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摘要]本文以《核科学技术应用》课程为例,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改革授课和考核方式、凝练授课内容、挖掘和建设教学资源、创新评价方式等具体措施,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多样化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核科学技术应用

一、“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教育”将带来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面对“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坚守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变,必须改革创新。通过教学改革,使传统课程得到完美升级,既保留课堂授课的亲切感和交互性,又能充分利用和建设各类在线教育资源,使课堂教学多元化,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目前,在线教育资源发展很快,但网络资源使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传统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互联网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网络资源的价值。所以,我们要进行教学改革,要增加课程中“互联网+”的因素,逐步减少“传统教学”的因素,在改革中实现蜕变升级。核科学技术是一门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工程科学组成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一听到“核”,人们最先联想到的可能是原子弹、核武器、核泄露,充满神秘、威慑与恐惧。其实,“核”就在我们身边。本文以《核科学技术应用》课程为例,探索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旨在推动在线课程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二、《核科学技术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能力培养和强化素质提升为导向,调整教学目标减少传统教学中知识细节的传递量,保证核心知识点,注重核安全意识、创新能力和互联网思维的培养。通过经典、有趣的案例,以视频动画、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鲜明、深入浅出地呈现核科学技术的伟大与神奇,通过互动学习、主动学习、虚拟实验和自主设计,让学生熟悉核技术应用、了解核辐射安全、正视核科学技术,推动核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时,让学生在多样化学习中,培养核安全意识、创新能力和互联网思维。增加了育德目标,开展课程思政,注重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核安全意识,激发爱国奋斗的热情。

(二)以互动性、趣味性和参与度为导向,改革授课方式围绕核科学技术应用中的经典事件、新闻报道或故事传说引出核技术应用实例,以核技术应用实例为主线,分十个大领域展示核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鲜明、引人入胜。从半个世纪前的原子弹到刚下水的“福特”号航空母舰,从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到我国“嫦娥一号”卫星,从蓬勃发展的核电站到充满期待的“人造太阳”,从耶稣裹尸布之争到拿破仑死亡之谜,从功效卓越的核仪器仪表到救死扶伤的放射诊疗技术,从“巨无霸”南瓜到“辐照门”事件,都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容易吸引眼球。围绕热点事件,进行层层递进地讲解和讨论,容原理于实例中,在排异解惑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核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领域。压缩课堂讲授时间,在简要介绍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注重“自学+引导”“理论+实践”,引导学生独立查文献、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提升互动性、趣味性和每位同学的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南航辐照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教学。根据受众的差异,设置不同的要求和授课形式。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建立理想的授课形式和互动模式。

(三)以新颖性和实用性为导向,凝练授课内容以新颖性和实用性为目标,以同学们关心的大科学家、大科学事件、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装置为主线,以互联网资源为基础,凝练教学内容:(1)核科学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原子弹、氢弹、核潜艇、核动力航空母舰、核动力巡洋舰;(2)核科学技术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核动力飞机、核动力火箭、太空核动力、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嫦娥1号绕月卫星、空间辐射环境及防护;(3)核科学技术在能源中的应用:裂变能、核电站原理、核电安全、核电发展现状、聚变能;(4)核科学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工业物料成分实时在线检测、中子测井、老三计;(5)核科学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医学诊断、X光片、CT成像、放射治疗;(6)核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太空育种、辐射育种、辐照保藏、病虫害辐射防治、同位素示踪技术;(7)核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C-14鉴年法、中子活化分析;(8)核科学技术其他应用。

(四)以多样性和直观性为导向,挖掘教学资源通过积极挖掘国内外知名高校课程相关内容的在线课程资源,收集并建立《核科学技术应用》课程互联网学习资源库,供学生自主学习之用。充分借助互联网,利用国内外核专业高校和企业的仪器设备资源、演示/视频资源,探索核技术虚拟仿真仪器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设计能力。通过以上途径,逐步增加互联网资源在授课和自学中的比例。

(五)以合理性和导向性为目标,优化考核方法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实行多阶段、多样化考核,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无纸化考核,注重考核学习过程的表现、注重考核能力的提升、注重考核方法对学习方式的引导。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情况,不断优化考核方法,力争考核的合理性和导向性。

(六)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创新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方式探索和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和多方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学督导中的作用,使课程效果评价多元化。利用匿名评价的优势,推动学生评教和教师互评,增加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七)通过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课程网络资源根据各方反馈的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授课效果。通过学校教学评估系统反馈的学生意见建议和同学们提交的作业发现,同学们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辐照中心现场教学等均非常认可。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不能坚守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变,必须改革创新,使传统课程得到完美升级,使课堂教学多元化。本文以《核科学技术应用》课程为例,探索了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多样化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有益于提高现有在线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和教学效果,希望能够为“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璐,张晶,肖顺华,等.“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82-283.

[2]杨建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16-217.

[3]陈灵芝.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221-222.

作者:常树全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