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思考

高职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思考

摘要针对知识信息爆发、获取知识渠道众多、人才需求多样的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的学情,对“传道授业解惑”内涵进行剖析和重新界定,明确“传道”的标杆性、“授业”的自主性、“解惑”的双向性和教学的“敏感性”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提出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要素,论述了高职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传道授业解惑高职教育

1“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根本、“授业”为基础、“解惑”是关键。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能力是讲课力[1],是教师对学生思德教育和知识传授中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举措和答疑解惑指导,包括语言表达、现场驾驭、识别学生、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体现教师的讲课理念和思维、讲课价值和气质,现场驾驭展示教师学识渊博程度、学习环境和氛围营造;识别学生体现爱生精神和与学生交流程度;教学设计重视每次课的价值和精彩元素、学习典范,教学内容经过孵化不断精进。“传道授业解惑”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求知过程。“传道”有标杆性,指教师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准的标杆作用;“授业”有自主性,即教师的奉献精神和学生学习主动性;“解惑”有双向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能从“惑”中受到启示,感应教学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效果的衔接,恰当把握教学时机。“传道授业解惑”层次和境界高低取决于教师对新理论、新技能的诠释和运用能力,对教学热情程度和教学敏感性、与人分享成果的表演和导演能力,以及对所授学科研究和教学兴趣,要从生活与知识中概括、超越、升华出哲理精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对新知探求的欲望,敏锐地感知学生的状态。

2“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要素

2.1教学反思

互联网使知识传授方式由单向传递转为多向互动,教育的实际效能受到社会的即时监督,作为知识传授者、信仰引导者和思想解惑者的教师,体现道德品质、教学技能、自强精神的人格魅力和气质对学生的感染起关键作用,要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结果进行反复、审慎的思考和论证,对教学活动的前提、过程和结果进行批判性考察,师生共同对教学实践回顾和深入分析总结,在良好的气氛中围绕某些突出教学事件、情境或片断展开交流,教育信息双向流动,提高自我监控意识,避免教师个体反思的主体和形式单一、内容随性。

2.2学生主体

互联网丰富的资源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某些知识,也容易使学生迷失方向、难以取舍,降低学习效率,需要引导点拨,发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实践训练尤其是科研实践,需要大量的探索性学习。

2.3科研创新

课程中知识更新滞后于科技发展,将科研能力融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纳入课程模块、生产技术和先进设备进入教学内容、科研思维方法渗入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学分银行”“荣誉激励”等措施,建立学生科研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教学活力。从入学开始,学生分组进入科研团队参与科研,教师现场“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与科研互动,开阔视野;学生根据科研实践需求自主学习知识并指导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学生跟踪科研项目在企业的应用并顶岗实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能力;通过各类竞赛,展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科研实践对知识的需求促进了教学,解决了由于实践教学具有多环节、多层次、分散性的特点而难以有效评价的问题,将质量监控贯穿科研、实验和企业生产全过程,弥补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力度难以把控的不足;利用科技服务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促使企业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主动者”。

2.4传帮带

以规范化、传帮带的组织行为培养教师团队,将科研创新能力作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内容,整合分散、自发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形成合力。老教师将自己的学识、教学和科研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树立标杆;教师间通过各种形式准确、具体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生活”反思,相互“传道授业解惑”。以科研项目为媒介,以科技服务为切入点,教师间合作,使教学内容新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和科研能力传承。

3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变革

3.1“传道授业解惑”行为中师生角色

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给予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启迪和智慧,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成长道路和发展方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味着教师在学识、视野、胸襟、意志、品性等方面的“师表与楷模”,向学生身体力行示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道”,使学生效行;把道德情操注入学生灵魂,时时浇灌润泽、积淀。让所授学科得到学生青睐与尊重的前提是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精于“授业”,需要教学改良和创新,不断更新拓展所知所学,敏锐地感知学生的变化,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感受、思考、研讨的时间,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的习惯,在“解惑”中“传道、授业”,激发学生潜能,激励学生公开交流和学结。“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2],学生是“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主体,需要清楚每次课的目标,深入自主学习,主动努力地解决“疑惑”,否则就难以有效地参与学习。学生活跃的思维也能启发教师,师生互动,形成开放、双向的思维方式,相互促进。

3.2高职教学中的学情与教情

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属于“视觉”型,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容易记住图像、影片、游戏等直观形象的媒体内容,本能地精通新兴数字技术,能快速掌握信息工具技巧,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不主动,不专心听课;基础差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困难,学习上又欠用功,听不懂上课内容,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部分学生很难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成功体验。目前的教学形式大多是教师利用专业知识,从互联网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学生课前利用课程平台自主学习,教师个性化指导;课中师生交流讨论学习和传授知识;课后总结评价,学生根据个人学情与教师交流,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利用仿真教学解决许多专业工学矛盾的部分问题,例如,医药化工企业生产岗位及工作环境特殊,学生难以得到足够的现场实践训练,将企业工作场景、生产过程、较难操作的设备和实验等制作成视频或仿真软件,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由教师主导开展讨论、探究、实践等活动,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

3.3适应互联网的“传道授业解惑”方式

互联网知识信息的海量呈现和“动态”变化,使获取知识更便捷,从不同视角为学生引入知识点,不同水平的教师共同探索教学问题,帮助师生进行难点突破和知识点衔接,扩展自主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及“传道授业解惑”的范围。教师要通过教学创新和讲练节奏、学生思考时间把握等,使学生从“视觉”型经过“视觉-感悟”蜕变为“领悟”型。以学生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共性问题为备课重要的参考,以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作用于学生。在仿真教学中融入“传道授业解惑”的生机,即教学热情和师生的教学敏感性,如色彩、口吻、氛围、生气、表情等,师生相互响应。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提炼,每个知识点设置几个问题,由问题展开导入教学重点、难点,化解抽象的知识点,融入职业素养,实时检测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愉悦的氛围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学生学习能动性,形成自主合作的“传道授业解惑”方式。使学生明确“需要学什么、怎么学”,是激起学习动力、提高知识吸收速度和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手段。科研从物质和精神上为教学体系的改良奠定了基础,是师者智慧和知识更新的来源。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根据兴趣和需求主动获得信息,“对症下药”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吸收,自我学习和建构科研中的所需,教师主导、师生协作深入项目实践。科研实践中“传道授业解惑”行为,能产生新的认知经验,生成新的探究资源,学生能对所学产生更深层、更持久的记忆。通过完成几个科研项目,使知识系统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做一体,潜移默化中,师生间感情更深厚,教学和科研相互滋养,总之,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3]。被称为“数字原住民”[4]的学生,习惯在课堂上使用电子设备,遇到问题先搜索答案,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清晰的学习指向性与自控力,能够按照需求进行知识的获取和组织;有些学生比较迷恋网络,教师要引导他们不被网络控制,避免出现传道、授业时师生情感传递变少、德育教育功能弱化的局面,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收获最大化,否则,再多的互联网资源都将是低效的。

参考文献

[1]王飞.论教师的“讲课力”:道•学•技[J].大学教育科学,2015,149(1):15-18.

[2]陆国栋.如何打造真正的大学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6(2):10-13.

[3]叶澜教授的教育名言[EB/OL].

作者:钱清华 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