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识别与控制

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识别与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合同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更是关乎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在当前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只有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准确识别并预防、控制合同的相关风险,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本文针对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展开分析。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识别;控制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的界定

合同管理在企业中会涉及不同的领域,而且管理的流程相对复杂,企业要规避风险,风险管控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企业签订合同是否具有合法性、有效性,风险是否能够得到及时处理,都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做出判断,并对管理中的漏洞进行客观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或防范措施。

二、企业对合同管理风险的有效识别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的,需要通过合同这一形式来实现,只有双方都能自觉信守承诺并按约履行合同,才能使各自的经济目的得以实现。企业只有加强合同管理,使合同双方都做到了重合同、守承诺,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因此要确保合同的合法效应,就需要对合同中所约定内容存在的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并从专业的角度做出判定。

1.合同签订前的风险

在签订合同以前,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合同相对方的履约能力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现合同纠纷,当事人可能不按事先约定履行,最终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公司对外签订合同,无论合同金额大小,必须要对合同相对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尤其涉及金额较大的合同,除了要全方面了解合同方的经营实力外,还应该在工商局查询合作方的内档,或在天眼查、企查查等专业App上查询其有无诉讼或行政处罚案件、抵押贷款等。这样可以避免合同相对方因经营不善而被注销、破产,甚至直接人去楼空,导致公司的债权难以追讨。在合作事项涉及金额较大的情况下,应该让对方提供相应的担保,以加大日后债权实现的可能性。

2.合同签订时的风险

在合同谈判、起草,审核、签订过程中,一定要有法律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否则很可能出现因合同相关条款不符合法律相关规定或者不够严谨导致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合同一定要加盖公司的合同专用章或公章,其中公章的效力高于签字,即使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的签字系伪造,合同仍然有效。例如,一些合同因为走流程太久或者公司业务员嫌麻烦而不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以法定代表人或相关负责人签名作为代替,或者直接使用部门章代替公章或合同专用章来签订合同,合同是否有效,关键看签订合同的各方是否对合同的内容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如果双方认可,则合同有效,但如果事后得不到双方的认可,就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合同,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此外,如果合同中约定了“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而合同只有签字或盖章,两者没有同时具备,则属于合同形式上存在瑕疵,若合同当事人没有对此瑕疵提出异议,就不会影响合同效力,但如果合同当事人对此提出异议,则可能会影响合同的效力。

3.合同履行中的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指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因为对方违反合同约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使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对合同日常管理疏忽,没有及时发现合同相对方对合同履约情况的变化,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如果合同中约定了产品的检验期限,则双方应按照合同条款中的约定,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验收,超过检验期买方没有提出异议,一般情况下视为产品已验收。若合同中没有对验收期限做出规定的,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或自收到产品之日起两年内提出异议,否则视为验收合格。因此,在日常的合同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避免因延误验收而给企业带来纠纷或经济上的损失。二是企业对于合同违约之后,没有及时追究对方责任,这些都会使企业蒙受损失。

4.预开发票的风险

一般来说,普通的销售发票在法律上是付款方的一个重要凭证。当出现纠纷时,若无相反证据予以证明的情况下,法院一般会认定发票是付款的凭证。财务上现在的要求往往是要收款方先交付发票,然后再付款,那么当收款方开出了发票后付款方因赖账、倒闭等原因没有付款的,有可能会因为合同对此没有清楚地约定或说明等原因,而导致付款方难以向法院主张权利的风险发生。相比之下,增值税专用发票则不会被法院认定为已付款的凭证。

5.合同违约的风险

第一,预期违约。预期违约的形式主要包括拒绝履行与不能履行两种类型。首先,拒绝履行是指生效的合同在到期前,合同当事人以书面、口头或实际行动告知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其次,不能履行则是指生效的合同在到期前,合同当事人通过各种迹象了解到,对方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它与不能履行的主要区别在于,不能履行是对方当事人了解后才发现。第二,不履行。即完全不履行,指当事人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任何合同义务,它又被分为事先不履行与当事人违约两种主要类型;不履行按照合同当事人的态度又可被分为明确不履行与无法履行两种类型,前者是指在合同到期前,发现当事人不履行,而后者是指在合同期满后,当事人继续不履行赔偿、履约等义务。因此,不履行的类型主要包括了当事人客观条件影响下无法履行及主动提出不履行两种。第三,迟延履行。即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而未履行完毕的情形。包括债务人迟延履行和债权人迟延履行。延迟履行指的是当事人在合同届满前,在有能力履行合同义务的前提下,主观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它与其他履行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上不愿意履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如果延迟履行义务时,不但要向对方支付一定的违约赔偿,如果延迟期间出现不可抗力事件或使对方丧失商业机会,也将支付给对方一定赔偿。反之,由于债权人在无正当理由下拒绝、延期接受债务人履约,也将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第四,不适当履行即瑕疵履行。即指虽然履约人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进行履行,但履行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相关规定的违约情形。第五,其他违约行为。主要包括:部分履行行为;履行方式不适当;履行地点不适当;其他违反附随义务的行为。

6.合同被撤销的风险

合同签订后,若出现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当事人有权撤销合同,因当事人存在重大误解而签订了合同,或者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当事人显失公平的,当事人有权提出撤销合同,另外,当一方当事人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让另一方违背自己意愿签订合同的,受损方也有权提出合同撤销的主张。

三、企业合同管理中实施风险防控的有效措施

1.要对合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支柱,要规范企业合同管理,首先要规范各项合同管理制度。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相关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才能发挥制度的指导作用,使管理工作变得有据可依。例如相应的合同管理办法、履行监督管理办法、授权委托管理办法等重要的制度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企业为了更好地识别和控制合同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可以将配套的风险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起来,与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相结合,由专业的法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协作管理,对合同管理规范予以完善,进而指导企业的各个部门解决各种类型的法律问题,切实让企业管理从法律的层面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2.要加强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流程管理,做到全程把控

由于合同起草方掌握主动权,因此我们要从合同签订前的合作方审查,合同的盖章与签名,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等重要条款,司法争议解决中诉讼与仲裁的选择到合同履行过程中涉及的验收规则、质保期与质保金的规定、违约责任与抗辩权、违约金与违约赔偿等条款都要严格把控,全程监督管理。例如,在签订合同时,如果付款方要求预开发票,双方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将预开发票事宜约定清楚,写明先开发票再付款,还应该增加“预开的发票不作为付款凭证”这样的话在合同条款中,另外,合同中也要对款项支付的形式做出约定。预开发票的交易,为保证收款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最好约定以转账形式收取款项,避免现金收付。如果必须使用现金收付的话,应该在付款后要求收款方再开一张收据,确保日后出现纠纷时可以用来证明对方已收现金款。总之最好制定自己的标准格式合同并要求对方接受自己的格式文本,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预防法律风险的发生。

3.企业中的合同管理要逐步实行战略化管理

大部分企业的合同管理,仍主要以合同审查为核心,也就是主要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为核心,合同的经济性和管理性则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由此理念出发,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转变成项目式管理模式,即专门设立合同管理中心机构,所有职能部门都要在合同管理中心的统一协调之下来处理合同的相关事宜,合同管理中心统筹协调合同从开始到结束可能涉及的所有问题,并进行综合的分析整理,在战略化的管理下,统一协调完成企业的各项工作。

4.实现合同管理全过程的动态化监督管理

合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因此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全程动态化跟踪监督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全程动态化跟踪监督可以掌握企业各类合同的履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反馈,防止各种法律风险的发生。另外,合同结算也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法务部门同财务部门要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做到在付款前要认真填写合同履行进展情况表,并经相关业务部门及法务部门严格审核,相关领导签字,确保符合付款条件后再给予付款。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动态化监督,这在企业整个合同管理防控法律风险过程中至关重要。

5.实现合同的标准化、信息化管理

长期以来,合同审查依靠的是公司法务人员的个人经验,但个人经验毕竟有限,如果能够把一个大型企业内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合同审查经验积累总结成一个标准,则会提高合同审查的效率。标准化还能够提供一个客观评价合同审查质量的指南。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提高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就必须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化除了可以将原先大量的纸质资料电子化,从而固化流程、解决工作量大的问题,还可以对合同中包含的市场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统计与分析。所以说在合同管理中实施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合同管理中的风险予以有效地识别与控制。

6.合同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加强

合同管理是全面性、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关乎企业各方面的内容,因此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合同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也成为防控法律风险的必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合同条款系对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双方之间的各项权益,一项技术性要求高、风险性很强的经营行为,如果合同草拟不当,很有可能陷于对方设置的法律陷阱,己方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从而出现受益明显地和义务不对等。一旦有了纠纷,对方会以合同上的约定系双方自愿达成的结果进行抗辩,使己方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不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避免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法律风险,预防合同纠纷地发生。综上所述,企业必须要具备较高的风险管控能力,采用有效的管理策略,对各种风险进行绝对有效的识别与控制,才能保障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少彬,张旭,牟艳华.中小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J].湖南财经经济学院学报,2012(03):15-21.

[2]崔玉静,吴雨谦.小微企业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预判与防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8):27-28.

[3]阮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及其预防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7(20):48.

作者:邢云 单位:山西金驹煤电化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