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篇1

[摘要]口语教学是语言类教学的重要部分,清晰流畅的口语交流可以使文化信息相互传播,促进文化的互相渗透和共同发展。对高职学生来说,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表达交际能力,而且它与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能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基础。近年来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几项关键性问题进行探究,致力于提高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很多外国人的关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英语学科是高职学生通识教育的必修课,对于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对英语等语言类科目的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英语口语学习不再是对书本内容的简单背诵和语法学习,更注重语言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特别是口语方面,不仅是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语言发音准确性的指导,更侧重贴近生活、真实语境下的实际、有效的英语交流沟通,这使高职院校语言课堂的内容选择难度增加。由于口语交流贴近生活,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化在使用上往往带有习惯性和多样性,掌握不当容易在对外交流时产生交流障碍,所以高职院校应当重视教学准备工作,加大对语言课堂口语教学的投入力度。

一、当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背景

作为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外语听力和口语能力,达到信息交换和收获知识的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但是,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评价方法仍然是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的结果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经常使用口语翻译、对话等传统评估内容,以受试者的发音、语调以及是否使用复杂的句子为标准。尽管许多教师开始关注过程评价的重要性,但评估过程局限于上课出勤、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而不是学生实际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考试中展示了他们的口语能力和知识,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可能会由于紧张导致测试结果不太好,从而影响成绩。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效果、平时的努力以及其他因素对口语学习的影响。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努力与成长,而通过一次测试评价学生的口语能力是不标准、不科学的。所以,教师应该探究反思并实践,加强口语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二、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困难

(一)学生的语言基础差

高职学生语言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英语口语发音不太标准。在语音方面,很多学生清辅音[p][t]的发音与汉语拼音相混淆,如keep,it等词,发音时错误地将声带振动,有很重的尾音。大多数学生在口语教学中出现词汇量不足、发音不清晰、文化不自信等问题。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阻碍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发展,甚至使学生失去语言学习的积极性。语言学习中口语教学的难点在于语言的使用,不同语言文化的使用习惯和排序结构不同,在交流过程中会发生理解偏差,再加上语言本身具有丰富多样性,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基础就无法实现灵活的语言表达和运用。学生对第一语言也就是母语的学习和理解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锻炼和运用,母语的基础已经处于非常扎实的状态。但是除母语之外的语言学习就要注意,当学生所学的语言和母语的表达方法不同时,语言课堂上的口语教学内容就会让学生感到晦涩难懂。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比所学语言和母语的区别,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二)口语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主体,自己作为引领者引导学生多说、多练。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目前英语口语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语言课堂的口语教学与训练时间不够。一般90分钟一节课的课时,即使是小班授课,教师也无法保证对每班30名左右的学生的发音进行一一的指导纠正。因此,不足以达到理想的口语训练效果。其次,口语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问答或学生互相对话等形式,即使设置情景对话,部分学生也只是读事先准备好的句子。虽然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学习基本的英语表达方式和实用句型是必要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照搬教材的教学模式不能真正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因为它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缺乏灵活多样性。比如,很多学生现在见到外国人打招呼只会说“Howareyou?”面对英语问好的各种表达似懂非懂,也只会回答“Fine,thankyou.Andyou?”并且,这样长期重复式的口语教学练习会使语言学习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缺少创新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新时代教育目标的节奏,降低了高职院校语言课堂口语教学的有效性。此外,高职院校语言课堂口语教学体制不健全。英语作为基础教育,大多数学生更关注笔试成绩,他们学习的重点在于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写作水平,这种应试的教学模式从基础上削弱了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只注重文字形式的阅读和表达,不注重口语学习与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无法使语言与文化得到最佳融合,阻碍了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所以应改善口语教学。

三、提高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包括基础词汇量的积累、排句结构和基础发音教学,词汇量的积累可通过大量阅读进行旧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新知识的学习。在语言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介绍记忆词汇的技巧,帮助学生快速积累词汇量。还要通过课堂口语交流互动,发现并纠正学生不标准的发音,列举一些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字母组合发音,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发音音节教学,提高学生口语练习的准确度和清晰度。针对一些外来词语的特殊发音,在教学中可以渗透历史文化在语言中留下的痕迹,不仅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等知识,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对于语言的排句结构,高职院校教师应注意细节的讲解,在语句的发音练习中,要强调句子语音变化规律、连读、重音等问题,保证学生能跟上课堂的进度,能清楚明白地学会如何在练习中运用所学的内容,这会使学生口语组织能力的逻辑性得到提高,在语言的口语交流练习以及日常应用中有更强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这样才能从本质上真正改善学生用词单一、表达简短、语调没有轻重起伏等问题。教师还要注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推荐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丰富的阅读经验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力,也是帮助学生融入文化、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方式。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教师要确保英语教室的环境佳、秩序好,不仅要掌握教材所需的知识,还要提高授课效率,不断革新教学设计,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找到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以便根据实际丰富授课内容。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对每位学生的学习予以关注。英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两种语言互译式的阅读材料既可以丰富学生对母语的阅读,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外语的理解能力,比如英汉对照互译的书籍,特别是带有故事情节的小说类书籍,最能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对话,提高口语能力。在课堂上添加分享读物故事的教学环节,既能提高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语言课堂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二)改变口语教学模式

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应遵循“输入到内化,再到输出”的语言教学规则,也就是教师借助视听等多种多样的途径,为学生输入能够理解的语言,并运用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将这些语言内化并输入自己的大脑中,以更好地存储语言知识,接着学生再进行论述、写作、表演等活动,进行语言输出的练习。改变英语口语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团队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增加口语教学与练习互动的时间,丰富口语教学的形式,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口语教学模式不应墨守成规,不能局限于朗读简单的问答式、模仿情景对话式教学。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英语的表演材料除了新学的会话、适应文本的教材,还可以设计多样的活动练习。教师设计要跟上时代潮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比如,趣味性活动可以是游戏接龙、电影片段配音、猜谜、录制英文小视频讲述自己喜欢的家乡特色美食或传统节日、团队表演英文情景剧等多样化的形式。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材料选择的最优化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体现呢?教学应以所有学生为对象,根据学生的水平设定不同的目标,以鼓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际中,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进行机械式操练,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为目标,鼓励他们敢于张嘴说,找相似情景的英语对话不断练习,使其潜移默化地记住句式和知识要点,并及时纠正影响英语口语沟通的错误发音,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让发音更准确,知识点记得更牢固。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是教师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小组设计教学,探讨学习目标并分析解决实际对话情境中的语音困难,组织对话并进行展示。

在这样的准备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张口说英语,还原日常真实生活情境进行对话。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可以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效果。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体现,有的学生体现在对英语兴趣的提高,敢张嘴说英语、敢表达,有的可以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流利度方面等。为了进一步提高情景对话“演技”的真实感,生动地表现各个角色的个性,根据条件的不同,“表演”有时可离开课堂,有时可离开学校,使学生真正享受英语“表演”,能够全神贯注。在口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既贴近生活又有趣味性的话题,使学生体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另外,在设计口语练习和活动时,教师也可根据各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侧重选取与未来职业相关、实用性强的话题,如工作面试、营销英语、机场英语等口语对话内容,能够用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进行未来职业常见工作场景对话,这不仅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也能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思考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结构排句,在学生的表演和互动交流中纠正学生口语的错误发音和排句的错误组合,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逻辑,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用新媒体设备播放英语短片,借助丰富多彩的画面素材加深学生对语言的记忆,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虚拟仿真课程。VR等虚拟仿真技术是将现实中的英语交流场景进行虚拟再现的技术,英语口语课程可以在虚拟仿真教室进行,学生能够沉浸式地体验现实中的真实场景。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科技服务于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与空间。虚拟仿真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将对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为学生设计更多难度适中的口语练习活动,助力其更好地发展。总而言之,教师要应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英语口语教学,不断总结、反思、更新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行动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语言课堂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董博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篇2

一、协作共享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基础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愈加便利频繁,不同国家之间也有了更多的商务往来合作,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外语商务人才的需求倍增。不少高职院校也着重于对商务外语、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然而,高职院校受专业、地域以及招生方式的影响,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主动性不足,给授课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惑和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大力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指导目标,本人尝试将信息化时代协作共享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英语口语实践教学中,倡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分享,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互动学习。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另一方面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要求他们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反思,总结各自在合作中的表现,互相进步提高,注重课后的反思反馈,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协作共享教学模式2015年由温建平教授基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协作学习观,结合自身多年的翻译教学经验和探索所提出的教学模式。协作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更早提出的协作学习模式的进一步挖掘和深化。在经过对这一学习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后,本人认为协作共享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翻译教学,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也有其适用性并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众所周知,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而且,不管是英语还是其他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持续的交流与合作中,才能发现自己表达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协作共享教学模式就是基于这一基础,提出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和兴趣点,结合网上资源以及师生的智慧,通过分析自身和共同学习者口语表达的优劣,形成多向对比,反思过程,再不断促进,彼此启发,共同分享学习和表达经验,一步步改良完善自身英语口语学习,借助其他同学、老师以及网络资源、智慧和能力解决问题,提升参与感和成就感,直观有效地进行提升自我,实现共同进步。

二、协作共享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中的教学设计

一种教学手段的实施是否有效,应该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实施、保障手段。协作共享教学模式也在具体的课堂进行了实施,接下来将进行相关的介绍。

(一)教学遵循原则:兴趣—参与—能力

协作共享教学模式的运用,旨在探讨在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学生由于自身英语功底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原因导致学习动力和课堂参与热情较低的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以及课堂的参与热情,尤其是对一些英语基础薄弱,不愿开口的学生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本教学法通过分配特色小组任务,积分奖励以及教师激励的方式,鼓励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开口,用兴趣来引导他们学习和参与。并且通过协作共享的方式使得学生慢慢地能够由兴趣激发转化为自己主动参与进而达到一定程度的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也就是遵循“兴趣———参与———能力”这一原则。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实现生生互助,师生互助,互助共赢的效果。

(二)教学实施步骤

协作共享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协作学习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也是以小组为单位,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并且需要充分利用各组成员以及网络等各种资源,借助各自的优势,通过相互协作,合作共享的方式达到一种既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水平,又能够通过协作共享的方式让其他学生甚至教师也能够从中获利,有所收获,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其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体验英语口语,显化问题英语口语的学习需要多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教师需要多关心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将其引用到口语学习主题中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的表达欲望,亲自“体验”。在初步体验过程中发现自己英语表达的欠缺和不足,进一步引导,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去寻找解决这些不足和问题的具体方法措施。要完成这一体验过程,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多做准备,精心设计,教学任务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去体验,去表达。2.共享多种资源,多向互动在教学初期,学习者体验了口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场景,小组根据场景做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跟小组其他成员一起,通过教师给出的教学资源以及查找的网络资源做出相应对话。场景对话编写过程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相互研究并且共同探讨。同时就编写英语口语对话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口语表达中语法的准确性与否,表达方式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地道等等进行分析研讨。并针对这些问题,再次查找相关资料以及与老师进行探讨,研究出最地道、准确的表达方式甚至是多种表达方式。通过这种生生,师生之间多向多次互动,加深对英语口语表达实践的体验认知。3.呈现共享结果,协作互享在小组内成员进行多次多向互动过程后,课堂上还会进行组间的展示与互动。各小组间进行角色扮演,互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要展示最终的结果,还需要说明各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具体付出的努力,是否有悬而未决的疑惑以及各自的收获和感想。其他小组成员在观看或听取过程中也需要做出评价,指出该小组表现的优势和不足,互相学习借鉴,吸取经验。这一过程不仅关注整组,也关注个体的付出和成长。这样展示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和精力,教师必须尽心策划,详细登记并多加鼓励和赞赏,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集体合作精神。4.同步反思过程,互助共赢反思过程是对整个英语口语学习任务的总结、批判和回顾,是对整个过程一种反复多次的再认知和再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中,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批判性思维,最大化学习效果和合作效果。当然,这种反思过程不仅仅是在任务结束后,而是贯穿在整个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在口语任务布置时分析如何能够更好地呈现效果,跟老师和组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任务初步完成时,组员间进行自我展示,分析效果好坏,随时做出调整,以期有更好的展示效果。在课堂展示过程中,能够仔细聆听或通过看其他小组的展示来找出本组任务完成的优与劣,结合教师的评价进行总结反思,以期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反思过程也需要学生主动配合并且完整进行记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教学实施保障

课程的开展在整个过程都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教师会根据教学模块的不同结合教学的情境和特点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以随机和相对固定两种形式进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求小组长对于组员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记录和评分,进一步保障各位小组成员都能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互相协调合作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情况也是教学过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方面。在进行小组协作的任务的安排时,教师会安排不同的任务来提升学生的口语,保证他们的参与程度,并且要求小组组长能够按照小组成员的特点和能力进行不同的任务安排。并且保证不仅要有小组任务,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表现,要求学生进行一些需要集体帮助的个体展示活动,并且在评分过程中也加入了个人的表现在集体任务中的占比,从而杜绝一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浑水摸鱼,不够积极主动,个人能力上不能够得到提升的问题。

三、协作共享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实施过程所存在的问题

任何教学模式的应用都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效果,虽然在实施前已经按照之前的观察和教学经验采取了保证效果实施的一些措施,但是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个人的随机访谈,仍然发现一些问题,主要分为学生个体因素,教师及对课程设计的因素以及团队影响。

(一)学生个体因素

个体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每位同学对于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因人而异。协作共享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但个人对课程及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认知直接决定学习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有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学习态度很难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受高职院校多渠道扩招的影响,许多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底子很差,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本来就很弱,协作共享的教学方法原本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学生需要考虑针对具体学习情境,聚焦团队在任务理解、任务计划、任务执行及反思阶段的认知和策略等方面的共同适应。但如若学生已经全盘自我否定,并且完全没有了学习动力和兴趣,再好的学习方法也难达到效果。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发现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学习劲头提不起来,集体讨论活动也不参与,通过老师和组员的多方动员和调节,也无动于衷。在课后进行沟通交流或是口头批评后,当时的态度有所改观,但是不久后又故态复萌,完全没有学习主动性,对于课堂的成绩也表现得很无所谓。消极的个人主观因素对教学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

(二)教师与课程设计因素

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需要师生之间能够配合默契,学生能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很大程度上也依赖教师。而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课程的设计也不一定让每个组的学生都满意。口语课程的设计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对于相关的话题不能够太难,也不能够太容易。太难会让学生有挫败感,兴趣减弱,太容易又会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随便应付了事,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对教师是一个大的考验。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于学生任务的分配,评分的比重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小组任务需要老师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虑组内各个成员的表现,并且细化量化各项评分标准,否则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合作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

(三)团队影响

既然是协作共享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就不仅仅是单打独斗,还需要团队的力量。有的同学个人表达能力强,有些同学的组织能力强,有些同学个人能力较差但受团队激励能发挥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团队合作。但一个教学班往往需要分配成好几个小组,在小组组长和组员的分配过程中很难能够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通常是学生自我组队,公推组长,有个别学生可能还会因个性突出等原因分不到组需要老师的帮助,才会被其他小组接纳。有些组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还是有待提高,任务分配和执行也不到位。组长监管松散,虚构组员的贡献,从而减弱了其在团队中的表现机会和表现欲望,这就背离了教师的教学初衷,对整个的协作共享的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结语

本研究致力于利用合作学习,协作互助和共享反思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口语表达意愿不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并且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但是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有效,还受到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维度的制约。同时,英语口语教学需要学生积极配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参与程度以及教学环节的一些设置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和教学设计要逐步完善,这些都需要在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作者:黄娟娟 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篇3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整个体育行业对高质量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而随之也出现了更多体育专业分化而来的职业分支,如体育旅游、体育训练、安全保障等。这就使得体育高职在培养学生时更加注重除体育技能外其他方面的培养,英语作为提升院校国际化水平和学生专业化水平的基本能力,出现在各个体育高职院校的课程计划中[1]。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该文件指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体育人才,掌握英语口语是最基础的技能,特别是在求职的过程中,体育人才的英语口语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未来的工作发展方向与高度。为了更加贴合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同时提高职业人才的英语运用水平,相关部门发表相关规定来推动职业教育英语课程的发展。2011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2011—2020年教学要求(试行)》,文件中提到“高职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这从国家层面对高职教育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2]。

1体育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对于体育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培养环节更加注重体育知识的学习和竞技体育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相比较而言,英语学科教学力度有所欠缺。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和老师认为英语口语能力与体育竞技运动无直接的联系,双方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逐渐走向国际化、标准化的进程,体育高职类院校的英语培养,特别是实用性的英语口语、听力等技能的培养教学是保证为国家输送大量高质量体育全面人才的基础。重视体育高职的英语口语课程开展,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及授课内容,为真正建成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夯实技能根基。目前的体育高职院校英语口语培养的整体教育水平来看,尽管学校对英语这门课程本身进行了相应的安排,对于英语教学也做出了创新的要求,但是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授课,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词汇、翻译、写作及备考辅导等方面,以通过某些英语等级考试或达到毕业要求为教学目标,从而忽略学生听说等实用能力的培养。而现有的英语教育体系没有完全突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此在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多领域综合应用型人才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3]。

2体育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践课时安排少

在高职阶段,英语虽然作为一门必修课,但是教、学程度还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整个课程安排中,英语课所占的比例相较于其他专业类课程而言较低。目前,大多数体育高职院校英语开设时间均为每周2~3学时,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语言。而相对较少的英语课时,就无法做到兼顾视听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英语口语表达作为主要依托于实践的技能,在无法满足足够的练习时长的情况下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2授课不具针对性

当前体育高职的授课仍注重于普适性的特点,选用的教材基本为实用英语,更加偏向英语口语的日常交流。体育特色院校注意实用英语的教学,忽略了专业性,特别是涉及体育旅游、体育表演、安全保障、体育训练等多个专业领域内英语词汇及口语的训练。目前体育高职课程安排者及授课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将教学内容细化的意义,对英语口语的教学仍然保持在浅显的层面。这就使得体育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时无法体现专业性和国际性[4]。

2.3教学形式单一化

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体育高职的英语口语教学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师授课的重点仍然放在课堂上以教材为内容进行讲述,严重忽视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时也遵循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形式,这就使得学生的听课效率大大降低,口语的练习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实现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才能保证英语口语教学的真正落实。

2.4缺乏合理的标准

目前英语口语课程的最终评判方式大多为统一进行笔试,再根据分数将学生的成绩划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这种评分方式会严重降低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死板生硬的书面作答也无法让学生灵活自如地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固定的分数成绩也只能反映出学生对固有知识的背诵程度,难以考查学生真正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口语实际运用能力,更不能体现学生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态度、过程、方法策略等综合能力,仅仅将考试作为学习“终止”的标志。

2.5资金投入不充分

完善的英语口语教学系统需要满足各项基本条件,如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外教以及与留学生院交流活动等。但是目前的体育院校比较重视体育专业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进行财政划分时将更多的资金分配到体育专业相关的设施上,而英语教学基本设施无法取得足够的资金进行扩建与改造。而较少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较多的学生班级的需要,这就造成了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英语口语实际运用机会匮乏,更加无法保证参与学习的热情。

3体育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进的策略

3.1增加英语学制,关注口语应用

实现英语能力的真实提高,院校领导就必须重视英语课程的安排,主要体现在学制及学期课时方面。目前体育高职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学制普遍为一年,且作为公共课程进行讲授。而英语作为一门用处广泛的语言学科,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与练习才能保证达到正常交流的水平。为改善这一情况,校方应当增加英语学制,将原来的一学年增加为两学年,让英语学习贯穿于整个高职在校阶段。同时,在英语课时增加的基础上细化英语授课内容,让听、说的比例提高,保证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得到更加均衡、全面的发展[5]。针对英语口语能力,教师在制定课程内容及计划时应当更加注重应用,特别是在具体场景下的真实应用。为增加学生的英语口语实际应用机会,校方可以安排来自不同英语母语国家的外教或留学生院的留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访谈、演出等活动,为学生练习英语口语提供尽可能真实的氛围,通过实践来巩固已有的能力并实现自己的提高。

3.2通用结合专业,针对场景教学

在往常的英语授课中,通用的英语教学可以满足日常的交流,但是对于体育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掌握其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口语交流对于其未来发展更具备优势。专业性的事物相较于日常表达而言,都有其特定的表述方式,例如跑步一般统称为run,但是在体育领域内又分为长跑、短跑、马拉松等,这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体育学科而言,通用的英语词汇与口语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国际化发展下的我国体育事业,简单地进行英语沟通只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而体育高职学生应当在此基础上对体育科目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将英语口语练习进行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的拓展加深。教师在这里就必须发挥好引导者的角色,避免学生在学习英语口语的过程中方向出现偏差。对于细化后的体育专业英语口语,可以从不同的职业方向进行划分,例如体育旅游、体育锻炼、安全保障、赛事讲解、营养康复等多个方面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校方在设置具体教学方案时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安排,例如体育旅游方面应当以体育类旅游景点为参考,设置体育英语与旅游英语的交叉学习;营养康复方面可以与人体、食物等方向的英语进行结合,形成多领域的交汇。通过针对场景进行教学,培养出具有专业性、高素养的体育人才。

3.3丰富教学形式,合理设计课程

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一样,实现英语口语教学高效率开展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应当及时改变教学思路,灵活选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英语课堂口语学习中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语言学科由于其本身存在的枯燥性,只能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歌曲演唱比赛、戏剧对话表演等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练习英语口语能力。课程的制定对于提升英语口语教学水平也非常有价值,教师应当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由于体育院校的学生学习专业既有综合性,同时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对通用英语口语能力锻炼外,也要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规范地进行英语口语能力提升。

3.4多项考核内容,灵活制定标准

如果想要实现英语口语学习是以掌握能力为目标,就必须及时改变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过往的英语成绩基本是由期末考试最终成绩作为标准,学生以应试为导向,这也就造成了真实学习动力与理想学习动力的偏差。而学校领导及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包括英语课堂表现、英语口语应用能力水平和最终笔试成绩等多项考核内容共同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同时,也要选择学生档案、师生访谈、学生之间互评、学生本人自评等多种形式将自己的英语口语学习考核量化,实现对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共同评定。此外,在制定评定标准时,不可以犯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对于考核标准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掌握能力,而不是简单停留在以背诵和书面作答的形式来完成课程考核。例如可以让学生以英语的形式与英语母语者进行交流,观察其反应能力和流畅程度给出相应的分数,既能保证给出的分数合理,也能保证学生真正取得相应的学习效果。制。就目前来看,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还是注重基础知识、阅读和翻译等结果性评价。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平台中的评价系统,加强对学生的口语,听说等方面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程评价包括平时成绩、过程性考核和期末成绩。其中过程性考核可以在学习平台上详细显示。学生通过访问量、学习时间、任务完成等过程性考核数据,能即时看到每个阶段的学习反馈。让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通过课程平台上学生对于课程及课堂教学设计的即时反馈,教师也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

4结论

总之,“刷课”现象反映出英语线上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只有深入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在线上教学实践中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英语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才能成为新型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才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达到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

作者:马晓玲 单位: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篇4

一、研究背景

“精准教学”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Lindsley提出的,旨在通过设计测量过程来追踪小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支持数据决策,[1]后逐渐发展为用于评估任意给定的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框架,[2]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和课程的教学之中。然而自“精准教学”这一概念诞生以来,由于受到数据收集、分析等处理技术发展程度的制约,国外关于精准教学的研究一直处在缓慢发展的阶段。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精准教学”这一理念也逐步进入了中国研究者的视线,对“精准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为新的热点。祝智庭等认为精准教学是一种精准、系统地评估教学策略与课程的方法,并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3]钟绍春从学科图谱、教学与学习路径、技术赋能方式等关键因素探讨了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与精准学习新模式问题。[4]邢丽丽则进行了基于“精准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5]国内“精准教学”的研究历程和国外的研究发展基本一脉相承,从中小学教育到大学层面呈正三角分布:针对中小学教育的研究较为丰富,针对大学、高职层面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特别是高职层面几乎空白。以“人工智能”“精准教学”“高职”“英语”为合并关键词查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显示文献5篇,如魏小然分析了语音技术、图像数据、智能教学系统等智能应用技术,提出了分层、分段教学法促进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改革。[6]邓丽娜、李奕、梁泳愉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如语料库、智能平台和软件等,辅助开展英语写作、口语、阅读等“精准教学”,实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7-9]这表明该研究主题已经受到关注,但仍然有着巨大的研究深化空间。

二、基于UMU&iSmart平台的高职英语口语“精准教学”模式设计

(一)前期调研

就现有研究文献来看,目前对于高职公共英语智能化“精准教学”的研究还处于零散的起步阶段,智能化“精准教学”现状的整体轮廓还不明确,智能化“精准教学”的体系建设还很欠缺。为了详细了解一线教师对智能工具和技术的认识,切实掌握高职公共英语智能化“精准教学”的现状,对我校公共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围绕智能教学环境、教学工具和技术、教学方法、功能需求、制约因素等五个方面展开,结果如下:1.近年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观念得到大幅发展,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提高。选择恰当的智能教学工具和技术是一线教师在开展智能化“精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在教学实践中,智能教学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和传统教学法还无法做到有机融合,有时会变成简单的技术堆砌,和整体教学环节脱节。如何设计好智能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场景是开展智能化“精准教学”的关键问题。3.在功能需求方面,教师对智能工具和技术在教学资源、教学情境和评测方面的作用充满了期待。4.教师信息化素养是开展高职英语智能化“精准教学”的制约因素之一。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可持续提升是智能化“精准教学”应用的重要内涵要素。其次,面向本校23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235份问卷,收回222份,其中有效问卷222份,有效率为94.5%。问卷着重了解学生对英语智能化教学的接受程度以及对智能工具和技术的具体需求,得到基本结论如下:1.95.5%的受访学生同意,智能工具和智能技术能够帮助自己进行精准学习,88.7%的学生较为频繁地使用智能工具或技术开展英语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使用智能工具进行英语“精准学习”的意识,且智能工具和技术已经逐步成为英语学习的必备工具。2.在影响学生使用智能工具或技术学习英语的因素中,占比最高(53.6%)的是“自学能力较弱”。“缺乏监督和指导”“持续性动机不足”的比例不相上下,分别为53.2%和49.5%。“网络因素(如流量、网速等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占比46.8%。相反,选择“技术多样复杂”这一制约因素的比例最低,仅为22.5%。这说明,技术并非最大的困难,重点是有效进行教学管理监督的问题。3.按照听、说、读、写四个维度划分,调研了学生对智能工具和技术的学习需求。在听说模块,学生对智能工具和技术的需求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分别是:多场景听力训练(如教育、新闻、生活、竞赛等场景)(78.4%);可调节语速(62.6%);语音准确度测评(62.2%);跟读功能(61.7%);人机对话(55.4%);机器口语测试(52.3%)。在读写模块,学生对智能工具和技术的需求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分别是提供知识点讲解(85.6%);智能推送学习资源(78.8%);智能批改作文(69.8%)。总体来说,学生对智能工具和技术的功能需求比较集中且权重较为平均。4.在和学生代表进行的网络访谈中得知,焦躁情绪在智能化精准学习过程中较为普遍,是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综合教师访谈、学生问卷调研和在线座谈的结果发现,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智能化“精准教学”具备若干特点:智能化“精准教学”已成热点,自发性和偶发性突出;智能化“精准教学”存在盲点,发展路径尚不明确;智能化“精准教学”难点各异,需要系统指导逐个击破。同时,从功能和应用方面考虑,对现有智能技术和工具进行了遴选,以期将教学需求和智能技术合理匹配。测评使用了较为常见的六款英语智能化学习APP,对其功能应用、用户友好度、收费情况等各方面进行了单向测评和综合评估,最终制定了以在线教学平台(UMU教学平台)为混合式教学主体、智能学评工具(iSmart)为课前课后练习及测评主体的教学模式,利用UMU平台提供口语课程教学资源,使用iSmart平台的跟读、复述、问答等功能进行口语练习和测评,重点解决跟读、语音语调及复述等的精准教学问题。

(二)“精准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

结合前期调研结果,设计了基于UMU&iSmart双平台的课前自学—以UMU平台为主的课中教学—以iSmart平台为主的课后复习的教学模式,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实施路径(见图1)。在课前自学阶段使用的是UMU&iSmart双平台。教师在UMU平台上传学习资料,在iSmart平台上布置课前练习任务,实现教学资源精准投送并组织开展测试,学生在UMU平台上开展自主学习后,登录iSmart平台完成单词跟读练习,得到精准测评反馈。在此阶段达成教学资源配送、学评情境创建、精准测评反馈等目标。在课中学习阶段主要使用UMU平台。教师根据课前双平台的学习反馈,确立课内教学重难点,使用UMU平台的测试功能开展翻译等练习后随即得到系统评分反馈。利用平台提供的测评结果数据分析,检验重难点教学效果。在此阶段利用精准测评反馈、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功能,调整教学,验证成果。在课后阶段,主要使用iSmart平台。根据课前课中教学效果,教师确定课后学习重点,在iSmart平台上布置跟读或复述练习,学生可以反复开展练习,并能及时获取评价反馈。在此阶段实现了开展精准测评、精准支持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目标。

三、基于UMU&iSmart双平台的课程建设现状

2020-2021学年,课题组在UMU平台上建设了7个单元的网络课程,先后有本校12个授课班级共计561名学生参与了教学。因UMU是一个公开教学平台且本课程为免费课程,公众学员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免费加入课程学习,截至2021年6月,共录得参与学员4326人。自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共上传文本文件12个;视频及音频文件28个;作业10个;测试8个,初步实现了以下“精准教学”目标:1.精准投放教学资源:纸质教学资源呈现扁平化特点:呈现方式单一、重点内容不突出、结构性不强。在UMU平台上则可以灵活编辑教学资源,通过有目的地编排和设计,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精准提供教学资源,形成“知识点+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块。在UMU平台上,这种教学模块以阶梯形任务排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教学单元。教学模块既帮助构建了完整的教学闭环,也可以按需单独使用(如微课或重点教学内容等),实现了整体教学目标和个体教学重点的有机统一。2.精准开展词汇练习:传统口语教学中词汇部分的教学一般采用跟读、朗读等方式,不仅耗时、形式单一,且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流于表面。借助UMU平台的测试功能,学生可以灵活选用选择、默写、翻译等方式开展词汇学习,即学即练,即学即测,既丰富了学习和测试的方式,还能从单词拼写、单词意义等多角度考查学生词汇的掌握程度。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石,使用UMU平台可以精准开展基础词汇训练,提高整体教学效率。3.精准支持拓展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后拓展学习的教学资源多由教师提供信息或渠道,主要靠学生自觉、主动获取。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时效难以约束、质量无法保障,且受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极大制约。在UMU平台上,借助模块式的课程设计,教师可以精准地将教学资源投放到课后拓展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精准学习”支持。自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起,课题组在本校6个授课班级(学生人数276人)中启用iSmart平台作为口语练习和测评平台,共上传口语练习4次,参与人次达到1082次,参与率为96.95%。课题组在iSmart平台上分别设置了3次练习(共68道测试题)作为前测,选取其中得分率低于85%的16道题在期末作为后测,通过对比前后测,发现在重点难点考题上,学生得分率均有明显提升(见表1、图2)。

四、基于UMU&iSmart双平台的高职英语

口语“精准教学”效果分析为了检验教学效果,2020年7月,课题组面向232名学生开展了“基于UMU平台的口语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24份,参与率为96.6%。问卷主要针对“教学资源满意度”“课程参与度”“教学模式适应程度”“自主学习完成度”“希望和建议”等几部分,并通过随堂反馈、访谈、座谈等方式,重点了解学生对基于UMU平台的“精准教学”效果的反馈。90%的学生非常认可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在线呈现方式;88.5%的学生对课程感兴趣;80.1%的学生能够自主开展课前学习,完成课前学习任务;78.9%的学生则认同“留痕评价”能帮助自己在自主学习条件下明确重难点内容,直观了解学习效果(见图3)。学生普遍认可UMU平台的“精准教学”效果,其中,快速、便捷获取课后拓展资源提升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热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针对词汇开展的“精准教学”收到了良好反响。词汇并不是传统口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对词汇教学效果的测评长期以来也较为缺失,而基于UMU平台的词汇练习则能让教师在完成词汇教学后第一时间检验学习效果,学评结合更紧密,提高了教和学的效率。课题组针对iSmart平台以问卷和开放式访谈的方式对276名学生进行了调研,问卷主要针对“参与度”“精准教学效果”“吸引度”“优缺点评价”等几部分。本次问卷共收回26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5.6%。93.1%的学生是首次使用iSmart这一英语口语精准学评智能工具,在问到“和传统口语练习和测试方式相比,你是否同意iSmart平台的口语练习和测试更有趣、更有吸引力”时,高达92%的学生给出了正面、肯定的答案。89.7%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iSmart平台的口语测试和练习。87.1%的学生认为iSmart能帮助自己有效发现自己口语中存在的问题,92.7%的学生认为iSmart能为自己的口语课后自主学习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87.4%的学生认同通过iSmart平台的使用整体提高了自己对学习英语口语、练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在谈到平台有效性问题时,88.1%的学生认同“使用iSmart平台对提高自身口语水平有帮助”,高达90.1%的学生表示在今后的口语学习中愿意继续使用iSmart平台(见图4)。此外,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到,“学、练、评”功能集为一体的iSmart平台能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闭环,极大提高了口语学练效率。基于iSmart平台开展的学练活动对缓解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抵触、焦虑情绪效果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自发开展口语练习的比例显著上升。师生双方也从应用、测评等方面对iSmart平台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学生较为关注智能化问题,如希望平台提供智能对话等功能。教师则普遍认为系统评估的精准度还有待提升,也对智能题型和复杂题型的应用场景有更高需求。在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中,课题组出了一套基于UMU&iSmart双平台的精准教学“组合拳”,在以词汇为主的基础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利用UMU平台开展词汇拼写及翻译教学,帮助学生解决“记单词”的问题;利用iSmart平台开展词语发音、语音语调练习,帮助学生解决“读单词”的问题。这一“精准教学”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接下来,课题组将继续探索开展更高级别、更深层次的英语“精准教学”实践。

作者:李理 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