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拨付资金的不断增加,相应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行政单位掌握社会的公共权力,事业单位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为社会提供服务。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提高财政拨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以及全面系统地实施,导致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并使绩效评价结果具有实际应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在含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和效率进行的科学的衡量和评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本质上是财政绩效监督实现的基本方法和管理手段,即以提高财政拨付资金分配与使用绩效为目的,按照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要求,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合规性监督和反馈,从而落实绩效责任,实现绩效目标。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绩效监督的管理手段,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与战略发展规划的协调性;(2)财务管理状况和会计信息质量;(3)财政资金收支及使用情况;(4)资产分配、使用以及处置情况;(5)绩效管理相关制度规定等;(6)需要评价的其他内容。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不足

1.缺乏完备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借鉴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必须依靠立法的支持并加以制度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遵循地方政府或财政部门所制定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工作分散在各部门,存在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随意性较大、实际操作性较差等问题,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确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章可循。

2.缺乏统一的绩效评价主体。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有各级财政主管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以及一些专家组等,评价主体不统一,没有一个专门的、权威性的绩效评价机构统一进行绩效评价工作。并且,各级财政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在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具体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绩效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和可对比性,缺乏统一的绩效评价主体是无法进行全面绩效评价的根本原因。

3.缺乏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才能衡量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高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并运用了一些绩效评价指标,但都不够规范和系统,指标运用还不成熟。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导致绩效评价工作难以衡量。比较常见的问题如建立财务会计指标、缺少具体业务指标,侧重历史指标、忽略未来发展指标,建立综合性指标、缺少单项性指标,缺少未来预警指标和社会、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等。如何全面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管理水平,是当前绩效评价工作的难点。

4.缺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是绩效评价体系得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是简单地形成绩效评价报告并建档保存,并没有合适的运用渠道,不仅绩效评价无法对相关部门和人员产生激励效用,而且对于财政资金支出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责任人没有任何直接约束,导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极大地限制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持续开展。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改进对策

1.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面的立法,将各地方政府依据本地情况制定的管理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统一进行规范和执行,确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例如,在预算法中加强各级政府预算管理方面的立法,明确预算绩效管理职能。另一方面,成立具有权威性的国家及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各项财政支出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明确评价对象、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程序等,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引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第三方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财政资金使用的最优化配置,实现财政资金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果仅由各级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很难全方位地反映财政支出的实际效益与效率。因此,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组织机构,作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执行主体,负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体工作的实施。这个绩效评价组织机构可以通过成立专家组直接组织实施评价,也可以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实施评价,从而确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3.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围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预算收支情况以及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具体可以分解成如下指标:(1)经济效益指标,如内部收益率、投入产出率、净现值率和项目盈利能力等指标;(2)财政资金支出的合理性指标;(3)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指标;(4)预算执行情况指标,例如资金拨付率、资金使用率等;(5)社会效益指标,即对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的指标,如就业增加率、社会服务满意度、收入提高率等;(6)资源利用指标,是指财政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利用的数量和质量成果指标,如设备利用率等;(7)发展潜力指标,即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增长、发展目标增长情况的指标,如经费自给率、资产增长率、收益增长率等。另外,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复杂,还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灵活采用不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量化指标。

4.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各单位的管理责任密切结合,强化责任落实。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具体包括:绩效计划评估、财政支出的实际执行与绩效评价标准的对比分析、未完成绩效目标的情况说明与调整方案。一方面,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目标管理考核结合,通过绩效评价法律法规对绩效评价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以及相关责任人加以监督和约束,对违规者依法进行处理,逐步完善财政支出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增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四、结束语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的绩效评价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有效方式。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待在全国深入开展,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余一慧.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交通财会,2013,(5).

[2]张友斗.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监督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作者:董作新单位:东海县科教创业园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