读纸质新闻的挑战,尤其是对受教育程度低,又拥有电视的群体,即使有免费的报纸,也难让他们读报。

报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失去了。按照麦克卢汉的相关观点。任何媒介的竞争力都来自其媒介的基本属性,其实不管是被认为是“明日黄花”的传统的报纸,还是现在能量越来越大的互联网以及手机媒体都有着其各自的核心特征,这一特征既不可取代,又是其赢得竞争力以及收益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从目前媒介的发展来看,谁利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越充分,谁就越能获得良好的收益。比如汽车中的广播,它充分应用了其作为“听力延伸”的特性,使曾经人们一直担心的电视完全取代广播的事情至今都没有发生。而如今传统报纸的发展却远没有发挥其自身视觉延伸以及触觉延伸的竞争优势,以及其深度、深入、选择性的报道特点一味地向互联网浅阅读、图片化去靠拢,最终使其在媒介的竞争中越走越窄,重复化程度越来越高,

即便是曾经一度被人津津乐道的报网互动也没有使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有所增强,相反却走向了更深的迷失。根据尼尔森的研究报告,报纸网站的独立访问数以10万计的数字在增长,到2008年10月已经增长到689万多人。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免费阅读,网络广告所带来的收益,远远抵不过纸媒广告下滑的数字。以《纽约时报》为例,2008年前3季度,互联网广告收入增加了10.2%,为7440万美元,但传媒部分的总体广告收入减少了15.9%。而《华盛顿邮报》虽然说没有《纽约时报》的变化如此明显,但是从尼尔森提供的数据显示来看,网络报纸的阅读情况也处于攀升的趋势之中。

金融危机下美国报业的启示

核心的才是最关键的,报业不可以“不务正业”。传统报纸的经营说到底还是内容上的经营,提高内容的质量尤其是深度内容的质量以及通过有效的传播打通盈利的途径,不应当在“多元化经营”的幌子下与各种利益集团尤其是房地产、金融等这些虚拟经济过度紧密,以致成为它们的“话筒”和工具,最后跌入万劫不复的陷阱。

在2008年11月12日的一次媒体论坛上,山姆还侃侃而谈其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但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文件显示,截至12月8日,该公司拥有76亿美元资产以及129.7亿美元债务。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规定,论坛报业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山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桩来自地狱的交易”。

报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新媒体下不能贪大求全,而应“精英化”发展。这是一个媒介多元化的时代,在内容多元的背后其实是媒介传播手段的丰富,在今天这样一个无处不媒体、无处不新闻的媒介化社会,传统报纸要想回到昔日一统天下的媒介时代显然是难以如愿,但是报纸却完全可以依靠其深入、深度的特点走精英化的路线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事实证明,一些在大众的视野之外专注于深度的报纸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能量并没有减少,并且在社会的公信力以及大众的影响力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香港的《信报》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