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优秀教研组范文

体育优秀教研组精选(九篇)

体育优秀教研组

第1篇:体育优秀教研组范文

[关键词]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践机制

提起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往往关注较多的是“普通教师”和“新手教师”,认为他们教育教学“一般”或“尚缺乏经验”,需要更多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而对各方面相对“成熟”与“稳定”的优秀教师,则关注和研究得较少。如何促使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这里,笔者特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名师之路”教育科研协会(以下简称通州“名师协会”)为例,予以探讨和说明。

一、优秀教师同样需要“可持续发展”及其成长的平台

通州“名师协会”创办于2001年7月,其参加者主要为该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通州区创办协会的初衷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认识。

(一)优秀教师同样需要“可持续发展”

优秀教师也是普通教师中的一员,他们只是比其他一般教师成长、进步得快些,发展得相对完善些。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由一般教师成长和发展为相对优秀的教师,只是教师成长与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优秀教师的“优秀”,不可能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他(她)还需要不断完善、不断自我超越。许多相对优秀的教师,他们正处在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高原期”,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突破这一“高原期”,走上新的自我发展的境界,否则将有可能失去原有的个人发展的优势,使自己重新坠入“凡师”甚至“庸师”的行列。

(二)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

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涉及其自身持久的成长与进步以及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影响。同时更涉及到对其他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带动。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是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又依赖于一部分具有优势教师的优先发展。这一部分具有优势教师的优先发展,可以更好地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起到带动和促进其他教师共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三)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与载体

长期以来,优秀教师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主要依赖于各基层学校,依赖于教师个人在各自岗位上的努力与苦干。这种分散的自然状态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及优秀教师个人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是不太有利的,它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与载体,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机制予以保障,由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和促进优秀教师快速的成长与发展,也即帮助和促进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和带动当地整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在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州“名师协会”得以正式创办。

二、精心构筑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愿景

这里的“生命愿景”,也即教师学习型团队的“共同愿景”。美国著名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对此有明确的界定,即指“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通州“名师协会”是如何精心构筑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愿景的呢?

(一)科学制定协会《章程》

协会在其《章程》中,将协会的性质明确表述为“本协会是由通州区具有较高教育科研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的,进行教育教学研讨并接受名师指点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是培养和造就通州‘名师’的组织”。同时,协会的宗旨为: “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服务的方向,遵循优秀教师、名教师的成长规律,按照21世纪专家型、科研型教师所必备的综合素质结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同时接受有关知名教授和特级教师的指点,重视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这些表述和规定,实际上就代表了协会组织的一个基本的“生命愿景”,其主要指向就是要使加入协会的优秀教师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不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去影响和推动全区整个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细化培养目标

“培养和造就通州‘名师’”是促进协会组织内的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或愿景。这一目标或愿景又如何作进一步具体的描述,使之真正成为“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通州“名师协会”在其《章程》中对其作了更为细致的阐释: “本协会每期的培养目标(注: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协会一般三年为一期),是要力争培养出一到两名江苏省特级教师或名教师,有2/5的会员成为南通市或江苏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同时要求每位会员“要真正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研讨,逐步确立起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研究成果,在南通市及更大范围内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和教育科研声誉,影响和带动全市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如此细化的培养目标,协会组织的发展愿景就能较好地转化为每位会员所能感觉和自觉向往的个人生命愿景。

(三)不断激活会员个人的成长意愿

为了使协会组织的发展愿景更好地转化为协会会员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愿景,通州“名师协会”特别注意不断激活会员个人的成长意愿。首先,协会每次在吸收会员时,都要让其与自己所在学校及协会组织的直接管理和领导者——通州区教育局签署个人成长成才目标责任书。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责任书要求会员具体根据个人的实际,分三个层次确立个人成长成才的阶段性目标,即:具有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及以上荣誉称号的,须力争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或南通市名教师;具有通州区学科带头人及以上荣誉称号的,须力争成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或南通市骨干教师以及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尚未有通州区骨干教师或通州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但特别优秀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须尽快成为通州区骨干教师或通州市学科带头人,并力争获得更高级别的教育教学荣誉称号。签署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责任书,就是要使每位会员在人会时就明确确立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其次,在会员入会以后,协会每年都要组织他们重温协会《章程》,加深对协会组织的培养目标及会员个人应履行的义务的理解。再次,协会还注意通过组织考核与管理的方式,督促会员个人经常对照个成长成才的目标作持续不断的努力。

三、努力为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创设机制与条件

创办通州“名师协会”,主要是为会员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即要为该区部分优秀教师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设一种机制与条件。对此,协会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积极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1 聘请“大师”讲学

这里的“大师”,是指知名的教授、专家,同时还指优秀的有影响的特级教师。聘请“大师”讲学,协会又主要采用了两种途径。一是走出去。即每年利用暑期(一般为暑假刚开始时),组织会员专程赴有关高校接受著名教授和专家的面授。协会成立八年多来,先后组织会员三次赴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两次赴北京师范大学,一次赴华中师范大学,共听取了近40位教授(其中大部分为博导)的60多场专门为该协会会员所作的精彩报告。二是请进来。即不定期地邀请教育专家、知名教授及著名特级教师来该市为协会会员讲学和上示范课。先后被邀请来该市为协会会员讲学的教育专家、知名教授及著名特级教师共有30多位,他们都有独特的研究领域,骄人的研究成果或教育教学实绩,因而他们的讲座或报告对每位协会会员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精神享受,对促进会员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开展话题研讨

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互间的切磋和研讨。相互间的切磋和研讨,可以提升他们的智慧品质,更好地实现各自的成长与进步。协会成立以来,他们重点在协会会员中组织开展了12次比较大的话题研讨活动,其话题分别为“教育细节与教育理念”“‘?’与教学”“教育:超越知识的智慧”“享受教育”“课堂教学:师生生命的交响曲”“解读‘名师’,感悟成功”“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超越”“和谐: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中小学教师生命发展”“我心目中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我心中的一个教育隐喻”等。话题研讨的组织,有的是在协会会员中单独进行,有的还特别邀请有关的教育专家及著名特级教师共同加盟研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话题研讨的品位和质量。

3 组织会员会课

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应该在课堂。为此,协会十分重视引导会员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和研究。他们每学期都要在会员中组织一至两次集体会课活动。会课的形式有整个协会的大组会课,还有按中学和小学(含幼儿园)学科组的分组会课;有协会会员的单独会课,还有邀请著名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的会课。每次会课都有研究的中心,还都要组织相关的说课和评课活动,对会员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4 举办专题演讲

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需不断地激发其内心的教育激情和追求,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地提炼和总结自身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根据这一要求,协会注意在会员中经常举办相关的演讲交流活动,如:2004年下半年,协会以“走进新课程”为主题,在全体会员中组织了专题演讲活动;2006年上半年,协会又以“教育:我心中的理念与追求”为主题,进一步在会员中组织开展了专题演讲活动。每次组织开展专题演讲活动,协会都预先向全体会员专门发通知,大家也都能按要求认真地做好有关的演讲准备,从而确保了每次专题演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5 参观考察“名校”

协会作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其学习应该是开放的、多层面、多视角的。对此,协会从2003年上半年起,又专门组织开展了以参观考察“名校”为内容的学习活动。近几年中,协会分别组织中学组和小学组的协会会员专程赴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和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江苏省扬州高级中学等全省乃至全国的“名校”进行了学习和考察。协会会员们分别参观了这些“名校”的校园文化,听取了学校的有关介绍,并拜访了部分著名特级教师和全省的名校长,同时还观摩了有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与执教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每一次参观考察,会员们都感觉收益良多。

6 组织跨区域交流

交流是一种信息的交换、能量的聚集与扩增,也是通州“名师协会”组织开展学习的重要方式。他们除了平时经常在协会组织内部开展有关的学习交流活动外,还组织会员赴安徽的天长,江苏的宝应、东台、江阴、太仓等县(市),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在最近组织的一次赴江阴英桥国际学校的交流活动中,该协会与该校共同执教了34节教学研讨课,学段涉及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并一起举行了教学沙龙活动,对双方的影响和促进都很大。

(二)重视会员个人的在岗研修、学习

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其在协会组织内部的学习与提高,还要重视帮助其搞好个人在岗的研修、学习。在这一方面,通州“名师协会”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 明确会员在岗研修、学习的基本要求

在协会《章程》中,该协会重点对会员提出了如下在岗研修、学习的要求。第一,读书,要求会员必须根据集体推荐的书目或自选书目,每年精读5本以上有影响的教育家的专著或其他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同时要求经常浏览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每年必须订阅5种以上相关的教育期刊。第二,研究,要求会员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对自己所确定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要尽量体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并注意与所任学科紧密结合,能持续深入地进行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特色。第三,写作,要求会员必须注意经常总结、及时积累,每年须撰写3万字以上的教育教学文章,其中在南通市级及以上发表不少于8千字。对以上的要求,绝大多数会员都能自觉做到。

2 积极为会员在岗研修、学习创造条件

第一,为会员推荐和选购优秀教育类书籍。协会积极与高校及教育科研部门的有关专家、学者联系,请他们专门为会员开列必读书目,分期分批统一购买,及时发至各位会员的手中。同时,协会适当为会员提供自由选择的书单,在他们自选后再帮助联系购买。

第二,帮助会员提炼和确定个人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协会非常重视帮助会员提炼和确定个人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如2006年上半年协会在会员中开展的“教育,我心中的理念与追求”的演讲交流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帮助和指导会员更好地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目前,在协会组织中已经初步形成自己教育教学研究专题的会员约占会员总数的2/3,其他会员个人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也正处于提炼和构思之中。

第三,做好会员个人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工作。协会为了帮助会员更好地激发自身在岗进行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帮助其迅速提高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水平,曾专门邀请有关专家为大家作关于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还专门请江苏教育学院相关的知名教授及本市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就如何写作与如何做学问同会员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使大家受到深刻的启发。

3 抓好会员在岗研修、学习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2篇:体育优秀教研组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践行党的十精神,激励广大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国优秀教师班主任校长评委会和中国教育科学学会、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教育科学》编译部等决定联合举办第十届全国优秀教师、班主任、校长评选活动。

一、评选时间

2014年3月1日起接收申报材料做宣传,12月6日起大众评选,12月18日起评委会终评。

二、奖项设置

2014年拟表彰全国中小学(园)优秀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小学(园)十佳班主任、班主任之星、全国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园)十佳校(园)长、校(园)长之星、全国优秀校(园)长(负责人);组织奖若干名。

参评单位名额:全国各大、中、小型学校(园)优秀骨干教师(含教学名师、优秀学科带头人,下同)、优秀班主任(含十佳班主任、班主任之星,下同)名额原则上不超过3、2、1人,或按教师总数的的1/100、班级总数的1/50推荐(边远的只有几个班级的学校可以推荐1名);全国各大、中、小型乡(镇)优秀校(园)长[含十佳校(园)长、校(园)长之星,下同]名额原则上不超过3、2、1人,或按学校总数的1/50推荐(边远的只有几个学校的乡可以推荐1名)。

三、参评对象及评选条件

参评对象:基础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及和民办教育等学校的骨干教师、班主任、校(园)长(负责人)。

参评基本标准:

(一)优秀教师:1.近三年连续担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工作;2.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科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热爱学生;3.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4.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工作水平;5.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论文(经验材料)、教学指导(辅导)成绩突出,且受到过乡(镇)级以上(含乡级)表彰奖励。

(二)优秀班主任:1.近三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2.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班主任工作,热爱学生;3.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4.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工作水平;5.积极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关注每个学生健康成长;6.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坚持家访,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7.注重班集体建设,个人和所带班级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且受到过乡(镇)级以上(含乡级)表彰奖励。

(三)优秀校长:1.近三年连续担任校(园)长(负责人)工作;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治理论素养高,依法治教,模范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循教育规律,具有开拓创新精神;3.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公正廉洁,管理有方,作风民主,团结协作,注重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4.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具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5.教改意识强,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高;6.在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方面成绩显著,得到县级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好评,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有一定影响力,且受到过县级以上(含县级)表彰奖励。

四、推荐程序、办法和要求

(一)评选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坚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优中选优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评选推荐要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查、考核、申报的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对推荐对象要经过必要的民主程序。各县、乡、校在推荐时,必须将评选通知、候选人名单和先进事迹材料在当地有关新闻媒体或单位内部公示,公示的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示结果不影响推荐的方可上报。

(三)县辖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含厂矿子弟学校、职业学校),可以各学校为单位上报,由所在学校和该学校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加盖公章。

(四)为保证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各地、各单位务必于2014年12月6日前将有关材料上报评委会办公室(6日以后的申报材料转入下一届评选)。报送的材料包括:

1.《第十届全国优秀骨干教师申报表》、《第十届全国优秀班主任申报表》、《第十届全国优秀校长申报表》(自己从http://之“论文大赛教师评优”下载,均粘贴个人一寸半身免冠照片);

2.全国优秀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推荐人典型事迹材料(要求准确、生动、翔实,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时代感),事迹材料原则上控制在3000字以内;

3.全国优秀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的个人最新相关教育教学教研论文1-2篇。

申报表、典型事迹材料、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均用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上报。

首先报没有盖章、贴照的Word文档格式的电子版材料进行初审,发送到。

经初审合格后挂号邮寄已经盖章、贴照的纸质版材料一式三份,为Word文档格式、A4纸打印。

报名及纸质版材料、个人工作彩照1-3张(标准5英寸)、评审费邮寄地址:广西南宁明秀东路185号丰业国际城C-2116苑;邮编:530001;收件(款)人:汪小铃;联系电话:0771-5769401(兼传真)、13026912021;信箱:;QQ:1901969508;评委会官方网站:。

五、表彰办法

评委会拟于2014年12月底在北京(或其它地方)召开表彰大会,或者直接向获奖者挂号颁发证书或奖牌,并在相关媒体公布获奖名单。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次评选表彰工作的组织领导,主办单位特邀中国教育家大会、《中国教师报》、北师大等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委会和全国优秀教师、班主任、校长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是激励广大教师、班主任和校长献身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在当地政府和单位组织的领导下,认真做好评选推荐工作。要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推荐过程中,既要面向广大教师、班主任、校长,又要突出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和校长的管理服务作用,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倾斜,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班主任和校(园)长倾斜,尤其是要向在大力倡导、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倾斜,向条件艰苦地区的学校倾斜,防止单纯用升学率去评价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工作的倾向。各地、各单位要坚持条件,择优推荐。要进一步增加评选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奖励工作的公正性,有效地发挥表彰奖励工作在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

本活动每年一届(可以随时报名参评),具体由南宁市汪广仁中外教科文研究院承办,参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者每人交188元评审费。初审合格者的个人简介(含照片)及典型事迹可以优先录入《中华名人大典》(教师)丛书(定价486元)出版,优秀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可以优先发表于《中国教育科学》月刊(定价8元)。

全国优秀教师班主任校长评委会 中国教育科学学会

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科学》编译部

第3篇:体育优秀教研组范文

一、活动目的

贯彻落实《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首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诗词大会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将诗词大会活动与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社团活动、特色高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全市普通高中师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洗礼,提高核心素养,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活动对象

全市普通高中学生。

三、竞赛内容

x省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内的诗词篇目,以及符合高中生认知、理解和掌握的中华优秀古典诗词及毛泽东诗词。详见附件2《xx省首届高中生诗词大会推荐篇目》。

四、组织安排

(一)组织领导

成立首届xx市普通高中学生诗词大会组织委员会,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教育宣传处、德育处、高教处(语委办),市教育研究院高中教研中心,辽宁电视台公共频道等有关单位组成,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统筹协调竞赛实施。

(二)赛制及时间安排

按省方案要求,首届xx市普通高中学生诗词大会分为初赛、复赛,最终参加省决赛。10月底前,全市完成初赛、复赛,11月份参加省决赛。初赛、决赛的时间、地点待省教育厅另行通知。

初赛由各普通高中学校组织实施,省统一命题,统一时间进行闭卷考试。市教育研究院高中教研中心组织统一评卷,选拔6个学校、每校5人参加全市复赛。

复赛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以学校为单位现场竞技(参考决赛流程),最终选派2支队伍(每队5人)参加省决赛。

决赛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分为集体诵读、必答、抢答、冠军争夺赛四个环节。比赛题型为对句、填字、判断、背诵、选择、看画猜诗题、飞花令等,参赛队伍采用积分制累计成绩。

五、奖项设置

1.初赛设团体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名额分别为2、4、8、20个;个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名额分别为10、20、40、100个。颁发市级荣誉证书。

2.复赛设团体一、二、三等奖,各2个名额;个人一、二、三等奖,各10个名额;优秀指导教师奖6个。颁发市级荣誉证书。

3.决赛奖项由省教育厅确定,设团体一、二、三等奖,名额分别为1、2、3个;个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名额分别为1、2、3、15个;优秀指导教师奖5个;优秀组织奖5个。

六、活动要求

1.各区、县(市)教育局和普通高中学校要充分认识省、市举办“普通高中学生诗词大会”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要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并将活动的开展与学校教育教学、社团活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调动广大师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主动性。

2.各高中学校要处理好活动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既要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又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要做好活动的各项预案,积极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3.各高中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微信等多种媒体形式,抓住关键环节、重要时间节点以及重大事件做好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推动活动形成声势,取得实效。

第4篇:体育优秀教研组范文

一、“金字塔策略”的内涵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学校在《2003-2006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金字塔策略”。所谓“金字塔策略”有三方面内涵:第一,教师个人。要不断丰富其内涵,完善自我,使其本身知识、能力结构呈金字塔形态:基础广博厚实,专业精尖成熟,且每个教师都要制定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三年发展计划。第二,全校教师队伍的结构。要通过各种努力,使全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呈金字塔形态:基础是多数称职的教师,依次向上要形成校级优秀(校教学能手、校标兵教师、校首席教师)、市、省乃至部级优秀(能手、拔尖、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这样一个人才结构层次。第三,全校班主任队伍的结构。要设立优秀青年班主任、标兵班主任和首席班主任三级金字塔式班主任阶梯,以促使学校德育队伍向高层次发展。

二、“金字塔策略”的实施

为把“金字塔策略”真正落到实处,经过慎重研究和全面考虑,我校完善了以教研组、年级组为主轴,班主任与集备组交叉带动的运行机制,并抓好了“两条主线”,从而大大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工作

以“强个体、重集备、促教研”为主线,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全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1.“强个体”——学习培训,强教师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成效显著

通过自我研修、主动发展,骨干带动、同伴互助、专家培训、示范引领等多元化的培训,金字塔策略成效显著。学校省级优秀教师连续出现,市级优秀教师已成规模,名师已成梯次。近十年来,我校在市级及以上名优教师评选中,一直处于优势,初步形成了名师、优师规模,始终处于金字塔结构的上端,且名师队伍渐趋年轻化,这为我校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师资基础。目前,名师带动所在学科,已形成我校优势学科;名师领衔的学校重要课题、教学法研究,已基本形成有较大影响的成果。

师资队伍质量及结构的明显改善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通过率均高达96%以上,高考一本升学率每年以10%的提高率递增。学校在“青岛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的基础上,2011年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

2.“重集备”——强化集备组功能,加强协作意识,实现集备组整体发展

我校建立了“教师之间随时随地交流”的制度,在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设一个集备组,以加强组织和领导。“教师之间随时随地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实施同步研讨,相互阅读、思想碰撞,通过诸如“教学案例分析”“主题教研”“专题性研讨”“跟进式听课”等活动,使教师在交流协作中实现了共同成长。

(1)课堂: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我们要以课堂为主渠道探讨有效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接受意愿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摸索出了“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课堂教学四环节全程控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探讨过程中,一些学科的优秀教学法应运而生:语文学科的《引导主体参与式作文教学法》,获青岛市首届优秀教学法;历史教学法的专著《高中历史模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出版;政治学科的《抛锚式分层次教学法》评为青岛市第二届优秀教学法。此外,我校在2010年又有五个教学法参加青岛市优秀教学法的评比。各学科将这些优秀的教学法结合学科实际普及到学科教学当中,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作业:精作业布置,重学科平衡,分学生层次,重作业批改。我校召开了《关注作业,提高效率》的专题研讨会,着重研究作业布置科学、分量平衡等问题,在以下三方面达成了共识:①协调各科关系,减少作业总量。②注重学生差异,区分作业量及难度。③批改及时认真,方式多种多样。作业按不同类别,或精批不讲评,或粗批精讲,或重点、难点出示典范作业等。

3.“促教研”——突出教研特色,创新教研模式,以“学科教学工作研讨会”促教研发展

(1)不断规范和完善各教研组制度。我校制定了《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教研组长职责》《校级先进教研组评比办法》等管理制度,将教研组建设工作纳入了学校发展规划,每学期工作计划中都有详细的教研组建设内容及举措。

(2)以教研组长换届为契机,促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学校“金字塔策略”实施和完善的过程中,一大批青年优秀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和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我校在2009年和2012年的教研组长两次换届工作中,在全市普高中率先突破性地在11个学科中选拔年轻骨干教师共11人担任教研组长。目前,教研组长平均年龄只有37岁。通过组长换届,极大地调动了教研组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他们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有利地促进了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3)举行“学科教学工作研讨会”,创新教研模式。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尝试,我校先后举行了数学、语文、英语、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教学工作研讨会,并先后邀请到了部分省市知名专家为教师们作专题报告。这些教学研讨会,结合教学实际,既有专家讲座,又有各教研组实际的教学情况总结交流,既总结交流了经验,也发现了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

(二)德育工作

以“提高班主任管理艺术、年级、学管处齐抓共管”为主线,做好班主任培养工作,提高班主任管理艺术,为教学管理提供支撑。

1.统一思想,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树立共同愿景

班主任工作主要是一种精神劳动,其幸福感能使班主任在工作中具有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确定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共同目标“做幸福的班主任”。围绕这一共同愿景,我校坚持用文化引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以制度保障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权利,以多层次培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知识水平,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提升班主任育人能力,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班主任个体的成长实现“做幸福的班主任”的理想。

2.推进机制建设,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设立首席班主任,积极推进“班主任金字塔”发展工程。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科学化管理,充分调动起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设立了首席班主任、标兵班主任和优秀青年班主任三级金字塔式班主任梯阶,和教师金字塔发展策略相吻合,不断激励班主任提高管理水平和层次。

(2)成立德育研究室,大力开展班主任科研工程。德育研究室,并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渠道,加大班主任队伍建设力度,以促进班主任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的提高。在具体的工作中,每月召开一次德育研讨会,让教师交流经验与体会,探讨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掌握新时期德育工作规律,这为我校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专业引领。

(3)设立班主任节,建立班主任幸福激励机制。学校要设立班主任节,目的是营造学生和全体教职工爱戴班主任的氛围,使班主任体验幸福,体会到自我价值。通过举办班主任节不仅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我校已经将每年的感恩节设为校班主任节,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

3.丰富培训层次,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夯实基础

(1)校级培训精品化,引领班主任新理念成长。我校设置了班主任培训课程,每人每年培训30课时,形式有专家讲座、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和优秀班主任活动展示课等,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教育专家杨育红、韩似萍来我校分别做了题为《教育从赏识开始》《基于生命视角的教育取向》的报告会。

(2)年级培训常态化,注重班主任岗位技能的提高。每个年级都要结合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年级班主任培训。

(3)加强个人读书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青岛一中读书节”已成功举办六届,越来越受到全体师生的欢迎和认可。通过读书节,既增强了师生文化底蕴,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校读书节中,学校可专设班主任版块,推荐教育名著,以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使其学会反思,从而提高其理论修养。

(4)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班主任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者,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骨干作用,熟悉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我校设有专职心理培训教师,为班主任开设相应的学生心理课程,同时推荐了骨干教师参加全省、全市的培训,提高了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能力。

(5)开设网上班主任培训论坛,使班主任培训即时化、互动化,提高了培训效果。

4.试行班主任任职资格制度,探索实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制度

第5篇:体育优秀教研组范文

【关键词】党建 校风 教风 学风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党在高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突出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强化教职工党建和学生党建,促进“三风”建设。

一、加强党建工作,促进“校风”建设

校风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发展的航标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赖以依存的精神支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约束力和震撼力,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作用。

校风是学校的风气和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总和,具体表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教育特色、为教学服务等各个方面。优良的校风具有强烈的召示、感染、同化、激励和规范作用,良好的校风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 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切实发挥党委在学校活动中保证监督和政治核心的特殊作用。

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的飞速发展,我国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出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呈现并驾齐驱的势头。

为了加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接轨,加强政府监控与社会监督,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确保民办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服务的人的问题),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解决举办者为什么办学、为谁办学问题),走健康规范、科学发展之路(解决如何办学、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建立和健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董事长(理事长)、校长和党委书记相互配合、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

学院理事会、院委会、党委会三套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办公厅、中组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等文件精神,认真修订完善了学院理事会章程和三套班子的议事规则及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和充实,从制度、组织层面明确了决策机构和管理机构的职责,从而确保了党委在学校活动中保证监督和政治核心的特殊作用。

学院建立了党组织与学校决策机构的协商沟通机制,与学校行政管理机构的联席会议制度。党组织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人事安排、财务预算、基本建设、招生收费等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建议,参与研究讨论。

实践证明,通过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制度建设,确保了党委应有的地位,畅通了党委的监督保证渠道,强化了其监督保证作用,并提高了监督制约效能。

2 坚持齐抓共管,利用党组织的威信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合力创建优良校风。

校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学校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协调配合,才能把分散的力量集合成强大的合力,更好地促进校风建设。

为了使“三驾马车”形成合力,特别是发挥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全过程、全方位对学院工作的指导、监督作用,学院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采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学校决策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如党委书记李小南同志既是理事会成员,又是院委会成员,并列席院长办公会。

党委引导和监督学校遵守法律法规,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支持学校决策机构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督促其依法治教、规范管理的职责;支持学校改革发展,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反映学校的合理要求,帮助解决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创建优良校风。

(1)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委书记参加董事会和院长办公会,支持学校决策机构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督促其依法治教、规范管理;支持学校改革发展,帮助解决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建立党组织与学校决策机构的协商沟通机制,与学校行政管理机构的联席会议制度。这有利于情况的沟通、形成共识和工作的开展。

(2)党委书记支持和帮助董事长(理事长1、校长把学校办好,把学生培养好;党委书记带头做好校长的“后勤部长”,积极支持和配合校长搞好教育教学,引导校长在依法行使职权,自主办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也要兼顾举办者的利益,从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出发,引入市场机制,努力使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在“治学”中体现效益观,做到“到位”而不“缺位”或“越位”。

(3)党委书记积极引导董事长(理事长)正确处理投资与回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努力使董事长(理事长)的“回报”与校长的“治学”得到和谐统一,使“回报”更多的体现在办学质量和社会效应上。两者都朝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学校特色和品牌、提高社会形象和声誉的目标努力。

3 利用党员的模范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以及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创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师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中,提升精神境界。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党建工作在相关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

(2)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党委和各部门可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积极作用。

(3)通过党的组织建设锻炼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挑选出合适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提高人们的校园文化的品位和层次。

二、加强党建工作,促进“教风”建设

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没有优良的教风就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

具体来讲,教风由教师群体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认同、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精神、职业品质等要素构成,其水平的高低、程度的深浅、表现的优劣决定着教风的好坏。

党委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高校教职工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在教师党员中开展师德师风先锋、教学科研先锋等活动,努力使教师党员成为师德师风的标兵、教学科研业务的骨干,以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教职工党员在教风建设中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把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教风建设的骨干力量,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造就一支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师队伍,以促进优良教风的形成。

1 把教职工党组织建设成为教风建设的战斗堡垒

(1)按教研室、实验室、基层学术组织设置党组织等形式,形成与行政、教学、科研、服务组织相结合相对应的党组织体系,有利于加强对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

(2)适当划小组织规模,为教职工党员参加活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3)改进教职工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组织开展评选优秀教学科研、优良师德师风模范,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带动学生党建为主要内容的“双优双带”党支部创建活动,切实增强教师党组织活动的实效。

2 把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教风建设的骨干力量

(1)认真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知识层次高,是高校党政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加强党建工作,促进“教风”建设,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对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政治上加强引导。我院实行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的办法,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吸引他们参加党课学习、组织生活,从而把教师中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内来。

第二,对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工作上创造条件。党委尽力为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创设环境,引导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钻研教学科研业务,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和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目前,我院正着力形成由专家学者推动学校发展、学校成就教师成名成家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党建工作带领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不断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三,对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生活上关心帮助。对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讲套话、说空话,要主动关心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增强他们对党的感情。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上升空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切实将培养指导与关心帮助相结合,使广大青年教师能够从中真正体验到党组织的关怀,使他们自觉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我院在加强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在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中从事党员发展工作,从03年底只发展了一名教师党员,到01、11年每年都在40左右的发展教量。即保证了质量,也较好地激发和促进了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要求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

(2)强化对教师党员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党员的教育。

第一,提高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思想理论素养,引导他们树立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更好地发挥他们对广大师生的示范、带动和教育作用。党委在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意见》等文件工作过程中,向教师明确提出了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政治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使教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把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对青年党员教师,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帮助他们自觉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同时,通过党委宣传部,宣传一批师德表率和教书育人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方向,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导向。

三、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先进群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带头、带动作用。要充分利用高校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推进高校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 积极创新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使之成为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组织核心

在坚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和年级的基础上,适应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创新党组织设置,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区、学生社团、实习基地和网上建立学生党组织等有效形式,形成更加科学严密、务实管用的党组织体系。根据大学生毕业前校内课程少、外出实习多、活动分散的实际,延伸党组织教育管理,探索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针对高校部分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滞留学校的新情况,研究落实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组织关系接转办法,确保每个党员都在组织中,都参加组织活动,都发挥党员作用。

2 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和大学生的新特点,我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载体,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1)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围绕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积极拓宽教育渠道,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2)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和行为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而是注重疏导,加强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润物无声”。

(3)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切实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3 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6篇:体育优秀教研组范文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辽宁丹东 118009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其价值最宝贵的地方是能够唤起学生潜意识中的道德情感,这是高职院校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定要保证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摆在第一的位置,然后才是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所以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积极发展的内容,可以采取的方式有自编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展系列传统文化活动、和提升授课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等,通过这些措施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

[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三个方面,能够让其积极成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开设,这样就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比较合适的组合。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整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质。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并自我更新的过程。就古代而言,刚健有为、厚德载物、贵和尚中、仁民爱物、修己安人、天人合一、整体为上等,都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精神;就近代而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等,反映了新的时代的文化精神,是古典文化精神的更新和进步。无论古代的还是近代的传统文化,有些基本价值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文化中国的理想追求,勤劳勇敢的质相秉性,等等。这些基本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保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道德情感适用的教育材料,更是唤起学生潜意识里的思想道德,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不能缺少的。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生思想中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内涵的了解程度不高

高职生对经史子集和传统戏剧毫无兴趣,可以看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内涵了解程度不高是由于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不重视传统文化传播和教育。高职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技术为目的,大部分学校关心的是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锻炼学生心智和塑造学生品行。学校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就更不会举办。另外,高职生毕业后会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在学校的期间,会更加注重专业技术的提升,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与掌握实际应用知识,就忽视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

(二)高职生的传统美德观念较淡薄

中华传统美德是历史遗留下来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继承和发扬的,但是部分高职生行为与传统美德不相符,特别是师道和孝道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学生对事业献身和对集体奉献的精神减弱,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严重,诚信不够(如考试作弊、请人代考、抄袭论文、谎报特困生申请补助、银行助学贷款不按时归还、顶岗实习时随意旷工等),这些都是跟传统道德规范不相符的,然而许多学生认为学生这是比较常见的行为,与道德没有任何关系。

(三)高职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不足

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很薄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很难发现传统文化的影子,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民主科学的发展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许多知名的教授和学者也是这么认为的,极大的消极影响了高职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60%的学生认为学校要开设国学课,认为没有实际意义。很明显的表现出一点,由于高职教育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不够。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其次才是教会学生掌握生活的技能,但现在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于后者的培养,却很少看到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系列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重在体验的传统文化活动来纪念民族传统节日、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学校应该组建一个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小组,小组成员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通过编制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宣传手册和一系列的专题讲座来推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举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红歌汇”大联赛和戏剧表演等;定期邀请名师、专家给学生讲评《论语》、《孟子》、《老子》、《史记》等古典文学作品;支持鼓励学生建立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组织,从而提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二)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创新课程教学方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有提到“未来五年,国家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从而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把传统文化课程纳入学校通识教育体系中来(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入门”等课程的开设),然而课程内容很不完善,“大而空”的现象很明显。高职院校办学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为目的。高职院校教师对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不够重视,教师课堂讲授方式单一,课程内容与现实关联性不强,同时学生也不感兴趣。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把传统文化课程跟学生专业结合起来开展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进行模块化教学,教师选择自己最专长的专题,由多个教师完成一门课程实现群体互补,课程安排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提升学生眼界和丰富学生的思维。课程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真正入脑、入心。

(三)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的组建。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深入理解,这样授课课程才可能讲得精彩,高职院校教传统文化课的教师主要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相对薄弱,能读懂《十三经》、《二十四史》、《诗经》等传统文化名著的教师应该都不多。所以加强对教师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研究传统文化的意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让教师能真正的领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把领悟到的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马文多.回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科教导刊,2013,(17):44-45.

第7篇:体育优秀教研组范文

几十年来,他无论是当普通教师,还是担任校长、教导主任等工作,都能严于律已,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和教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领导、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他,1990年获甘肃省学赖宁优秀指导者,1998年获庆阳市优秀教师,1999年获庆阳市五项全能优胜者,2001年获甘肃省骨干教师, 2004年获全省小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者,2005年获全省迎奥运书信大赛优秀辅导员,2006年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8年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领域先进个人和中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2009年获全国学习实践活动优秀教师,2010年和2011年都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校长和全国优秀德育成果展评活动组织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获全国优秀校长,2013年获全国教研优秀个人。在这期间,他还被评为镇原县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改实验先进个人、学科优秀指导教师等,多次获乡、校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学科带头人、模范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94年所辅导的北庄小学少先大队获全省五星大队。目前,他已有11项科研成果获全国奖、一项通过省级鉴定、一项获市级奖、两项获县级奖,有4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书刊发表或获省级以上奖,有15篇论文在百度、豆丁等网上交流,给镇原县上肖乡等乡镇中小学教师做专题报告、上示范课20多场次,业绩在《小学教学》、《时代足迹――与时俱进的中华儿女》等书刊和百度、豆丁、中华文本库等网上报道,社会舆论评价高。2009年8月,他被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2010年他所在上肖乡杨城小学被评为全国“2010年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先进学校”,2011年他所在上肖乡怀镇小学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管理学校,率先垂范

在学校管理中,他要求班子成员“以先进理念、精湛业务带动人,以文明仪表影响人,以朴实作风、高尚人格感染人,以一流水平、严格管理协调人,以和谐态度对待人,以博怀爱护人,以团结协作、务实奉献赢得人”,先后在路岭、杨城等校推行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人文网络管理模式和安全责任制,总结的《谈校长的管理艺术》(刊于《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一文获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坛大赛一等奖和第三届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二等奖。文中介绍了他的深刻体会:“一个人当了校长,不管任期多长,从你上任那一天开始就把自己与学校紧紧地连在一起,与学校共命运、共荣辱、共苦乐。一定要有吃苦的精神,吃亏的思想准备,受委屈的度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前后走过的梧桐、路岭、杨城等校的建校活动中,他同师生一起抱砖块、垫校园、铺路面、漆门窗、修桌椅、粉刷墙壁、植树种花、美化校园等。2006年组织调他到上肖乡路岭小学任校长后,面对学校无操场的现状,他带领师生顶着烈日利用三周时间清理旧窑洞瓦砾土400多方,开出了长100米、宽60米的操场,既解决了学生活动场地,又为学校节约推土平地资金达1000多元。为了解决教师的吃饭问题,他同村上领导多次协商,从而使村上将占用多年的库房还给学校,办起了师生灶,给在校吃饭的学生供应开水。

2007年秋季,组织安排他到杨城小学任校长,面对该校危改工程刚刚结束,学校欠帐大的情况,他主动给学校借一万元,一部分用于正常教学开支,另一部分为16间教师宿舍吊顶、维修灶房、厕所、布置文化长廊所用。

2008年杨城小学教师翟宏伟、李会锋两位同志的母亲住院做手术、教师苟通海住院治疗,他都利用双休日组织教师前去看望,并且带头为请假同志代课代班,从而使全体教师团结和谐、一心一意为学校工作。在当年全乡综合评价中该校由原来的第15名上升为第3名,全年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教学成绩显著提高,受到当地党组织、干部、群众的好评。

同年5月12日发生地震后,他没有急着回家,即刻从上肖学区开会现场赶回学校,查看灾情,组织安排学生。直到15日下午他才回家,发现自家的箍窑多处出现裂缝,厕所倒塌。随后的几个月他先后组织师生为灾区捐款、写慰问信、进行防震演练。

在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的26年里,他始终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的孩子,既当严师,又当慈母。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的《新理念下的赏识与批评》、《新理念下的班级管理》等获庆阳市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奖。2005年他带的梧桐小学五年级有个学生孙国庆(留守儿童),母亲出走,父亲打工,和年过花甲的奶奶相依为命。这孩子确实命苦,既是学生,又是唯一能安排家务的孩子,白天既要上学,又要干家里的农活,生活十分艰难,时常有迟到、旷课现象,不交作业。面对这一情况,他多次找该生谈心,送给他计算器、水笔、本子、衣服等,并动员邻居的同学帮助做家务,从而使孙国庆安心学习,坚持到校,学业成绩不断上升,后来进入中学读书。

2008年3月,他同杨城小学五年级学生苟中锋形成资助对象,从各方面关心、照顾,并送给他图书、钢笔等学习用品,从而使该生在全乡五年级数学统考中获得100分,被学校树立为学习标兵。

教书育人,堪为表率

从教32年来,他一直把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主攻方向,在学习吸取外地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实施的《六环节榜样示范教学法》已于1996年在全县推广交流,并在《中华教育文丛》等书刊上介绍。用此法他先后在县、乡上公开课、示范课达20多节次,深得领导、师生的好评。多年的教学生涯,使他深深地知道要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要在整个日常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把枯燥单调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课堂生活与孩子们的共鸣,和谐交往。因而每节课他在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课程资源的同时,都给了学生自我参与、展示、成才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他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他采用小组得分、优秀辅导者、小老师、奇思妙想等评价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后进生转化率高,教学成绩显著。近两年他结合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提炼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三字歌”》一课分别荣获全国、县、乡优质课一等奖。

面对新课程,他倡导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而不能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一文2011年获全国课程改革十年成果大赛一等奖。2012年他以《小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研究》为题,组织梧桐小学、北庄小学10位老师申报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于去年5月结题通过鉴定并获二等奖。因而连续多年的教学成绩在全乡综合评价中一直居于前列。在2002年全县毕业班数学竞赛中他荣获全县学科优秀指导教师,在近几年的学科竞赛中,所在梧桐小学、路岭小学、怀镇小学分别获全乡一等奖。

对于长方形画法他结合平时教学以《这种画法应改一改》(刊于《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为题挑战教材,改革教材,此法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对于名数改写,他同学生边实践边总结的《对名数改写解题方法的研究》刊于《中国教育科学》(2014年第4期)。

对于备课,他提出《备课要为教师成长、学生发展服务》,所设计的《“两数相差多少应用题”目标教案》和《在情景体验中学数学、用数学》等获省市小学课堂教学优秀教案奖,《浅谈制订教学目标的要素、原则》获全国目标教学论文二等奖。

他认为数学作业不仅可以反馈教学信息,而且也是培养学生书写能力、画图能力、设计能力等的一方天地,为此,他全面推广理科作业采用100+A(或B、C、D。两者代表两个不同目标,故不求和)制及加注鼓励性评语“可传阅”的梯度评价法,调动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展特长。在批改作业时不仅仅要求打个“√”或“×”号,而是精批细改。诸如在《谈数学作业的批改》(刊于《小学教学参考》2002年第5期,获全国中小教育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文叙述的“提示一个过程,填一个单位,画一个符号,给一个评价”四个方面,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赞赏和采纳。2011年他以《也谈“作业积分”的魅力》为题,将自己多年在数学作业评价方面的先进做法总结为三点:设立光荣榜、作业评价、月总结,后来刊登在《中小学数学》2011年第12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好评。

2006年下半年,他在路岭小学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编辑整理的《路岭小学学生八荣八耻》(刊于《镇原教育》),学生人人朗诵,个个带头执行。总结的《谈对小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二等奖)一文从多个方面例证了对学生进行了荣辱观教育的方法。整理推行的《路岭小学学生行为指南》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潜移默化了家长、教师的行为。2007年秋季他在杨城小学推行的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弯腰工程、技能工程等活动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008年2月在全乡率先推行的《小学生礼仪教育三字歌》及一套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给学生做人、学习、奋进指明了方向。结合这些活动总结的《实施礼仪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实施礼仪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及《杨城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分别在前几年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中获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些活动都促进了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学生从用人工作到用工作育人,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管理、亲身实践中学习知识,增强技能。2008年10月杨城小学四年级学生刘进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拾到人民币100元和银联卡等物,主动交给学校,请求寻找失主。为此,学校在校园广播和黑板报上宣传了该生的事迹,并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树立刘进龙为“拾金不昧好少年”,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并在校外多处地方张贴“寻找失主”告示,受到社会各界和失主的好评。2009年6月该校五年级学生苟瑞和苟娅宁两位同学在来校路上拾到价值两千多元的手机一部,送到学校寻找失主,得到失主的当面重谢。因而学校获全乡综合评比先进集体和全国德育创新先进学校。2011年6月他主持研究的国家“十一五”重点立项A类课题《小学生礼仪教育研究》圆满结题,并于2012年荣获部级重点立项课题一等奖。

分级培训,全面提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镇原县将对社请教师进行转正,需要考试。为此,陈宝元同志被推选为合格的辅导教师。每年寒署假他均为民办教师上课、辅导,从而有50多人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被转正录用。2001年根据县教研室安排,他在全县教改研讨会上做了《恰当选题是教学论文撰写的关键》的经验介绍,带动了全县各级学校的教师。

2004年元月份,他参加了全省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交流了《应用题“两线符号”分析法》。通过交流学习,使他认识到了农村课改的重要性,于是自费购置了有关课改方面的书籍和光碟,认真分析研究。返校后,先后在梧桐小学做课改报告4次,下发辅导材料100多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上示范课6节,下发教案60多份,引起了师生的共鸣。随后实行大课间,开设兴趣活动课。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措施、方法上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气质、性格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并且先后调研形成了《实施合作学习,培养创新人才》课题(通过甘肃省科研成果鉴定)。当年就课改为镇原县的上肖乡、泾川县的荔堡镇等乡镇中小学赠送合作学习辅导材料1000多份,给教师做专题报告、上示范课等20多场次,指导性听课60多节次。前几年假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时就课改给全乡教师先后做辅导讲座6次,深得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其业绩先后在《小学教学》(2000年第12期封二)“教坛新秀”和大型书刊《时代足迹与时俱进的中华儿女》及百度、豆丁、中华文本库等网上报道。

对于青年教师,他进行重点培养,蒋李明、孙建明、杜敏等50多人的论文或教学设计见于省级以上书刊或获县级以上奖,苟怀军、王权龙、陈静等人的课题在全国获一等奖,陈春社被评为甘肃省农村乡镇骨干教师,苟怀军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教师,董等红荣获全国小学英语学科优秀教师,朱晓荣等获庆阳市优秀教师,孙剑青获全县优秀校长,孙丽娟等18人获镇原县教学能手、优质课一、二等奖,马顺钰、畅志琴等16人获镇原县六年级质量检测优秀科任教师,刘志红等承担过县乡示范课、公开课50多节,有20多人晋升为小教高级。学生许少华、路倩、陈娅娟等30多人获全市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陈广儒等20多名学生获全县数学竞赛奖。2004年他辅导梧桐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参加全省首届“英才杯”作文大赛时获优秀指导奖,有4名学生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2005年全省迎奥运书信文化大赛中他被评为优秀辅导员,学生有2人获二、三等奖;2007年辅导杨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参加全省书信大赛时有1人获二等奖、5人获优秀奖。所培养的学生中,张轩丞等进入清华大学就读,刘小刚等70多人在大学任教,景荣洲等300多人在中小学任教。2006年、2008年他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科研领域先进个人。2010年和2011年他在组织、指导上肖中学、梧桐小学等十多所中小学教师100多人参与第八、九届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有8人获全国先进教师,有12人获全国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奖,有16人获全国优秀教师,有78人的德育成果获全国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有杨城小学、梧桐小学、净口小学、怀镇小学等获全国“德育工作创新先进学校”,刘拉新等6位校长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校长。2011年他组织、指导的全乡十多所中小学教师参加全国十年课程改革成果大赛,有36件作品获一、二等奖,他被评为优秀组织者。2012年他以《小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研究》为题,组织梧桐小学、北庄小学10位老师申报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于,2013年5月结题通过鉴定并获二等奖。所以,他被评为全国教研优秀个人。

他,没有豪言壮举,有的只是对党的教育事业深沉的爱。他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未来的辉煌;他是朴实的,在朴实中闪耀着一位共产党员的辉煌情怀。

第8篇:体育优秀教研组范文

打造共同体——教师发展的学校

学习共同体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兴则学校兴,青年强则学校强。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十四中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学校”。“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在完善原有师徒传帮带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实现课程化、标准化、项目化,以夯实教师的基本素质。

“青年教师发展学校”以“崇德、尚美、问学、健体”的校训为指导,以促进青年教师“学高、身正、教得法”为目标,培训对象为未完成高中一个教学循环的青年教师、中学二级教师及见习教师。培养方式以校本培训为主,还包括校长讲堂、专家讲座、师徒结对、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经验交流、技能培训、反思座谈、自主研修、外出学访、总结汇报、读书交流等多种方式。培训内容包括:学校历史、文化、规章制度,教育教学理论,重大教育事件,教案书写、说课、硬笔书法、简笔画等技能,教科研知识,班主任工作,现代信息技术,师德规范等。由特聘专家、选聘教师、学校行政领导、学科带头人、学科组组长、名师、具有特长的教师等担任培训讲师。

学校与专业教育机构共同开展“塑造十四中未来”教师培训项目,通过系统培训,引导教师提高人生境界,开阔教育视野,唤醒职业激情。一期培训项目选拔了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共15人,本着开放、多元、选择的原则,进行任务式层级培训。在学员选课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设立相应的培训课程,包括:教师多元文化视野培训、卓越领导力培训、非智力因素教育培训、教学质量把关与控制方案培训、教学团队协作与激励培训等。学校教科研中心在每次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安排研讨、交流和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培训项目的影响和辐射范围。培训教师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的工作实际写出学习心得,在教师博客(http://.cn/tj14zx)上进行研讨、交流。学校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姜健在接受“卓越领导力培训”后发表感言:“卓越的领导力来自什么?在我看来,卓越的领导力就来自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应具有对待事业的奉献之心、责任之心和对待同事的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在工作中要做到以诚待人、以德正人、以情感人、以才服人。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驾驭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己要明了,对人要明察,对事要清晰。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是一种灵魂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课程结束后,学校将启动二级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将以点带面进行二级培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教师发展与学校未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按照《“塑造十四中未来”教师培训方案》,学校将在3到5年的时间内对150名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研究共同体

学校以说课、做课、评课为载体,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坚持走质量为本的教学之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实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统一。每学年,学校都要开展 “教学研究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展示课”“家常课”“青年教师说课”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科组内教师群体智慧,教师们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展示教学过程,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强化效率意识,倡导教学反思。校领导深入各学科组、备课组,加强对学科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引领,顺应教改要求,做好教学会诊,研究教学问题,总结教学规律,以反思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进教育教学上层次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如,语文组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进行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并以“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反思会的形式,在全区教研活动中作了汇报总结。结合新的教学环境的改变,学校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等内容纳入学科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将信息技术的使用与研究作为优秀学科组评选活动和学科基本功展示活动的重要内容,逐步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意识,达到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的作用。

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开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研究,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建设了一支专家引领,典型示范,特级教师和督导组指导,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参与的教科研队伍。学校开展德育、体卫艺和各学科课题研究,教师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撰写论文,在全国、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相继编写了素质教育丛书《园丁心声》二集、《师德感悟》二集、《班主任师德感悟》《班会方案选编》等。

学校创新和完善了多年来坚持的以高考教学反思活动为载体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各学科教师结合高考试题及考试结果、毕业班复习安排及非毕业年级教学工作等三个方面,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点,使经验得到提炼、升华。每年推选出2到3个经典反思案例,在全校教科研年会上进行交流,教师间互相汲取好的教学经验、方法,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每年的高考反思、交流研讨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并在全区毕业班推动会上作典型发言。

学校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严谨治校”,并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沟通与合作机制。成立了学校、年级、班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专题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使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与延伸。

学校开展以“向45分钟要效率”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师论坛、跨区“同课异构”联合教研、外出学访交流等活动。在课堂教学变革中,学校组建好三个团队,即教学校长挂帅的管理团队、学科组组长挂帅的教学团队、信息中心挂帅的服务团队。发挥好“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的三种功能,即:形成组内研讨、群策群力的研究氛围,实现研究课的功能;达到做课教师直接受益、参与教师间接受益的效果,实现种子课的功能;使每节课凝聚教师群体的智慧,成为精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实现示范课的功能。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德育团队建设,即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以德促智不动摇;一手抓教学团队建设,即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学纪律。坚持三个创新,思路上的创新是理性回归,即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工作上的创新是抓好落实,即管理指标分解落实到“人”,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点”;态度上的创新是永不放弃,即对目标永不言败,对学生永不抛弃。

发展共同体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十四中加强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通过各项制度的确立,形成均衡发展和特色发展态势。

成立了由校领导、专家、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教师指导小组,制定了中、高考评估方案,增值评价方案,建立教师、班主任、年级组、备课组、考勤等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实施专业管理。整合初、高中德育处,实现初、高中一体化管理;成立教科研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体卫艺中心、生活管理中心、民族教育管理部。

实施精细化管理,成立年级管理部(以下简称“级部”),进一步达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级部是学校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单位,不同于原先的年级组,级部的管理宽度和力度更大。管理宽度包括: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所辖区域的环境与文化管理等,级部聘任和办公经费管理等人权与财权的赋予使管理的力度得以强化。级部的成立使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管理趋于扁平化,让各种管理信息不衰减,变得更直接和有效,从而实现级部的精细化管理。级部主任致力于建设三支队伍:班主任队伍——加强全员德育,以德促智;备课组组长队伍——加强集体备课,强化教学纪律;学生干部队伍——加强自主管理,强化养成教育。

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影响下,十四中教师将个人的事业发展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统一起来,工作之中追求“三种感觉”:工作之前有冲动感——想做事,工作之中有愉悦感——爱做事,工作之后有成就感——做成事;同时,把握发展契机,拓宽发展路径,积极参与评选和展示活动,以优异的业绩构建发展共同体。

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实施了“星级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星级教师管理、评价、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获得的各项荣誉进行评价和认定工作。为了使各个层面的教师都获得发展的机会,体现全员发展的理念,学校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评价方式,建立不同的实施方案,分别从教学质量、教育科研、课程建设、学生竞赛、社团活动、论文获奖、课题结题等方面评价教师。星级教师管理制度与教学部门重大课题研究、学访交流、教师培训、年级组聘任等管理措施挂钩,与人事部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岗位设置、学术称号等管理措施挂钩,评星结果在校园网上实时公布,每学期进行阶段总结,每学年进行表彰。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展示十四中教师风采,以竞赛课的新突破引领常态课的教学变革。竞赛评比中,每一位参赛教师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学科团队在支撑。以河北区“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选活动为例,由校领导策划,初、高中主管领导领衔,学科组组长做参谋,全体教师参与,信息技术部全力配合的团队,通过合作,不断为参赛教师实力的提升出谋划策。学校为参赛教师们购置了“激光翻页笔”,这样,教师们就可以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增进了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思想交流。在全国首届和谐杯“七说”说课比赛中,因为有了学校信息中心常态的培训,有了专家的悉心指导,有了教师之间无保留的沟通、交流和共享,十四中参赛教师们设计使用的课件不仅具有本校标志性的模板、统一规范的格式等共性特征,而且具有主题鲜明、学科特色明显、辅助功能显著等个性特点,因此在比赛中大放异彩。

学校还通过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打造教师共同发展的优秀团队。评选出的学科带头人,必须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行为表率;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成绩领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成果显著。从而带动全校教师共同进步,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四中这片沃土上,不仅每位教师在不断地成长,各个学科组也日益显出勃勃生机。市级“十五”立功先进集体数学组是由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组成的,平均年龄30岁,是十四中学科组的优秀代表。他们组织开展的数学小论文活动已坚持十余年,近年来,教师们依据学生实际,创立的“宏观把握、微观激活”复习策略,在提高课堂效率及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语文组是一支由13名教师组成的积极进取、和谐友爱的团队。他们坚持开展的“语文周”活动在全市语文界享有一定的声誉。多年来,语文组教师奋发拼搏,薪火相传,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特色鲜明,在2012年高考中实现了语文学科全区第一的梦想,被评为“天津市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英语组以科研引领教学,自2007年开始,承担部级课题“英语报刊阅读与任务型教学”研究,多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生物组教学、科研并重,他们承担的天津市“十五”规划课题“高中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获青年资金资助并已顺利结题,教师们在教学科研这条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个性风采——十四中优秀教师撷英

天津市教育系统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 秦宝锋

她在工作中踏实肯干,践行着十四中“敬业博学、严谨创新”的教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她坚信的格言。

她严谨治学,兢兢业业,深入开展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班主任工作中,她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用爱心这把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的锁。在物理教学上,她不断积累经验,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国家、市、区级奖。

作为备课组组长,她组织教师共同教研,使全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几年的工作实践使她体会到,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给自己充电。她说:“作为教师,在艰苦的工作中我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今后,我会不断地充实自己,为学生铺设辉煌的成功之路。”

河北区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洪国华

1998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育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

从教15年来,她以“敬业、务本、奉献”为行动指南,在教学实践中夯实教学基本功,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之余,她时时充电,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2006年,参加高中新课程部级研修并顺利通过考核;2007年,参加教育部新课程远程研修培训,成绩优秀。撰写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获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高中网络作文教学模式初探》获市教育创新论文三等奖,《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获市中小学教研教改成果三等奖,《学而不读则罔,读而不写则殆》获全国二等奖……

河北区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姜 健

200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中学一级教师。

6年的班主任生涯,让他体验到身为人师的快乐。所带班被评为校、区、市级三好班集体,区级优秀团支部。他本人多次获得校、区级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河北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他注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007年,获河北区“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比一等奖;2010年,在天津市初中英语学科高效课堂研讨会上做市级公开课。先后被评为第十三、十四届区级学科带头人。2012年9月,被评为河北区首批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他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辅导多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及天津市英语学科竞赛中获奖……

河北区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孙春淼

民进会员,1991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天津市中小学“265工程”领衔指导教师,河北区新教师验收课评委。先后被评为区级师德先进个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她利用历史学科优势教书育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德育、智育统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材的整合、教法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生的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为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她所追求的是,通过自己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能随时引领学生与历史对话,感知历史上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文明与愚昧、正义与邪恶,正确引导学生思索人生、社会与自我,发挥历史教育的最大功能。

河北区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杨 菲

2005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连续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荣获三好班集体、文明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多次在优秀班主任事迹交流报告会上作典型发言。撰写的德育论文《拾撷班级文化建设点滴》获全国三等奖。参与编写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高中总复习》,以及人教版配套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学习测评》。

教学工作中,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以实验教学为手段,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所带班的化学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撰写的论文《乙醇》获全国一等奖,《“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教学设计》获全国二等奖……

河北区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杨 莉

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学高级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市外语研究学会会员。

她注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不断修正奋进的航标,汲取拼搏进取的精神动力。在14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所带班多次被评为区、校级三好班集体、文明班集体,她本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

她敢于创新,实施了“整合管理步骤、融合学生兴趣、关注个体进步”三效合一教学法,在落实课程改革基本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她率先在全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的教学活动获河北区“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比一等奖……

河北区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张 妍

2004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她热爱教育事业,注重言传身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风貌,所带班获行为规范优胜班、诚信班、文明班,区、校级三好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她善于从细微处着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带班屡次在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班会评比及小型多样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

她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积极参加市、区各类教学研究活动,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打造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

河北区名教师 刘秋蔚

河北区学科带头人、名教师、优秀班主任、十佳青年教师,天津市总工会“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

她在教学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在课题研究方面身先士卒,曾多次做市、区级教学公开课,在区首届“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比、市“双优课”评比、全国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和评比等教学研究、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受到同行和专家的好评。

2008年,学校为她创建了名师工作室。她常对青年教师们说:“‘师徒活动’能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节省成长时间,也有利于营造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河北区师德先进个人 安志红

她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认真负责,有担当精神。作为年级组组长,她将营销管理中的法则应用于班和年级管理,出色完成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科组组长,她带领的团队参加全国、市、区级赛课活动,为学校赢得荣誉。

她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区数学学科发展性评价丛书的编写工作,承担中考教研展示课及专题讲座任务。

她是一位善于思考、不断进取的教师,教学中敏于观察、勤于反思、虚心学习,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进步。撰写的多篇教学体会发表于正式报刊上并获奖,参与的“开展班集体文化活动,促进班集体文化建设”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二等奖……

河北区师德先进个人 魏璟华

1986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生物高级教师,河北区首届名教师, 河北区高考中心组成员,“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委,青年教师学科基本功大赛评委,天津市教育学会会员。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她多角度研究大纲、考纲,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精讲精练,少时高效,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她潜心科研,承担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课题子课题“学习指导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物必修模块知识框架的构建与教学的研究”等。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全国、市、区获奖,并发表在学科核心期刊上。指导的青年教师在首届全国新课程中学优质课评选中获教学设计三等奖……

河北区首席教师 罗晓培

1983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为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区级学科带头人、区高中毕业班复习指导中心组成员。多次承担市、区级重要考试的命题工作,多年参加市教研室地理学科组组织的《地理总复习》和《高中地理质量监测》编写工作,多次在全市地理教师大会上介绍高三地理教学经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她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此,她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即使高三期间也很少留作业,尽量做到“当堂学当堂练”。她带的毕业班曾接受过一次专业潜能测试,大多数学生的测试结果都是“地理是第一兴趣”,她觉得,“这是我得到的最高奖赏”!

河北区十佳班主任 陶雪皎

陶雪皎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更是一名出色的政治教师。从2003年参加工作至今,她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共送走4届高三毕业班。2011年,她所带的高三(3)班被评为天津市三好班集体。

她注重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自信”是她给每一届学生上的第一节班会课的永恒主题。她对学生们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即使身处优越的环境中,也会垂头丧气、心灰意冷;相反,一个人如果充满自信,就能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机遇,使很多原本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艺术节上,她为学生制作“班级徽章”,向全校展示班集体风采;运动会上,她为学生呐喊助威,被评为“最投入的班主任”。

河北区十佳班主任 王 丹

任教9年来,她始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以活动为载体,建设“多元”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建立小组评比制度,形成自主管理模式;教学相长,享受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是她带班的三大特色。

第9篇:体育优秀教研组范文

三、能科学合理的坚持学生训练并向上一级输送人才及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在上好课的同时,能及时发现和培养一些体育特长生,注重学生的

个性发展。组织她们进行训练、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在训练中在班主任的配合下能克服困难,起早贪黑科学有效的训练,有时为了适应比赛环境,我和学生一起在雨中进行适应性的训练,使之在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由我所带的足球队在96——98年连续三年分获“小奥运杯”“紫荆杯”和中小学足球赛中第一名获得冠军杯从而荣获三连冠美誉。并在99年获得中小学足球赛第二名,本人也连续六年被上级部门评为优秀教练员称号。在2004×××首届软式排球赛中率队夺得女子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评为优秀教练员,同年八月在×××体育传统校田径赛中被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共同评为优秀教练员称号。并率队在市中小学游泳赛获得团体第二名夺得亚军杯一座。几年来同体育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共同合作多次在全区体育运动会上获得前几名的好成绩。并在2002——2003年连续两年,体育组发挥了优秀的团队精神积极组织编排了大型的团体操表演,从编排、训练到画场地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成功的获得了优秀表演奖和表演一等奖。2005年在全市中小学乒乓球比赛中夺得团体亚军。05年在中国足球长春百事球王争霸赛中,率队夺得分赛区亚军并夺得奖杯。几年来我先后为省体工队,省运动体育学校,长春亚泰,大连实德.市体校和市游泳队输送了大量的体育人才。为学校争得了无数荣誉。

假如我能够竞聘上岗,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和学习中。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一个科研型教师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目前,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