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农经济发展出路

小农经济发展出路

[提要]小农经济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封建”和“落后”的代名词。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大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在工业现代化与农业保守落后抉择之间,有学者提出“去小农化”,发展大型的合作化农场,走规模化道路。小农经济能否继续存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本文从小农的命运、小农存在的理由以及未来小农的出路等方面谈谈小农存在的意义。笔者认为,不管时代怎样发展,小农经济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关键词:小农;小农经济;小农的出路

一、从小农的命运说起

当今,小农的发展及其命运问题始终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所有的农民当中,小农不仅一般说来对于西欧是最重要的农民,而且还给我们提供了解开整个问题的关键。只要我们搞清楚了我们对小农应有的态度,我们便有了确定我们对农村居民其他组成部分的态度的一切立足点。”在资本全球化、市场化、自由化的扩张和发展过程中,小农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因而,当下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小农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在社会和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激进派认为小农经济必然灭亡。农业社会化就是通过农民进城,土地集中、规模化的途径来实现的,而这种做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灭小农,取而代之的是农场主和工人;另一方面温和派认为在保留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成分,小农经济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它创造着小农阶级的生存和乡村再生产的条件,它并不遵循资本主义规则。温和派更多的是强调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从目前的文献著作等参考资料来看,激进派占了上风,温和派占了下风。但不论是哪一方的观点,笔者相信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希望国家对小农经济的发展道路问题能给出一个系统的设计方案。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无止境地分散,生产者本身无止境地相互分离。人力发生巨大的浪费。生产条件越来越恶化和生产资料越来越昂贵是小块土地所有者的必然规律。对这种生产方式来说,好年成也是一种不幸。”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恩格斯也批评了法德两国共产党对农民作出的保留土地私有制的承诺是一种“空头支票”,而且违背社会主义的原则,“我们的小农,同过了时的生产方式的任何残余一样,在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他们是未来的无产者”。“我们党的义务是随时随地向农民解释:他们的处境在资本主义还统治着的时候是绝对没有希望的,要保全他们那样的小块土地所有制是绝对不可能的,资本主义的大生产将把他们那无力的过时的小生产压碎,正如火车把独轮手推车压碎一样毫无问题。”也就是说,小农肯定不会自发成为资本主义的土壤;反而,其最终的结果应该是成为资本主义的敌人。历史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小块土地所有和经营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灭,农民家庭经营的规模虽然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变化和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家庭小规模经营方式。小农潜在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根据小农顽强的生命力和至今以来源远流长的发展,我们可以站在小农的立场上改造小农,使其适应农业社会的现代化,使其消亡而走向现代化也不是唯一的方式。况且,在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小农还具有更多存在的理由乃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的方面。

二、小农存在的理由

不可否认,小农经济本身确实存在着缺点,但小农经济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们看待和分析小农经济,应该全面、客观,既要看到其不足又要看到其长处。“在学术界也有一批坚定的学者拥护小农经济的存在,为小农仗义执言,呼吁社会政策可以服务小农。”我们也可以看到小农经济的存在明显利大于弊,其理由可以归结如下:

(一)维护社会的稳定。

中国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农民数量尤其众多。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不能充分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不能给进城的农民提供体面的工作和收入。农村人口转移进入城市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使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中,也有相当部分仍然依赖土地收入,如果他们进城务工不成功可以将土地作为返乡的一个退路,至少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物质保障。而一旦农业也成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大批农村劳动力必然失业,农民或许会成为无地的流民,只能靠救济来获得温饱,他们这样的人生就没有了尊严,缺少了体面,也就没有了价值。而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社会动乱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灾难。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农业经济在现阶段很难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否则中国将面临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以往的粮食安全的实现,其实是零散细碎的小农经济年复一年、滚滚向前的非意图性后果。”小农经济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适应性,能够在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下顽强地生存下来。人多地少是中国的现实国情。迫于生存的需要,小农通常会想尽办法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从而形成农业上精耕细作的传统,实现对土地的有效率使用。使中国只占世界7%的耕地可以养活世界20%的人口,保持较高的自给率,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大农场可能导致单位产品上的劳动投入不足,即经营粗放,也不屑于利用开发高难度的土地,从而降低土地的生产率。

(三)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中国农业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就是价格比较低,其背后则表现为生产成本比较低。小农是中国农民工体制的基础,高达几亿的农民工处在半工半农的状态。“中国农户家庭有务农和务工的两笔收入,而且农村生产费用低,农户可以通过土地获得部分自给自足的生活资料,比如自己种蔬菜、喂猪养鸡,以及自留口粮,从而使得农村生活成本极低,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就低。”因为有务农收入,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工资可以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中国就可以为外向型经济提供廉价劳动力,从而增强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四)发挥文化功能。

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农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孕育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也保证了中华古代文明持续而不间断的发展。农业不但具有经济的功能,也有文化的功能。如果走向规模化和密集型的资本大农场,一个农村的社区没有农业,那么一定是缺乏生机的,大家都无所事事,社会风气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如果农村社区有了农业,还有了农业收入,在村里的人不仅跟土地,跟自然发生联系,而且地方的文化功能得到发挥,地方的知识也会得到尊重。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复兴之后,农村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就会慢慢的得到修复和重建,农村经济的主体性和文化的经济主体性就会慢慢的确立起来。在发展中所遗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正向功能也会不断地得到发展和传承。

(五)保护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小农经济主要靠人力劳动,没有完全采用现代先进的生产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对原始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农村种植作物一般采用的化肥材料都是自己生产的,循环利用,发挥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生产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对人的身体健康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农场为降低生产成本,通常以工业化的方式从事农业生产,标准化、单一化的种植结构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之下,小农经济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六)休闲放松。

小农经济也可以是休闲放松的工具。一方面中老年人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人进城找工作也不容易,他们可以回家种田。春天播种,播下的是焦虑也是希望。他们随着庄稼的生长而忙碌。忙碌中收获充实,焦虑中收获希望。他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来换取劳动果实。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也是进行生命意义与价值生产的过程;另一方面城市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充满压力,让人感觉压抑,身心疲惫。退休后的城市白领也希望回归大自然,回归农村,种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享受着陶渊明般的田园生活,不受外界的打扰,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在美丽的环境里修身养性,悠闲的安享晚年,这或许是大多数人晚年所向往的生活。除此之外,还可以找到更多的理由来支持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依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下的社会里,小农经济无论是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文明的延续,抑或其他的社会功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都功不可没。

三、小农的出路———建立农村服务站

针对当下社会的发展,资本全球化也是势不可挡的,笔者不主张消灭小农,但我们可以在维护小农的立场上对小农进行改造。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农民,不是作为未来的无产者,而是作为现时的私有者农民来帮助,同时又不违背社会主义总的纲领的基本原则呢?”恩格斯说:“我们确切地知道一个经济上的真理,即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和海外廉价粮食生产的竞争,无论大农和中农都同样无法挽救地要走向灭亡,这是由这些农民日益增加的债务和到处可见的衰落所证明了的。对付这种衰落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也建议把各个农户联合为合作社,以便在这种合作社内越来越多地消除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并把这些合作社逐渐变成一个全国大生产合作社的拥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组成部分。”正如恩格斯所说,当今主流的改造方案是发展合作社,建立现代化大农场,进行规模化、集体化的生产,也就是彻底的市场化,农业社会化和现代化生产。这种改造方案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机械进行规模化的生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成本,但是它最终的受益者只是少数人。所以,根据当前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在维护小农的情况下,使其发挥对社会有用的正向功能;同时又根据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对其进行改造,使其不至于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绊脚石。笔者认为,一个更为理想的方案是建立一个独立于商业部门,而且以基层社为主体的农村服务站。而这个农村服务站又包含以下两大功能:

(一)提供供销服务作用。

基于对身边小农的观察,经常发现农民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这就是历史上谷贱伤农的说法。“有人说农民不理性,不懂市场规律,但实际上不是农民不理性,而是市场太疯狂。农产品具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生产周期短等特点,不像工业那样可以根据市场价格信号比较容易的实施调整。农产品的特性意味着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实现供求相对平衡只是偶然的现象,不平衡才是常态。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小农的每一个生产决策都是在。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农民总是一窝蜂地一哄而上,遭遇惨败后又一窝蜂的一哄而下。在与市场的博弈中,农民吃尽了苦头。这些年蔬菜、水果滞销的新闻年年有,菜农果农自杀的现象也屡有发生。”所以,建立农村服务站,根据市场上的销售信号可以对农民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组织,减少对农民利益的伤害和商人对农民的剥削,不用担心过大的物价波动对农民所带来的伤害,控制谷贱伤农的现象,使农民以供销服务站为中介能够与商人展开正面的竞争。但是,提供供销服务是前提,同时还需要政府相关的政策支持和相应的投资,提高农村服务站中供销服务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水平。完善市场环境,在鼓励合作的前提下也要遵循经济的客观规律,实现农民和和市场买卖的互利共赢。

(二)发挥生产合作社的作用。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例如农具、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很多农业公司凭借对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垄断的局面,控制农产品的交易。而且随着资本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农业公司也凭借其垄断地位控制整个产业链条,获得丰厚的利润。因而农民购买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常常受到大老板,大公司的制约,价格非常高,生存空间也不断地受到挤压。“分散的个体小农显然已经无法阻挡住农业资本强大的攻势,也只有联合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控制产业链条,增强农民面对市场和政府的谈判力量,小农才有希望战胜大资本。”同样,小农的生产合作行为也需要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使之可以维持在一个相当稳定的低价的农产品供给体系。这个体系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最为重要的保障。所以,建立农村服务站对小农的发展及其存在至关重要,也只有通过建立这样的小农服务站才能让小农更充满信心地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帮助他们走向共同富裕,增强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

[3]曹东勃,熊万胜.基于“理想农民”的适度规模研究.首届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农村发展论坛《农村土地制度与中国道路》,2014.11.

[4]张慧鹏.站在小农的立场上改造小农经济.首届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农村发展论坛《农村土地制度与中国道路》,2014.11.

[5]贺雪峰.简论中国式小农经济.人民论坛,2011.23.

作者:梁其桃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