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外励志故事范文

中外励志故事精选(九篇)

中外励志故事

第1篇:中外励志故事范文

掐指算来,“2012最励志保安”已经是笔者听说过的第三个保安成才的故事了。

第一个是几年前在北大保安大队,采访一个20出头的小保安,他经过不懈的自学与努力,获得了该校的本科学历;第二个是几个月前,偶然得知在汶川大地震中含泪播报新闻的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赵普,之前曾是一名体育馆保安;最后,就是这位腾讯“最励志保安”了。

三个保安的故事,虽然各有各的艰辛,各有各的精彩,但共通之处在于:这三位,都是有文化的保安。不同之处在于,从保安到成才,他们学习的工具越来越先进,成才的时间越来越短。从保安到成名,赵普用了十几年,北大小保安用了3年,而腾讯“励志保安”,只用了半年。网络,无形中加速了这个成才的进程。

学知识读书,需要买书,需要时间,也需要钱。但有了网络之后,“保安们”可以大大缩短这个成本,他们只需要一台单位的电脑,亦或是3元钱的上网费,就能从网络世界中提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自己最想要的知识;另一方面,网络将学习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情,除了枯燥无味的课本,“保安们”还能从网站找到视频、PPT甚至课件等各种资料;再有,网络也增强了“保安们”的斗志。看着网上一个个励志新闻,稍微有点想法的人,都会有所触动,之后再有所行动;另外,网络也开放了人们的视野,让“贵贱”变得不是那么分明,平等、自由变得更加宽泛。

当然,网络再有用,没了“想励志”的保安,也总是徒劳。工具摆在眼前,是能工巧匠,还是拙手笨脚,还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有志向的人一定会继续涌现。这让我们浮想联翩,下一个惊动“马化腾们”的,又会是谁呢?

故事背景:

一名普通保安,竟然了惊动腾讯创始人马化腾。

近日,马化腾在微博上以一句“核实了,很励志的故事”让腾讯北京分公司20楼前台一个英文名叫Dream的保安迅速在网上蹿红。

这名保安是谁?他做了什么?

答案就是――这位从洛阳师范学院毕业后来北京求职碰壁,只能“落户”腾讯20层前台的小保安,成功转型,现已成为腾讯研究院的外聘员工,负责数据整理等基础工作。

第2篇:中外励志故事范文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一:

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向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最终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二):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教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教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明白,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一样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最终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三):

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波斯之前,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其中一个叫皮尔底加斯的大臣十分惊奇。问道:“陛下,那你带什么起程呢”“期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亚历山大回答说。听到这个回答,皮尔底加斯说:“那么请让我们也来分享它吧。”于是,他谢绝了分配给他的财产。期望是创造人生的路标,在任何时候都别放弃它。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四):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化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很多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经过他不懈的努力,马克思最终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五):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我的前途。他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仅有6个字,今日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悲痛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明白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那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密,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六):

不成功便成仁

对着电话那头,他歇斯底里地吼道:“不让百度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那就别干了!”不是脾气暴躁的人,这次却控制不住情绪,他狠狠摔了自我的手机。

从圣何塞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他眼神坚毅地看着窗外。飞机穿过朵朵白云,时而颠簸,时而又恢复平静。未来的创业生涯,就像这趟航班,会遭遇强气流发生晃动,但最终会柳暗花明。当时,他发明的ESP技术全球独一份儿。就凭手中的“金刚钻”,他就能揽下“瓷器活”,过上优渥的生活。但放着被别人仰视的硅谷工程师不做,他回国开创自我的天地。他坚信“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在这个令人振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不“折腾”一番怪可惜的。

1999年,他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百度公司正式成立。之后,他顺利融到第一笔风险投资金120万美金。九个月后,风险投资商德丰杰联合IDG又向百度投入1000万美元。这么完美的成绩单,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安然度过创业的三年危险期,公司进入平稳发展时期。业界内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企业谋求合作,每一天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当时,百度为门户网站供给搜索服务,凭这项业务,就能够稳稳当当赚钱。

这次,体内不安分的基因又开始蠢蠢欲动。在公司内部的董事会上,他提出一项惊世骇俗的方案:做独立搜索网站,并提出竞价排行的盈利模式。

这次,他却遭到董事会一致反对。刚刚迈过千禧年,中国互联网业正在经历从未有过的寒冬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互联网企业选择保守经营、稳扎稳打,不肯轻易对外扩张、拓展新业务,并且做独立搜索网站,门户网站这块就指不上了。你不给它打广告,它凭什么给你钱竞价排行模式听上去很完美、很光鲜,又不是短期内能搞起来的。比起逆流而上、奋力挣扎,人们宁愿安于现状。能躺在人家的鱼缸里吃现成鱼食,有什么不好凭什么还要去冒风险弄得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没钱没钱怎样行不能做!

那次会议,从午时两点一向开到晚上,不时发生激烈的争吵。他就像一头愤怒的雄狮,不断用事实和数据驳斥反对者的言论。会场气氛始终十分紧张,紧张得让人窒息。看来在董事会层面上,无法经过这个方案,他只好寻求股东帮忙。他联系几位大股东,也未得到一人的认可。他完全没了平时儒雅的风范,在电话里对股东吼着。最终有一个股东被他的执著感动,答应把资金投给他。他也破釜沉舟,把所有家当都压上去,大有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

他就是李彦宏,一个能够为心中梦想舍弃一切的人。只要看准目标,他就像一个射术精准的狙击手,一击成功。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李彦宏本人也跻身福布斯富豪榜前一百强。

你可曾为了实现一个信念,毅然放弃舒适的生活应对一致的反对声,你是否有勇气坚持下去只要看清前方的路,认准自我的想法是对的,就毫不犹豫地走下去。别管旁人会说些什么,事实会让他们改变看法的。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七):

松下刚刚陷入事业的困境,这天他无助地走在路上。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因为那时插头仅有一个。“你能不能快一点开灯,让我怎样看书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说好了,都过了30分钟了。”松下突然想:仅有一根电线,的确太不方便了,何不想个能够两用的插头呢他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就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试用品问世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供不应求,松下的事业也从此走上轨道,利润大增。遭遇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意的好机会。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八):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能够作证。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九):

李连杰的秘诀

最近,看了一期李连杰的专访。主持人问他,你的人生能够分为三个阶段:16岁以前,你是全国武术冠军;35岁以前,你是全国闻名的影视明星;此刻你又是第三个进军好莱坞并获得成功的华人。请问,你不断突破自我的人生动力是什么李连杰笑了笑,说,此刻我的片酬已经到达1000万美元,钱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符号。而支持我的事业不断攀升的,仅有一句话:为了将来不后悔。

“为了将来不后悔”,这看似一句十分朴素的话,却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人的一生,其实很有意思。有的人整天嘻嘻哈哈,不明白什么是后悔,欢乐是欢乐,却缺少一些检点。有的人优柔寡断,畏首畏尾,天天在后悔,事事都后悔,这说明他对人生缺少整体的规划。有的人珍视机遇,遇事果断,人生充实而忙碌,很少后悔。最终这一种人,是生活中的智者。

我认识一个人,他的条件很好。工作稳定,家庭稳定,收入也很丰厚。但当他得知南方的一个单位更适合他发展的时候,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原先的一切,踏上了新的征程。看来,任何一件事,都如一辆经年不用的马车。要打破已有的惯性,改变它的轨迹,不仅仅需要眼光,更需要一种超人的勇气。

后悔,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通病,是一种人生常态。我们虽然没有李连杰那样的魄力,但至少能够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想清楚,做到位。要明白,今日的努力,为的可是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坦然地对自我说:“我不后悔。”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十):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一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述,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述,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十一):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能够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能够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教师的帮忙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梦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十二):

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我的梦想,画自我想画的画,这也着实十分人所能的。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十三):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教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样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我,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十四):

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一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此刻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此刻仅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此刻仅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十五):

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以往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经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十六):

沈括上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那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先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所以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十七):

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应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最终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十八):

唐伯虎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我手下的窗户竟是教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十分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十九):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最终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二十):

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0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我家里偷偷搞。最终,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二十一):

贝多芬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完美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仅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我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我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

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我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能够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经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二十二):

高士其苦斗病魔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

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忙。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一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二十三):

桑兰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日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并且是头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十分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明白自我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我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期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我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期望!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二十四):

卡耐基微笑的力量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位平时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别人面前高谈阔论,说了卡耐基的许多坏话,他并不明白卡耐基也出席了这场宴会。

当时卡耐基正站在人丛中听他高谈阔论,这使得宴会的主人十分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而卡耐基却安详地站着,脸上挂着微笑,就好像什么也没听到的样貌。当那位说他坏话的商人发现他就在旁边时,感到十分难堪,正想从人丛中溜走,卡耐基的脸上仍然带着笑容,走上前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碰到了自我的老朋友。

就这样,那个商人之后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简短励志追梦故事(二十五):

凯伦凯勒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教师的教育、帮忙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 ·

· ·

· ·

· ·

· ·

· ·

· ·

· ·

第3篇:中外励志故事范文

1.1 何谓励志 励,劝勉:励志(勉励意志)。励行。奖励。勉励。励精图治。志,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牛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也读不腻,学不腻。励志”一词最早出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励志”意为磨砺心智、激扬志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的目标。墨子认为“志不强者智不达”,即为学须先立志,只有在心中确立人生奋斗的理想和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一个人要想顺利实现人生目标。必须锤炼意志和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最终达到。

1.2 大学生励志教育本质 “励志教育”,不是某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

2 当前大学生励志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大学生励志目标的缺乏 《高校学生行为准则》第一条中,提出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政治坚定、明确方向;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大学生一般为中学阶段教育的成功者,虽接受了多年的励志教育,但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仍会面临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一方面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较为满足,另一方面,对未来前途迷惘、自信心不够,学习动力不足、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现象。这种精神困扰最深层的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2 高校励志教育手段单一 部分高校变相挤压德育的课时,励志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主要集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体现之外,几乎是一片空白,高校励志存在励志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苍白、地位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局面。

2.3 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内容不充实、形式不鲜活 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一方面,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学生在课堂上讲小话、打瞌睡。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因缺乏正确的激励或引导不够,缺乏积极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不少学生虽然掌握专业知识,但却没有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问题、德行问题和品行问题越来越突出。

3 创新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途径

3.1 转变观念 实施励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转变观念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先学会做人,在此基础上学到知识、学会做事。因此,作为学校,应把励志教育作为学校的一种特色,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高校应通过励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应深入研究当前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励志教学融入到教学、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懂得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比较自信,积极进取,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完成育人的任务。这样从思想上根除目前普遍存在的励志教育只是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部门教师的事的错误认识,将励志教育建立一种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操作体系,从多种途径提高励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创新德育实践。

3.2 认真备课,将励志教育内容与所教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塑造完整人格,为以后工作打基础,是励志教育融入课堂的目的。在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科自身的结构和体系特点,通过认真备课,研究,看哪些内容与励志教育联系较紧密,寻求一个最佳结合点,使励志教育融入教材,将励志教育与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订出计划,同教学内容一样去完成,这样才能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课堂上,采用“三分钟励志教学”法 励志教学为保证有的放矢,应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性格瑕疵,并对症下药,在课堂中采取“三分钟励志”教学法。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与时俱进,这要求励志教育要将市场经济下一切生存法则渗透其中,形成励志教学的材料,如一位企业创业管理老师讲到企业效益时,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效益,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效益,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员工的工作热情。老师继而又问:员工工作热情的动力来源于哪些?这时老师很巧妙地将励志内容结合其中,他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上帝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上帝把他领进一间房子,这里的人都瘦骨嶙峋,一群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每人拿一把特制的汤勺,可勺柄太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汤饿肚子。上帝又把他领进另一间屋子,这里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喜笑颜开,他们围着同样的锅,拿着同样的汤勺却吃得津津有味。原来他们是在用长长的汤勺相互喂着吃。上帝说:“刚才那里是地狱,这里是天堂。”

学生听后深受感悟:一个人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办成许多事,但往往在一些特定场合,你会需要他人的援手,就用那根长长的汤勺的两端筑起你与他人沟通互助的桥梁;同时,也领悟到团结协作精神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从这个案例中,增强了自己今后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自信心。

当然,励志教育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我们结合学生讨厌灌输式说教的心理,将大道理融入有趣的小故事中。再如:在讲营销学中有关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时,适当穿插励志教育内容,给学生讲“秀才赶考”的故事。

故事的情节为:有位第三次进京赶考的秀才住店,考前做了两个梦,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秀才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解析是高墙上种菜为白费劲,戴斗笠打雨伞是多此一举,劝他赶快回家。秀才心灰意冷地收拾包袱。店老板听秀才如此说后乐了,帮他解析说是墙上种菜是“高中”,戴斗笠打伞是说明这次有备无患,劝秀才一定留下来。于是秀才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讲完了故事,我引导学生分析故事说明的道理,大家争相发言,有的从态度决定一切的角度理解。有的从一分为二分析任何事物的角度理解,讨论的热火朝天,在此基础上,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说:态度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想法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每个人都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个积极的心态。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儿哪儿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第4篇:中外励志故事范文

【关键词】中专教育 励志德育 结构建设 问题分析

中专励志德育就是指磨砺中专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志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中专学生在励志德育的教育中可以不断地鼓励自我、激励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升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志向。在传统的中专学生的励志和德育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以说教为主,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去深刻了解道德的作用,形成不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但是中专励志德育教育方法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坚强的意志力,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励志德育教学他可以将学生从规范德育的被动参与者变为励志德育模式中的主动参加者,这样身份的转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加深刻的发现自身的优点,增强自身的意志力,从而不断的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一、励志德育的含义

励志德育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能够通过自身的教育特点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动力,将传统的道德教育和励志教育相结合,让受教育者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并且激发自身的意志。励志德育强调每一个学生的内在道德素养和精神追求,它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意志力。除此之外,中专励志德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让学生学会去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和命运,从而来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目标,激励学生成为高尚的人。

二、我校励志德育的活动方案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普遍存在低效的现象,传统德育面临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为了探寻新型的德育途径和方法,我们学校把“中学生励志德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研究”作为今后一个阶段德育工作的主要课题加以研究,以带动学校德育工作创出特色。为了实现我校励志德育,学校将分以下阶段来进行

1.前期准备阶段。我校开展中专励志德育工作,从2011年12月开始到2012年4月。这一阶段我们组织学校的教师来进行相关工作的研究,我们通过参考大量的励志德育的资料和文献制定了我校励志德育的相关课题以及活动的主题。在此期间,我们还通过观察、座谈、问卷的方式来了解我校学生当前的人生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学生的道德水平状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找到了提高我校学生道德素养的方法,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增强他们的意志力。

2.中期实施阶段。从2012年4月份到7月份,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内,我校组织学生进行励志德育的活动。在此期间,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展开“寻访名人足迹”的活动,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搜集有关历史名人的励志故事和道德故事,也可以搜集当前的道德模范。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和认识到这些名人对社会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面临困难时的意志力。通过阅读这些名人故事,提高了我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修养,使我校文化氛围大大提升。在2012年10月份时,我校又开展了一次大型的励志故事演讲比赛,各班的学生通过搜集励志故事积极参加该比赛,在比赛中学生充满感情,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场比赛中,学生学到了名人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树立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从而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意志。2013年3月份,学校组织各班学生出一期以“纪念革命烈士”为主题的黑板报。学生要重点介绍斗山烈士革命园陵的历史故事,充分展现烈士不畏困苦顽强奋斗的英勇精神,从而以在班级和学校中营造良好的励志环境。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更为深刻的认识到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给他们的精神和心灵一次洗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还将以讲座的形式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进行相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找到发展自我的方向,提高自身的文化道德素养。

3.后期总结阶段。学生在参观完斗山革命烈士陵园之后,要学生写下自身的感受以及今后的学习方向。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对此次活动做出总结,用对活动的调查和数据研究来进行相关的结题审评工作。

三、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志向和志气,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在这次活动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畏困难的意志。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文化氛围中能够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拥有为目标不懈奋斗的动力和意志。

参考文献:

[[1]戴春平.高职院校励志德育[J].教育与职业.2009(14).

第5篇:中外励志故事范文

关键词:以学定教;随机点拨;情境对话;读练结合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是我在多年语文教学中孜孜以求的目标。下面我就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精读课文《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谈几点教学思考。

《范仲淹的故事》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胸怀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言行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为了简简单单、扎扎实实上好这堂课,我通过“品读感悟―勾画批注―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的环节,采用“以学定教、随机点拨、情境对话、读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步骤如下:回顾复述奠基础,咬文嚼字品故事,诵读诗文悟精神,拓展升华促立志。

整体回顾:课文讲了范仲淹年少时刻苦学习的哪几个小故事?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吗?再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学生则饶有兴致,娓娓道来。这样看似平常的教学实则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细读、品读夯实了认知基础。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替代,因此,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

接下来,我该和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咬文嚼字品故事了。首先请学生快速默读文章第二部分并思考:这几个小故事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请圈画出来,并简单批注,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此过程中,我不时点拨引导,学生静心品读、批注,对人物特点有了初步认知,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学生自主默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读故事一:只身求学。

首先引导学生围绕“只身求学”自主质疑,接着学生以读汇报并发挥想象,换位思考体会范仲淹求学之艰辛,再仿照文中句子说说范仲淹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又会如何克服。通过想象画面,说话练习这一环节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接下来,我适时地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并课件出示合作探究提示,再请各学习小组从其余的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共同学习,合作探究。老师则巡视、参与其中,并适时地鼓励、点拨,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平等中的首席。

文中故事叙述方式各有特色,因此我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采用个性化的方式汇报展示,并以多元评价激发学习热情。

比如,分享“划粥割齑”这一故事时,我侧重于引导学生品词悟句,积累语言。从理解成语“划粥割齑”“毫不介意”“和衣而眠”入手,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琢磨、推敲,体会范仲淹甘忍清贫之苦,发奋苦读的精神。

分享“谢绝佳肴”这一生动的情节时,我则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即兴表演,穿越时空,想象画面,透过范仲淹的言行体会他抵制的是舌尖上的诱惑,磨炼的却是坚定意志。就这样,学生入情入境地演着、读着、说着……在表演中感悟,在朗读中思考,在感悟和思考中,一个坚守清贫、艰苦奋斗的学子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

分享“闭门勤学”则主要以分角色对话再现当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却不为所动、一如既往、闭门苦读的情形,从中领悟作者巧用对比、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学到这,一位能忍羁旅孤寂之苦,甘生活清贫之苦,抵美味诱惑之苦,抗世俗浮华之苦,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却乐在书中的学子形象已经深深植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范仲淹日夜苦读呢?我的第三个环节――诵读诗文悟精神就水到渠成了。先引导学生思考:“范仲淹的远大志向是什么呢?你从他的远大志向中领悟到什么呢?”学生思考并畅谈感受,我再指导学生激情诵读范仲淹的豪言壮语,感受他的远大抱负;诵读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受其忧国忧民情怀,诵读“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感受人们对范仲淹的景仰之情。

第6篇:中外励志故事范文

[关键词]丑女故事 原型分析 人物设置 故事模式 性别价值观

当下丑女故事正成为全球青春励志剧的主流题材:《丑女贝蒂》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引发收视狂潮:始祖哥伦比亚版《丑女贝蒂》已将版权出售给35个国家翻拍:各版丑女故事均以压倒性的态势横扫荧屏。女主角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青年偶像。恰逢全球性经济危机,丑女故事更名正言顺的被标识上“青春励志”的注脚。

然而,仔细检视丑女故事的叙事模式,不难发现,作为“丑女成功记”的奇观故事,在“丑女通过个人奋斗一样能成功”的表层故事背后,依然通过灰姑娘式的性别价值观续写着都市童话,其所谓的励志精神在“丑女变美之后才成功”的关键情节上变得虚妄、形同悖论。

一、丑女故事原型分析

中国古代有四大丑女之说,女主人公分别是皇帝之妻嫫母、齐宣王之后钟离春、梁鸿之妻孟光和许允之妻阮女。这四位的容貌都堪称奇丑无比,如嫫母,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说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钟离春“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汉刘向《新序・杂事》);孟光“肥丑而黑,力举石臼”(《后汉书・梁鸿传》);阮女则在新婚之夜丈夫揭下盖头时,其丑陋的容貌把丈夫吓得拔腿就跑。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丑女故事中对女性之丑的描绘,极尽渲染之能事,从五官、身材、肤色、力气等方面来描摹“丑态”。在男权文化语境里,女性是作为男性的审视客体――被看的对象存在的,容貌自古就是女性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容貌丑陋无疑是价值缺失的失败者。古今中外各种版本的灰姑娘故事里,女性可以出身微寒,可以欠缺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但必须容貌美丽,善良纯真,容貌资本和道德资本――这是被王子(权力)爱上的充要条件。反之,一个女人相貌丑陋,“可看性”差,那么按照传统的性别价值观,作为客体的女性的价值就失掉了大半。

“丑陋”代表的是传统男权中心主义视角对女性基本价值的缺失界定,但四位奇丑无比的女性拥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高攀婚姻”的命运。于是,女性丑陋的容貌和命运之间的落差造就了丑女故事的奇观性。催生奇观故事的重要因素是丑女身上共有的特质:德行美好。嫫母貌丑而德充,屈原曾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内助有功”歌颂之;钟离春有经国之伟略,为齐宣王治理国家助一臂之力:孟光严格遵循妇德要求,对丈夫举案齐眉,阮女则饱读诗书,在“问德”的对话中把丈夫问得哑口无言。

在古代四大丑女的奇观故事中,叙述者毫无二致的采用了先抑后扬的笔调描述丑女的相貌和德行才智。这种笔调的抑和扬的分野背后,正是根据传统男权文化对女性价值标准――容貌标准和德行标准进行的价值判断。丑陋代表女性部分价值的缺失,德充则是另一种价值的充盈。两种价值判断的结果最终产生互补相抵,且德的崇高让女性价值一下子得到提升,以至于站到价值坐标的高位。四大丑女嫁的男子,不是帝王(政治权力拥有者)便是名士(文化权力拥有者),最优秀的男性通过婚姻方式对丑女的价值进行认同,其实正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观中的性别价值标准。在容貌与德行两种标准的角力中,德以获得“高攀婚姻”的胜利姿态。向世人昭示德之于女性的终极价值。

二、现代丑女故事中丑女之“丑”

与中国古代女故事中货真价实的“丑”相比,中西荧屏上的丑女之“丑”要大打折扣。无论是哥伦比亚版的《丑女贝蒂》,还是美剧《丑女贝蒂》,抑或是中国版的《丑女无敌》,主人公的容貌并非丑陋,只不过在美女如云的职场环境里,相貌平平的她穿戴显得老土而已:发型朴素、衣着落伍,加上标志性的黑框眼镜、耀眼的牙箍和纯真憨傻的表情。亦即这里的“丑”其实只是装扮风格上的朴素、落伍,除暴牙之外(暴牙的丑是暂时的、可矫正的),丑并不完全指向容貌,丑更多时候是针对着装的,因而丑的审美效果并不是引发观众对丑女容貌的悚然一惊,而是通过时髦(美)――土气(丑)的对比来引向对土气、稚拙的可笑、戏谑的喜剧感受。

为了渲染丑女之丑,在主要人物谱系中设置的男女均为俊男靓女,且衣着光鲜,前卫时尚。在视觉上,让“丑”以一种孤立无援的态势被众美包围,以直接的视觉对比呈现美丑对立,同时来造就“丑”的视觉奇观和搞笑氛围。

在叙事方面,“丑”发挥了设置重重障碍的剧情功能:因为“丑”,女主人公找工作频频碰壁,被现任老板看中也是因为她足够丑以至于不会让老板的公子在工作中心猿意马,因为“丑”,被男友漠视,被同事歧视、排挤、捉弄;因为“丑”,暗恋上司口难开。在丑女故事中,“丑”作为基本矛盾存在,“丑”左右了女主人公的命运走向,“丑”既定了女主人公曲折的生命脉络。由“丑”生发出女主人公在事业、爱情、生活方面的种种逆境,让人物在“不幸遭遇”中苦苦挣扎,上下求索,同时让主人公在与逆境斗争的过程中展示其善良纯真的性格心性。

但是,作为故事基本矛盾的“丑”的问题的解决却异常简单清浅。如上文所述,丑女之丑不在容貌鄙陋,而在穿着打扮方面的朴素落伍,因而“丑”是可以改变的、留有退路的。哥伦比亚版《丑女贝蒂》选用出身表演世家的美女安娜・玛丽娅出演贝蒂,中国版《丑女无敌》起用的是进入红楼选秀黛玉前八强的美女林汝欣饰演无敌,都为丑小鸭的蜕变奠定了基础。当贝蒂和无敌更换了发型、摘下黑框眼镜、穿上时髦衣装时,美女诞生了,丑女不复存在。丑女通过时尚的装扮轻而易举实现了华丽转身,随之而来的是其命运的突转,变美了的“丑女”和她一直暗恋的上司(老板之子)一起挽狂澜于既倒,共同拯救了濒临倒闭的公司,而老板之子也爱上了这位善良、智慧、有能力的美女。曾经的丑女最终收获了爱情、事业双重的胜利。

令人玩味的是丑女故事对“丑”的设置。“丑”的表达很节制,朴素落伍而已;但“丑”后果很严重,主人公因为“丑”遭遇种种“磨难”;“丑”的解决也很轻易,一次改头换面的精心打扮,人物便脱胎换骨,美丽动人起来。且容貌一变,“丑”的问题一解决,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即“丑”的解决就是故事矛盾冲突的总解决。

这种对于“丑”的分寸的拿捏,似乎说明创作者不敢拿观众的眼球和根深蒂固的男权标准开玩笑。向来只有美女与野兽、艾丝美拉达和加西莫多式的爱情,一旦王子爱上 了真正的丑女,不是神话的续写,倒是不符合生活逻辑和传统性别价值观的“奇观”了。丑女在变成美女之后才大获成功,无疑暗示了容貌对女性成功的重要性,也使得故事宣扬的所谓“励志”精神显得苍白无力。与中国古代丑女故事相比,体现出价值观的倒退。

三、现代丑女故事中的人物设置和故事模式

男女主人公的设置遵循了奇观故事的对立落差原则:

在容貌方面是有悖常理的帅男丑女模式,男主人公英俊帅气,潇洒倜傥,女主人公形象老土,走的是周星驰电影中的“四眼钢牙”路线,在视觉上易于产生笑的喜剧效果。

在身份地位方面,男女主人公是主从关系。男主人公是大财阀的公子,独立经营父亲旗下的一家公司;女主人公则出身平民,无所依待,且相貌丑陋,必须通过个人奋斗获得生存的一席之地。双方在权力格局上力量悬殊。但在故事的内里,并没有让男主人公作为全能的权力者高高在上凌驾一切,让女主人公以仰望的方式与之交流,而且通过大段情节讲述女主人公“忠勇辅主”来表现两个生活中都存在缺陷的个体的相互救赎。男主人公是个对工作缺乏责任感的花花公子,感情生活丰富,但常常遭遇麻烦;工作上受制父权,能力欠缺,多数时候要依靠聪明的女主人公来帮助解决问题。女主人公容貌欠佳,对于女性而言,在外形条件上存在着价值缺失,丑陋外表使得她在工作中(被同事歧视)、爱情中(被男友漠视)屡屡受挫,但女主人公具备众多优秀品质:善良、智慧、坚韧、忠诚。这些特质使得女主人公成为可信赖的、有力量的问题解决者,她能帮男主人公解决工作上的危机,并以善良感动花花公子,让其良心发现,心性转变。男主人公则通过赋权(信任女主人公后授予重权)、施爱,使得女主人公有缺失的、曾经充满挫败感的生命逐渐丰满完整。这是一对互补式的二元对立,无能的、虚弱的有性格缺陷的权力者与有能力的善良丑女,一方拥有的正是另一方的缺失的。两个生命个体以相互扶持、相互完善、相互救赎的方式相互产生价值,产生对话性。曾经的上司和下属(主从)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位置逐渐走向对等。

灰姑娘故事里,男女双方的位置设置始终是悬殊的,女主人公被后母捺在厨房里整日劳作。经由参加舞会给王子留下惊鸿一弊的印象而获得王子的爱,王子(权力)以俯身钦点的方式拯救了女孩,并给予女孩婚姻的归宿。在这种二元设置中,双方是单纯的权力者与失势者之间的施――受、予――得、拯救――被拯救的关系,这是一个善良美貌的青春女孩被权利青睐并钦点的故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故事,有浓重的男权意味。它更多体现出民间的平民变身梦想,平民男性希望通过积累知识或财富跳龙门,女性则希冀通过容貌获得高攀婚姻登上枝头。

与灰姑娘故事里权力者占主导的一元模式相比,丑女故事中,通过弱化女人的丑强化德才,弱化男人的能力强化其对女主人公的依赖,构筑故事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合理性,也体现男女双方在爱情中的交互性――在工作上女性为男性解决问题,救赎了深陷麻烦的男性;在感情上,男性通过给予爱与婚姻的方式,救赎了在爱情中常败的丑女。男女主人公在生命过程中的相互扶持与相互救赎,体现两种性别的对等和相互依存,是一种非男权的性别位置格局设置,有进步的女性主义观。

然而,在这个“丑女成功记”式的故事中,表层故事是善良聪慧的丑女在职场上能力非凡,大放异彩,最终成功。但值得关注的是,丑女并未以德才价值获胜。丑女在变脸之后,才和王子共同彻底解决了工作上的危机并获得爱情,故事前半部分所作的丑女德才价值的呈现和累积都在美貌这里变得尴尬而虚妄。有了美貌才获得最终的成功,容貌之于女性似乎是始终放不下的价值标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德才还是敌不过美貌,丑女成功记最终演变成美女成功记,故事从励志滑向了童话梦境。

第7篇:中外励志故事范文

1.表演的内容自己定。

表演的首要环节是选择内容。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表演的内容,促使学生广范围、多角度地自主阅读,从而自己选择出适当的内容。用英语去做表演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但是,有限的英语知识却局限了他们,同时也促使他们产生了阅读英语的内在需要。表演成功的愉快体验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去理解、揣摩故事的内容,又会推动他们进一步去阅读新的英语故事,以获得新的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外阅读的主体。

2.表演的人员自己组。

学生在选定了内容后,自由组织表演的“演员”,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找对内容同样感兴趣的“志同道合”者。为了照顾班里一些比较内向或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也会做推荐或自告奋勇地当他们的幕后导演。在寻找志同道合的表演者时,学生会交流自己阅读的英语故事,这便使学生手头有限的课外阅读资源“漂流”起来,让更多的同学“同享”一个故事。

3.表演的方式自己选。

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的方式有多种。我们可以因不同的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让学生体验自由表演的快乐,鼓励学生有大胆的表现。

(1)仿演。有些故事、绘本的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洁丰富,不需要做什么改动,便可以直接拿来作为表演的“脚本”。例如《The Tadpoles Look For Their Mommy》(《小蝌蚪找妈妈》)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便于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只要分好小组,提前告知表演计划,让学生自导自演,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学生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2)改演。有的阅读材料不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的,而是以阐述、铺叙的形式呈现的,对于这样的故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改编,把陈述的语言改成人物的语言或对白,从而表现人物的特点。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绘本《Giving Tree》,是以叙述的语言表达了父母为孩子愿付出一切的感人故事。学生根据原著进行自主加工,把它变成了适合表演的对白。以下是剧本节选:

Narrator:There is a big apple tree. She likes a boy. The boy is happy,the tree is happy,too. One day,the boy is not fine.

Tree:What’s the matter,boy?

Boy:I’m hungry. I’m thirsty.

Tree:Here are some apples for you.

Boy:Thank you.

Tree:Are you happy,now?

Boy:No.

Tree:What’s the matter,boy? Are you ill?

……

(3)创演。在实践中,我特别鼓励学生就阅读的故事进行大胆的创作,以培养反思阅读材料、运用习得的语言的能力。如故事《The Grasshopper》,由于蚱蜢懒惰和贪玩,最后在冬天被冻死了。学生读完了这个故事,心情比较沉重。考虑到学生的心情,我鼓励他们再仿编一个故事。有同学新编并表演了这样的故事:……蚱蜢到了冬天饥渴难忍,小伙伴们帮助他渡过难关,第二年蚱蜢吸取了教训……这个表演后来被评为“最佳创作奖”。

4.表演的评价自己定。

在检验成果之前教师可以设立最佳剧组奖、最佳表演奖以及其他的各项单项奖,对学生的表演加以肯定和鼓励。但谁得这些奖项由“观众”评定,评选的标准则由大家讨论制定。如以下“最佳表演奖”的评价标准:

新课标提出“在各类评价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作为观众兼“评委”,其他学生也必须阅读同学表演的故事,以了解梗概,从而具有评说别人的“话语权”。

第8篇:中外励志故事范文

一、?智慧引领,使生成更具引力

读懂文本,不仅要悟遣词造句之妙,还要悟布局谋篇之美,更要悟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情、理、意、趣之味。因此教师智慧的引领,读懂文本这样的生成才更具吸引力。

我在执教《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板书课题故意将“励”写成“立”,这时有学生提醒我,“励”字写错了!于是我随手用彩色粉笔在“立”字处改成了“励”。

借此机会我提问:“励志”是什么意思?有学生回答“励志”就是“立志”的意思。我继续追问“励志”和“立志”意思一样吗?学生都说一样。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题目中的“励志”改成“立志”,这样岂不更容易理解一些?我的这一个问题抛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反复阅读和小组讨论,孩子们觉得不应该把“励志”改成“立志”,“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而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呢?当然是成为一名画家。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他呢?是因为他受到了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所以,题目中只能用“励志”而不应该用“立志”。听着孩子们对课文这样深刻的体悟,我的内心泛起幸福的涟漪。

课文是敞开的文本,只有智慧地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欢快地写,不断感悟实践,才能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上述案例中教师智慧的逐步引领,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体验,便达到了阅读的最高境界。

二、?智慧引导,使生成更有魅力

教师与学生对话,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文化素养不同,目光及视点各异,很可能会出现“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的个性差异。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教师不必回避。学生暴露错误,不正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的突破口吗?如果以此为契机,进行教学资源的艺术开发和利用,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课外阅读课上,我给学生读故事《有裂缝的水罐》。听完故事,大家开始述说故事留给自己的思考、启发。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好水罐不如破水罐,因为破水罐既运了水,又浇了花,功劳比好水罐还要大!”发言的学生振振有词,又有几个学生连声附和,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学生对寓意缺乏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怎么办?能把这个“错误”演绎成“美丽”吗?稍稍犹豫了一下,我笑着征求学生的意见:“我们来开个小小辩论会,怎么样?”几分钟后,二十多位学生陆续走上讲台,分左右两边站好。辩论开始。偶尔我也插上一两句。有的学生从左边跑到右边,有的学生从右边跑到左边。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辩友”的启发下,打破了原来的思维,不断地修正、完善自己的思想。他们终于明白,评价事物要多找几个角度,这样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公正的。

随着辩论的展开,彼此思维的不断碰撞、融合,新思想诞生了。一名小个子男生说的话我至今铭记:如果你有什么缺陷,不要自卑,因为换一个角度来看,它很可能就是你的优势。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想办法将自己的弱势转换成优势。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意外”,不应看作是坏事,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意外”,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通过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帮助个别学生解决思维过程中的障碍,使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

三、?智慧引申,使生成更有活力

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新的课程观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引申,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

教学《槐乡五月》时,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五月的槐乡游览,一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待会儿把你最想说的与大家分享。”这样一问,把“课文写了槐花的样子、香味,槐花饭、槐乡孩子……”如此机械的初步感知变成了真切的“欣赏”景物:“我看见槐花真美!”“我听到槐花间蜜蜂在嗡嗡地唱歌,还有孩子们快乐的笑声。”“我尝到了甜甜的槐花蜜,还有那槐花和槐花饭,快把我香醉了!”……

在初步的感知之后,再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去诵读、品味文本的字词句。最后,播放槐花图片,让学生比较图上的槐花和诵读课文、用想象看到的槐花有何不同。有学生说:“图上的一树槐花很美,但我在课文中看见槐花一大片一大片,五月的阳光下居然有这茫茫的‘雪’,我都以为在仙境中了!”“图上的槐花美,但我看到的槐花喷香喷香,我都浸在香海中变成香人了!”……此时,语言符号所描绘的画面在孩子们心中活了起来,他们也真正感受到了阅读带给他们的美感和。

第9篇:中外励志故事范文

关键词:故事 班级 文化建设

一、引言

巴兆成在他的《生命奠基教育》一书这样阐述教育的真谛:学校即家园和乐园,教育即发现和尊重,教学即转化和生成,课程即唤醒和引领。在我看来:歌声、笑声和读书声,这才是学校;运动、舞动、心动,这才是教育。发现和尊重就能促动学生的内心。因此,理想的教育应该充满浪漫的情怀、人格的感染、气质的浸润、灵魂的沟通、精神的召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是将学校德育工作归纳为“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从而,“营造师生的精神家园,寻找学生的成长愉悦”就成为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们的学生只有三种:英才、雄才和干才。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这种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它与以往的人为管理、制度管理不同,既没有人治的霸道,也没有法治的强硬,更多则体现了一种软约束和人性化的关怀,它是新时代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班级建设的主要内容。一种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教育学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实现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在长期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充分意识到利用中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在教育学生时让故事说话,使学生能接受教育,不失为一种育人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让故事说话给出了界定。新籍华侨、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威廉・史密斯教授认为,“让故事说话基本原则是‘寓教于乐’以及‘先有正确无误的输入,才能有正确无误的输出’。”陈如丽老师结合其在英国学习的经历在《浅谈“故事教学法”》中指出“英国教育学家Andrew Wright(1995)指出∶“Stori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stories help children to understand their world and to share it with others.”

相信故事的力量,相信故事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比讲道理更有效。有人说:最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己去寻觅有意义的故事,难道不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吗?正如《故事知道怎么办》这本书的简介中所说的:“故事犹如通往孩子内心的幽径,故事中的隐喻可以作用于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行为发生正向的转变。如果一个故事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如实呈现孩子的心灵状态,并带着爱和鼓励,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或提供一个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孩子就会接收到故事中的讯息,令人惊喜的改变会由此而发生。”该书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以丰富的事例,讲述了如何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通过故事来化解孩子的各种挑战。故事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快乐,故事能抚慰孩子心灵,能源源不断给予孩子前行动力。故事能改变生活,故事能让生活更美妙。

二、让故事说话”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困惑

(一)小荷尖尖

孩子们不喜欢听大道理,但喜欢听故事。我连续给学生讲了十多年的故事,近三年几乎每天一个故事,但没有系统性。常常是在自己阅读的时候,看到适合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就拿到班上给学生朗读,有点逮住哪个讲那个的感觉。但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当老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讲(或读)故事,学生收获更明显。即说者有意,听者无心,慧者在行。《故事知道怎么办》这本书,让我更加相信故事的力量,相信故事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比讲道理更有效。老师每天至少要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孩子们都很喜欢,个别孩子也有了明显变化。但老师的讲述毕竟有限,如果同学们(家长)学会自己寻找适合自己或他人(同学或老师)阅读的故事,学会自己给自己“充电”,这不是很好的自我教育吗?

(二)沉思远行

故事能改变生活,故事能让生活更美妙。但是,学生只能等老师讲故事吗?老师为什么喜欢讲故事?老师的故事从哪里来?讲故事要有什么技巧?你和同学们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记忆中,你喜欢的故事有哪些?为什么这个故事能让你如此难忘?你能尝试给故事分类吗?当自己或他人取得成功,有些得意忘形的时候,该送什么故事?遇到失败或挫折,又该用什么故事来自我激励或鼓励他人?假如,把故事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身边的人,如果给亲人、班上的同学、老师,你会选择什么故事?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学习,每个同学都可以自己畅游故事王国;每个同学都乐意和他人分享故事――自己的故事、他人的故事、书中的故事;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能用故事来提醒自己或鼓励自己。故事在不知不觉地治愈我们心灵的一些创伤,故事在给我们不一样的每一天。

三、“让故事说话”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境

(一)故事引路

我每次一接班,都会对学生提出一个“静”字,并与学生一起朗读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从而体会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宁静才能够静思反省,修养身心,为官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静中自有一片辽源高邈的天地,在宁静中思考和感悟,才能“心骛八极,驰思万里”,为自己的才思寻觅到最适合的佳境。如果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在修身养性中吸纳天地灵动之气,也不能有效地谋定而后动,更谈不上计划未来。因此,潜心学习研究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和静养的心态。

(二)规则铺路

学生安静下来之后,我便乘热打铁,迅速拿出相应的班规――《班级公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