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探析

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探析

摘要:基于目前怀化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本情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需要对其进行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本文从学科竞赛、协同育人机制、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实践,提出了一种基于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愈发迫切[1]。怀化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首届招生人数为85人,2009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至今共毕业学生1250余人,是部级和湖南省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实施“一专业一特色”计划,扎实推进专业认证。学校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紧跟技术发展前沿,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为湖南及周边区域培养具有扎实的通信基础知识与技能、能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相关设计、技术开发及设备维护等工作的工程人才,成为区域内有影响、有特色的一流通信工程专业。本文从学科竞赛、协同育人机制、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实践,提出了一种基于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2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卓越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强化应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专业通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一流课程建设,实现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紧跟时展要求。紧跟通信科技发展前沿,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坚持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并举,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化课程质量标准建设;瞄准行业岗位标准,强化学生专业与职业技能训练[3]。全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显著改善信息化教学条件,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国内优质慕课资源共享,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变革适应信息化教学要求[4]。

3改革措施及成效

3.1协同育人机制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提升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根本任务,以创新合作机制为保障,积极探索和构建校企、校地、校内协同育人及国际合作育人机制及措施[5]。近四年来,本专业通过学校、合作企业、社会(就业单位)三方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成才的运行机制,校企、校地、校内合作双方“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管理和监督教学质量”的合作模式,构建“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发展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面向岗位的实训平台”课程体系,实施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资源共享等协同育人项目,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采取了共创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共建理论与实践课程新体系、加强师资培养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构建校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先后与大唐移动、北斗导航等多家企业开展教学资源等多方面专业共建,开办有“大唐班”、“人工智能学院”等,拥有湖南省“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10余个省级育人支撑平台及一流实训中心。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构建了“一中心三共同五平台”的实践培养体系,共研了符合信息技术产业需求的课程新体系,建立了21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承担了18个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实训项目,培养了专业教师,使“双师型”专业教师达到76%以上,共建了《TD-LTE原理及关键技术》等10门课程资源,制定了《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管理办法》等多个协同育人管理制度。依托校企共建的“怀化学院与大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共建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怀化学院与金升阳(怀化)有限公司共建的湖南省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技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北斗+众创空间”、“AI智慧工场”等校内实践基地。定期举办校企合作论坛,加强了校企交流,使合作形式显现多样性,学生培养质量和办学声誉深受社会认可和赞誉。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双主体”办学模式,积极引入企业人才、技术及信息资源,完善学生实践训练、跟踪考察、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在本地企业的协同育人方面,本着“融入社会,提升素质,实践成才,全面发展”的培养理念,全面推进与当地的协同育人工作。一是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的服务建设工作,为地方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强化与地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二是鼓励师生参与地方调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三是鼓励师生协助地方信息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提高科技转化能力。四是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社会导师制,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通过这些措施,师生共同完成了“怀化通道源田生蔬菜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项目”、“溆浦乐园竹业重组竹压机测控合作项目”等校地合作项目20余项。这不仅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还促进了怀化市及周边区域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和社会经济发展。积极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社会导师计划,共有480余名学生得到社会导师的职业指导。在校内协同育人方面,本着“联合培养,共同提高”的培养理念,全面推进与校内各二级学院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协同育人工作。通过与其他学院联合申报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上,积极组织本专业学生参与“基于‘北斗二号’和无线系统的武陵山片区森林防火监测系统的研究”、“水电气暖四表联网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20余项平台项目研发工作,提升了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达到两个学院协同育人的目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产教融合、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深入实施校企合作计划,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探讨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提高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

3.2学科竞赛课程化

专业技能竞赛课程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卓有成效。通过专业技能竞赛课程化培养及实施[6-8],整体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学生参加电子设计、通信应用技术等专业学科竞赛成绩一直居于省内前列。近三年来,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1项,省级二等奖24项,三等奖22项,优胜奖23项;获湖南省大学生DV作品竞赛一等奖4项,2等奖8项;获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承担省教育厅“北斗微小课题”20余项,11名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3名学生获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

3.3丰富第二课堂

3.3.1建立专业辅修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9-10],建立专业辅修制度,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学生自主选择职业技能模块作为辅修课程,发展并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素质。通过职业技能模块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近年来,60%以上的学生参加合作企业开设的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对口就业率达60%以上,学科竞赛成绩居于省内高校前列。3.3.2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动专业应用仿真软件、仿真实验室等信息化条件建设。目前,本专业拥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其它专业实验室5个,仪器设备及软件资料价值达4000万元。3.3.3管理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并实施了涵盖本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20余个,有力推动了教学质量自我管理。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改革教学质量监督和反馈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支撑条件建设。3.3.4推动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标准适应国家产业发展需求,课程内容对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佐教学。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学考核方式改革。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倡导“翻转课堂”教学,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3.3.5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课程嵌入人才培养方案;利用各实践实训基地(中心)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创新创业教学。大力开展促进学生“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为学生原始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指导及宽松包容的环境支持。

4结束语

本文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学院内部组织结构,打破传统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刚性的教学管理制度,设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向,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谷婷 单位:怀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