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计算机教学 评价体系建设

高职计算机教学 评价体系建设

摘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新时期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该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通过革新教学理念、贯彻新的教育指导思想、改进教学手法,形成更加能够促进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在未来实际社会中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创业创新;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能力是现代大学生生存的关键能力,高职生在市场上“畅销不畅销”,能否快速就业或顺利创业,关键看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不高、创新创业能力强不强。[1]计算机科目作为一门职业人才必备基础技能,计算机专业科目几乎是每个高职生的必修科目,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却面临一系列问题,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发展迟缓,教学评价体系严重脱节,造成当前我国高职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提升,当前高职教育应当不仅局限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就业人才,专业技能是高职生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同样,创新创业能力也是衡量高职生水准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教育理念下,结合计算机教学的实际特点,如何构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尤为重要,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1高职教学中对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的要求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人才为主,因此,教学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应用为主的要求,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2]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学观念的不断革新,教学培养目标不再仅仅是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当前社会形势下,仅仅具有职业技术是满足不了就业市场的用人要求的。在满足传授专业技术培养的基础上对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的要求在提升,创新能力是高职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当代计算机技术迭代迅速,为了更好的适应这种快速的计算机迭代速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不断地自我学习、提升,保持具备最新的技术能力,保持竞争力。当代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以往的市场份额、技术装备的竞争转变为对人才的竞争,当下的高职毕业生如果不能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就无法适应企业技术升级的要求,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面对竞争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具有能够把个人职业技能转化为成果的创业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要格外看重,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职生的竞争优势。

2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

体系的内涵及其核心内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高职生具备计算机专业能力素养以及可实用的专业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在高职院校进行计算机相关科目的学习能够达到未来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的要求。同时,高职生可以通过学习计算机科目为其他相关课程提供有效的帮助,让计算机成为高职生学习的工具和在将来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紧紧抓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术人才”的高职教学核心教育理念,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要求的高技术水平计算机人才。构建良好的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注意,遵循科学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结合高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公平、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准确地反映高职生的具体学习能力以及实时学习状态;紧紧抓住高职教学的核心教育培养方针,全面评价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及能力状况;同时,要保证构建出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等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教学质量提升有良性促进作用。构建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目标是为了反映实际教学质量,在评价过程中主要看重三点内容,教学课程质量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评价。

3当前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国际上在职业教育方面较为成熟的国家中,对于职业教育相关的科目有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定期对各个职业学校的学科教学进行统一的考核评价,同时可以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对职业学校提出人才培养方向的意见,学校根据专业机构的意见制定相应的教学培养计划,确保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之不同的是,当前我国的职业教学评价体系是各个职业学校独立为战,各个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侧重点不同。结合当前教学评价体系对“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职生”的高职院校教学的贯彻现状,对高职计算机评价体系的总结发现,该体系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在不断进步完善,但是仍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具体如下:

3.1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将计算机作为一门纯粹的理论学科,在评价过程中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量化的考核,对教师的教学素质、学生的全方位综合素质的评价不够重视,学生个人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有效地促进,这种教学评价忽视了教学评价的系统性,仅仅注重学生单方面的客观成绩表现,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不高,缺乏说服力,达不到客观评价学生计算机学习状态的目标,不能够有效的改善和发展计算机教学。

3.2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原则

将高职计算机教学狭义地理解为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过程,在评价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科目卷面成绩,脱离实际应用标准规划,忽视了高职教学直接接轨企业人才实际应用的现实,评价标准固化,不具备动态性和实用性。对于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强调技能运用情况以及专业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缺乏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实际性素养的评价;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评价中,侧重于对教师的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对于教师的课程规划设计、课程的研究,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开发等方面的重视度不足,不利于教师职业教学能力的提升。

3.3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安排在计算机教学完成后期,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往往忽视了教学评价的过程性,这种评价模式不利于现行教学的改进,评价后的具体改进结果实施迟缓。教学评价过分注重量化评价方式,忽视了教学评价的复杂性,强调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对各种特质的质性评价。[3]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参照物是绝对量化的数字统计,对于教学过程中差异性的重视不足,对于整体中的个性差异不能够有效的进项详细的比较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参与的主体是校管以及相对应的负责教师,作为接受教学的主体不能够参与到评价中,限制的评价的角度,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这对于促进教学的全方位改进和提升有一定的阻碍。

4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评价体系是指围绕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三方面核心因素构建的能够有效地对教学情况作出定性、定量判断的系统。对于当前高职计算机在课程评价体系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为了构建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应当符合以下原则:

4.1教学评价体系科学性原则

在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能凭空想象,根据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中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4]评价指标要来自实际教学实践中,对于各项指标的具体含义要明确定义,各项指标的标准清晰,做到指标之间不相互重复及不相互冲突,同时,指标要贴近实际,保证师生协力可以达到。影响计算机教学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既有可量化的也有一部分是不可量化的,为此,在确定教学评价主体因素过程中,对于个人因素的评判要尽量减少,评价过程中范围尽可能地广,更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保证教学评价过程客观、公正、合理。也只有在公平公正科学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认可度才会更高,从而起到对计算机教学的良性促进作用。

4.2导向性原则

构建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对教学结果、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认定,认清教学现状,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做准备;另一方面是为了检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职生”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贯彻情况,确保人才培养能够朝着既定的人才理念方向发展,着重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指标要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导向内容,发挥其引导教学目标的功能。在具体的指标设定过程中,可以增加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要求,保证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提高教学效率。

4.3科学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能够达到社会企业用工需求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人才教育培养观念,在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中应当突出人才培养要求。对于计算机科目,学生必须具备独立自主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在某些对计算机有严格要求的职业中,学生要具备相应水准的计算机能力,同时,可以引进证书考核标准,对相应的计算机资格证书作出明确的要求。此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迭代更新快,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也应当随之革新,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突出教学评价的促进作用。

4.4层次性、系统性原则

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由多种考量因素组合而成的系统,应当具备层次分明的结构。在高职教学中,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直接的知识技能传递的环节,教学评价是鉴定以及引导教学的开发、建设、完善等各个过程。在教学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以评价的目的为依据,对评价指标进行合理的选择,明确各个指标在体系中的功能,应当具体做到以下几个部分: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对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以及教学完成后的效果评价,各个环节相互衔接,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为全面地对教学进行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4.5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

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价涉及很多方面,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定位,也要考虑计算机专业的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的状况,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学生的意见交流以及在工作中计算机实际应用效果等。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应当引入多方力量,企业、专家、学者等各个社会层级,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对现行计算教学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同时重视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发展应用趋势,以及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4.6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指的是构建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能够实际进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比较从而做出客观的评价。因此,教学评价过程中必须注重过程性,对教学的评价不仅局限于结果的评价,应当兼顾过程评价,最好能够做到能够多次、随时的进行评价。同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复杂性,不能仅仅注重量化的评价结果,要能够辩清具体评价过程的背景和背后真实情况。

5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相对较强的专业学科,该学科的技术更新迭代周期短,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建立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

5.1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首先,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通过设立计算机教学信息代表,具体地进行记录班级的教学状况,收集班级同学对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计算机教学信息代表的选择要注意,必须是班级计算机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该类型同学能够理解各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更好的统计教学信息反馈情况。同时提供网上教学测评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测评活动。其次,建立规范的教员互评机制,教员具有相似的知识背景,教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专业性更高,评价起点高,评价结果也相对可信,可以通过计算机教研室组织教员相互听课,组织教学研讨交流会等,互相沟通交流,发现彼此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学习他人的教学优点,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此外,在教学领导监督层面,应当增加教学领导巡视,随机听课,以及教学计划检查,让相关领导更好的督促教学,发挥其督促监督作用。

5.2制定专业化的计算机教学评价标准

高职计算机教学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和外延,应当注重计算机评价标准选择。根据计算机学科的学科特点,应当提升实践操作在考核评价标准中的比重,相应地降低知识性内容的考核比重,对于促进学生全方位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应当给予加分,鼓励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创业及其他方面能力提升的引导。同时,计算机学科的相关资格证书也是重要的教学评价标准,通过考核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得情况评价该班级的计算机教学质量。教师的职称等级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可适当引进该方面的评价指标。同时应当采取与教师职称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如对于初级计算机教师,应当注重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基本知识的讲解情况,中高级计算机教师应当着重考核其对知识点的深度剖析以及内容拓展情况,诸如此类,制定专业化的计算机教学评价标准。

5.3完善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机制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基础,只有将这种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才能真正起到教学质量评价的实际效果。[5]要形成“教师—评价—评价者”的良性循环机制,相应的计算机评价结果要及时地反馈到教学者中,教师根据教学反馈情况适当地做出教学改变,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反馈评价机制的基础是具有详细的信息分析整理,通过具体的交流会、邮件、书信等方式,将实时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至相关教学人员,保证教学人员能够及时对个人教学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做反思和总结归纳,进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哲.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2(2):29-32.

[2]谢喜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8):111-112.

[3]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李芳玲.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1(18):141-142.

[5]马蕾.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5):43-45.

作者:王初苗 王静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