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相互保险中区块链的应用

互联网相互保险中区块链的应用

摘要:2016年10月,工信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指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关键路径,揭开了区块链稳步发展的序幕。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的主题为“区块链”,此举进一步提高了区块链发展的社会意义,预示着区块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也日趋蓬勃,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区块链缓解互联网相互保险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危机问题,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区块链;互联网;相互保险;应用研究

1区块链相关概述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通俗地讲,区块链是用技术设计取代权威控制和情感信任,以此建立一种网络结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成为无数节点之一,进行认证、确权、交易、追溯和调整等一系列动作。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非对称加密算法、可追溯性、智能合约等特征,如表1所示。

2互联网相互保险发展现状及前景

自2015年1月原保监会印发《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并于2016年发放3张相互保险牌照以来,相互保险再次被推上了一个热潮。2018年10月16日,蚂蚁金服联合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推出了“相互保”,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60岁以下支付宝会员无需交费就能加入其中,获得10~30万元的大病保障。截至2018年11月,这一保险产品已吸引了超过1800万人参加。2018年11月13日,京东金融联手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上线了“京东互保”,开始低调内测。不过,“京东互保”很快于2018年11月15日下架,转入幕后,称将进行用户体验升级后再择期推出。目前,被保监会批准经营的相互保险仅有4家。根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年末,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覆盖近93亿人。中金公司201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相互保险市场前景广阔,预计10年后(2025年)相互保险市场份额有望达到10%,市场空间达到7600亿元左右。可见,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相互保险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光明。

3互联网相互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对互联网其他金融产品而言,相互保险的发展比较滞后,主要由于面临几个问题。

3.1互联网无法进行价值转移风险

价值转移是指将一部分价值进行转移过程中,涉及到的两个独立的参与者一方价值增加多少,另一方价值就减少多少,双方必须同时认可,而且最终的结果还不能受到任何一方的操控。虽然互联网很善于处理信息分享,却不支持这种价值转移,即无法传递货币。

3.2互联网相互保险无法达到信任共识,缺乏网络公信力

目前,互联网相互保险是需要一个中心化的第三方来做信用背书,第三方信用机构一般由一些政府组织或者一些大型集团公司来担任。将所有的价值计算都放在一个中心的服务器来做计算,不可避免一定会涉及到人的参与,难免存在信用风险,缺乏网络公信力。同时,相互保险商品的本质是一种对未来的承诺,而这种承诺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的信任之上的,鉴于保险主体与行业监管机构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而目前尚未构建一个相对完善、透明、可靠的信任机制,因此互联网相互保险无法达到信用共识。

3.3互联网相互保险的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互联网相互保险的会员也是相互组织的所有人,一方面会员加入相互保险后,一旦有保险得到理赔,自己的账户金额就会被扣减,如无法取得详细信息也无法验证真伪,不知自己交纳保险费的去向,就会质疑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扣款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同样由于信息不对称,平台对会员填报的信息是否真实持怀疑态度,在会员索赔时为了防止骗保而增加理赔环节,延长理赔时间,不利于会员及时获得保险金。以健康保险为例,被保险人的身体信息、体检信息、住院医疗信息均由会员提供,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很难全面核实客户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会对产品费率、理赔等环节产生不可预期的影响。因此互联网相互保险对信息公开和透明披露具有更高要求。

3.4互联网相互保险种类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互联网相互保险的发展拓宽了产品渠道,但相互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实际的风险转移需求。在以需求为导向的时代,应该定制个性化保险服务。因此,要求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需具备根据每位会员的风险水平厘定保险费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前提是掌握海量的数据信息。但目前,由于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存在信用共识与信息安全问题,导致互联网保险差异化定价与个性化定制难以实现。

4区块链在互联网相互保险方面的应用

4.1区块链解决价值转移问题

区块链是一种价值传输网络,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账本,每个节点都可以显示总账、维护总账,不能篡改账本,除非控制了超过51%的节点,但这是不可能的。网络中所有授权的参与者都保存者一份完全相同的账本,一旦对账本进行修改,全部副本数据也将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全部修改完毕。分布式账本中的每一笔交易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时间戳,可解决价值转移问题,同时可以防止重复支付的产生。

4.2区块链解决信用共识问题

区块链表现为一个不断增长的分布式结算数据库,能完美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信任危机。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是一种智能化信任。区块链用算法证明机制来保证这种信任。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互相验证的公开记账系统,可记录所有账户发生的所有交易。每个账号的每笔数额变化都会被记录在全网账本中,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信任的环境下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与费时费力的其他工具技术相比,它能实时自动撮合、强制执行,而且成本很低。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区块链实际上是用基于共识的数学方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并完成信用创造。

4.3区块链保护信息不被篡改

区块链中通常使用哈希算法,哈希算法的使用可以从根本上保护信息安全,不被篡改。通过检查哈希值是否改变可以判断区块主体中信息是否被篡改。互联网相互保险采用区块链技术,以智能合约形式存在,保险人的披露信息和每一位投保人的风险状况,都被实时记录在区块链上,不可篡改;被保险人的既往病史,健康诊断报告,机动车的牌照及过往的交通事故等信息也全部记录在册,可有效降低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4.4区块链能够建立网络公信力

区块链公信力在网络上会有许多独立的节点,每一节点都有一份备份信息。区块链网络公信力是不可篡改的,任何节点企图更改信息都会被其他节点发现,而更改的节点不会被确认,就会立刻丧失公信力。在区块链公信力模型中,区块链不制定政策,它只是一个公证人的角色,是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建立和执行政策的工具。区块链的作用是帮助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更快速和准确地让政策被全体保险参与者所接受与认可。

4.5区块链对信息传递进行加密

在区块链中,使用公钥和私钥来标识身份(信息发送者:用私钥对信息进行签名,使用信息接收方的公钥对信息加密;信息接收方:用信息发送者的公钥验证信息发送者的身份,使用私钥对加密信息解密)。假设互联网相互保险区块链中有保险人和投保人(在相互保险中,成员往往既是保险人又是投保人),投保人想向保险人证明自己是真的投保人,要进行索赔申请,那么投保人只需要使用私钥对文件进行签名并发送给保险人,保险人使用投保人的公钥对文件进行签名验证,如果验证成功,那么就证明这个索赔申请一定是投保人用私钥加密过的。由于投保人的私钥只有投保人才能持有,就可以验证投保人确实是本人,可有效提高理赔效率。

4.6区块链解决保险需求多样性问题

保险的本质是基于大数法则进行风险分摊的一种风险管理方式。互联网相互保险可以利用区块链记录的数据进行更严密的精算分析,将保险需求进行进一步细分,发展符合大众个性化需求的相互保险产品。同时,通过简化条款和投保流程,提高相互保险的覆盖率和渗透率。利用区块链的不可逆性和时间戳功能,能够在更多信用信息缺失或高风险的领域开发保险产品,满足社会的保险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巍.“区块链+保险”的现状、关键问题和未来展望[J].上海保险,2019(9):47-49.

[2]王和.保险业区块链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N].中国银行保险报,2019-11-11.

[3]井一荻.区块链在互助保险领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9):350-353.

[4]陈辉.相互保险:开启保险新方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

[5]周雷,薛雨寒,刘露.区块链技术助力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J].金融理论探索,2018(6):61-69.

[6]徐明星,田颖,李霁月.图解区块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作者:王厦 李宝双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