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比较文学教学途径

民族比较文学教学途径

一、教学目的

有的学者认为,比较文学缺乏切实可行的教学目的,“尽管从比较文学学科设立之初,众多学者都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称该学科为显学,为该学科能成为大学中文本科专业的必修课而欢欣鼓舞,但实际上一直以来比较文学在普通本科院校都面临着一个怎么教和教成什么样的难题”,“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到目前,不仅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而且也不像中国古代文学史等其他中文学科那样有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2]。比较文学的教学目的虽然并不是明确具体,但是基本的倾向是培养学生文学比较意识。树立比较意识不是一种泛泛的空谈,不是步别人的后尘,而是让学生培养一种创新思维,学好理论的同时,运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当前的一些问题,比较文学的教学不应该仅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应该结合地区实际灵活掌握自己的教学思路,民族地区的比较文学教学则恰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加入民族文学、民族文化的内容,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实现了比较文学的特色教学。没有具体可行的教学目的不一定是坏事情,如果一切都整齐划一,则限制了教学思路,使得比较文学教学成为一门枯燥的理论课程。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是少数民族地区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亮点,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一直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习俗,而且目前研究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人并不是很多,在目前学术偏向某些社会热点问题或前沿领域的情况下,这些拥有辉煌灿烂文化的民族更应该站出来宣传自己,这一点就更应该体现在自身的教学中。比较文学的讲授中跨民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一般的教材中都简短的略过了,我们地处蒙汉交际的地区,蒙汉两民族的交流融合的事实给我们提供很多研究和讲授的材料。

(一)影响研究

蒙古族和汉族存在许多的影响交流的事实,从古代就有匈奴、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互相学习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胡服骑射”的故事,赵武灵王赵雍大胆地向匈奴学习,实行军事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赵国实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唯一与秦国抗衡的国家。“胡服骑射”虽然是一场军服改革,但影响却是多方面的,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勇于革新的思想得到树立,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北方民族粗野豪放的性格对汉人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历史走进现代,生态主义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殊不知蒙古族的思想里从远古就有一种对自然的保护意识,从20世纪70、80年代到内蒙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可以了解到这一点。张承志、羌戎等这些在内蒙生活了多年的知青,蒙古族的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甚至成为他们日后创作的中心题材,张承志的《黑骏马》、羌戎的《狼图腾》等作品中都展现了他们对草原深深的爱,对蒙古人们的善良、古朴品质的讴歌,对原始游牧生活的向往。从形象学角度讲,汉族作品中的蒙古族形象,以及蒙古族作品中的汉族形象,都可以纳入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中。唐朝时期汉胡之间就有广泛交流,如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君不见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高适《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人十岁能骑马”,以及眼里“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等等都可以看出汉人对胡人的印象。《黄金家族的守望》这部蒙古族小说集中出现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有纯洁善良、任劳任怨、勇于追求幸福的蒙古族姑娘,有宽厚仁慈、热情好客、一心一意抚养汉族姑娘的老额吉,这些蒙古族作品中的形象完全可以拿来与汉族作家作品中汉族女性形象作对比,挖掘的内容将是非常多的。在比较诗学方面,蒙古族文学理论与汉民族文学理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既可以研究蒙古族的腾格里崇拜与汉族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之间的区别,也可将其纳入到比较诗学的教学案例中。

(二)平行研究

从平行研究角度在进行史诗对比研究时候,完全可以把蒙古族的史诗《江格尔》与其他少数民族及西方史诗的对比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尝试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比较文学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蒙古族文学文化的讲授,在民族地区的本科教学中如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会接触到蒙古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学习,如果比较文学教学中加入蒙汉比较的内容,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而且这种教学思路会很好地促进蒙汉比较研究及蒙古族文学文化与其他文化体系比较研究的开展,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大有裨益,还可以拓展教师的研究视域,提升教学素质。相对于全国的重点高校而言,民族地区的汉语言教学科研一直处于一种弱势的状态,如果实现这种特色教学,民族地区的比较文学教学将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亮点,而且这方面蒙汉两专业还可以合作,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三、教学方法

最后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有所创新就要求教学方法也随之创新。“比较文学概论课的内容具有很明显的层次性。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教学科目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有所不同。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用同样的办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的总体效果也就很难保证。”[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很好地展示出来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比较文学特色教学中也必须予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中展示给学生相关的文化资料、图片及影片,使学生有兴趣接受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对于比较文学理论进行课堂讲解并配以适当的案例,同时对于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讲解应该组织学生讨论以及论文习作的形式进行,这样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将知识转化为一种研究方向,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比较文学特色教学达到初步的设想。因此,比较文学特色教学教学方法随教学内容的变化随之改变,比较文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比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特点将比较文学讲“活”。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部分运用课堂讲授的方法,涉及到文学比较的具体案例,比如蒙汉文学比较方面,对于学生不太了解、不感兴趣的部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带来全新感受,最后配合学生讨论及论文习作使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创新。如此一个活的教学方法将使教学内容得到很好的展现,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要有多媒体教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讨论发言,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论文写作,应相对加大论文讨论力度,教师严格进行评议,这样学生就会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从这个角度讲比较文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比较文学的特色教学能够发展起来,它必然会成为比较文学教学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