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精选(九篇)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

第1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关键字:中水污水回用

0概述

在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的时候,当今世界却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预计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缺水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节水是缓解这一问题较现实的办法,而污水回用是一条有效的节水途径。采用建筑中水系统,使污水处理后回用,有着双重意义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建筑逐步向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的同时,建筑中水系统成为建筑给排水的一个发展方向。

不少国家已着手建筑中水道系统的研究和实施,各国根据自己区域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的中水回用技术。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randCanyon国家公园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回用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的景观用水。美国在1975年的中水利用量占总取水量的38.7%,并以每年4%~5%递增。1977年,佛罗里达州建成一套200km长的中水系统为公园、高尔夫球场、校园、住宅区草地、冷却塔提供水源[1]。目前哥伦比亚城有1/3经生物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为城市杂用水;加利福尼亚州约有200余座中水工程,城市污水回用中水量占污水总量的31%。南非温得和克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450m3/d的污水回用作中水的系统。印度孟买已建成7座处理能力为150m3/d~250m3/d的中水工程,用于补充空调冷却用水[2]。英国需用淡水量以每年2.5%的比例增长,其给水量的1/3不得不取自含有污水处理后排放河流的河段。前联邦德国70年代时的地面水污染较为严重,所取河滩渗滤水和人工地下水都是地面水经过不同处理后,再经渗滤和回灌地下的。这说明英、德两国的污水回用是客观存在的[3]。日本在1989年有844套中水设施,东京市就有日处理量约为200m3的中水系统建筑物60余座。我国北京市目前已建成首都机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清华浴池等几十项中水工程,总设计能力约3000m3/d。大连、天津、青岛、太原、深圳等城市也先后建成一系列中水工程。《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新建的面积20000m2以上的旅馆、饭店、公寓等;新建的面积30000m2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型文化体育建筑等;按规定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住宅小区、集中建设区等都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现有建筑属前两项的可根据条件逐步配建中水设施。

1中水水源及用途

中水水源可取自生活污水和冷却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医院污水不宜用作中水水源。中水水源可分为3类[4]:A不含厨、厕排水,以冷却水、雨水、洗浴水为主的优质杂排水;B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C杂排水+厕所排水。

全世界人均用水量约为100L/d。加拿大埃德蒙顿市1994年人均用水量为434L/d,漏水率为4.8%;新加坡1994年人均用水量为135L/d,比1993年增加6.5%,漏水率为8%;1981年日本东京都人均用水量为250L/d,千叶县人均用水量为205L/d;广州市1997年为350L/d[5~6]。根据不同的处理程度、出水指标和各用途的用水水质标准,中水可作不同的用途,见表1。中水的最大用途是冲洗厕所,占使用量的90%以上。以东京都为例,冲厕用水为90.6%,冷却用水为3.0%,消防用水为2.4%,洗车用水为1.2%,清扫用水为1.2%,绿化用水为0.7%,其它0.9%。

表1各种用途用水水质标准

用途冲洗厕所空调冷却洗车、消防洒水北京中水

水质标准

国家美国日本美国日本美国日本美国日本

浊度/NTU20<5~3010<1010<5~1520<5~25—

pH—5.8~9.0—5.8~9.0—5.8~9.0—5.8~9.06.5~9.0

CODCr/mg/L—<20~60—<20~60—<20~60—<20~6050

余氯/mg/L—————>0.2—>0.2管网末端>0.2

硬度/(以CaCO3计)mg/L—<300~500300<300—<200~500—<300~500—

悬浮物/mg/L10

蒸发残渣/mg/L—<500~1000800<300500<500—<1000—

氨氮/mg/L—<20—<20—<10—<10—

ABS/mg/L<1<2<1<1<1<1<1<1~2<2

大肠杆菌/个/L—0~1———0~1—0~1<3

细菌总数/个/mL—<100——————<100

BOD5/mg/L—<10~20—<10—<108<10<10

色度/度40<10~5030无不30<20~3030<20~50<40

注:嗅除北京中水水质标准为无不外,其他各种用途用水水质标准皆为无异臭味。2处理工艺流程与水质

中水原水水质不同,处理流程也不一样。我国一般采用以下几种中水处理流程[7]:

流程1(物化处理为主)适用于A、B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处理或气浮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2(生化处理为主)适用于A、B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3(二段生化处理)适用于B、C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一段生物处理沉淀二段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4(物化+生化处理)适用于B、C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处理或气浮沉淀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日本、美国、南非等国还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消毒、反渗透等方法进行中水处理,其中日本在中水处理及应用方面较为突出,一些实例[8~9]见表2。日本中水原水多为生活杂排水,也有试验用水和研究用水。处理流程中多采用了活性炭吸附和混凝沉淀法。我国80年代起建立了一些中水回用试点工程并逐步推广,主要采用物化与生化相结合的方法,其实例[10~11]见表3。

表2日本中水处理利用实例

单位名称中水用途原水水质处理量/m3/d处理流程出水水质

东京工业大学长津田地区研究用水

冲厕用水生活杂排水pH7.7,SS250,BOD200,COD150,硬度614,氨氮191200原水活性污泥生化脱氮混凝沉淀砂滤活性炭吸附

栗田工业会社大楼冲厕用水冷却水pH7.7~8.1

BOD33~84

电导率390~840100原水快滤消毒pH5.8~8.0

BOD20~60

电导率<823

A制造会社总部大楼冲厕用水生活杂排水BOD200,COD150,SS250140原水油水分离旋转圆盘快滤活性炭吸附BOD5,COD5,SS1

日本住宅公寓芝山住宅区冲厕用水

垃圾箱

冲洗用水生活杂排水最大161原水活性污泥混凝沉淀砂滤臭氧处理活性炭吸附pH5.8~8.6,BOD10,COD20,SS5

神户制钢所机械研究所化学部门研究楼试验用水

冷却水研究楼排水140试验用水中和混凝沉淀反渗透活性炭吸附再利用

冷却水砂滤再利用pH6.7,电导率65,COD<0.5,TDS49,Ca6.8,Mg1.8,Cl-15.9

横兵国立大学冲厕用水

冷却水试验排水BOD20,COD20,SS20500原水过滤调节pH混凝沉淀2次过滤活性炭吸附臭氧杀菌BOD<5

COD<5

SS<5

大阪市公园局二级出水城市环境用水10000二级出水快滤去除ABS消毒

东京都中央市场芝浦处理厂

二级出水清扫水池

洗车冷却水150二级出水过滤

注:表2、表3中SS、COD、BOD、TDS、Cl-、各种金属含量、硬度、氨氮含量的单位是mg/L;电导率的单位是μS/cm;大肠杆菌的单位是个/L。

表3中国中水处理利用实例

单位名称中水用途原水水质处理量/m3/d处理流程出水水质

北京结核病医院冲厕所、绿化、洗车、景观、施工用水二级处理出水COD40~50,BOD10~20,SS30~40,氨氮4~10,余氯6~8,大肠杆菌<500200二级出水调节池管道反应器平流沉淀池过滤消毒COD12~28,BOD1.6~16,余氯0.8~2,大肠杆菌<5

首都机场冲厕所、绿化二级处理出水COD24.1,BOD9.7,SS18.7960二级出水调节池管道反应器(消毒)平流沉淀池过滤消毒COD12,BOD1.1,SS4.5

北京市劲松宾馆冲厕所、绿化、景观、喷泉浴室宾馆淋浴水COD33~103,BOD50~80,ABS1~2.7,大肠菌2500,油脂20.5~33.5,SS200~318120原水曝气调节池一级接触氧化二级接触氧化纤维球过滤余氯0.5~1,COD1~20,BOD0.75~10,ABS0.08~1,大肠杆菌<3,油脂0.3~1,SS<5

北京市万泉公寓冲厕所、绿化、洗车洗浴水COD150,BOD80,SS60120原水调节池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COD<50,BOD<10,SS<10

北京市亚洲大酒店冲厕所、绿化、洗车、景观洗浴水COD150,BOD80,SS60120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过滤生物活性炭消毒出水达北京市规定的标准

国际服务中心冲厕所、绿化、洗车SS100~150,BOD100~1501500原水调节池曝气池混凝沉淀砂滤活性炭吸附消毒SS<5,BOD<5,余氯<1

3中水的回用方式

3.1单独循环方式

单独循环方式是指在单体建筑物中建立中水处理和回用设施,这种方式不需要在建筑物外建立中水管道,但其处理费用较高。如日本电气大楼、日本电视大楼、北京劲松宾馆等。

3.2小区循环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大规模的住宅区、较新的开发区等范围较小的地区,区内建筑可共同使用一套中水处理系统和中水道。如日本八王子市多摩新城区、千代田区、大手町地区等。

3.3地区循环方式

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三级出水、雨水、河水等作为中水水源,供给某个区域的建筑或住宅。如日本新宿副都心地区、幕张新都心地区等。

4中水供水方式

中水的供水方式由建筑物高度、室外中水配水管网的可靠压力、室内管网所需压力等因素决定,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4.1简单的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所具有的可靠水压大于室内中水系统所需总水压时,可采用不另设泵和水箱中水供水方式。这种方式具有设备少、维护简单、投资少的优点。其水平干管可布置在首层地下、地沟内或地下室天花板下,也可布置在最高层的天花板下、吊顶内或技术层中。

4.2单设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的水压大部分时间可满足室内中水系统所需水压,只是在某一用水高峰时间不能保证室内供水时,可采用单设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压力较大时,可供水给楼内用户和水箱;当水压下降时,高层的用户可由水箱供给中水,该方式的水平干管一般为下行敷设。

4.3设置水泵和屋顶水箱的供水方式

当室外管网水压低于室内所需水压时,靠水泵抽水到屋顶水箱(见图1)。

图1设水泵和水箱供水方式

4.4分区供水方式

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为缓减管中配水压力过高,可将建筑竖向分区供水。低区由室外配水管网直接供水,高区通过水泵和水箱供水(见图2)。

图2分区供水方式

5经济性分析

污水处理作为中水原水,无疑增加了处理设施建设费、运行费和管道铺设费。但从长远来看,中水回用在经济方面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1)中水就近回用,缩短了运输距离,而且由于减少了城市供水和排水量,从而减轻了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的负荷,对总投资而言是经济的。

(2)以污水再生作为水源,经济上低于开发其它水源。为了取得水源,一些城市不惜远距离调水,取水费高达0.10元/m3(上海市)。由于水源的污染,一些水厂不得不花费重金将取水口上移。北京从怀柔水库引水修建的供水规模为100万m3的水源九厂,工程投资为7亿元,张坊水库总投资为7.2亿元。每天处理1m3污水的投资大约为1200元~1500元,处理相当于1m3自来水的污水投资约为960元~1350元(按80%~90%计),那么城市每日供应1m3自来水,不包括供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其总投资约为2160元~2850元,而中水处理工程造价约为同等规模上、下水工程造价的35%~60%。

(3)中水道的维护管理费低于上下水维护管理费,而随着上下水价格的提高,中水的成本逐步接近上、下水费。使用1m3的中水就相当于少用1m3的上水,同时少排放接近1m3的污水,这就相当于2m3的上下水的价格和维护费用,故利用中水是合算的。

(4)可节约用水,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中水回用可节省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商住小区设置中水系统可节水70%,研究单位可节水40%,民用住宅区可节水30%,日本某些建筑物节水率达76%。深圳市规定建筑面积大于2万m2的商住区,4万m2以上的办公建筑,日排水量250m3以上须设置中水设施。1992年符合此规定的有200项,可节水3.2万m3/d。

6结语

(1)中水道技术是污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在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应从立法、政策、宣传等方面加以解决。

(2)中水设施可设置在建筑的地下,以减少占地面积。中水系统设计和施工时应防止中水污染上水。中水管道与上、下水管道平行埋设时,水平净距应大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上、下水管道的中间。为了防止中水处理系统故障,应设以上水作为中水水源的切换装置。

(3)不断改善中水的处理工艺,尽量降低中水系统的造价和运行成本。在保证中水水质的同时,提高上水的水质,并拉开上水和中水的价格,以推动中水道技术的应用。还要注意解决中水对设备、管道的腐蚀和结垢问题。

(4)中水回用作为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将成为城市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首先在单个建筑中应用单独循环方式;并在一些新建小区中应用小区循环方式。走一条从小循环到大循环,从新建区向旧城区,从缺水地区到其它地区,从经济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路子,最终建立完善的城市中水系统。

(5)大力加强节水宣传和中水道知识的普及,改变人们认为中水很脏、都用自来水也多花不了多少钱的观念,提高用户对中水回用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Metcalf,Eddy.WastewaterEngineering.ThirdEdition.USA:McGRAW-HILLInternationalEditions,1991.1137~1139

2汪广丰.中水道技术的应用.西南给排水,1994,(2):21~23

3高明远.建筑中水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258

4范懋功.日本中水处理技术.西南给排水,1995,(3):27~29

5水处理技术录特别委员.カテダのエドモントン市の水道事情にっいワ.水处理技术,1998,(4):41~49

6水处理技术海外文献抄录委员,シンガポ一ルの水道事情にっいワ,水处理技术,1997,(8):49~52

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ECS30:91.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1992.7~11

8宇田川,等.杂用水道の现状.水道协会杂,1995,(6):2~21

9浦野平,等.排水再利用の现状と课题.用水と废水,1992,(2).11~25

第2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特点;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建筑领域来讲,人们对建筑工程技术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提高建筑工程技术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1 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在社会发展的早期,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比较低,建筑物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提供栖身之所。在这个时期的建筑物大多由石头和木材等组成,人们对建筑物的美观性没什么要求,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也不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对建筑物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结构单一的建筑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此时出现了砖木混合搭建技术。但是总的说来,在这个时期内的建筑工程技术发展也是比较缓慢的,这主要是因为砖木混合技术只需要工人将砖块和水泥混合到一起来完成建筑工作即可。砖木搭建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包括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增加了建筑物的使用时间。但是,砖木搭建技术也有一定的劣势,包括破坏环境,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等等。

总的说来,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建筑工程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也就比较低的。虽然也有一些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基本上为上流社会群体修建的,包括陵墓、园林等等。但是上流社会群体不是社会的主流,人民大众才是社会的主流,主流建筑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追求实用性。

2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新技术的出现促进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有绿色建筑技术、生态建筑技术、智能建筑技术等,这使得现阶段的建筑物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同时具有美观性和娱乐性。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现阶段建筑物的特色:

2.1 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技术指的就是在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等来减轻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具有下述优势:第一,减少资源的使用量;第二,减轻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三,维持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生态平衡。现阶段,环境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正在竭尽全力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建筑的出现可以避免建筑物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保证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建筑物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2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技术指的就是在建筑工程中融入各种高科技技术,利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建筑物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一个生态建筑项目的设计实现需要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建筑设计原理、物理原理、材料学一级气候学等等。生态建筑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此外生态建筑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节约能源。

2.3 智能建筑

随着经济大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中,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等。上述新技术的加入使得现代建筑具有了一定的智能性,具体来讲就是现代建筑中拥有了防盗系统、先进的电力系统和通讯系统等等,智能建筑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和便捷的室内居住环境。

3 建筑工程发展趋势

3.1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之下,现代建筑正朝着智能化和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第一,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计算机系统可以及时的向施工人员提出警告,避免严重失误的出现;第二,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透彻分析,进而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就可以提出更加准确有效的设计方案,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3.2集成化发展趋势

所谓集成化指的就是将建筑工程中的安装技术和施工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通过集成化可以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可以这样说集成化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趋势。

3.3精细化发展趋势

所谓精细化指的就是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建筑工程技术,提升现有的技术水平,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以钢结构为例具体说来就是,不断提升现有的焊接技术,这样就可以提升钢结构的安装质量,进而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对建筑工程技术进行精细化处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4国际合作趋势

世界各地的建筑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在全球化的热潮之下,建筑行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也逐渐增加。现阶段,好多国家重点项目都是合作项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融合不同国家的建筑特色,进而构建出别具一格的建筑。建筑项目的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建筑市场的竞争,还可以促进新技术的出现,从而使得整个建筑行业获得长远发展。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建筑工程结构单一,对环境影响较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建筑越来越多样化,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生态建筑不断涌现。未来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是对环境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资源消耗更小等等。掌握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可以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菁,余振榕.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民营科技,2014(01)181.

[2]张从海.探讨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江西建材,2015(08)74-75.

[3]陈伟.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2)129.

第3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 保温技术 趋势

中图分类号:TE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1-0163-02

1、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多。我国是资源短缺国家,也是建筑大国,建筑能耗水平远高于发达国家,随着国家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这一现象还将持续走高,加之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研究表明,一般建筑节能会在普通工程造价成本上增加5~ 7个百分点,这样的付出一般可通过节能效益在5年左右收回,但节能却能达60%,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护结构是能量消散的主要部位,可见,改善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对于建筑节能具有重大意义。

3、建筑护结构节能保温技术

3.1屋面节能保温技术。平屋面保温通常采用正置式或倒置式保温两种技术措施。其正置式保温是将膨胀珍珠岩、玻璃棉等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放置在结构层之上,防水层以下,成为封闭的保温层,具体构造如图1所示。此类保温构造复杂,工程造价较高,防水层的使用寿命较短且容易起泡等,必须增设保护层。倒置式保温层源于60年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其特点是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之上,对防水层起到屏蔽和防护作用,是屋面保温设计的大趋势,但其保温材料价格较高,具体构造如图2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置式保温屋面施工时必须控制其含水率约为自然风干状态下的含水率;在倒置式保温施工时应采用EPS板及聚氨酯泡沫塑料板等吸湿性小的憎水材料,并在其上铺设保护层。

3.2外墙节能保温技术。外保温、内保温和夹层保温是建筑外墙常用的复合保温形式。其中外保温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德国等发达国家,相对另外两种保温体系,该保温体系基本消除了热桥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及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长期考验,证明在采用相同材质、厚度的保温条件下,外保温要比内保温的热损失减少40%,并可同比增加2%-3%的室内使用面积,无论从建筑外装饰效果或是居住的舒适度及建筑造价等综合效益分析,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外墙外保温的构造如图3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外墙外保温在施工过程中基层墙体表面应除污、去灰,保持平整,粘结面积不得小于保温板面积的50%,粘结砂浆须抹在保温板背面,可采用点铺法或满铺法;为增加与基层墙体的粘结,保温板一面宜切成深10mm,宽10mm的凹槽,并将保温板表面除净,抹2mm厚聚合物砂浆,网格布搭接处用聚合物砂浆补充底层砂浆的空缺,不得使网格布褶皱、空鼓、翘边;门窗洞口四周网格布翻包,四角附加加强网;墙阳、阴角处两侧网格布双向绕角搭接,以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材料的热工性能。

对于外墙内保温及夹层保温,由于篇幅有限不在赘述,仅画出如图4、5所示的建筑构造。

3.3门窗节能保温技术。对于门窗节能保温方面,一般通过控制窗墙比(采光比)、改善窗框保温性能、增加窗扇层数、选择节能玻璃及减少冷风渗透等措施来降低能耗。

4 建筑节能发展趋势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等强制性规范确保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已逐步渗透到规划、设计及使用等环节,并呈现出如下趋势。

(1)在设计理念上呈现出从建筑单体节能向区域能源规划和城市节能减排横向发展的趋势;

(2)在节能环节上,呈现出从重视建设使用节能向重视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和优化运行管理纵向发展的趋势;

(3)在执行标准方面,呈现出从建筑节能定性化向建筑节能定量化发展的趋势;

(4)在材料方面,正朝着高效、节能、薄层、隔热、防水和外护一体化及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类对节约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节能必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建筑护结构的保温也将是一项长期战略工程。我们应当在建筑节能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力、地热及其他可再生的自然界能源,确保建筑节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爱华,关于建筑节能与墙体保温的若干思考与研究[J].城市建筑,2013(5):155.

[2] 程杰,郝斌,刘珊,刘幼农.建筑节能发展趋势分析与模式探讨[J].建筑节能,2013(8):97-99.

[3] 佟建波,权宗刚,浮广明,杨郑梁.浅谈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做法及优缺点[J].建筑应用,2013(4):37-41.

[4] 迟发文.建筑节能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5):113-114.

[5] 王蒙. 谈建筑节能墙体保温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J].山西建筑,2013(2):96-97.

第4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环境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向新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传统建筑材料生产方式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较大,与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目标相背离,因此,面临淘汰命运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环保型建筑材料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本文将以环保型建筑材料为核心,对其概念、分类、应用、价值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1 环保建筑材料及其应用

 

1.1 环保建筑材料分析

 

环保材料是建设绿色建筑的物质基础,不仅能满足建筑物的力学性能、使用功能和耐久性要求,更具有自然亲和性,可在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人类构筑温馨、舒适、健康的生存空间。环保型建筑材料不同于普通材料,在选用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原则(3R),二是选用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无毒、无害、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建筑材料或产品。

 

1.2 环保建筑材料分类

 

环保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能缓解建筑业高能耗的问题,还有利于环境保护,促使建筑行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环保建筑材料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墙体类、外墙保温类、节能门窗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节能材料。

 

1.3 环保材料应用分析

 

1.3.1 主墙体环保材料

 

主墙体环保材料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EPS砌块、模网混凝土和纳土塔空心墙板承重墙体几大类。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来源广泛,保温、隔热、隔声和耐性较好,强度高,易加工,便于施工,是唯一能够满足墙材革新和节能要求的墙体材料;不足之处是防潮效果较差,不易应用在寒冷地区。EPS砌块构造灵活,造价低,技能效果好,可浇筑混凝土,形成隐形梁柱框架结构。模网混凝土同时具备木结构的灵活性和混凝土结构的诸多优点,组装方面,施工速度快,能有效减轻建筑物负荷,增加建筑体的使用面。纳土塔板密度小,保温隔热效果好,而且属于非燃烧体,可提高建筑体的防火性能。

 

1.3.2 外墙环保材料

 

外墙环保材料的主要作用是保温,主要有矿物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硅酸盐复合绝热砂浆、水泥聚苯块和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等,材料的主要性能可见表1所示。

 

1.3.3 门窗环保材料

 

玻璃类有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镀膜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热导率低,保温性优异,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手段,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真空玻璃保温、隔热、隔音和透光折减系数要优于中空玻璃;镀膜低辐射玻璃能保证室内能见度,对红外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减少室内外热交换,达到节能效果,此外具有防眩、单面透视和提高舒适度等辅助效果。

 

门窗框扇材料有塑钢型材、塑铝型材和玻璃钢型材三类,塑钢型材比重低,热导率低,具有很好的保温性,抗腐蚀性强,还对噪声、地震、燃烧具有很好的抵抗性;塑铝型材保温性、刚性、寒热性好,不易产生结露现象,可用于大规模窗、高压场合、严寒和高温地区使用,不足之处是该类材料热膨胀系数较高,对窗体尺寸影响较大,可能会降低气密性;玻璃钢型材膨胀系数低,尺寸稳定,热导率低,保温效果好,同时还具有隔热、耐腐蚀、耐寒热等多项优点,应用范围较广。

 

1.4 环保节能材料应用意义

 

第一,改善了用户的舒适性。建筑物使用了环保建筑材料后,可实现冬暖夏凉的目的,改善建筑物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现代建筑屋顶涂刷节能材料、门窗采用中空玻璃、外墙体使用厚板隔热材料,因此其隔热性和保温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在天气极端寒冷或炎热时,其改善效果尤为明显,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第二,降低用户的成本。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后,能有效减少用户的成本消耗。仅以电能为例,同等面积的建筑空间内,若居住人口及用电习惯相似的情况下,使用节能型材料的建筑能减少30%的电能消耗,有效降低了用户的电费开支。

 

第三,有利于降低建筑行业的能耗。传统建筑行业具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特点,极大的限制了该行业的发展,应用环保建筑材料后,可有效改善以上问题,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满足我国关于节能减排新政策的规定。

 

2 环保建筑材料发展趋势

 

发展环保建筑材料,拓展其应用范围,是提升我国建筑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当前的应用现状,结合科技发展趋势及人们的需求,环保性建筑材料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

 

2.1 高效化与低成本相结合

 

环保建筑材料经过应用实践后,已经在建材市场取得了用户的信赖,在未来发展中,该类材料的优势性能将更加突出,实用性更强;同时环保材料的研发和制造工艺越来越成熟,材料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促使其向着高效化与低成本结合的方向发展。

 

2.2 环保性与功能性相结合

 

环保型建筑材料不仅要注重环保性,还要关注其功能性,只有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发挥环保建筑材料的价值。为此,材料研发部门应做好科研和应用等多方面的准备,保障建筑体质量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就建筑体而言,建筑物的护结构是最大的热损部分,这部分节能技术改造就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点,而护结构节能技术改造的实现需要依靠外墙保温材料的开发及应用。

 

2.3 注重循环利用

 

我国环保建筑材料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相关部门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技术。就我国当前现状而言,我国建筑业和工业废料利用率低,废料的乱堆乱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面积,造成环境污染,还降低了材料利用率。为此,建筑行业应努力发展相适应的砌块,因地制宜的利用工业废料和建筑废料生产砌块,变废为宝,达到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3 结束语

 

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体的功能,改善了用户的生存空间条件,还有利于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以及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可以说,发展环保建筑材料是我国能源战略实现的要求,是建筑行业实现产业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发展环保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有效促进环保建筑材料的发展。

 

作者:胡朝辉 王杰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年4期

编辑点评:

第5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业建筑;设计理念;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build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have been gradually out of the traditional plant construction design,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 building had the higher, the renewal requirement, the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content and form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age of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trend was brief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业建筑作为从事工业生产的活动场所,为保障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工业发展也促进了工业建筑的发展。工业生产加工出的新型建筑材料提高了工业建筑的质量与使用寿命,工业化的施工方法也促进了工业建筑改革的进行,工业建筑承载着工业化时代的文明成果,可以说工业建筑与工业生产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作为城市建筑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及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对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问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工业建筑发展史及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现状

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18世纪下半叶起源于工业革命最早的英国。随后蔓延到美国、德国以及欧洲、亚洲等几个发展较快的国家。20世纪初期,由于社会发展,技术更新,生产机械化,使得工业建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被人公认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我国鸦片战争后出现了工业建筑的雏形,但真正有较大发展是在解放以后。上世纪50~70年代的厂房大多在“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下指导建成的,工业建筑往往只考虑满足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空间的要求,较少考虑环境因素对人的关怀,结果工业建筑设计几乎成了生产设备构筑物的简单包装。工业建筑的形象成了“傻、大、黑、粗”,存在着土地利用率不高,耗能,环境污染严重,工作环境及生活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建筑也随之飞速发展;而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也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另外,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等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工业建筑在满足生产功能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之外,也与时展相适应,有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与发展趋势。

2.工业建筑的设计理念

2.1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观念

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从生态的角度去探讨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工业的发展之路。要求工业自身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需要对城市环境设计、节能、节地、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等问题给予极大重视,目前对工业建筑的各种生态化探讨,已开始在建筑设计的创作实践中得到应用。另一方面,指工业在发展变迁中,工业建筑的自我更新与延续。首先,建筑并不是一次性的易耗品,某些工业建筑往往因为经济发展、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原因,成为“旧建筑”,但其物质质量还能满足其他用途。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应重视对这样的“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使其最大限度的达到应有的实际使用期限。其次,广义的可持续性应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吴良铺先生在《建筑学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应该把技术与人文的结合作为21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一条原则,这也是解决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与艺术分离的重要途径。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也要求物质的可持续性与精神、人文的可持续性并存。

2.2工业建筑的“以人为本”

随着对以人为本理念的传播与认识,人们开始关注工业生产中人的感受及其余工作效能的关系。在工业建筑中的人们往往长时间地处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中,因而,工业建筑空间是更需要人性化关怀的场所,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宜人的空间环境可以减轻人们的工作疲劳,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相反,缺乏人性关怀的压抑空间(冰冷、单调、乏味),恶劣的工作环境(噪声、有害粉尘、拥挤、杂乱、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等)会使人们难以忍受,导致生理或心理的疾病,影响工业生产持久、稳定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还是从关怀人对物质空间环境的体验和感受上,都要求工业建筑及其环境应该像其它公共建筑一样,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3资源的节约

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业建筑设计应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非生产性设施用地比重等指标要求。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缩短工艺流程,推进工业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工业厂房设计也应由分散向集中,单层向多层发展。采用联合厂房将生产性质相近、联系密切的车间有机整合;在综合考虑功能的基础上,厂房设计应尽可能向多层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土地的效果。

3.当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新趋势

3.1工业建筑的高科技化趋势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的技术革命,不仅带动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也引发了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工业和具有相应高技术要求的工业建筑。如新兴电子产业中,生产计算机芯片的微观制造业工厂等,不仅产品生产具有高精密性要求,其生产环境也具有超洁净、防微震和空间灵活性等高要求。此外,新科技所包括的结构体系、节点方式和建筑材料的创新为工业建筑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创造以技术美为审美特色的工业建筑提供了条件。

由于工业始终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随相伴,工业建筑相应的技术性要求和超大空间等特性,也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因此,以体现时代特征的高新技术的物质形态来表现工业建筑也就更能反映出生产企业与最新科技紧密关联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工业建筑的发展很自然具有高科技化趋势。

工业厂房高科技趋势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的应用,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压型钢板生产工艺和能力的提高,也使工业厂房向轻质高强、结构体系大跨度、大空间、多层甚至高层、多功能方向发展;技术及设备上的发展也更好的满足了生产与管理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工业厂房艺术融合在一起,就使工业厂房出现了智能化的特点,人们就能获得提高工作质量的环境。

3.2工业建筑的趋同与多元化

科技的进步为建筑超越所在环境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保持生产空间所需的温湿度等物理指标,成熟的结构体系、建材和施工技术可应用于不同地点的每一个工厂,加上强大的现代资讯技术对于传播和复制的有力支持,使得现代工业建筑总体上呈现出全球性趋同化的发展。

3.3工业建筑的文化性趋势

工业建筑的文化性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公众面前追求良好形象,以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使工业建筑成为企业的形象代表,以物质形态来展示企业文化体征,突出企业个性,提升企业形象。从而在一些工业建筑创作中引入人文因素,开拓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则是工业建筑作为广义建筑学中的一员,在新时期条件下,对建筑审美价值和艺术性追求的新探索,也是关于工业建筑的文化性探索。

3.4工业建筑的综合化趋势

工业建筑的综合化趋势主要有以下方面促成。

1)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工业生产自动化的提高,使传统劳动型转为高技术型。为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2)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关注,使科研在工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3)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开发公众性开放空间的需求。

4)企业从社会进步的人性化角度,对生产环境中生活化空间的拓展。

因此,现代工厂除厂房外,往往还包含着办公管理、科研、展示,甚至健身休闲等文化设施,生产与生活、产业与科研、工业与民用等不同功能互相渗透与影响,使工业建筑不再仅以工业生产作为其单一用途,而且日益呈现出使用功能的综合化趋势,成为包容多类建筑的整体。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要求也不断发展,对工业建筑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工业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时不应仅仅考虑工艺流程要求,而要在其中体现出更多的文化关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要更多地考虑,要在工业建筑建筑不仅考虑外观的优美、个性、与环境相协调,还要考虑建筑内更多的人文关怀,为员工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工业建筑也要体现科技工业的发展成果,将这些科技成果应用到工业建筑中去,创造出适应的智能化工业建筑;当然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也是工业建筑设计中应注重考虑的。

参考文献

[1]蔡荣,浅谈现代工业建筑发展趋势[J].科技咨询导报,2007

第6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业 ;发展现状 ;发展方向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field of all walks of life have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mong them, and it is always in a state of continuous expansion. Conten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o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under the expansion have been discusse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 and prospect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正文:中国现阶段建筑行业处于持续扩张状态,建筑行业销售额的持续扩张是这种扩张态势的主要表现,同时从业人数的持续增加也表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扩张状态,除了行业销售额和从业人数的持续增长,行业内资质以上公司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等等这些都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建筑业行业正处于持续扩张状态。现阶段建筑业行业发展势头相当茁壮、旺盛,如不管其他行业的发展如何,建筑业行业的资金和劳动力始终保持持续流入,各类新型的相关建筑的公司不断涌现,很多出产值百亿的超大型超市被建筑业行业拥有并还在不断孕育,同时,经济界也很认同建筑业行业经济发展势头的茁壮与旺盛。只是,在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中国建筑产业的现状究竟是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辉煌,那么难以控制其继续发展,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行业内日益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原因是这段时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同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建筑业中,各种发展指标超前完善,其中工程建设成就尤其辉煌。一些要求严格的重大工程都由建筑业完成了,这些工程要求具有一系列超前的设计理念、复杂的结构造型、较高的科技含量,同时,它们在建筑施工时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因此,这些工程可以说是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建筑工程。当然,建筑行业的成就远不止这些,除了这种高消费档次的消费建筑,它还完成了上百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工程建设成就辉煌的基础上,建筑业行业的产业规模也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建筑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也在不断加强,它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使得自己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从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行业的发展成就当然不止这些,集体、民营建筑经济的崛起、国际市场开拓取得的新进展、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明显成效、监管体制的逐步健全等等都表现了我国建筑业行业在发展至今所取得的成就。

虽然取得的成绩很显著,但是在发展探究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建筑行业人才匮乏、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少、制度上尚未形成良性创新机制、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还很巨大以及政府监管也有待加强。说到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不得不提到很多和建筑业息息相关的行业,因为建筑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它的发展模式相对来说也比较粗放,而很多和建筑业行业息息相关的行业信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多数企业科研投入较低,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这些只是我国建筑业发展中诸多问题的一小部分,很多建设单位违反法定程序进行键鼠施工等情况比比皆是,他们规避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等情况较为普遍。很多可以避免的错误仍会时有发生,这些大都是建筑企业出卖、出错资质,围标、串标、转包、非法分包等情况的原因。在那么多的不规范中,建筑工程各方主体责任的不落实是最重要的,有些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监理企业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部门注册人员执业责任也往往落实不到位,这样就导致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基于这样各种的问题,很多相关人才外流,导致庸才增多,目前在我国建筑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3%,这样的数据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思。

各行各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说到建筑行业的挑战,它们面临高、大、难、新工程的增加,业主对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不足,技术工人短缺,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加剧等,这些挑战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都是很严峻的,也关系到我国以后的建筑业行业发展,所以说要努力克服现在所遇到的困难,尽量把握各种基于和迎接各种挑战。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进行的物质生产和艺术创作活动之一就是建筑,所以说现在的建筑具有全球化和地域化。其实建筑行业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全球信息网的建立和使用,世界交通的高速和便捷,世界经济科技的一体化,这些种种原因使得往日庞大的地球现如今变成了“地球村”。随着信息传递的日趋快速,各国的建筑文化、科技、艺术的交流、合作、渗透、融合、影响等也越来越快。建筑行业的这种全球化趋势使得我们可以快速的了解和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同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打击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建筑,这就需要我们做好舍弃,做到吸收国外好的建筑理念,同时也能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使得我国的建筑在不失时尚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特色。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建筑业行业发展除了全球化,现今也面临着严重的大型化、多元化、工业化、自动化、高强化、优质化、生态化、节能化和智能化等。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这主要是由于它的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也就表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长河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张纯红新世纪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J],重庆大学学报,2010,2,(4)

3:桂立平建筑市场发展趋势与挑战,[J],施工企业管理,2011,5

4:高洪亮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J],房地产业,2000,8

第7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行业;节约能源;低碳环保;建筑市场

绿色建筑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应运而生的,主要特征是节能、环保、节水、节电和节省建筑材料。诚然,很多人都把绿色建筑与建筑的绿化、美化结合起来,但是从本质意义上看,绿色建筑更多是一种未来建筑的发展样式,是一种科学概念。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环境生态观念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把绿色建筑作为建筑施工的主要目标,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人们思想的升华。总体来看,研讨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趋势做出分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就我国来说,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理解存在相当的偏差,集中表现为绿色建筑的本质诉求没有充分得以传播,绿色建筑的实现路径和形式没有得到科学的推广。同时,很多建筑企业和单位虽然打着绿色建筑的“旗号”,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只是“徒有其表”,而缺乏实质内容。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普及存在误读

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的建筑概念,也可以归类为生态建筑和自然建筑的范畴。将绿色建筑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的版图,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对于大自然、美好环境与和谐生态的需求,也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状况下建筑升级的必要性。无论是生产类建筑,亦或是生活用的建筑,都具有固定的样式和外观。传统的建筑在中国人的概念里一般都是方方正正、严密紧实的,而绿色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的采光、通风、透气等功能,根据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生态的和谐,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忽略建筑的外在形式。当前,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存在误读,错误的将绿色建筑与绿化、美化等结合起来,这是亟需破解的。

1.2 绿色建筑的推广区域存在差异

以我国为例,南北方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和设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由于冬季漫长而寒冷,因此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保暖、供暖设施的设计、开发;南方往往因为气候条件而注重防潮、通风设施的设计。这就是地域不同带来的绿色建筑推广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多样性和功能性。同时,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城市建筑,或者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其实这也是严重的误区。真正的优化级别的绿色建筑,并非只能在城市中推广,在农村地区同样可以适用。例如,我国很多传统农村地区的建筑样式,都是绿色建筑的雏形和范例,体现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爱护生态的基本绿色诉求。最为典型包括大草原的蒙古包、福建的传统民居、少数民族的吊脚楼、竹楼等。这充分的证明,绿色建筑与所在区域、地域关系不大,凡是体现绿色建筑本质的建筑样式,都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

1.3 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定体系不完善

绿色建筑是否符合标准和要求,是否与建筑市场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相一致,这是很大的问题。当前的建筑市场,可谓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很多唯利是图的建筑商为利益而严重牺牲建筑质量,往往打着绿色建筑的名号,但是建筑物跟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相差甚远。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由于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必须完善绿色建筑的认定、审查与评价的机制、体系。要知道,只有符合认定标准的绿色建材,才能发挥出建筑物节能减排、包含环境的基本功效,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的诉求。同时,绿色建筑的一个现状就是,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发展职责全在政府或建筑主管部门,这其实也是错误的思维。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普及是全社会的责任,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这一点必须区分清楚。

2 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导

前面已经提到,绿色建筑当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绿色建筑的概念、形式和实体仍然处于起步时期。但是,绿色建筑具备的优势,与当前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不谋而合的,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也就是说,绿色建筑比较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将绿色建筑作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样式,其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十分重大,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生产生活的基本诉求。

2.2 绿色建筑将根据低碳环保,节约能源

虽然现在很多建筑都打着绿色建筑的旗号,但是往往都是徒有其表,很难真正满足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展望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绿色建筑将更加符合低碳环境、节约能源和生态平衡的要求,更加体现“绿色”的概念。比如,随着绿化配置技术、绿色环保材料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准也必然得以提高。

2.3 绿色建筑的市场前景十分光明

建筑行业是一个大的产业链条,诸多的经济利益与之密切相关。就未来的趋势看,绿色建筑引发的建筑市场变革是指日可待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绿色建筑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成熟,必将为建筑市场的繁荣提供更大的动力支持。可以断言,绿色建筑市场的未来发展是十分光明的,绿色建筑带来的产业回报也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孙书明,李伟清,马容.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山西建筑. 2010(14)

[2] 高升,艾军艳.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的国外经验借鉴[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3] 孙书明,李伟清,马容.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山西建筑. 2010(14)

[4] 贺建邦.浅谈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方向[J].山西建筑.2010(23)

第8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K82 文献标识码:A

1 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意义

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种桥梁、水利工程、四通八达的公路贯穿各个省市。土木工程是保证人类居住和交通的支柱产业,完善土木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统一协调发展,成为目前土木工程的关注热点。人类为了争取生存,为了争取舒适的生存环境,预计土木工程必将有重大的发展。

2 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章节在经过笔者多年来的施工经验中得出些结论,并形成了文字,具体如下。

2.1 土木工程理论的发展

土木工程的发展包括两个部分,即土木工程理论和土木工程设计,理论是基础、设计是理论的体现,只有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让土木工程设计得到最大的进步。土木工程理论包括力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学科,需要对每个学科综合加固,切实保证理论基础的可靠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给土木工程带来了极大的飞跃,针对建筑、道路、铁路、桥梁、隧道等专业开发了相应的计算软件,这给土木工程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突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发展的信息交流得到了很好的进步,对于国家各个建设项目、甚至国际项目的优势理论都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2.2 土木工程设计的发展

土木工程设计和规划改变了凭借经验设计的惯例,趋利避害地全面考虑土木工程的安全、环境、经济等所有因素。随着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施工方法的出现,人类更有可能从事更大规模的土木工程修建,高层建筑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超高层、超大跨桥梁和大跨结构等大型复杂结构的兴建,结构设计呈现更长、更高、更柔的发展趋势。土木工程设计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的,随着对土建项目要求的增长,土木工程设计也更加向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只有把握好新技术、新优势才能把土木工程设计想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目前,土木工程设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形式、受力等方面取得了进步。

2.3 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体现在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三个方面。施工材料出现了复合材料高强钢材等全新建筑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双层中空玻璃、镁合金、镀膜玻璃、铝合金、各种节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为复杂大型土木工程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工程实施的设备、工具不断地向自动化、机械化、科学化发展,使得大规模复杂的土木工程不断发展并得以实现,推进了土木工程的科学快速发展。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主要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冻结法及注浆法等,也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我国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土木工程不仅要加强新型结构型式、新型建筑材料、新的技术手段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更要加强土木工程理论和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实现土木工程的更大突破。

3 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前文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已经阐述了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经过论证得出,土木工程理论的发展,土木工程设计的发展及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三者是息息相关的,互补关系,在具体施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不断得到施工人员的喜爱。

3.1 向信息化趋势发展

加快信息化建设并带动工业化,这是我们的国家提出的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信息化建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进行改造。通过信息化建设,使传统控制方式下一些较难实现的高难度项目成为可能,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界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的网络通信技术为背景的技术服务系统,工程设计的传统过渡到基于网络的并行设计和协同控制,解决这一复杂设计系统的管理与协调需要协同技术。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为只能建筑的兴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使人们获得投资合理,都将被纳入计算机辅助施工技术系统之中。

3.2向虚拟现实技术发展

沟通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土木工程提供了一种新观点和方法,结合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虚拟技术是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技术,让人仿佛置身在现实世界中,一方面,将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施工过程和方法可以很好的进行清算,其计算在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仿真、复杂的计算过程更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环境模拟技术及相应的实验设备是目前瓶颈耐久性土木工程研究。通过实现虚拟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最可能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方法受到信息接收者经验的限制,使得使用这种方法交流起来比较困难。虚拟技术是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可以将施工过程和方法很好的变现出来,通过虚拟技术的实现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未来最可能的发展方向之一。

3.3 向超大型土木工程方向发展

在21世纪,随着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出现,新的施工方法将更大规模土木工程建设、实现新突破。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生产优质水泥、纤维和玻璃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物浸渍混凝土混凝土发达,带来了土木工程结构,新开发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等。碳纤维的应用研究,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另一个重大突破。如何合理使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其他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也将朝着轻、强、良好的韧性和使用性能方面的开发,既从数量的高层建筑钢结构和用法的高性能材料需要进一步增加。

3.4 向地下、太空、沙漠、海洋空间发展

空间资源越来越紧张,开发地下、太空、沙漠和海洋空间是解决当前空间和土地资源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下空间开发逐步向深层发展,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将加强。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将有可能向太空发展。世界未来学会对下世纪初设想将西亚和非洲的沙漠改造成绿洲,研究开发使用沙漠地区太阳淡化海水的经济上是可行的方案。许多国家将建筑空间向海洋拓宽,船上设有小型喷气式飞机的跑道、医院、旅馆、超市、饭店、理发店和娱乐场等。

结语

综上所对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意义,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所述,土木工程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影响我国基本建设的行业,高新技术对土木工程这一传统专业的改造及影响。因而我们对土木工程的研究和实践也更加重视。

笔者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影响我国基本建设的行业,高新技术对土木工程这一传统专业的改造及影响。如何顺应这一科技革命与创新的潮流,并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型材料是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土木工程不仅要加强新型结构型式、新型建筑材料、新的技术手段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更要加强土木工程理论和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实现土木工程的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任秋荣,叶龙,李向召.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2011(12):150-152.

[2]李青柱.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浅析[J].民营科技,2012(06):181.

[3]薛扬欣.土木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J].山西建筑,2012(27):277-278.

[4]祝彩霞,刘慧.浅析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5):164.

[5]华力军.土木工程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2):236.

[6]江见鲸,江波.土木工程发展展望[A].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01(04).

[7]赵永旗,王婷灏.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第9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9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对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建构高层、大规模,甚至是大跨度的建筑,并且要求既要满足工程进度以及质量的要求,同时也需要保证成本的控制。

一、 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1.土木工程理论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与建筑相关的学科,包括:力学、结构动力学、统计学等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大型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上的充分应用,包括结构抗力计算到极限状态理论、材料特性结构分析等,使得土木工程在强大的理论基础之上快速、全面地提升和进步。

2. 建筑设计的发展

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用概率统计来设计和分析各种数据,如: 荷载值、材料强度值。通过对风力、阳光、地震等不同自然情况的综合分析,结合工程的选址、结构体系等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出可靠度极限状态的设计,得到工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等,以确保其满足现代土木工程的需要。随着土木工程理论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逐步发展,土木工程的设计和规划已经改变了以往凭借经验设计工程方案的惯例,特别是大规模的土木工程,运用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趋利避害地全面考虑土木工程的安全、环境、经济等所有因素。

3.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

1) 建筑材料的发展。

复合材料高强钢材等全新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应用。如: 碳纤维、铝合金、镁合金、镀膜玻璃、双层中空玻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玻璃钢) 、各种节能混凝土等新型工程材料已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它们在强度和耐久性上表现出优越性,为高层、大跨和结构复杂的大型土木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但是,这些材料也有其缺陷,如: 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成本太高,应用范围比较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 土木工程实施工艺的发展。

工程实施的设备、工具不断地向自动化、机械化、科学化发展,如: 同步液压千斤顶、直升机安装技术、滑模等先进技术的出现,使得大规模的、高层的、复杂的土木工程不断发展并得以实现。预应力技术是施工工艺中最为突出的技术之一,可以应用在大跨度、大开间等多层和高层建筑,还可应用于核电站、预应力储仓、桥梁结构、公路工程等等。

二、 土木工程发展趋势

1.精密化的理论研究

未来土木工程的理论发展趋势集中在力学,利用物理、化学、计算机技术对土木工程的不断应用,重点为解决数学分析与处理。现阶段,有些领域还不够完善,比如: 对于结构复杂的、流体介质等受力分析,需要进一步精密研究。对于土木工程中复杂的数值问题,还需要专门化的数学来解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可以模拟更复杂的施工情况。

2.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

土木工程的施工材料不仅要求质量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而且随着生态型建筑理念的发展,对建筑材料造成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上要求更高,需要发展新型的、高新技术、生态建筑材料,以适应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1) 生态建材的发展。

为了实现绿色建筑,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选用生态建材是最首要和有效的途径。比如选用环保材料、净化材料、可再生材料、循环使用材料等等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生态建材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人们居住品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效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实现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高的品质要求。新型生态材料的使用,在节水节电上进一步优化,节省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 抗震强度高的钢材。

随着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建筑的不断增多,对抗震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建筑结构使用的钢材逐渐向高强度化、极厚化、低屈服比、低屈服点等方向发展。日本的建筑抗震效果较好,值得借鉴。他们研究的具有高抗震设计的低屈服比和低屈服点的钢板,它们是采用调整化学成分和改建热处理工艺等方法制成。生产出来的低屈服点钢材可辅助结构和减震控震装置。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达到屈服点开始变形,吸收了地震能,从而防止主体结构的破坏。高强度的抗震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钢材的使用量,还为抗震提供了安全保障,是未来钢材发展的趋势。

3) 智能化的混凝土。

目前使用的高性能的混凝土,具有体积稳定性好、强度高、工作性强、耐久性好等等优点。这些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抗腐蚀性、抗冻性等优势,所以它们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较长时间的使用。最新设计的混凝土甚至可以使用100 年或者200 年以上。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能化的混凝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智能化混凝土工程材料是指混凝土工程材料能够接受某些环境信息,自觉地进行逻辑判断,同时做出能够相适应的混凝土相关材料。这种智能性的混凝土材料,可以根据工程的需要,维持和调整混凝土的性质,比如: 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等,这样可以防止建筑受到侵害,或者对破坏进行修补,或者当有危险时也可以警报。这种智能化的混凝土是未来建筑材料发展的关键技术,但目前还比较昂贵,研究的人也不多。相信随着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材料也将逐渐进入到土木工程的市场。

3.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发展

近年来,信息化已经普及,并且逐渐带动工业的信息化,必然也会对土木工程造成较大影响。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等,这些信息化技术不断渗透到土木工程中,并且涵盖了土木工程的全过程,不仅限于设计和施工,还有工程的物业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维护和建筑全方位的实时监控等等各个方面。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管道空间布线,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大型设备的整体吊装、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控制、建筑物的爆破等等。

4.防震与减灾

随着当前超大跨桥梁、高层建筑和大跨结构建筑物的兴起,结构设计呈现更高、更长的发展趋势。在很多的情况下,地震荷载已经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所以大型复杂的结构系的抗震设计及其相对应的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包括地震动的作用机理,建筑结构的抗震机理等。

三、 结语

我国正处于土木工程大力兴建时期,而随后的30 年后,将进入建筑物的维护时期,这就需要我们将土木工程信息化做大做强,才能为今后的建筑物的维护、监控等耗费较大的工作做足准备,土木工程的全程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土木工程在科学进步和人类智慧的共同发展下将会不断地前进,并将实现一个又一个飞跃,未来的土木工程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再创高峰。

参考文献:

[1] 庄实磊. 浅谈土木工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 11) : 272.

[2] 武月刚. 浅谈土木工程建设发展前景的几点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2012( 3) : 156.

[3] 任秋荣,叶龙,李向召. 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 制造业自动化,2011,33( 5) : 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