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重视规模速度向追求高质高效转变,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地方高职应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协调共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念指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改革方向,立足于地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从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课程内容体系、统筹区域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三方面论述与区域经济深度对接、良性互动并协同发展的地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地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1引言

地方高职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深厚行业背景和突出实践技能的“双创”人才是高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身办学定位的彰显,更是凸显区域经济特色优势、引领行业企业生产技术革新、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区域经济发展也引导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区域范围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生产技术的调整革新、创新产业的发展崛起都会导致区域内职业岗位需求规模、人力资源素质结构、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产生根本性变化,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资源建设带来理论引领、政策驱动和发展契机。区域内人才结构优化、人才规模壮大及人才素质提升会引领其他创新资源和要素注入、流动和汇聚,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创新发展。

2地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资源渠道有待于拓宽。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没有从区域经济深度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地方行业企业视角下,结合专业特色、生源特色、高职办学特色和区域经济特色对创新创业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整合、优化,未能高效整合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的优势信息、物流、资金、技术资源,资源优化配置和互惠共享的渠道有待于拓宽。

(2)高职与区域合作深度与成效有待强化。地方高职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独立育人主体,与区域合作的主要渠道为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等,合作周期短、合作层次浅、合作主体分散、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内涵有待提升。当前地方高职、行业企业及区域各自为战的“孤岛式”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了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地方行业市场前景对创新创业人才知识体系结构、综合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全方位、多视角和立体化的需求。因此,构建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企业职场刚性需求且能应时而动、应势而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此外,部分校企合作的科研课题未能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趋势以及地方行业企业需求,校企合作的横向科研课题经济效益低、科研转化率不高、成果转化周期长且市场认可度欠佳。

(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有待转变强化。部分高职未从长远眼光和战略角度认识创新创业人才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只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第二课堂的补充拓展及技能竞赛的培训空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知行分离”,关注精神层面的“知”多,践行创业实践的“行”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专业知识技能并未深度融合;学生关注创新创业课程的学分、奖学金、考核评优等。高职的孵化场所、众创空间等盲目追求规模扩大、效益增进,程序化、功利化和形式化严重,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待转变强化。

(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区域导向性有待明确。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缺乏“校、企、政”协同育人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优质资源、就业岗位和创业契机对接不畅;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目标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特色、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方向背离;人才与区域内行业企业所需的创新创业能力、行业背景和实践技能匹配度不高,导致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区域导向性不明确。

3地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路径

(1)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我国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业模式为提升型、普惠型及针对型[1]。这三种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因此,高职应从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层次、认知发展规律和思维方式特点出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创业实践育人平台为依托,以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深厚行业背景和突出实践技能,能促进地方教育链、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双创”人才为目标,强调实业型人格塑造、提升创新感知水平、凸显精神风貌与内在涵养。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应案例真实、题材广泛,力求追踪时代前沿、紧扣时代脉搏、借鉴国际理念,同时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符合高职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与自我监督能力,实现创业精神、创业常识、创业理念、创业能力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应以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优势、地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先导,设计市场导向化、区域优势化及产业特色化的多元融合动态课程体系,并及时开展专业论证及行业评估,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和行业企业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构建融合共生、同行并进的“专业知识技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格局。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课程体系设置为例,课程体系实现“内外兼修”,“外”在为辽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跨境电商迅猛崛起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库保障;“内”在于促进跨境电商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形成优势专业和特色学科,引领、示范、带动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协同、融合、创新发展。具体为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成长管理等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及具备新时代外贸特色的精准式“专创融合”课程,如私人证券投资与理财、新兴市场开拓及小型跨境电商创业指导等课程,使创新创业教育对接产业、融入专业、贯穿学业、促进创业、实现就业[2]。

(3)统筹区域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地方高职联合打造的创业实践平台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惠共赢。平台合作领域涉及实习实践、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技术流等优势共享资源进行加工、整合、优化,实现“1+1>2”的资源共享优势和协同发展机制。创业实践育人平台下,地方高职和合作企业通过“引企入校”的方式,企业将生产流程、运营项目和客服环节引入校园,企业的运营模式、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进校园;企业的能工巧匠进课堂。“企业+基地”模式下,企业将分公司植入校园内,进行企业化管理,学生遵守制度、明确分工,打造“社会化”和“职业准备”的职场环境。高职和企业还可通过“引校入企”的方式,企业给学生提供住宿、餐补、工资等福利待遇。利用企业资源、技术、资金和信息优势让学生初步熟悉产业链、业务操作流程以及实际岗位职责,构建“千方百计想创业、一心一意创业大业、齐心协力创成业”的浓郁地方行业企业创新创业氛围[3]。实践结束后,学生根据求职意向和专业特长,企业根据发展规划和用人标准双向选择,毕业即就业。高职和合作企业还可构建跨企、跨校、多主体的创业实践育人平台。生产企业提供真实货源和优质产品在高职院校进行线下展示和线上营销;高职负责提供场所、引进设备、组织参与;第三方媒介企业为生产企业和高职提供软件技术支持、平台运营指导及企业数据平台嫁接,促进“学业、就业、创业”和“实验、实训、实战”的有机融合。地方高职和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辅助引导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工场亲临进而翱翔职场的全过程,为区域经济发展、企业技术革新、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智库保障和创新驱动。

4结束语

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大量涌现,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应运而生,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创业平台、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研发机遇、技术引领等多项扶持,地方高职应集众智、举众措、汇众力,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乘数效应,重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地方企业行业需求的杠杆作用,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对接和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苏明.区域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共轨发展中的耦合要素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36-37.

[2]林刚.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要素解析与转型路向[J].江苏高教,2018(6):73-74.

[3]江彩霞.辽宁省产业转型升级及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者,2017(2):49-50.

作者:宋晗 李杉 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